Episodes

  • 关键词: 熬夜、拖延、工作效率


    现代人还有谁没有熬过夜吗?黑夜好像总能比白天提供给我们更多灵感。

    在黑夜里,我们变得更加敏感,也更加专注。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的时候,有人在赶deadline,有人在emo,属于自己的时间才真正开始了。

    本期节目,我们就从最近一次的熬夜体验中探讨“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插播一条消息】

    我们开通听友群啦,欢迎进群不拘一格地闲聊。

    进群请+vx:saveur_cherry716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01:42]开场 

    [03:55]被动熬夜:熬夜学习、赶项目的经历

    [11:21]为什么我们总是爱拖延?

    [18:46]熬夜赶项目但仍然没有完成

    [20:42]结果导向vs过程导向

    [26:18]主动熬夜:情绪自愈、天气原因

    [34:22]夜晚才是专属于自己的时间

    [38:03]晚上比白天更适合创作吗?

    [40:55]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时间

    [43:49]熬夜之后我们的身体抗议


    【音乐】

    “In My Sleep”, Austin Hartley-Leonard & Kendall Jane Meade

    “伤痕”, 林忆莲, [Love, Sandy]

    【封面图】

     @Ivan

    【关于我们】

    地球有多圆,视野就有多元。

    《不拘一格》是一档发起于餐桌上的泛文化对谈节目。两位性格迥异的在法留学生@秦茗@Sherry每两周讨论一个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出来的困惑,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比起寻找答案,我们会更想寻找不拘一格的观察角度,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

    节目半月一更,你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音频平台找到我们,欢迎订阅,及时收听最新节目哦。



  • 关键词: 恋爱 分手 失恋 七夕

    七夕将至,我们又来讨论爱情了。去年的七夕我们通过对文艺作品欣赏讨论了彼此不同的恋爱观,这次我们将更加直接地现实生活中各自的爱情经历出发剖析一段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正逢好友小周分手,于是我们邀请她一起讨论,希望她能通过时间顺序的讲述跟我们一起复盘这场从无到有再到无的恋爱,慢慢走出分手的阴影。

    虽然个体的爱情经历千差万别,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总有共通之处,就让我们以小周与前任的故事为线,一起参与恋爱归零的回忆和封箱吧。

    【插播一条消息】

    我们开通听友群啦,欢迎进群不拘一格地闲聊。

    进群请+vx:saveur_cherry716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恋爱归零的伤心前主播)

    【本期嘉宾】

    小周

    【本期剪辑】

    Sherry

    【节目时间轴】

    [02:40]爱情中最重要的是明确需求 

    [14:36]有一点点好感可以试一试吗?

    [21:44]暧昧期会用哪些小心机?

    [27:39]确定关系需要明说吗?

    [34:01]恋人之间的矛盾该怎么沟通?

    [37:22]恋爱中会试图改变对方和自己吗?

    [40:20]出现矛盾后会寻求第三方(朋友或玄学等)帮助吗?

    [46:21]如何接受一段感情的结束?

    [47:29]如何界定主动分手?

    [50:06]如何从分手中恢复过来?

    [53:42]分手后会受上一段恋情的影响吗?

    [56:30]分手后能成为朋友吗?

    [63:31]结尾寄语:爱情中的原则

    【音乐】

    “Let's Fall in Love for the Night”, Finneas, [Blood Harmony]

    “Let's Fall in Love for the Night(1964)”, Finneas, [Blood Harmony]

    【封面图】

     @Ivan

    【关于我们】

    地球有多圆,视野就有多元。

    《不拘一格》是一档发起于餐桌上的泛文化对谈节目。两位性格迥异的在法留学生@秦茗@Sherry每两周讨论一个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出来的困惑,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比起寻找答案,我们会更想寻找不拘一格的观察角度,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

    节目半月一更,你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音频平台找到我们,欢迎订阅,及时收听最新节目哦。

  • Missing episodes?

    Click here to refresh the feed.

  • 一年前的今天,我们发布了第一期节目。随后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不变的是每个月两次的聊天会。

    从打开录音设备后语无伦次到现在的面不改色,我们三人也在25期节目中和这个播客共同成长。

    为了庆祝《不拘一格NeverMind》一周岁,我们再次回到餐桌边聊天吹水。在这期一周年特辑中,我们复盘了一年的努力成果,回忆了节目制作的幕后故事,以及表达了对各位听友的诚挚感谢。

    最后,希望我们两周年再见啦!


    ps:在录制这期节目时,我们还没有参加Pod Jam的活动,所以总结时并未包括最新一期“限定剧场:破碎故事之心”。


    【插播一条消息】

    我们开通听友群啦,欢迎进群不拘一格地闲聊。

    进群请+vx : saveur_cherry716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彭彭(非正经戏剧研究人员)


