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os

  • 发生过的一切成为历史。洞穴和居所外的人,动物,植物,大地,山川,河流,产生的光影投射到宇宙苍穹,慢慢散开,历史远去。

    气候直接影响地理环境,造就人的习俗形成文化,文化构成了人类的历史。

    我们用文字记录历史才三千多年,在这之前发生过什么,只能依靠对那时的遗物遗迹遗址进行研究来还原。留存下来的那时的玉器和玉人,提供了没有文字时代的历史信息的片段。

    陶器是古人的生活用品,不同部落制作的陶器,模式和纹样不同,考古由陶器来区分不同的习俗,称为文化。

    不同的部落,不同的手艺人制作出不同纹饰的陶器。陶器,粗重,易碎,鲜有交流。人群迁徙的时候才会搬走。

    玉器不是生活必需品。石器时代里制作玉器是为满足精神需要,只有在解决了吃的困扰,磨制和获得玉器这种纯粹的精神追求才能得以实现。玉器是石器时代生活富裕的产物。

    气候塑造了人类的地理生存环境。靠天吃饭的年代里,地理环境好的地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制作的玉器量大质优。

    地理环境是承载人类活动的基础。

    距今五千年左右,在我们这片东边是大海,西部是高原,相对封闭的大地上气候温暖。在海拔低,地势平坦的中原和四川盆地,河网密布,到处是沼泽,湿地和丛林,里面生活着大量的大象和老虎等猛兽。近年四川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仅三个坑里面出来的大象牙就有700多根。

    在没有金属的新石器时代里,古人在各宜居之地聚居,各自发展。不存在文化中心。毛乌素沙地旁的陕北神木和府谷,当年草滩青青,林海幽幽,聚落地星罗棋布,已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190处,出土和发现了许多玉器。地域面积与之相同的平原上的河南商丘,当年是成片的湿地,新石器时代遗址42处,没有发现玉器。同时期,神木周边环境宜人,优渥的生活催生出的先进社会组织形态被古人磨制的玉人展现出来,这在前几讲里已经详细讲过。

    在不同地理环境里生存的古人在历史上留下不一样的痕迹,再现了历史。

    近年考古发现,五千年前,位于西辽河平原东部,科尔沁沙地当中的哈民部落,不少人佩戴着玉器。哈民以肉食为主。由此可见科尔沁沙地当年水草茵茵,动植物繁茂。玉器帮助还原了科尔沁沙地的历史面貌。

    五千年前,西亚两河流域有了黄金和青铜器,我们这里富庶之地风行用石质工具制作玉器。地理环境决定了那时人类不同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形态。

    公元2400年前的数百年间,气候变得干冷,被科学家称为全新世事件3。干冷的气候里,成片的植被消失,河水断流,河底的砂砾随风飞播造成地面沙化。人群被迫迁徙,文化随之流散。

    干冷的气候致使成片的沼泽和湿地干涸,形成肥沃的平原,流动的人群在平原上滞留下来。

    公元2400年之后数百年的时间里,气候回暖,富饶的平原上粮食丰产,人口剧增,城池林立,涌现出许多制作青铜器的能工巧匠。用于慰藉精神,展示地位,表现富贵的物品不再局限于玉器。 青铜器,漆器,织锦与玉器一起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海拔不足百米的河南商丘,气候事件前是长满水草的泽国之地,约263平方公里才有一个聚落群,与之面积相当的陕北神木和府谷位于海拔一千多米的梁塬上,当年一片郁郁葱葱中每77平方公里就有一个聚落群。如今地处平原的河南商丘人口上千万。受风沙侵袭成为沙丘地貌的神木和府谷总人口不到82万。

    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赤峰敖汉旗,在新石器时代里,约13.3平方公里有一个聚落群。之后数百年,每3.8平方公里就有人群聚居点。这一带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可见当年环境的丰美,生活的富足。

    东南的良渚,东北的红山敖汉旗,陕北的神木,各地磨制的玉器和玉人展现和实证了当年文化和经济的多样性。

    红山文化区域敖汉旗一带塑造的全身远古玉人,以坐在地上的姿势表达至尊身份。

    陕北榆林神木玉人脚蹬翘头靴,身着长袍,衣袖宽大,见人合掌行礼。至尊者是跪姿。

    远古玉人的穿戴和姿态生动地再现了那个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式。

    衣冠楚楚的神木远古玉人还让我们知道了,五千年前的毛乌素沙地一带如同科尔沁沙地,那时,那里的环境宜居。

    五千年前没有桌椅,古人坐卧于地面,好不容易磨制出来的玉器,只能随身佩戴或是悬挂起来,不然晚上一片漆黑中会被踩踏。因此,那时制作的玉器上一定有孔。

    《玉见文明》一书里详细介绍了石器时代玉器上孔的形状和特点。玉器上的孔独具的鲜明特征,将石质工具制玉时代与金属工具制玉时代划分开来。加工玉器的工具,不同的材质划断出历史阶段。

    文化不同,磨制出来的玉器形制各异。

    进行劳作和采集时,流动的人员随身携带的玉器会被其它部落的人观摩和效仿。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形制相同的玉器,意味着两地之间当年存在交流往来和对文化的认同。红山文化就在较大的地理区域里,出现许多造型相同的蜷卷兽,双孔和三孔玉环等玉器。从玉器相同的制式可以得知当年文化交流的地理范围。

    大量的红山文化玉器告诉我们,五千年以前的东北,通过渔猎和采集可以获得充裕的食物,制作玉器很普遍。古人将看到的野兽用玉石塑造成蜷卷形状的各种兽面玉器,展现了当年多种多样的动物。为研究动物的历史提供了清晰可辨的史料。

    文字产生的初期,脱离劳作专事去读书识字的人是极少数。文字记录下来的几百上千年之前的口传历史,除了具有记忆的缺失还局限于地理因素。远古玉器,特别是远古玉人成为还原历史的重要实物,为历史拼图贡献了清晰的小拼块。

