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r
-
孩子的肌膚交給理膚寶水B5+全面修復霜,內含專利成分複合益生精粹+維生素原B5,能平衡肌膚微生態,強化肌膚屏障,有效舒緩、修復不適;敏感泛紅、痘疤瑕疵、醫美術後使用也OK,大人小孩都適用!快去藥局買! https://fstry.pse.is/6trxfg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台灣社會在經歷一連串的MeToo事件後,我們明白了知情同意、學習尊重身體界線、也認識所謂的「PTSD」。然而,仍有人在這波MeToo風暴中未能出櫃,無論你是事件中的哪一方?錯過了這波在浪尖上面對的機會,便會再一次墜入暗無天日的深淵。
的確,二元思考能讓大腦快速分類,協助我們認識與學習,但我們也必須承認,面對MeToo事件的受害者,我們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同樣的,當我們看待所謂的加害者,也需要認知到,不會有「百分之百」理解這件事。正因為「事實不一定是真相」,所以聆聽作為一種「試著了解」的途徑,顯得如此重要。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每一件事情,最終都該有美好的結局,如果沒有,那事情的發展還沒走到終點。」;所以,今天我要與大家分享的故事,仍然是原汁原味阿光親身經歷的事件,但願你我都能收到,這一份生命為我們準備的美好。
去年,生產完《在故事與故事間穿越》,我抱著第二胎舉辦分享會,也進校園演講。當時,有一位國立大學老師來信邀約演講,訊息來往的過程中,她同步告訴我一件事,是關於她在研究所授課時,一位女學生跟她反應的事情。那位女學生這樣描述:「…參加阿光的分享會,聽到蠻多關於印加薩滿有趣的觀點,只是在簽書會時,阿光感性地站起身,擁抱了女讀者。」;「當時,我並沒有看到阿光先詢問當事人的意願,或許是我個人投射,也有可能是自己的過度詮釋。但是在離開簽書會會場後,我仍然感覺自己的不舒服,我不喜歡阿光的動作…。」
看完教授給我的訊息,我立刻回覆訊息:「XX老師,謝謝你願意告知我這個訊息,讓我有機會反思以及說明。而我認為,只要當事人不舒服,我就應該道歉。」;「可不可以幫我一個忙,我想請問當天簽書會被擁抱當事人,是否是XX老師你授課的學生?還是你的學生有認識她,我希望能向她親自表達道歉。」 事實上,那一天分享會後回到飯店,我在自己的臉書留言,希望能透過臉書找到這個女生,我想跟她多聊聊,當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必須結束談話,而現場其他工作人員,也都在進行場地恢復的打掃工作。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我繼續跟這位大學教授說明當時的情況:「XX老師,讓我與您說明當時的情況,事情是這樣子的,當時簽書會會場已經準備關門,這位女性聽衆特別留到最後,在所有人都簽完書的時候,趨前向我問問題。她聊著聊著眼眶便泛紅,直到眼淚撲簌簌的落下,而我仍持續與她聊天(我並不打算阻止她掉眼淚,我認為願意哭總是好的)。我問她:「你現在的淚是什麼呢?你願意談談嗎?」;她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
我接續的說:「我們有許多表達情緒、感受的方式,比方說感動其實可以笑,不一定要哭;有些事情令人傷心,可以是生氣而不是哭泣。」;「我們使用情緒表達感受,很多時候是我們在所處的生活環境中學來的,你知道嗎?」
當天的簽書會,主辦單位在現場準備了一張非常大的木桌,簽書時,我是隔著大的木桌與讀者互動,所以,我與這位女生對話時,也是隔著這一張木桌。在我們兩人對話時她掉下眼淚,我仍然有意識地持續與她交談,我不希望有任何動作,中斷她的情緒抒發。我連遞上衛生紙都不做,因為許多時候看似友善的動作,其實也可能是我們無意識在表達:「不要哭,這樣很尷尬。」
我試著問她:「你的原生家庭裡,是不是也有透過哭來表達感受的家人呢?」;那個女孩說:「是媽媽…」,她這句話說出口的同時,眼淚滿溢潰堤了。(當下,我立即站起身,繞過隔在我們兩之間的大木桌,我前去擁抱她,我不管那眼淚有著什麼樣的故事,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我眼前站著一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哭了出來。)
擁抱之後,由於書店已經在打掃準備打烊,她急忙跑去櫃檯買書,跑回來讓我簽名。而對於擁抱時,她僵直的身體,我想告訴她,也想邀請她試著想想,這身體的訊息會是什麼?所以我在第二天,持續在我的臉書上留言,希望能找到她與她聯繫上,我想進一步告訴她,可以試著察覺自己的「情緒與身體感受」,祂們是會說話的。
我告訴這位大學教授:XX老師,以上描述是從我的視角所有的經過。如果她是你的學生,或者是你學生的朋友。而她真的有不舒服的感受,請給我機會道歉,如果她同意。還有,如果我有機會當面道歉,我不會在道歉時,說出一些澄清的話語,因為,當事人主觀感受的表達,就已經是真實的世界了,這已經無關乎事情的真相,所以完全不需要在這過程加入辯解與澄清,只需要回到最基本的人與人的尊重,你感受不舒服,而我為造成你的不舒服道歉。
一直到此時此刻,現在錄音的同時,整件事情的發生剛好一年。終於,前些日子,我收到那位大學老師傳來訊息。她的學生(也就是願意表達:覺得阿光沒有詢問當事人就擁抱的行為,讓她感覺不舒服的那位學生),他去參加工作坊,是一個針對家庭議題的課程,而那位被阿光擁抱的女生正好是工作人員。於是,有了機會與她核對當時的感受,並且轉述整件事情發展的原委。
而那位女生表示:「擁抱時,並沒有感到不舒服,而是感受到愛。她喜歡當時的擁抱,後來也上去阿光的臉書,儲存下我們的合照。」如同,前幾週我們在談創造之地這個主題,節目中我們談到:誠實,是為自己負責的第一步。我認為,這整件事情的發展是一個很棒的教導,事件中五個相關的當事人,都願意誠實的傳遞訊息給彼此,站在價值澄清的位置上,不擔心也不評價。這是對自己完全的接納,同時,也是對生命有著很深的信任。我特別將它紀錄下來,與聽眾朋友分享,因為我們都值得收藏這一份美好。學習讓事情有些時間可以開展,我也練習「不否定他人感受」,告訴自己不要急著定義它,不要只是滿足自己,不要急著要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答案。
我同步也將這個事情經過,分享在我的臉書,引起許多朋友的關注以及提問。我來整理幾個重點心得:
(一)「每一件事情,最終都該有美好的結局,如果沒有,那事情的發展還沒走到終點。」;我們要真的相信這句話,不急著定義對錯,讓子彈飛一下,事情在開展過程中,我們允許表達情緒,好辨識出哪一些是「情緒表達」。
(二)當那一位國立大學女學生表達,阿光未經詢問就擁抱讀者,這個舉動讓她感覺到不舒服。聽眾朋友,發現了嗎?她在表達情緒與感受,並不是選擇用情緒性的表達,指控阿光是加害者。有沒有發現這兩者的不同,也因為她的陳述方式,阿光能清楚的說:「如果被擁抱那一位女生,當事人他真的感覺不舒服,我要當面道歉,應且不會有任何的澄清。因為,一旦我澄清解釋,意味著我在說:我不是加害者。然而,整件事情真正要面對的是造成不舒服這件事,我們可以如何避免…」
(三)一個諮商師也來留言,現在都要先問:「我可以擁抱你/妳嗎?」; 如果對方好不容易可以釋放情緒,眼淚正流著,我們問這句話的時候,流動的能量就被迫打斷了啊!而我在她的留言下方是這樣回覆的:「其實,我擁抱的動作也可能是一種干擾,重點不是不要打斷,而是人與人面對面的時候,我們是如何回應當下,而我們的回應又是為了什麼?我會以擁抱作為回應,是在告訴她:「我們看見了,我與你一起看見了…。」
(四)對我來說,這個女孩已經走上朝聖之路,因為,朝聖之路一直以來就是一條「往外向內」的道路。還記得這一句話嗎?「無論從哪裡開始,當你走出家門的那一刻,就已經踏上朝聖之路。」,這一句話,是每一位走上朝聖之路,以及朝聖者們深刻的體會。因為這一條道路,無論出發時的起心動念是什麼?最終,我們都會在路上與自己相遇。
(五)出發時,想要挑戰和征服的念想,都會隨著路上的一些人、一些事,我們會漸漸地明白,那一幅又一幅的窗外景致,都藏著創作者的初心。只要我們往前,繼續走一段路,眼前一幕幕流逝的風景,將會帶領我們欣賞一期一會之美。聽眾朋友,此刻,住在我們心底的這些人、那些事,你是否準備好,寫進故事裡了呢?這一次,我們又會如何選擇,書寫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
(六)或許,朝聖路上的每一個人,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不遠千里與我們見上一面,是因為想起了內心深處,那一件「與自己約定好」的事。他們帶上自身的故事,像行者般地走來,為我們訴說不同版本的生命故事。沒錯,阿光已經預備好,五月要邀請你。一起走上這條「與自己約定好的 朝聖之路.」
(七)這十四天,聆聽早已預約好的故事,你可以放開心享受,迎面而來的歡喜相遇。如果,你想好好地陪伴自己,就以生命原初的節奏,陪自己走一段路。儘管放慢腳步,有我們在背後看顧,而當你想要說說話,需要一位安心傾訴的對象,我就會是那一位,在你身旁聆聽的夥伴。
(八)如同《出走.朝聖的最初》一書深刻的描繪,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血液流著炙人的拉丁熱情,卻也享受伊比利半島的慵懶午後。而書裡介紹過的教堂建築之美,聖母瑪莉亞的時尚流變,以及中古世紀的文物典藏,我們都已經排入行程。出發吧!帶上全部的自己。我們會以朝聖路上的美食,慶祝與自己的久別重逢,以沿途的美麗風光 見證我們,認出自己的喜悅時刻,一起走上「聖雅各之路」。
(九)當然,三月的春分邀請,我們前往南美的旅程,仍然持續報名中。三月祕魯與玻利維亞,五月的法國西班牙,快上阿光的臉書,或者搜尋【小王子的星際門戶】粉絲專頁,可以了解更多行程的相關細節。想與阿光一起經歷、收藏旅程中的美好嗎?跟著阿光去旅行,趕緊上網報名歐!
小王子說:星星真美,因為有一朵看不見的花。而阿光說:「太陽真好,他總是無條件的滋養我們的生命」。
【延伸閱讀】
安地斯山中心為你敞開。
聽見召喚的人已經收到邀請。
是時候…
起身準備、準備了。
出發…在春分來臨之前。
跟著阿光回家趣:https://reurl.cc/A6nvmd
回家詳情找她:Vicky(全虹旅行社)
LINE :alwaysvickyliu
電 話:0988-083333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冬至
#迎接光的回歸
你知道冬至吃湯圓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嗎?世界各地的民族,又有哪一些有趣的冬至儀式,來迎接非常重要「光的回歸」呢?
這一集的今夜遇見小王子想跟大家聊聊冬至祭祖、大地媽媽祝福包、以及內在小孩療癒之間的關係。我們用以下的祈禱文,作為冬至儀式的開始吧!
【 冬至祈禱文】
神聖的宇宙源頭,我在這裡虔誠祈禱,與我的祖先們,在此時此刻,一同迎接光的回歸。
我發自內心地感謝,我今生以及累世,所有的父母以及祖先。因為有你們的傳承,我才能擁有如此豐盛的生命。經由你們,我看到,我的生命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我是家族生命能量傳承的結晶,經由你們,我的生命與人類整體密不可分。
神聖的宇宙源頭,我祈請你來協助我,在迎接光的回歸的這一天,與我過往的家族祖先一起轉化,轉化在過往的人生旅程中,那些留存至今依然影響著我們的事件、習氣、印記以及負面能量。
協助我打開內在的心門。此刻,在光中,我與所有的家族祖先緊密相連,我與整體人類的生命能量緊密相連。此時此刻,我對自己的生命狀態全然的負責,我選擇並承諾,釋放我所有的負面執著,並當下開始發生轉變。
我帶著真誠與愛,向我及我過往的家族祖先,曾傷害過的人們道歉,我也帶著愛,去接納與原諒,我以及我的祖先。同時,我也願意寬恕曾帶給我,以及對我祖先傷害的人們,我願意將這一切徹底放手。我祈請宇宙的源頭以及神聖存有,協助我徹底的轉化。
感謝我的祖先,將你們身上慈愛、正直、勇氣、以及冒險的生命品質傳承給我,我全然的接納!我將這些來自於你們的天賦禮物,全然的用於我的生活,活出我們的人生,並將它們傳遞出去,帶給這個世界,這將是我的家族使命,直到永遠。
安地斯山中心為你敞開。
聽見召喚的人已經收到邀請。
是時候…
起身準備、準備了。
出發…在春分來臨之前。
跟著阿光回家趣:https://reurl.cc/A6nvmd
回家詳情找她:Vicky(全虹旅行社)
LINE :alwaysvickyliu
電 話:0988-083333
《今夜 遇見小王子》在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 FM98.5
中部大千電台 FM99.1
南部主人電台 FM96.9
06/22(六) 20:00
06/23(日) 21:00
Apple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anYDn7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Manglende episoder?
-
當金曲歌后徐佳瑩發現在 Uber Eats 上(應該)都點得到,居然狂點一波!
雖然點不到白馬和失落沙洲,但香水、辣椒或其他吃的用的都點得到~
快上 Uber Eats 想要的都點點看
https://fstry.pse.is/6t3clw
——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接受 全部自己(誠實):電影裡什麼樣的劇情,你會特別感動呢?甚至於劇中的某些台詞,你會情緒激動的落淚呢?就像是前一陣子台劇天花板影后,你對哪一個角色最為有感覺呢?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因為進到劇情裡,而是我們把自己投射進去。接受全部的自己,有時候一點也不難,那就是誠實擁抱自己,告訴自己:「不完美,沒關係」。
當我們因為某個劇情、某個對話、某首歌曲的歌詞、還有生活中的某些情境,有了複雜的心情或者有了激動的情緒,就讓它發生。這些升起的心情裡有我們設定過的自動導航,會帶領我們去認識深藏在我們身上的「情結」,這是我們穿越情結看見陰影的機會,往裏頭走去,那黑暗裡有寶藏,以及找到寶藏的力量。
說回來,所以聽眾朋友,你對於影后劇中裡,哪一段劇情哪一個角色,最為有感覺呢?我呢 ?很愛哭!有幾處劇情我都不行,但真的讓流鼻涕的橋段呢?(對!不是只有流眼淚,是流鼻涕…是這一段對話)人生不是只有工作,生活也很重要。我是希望你有自己的家啦!我這個家、以後你要怎麼佈置就怎麼佈置....欸,去買一裝床,買一張可以好好睡覺的床。睡覺很重要。還有,以後放假,不准你再給我買便當吃。吃不怕欸你。最好是,再找一個伴。可以一起吃飯的伴。啊!你是有沒有聽到...”