    【本期剪辑】

    秦茗 


    【时间轴】

    [01:35]开场:彭彭回归

    [04:00]一周年工作总结

    [10:48]节目诞生之处的幕后故事

    [20:30]创作心得

    [26:15]到目前为止我们最喜欢的一期节目

    [36:00]到目前为止我们录制最艰难的一期节目

    [46:33]做播客之后我们特别的收获

    [53:02]我们对彼此的印象

    [57:40]未来计划&特别鸣谢


    【音乐】

    "Heart of  Gold",  Johnny Cash,[Unearthed]

    "友谊",谭咏麟,[神话1991]


    【封面图】

    @Ivan


    【关于我们】

    地球有多圆,视野就有多元。

    《不拘一格》是一档发起于餐桌上的泛文化对谈节目。两位性格迥异的在法留学生@秦茗和@Sherry 每两周讨论一个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出来的困惑,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比起寻找答案,我们更想寻找不拘一格的观察角度,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


    节目半月一更,你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 这是一期随机掉落的节目。

    起因是我们参加了一个名为“[搅]·Pod Jam 48 小时限时播客创作”活动。

    在四个毫无关联的音频片段“咬文嚼字99年刊物内容选段”、“全家便利店入店音”、“五条人《踏脚架车牵只猪》”和“魔幻车载DJ”被选定作为本次创作的主题后,我们决定推陈出新,大开脑洞,在24小时内,即兴创作一个原创剧本。


    本期节目在[搅]·Pod Jam 制作。收听更多48小时限时创作播客:https://changeable-goose-68a.notion.site/Pod-Jam-190a6b1fbef04d23b413a018aed4d7de

    【插播一条广告】


    不拘一格NeverMind马上就要满一周年啦~

    我们已建立听友群,欢迎进群和我们庆生哦


    进群方式 +vx : saveur_cherry716

    【故事梗概】

    雨天,作家和她的朋友相约在便利店。等待雨停的时间里,作家向朋友介绍了自己的新小说——一个浪漫爱情故事。

    灵感来源:塞林格《破碎故事之心》


    【制作人员】

    导演:秦茗

    编剧:秦茗、Sherry

    演员:尘埃、Sherry、阿岚、脱脂美人鱼

    剪辑:秦茗、Sherry

    封面:Ivan


    【特别鸣谢】

    尘埃

    阿岚

    脱脂美人鱼

    凡不烦

    大白

    鲨鱼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依次)】

    三岛由纪夫《潮骚》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加西亚·马尔克斯

    伏尔泰

    陀思妥耶夫斯基

    麦克斯·珀金斯

    费茨杰拉德

    海明威

    洛夫《众荷喧哗》

    奥登《更离奇的今天》

    阿赫玛托娃《傍晚的光线金黄而辽远》

    博尔赫斯《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杜拉斯


    【节目中出现的音乐(依次)】

    全家便利店入店音

    Chopin Waltz Op. 69 No. 2 in B minor - Arthur Rubinstein

    Creep - Scott Bradlee’s Postmodern Jukebox Ft Haley Reinhart

    Beethoven's Silence - Ernesto Cortazar

    Chopin Nocturne Op. 9 No. 1 in B flat minor - Arthur Rubinstein

    踏脚架车牵只猪 - 五条人


    【关于我们】

    地球有多圆,视野就有多元。

    《不拘一格》是一档发起于餐桌上的泛文化对谈节目。两位性格迥异的在法留学生@秦茗和@Sherry 每两周讨论一个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出来的困惑,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比起寻找答案,我们更想寻找不拘一格的观察角度,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


    节目半月一更,你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 关键词:电影节、电影艺术、片单推荐

    (注:节目中所提到的电影和书籍详见下方shownotes)


    本期节目是我们为上海微领地青年社区所做的一次线上分享会录音。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从已经结束的第75届戛纳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延期的消息聊起,分享了我们的观影体验和对于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理解,最后献上了一份我们私藏的治愈系电影片单。

    当出门看世界变得困难时,不如就先看看电影吧。


    【插播一条消息】

    我们开通听友群啦,欢迎进群不拘一格地闲聊。

    进群请+vx : saveur_cherry716


    【本期主播】

    秦茗 

    Daniel

    【本期剪辑】

    Sherry

    【节目时间轴】

    [00:13]分享会嘉宾和主要内容介绍

    [02:11]人们还需要电影节吗

    [12:45]谁在电影制作中权力更大

    [16:25]戛纳电影节影片推荐1

    [20:19]什么是“好电影”

    [22:24]如何更好地欣赏电影

    [24:20]如何看待电影解说类视频

    [26:00]电影艺术“平民化”是否表示审美水平不断下降

    [28:57]戛纳电影节影片推荐2

    [31:42]佳片分享 

    [39:12]抖音视频与电影的区别

    [42:27]拍摄技术革新 


    【音乐】

    “Soledad y el mar”, Natalia Lafourcade, [Manos de Los Macorinos]

    “Dirty Paws”, Of Monsters And Men,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封面图】

