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r
-
本期奇客情报站,主播周晚晚将为您播报:
1、特斯拉被约谈;
2、2020年登记的新生儿共一千万
-
Manglende episoder?
-
文字来源:围剿白日梦(killdaydream),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录制主播:DJ莫咪
马上就要过年啦!斯文先给大家拜个早年,大家伙儿都回家了吗?
今年春节真是我们经历过的,相当特殊的一个年。毕竟谁能想到,从前无需犹豫的“要不要回家过年”,有一天还能成为讨论焦点呢?
拿斯文身边的朋友来举例,有的人早就快快乐乐回家过年了,有的人还在加班加点忙着工作,还有一群人,因为疫情的关系不得不就地过年。
-
8分钟GET微博全天热搜,有态度,也八卦
【点我进入听堂FM的橱窗好物!】
-
8分钟GET微博全天热搜,有态度,也八卦
【点我进入听堂FM的橱窗好物!】
-
8分钟GET微博全天热搜,有态度,也八卦
【点我进入听堂FM的橱窗好物!】
-
几篇“屎尿诗”,为何“圈内说香,圈外说臭”?
贾浅浅的“屎尿诗”,走红文坛,也引发热议。写什么和怎样写,应当由作家诗人们自己去讨论与探索。但是,创作有自由,传播有责任,评论有底线。几篇“连屎带尿”的诗作,引发网民反感,却让一些文学圈内的诗人、学者竞相追捧。这种“圈内说香,圈外说臭”的不正常现象应引起各方反思。
文艺作品是不拘于一格,但并不意味可以放任自流。希望诗坛少些“味道浓郁”之作,多些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之品。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半月谈评论员 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责编:杨建楠校对:郭艳慧
-
“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仅靠学校是不够的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手机禁令”通知一出,不少家长叫好。
近年来,家庭作业“电子化”,孩子必须在手机上完成上交,造成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管不住”“免不了”。
电子工具过多介入校园生活,中小学生长时间暴露在电子产品前,容易造成过度依赖手机的问题,损害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电子化”作业对青少年健康的损害,已远大于它所带来的便利。
“电子作业”普遍化也让家长苦不堪言。英语打卡、视频录像、知识问答……凡此种种,名为学生作业,实为家长作业,用手机布置作业变相成了给家长布置任务。“过度依赖手机”的教学已越过家校合作的界限,将课业压力通过手机指令转移到校园外,不但没有给学生减负,还演变成给家长和学生增负。
“手机禁令”能够让作业和功课回归到课堂本身,有效地防范青少年以学习之名过早、过度形成电子产品使用习惯,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身心健康问题。减少乃至消除不必要的“电子作业”,能够让家长和学校的角色更加清晰,各自承担应该的责任。
叫好之余,政策的执行还有不少难点,有关规则仍需细化。
受疫情影响,大规模的线上课堂在全国各地开展。用手机上网课已经成为了部分地区课堂开展的主要方式,手机这一工具的使用也成为“没有办法的办法”。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尽量减少手机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而不是“一刀切”地管理手机使用,否则,有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生活。
还需要警惕的是,严令之下,电子作业以家校沟通的形式继续堂而皇之,大行其道。当前,各类家长群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科学管理手机使用不能“误伤”家校沟通。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确沟通和布置的区别,警惕“布置作业”换个“马甲”,以“沟通”形式在各大家长群中复苏。
最后,不得不提醒的是,形式主义仍滋扰校园。上级部门给学校下发的花式任务仍旧“在线”,一面是令行禁止,一面是任务不止,许多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任务仍摊派给学校,由教师组织学生和家长在手机上完成。如何让学校停下这部看似离不开的“手机”,仍需多管齐下,共同呵护一个更加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半月谈评论员 杨淑馨
监制: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责编:郭艳慧
校对:杨建楠
-
给差评被上门辱骂?“内卷化”的差评机制该回归正轨了!
近日,上海一女子因点外卖给了差评而遭到外卖员上门辱骂、恐吓和勒索的新闻引发人们关注。事件发生后,该女子表示已向外卖平台投诉,但平台只提出补偿100元的优惠券。目前当事人已报警,该外卖员因寻衅滋事被拘留十日。
过去,因为给差评而被报复的案例并不鲜见。此前,有报道称东莞一女孩因骑手迟到而给对方差评,导致对方上门拍视频辱骂并传播,名誉受到极大影响;在购物平台上,也有买家因为给商品差评而收到卖家寄的冥币和寿衣……种种因差评而起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让很多网友都表示,“现在不敢随意给别人差评了”。
无论是外卖还是购物平台,引入评价机制的目的最初都是为了对商家和外卖员的工作形成一定的监督和激励,从而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然而,差评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逐渐变了味儿,成为相关行业生态恶化、“内卷化”的推手:有些平台将有无差评、差评多少作为衡量商家和外卖员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尺,因差评而导致的严苛处罚成为时刻悬在商家和外卖小哥头顶的一把剑;越来越多的职业差评师开始出现在线上平台,试图通过恶意差评抹黑同行或勒索商家,正常的评价生态和秩序被打破,使人们无法获取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另外,因差评导致的恶性事件让人们不敢在平台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当侵权事件发生时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防止因差评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再次发生,必须让评价机制回归正轨。“差评糟心事儿”层出不穷,平台的责任不可推卸。作为评价机制的制定者,一边用苛刻的差评制度让商家和外卖员困在系统里,另一边却在消费者和商家骑手出现矛盾时完全隐身、推卸责任,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在评价机制的制定上,相关平台必须负起应有的责任,甄别虚假差评同时,也要对报复差评的行为坚决说不、零容忍。为了自身利益而将消费者和商家骑手推到矛盾的对立面,一味推卸责任,在伤害消费者的同时,对平台的长远发展也并无好处。
评价机制要发挥应有效应,也应让消费者拥有给出差评的底气。对商品和服务给出评价本是消费者天然的权利,是激励商家和外卖员提高服务质量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样的权利不该因种种恶性事件的发生而被侵害和抹煞。对此,平台的监管措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亟需提上日程,为消费者行使正当权利兜底。当然,在给出自己的评价之前,消费者和商家、外卖员之间也需要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商家骑手应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正视差评反求诸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消费者同样需要谨慎行使自己的差评权利,合理维护自身权益。让差评机制回归初心,我们的消费环境也才能更友好,消费体验才能更顺畅。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半月谈评论员 郝娴宇
监制: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责编:杨建楠
校对:郭艳慧
- Vis m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