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欲情故纵、故意延迟回复、ins限时动态的“无心展示” 、忽冷忽热... 有哪些公认的恋爱小心机?哪些是“被玩烂了”的套路,让人一听就想翻白眼?如何从男生朋友圈判断感情状态?反套路选手们如何接招拆招?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2期节目-情人节特辑,今天我们迎来纽约第一深情 多多 返场,聊聊那些约会中的千层套路!希望大家这个情人节都能享受收获甜甜的约会💗
[Timestamps]
(00:50) - 约会的千层套路,有哪有有效和“玩烂了”的恋爱小心机?
(1:14) - 经典的欲情故纵,故意延迟回复消息;约会期间女生故意回复冷淡?聊天频率如何把控? (5:45) - 朋友圈、ins限时动态,精心修图的“无心展示” ;遇到被养鱼了怎么办?? (8:17) - 在社交平台留下“线索”,让对方觉得你们有相似的兴趣点;在线分析朋友圈忽开忽关、频繁更新是什么情况 (11:02) - 故意制造危机感,“突然变忙了“or”突然要和朋友出去玩“ (13:02) - 制造刺激体验,比如鬼屋/音乐节/游乐场/蹦迪;约会让男生一秒闪现无数想法的肢体互动 (20:07) - 适度的“嫉妒”,稍微表现出一点占有欲;异性朋友太多应该让对方知道吗? (24:53) - 当对方开始上头时,突然冷淡 (26:57) - 让对方觉得“你需要ta”,比如:“我最近有点累,想听听你的建议” (29:56) - 提前记住ta喜欢的东西,约会时提前准备;约会地点如何选? (32:07) - 男生约会提出“来我家里坐坐,看看我养的宠物/我家风景很好/…”应该去吗? (36:13) - 制造约会契机,比如“最近新开了一家很火的店”;男生视角如何看待女生约会中很主动(38:36) - 如何判断对方是在真诚互动还是“走流程”?你会在约会过程中加入套路吗?
(45:19) - 评论互动环节:“不想和对方做普通朋友,可以直接挽他的胳膊吗?”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结婚到底是人生必选项,还是时代的制度?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1期节目,这一期我们拉上了一位已婚朋友Daisy,通过deepseak制作的大纲,一起拆解结婚的意义。从社会认同到个体自由,从情感需求到法律保障,我们想要探索在被催婚的年纪,如何保持清醒的答案。我们想要尝试拆解婚姻的多重价值,也想反思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当大数据遇上终身大事,来听听我们的AI朋友会有怎么样的独特视角吧!
[Timestamps]
(3:19) - 没有结婚也可以相爱,那结婚的意义是什么??
(10:32) - 结婚就像一场赌博,生育决策、婚内出轨、离婚经济纠纷……结婚的好处和风险有哪些?
(19:02) - 婚姻里避不开的家庭问题、婆媳矛盾。你能接受和对方的父母一起住吗?
(29:50) - 结婚可能中年崩溃,不结婚晚年凄凉。“中年崩溃”和“晚年凄凉”怎么选?
(33:32) - “彩礼/嫁妆/婚前协议”你认为是:a(诚意检测器)b(风险对冲工具)c(封建糟粕文艺复兴)
(37:04) - 结婚应该考虑哪些方面?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Missing episodes?
-
你有特定的社交面具吗?进入20代后期,随着在成年的社交中探索,我们对于人情世故、社交距离、networking逐渐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0期节目,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在纽约投行工作的好朋友Jojo,一起聊了聊在二十岁后期,我们是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建立和维护社交关系的。我们探讨了什么样的社交距离让彼此感觉舒服,以及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多元化的城市里,我们的社交体验和感想。从朋友聚会到职场人际Networking,从亲密连接到独处的边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Timestamps]
(2:40) - 20代后期交友现状,”一起瞎玩“的时光好像已经过去了
(7:40) - 你有一种特定的社交面具(“社交模式”)吗?
(16:05) - 如何找到让自己和对方都舒服的社交距离?
(19:21) - 边界感测试,哪些是拉近关系的信号
(25:51) - Networking - 对西方职场中networking文化的理解和struggle
(28:32) - 聊聊Networking心得,学习释放自己的目的性和配得感
(35:37) - 评论互动:“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还是两个人的事?”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铂金包、老钱风、上东区私校、极致严格的身材管理… 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29期节目,本期播客我们聊了聊Wednesday Martin的《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Primates of Park Avenue)。这本书带我们走进纽约上东区的名媛生活,我们一边吐槽一边反思自己对奢侈品和虚荣心的态度,从社交规则到包包战争,再到虚荣心背后的快乐与不安,我们探讨了物质追求如何影响生活方式和个人幸福感。奢侈与欲望,究竟是枷锁还是自由?来和我们一起来聊聊你对“铂金包”的看法吧!
