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r

  • 漫畫家草日夫婦,在中秋午夜WhatsApp給我問候,有滿月小圖,祝願圓圓滿滿,當然包括小肥和漢堡包的賀圖,正所謂,舉頭望明月,低頭,捽個Mon。

    兩夫婦好忙,深宵傳訊息之時,我早已入睡。翌日大清早七時多醒來,見到如此可愛中秋漫畫,當然再問:「喂,有冇追月畫啊,比我傳比朋友都好吖。」之後,我忙著食早餐,打理花草,不到三小時,草日傳來簡單線條畫,玉兔「一追再追⋯⋯」,主題是「追月快樂」,不過,他立刻補白:「冇帶顏色呀😂」。

    「可唔可以用AI幫你加啲顏色呀?可唔可以傳呀?可唔可以放在聲演做插圖呀?」我打蛇隨棍上,草日這種人,當然是「可以。」草日風格,總是雲淡風輕,安逸,真誠。這幅追趕生命的月亮圖,放在追月夜,希望大家都有一點平安愉悅。

    我總覺得,中秋之後的月亮,好像更靚更大。「呢幅畫,係咪你嘅新作?」我問。誰知,他回答:「你嘅。」意思是送給我的追月圖。他曾給我畫過〈我的父親〉和〈波斯尼亞小鎮大廚〉,這次隨意畫了簡單應節畫,是一種情宜啊。我當然想要簽名,他回答:「下次見畀比你。」

    其實,望住月亮,你會想起甚麼?

    月亮,總是代表人的心。無論「明月松間照」,或是「海上生明月」,寫月亮,大都是寫人,寫人情。尤其今天的香港,當月亮可以變成回憶之時,對很多人來說,百感交集。表面有表面一套生活,心裏有心裏的想法。

    今夜,想起寫過唐代詩人宋之問《下山歌》,「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遲遲。松問明月長如此,君再遊兮復何時。」一般理解,這詩描述離别時刻,牽着佳人,舉步遲遲,心中凄苦,不知何時能再與佳人相逢。

    兩年前訪問前立法會主席黃宏發,領教他繙譯唐詩的造詣,也看了他華仁書院老師唐安石(John Turner)一部分析中國詩歌的英文書,這位愛爾蘭神父就說到《下山歌》的作者心理。詩中借松樹反問,月亮永遠都會掛在天邊,但幾時才可以跟你故地重遊呢?其實,唐安石下面對此詩的英文繙譯,已經看到他對作者心理的詮釋。

    Down, down the Lofty Mountain( Many a time I sigh!)

    Hand in hand with a bonny person,

    Step by step went I.

    The moon that shone between the pines

    Is shinning to this day:

    But never, never again , my dear,

    Shall we go down that way

    雖然發叔老實不客氣說老師未能把此詩原有格局及味道譯出,我的感受,唐安石英文繙譯宋之問的詩句,其實,是進一步繙譯了詩人心裏所想。大意是,與所愛的人携手下山,一步一步,感覺不安穩,月光穿過松樹之間,詩意背負哀愁,會不會永遠不能再次重遊若此?那不知何日重來的景與人,透出原始哀傷,這就是一種從心而起的原始與真摯,簡單直述,不修飾,不聯想,也是唐安石所說的psychological primitiveness。

    唐安石認為中國詩歌有好高藝術成就,中國詩講意境,而我亦喜歡外國著重心理分析。詩不在乎長短,句短情長;文字不說優美,在理性發叔眼中,「文字,不一定說優美,是合不合適。」恰宜,就是美,這種層次,不是說要學習,我認為是個人選擇與修維。黃宏發也嘗試解釋老師的看法,認為用簡單的字,最扣人心弦。「古,反而簡單。好多人用典,或好多聯想,詩也有這特色,但最好的,好可能是簡單的字。」

