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就在2025年5月8日歐洲各國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結束80週年前夕,德國國會改選與新任總理投票結果,卻讓該國政壇、媒體輿論憂慮:德國是不是正在重演1933年歷史?——當前的政治結構讓學者們不禁想起希特勒登台前夕,在德意志土地上搖搖欲墜的威瑪共和國。 這次選舉衝出兩德統一以來最高投票率,基民盟/基社盟(CDU/CSU)雖穩坐龍頭,但國會第二大黨卻被德國情報單位定為極右極端主義組織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取代,社民黨(SPD)支持率跌至第三。總理投票過程也讓人意外,結盟執政的基民盟 /基社盟與社民黨,總席次328已超過國會半數,卻發生首度未能在第一輪選出總理的狀況⋯⋯ 1933年的威瑪共和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陰霾籠罩在2025年的德國聯邦議院?民主體制下,怎麼會選出支持極權的政治代表?為何主流社會愈是試圖防堵、如AFD的極端主義組織愈是壯大?我們又能如何因應呢?這集,國際主編鎮宏與旅居奧地利、專長現代政治哲學的黃哲翰越洋連線,從政治體制到社會韌性,對照古今、思辨民主。 來賓|《報導者》專欄作者黃哲翰 製作團隊|張鎮宏、賴育辰、陳思樺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5月13日下午,全國矚目的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案,終於在經歷橫跨3週的審理後做出一審判決:被告劉彩萱以成年人故意對兒童施以凌虐致死罪,判無期徒刑並褫奪公權終身,被告劉若琳則判18年有期徒刑,為國內虐童案中最高刑期紀錄。 本次開庭,報導者出動了多位記者輪班到法庭現場記錄全程、錄製短影音為讀者解析進度、也首度請來了法庭速寫師,在不能拍照的法庭用圖像讓讀者一窺法庭究竟。檢辯雙方提出了哪些證據支持自己的說法?在情緒高漲的狀態下,記者該如何報導審理過程?最重要的是,台灣社會能夠如何避免類似的案件再次發生呢? 來賓|《報導者》副主編張子午、影音製作人汪彥成、特約法庭速寫師陳靖宜 製作團隊|梁玉芳、賴育辰、林彥伶 插畫|陳靖宜 📍搭配閱讀: 【長達3週國民法官公開審理,剴剴案宣判:保母姊妹無期徒刑、18年有期徒刑】https://pse.is/7l7wsa 【剴剴案國民法官開庭第一週:移工、前保母、被告之子,4位關鍵證人眼中的虐童真相】https://pse.is/7l7wuh 【剴剴之死背後1:聯繫斷裂的公務機器裡,缺乏一致監管標準的保母托育系統】https://pse.is/7l7wwg 【剴剴之死背後2:除了支援社工,收出養制度中長期缺位的國家角色怎麼補上?】https://pse.is/7l7wyy 【台灣司法大變革──國民法官參審全紀錄】https://pse.is/7l7x4m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Missing episodes?
-
「怎麼也趕不走,用很大的鞭炮也不行……。」4月11日,花蓮縣卓溪鄉中正部落通報黑熊侵擾事件,家犬被熊掠食的耆老說出自己的無奈。就在部落飼養的雞、狗接連被黑熊吃掉後,部落居民人心惶惶,每天放炮驅熊像過年,深怕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時至4月21日,事件發展為執行巡護與驅趕的巡守員為自衛開槍,導致黑熊中彈後傷重不治。隨即,社群平台湧現熱絡討論,包括「射殺保育類動物怎麼無罪?」、「餵食遊蕩犬與放養問題不解決,這種事情只會一再發生!」等等。但實情為何?我們如何了解人熊最前線現況? 為此,《報導者》特約記者林慧貞前往中正部落,除採訪在地族人外,更梳理事件全貌,這集,她將帶回事發現場第一手觀察,並思考近年黑熊滋擾部落的可能因素。