[Timestamps]
(01:33) - 为了送孩子上学,从中下城搬到上东区。《Primates of Park Avenue》(“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深度观察纽约上东区的贵妇生活和社交规则
(04:06) - 女性对自己身材容貌管理的极致要求,lululemon、普拉提、0码不仅仅是种生活方式
(13:13) - 买一个爱马仕birkin包到底有多难;淋着雨排着队买香奈儿、被SA打量评价“这个耳环不适合你”,奢侈品店购物体验
(22:26) - 灵长类动物的生存本能 - 流产而意外引发其他女性的慈悲心,为了生存做出的社交“努力”
(28:39) - 身材管理、冬天Aspen滑雪、夏天Hampton度假、新款一定要最先买到……现实中对消费行为与灵长类动物社会行为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优秀的女生都这么卷?
(31:13) - 阶段性物欲:“如果周围的人都在讨论和热衷于这件事,我肯定会被影响。” 回顾那些年跟风买的“时代的眼泪们”
(34:24) - 买奢侈品像开了一局游戏:一直很想买的包包,但当买到它的时候,那个快乐就消失了?
(36:02) - 物欲是如何自然消失的:平时卫衣短裤帆布袋,买的漂亮衣服包包都在家落灰。
(43:20) - 评论互动环节:大家都怎么看待买奢侈品、高消费的生活?如何看待买假货?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适合都市人的放松方式 – 户外徒步篇。城市生活的持续性刺激带给在都市生活的人们更多情绪性问题,保持和大自然的接触和自我调节都是很好的放松方法。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28期!本期节目我们将和在上海工作的Leo和圈圈,一起聊聊关于“户外徒步”的爱好,适合都市人的户外路线、如何准备一次徒步旅行、徒步旅行发生的故事,一起讨论面对工作压力、社交压力的放松方式以及他们在上海外企工作的体验等等。
[Timestamps]
(2:10) - 第一次接触户外溯溪旅行,从种草到入坑
(4:13) - 户外101 - 关于户外徒步的一切:季节、地点、同行人、装备...
(6:14) - 乌孙古道、丘陵、citywalk, 城市人的户外路线
(8:48) - 轻装 vs 重装、极简户外和精致露营 ;户外新手如何准备一次户外活动?
(16:04) - 户外徒步会遇到哪些危险状况?越野比赛失温事件、野外徒步遇到熊超可怕经历。
(25:03) - 为什么我们喜欢户外 & 这个爱好到底烧钱吗??
(29:46) - 幸福的四大元素 – 多巴胺奖赏、内啡肽镇痛、血清素安抚、催产素亲密
(31:29) - 都市人的放松方法,“从自然中得到能量时,工作的那些糟心都不是事了”
(36:00) - 别人的生活太丰富了,面对社交压力我就想躲掉
(40:51) - 互动环节:“在上海外企工作是什么体验”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嘉宾圈圈的小红书@拜拜甜甜圈🍩
嘉宾Leo的小红书@Leonine.
-
新年快乐!随着2025年的到来,你或许会问自己:过去的一年我真的长大了吗?或许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长大吗?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二十七期,在这一期节目中,抹茶和瓜瓜聊了聊各自对成长的理解,以及我们眼中的“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试图剖析“成长”背后的意义:它是否是环境变化后的必然,还是一场我们赋予自己的使命?从成长的阶段与心态的变化,到那些难以言说的挣扎与突破,我们试图去探讨每一步脚印背后的重量与价值。从“成长是否与年龄挂钩”到“人是否一定要长大”,我们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经历,或许成长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旅程,又或许它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选择,希望这期内容能为你对成长的理解提供一些启发。最后祝我们在新的一年都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Timestamps]
(02:20) - 对于“长大成熟”的理解
(05:46) - Adulting Stages - 长大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15:38) - 年龄对于长大成熟重要吗?
(19:00) - “长大的过程让我对奢侈品祛魅”
(23:25) - 主动成长 vs 被动成长,“外部环境让我不得不长大了”
(25:26) - 人生的钟摆周期,每一个低谷都是被迫长大
(27:02) - 成长就是在否定过去的自己,重新建立新的自己的过程
(28:58) - Adulting Struggles - 长大成熟经历的课题
(33:13) - 社交媒体分享欲变低是在保护自己,大家会加同事的社交媒体账号吗?