    中國詩特色之一,有時總是言不由衷,古人借詩表達對仕途或現實的不滿,不能「真情盡露」。天涯共此時,但看一輪明月,留係心裏面,都有相聚感覺。

  •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是時候把一年多資優生寫作班教學經驗,化成筆記。一點一點,在WriteHouse寫字為家記錄下來。

    作為人物專訪記者多年,從去年八月開始,我在中文大學資優計劃中開始兩組寫作課程,一組給中學,一組給小學,主題都是人物寫作。資優計劃的課程,由中大教育學系以自負盈虧方法運作,已有三十多年歷史。提供不同課程給中學及小學資優生,所有學生都要通過評估測試,一般學習能力及學科性向要達到一定水平。

    過去一年,我開了五班,包括兩班中學組,三班小學組。老師上課所用的體力及腦力,絕不簡單,在我看來,像在三小時之內,跟十二個學生同時間做訪問。每上一次課後,不論中學或是小學,我都累得不想說話,不想吃飯。第一次,早上上中學課,分組於課後請中學生吃飯,然後,回到家,呆一陣,試過五時多,躺在床上至翌日清晨六時。之後我揀的都是下午開課,課後也會由當天的晚上七時多,睡到翌日早上七時多。

    課程主任告訴我,做一次教育講座,等於連續做了幾小時gym。其實,不少朋友驚訝我去教小學寫作班,驚訝在於二年班、三年班、四年班的小人兒,能教他們寫作?現在的小朋友,不是愛手機,不愛文字?

    小學生,能教不能教?

    老實說,在這些寫作班裏,我遇到很多愛文字愛寫作的中、小學生。社會科技發展,是不是在剝奪你的優勢,或是文化發展,很在乎用甚麼思維應對。小朋友說話的銳利,反應的直接,如果能應付自如,基本上,你已經應付了一個表面的真實世界。有些令我重重撞擊,也令助教瞠目結舌的說話,我不想公開再挑動。但是,無論怎樣,我相信小孩子偏向善良,更重要是,帶他們走一小段心靈之旅,自己也要有堅實而健康的心靈。

    怎樣成長,就有怎樣的人,一句有開啓性的說,播一粒種子,都是今天要努力的事情。這是資優計劃團隊讓我看到的希望。

    女作家五歲開始寫下沙漠奇想

    回到起點,其實寫作,能教不能教?那得從了解學生開始,就像了解巿場顧客一樣。而我覺得,寫作,是把一個人的想法,帶給另一個人,引伸另一種想法。把一個世界,帶去另一個世界。其實,那為甚麼會有年齡限制呢?只有願意不願意了解、聆聽及閱讀別人心底話。 從雜誌《Vogue》人物專欄開始寫作事業的美國已故著名女作家Joan Didion, 五歲時候,因為母親給她一本筆記本子,她便把自己對沙漠的幻想一一記下來。後來,她鍾情海明威,就默默抄寫他的文字,感受字裏的音樂與旋律。

    回頭看,我想,我是從小喜愛寫作的。我決定嘗試教小學班,也是想引證,愛寫作,既是從小就會自然而然的出現,也可以後天培養。我有這樣的經歷及信念,因為,讀二年班之時,已經很有動力要把經歷的事情,寫出來。

    那是第一次一家人回鄉,第一次看到大片禾田,也第一次看到,母親朝思暮想的外婆。外婆出場的過程,以及外婆怎樣在年近八十,仍然翻山越嶺跟我們返回父親的村莊短住,當中動用多少壯健男丁,又背又扶,勞師動眾,一切,都是為了重逢後的相聚日子。現在回想,我當時只是個小學二年班的小孩子,但一直像記者跟在焦點人物外婆的身邊觀察。

