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Missing episodes?

    Click here to refresh the feed.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娓娓讲故事——有趣的成长故事,走心的语文教育:

    想及时获取“娓娓讲故事”音频,请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社区”,听娓娓老师讲故事吧! 微信公众号是每晚及时更新的哦^_^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小教高级......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内容简介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作品影响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 宝贝,又到了“娓娓讲故事”的时间啦!

    讲了很久的神话传说,我们换一下别的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安徒生童话 瓶颈

    安徒生童话 瓶颈来自语文社区00:0005:24

    点击上方绿标听娓娓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

    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语言文字先进个人......;

    论文、课题、演讲获国家、省市一等奖多次;

    市大型活动及庆典晚会主持人......



    家长3分钟阅读

    一、春天诗词100首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粗鄙时代,人们忘却了,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0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小学对课

    【第一篇小学对课的内容完结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让孩子每天诵读几次,会发现每一句后面押韵,朗诵起来朗朗上口^_^

    11、繁对简,少对多,蔓草对松萝。

    12、珊瑚对玛瑙,河蚌对田螺。

    13、星妩媚,月婆娑。曲径对斜坡。

    14、黄鹂歌婉转,绿柳舞婀娜。

    1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6、弦对管,鼓对锣,淅沥对滂沱。

    17、观光对借鉴,浊浪对清波。

    18、须奋斗,莫蹉跎,北海对东坡。

    19、眼中沧海小,衣上白云多。


    今天的对课继续:

    20、气似乎虹贯玉宇对()?


    三、历史上的今天

    1475年-米开朗琪罗诞辰

    1889年-起草宪法者之一周鲠生出生

    1992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逝世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四、健康知多点

    糖尿病人吃肉,选择瘦一点儿。糖尿病人,肉不能少。但是要记住,吃肉要吃得瘦一点儿,选瘦弃肥。大家在吃肉的时候,尽量选择瘦肉,吃鸡鸭鹅等禽肉,要去皮。而鱼肉由于脂肪含量低,也是很好的选择;


    五、精英文摘——作为健康人的你可能还不会相信:最大的成功是健康活着,所谓的好日子,不过吃好睡好,所爱之人全部安好......

    万丈红尘里的慌乱无法避免,重要的是学会排遣和消除。大多数矛盾和痛苦的根源其实就是遏制不住也挥之不去的欲念和执念。放不下与想不开,才是阻碍着你走向幸福与光明的最大绊脚石。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可当我们身体健康时,总觉得死亡遥远得无法想象,日子长得好像没有尽头。然而人生苦短,生死无常,谁也说不准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我们真的该尽可能地去丰富和享受活着的每一天。不为难自己,不与他人较劲,在生活和欲望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而最直接有效的活在当下,不过就是好好吃饭、按时睡觉、努力工作、认真相爱,做世人都在做的,最普通的事情。作为健康人的你可能还不会相信:最大的成功是健康活着,所谓的好日子,不过吃好睡好,所爱之人全部安好。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与音频内容无关,仅供家长阅读,并不代表编辑观点,只提供多一些看世界的视角。



  •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语言文字先进个人、文联委员......;

    论文、课题获国家、省一等奖多次、

    演讲、朗诵等获市一等奖多次......、

    市级活动、庆典及晚会主持人......



    家长3分钟阅读

    一、历史上的今天

    1977年-歌剧《洪湖赤卫队》重新公演;

    0599年-唐太宗李世民出生;

    0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1977年1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被“四人帮”打入冷宫10年之久的优秀歌剧《洪湖赤卫队》在武汉重新公演。许多人把此剧公演看作是贺龙即将平反的信号;


    二、健康知多点

    很多人会在临睡前吃钙片、复合维生素等保健营养品,但这些也会给肠胃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从而导致休息不好。建议(钙片、复合维生素)随三餐时服用;



    三、精英文摘——最可怕的是什么都遇不到


    “你说我学理财,对工作有用吗?”准备学理财的听众问我。“别想了,去学就是。”这是我的答案。人类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世界却是无穷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迈出这一步,会遇到什么,所以我更喜欢那些想做就做的人。去做吧,躺在家里不会遇到好运。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根本上升不到拼决策的层面,而是在拼行动力。行动力强的人,遇到的失败也多,所以你常常看到那个躺在家里的人,嘲笑去行动的人,你瞧,失败了吧?三五年后,躺在家里的人依然躺在家里,而走出去的人,虽然没有抵达他最初想要到达的地方,却阴差阳错地遇到了别的机遇,开启了规划外的精彩人生。原来,人最可怕的不是遇到失败,遇到失败至少证明你曾经接近过成功,最可怕的是什么都遇不到,一年与一天没有区别,十年与一年没有差异。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与音频内容无关,仅供家长阅读,并不代表编辑观点,只提供多一些看世界的视角。



  •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语言文字先进个人、文联委员......;

    论文、课题获国家、省一等奖多次、

    演讲、朗诵等获市一等奖多次......、

    市级活动、庆典及晚会主持人......



