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在国际妇女节之日,借着这个特别的机会,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两位教授做客,和大家一起聊聊在学术圈里关于女性科研家的话题。
在当下的科研大环境下,性别之间有很多差别。女性科学家比例要远远小于男性科学家。并且,大家在日常用语里和聊天中,有很多针对女性科研人员的用词和观点。我们和两位优秀的教授一起聊聊她们的感受和看法。
希望这一期节目能帮助大家更多地意识到在学术圈里的平等和公平等相关问题。
01 伍海燕
伍海燕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社会认知科学分会理事,Neuroscience Bulletin期刊首届青年编委。IEEE会员,OHBM会员,美国社会情感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2013年6月博士毕业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所认知神经科学专业。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博士后。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者完成了超过5项研究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认知中的计算神经机制、焦虑与情绪加工、心理生理信号处理及其心理学应用。目前已发表超过40篇SCI, SSCI研究论文。
个人主页:www.haiyanwu.com
02 屈青青
屈青青,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目前的工作从语言产生、听觉理解、跨模态视听整合等不同侧面,创新、深入、系统地考察语言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项目的资助。目前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PNAS, Psychological Science, Brain and Language,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anguage, Memory, and Cognition等。
想去伍老师和屈老师的实验室吗?
伍老师和屈老师正在招聘研究助理或实习生,希望对脑科学有热情的同学(比如,pre-doctoral读博士前的学生)发送你的个人简历到她们的邮箱:
伍老师的方向是社会决策的计算神经机制:
屈老师的方向是语言认知:
-
张喜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随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并于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前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NIH/NIMH)进行博士后研究,于2018年加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研究兴趣:注意、视知觉、意识、脑成像及其数据分析等。利用心理物理学、脑成像技术、眼动和计算模型研究注意、意识、视知觉、情绪、工作记忆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室密切结合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计算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试图回答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四个重要问题:1、为什么人脑具有极其巨大的潜能,而我们却只有非常有限的知觉能力;2、视觉系统是如何从双眼视网膜上的二维图像构建出对三维世界的表征,并识别出其中的物体;3、大脑如何对外部世界形成有意识的感知;4、情绪如何影响大脑的认知加工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已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于Neuron (2012), PLoS Biology (2016, 2018), Current Biology (2014), NeuroImage (2017),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2012)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
研究手段:行为研究(心理物理学和眼动)、脑成像研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EEG及经颅磁刺激TMS等)及计算模型。
张老师实验室持续招收研究生!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
Missing episodes?
-
范云舒,目前在布朗大学Neural Motion Lab做博士后,研究强迫症和抑郁症的神经机制及治疗。她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读本科期间,接触到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2012年本科毕业后,本打算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继续攻读细胞生物学博士,但阴差阳错踏上计算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路,研究大脑是如何整合信息作决策的。对她来说,无论是生命科学还是神经科学都是更了解自己,了解生命和思维是如何产生、受哪些因素影响的过程。转学科方向,尤其是能学习并应用之前一直想学但觉得没有天赋的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编程,让她意识到掌握不擅长的技能是有可能的,关键是是有愿意指导的耐心的好老师。接下来她希望能接触到更多心理学方向,并用所知所学让生活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焦虑不安。
-
脑机接口最成熟的应用人工耳蜗是怎么回事?
心理学里的一个小众研究方向听觉研究是什么?
如何帮助听力有损伤的人?
在物理与光电学院里做心理学?
孟庆林,博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声学研究所讲师,曾在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和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分别与Jan Schnupp教授和郑能恒副教授开展密切合作研究并持续保持合作至今,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站(师从冯海泓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耳蜗的信号处理和心理声学评估、听力健康。
孟老师实验室还在招人!