    回港後,在搖到外婆橋造句上,寫了特長的句子,被班主任兼中文老師鄭永愛老師提醒,下次不要寫那麼長。她是鍚我的,二年班訓練我朗誦,四年班訓練我跳韓國舞表演。可惜,她很早因病辭世。但如果我現在回想,那次寫特長句子,並沒有得到鼓勵,反而有一種犯錯感覺。三年班、四年班,我沒有特別的寫作印象。一直至六年班,遇到很喜歡跟我們討論社會知識的退伍軍人陸老師,他很鼓勵我們寫作,會在班上朗讀同學的文章,他寫在作文簿上的評語,也很用心而到位。那段我視每一篇作文為一次重要表演的時光,奠下一生對寫作的感覺及看法。

    讓小學生思想「放電」

    所以,回答能教不能教的問題,我覺得,能教,可以教,也要教,問題是怎樣教?所謂教,是相信學生有話想寫,並且跟他們討論心中事,意中人,讓他們思想「放電」,自由自在的寫下來。這樣,跟繪畫和音樂,其實是相類的。問題是,怎樣耕耘一片適合的土地,培育幼苗。

    於一九四五年創立創立史丹福大學創作創意寫作課程的老教授章樂士·史泰納(Wallace Stegner)講過:「學生不會無緣無故就互相學習,老師需要經營環境—這跟上帝經營氣候一樣困難。」

    我的經驗及感受是,教這樣的聯校寫作班,比到學校教寫作班(我也有這方面的經驗),無論對老師或是學生,氣氛可能是比較好,互相學習,或者是比拼,令寫作動力比較大。在大學校園開中、小學的寫作班,令學生回來之時,已經有特別旅程的感覺。那種不一樣的感覺,先帶起了學習的動力。所以,我也很樂意跟中大資優計劃合作。很多收生考慮及行政工作,都有他們安排,「你只要教就好了。」不用擔心管理以及設備應用的無知,完全放心教學,有助教支援,所以,我跟課程的團隊,也是一次很好的「相遇」啊。

    (資優生寫作班筆記及相關文章,在作者Patreon平台陸續刊登)

    冼麗婷在 yahoo 新聞的相關文章:
    見字如見人|記者教寫作(上) 從《小王子》的眼淚說到逃避 ISIS

  • Manglende episoder?

    Klik her for at forny feed.

  • 新社工註冊局上任後,據悉有七名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的成員「任命失效」,除了捲暴動案的社工陳虹秀、活躍社運,正就新田發展環評提司法覆核的「抗河蟹」社工謝世傑外,據《集誌社》了解,另一名委員、大律師譚俊傑,也不獲「續任」。此外,47 人案罪成的被告鍾錦麟和施德來,上月中已被社工註冊局永久釘牌。今集聚焦一周,謝世傑談及不獲續任的感受,及他多年來為弱勢社群爭取權益的經歷。除了 09 年的社福界「抗河蟹」事件,在九十年代,他協助臨屋居民時,還親眼見證居民向未代港督彭定康送老鼠抗議的一幕⋯⋯。

  • 47人案最後兩名被告呂智恆、林景楠在日前(9 月 3 日)完成求情。庭上讀出林景楠親自撰寫的求情信,林指自己沒有意識到參加初選的嚴重性,直至聽到不同人士意見,意識到決定幼稚,是中了「別有用心的國家、團體、別人的計劃」;他又說自己和很多香港人,一直受到很多海外勢力或網絡傳媒的渲染,間接成為反中亂港份子。

    呂智恆則呈上自行撰寫的 7 頁求情信,講述自己成長於破碎家庭,童年飽受困苦,長大後成為社工,一直工作直到因案被取消資格。《集誌社》今集為大家聲演兩人的求情信。

  • 47人案最後一批被告、初選新東選區候選人 9 人今日(9月2日)起求情,包括受審後罪成的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以及認罪的劉頴匡、楊岳橋、范國威、呂智恆、林景楠。除何桂藍一方沒作求情陳詞外,劉頴屆、陳志全、楊岳橋、鄒家成、林卓廷、范國威今日已完成陳詞。認罪的呂智恆、林景楠求情陳詞將於明日((3日)處理。