    新石器时代,通过考古发现的遗址星星点点,历史的拼图块零零碎碎。玉器作为富裕的标志,指向凌家滩,良渚,神木,敖汉旗等制玉地。富足之地磨制出来的玉器,使历史的拼图不再是一个平面,具有了经济的丰满度。







  • 前面几讲,我们讲过了《玉见文明》这本书里第一部分的陕北玉人,第二部分第三部分里的红山文化玉人。

    远古人用含透闪石的和田玉制作的玉人再现了距今4400年以前成百上千年间历史的点点滴滴。

    远古时代,以石质工具制作的陕北玉人,高贵者以跪姿示人,跪姿有等级之分,顶层直跪,下一层曲跪。玉人按身份匹配玉料,玉料的颜色以深为贵。全身玉人的阶层分明,有跪姿有立姿。

    五千年前的东北区域里,至尊权威者示人的姿态是直接坐在地上,个别是蹲姿。玉料颜色与身份没有联系。全身玉人为头顶高冠以坐姿示人的权威者,非至尊者只塑造头面部。

    陕北黄土墚塬上的古人,崇尚望远的大眼和喊山的大嘴,以长下巴为美。男王束双圆髻,王后束双尖髻。至尊者以挺直腰杆的姿态直跪。

    东北的古人生活在密林深处,安危所系在意灵敏的听觉,塑造的玉人都有一对大耳朵。以坐在地上的姿态示人的权威者,在耳朵上套着大的三角形饰品,长着火焰一样的眼睛,吻部突出,下巴长,头戴顶端前倾的高冠。

    陕北的远古玉人,身份等级不高的立者,长袍宽袖脚蹬翘头靴,见人要作揖施礼。

    东北的远古玉人,坐在地上的权威者在意高冠和耳套,未饰着装。

    远古时代,陕北和东北区域里以贴近地面的至尊地位宣示权威的玉人,显现身份的姿势不同,表明当年两地文化不存在交流。从两地玉人可以看出两地人文意识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

    制玉的基础是富足,富足使追求精神产品有了可能。远古玉人的不同姿态展示出社会阶层的存在。远古玉人呈现出来的各制作地的社会形态,为研究当年的文化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历史是弥散在宇宙里的过往时光。人类不是在有了文字才有历史的。没有文字时代的历史,通过对当年器物进行科学研究,一点一滴被还原。用石质工具制作的玉人,成为研究那段没有文字的历史阶段的重要物证。

    神话传说是一种追逐心之所往,唯心创作的艺术表达形式。远古以来,天地间的奇妙被编撰成优美浪漫的神话故事成为文化的一部分。研究历史要用科学的方法唯物求真。科学若混搭着神话去还原历史,如同登月后去寻觅那棵神话故事里的桂花树。

    后世文人按外观形制赋予玉器许多繁缛的称谓,这无涉玉器的文化归类。

    人的认识来源于信息。

    看到一片叶子,可以知道来自植物。看到一片羽毛,可以知道来自飞鸟。看到一片鳞,可以知道来自游鱼。看到玉器上漏斗形状的对孔或以两个漏斗形状对接的通孔,可以知道玉器来自距今4400年以前的石质工具制玉时代。

    据物说理,凭物考据,玉器上加工工具留下来的痕迹让我们看到,距今4400年左右的气候事件以前,用石质工具制玉,没有金属的踪迹。气候事件后玉器上采用金属工具钻孔,先是青海再到中原。青铜器出现。

    气候事件前的恬静时光被固化在远古玉器上。负载着文化,映射着富裕,蕴含着人文思想,展示了地位等级的远古玉人给我们带来远古信息。

    对远古玉器一类实物进行考证获得的信息让我们趋近历史的真相。

    各地的地理气候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同一个时间段里会有参差不齐的社会状态和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各地的文化各自蓬勃,如同方言,不会整齐划一。

    以文化为基石的文明,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内,呈现于世界的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溯望那个遥远的时代里,在我们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古人用石质工具耕耘、筑屋,创造出财富建立了国家。安居后富足的古人用石质工具制作出满足精神需求的玉器,人的装扮和动物的形象被玉器塑造得以留存,社会的富裕程度和组织机能由玉器的优劣多寡得以窥见,礼制与文明通过陕北土塬上的玉人呈现。

    距今大约4400年左右的气候事件之前的成百上千年间,丰饶养育出来的文明之花在我们这片大地上灿烂绽放,其中东北有赤峰,东南有良渚,凌家滩,北有神木。富则置玉的时代里,各地用石质工具磨制出来的形形种种的玉器和玉人记录了历史,见证了璀璨。




  • ¿Faltan episodios?

    Pulsa aquí para actualizar resultados

  • 第八讲 远古玉器考证-红山文化玉人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打扮,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风尚。

    文化源自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造就的习俗。

    固守一隅的远古人,用特定的姿态和装束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文化。红山文化玉人特具的装扮划定出一个特定的时代。

    考古学将产生于同一个时间段,呈现出相同特质和模式的遗迹遗存遗物,归为同一种文化类型。对没有文字的时代,考古多是按照出土的陶器器型和墓葬形式来区分文化类别。陶器是生活用品,出土较多见。不同的聚落有着不同的制陶习惯。距今4400年前的气候事件造成人群迁徙,制陶模式随之挪移,以陶器划分文化类型受到干扰。凝聚着社会上层精神追求,体现精英文化的远古玉器是区分和判断文化类型的重要实物。远古玉人是那时社会形态的代言者。

    在中国东北部这片林木茂密的区域里,被丰富的食物滋养着的远古人崇尚玉器有近万年的历史。从距今九千多年的黑龙江饶河小南山玉器,到八千年前的兴隆洼玉器,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玉器,再到四千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玉器的形制相近。在红山文化区域内,有了青铜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加工玉器时继续沿用石质工具钻孔工艺,大甸子遗址玉器上的孔沿呈现斜坡。夏家店下层文化玉质斜口筒形器就是《玉见文明》一书里的玉喾器,玉喾器是红山文化区域里权威者的专用品,延续到夏家店下层文化还在使用。