同時,連線長年蹲點花東及屏東進行黑熊生態研究的蔡幸蒨研究員,分享從早期的生態研究,到將防止人熊衝突列為工作重點的轉變及最新作為。 來賓|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研究員蔡幸蒨(鴨子)、《報導者》特約記者林慧貞 製作團隊|詹婉如、林彥伶 攝影|馬雨辰 📍搭配閱讀: 【人熊衝突下,共享同一片家園的困境與可能】https://pse.is/7ke668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我問我媽:你到底有沒有這些資料?如果有,就交出來就沒事了;如果沒有的話為什麼會沒有?」哲瑋(化名)54歲的陸配母親在2000年取得台灣身分證,是4月初收到移民署通知,需要在3個月內繳交或補件「喪失大陸地區戶籍」證明的1.2萬人之一。 內政部移民署的戶籍清查行動自去年(2024)起展開,相較前面兩次,這一次的清查對象有較多討論,執政黨與在野黨都收到民眾陳情,陸委會因此提供配套措施。為什麼? 為了解事件,記者馥伊接觸7名收到通知書的中國婚姻移民與他們的子女,諮詢陸委會、倡議組織以及各界專家,這一集,將先從當事人向中國申請文件的卡關困境,理解兩岸體制的差異;接著透過移民研究、社群網路激辯展開思考:面對中國極權擴張,哪些資料可以作為國安風險指標?作為民主國家,台灣可以如何兼顧人權、國安? 來賓|《報導者》記者謝馥伊 製作團隊|方德琳、賴育辰、陳思樺 攝影|馬雨辰 📍搭配閱讀: 【清查1.2萬陸配及二代身分:一紙註銷中國戶口證明,同時指向安全與恐慌?】https://pse.is/7jx95t 【在「中配二代」標籤背後,兩岸婚姻家庭子女的認同與真心話】https://pse.is/7jx9as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連我的學生也是受害者!如果我父親没有放過他,把他送法辧就好了……。」劉育成案倖存者、吹哨者莊純青老師說,因為這個遺憾,促使她現在只想努力把這件事完成 。 2023年6月,莊純青透過網路蒐證、發聲,揭發南投縣竹山鎮大鞍國小校長劉育成30年來長期猥褻與性侵學生的狼師案。兩年來,她陪伴一群成年後的劉育成案被害者,也找到目睹當年狼師性侵學童的人證,促使南投縣政府及地檢署展開清查。一個完全不具備公權力的「素人」如何走向吹哨之路? 「是不是後來還有更多與我一樣的受害者?」2023年台灣#MeToo運動風起雲湧,勾起莊純青國小被猥褻的記憶。六年級時,莊純青被時任班導、家教班老師的劉育成於車內猥褻。由於父親曾是道上大哥,當時校長與時任鎮民代表主席(現為南投縣議會議長)何勝豐陪著劉育成登門下跪道歉,並將劉育成調至他校。但接下來,劉育成惡行未改,變本加厲繼續染指他校女童,甚至逼迫受害者吃避孕藥。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即便20年來,曾有受害女童求救,卻被地方關係、校園共犯結構壓下。 迄今,莊純青已找到36位劉育成案倖存者,且與她連絡的人數不斷增加中。只是,多數案件超過法律追訴權,倖存者再也沒有機會透過司法釐清真相。為何國家要制定「追訴權時效」?童年性侵倖存者只能被司法永遠排除?還是,他們有下一步行動? 來賓|劉育成案吹哨者莊純青老師、《報導者》副總編輯張子午 製作團隊|詹婉如、林彥伶 攝影|林彥廷 📍搭配閱讀: 【揭開狼師長期性侵學童黑幕:權勢光環、冷漠體制和地方政治共犯結構】https://pse.is/7jh9vk 【超過追訴期只能被司法永遠排除?童年性侵倖存者盼以釋憲敲開正義窄門】https://pse.is/7jha72 📍關注更多資訊: 台版熔爐案-劉姓狼師受害者之家|https://pse.is/7jpf5c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危險心靈海嘯Live Podcast 報名:https://p.accu.ps/7h9nhj 「喂,報導者你好?」 謝謝大家的來訊、來信和留言,你的每一個聲音,我們都收到了!在「報導者你好」單元,你會聽到節目企劃思維、其他聽眾的回饋與提問等。