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作为年轻策展人,陈鋆尧找了一南一北两个年轻艺术家,钱宁越和王浩旭,做了“地脉遗身”展览。两个创作者,无论从生活经历、求学过程、采用媒介、艺术导向等方面,都完全没有重叠。但有意思的是,如果将策展人视作主体,两个艺术家看成媒介,结果却相得益彰,展现了共通性。比如海外留学、漂泊原乡、敏感坚持等等方面,都有着暗藏的关联与交织。对此,策展人和艺术家们,以及人类学学者李宜繁,一起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聊聊展览背后的思考和体会。(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钱宁越,王浩旭,陈鋆尧,李宜繁
钱宁越 (b.1999)
生活和工作在伦敦,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硕士毕业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现为英国皇家雕塑协会成员。“在褪去潮水后的泰晤士河床上行走,其中裸露出的破碎砖块构建了我对过去与现在的想象。”钱宁越的作品灵感来自于现代性神话的探讨。在英国与中国两地间穿梭所感受的差异重塑了她对空间、记忆与身份的基本理解。期间,她将视角转至她家乡——中国宁波——的烹饪文化。饮食与消化所参与构成的社会与身体的同构空间是她不断与这个世界进行协商的现场,也是她创作的重要手段。她近期的作品多以面团为媒介——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面团形态最终引发了她有关习性的无意识以及身体在关系中的浮动思考。现代性神话(The myth of modernity)叙事下的情感空间(Affective space) 隐含在宁越的作品与材料当中。宁越以烹饪(文化烹饪)为灵感进行创作和批判,运用面团、糖等厨房中的日常材料,以当代或是现场的烹饪方式将这些看似脆弱,习以为常的材料连接起来并不断提升其延展与覆盖的能力。
王浩旭(b.1995)
生活和工作在广州,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研究生毕业于威尼斯美术学院绘画系。王浩旭的创作以个人叙述与客观叙事的双线并置展开,通过猎人形象的消逝与东北工业的变迁,探讨传统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并延伸至当代社交场域的隐喻重构。猎人形象贯穿于王浩旭的早期创作,承载着对父辈生存智慧的致敬。画面中的猎人形象贯穿王浩旭的创作,是王浩旭过去记忆中的深刻形象,传统“猎人”象征着勇敢、敏锐和生存智慧,但随着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加快,这种直观而原始的生存智慧逐渐失去了现实土壤,成为一种被边缘化的符号。让它们成为传统智慧在数字时代的身份疤痕。与猎人叙事形成镜像的,是东北工业带的黄昏图景。东北地区在经济转型和产业衰退中逐步陷入荒废与边缘,东北人也面临身份认同的困境。两者均反映出集体主义精神在资本逻辑中的失语。当猎人的山林与东北的厂区共同褪色:一方面,历史符号和精神内涵在新经济结构中失去了支撑;另一方面,资源配置和社会关注的转移使得曾经的辉煌难以持续。双重边缘化当两种消逝的叙事延伸至当代生活,王浩旭捕捉到意外的转译可能。在社交场域中,狩猎逻辑以在社交对话中仍然适用,饭局中的话题抛接暗含话语权的争夺,体现现代人在社交中陷入生存悖论:“在社交关系中彼此随机成为“猎人”或“猎物”的角色反转。
陈鋆尧 (b.1995)
独立策展人,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和北京。20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并于2020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策展硕士学位。他的策展研究和实践关注于剧烈社会转型下的空间政治、数字媒体的公共性和公共环境中的人文景观。
李宜繁(b.1996)
研究员、学者,目前工作、生活于伦敦。2023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纺织品硕士学位。现伦敦大学学院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系在读。本期节目相关文献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本期播客录音现场
图文 | TANG+YAO ,本场嘉宾,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说是基因传承也好,风雅暗战也罢。从魏晋名士到明清顶流,文人雅士的“上位密码”始终围绕人性底层逻辑展开,千年未变的核心手段从那个角度看都能和当代社会一一对应。这一期我们跟周哥一起扒掉古今文化圈的底裤,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伯虎的风流人设,文徵明的中年“逆袭”真相到董其昌的水军大佬,辨析历代文人顶流,如何把控语权,最终把文人画升到至高地位,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重大的经济利益?对我们现代社会又有怎样的启示?想知道古代文人是如何打造人设、炒作成名的吗?从王羲之、唐伯虎到董其昌,他们的背后有何秘密?当代艺术的造星套路又是什么?快来听听这期播客,一起揭秘古今艺术圈的那些事儿……(三好坏男孩)
主持:三好坏男孩
嘉宾:周哥大彤特别感谢播客“三好坏男孩”的邀请,请大家多多关注播客“三好坏男孩”!
图文 | 三好坏男孩,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Missing episodes?