    红山文化区域之广,玉器模式之一致,制玉持续时间之长,磨制玉器之普遍,均有别于同时期已知的其它崇玉制玉地区。

    红山文化区域里多见的圆筒形玉喾器,曾被称为箍形器,斜口筒形器。考古出土的玉喾器置于墓主人的头顶部。红山文化玉喾器多是用较软的岫玉制成的圆筒形,玉喾器上端的孔口不是正圆形,底部是向外撇的斜面的喇叭形口,斜面的大喇叭口放置在平面上,玉喾器倾斜约40度。玉喾器上部口边缘较薄,内壁逐渐平滑的增厚,内壁呈现弧面。

    制玉人用心着力掏空一大块岫玉,磨制成内空的薄壁桶形喾器,可见玉喾器佩戴者的身份非同一般。

    玉喾器上端两个穿绳孔略偏向玉喾器下面喇叭形的长边。玉喾器下部喇叭形斜敞口扣在佩戴者头顶偏后的位置,与头顶弧度正好相吻合,能紧密贴合,舒适稳妥地放置在头顶后部,系绳后固定于头顶的玉喾器向前倾斜。

    在远古时代,至尊者才有资格以贴近大地的姿态示人。红山地域里至尊的权威者是直接坐在地上的。坐在地上的至尊者昂扬着头,被固定在头顶后部的玉喾器的上口正好朝着天。玉喾器里插着张扬权威的翎羽一类的高耸的徽饰,随着佩戴者头部的或直或仰,高高的翎羽摇曳着,顶端前倾。用玉石塑造的红山文化权威者的塑像,玉人皆佩戴着冠顶前倾的高冠。

    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权威者仍然佩戴玉喾器,表明社会顶层人物的装扮没有改变,社会组织形式相同,夏家店下层文化延续了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

    红山文化区域里,数千年间至尊者形象趋同,至尊权威者被赋予异于常人的相貌,夸张的眼睛,吻部外突,耳朵套一个尖顶向上的三角形饰物,并脚分腿坐在地上,头上顶着形式不一的高冠,徽冠的顶端前倾,张扬着权威。

    头戴高冠,冠顶前倾,是红山文化区域里专属权威者的徽志。玉器塑造的全身权威者有着一致的姿态和装扮,表明这个区域在较长时间里文化被传承,社会组织模式和形态相同。

    红山文化的非至尊权威者不能佩戴高冠,多被玉器塑造头面部。

    没有文字的时代里,文化沟通必然要通过能够交流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河北到内蒙东南到东北三省这一大片地域里近代人群的口音趋同。

    红山文化玉器形制相同,东北地域里人的口音相近,两者相互佐证,揭示出在数千年的长时间段里,这个地域内发生过的文化交流,成就了的文化融合,标示出红山文化的地理范围。

    文化是精神层面上具有美学价值的衍生物。在不同的地理环境里生活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和经过传承延续下来的文化。红山文化这一大片区域内,玉器塑造的权威者坐地的姿态,装扮和形象都相同,红山文化玉人实证了这个区域数千年间存在着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下一讲,第九讲,北方远古玉人与历史,比较一下北方不同地区的远古玉人。

    固定于权威者头顶的玉喾器


  • 《玉见文明  远古玉器考证》图册里的红山文化玉器出自内蒙赤峰宁城,敖汉旗,辽宁河北等地。

    文化是由地理环境形成的习俗衍生出来的精神层面上的表现形式。

    远古时代的玉器承载着文化。

    五千多年以前生活在山峦密林旁的古人,用石质工具制作的玉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红山文化区域里的制玉人为了生动表现出山林间常见的大型动物,匠心独具,将大兽的身体蜷卷起来简洁地表达,这种以小见大的玉器塑型模式,通过文化交流,被这一大片区域里的古人效仿,蜷卷身躯的动物成为红山文化玉器有特色的器型之一。玉蜷兽的头面部塑造得生动传神,如狮,如虎,如猴,如狐......五千年前活跃在红山文化区域山林间的飞禽走兽,河里的游鱼,被当年的玉器固化了模样留存下来,为研究许多早已灭绝的动物提供了当年生动的头部形象。

    红山文化区域里有半拉山,努鲁儿虎山。老虎等各种野兽出没于山峦密林间。今天那一带叫老虎沟的地名还有十多个,还有名为老虎山,老虎梁,老虎洞的。

    红山文化里曾被称为丫形器的像大虫形状的虎玉牌是红山古人避兽祛灾的护身符。《玉见文明》一书第二部分图16,仔细看这块玉片的两面,磨出来的条纹高度对称。这是怀着深深的虔诚认真磨制出来的护身符。石质工具滚着转着在薄薄的玉片上旋磨,把玉片两面都对称地磨出一条条横槽,留下一道道密密的划痕。披着斑斓虎纹的百兽之王呼之欲出。

    用石器精心磨制出虎斑条纹,在玉器尾部钻孔,穿绳后头朝下,恭顺地为佩戴者驱灾避祸。

    玉虎护身符简洁抽象的造型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审美特质,便于佩戴的小玉片外形像一条虫。东北一带把斑斓猛虎唤作“大虫”,源自五千年前。

    红山文化区域里多见勾云形玉璧。或大或小的片状玉器,隐喻着繁荣美满。勾云形玉璧的下端是根形,中间是团云状纹饰,上部有的是花苞,有的是凤鸟头,有的是龙蛇首。

    山林旁的古人眼中,大地上的花草树木皆由根生,根系稳固带来枝繁叶茂,藤蔓缠绕,花团锦簇,凤鸟蛇龙得以栖附其上,天地间一派繁茂祥和。勾云形玉璧,大块的为牌匾,小片的作佩物,寄托了红山古人美好的祈福愿望。