想起這個對話劇情了嗎?此刻,客廳裡的壁虎沉默著、卻早已淚流滿面。芳姐靠近時,壁虎緊抱芳姐、像個小孩子般爆哭。
我知道我的眼淚裡,有著深情的秘密。人們渴望得到愛想要有幸福的能力,會在無意識裡自動導航成為「情結」、被過往的創傷經驗給束縛住,我們就會用受害的視角來演繹這個世界,一直活在受傷的故事版本裡。還記得阿光上一本書,在《故事與故事之間穿越》嗎?許多讀者的回饋,覺得阿光很勇敢,但我要說的是:我的勇敢不是為了堅強,回望自己心裡的根源,那個被否認和壓抑的世界,為的是對宇宙大我的謙卑與致敬,如同我最近在創作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做「我們在等,最後一次搬家」。
剛剛我們談到創造之地的第一步「接受 , 全部自己」,而第二步是「明白 大腦迴路」(辨識虛實) ※看見 真實世界(宇宙觀),也就是我即是宇宙,做到著裡已經算是活在「創造之地(生命本質)」
再來要重視的就是:「語言 建構你的世界」(單耳失聰的故事)「豐盛 以感謝吸引 」(我希望我想要…都是從匱乏出發,匱乏不會帶來豐盛,只有感恩會在豐盛裡,會處在的 愛頻率當中(沒有恐懼)(有意識的經驗愛)(我的退休故事、選服),感恩是為豐盛的自己創造有利的環境。而我也發現了,有一些人其實已經在創造之地工作,前一陣子我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為大學畢業生演講的致詞稿,而我認為這位演講者是明白創造之地,而且是在創造之地工作的人。一般來說,典禮大學畢業典禮,一向喜歡邀請德高望重的大人物,但是像是台灣師範大學,這些年卻喜歡邀請年輕人來分享!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在2017年就是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當年他回母校師大畢業典禮演講的內容,我們先來聽這一首歌…
2017年台灣師範大學邀請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那一年她剛從師大畢業5年,這個女孩5年來換了10份工作的,用短短20多分鐘的演講震撼在場所有人!她說:「…嘗試自己想做的事,開始動工挖掘,有一天,你一定會挖出來屬於你的美麗礦石。」,接下來呢?我就節錄部分她演講的內容,聽聽看為何阿光我會說,她是個在創造之地工作的人
我是林藝!不知道在座各位學弟妹們有沒有想過,5年之後,你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許你還不知道,但沒關係。因為5年前的我,也不知道今天會站在這裡!所以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這5年你可以做多少事情,拓展多少人生的可能性。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大自然的人!所以我大學選擇唸師大生科系,當我真的接觸了解之後,覺得好像沒有很適合我,所以我就去考了「教育學程」,到了大四,因為修教育學程的關係,我到了成功高中實習,學習如何成為一名生物老師。
記得,我上「人類與環境」這個章節,內容是在在告訴大家要保護地球、愛護環境,我覺得這很重要,講得口沫橫飛,舉了好多例子。下課時有個學生來幫我收麥克風、聊天時她冷不防地問我,他說:「老師,你今天上課講了好多守護環境的例子,那你有親身做過什麼呢?」;當下我才發現,我什麼也沒做!老師應該要是學生的榜樣啊,但我根本什麼都沒做,我的課一點說服力也沒有,原來,我全部都是在說空話,於是她氣呼呼的跑回到辦公室…
聽眾朋友,發現了嗎?在創造之地的步驟裡,第一個步驟就是誠實,林藝誠實的發現自己並沒有哪麼喜歡生科系,雖然她喜歡親近大自然。而當她去成功高中教書的時候,發現自己授課內容,說著自己沒經歷過的事時,她進行了創造之地的第二個步驟:接受全部的自己,接下來的林藝怎麼做呢?她繼續這麼說的…
我這麼喜歡大自然,如果連我都不行動,那誰要行動?又怎麼叫學生行動?於是我決定出來面對,這是我眼發現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孤單寂寞覺得冷,我就找了離我最近的,也就是我系上的同學!我們創立了寶島淨鄉團。我們想邀請大家來淨灘,所以在FB開了粉絲團,透過網路號召。我設定第一次活動的目標是30個人,我們希望有一定的人參與。為了要達到30個人,我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去敲臉書上400個朋友,請他們幫忙按讚、分享。我把比較熟的人都敲完一輪了,但也不知道大家當天是否會出現。最後我們做了一個我認為是重要的決定決定,那就是無論來多少人,我們就是要做,有人來,我們一起做,沒有人來,我自己做!結果當天62個人到場,光我的朋友就有30個!達標,開心!在我們達到第一次的小小成功後,經過五年的累積,我們從一開始創立團隊的7個人,第一次活動62個人,直到今天,我們有20位團隊成員,辦了30次活動,累積號召4000人,一起以行動守護台灣的環境。
我想林藝看見了真實的世界,也就是具體呈現了,我即是宇宙的真理,而且她已經明白,在創造之地用語言, 建構她的世界
接下來林藝的演說,我們可以聽到她不斷的一起與創造之地工作
直到創辦了寶島淨鄉團,我才找到一種屬於我的方式。所以,在未來,如果有一件事,是你非常在乎的事,請你不要把自己侷限在一個工作上,這個工作不行,就換下個工作,你一定會找到一個屬於你的方式,去實踐你真正在乎的事。畢業後我再次去中山女高實習、考到教師證,又去蘭嶼高中教書。蘭嶼的服務結束之後,我決定了一件事:我不當老師了。
第一個原因,我思考了一下老師的生活,我要在同一間學校待二三十年嗎?我不想。如果我到了32、42歲的時候,我是老師,我喜歡那樣的自己嗎?好像也還好。我知道十年之後,老師不是我想要的樣子。第二個原因,我剛畢業,根本不了解這個世界,我覺得應該自己去看看,那樣的世界才是真的。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大家可以在心裡想一個曾經教過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我相信,你會記得這個老師,絕對不是因為他的課程內容,而是因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可能他很好笑,他上課遲到,他的氣場大到可以殺人,他喜歡旅行,或者你能感覺到他很用心帶班級,真正在你心底留下,能跟著你走一輩子的,不會是那些知識,而是老師那個人的人格特質以及她的視野。但我才大學畢業,哪有什麼視野?我一定不會是個學生們記得的老師。
毅然決然離開了老師這個職業,我馬上陷入迷惘,我問了我自己三個問題:我喜歡什麼?我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的我,適合被放在社會的哪個位子呢?我當時的回答是:我很活潑、我很有創意、我喜歡面對人群。於是,浮現了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答案:我適合成為一個主持人!
對!主持人!這一個新的身分,我完全沒有經驗,要從零開始!我告訴我所有的朋友,請他們幫我介紹機會,我在我的臉書PO文、我逢人就說、我看到機會就寄EMAIL、我參加主持人的徵選比賽,我就報名。我非常努力,不只是要成為一名主持人,而是我想成為我自己!一路上我不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直到今天,我主持了5、60場活動,也主持過電視的外景節目,主持人正式成為我的一個身分。
雖然我今天已經擁有主持人的身分,但其實我也經歷很不穩定的時期,很害怕餓死,真的非常害怕,所以我想說,那就去找一份全職的工作好了,反正我也沒上過班,就試試看吧!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電視企畫編劇,我完全沒有做過電視節目,工作內容跟同事都蠻好的,但我常在想,如果有機會,我會想一直待在這裡嗎?我好像不是那麼肯定。但我也不知道,如果不是待在這裡,我該去哪裡?後來的工作,我又去嘗試數位行銷,也是我沒有做過的事!可是我發現,我在上班的時候,我不敢展現自己,我不是我,我是為了生存,迎合社會而表現出的樣子,我必須做許多不喜歡、不認同的事,我越來越不喜歡自己。我每天都想快點離開公司,每天17:55的時候,我就開始收東西,下樓,站在打卡機旁邊等,17:59、18:00、逼!一秒不拖馬上走!
有好一陣子,我掉入一個循環,在工作上無法做自己,我不喜歡自己,想離職,但離職就沒錢了,所以我就留下來,留下來又無法做自己,更不喜歡自己。後來我是如何離開這個循環的呢?我不是自己離開的,我被資遣了。接下來,我陷入人生中更大的迷惘,我想說,為什麼我做寶島淨鄉團、做主持,能做得那麼好,但不能好好上一個正常的班?這個時候,寶島淨鄉團持續進行著,新聞繼續報導,我做公益多有號召力、為環境付出、我有多棒,大家說我是平民英雄啊,青年領袖啊,未來大人物啊。但實際上,我被資遣了啊、失業啊、迷惘啊,我會不會其實是未來大廢物啊。我的人生怎麼會變成這樣,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似乎是跌倒了,但我不知道怎麼爬起來。
記得,幾個禮拜後,我跟寶島淨鄉團的夥伴去上廣播節目,結束後,我的夥伴問我接下來要做什麼,當時,我一聽到馬上大哭,我真的太迷惘,我說我不知道怎麼辦。我花了兩個多月瘋狂整理自己,整整寫下22頁A4的報告,我得到了一個結論:我沒有真實面對自己。我發現,去上班是我逃避面對自己的方式!因為我想要錢、想要有安全感,所以我去上班,去迎合社會的主流價值,我就可以快速得到錢、得到頭銜。我進入將每個人規格化的社會,把自己最珍貴、特別、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拿掉。我以為我會安心,但那不適合我,我反而更痛苦。
最重要的是,我發現,如果我想成為的樣子,無法透過為人工作得到,我應該起身為自己創造。所以,我開始全職經營寶島淨鄉團,更努力的接主持的案子,因為在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感覺適得其所,我很開心,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想我跟大多數的人們一樣,還是會窮困掙扎,眼前還是有好多困難,但我現在真的知道:「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改變現況,我已經不再害怕,我要的樣子,我自己正在創造!」
阿光說:「沒有成功的人生,只有你想要過的生活!你的世界只有你一個人,裡面沒有別人。嘿!你要去哪裡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6s7c2j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追求成功人生,這成功二字的背後,其實進行的是熟悉的交換邏輯。什麼是交換邏輯呢?最直接的就是從古代的以物易物到現在的貨幣流通,都是交換邏輯阿!比方說勞動時間、勞動力換薪水工資就是交換,為了成功升遷,有些公司可能會考慮年資,年資就是成功要滿足的條件。再舉一個例子好了,像是一些專業領域的職業,要能夠有機會面試,最基礎的條件可能就是要有證照,為了成功的爭取到面試的機會,許多人就努力的去參加證照考試,為的就是換到面試的機會。
這就是我說的「追求成功的路徑」,只是這…走在成功路上,需要進行熟悉的交換邏輯,這交換的成本還可能包括健康、家人以及朋友關係…等等,所以這是等價交換嗎?我不評論選擇的對錯,我想說的是:追尋成功的背後是進行交換邏輯,為了完成交換也讓我們習慣了競爭意識,而競爭意識是最有可能發生,使我們「身心分離」這件事。
我忽然想到一件事,在西方的故事傳說中,人與魔鬼交換的橋段,人們出賣靈魂,以為會是一門值得的冒險的交換,最後靈魂卻被魔鬼奴役或困住了。這樣一個經典的傳說,為我們指出造成人們身心分離的真相:魔鬼問我們要什麼?我們想要的往往是我們沒有的,然而魔鬼要交換的,是剝奪我們本來就有的東西,於是,我們在一次次的交易裡,失去自己身上的一部份,便會在交易後感受到挫折、罪惡感以及沮喪。這一些負面情緒與能量壯大了魔鬼。而心魔就是如此改變了我們頭腦裡的迴路...
還記得上一集談到的向外歸咎嗎?生存的原始設定(感官)、身處科學文明的特殊階段(科學方法:觀察、提問、假說、實驗)、身處歷史的特殊階段(人設、虛擬社群),當我們的感官習慣向外,意味著我們的「自我」也是這樣的建構途徑,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我越來越穩固,世界該是什麼樣子也會不自不覺得被我們確認下來。雖然,我們認為世界應該是一客觀存在的客體,但事實上我們是活在自己認識的世界,因為我們認知的那個世界,是與我們的自我一起建構的。
所以舉凡「溝通、說服、爭辯、解釋 … 」種種這些人類行為,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星球裡的最好證明。也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處在自己的世界,一旦遇到像是心電感應、三觀超合的人出現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一見如故,覺得….他懂我的強烈感受,這種被理解、被環抱、相見恨晚的魔幻時刻,實際上是發生什麼事呢?你猜到了嗎?我想邀請聽眾朋友,跟著阿光閉上眼睛幾分鐘,我來說給你聽…
其實,遇到一拍即合、一見如故的對象,那畫面像是:我們獨自在一個星球生活許久,眼前忽然走來一個人,作為這個星球的唯一主人,你熱情為他介紹這星球上,你極為熟悉的一草一木,即便你會經常評價這星球上的部份環境。然而,從他的眼神裡的興致,你忽然明白這星球上的一切,就是該這樣理所當然地存在著。甚至,在路經某棵樹的時候,你竟然也願意為他說出,曾經在這樹下發生過的糗事…. 這種被了解被接住的幸福感覺,通通只因為你…允許,你允許人們可以降落你的星球。
我們剛剛聊到,「溝通、說服、爭辯、解釋…」等人類行為,意味著我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這一個事實聽起來,充滿孤獨的味道。但其實也意味著,我們每一個人都獨一無二,你看見了嗎?。如果你也同意阿光說的,那麼在你的世界裡,只有你一人,而且是如此獨一無二,怎麼在你的世界,會發生去追尋別人的成功經驗呢?除非是你允許他…發生在你的星球。我們不要把別人星球上的價值觀,拿來評價自己。要記得,在你的星球上沒有別人,更沒有所謂的成功人生,有的是你在這顆星球上過怎麼樣的生活,我們立即就可以著手「創造」。
在我們進行創造之前,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進行審視與確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羅丹的《沉思者》,他手的位置是如何擺放?發現了嗎:我們能夠進行創造的極限,最多就是我們內心能接受的星球的樣子。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大腦裡現存的好惡,喜歡什麼顏色或者不喜歡什麼材質,就已經決定了我們的星球創造出來的樣子,如同你剛聽到世界各地觀光客,到了《沉思者》雕像前視而不見的有趣現象一樣。我們不是也曾經在自己的星球上,過著「追尋成功人生」的生活方式,不是嗎?
所以,在進行創造之前,我們要誠實的審視自己的大腦迴路,目前的頭腦是灌什麼應用程式,我來舉一個在「創造之地」課程,一個學生真實的案例。(餐廳停車問題:我們計算過後的都不是享受,都是剩下的)
所以,我在教「創造之地」的課堂上,經常對學生講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去哪裡?」,為的就是提醒確認,是否是在身心合一的情況下,進行創造這件事。現在,我也要問問聽眾朋友:「嘿!你要去哪裡?」
如同我們在節目一開頭說的,追求成功人生,這成功二字的背後是交換邏輯。那麼創造人生的「創造」二字的背後又代表甚麼意思呢呢?創造是無中生也是虛空妙有,是關於無中生有的藝術,更是生命的秘密。
在薩滿的學習裡,我們真正認識到大地母親的豐盛,而金錢能量是大地母親對現代社會的一種展現形式,如同有些時代豐盛的表現形式是牲畜一樣,所以關於大地母親的顯化,對薩滿或魔法師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身心合一。我們忘了我知道自己現在要做什麼,我曾經很清楚明確的知道,直到某天,的內在觀察練習裡,我看到了自己的「知道」。這個「明確、清楚、篤定、知道」的內在景象,竟然是像麻花捲一樣扭轉得非常緊,幾乎沒有任何空間,坦白說還有點不舒服。原來,總是想找,一個自己能接受的明確答案。
然而,在練習「不知道」時,內在空間瞬間變得非常的開闊無垠,這是非常舒服的一種意識狀態。
※知道:有一個既定的業力結構可以遵循,可能更容易追尋現實的利益與安穩。可是相對的,就比較無法承受與應對變動。
※不知道:是允許一切創化的空間,是讓一切可能發生的背景,乍看可能毫無現實利益,卻是宇宙演化的力量來源。我看見了「不知道」也是很可貴的。不知道的菜園(去看看心裡那一畝不知道的荒蕪)
下周創造之地完結(聽到這裡,我開創造之地工作坊,你會想參加嗎?請到我的臉書或播客留言告訴我)
當我…憶起南美回家路,會想念起蒂瓦那科小鎮的日出。然而,只要想起射入太陽門的第一道光,我就會望向星空久久不語。盯著沉思的身影,你明白那是小王子想念星球的樣子。這會是一趟自我療癒、滋養心靈的旅程。每一個被述說的生命故事,都感受到風的擁抱,旅途中的每一次分享,都有湖水聆聽。邀請你,帶上你的神聖意圖,回應安地斯山祖先的召喚。有大地母親的支持,允許自己放慢腳步,也同意每一條療癒小徑為我們展開。安地斯山的祖先們,仍然持續著祂們的帶領。透過泉水的聲音,呈現神聖幾何圖形,在古老神殿遺址表達多層次的宇宙空間。我們以自己的呼吸節奏,走入安地斯山區,行經的的喀喀湖流過的水域,薩滿母親會為我們訴說,列木里亞時期和亞特蘭提斯時期,族人們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事。
神聖記憶逐漸喚醒,連結宇宙源頭同步發生,來自昴宿星團的,光將貫穿整個旅程。有南十字星指引,我們將前往庫斯科、馬丘比丘、的的喀喀湖、天空之鏡、蒂瓦那科遺址、星際之門…等地。全程由經營《跳舞女孩與她的舞伴》粉專的Vicky領隊,阿光與薩滿母親Rosa Maria Vargas陪你踏上,這次「往外向內」的旅程。安地斯山中心為你敞開。聽見召喚的人已經收到邀請。是時候…起身準備、準備了。出發…在春分來臨之前。(春分,太陽直射赤道,所以南北半球對稱,日夜也是對半分)
回家行程在這裡:https://reurl.cc/A6nvmd
回家詳情找她:Vicky(全虹旅行社)電 話:0988-083333
小王子說:「如果不去遍歷世界,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是我們精神和情感的寄託,但我們一旦遍歷了世界,卻發現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當金曲歌后徐佳瑩發現在 Uber Eats 上(應該)都點得到,居然狂點一波!
雖然點不到白馬和失落沙洲,但香水、辣椒或其他吃的用的都點得到~
快上 Uber Eats 想要的都點點看
https://fstry.pse.is/6t3clw
——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嘿!!你要去哪裡(一)追求成功人生?!
我要謝謝那位法官打斷題問,因為我在踏進東海大門時,跟我同事說:好奇怪,我意識在轉變,演講進行沒多久,我才發現我在下載,我告訴大家如果我閉著眼睛演說…(我在一開始講話處在聲音高頻的狀態。一直到法官提問我才回來,整個人才鬆掉,才開始講故事。有趣的是,祂們選擇你的課堂上,讓我進行下載的工作
今天分享的內容,是我來到這個星球旅行五十年的見聞...以及我學習印加薩滿後我對自己的認識。而我下載下來的資料,也準備開《創造之地》工作坊的課程,你會想來上課嗎?在正式開課之前,先讓聽眾朋友先睹為快,你準備好了嗎?歡迎來到《創造之地》….