     @Ivan

    【关于我们】

    地球有多圆,视野就有多元。

    《不拘一格》是一档发起于餐桌上的泛文化对谈节目。两位性格迥异的在法留学生@秦茗和@Sherry 每两周讨论一个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出来的困惑,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比起寻找答案,我们更想寻找不拘一格的观察角度,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


    节目半月一更,你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附:

    【电影推荐】

    [16:40]《分手的决心》朴赞郁

    [18:00]《悲情三角》鲁本·奥斯特伦德

    [18:18]《方形》鲁本·奥斯特伦德

    [21:20]《精疲力尽》让-吕克·戈达尔

    [21:50]《阿凡达》詹姆斯·卡梅隆

    [29:00]《莱拉的兄弟》赛义德·鲁斯塔伊

    [29:09]《托里和洛奇塔》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29:24]《当我望向你的时候》黄树立

    [30:53]《冰商》约翰·冈萨雷斯

    [32:07] 《坠入》塔西姆·辛

    [32:56] 《脸庞,村庄》阿涅斯·瓦尔达/让·热内

    [33:26] 《白日梦想家》本·斯蒂勒

    [34:04]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多洛塔·科别拉/休·韦尔什曼

    [34:45] 《帕特森》吉姆·贾木许

    [35:16] 《兔子和鹿》Péter Vácz

    [35:50] 《鸟类变形记》卡塔里娜·瓦斯康塞洛斯

    [36:18] 《2001太空漫游》斯坦利·库布里克

    [36:26] 《大都会》弗里兹·朗

    [37:03] 《一一》杨德昌

    [37:30] 《镜子》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38:17]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35位导演的短片合集

    【书籍推荐】

    [23:48]《看电影的门道》吉姆·派珀

    [23:59]《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



  • 我们拥有与生俱来的亲情,又在青春期后为爱情而辗转反侧。相比之下,友情在我们生活中似乎要低调许多。

    友谊就像一艘小船,在生命的长河上走走停停, 自己作为唯一的舵手,只能旁观船上的乘客来来去去。

    小时候,我们尚且会把朋友看成自己拥有的私人财富。但长大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朋友的渐行渐远。

    于是,常常会有人发问:成年以后朋友越来越少了吗?


    本期的话题始于彭彭的一个决定。因为学业压力和内向的性格,她决定退出节目录制。尽管相当不舍,但我们仍然支持好友的选择。

    彭彭在节目中的离场也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那些走失的旧友,于是,我们就友谊这个话题展开了一次走心的对谈,分享了彼此成年后的友情观。

    也想借由本期节目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朋友们说:谢谢你们路过我的世界,无论留下还是离开。


    【插播一条消息】

    我们开通听友群啦,欢迎进群不拘一格地闲聊。

    进群请+vx : saveur_cherry716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本期剪辑】

    秦茗 


    【时间轴】

    [01:57]开场

    [03:29]我们对于“经常联系”的定义

    [06:59]老朋友:长时间不联系也不会觉得生疏

    [08:42]主动vs被动,我们究竟在友谊中想要获得什么?

    [15:58]我们的交友准则

    [18:50]友谊可能也会根据功能划分

    [22:03]哪些瞬间会让你不想和这个人做朋友?

    [28:06]每个人都双标:对朋友会额外宽容

    [30:04]长大后总会有些朋友渐行渐远……

    [36:16]如何维持一段长期的友谊?

    [41:17]现在还会主动结交新朋友吗?

    [49:01]对未来的新朋友想说的话

    [49:30]对过去的老朋友想说的话


    【音乐】

    "当我们一起走过",  苏打绿,[你在烦恼什么]

    "Auld Lang Syne",Robert Burns,[Tribute]


    【封面图】

    @Ivan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六一,或许是小时候的我们最喜欢的节日。因为我们是这一天的绝对主角,暂时与责骂、学习隔绝。

    六一,或许是小时候的我们最讨厌的节日。因为被迫表演的痛苦经历、无法自主决定过节方式的不自由。

    或许是为了弥补小时候的遗憾,又或者是单纯地怀念过去,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为自己庆祝六一,短暂地做回一天快乐的小朋友。


    本期节目,我们在六一前夕一起回顾了自己的童年记忆。在小时候吃过的零食、玩过的游戏、看过的书影音中,我们也发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最终如何塑造出现在的我们。


    无论已经成年的你是否会给自己过六一,我们都祝福你六一快乐,天天快乐。


    【插播一条消息】

    我们开通听友群啦,欢迎进群不拘一格地闲聊。

    进群请+vx : saveur_cherry716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本期剪辑】

    秦茗 


    【时间轴】

    [01:35]开场:更愿意做小朋友还是成年人?

    [03:29]童年时代的六一嘉年华

    [11:26]小时候被迫表演的晚会经历

    [18:30]成年后怎么给自己过儿童节?

    [21:38]童年时代吃过的零食

    [26:26]童年时代玩过的游戏

    [31:23]童年时代的书影音

    [42:59]现在还会保留哪些小时候的习惯?