(36:55) - 人一定要长大吗?
(43:21) - 评论互动:年末到底要给公寓工作人员多少小费?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冬日的温暖食物,笨拙又可爱的服务员、纽约小费文化、带爸妈一起旅行的碎片、波士顿的2天1夜…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二十六期,也是2024年的最后一期节目啦,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第一年!来和我们一起回顾今年特别的用餐体验、旅行碎片以及今年想感恩的三件事吧!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
[2025话题征集啦📣]
我们正在筹备2025年的播客主题和社交媒体系列内容,如果你有想听的话题、或社交媒体系列,欢迎邮件我们([email protected])或者直接通过留言告诉我们哦!
[Timestamps]
(0:20) - 圣诞快乐,《纽约女孩》的第一年,感谢大家的陪伴,一些播客牵线的缘分~
(4:50) - 开箱纽约用餐体验,餐厅测评
(5:45) - 纽约在哪里拍到人生四宫格?
(10:01) - 日式寿喜锅、小火锅、日式烤肉,那些冬日的温暖食物!
(13:04) - 阁楼speakeasy,遇到笨拙又可爱的服务员怎么办
(15:28) - 纽约tipping文化 – 20%起的餐厅小费,年末到底要包公寓doorman多少小费?
(22:02) - 带爸妈一起旅行的体验:长大后变成我来照顾爸爸妈妈了
(25:42) - 波士顿两天一夜:“身边走过去的这些人看着都像哈佛、MIT高材生”
(29:28) - 一起回顾今年最想感恩的三件事吧
(42:05) - 评论互动:““纽约生活成本高,别说吃饭了,为了住好的aparment当厅长的都有”、“国服那套技能和美服不兼容抓耳挠腮了”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COVER credit to instagram (new_york_365)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我们都带着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来到这个世界上,而这些亲密的关系在心理学上又称作依恋”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预设模式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依恋类型,它既是人内在的旁白也是我们对外的期待。你了解过自己的依恋类型吗?你会被什么依恋类型的人吸引?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25期。本期节目邀请到了抹茶的好朋友希希和我们一起,从“依恋类型”的测试出发,并且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我们对“依恋”模式的理解以及对亲密关系里各种各样的相处方式的解构。无论是哪一种依恋类型,都祝愿我们能在亲密关系中能做更好的自己并收获快乐的记忆!
最后借用《始于极限》里的一段话:“恋爱绝不是死死捍卫自我界限的游戏,而是通过狠狠品味与自己不同的他人的反应,同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过程”
[Timestamps]
(01:09) - 依恋类型定义与判断方式
(02:21)- 快速测试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类型quiz(详细测试题目以及判断标准在shownotes下方啦!已经测过的朋友可以跳过~)
(07:45)- 不同依恋类型cp – 回避x焦虑:一个躲一个追;焦虑x焦虑:“你爱我吗?我不信“;回避x回避:我们都比原来的自己更主动一点
(10:56)- 亲密关系中的述情障碍:有一团情绪堵在胸口,很难清晰分辨我的需求
(11:39) - 焦虑依恋类型的人是如何转为安全的
(13:20) - 回避和焦虑的相爱相杀,我们都有自己的课题:学习将需求和情绪抽离,放下改变对方/减分制理想化的执念
(26:03) - 回避的独白:断崖式分手时的心理活动,因为包裹自己错过一段感情会后悔吗?
(37:34) - 安全型也会被带偏吗,如何理解“做自己”
(41:39) - 评论互动:“喜欢的人有npy怎么办?”