這集播出時間,正值3月28日緬甸強震發生滿月,節目再次連線台緬人楊萬利,談她3月31日與報導者在中緬邊境連線過後,隨即與「台緬同心救災隊」成員帶著救援物資,趕赴緬甸救災的過程以及目睹災區的景況。 本集內容: ➤報導者員工日常舒壓法:「划籠舟」和「拳擊」 ➤受訪者語速太快,怎麼辧?收聽小撇步…… ➤「體育班的孩子」上架後聽友回饋 ➤緬甸強震一個月,災民的現況及需要 ➤燦爛時光實體書店熄燈,聽眾們的行動力 💬在眾多訊息中,感謝以下聽友、讀者和我們一起完成了本次的「報導者你好」:Stupidzoe、Jace Liang、陳小萱、Teresa、kocf4tet、yyyyyfighting、shinygreen、申京丙、Jenny680_playlistMaker、蛙伯特等及其他贊助者們 來賓|「鳴個喇叭!緬甸街」創辦人楊萬利 製作團隊|賴育辰、詹婉如、藍婉甄、林彥伶 照片|台緬同心救災隊提供 📍文章回顧: 【危險心靈海嘯──憂鬱、厭世、自傷,兒少心理健康大調查】https://pse.is/7h9n3v 📍重溫集數: 【今天來敲婉|淋病、梅毒感染者年齡正加速下移,未成年人為何被性病纏身?社會又該如何守護他們的健康?】https://pse.is/7h9lnv 【打工要求提款卡、借放客戶錢,一年近15萬個警示帳戶,詐團怎麼「騙」來的?成為人頭戶怎麼辦?】https://pse.is/7h9lzf 【#專訪陳傑憲 回到不會半句日文,就到異鄉求學的16歲⋯⋯他在日本學到的人生觀,與想對台灣棒球界說的話】https://pse.is/7h9mwj 【體育班的孩子,不該只有「運動」這條路可走:走進花蓮三民國中,看校長與教練如何翻轉體育班教育】https://pse.is/7h9mst 【為何「來世不做緬甸人」成為傷痛的祝福?天搖地動的328大地震,聽見來自緬甸現場的聲音】https://pse.is/7h9kz4 【十年零一天「燦爛時光」的跨界對話:抓漏師傅捐地板、移工返國開圖書館,警察「臥底」變來賓?】https://pse.is/7h9maz 📍關注更多資訊: 楊萬利|https://www.facebook.com/lily.yang.5477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如果有人要跟你「借用」銀行帳戶,你會答應嗎? 台灣每一天詐騙財損高達3億5千萬元,儘管新聞常報導詐騙集團如何利用車手與人頭帳戶讓受害者討錢無門,政府亦時刻宣導不要隨便交出個人存摺、印章、提款卡,但去年(2024)經通報的「警示帳戶」就逼近15萬個,而這些交出帳戶的人平均年齡僅30.2歲。 為什麼這群年輕人會輕易交付自己的帳戶?根據司法現場實務,有些人是出於金錢需求,以8千~3萬元不等賣出帳戶,有人則是在求職或借貸時,一時錯信而被騙走帳戶。 這集,聽前新北地檢署檢察官李秉錡辦案多年分享,哪些話術其實在騙你的戶頭?不管是自願或被迫,一旦將自己的帳戶交給詐團,可能會犯什麼罪?而由警察機關裁處、為期5年的「告誡書」處分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來賓|前新北地檢署檢察官李秉錡 製作團隊|李雪莉、藍婉甄、陳思樺 攝影|鄭宇辰 📍延伸閱讀: 【人設、話術、捲款潛逃,破解詐騙三階段,吸金犯如何利用「黃金護照」另開人生?】https://bit.ly/3GCMpMU 【偏門工作好吃驚?從檢察官和領錢車手的對話,看我們和詐欺犯罪的距離】http://bit.ly/42oGfJ2 【一宗集體拘禁虐待血案,揭露進化版的跨國投資詐騙如何在台運作】https://bit.ly/42CyxK4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十年前,偶爾才會見到一例梅毒;現在,遇過不少國高中生確診。」一名感染科醫師感嘆地說。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性病通報統計,淋病與梅毒通報數正在青少年族群間陡升。15至19歲青少年淋病發生率在5年間增長近3倍,15到19歲的青少女梅毒發生率是所有年齡層第二高。為何這樣? 