    [48:13]小时候对成年的幻想,现在都在慢慢实现吗?


    【音乐】

    "阳光女孩,阳光男孩",  TG4,《家有儿女》主题曲

    "夜曲",周杰伦,[11月的肖邦]

    "泥娃娃",王雪晶


    【封面图】

    @Ivan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出门旅游不爱跋山涉水,周末娱乐找不到好去处,那么就去博物馆吧!

    去过之后你就会发现,博物馆里可不止不会说话的陶土罐子和看不懂的抽象画。

    在那里,你可能会体验到具象化的香氛味道;沉迷于中世纪的珠光宝气中,又或者亲眼见到巨幅宗教画和微型玉雕白菜。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频繁被引入到展览中,使看展成为多重感官的体验。


    本期节目,我们试图向广大人民群众安利逛展这项活动,同时,也探讨了一些常见的关于看展的疑惑,例如:遇到看不懂的作品怎么办?看展时我们究竟在看什么?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本期嘉宾】

    小din(上海金融狗,逛展达人)


    【本期剪辑】

    秦茗 


    【时间轴】

    [02:18]开场

    [03:10]爱看/不爱看展的理由

    [07:12]我们都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展览?

    [11:02]获取展览信息的渠道&售票渠道大吐槽

    [15:10]与装置相结合的时尚类展览:香氛、时装类

    [23:03]印象最深的展馆: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巴塞罗那)

    卢浮宫(巴黎)

    曼谷当代艺术博物馆(曼谷)

    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

    英国国家美术馆(伦敦)

    [42:49]看过的比较失望的展览

    [53:01]看展时一些不愉快的体验

    [55:59]通过看展,我们能收获什么?

    [58:33]如何看待多媒体技术在展览中的应用?

    [61:21]如果可以在线上看展,还有必要走进博物馆吗?

    [67:57]看展的正常花销


    【音乐】

    "Méditation Fra Thaïs",  Aage Kvalbein

    "Night at the Museum", Alan Silvestri,《博物馆奇妙夜1》ost


    【提到的其他博物馆】

    北京798艺术区

    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尔巴鄂)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上海天文馆

    Google Art 线上看展项目


    【封面图】

    @Ivan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这期献给所有因为疫情被困于室内的朋友们。

    我们总结了一些宅家放松方式,包括:

    听白噪声、古典乐、爵士;

    看情景喜剧、自然纪录片、扫黑除恶实录;

    玩古早单机小游戏;

    在小某书云养宠物、跳健身操;

    看不下去哲学的时候就去看知乎小故事;

    大哭几场……


    愿疫情早日过去,世界早日恢复秩序。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没有,有空多听点闲聊播客打发时间也挺好。


    【音乐】

    "独处的时候", 苏打绿, [秋:故事]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第一组曲 BWV1007(序曲) Janos Starker版

    "Under A Blanket Of Blue", Ella Fitzgerald & Louis Armstrong, [Hell Freezes Over]

    "Almost Blue", Chet Baker


    【节目中提到的剧集】

    《老友记》系列

    《是,大臣》系列

    《武林外传》

    《无穷之路》

    《零容忍》

    BBC纪录片:《蓝色星球》《植物王国》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研究是一门艺术》,[美]韦恩·布斯等,陈美霞、徐毕卿、许甘霖 译,新华出版社,2009

    《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如何定义成功》,[美]迈克尔·桑德尔,曾纪茂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 

    《中国当代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孟君,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8

    《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上海三联书店,2020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美]马修·德斯蒙德, 胡䜣谆、郑焕升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黑色小说》,杨好,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中华上下五千年》,宛华,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德]阿图尔·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阿图尔·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德]阿图尔·叔本华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德]康德

    《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美] 欧·亨利 


    【封面图】

    @Ivan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博尔赫斯的《另一场死亡》将“死亡”比喻成“水消失在水中”,绝妙地描述出了生命消弭的感觉。

    《天蓝色的彼岸》中以一个已经逝去的灵魂的视角去理解死亡,它像一颗石子,打破生活平静的表象,但也只是一瞬,生活又将恢复平静。

    从出生开始,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场倒计时。尽管“死亡”向来是大家不愿谈及甚至是避讳的话题,但不能否认,它是我们终将面临的一次道别,是世界上最公平又最悄无声息的事情,是我们终身都要学习的哲学命题。

    本期节目,我们就从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籍还有我们所经历的生活中聊聊各自对死亡的理解。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02:17]开场

    [02:59]从儿童文学中读到“死亡”是一场要学习的告别:《天蓝色的彼岸》

    [08:31]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死亡”场景:《千钧一发》《遇见你之前》

    [13:08]讨论“死亡、爱与勇气”的小说:《相约星期二》

    [16:11]对死亡的诗意描写:《迷路员》

    [22:45]生活中我们经历过的人生离别

    [31:46]如何面对没有和逝去的亲人好好告别的遗憾

    [36:55]我们对自己葬礼、墓志铭的规划

    [44:05]父母是我们与死亡之间的一堵墙

    [50:38]对死亡的认知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态度


    【音乐】

    "What A Wonderful World", Louis Armstrong, [What A Wonderful World] 