-
杭州艺术家团体三角洲,有了新的空间,位于转塘国美附近。面积扩大之外,还更具商业画廊的私密性。这次特别邀请了萧搏做综合个展,把他近十多年来的探索,成体系的展现给观众。作为杭州资深的艺术创作者,他的探索之路中,每一个系列既艰深全面,又相互关联。尤其在对时间过程的反复认知上,可谓一以贯之。本期播客邀请杨罡和萧搏一起展开讨论。(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萧搏,杨罡
萧搏
1977年生于杭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现工作生活于杭州。萧搏的作品呈现出主体隐匿的状态,显现主体痕迹的是他对于方法的设定,而随后的过程犹如自动程序一般,凭借材料特性、审美直觉、语言规则或身体走势等催化条件推动作品的完成。各个平行系列都遵守着相似的生成结构,却导向不同的视觉结果。
杨罡
艺术家,艺术机构「三角洲INST」联合创始人 。1998年生于中国上海,202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多维表现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作为活跃的艺术组织,三角洲迄今已成功举办 50 余场展览及特别项目,其串联的艺术家网络延伸至莫斯科、喀山、维尔纽斯、贝尔格莱德、维也纳、柏林、汉堡、巴黎、第戎、爱丁堡、新泽西、纽约等全球艺术节点城市。本期相关文献
萧搏个展:开业大吉(Kai Ye Da Ji)展览海报三角洲LOUNGE空间,杭州,2025年/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三角洲The Delta INST
萧搏个展:开业大吉(Kai Ye Da Ji)展览现场三角洲LOUNGE空间,杭州,2025年 /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三角洲 The Delta INST,摄影 ©董浩
画廊简介
三角洲 GODOWN & LOUNGE 作为由当代艺术创作与策划平台 三角洲 The Delta INST 发起的独立空间项目,双空间同体共构、平行运营,旨在挖掘替代型与复合型空间作为艺术现场的更多可能。目前,三角洲双空间位于中国杭州,并在奥地利维也纳设有办公室。平台致力于与同时代艺术家分享资源、共同成长,并通过艺术家“自组织”的工作方式发起“三角洲国际工作室”组织国内外艺术驻地以及平行展览等项目。
图文 | 三角洲 The Delta INST,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艺术圈2025开年,又出现了新的事件和争论。为了让更多听众了解这些议题,“闲弹时光”特别邀请林梓和雷鸣,两位批评家和艺术家,就雷鸣新个展、徐震和没顶画廊的纠纷、艺术新人的高定价、阿敏视频和策展的现象、香港巴塞尔富婆热卖的降级审美等等流量热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雷鸣,林梓
雷鸣
1986年生于青岛。201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未来媒体艺术方向。现为自由艺术家,策展人。
林梓
1986年生于北京。策展人、艺术批评人。2017年毕业于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艺术批评及写作MFA)。本期相关文献
雷鸣个展海报
雷鸣个展现场
生死疲劳(1),头盔,贴纸,硅胶,金属支架,35×30cm,2025
生死疲劳(2),头盔,贴纸,硅胶,金属支架,35×30cm,2025
外太空:语言智能提升训练(系列五幅)
木板,UV打印,喷漆,贴纸,现成品,每幅121×83cm,2025
【独角*兽】汉化版(系列多幅)
漫画纸,贴纸,每幅25.7×36.4cm,2024
图文 | Click Ten Gallery,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今天“山水”有用吗?
——不知其有用无用者,可以靠谱。
“靠谱”是对Alice陈提出的“今天‘山水’有用吗?”这一发问的婉转试答。这一回答试图避开“有用无用”、“何所谓用”或“山水之用”等种种易陷泥沼的论争,而是先问“今天‘山水’有谱吗”?一事自觉无定,皆因心中无谱。而问“今天‘山水’有谱吗?”但因往日山水“有谱”且“靠谱”。在此,“靠谱”不止于一种评价,更是一种创作、思考与游戏机制。以《芥子园画谱》为集成典型,古人的山水画和山水观自在一种“靠谱”的师承传统中绵延不绝,代代传迭。后代文人临摹前朝山水,题跋之上再添题跋,跨越时空酬唱应答。古时一幅山水名作,是一个不断地被传习和转录的变化过程,是无数人对同一方山川和同一幅画作的临访与临仿。没有人会将这种“靠谱”视为与原创精神相悖的复制行为,相反,临摹的痕迹使山水观念流动起来,不断地被解读和延异,此恰是各家文脉生长赓续,贯古至今的动力学。由此,山水相连,所用无尽,古今绵延。这种创作逻辑与崇尚创新和革命的现当代艺术似乎迥然不同。古今之争,中西之争纠结于此,故有题中之问。果真如是?本期「策・动」项目试图重建一种与古为新的“靠谱”游戏,邀请九位长栖于杭州山水的当代“会画”艺术家重访一个以画谱临摹为创作机制的雅集现场,看其有谱可依之时是否靠谱,再看历史之断裂或承续。本项目以画谱为母本起点,以临摹为限定性方法,邀艺术家在一同临山访水之余,以各自的摹本兴来赠答,相互汲取,贡献痕迹。此或能回应往日之谱或今天之用的二分之惑,为“今天‘山水’有用吗?”提供一种解法。(蒋斐然)
主持:周哥大彤
神仙:萧搏、贺勋、胡沁迪、李明、石冰、史怡然、吴俊勇、叶庆、周轶伦、蒋斐然本期节目相关文献
“靠谱”项目海报
“今天‘山水’有用吗?” 「策 - 动」第九期 :靠谱
2025年 2月24日-4月13日
策划:蒋斐然
画谱:萧搏
临摹/创作:贺勋、胡沁迪、李明、石冰、史怡然、吴俊勇、叶庆、周轶伦
设计:确实 quèshí
观察员:周彤
PARC工作团队:徐健 、连伟超
“今天‘山水’有用吗?”发起/策划/主理:Alice 陈
“靠谱”项目 延展阅读
“今天‘山水’有用吗?”「策・动」第九期:靠谱
https://mp.weixin.qq.com/s/LdZ6IuGCzvThcZI5QBYNFA
靠谱 | 萧搏画谱
https://mp.weixin.qq.com/s/EKo6wIxeHHOLQs1RRZaFOA
靠谱 | “靠谱”一日
https://mp.weixin.qq.com/s/0v8vCq3EdqRLpirrEZxfVw
图文 | 正向艺术研究会,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张静,在西安城的中心长大。可青春的印迹,并没有将她留下。随着内心所向,她先去了深圳工作,而后又在京城落脚。原本想读电影美术的她,歪打误撞的成了一名职业画家,在宋庄扎根生活了多年。本期节目,同时邀请到张静的好朋友钱文达,一起追忆这些年的种种经历……(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张静,钱文达
张静
艺术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纽约。多年来在北京等地举办个展十余次,作品曾参展纽约TIME ARTS、迈阿密光谱国际艺术节、德国鲁尔双年展、西安美术馆、海美术馆、壹佰美术馆、太原美术馆、百家湖艺术中心等。作品被众多美术馆、艺术中心及众多影视艺人收藏。