    其中,何桂藍一方除確認其沒案底外,表示沒其他求情陳詞;劉頴匡、鄒家成等親自撰寫求情信,亦在庭上呈上和讀出由女友撰寫的求情信。楊岳橋代表大律師望法庭考慮貢獻減刑三分一,在庭上讀出楊求情信表示對定罪感羞愧和悔意。《集誌社》今集為大家聲演鄒家成、劉頴匡、楊岳橋、劉頴匡女友黃于喬、鄒家成女友撰寫的求情信。(註:劉穎匡求情信以英文撰寫、楊求情內容在庭上以英文讀出,翻譯成中文聲演;楊岳橋部分為庭上述出內容)

  •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案,經過 56 日審訊、三度押後裁決,案件在 8月 29 日裁決;這是香港回歸以來,首宗涉及傳媒被指煽動的案件審訊。

    法官郭偉健裁定,三名被告Best Pencil (Hong Kong)Limited、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鍾沛權、立場新聞前署理總編輯林紹桐罪名成立;涉控的 17 篇文章,有 11 篇被裁定具煽動意圖。

    今集聚焦一周 Podcast,《集誌社》為聽眾聲演鍾沛權和林紹桐的求情信。宣判一刻,鍾沛權表現平靜,他在求情信中指不少新聞工作者決意留守新聞現場,見證和記載真實故事,亦有很多香港人一直在各自崗位實踐信念,當中不少人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而如實記錄他們的故事,「是新聞工作者不可逃避的責任」。

    林紹桐因身體不適缺席聆訊,獲法官批准由律師代表。他在求情信提到以曾與《立場》同事工作為榮,又說「新聞工作者捍衛新聞自由的唯一方式是報道,正如今天仍然緊守崗位的每一位。而我只是行業的其中一人,剛巧成為被告」。

  • 民主派初選47人案,新界西8名初選參選人、新界東梁國雄和柯耀林,在8月27 和 28日完成求情陳詞。當中,社民連在社交媒體上載梁國雄予法庭的陳情書;伍健偉沒法律代表,親自在庭上陳詞;張可森由大律師在庭上讀出求情信最後一段。《集誌社》今集 Podcast,聲音演繹三人求情內容。(註:伍健偉庭上陳詞經節錄,省去法官期間發言或提問)

  • 暑假即將結束,《集誌社》三名實習同學亦陸續「畢業」。近日不少前/現職記者在 Threads 回顧記者生涯,分享箇中辛酸和快樂,一時成(圈內)熱話!「做唔做記者」不只是前或現職記者的煩惱,每年不少在大學讀新聞或選修新聞的同學,都要為 “to be or not to be” 作抉擇。


    本集《集誌背後》,「師姐」Winsome 與 Gwen、Jimmy 和 Hazel 一起圍爐,回顧實習生涯;亦談談為何選擇加入《集誌社》?記者工作與他們的憧憬有落差嗎?入行不時被潑冷水,他們又點睇記者前路?

  • 今年二至三月,記者Winsome揭發獲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批出$1,468萬公帑的的武林盛舞嘉年華,主辦單位之一唐婭藝術科技有限公司,其榮譽顧問正正是「盛事基金」副主席陳李藹倫,有利益衝突之嫌。政府曾回覆指已按機制申報,但涉事公職人員一直未正式回應。七月有關盛事開幕,記者Janice 接力採訪,追問陳李藹倫回應時,被保安箍手阻採訪。Janice下午再次埋身,成功追訪。其後數日,實習記者Jimmy 跟Janice一起,再採訪這場盛事的成效,途中再受保安等監視阻撓。今集節目,講述揭發事件經過,及採訪困難。

