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r
-
【本集简介】
阿强是公益组织“出色伙伴”的创始人。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已经使近40万个家庭受益,可谓对国内酷儿群体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本期节目中,阿强对主持人刘彦敞开心扉,畅谈了创办该组织的初衷和运营公益组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就“接纳”这个概念包含哪些层面、性少数群体内部歧视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等问题发表了深入的看法。阿强还分享了个人经历,表明中国性少数群体的生存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他号召大家从自己做起,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积极改变,大环境自然会越来越好。
【时间戳】
01:02 当年为何创办“同性恋亲友会”(即“出色伙伴”的前身)
03:24 和共同创办人吴幼坚女士的一些缘分
04:20 将“同性恋亲友会”改名为“出色伙伴”的原因
09:31 组织成立以来,如何从最初没有办公室,一步步走到今天,在全国多个城市为性少数群体服务
14:31 当年如何获得去美国观摩性少数公益组织的机会
15:27 运营组织所需要的经济支持来自哪里
19:41 对性少数群体的接纳主要分哪几个层面
26:23 “出色伙伴”是否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前两个层面的工作上
28:21 如果父母不接纳子女的性少数身份,是否可以考虑放弃沟通
35:37 工作中遇到的两个令阿强特别难忘的个案
41:25 组织成立以来的这些年里,社会对性少数群体的接纳程度有何变化
44:37 性少数群体内部也存在严重的歧视问题,从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引发的争议可见一斑
51:09 “出色伙伴”今后是否考虑做更多帮助性少数群体里的少数群体(如跨性别、间性人、无性恋等等)的内容
55:39 性少数群体的自我认知经常在屡次变化后才最终明确,所以社会对其的接纳过程自然会更加漫长
57:10 个人生活的一些分享
01:01:50 总结与展望
【对话中提及的文化作品】
Man in the Mirror (歌曲,by Michael Jackson)
《蓝宇》(电影)
《霸王别姬》(电影)
《同性恋亚文化》(书籍,李银河著)
《彩虹邮轮》(纪录片)
【出色伙伴True Self】
国内关注性少数群体自我认同与家庭接纳的公益组织。自成立以来,通过热线交流、社群活动、培训分享等形式,促进性少数群体的健康和可见度,并促进其与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沟通。如今已成为国内性少数群体寻求支持与认同的重要平台。
网址:https://chuse8.com/
B站:出色伙伴Trueself
抖音:出色伙伴Trueself
小红书:出色伙伴
公众号:出色伙伴
视频号:出色伙伴Trueself
求助热线:4000820211 (每天晚上8:30 – 10:30 有家长接听)
【公告】
本期节目为Queer Up第一季的季终集。小憩一段时间后,我们第二季再见!有兴趣自己参与或推荐熟人参与播客录制的朋友,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谢谢。 -
【本集简介】
Queer Up团队成员Jayden再次做客节目,和主持人刘彦畅聊了本月刚上映的台湾喜剧悬疑电视剧《正港分局》。该剧是爆款电影《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的衍生剧,讲述了以“成语字谜”为线索的一起连环杀人案,以及正港分局的警察协力侦破该案件的故事。刘彦和Jayden从酷儿元素、故事情节、角色塑造、细节亮点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度讨论。让我们来看看这部新鲜出炉的作品里有些什么料!
【时间戳】
01:25 对上次《鬼家人》讨论的一点补充
02:49 对《正港分局》的总体观感
07:18 如何看待剧中仅有的同志角色小胖的形象塑造?
08:41 剧中塑造最成功、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
13:41 杨祐宁的出演是一大亮点,与邰智源的共同演绎非常到位
16:27 如何看待女警官子晴的角色塑造?
19:18 吴明翰在这部剧里像猫一样有九条命
19:38 如何看待“死gay”“对不起哦,老公”的梗?
22:07 如何看待痴迷于16型人格测试的李淑芬的角色塑造?
24:02 剧中提及普信男、yyds等大陆流行语,是不小的惊喜
26:59 如何看待分局全体成员“非典型英雄”(anti-hero)的角色塑造?