钱文达
1994年生,黑龙江绥化人;201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获艺术学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获美术学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其艺术实践从文学、电影和场景摄影为线索,基于日常现象的结构化和事体性分析,对绘画性语言进行持续再生产。本期相关文献
小时候张静和哥哥的合影
年轻时的张静母亲
2019年春天,张静和同学们的合影。7月毕业之后就再也没见过。我们把所有的欢乐似乎都给了这座桥。
尕布,2003年到宋庄以后就一直养着他,直到他老死,13年的陪伴就像鲜活的电影切片,被我观看,显影,然后隐蔽。
《细嗅蔷薇》100×80cm 布面油画 2021
《这是诗人最爱的春天》 布面油画 80×60cm 2024
《无序的扮演者》布面油画 120×150cm 2023
《我想询问芳香的来历》100×150cm 布面油画 2023
《隐蔽》布面油画 60×85cm 2024
《让我们深爱彼此》100×150cm 布面油画 2024
《把远方的远还给远方》130×97cm 布面油画 2023
图文 | 张静,钱文达,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渝儿,年轻时候从事的体育舞蹈,带给她的不仅是身体的敏感,还打开了身心艺术的大门。从北京到大理的迁徙来回,更增添了她对于诗歌的热爱。作诗和策展,不知不觉成为她生活的重心。渝儿和成蹊一起,策划了很多有意思的展览和项目。本期二位嘉宾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聊聊正在和即将发生的趣事……(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渝儿,成蹊
渝儿
诗人、策划人、跨媒介艺术创作者。
渝儿以多重的艺术经历介入当代艺术与写作。她从舞蹈的身体语言中获得灵感并延展到视觉艺术空间,再将感悟到的视觉经验转换为文字形式的表达,以跨界、游离的方式探索艺术创作的边界和多样性,以实现个人独特的表达方式。
她同时是一位诗人和诗歌活动策划人,她连续九届参与“北京诗歌节”获“第七届北京诗歌节金向日葵”奖,2021年当选北京诗歌节理事会主席。2019年参加哈瓦那国际诗歌节,作品被译成英文、西班牙文出版。并多次参与“天问诗歌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成都国际诗歌周”等活动。并著有个人诗集《暮春秋色》、《灯光下》,诗合集《玮经与背面》。2024年创办英国“露丝国际艺术节”。
成蹊
策展人、研究者、写作者和社会剧场实践者。第一届英国露丝国际艺术节策展人。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基于社会现场观察与历史场域中的前卫意识研究而展开,试图构建历史前卫与当代前沿实践之间的对话机制。他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路径,常与不同领域的学者、创作者及基层劳动者展开深度合作。其长期研究项目以口述史与文献学方法为基础,挖掘和整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间记忆、诗歌群落、前卫艺术实践及个人史,并将这些历史素材置于当代全球化语境下进行批判性考察与实践性转化。
近年来,他的研究进一步拓展至当下跨文化语境下的青年文化自治、社群组织、艺术生态及前沿实践等领域。积极策划和参与当下那些“正在发生、不可描述和自然生长”的实践活动。试图通过多元、“野生”的实践方式,探索艺术作为表达在今天更多的可能性。本期相关文献
渝儿诗集“灯光下”大理分享会
渝儿诗集“灯光下”沙溪先锋书局分享会
哈瓦那国际诗歌节
第五届北京诗歌节
第七届北京诗歌节
“幻月”诗歌会夜晚,诗人芒克、杨炼夫妇、亚瑟夫、渝儿,艺术批评家栗宪庭,艺术家岳敏君、姜杰、扣子,张杨导演等
2024年,第九届北京诗歌节现场
2023年(北京),北京诗歌节实验单元“乌合剧场2:多事”现场
2024年(英国)“第一届露丝国际艺术节”来自43个国家的203位艺术家和诗人参展。
“第一届露丝国际艺术节”七日城市剧场分布图
“第一届露丝国际艺术节”100首诗歌家庭策展项目。我们将1009个诗人的诗歌做成明信片赠送给当地居民,由家庭主人决定展览的方式,再把展览现场照片通过邮箱发送给我们展览。
当地居民返回来的部分照片
2024年(海南)“山海图志第一回:逐浪”31位艺术家驻地创作和展览。(“别处驻地”项目第一期)
图文 | 渝儿,成蹊,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成蹊,作为当代艺术策展人,最近几年越来越出圈。不仅通过举办诗歌节,让艺术家和诗人相互跨界,还让诗歌作为当代艺术的内容走向世界,在英国小城里搞出大阵仗……这种模糊和不确定的状态,给已经慢慢固化的艺术圈,增添了新的可能性。(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成蹊
成蹊
策展人、研究者、写作者和社会剧场实践者。第一届英国露丝国际艺术节策展人。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基于社会现场观察与历史场域中的前卫意识研究而展开,试图构建历史前卫与当代前沿实践之间的对话机制。他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路径,常与不同领域的学者、创作者及基层劳动者展开深度合作。其长期研究项目以口述史与文献学方法为基础,挖掘和整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间记忆、诗歌群落、前卫艺术实践及个人史,并将这些历史素材置于当代全球化语境下进行批判性考察与实践性转化。
近年来,他的研究进一步拓展至当下跨文化语境下的青年文化自治、社群组织、艺术生态及前沿实践等领域。积极策划和参与当下那些“正在发生、不可描述和自然生长”的实践活动。试图通过多元、“野生”的实践方式,探索艺术作为表达在今天更多的可能性。
本期相关文献
从2015(北京)年开始的关于“七十年代”的民间记忆和地下文化沙龙等文献研究项目,持续至今。
展览现场
2020年(北京),“天演|第一回”
展演现场
2020年(北京),“天演|第二回:虚现实”
展览现场
2021年(北京),“个人史|木兰花开——基层流动女性叙事”展出了木兰姐妹的生活、文献和创作。
展览现场
2023年(北京),“乌合剧场1:一起睡觉或不睡觉”,持续一夜的诗歌剧场。(北京)
活动现场
2023年(北京),北京诗歌节实验单元“乌合剧场2:多事”,53位艺术家持续9小时的六幕诗歌剧场。
展览现场
2024年(英国)“第一届露丝国际艺术节”来自43个国家的203位艺术家和诗人参展。
部分现场
“第一届露丝国际艺术节”100首诗歌家庭策展项目。我们将1009个诗人的诗歌做成明信片赠送给当地居民,由家庭主人决定展览的方式,再把展览现场照片通过邮箱发送给我们展览。
2024年(海南)“山海图志第一回:逐浪”31位艺术家驻地创作和展览。(“别处驻地”项目第一期)
展览现场