  • 民主派初選47人案進行分批求情,罪成的45人,至今共 26 人已完成求情陳詞。當中,小部分被告有親自撰寫求情信,並由代表大律師在庭上節錄讀出。《集誌社》今集 Podcast , 聲音演繹庭上曾讀出的求情信內容,來自梁晃維、余慧明、岑敖暉、譚文豪、王百羽、徐子見。(註:部分求情信用英文撰寫,由記者翻譯成中文讀出)
    聲音演繹:展晴、Kenny Poon、CC

  • 民主派初選 47人案,上周和本周已完成港島區、九龍東參選人,包括袁嘉蔚、梁晃維、楊雪盈、彭卓棋、黃之鋒、譚文豪、胡志偉、譚得志等12人的求情陳詞。今集聚焦一周,用22 分鐘為大家講述庭外旁聽師的故事、以及庭內 12 人的陳詞重點。

  • 民主派初選 47人 案,案件本周(25、26日)進入分批求情階段,首批求情的是被指為初選組織者的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吳政亨,五人從被落案控告違反《國安法》起,至今被還押已超 1200 日。


    今集 Podcast,《集誌社》會為大家講述庭外一班「捱更抵夜」旁聽師的堅持;以及庭內五名被告的求情重點、法律爭議。另外,我們亦聲音演繹了不認罪受審罪成的吳政亨,自行撰寫的1500字求情信。

  • 2020 年民主派初選引發 47人 案,最終 45 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案件本周(25、26日)進入分批求情階段,首批求情的是被指為初選組織者的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吳政亨,五人從被落案控告違反《國安法》起,至今被還押已超 1200 日。

    「三投三不投」的發起人吳政亨,早前不認罪受審後罪成。受審期間選擇不自辯的他,由代表大律師石書銘朗讀由其撰寫、長達 5 頁約 1500 字求情信。在信中,吳政亨提到,相信公平恆常選舉,是對可能變成暴政的權力的最佳制衡,要用文明民主方式處理社會分歧才可令社會蓬勃發展,故支持香港民主運動。《集誌社》聲音演繹吳政亨的求情。



  • 2020 年民主派初選引發的 47 人案,經過 118 日審訊後,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花了近半年時間,在本周四(30日)頒下 300 多頁、逾 7.6 萬字裁決。

    16 名不認罪被告中,只有兩名被告李予信、劉偉聰脫罪;其餘 14 人罪成,包括吳政亨、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及余慧明。


    今集 Podcast,《集誌社》會為大家重溫裁決日庭內、庭外情況;剖析判詞就關鍵法律爭議的裁決,李予信和劉偉聰何以脫罪不脫保,其餘 14 人又為何被法庭定罪?

  • 寫狗,也是寫人。之前寫貓,也一樣。

    在元朗朗廈村偶遇唐狗大耳仔,跟牠走進了桃園士多,也聽了一個平淡卻有情的三代人故事。從種桃花開始,到現在經營士多,三代人感情,無論世事環境怎樣轉變,親情沒變。關於桃花王賴伯伯賴偉祥一家與大耳仔的故事,請看我在《Yahoo新聞》的訪問文章連結:https://bit.ly/3KhL7Wh

    故事最觸動我的,是伯伯的兒子阿偉。本來是聽老人與狗的故事,慢慢,第三代卻說起自己的心事來。他四年前回到老家朗廈村,重新生活,經營士多,做過豬扒包及牛筋腩等色小食。好好過活,簡單生活,把過去的一切放下。

    懂回頭,不後悔,不回望,但想起爺爺嫲嫲,村裏人的傳統基因,就完全表現出來:「如果早十多廿年,我可以孝順他們,多好,現在,不可孝順他們了。今時今日如果他們在,我會好孝順,帶他們飲茶,煮飯給他們吃。」

    他明白,好多事情「返唔到轉頭」,現在父母還在,令自己「好好地」,才是讓他們安樂的良藥。「睡醒仍然見到你在,不用擔心。門響,知道你在屋中。」他數十年來未嘗入廚房,這幾年,應父親要求,買餸煮飯,弄幾味小菜給兩老。平日雖然不是同枱吃飯,有時煲湯煲糖水,會預兩老一份。外出買麵包、蛋撻、買父親愛食的燒鴨,通通預他們一份,這就是好好地生活。

