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r
-
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被爱照见的结果,而不是拼命追求所谓的更好的,更正确的自己。
本书到此处已经完成,感谢大家的陪伴,我们下一本书《当我遇见一个人》,欢迎来收听,不见不散!
-
标签之下,无人自由。我们需要时常留意,自己和孩子有没有被贴标签?这些标签会形成自我认知的催眠,让我们的人生只能沿着固定轨迹轮回,而错失更丰盛的人生体验。试着走出标签定义的人生轨迹,全然的活出任何面相,体验任何体验,都没有错。
-
Manglende episoder?
-
没有什么是必需的,一切都可以从零开始进行罗辑思考,大胆假设、谨慎求证。这样的人生会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并且有更大概率获得成功。
-
我是如何面对自己脆弱的全能自恋呢?我学会用一句话安慰自己:苟且的活着吧,就算有一大堆的麻烦解决不了,我也配活着,不玩内的人生也不是一点滋味都没有,只要肯放过自己,承认自己的局限,不完美的人生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
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讲的都是关系到拖延症的成音的。 如果你身边的亲人是程序化假自我的人,比如丈夫或孩子,该怎么办?答案是:你没有办法去改变别人,只有当一个人自己真正想要疗愈的时候,别人才可能帮助到他。
-
当我完全能够自我负责,不在期待别人改变,那么很多情况下,别人反而会自动改变。微博上一位网友提供了这样一个例子,她说:“当我期待老公改变,自己就能过的好一点的时候,只要有这个念头,他就坚决不变。但是,当我能跟自己的痛苦待在一起时为自己的痛苦负责时,不进我成长了,老公也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化,他也在成长。所以,我明白了,如果我不能对自己负责,我也阻碍了老公的成长。”
-
某些家庭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阉割孩子自我功能的过程。所以我经常说:培养一个天才孩子特别简单,父母只要不自以为是的教育,守住界限,然后“坐享成果”就可以了。
女人的自我成长并不是为了取悦男人,也不是为了保全婚姻而委屈求全,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完整和自由的人。在生活中找回自己内在的中心,不被牵扯掉入各种陷阱,去享受、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体验。
-
如果有一个剧情让你屡屡中招,自己明明不想,却总是滑入固有模式,那意味着你内心深处有种渴望未被满足。一开始你也不知道该如何满足自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极富耐心的去倾听内心的渴望,用理性和智慧去创造满足,缔造新的脑神经回路。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情,偶尔也会不可避免的掉进剧情,在关系中制造冲突。值得你珍惜的朋友,一定真心希望你越来越好,不会持续的把“你不行”的剧情投射到你身上,让你总感觉能量低沉、被卡住。在那样的关系中,对方潜意识里的目的,可能并非为你好,而是希望你承接他内在的负能量投射,让你扮演他内心戏中的一个角色而已。
-
无论一个人意识上多么理性,多么通情达理、宽容大度,内心深处也有可能藏着巨婴的自恋。有这样的自恋并不代表这个人就是不可理喻的病人。反而借由觉察,是我们能够深入看到这些自恋,不再受自恋模式的操控,不在让“死亡模式”本能的蔓延到关系中。当我们有一个契机去亲手培育出勃勃生机,有意外可以接受,有冲突可以和解,日子就能够越过越放松。
-
抑郁,是自恋受到打击后,自我攻击、自我否定,继而倒是情感隔离麻木,身心停留在低能量水平。而躁狂,是对抑郁的抵抗,生命力想要伸展,不甘心半死不活的样子,干脆一步迈入幻想中的完美状态。所以,抑郁一震之后,往往会开始躁狂;躁狂一阵之后,又开始抑郁。总之,躁狂与抑郁都是婴儿的心理水平,是偏执分裂的位置:要么偏执于完美,想象母亲给予自己完美的呼应和满足未被满足的自恋;要么执着于一切毁灭,没有希望,自我就完全塌陷。
-
内驱力是不是只有少数成功人士或者天才才有呢?不是。其实每个人都有内驱力,它是生命力本身。但如果一个人遭遇了不正常的童年,他的内驱力就可能被毁掉。对父母来说,不是要去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而是不要破坏他们的内驱力。这需要父母尊重界限,不把自己的要求、期待、焦虑、恐惧加诸在孩子身上。父母只要做到这一点,孩子就能听从内在的召唤,发展自己,保有内驱力和创造力。
-
让我们用觉知做自己的好妈妈吧!不要把真实的身体感受抛在后面,头脑自顾自的跑到前面。看看真实的自己在哪里,而不是“应该在哪里”。用心陪着自己,我们的内在自然会生发出蓬勃的本能,去发展自己。就像我们对待孩子一样,只是给予爱的陪伴,剩下的,就静待花开吧。
-
本节讲解了“内向”和“外向”的定义,并且分析了“内向性格”成因:关系是为自己积聚能量,还是耗损能量,这取决于我们内在的关系模式。
-
有一个网友对我说:“我曾经以为离开了男人,自己无法一个人带着娃旅行。我还记得一个人带娃出发前那种空落落的感觉。我对自己说,我就想看看离开了男人我会不会死。当然,我没有死,而且还意想不到的好,甚至比之前拖着一个不情不愿的男人更加开心放松。我觉得自己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生命中有一个肯用心陪你一起体验世界的人,那当然好;要是没有,也没关系,可以现在就出发,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会发现,一个人的世界也可以很精彩。”
-
改造欲望比海洛因更让人成瘾,深陷其中的人为了改造父母,往往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家庭,牺牲自己的孩子。改造一个人,足以让一个人忙乎一辈子也不得安宁,仿佛被囚禁在监狱中,没有为自己活过,也没有享受过广袤的世界,因为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了。
-
评判 无论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正面意义,只会加重自己内在的分裂和痛苦。因为当评判别人的时候,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可能舒服,自己也不可能轻松愉悦。更何况,我们看到的情景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事实。只有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全部的存在,才会明白每个人、每个当下的行为选择都是有原因的。在全部的真相面前,所有的评判都会消失。当然,我们有事无法看到全部的真相,但至少可以在评判的念头升起时,觉察到自己内在的分裂和恐惧。对别人少一些评判,也是放过自己。
-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天然的精神内核来指引,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护这个精神内核不被破坏。在爱和自由的土壤中,智慧会自然生发。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成长。当我们肯放手给孩子自由,当我们肯把注意力从挑孩子毛病转移到自己的内心,就是放过孩子,也放过了自己。
-
如果一个成年人像孩子一样爆发,不断地攻击另一个成年人,他有多大的机会能得到对方的包容呢?几乎不可能,结果往往会落得“爱作死”的坏名声。成年人如果想要通过“作”的方式来刷存在感,以确认自己是否配得上无条件的爱,显然是行不通的。想要自我救赎的话,自我负责才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
希望每个人都能放过自己,温柔以待。我因为不放过自己,太想要改造自己,吃过很多亏。事实证明,我所有改造自己的努力,反倒是绕了大弯子。最快的成长路径,其实恰恰是最温柔、最不用力的——看见自己,放过自己。
- Vis m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