依恋类型的简单测试ECR-12
ECR-12 是一份评估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依恋风格的问卷,最终得出的结果将会是 (1) 焦虑依恋 (2) 回避依恋 (3) 安全依恋和 (4) 矛盾依恋四种依恋类型中的其中一种。下面一共有12道题。请设想一个亲密关系对象(e.g. 恋人,前任,暧昧对象等),或者单纯是你在一段感情中一般会呈现的样子。在这个假设之上,请判断你究竟有多符合这些题目的描述,并在量表上选择1至7其中一个数字(1 = 非常不同意;2 = 不同意;3 = 有些不同意;4 = 没想法;5 = 有些同意;6 = 同意;7 = 非常同意)来表示各自的符合程度。
1. 当我有需要的时候,我可以寻求他的协助 2. 我需要常常向他寻求“被爱”的保证 3. 我想靠近他,但我一直退缩 4. 我发现他不想要跟我有那种我想要的亲近感 5. 我向他寻求许多帮助,包括安抚和支持 6. 我渴望与他非常亲近,这样的我有时使他害怕 7. 我尽量避免靠他太近 8. 我经常担心被抛弃 9. 我通常会与他讨论我的问题和疑虑 10. 如果我需要他但他不在我身边时,我会感到沮丧 11. 当他离我太近时,我会感到紧张 12. 我担心他不会像我在乎他那样在乎我** 此量表版本出自海苔熊(程威銓)的书籍《对爱,一直以来你都想错了》;原量表出自 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Scale (ECR)-Short Form: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factor structure (Wei et al., 2007)
计算依恋分数
我们将 ECR-12 的计算分成两个部分 —— 步骤(1) 计算的是焦虑依恋的倾向,步骤(2) 计算的是回避依恋的倾向:
步骤(1):将第 2,4,6,8,10,12 题的分数加起来,你会获得你的焦虑倾向总分(*所得分数会在6至42分之间)
步骤(2):先将第 3,7,11 题的分数加起来;再用 24 减去第 1,5,9 题的总分;最后将 (1) 和 (2) 的分数加起来,你会获得你的回避倾向总分(*所得分数会在6至42分之间)
判断依恋类型
焦虑和回避依恋倾向都小于24分 – 代表你偏向安全型依恋 只有焦虑依恋倾向大于24分 – 代表你偏向焦虑型依恋 只有回避依恋倾向大于24分 – 代表你偏向回避型依恋 焦虑和回避依恋倾向都大于24 – 代表你偏向矛盾型依恋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嘉宾希希的instagram @teresaaa_lu
-
遇到喜欢的人实在太难得了,既然遇到就要不留遗憾。然而当家庭差距太大时又该怎么办,父母说的“门当户对”究竟对不对?合适和喜欢,你又会怎么选?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24期。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瓜瓜最好的朋友也是最燃嘉宾yaoyao作客纽约女孩,一起聊聊我们对于“喜欢”和“合适”的理解,以及我们各自对于寻找伴侣的看法。祝愿我们都能收获美好的亲密关系~
[Timestamps]
(2:05) - 每个人对“合适“定义也许不同,你对“合适”的定义是什么
(7:04) - “判断一个人能不能结婚就是看你能不能接受他/她最不好的点”
(10:51) - 生理性喜欢和心理性喜欢真的能够区分吗?生理性喜欢是连接的开始
(13:44) - 好感和喜欢之间的变换;不确定是不是喜欢,但身体会诚实地告诉我“生理性不喜欢”!
(15:02) - 喜欢和合适,你会怎么选?
(15:50) - 如果发现喜欢的人不合适(在我的雷点蹦迪),我很难和Ta继续相处下去(下头了)
(16:50) - 喜欢和合适,这个选择可能随着年龄状态改变
(18:28) - “和我合适的人很多,喜欢的人很难得” – 遇到了喜欢的就不留遗憾
(20:11) - 太喜欢了就得不到,就算再喜欢一个人,也要保留神秘感
(24:57) - 合适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喜欢吗?生理性的喜欢可以培养出来吗
(31:09) - 明知道不合适,还是选择了喜欢得牙痒痒的人,会因为喜欢而变得更合适吗
(32:32) - 年轻的时候大都是因为“喜欢”进入亲密关系,磨合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35:05) - 磨合也分”小不合适“和”大不合适“ ,长大逐渐理解父母说的“门当户对”
(35:45) - 家庭差距太大很难work out,三星公主和保安前夫有感,婚姻能够改变阶级吗
(38:11) - “合适”的需求也是动态的,关系里的需求越简单可能越容易长久
(39:35) - 如果陷入“合适”和“喜欢” 的纠结时怎么办