事實上,性病年齡下移牽涉性剝削、性觀念偏差複雜成因——色情資訊流竄的網路社群,與「怕被家長投訴」的教學現場,讓孩子難以得到在親密關係中保護自己的情感觀念與性健康知識。 這集,我們將從數據看見被性病纏身的未成年孩子遭遇了什麼、醫療與教育聯手,能接住他們嗎? 製作團隊|詹婉如、林彥伶 📍搭配閱讀: 【Data Reporter》性教育趕不上時代變化,醫療補破網成效有限:青春與疾病的拉鋸戰:淋病、梅毒年齡下探,誰讓孩子成了高風險者?】https://pse.is/7gamp3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罷免,是我國憲政體制賦予人民的權利,過去一年來立法院裡的朝野對峙在社會激起罷免聲浪,根據中選會公布,已有35席泛藍陣營與15席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罷免案通過第一階段,進入只有60天連署期的第二階段。 台灣史無前例的大罷免潮,是怎麼開始的?可能有哪些結果?有人認為這是反映民意,且唯有如此才能化解當前政治僵局,也有人擔憂頻繁選舉動員於整體社會無益。 同時,有人擔憂頻繁選舉動員於整體社會無益。放眼國際,像台灣這樣直接罷免民意代表的設計雖然少見,但選舉次數不一定比較少?其他民主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碰到朝野衝突時是怎麼做的? 這一集,資深政治線記者何榮幸從歷史縱深與國內外憲政體制比較提出分析與觀點;而自罷免風聲出現即密切關注,實際採訪罷藍與罷綠團體的記者林雨佑,則分享在連署現場的觀察與思考。 來賓|《報導者》執行長何榮幸、記者林雨佑 製作團隊|方德琳、賴育辰、陳思樺 攝影|楊子磊、黃世澤 📍搭配閱讀: 【大罷免潮觀察:為何核心志工30世代和女性居多?各方串聯策略有何不同?】https://pse.is/7frlll 【「我沒有要拯救世界,盼化作石頭激起漣漪」:專訪楊双子談上千作家連署罷免不適任立委】https://pse.is/7frlp9 【旅歐台灣人如何串聯大罷免?除了「中國因素」,反對的聲音又是什麼?】https://pse.is/7fs9an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4月2日開始,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10~49%不等的「對等關稅」。短短一星期,全球貿易秩序被「打掉重練」。直至4月9日「暫緩」加徵10%以上關稅措施90天,各國才稍喘口氣。不過,中國被單獨排除在關稅緩衝之外。 無論川普1.0或2.0,美國對中國貿易制裁的態度始終未變。自今年1月以來,川普政府已向中國加徵高達145%的懲罰性關稅。但中國也不是省油的燈,除以向美國徵收高達125%的報復性關稅,也擴大限制對美稀土出口,此舉恐對美國軍工及科技業帶來衝擊。 此刻,川普與習近平猶如進行一場「懦夫博弈」(the game of chicken)。在兩國劍拔弩張的背後,存在哪些大國焦慮?誰是堅持到最後的贏家?還是兩敗俱傷? 製作團隊|詹婉如、林彥伶 📍搭配閱讀: 【一個美中不再貿易的全球經濟新局?川普關稅戰迫切的背後邏輯、戰略轉機與中國困境】https://pse.is/7ey3c2 【10張圖卡從川普2.0掀起的貿易戰,了解關稅是什麼,台灣如何被影響?】https://pse.is/7ezb7a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2019至2023年,平均每年取締未成年駕駛案件43,000餘件;2024年底,台灣接連發生多起未成年無照駕駛汽機車的傷亡事故,年紀最小的駕駛只有15歲。 對此社會出現加重處罰、下修考照年齡的討論,但問題或許不只在交通法規裡? 少年無照上路、超速行駛等違規行為背後,除了上課打工需求與同儕心理,還有隱藏於網路社群的刻意誘惑——有心車行舉辦「跑給警察追」的地下盃與拍攝改車、競速、車技等短影音,針對「未成年」族群售賣無牌車、介紹人頭車主、牽線融資公司以比法定利率16%還高的利率借貸。報導刊登後,立委王世堅引用內容指出這些放貸行為助長交通風險。 