2025年(北京)“断裂的连续体”驻地创作和展览。(“别处驻地”项目第二期)
策展人:成蹊(左),艺术总监:渝儿(右)
图文 | 成蹊,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张斌,从黑龙江尽头鸡西出发,人大本科设计专业,后来为职业画家。她成长于上世纪末的东北,北漂多年,绘画创作不断进阶的背后,是她坦然面对生存境遇、逐步松绑自己的成长历程。此次节目还邀请了张斌同乡艺术家郑维,一起聊聊这些年来的生活和创作。(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张斌,郑维
张斌
1983年生于黑龙江,2006年毕业于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2013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研究生课程进修,2016年赴意大利奥德布鲁姆研习古典绘画,生活工作于北京。郑维
1983年生于哈尔滨,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生活工作于北京。郑维的作品创作多以木刻和综合材料完成,他不仅可以把一切物品信手拈来,而且还能使其丝丝入扣。对材料的选择和研发应用,也构成了郑维作品的一大特色。本期相关文献
展览海报
展览现场
2025年3月15日,北京春雪中的展览现场,摄影:MG Space
张斌在个展现场
2008年张斌首次个展《我只是不想说话》展览现场
2016年于意大利古典技法班布鲁姆颁发学位证书
在意大利的课间休息
工作中的张斌
图文 | MG Space,张斌,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作为艺术空间,在3曾经做过很多展览。经过疫情,又重新出发,本着给全国精英服务的态度,主做大宅的交钥匙服务。而其中艺术品的选择不再传统,而是和新时代一起呼吸的当代艺术。为此,“闲弹时光”艺术播客和在3两位主持人,一起聊聊这条路的各种新鲜……(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薇薇安,悦迪
薇薇安
在3空间创始合伙人,维尔格設計事務所合伙人。悦迪
在3艺术生活家运营负责人
本期相关文献
在3艺术生活家空间介绍
在3艺术生活家经营内容
在3空间美食工场
在3空间-全球顶级音响品牌Acapella
在3艺术生活家展览空间现场
在3艺术生活家“怀文抱质”
“怀文抱质”展览前言
展览现场
图文 | 在3艺术生活家,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金澎,2009年起进入到当代艺术行业工作。2025年春,在798成立自己的画廊品牌:喜在空间,筹划了首展《惊蛰》。18位艺术家46件作品的群展,既有新意,也有传承。本期节目邀请金澎和艺术家吴尚聪、云峰,一起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金澎,吴尚聪,云峰
金澎
喜在空间主理人
吴尚聪
1989 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15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家具设计专业,202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河北。
云峰
1988 年出生于河南。2011 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16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本期相关文献
展览现场
何迟《隔馆》
艺术微喷
31×21cm×26
2016
纪青青《成为恐惧本身》
木板油画
30×36 cm
2024
解群《茧和蝶》
原矿粗陶、紫铜
茧 : 9×16×22cm
蝶 : 28×10.5×16cm
2025
梁硕《买后母28号》
木板丙烯
画芯 : 44.5×107 cm
外框 : 51.5×118×7.5 cm
2025
罗清《东游记3》
布面油画
50×40cm
2023
莫滕·马格努斯《松树》
综合材料
17.5×25cm
2019
吴尚聪《筋斗云没电了》(上)
树枝、丙烯、木工板边角料、塑料扎带、脱胶水粉
30×22×35 cm
2024
吴尚聪《水有千源》(左)
布面油画、木工板边角料、气喷钉、石籽
17.5×23 cm
2015
吴尚聪《睡虎地》(右)
陶瓷、化妆土、丙稀、木工板边角料、气喷钉
6×5×5.5 cm (不含底座 )
2020
吴薇《夹竹桃天蛾》
真丝线、绣线、毛线、羊毛毡、珠片、羽毛
24×11×6 cm
2017
张东辉《喜蛇》
椴木、吸铁石、铜、丙烯、矿物质颜料、砖
16.5×12×12 cm
2025
希尔德·梅勒姆《碎片》
青铜
5×15×5 cm
2003
杨欣嘉《黎明将至》
纸本水彩
110×110 cm
2024
姚朋《凝视-3》(左)
亚麻布油画
80×100 cm
2024
姚朋《昼与夜》(右)
亚麻布油画
30×40cm×2
2024
图文 | 喜在空间,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张辽源,1999-2006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和新媒体系,毕业后任教于国美新媒体系和跨媒体学院至今。他一直坚持寻找视觉及其背后的隐意,即能见与所见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涉及影像、装置、摄影、绘画、新媒体等多种媒介。(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张辽源
张辽源
1980年生,现工作生活于杭州,1999-2006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和新媒体系,2004年曾赴法国尼斯美术学院学习交流,2006年任职于新媒体系和跨媒体学院至今。“能看的方式和所见的形式”是他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并使用与此相关的媒介展开他的创作。张辽源2024
本期相关文献
1999美院版画系教室
你睡着还是醒了 / 2004 / 单频录像 / 07’17’’ / 彩色,无声
六公园 / 2006 / 单视频录像 / 08'50'' / 彩色,无声
0-255之间2 / 2010-2015/影像装置 / 尺寸不定
被图像改变的光 / 2012 / 影像装置 / 尺寸不定
排排队坐坐好 / 2016 / 单视频影像 / 52''
游乐园里 / 2017 / 摄影装置 / 榉木框、压花玻璃、艺术微喷 / 58*83cm
柔和 / 2017 / 摄影装置 / 黑色海绵、UV 微喷 / 180*121*2cm
公园 / 2024 / 摄影装置 / 服务器、uv印制 / 44*63*4.4cm
长亭 / 2024 / 摄影装置 / 复合式打印机组件、泛太克绒面相纸、艺术微喷,打印机
尺寸:58.5*48.5*52cm 摄影尺寸29.7*150cm