    "Love Will Keep Us Alive", Eagles, [Hell Freezes Over]


    【节目中提到的电影】

    《千钧一发》(Gattaca),安德鲁·尼科尔,1997

    《遇见你之前》(Me Before You),西娅·夏罗克,2016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天蓝色的彼岸》,[英]艾利克斯・希尔,张雪松译,新世界出版社,2003

    《相约星期二》,[美]米奇·阿尔博姆,吴洪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迷路员》,沈大成,台海出版社,2021


    【封面图】

    @Ivan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关键词: 方言 语言 学习

    你还会说家乡的方言吗?

    随着全国范围性地普通话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在标准语境之下,少有机会说、甚至方言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来推广普通话,我们很难想象不同地区的人们如何交流

    语言的标准化便利了各地交流,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大部分的00后、10后,从小与人交流就用的是普通话。因此在方言传承方面存在严重断档也可能造成人们对方言的误解。一部分人觉得老土不时髦,或因“母语羞耻”等原因,有意识地回避使用和传授方言。

    事实上,推广普通话和使用方言并不矛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那么方言便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如果一个地方想要保有自己的在地文化,方言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来自江苏的两位朋友一起来讨论方言与普通话的共生关系,关于方言保育的不同观点。

    【本期主播】

    Sherry (兼职鲨鱼饲养员的前主播)

    彭彭 (非正经戏剧研究员)

    【本期嘉宾】

    Scharko (一条只想嬉戏畅游到下个世纪的小鲨鱼)

    Daniel (边境文化爱好者,热爱生活)

    【本期剪辑】

    Sherry

    【节目时间轴】

    [02:16]开场&嘉宾亮相 

    [03:28]吴语的讨论与示例 

    [06:58]语言不同导致远嫁的利与弊

    [09:09]各地普通话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3:52]方言与普通话在交流上有共同的优势

    [15:26]生活中使用方言的点滴

    [19:06]学习其他方言的途径

    [29:03]学习新方言的感想

    [33:17]方言保育的理由与措施

    [40:26]是否需要筛选出标准方言来进行保育

    [49:21]对方言保育的内容思考和总结

    【音乐】

    “道山靓仔”, 五条人, [县城记]

    “落水天”, 九连真人, [阿民]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东言西语》,郑子宁,敦煌文艺出版社,2020

    《中国话》,郑子宁,九州出版社,2021



    【封面图】

     @Ivan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设计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这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本期我们邀请了《耐观影 播客》的主播Xavier串台,一起聊一聊今年2月落下帷幕的两个有关拍电影的综艺——《导演请指教》和《开拍吧》。


    继演员表演被搬上舞台现场比拼后,综艺节目又把目标转向了影视创作中另一重更重要的身份——导演。但如果想要对这种极具复杂性的工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果不其然,腾讯视频出品的《导演请指教》第一期上线,节目内外就吵得不可开交。节目中,制片人、导演、影评人和现场观众,四方立场任意两两组合都能就一部作品争得面红耳赤,而节目之外的视频弹幕也常常能看到硝烟弥漫的痕迹。就连我们三位主播在这期节目中发表对这些作品的看法时,差异也是相当之大。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毕竟这两档综艺结合了电影节式观影、综艺式休闲和辩论式讨论,让我们不光能看到大量短片,还能看到摄影机背后的故事,以及各路人马对电影这门艺术的看法。


    所以,本着对电影的热爱和喜欢“评头论足”的天性,我们在本期节目中从影片、人、行业三个纬度讨论了对导演类竞技综艺的观看感受。


    【本期主播】

    秦茗  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  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本期嘉宾】

    Xavier   耐观影联合创始人,医学工作者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02:16]开场

    [03:32]对这类综艺感兴趣的原因&总体评价

    [07:35]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的影片:

    去影院看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喜剧还是悲剧?浅显易懂还是莫名其妙的作品?

    [24:25]印象深刻的作品:好片喜好各异,烂片出奇统一

    [39:51]口碑最令人意外的作品:

    观众的口味更容易跟着题材走吗?谁在夸烂片?

    [50:23]一部电影的好坏有哪些评判标准?谁说了算?

    [56:08]一部影片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应该分开来看

    [60:00]导演类综艺节目对新导演有实质性的帮助吗?

    [66:38]从毕志飞、彭宥纶的失利看导演在片场的作用

    [71:01]流媒体对观影体验的影响:电影一定要在大银幕上观看吗?

    [75:30]如何界定文艺作品的抄袭或致敬?