招聘需求:所在声学研究所(所长:谢菠荪教授)需要引进青年教师和博士后,从事可听声相关的声学、信号处理、听觉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最好具有物理学或工科教育背景。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Weibo @声音感知
-
杨滢,好未来集团工程研发中心科学家。主要从事脑科学和认知成像领域的相关研究,主持好未来集团脑科学实验室的系统研发工作,研究教学互动中少年儿童脑电波互动对学习成绩产生的影响,并引领由此带来的教学方式的革新。
主要学习经历:
1. 2002-2006 清华大学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本科
2. 2006-2012 美国匹兹堡大学 脑残疾康复与脑语言 硕博
3. 2012-2014 美国匹兹堡大学 脑机接口 博士后
主要研究及工作经历:
1. 2014-2017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认知成像 科研教授
2. 2017 翼开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家
3. 2017-至今 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1. Google学术论文16篇,引用达350多次(具体论文引用情况见附件);
2. 获得NIH R21 Award,排名该领域科研项目前20%;
3. 美国学习经历各大学和机构奖学金以及多篇论文被国际科学期刊转载等。
-
张丹,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2011-2013年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后就职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研究方向为社会认知,主要运用脑电、近红外、可穿戴神经生理测量等实验技术,结合神经生理信号建模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开展面向基础教育、心理测评等应用需求的情感计算、脑机交互、人际互动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王鑫迪,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07级本科,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神经科学院11级硕士,14级博士。目前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MNI)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应用多模态磁共振进行人脑功能组学研究,副业是开发总有bug的行业内工具包
-
伍海燕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社会认知科学分会理事,Neuroscience Bulletin期刊首届青年编委。IEEE会员,OHBM会员,美国社会情感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2013年6月博士毕业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所认知神经科学专业。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博士后。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者完成了超过5项研究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认知中的计算神经机制、焦虑与情绪加工、心理生理信号处理及其心理学应用。目前已发表超过40篇SCI, SSCI研究论文。
个人主页: www.haiyanwu.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aiyan.wu.984
Twitter: twitter.com/Wu3Haiyan
-
陈洁,临床一线的眼科医生,医学院校教师,同时还是一名传播爱和光明的公益志愿者。从2012年起,陈洁和她的团队发起“川藏青高原健康工程”,每年组建温州医科大学公益医疗队以及社会各界志愿者到川藏青高原腹地为当地藏族群众开展眼病筛查、全身体检、眼科手术和验光配镜等医疗项目,为我国高海拔地区缺乏医疗资源的群众送去健康和光明。截止2019年,“川藏青高原健康工程”共完成体检和眼部筛查共28000余人次,开展防盲白内障等手术近3000台,验光配镜5000余副,免费发放防紫外线眼镜11250副,并根据当地的医疗设施水平设计规划医疗环境、捐赠医疗设备,培养人才,至今已经建设完成7个眼视光中心或者手术室、低视力教室。 -
崔旭,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美国BaylorCollege of Medicine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课题是用fMRI和psychophysics的方法研究人对时间的感知。期间他和李健等开发了xjview软件, 在fMRI科研人员群体很受欢迎。之后在斯坦佛大学做博士后和研究科学家,主要的课题是研究fNIRS(近红外)技术在脑科学的应用。他首次把超扫描(hyperscanning)的方法带入到fNIRS领域。崔旭还是文献鸟的开发者。文献鸟可以第一时间把最新相关文献推送给科研人员,是一线科研的好帮手。
个人主页: https://alivelearn.net/
文献鸟: https://www.storkapp.me
xjview: https://www.alivelearn.net/xjview
-
“ 锵锵脑科学:讲讲科研聊聊生活,让大家听到彼此的声音”
认知科学常年TOP3之一的是哪所大学?
你的记忆可信吗,一位心理学教授怎么说?
海归归海的经历是什么样的?
嘉宾名片
本科北师心理06级,博士卡耐基梅隆还在心理系,毕业以后在厦大做了faculty,怎奈厦门生活过于安逸,一狠心又回到美帝,现在UC Davis担任项目科学家,勉强维持生计。研究主要关注记忆,海马和皮层的互动关系,睡眠以及记忆提取,还有记忆的动态更替。除此以外还研究耳机,以及各种故障的马桶修理,还有说唱和数来宝的押韵技艺。
个人推特:@XiaonanLiu6
-
深度学习和脑科学结合有多么火?
心理学实验把人扔到“悬崖”下面去?
东京大学教授会给在路上的青年科研人员说些什么?