為了解未成年駕駛原因與管理難題,系列報導3位作者接觸多名未成年駕駛,追問監理人員與警察現行取締、罰金、上課與禁考的實際效果,這集你將聽見一條圍繞未成年無照駕駛的產業鏈如何產生,並一起思考讓孩子安全上路的可能。 來賓|《報導者》未成年駕駛系列文章作者柯采瑜、張童寧、楊仁 製作團隊|李雪莉、賴育辰、陳思樺 攝影|楊仁 📍搭配閱讀: 【未成年無照駕駛的加速人生:當改車和競速文化、高利息借貸向少年招手】https://pse.is/7e8cdh 【罰鍰、道安講習與禁考,網得住未成年駕駛嗎?】https://pse.is/7e8ch4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在太魯閣事故四週年當天,《報導者》獨家揭露,2024年12月15日19時18分,一列區間車停靠高雄內惟站時發生疏失,列車超出月台3節車廂,當下司機員未遵守SOP通報,擅自改動ATP模式逕行倒車。所幸後方區間車在美術館站等待,未釀追撞事,而台鐵公司直到5天後,收到旅客投訴展開調查才知情。 火車「開過頭」不是小問題!2005年JR西日本福知山107人死亡的超速出軌事故,導火線就是司機員停站開過頭,為了「追回誤點」而釀禍;就在5年前,台鐵已發生過一次司機開過頭未通報、自行倒車的嚴重事件,同樣的問題為何一再發生? 今年6月23日起,台鐵將實施新票價,平均漲幅達到26.8%,相隔30年調漲,或許有助台鐵財務體質健全,但民眾更想知道的是,大眾運輸安全性能否同步向上提升?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搭配閱讀: 【司機改ATP逕行倒車?太魯閣事故4週年,獨家揭露台鐵未符SOP嚴重事件】https://pse.is/7dtsan 【太魯閣的眼淚:在停格的生命裡,家屬誓言監督改革「直到台鐵變安全」】https://pse.is/7dtsvu 【鐵道學會獨家評析:失真的台鐵體檢報告,半數改善項目未實質完成】https://pse.is/7duunf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位於板塊交界處,台灣人對地震早已習以為常。大家或許聽過大樓晃動的聲音、經歷過停電的驚慌,但當本該平坦穩固的大地,突然像水面般起伏蕩漾,仍然讓人不寒而慄。 這正是台緬人楊萬利在2025年3月28日親眼目睹的景象。緬甸當地時間中午12點50分,一場芮氏規模8.2的強震襲擊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震央附近的實皆省更是災情慘重。萬利當時身在中緬邊境,雖然距離震央甚遠,仍清楚感受到劇烈震動。經歷過921大地震的她,仍難掩恐懼,更擔憂緬甸的家人和朋友是否安然無恙。節目上架的這天凌晨,她正帶著救援物資,日夜趕赴災情最嚴重的地區,隨行補給品除了日常應急用品,還有能短暫安放遺體的屍袋。 在台灣,民間援助行動也開始啟動。3月31日,導演趙德胤攜手在台緬生與華僑舉辦記者會,呼籲更多人伸出援手。從萬利與趙導的口中,我們得知災區的慘況:醫療資源嚴重匱乏,擔心餘震的民眾露宿街頭,更糟的是,在緬甸熱季40度高溫下,罹難者遺體已開始腐敗發臭……內戰未歇的緬甸,如何承受天災的雙重打擊?被軍政府嚴格封鎖的國境,又該如何讓國際援助進場?而身在台灣的我們,能透過哪些方式提供幫助? 這一集,我們先後訪問楊萬利與長期關注緬甸局勢的自由記者楊智強,聆聽328大地震後的緬甸聲音與呼聲。 來賓|「鳴個喇叭!緬甸街」創辦人楊萬利、自由記者楊智強 製作團隊|李雪莉、賴育辰、詹婉如、林彥伶 攝影|Sebastien Berger/AFP 📍關注更多資訊: 趙德胤|https://www.facebook.com/midiz.director 楊萬利|https://www.facebook.com/lily.yang.5477 近甸行動|https://linktr.ee/taiwanyouthformyanmar 📍搭配閱讀: 【美援急凍衝擊:泰緬邊境醫療、教育、庇護與新聞領域拉警報】https://pse.is/7d7clz 【中國協造「監控國度」,被禁臉書、鎖VPN、蒐個資的緬人反抗之路】https://pse.is/7d7ctq 【當我交出我的名字──政變後,緬甸青少年如何以僑生之名來台求生?】https://pse.is/7d7d58 【政變3年後,那些自緬軍倒戈的軍人們去了哪裡?