(請選擇)二元破題
擁有選擇權,總是讓人誤會自己是自由的。二元對立幫助我認識世界,大腦的功能設計也好分類,但是但也漸漸的史我們身心分離…選擇讓我們認為擁有自由意志,覺得自己在做出選擇的這個動作,同時也能夠為自己負責,然而,事實上要做到真正的完全的為自己負責,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祂意味著願意看見事物的本質。非常困難怎麼說呢?我們習慣向外歸咎,認為都是外在的人事物導致我們現在的處境或是困境。或是因為某人讓我無法活出自己。你們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是否有發生這樣的言論…
為何會有「向外歸咎」的習性呢?
l 生存的原始設定(感官)
l 身處科學文明的特殊階段(科學方法:觀察、提問、假說、實驗)
l 身處歷史的特殊階段(人設、虛擬社群)
只有真正為自己負責,才可能走上越來越自由的路徑,然而,當我們有「向外歸咎」的習性,那我只能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太宰治《人間失格》
我們有「向外歸咎」的習性,我為何會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太宰治以自嘲又哀愁的口吻,描述一名畏懼與他人互動,在人際關係叢林裡,迎合、試探,透過「扮戲」才能與人相處的男子大庭葉藏。大庭葉藏他畏懼被人排除在外,精雕細琢一副「變形的假面」,每逢挫折即修修補補乃至面目全非,讓真實性格一併千瘡百孔。葉藏的性格讓生活走向為難自己的處境,在自幼架搭起的世界裡塌縮、自溺,原生家族的教養讓他慣性偽裝,擔憂,無法被愛而拋失了疼愛自己的機會,當一個人沒有了生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在人間應有的資格。
事實上,太宰治的另外一個作品《女生徒》,也有對於人間失格的探討。《女生徒》中的主角是一個青春少女,透過少女的眼睛看著人世間的矛盾與徬徨,少女困惑的問到底該如何看待世界?《女生徒》書裡有一段文字很經典,少女她說:「等將來長大了或許可以坦然的,追憶我此刻的痛苦寂寞,然後說聲「真可笑」,但是,在我們長大之前,現在這段漫長的討厭時期,到底該怎麼生活?卻沒有人告訴我?我們為何會發生無法自我滿足,這樣的困惑呢?為何我不能只愛自己呢?」
「向外歸咎」的習性,充分說明了做為一個人的限制性,因為這個限制性,我們讓自己戴上人格面具,如同《人間失格》的小說男主角大庭葉藏一樣,我們為了符合這個社會上的期待,開始走上追尋成功人生的路徑,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關於太宰治~1909
l 20歲煩惱自身階級吞安眠藥自殺,被友人救起。
l 21歲就讀大學,認識銀座咖啡館女待,與有夫之婦「田部目津子」 同居三天後殉情,被漁夫救起。
l 22歲,隔年就與剛認識的青森藝妓小山初代同居。
l 26歲入圍日本文學的最高榮譽之一芥川獎,同年報考新聞記者失敗,鎌倉山上吊又被救起。(#芥川獎,正式名稱為「芥川龍之介賞」,其遴選並非採取公開募文的方式,而是根據委員從報章雜誌上,新人作家或無名作家所發表的純文學短篇作品中,挑選出最優秀的作品予以獎勵。)
l 28歲攜妻子「小山初代」去谷山溫泉吞安眠藥,第四次自殺雙雙被救活。
l 29歲與一名教師,石原美知子結婚。
l 30歲發表《女生徒》榮獲北村透谷文學賞,川端康成文學名家大力讚賞,此後開始他的不斷創作。
l 1948年推出作品《人間失格》後,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兼女朋友的「山崎 富榮」,終於跳玉川上水自盡,享年38歲。
事實上「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原文是生れてすみません,意思是「生而在世,我很抱歉。」它是出自寺内壽太郎的《遺書》詩組,當寺内讀到太宰治《二十世纪旗手》後大受打擊,痛苦地說出:「我現在就像是生命被偷走了一樣。」從女生徒到人間失格裡的大庭葉藏,再到現實社會裡的寺内壽太郎、以及看似成功卻不斷自殺的太宰治,似乎都緊扣著一個大哉問:我們要如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件事。關於這個大哉問,如果你問我,我會說誠實是為自己負責的第一步。(談自己求學到工作的探索旅程:不知道自己要甚麼,但已經知道自己不要甚麼)
成功:如同「後悔」一般,都是虛幻的詞。
1. 請回想過往的人生,有哪一次考試或者哪一件事你會用成功來形容
2. 為何我們會認為,他人的成功路徑也適用於自己?
還記得:我們曾經談過關於世俗成功學: 「條件就是 限制」,也談過國際 「失敗」日,無非都是在說:我們追尋的成功,它是個虛幻的名詞,而且讓我們以為生活裡不該有失敗,漸漸的我們變成:一直走在前往成功的路上,而忘了問自己,嘿!!你要去哪裡
阿光說:「就只有你一個人,這個世界裡沒有別人。沒有所謂成功的人生,有的只是你想要過的生活!」
【延伸閱讀】
跟著阿光回家趣:https://reurl.cc/A6nvmd
回家詳情找她:Vicky(全虹旅行社)
LINE :alwaysvickyliu
電 話:0988-083333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偶爾聽一點沒營養的吧!
工作感情、幹話綜藝、名人專訪...我們全都有...
搜尋《激罵揪某聊》 https://fstry.pse.is/6t94jc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跟著阿光回家趣:https://reurl.cc/A6nvmd
旅行,是為了什麼?(名人說)
日本作家 村上春樹說:「旅行這種事大多是相當累人的。有些事旅行之後才會明白,而有些喜悅是筋疲力盡後才能獲得的。」
法國詩人 波特萊爾「我想,到一個我尚未去過的地方,我就會快樂起來。」
德國詩人 里爾克「旅行只有一種,即是走入你自己的內在之旅。」
你呢?你們覺得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呢?!我記得2011年TED曾舉辦過一場名為「旅程的力量」系列演說,其中有一場特別讓我印象深刻:是作家洪震宇,以及擔任旅遊社總經理的游智維,他們聯手搭檔分享名為「我的旅行小革命運動」。這旅行本是件舒服自在的事,為何會和革命這個字眼聯結?他們是這樣說的:「或許,旅行結束後,世界不會因此而改變,但重要的是,我們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的視野變了腦袋裡的思考也變了,世界從此會變的不一樣。」
所以,如果你問我旅行是為了什麼?!我會說:「出發吧!旅行會給你答案的!」
什麼是朝聖?朝聖的定義、朝聖意義的轉變
「出發吧!旅行會給你答案的!」,尤其是有關於朝聖的旅行,通常你只需要跟隨你的心,聽從內心的招喚,就像我在《出走,朝聖的最初》寫到:買張機票才會成行…
說道朝聖,那什麼是朝聖?朝聖的定義、朝聖意義的轉變
朝聖:是宗教、心靈的、生活的不同面相尋找靈性意義的過程,通常是到一處聖地或者是對某人信仰有重要意義的地方。不過流行文化也正把朝聖重新定義,例如去探訪文學、電視劇、電影等作品取材、拍攝的場景也被稱為朝聖、聖地巡禮。而事實上,現在的旅遊業也興起這樣的朝聖主題相關的行程。
朝聖的型態:宗教的朝聖(有宗教徒朝聖以及宗教文化朝聖)
宗教徒朝聖:
佛陀足跡:四處聖地:藍毗尼(佛誕生地)、菩提伽耶(佛成道地)、鹿野苑(佛首次轉法輪講經說法的地方)、拘屍那(佛入滅地)
耶穌之道:伯利恆(耶穌誕生地)、耶路撒冷(耶穌受難、復活的地方)(三大宗教的聖地)
四川成都的青城山,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江西龍虎山,正一道張天師家族的居 住之地。武當山、茅山…而漢傳佛教: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
薩的道場;廣東南華寺,是禪宗六祖的真身舍利所在。
宗教文化朝聖:
不一定是宗教徒才會前往的熱門的宗教活動,(媽祖繞進、聖雅各朝聖之路、北歐朝聖之路、四國片路、熊野古道、聖母顯像…)這些我們節目介紹很多….聖母顯像點介紹法國:露爾德聖女(聖女貞德)、南法普羅旺斯:抹大拉的瑪麗亞洞穴教堂、葡萄牙:法蒂瑪奇蹟,我如果帶團聽眾朋友會有興趣嗎?留言給我,讓我知道…
古文明朝聖:或稱為神話朝聖,像我在節目中介紹過的馬雅文明、印加文明、埃及文明、與那國島海底遺跡…)
流行文化朝聖:韓國:冬季戀歌拍攝場景在首爾的南怡島、《非常律師禹英禑》,濟州島的「鳥島新緣橋」、《淚之女王》聞慶生態世界的鐵軌自行車。
日本:Netflix日劇「初戀」熱潮,拍攝地「小樽運河」。篠ㄒㄧㄠˇ原八幡神社,原本是保佑交通出入平安的神社,日劇《月薪嬌妻》在這取景後,成為日劇迷心目的戀愛聖地,因為該劇兩位主角新垣結衣、星野源就在真實人生當中
結婚了!
台灣:《悲情城市》裡訴說時代無奈的山城九份?《賽德克巴萊》裡跨起彩虹橋的南庄神仙谷?《海角七號》裡跨越時光愛戀的恆春小鎮?與那國島海底遺跡介紹(古文明朝聖,同時也有流行文化朝聖)
1986 年,當地潛水員新崎喜八郎發現,其結構呈巨大神殿狀,東西長約250公尺,南北長約150公尺,高差約25公尺。位於台灣島以東約100公里(54海浬;62英里)處。琉球群島最西邊。學者木村政昭最初估計該地層至少有12,000年的歷史,可追溯到它出現在水面上的時期,因此推測該地點可能是神秘失落的姆大陸的遺跡《小孤島大醫生》是一部依山田貴敏漫畫原作《孤島診療所》改編成的電視劇、電視劇從2003年播出爆紅,分別在2004.2006加拍續集,後又拍成電影於2022才剛 上映。
能量點朝聖:身心靈圈能量朝聖(美國學士達山、印度阿育吠陀、日本馬鞍山…)
什麼時候該旅行?
什麼時候該旅行?對現代人來說,或許人生中轉換之際、畢業後 求職前:畢業馬上投入職場,想起來好像很合理。安排一場放空旅行,好好檢視自己學過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朝著目標去找工作會更有方向。結束了上一份工作,或結束一段感情:曾經的不滿、沮喪、壓力、感激…許多情緒都需要被看見,讓自己好好沉澱,或許會更明白再出發的意義,至少勉勵自己為自己加油,會更有衝勁!
如果你問我,什麼時候該旅行?很想旅行的時候:練習看重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犧牲自己的需要。還記得我曾經參與「大人們的聚會」,那場實驗性質的講座,主辦單位在籌備過程中,詢問過許多人尤其是中年人,問他們關於大人的聚會,他們希望能規劃什麼樣的內容。其中有一個繪畫的提議,讓我印象很深刻:不用很厲害的美術老師,只要請美術老師的班上,很喜歡畫畫的同學,帶大家去寫生就好了。
什麼時候該旅行?很想旅行的時候:練習看重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犧牲自己的需要。尤其是關於朝聖的旅行,需要跟隨你的心,聽從內心的招喚。明年三月我要回南美的家,這次你想跟阿光一起去旅行嗎?
一趟旅行 練習讓身心合一:
(一)旅行:跳脫原本地的生活脈絡,讓我們透過新事物從心感受。而朝聖更是一次走入內在的旅程。旅程中,你眼睛所能看到的,都是你內心有的。
第一層:煩惱痛苦的根源是:我離開我自己
第二層:當我扮演「我」的時候,我的世界開始運轉。(我的止息)
所以,我習慣寫下旅遊日記,記錄下我的自我對話,像是的一本《出走 朝聖的最初》寫下:「你所抱怨的,就是你選擇的舒適圈」、「為擔心所準備的都是心理安慰」、「人生背包你要放進甚麼」,這些自我對話其實就是一種敘事治療。
敘事治療,以一種合作且非病理化的方法從當事人角度理解問題,而非專家角度理解。敘事意味著我們自己是生活裡的專家,去看問題帶來的困境,而不是去指責或評價遇到問題的人。
而旅行看似向外出走,經由旅行途中遇見的人事物,完成自我身份認同的新敘事,卻是一種向內的旅程,撐起的心靈空間,是一種回歸。在旅行裡,旅者交換了故事,也就交換了生命的某種能量。當我們在旅程中聆聽別人的生命故事,而碰觸到自己內在的深刻經驗,這種共鳴感受就是真實生命的碰觸,是會影響並建構我們接下來人生裡的的行動與思考。這就是朝聖與敘說故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力。敘事能讓旅程中發生的故事,都帶有療癒的味道。
(二)春分回家:祕魯&玻利維亞24日
去年,許多聽眾朋友說道來不及報名,這次我提前把要回家的時間跟大家說了,需要安排假期或者進行相關準備工作的,這次可以提早做準備了。2025年3月1日到3月24日,跟著阿光前往祕魯&玻利維亞24日。
我要邀請你,帶著你的神聖意圖,聽從安地斯山祖靈的招喚,我們要前往安地斯山中心,明白生命裡關於回家的真正意義。在大地母親的支持下,我們請求允許,拜訪庫斯科、馬丘比丘、的的喀喀聖湖、天空之鏡鹽沼、蒂瓦那科遺址、星際之們、以及不能言說的祖靈聖地。
春分這一天,安地斯山的祖先透過泉水,表現出多元宇宙的神聖幾何圖形,在蒂瓦那科小鎮的古老神殿,我們見證太陽回歸,藉此將我們與宇宙源頭連接起來。我的薩滿母親Rosa Maria,她是與大地工作敬拜太陽之人,也是安地斯山中心神廟的主人,她將全程帶領我們,依照安地斯山的傳承進行儀式,聆聽風中回應,關於給你你的訊息。
2025年3月1日到3月24日,想要跟阿光一起回家,要趕快報名了,你可以上阿光的臉書,或者搜尋《小王子的星際門戶》粉絲專業,可以進一步了解旅程的詳細資訊,記得!明年春分我們說好的這個約會!!
阿光說:「旅行」可以是自我照顧、自我追尋,當然也可以是逃避,而只有出發旅行,我們才會知道答案。
【延伸閱讀】
回家行程在這裡:https://reurl.cc/A6nvmd
回家詳情找她:Vicky(全虹旅行社)
LINE :alwaysvickyliu
電 話:0988-083333
電 話:0988-083333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6s7c2j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獨自旅行的趨勢:英國、日本、台灣】
一連兩周與大家分享植物的療癒力,包括我個人因為一顆銀鹿鹿角蕨,跟著那個叔叔,也就是我的植栽老師學習成為綠手指的經驗,我們也談到疫情帶來綠生活模式的開展,許多的居家療癒小物紛紛成為網路熱門商品。而疫情期間觀光旅宿業深受影響,不過呢?在疫情過後觀光旅遊的方式也悄悄地改變了。
根據英國旅遊組織 ABTA 的最新數據便顯示,去年2023 年有 16% 的旅客獨自度過假期,比過去 12 個月增加了約 5% 的人數 。此外,有越來越多的 35-44 歲旅客開始選擇獨自旅遊,人數從 2022 年的 6% 上漲到了 2023 年的 13%。
無獨有偶,《朝日新聞》報導,瑞可利(Recruit)集團旗下旅遊事業「Jalan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偏好「一人旅遊」的民眾僅是過去18次調查中,比率最高的一次。
疫情培養許多人一個人也可以做的事情(登山),當然也就培養出獨旅的人口,從2020年到今年2024年,過去這3年,網路上關於solotravel(也就是獨自旅遊)的搜尋增加了整整10倍。觀光業者反應很快…像是世界第三大的郵輪集團挪威郵輪,也看見了單人旅客的需求,2024年將在19艘船上,推出1千間單人客艙,相當於將單人房的住宿容量翻倍,也提供更多種房型的選擇。
你有過獨自旅行的經驗嗎?
獨旅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本書…全球銷售超過36國版權,美國銷量超過二百六十萬!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她在小時候有個夢想:以為自己長大後會是兒女成群的媽媽。但在30歲以後,她才發現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後來改編成電影,2010年10月上映!也就是14年前的今天。這部《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由奧斯卡影后茱莉亞羅勃茲擔綱主演,劇中的女主角 LIZ,在解除了多年的婚姻關係後,想從心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電影裡她說:「我需要改變,十五歲起,我不是在戀愛就是在分手,我從沒為自己活過兩個星期,現在我只想和自己相處。」
這是一部關於獨自一個人旅行的經典電影,而且是一部關於自己誠實的面對困惑後,一次覺醒的內在旅程開始。LIZ踏上為期一年未知的「義大利、印度、峇里島」之旅。在義大利透過療癒的美食,找回享受生活的能力;期間被義大利朋友問到,如果要選用一個詞形容自己,顯然LIZ被撞擊到的,是對於自己對自己的不了解。
LIZ在印度的瑜珈與冥想,學會和自己和解與相處,如果不學會「放下」自己的各種壞情緒,又怎麼有辦法把美好的思緒帶進身心靈呢?而在峇里島因為賴爺的話,重新「相信」人生的意義感,LIZ再一次給自己機會,走入下一段愛情。賴爺說:「有時候,為了愛情失去平衡,是過平衡生活的一部份。
獨自旅行的意義
旅行是尋求娛樂,還是快樂?(我想這是跟旅行團與一個人旅行不同向度的滿足)
我的第一次獨自旅行:
國內:小時候放學回家,找一條不一樣可以探險的路徑
國外:一開始我需要沒有網路的國度,後來是因為身體的狀況,想要多看看
這世上的美好
跳脫原來的生活脈絡:原來這世上有人是這樣活著
打開感官:LIZ在義大利透過療癒的美食,找回享受生活的能力
記起獨處的能力
第一次獨自旅行最需要準備什麼?
1.衝動、對世界好奇、對生命還保有熱情
2.問自己最擔心的是什麼?(帶上信念)
3.練習帶上信念:所有的發生都是旅行的一部份(接受全部的自己也原諒自己)
獨自旅行練習獨處的能力:原本的生活,我們已經知道如何逃避,如何不看見、看見不面對自己內心脆弱的一面,然而獨自旅行,有機會可以看見自己身上不願接納的那一部分,全新的環境以及已經懂得獨處的你,你會願意給自己更多的同理、疼惜,真正成為自己的旅伴。一趟看似外在的旅行,其實也是一趟內在的旅程,笑看過往,不再那麼耿耿於懷;面對未來,當然也就不再惴惴不安了。
開啟第一次獨旅:(獨旅的心理素質與準備工作)
(一)獨自用餐:獨自用餐是讓他們踏上一個人旅行的最大障礙之一。但你必須了解到,當你願意相信其實沒有人在注意你或評判你,獨自一人吃飯其實會是一種完全自由的體驗。
(二)勇敢尬聊:體驗過獨自用餐,明白不會有人注意你,認識新朋友勇敢尬聊,就需要你踏出去一步。選擇背包客棧或是青年旅館入住,是不錯的選擇。
(三)參與當地旅遊行程或者選擇城市觀光導覽
(四)設定有興趣的主題,可以從靜態的活動開始:紐約地鐵:博物館、大學城、中央公園、自由女神像、華爾街、中國城唐人街或者百老匯…
(五)根據當地活動做行程規劃(外國人的優勢、當地人熱情招待):
1.潑水節2.台灣上個月剛結束的同志大遊行3.德國狂歡節(德國人平時可能給人嚴肅和充滿紀律的刻板印象,但一年一次可是瘋狂到不可收拾。)
狂歡節 (Karneval) 於每年11月11日11時11分開始正式展開,並約於隔年2月中結束,前前後後持續了長達三個月的時間,有人說它是「全世界最長的節慶活動」!