    [82:06]看综艺观片是次要,最有趣的是看人

    [89:46]节目对电影行业流程的复刻:

    便于观众了解行业,但也有不符合事实的地方

    [92:48]关锦鹏vs许鞍华:看不懂的艺术作品就let it go

    [98:01]结尾:希望明年腾讯和爱奇艺出第二季


    【音乐】

    "Larrons En Foire", Raphaël Beau, [Micmacs à Tire-larigot]

    "A Story in Macau", 金培达, [Isabella]

    "Micmacs A La Gare", Raphaël Beau, [Micmacs à Tire-larigot]


    【封面图】

    @Ivan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想每天在六百平的豪华大床上醒过来吗?

    想被富可敌国的帅哥们无条件偏爱吗?

    想做一无是处也被众星捧月的贫民女孩吗?

    想当从不学习也能次次全校第一的学神吗?

    言情小说全都帮你实现。


    在早恋都还嫌早的年纪里,是一众言情小说成为了我们的爱情初启蒙。

    它们当中有冒着粉红泡泡的少女童话,也有阳光照不到的疼痛青春物语。情节或许不切实际,但的的确确伴随我们成长,成为了青春记忆中的一部分。


    又是一年情人节,本期节目我们在文艺作品中继续对爱情的思考。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彭彭(非正经戏剧研究人员)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02:03]开场

    [03:05]学生时代阅读言情小说的途径

    [06:00]玛丽苏校园文学回顾

    [16:40]青春伤痛文学回顾

    [25:05]青春文学绕不开的名字:郭敬明

    [29:48]看言情小说算什么,我们还写过

    [33:59]晋江耽美文学的崛起

    [38:45]网络古代言情小说的阅读体验

    [43:49]Happy Ending vs Bad Ending

    [47:03]影视改编大户:顾漫

    [50:29]言情小说情节大吐槽

    [60:00]言情小说对我们的影响



    【音乐】

    "星空物语", 张翰&朱梓骁&魏晨&俞灏明,《一起来看流行雨》主题曲

    "左耳", 赵薇, 电影《左耳》主题曲

    "一笑倾城", 汪苏泷,《微微一下很倾城》主题曲

    "初恋", 林志美, [什么是缘分]


    【封面图】

    @Sherry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关键词:春节、过年习俗、童年往事


    今年,你会回家过年吗?

    这大概是最近两年离乡的游子最害怕听到的问题。

    曾经,我们可能因为不想吃讨厌的菜、发红包时囊中羞涩、疲于应付各种“查户口式”关心等种种原因,抗拒回家过年。

    但在疫情之下,当回家变成异常艰难的选择,我们又逐渐开始怀念能和家人一起过年的时光。

    采购年货、祭祖、年夜饭、祭灶神……这些有仪式感的片段组成了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组成了我们生命里那些最难忘的日子。


    本期节目我们特地邀请了三位来自不同省份的好友,聊了聊回不了家的春节是怎么过的,也回忆了小时候印象深刻的春节习俗。

    希望大家能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快乐的年。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本期嘉宾】

    阮阮(一个软软甜甜的养鸟妹子)

    Scharko(一个勇闯大海洋的小鲨鱼)

    大白(膨胀的身躯,卑微又有趣的灵魂)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03:42]开场&嘉宾亮相

    [06:38]都没能回老家的去年春节,我们如何度过?

    [17:06]不能回家过年,竟然有点开心?

    [28:38]走亲戚:过年必备环节

    [34:44]祭祖:长大以后越来越明白它的意义

    [51:40]买年货:几家欢喜几家愁

    [58:29]特色美食:谈到美食根本停不下来

    [76:07]小年:就是给小孩子过的年吗?

    [81:24]一些特别的习俗:不吃粥、不洗头……

    [84:21]除夕:最有仪式感的日子

    [93:43]年味儿是什么?年味儿在变淡吗?

    [111:43]结尾:给大家的新年祝福



    【音乐】

    "新年快乐", 小虎队&忧欢派对, [新年快乐]

    "Remember Me", 《寻梦环游记》片段

    "仙桃祝寿 松鹤延年", 上海爱乐民乐团

    "新年快乐", 好妹妹&陈粒&粒粒&焦迈奇


    【封面图】

    @uncle_fish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关键词:新年、自我提升、生活体验


    这是2022年的第一期节目,也是我们的一次“真心话大冒险”。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坦白了各种打脸经历,也直面了自己的“躺平”和“逃避”心理。但新年嘛,总还是需要输出一些正能量。所以我们也分享了一些达成目标的理论性技巧。

    希望大家捡自己爱听的听。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彭彭(非正经戏剧研究人员)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02:33]开场

    [04:14]去年我们立过的flag以及实现情况

    [08:43]flag不只在新年出现

    [13:18]那些曾经非常想做的事

    [18:27]人间真实:与惰性对抗的失败经历

    [22:59]播客制作心得

    [25:05]印象深刻的打脸flag

    [27:46]如何看待别人立的flag

    [30:30]从不断被推到的flag中悟出的道理:与平庸的自己和解

    [32:08]一些帮助实现flag的非专业小技巧 

    [38:02]我们的2022flag 

    [44:09]关于本节目的flag以及一点心里话 



    【音乐】

    "The Lemonade Song", Pink Martini

    "New Year's Eve", Mal Blum, [Every Time You Go Somewhere]