(42:27) - 如何在感情中了解自己的需求,“当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时,我会去倾听对方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47:14) - 评论互动环节 - “喜欢和合适你会怎么选“,超用心评论💗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朋友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是上帝交给我们的礼物。你有多久没和最好的朋友们见面了?你们上次在一起好好地吃饭聊天是在哪家餐厅?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23期。在迎接北美的感恩节假期前,我们聊起了以前和朋友们度过friendsgiving的一些故事。借着这次感恩节的机会,来和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那些和朋友们相处时体验幸福的瞬间吧!无论此时收听节目的你生活在哪个城市,祝愿我们都能拥有值得感恩的友谊!❤️
[Timestamps]
(01:43) - 感恩节快到啦,我们对thanksgiving的印象,
(02:17) - 感恩节来历, 纽约人工作后的感恩节体验
(05:57) - 在外地生活友谊显得格外重要,朋友是自己选的家人,回忆friendsgiving小故事
(12:51) - 感到幸福的四大要素,生病躺在床上的时候,朋友是唯一的依靠
(15:37) - 和家人视频总是“报喜不报忧”,重要的家人朋友都在异地,“物理接触”在亲密关系比重重要吗
(17:26) - 健康的亲密关系中不需要一直坚强,可以适当暴露自己的软弱/委屈
(19:04) - 进入陌生的新城市/环境,如何交新朋友?交朋友也可以“网恋”+“面基”。
(23:17) - 想要联系好久不见的朋友却有点尴尬,不知如何开口,如何维系一段友情
(25:00) - 友情也像谈恋爱,需要不断提醒彼此曾经的美好回忆
(27:31) - 良好健康的友情带给我们的成长和意义,和真正的朋友呆在一起的状态
(33:54) - 评论互动:男人约会为什么总想AA - "因为纽约女生喜欢一周七天约会蹭饭";"纽约现实到这种程度最后只会害了自己,一辈子在控制别人和被别人控制中徘徊"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越来越多公司取消WFH,要求员工返回办公室,RTO=变相裁员?居家办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吗,理想的工作状态希望达到什么样的居家/Office办公平衡。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22期。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一起聊了聊居家办公(WFH)和返回办公室(RTO)的体验,以及我们对于WFH的思考还有如何提升居家办公的状态、同时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Timestamps]
(0:25) - 亚马逊要求员工返回公司5天,RTO = 变相裁员?北美居家办公(WFH)和返回公司(RTO)情况
(4:38) - 居家办公WFH的时候,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吗?
(7:38) - 在家工作时长比在公司要久,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
(11:26) - 买的衣服在家落灰,整个WFH的夏天电费double,居家办公后💰都花在哪去了
(13:47) - 通勤的精神成本,已经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去上班了
(16:27) - 对于WFH 和 RTO 的感受,更喜欢WFH vs RTO?
(18:40) - 在公司每天都见的同事,我们会变得更亲近吗?
(21:16) - Wfh作为“口罩”留下的产物,它是否应该被长久的应用在公司制度里
(22:02) - 实体经济影响、劳动力竞争力下降、失业问题... WFH的可延续性可能比想象中更复杂
(25:13) - 雪季到啦,remote work福利之整个冬天都在雪场办公;大家都是如何提高WFH的体验
(32:30) - 评论互动环节:北京出差印象,“北京总给人感觉灰调,唯一有亮色的是秋天,司马台野长城红色的柿子树,红红黄黄的枫叶🍁有历史的沉淀感。但是就是感觉没有活力…”,在北美生活的异乡人冬天记忆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在宇宙的两个中心,我们在上海和纽约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国外留学生回国后的生活轨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二十一期,也是城市生活图鉴系列第三期内容!本期节目我们将和我们的好朋友朝朝,一起比较上海和纽约这两个令人向往的“欲望都市”,从工作体验、社交生活、城市节奏等多个角度进行比对,快来听我们分享那些让我们爱上他们的瞬间吧!
🎉 NEW 🎉
评论互动环节已正式开启!我们会在每一期节目的结尾,分享1-2个大家在小红书/ins/小宇宙的留言或私信,和你一起讨论或者回答这些问题,同时欢迎大家多多给我们留言私信!
(1:25) - 上海工作初体验,建筑、互联网、实业工作状态对比,除了睡觉都在工作的加班文化
(6:53) - 从北京搬到上海,走在上海街上,“好像活过来了”,城市规划对比
(12:55) - “为什么我想留在纽约/上海 – 因为光是走在街上都觉得很开心”
(16:16) - 社交生活对比:在上海让我们感觉和家人、朋友的心理距离更加紧密
(21:51) - 人生规划三件套:结婚买房生孩子,在国内和海外环境影响会有不同吗?