    珍惜跟吃飯的時間,因為,老爸身體日差。伯伯以往種桃花,可能不懂保護身體,灑殺蟲水時沒有做好防護裝備,傷了肺,現在經常氣促。以往爺爺同樣有此病,所以,農務幹活,不是這樣風花雪月的,也要有科技及保護自己的知識。

    阿偉買過鱷魚肉、靈枝丸給父親保健,但是,父親感覺胃熱,通通不要,唯愛糯米酒,每天一杯半杯。走盡天涯路,回頭,阿偉心裏仍埋創傷。對所遇一切,內心有不憤。現在做士多,擺脫過去,賺到最多的,就是沒有壓力的生活。一切歸於平淡,過着隱居一樣的生活。他太太陳玉如,看到我們寫鄰居有利桃花,特別愛唐寅詩句「酒醒花前坐,酒醉花下眠」,也引用於桃園士多facebook裏。

    目前,每天早起,讓父親看到自己,就是做得最好的一天。

    Update:之前講過山村裏的街貓百億,有最新情況。牠因為以為餵牠的主人又把牠遺棄,兼且跌傷後腿,所以,一度不肯「回家」。最近,我路過這位鄰居 A 家門,看見他們和百億在傾偈,百億在腳邊轉來轉去的幸福場面,又再出現。原來,百億之前好瘦弱,所以,一直留在鄰居B家裏養病。現在,一切又再復完了,百億還跟靚靚菲傭姐姐和史納莎、雪橇犬散步。

    相關聲演:

    轉載|冼麗婷聲演|大時代老貓日記 百億等到好心痛?

    https://bit.ly/45eghrz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 本周聚焦一周為大家分析英倫諜案的來龍去脈。英國警方公布在香港時間本周一公布,以違反英國《國家安全法》拘捕三名男子,涉及「協助海外情報機構」及「境外干預」。案情透露其中一名被捕人,為香港駐倫敦經貿辦行政經理袁松彪,他亦為退休警司。

    案情涉及經貿辦直接付款約 9.55 萬鎊( 約 93 萬港元),用途包括監控遭香港國安警懸紅百萬元通緝的社運人士羅冠聰、蒙兆達、劉祖廸等人。


    這宗懷疑諜案,原來是由一宗跨境、逾億元的追債行動所「引爆」。《集誌社》綜合控方案情資料、香港和內地公司文件,一齊了解債主究竟是誰?三名被告又是如何落網?

  • 《集誌社》本周推出了深度影像紀錄《喵坊「重生記」》,述說香港唯一一間紙包盒回收廠 MilMill 喵坊,在 2022 年不獲科技園續租元朗廠房用地後,如何在覓地難、資金不足等困境下求生和重生。

    紀錄片由獨立製作人葉家文 Amy 、楊建邦拍攝,Amy 包辦編導和後製工作,前後歷時逾一年;有賴獲感謝喵坊創辦人 Harold 和 Nigel 信任,團隊自去年 3月跟拍至今年 4月,記下了很多重要的時刻,也見證了 Harold 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不過,要長期跟進一個攝製項目不容易,Amy在今集 Podcast 分享她的製作過程;自認是環保 L 的她,又希望透過紀錄片帶出甚麼訊息?



  • 4 月 10 日早晨,油麻地華豐大廈大火發生三級火,造成 5 死 40 傷。事故距今接近一個月,大火雖已熄滅,但是否代表事情就可以告一段落?