    【封面图】

    @天才酱料包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从2019年12月30日网络上出现的武汉市卫健委内部文件开始,距离“新冠疫情”诞生已经整整两年。

    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如今的防疫常态化,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出行大幅减少,逢年过节大家也都倾向留在原地。口罩、健康码成了出行必备,有时还要面对随时的核酸检测。

    两年的防疫生活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轨迹,也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在疫情仍然肆虐的欧洲,我们已很难想起在大街上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也因为熔断的航班和高昂的机票,生发出泛滥的思乡情结。

    本期节目,我们对疫情下的两年生活做了简单的回顾。梳理了疫情早期重要的时间节点、舆论大事件,也从我们自身的感受聊了聊欧洲的疫情发展。

    千言万语,每一句都是对疫情早日结束的期盼。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彭彭(非正经戏剧研究人员)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02:59]开场

    [04:11]全球疫情的部分数据

    [06:44]疫情初始阶段回顾:国内疫情蔓延,国外暂无消息

    [12:46]在海外的我们刚得知国内疫情时的感受

    [22:28]由新冠疫情料想到非典、汶川大地震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灾情

    [25:33]武汉红十字会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

    [36:19]疫情发展阶段回顾: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国外疫情全面爆发

    [39:05]万万没想到,我们从旁观者变成了疫情亲历者

    [46:31]法国封城我们的生活变化:封了,但没完全封

    [52:56]从法国的宵禁看到了法国人的反叛心理

    [54:54]来自国内亲朋好友的关心

    [57:10]因为疫情,回国变成一件特别艰难的事

    [59:48]为留学生群体说几句好话

    [61:01]法国疫情持续发展,我们的心态转变

    [64:42]长时间不回国,会有一种被时代抛弃的恐慌

    [67:32]对疫情带来的社会性宏观变化的思考

    [73:08]我们的美好祝愿



    【音乐】

    "Away", Sleep Dealer, [Imminence]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坂本龙一


    【封面图】

    @天才酱料包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关键词:网络、流行文化、语言


    随着互联网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逐渐渗透,它在逐渐改变我们行为方式的同时,也在逐渐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由此诞生了带着信息时代烙印的产物——网络“黑话” 。

    它既可以脱胎于社会热点,也可以来源于二次元异世界;它既可以是长句的浓缩,也可以是一串英文字母。

    一方面,网络流行词常因其诙谐的特点得到迅速的传播;另一方面,它们也常常因为过于简单粗暴而饱受诟病。

    所以,网络“黑话”究竟是丰富还是腐蚀了我们的语料库?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彭彭(非正经戏剧研究人员)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03:36]开场:我们如何看待网络用语的流行

    [07:00]网络流行词不完全回顾:过去vs现在

    [12:21]早期网络流行词的来源:表情包、影视、文学等

    [17:26]网络流行词的发展脉络

    [18:31]字母缩写的流行

    [24:21]春晚对网络流行词的贡献

    [27:30]从社会新闻事件中诞生出的网络流行词

    [28:48]网络中的四字“成语”

    [30:02]为什么大家爱使用网络流行词?

    [35:02]网络流行词造成的一些语言“疾病”

    [40:20]网络流行词带来的正面影响

    [42:33]我们需要警惕哪些网络语言“陷阱”?



    【音乐】

    "New Boy", 朴树, [我去2000年]

    "我的滑板鞋", 庞麦郎, [旧金属]


    【封面图】

    Sherry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关键词:实验艺术、社会


    如何在北京不花钱度过二十一天?

    来自央美实验艺术系的毕业生邹雅琪给出了一种解决办法:假扮名媛,蹭免费的社会资源。

    她将自己的“二十一天生存体验”录制下来,作为自己的毕业艺术项目,在收获了大量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并且,争议逐渐脱离作品意在探索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衍生出大众对于艺术创作的道德边界发出的质疑。

    在看到邹雅琪本人微博上的作品阐述后,我们也不由得产生了同样的疑惑。


    本期节目,我们三人怀着对此作品的不同理解,探讨了作品本身给我们带来的一点思考。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或许就是艺术存在的意义之一。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彭彭(非正经戏剧研究人员)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03:03]开场&《瞬间所有制》作品阐述

    [05:52]从观众的角度看,这个实验艺术项目是否很好地表达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11:00]如何理解“过剩物资”?艺术应该为穷人发声吗?

    [19:44]由“名媛”引发的争议

    [25:12]其他的假扮“富人”的例子

    [29:18]一些现实问题:社会资源向富人阶层倾斜、身份和品质挂钩

    [33:03]《瞬间所有制》中一些有趣的小细节

    [39:53]社会公共资源和过剩物资是两码事

    [43:16]实验艺术家可能都是“怪小孩”?