狂歡節(Carnival)的由來主要與宗教有關。根據天主教教會復活節主日彌撒開始進入所謂的「大齋期」,這段期間內教徒們需以齋戒、無肉、禁酒及禁慾等生活的方式,迎接復活節到來。原先,只是民間為了趕在大齋期前、將儲藏的酒肉糧食處理完畢,以前沒有冰箱的年代,許多存糧需要特別處理。之後卻慢慢演變成趕在守齋日子前,大口吃肉、喝酒盡情狂歡的慶典。
然而,整個活動從每年11月11日進行到2月時,才是真正的重頭戲,女人狂歡節為街頭嘉年華揭幕,這一天由女人掌權:不管在街上、工作上或是輕軌列車裡,男人最好小心為妙。尤其打領帶的男人,必須做好領帶被慶祝的女性毫不猶豫剪斷的打算。而在公司裡的女性員工,則會在十一點十一分衝到主管辦公室大喊要求:「現在停工,開始慶祝。」;德國一些其他城市,市長在十一點十一分時象徵性地將權力還給民眾,把市政府鑰匙給狂歡女性。
緊接而來的2月的第二個星期一被稱為「玫瑰星期一」,才是真正將整個狂歡節推向最高點的關鍵啊!!!當天最受矚目的,當然是德國科隆這座城市,市中心的花車遊行~每年會吸引上百萬名的群眾去觀看呢!? 遊行中有各種造型引人注目的樂隊和大型花車,主角舉凡從王子公主,到搞笑小丑或政治人物都有。
當地人認為嘉年華屬於生活態度一部分,喜歡慶祝享受有點瘋狂的人生,不把自己看得太重,自稱「愚人」或是「小丑」。狂歡節時用的桶形講臺,進行諷刺性政治演說的講者,早在中古世紀,「老百姓」便可以在狂歡節期間批評上位者,不必擔心受到處罰,而今日嘉年華會議核心在於嘲弄政治。像是在德國另一個城市杜賽道夫,他們的主題花車以辛辣諷刺政治與社會事件最為出名。(一場寒冬裡慶祝生活並盡情享受,一種表現對權威的反叛。)
遊行隊伍會在每一個經過的地方,向人群灑下糖果、玩具、鮮花,而根據官方統計,每年都會有高達上萬噸的糖果從花車上灑下!? 遊行結束後,等到天色一暗,化妝舞會也就正式開始了~每個人都身穿奇裝異服或佩戴誇張的面具。
然而,不是每個城市都是以狂歡嘉年華方式進行,有一些傳統的德國小鎮,像是施瓦本–阿勒曼尼地區,那裡會用恐怖人物驅逐冬天:用木頭雕刻神話中的惡魔角色、 精心打造的巫婆面具在街上遊行。而在艾菲爾山附近的小鎮,則是鬼魅遊行,包括骷髏、吞火魔術師以及扮相恐怖的黑暗角色在夜晚的街道上漫步。
無論如何,嘉年華期間所犯下的罪行,稻草人形娃娃「Nubbel」變成代罪羔羊,在帶著中古世紀氣氛的儀式裡,裝扮成祭司、僧侶和劊子手的人物,把過去幾天犯下 的可恥罪行全部怪罪到「Nubbel」頭上將其燃燒殆盡,人們的罪行贖完了,嘉年華告一段落,聖灰星期三,天主教復活節正式開始。
小王子說:「當我們開始尋求,我們就已經失去,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是如此可貴。」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當金曲歌后徐佳瑩發現在 Uber Eats 上(應該)都點得到,居然狂點一波!
雖然點不到白馬和失落沙洲,但香水、辣椒或其他吃的用的都點得到~
快上 Uber Eats 想要的都點點看
https://fstry.pse.is/6t3clw
——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第一次回鄉下,覺得表哥表姊都是黑人,躲在爸爸的身後,看著他們在三合院的院子裡玩遊戲,我不敢前去一起遊玩…
你會玩泥吧嗎?你會讓你的孩子玩土嗎?現代父母更不願意讓孩子與土地親近,甚至把泥土視為傳染病源的東西。可是以前的孩子都在田間嬉戲、玩泥巴,好像沒有像現在,那麼多小孩會有過敏和氣喘等自體免疫的症狀,
然而,最新科學研究,常和土壤益菌接觸,會讓我們的免疫系統更為強化而聰明,因為土壤裡存有不少有機益菌。英國研究發現,土壤中含有的菌類,可活化腦細胞,改善情緒問題。英國一項肺癌療法研究,發現土壤裡常見的「牝牛分枝桿菌」 具有解決多重抗藥性肺結核的功效,還能提升免疫能力;腫瘤學家歐布萊恩(Mary O’Brien)原本希望藉此研究出延長肺癌病患的新療法,卻意外發現牝牛分枝桿菌的另一個功效:改善病患的壞心情,可活化腦細胞,紓解情緒與憂鬱。
植物:一種我們還在認識的生命樣態
1973出版的《植物的秘密生命》,這本寫於四十多年前的書(台灣1999年出版),作者彼德(Peter Tompkins)與克里斯多弗(Christopher Bird),他們是任職於中情局,也就是軍方的科學家,用測謊儀證明植物是有情緒的生命。
一九六六年,在紐約有一位美國首屈一指的測謊器檢驗者克里斯多弗,將一架測謊器的電極接到他辦公室中一株龍血樹的葉子上。克里斯多弗突發奇想,要測試葉片會不會因為根部澆了水而受影響,龍血樹吸收水分的時候,電流計應該因溼度漸增而顯示導電係數增加。
令人驚訝的是,座標紙上的筆竟然畫出了一大堆鋸齒狀的運動紀錄,他的龍血樹做出的反應與人類感受短促情緒刺激的反應十分相似。難道,這植物是在表露情緒嗎?他開始大力投入研究證明植物確有知覺和感覺,他甚至實驗出,一株橡樹會在持斧來砍它的人逼近時顫動,胡蘿蔔看見兔子時會發抖!
後來,經過多位科學家的驚人發現,植物的存在的確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它能夠和悉心照顧他的人靈犀相通,不管離得多遠;它會記得曾經摧折它同類的人,而且顯示它的恐懼。難道這是在說,植物也有智慧,而且它們會思考?
(第三章:再開一扇門世間)有許多現象是不能用現今的物理學原理解釋的,物理學界定的三度空間世界以 外還有另一個世界。眼前的這個三度空間世界,不過是四度空間的非物質世界的影子。索凡對植物情緒起伏的實驗… .120公里外與女友至湖邊度假小屋繾綣時,家中植物在擴音振盪器上反映了他的性高潮快感。
當然,也測試星辰運轉與植物的關聯也都出現正向的數據,這不禁讓我想到史丹娜的BD農法,強調植物與星辰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包括堆肥的時辰,要在流水與月圓等條件下進行。 (物理學上的量子糾纏理論大約同時間)
植物的生命樣態,我們真的是還在認識中…
吃素的考古題:植物也是生命啊?植物也會痛啊?難道吃素就不是殺生嗎?當被問及這些問題時,素食者們是不是常常無言以對?
如果按照植物的秘密一書的內容,植物確實會有一些反應,比如在捻碎植物的葉子時它們會有所反應,植物受損的部位會向全身發出訊號。很多情況下,像是昆蟲啃葉、牛羊吃草,確實會觸發植物的反應,例如出現一些看似在自我保護的動作。有些植物會製造某種讓動物覺得葉子難吃的物質。所以植物會不會有痛覺就變的關鍵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生命科學系的植物學教授:痛覺是一種由大腦製造出來的東西,植物沒有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它們沒有任何像大腦般能夠處理痛覺的部位,所以植物是沒有痛覺的。但這也是用人類本位在思考與理解的科學推論啊!
吃素為了不殺生,嚴格來說如果以目前對生命的定義,這世上沒有人辦的到,因為喝水呼吸空氣都可能會殺生,身體免疫系統殺害細菌也是殺生,但對我來說吃素比較像是為了長養慈悲心,怎麼說呢?我不希望因為我自己的口腹之慾,使得其他生命痛苦。這就像是我們經常說的:「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或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我認為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辯其實是無意義的,因為很少有人因為各種證據而做出行為的改變。
關於吃不吃素這件事,不該被拿來對一個人評價,那就是一種選擇,以及反映出對自身生命的理解。這時候很適合用我的薩滿母親經常說的那一句話:「順著你的心,你會做出最適合的行動。」
陸續有新的研究發現發表在國際的著名學刊,如《植物學》、《生態學》、《公共科學文庫》等。今年二月份的《當代生物學》刊登了德國科學家珍妮佛(Jennifer )有關捕蠅草的研究。
捕蠅草的獵物夾會釋放果香,一旦有蟲子誤撞進入,而觸動機關(葉毛),葉子便會送出電流(生物電流),並等待葉毛被觸動的第二次通知,確定是蟲子後,獵物夾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不到一秒鐘)闔上,並根據獵物掙扎的力道或觸動葉毛的數次,來釋放適量的消化液。
博姆說,捕蠅草第一次被蟲子觸動後,不但要記住時間,且要開始計秒。等到第二次葉毛又被觸動,間隔若在十五到二十秒之間,它便闔上獵物夾。兩次間隔若超過二十秒,植物可能會斷定蟲子掙脫了,目前的捕獵夾是空的,而且第一次的記憶也被自動消除,等待下一次機會來臨時,可以重新計算。不然,我們可能會看到餓肚子致死的捕蠅草。
此外,消化液的分泌量要精算,以節省昂貴的製造成本。捕蠅草有記憶力、能計時、能計數,更能控制「胃」裡的消化液分泌量。
2015年《樹的祕密生命》,德國的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撰寫,從小就對大自然心生嚮往,六歲便立志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大學是唸應用科技大學的「林業經濟系」。畢業之後在森林管理局當了二十年的公務員,在他夢想中的原始森林區工作,然而他卻在二○○六年辭去終身公務員的穩定工作,因為與當時的政府掠奪森林的經濟政策不合,後來他去擔任胡默爾小鎮的約聘人員──當一名森林看守人。他協助當地居民向聯邦政府陳情,十五年後終於成功將此區劃為原始森林保護區,用馬匹取代機器、用山毛櫸樹取代景觀樹木、完全摒棄化學藥劑、禁止所有的砍伐,並將此區轉化為樹葬森林,保障其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不會再受到任何侵擾。相關著作:《動物的內心生活》《歡迎光臨森林祕境》《自然的奇妙網路》
《樹的祕密生命》書中,認為我們目前對植物與動物的分類依據究證明,森林母樹厚重的樹冠層,會用控管光線的方式「調教」小樹,得不著充足光線的小樹雖然長得慢,卻能因此長出質地堅硬厚實的細胞,面對外來摧折更具抵抗力。(我在栽種植物時,發現後來長的都會比原本的葉子,來的大長的好的特性。)
書中也提到金合歡樹與長頸鹿的日常。長頸鹿喜愛吃金合歡樹,但這種樹的樹葉間長滿了刺,但聽眾朋友有看過長頸鹿的舌頭嗎?他長達50cm的舌頭就是剛好可以巧妙的避開尖刺,大快朵頤一番。但長頸鹿啃咬樹葉時,金合歡樹便會在10分鐘內,瞬間增加葉子中有毒的單寧酸濃度,試圖讓長頸鹿在還沒啃光他的樹葉,就知難而退。
一但長頸鹿察覺到不好吃,轉而去吃附近的別棵金合歡樹時,此時原本那一顆金合歡樹,便會釋放出乙烯,透過風通知鄰近地區其它的金合歡樹,刺激它們同樣要分泌更多丹寧酸,避免被啃咬。而這時如果長頸鹿夠幸運,剛好是逆著風轉向前去吃金合歡樹,那這些被吃得金合歡就是沒接收到信號的那一群。
《樹的祕密生命》這本書,是終日徜徉在綠色世界的渥雷本,用優美恬靜的筆觸與自身的實際經驗,描繪出三十六篇森林裡不可思議的精采故事,細細詮釋樹木生命的華麗與蒼涼,夏浴日光、冬飲霜雪,字裡行間洋溢著發自樹木靈魂深處的寧靜與睿智。若你曾經陶醉於華茲華斯的浪漫詩作,怎能不因此重新愛上樹木,若你不曾真正地邂逅一顆樹,就更不能錯過這一場如詩如歌的森林饗宴。
預備:你知道樹也怕嫁錯郎嗎?甜櫻桃會阻止同一朵花上的雄花粉和雌蕊相戀,只有陌生的雄花粉才能一探香閨,愛情也才能開花結果。一個是探討雌花有無選擇雄花的自主權:是要生下自己選定配偶的下一代?還是順應天意任由送上的來歷不明的流浪花粉,來完成終身大事?黛安.馬歇爾(Diane Marshall)研究開花植物的選擇配偶可能性。她研究的對象是靠蟲子(如蜜蜂、食蚜蠅)傳粉的野蘿葡(Raphanus sativas)。她取下數株雄花的花粉,均勻混合後塗在不同的柱頭上,靜待授粉,然後分析所結種子的特性與父系。她證明植物也具有如動物般的擇偶力。
小王子說:如果有人鍾愛著一朵獨一無二的、盛開在浩瀚星海里的花。那麼,當他抬頭仰望繁星時,便會心滿意足。他會告訴自己:「我心愛的花在那裡,在那顆遙遠的星星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飛利浦歲末圍爐廚房家電送多重好禮!12/1-12/31新會員首購抽AirPods4,指定品結帳輸入『1763』享9折優惠,最高再享1000點LINEPOINTS回饋,立即至官網搶購> https://fstry.pse.is/6tzstl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想跟我一樣,成為「綠手指」嗎?讓我先說一個Green Fingers的故事。
一個原本好學不倦的小男孩,因為抵擋不住睡神的甜言蜜語,從此上課便會打起瞌睡。時間一久,束手無策的學校老師,也只能無奈地把他交還給父母。小男孩總是睡眼惺忪看著窗外的景物,世界彷彿也跟著他的節奏也變得無精打采。
有一天,小男孩看著翹鬍子園丁,興起學習種花的念頭,卻意外發現自己有著「點物成花」的神奇力量。他綠拇指碰觸過的土地,不但充滿綠意到處也頭變的花團錦簇,擁有這個天賦的小男孩,把監獄變成花之堡,把貧民窟變成奇幻宮,以大自然的植物花草來化解人世間的種種紛爭,也平息了戰亂…。
綠手指的由來,來自《綠拇指男孩》這本書。作者莫里斯圖翁(Maurice Druon)是一名國際知名的文學家,他同時也是政治人物,擔任過法國文化部長、議員以及歐盟的國會代表。他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是:「能激起熱情者,通常也能讓熱情滅絕心死。」
或許,他想表達的真正的意思:「能讓熱情死絕,通常有著激發熱情的能力。」因為,無論是找到天賦的小男孩,還是在政治間糾葛的莫里斯圖翁,他們做著「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同一件事。
現在,安家草本推出的【療癒手作苔球https://reurl.cc/p3krKa】,第三場來囉!九月來不及成為綠手指的你,把握機會趕快報名十月場。
跟著那個叔叔 那個叔叔的帶領,從手掌接觸水苔開始,聆聽植物的喃喃細語,手指也展開禪繞的旅程。一顆苔球的誕生,就是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事,打開自己的神聖空間,連結蓋婭母親的滋潤,允許自己,成為你生活中的綠手指。
【學習資訊】
▸ 日期:113/10/26(六) AM.10~12
▸ 地點:安家草本生活(宜蘭五結鄉二結路251號)
▸ 報名:https://forms.gle/dhLJXNsY3oz2fedR7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幸運還給大家!!(明年再借我):為什麼需要運氣呢?在頒獎活動結束後,聽了兩位擔任這次評審的朋友說明:必須聽完600多集的廣播節目,才能從各個分類中去評出5個入圍獎項,那種激烈的程度絕對不遜於最後的決審會議。
一個優質節目所呈現出來的價值,很難用單一個獎項去呈現出來,而是關乎一種運氣,一種排列組合的運氣。而且似乎在決定報名的一開始,就決定了這個運氣。就像色彩的組合上,如果在同一畫面上如果以紅色、橙色居多,也許寶藍色就很容易被凸顯出來。所以每一屆評審的組成也起非常關鍵的因素。
安慰簡訊的困擾:得獎是得獎,入圍就只是入圍,今晚手機傳來「入圍就是得獎」的安慰訊息,我不 知道如何回覆。因為,我好想走上舞台,完成生命中一個重要「儀式」。
為了圓滿這個儀式,從九月初得知入圍的那天起,我立刻戒斷澱粉,一個半月的時間,我丟下八公斤的脂肪。為了圓滿這個儀式,不預先準備得獎感言,我只想細細的觀照自己內心的念頭。一直到今日下午,前往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途中,我才寫下這段告別儀式需要的文字:「剛剛走上舞台的這一小段路,對我來說特別重要。兩年前,我第一次入圍第一次得獎。走下這個舞台後,許多社交場合、聚會的餐桌上,金鐘獎成為逃不掉的話題,而我…總是說:「是新手運!」;總覺得這樣的回應,可以謙虛不失禮貌的中止話題。
去年,一樣是這個舞台,很榮幸能擔任揭獎人,我打開手中的卡片時,卻遍尋不著我的名字。而社交的餐桌上,一些熱情的主人家仍然介紹著關於金鐘獎,而我不敢再說出:「新手運」三個字。因為,會不會真的只是新手運?我甚至想不起來,我們之間過往熱絡的話題是什麼?