31:37 如何看待女性副署长周欣宁的角色塑造?
34:01 水源老师的矛盾心理、善恶挣扎及其对小茵的影响
35:32 黄仙角色塑造上的矛盾之处
【对话中提到的流行文化内容】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2023年上映的台湾同性喜剧悬疑电影
杨祐宁,台湾男演员,广为人知的酷儿影视作品包括《孽子》和《伤心的歌》
《孽子》,2003年上映的台湾同性题材电视剧
《伤心的歌》,收录于周华健1991年的专辑《让我欢喜让我忧》中的歌曲(《孽子》播出后,范植伟、杨祐宁应邀拍摄了同性主题的新版音乐录影带)
庹宗华,台湾男演员,广为人知的酷儿影视作品包括《孽子》和《鬼家人》
Anti-Hero,Taylor Swift的热门歌曲,曾高居Billboard单曲排行榜榜首位置 -
Manglende episoder?
-
【本集简介】
本期Queer Up的嘉宾Leah是LGBTQ群体的一名盟友。身为顺直人士的她,最初对LGBTQ群体几乎一无所知。经过一系列的个人经历和观察,她对该群体逐渐形成了深刻的同情和理解。她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和主持人刘彦探讨了性少数群体面临的挑战、社会的误解和刻板印象等问题。
【时间戳】
1:28 自己是顺直人士,为何对性少数群体的议题产生兴趣和思考
6:05 在国内的环境中如何接触到性少数群体
8:08 顺直人士为何大多担心被同性恋“看上”
12:00 顺直人士是否会主动查找有关性少数群体的知识
15:57 顺直人士通过影视作品了解性少数群体是否靠谱
20:50 直女和弯男是否最适合当闺蜜
23:00 直女为何普遍更容易接受弯男
25:51 顺直女性如何看待跨性别者的争议
29:22 允许跨性别者参加女性的体育竞赛是否合理
31:30 维护跨性别者的权益是否会损害顺直女性的权益
33:23 顺直女性如何看待非二元性别议题
35:35 跨性别渴望被认同,到底意味着什么
41:45 非二元和跨性别的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通性
【对话中提及的流行文化内容】
《奇葩说》第二季(2015-07-11播出集)
辩题:该不该向父母出柜
蔡康永(导师)
马薇薇(辩手)
Will & Grace
《威尔和格蕾丝》,美国首部在黄金时段对全国观众播出的以同性恋为主角的情景喜剧,1998年9月首播,2020年4月完结,共获得18项艾美奖,96项艾美奖提名。
Ricky Gervais
瑞奇·热维斯,英国喜剧演员,经常因为冒犯性的笑话受到大量的批评,而他本人和支持他的人认为单口喜剧不应该受到“政治正确”的审查和限制。 -
【本集简介】
目前就职于北京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北极熊来到本期Queer Up做客,和主持人刘彦就自我认同经历和国内性少数群体的职场环境等话题展开交流。两人还讨论了对北极熊自我认同产生较大影响的影视作品。
【时间戳】
1:27 北极熊自我认同的经历
6:54 导致自我认同改变的因素
12:05 有助于尽快完成自我认同的外力
14:09 北极熊作为律师的日常工作
15:57 性格纠结的人是否适合当律师
17:18 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
18:45 工作对自我认同是否有帮助
22:01 国内企业在性少数群体权益保护方面是否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25:16 对自我认同影响较大的影视作品
32:18 国内拉拉的生态环境
34:55 令人振奋的酷儿故事分享
【对话中提及的影视作品】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燃烧女子的肖像》)
法语同性爱情电影,曾获201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和2020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Call Me by Your Name(《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英语同性爱情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荣获2018年奥斯卡奖的最佳改编剧本奖项。 -
【本集简介】
Queer Up团队成员Jayden第二次做客节目,和主持人刘彦畅聊了台湾同性主题的喜剧电影《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这个跨越“直”与“弯”、打破阴阳阻隔的故事,设定新颖、元素丰富,笑料百出而又不乏感人瞬间。两人除了回顾影片的高光时刻,还就角色塑造、社会议题等内容展开深度讨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时间戳】
00:52 Jayden第一次上节目后的反馈
01:43 选择讨论《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的原因
03:02 《鬼家人》的剧情简介
04:11 对该片的总体观感
04:48 两位男主角之间是否有超出友谊的情感?