戰局會逆轉嗎?】https://pse.is/7d7dbh 📍重溫集數: 【農夫的手拿起槍、11歲娃娃兵上戰場,聽和反抗軍待4天3夜的記者說:緬甸政變3年,人民為何持續對抗?】https://pse.is/7d7ema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近年,台灣因為共諜案遭到起訴的人數飆升,涉案者從民間滲透到軍方,除了退役將領,根據國家安全局公開資料,2024年因涉入國安案件遭起訴的64人中,有28位是現役軍人。為因應中國升高統戰攻勢,3月13日,總統賴清德提出「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並啟動配套修法」,以審理現役軍人涉及犯下叛亂、洩密、利敵、廢弛職務等軍事犯罪案件。 儘管一般民眾不受影響,但大家對「軍法」的印象經常是辦案瑕疵或冤案。《軍事審判法》也在2013年因「洪仲丘事件」大修,「非戰時」現役軍人犯罪改由一般司法機關審理,等於實質廢除軍事審判。 如今政府擬恢復軍事審判,真能因應中國統戰威脅嗎?前軍事檢察官認為,軍法對現役軍人威嚇性強,具象徵性意義,法律學者則指出,軍法審判的獨立性始終遭受外界質疑。軍事審判等修法期程預計4月上旬才會定調,但這段期間已引發不少討論。這集,我們將聆聽各方觀點,一同思考未來軍審改革何去何從。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搭配閱讀: 【倒退或改革?政府擬修法解凍軍事審判,12年未解難題與斷層該如何修補】https://pse.is/7c25ch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今年1月,台灣接連發生海底電纜斷裂事故,從國際海纜疑似遭中國貨輪拖錨破壞,到連接馬祖的台馬海纜因老化全數中斷,凸顯了台灣在通訊韌性與應變上的挑戰。事實上在過去幾年,類似的事件也在波羅的海頻繁發生,歐洲各國早已將海底基礎設施的破壞視為「混合戰」的一環。 兩週前,我們舉辦了一場實體講座,由《報導者》總編輯方德琳、記者黃浩珉,與現居柏林的德國特約主筆林育立線上連線,梳理台灣和歐洲近期所遭遇的海底電纜斷裂事故,以及各國的應變方式。 為什麼海底電纜如此脆弱? 明明中俄貨船在歐洲斷纜罪證確鑿,為何歐盟仍然無法起訴?台灣可以如何借鏡,強化全國關鍵基礎建設?活動當晚的30位讀者們也向講者們提問,一同探討台灣與世界面對的風險與挑戰。 來賓|《報導者》德國特約主筆林育立、記者黃浩珉 製作團隊|方德琳、賴育辰、詹婉如、林彥伶、陳星穎 攝影|蔡昕翰 📍搭配閱讀: 【海底電纜斷裂危機下,台灣維繫「數位生命線」的應變挑戰】 https://pse.is/7c6ll3 【波羅的海海底電纜等基礎設施頻遭破壞,歐洲如何因應俄中混合戰爭?】https://pse.is/7c6lsu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當然也會想,我神經病!這書店要怎麼營運?」2015年4月12日,「燦爛時光」創辦人張正拿出50萬元存款,開了一間不賣書、僅供借閱的東南亞主題書店。這段外人看來很傻的事,卻召喚出在台移工閱讀母語紙本書的渴望,也讓台灣人看見移工的多元樣貌,還吸引了任務之一是臨檢、查緝失聯移工的外事員警到書店「臥底」。 今年4月12日,「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即將結束實體營運,10年零一天的歲月,三層樓的舊店面內外譜出許多美好故事——草創初期,大量志工投入場地整理,感動了抓漏師傅無償協助書店地板鋪設;有台灣雇主主動借書,幫看護工透過閱讀走出情傷;有移工受到啟發,返母國在自家客廳開辦圖書館,為家鄉孩子提供一個唸書的機會。 