如果可以站上那個舞台我會說:再次站在這個舞台,我要特別感謝兩個人。我想對自己說:「阿光,謝謝你一直陪伴我做著喜歡的事。」;另一個人,他的名字很特別,我想對他說:「冒牌者,我知道你很愛我,我跟阿光甚至討論過開放式關係,但真的沒辦法。兩年前,我們在這個舞台上相遇,今天就此告別吧!」
什麼是「冒牌者症候群」?冒牌者症候群,也稱為「冒名頂替症候群」,是 1978 年由臨床心理學家克蘭斯(Pauline R. Clance)與因墨斯(Suzanne A. Imes)所提出 的一種現象,指稱獲得成就的人無法肯定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的成就是因為好運,擔心被他人識破自己其實能力不足,是不適任的冒牌者。(有沒有發現:我說新手運)。也就是說,患有冒牌者症候群的人,無法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並擔心有朝一日會被他人識破自己其實是一個冒名頂替的騙子。他們堅信自己的成功並非源於自己的努力或能力,而是憑藉著運氣、良好的時機,才讓別人誤以為他們能力很強、很聰明。
我如何做呢?1.說「好棒!」的肯定詞。2, 面對稱讚,以「謝謝」代替自我否定。 這就是我想上台的原因:我想與冒牌者告別。
好共時的「國際失敗日」:10/13是「國際失敗日」, 2010年起源於芬蘭,首屆「失敗日」活動,包括當時的諾基亞董事會主席 Jorma 、Angry Birds憤怒鳥的創作者彼得,知名藝術家、媒體名人和政治人物等芬蘭社會人士都表態支持,並在官方網站上分享自己如何把失敗變成勝利的故事。
芬蘭人為什麼要「慶祝失敗」?因為他們認為挫折,失敗,犯錯是生活日常,也是身心健康的,失敗並不會減損走向成功,而是看見自己正走在自己努力的路上,也就是說:「犯錯,挫折,失敗本就是生活中應有的樣貌」。芬蘭每年在失敗日當天,主辦單位會特地邀請知名人士和不同領域有所成就的人,分享自己失敗的故事和照片,主題玲瑯滿目,包括離婚、落榜、生大病、被喜歡的人拒絕,或是展現自己做出慘不忍睹的蛋糕。
還記的我們求學時,「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嗎?聽眾朋友,是否還記得是那一位名人說的嗎?「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是愛迪生說的,不過我們的教育裡,似乎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失敗,更不能夠接受孩子們的失敗,彷彿失敗一定要雪恥。然而,愛迪生當時的脈絡,意思就是大部分的人在達到目的之前,都會經歷一連串失敗的挑戰,而如何採用正確態度去面對失敗、繼續嘗試才是最為重要的關鍵精神。而10月13日的「國際失敗日」,在10月12日第五十九屆金鐘獎之後,似乎很共時的告訴我們一些事。
當我在臉書po文寫道:「今晚手機傳來「入圍就是得獎」的安慰訊息,我不 知道如何回覆。」或者「我好想走上舞台,完成生命中一個重要「儀式」。要先謝謝好多聽眾朋友在那則po文底下留言鼓勵,其實,我對於金鐘獎沒有患得患失的得失心,我有意識的選擇觀照自己的心情,而非放下觀察自己的念頭,忙著去回覆安慰簡訊。關於這部分的覺察,我是受益於莊子《逍遙遊》的教導,他提到人生超脫束縛的幾個關鍵,特別是超越「相對」觀念給人帶來自由的部分,我其實受很多。
《逍遙遊》裡有一段話:「…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裡提的三種境界:「無名」,指不受各種標籤拘限自己,像是不受「人設」的影響來定位自己「我是什麼什麼人」;「無功」,指不被成就和經歷拘束自己,只顧做真正有益價值的事,而不被既有成就限制;「無己」,指不被有形的自己與短暫生命侷限束縛,從永恆生命的智慧視角,關照所經歷的事務。
或許是受儒家影響,如同讀禮記《大學》篇時,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許多人會解讀莊子《逍遙遊》:「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三個境界。是與我們熟悉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樣,有次遞順序上的關係。但我個人認為放在現代社會脈絡下解讀,是不應該有次遞。
畢竟儒學在封建社會所扮演的角色與位置,比較像是針對有心進取功名的公務人員,發展出來的《倫理與道德》。而現代的數位網路社會,獲取知識管道是扁平化的,換句話說,各種人生情境的學習機會每個人都不同,不被各種標籤侷限自己,完完全全是自己世界的事,與他人無關。這也是我常在節目中提到,我們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必須認知到沒有「百分之百」的理解這件事,正因為如此,聆聽作為一種試著理解是如此重要。
四年前的中年斜槓,踏上辨識自我的金鐘旅程。親愛的冒牌者,我會記住你教會我的事,接下來的未竟儀式,我可以一個人圓滿。當然,更要謝謝聽眾朋友,因為你們是《今夜遇見小王字》節目的共同創作者,我們正一起學習這門「安頓自我」且勇於「面對生活」的智慧課。
小王子說:星星真美,因為有一朵看不見的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1971台灣死亡教育推動先驅傅偉勳老師在大學部開設「生死學」,開啟台灣生死學研究的風氣。他的著作《死亡尊嚴與生命尊嚴》,嘗試以科際整合的方式,從臨終精神醫學、醫學、文學、佛學以及儒學的進路發展現代生死學。為何我們台灣社會可以談死亡教育三十年,卻較晚才開始談老年?
老年到底是什麼?我們對老年是缺乏積極想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少年時會有的身體想像是青春期,成家立業是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關於婚姻、事業的想像。中年我們會有事業有成或者中年危機,關於人生在中年這個階段對成功追尋的想像,然而老年的想像是什麼呢?跟貧窮有關、跟疾病有關嗎?
或許,只有將衰老也有社會階級來理解,便能更為明白是什麼造成我們對於老年生活缺乏想像。在資本主義社會,人的價值是因為他們的勞動力,就會發生上一集談到的,日本因應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所以考慮把老年的年齡定義往後延的政策思考。雖然,我對於這些年政府的長照政策是非常肯定的,尤其看到今年為了推動所謂的長照3.0,政府總預算中的社福預算佔最多,但我還是希望對於高齡政策的擬定,要與退休這一概念沒有脫鉤,不然在政策上就容易往「讓老人有事做」的思考方向。
然而,老年的衰老呈現出心智與身體的功能漸漸疲乏,我們就認定老年人無法投入生產,但我們社會並不站在感激老年人,他們在年輕時付出的高強度勞動。一旦老年在一個社會中是被當作無意義的群體,那麼老年作為所有人都必須經歷的歷程,那麼人的一生,就容易趨向於無意義這樣的結論。我們清楚在今日所處的社會,對老年人的處境應該負什麼樣的責任,是如此的重要。因為如何對待老年族群,反映了我們社會目前的價值觀。對我們個人而言,「老年」很重要?因為是老年——而不是死亡——提早一步,她讓我們總結感受人生是否有意義,還是沒有意義。
老化不是漸進式的:《Nature 》期刊,近期刊登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人類並不是隨著時間緩慢而穩定的老化,而是會在44歲和60歲時出現斷厓式的改變。該研究的其中一位作者認為,這些發現強調了在這兩個時間點,定期體檢和改善生活習慣的重要性。說到醫療,其實醫療進步也會帶來關於老年現象的變化,不過才兩百年前,地球上絕大多數人類,大概都是活到4.50歲。然而今天全人類的平均壽命已增至80歲。如果我們對於老年生活沒有具體想像,就代表我們對於老人這個人生階段,不知道該擺放在社會中的哪個位置去理解,那便意味著醫療的進步,可能使得無異議感的日子多了整整一倍。「老年」無意義的狀態更為漫長了。
從個人面來談:
(一)1970年,法國重量級女性主義思想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在邁入晚年的時刻寫下了博學又深刻的《論老年》。直到2020年才在台灣翻譯上市。波娃是這樣認為的:由於老年人剩下的時間不多,所以他們並不願意浪費有限生命,去改變或理解這個很快就要與自己再也無關的世界。這也造成老年人不再「接受變化」的身心狀態。
(二)西蒙波娃《論老年》:退化與成熟
老年不只是生物性狀態,它是有社會與文化因素所造成的事實。孩子更勝於成年人之處,在於他充滿豐富的可能性,在於他無盡的探取能力、他感官感受之清新。等孩子漸長,失去這些豐富性的時候,這可以說是退化嗎?「成熟」這個詞指的是,我們會認為成年人比孩童或少年更好的部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就其一般性與普遍性來說,包括取得知識、經驗、能力。一些學者、哲學家、作家、科學家、宗教家的頂峰通常是在他人生的中點。而他們當中有些人,我們甚至把他們的老年視為精華,認為他們的老年帶來了人生智慧的洞見。可見,人生是沒有衰退這回事的。在不同社會脈絡下,「衰退」這個詞才能找到它明確的意義,端看我們參照甚麼樣的目標取向。也因為如此,就所有現實來看,老年說不定是我們生命中一個懷抱最久的『抽象』概念。
「老化」在新聞媒體中,亦常以負面、標籤化、帶有偏見的方式再現。例如最近資深武打明星成龍,在社群媒體上被貼出照片,幾張出席記者會的畫面中,成龍頭髮花白,老態龍鍾的「近照」曝光,網路媒體跟著轉載、推播還上了熱搜,似乎一位明星「變老」,再自然不過的事,成了天大地大的新聞。正因為你我都會老,更需要一塊營造高齡友善的環境,無論是實際生活的社區或網路上的社群。
我們每個人,在不知不覺間一日度過一日、一年度過一年。疾病會向人提醒它的存在,老年卻是即使身體有些徵兆出現,也是含糊不清的(老人容易跌倒的原因),(有沒有一種經驗久久見一次面的時候,比較容易看到歲月的痕跡),心裡會有個聲音否定老年終將落到自己頭上,卻始終無法想像老年和自己的關係。也就是說,當事情在我們身上還沒成立時,老年只是別人的事。接受身體老化,是樂齡健康的第一步
「樂齡」為英文Learning的意思…鼓勵國內長者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精神。(教育部終身學習司)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生態度。(與衛福部的概念不同)
教育部樂齡學習網:樂齡學習中心:全國各鄉鎮市區均有樂齡學習中心為目標,規劃村里拓點實驗計畫,於100-101年間於嘉義縣進行試辦
樂齡大學:本計畫始於97年度參訪美國老人寄宿所,開始委託國內13所大學校院辦理「老人短期寄宿學習」活動,由於實施成效良好,後於98年度賡續補助28所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學堂」專案計畫。上述皆屬短期學習式計畫,9年補助56所大學校院,試辦學期制的「樂齡大學」計畫:100年賡續推動本計畫至今,另為增進代間教育交流,自106年於原計畫中增列辦理樂齡活力營,由各校自行申請。
本計畫課程特色仿大學校院,採學年制,每學期12-18週,每學年合計216小時,讓55歲以上樂齡者有機會進入校園和大學生學習,活動課程以高齡相關、健康休閒、學校特色、生活新知等課程為主軸,由校內各申請單位,自行整合適當之相關科系所規劃高齡者之課程學習內容。
樂齡自主學習團體:樂齡自主學習團體培訓人計畫、樂齡學習教材(可以下載帶領偏鄉的高齡長者)、氣功、養生研究…
小王子說:一旦你馴服了什麼,就要對她負責,永遠的負責。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6s7c2j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幾歲才稱「老年人」? 目前許多國家將老年人的定義標準,定在65歲,日本也是如此。不過由於醫療進步,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因此,日本政府研議,要將「老年人」的年齡標準,往後延到75歲。如果日本政府上修「老年人」的法定年齡,那麼可能會影響到日本企業訂定退休年齡的標準,以及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不過,也有人持保留意見,認為如果要將老年人的年齡標準,定義在75歲以上的話,那豈不是要「被要求工作到死」?有日本財經界人士認為,將日本老年人的定義年齡,設在75歲,是「比較現實的」,如此一來,除了希望能夠繼續工作的人們,也能夠一直工作下去,不必受到現階段退休年齡的限制之外,也可以解決日本社會目前勞動力不足的窘境。
老年化社會與生育率:明年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的生育率只剩下1.08。到了2028年,我們的人口紅利不見了,人口問題已經來不及用生育率扭轉。減少自己「被照顧」的時間,降低失智風險,也就是健康老化變得相當重要。
根據主計總處和衛福部的統計數據,國人的平均餘命是79.84歲(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但健康平均餘命卻只有70.8歲,相當於長達8年多的時間處於不同程度的失能狀態,受苦受痛。這段時光不僅病人自己承受痛苦,同樣也讓家人和照顧者背負沉重的負擔。國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健康餘命卻未跟上。(是不是跟我之前掛在嘴邊開玩笑說的一樣)台灣人的床上餘命長達8.4年,歐美數據3.5年(差距達到2.5倍),面對平均壽命變長而健康餘命未增的現象,意味著不少人在晚年面臨健康問題,無奈度過生命的最後階段。(這也是為何阿光節目不只一次在談臨終相關問題)然而,北歐地區的高齡化社會卻展現出一個令人鼓舞的範例。在北歐,老年人能夠尊嚴地老化,平均臥床時間僅有兩週,也就是臨終前的14天。他們把大部分預算投入前端的健康促進,採取預防性照護措施,而非只關注生病後的長期照護。
在面對老年化社會兩個說法:延緩退休與提前退休(你是比較贊成哪一種呢?正確的提問與回答應該是,正確的提問應該是:接下來,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那如何判斷老化呢?不要跟我說要有一顆年輕的心,力不從心造成的判斷危險。評估長者功能的6個關鍵指標 :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憂鬱(記得,我們面對老化的現象,是為了真正去實現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一旦確定了老年生活的樣態,那麼就可以去找到適合自己老年的生活資源。樂齡族 learning:衛服部有一個,長者社區資源整合運用平台,針對你所處的鄉鎮縣市,其老人社福運算的運用有哪一些服務,其實也可以做為退休移居的參考指標不是嗎?
如果今天你是林依晨的角色,你會甘心願意捨棄工作/生活/人際,去照顧婆婆嗎?話題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林依晨飾演的簡慶芬,寫實又血淋淋地刻劃了呈現長照中照顧者所面臨的各種辛酸、疲憊與無力。日復一日重複著復健、餵食、洗澡、散步,把屎把尿一肩抗起照顧婆婆的工作。她拉開窗簾,臉上完全失去了笑容,從原本的神采奕奕到狼狽滄桑。世界上能同理她的,彷彿只剩下,其他在公園推老人家出去的外傭。當慶芬在幫婆婆洗澡時辛酸地喊出,該哭的應該是我吧!相信許多電視機前身處在長照情境的觀眾,應該也都流下了眼淚。不過,正確地說,應該是有過長期照護經驗的人,都會感同身受的。還處在長照情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應該不會在被照顧者入睡後,還有力氣追劇才是。
沒有貼身照顧,大家往往難以體會照顧者的壓力。有工作的人,難以兼顧工作。劇中的簡慶芬就被職場上司認為工作沒有做好,質問她: 「只有你婆婆會生病,別人的長輩不會生病嗎?」而沒有工作的人,需要捨棄工作/育兒/人際關係,生活真的是天翻地覆的轉變。不過,我的建議是:「即使開始照顧長輩的工作,也不要停止繼續過自己的生活。」,記住阿光說的這句忠告,如果有一天你曾為家中長輩的主要照顧者,你真的會明白我現在說的意思,因為,一旦你停止自己原本的生活,那些曾經設定好的人生,都會高速的失控,直到無語問蒼天。
還記得,之前我在訪問《每一個告別都珍貴》一書的作者時,在那一集的專訪中當蔡惠芳心理師介紹到「畢業照顧者」,我哭到無法主持,那是一種彷彿曾經經歷過的生命處境忽然的被看見。當時,我回想起我放下工作,成為專職的主要照顧者,拉著簡單的床墊睡在房間門口的那段時光,為的就是可以在半夜聽見房間內的動靜,可以隨時起身就近照顧病者的需求。
面對老化的人生階段,就必須理解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因應老化的來臨,一定會遇到「被照顧者」與「照顧者」兩個角色。一定要記得,家庭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作為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千忘不要放棄原本的生活,或許你會因此而更為忙碌,但至少你還有機會在忙碌中,抽離照顧者的角色,看見自己的需求,那是活著的最好證明。
一般來說,照顧者有五階段:預備照顧者、新手照顧者(0-6個月照顧資歷)、在職照顧者、資深照顧者(3年以上的照顧資歷)、畢業照顧者(完成照顧工作),以上每一個階段,照顧經驗都可以累積,唯獨畢業照顧者最為特殊…
畢業照顧者:畢業照顧者即代表完成照顧家人的工作,此時1.照顧者或已經步入中老年,很難再找到工作2.或許在照顧過程中花了很多積蓄,或有機會出現經濟壓力。3.由於完成照顧工作,他們頓時失去日常工作,找不到生活重心,或走不出失去長輩的悲傷。
還記得嗎?《不夠善良的我們》劇中,林依晨對著「盧醫生」痛哭的說:「我每天都想要掐死她,在心裡問幾百次,你(婆婆)怎麼還不死?」,那一幕的演出令人好揪心…我真心認為,那一幕不是出軌戲,其實是被照顧者走後,作為一個畢業照顧者,當他走出生命的洞口時,對於來迎接他的人類,表達一種感謝。
照顧者畢業生的處境是如此特別,尤其是來不及告別的照顧角色,特別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在我們身邊如果有「照顧壓力大」的親朋好友的話,請務必告訴他們,撥打在地1966(長照專線),可以了解目前政府完整的長照資訊與資源。或者656WhatsApp線上支援查詢,另外還有:傾聽照顧者專線: 0800-50-7272
小王子說: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生命叫做孤獨,我就是這樣,孤獨地生活著,沒有一個人真正跟我談得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當金曲歌后徐佳瑩發現在 Uber Eats 上(應該)都點得到,居然狂點一波!