05:55 对男主角之间情谊的处理是否升华了剧情?
08:31 对男主角之间情谊的处理存在打擦边球的嫌疑
10:10 故事的结局不落俗套是一大亮点
12:07 该片的主要元素是夸张的喜剧还是贴近现实的酷儿议题?
18:47 电影里对男同形象的塑造是否会引发潜在的问题?
19:52 中文语境里的“1”和“0”也许好于英文语境里的top和bottom
21:51 在电影前段,吴明翰对毛邦宇的情绪是恐同多一些,还是怕鬼多一些?
22:55 冥婚的桥段被不少人视为宣扬非科学的糟粕,是否会影响观感?
24:51 对冥婚等超自然现象保持开放心态,和对酷儿议题保持开放心态类似
27:23 影片是否走到了“恐同”的极端对立面,有“美同”的嫌疑?
30:24 男主角之间的形象反差可能是为了制造笑料,无需恶意揣测主创的意图
33:59 片中大量对同志充满刻板印象的描绘是否会令观众难以共情?
36:06 片中毛邦宇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反映了东亚家庭普遍存在的沟通问题?
39:35 儿子死后都要寻求父亲的和解,该怎么看?
41:54 冥婚的设定是现实世界中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映射,而大陆的情况并不相同
45:20 男同主题的电影中最出彩的反而是女性角色,是否合适?对女主的大反派形象塑造是否会引发主创厌女的嫌疑?
49:47 炎亚纶“本色出演”渣男所引发的思考
【对话中提到的书籍】
The In-Between: Unforgettable Encounters During Life's Final Moments by Hadley Vlahos -
【本集简介】
Eric是一位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律师,和主持人刘彦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他们谈到了生活和职场环境中支持系统的重要性、有关男同性恋的一些常见刻板印象,以及法律层面上的事实婚姻(de facto relationship)与传统婚姻(marriage)的区别。两人还强调了沟通和妥协在维持和谐关系中的重要性。
【时间戳】
1:04 Eric自我认同的经历
2:49 如果身边没有包容性强的朋友,如何获得支持
4:18 Eric如何对母亲出柜
11:47 母亲不希望Eric对外公开性取向是否因为羞耻感
14:40 有没有后悔对母亲出柜
17:03 有没有想过对父亲出柜
18:00 单亲家庭是否更容易出现同性恋的孩子
19:17 在职场中如何获得同事的支持
23:27 Eric和男朋友相识的经历
24:52 同性恋中的“熊”受欢迎是否因为刻板印象
26:39 男同性恋中由谁主动发起追求是否和1(攻)、0(受)身份有关
29:31 亲密关系中发生争吵怎么处理
31:18 是否考虑和同性伴侣结婚的问题
33:53 事实婚姻的存在是否为了让分手更容易 -
【本集简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友目的和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交友途径非常重要。Queer Up团队成员Charlie再次做客节目,和主持人刘彦就同性恋交友的话题展开对谈。Charlie分享了交友软件上的社交技巧,包括如何应对拒绝和不恰当的交流方式,并强调了个人成长、自信建立和以尊重的方式对他人进行回应的重要性。
【时间戳】
0:43 Charlie第一次上节目后的反馈
4:25 同性恋交友的常见方式
8:00 同性恋和艾滋病是否能划等号
15:15 为何大众错误地认为男性性行是导致艾滋病的主要原因
18:35 除了媒体,还能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科普
21:25 在交友软件上被他人拒绝的经历
27:35 在交友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拒绝对方并减少冒犯
34:46 有固定的偏好是否会降低交友的成功几率
35:59 遇到心仪的对象,采取卑微讨好的姿态是否可取
40:35 为何加了微信反而没有天聊
43:01 模板式的聊天在交友过程中是否有效
【对话中谈到的艾滋病相关数据的来源】
以爱为名,为“艾”发声——数说中国艾滋病十五年(澎湃新闻)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分析和防治展望(作者:韩孟杰 期刊:《中国艾滋病性病》2023年3月第29卷第3期) -
【本集简介】
三三曾经在音乐剧领域担任助理执行制片人,如今是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她分享了早前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和主持人刘彦就音乐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展开讨论,并剖析了戏剧与个人成长、自我认同之间的联系。