    五千年前科尔沁草原腹地的哈民,佩戴着与红山文化相同的8型玉器,表明哈民认同这种玉器造型蕴含的文化寓意。

    遍布红山文化区域的玉蜷兽,8形玉璧,虫形玉虎符,玉喾器,勾云形玉璧,顶在头上的玉凤,蹲或坐的高冠玉人,玉玦等玉器的器型相同,表现出这一片区域里对玉器吉祥寓意表达形式的认可,证明了红山文化区域里,数千年间存在着有效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

    富则制玉。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红山文化玉器,为探秘五千年前这一片富饶土地上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线索。

    下一讲,第八讲红山文化玉器里的玉人。



  • 第六讲 北方远古玉人见证文明-礼制辉耀着文明之光

    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依赖对文明的觉悟和践行。体现人类理智的文明佐佑着人类脱离野蛮和杀戮得以繁衍生息,生生不息。

    在第五讲里已经讲过,国家为行使独断专制的权力,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文明的表征不止在于社会等级的建立,规定礼制推行礼仪,能裨益社会氛围的平和,促使人心向善。

    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礼仪形式不同,握手,拥抱,贴脸,作揖,亲吻,鞠躬。礼仪传递出包容,友爱,亲和,是文明的表征。

    远古时代,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富庶的方国里,有着成熟的等级制度和礼仪制度。见人的姿态有一定之规,王族直跪,贵族曲跪,身份不及贵族者站立。这在上一讲“玉见文明-等级制度与国家”里已经详细讲过。方国里的人见面时仅仅是跪着,站着吗,不是。文化传统厚重的方国在礼仪上也有一定之规,有着成熟的礼仪制度。

    《玉见文明》这本图册的第一部分陕北方国里的玉器里有十多个远古玉人,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个图。

    在“第四讲 富足是文明的基础”里展示过“ 图7作揖曲跪女”。曲跪的女子身穿宽袖的衣衫,曲跪就是大腿折弯的跪姿,曲跪的女子抬起双手,指尖向上合掌放置于胸前,以作揖的姿势行拜礼。

    在“第二讲 远古玉器制成年代考证”里展示过“图21碧玉薄片低头立妇”,这个用厚度为3.4毫米的薄玉片塑造的孕妇,站立着,她没有抬手施拜礼,只是行微微地低着头的礼。孕妇免施作揖的拜礼。  

    “图16白玉长脸跪妪” 用白色和田玉料塑造了一个折弯大腿,臀部下沉,曲跪着的老妇人。躬背的曲跪老妇,不用行拜礼,双手环捧置于腹前,一双磨制出的大圈眼,面容慈祥。

    老妇人跪着时脚穿翘头鞋。

    “图4灰玉行礼立男”,是一个没有资格以贴近大地的至尊姿态跪着的男子,他站立着。 

    方国里,男性国王束双圆髻于脑后,地位卑下的男性立者束双髻于头前。

    方国里礼制严格而详尽,对发型有规定,要按身份等级束发髻。行礼的立者为男子,长袍宽袖,脚蹬翘头鞋,双髻在头的前部。

    灰玉塑造的立男,背直挺,头微低,抬手合掌,指尖向上置于胸前,谦恭作拱,姿态持重,展示出大度从容的礼仪风范。

    “图15 籽料作揖跪童”,用和田玉籽料制作的孩童,还没有到束发的年龄,孩童挺直腰背,折下大腿,以曲跪姿势合掌行拜礼。

    跪童玉器上的穿绳通孔,孔口两边有斜坡,孔壁上有旋纹,孔内有坎,石质钻头从两边钻孔,两个漏斗形的前端相接处孔径较小,形成孔道内的一圈坎,这是石质钻头钻出来的通孔的特点。跪童玉器上除了一对圈眼和一个穿绳孔,别无纹饰。

    一块平整的片状和田玉籽料,在五千年前方国制玉匠人手里仅修磨了边缘,以剪影的造型模式,生动呈现出一个循规蹈矩行拜礼的小玉人儿。

    通过远古玉人我们看到了,方国里的成年人和还没有到束发髻年龄的平头孩童,不论出身贵贱,见人都要行礼。要恭敬作揖行拜礼。

    方国里的玉人让我们知道了,方国的礼制传统是孕妇,幼童,老妇人,国王不用抬手合掌施礼,其余的人见面时都要十指朝上合掌于胸前,行拱作揖,互施拜礼。

    礼仪的出现是以理智奠基的文明为了人类的发展,弘扬怜悯和友善,摒弃野蛮和仇恨。

    远古陕北玉人呈现的不同的跪立的姿态,展现出方国里社会阶级化的成熟,这些玉人所展示的怜顾弱者的礼治制度和民间普遍践行的虔诚作揖执重行拜的礼仪,透着充满善意的文明之光,辉耀在五千年前的黄土高原上。

    下一讲,第七讲远古玉器考证-红山文化玉器,讲讲五千年前,那片神秘的土地上制作的神奇的玉器。

    图7 作揖曲跪女

    图21 碧玉薄片低头立妇

    图16 白玉长脸跪妪

    图4 灰玉行礼立男

    图15 籽料作揖跪童


  • 第五讲 玉见文明-等级制度与国家

    远古时代从家族式聚落族群到国家的建立,体现在等级制度的出现。

    远古时代,随着吃住得到满足,精神上有了更多的追求。要制作玉器,要建殿堂,要修水利工程,要构筑陵墓,要组织纺织加工,这都需要调动众人的力量,需要集权,权力要集中,要有发号施令的权威者,需要从制度上建立能够行使独断专行的权威,并固化出一个护卫权威的阶层。