图文 | 张辽源,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在茫茫大漠无人问津的戈壁滩竖起广告牌,这怎么看都不可能。但艺术家刘耀华,不仅做成了,还把广告真的卖出去了。艺术变成了魔法棒,对大众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对当代艺术而言,这也许就是真正所在。刘耀华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和策展人冯兮一起,聊聊自我创作的来龙去脉。(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刘耀华,冯兮
刘耀华
一九八二年出生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寺庄村,经过五年小学、五年初中、五年高中、五年大学,二零零八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学士学位,现居北京。除了作为一名艺术家进行创作上的实践,他还于二零一八年注册了“一件作品”公众号,致力于当代艺术创作个案的推广和传播,并发起和策划了一些艺术展览和项目,如:“第一届艺术家博览会”、“浪走敦煌”、“下台表演”、“命题绘画—幽默”、“莫比乌斯录像厅”、“户外运动”等。
个人项目及展览:“一块广告牌”,青海&甘肃,成都大浦当代艺术馆,2023-2024;“哎哟”,Aiyo空间,北京,2023;“火把”,金盏嘉园C区X号楼X单元XXX号,北京,2022;“不安”——AC青年艺术推广计划NO.6 ,艺文立方AC CUBE,成都,2022;“心诚则灵”,SAMAR艺术黑匣子,青岛,2022;“生命之水”,SIMULACRA,北京,2022;“没用”,墨方空间,北京,2021;“摆设”,激发研究所,北京,2019;“失踪”,移动美术馆,北京,2018;“有风”,Fake Project,西安,2018;“迷雾”,纹身店实验艺术空间,北京,2018;“无效动作”,M的房间,北京,2017;“欢迎光临”,星空间,北京,2014。
冯兮
高中辍学。曾经从事过复杂且多样的社会工作。后因个人兴趣的原因,沦落为策展人与代课老师。由此,长期地苟活和工作在北京。本期相关文献
刘耀华全家春节照相留念,1997年2月
寺庄村小学毕业前留念,1994年
在乐队吉他手海波的出租屋里练琴,2004年
寻人启事乐队成员在地下排练室楼道内,2005年冬
作为低苦艾乐队2006年全国巡演西安站的暖场嘉宾在2008酒吧livehouse演出
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老草料厂,2009年
从左至右:刘耀华,李钢,杨叶,赵松洁
2013年在草场地艺术区艾荷华工作室
“一块广告牌”,青海&甘肃,大浦当代艺术馆,2023-2024
作品简介:
受大浦当代艺术馆邀请,刘耀华个人项目“一块广告牌”于2023年8月12日在青海启动。艺术家在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无人区内竖立起一块由太阳能装置供电的广告牌,当夜晚来临,这块广告牌就会在漆黑的无人区亮起来。接着艺术家就进入了为期一年,为这块空白广告牌寻求内容合作的“招商”阶段,广告社区平台HOK作为该项目的独家商务代理,联合小马宋营销咨询,三联生活实验室共同发起这场艺术与社会、公众和商业的互动实验。12月12日,艺术家带着首批广告前往广告牌所在地,却发现这块广告牌消失不见。于是将重新制作好的广告牌紧急运往甘肃敦煌,在罗布泊一带进行勘察,12月19日再次完成安装调试,并进行了首次内容上刊。7月24日,大浦当代艺术馆公众号发布该项目以迁址后的时间为准,延期至2024年12月18日结束。刘耀华已于12月18日如约完成了“一块广告牌”最后一次的内容更换,并于次日联络工人将广告牌及其当时安装预埋的混凝土基础拆除。广告牌的每次内容更换均由艺术家亲自前往无人区操作。期间,刘耀华从北京往返无人区就近城镇10次,共完成29项不同广告牌内容的更换,进出无人区共计38次。
“明日大寒,今日吃肉”活动现场,丹丘画廊,北京,2025-1-19
《垃圾场》,尺寸可变,刘耀华,2012-2022
项目参与者(排名次序按参与项目先后):孙博、赵源、李钢、杨叶、张悦悦、李海波、邓大非、李亚朋、张强、曾亦兰、张良、金文香、周颖、张秉勤、周光辉、李小雨、张茂馨、程功、王静、苑伟、李海宽、白成顺、于芳、孙志鹏、陈督兮、柯善国、金银辉、苏艳芳、苏江、邢莹、石修瑜、万坤、杨浩、赵丹青、刘一平、任俊跃、夏菁菁、高谦、方余龙、李锦诚、崔灿灿、灰灰、李大治、华伟华、高小寒、夏星、程翔、李欣、BAZAI、施遥、孙少坤、石鹏、徐烨、邢锐、杨柳、武学芳、陈嘉丽、陈艳强、焦书峰、Stefania Migliorati 、吴小武、李洁、杨昊东、王孟林、赵红阳、刘蕊、田园、郑宏昌、李海峰、贾维宏、徐博、刘光照、贾连新、温京彦、何兰剑、金菲、步春寒、王仁亮、周游、佘清、杨蕾、周永维、刘佳澍、徐平、韩春华、刘佳澍、李娜、苏二勇、刘佳、张瑛、宋金航、孙静、蒋光微、姬金川、王丰宇、夏锦芳、荣欣、杨全于、马鑫淼、刘阳、崔淼、陈彬、刘淼、靳璐瑶、高丽丽、夏巧荣、席琳、宏基、商伟、董辰子、李俊杰、哈克、白亦初、马俊彦、任俊芳、张海燕、白晓莉、王永青、侯本梅、杨玉恒、饶熹、聂庭婷、陶颖、徐家亮、刘晓丽、黄焱 、曹燕、翁小萍、黄崇伟、樊劲毅、刘敏、李静、王丹、张雍蓉、李静波、徐琛、孙宁、王艳艳、Diana Coca 、刘雅、张雯、李思杭、史辛、曹艳、于福田、许宝兰、刘凯、曾蓓、陆庆屹、孟宪翀、耿雪、许加良、钱浩、娄晓珊、朱殿琼、Kristiina Koskentola、李肇豪、清水惠美、Lily wei、Artur、Laura、Lisa、leslie、莫毅、谭化和、徐丹杰、罗赛、王磊、李峰琪、韩志强、田湉、小宝、张隽、Vezio Capochiani、Victor Hutahead、Ridwan Sahrani、张建华、吴阳、赵杰、张蕾、巫女、朱旭峰、李书华、李刚、李庆锋、周城宇、夏高强、刘颖、刘振钢、张绍平、郭怡君、孙可非、李世鑫、董建华、李瑞文、刘静、李金晨、颉赫男、臧一、小小、JIMO、孙莹、WSP公司数员工(陈宇威等)、张景荣、陈达礼、李心、刘洪涛、Fran、七朵、孙建廷、宝宝、赫少波、王越、魏波蕊、王化亮、魏文艳、吕东源、王晓孟、应浩、忻雅、dudu、李瑾、李宗木、段伊丹、假马、朱珂瑞、金磊、Natalia、Rommy、Iseult、王旌徽、张蓓、王鑫、芬妮、孙墨、陈超、李增辉、荆城、徐海洋、战丹、涂强、聂硕、马乐、刘成瑞、赵颖、阿青、刘莎、芦佳梅、王萌、吕文亮、April、诺林……(另有若干参与者没有署名)
作品简介:
这是刘耀华30岁才开始创作的第一件作品。2012年初,他以艺术家的身份向他人收集“垃圾”,并表示最终会将这些“垃圾”在画廊或美术馆进行展览。那段时间,除了有些人断断续续根据网络上发布的信息跟他联系,将自己的“垃圾”寄给他之外,他还持续在日常生活中向不同的人索要一件“垃圾”,每人一件,并请他们在自己的“垃圾”上签上名字和日期。然后将收来的“垃圾”一件件进行拍照、登记、打包,并且贴上标签入库保管。按照艺术家最初的设想,这些“垃圾”的展出才标示作品在创作环节上的完成,2022年1月,这些垃圾在被刘耀华保存了10年之后终于获得了展览机会,至此这件作品也才宣告完成。展览结束当日,刘耀华将这些“垃圾”全部丢弃到了垃圾场。艺术家说:“其实我真正想做的是在未来建成一座世界性的垃圾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将面向来自全球的任何人开放,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都可以选择一件自己认为是‘垃圾’的东西,作为这座博物馆的藏品。”