【时间戳】
1:00 外语学习和海外留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6:03 在音乐剧行业相关的工作经历
8:06 进入音乐剧行业因为“社牛”个性,而非酷儿身份
13:48 完美主义倾向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16:45 好老师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
21:01 女性之间肢体接触的“模糊感”是否为女性性取向的探索增加挑战
26:12 三三现阶段对自我认同的理解
28:10 关于“流动取向”是不接受自己“同性取向”的托辞的争议
29:49 耽美作品受女性读者欢迎的原因及其引发的“厌女”争议
35:30 用二元性别看待同性关系中的角色是因为没有看到其它的可能性
38:11 如何维持长久稳定的异地恋
41:34 意外出柜后如何处理和家人的关系
48:22 伴侣的支持不但给三三继续前行的动力,也让她懂得爱的真谛
【对话中提到的音乐剧作品和流行文化内容】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剧院魅影/歌剧魅影》)
Avenue Q(《Q大道》)
Dear Evan Hanson(《致埃文·汉森》)
Tony Award(托尼奖,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界的最高奖项)
Suffs(《女子当参政》)
宝冢文化
宝冢歌剧团发祥于日本宝冢市,该团以其独特的全女性演员阵容和丰富的演出剧目而闻名于世。宝冢大剧场作为宝冢歌剧团的重要据点,也座落于该市。宝冢歌剧团不仅在日本国内享有盛誉,还多次在海外进行公演,赢得了国际观众的赞赏。其代表作如《凡尔赛玫瑰》等,更是成为经典之作。
Quarter-life crisis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通常指的是20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种心理危机。这种危机往往伴随着职业发展、个人关系、自我认知等等方面的困惑和焦虑,类似于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但发生在较年轻的年龄段。
耽美
产生于20世纪的日本(やおいぶんがく、Danmei),是一种以同性恋爱为主要题材的文学类型,起源于日本的耽美文化(Boys’ Love, BL)。在中国,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也有着数量庞大的读者和创作者。耽美文学通常描写男男之间的恋情,强调浪漫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空椅子
格式塔流派心理咨询常用的一种技术,旨在让来访者的内心想法外显出来。这种技术常常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先坐在其中的一张上,扮演一个“胜利者”,然后再坐到另一张上,扮演一个“失败者”,通过来回切换让双方持续进行对话。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 -
【本集简介】
这是Queer Up团队成员Vincent第二次做客节目。他和主持人刘彦聚焦LGBTQ群体使用的交友软件,分析了这些应用在连结社区成员和促进社会理解方面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特定的社群文化,进一步展开了对LGBTQ群体内部多样性的讨论,以促进更包容、理解的社会氛围。
【时间戳】
0:59 Vincent第一次上节目后的反馈
4:25 主流同志交友软件的特点
6:51 使用同志交友软件时观察到的一些有趣现象
10:40 交友软件将人标签化是社交媒体难以避免的一种现实
13:07 交友软件用户群体的细分是否是好事
16:01 非同志交友软件也成了同性恋交友的主要阵地
17:18 交友软件是否强化了约炮文化
22:16 交友软件让人上瘾的心理学原因
24:23 约炮被普遍认为在同志群体中更常见,媒体呈现难辞其咎
30:51 同性恋不负责任的性行为是否因为没有婚姻的约束
33:50 Erickson(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能否解释同性恋不负责任的性行为
39:21 交友软件上涉及的隐私和人身安全问题
41:58 交友软件“动物化标签”是否加重了同性恋群体内部的偏见和歧视