    家长3分钟阅读

    一、精英文摘——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并不代表编辑观点,只提供多一些看世界的视角。

    这个世界,有人长大,有人成熟,永远有人是少年。我们抱怨过生活的痛苦,我们也抱怨过命运的沉重;我们分享过成功的喜悦,我们也品尝过失落的苦涩。但是,就算有再多的重量和尘埃积累在我们的肩膀,它们到最后,都装点了我们的命运。它们把我们的身体化作容器,封存过往的岁月,把苦涩的泪,酿成甘甜的泉。它们让我们成为冰雪的王爵,它们最后变成了末世的苍雪。每一个女生的生命里,都有着这样一个男孩子。他不属于爱情,也不是自己的男朋友。可是,在离自己最近的距离内,一定有他的位置。当一切过去之后,所谓的悲伤,也已经被重新枯荣过两季的高草覆盖得看不出一丁点儿痕迹。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再多的伤口,都会消失在皮肤上,溶解进心脏,成为心室壁上美好的花纹。


  •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安徒生童话 红舞鞋

    安徒生童话 红舞鞋来自语文社区00:0008:53

    点击上方绿标听娓娓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语言文字先进个人、文联委员......;

    论文、课题获国家、省一等奖多次、

    演讲、朗诵等获市一等奖多次......、

    多次主持市级活动及晚会......




    家长3分钟阅读

    一、精英文摘——回家的方向


    常年不在家,春节回家也不知道该和孩子说什么,这就是两代人相处的窘境。这种令人心酸的事情,并不是个案。这是现代农民工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做出牺牲。很多人都是掉着眼泪出去的。将打工与家乡连接起来的,便是春运。春运不可避免,而铁路运输还只是春运的一角 。只是这种心酸,底层的人体会更深更多。这一家一家的无奈与尴尬,却是整个中国的无奈与尴尬。我们与家相隔千里,在外辛苦了一年,都是为了家的温暖而打拼。“赶上回家的最后一班列车”这个希望,说渺小却又庞大,说卑微却又很矜贵。在车站看到一个粉红色衣服的女孩刚从人群里挤出来,一边抹眼泪一边喘气。可是她一秒钟都没有停,又再次扎回人群中。因为她一秒钟都不能耽误,如果她错过了这一列车,那就意味着两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只要你走进车站,黑压压的人群,污浊的空气昏暗的光线。但所有人的眼光都一致,那就是回家的方向。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并不代表编辑观点,只提供多一些看世界的视角。




  •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安徒生童话 古教堂的钟

    安徒生童话 古教堂的钟来自语文社区00:0005:31

    点击上方绿标听娓娓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语言文字先进个人、文联委员......;

    论文、课题获国家、省一等奖多次、

    演讲、朗诵等获市一等奖多次......、

    多次主持市级活动及晚会......




    家长3分钟阅读

    一、精英文摘——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如果现在王健林开价1亿:“只要你每周读两本书,每天5点起床跑步一小时,然后从7点工作到21点。坚持三年,这1亿就归你。”你能不能做到?不用说,一定能。但如果没人跟你提前敲定这1亿合约,而是告诉你这样坚持有一天能挣大钱,你还能坚持下来吗?不用说,99%的人无法坚持下来,因为多数人的认知看不到这么远。那些一直说“道理我都懂”的人,他真的懂了道理吗?不,他不懂,如果他真的坚信这些有用,那么未来就等于向他提前开了价码,而他则会为了这些价码而坚持下去。99%的人之所以半途而废,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懂得。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别说你什么都懂,根本就没这回事。做不到,只能说明你压根不知道。你以为你明白,其实你压根没明白。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其实最后这句话,我最想某个朋友能看到并且领悟——你说身体不好,问我有什么保健方法。我说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好的补品就是适当的运动。你说今天没有时间,我说睡前或者早上起床下楼跑十五分钟就可以,十五分钟只是赖一下床的时间,但是坚持一个月就有效果;第二天你说没有准备好跑鞋,我说随便一双平底鞋也可以,先跑了以后再买鞋子.......一年多过去了,每次见到你我都问跑步了没有,你不是今天太累不想动,就是又有什么更急的事情要做。其实,按上面的说法,你还是没有明白运动的好处,不然,哪管什么困难,跑起来就可以了。今天再想起这个事情,是想,如果你看到了,是不是能真的明白呢,祝好!)。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并不代表编辑观点,只提供多一些看世界的视角。




  •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安徒生童话 茶壶


    娓娓老师: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语言文字先进个人、文联委员......;

    论文、课题获国家、省一等奖多次、

    演讲、朗诵等获市一等奖多次......、

    多次主持市级活动及晚会......




    家长3分钟阅读

    一、精英文摘——最难还的,不是那些负了你的人,是爱着你还不求回报的人


    不管大家如何说家庭不该是羁绊,还是觉得,总有人要做蓄电池,给另一个一些支撑。我们就是这样一个上班族,朝九晚五,名校的学历,只是刚刚好遇到了一份靠谱的工作,遇到了一个愿意付出的人,有了一个温暖的环境,就好好的踏踏实实的结婚生子了。我们没有创业,也没有在国外见识更广的天地,中规中矩的,也没有沉沦在不思进取的道路上。最新的包包,靠谱的转运公司,走心的国外自由行,从各种护肤品牌的探讨,到私人定制全部家装,海淘各种有品质的小物件,虽然没有开挂的人生,但如果问我做什么才能越来越好,我只想说,先把手头的事都做好吧。生活有多难,就要自己还。最难还的,不是那些负了你的人,是爱着你还不求回报的人。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并不代表编辑观点,只提供多一些看世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