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os
-
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到一种基于环境的教育思路和教育实践方式。除了教育之外,从城市建设角度,我们还可以有哪些启发和思考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共读本书第六章的内容,也就207到252页的内容。
我们对《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的共读就到这里告一段落,这本书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它第一个指出儿童与大自然关系的断裂问题,并命名了“自然缺失症”。在书中,作者综合了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与自然直接接触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并搜集了大量的证据,表明儿童与自然的断裂和肥胖症、注意力缺陷、抑郁症等上升之间的关系。
而且作者并未止于担忧和警示,而同时为救治自然缺失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主张。他对如何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修复儿童与自然的联结、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提出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包括种植、园艺之类的传统方式,也包括户外活动、散步和露营、钓鱼和野外动物观赏等等。
而修复儿童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更具根本性的方式是改变将城市与自然对立、隔绝的空间规划。本书就此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疆域。它关于建设“野生化城市”的主张,使它超越了对父母和教师的指导,而同时成为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绿色指南。
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到了危险的底部,尤其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互联网时代已几乎使我们成为与自然彻底决裂的新物种,再加上凶猛的城镇化浪潮、危机重重的环境污染,我们的孩子们会成为“林间最后的小孩”,经历“自然的终结”吗?我想我们心中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们会一起去为孩子创造一个有自然的未来!
本书的共读结束了,但共同的思考与学习并不会停止,让我们一起开启下一本自然好书,共读自然好书,我们明天再见!
-
各位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自然好书,我是共读人今朝。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与自然割裂,不能与历史割裂。而教育是帮助孩子发展的重要形式,如何在自然中开展“基于环境的教育”呢?自然教育的先行者又做了哪些思考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共读本书第五章的内容,也就177到206页的内容。
就像书中说的一样,学校的教育应该是一扇通往更广阔教育的大门。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课堂,发展孩子的生态素养,将使孩子一生受益。除了教育之外,从城市建设角度,我们还可以有哪些启发和思考呢?让我们在下一章中寻找答案。
共读自然好书,我们明天再见!
-
¿Faltan episodios?
-
各位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自然好书,我是共读人今朝。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读《林间最后的小孩》,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到走进自然能带给孩子自信和美的感受,目前有哪些自然活动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亲近自然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共读本书第四章最后的部分,也就167到176页的内容。
就像书中说的一样,亲近自然的过程也许会带来一些道德上的纠结,选择亲近自然方式的时候,可能需要我们进行思考。这种思考可能会更多的建立在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除此之外,自然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形式又有哪些呢?让我们在下一章中寻找答案。
共读自然好书,我们明天再见!
-
各位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自然好书,我是共读人今朝。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读《林间最后的小孩》,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到父母的更多参与能促进孩子与自然的重新链接。但作为家长,其实我们自己的内心也有一份对自然的恐惧,怎样获得应对恐惧的智慧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共读本书第四章的后半部分,也就157到166页的内容。
就像书中说的一样,与其在恐惧中对孩子进行各种限制和保护,不如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机会,让孩子掌握应对陌生人和观察环境的方法。除此之外,自然还给与孩子对美的感知,这使孩子们更容易获得快乐。我们还能从自然体验中获得什么?让我们在下一章中寻找答案。
共读自然好书,我们明天再见!
-
各位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自然好书,我是共读人今朝。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读《林间最后的小孩》,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到造成孩子与自然隔离的一系列原因,如时间的压力、对自然的恐惧,以及一些出于好心的环保行为等都让孩子与自然越来越远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共读本书第四章的前半部分,也就143到156页的内容。
就像书中说的一样,如果父母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情,并为孩子提供自然体验的时间和场所,也许我们能重建孩子与自然的关系。当然,拉近自然单靠父母的力量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父母需要学校、环保组织和城市规划者的协助和共同努力。与此同时,我们如何处理面对自然时的恐惧呢?让我们在这一章的下半部分中寻找答案。
共读自然好书,我们明天再见!