48:19 同性恋群体审美“典同化”的社会原因
54:56 “熊”受热捧背后的文化原因
57:32 同志除了使用交友软件,如何扩大社交圈
【节目中提到的概念和流行文化内容】
Variable Ratio Reinforcement
可变比率强化,基于一个不固定数目的动作施加的奖励,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赌博,因为在赌博中,你不知道要押注多少次才会赢一次。与之相对的是固定比率强化(fixed ratio reinforcement)。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数学概念,分数通分时会求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LCD)。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所有人最低程度都可以接受的选项。
Charlie Puth
美国流行男歌手,代表作See You Again。他自己为顺直人士,但一度经常在社交媒体发布打擦边球的照片以吸引LGBTQIA+人群(即queerbait行为),因此受到不少批评。
Queer as Folk
《同志亦凡人》,一部同志题材的电视剧集,有1999年英国版本、2000年美国版和2022年重启版本。
Grey’s Anatomy
《实习医生格蕾》,是一部以医学为主题,在美国十分受欢迎的黄金时段剧集,曾多次获得艾美奖。
Peter Hessler
彼得·海斯勒 , 汉名何伟, 作家与记者,曾在中国担任教师及记者,著有关于当代中国的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和《寻路中国》。 -
【本集简介】
Cedric(“东妈”)是一名来自香港,现定居澳洲的律师兼语言学爱好者,创立了专注于华人LGBTQIA+社群的非盈利组织“澳纽彩盟”(ANTRA)。Cedric和主持人刘彦就其在澳洲的生活和社群的工作经历展开对话,谈及了教育和社区活动在提高社会对性别多样性和LGBTQIA+社群认识的重要性上起到的关键作用。
【时间戳】
2:10 繁忙的本职工作之外依然选择运营“澳纽彩盟”的原因
5:03 如何应对因教会不接受自己的性少数身份而带来的创伤
6:33 性少数的身份为什么会带来羞耻感
10:05 创办社群是一个彼此帮助和相互学习的过程
11:33 婚姻不一定是亲密关系的终极选项
14:21 身为非顺直人士和伴侣父母同住的经历及遇到的特殊问题
17:53 ANTRA 社群的宏大愿景
21:05 ANTRA 社群内部的具体活动介绍
26:24 ANTRA社群目前的工作重点
28:08 “东妈”独特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
30:58 对于自身性别认同质疑的回应
34:55 社群对性少数群体中“少数群体”的支持
36:51 社群对国内LGBTQIA+群体的支持
【对话中提及的文化人物及影视作品】
李银河
The L Word (《拉字至上》)
The L Word: Generation Q (《拉字至上:Q世代》)
【关于ANTRA社群】
澳纽彩盟 ANTRA,全称 Australia & New Zealand Tongzhi Rainbow Alliance(澳纽华语同志彩虹联盟)是在2018年12月在新南威尔士州 Fair Trading 注册的非盈利官方组织,旨在为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地区的华语同志 (LGBTQIA+) 人群提供一个交流、互助和支持的平台。
网址:www.antra.org.au
【关于嘉宾谈到的性别认同】
Androsexual 既可以指一种性取向/浪漫取向,也可以指有这种性取向/浪漫取向的人。作为取向,它专指当事人被男性或具有男性特征的人吸引。这个词的前缀-andro源自希腊语中的 “男性”(同英语中的man),与 sexual 结合表示被男性吸引的取向。这个词适用于任何性别或性别认同的人,只要该当事人的取向是男性或具有男性特征的人。
Demi-masculine 是一种性别身份,指认同自己有男性特质但不完全认同为男性身份的人。这个身份可能包括生理性别为女性或其他非男性性别的人。当事人在某些方面感到与男性认同,但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男性身份。Demi-masculine 的人可能同时具有其他性别特征或身份,并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 -
【本集简介】