    《集誌背後》很久沒有與聽眾見面了,今集Podcast 三名記者會講述過去一個月,就這場大火所作的追蹤報道和過程,包括如何放蛇揭發華豐法團前主席葉小紅懷疑經營無牌賓館;抽查油麻地五幢舊商住樓,全部有滅火筒過期等消防安全隱患。想知道究竟記者如何從一場大火,引申到之後的一連串報道?放蛇期間又有何迂迴曲折的經歷?立即收聽今集節目。

  •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百億,是一隻黑花街貓,有人餵,無人養。

    這隻貓自主性很強,只願意接納三戶人家布施。溫飽無憂之貓,任何人等,休想以「零食」、「罐罐」誘惑牠。

    山上小村,一街無人不知道牠。向牠提供「食宿」的施主之一,替牠起名「百億」。不老氣,不庸俗,「百億」之名有貼地的用意,寓意帶來好運如意,百億千億,希望人人看見百億,都會歡迎。也期望歡喜生憐憫,憐憫生同情,同情生布施,布施生尊重,尊重生關懷,如此,貓貓生活就好過一點。

    去年秋風起,村中來了一條有Benz般長的大網蛇,兩度現身,期中一次是在百億「家」門外,把夜班看更嚇得面青。據說,近馬路斜坡的無家小貓不見了,於是,幾日之間,手機「村谷」熱議,有人提出要小心讓百億留在「家中」,不要被大蛇吞了。

    百億已被視為村中一份子,但是,問起百億到底幾多歲?暫時無從稽考。按我四年來觀察,看牠慢慢老去的貓樣,當知牠年紀不小了。

    四年前搬來之初,隔壁校長鄰居住地下,經常買好貓糧,每次百億走來「喵喵」叫,慈祥菲傭就會開門給牠好吃。要記着,百億是來「開飯」,不是來乞米。我對校長喜嘆有如此好事,他說住這裏好心事的人多着。

    後來校長不續租,慈祥菲傭也隨之搬走了。百億以往在鄰居門前「喵,喵,喵」的signal,將不會再有回嚮。百億雖然是隻貓,但貓也有貓的感覺與感情,一向可以依賴的人,不辭而別,教牠如何明白,如何調息?

    道別,是深奧學問;如何跟貓道別,更難。每次想到百億喵不出慈祥菲傭,我就不敢想下去。

    幸好,百億還有另一地盤,就是替他起名的鄰居A。從此,我經常看見百億在隔幾間屋的鄰居大門,有時在屋外蹲着,有時在屋內吃貓糧,有時主人與朋友駕着噴有「領養不棄養」字樣的房車回來,百億就會心情大好,說話特別多,喵喵喵,喵不停,又在主人腳邊團團轉,讓我看得心裏舒服。去年中秋,牠還跟我的年輕朋友仔說話,讓她掃一下,心情靚極。

    一世貓,都要有朋友啊。其實,每天晚上八時吃了飯,美麗菲傭姐姐帶史納莎老犬、極害怕陌生人的高大雪橇犬外出散步,百億就會喵喵喵喵追在後面,像叫:「等埋我啊!」姐姐總會回頭打手勢,溫柔回應,「百億,come, come ! 」

    深褐色混白色的雪橇犬,金色史納沙,黑色花貓,前前後後跟着菲傭姐姐,走在暗色街燈下,人狗貓飯後散步,我百看不厭,感覺是世上其中幸福畫面。

    其實,百億不是不想有個家,我猜想。A曾帶牠入屋,讓牠看看喜不喜歡自己的地方,如果牠要留下,一定不會拒絕。只是,動物世界,跟人間一樣,也有排斥與猜忌。老史納莎不喜歡百億,怕事的大雪橇犬願意跟牠做朋友,在拒絕與接納中徘徊,百億選擇留在A戶鐵門內一個四方格空間,在那裏吃飯休息,在那裏避開門外風風雨雨。要去要留,完全自主。累了,回來找老窩避世,有時鐵門關了,主人上班未返,牠熟知原委的等一下,知道等着的人,總有回來的時候。總之,等到想等的人回來,是幸福的。