-
各位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自然好书,我是共读人今朝。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读《林间最后的小孩》,在第三章的前半部分,我们了解到对未来的焦虑和对自然环境的恐惧使得家长将孩子与自然进行了隔离。实际上,这种隔离不仅仅是一种家庭行为,更有社会文化及社会组织的多重原因,很多环境保护行为到底是让孩子与自然更亲近了还是把孩子隔离于自然之外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共读本书第三章的后半部分,也就119到142页的内容。
就像书中说的一样,很多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对自然的爱来自于童年期快乐而难忘的自然体验,如果我们的孩子从此与自然隔离,未来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要从哪里来呢?如果我们要拯救环境,必须先要拯救濒临消失的物种——自然中的孩子。为此,我们要怎样做呢?让我们在下一章的阅读中寻找答案。
共读自然好书,我们明天再见!
-
各位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自然好书,我是共读人今朝。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读《林间最后的小孩》,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到大自然环境对孩子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大自然环境还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大自然有这样多的好处,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却很少到自然中去玩呢?作者指出,那份存在于家长心中的恐惧,是隔离孩子与自然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份恐惧又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思考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共读本书第三章的前半部分,也就101到118页的内容。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直面心中的恐惧,把自然妖魔化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思考这份恐惧到底带着我们去了哪里?是让孩子更坚强了,还是让他们更虚弱了呢?我们对孩子的爱到底够不够理性?过度保护对孩子并不好。
共读自然好书,我们明天再见!
-
各位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自然好书,我是共读人今朝。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读《林间最后的小孩》,在这一章之前的部分,作者指出,大自然环境对孩子创造力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大自然环境对一些注意力缺陷儿童和问题青少年又有哪些贡献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共读本书第二章的最后的部分,也就89到100页的内容。
亲近自然能够帮助儿童扩展注意力,将孩子从自然环境中隔离,无异于减少他们的氧气。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与自然的接触对孩子的重要性不亚于好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
大自然有这样多的好处,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却很少到自然中去玩呢?
-
各位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自然好书,我是共读人今朝。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读《林间最后的小孩》,在这一章之前的部分,作者指出,我们需要从更加开放的视角来理解儿童智能这件事情,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对儿童的智能发展有绝大的好处,除此之外,还用建造树屋的例子说明,很多自然活动的过程是孩子们增长知识的好机会。除此之外,大自然环境对孩子的创造力和注意力又有哪些贡献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共读本书第二章的后半部分,也就77到88页的内容。
作者在书中指出:大自然能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这种创造性不仅仅是作用于艺术、文学和哲学领域,哪怕是未来从事政治、商业都会从中受益。
-
各位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自然好书,我是共读人今朝。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读《林间最后的小孩》,在这一章的前半部分,作者指出在面对自然的时候,我们成年人往往表现出一种无所不知的思维倾向,但事实是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自然感受自然,而对儿童来说,自然环境是丰富的感官刺激的来源,会为孩子带来敏锐的感觉。除此之外,自然环境还对孩子有什么益处呢?建造树屋等自然游戏能为孩子带来什么好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共读本书第二章的内容,也就62到75页的内容。
就像书中说的一样,大自然是一个动用所有感官,并在做中学的地方,与此同时大自然还对儿童的发展有什么益处呢?
-
各位热爱自然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
让我们一起来读自然好书,我是共读人今朝。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读《林间最后的小孩》,在上一章中,我们意识到这一代孩子的童年和我们是那么不同,我们在自然中成长,而他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了。作者对此表示忧虑,为什么儿童需要自然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共读这本书第二章的前半部分,也就是33到61页的内容。
就像书中说的一样,孩子们通过感觉来生活,自然环境是感官刺激的主要来源,有时间、有地方感知世界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是否为孩子创造了丰富感官的机会呢?这样的机会还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
-
各位爱自然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自然好书,我是共读人今朝。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是《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洛夫先生在这本书里用发自内心的语言,结合详实的研究资料和趣闻,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这是一本诚实的、研究充分且文笔优美的著作,也是一本让人大开眼界的书。每一位父母都应该阅读这本书,但同样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内心深处认可,并且将每一个学生带到自然中去,对很多人来说,这本书是一个转折点。今天我们就来共读这本书的第一章,也就是1到31页的内容。
我们的孩子每天有多少时间能在户外玩耍?他们被限制在室内的狭小空间中长大,将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