雖然點不到白馬和失落沙洲,但香水、辣椒或其他吃的用的都點得到~
快上 Uber Eats 想要的都點點看
https://fstry.pse.is/6t3clw
——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一連四集的色彩療癒系列來到最終回,克里安照相術(Kirlian photography)是一組用於捕獲電暈放電現象的攝影技術。名稱來自謝苗•克里安(Semyon Kirlian),他在1939年偶然發現,如果感光板上的物體連接到高壓電源,就會在感光板上產生影像。克里安照相術一直是科學與超心理學研究和藝術的主題。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用於替代 醫學研究。(我自己的拍攝經驗)
(一) 藍色:冷靜、憂鬱、自由、溝通(傾聽與表達)、臣服(相對太陽神經叢)
(二) 靛色:洞察力、直覺、智慧之門、更高的視野、非物質(不穩定的)、穿越的
(三) 紫色:精神世界、藝術、圓滿自我、連結、紅加藍的矛盾之色
色彩與人類歷史(有此一說)
(紅色)地球的起源:岩漿(Magma)是熔化的岩石,地球的內部大致上可分為三層: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是最外的一層,大部份由堅硬的岩石構成,其厚度於各地均有不同,可厚至20至60公里以上。地幔是中間的一層,其間的岩石因著高溫的關係呈流質狀,形成岩漿,厚度約有2,900公里。地核是地球的最核心部份,分外核和內核兩層。外核的物質仍處於液體狀態,而內核的物質因承受高壓而呈固體狀;厚度合共約3,800公里。
(橙色)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使用火
(黃色):皇帝使用的顏色,權威
(綠色):民主時代、自己的心意做選擇、環保意識抬頭、世界貨幣誕生、資
本主義興起(綠金)、二戰結束後的冷戰
(藍色):通訊設備、結束冷戰、牛仔褲、終結奴隸制度、勞工意識
(靛色)非物質世界的崛起,寶瓶時代、靈性追尋、虛擬、網路、智慧型手機
寶瓶時代:新時代運動(英語:New Age Movement),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宗教及靈性的社會現象,起源於1970至80年西方的社會與宗教運動及靈性運動。新紀元運動所涉及的層面實際上極廣,涵蓋了神秘學、替代療法,並吸收世界各個宗教的元素以及環境保護主義。它對於培養精神層面的事物採取了較為折衷且個人化的途徑,重視自我身-心-靈的平衡與完整性。
(紫色)我們是否準備好進入紫色的時代了呢?紅加藍的矛盾之色是否平衡了
平衡上下三輪與馬斯洛需求理論
生理需求:(紅色):物質、生存(生命力)
安全需求:(紅色)犧牲、危險
愛和歸屬的需求(隸屬關係中感覺到愛的需求):(橙色)性慾、轉化、創造力(出生的地方,也符合由約翰鮑比提出依附理論,他認為人基於本能,都有與他人建立親密連結的需求,依附的行為包括微笑、哭泣、尋求安撫與擁抱等等。)
尊嚴需求:包括個人對成就、名聲、地位等證明自我價值的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黃色)自尊、意志、權威、恐懼(憤怒、壓力)、金錢能力
認知需求:指個體對事物的追尋、認知、瞭解的內在動力,如求知慾、好奇心等(綠色)空間、競爭、成長、豐盛能力(個體對事物的追尋、認知、瞭解是一種顯化能力)
審美需求:審美是一種內在感受,是心靈活動過程中對事物的感覺。(綠色)感受、同理心、愛的能力
自我實現需求: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前提是前面幾項需求必須獲得滿足。(藍色)冷靜(相對於紅色的生存)、自由(物質獲得滿足)、溝通(傾聽與表達)
超自我實現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被滿足的心理狀態,是一種「高峰體驗」。(靛色)智慧之門、更高的視野、非物質。
超自我實現也會發生在對正在進行的事,有著深刻的體驗,像是音樂家在演奏音樂時,感受到的進入音樂「忘我」的感覺。或者是畫家在繪畫時,感受不到時間的消逝。(紫色)精神世界、藝術、圓滿自我、連結
小王子說: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費的時間,使得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6s7c2j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秋天是收成時節,許下收成的願景並預備自己開放去接受來自宇宙的豐盛曾經在秋分前許下願望,在冬藏前這個願望便實現了這個體驗,感謝大地之母的慷慨供給。
在秋分的清晨時,面對初昇的太陽,在心中切斷所有與您連結但並不屬於您的能量,想像靈性太陽的光能如光瀑一般洗滌淨化您的身 心 靈,感謝所有您想感謝的人,原諒並且放下所有您仍然有所羈絆的人事物。
顏色治療做為一種整合輔助的全人醫療,如何認識顏色治療:自然與人類社會(意識與集體意識)
紅色:物質、生存(生命力)、犧牲、危險、
橙色:性慾、轉化、創造力(春分秋收)
黃色:自尊、意志、權威、恐懼(憤怒、壓力)、金錢能力
綠色:空間、競爭、成長、豐盛能力(感受、同理心、愛的能力、財庫)
小王子說:如果你愛上了某個星球的一朵花。那麼,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會覺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6s7c2j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色彩是光的組成,不同波長對身體各部位多有影響。1976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互補的輔助療法」的一種形式,屬於自然療法的一種。
不論情緒或身體物質,皆是由能量振動在不同的頻率組成,這種能量以波和粒子形式存在,並根據其振動的速度,可以構成世間萬物。而光的波粒二元性,正好是彩光療法與顏色療法的基礎。
色彩療法的起源:阿育吠陀醫學
阿育吠陀醫學不僅是一門醫學體系,而且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阿育吠陀(Ayurveda)由兩個字組成:Āyur指生命,Veda為知識、科學之意。因此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主要有三種實施方法:藥草療法、推拿療法及瑜珈療法。在印度阿育吠陀醫學,從尾骨到頭頂排列於身體的能量中心,由下而上分別對應彩虹的七種色彩,由中脈、左脈及右脈纏繞所形成的色彩療法。(平衡:不是加法)脈輪像是一扇由意識過度到物質肉體的門,當意識情緒出現問題,脈輪會事先關門,但蜂擁而至的情緒無法排除時,脈輪就會堵塞,導致疾病。
中醫也有色彩療法:《黃帝內經》
中醫:青屬木,對應身體器官為肝(膽);赤屬火,對應身體器官為屬心(小腸);黃屬土,對應身體器官脾(胃);白屬金,對應身體器官肺(大腸);黑屬水,對應身體器官屬腎(膀胱)。
其他:像是古埃及、希臘羅馬時期、歐洲中古時期….
古埃及人和希臘人使用有色礦物,石頭,水晶,藥膏和染料作為補救措施,並以各種色調繪製處理庇護所。
歐洲中古時期呢?中古世紀:阿維森納,是一位亞里士多德學派哲學家,也是一名醫生,阿拉伯世界稱他為「醫聖」。它是亞里士多德的阿拉伯醫生和門徒,阿維森納(980-circa 1037),他明確地指出:顏色在診斷和治療中的重要性。 它開發了一個圖表,該圖表將顏色和身體狀況聯繫起來。 他在治療中使用了顏色 - 堅持紅色移動血液,藍色或白色冷卻它,黃色減少疼痛和炎症 。包括處方藥水紅色花朵治療血液疾病,黃色花朵和早晨陽光治療膽汁疾病系統。
《醫典》更是除了聖經外多人研究與學習的醫學基礎,《醫典》更是除了聖經外多人研究與學習的醫學基礎,紀載了800種以上的植物的效用,還發明了蒸氣蒸餾法萃取玫瑰等其他精油,取代傳統的萃取,為芳療推進了一大步進展,將酒精與植物油鑄成香水,阿拉伯商業文化增加濃郁的色彩。
近代:埃德溫巴比特美國的色彩療法專家埃德溫巴比特於1878發表光與色的原理,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巴比特提出了一個全面的治療理論與顏色。 他將紅色確定為興奮劑,特別是血液和較小程度的神經; 黃色和橙色作為神經興奮劑; 藍色和紫色對所有系統都有舒緩作用,並具有抗炎作用。 因此,巴比特為癱瘓,消耗,身體疲憊和慢性風濕病規定了紅色; 黃色為瀉藥,催吐和瀉藥,支氣管困難; 和藍色的炎症,坐骨神經痛,腦膜炎,神經性頭痛,煩躁和中暑。 Babbit開發了各種設備,包括一個名為Thermolume的特殊機櫃,它使用有色玻璃和自然光產生彩色光; 和Chromo Disk,一種漏斗形裝置,配有特殊的濾色鏡,可以將光線定位在身體的各個部位。
巴比特建立了顏色和礦物之間的對應關係,他用它作為彩色光處理的補充,並通過用有色透鏡過濾的陽光照射水來開發酏劑。 他聲稱這種“強化”水保留了所使用的特定濾色器中的重要元素的能量,並且具有顯著的治愈能力。 這種太陽能酊劑至今仍由許多色彩治療師製造和使用。紅光用於防止天花病例形成疤痕,後來在暴露於陽光和紫外線的結核病患者中報告了令人吃驚的治療方法。
替代療法、另類療法、輔助療法
另類醫療,或稱為輔助性醫療,簡稱CAM,近年來有逐漸興起的趨勢。根據美國1997年的一項統計,有超過百分之四十五的民眾接受過另類療法,而每年支出的費用更高達兩百億美元以上。另一方面則有高達三分之二的健康保險機構(HMO)願意負擔某些另類醫療的支出。面對這種趨勢,主流醫學界(也就是傳統醫療, Conventional Medicine)也不得不加以重視研究。此外,目前在美國也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醫學院提供另類醫療相關的選修課程,像是耶魯大學的醫療機構就正式將像是靈氣、正念等放入,而另類醫療相關的研究也逐漸出現於主流醫學界的學術期刊當中。有鑑於此,美國衛服部轄下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1998年成立了國家輔助及另類醫療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NCCAM),透過聯邦政府的力量,以嚴謹的科學研究,來定位輔助另類醫療中心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其在促進健康與健康照護之角色。
替代療法:並沒有經過科學方法來進行驗證,或者也可能是目前科學方法無法驗證,從替代兩個字清楚的知道,原則上不走傳統西方醫學,完全採取其他療法,都可以被稱為替代療法,而其中最具體的例子:同類療法或順勢醫療。
同類療法或順勢醫療,是在1790年代由德國醫師Dr. Hah ne mann 所創立,主要風行於歐陸的一種醫療。其主要理論是” Like Cures Like”意即如果一個藥物在大劑量下會造成某種症狀,那麼在極微少劑量下即可治療這種症狀,似乎類似於施打疫苗的理論(但不是施打病毒,而是藥物)。然而同類療法強調藥物要越稀釋越有效,並且在稀釋搖盪(Succusion)的過程中注入能量,使得它帶有許多神奇的色彩。(中醫也有類似以毒攻毒的作法,像是傷寒雜病論)
輔助及另類療法的分類:
近幾個世紀以來西方生物醫學以科學的驗證方式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逐漸演變成現今之主流醫學。然而不可諱言地,有許多非主流的醫療方式仍存在於現代社會。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在1991年曾針對美國人使用非常規療法的行為作全國性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34%的美國成年人(相當於每三人就有一人)曾在接受調查的前一年內使用過非常規療法,推估1990年美國有4億2千5百萬人次曾尋求非常規療法,這已超出基層醫療3億8千8百萬的就診人次,其費用支出也高達13.7億美金,讓醫政與醫療人員必須正視主流醫學以外的許多非常規療法,對民眾健康、醫療體系與醫政管理的影響與衝擊。也就是說,只要不要完全排除西方傳統醫學,其他的各種療法主流醫學在找出合作的方案。
什麼是輔助療法或稱為另類療法呢?可以劃分成五大類:
一、另類醫學體系:具有完整理論基礎與臨床治療實務之醫療體系(1)中國傳統醫學。其中針灸(Accupunctur) 已被廣泛研究,特別在下背痛,頭痛等疼痛的治療上有很好的效果。(2) Ayurveda(生命科學療法),即印度傳統醫學。其醫學理論與傳統中醫一樣,有著濃厚的哲學色彩,其治療方向則是藉由飲食,藥草,冥想,瑜珈等方式來尋求身心靈的和諧。
二,身心介入療法:藉由促進心靈能力來影響人體的健康:如祈禱、正念冥想、藝術治療包括音樂治療、舞蹈治療等,這些治療概念有逐漸融入主流醫學範疇之趨勢,例如認知行為療法已經是許多身心症治療的常規。
三、生物療法:又稱自然療法,利用自然界之天然物質達到治療的目的,強調 身體自癒(Self healing)的能力,主張以各種自然的方式來維持健康,常見的有草藥、健康食品、生機飲食(精力湯)、斷食。或是像營養補充品:魚油、鎂、葡萄湯胺等。其實自然療法挺類似預防醫學的想法。
四、操作及身體療法:經由各種手法來操作或調整人體結構,以達到治療之目 的,此類治療係指各種方式的徒手按壓與推拿。包含我們城經介紹過的顱薦骨療法,透過影響腦脊髓液的流動,進而治療許多疾病。
五、能量療法:許多目前身心靈圈的一些療癒技法都算是此類。一是生物場療法,這是利用能量來診斷治療疾病,如氣功、日本的靈氣。另一為生物電磁能療法,這是利用電磁場的能量來達到治療目的,如磁療、電療。
小結:另類醫療的興起,一方面來自於傳統醫療對於許多慢性疾病或癌症仍然沒有很好的解決之道,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人們對疾病的態度與健康信念的改變。許多另類醫療的治療者標榜整體醫療(Holistic Medicine)的想法,他們強調身體自癒(Self healing)的觀念,重視一個人身心靈的整體層面,強調預防疾病的健康狀態,注意環境與飲,而這樣的觀念越來越讓一般人接受。不過,為因應日益增加的保健訴求,國家必須在醫療政策上做出決定,因為牽涉醫療預算與衛生與安全等考量,必須針對另類療法或稱輔助性療法做出相關規定。所以台灣在民國88年4月起,正式施行健康食品管理法。除了公告認證合格的健康食品以外,也對食品廣告標示加以規範,凡是詞句涉及虛偽誇張或強調醫藥效能者皆在違法之列。
總之,顏色治療是一種整合輔助的全人醫療。也就是目前普遍稱為「整合醫學」,是一種替代醫學實踐,聲稱治療的是「全人」,而不僅僅是疾病本身。
下周預告:七色脈輪系統:海底輪、臍輪/生殖輪 、太陽輪/太陽神經叢、心輪 、喉輪、眉心輪 、頂輪。
小王子說:這是我的一個秘密,再簡單不過的秘密: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實。事情的真相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6s7c2j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人家說沒有什麼就會想取什麼?那不就代表我這個人不夠光明(因為我叫阿光),很黑暗才需要光。但就目前看來比較像是:冥王八宮的正向特質,冥王星雖然像是黑洞的特質,但還好我還有足夠的勇敢,仍需要更多的光,想要看清楚生活裡的一切,本質性的東西,照見自己的黑暗面,看看那陰影裡還有什麼寶藏。
光是粒子?還是波長?
古典力學是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基礎,在宏觀世界和低速狀態下,研究物體運動的基本學科。像是慣性定律、萬由引力…。古典力學的研究對象總是被明確區分為「純」粒子和「純」波動。前者組成了我們常說的「物質」,後者的典型例子則是光波。
在光電效應中,光是由光子的基本粒子組成的粒子流。光也是波長,介於400至700奈米(nm)之間的電磁波,即波長比紫外線長,比紅外線短,俗稱可見光。(光是電磁波(波動)的一種,而熱輻射現象與光電效應可以證明光具有粒子的特性。)
量子力學初創時,是用於描述組成物質的不同粒子的理想學科,這些粒子指的是原子、組成原子的粒子(電子、質子、中子),甚至是更小的粒子(微中子、夸克等)。夸克:植物的秘密。
1916年密立坎實驗證實愛因斯坦光量子理論的正確性,至此光具有粒子的特性獲得確認,因此光兼具有波動與粒子的特性,稱為光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學的重點,那就是──萬物皆為波動和振動」。
量子力學早已走出實驗室、走進我們的生活了!有哪些例子呢?所有電器用品的組成元件(電晶體、記憶體,也就是我們在用的晶片等)都建立於一種「穿隧效應」的量子效應上
古典力學推翻了絕對空間的概念:即在不同空間發生的事件是絕然不同的。例如,靜掛在移動的火車車廂內的時鐘,對於站在車廂外的觀察者來說是呈移動狀態的。但是,古典力學仍然確認時間是絕對不變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有一種物質不受重力影響,也同時說明了空間除了不是絕對的空間,而且空間也可能以非物質性的方式存在,這個發現可以知道有色光對身心靈是會產生影響,也使的物理學有了重大變革,發展出量子力學,神聖空間、訊息場、量子糾纏等等…)。
雙縫實驗:意識與物質的關係
一個發光源,一個有兩條狹縫的不透明板,以及一個可探測光的探測屏。如果光是粒子,那麼大家可以想象出,光通過雙縫板之後,應該在探測屏上出現兩道豎線。那麼如果光是一種波呢?那麼就會出現多個豎線的干涉波紋。實驗結果證明光是一種波。
每次只有一個光子發出,一段時間後再去看探測板,他赫然發現探測板上還是出現了干涉條紋。這意味着光子自己和自己發生了干涉,也就是說,一個光子很可能是同時穿過兩條縫。這怎麼回事?
能不能在雙縫板與探測板之間加上觀測儀器,看看每一個光子到底是從左邊通過,還是右邊通過。結果:只要觀測儀器打開,光子就老老實實的顯示出粒子性;而一旦關閉觀測儀器,光子的波動性就出現了、
實驗結果令人震驚。當冥想者將意念集中到雙縫干涉實驗上時,探測屏上的干涉圖像變淡了,表現光子粒子性的兩條豎紋圖案變得更加清晰。而當冥想者將意念移開時,清晰的干涉圖像又出現了。而且,冥想經驗豐富的那一組,實驗結果更明顯,干涉圖像消失得更多。
結論:意識可以改變物質世界,那麼你如何理解你所選擇的顏色?下週預告:色彩對身體的療癒理論:七色脈輪
小王子說:他走過一個又一個星球,卻始終放不下對她的思念。深情終究是一趟孤獨的旅程,她是他永遠的牽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小狐狸。我們渴望被自己喜歡的人馴服。她真有那麼好嗎?有那麼難以割捨嗎?還是,這一切只因為她馴服了你?愛情是彼此之間至為甜蜜的臣服。我們都是傻痴痴的小狐狸,徒具一副精明的外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當金曲歌后徐佳瑩發現在 Uber Eats 上(應該)都點得到,居然狂點一波!