“项目协商:对‘后艺术’的讨论”展览现场,拟像空间,北京,2022
图片由刘耀华提供
图文 | 刘耀华,冯兮,网络等
剪辑 编辑 | 陈曦
-
上大学的时候,玩儿乐队的王泡泡,在还不是现在这个798的798,遇到了当代艺术。从跑腿跟班……到策展研究,二十多年在行业里好像什么都做过了。如今,一腔热情投入在当代艺术播客“泡卡司Powcast”的制作。被她“泡”过的每个“卡司”,都被审慎的观察、取证、分析、比对,通过精密的剪辑和关联性配乐等一系列操作,生动的呈现出艺术背后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的真相。(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王泡泡
王泡泡
独立策展人、艺术播客“泡卡司”联合创办人/制作人。长期致力于研究并实践多样化的策展表达,积极探索如何在不同语言/媒介/空间下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不同理解与视境。近年来专注于独立项目“泡卡司 Powcast”(始于2020年)的营建,试图以一种近似“声音剧场”的形式,促进创作、表达、展呈、理解的路径串联,利用自媒体与多元传播推动公众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与关注,生成更多具有时空张力与交流能力的创造性场景。
王泡泡肖像本期播客相关文献
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2005年冬至
关于“泡卡司”
图文 | 王泡泡、网络等
剪辑 | 郎粲
编辑 | 陈曦
-
从央美雕塑系完成学业的蔡磊,积攒了城市公共性雕塑创作的经验之后,发现个人的艺术创作没法割舍,后在创作中去探讨空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且随着城市建筑的铺开,水泥砂浆和建筑工人一样,都被日新月异光鲜亮丽的城市外貌所掩盖。不经过仔细思考,就没法发现这才是时代的底色,经过反复思考,就有了水泥(毛坯房)系列的雕塑,以及随之发展出的平面的空间绘画。蔡磊,和策展人张嘉荣一起,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把这些经历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蔡磊,张嘉荣
蔡磊
1983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并获硕士学位,现生活与工作于北京。
蔡磊的作品通过空间、透视、材料等多模块的语法,重新提炼和创造现实,以“抽象”的手法接近于一种心理和感受上的写实主义,一种从“在地”和“肉身经验”出发,最终超越肉身和情景的至上情感,这种情感既是至上的形式,又是至上的精神。获奖:
2023年福布斯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2020年“Best of the Best 罗博之选”年度青年艺术家
2015年入围第九届 AAC 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
2009年荣获“罗中立奖学金”
个展:
2024《空间的空间》,养云安缦,上海
2022《至上的空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尔
2021《登楼去梯》,松美术馆,北京
2020《单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2018《23 平米》,白石画廊,台北
2016《景—别》,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2015《模棱》,林大艺术中心,北京
2014《降维法》,林大艺术中心,新加坡
张嘉荣
媒体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讲师、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艺术批评、策展人,研究领域为马克思和当代法国哲学。本期相关文献
"降维法”,林大艺术中心(新加坡)展览现场,2014
“模棱”,林大艺术中心(北京)展览现场,2015
“景别”,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展览现场,2016
“景别” 工作现场
“单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展览现场,2020
“登楼去梯”,松美术馆(北京)展览现场,2021
蔡磊,《我们》,146×77cm,皮,2009
蔡磊,《涵》,94×57cm,水晶胶,木板,2013
蔡磊,《毛坯No.3》,196×97cm,水晶胶,木板,2013
蔡磊,《毛坯房》,105×82×3cm,水泥,2015
蔡磊,《8.82平方米》,212×106cm,布面丙烯,2015
蔡磊,《五单元》,270×58.5×40cm,水泥、钢结构,2020
图文来源:蔡磊,张嘉荣,网络 等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
从现代艺术开始,文字就在创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只不过图像的力量太大,到了当代艺术阶段,才逐渐被艺术圈认识,并且被艺术家拿来进行创作。正是这种有意识地发现,让文字和文本,从过去的形式,转变成媒介直至内容,呈现出新的面貌。这次,七木空间为此做了有益尝试,蒋华老师作为“文字诗学”项目发起人和策展人,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跟大家聊聊文字诗学的昨天今天明天……(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蒋华,郑国祥,殷鹏飞,车延宁
蒋华
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文字诗学”发起人,中央美院教授。
郑国祥
设计师
殷鹏飞
设计师
车延宁
艺术从业者本期相关文献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宣言1,2024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宣言2,2024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现场,2024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现场,2024
左:激进的位置:文字诗学教学项目-吴琼玥(给你爱的人打个电话)
右:刘治治×迷盒:立入禁止mini路障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现场,2024
左:王蓬,我要把这片纸分割成82亿份,纸,2024