(24:12) - 无论在哪里,婚姻可能不会改变一个年轻人,但孩子一定能成为家庭的转折点
(33:40) - 上海和纽约生活节奏对比:69块钱的上海早饭这局胜;比起纽约,上海让我更想去探索
(37:25) - 城市福利:从脱口秀、艺术到节日活动,上海一定是首选城市
(42:26) - 评论互动环节:“上海哪里有报zipcode的,只有报哪个区”,上海人真的排外吗;可爱的上海老太太生活方式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到底是无聊还是焦虑,下班后大家都喜欢做什么?你需要多少社交,多少社交生活让你感到最舒适?所有事都一起做的朋友 vs 不同活动与不同人做的”搭子朋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20期。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一起从”无聊“的话题,聊到了我们对无聊、焦虑和充实生活的讨论、我们对社交的理解和需求,以及对于搭子文化的想法。
🎉 NEW 🎉
评论互动环节已正式开启!我们会在每一期节目的结尾,分享1-2个大家在小红书/ins/小宇宙的留言或私信,和你一起讨论或者回答这些问题,同时欢迎大家多多给我们留言私信!
[Timestamps]
(1:25) - 你会感到无聊吗?
(2:54) - 无聊 vs 焦虑 vs 充实,我到底是无聊还是焦虑?
(6:35) - 体感幸福,大家下班了都喜欢做什么?
(11:15) - FOMO(Fear of missing out),你需要多少社交?社交生活在我们的生活占比多少,才能达到舒适的平衡
(20:48) - 搭子文化,什么事都一起做的朋友 vs 不同活动与不同人参与的“搭子朋友”,你更喜欢哪一种?
(23:25) - 评论互动环节:“朋友与暧昧的边界,下次你直接给我牵手好吗!”、“被friend zone了还有可能发展成情侣吗?”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在美国找工作、H1b抽签、裁员潮... 在美国留下来,那些我们吃过的“身份的苦”;从留学到工作,需要经历哪些升级打怪之路?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19期。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好朋友Tony作客纽约女孩频道,一起来聊聊”在美国留下难不难“、CS找工作现状和难度、以及留美带给我们性格上和生活技能上的影响。
🎉 NEW 🎉
评论互动环节已正式开启!我们会在每一期节目的结尾,分享1-2个大家在小红书/ins/小宇宙的留言或私信,和你一起讨论或者回答这些问题,同时欢迎大家多多给我们留言私信!
[Timestamps]
(1:28) - 从F1留学生,到找工作,再到H1b工作签证……在美国留下来,需要哪些升级打怪的经历?
(4:18) - 真实在美国找工作体验,简历投了上百份没有消息
(6:54) - 工作签证全靠运气,H1b抽签滥用现象
(10:40) - CS对比其他行业找工作难度,学计算机真的更容易吗
(13:34) - 待业一年才找到工作,即使是美国人找工作也不容易
(19:00) - 斯坦福毕业生也很难找工作,北美从0到1找工作经验分享(纯享版)
(23:02) - 亲历面试现场,留学生找工作英语重要吗?
(25:08) - 什么样的性格和能力适合留在美国发展?
(29:22) - 一个人在海外,我们需要抵抗孤单感和独自处理情绪的能力
(34:28) - 评论互动:“留美吃身份的苦或者吃国内大环境的苦总要选一个”
温馨提示
本期节目仅限分享和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请大家根据自己情况理性判断~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异性之间有纯粹的友谊吗?从朋友到恋人,当友谊里的一方有超出朋友的喜欢怎么办?你如何看待跨性别友谊的边界感?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18期。在这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第一位返场嘉宾Ken再次作客纽约女孩频道,一起聊聊异性朋友的界限、友情与恋人的边界,以及拥有异性朋友的体验。
🎉 NEW 🎉
评论互动环节已正式开启!我们会在每一期节目的结尾,分享1-2个大家在小红书/ins/小宇宙的留言或私信,和你一起讨论或者回答这些问题,同时欢迎大家多多给我们留言私信!
[Timestamps]
(1:36) - 异性之间有纯粹的友谊吗?
(4:17) - 从朋友到恋人:当友情里的一方有超过朋友的喜欢
(11:23) - 如何明确友情的边界,哪些行为是礼貌拒绝好感的信号?
(13:34) - 我们要好的异性朋友,拥有异性好友的好处和困扰
(19:08) - 你会介意暧昧对象/另一半的异性朋友太多吗?
(26:50) - 亲密关系中,边界感情景测试,这些行为你可以接受吗?