雖然點不到白馬和失落沙洲,但香水、辣椒或其他吃的用的都點得到~
快上 Uber Eats 想要的都點點看
https://fstry.pse.is/6t3clw
——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生命靈數「1」代表著「創造、能量」的意思,如果以基督神學的概念就是推動宇宙的第一因,而天使數字1111指的是「打開宇宙能量門戶」,所以特別選擇在11月11日這一天,我們相約在秘魯首都利馬。
而十一月的這次的旅程,我特別規畫祕魯單國的旅遊行程,除了今年初有一些聽眾朋友跟著阿光去旅行,走過的景點像是庫斯科太陽神殿、印加聖谷(前印加時期的瓦里(Wari)文化)、馬丘比丘的、普諾印加創世之神廟、當然我也會在一些特別的能量點上帶領大家做大地媽媽儀式以外,阿光還新增了一些景點,主要是我並不是為了工作而帶團,而是因為我想要一起出去玩。
我希望每一次跟著聽眾朋友出團,我都是真的跟著大家去旅行,而不是工作!!哈哈!! 所以,我這次新增一些想去但還沒去過的景點,像是祕魯知名的彩虹山、帕拉卡斯國家保護區內,有秘魯巴列斯塔斯群島(又稱鳥島)的野生動物,其中最著名的為住在溫帶的野生企鵝與海獅。(不用到智利南部或者南極)
的喀喀湖秘魯一側最大的島嶼阿曼塔尼島,海拔4150公尺。印加人在阿曼塔尼島的兩座高聳山上,分別有留下兩處遺跡,當地人認為是 Pachamama(地球母親)和 Pachatata(地球父親)的儀式中心。還有「納斯卡線」在沙漠上的巨大創作,必須從搭乘小飛機從空中俯瞰,納斯卡線是由誰製作、許多人都認為是外星文明的傑作。
今年初有些聽眾朋友跟著阿光,去了一趟南美洲的祕魯與玻利維亞,拜訪我的薩滿母親。同樣的,明年三月的時候,我還是想回去我蒂瓦納科的家,有興趣跟阿光一起回家,一起迎接春分的曙光,見證第一道光射進太陽門的感動時刻。無論是今年十一月或者明年三月的旅行,想跟著阿光去旅行,你可以上臉書搜尋「小王子的星際門戶」粉絲專頁,你就可以得到第一手的出團消息。
上週本來要說台灣鬼故事的(金魅,汐止午仔山,魔神仔)
臺灣新北市汐止區、萬里區交界處的一座山峰,自山頂眺望汐止區與台北市,景觀絕佳。汐萬公路未開通前,住在五指山 附近的的居民出入都要走古道,這古道非常優美非常適合踏青,直到民國85年汐萬公路完成拓寬雙線通車,產業道路鋪上水泥,居民出入大為方便, 而我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那一年1996年。實踐服裝設計,車縫趕工與夜遊,我們就臨時起意從大直一群人夜遊到這個區域…無人盪鞦韆(我看見小女孩所以我阻止…他們才意識到眼前的盪鞦韆一直在搖晃)
汐止五指山是魔神仔的熱區,如果你上網搜尋五指山 靈異關鍵字,會有非常多的靈異故事在那裏發生,包括半山腰有名的劉家古宅靈異傳說。
據了解,新北市汐止區五指山、大尖山一帶過去常有人失蹤,當地人認為是山魅作祟,又將之稱為「魔神仔山」。前縣長也是立委廖學廣曾在電視節目中說過,他幼童時期就是居住在汐止山區,一時好奇鄉間傳奇魔神仔,便要求長兄在凌晨4時許叫醒他,他一踏入樹林結果就聽到類似「叩」一聲長音,同時伴隨音頻很高的尾音。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林美容,透過田野調查採集到許多「魔神仔」傳說故事與「鬼故事」。「魔神仔」是山精水怪,矮矮小小的,會幻化、會作弄人,臺灣民間傳說中最知名的「紅衣小女孩」、登山客絕對不想遇到的「玉山黃色小飛俠」,都是魔神仔的一種。臺灣恐怖電影《紅衣小女孩》的編劇簡士耕曾表示,他是上了林美容的課、讀了《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才啟發他創作《紅衣小女孩》。
魔神仔到底是什麼呢?魔神仔、矮黑人在各原住民族群之間有關的。幾乎台灣各地或各個主要的族群都有類似的傳說。而魔神仔把人「牽走」的傳聞,至今在台灣各地仍時可聞之。「魔神仔」是一種好奇或者調皮的精怪,會迷惑人類的心智或惡作劇,戲弄別人,其戲弄對象通常是老年人或者兒童,作法則是將人帶到山野川湖,使其迷路,無法回家被魔神仔「牽走」事件的特徵之一是當事者發生了暫時性的精神異常,傳說中這些人多半精神恍惚(閩南語常說:「憨神憨神」),並出現多種的異常能力或舉止:像是突然能輕易地跋山涉水,不可思議地受困於像是竹叢、洞中等狹小空間,或者食用糞便、昆蟲、沙土一類的異物。這些異常的行為多數是在當事人沒有意識的情況之下發生。
金魅鬼故事
最早有關金魅的記載出自《民俗台灣》中,《民俗臺灣》是一本日治時期關於民俗研究雜誌,在1941年(昭和16年)7由東都書籍臺北支店發行,其中呢有一位「宮山智淵」先生發表當時對於台灣的研究中介紹了〈金魅〉的故事。
傳說金魅原本的名字叫做「金綢」,她生前在大戶人家工作,工作非常勤勞,卻得不到女主人的喜愛,經常被嚴厲殘酷的女主人虐打,在一次的虐待過程中意外致死。金綢死後,女主人將其屍體草草埋葬,很快就開始招募新的婢女。
奇怪的是還沒招募到新的婢女,家裡明明沒有人打掃,卻一直維持著整潔。無論地板、家具、碗瓢都一塵不染,彷彿每天晚上都被精心擦拭過一般。一個月後,終於招募到新的婢女,也入住這個大戶人家,當然當天晚上也就睡在金綢的房間。沒想到隔天早上,卻不見這位新來的婢女她的蹤影,床上只留下一搓頭髮與以及婢女生前帶的耳環。
這樣來回幾次招募了幾次新婢女,都發生相類似的情況,而這段時間這大戶人家的裡裡外外,一樣維持著整潔像是有人打掃過一般。女主人開始感到害怕,認為這一切應該就是化為厲鬼的金綢所為,於是在家裡設案焚香祭拜,並為金綢設立牌位,並且告訴金稠以後每年都會為她獻上活祭品,請金綢就留在家裡繼續工作。
從此以後,這大戶人家每年都會買入一些奴婢,讓她們住進金綢的房間,而隔天奴婢也真的都會消失,只剩下頭髮;金綢似乎也真的繼續做著打掃的工作,讓這大戶人家一直保持整潔。當我閱讀這個故事時,忽然間我聽到有人說話:「全局掃拖開始」,然後我家的掃地機器人竟然就自己打掃了起來…
金魅:受害者加入加害者的行列。
後來,金綢的事情在北台灣流傳開來,不少民眾嘗試仿效也立牌來祭拜金綢。在台灣民間開始有祭拜「金魅」的習俗。最早開始祭祀金魅的職業以飯店業為主,後來一般農家也跟進祭拜,相傳金魅學習能力很強,只要在田裡插一株秧苗做示範,隔天金魅就會依示範完成所有工作。曾經有人把秧苗反插,結果隔天金魅將整片田的秧苗都倒插,完全執行老闆的意志。
祭祀金魅是要奉上活人祭品,祭祀者須後來都會哄騙外人到家裡過夜;或是用糖果、食物碰觸祭拜金魅使用過的餐具,使其沾上金魅的唾液。吃下沾有金魅唾液的人會被吸乾,臉色蠟黃,骨瘦如柴的死去。後來,台灣民間開始有一個習俗,如果到外地工作入住,若警覺到入住的家中可能祭祀金魅,便會在地板上吐口水。若口水瞬間消失,或房內過度整潔,就代表該家主人有祭祀金魅。那麼要防範金魅吸取精氣,就會在用餐時將食物靠近頭髮做摩擦樣;或在胯下處晃幾下再吃。據說是因為金魅有潔癖,所以特別會打掃,所以一旦食物有汙穢,就可以躲過金魅的殺害而逃過一劫。祭祀金魅因為要獻上活人,被視為非常不道德的事,因此在台灣並未普及。直至日治時期,祭祀金魅的習俗幾乎消失,只有臺灣北部少數耆老還聽過金魅的傳說故事。
屬的傳說「女鬼金魅」莫屬。
台灣有許多的鬼故事,像是陳守娘或林投姐的復仇故事,但金魅的傳說卻如此地截然不同。最近我在看一本書,書名叫做中年之路,這本書是由心理諮商師鐘穎所翻譯,鐘穎心理師有一系列關於《傳說心理學》、《神話心理學》、《童話心理學》,最近他也開了女鬼金魅的心理學分析課程。
到底台灣北部傳說中的這位女鬼金魅,為什麼會是受害者卻站在加害者的立場,反過來加害那些跟他處境相同的人?我個人認為只有認同了施虐者,待在受苦的關係裡,繼續對關係裡的主人效忠,才不會流亡在外飄盪,這也就是我們有時候看到暴力對待的關係,我們旁觀者遲遲無法明白,為什麼當事人無法離開這段有害的關係。
就算有一天,真的被施虐者丟棄了,她在與其他人進入下一段關係時,便會無形中使用了相同的對待模式,成為一個關係上的施虐者,因為只有使用相同模式,她才不用面對過往受害者的經歷。就如同金魅一樣,吃著跟她一樣弱勢的婢女。如果有一天,施虐者回來了,如同故事裡的女主人焚香祭拜,那麼她便會立即維繫原本的病態關係,同時繼續對他人進行有毒的關係對待。
七月吉祥月,我們談各地中元普渡的習俗,我們也來普渡自己內在的陰暗面,讓躲藏在我們陰影中的金魅不再受苦。讓金魅安息最好的方法無須辯論,而是願意慷慨善待心中那個受苦的自己,離開有毒的關係對待。否則,那些沒有轉化過的痛苦,很容易傳遞給他人。
小王子說:如果你想要與別人製造羈絆就要承受流淚的風險。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6s7c2j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要在吉祥月談鬼故事。之前我曾經在七月吉祥月說過斯里蘭卡、日本五峰塔等等的鬼故事,這次我想談幾個發生在台灣的鬼故事(金魅,汐止午仔山,魔神仔)。
道教稱農曆7月15日為中元節,三元三官中的「地官赦罪之日」,又稱「三界公」。道士在這一天誦經,做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目犍連得道後,想報父母養育之恩,以神通力見亡母生餓鬼道中,感到悲傷的目犍連用鉢盛飯,為母供食。然而,飯未入口,就化為火炭,目犍連向釋迦牟尼佛陳說此事。佛說光憑一人之力無法解救,須仰賴供養眾僧功德的威神之力乃得解脫,要目犍連於七月十五日(佛教結夏安居最後一日),備好麨飯、五果、瓫罐、香油、燈燭、床榻、臥具,供養眾僧。當此之日,眾佛教聖者,皆示現僧人之身,一同受鉢,自恣懺悔,具清淨戒。供養此等之眾,則其過世先祖、親屬,得出三惡道,應時解脫,衣食自然。
最後,目犍連之母於是日得脫餓鬼之苦。經文最後說一切大眾皆可依照此法供養僧團,救度先亡。由於盂蘭盆會和中元節的目的都在於普度眾生,加上台灣是移民社會,民間社會兼容並蓄,民間習俗往往吸收佛道思想,兩者的界限就逐漸模糊。也因為如此,台灣在七月吉祥月,光是中元節各地就有非常多不同的習俗。台灣農曆七月裡最重要的四大祭典。’
基隆:中元普渡160多年不間斷
西元1851年(清朝咸豐元年),來自泉州與漳州的移民常因為商業、土地等事摩擦,最終引發漳泉械鬥。經過協調後開始有了以一個姓氏主普的習俗,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水燈上的百家姓,以及主普壇上的姓氏主祭。清代漳泉械鬥亡者骨骸合葬於「老大公廟」,開基老大公廟每年農曆7月1日都會舉行象徵鬼門開啟的「開龕門」儀式,迎接「好兄弟」來到人間,展開為期一個月的供奉,但「關龕門」會晚比其他廟宇晚一天, 在農曆8月1日舉行。好讓晚歸的鬼魂,來得及返回冥間。
農曆7月14日晚間的「放水燈遊行」更是中元祭系列活動高潮,各宗親會五顏六色水燈車、花車與民俗陣頭在市區遊行,人山人海的觀光客在街道上觀賞華麗的遊行隊伍,基隆頓時成了一座不夜城。(我記得小時候會有撒糖果與撒明星花露水)市區遊行結束後,晚間11點子時前移師到八斗子望海巷舉行放水燈儀式,目的在為水上孤魂照路,盼水陸兩界孤魂靖安,深夜0時,各姓氏會在海濱點燃水頭燈,人們相信水頭燈飄得越遠,該姓的運道就越旺。為何有水燈的設計呢?泉州與漳州的移民泳渡黑水溝,漁港船難,所以不分彼此普渡的意思。
嘉義:民雄大士爺文化祭(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到七月二十三日)
「大士爺文化祭」是農曆7月嘉義縣民雄鄉的宗教盛事,除了有創意踩街為祭典熱身外,為大士爺開光,撕開紅紙開眼,宣告一年一度的祭典正式開始。
大士爺廟前豎立招魂旗竹燈篙ㄍㄠ,招請好兄弟享用普渡食品;(臺灣民間在舉行祭典和醮典時都會先豎燈篙,召請三界神祇前來賜福,並招引十方魂魄前來普度,依照慣例挑選合格的竹材,一般而言,燈篙竹以高大筆直、尾部朝東的莿竹為佳,東方為太陽升起之方向,故朝東之竹取其陽氣之意。)
而第二天放水燈,將一百零八朵蓮花放入水中,專屬水中好兄弟的邀請函,來接受陽間祭祀;大士爺廟旁紙糊的三界亭、翰林院和男堂女室等紙屋,分別是提供給天地水三界天神、生前當官後來無人祭祀和無嗣孤魂野鬼暫留的投宿之處,感覺好客又周到方方面面都有想到哩。
最後一天舉辦祈福普渡祭典,廟方會訂製一尊紙糊的大士爺神像,供奉在正殿,讓信徒膜拜,恭請大士爺監督普渡,祭典結束之後,大士爺便會乘坐竹轎子,前往火化地點,進行昇天火化升天大典,象徵大士爺帶走眾家好兄弟,讓地方恢復平靜。那大士爺到底是何方神聖?相傳大士爺是觀世音菩的化身,
傳說清乾隆年間,打貓(民雄)頂街地區,每逢農曆七月太陽下山,大街上便陰風陣陣,會聽到鬼魅的哭嚎聲,嚇得民眾下午就不敢出門,就在某天鬼哭神號的時候,突然出現一名高約一丈、頭上有雙角、身披甲冑、青面獠牙、口吐火焰的鬼王現身,瞬間陰風止息...