上个月,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首次将“最佳女主角”奖项同时授予四位女演员,其中一位是未做变性手术的跨性别人士。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结果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来很多争议。主持人刘彦和Queer Up团队成员Emily就此次事件展开对谈,探讨了当前社会在性别认同、艺术评价和多元文化认识等问题上的复杂看法。
【时间戳】
1:19 Emily妈妈惊艳亮相,分享参加Mardi Gras的感受
3:13 戛纳电影节公布最佳女主角获奖者之后出现的争议
8:45 对LGBTQ话题关注度高是因为社会对LGBTQ的总体接受度仍然很低
13:10 不少顺直人士把平权看成零和博弈,认为LGBTQ的权益损害了自身利益
16:41 只专注性别议题而忽略作品本身,反而会阻碍LGBTQ的平权进程
22:28 如何在职场中真正帮助女性
25:53 影视作品里的LGBTQ角色是否应该由LGBTQ身份的演员来演绎
27:45 戛纳电影节特别评审的参与使最佳女主角的结果更具争议
【对话中提及的电影作品和人物】
Emilia Perez (此次戛纳电影节由四位女演员同时斩获最佳女主角奖项的影片)
Karla Sofía Gascón (最佳女主角获奖者中未做变性手术的跨性别人士)
ALOK (非二元性别作家、艺术家)
Barbie (2023年火爆全球的女性主义电影)
Greta Gerwig (Barbie的导演) -
【本集简介】
Jason是一名现居澳洲的律师,当年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困惑和怀疑,通过接触外国媒体和了解同龄人的经历逐渐确定了自己的同志身份。如今和男友已经相处六年,感情稳定。Jason分享了他的自我认知之旅,并和主持人刘彦就开放关系、多元恋(polyamory)、“出柜”被人忽视的特殊层面和LGBTQ的平权问题展开了讨论。
【时间戳】
1:40自我认同的经历
4:13 第一次恋爱经历中,依然存在自我怀疑和否定
7:54 同性恋是长期关系还是短期关系居多
10:04 开放关系、多元恋的可能性
14:13 相处六年后,目前和男友的状态
15:31 家人和男友一起生活的感受
19:01 遭遇逼婚后“威胁”母亲的经历
20:58 “出柜”不只是性少数群体当事人的课题,家长也有特殊的“出柜”问题
24:49 生活在LGBTQ友好的澳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8:08 面对保守党派可以采取的态度
29:12 对于同性婚姻的看法 -
【本集简介】
主持人刘彦和Queer Up团队成员Angelica展开深聊。曾在美国深造的Angelica,在纽约的大熔炉里接触到了多彩而鲜活的酷儿群体,并从中收获了丰富的启迪和力量。让我们一同倾听她的奇妙见闻和多元思考。
【时间戳】
01:16 Angelica作为教师和酷儿议题的渊源
02:43 在纽约深造期间通过同学获得了基础的酷儿教育
04:08 关于LGBTQIA+各个字母和符号的简单科普
10:50 在纽约深造期间从酷儿同学和致力于平权事业的老师身上感受到的勇气
14:05 在爱与支持中成长起来的一位男同性恋朋友的故事
17:58 酷儿同学对抗宗教桎梏的创造力以及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同理心
23:04 从酷儿同学身上感受到的开放和包容
25:17 Angelica成为母亲之后,对酷儿议题、系统性压迫(systemic oppression)的思考以及心态上的转变
28:25 酷儿议题与女性主义的关联 -
【本集简介】
自称为“妹妹”的梁宇宁,从小意识到自己对男性的特殊兴趣和情感倾向。所幸在一个相对开放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未曾感受到明显的歧视或压力。他与主持人刘彦就社会对LGBTQ群体的理解和接纳、个体在自我认知过程中展现出的勇气和坚持、面对校园霸凌和职场挑战时的应对策略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谈。
【时间戳】
2:03自我认同的过程
5:54 坦诚是自我认同之路上最关键的因素
8:06 出柜的一方和接受出柜信息的一方都需要学习
12:45 向同性恋亲友取经的经历
15:00 接受出柜信息的一方如何回应比较好
17:56 给在自我认知方面仍感彷徨迷惘的人的三点建议
23:16 同志爱约炮的刻板印象难以去除,是因为人们倾向于关注负面信息
25:48 感情顺利的同志情侣依然会遇到挑战
31:15 如何看待异性恋对同性恋的好奇
36:56 同性恋面对霸凌的应对方式
41:53 如何回应对平权问题持消极或者中立态度的人
44:37 出柜与否要基于对自己人生的考虑 -
【本集简介】
主持人刘彦和Queer Up团队成员Jayden展开深聊。Jayden勇敢地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向我们真诚分享了他在自我认同道路上包括逆向成长、遭受言语霸凌以及“半出柜”在内的别样经历,并探讨了自卑心理、性观念以及交友的性别藩篱等议题。