    从远古时代玉器在一地的集中出现可以看出有了等级和分工,社会出现了掌握粮食等生存资料分配权的权威者,专事制玉的工匠不用去种地就可以分到口粮。

    远古时代的国家建立在有等级有制度的基础上。

    权威者和维护这个权威的等级制度的出现,国家问世。

    《玉见文明》一书里的第一部分,陕北同一个方国里的十多个远古玉人,来自距今4400年前温暖安逸的数百上千年间。

    我们来看看陕北的远古玉人展现出的这个方国里严格的等级制度。

    这个方国里不同阶层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示人姿态,就是在公众场合的姿势有着明确的规定。

    按等级规范了人的外在表观。

    用墨色和田玉料塑造的王者,是立直大腿的直跪姿态。

    用深绿色和田玉料塑造的有孕的王后,也是立直大腿的直跪姿态。直跪是专属于王族的姿势。

    用白色和田玉料塑造的背着孩子尚在哺乳期的妇人是折下大腿的曲跪姿势。

    用白色和田玉料塑造的王子与贵族也是折下大腿的曲跪姿势。

    曲跪姿势是比王族下一个等级的跪姿。

    达官侍从是站立的姿势。

    被塑造的远古玉人,最低的等级是站立者。

    尊贵者跪,卑贱者立。

    跪着的姿势也分高低。不同的示人姿态明确区分出阶层。

    这个方国里的文化取向是以玉料的颜色深为尊贵。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颜色的玉料来塑造,等级分明。

    为区别出地位和身份,方国里对人的发型也有规定,男性国王束双圆髻于脑后,头后束两个圆髻。地位卑下的男性立者束双髻于头前。

    不同阶层的人,由头上发髻的位置标定出来。

    方国里,阶层明确,等级制度严格而详尽。

    远古玉人展现出来的严明的等级制度,表明黄土高原上的这个方国具有了国家管理体系。

    同时代,红山文化玉器塑造的权威者是直接坐在地上的。可见在那个没有桌椅,行卧于地面的时代里,以贴近大地为至尊。我们今天说身份高贵,那时至尊身份的姿态是贴近地面的,具有至尊身份的人在见人时不站立。

    远古时代之后二、三千年的帝制时代,皇帝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在下面跪着的众臣。远古时代与帝制时代,两个相距数千年的时代里,权威者的外在姿势虽然完全不同,相同的是等级的存在与等级的形式化,制度化。王权与帝制时代里与国家同时存在的,人与人之间身份等级分明的制度,使统治者的指挥能得以实现,统治者的意愿能得到执行。随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丰富,等级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帝制时代里的皇帝自诩为真命天子,是上天龙的化身,被呼为万寿无疆,以不可逾越的等级界限来维护社会采用独裁管理方式的需要。

    远古时代里文明的表征是物质丰富且高度集中,阶层分明且等级森严。今天的文明国度里,社会财富的分配趋向公平,人的社会地位趋向平等。这是数千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在进步。

    人与人以礼相待,表现出社会脱离野蛮走向文明。

    下一讲,第六讲,玉见文明-礼制辉耀着文明之光



  • 第四讲 北方远古玉人见证文明-富足是文明的基础

    社会富足才能支撑起文明。

    远古时代,古人磨制玉器来满足精神需求。玉器生于安逸,安居富庶得以制玉。

    远古玉器材质的优劣和玉器数量的多寡与制玉的聚落和方国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优质玉料的获得和精美玉器的制作及玉器的数量成为社会富裕程度的外在表征。

    在距今4400年气候事件发生之前的成百上千年间,在没有金属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里,《玉见文明》一书第一部分里的十多个陕北玉人所在的这个黄土高原上的方国富足吗。

    方国的富足首先体现在能获得稀有罕见的和田玉籽料。

    《玉见文明》一书中的玉器都标出了经过仪器检测的玉器的材质。方国里制作玉器的材料十有八九都是和田玉籽料。

    地处黄河中游的方国,为了制作玉器来满足精神需求,从千里之外的和田玉籽料产地牟得珍贵的玉石原料,若不是当年有专门的运输通道就是有赎买的渠道。这个远离玉料产地的黄土高原上的方国,富裕程度可见一斑。

    用石质工具磨制玉器,需要有专门的制玉工具,需要有制玉的技术,制玉工匠要能长时间专注于制玉工作。这需要方国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养制玉的匠人,让这些青壮年制玉匠人衣食无忧。在远古能解决吃饭问题,还有余粮来养活制玉的匠人,可见聚落的富足。

    方国里,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制玉工匠周边的人是什么模样的,看看工匠塑造出来的玉人。

    《玉见文明》一书第一部分里“图7. 作揖曲跪女”,这个用一块高145 毫米,宽 41.5 毫米,厚 8.8毫米的和田玉材质的玉片磨就的女子,双手合掌作揖施礼。作揖曲跪女玉片表面只磨出了两条槽沟,用槽沟的线条刻划出女子绵软宽大的衣袖,玉片表面再没有其它的纹饰,以石质工具修磨玉片的边缘,用剪影的方式塑造出一个正在合掌施礼的女子。玉女的眼睛是一个两面都有眼窝的通孔,这是用高硬度小颗粒的石质钻头,在厚8.8毫米的玉片上先后正对着钻出来的。石质钻头往复旋磨形成的漏斗形,以尾部在通孔的两边都磨出一圈斜坡形成了眼窝。

    石质小钻头在远古玉器上钻出来的漏斗形孔,我们在“第二讲 远古玉器制成年代考证”里已经讲过。这个“作揖曲跪女”与第二讲里的“碧玉薄片低头立妇”是同一个方国里的玉人。曲跪女正在合掌作揖,碧玉薄片孕妇微低着头站立着。用碧玉薄片塑造的孕妇脚上穿着靴子。“作揖曲跪女”的衣裳有着宽大棉软的衣袖。

    远古玉人让我们看到了,在距今4400年之前的数百年间,陕北富裕的国度里纺织业的发达。方国能提供的衣服不仅仅是裹体,包裹着身体,还有着恣意宽大的衣袖。

    近年考古发现,河南渑池丁村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平纹布印痕。佐证了那个时代里纺织业的存在。