如同佛典中曾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曾經化身為焦面鬼王,向阿難尊者示現餓鬼道,並預言其三日後也會墮入。為此阿難向佛陀求救,佛陀教導阿難持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陀羅尼法》經典七次,讓食物變成無量無法計數的甘露美食,充塞法界,設齋供養三寶下施餓鬼眾生,傳授我們熟知的所謂「放燄口」儀式,普渡鬼魂眾生。而佛教的焦面鬼王也就是道教以及民間宗教稱作「大士爺」。
民雄的大士爺廟200多年來,主殿供奉觀音大士,紙糊大士爺神尊現身3天後火化「升天」。一直到2006年廟方獲得神明同意,才雕刻大士爺神尊。
新竹:鬼月開虎門 新竹都城隍保留傳統夯枷儀式ㄏㄤㄐㄧㄚ:
竹都城隍廟每年鬼月第一天,也就是農曆7月凌晨子時會將「虎門」打開,讓陰界好兄弟放假到人世間。除了開鬼門儀式,新竹都城隍廟也於鬼月第一天舉辦「夯枷」儀式,這是一種信眾為消災解厄的「解罪」儀式,由道士在城隍爺前唱名稟告,接著隨陰陽司公遶行街道,懺悔過去一年的罪業。參加夯枷的信眾會在脖子上掛著象徵古代犯人枷鎖的「紙枷」,似古代犯人被押解遊街示眾意味,以步行象徵苦行,繞境結束回到廟裡稟報神明後才能將刑具拿下,並依照法師指示,將卸下的刑具焚燒淨化,完成儀式。
屏東搶孤:
恆春搶孤、爬孤棚儀式迄今已數百年之久,從最早粗暴無序的祭品分食,演變為公平競爭規則下的豎孤棚活動,再進一步演變為當代具有運動競賽規則的民俗體育活動。相對來說屏東搶孤觀光化程度較高,相對名氣遠播,相對宜蘭頭城的搶孤活動,保留更多宗教上的儀軌與慈悲普渡的意涵。
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時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儀式搶孤,頭城搶孤的規模最大、難度最高,且發展完整度最足夠!搶孤這項儀式活動與宜蘭地區的開拓史關係密切,過程中歷經天災、人禍、疫疾等,搶孤最主要的精神意涵,就是感念先民開墾的艱辛,並且祭拜那些因此犧牲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同時讓陽間的窮困的民眾百姓們也能飽餐一頓。」
要理解這一段要從宜蘭特殊的開墾制度說起:按照清代官史的說法:宜蘭頭城自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吳沙開墾蘭陽平原的第一站,但事實上早在清朝治理前,民間就已經有唐山過台灣翻閱黑水溝的情況陸續發生,當時來到蘭陽平原的移民,自發性的產生「集團武裝拓墾」型態的「結首制」。所謂「結首制」是將30至50個農民編成一「結」,由「小結首」帶領進行拓殖,上面有大結首、總結首等。小結首負責的區域稱為「結」,大結首負責的區域稱為「圍」。所以今天的宜可見到許多地名,二結、五結、壯圍…等。
結首制的目的似乎成為勢力劃分、防止漢人間的自相殘殺的社會組織。所以大小結首間與佃戶間不存在著經濟上的階級關係,結內的土地開墾成果由眾佃平均分配。結首制也不單單是開墾制度,他也是一種武裝集團,別忘了宜蘭就稱為葛瑪蘭,這裡的泰雅族以及葛瑪蘭族原住民也是住在這裡,所以結首制也扮演武裝防禦的分工。即便吳沙1787年乾隆52年入蘭開墾,後來率眾在宜蘭頭城地區,陸續開發頭圍、二圍、三圍地區,當時蘭陽地區尚未劃入清朝版圖,所以吳沙當時就是運用現成的民間制度:「結首制」,一旦有事,官方則詢問大結首,大結首則詢問小結首。這也形成來到此處的開墾移民,同鄉同姓但不一定有血緣關係,所以才有宜蘭有大姓沒大族,沒有大宗族是非常特殊的人口特色,而一直到1812年嘉慶十七年,才設置噶瑪蘭廳正式納入清朝的管理。
有沒有發現基隆的中元祭的老大公廟,是因為泉漳械鬥後的合葬而有的祭典,而宜蘭這裡卻是因為特殊的一同墾荒的結首制度,所以頭城的搶孤活動是將祭祀後的供品發放給羅漢腳、乞丐等,如今的「頭城搶孤」被公告為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整個祭儀涵蓋農曆七月,宗教儀式的完整度最高。從農曆七月一日展開所謂的「祝告天神破土押煞」,在七月十一日至十四日之間進行飯棧製作,於十五日舉行道士開蒙普施儀式,也就是所謂的放焰口。並著手籌備建醮、豎立燈籠事宜。
七月的最後三天,會有「祭拜吳沙公」儀式,水燈在頭城鎮上繞進後,前往竹安河口進行放水燈,召請水界的好兄弟上岸接受普渡,七月三十日晚間的搶孤儀式後,則是有全台少見的真人扮演的跳鍾馗,進行趕鬼、謝壇,結束一年一度的吉祥月。這放水燈與真人跳鍾馗是其他地方,包括屏東恆春或者福建沿海的鄉鎮所沒有的。這也是為為什麼各地的搶孤活動,民俗專家認為最盛大、最繁複的祭典,當屬頭城莫屬。
今天一下子介紹了,台灣農曆7月的四大祭典,包括民雄「大士爺祭」與基隆中元祭、恆春、頭城搶孤,以及非常有特色的新竹都城隍開虎門的夯枷儀式。,好像還沒說到聽眾朋友想聽的鬼故事,下周…我跟大家約定下周,鬼門關前一定來跟大家說說台灣特有的鬼故事,當然下周講鬼故事的這個時間,大家也可以衝去頭城,親臨現場看最具規模的搶孤活動。
小王子說:生活中總有些東西會讓你一見鍾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這次三星贊助每位選手摺疊手機,你有發現,中國選手變得不一樣了?中國、南韓跟北韓選手,在得獎後,罕見同框自拍,不過北韓選手似乎有所顧忌,刻意跟其他選手保持距離。羽球女神志田千陽曬與譚寧親密合照,還稱對方是「可愛小傢伙」;羽球金牌麟洋配與大馬、中國選手自拍合照;體操中國選手張博恆「狂搭訕唐嘉鴻」頒獎台上聊不停!還比讚!
台灣很特別,我們藴育出來的運動選手也特別的不一樣,沒有一個國家的選手,像台灣選手一樣,這麼努力的想要藉由自己讓台灣被看見。國際上仍然有許多的國家不願意承認我們的存在,一些敵視的國家用不同的方式給我們壓力,像是每次都會上演的,在比賽場上拿代表台灣的海報或旗幟加油,都會遭到無理的拉扯或行動上的羞辱。
也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吧,我們的選手站上比賽場上,往往不是為了個人的表現與榮耀,而是戰戰兢兢爭取台灣隊晉級的機會。每一場比賽結束,我都會在想,我們的選手應該是對在場上觀眾敬禮最多次的國家吧,一次又一次,不同方向的鞠躬,看似謝謝在現場觀看賽事的民眾,但更像是在說:「謝謝你們來看我,謝謝你們看到我們這個國家。」
直到他們有機會站上頒獎台的那一瞬間,那激動與淚水,興許是肩上還扛著台灣的重量。我們的選手遠赴巴黎奧運參賽,各個都是負重前行。這一切多麼不容易呀!即便他們看起來舉重若輕。
今年2024年的法國巴黎奧運,我都別有感,不是因為比賽成績,而是在1624年的台灣,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南的安平蓋起了熱蘭遮城,這意味著臺灣正式走進世界舞台,於此同時,這400年來,各族群也在這塊土地上衝突認識、合作生活、共生共好。
每四年的奧運,台灣的選手雖然在不同領域比賽,卻都一致地的想要藉由自己的努力,爭取最好的成績想要讓台灣被看見,像是拿到拳擊金牌的林郁婷,每回比賽完在等待判決出來前,我們總會看到她拉著衣服,讓胸前代表台灣的標誌在鏡頭前能夠更為清楚,雖然沒有聲音但那動作卻充滿力量的說:「這是我的國家!我是台灣人!」,我相信你們一定也跟我一樣都聽到了。
只是,如果我們把台灣當作一個人來看待的時候,她的生命處境像是要不斷地證明自己,彷彿是一個AI智能機器人不斷的展現功能,要證明我真的是人類一樣。「我是誰」這樣一個哲學問題,就算是活生生的人類也都無法一言以蔽之,活脫脫是一題千年的考古題,那為什麼一個AI智能機器人需要人類的認可呢?聽到這樣的舉例,聽眾朋友是否已經清楚的看見其中的原因嗎?因為,我們無法單獨「存在」,即使我們的存在經常感覺到孤獨。
台灣,是一個多麼特別的存在阿!這些多麼不容易的事背後一定會藏著禮物,當台灣選手們以及各行各業的台灣人,無論去到哪肩上都扛著台灣的重量,也的確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台灣這個人的存在,每每我們要介紹自己時,就會有些還帶有競爭意識的人,會以行動來否定他人的存在。
台灣,連要「成為自己」都如此的困難。這讓我想起鏡子理論,心理學家查爾斯·庫利提出的「鏡中自我」,他認為每一個人對他人都是一面鏡子,自我概念的形成也在我們理解他人是如何看待我們時產生。台灣的選手的努力,一直希望拿到好成績,是不是很像家中孩子透過成績討好父母,只為了父母能夠看見他。而自我價值感的養成,往往也決定了孩子自尊或自卑的性格。好險,今年的奧運賽事,我終於在台灣選手們身上看見了不同以往的曙光。
因為,2024台灣拳擊好手林郁婷,在經歷了不友善的性別對待後,拿下巴黎奧運女子拳擊金牌後,她說:「我的存在,就是一個不一樣的存在,注定要做不一樣的事。」;我想,台灣也是如此。
台灣拳擊好手林郁婷,在經歷了不友善的性別對待後,拿下巴黎奧運女子拳擊金牌,返台後擔任起國家「反霸凌公益大使」,回想她當初練習的動機:練拳的起源是為了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母親。
網路上流傳著林郁婷的訓練影片,影片中林郁婷吊掛在運動器材上,而陪練員出拳揍她的肚子,進行所謂的耐打訓練,加強肌肉強度也為了適應疼痛,訓練結束後,影片裏的林郁婷對著鏡頭掀起上衣,露出精實的六塊腹肌。所謂的耐打訓練?其實是為了提升拳擊手挨拳時的承受能力, 否則疼痛感受會致使選手分心,連實力都無法正常發揮了,更別提場上比賽時的戰術運用。
然而,林郁婷在還沒成為選手之前,國高中求學階段時的訓練,對手一般都是男生,因而常被打到滿臉血滿身傷,常常就是哭一哭、鼻血擦一擦就繼續訓練。也是這樣的訓練環境,讓林郁婷不覺得自己的狀態比男生還差。或許就是這樣的心理素質,加上耐打訓練,以及想要有能力保護所愛的人,讓她在面對這一場惡意的性別風波不起波瀾。
林郁婷在頒獎台上準備受獎時,為20歲的年輕波蘭選手調整領子的那一幕,自信明白的介紹生命的本然樣態:「我叫林郁婷,我是一個人,一個女人,也是一個拳擊選手。」;也難怪她會理所當然地說出:「「我的存在,就是一個不一樣的存在,注定要做不一樣的事。」
巴赫在本屆奧運開幕式上提到「生靈和平共處的奧林匹克精神,作為僅有的人類,我們要聚合自己的多樣性」。
DSD泛指一組約40種涉及基因、激素和生殖器官在子宮中發育與多數人不同的情況。換言之,這意味著DSD個人的性別發育與多數人不同。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這並不像有些人試圖描繪的那麼簡單——通過XX染色體和XY染色體就能清楚地分辨男性和女性。從科學上講不再如此。」
他們補充說,「很多女性的睾酮水平高於男性,因此把檢測作為靈丹妙藥並不正確。
後來國際拳擊協會主席向媒體透露,兩人被檢測出有 XY染色體——女性通常有兩條 X 染色體,而男性通常有一條 X 和一條 Y 染色體——所以禁止她們參加女子賽事。很多人認定有XY染色體就是生理男性,所以沒怎麼細想,就接受了國際拳擊協會的標準。問題是科學沒那麼簡單。
林郁婷由出生一刻開始,就被判定為女性,所以出世紙性別一欄也是「女」。眾所周知,出世紙的性別(也是法律上的性別)通常取決於嬰兒的外生殖器;是男是女,自古以來都是靠肉眼決定,而按照這個「傳統標準」和林郁婷毫無疑問是女。基於這個原因,保守派人士反而更應該支持和林郁婷才對。
你大概會問:既然是女性,為什麼她們被檢出男性才有的XY染色體呢?我不是這方面專家,但看過一本《The 7 Sexes: Biology of Sex Determination》(七種性別:決定性別的生物學),作者Elof Axel Carlson是遺傳學家和科學史家,也是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此書讓我明白性別的判斷並沒有一般人所想的那麼簡單——這裏談的是生理性別,並非性別認同問題。
「99%以上出生的嬰兒都是XX女性或XY男性,沒有內分泌問題,性腺和生殖器之間沒有衝突。這導致人們認為所有出生的人都必須是 XX 女性或 XY 男性。例外者也被迫在出生證明上分類,該分類非男即女,界定了我們法律上的性別。
顯而易見,「99%以上」即不是「百分百」,那少數的例外者,正是有XY染色體的女和有XX的男了。「困擾的部分,就是去上廁所時,有人說過:『這是女廁』,我說:『我是女生,I am a woman.』」無論是生理性別或性請像都應該打破二元框架,整體人類才會有機會明白甚麼是真正的自由
網路上有人說,他其實滿清秀的,她只要留長髮就好了。只是,她作為一個女生,為什麼要留長髮證明自己是個女孩?跨性別那一集我的提問,她的回答。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下稱高高行)審理的「高雄小那免術換證」案,於(7月17日)下午4點宣判。法院判決小那勝訴,戶政機關依應原告小那的請求,重新作成處分。
性別特質讓有心人對林玉婷發動霸凌,企圖奪去她的參賽資格,強調不符合她的報名類別,卻也同時證明了她是一名選手的身分。台灣似乎也是如此,歷史上我們所一同經歷過的,都讓我們更具台灣特色,我們已經不用努力證明台灣是一個國家,也不需要加裝丟掉了要取回自己的名字。當女性不需要有固定的特質才可以是女性,當我們都能說出:「我來自台灣。」,台灣是國家,那就只是我們自己的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6s7c2j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我真是沒有想到,我的好友Baker與他未婚妻Jessica的故事,竟然可以讓阿光以「親密關係中看見自己」為主題,一路錄製到第三集,上週甚至可以談到西藏度亡經,還有莊子的空船理論,希望我今天可以好好地給他做好結尾,拜託不要在「牽絲」碎碎念了。
既然今天要來好好收尾,那就回到我的好友Baker的故事本身,以及他向我提出的感情困擾,針對他所談到的困境來做出我的回應,當然這些關於我的看法,只能代表我的「試著理解」。
Baker說道,Jessica帶著「不適合談感情」這樣的人格面具,以及她過往面對關係裡的一些習性,一點一滴影響著兩人的互動,其中讓他不解的是:「Jessica似乎骨子裡有一種信念,她不想成為麻煩別人的那種人」。
Baker 一連舉了好幾個例子,包括交往初期Jessica在煮飯時,他覺得在旁邊當個小幫手,那畫面挺浪漫的,但詢問了幾次都被拒絕。有一次,他主動表示要幫忙整理Jessica的觀葉植物,直白地說出:「因為我今天已經拖完地了,所以我來整理比較不會掉屑屑…」。沒想到Jessica爆炸了,她對著Baker說:「我不喜歡成為麻煩的人,我會把所有的植栽都帶離開這裡,這樣就不會讓你麻煩了!」
Baker當下急忙道歉,懊悔自己說錯話了,但他超級右腦裡的畫面是,Jessica會回說:「辛苦老公了,原來我平常都造成你的麻煩,那家裡的清潔就繼續麻煩你歐!」。我還記得當天Baker說到這,苦笑地說:我本來準備大聲地回:「是!遵命!老婆大人」,結果女主角沒有照劇本演出。
聽眾朋友聽到這裡,有沒有發現他們小倆口的問題,似乎跟一般會為了家務勞動起爭執的夫妻很不一樣。我們關於故事細節先停在這裡,想先跟大家聊聊關於「不想麻煩別人」這件事,你或者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類型的人呢?我們先不管「不想麻煩別人」的成因,在親密關係裡這會是一個不算小的問題。
《愛情轉移》這首歌,歌詞寫得挺有意思的:「…流浪幾張雙人床,換過幾次信仰,才讓戒指義無反顧地交換。把一個人的溫暖 ,轉移到另一個的胸膛,讓上次犯的錯反省出夢想,每個人都是這樣,享受過提心吊膽,才拒絕做愛
情裡的待罪羔羊。短暫的總是浪漫,漫長的總會感到不滿,燒完美好青春換一個老伴….是阿!在真正的親密關係裡,當我們表示不想麻煩別人的時候,反而會讓眼前這個重要的人,沒有機會透過為你做事,去表現對你的愛。我不知道Jessica有沒有機會聽到這一集,我想告訴她:當你決定進入這段承諾關係,要試著學習眼前這門功課,妳應該要知道的,Baker想要主動幫你、照顧你,不是因為「你是個麻煩」,而是因為他真的很在乎你,想為你做些事。當妳緊抓「不想麻煩人」的信念,對Baker來說的挫敗會是什麼,你知道嗎?
他是這樣跟我說的:「我以為,我正在為我們的人生下半場努力。現在我才發現,我只是努力在她的人生裡找位置….」。
聽眾朋友,故事的細節我們先停在這裡,如果你也正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你認為最難的是什麼呢?無論你修練的如何?一定要記得一件事:我們同意讓別人走入自己的生命、認識自己並發展一段關係?同時,我們也正勇敢地走入他人的生命裡。光是這一點,就說明了,在「愛情轉移」裡,能過去的都是小傷。
就如同我現在想跟 Jessica說的:「嘿!你很棒。願意在關係中看見自己,才會再次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妳的靈魂也明白,妳已經可以照顧好自己。是時候了!試著接受他對你好,學習放心的依賴他,我敢保證不會失望的,因為你,選擇相信:「你值得被愛」,而這會產生力量的」。
「我以為,我正在為我們的人生下半場努力。現在我才發現,我只是努力在她的人 生裡找位置….」。 當Baker說這段話之後,一股腦兒說了更多的生活細節,像是在控訴「不想談戀愛的這個信念」是如何危害他們之間的關係。當時,我只問他一句話:「你還記得,你最初的喜歡是什麼呢? Jessica最吸引你的是什麼?那麼這個因素消失了嗎?….你可以請他也想想,她當初答應與你交往,決定性的因素是什麼?那麼現在呢,如果確定雙方當時看到的…都還在…
還記得,小王子書裡有一個片段是這樣描述地:「」玫瑰在與小王子分手的那一刻,她放下了驕傲和矜持對小王子說:「我當然愛你,沒有讓你感覺到,是我的不對。」;我真的不擅長表達,只會怯生生的喜歡你,或是任性的對你生氣。很怕沒能留住你,但說真的,那時我真的超喜歡你。
發現了嗎?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意的時候如此無力,總會覺得不夠。但在表達出傷害時,卻又如此鋒利。很多人會說,要用伴侶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愛,意思是要接的到,才算愛的表達。可是,我們也必須承認,這世上還有一種愛,像孩子一樣,只會想著,把自己認為最好的一切都給對方,看起來愛得很笨拙,也很用力。
有些愛很純粹,我們會抱怨伴侶不懂愛,然而,我們自己是否也忘了,包容也是一種愛。如果我們沒有給出時間與耐心,去看懂對方愛的模樣,是不是很可惜?
一連三集我們談「在關係中看見自己」,那麼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什麼呢?真正的親密關係是:我在你面前、我依然可以真實做我自己。能夠在伴侶面前,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絕對是「親密」的重要指標。然而,說出自己真實感受、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我們的原生家庭並沒有鼓勵,或給我機會學習該怎麼做。反而,我們從自己的家庭以及社會文化中,能學到的多數是隱忍、少說、討好、配合。
然而,長大後的我們,可以重新練習:「不帶著懷疑聆聽,帶著善意說真話」,你會發現原來失望不是受傷,我們長久以來都搞錯了。因為,別人的拒絕或否定只會令我們感到失望,只有自己也加入評價自己的隊伍,才會是真正的傷口。
阿光說:「祝福全天下的每一段親密關係,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付出而受傷,也沒有人因為努力而需要感到羞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Vis m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