中:徐冰,英文方块字书法:艺术为人民(为大都会博物馆150周年而作),38.1×38.1cm,版画平板印刷,2020
右:虞琼洁,装置:图书馆是无限循环的/我曾徘徊其中寻找一本书。或许是目录之目录/书是一个空间的序列,也是一个时间的序列,尺寸可变,纸,2024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现场,2024
王蓬,我要把这片纸分割成82亿份,纸,2024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现场,2024
左:李怒,风 住在隔墙的洞穴里,铜、照片、铁,55×100×11cm,2021
右:王思顺,错误的身体4,纸,15×7×5cm,2011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现场,2024
王思顺,错误的身体4,纸,15×7×5cm,2011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现场,2024
激进的位置:文字诗学教学项目-刘玉睿晗(追求幸福,越快越好)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现场,2024
左:刘彦湖x朱小海,九宫格·九九消寒图,50×55cm ×2,2024
右:蒋华,你好,再见!丙烯,70×100cm ×2,2024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现场,2024
刘港顺,简单,未来是幽灵,下着雨飘着雪画着画,80×110cm,90×150cm,丙烯,尺寸不等,来自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作品
文字诗学: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文本艺术之间,展览现场,2024
激进的位置:文字诗学教学项目-赵晨琳(我内向但不要脸),2024
文字诗学:
在文学书写文字设计与
文本艺术之间
the POETICS of
TYPOGRAPHY:
between WRITIGRAPHY
TYPOGRAPHY and TEXT-ART
七木空间
2024.12.17-2025.2.23
发起与策展:蒋华
执行策展:王钰雯、郑国祥、车延宁、殷鹏飞
艺术家/设计师名单(按A-Z排列):
B1 白冈冈×寸铁
D1 STUDIO Dpi × nonplace studio
G1 葛宇路
G2 广煜×Nod Young
H1 韩家英
H2 胡子
H3 胡子×仁科
J1 蒋华
J2 激进的位置:文字诗学教学项目
J3 吉子艺
L1 廖波峰
L2 李光
L3 刘港顺
L4 李怒
L5 劳硕维
L6 李习斌
L7 刘彦湖
L8 刘彦湖×朱小海
L9 粒子灰
L10 刘治治×吉子艺
L11 刘治治×迷盒×张琦
M1 毛楚容
M2 马仕睿
M3 梅数植
N1 nonplace studio
P1 PAPA
S1 邵年
S2 邵彦棚SHAO
S1 宋佳
S2 Sulki & Min
S3 孙晓曦
W1 王继璇
W2 王蓬
W3 王思顺
W4 王艺皓
W5 王钰雯
W6 文字诗学:书籍艺术与文本艺术展览项目
X1 徐冰
X2 仙人
X3 行行珂
Y1 虞琼洁
Y2 叶骞×查吟
Y3 又一山人
Z1 张北南
Z2 郑国祥×殷鹏飞
Z3 曾令波
Z4 张培力
Z5 赵宛青
图文来源:七木空间,网络 等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
大红,98年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来到杭州发展,从设计、收藏、艺术展览,逐步延伸到艺术社群空间的组织与拓展,并持续进行城市规划的人文主义思考。作为杭州资深的当代艺术推手,她此次做客闲弹时光,并特别邀请她的好友御九龄空间主理人张迎,一起聊聊怎样在大运河畔或南宋御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内,经营艺术空间,组织艺术活动,推广当代艺术。(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大红,张迎
大红
杭州目艺术中心创始人
张迎
杭州御九龄艺术中心创始人本期相关文献
MUUM目艺术中心
MUUM目艺术中心《老友记》展览现场
《老友记》艺术家梁铨、马树青与来宾对谈
杭州御九龄艺术中心
御九龄创办人张迎自述:
男70后 ,非艺术专科生。四十岁以前外企高管,四十岁以后决定做自己喜欢的事,目的:不留遗憾。2013年开始研究像素画,探索人与画之间的关系……然今愿意通过互联网与有缘人,来分享这些年的心得和体会,同时期待共享艺术带给我们的灵感与美好!希望能帮助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与老百姓的客厅做对接。
图文来源:目艺术中心,御九龄,网络等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
鲍栋策展的韦嘉个展“醉与梦”近期成功开幕,同时刘梓峰的个展“渊薮”也在彤画廊同期举办。两代人绘画,到底有什么差异?对此,鲍栋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与刘梓峰一起,讨论什么是绘画的内容,以及艺术家生活的时代对于创作的影响和作用。(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鲍栋,刘梓峰
鲍栋
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策展人,“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办人及艺术总监。他2006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现工作生活在北京。他的评论文章广泛见于国内外艺术期刊,批评文集以及艺术家专著;他曾为众多国内外艺术机构策划展览,其中包括UCCA当代艺术中心、广东美术馆、朱拉隆功大学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上海及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OCT艺术中心等等;2014年,他荣获亚洲文化协会(ACC)艺术奖助金;同年成为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CI)独立视野策展奖候选人。2016年他获得了 “Yishu中国当代艺评和策展奖”。
刘梓峰
1999年出⽣于河北秦皇岛,202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个展包括:2024 “渊薮“,Tong Gallery+Projects,北京;2024 “信噪比”,BAPROJECT 计划单位,深圳。精选群展:2024 狂喜,想象⼒学实验室,杭州;2024 再见奥里诺科,Tong Gallery+Projects,北京;2024 不但而且(NOT ONLY...BUT ALSO…),叁拾空间,北京;2024 23号楼 ,SIMPLE ONE,北京;2023 生命之轻,object momento画廊,上海;2023 T13-世界,我,存在,之谷空间,北京;2021 我仍在观望,悦美术馆,北京;2021 ⾏为之物:⽇常的实践,户尔空间,北京。本期相关文献