    黄土墚塬上十多个远古玉人,以高靴宽袖展露出这个陕北方国经济上的丰衣足食,具有了支撑文明的富足的基础,也表明那个社会存在着等级和分工。

    下一讲,我们还是继续据物说理,第五讲 北方远古玉人见证文明-等级制度与国家,看看这个方国里玉人表现出来的等级制度。




  • 第三讲 远古玉器与距今4400年左右的气候事件

    《玉见文明远古玉器考证》一书里的北方远古玉器来自距今4400年以前没有文字没有金属的时代。

    距今4400年左右的气候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地球自转着绕着太阳转,白天与黑夜,冬去春来,地球上各地与太阳距离的不同,带来气温的差异,带来寒暑。地球的自转轴在成千上万年的时间段里会有微小的偏移,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影响气候,进而影响环境。今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五千年前曾有过江河和绿洲,今天在干燥的撒哈拉沙漠深处,多处岩壁上可以看到画着水牛,河马等动物。位于新疆西南部的罗布泊,五千年前湖水面积大于两个青海湖,那一带曾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现在干涸成荒漠,寸草不生。

    涉及天气的神话故事口口相传,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距今三千年前有了文字,掌握文字的人记录下了身边的气候,诗词里也有这类描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和记录了一场夜间的降雪。现代做学问的气候学家,把文献里有关气候的记录整理出来,绘出气温与年代相关的曲线,这个由文献记录整理出来的曲线与现代科学测得的气候变化曲线高度吻合。文字对记录气候做出了贡献。

    没有文字的时代里,气候的历史要靠藏在冰川里的,湖海里的,岩洞里的,古树木上的,古墓葬里的气候变化留下来的痕迹来研究。

    气候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在生产工具简陋的远古时代,人类的耕作和生存被气候左右。

    近年对五千年前的安徽尉迟寺遗址进行过十三次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发现尉迟寺古人曾在这里建有78间红烧土房,墙厚达50厘米,在聚落的周围还筑有围壕。考古又发现是古尉迟寺人亲手捣毁成排的红烧土住房,整平断垣后离开了家园。为什么尉迟寺的古人会离开生活了几百年的家园。

    科学家运用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尉迟寺遗址土层里的元素同位素含量作出量化分析曲线,发现在距今4400年的时候,人类生存活动的第一因子含量急剧下降,甚至消失。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的活动踪迹,这里没有人了。同时发现,代表环境风化和干旱的第二因子曲线骤然升高,形成惊人的交叉线,这就是古尉迟寺人去屋空的原因,环境风化和干旱。科学研究称为生态对气候的响应。天旱绝收,人不能活了只有挪。

    距今4400年左右是气候的拐点,在这之前有持续近百年的干冷,河渠见底,树木凋零,野兽消失,古尉迟寺人被迫放弃生活了数百年的家园,去寻找能生存下来的地方。

    气候科学家将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800年的全球气候事件称为古文明衰落小冰期H。气象科学家亦称距今4400年-距今3900年前的气候事件为全新世事件3。

    经专家研究,距今4400年以前发生的气候事件,造成植被“崩溃式”突变。

    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影响遍及世界。同一个天穹之下的方国,族群,文化随着人群的迁徙,溃散,飘零,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良渚,陕北等地的文明之星陨落。

    恶劣的气候驱使人群背井离乡,四散飘零,习俗和文化随着人群发生挪移。人群的流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气候事件后玉器上出现了用金属工具钻出来的直筒形状的孔。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民和县喇家,在距今4200年时已经有了青铜器,近年那里出土了大玉刀,大玉刀上面的孔就是圆柱形状的直通孔。考古发现在距今三千多年中原大量出现青铜器,气候事件以后的玉器上有着用金属工具琢制出来的繁缛的纹饰。

    距今4400年左右的气候事件成为分水岭,气候事件前用石质工具制玉,玉器上的穿绳孔是石质小钻头钻出来的漏斗形状。气候事件以后,玉器上开始出现金属工具的加工痕迹。金属工具在玉器上留下直筒形状的孔。

    气候事件划定出远古玉器的制成年代。用石质工具制成的玉器,诞生在距今4400年以前风调雨顺,气候温暖,富足安逸的数百上千年间。

    距今4400年左右的气候事件成为制玉工具材质的分水岭。

    下一讲,第四讲 北方远古玉人见证文明-富足是文明的基础

  •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我是昌小鸣,我来为大家讲今年七月新出的书《玉见文明 远古玉器考证》。
    在我们这一方土地上青睐和田玉制作的玉器有近万年的历史。
    悠远的过往沉积在古玉的温润里,深邃,厚重,绵长。
    跟随着远古玉人,遥望五千年前北方天际线上的文明之光,令人联翩浮想。
    《玉见文明 》一书据物说理,有图有真相。


  • 第二讲,远古玉器制成年代考证

    《玉见文明远古玉器考证》一书里的北方远古玉器来自距今4400年以前没有文字没有金属的时代。

    这一讲来说判定远古玉器制成年代的依据。

    玉器来自哪个年代,玉器携带的文化元素就是那个年代的,考证玉器的制成年代是考证玉器文化的基石。

    玉器制成年代的特征只能在玉器上去找。

    玉器的外壳长时间受到风化和腐蚀会生沁,根据玉器上的沁能判定玉器的制成年代吗。

    玉器的材质不同,处于地下的环境不同,玉器被腐蚀后在外壳上生成的沁是不确定的,随机的。同为石器时代的玉器,有的皮壳生褶,有的局部被沁蚀,有的外观看上去没有改变。从玉器外皮壳的沁蚀和老旧可以看出玉器的老,但不知有多老,无从确定年代。

    若采用比对的方式来确定不知道具体制成年代的玉器到底是什么时代制作出来的,需要有一个涵盖了覆盖了各种远古玉器外形和纹饰的数据库,才能提供这种比对。

    近年三星堆出土了很多文物,在这之前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三千多年前的蜀地有这么个神奇的国度。沧海桑田,还有更多的远古秘密被黄土掩埋着。