在實體書店與眾人告別前,這集,外事警員徐夢含談在書店「臥底」變講座來賓的觸動、書店共同創辦人張正、廖雲章分享從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為起點,開展移工閱讀母語書的十年運動,到未來對「整座城市」都有東南亞書店的期待。 來賓|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共同創辦人張正、廖雲章 來賓|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防治組外事警員徐夢含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攝影|楊子磊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2023年,《報導者》執行長何榮幸赴屏東縣獅子國中演講,得知鄰近校園的瀝青廠不時散發出惡臭,師生困擾十多年至今無法獲得緩解,學童只能在瀰漫著苯、戴奧辛、重金屬等的空氣中生活。諷刺的是,因為異味及揮發性有機物未列在空氣品質監測之列,所以校園附近的空氣指標經常在良好等級。 事實上,深入調查後才發現,原來台灣與固定汙染源為鄰的校園不少,獅子國中的情況不是個案!《報導者》記者透過公開資料發現,全台141間國小、31間國中周圍500公尺內曾有因空汙而受到裁罰的違規工廠,其中有28間的學校周圍,甚至有2間以上。產業發展產生的異味,為何是由學童承擔? 環境部強調,台灣空氣正在變好,但這並非受空汙所苦的校園師生真實感受。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直指,空汙監測技術有其侷限性,需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人一起監督!《報導者》記者文臨感嘆,有能力的家長積極幫孩子遷戶籍轉校,在緊臨汙染源學校就讀的孩子多半來自弱勢家庭,空汙問題讓弱勢的人更弱勢。 來賓|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報導者》環境記者孫文臨 製作團隊|方德琳、詹婉如、林彥伶 攝影|黃世澤 📍搭配閱讀: 【落山風吹來瀝青惡臭,屏東獅子國中「空品綠燈」的空汙夢魘】https://pse.is/7avusy 【桃園樹林、高雄竹後國小,工廠包圍下的階級與汙染不正義】https://pse.is/7avuye 【互動式地圖揭全台校園空汙鄰居,172座國中小緊鄰違規汙染工廠】https://pse.is/7avuha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早上不必晨練而是乖乖去教室、上課不准打瞌睡,成績計算未達60分就禁賽……花蓮三民國中正在改寫國內體育班的文化,上課、訓練平衡,補助教學也因材施教。而這一切的背後,校長林國源與教練張志強功不可沒。 2003年中職選秀統一獅第一指名的張志強,在2015年退休後投入基層棒球,來到三民國中體育班。他將12年職棒生涯所學的專業訓練方法帶入球隊,即便一天僅有兩個多小時的訓練,仍確保每位球員都能高效練習守備與打擊。然而,讓他決定投入教育的,不只是回饋基層棒球,更是希望用自身經歷告訴孩子們讀書和打球一樣重要,因為「看到球員生涯終點,才想到要多讀書厚植未來退役的路。」 《報導者》獨家披露體育班學生的國中會考成績單,發現國、英、數、社會、自然五科皆為C的比例,接近全國平均的3倍;若單獨拉出棒球班,5C比例更是全國平均的6倍。許多學生將一切賭在棒球上,卻在畢業後發現,自己看不懂合約、不會做簡報,甚至不知道,除了運動之外,還能做些什麼。 為了改變這樣的困境,除了教練張志強堅持不讓學生佔用正課時間練習,校長林國源更攜手台東大學,一起研發體育班補教教學的教材,並親自錄製數學教學影片,有效利用因訓練、比賽而被切分的零碎時間。短短3年內,三民棒球隊參加國中教育會考成績的「5C」比例,從5成4降到3成6,成績有目共睹。 這一集,和我們走進花蓮三民國中,看校長和教練如何從自己開始,改變體育生的生態,建立重質不重量的訓練、出賽的成績標準、因材施教的補救教學,拓出一條不一樣的體育班路徑。 