【时间戳】
01:08 回顾自我认知的历程
02:23 拥抱不同,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
03:44 生活中感到无法融入周围同学的事例
06:15 从小住在男生宿舍所经历的复杂心理
09:16 在公共场合和家庭生活中无法真实做自己
12:00 与父母讨论身份认知的经历以及出柜的故事
18:01 关于是否以及何时出柜的讨论
20:22 学生时期的恋爱经历以及感情上的自卑心理
23:00 关于性观念的讨论
26:04 自我身份认同随着年龄增长反而退步
26:49 关于容貌焦虑带来的自卑心理以及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的讨论
31:23 交友中的性别藩篱:很难与男性——尤其是直男——交好
32:40 交友不应在性别方面自我设限
35:03 交友中的另一种性别藩篱:男性朋友远多于女性朋友 -
【本集简介】
作为一名职业律师的Xiaomi,虽然日常工作鲜有涉及LGBTQ人群的案例,但对该群体的生活和面临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Xiaomi向我们分享了身边朋友的故事,并和主持人刘彦就异性恋群体对LGBTQ人士存在的歧视展开了有趣的讨论。来听听两位聊了什么吧!
【时间戳】
1:29 异性恋人士对LGBTQ群体的一些观察和感受
2:54 LGBTQ群体在工作、社交和家庭三大方面面临的挑战
6:22 性取向是私人事宜,且存在一定的流动性,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个体的结论
9:19 同性恋朋友“深柜”和“出柜”的故事
12:22 跨性别朋友独特的相处模式
16:00 朋友圈对于跨性别朋友的接受情况
17:50 出柜面临的最大压力依然来自家庭
19:15 异性恋群体对LGBTQ群体的歧视
21:00 LGBTQ群体面对外界评价的不同应对方式
23:49 排斥男同但对女同喜闻乐见的直男,是不是虚伪?
28:18 推动LGBTQ权益:公益与教育的力量 -
【本集简介】每年的5月17日为国际不再恐同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主持人刘彦和Queer Up团队成员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现酷儿群体的风采。我们倾情推荐了涉及酷儿元素的音乐、影视、书籍等文化作品,真·倍儿酷!快来一探究竟吧!
【时间戳】
00:17 国际不再恐同日简介
02:02 Vincent推荐:歌曲Somebody to Love—Queen
04:49 电视剧Looking(《寻》)
06:33 电影《喜宴》
07:52 Charlie推荐:歌曲No Matter What—Calum Scott
10:27 电影Shelter(《欲盖弄潮》又译作《爱的港湾》)
12:19 Emily推荐:脱口秀Nanette—Hannah Gadsby
18:14 Jayden推荐:电影Firebird(《浴火鸟》)
21:32 歌曲He Was a Friend of Mine—Willie Nelson
23:38 歌曲Cowboys Are Frequently Secretly Fond of Each Other—Orville Peck & Willie Nelson
26:01 刘彦推荐:书籍Ace—Angela Chen
28:12 电视剧Schitt's Creek(《富家穷路》)
31:14 歌曲girls girls girls—FLETCHER
【推荐过程中提及的文化作品】
歌曲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Queen
歌曲Somebody to Love—Brian Justin Crum
电影Brokeback Mountain(《断背山》)
歌曲Dancing on My Own—Robyn
电视剧Heartstopper(《心跳漏一拍》)
书籍The Invisible Orientation—Julie Sondra Decker
专辑Girl Of My Dreams—FLETCHER
歌曲Becky’s So Hot/Her Body Is Bible—FLETCHER
歌曲I Kissed A Girl—Katy Perry -
【本集简介】
主持人刘彦和Queer Up团队成员Emily展开深聊。在澳洲工作和生活的Emily,较易接触到性少数文化,对非二元性别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那些涉及非二元性别和跨性别的常见问题,两位都有什么样的回答?