    已知制作年代的远古时代的玉器,博物馆里的远古玉器,数量是很少的。依凭已知的有限的玉器外形和纹饰来比对和判断未知玉器的制成年代,玉器的样本不足,缺乏依据。

    玉器如果因其外观造型与博物馆里玉器的外观造型不一样而被判伪,就好像只承认在图册里见到过的山是山,面对没有出现在图册里的山不认为是山。

    有没有办法判定远古玉器的制成年代?有。

    没有金属的年代里,加工玉器使用石质工具。石质工具与金属工具在玉器上留下完全不同的加工痕迹。这个加工痕迹的差异很明显,不用借助仪器就可以直接看出来。

    有人会说了,玉器都是人做出来的,现在也可以用石质工具来磨制和仿制古人制玉吧,这就要讲到玉器的材质,上一讲讲过,远古人制作玉器会选择结构细腻的含透闪石的和田玉材质,这种结构细腻温润可人的石头,从古至今都稀有罕见。

    在新疆,发源于昆仑山脉的有卡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和克里雅河,崩裂于昆仑山的含透闪石的石材翻滚到河道里,在河水的推动下相互撞击,被磨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卵石。站在和田的玉龙喀什河大桥上看玉龙喀什河,数百米宽的河道远伸到天际看不到尽头。河床上铺满了被磨去了棱角的卵石,顶着烈日暴晒一天也不一定能捡拾到像样的和田玉料。含透闪石的卵石玉料在辽宁称为河磨玉,同样一石难求。现代有大型机械,可以直接劈山取石再将石材切割加工成小块玉料,在远古,没有大型机械,主要靠寻取河道里被大自然打磨成的卵石,又称籽料,和玉矿里那些沿纹理容易刨开的玉材,在《玉见文明》一书的图片里可以看到红山文化玉器中大薄片形状的勾云形玉璧。

    和田玉的籽料稀有珍贵,价格不菲,就是今人能琢磨出古人制玉地全套石质工具,用手工长时间磨制出来的玉器也将是天价。何况按古人的制玉方式,配置出全套的石质工具在目前还不太可能,若使用电动工具就会在玉器上留下完全不同于石质工具的加工痕迹。

    不同材质的加工工具在玉器上留下的加工痕迹是完全不同的。《玉见文明》一书中的图片上有详细的指明。

    制玉工具留在玉器上的痕迹与玉器同时诞生,是玉器上与生俱来的印记。

    玉器是商周时代以前用石质工具制作的,还是上周用电动工具做出来的根本区别在于制玉工具留在玉器上的加工痕迹。

    石质工具在玉器上钻出来的穿绳孔具有的特点是电动工具没法仿造出来的,由不同材质的工具在玉器上留下来的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可以区分出玉器的制成年代。来看看书中的一个例子。

    《玉见文明》第一部分图21碧玉薄片低头立妇,这是一片很薄的碧玉,河里的籽料,就是一块天然的薄玉料,高135毫米,宽35.5毫米,厚 3.4毫米,重24.05克,和田玉材质,这块玉片的表面没有任何纹饰,只是修饰了玉片的轮廓,用剪影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孕妇。

    在孕妇眼睛的位置有一个直径5毫米的。孔的两面都有一圈斜坡。斜坡上有旋磨的痕迹。

    没有金属的时代在玉器上钻穿绳孔,使用的石质钻头是比和田玉硬度更高的天然金刚石或刚玉一类,天然金刚石或刚玉是外形不规则的小颗粒,一般如一粒米大小,  像一粒小绿豆。带动石质小钻头旋转的支撑杆,硬度不及小钻头,只能是又粗又大。粗大的支撑杆不能随小钻头进入钻出的孔内,小钻头有多长就只能钻进多深。不能一直向前旋进的结果,几毫米的石质小钻头在玉器上扩出来的空间如同一个小漏斗。几毫米长的石质小钻头从3.4毫米厚翠色玉片的一面钻进去,另一面只会露出钻尖。要钻出这个直径5毫米的孔,需要小颗粒的钻头从玉片的另一面正对着的位置再钻一次。两边钻头在孔道里正面相接,才有了这个通孔,有了孕妇灵动的眼睛。

    两个漏斗形对接形成一个玉器上的通孔,这是远古玉器上单个通孔的特点,漏斗形的尾部磨出了玉人眼睛两面的眼窝。

    金属钻头与金属钻杆的直径相同,连成一体。金属钻具在玉器上旋进,扩出来的空间是圆柱形

    金属钻头在3.4毫米的玉片上钻孔,直接就钻出了通孔,不可能在薄玉片两边的孔口处都留下一圈有旋磨痕迹的斜坡。

    较厚的远古玉器上有两相邻的孔,两个孔的前端在玉器里相连通,形成穿绳通道。  这两个孔,每个单孔都是漏斗形状的。 

    有了金属的时代里就完全不再使用石质工具了吗。现代考古出土了大量的商周时代的玉器。这些玉器在博物馆里有展出,金属工具在商周玉器上留下的孔直筒形状。

    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秦汉,玉器一直是受社会顶层宠爱的珍宝。有了金属的年代,在社会组织水准较高的地区,制玉工具能及时得到更新,制玉工具的与时俱进使玉器上的孔有了泾渭分明的时代特点。

    不同材质的钻头在玉器上钻出来的孔,特征确凿,时代分明。

    小颗粒石质钻头,在玉器上不能向前旋进,钻出来的孔是漏斗形的。金属钻头在玉器上向前旋进,钻出直筒形孔。石质工具与金属工具在玉器上留下完全不同的孔,划分出了玉器的制成年代。

    由玉器上的孔划分出了玉器的制成年代。

    下一讲,第三讲,远古玉器与距今4400年左右的气候事件







  • 第一讲从远古玉器的材质说起

    《玉见文明 远古玉器考证》图册里有30多件远古玉人和玉人面。书里详细讲解了辨识远古玉器的方法。在确定远古玉器制成年代的基础上,通过解读远古玉人身上携带的文化元素,考证出距今4400年前气候事件之前的成百上千年间北方存在着文明。