來賓|花蓮三民國中校長林國源、棒球隊總教練張志強,《報導者》採訪副主任嚴文廷 製作團隊|楊惠君、賴育辰、林彥伶 攝影|林彥廷 📍搭配閱讀: 【獨家披露體育班的5C成績單】https://pse.is/7a8fej 【獨家數據|被運動訓練三振掉的基本學力:36%棒球體育班國中會考拿5C】https://pse.is/7a8gjl 【首份三級棒球出賽行事曆統計:名校四分之一上課時間在比賽、逾公假上限成常態】https://pse.is/7a8gps 【訓練效率化、校長教練兼課輔、攜手大學客製化教案──花蓮三民國中棒球班「減C」之路】https://pse.is/7a8gu8 【周思齊、陳柏諺、李香穎,改寫「體育班不讀書」的宿命】https://pse.is/7a8h2w 【5年近70位國中畢業生赴日野球留學:為圓夢,更為走出「不只有棒球」的路】https://pse.is/7a8h7v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如果你是一位雇主,你會考慮雇用一位更生人嗎?2022年全國十大創業楷模、3間會客菜餐廳的老闆,李凱莉的員工多是受保護管束人。 而她自己也曾是逃家少女、大哥的女人、應召站媽媽桑,最後因販毒入獄⋯⋯58歲假釋出獄時,她拒絕以前朋友的相約,下定決心「不想再走那條路了」。只是走上正軌的考驗超乎想像:騎車被警察攔下、頭家要求良民證、創業被銀行拒貸,以及初期缺乏成本概念,賣愈多愈虧⋯⋯ 她的成功故事給予其他尚待出獄的「同學」與家屬一份希望,然而在她也錄用更生人後,從雇主視角又有什麼觀察? 這集,聽凱莉與傳授家傳菜的觀護人唐珮玲分別從過來人與陪伴者角色,談更生路上的跌跌撞撞,以及做一個「讓別人沒有負擔的人」。 來賓|一品會客菜負責人李凱莉、橋頭地方檢察署觀護人唐珮玲 製作團隊|李雪莉、賴育辰、陳思樺 攝影|賴育辰 📍重溫集數: 【去墓仔埔家訪、教大姐頭家傳菜、監獄來的悔過書:一名「殺手」級老師,17年來看見的更生故事】https://pse.is/79mryu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喂,報導者你好?」 謝謝大家的來訊、來信和留言,你的每一個聲音,我們都收到了!在「報導者你好」單元,你會聽到節目企劃思維、其他聽眾的回饋與提問等。2025年的單元首錄,有新舊交接和趣味燈謎,我們也請來忠實聽眾、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李懿軒,分享一名跨性別實習生的到來,如何開啟他與工作夥伴間的對話與思考。 本集內容: ➤婉甄多了一個新身分、Podcast新製作人育辰首次「現聲」! ➤猜燈謎拿小禮物!謎底和《報導者》出版品有關,你猜出來了嗎? ➤過年特輯上架,鎮宏太太立馬收聽、家族聚會討論主題 ➤在藥局與跨性別者真實相處經驗,超有感轉發聲音報導 💬在眾多訊息中,感謝以下聽友、讀者和我們一起完成了本次的「報導者你好」:wen、欣及其他贊助者們 來賓|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李懿軒 製作團隊|詹婉如、藍婉甄、賴育辰、陳思樺 📍文章回顧: 【白菜寶寶協會再爆糾紛:遊走海外代孕灰色仲介地帶,更開始「協助」捐卵】https://pse.is/78gdn5 📍重溫集數: 【特輯|儘管過年爛透了(?)誰洗碗、回誰家、誰說了算?從「好媳婦考核」到「媽媽特休假」,那些難以啟齒的春節大哉問與隊友】https://pse.is/78gu7l 【#調查報導 買藥、自宮、束胸、穿阿媽衣服,未成年的他們為跨越「性別」付出了什麼?】https://pse.is/78gjzc 【#調查報導 我的孩子是跨性別者:陪去泰國手術、支持站著尿尿,他們從痛苦到想通,只願孩子「愛自己就好」】https://pse.is/78gkf8 【回家好難?綁票勒贖、迷途落海,台灣賽鴿一生一次的300公里生死路,與賣鴿、養鴿、訓鴿的人們】https://pse.is/78gyph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