制作人员
主播:相斌,英俊的面庞,最强的大脑,德国马克斯普郎克研究所博士后。
音频转文字、校对:唐辉,拥有正在探索鼓励心理学的一颗好头。
下期嘉宾预告
海归归海;前国内高校教授;你的记忆可靠吗;很爱思考大问题。
嘉宾名片
As a neuroscientist, I apply methods from probabilistic theory,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to understand the computation performed by the human brain. In addition to performing empirical research on human cognition, I develop new computational tools for understanding brain imaging data. I am a co-developer and committer of BrainIAK. I am also interested in bringing inspiration from human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 am currently a postdoc working with Yael Niv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I will start a lab in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Neurointelligence of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in December, 2019.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working with me as a postdoc or research assistant, please check out the positions and contact me at [email protected].
-
01
—
听众问答
问题1:“师兄好,想请教个问题,对于博士新生,选题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更好的确定自己的选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谢谢 ”
问题2:“我想问一个 在向教授提出想参与到实验室前自己最好应该先做什么准备 我现在大二 有点迷”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上留言喔,说出你的看法,提出你的问题。
02
—
嘉宾名片
林子咏,本科米尔斯女子学院(Mills College)心理学和音乐双专业,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博士,目前在德国柏林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学博后。研究兴趣包括老年人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如何影响大脑的可塑性。在不做研究的时候,喜欢吹长笛,跳阿根廷探戈,听音乐会和逛博物馆。
-
发一篇PNAS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如何做科普,并坚持下来?
一个著名科普公众号是怎么创立的?
嘉宾名片
东华君,神经生物学博士,NIH博士后。通过光遗传、电生理技术和数学模型研究恒河猴大脑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科研之余喜欢撰写科普,科普作品多次被国内知名科普媒体转载。主持发起公益科普组织“脑人言”。
联系方式:东华君(知乎)、@hua_ibrain(Twitter)、Hua Tang(ResearchGate)
代表论文:Tang,Hua, et 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is enhanced by distributed prefrontalactivation and invariant temporal dynamics." Proceedings of the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6.14 (2019): 7095-7100.
-
社会心理学怎么改变社会?
心理学能对社会政策有什么帮助?
心理学怎么影响人类群体的行为?
如何把科研和生活结合找到自己喜欢的科研方向?
这一期我们请到了在荷兰的袁帅同学,和以往几期来自脑科学相关方向的嘉宾不同,袁帅给大家带来了来自社会心理学的声音。
袁帅
目前在荷兰蒂尔堡大学(Tilburg University)就读心理统计方向的博士。我在统计和方法学上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发展新的大数据方法,并展示这些方法在行为科学领域的广泛运用;所涉及的具体话题包括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中的变量选择,适用于大数据的聚类分析,多层次机器学习方法,变量间网络分析和经验取样法的数据分析。与此同时,我也对社会心理学中的宏观问题有着浓烈的研究兴趣,包括社会(不)公正的影响,移民问题以及群体态度。在研究之余,我热爱探访欧洲大陆,特别是深受冷战影响的东欧地区;我也希望能够集合各领域行为科学家的力量,为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行为科学的重要力量。
-
在荷兰进行博士答辩时,为什么要配带刀剑呢?这一期我们请来了在荷兰著名的传说中的脑科学研究圣地, Donders Institute,读博士的刘威来坐客,聊聊在荷兰读博士的那些事儿。
-
这期关键词剑桥大学、PNAS、和一个父亲的来信 - 吕柄江博士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精内容(最精彩在最后!)
个人主页: yu.photos
PNAS文章: 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9/09/26/1903402116 -
张磊谈了他的研究,介绍了贝叶斯统计及在脑科学中的应用,讲了他开始做hBayesDM工具箱的奇妙经历,最后谈了生活与科研,给了大家很好的建议。很多内容很多精彩!
个人主页:lei-zhang.net
hBayesDM工具箱:github.com/CCS-Lab/hBayesDM -
我们邀请胡传鹏博士后做客,来谈下心理学的可重复危机和Open science,以及在科研和生活中的感悟。
相关资源: 可重复性与开放科学微信公众号ID:OpenScience
胡传鹏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