(38:44) - 评论互动环节,男生角度回答:“我觉得对于男生来说除了长期关系其他的在他们心里都没有什么重量,就像联系也行不联系也行,有也行没有也行,一个比较轻轻松松的状态,所以也不存在非常喜欢”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如何优雅的分手,分手后还能做朋友吗?因为回避型性格总是断崖式分手,大家会告诉对方真正的分手原因吗?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17期。在这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瓜瓜的闺蜜好朋友梦作客纽约女孩频道,一起聊聊分手的艺术,我们如何处理分手以及分手之后还能做朋友甚至复合的话题,希望大家都能享受美好的爱情和单身时光~
🎉 NEW 🎉
评论互动环节已正式开启!我们会在每一期节目的结尾,分享1-2个大家在小红书/ins/小宇宙的留言或私信,和你一起讨论或者回答这些问题,同时欢迎大家多多给我们留言私信!
[Timestamps]
(1:00) - 好像总是断崖式分手,如何优雅的分手
(3:15) - 当对方开始新的恋情,自动退出对方的生活,是作为前任最好的默契
(9:09) - 大家都是如何处理分手的,分手后会扔掉以前的礼物、删掉曾经的照片和社交账号吗?
(10:06) - 分手如何社交平台官宣?一段感情的结束,和是否删照片没有关系;
(12:08) - 全平台删除拉黑是对分手的仪式感
(14:40) - 线上vs线下分手的区别
(15:42) -如何度过分手失恋期
(15:45) - 一遍遍回忆和感受心痛,也是在和这段过去的感情道别
(17:24) - 经常莫名的开始原地大小哭,强迫自己的生活忙碌起来吧
(21:02) - J人的分手也在计划之内
(23:03) - 重要的人,分开后还是会很想了解有关Ta的动态近况
(25:39) - 分手之后还能和对方做朋友吗?什么情况下会复合?
(27:11) - 分手之后有可能复合吗,如何判断假性分手和真正的结束?
(35:10) - 因为对方不够上进而提分手,分手时会告诉对方真正的分手原因吗?
(36:50) - 因为回避的性格很难告诉对方自己真实想法,有时候拥抱冲突也挺好的
(39:46) - 在亲密关系中很难做到完全坦诚,因为我不确定对方能够接受这样的我
(42:14) - 评论互动环节:“你给情绪价值回应,他们会更得瑟,莫名的优越感更重了” ;如果我在分享生活,对方却觉得是炫耀该怎么办呢?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转眼到了十月,北美也正式进入假日季。南瓜风味拿铁、洛克菲勒广场、冬日集市、Woodbury奥莱、中央公园…有哪些你熟悉的纽约秋冬限定?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第16期。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一起聊聊对秋冬的回忆、入秋的仪式感和那些属于纽约的秋冬浪漫~希望大家假期愉快,在换季的时候记得照顾好身体!准备好一杯热拿铁,一起来聊天吧☕
🎉 NEW 🎉
评论互动环节已正式开启!我们会在每一期节目的结尾,分享1-2个大家在小红书/ins/小宇宙的留言或私信,和你一起讨论或者回答这些问题,同时欢迎大家多多给我们留言私信!
🍁 Timestamps 🍁
03:29 - 南瓜风味拿铁上线,入秋的仪式感 🎃
04:57 - 纽约秋天去哪里吃吃逛逛
05:00 - Grace Farm 逃离城市的一天,感受融入建筑里的温暖
06:58 - 枫叶开了,一路向北秋游吧
09:10 - 纽约金融区的一道独特入秋风景
10:09 - 正式进入节日季,属于秋冬的期待
10:57 - 留学期间的万圣节回忆
13:28 - 第五大道Dior星盘、洛克菲勒广场、冬日集市、时代广场…属于纽约的节日仪式感
17:36 - 年末打折季,Woodbury纽约奥莱已安排上行程 🛍️
20:12 - 你有秋天的情绪抑郁期吗?让秋天温暖起来的家具好物和烤红薯
23:24 - 又可以宅在家里煲剧了,秋冬限定的电影🎬
28:52 - 🎉[NEW] 🎉 留言区互动彩蛋:纽约人骨子里有骄傲感,表面对你相当客气友好, 背后又一套?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交朋友逐渐变成一件复杂的事,有些朋友总是会激发出我们不好的一年,女生之间的友谊有哪些red flags?拥有神仙友谊是什么体验,如何避免友谊变得toxic。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15期。在这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瓜瓜的湾区闺蜜好朋友One 作客纽约女孩频道,一起聊聊女生之间的友谊,希望大家都能拥有美好健康的友情~
另外,《纽约女孩》新增加了一个互动环节,我们会挑选在小红书/ins/小宇宙大家的留言,并且和你一起讨论或者回答这些问题,同时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私信。
04:21 - 朋友圈的人数越来越多,每天聊天的朋友却越来越少
07:25 - 超过十年的神仙友谊:虽然我们很久没见,但每次见你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好朋友!