    [46:00]艺术创作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音乐】

    "Why are people like that", Junior Wells, [Come on in This House]

    "Otra Noche En la Viruta", Otros Aires, [Dos]


    【封面图】

    Sherry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参考资料

    《瞬间所有制》

    作品阐释:2021年5月1日-5月21日,我在北京城市里不花钱度过了21天,并且像名媛一样优雅。

    我把这个行为通过影像记录了下来。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极少数人是否可以通过这个社会产生的某些过剩物资从容活下去。在我的经历中,这种免费「过剩物资」的分配非常有趣,它们往往分配给看起来物资富足的人——免费睡觉的高级酒店大堂、免费洗澡的机场和酒店浴场、混入婚礼或自助餐偷吃、头等舱休息室、宜家样板房、快销品牌的退换货政策、拍卖会的点心美酒等等。那我就扮成这种物资富足的人,混入其中让一切都合情合理,和这些「过剩物资」互利互惠,利用它们蹭它们生活下去。

    于是我完成了这美妙的21天——不花钱在北京过得像名媛一样。我在5.20日独占了将近一亩地的高级酒店大堂用来睡觉,我在5月11日在宜家的样板间书房办公一天。拥有、支配它们只是一瞬间,但是连续的瞬间就是永恒——我还可以拥有、支配其他的剩余物资。这个理论下至少我不过百年的短暂一生,在安定的社会上将永远拥有住所。瞬间的拥有和70年的房屋产权甚至历代会覆灭的王朝没有什么区别。



  • 关键词:亲密关系、单身、爱自己


    一年一度的“11.11”从被称为“光棍节”起,好像就充满了自娱与自嘲的意味。后来逐渐发展为全民狂欢的“购物节”,更是增添了一丝讽刺——因为单身,所以要靠疯狂地购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对爱情的追逐大概是刻在人的基因里,所以我们往往需要用“单身贵族”的标签来证明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快乐。

    但别忘了,大部分时候单身才是一个人的常态。


    本期节目我们粗浅地聊了聊找对象需要避雷的点,有时候,一个人的自在,好过两个人的忍耐。

    其实,单身或恋爱不过是生活的正反两面,无论处于哪一面,我们都要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已。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彭彭(非正经戏剧研究人员)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02:59]开场

    [06:14]与海王的来往体验反而更好&两次痛苦的约会经历

    [15:23]你讨厌的人会和自己有相似之处?

    [16:53]对于交往对象,最无法忍受的缺点是哪一个?

    [24:09]有哪些小细节会让你觉得对方不靠谱?

    [31:57]在亲密关系中,是减分制还是加分制?对恋人是否标准更高?

    [36:12]单身状态有哪些开心之处?

    [40:06]恋爱会让我们快速成长吗?

    [41:54]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到底想要获得什么?

    [46:04]如何应对别人催你找对象?


    【音乐】

    "Nobody Loves You (When You're Down and Out)", John Lennon, [Walls and Bridges]

    "呼吸决定", Fine乐团, [I'm sorry]


    【封面图】

    Pixabay @nini kvaratskhelia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



  • 关键词:购物、消费、双十一


    10月20日,双十一首轮预售已经拉开帷幕。第二天,“淘宝崩了”“双十一预售”“直播间成交额”等词条便纷纷登上热搜。

    动辄几十亿的销售额在不停冲击大众眼球的同时,不断提前的预售日期也伸出无形的推手,攫取更多的人加入这场越来越持久的价格战中。

    我们不由得开始反思,这场购物节到底是消费者的狂欢,还是商家的嘉年华。

    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聊一聊让我们又爱又恨的“买买买”。


    *本期节目分为上下两期


    【本期主播】

    秦茗(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

    Sherry(来者不拒,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

    彭彭(非正经戏剧研究人员)


    【本期剪辑】

    秦茗



    【节目时间轴】

    [2:55]开场

    [3:32]我们习惯的购物场景:线上vs线下

    [7:38]会因为打折而特地消费吗?

    [13:11] 冲动消费vs计划性消费

    [14:40]网购服装的心得:身材焦虑、卖家秀照骗、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衣服

    [24:19]购买小型电子产品的心得

    [33:27]日常使用频率高的电子产品的选购标准


    [2:55]我们与产品的二三事:最喜欢、最想买的产品

    [16:05]购物与家的联想&关于买房的看法

    [19:47]我们交过的那些智商税?

    [27:45]买东西就和谈恋爱一样,要选自己合适的

    [30:34]购物节吐槽:到底是消费者的节日还是商家的节日?



    【音乐】

    "Money", Pink Floyd,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Money Money Money", ABBA, [Arrival]


    【封面图】

    小红书@YIYI一一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话题涉及社会新闻、女性主义、文学艺术等领域。

    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任性甚至哔——的观点。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但它们绝对真诚,绝对善良。

    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每月16日、30日更新,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或podcasts、小宇宙、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感谢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