    只是,這世上,有自由,也有壓迫。不知為何,每到晚上,百億就會極害怕的從窗中溜走。有食有住的街貓,其實要面對的困難,是一言難盡的。半夜,人影一晃動,百億就要離場。

    正所謂,一道門關了,上帝永遠留你一扇窗,對百億來說,窗外,三幾呎之間,就是鄰人B的後園。那裏有遮有掩,有貓大屋,堪稱有吃有喝的百億大宅。去年天氣寒冷,只有攝氏幾度,B戶主還淘寶了一塊自動保溫暖板給百億。不過,這一切,都在我眼目之外,從無窺見百億的另一安樂窩。

    幾年來,一條街的變化,百億的變化,道盡一個地方的變化。百億從高竇之極,至去年某一天,我路過喵牠一下,牠竟然應call,回一句喵。我大喜走近,牠瞳孔放大,看我動靜,最終成功摸牠頭頂一下,僅此一次。

    其實,到我能摸百億一下之時,老朋友也移民走了。屋外種了暗色粉紅玫瑰住戶搬了,我樓下移民了,樓上也走了,但留下來的,也不是少數。百億仍然停留在等着主人回來的畫面,而我多是夜裏泊車後怱怱走在回家的路上才見百億一面,說實話,也沒有多少閒心跟牠玩。這一點,我認為百億是看得穿的,所以,過去大半年,牠沒有再理睬我。連望我一眼都省回,像一副AI生成的假貓圖。

    真誠付出,是一隻貓的要求,如果你認為太高,也請不要對牠有期待。

    感情在滋長,同時也在消失。社會轉變,人和動物,彷彿也變得特別敏感脆弱。幾年裏,百億老貓生活不斷在變化。蹲在鐵門外的恆常畫面,也不會是永恒。半個月前,我見到A戶與B戶兩個女主人,像發生大事一樣細細密密傾訴,當時,也不見愛麶主人的百億在現場,心想,有甚麼大事呢?會不會與百億有關?幾天前,我準備駕車到家姐家喝湯,路上碰到久未遇上的菲傭姐姐,始才知道百億近況不妙。

    「老闆最近放假去了UK,百億以為自己又被遺棄了,悶悶不樂,加上本來年事已高,開始看不清了,連我走近,牠都咧嘴唬嚇,情緒很差,身體也瘦弱了,只留在B戶不肯回來了。」A戶主回港後,百億竟然視而不見,不理不睬,也不再回來吃戶主一口糧。我聽了,心在痛「啊!」,菲傭姐姐說:「我老闆也很傷心。」

    心裏迴盪菲傭姐姐那句話:「百億以為老闆也把牠abandon,很傷心。」想起最近畫面,百億在黑夜中,獨自伏在鐵門外,對我晃動的身影不屑一顧,樣子比以前更高傲冷淡,心裏,到底有多落寞?

    等待,在動物世界裏,如何能知道會有期限?人的缺席,對牠們只能是無邊的難過。「再見」這個概念,只能用時間,用行動,向牠們證明。朋友Louise最近歐遊,首次嚐到別離的年輕唐狗「陳皮」,極度抑鬱,媽媽告訴Louise,「牠晚上的一對眼睛,像苦苦思慮,一臉愁眉」。到主人回來,幸福的陳皮忘形飛撲到主人懷裏,只是,百億緣何對回來的主人視而不見,難道心痛變無情?

    到底,要有多難過,一隻貓,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故事聽到這裏,這幾天,我走過,再也看不到百億的踪影。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 4.22 一覺醒來,飲食業界迎來巨變。面對前所未見的走塑變局,有食肆放下膠刀,轉用紙刀、木刀,有集團索性「走外賣」只做堂食。為配合法例要求,日式超市DONKI更推出「盲盒壽司」供顧客堂食,但大嘥鬼FB、環保署出稿,又有另一番的「解讀」。


    #集誌社 #Podcast #聚焦一周 #走塑風雲 #422走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