韦嘉个展“醉与梦”海报,策展人鲍栋
韦嘉个展“醉与梦”展览现场
韦嘉,Superman,石版版画,50×70cm,2002
韦嘉,花木男-I,丙烯画布,200×150cm,2006
韦嘉,照亮夜色无垠-VII,丙烯画布,180×180cm,2009
韦嘉,遗少,丙烯画布,190×270cm,2016
韦嘉,劲旅-II,丙烯画布,150×120cm,2021
韦嘉,黄昏,布面丙烯,205×160cm,2024
刘梓峰个展“渊薮”海报,策展人周彤
刘梓峰个展“渊薮”展览现场
刘梓峰,Solo,2024,布面油画,300×200 cm
刘梓峰,Duo,2024,布面油画,160×200 cm
刘梓峰,破绽 The Crack,2024,布面油画,160×200 cm
刘梓峰,Big Band,2024,布面油画,160×200 cm
刘梓峰,起源 Genesis,2024,木板油画,75×185 cm
刘梓峰,进化至小楞 Evolving into lil square,2024,布面油画,45×60 cm
图文来源:Tong Gallery,松美术馆,网络等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
之谷空间在和句句主理下,去年与周哥大彤一起举办了T13青年艺术家群展,今年已经是第二届。这次邀请艺术家苗水仙和谢雨欣,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一起聊聊她们毕业后生活以及创作的心得。(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苗水仙,谢雨欣
苗水仙
201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2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全职艺术家。作品探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虚实关系,个人肉身、灵魂、命运与道的结构关系的思考。
谢雨欣
199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本硕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谢雨欣是研究型的艺术创作者,她擅长从本体论的视角切入,通过艺术的手段持续关注社会性议题,并探索与新媒介融合的可能。她的作品涉猎装置、版画、架上绘画等多种形式,拥有宽泛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近期作品被收藏于悉尼白兔美术馆(White Rabbit Gallery)、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省玉明美术馆等。近期作品展出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市城市图书馆、中国版画博物馆等。
本期相关文献
展览海报
展览合影
展览现场
苗水仙作品展览现场,还原工作室一角
苗水仙作品展览现场,手稿墙
苗水仙作品 《不相观-1 》 木板坦培拉 60×180cm 2024
苗水仙作品
《突维》 50×50cm 木板坦培拉 2023(左上)
《不相观-3》 30×40cm 木板坦培拉 2024(右上)
《手稿 》 37.5×26.5cm 纸本坦培拉 2024(左下)
《明目》 50×60cm 木板坦培拉 2023(右下)
苗水仙作品
《不相观-2》 100×80cm 木板坦培拉 2024(左一)
《对观》 40×60cm 木板坦培拉 2024(左二)
《环》 40×50cm 木板坦培拉 2023(右上)
《比心》 40×50cm 木板坦培拉 2023(右下)
谢雨欣作品
《2020年6月10日位于波士顿市的哥伦布雕塑被毁》
镓、分析天平、透镜、特图利灯、培养皿
尺寸可变,2021
作品阐述:
作品的题目来源于一个新闻标题“2020年6月10日位于波士顿市的哥伦布雕塑被毁”。天平右端的雕塑是作者用熔点只有29.9度的金属镓制作而成。雕塑是按美国波士顿市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海滨公园的哥伦布雕塑原大微缩制成,镓雕塑的质量为149.20克(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登陆美洲大陆)。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灯光的温度经过透镜的折射逐渐增强,不断融化的哥伦布雕塑在天平上进行着质量守恒的固液转换。作者每天会更换新的完整的微缩雕像,直到展览结束。
在不断地固液转换循环中,假如一切可以重塑,世界将会怎样……
谢雨欣作品
《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
不锈耐酸钢、高纯铁粉、柔性磁铁、步进电机、重力滑块结构、发声装置
装置本体:2.5米*3.5米(带铁粉:尺寸可变)
2024
作品阐述:
此装置的灵感来源是干式黄金磁选机,原机器的用途是分离黄金。在此本人利用了原机器的运行逻辑,以三句话的形式呈现了我们一直追溯的问题。 三句话的作者分别出自不同年代、地域、性别,看似人类中心主义的话语相互联系,这些动机贯穿着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直至对未来的影响。展厅中回响的旋律是《哦,苏珊娜》,这首歌曲的含义在人类史发展进程中不断迭变,由早期的情歌转变为淘金热时期的传颂歌曲,直至今日,此歌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正如历史一样。
图文来源:之谷空间,苗水仙,谢雨欣,网络等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
艺术家的工作,除了关上门自己创作,还有就是三五知己的交流,这种小范围聚会每天发生,却少有人、少有机会记录下来。这一日,杭州艺术家,贺勋、,刘国强、叶庆和策展人三川,与周哥大彤一起闲聊起来……(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三川,叶庆,贺勋,刘国强
三川
策展人,1990年出生于内蒙古,2020年于杭州发起艺术空间“平行所”。
叶庆
艺术家,浙江江山人,1977年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常住杭州。
贺勋
艺术家,1984年生于江西 ,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和北京。孑孓社策划小组成员。
刘国强
艺术家,1988生于山东省,2011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现居杭州。本期相关文献
展览现场
图文信息致谢ARR Gallery惠允
图文来源:三川,叶庆,贺勋,刘国强 等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