08:17 - 工作后交朋友是一件需要消耗精力的事情,社交变得复杂了很多
09:28 - “我已经不是16岁的那个我了” - 再见到小时候的朋友,我有点不知所措
12:18 - 我们都是很好的人,只是可能现在聊不到一块去了
13:05 - 我们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你发的每一条动态我都记得~
15:00 - 女生友情里有哪些red flag?
17:45 - 10+人的饭局,这些问题怎么回应 – “你在哪个公司上班?年新多少?你有绿卡吗?”
19:48 - 和她做朋友总是能激发我的攀比心
27:08 - 不想雌竞了!和好朋友一起变得越来越好,就是一件超幸福的事啊
29:33 - 友情里的占有欲,真的很难控制
30:42 - 当你很专注自己时,别人拥有什么就没那么重要了
36:51 - 你有友情分类吗?
43:31 - 🎉[NEW] 🎉 留言区互动/彩蛋 – “在美国留下来难吗?”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热血的夏天已经接近了尾声,回望刚刚结束的奥运和美网,想必一场场比赛也依然令你历历在目。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14期。在这期节目里,瓜瓜和抹茶分别带来了关于女性运动员背后的herstory,希望此刻的我们也能像她们一样勇敢,自爱,坚韧。
另外,我们从本期节目开始新增加了一个互动环节,我们会挑选在小红书/ins/小宇宙大家的留言,并且和你一起讨论或者回答这些问题,同时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私信。
1:44 - 美国网球公开赛观赛体验,感受女老板的魅力,现场为郑钦文加油
5:57 - 女性在网球运动史上的不断努力:1973性别大战,Billie Jean King的男女对抗赛
12:19 - 2024巴黎奥运会 - 第一次男女运动员人数达到平衡
13:50 - 前美国女子曲棍球队队长 Angela Ruggiero 谈到运动生涯和商业领域活动:“I’m not afraid of go into those spaces, I’ve been those spaces my entire life”
17:20 - 运动与女性领导力的关联性研究
21:27 - 电影《泳者之心》- Trudy Ederle 第一名女性横渡英吉利海峡打破男子记录
25:07 - “全职主妇 vs 把工资花来请阿姨” 到底区别在哪里
26:20 - Classpass女性创始人Payal Kadakia,都市女性的运动生态和社区
32:20 - [NEW] 留言区互动/彩蛋~ 🎉🥚
本期电影推荐:
《性别之战》(Battle of the Sex)
《泳者之心》(Young Woman and the Sea)
《西蒙拜尔斯 再战奥运》(Simone Biles Rising)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你会主动在约会时提出AA吗?约会时男生为什么会想AA?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13期。本期节目我们会和蓝老师一起聊聊:在约会与恋爱的过程里,男孩女孩对待AA的不同看法。我们在shownotes结尾贴出了各自的思维导图,欢迎大家提供不同的视角。无论A不A,都希望你能收获甜蜜的爱情!
02:34 - 小红书锐评大赏:“对没兴趣的男生就会提AA”,”我赏脸和你吃饭你还不付钱?”
05:23 - A钱的女生在约会的时候一定会吃亏吗?
07:16 - 蓝老师的AA思维导图(请看下文图片)“对方如果觉得男生请客理所应当的话,我会减分”
10:50 - 纽约女孩:我掏钱包是我的礼貌,你的态度决定我对你的看法
12:05 - 对约会对象无感时,男生会接受女生的AA
13:27 - 给我整不会了,结账时女生突然掉线不说话!
17:30 - 恋爱里两个人对AA态度决定了是否能长久发展这段关系
20:58 - 学习案例:当收入和消费能力不匹配时,如何平衡情侣间的经济支出
22:55 - AA让我们少了一个吵架的理由但也让我们少了一个被爱的证据
26:16 - 情侣之间不AA也会很浪漫
29:08 - 对女生而言,经济相对独立后的我们,恋爱里会更有底气
29:52 - 蓝老师的过期糖:一个懂得体谅对方的恋人,让我分手后依然很感激
32:38 - 蓝老师的tips:旅行时,情侣如何分担消费
36:52 - 只要两个人对AA的看法一致,恋爱的故事就可以继续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蓝老师的小红书@蓝老师
-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