    《玉见文明 远古玉器考证》一书里的远古,是指距今4400年以前没有文字没有金属的时代。

    玉器是石头的制成品,是为满足精神需求制作的。我们来看看远古人选用什么样的石头制作玉器。

    没有金属制品的石器时代,制作石质工具需要比较各种石料。古人选择石料时,发现一种质地细腻的石头,结构致密没有颗粒感,表面有着动物油脂凝固后的光泽,不容易打磨,特别抗压,用这种石性优异的石料磨制成的饰品和吉祥物件,被后人称为玉器。这种温润踏实的感觉直击心底的美石做成的玉器经现代仪器检测,大多数含透闪石成分,被称为和田玉。

        国家标准GB/T38821-2020“和田玉鉴定与分类”里规定,折射率1.60-1.61,密度为每立方厘米2.95克,摩氏硬度6至6.5,矿物成分主要由透闪石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即为“和田玉”。

    摩氏硬度是1822年由德国人提出来的,在矿物学和宝石学中作为标准使用。

    用十种矿物列出的莫氏硬度级,金刚石为10级最硬,滑石为1级最软。摩氏硬度是个比较值。和田玉与我们的牙齿釉面的硬度差不多。和田玉比普通玻璃硬。

    结构致密有玻璃光泽的翡翠的硬度是6.5到7,比和田玉要硬,所以被称为硬玉,对应翡翠的硬度把和田玉称为软玉。翡翠主要产于缅甸,是最近二三百年才风行于中国,用含透闪石光泽内敛的和田玉制作玉器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有近万年的历史。

    有人问,辽宁和内蒙赤峰一带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玉器是用当地出产的岫玉制作的,怎么会是新疆的和田玉。

    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产的玉料主要矿物成分有几类,有主要含蛇纹石的,有主要含透闪石的,有的矿料既含蛇纹石也含透闪石。国标GB/T16552- 2017里规定,主要组成矿物是蛇纹石成分的,基本名称为岫玉或蛇纹石。

    蛇纹石的密度,每立方厘米2.57克,低于和田玉的每立方厘米2.95克。

    蛇纹石的硬度是2.5到4.有的能达到5。蛇纹石的硬度远低于和田玉的硬度6-6.5。

    我们现在知道了,玉材的检测结论按其矿物成分标定名称,不以产地命名。检测证书上写的和田玉是指矿物成分,不是指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现代检测根据折射率,密度,摩氏硬度,主要矿物成分组成来决定名称,与产地无关。主要由透闪石组成的石料都叫和田玉。

    《玉见文明》图册里的80多件远古玉器,除了4件玉器的材质风化严重,用普通仪器看不清楚玉材的结构。其余的玉器都标出了专业机构的检测结论,其中和田玉占85.2%,石英岩玉,岫玉和蛇纹石共占9.88%,可见远古时代里古人选择石料的眼力,古人对结构细腻含透闪石成分的石头情有独钟,慧眼独具。

    温润可人,韧性优异的和田玉,近万年以来一直被青睐。那为什么被盗的汉墓里玉片还被遗留下来了呢。

    2019年考古发掘陕西白鹿原西汉大墓,发现当年下葬不久这个大墓就被盗过。墓主人下葬时以玉衣包裹,串联玉衣的金银缕丝被盗墓者一点点抽走,2200多枚玉衣片散落在墓地里。盗墓者只要缕丝,不要玉片,是玉片不值钱吗。在汉代,皇后使用的印是玉质的,称为玉玺,王侯的印章是黄金的,叫金印。可见在汉代,玉比黄金高贵,玉的价值在黄金之上。盗墓者不要玉片意味当年玉片不能交易,玉片拿出去换不到钱还会被追究。由此可以知道玉器在汉代具有的阶级专属性。民间不允许藏玉。

    在远古,生活富足才有可能去寻找玉料来制作玉器,玉器是富足的产物。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年代里,要用石质工具来加工这么硬的和田玉料,不是一般的族群部落可以做到的。富庶之地才有可能制玉,富则制玉,强国多玉,远古玉器是社会富足程度的标志物。

    玉器的数量和精美程度,取决于制玉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状况。远古玉器具有社会属性。

    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里的人对美的感受不一样,有着不同的习俗,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远古玉器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

    远古玉器具有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使远古玉器,特别是远古玉人成为研究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里,方国和聚落的经济状况及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线索和实物依据。

    远古玉器制成年代的判定是考据远古玉器文化元素的基石。

    下一讲,第二讲远古玉器制成年代考证。讲一讲怎么严谨科学地判定远古玉器的制成年代。




  • 《玉见文明 远古玉器考证》是一本大16开的精装图册。里面有80多件北方的远古玉器,其中全身玉人和玉人的头面30多件。

    没有金属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里,杭州旁边的古良渚在201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距今五千年左右,气候温暖,草木茂盛,衣食充裕,方国林立,磨制玉器成风,一片丰饶里,文明之花哪会一支独秀。

    图册里的北方远古玉人见证了同时代黄土高原上的文明。

    这值得好好说说。

    首先从远古人选择玉料讲起。再来说距今4400年前的气候事件是怎么回事,气候事件与远古玉器有什么关联。

    接下来讲判定远古玉器制成年代的依据。怎么知道玉人是用石质工具加工出来的,诞生在商周之前没有金属的时代里。

    只有严谨科学的判定远古玉人来自石器时代,才能根据远古玉人携带的文化元素实证黄土高原上当年存在着的文明。

    最后还要说说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玉器,那些有特点的红山文化玉人。

    没有文字的时代是历史的组成部分。

    远古玉器是还原历史的重要实物。

    让我们一起来看图欣赏远古玉器,解读玉器上的文化,还原历史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