【时间戳】
1:21 非二元性别越来越常见
2:27 一些公众人物的性别认同问题;非二元性别(non-binary)和跨性别(transgender)的区别
5:25 跨性别的不同类型和复杂性
9:54 区别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
10:55 区别性取向和性别认知
11:42 酷儿的定义和Queer Up(《倍儿酷》)名字的由来
13:04 对非二元性别的积极看法
15:12 性别认同是一种自我认知,需要给与尊重
17:58 只要心理性别存在,二元性别的去标签化就有必要
19:39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会对性别认同造成影响
24:13 性别多样性在华人社会接受度面临挑战
25:24 倡导非二元性别并非潮流,而是社会发展使然
27:25 社会对性少数话题抗拒的原因
30:25 厌恶性少数或者性别讨论因为害怕丧失个人利益
34:26 参加澳洲同志大游行(Mardi Gras)的经历
【对话中提及的性少数明星】
* Sam Smith (非二元性别)
* Alok Vaid-Menon, aka ALOK (非二元性别、跨性别)
* Elliot Page(跨性别,2023年出版自传Pageboy) -
【本集简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曾经的自己。”Charlie在一开头如是说。因此,他勇敢而坦诚地分享了作为一名男同性恋的成长经历,以及其中的身份认同挣扎。他在成长路上一步步迈向自我接纳,也希望以自己的故事和思考,帮助听众朋友产生共鸣、收获力量。
【时间戳】
00:47 希望通过分享个人的故事帮助更多的人
03:30 青少年时期,在社会交往中认识到自己的不同,陷入自我身份否定
07:13 不能仅凭说话方式判断他人是否是同性恋
07:50 具体阐述如何从他人和自我反馈中,得以认识自己的身份
11:10 认识到自己身份后产生的焦虑恐慌
12:10 通过网络了解同性恋科普信息和文艺作品,走上自我认同之路
14:08 得到性少数群体和ally(盟友)的支持,因而勇于向他们分享自己的身份
16:20 当前的身份认同状态——半自我认同
19:52 关于如何更好接纳自我的思考
24:41 半自我认同有时可能倒退回自我否定状态,不要紧,只要大方向是进步即可
27:02 完全自我认同与半自我认同的区别
-
【本集简介】
“自己决定的事情,我一定把它做好。”独立而有主见是Joy给人的第一印象。研究生班一开学,Joy便公开出柜;正如在本集一开头,她便坦诚宣告自己的身份。她带我们回溯了身份探索、感情、家庭等私人事件;又探讨了刻板印象、身份标签等公共议题。让我们一起倾听她勇敢而坚定的声音。
【时间戳】
01:09 讲述自我身份探索的故事
07:15 讲述初中时期关于女生朋友写信的故事
12:35 有主见是否有利于更好的自我认同?
14:45 仅凭外在判断女同不可取
15:33 gaydar(基达)是否真实存在?
17:49 讲述读研期间向老师和同学出柜的故事
19:58 一般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在职场或学校出柜?
23:45 向对方出柜时,什么样的回应是比较理想的?
26:23 讲述和女朋友交往的经历
30:56 来自另一半的性取向及家庭压力等方面的不安全感
35:19 一段感情里,性与情感交流哪个更重要?
38:41 女同是否对期望的恋爱对象有更高要求?
41:25 女同内部T、P等身份标签的讨论
42:52 性少数关系中,二分化标签的讨论
45:05 是否考虑和女友安定下来?如何应对来自原生家庭的压力?
47:49 偶像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粉丝的择偶偏好?
50:10是否希望自己的偶像明确表达对性少数群体的支持?
- Vis m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