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os
-
受訪者:香港資深傳媒/麥燕庭
關於香港政情,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施政報告,提出要振興經濟之外,預計明年完成《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3條立法,並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振興經濟與完成《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3條立法,為何可以並存不悖?
另外,香港區議員於1982年第一次選舉,民主黨自1985年開始,經歷38屆都派人參選區議會選舉,今次區議員選舉有個現象:凡是不聽話者,都有機會被篩走,民主黨及民協出來爭取早料到不行,但外圍建制派也沒有,表明在建制內也開始洗牌。
⭐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
活動網址: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 -
2015年,對文創設計師流星來說,真是改變人生很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最影響她人生的一件事,就是來台旅遊。
流星說:「那時候我本來計劃來台環島半年,可能挑自己喜歡的不同縣市,各生活半個月到一個月。當時在台北認識了一對夫妻,他們很欣賞我的設計,就找我合作,在他們開的青年旅館樓下,開了一家選品店。」
回頭來看,這家選品店算是流星在創業上的一個失敗經驗,因為沒賺到錢,不過就賺到了很多經驗,而且最重要就是一個創業的機會。流星說:「那時候,這家店是一個很重要的入口。因為對一個外國人來說,不熟悉台灣的文化,找不到一個入口怎麼去開始做一門生意。當時,雖然還沒有做品牌的概念,但是,從選品店也學了很多做生意的經驗。」
以過來人的經驗,流星認為:台灣對文創手作的發展是一個很友善的環境,平常就有很多的市集。另外,很多大企業都有扶植文創手作的項目;很多大品牌大通路,只要符合他們的需求,文創商品是不需要上架費的。而台灣民眾對文創商品也很支持,只要喜歡,台灣人就會買,不一定只買大牌子或名牌商品。相對香港普遍的銷售通路,上架先收上架費,每賣一個商品再另外抽成。這對新起步的文創設計師來說,相對成本就會高很多。
目前,流星自創的兩個文創品牌商品,在全台及海外已經有多達30多個銷售點,而且通路一直在增加中,這也是流星給所有文創新手的建議。流星說:「文創商品,如果你想把它變成越來越有規模的話,不用一開始就先自己去開店,因為放在不同的通路,可以放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但是你自己開店,不可能開到全世界。先做好商品、開拓通路、再開店。」
⭐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
活動網址: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 -
¿Faltan episodios?
-
因為喜歡玩桌遊,而從香港來台開辦桌遊店的小丙,對於來台創業的心得,非常干脆就說出了這八個字:「創業成功 移民失敗」。八個字,兩年多的時間,讓小丙大嘆「有血有淚」。
小丙投資的桌遊店,現正熱烈慶賀2週年,而第二家分店也密鑼緊鼓的籌備中。在別人的一聲聲賀喜中,小丙說:「之前一年多虧的,可能還要很久很久很久才賺得回來。」
一樣的店面,一樣的經營項目,卻能夠轉虧為盈,這樣的轉折也只能歸功於「窮則變,變則通」了。小丙說:「在很窮很窮的時候,想出了24小時營業,晚間自助的模式,才開始有利潤。一開始也很擔心,東西可能會被偷、被破壞、客人喝酒、喧嘩、開派對等等的事情,所以一開始晩上都一直盯緊監控。但很意外,從經營晚間自助開始,一張牌都沒有遺失過,客人玩完,都很乖的關燈關門,維護得很好。」台灣人的高質素,在經營上可以節省了保安與服務上的很多心力與人力成本,的確是有利創業。
然而,台灣對港人投資移民的政策與審批,早讓很多港人老闆心灰意冷。小丙說:「覺得政策有問題,是可以改。但溯及既往,這對之前已經申請,已經投資的人不公平,這跟當初申請的時候說的都不一樣了!」
對於移民台灣,小丙是已經放棄了!但他還是很喜歡台灣,很欣賞台灣人的高質素,很高興在台灣認識了很多朋友。有時間,他還是會到台灣走走的。
⭐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
活動網址: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 -
在台灣,說到詠春拳,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盧文錦師父。盧文錦師父是武術家葉問的外甥,有「台灣詠春之父」之稱。1975年,從少校退伍後開設武館,也成為台灣正式公開教授詠春的第一人。
從1975年到現在,盧師父出過書、拍過電影;幫調查局寫過教材,做過教官;上過很多很多的節目受訪;也被國內外媒體拍攝報導過無數次。對於各種的關注,盧師父是樂觀其成,盡量配合,但前提是「既然教功夫就要教好」。盧師父說:「我從不做廣告,但邀約就自己找上門。1975年,我第一個上的節目,就是白嘉莉主持的銀河璇宮。同樣1975年底,當時很紅的男演員何宗道,因為像李小龍,一年拍很多戲,我跟他拍對手戲、教他功夫,票房也非常好。但我不入電影行,就是本著《既然教功夫就要教好》」。
讓詠春街知巷聞的葉問系列電影是從2008年開始上映。但盧師父的詠春拳館,可說是從1975年設館之後,就一直步步高升。1975年,就有留尼旺以及馬達加斯加的西方人來台向盧師父拜師學藝。其後,盧師父曾受邀到法國、德國、美國、紐西蘭等十多個國家地區講學教拳,而不遠千里專程從國外來台向盧師父拜師學拳的外籍學生,更是數不勝數。對於功夫的推廣,盧師父一向是儘力而為,但不管國外如何盛情禮遇,盧師父本人還是選擇以台灣為根基。盧師父說:「汶萊國王對我非常非常禮遇,在汶萊教學,簡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功夫是華人的,沒有,他們才嚮往;有了,就不一定珍惜。」
今年,盧師父已經高齡90,或者一般人對盧師父的認識就只有詠春拳,但盧師父的粵曲跟書法都非常非常厲害啊! 直到現在,盧師父依然每天教拳鍛練,書法寫得行雲流水;粵曲的詞曲就像刻在心上一樣,一個人就是一個曲社,能唱會演。對盧師父來說,功夫就是反應,是順應力學順應物理學的自然而然;功夫也是華人修身養性的一種修練,有內涵有涵養,所以當然要讀書,內外兼修,能文能武才會相得益彰。
-
去年香港家計會的數據指出,在受訪的2104名男女當中,受訪者受訪時過去三十日的平均做愛次數只得,女性為3.1次、男性為3.0次;較10年前的女性4.3次和男性4.4次,低出28%和32%。
不只做愛次數減低,香港連生育指數都比10年前大減,2023年較2013年的出生嬰兒數目大幅下降43%。香港這十年來人口問題嚴重,生育大啲、人口老化、置業能力下降,再加上無法忽視的社會現象和問題,到底香港年青人在家鄉面對的挑戰有多嚴峻?這一集香港仔on Air把生活數據一日呈現在大家面前。
-
電訪: 企業管理講師方滿階
台灣人講話,總是「不好意思」、「麻煩你」、「謝謝」掛嘴邊,再加上講話的婉轉,一般應對,的確是你好我好,非常怡人好相處。但職場上,講話太婉轉太多禮,有時候的確會讓人混淆的。(還是只有外地人才會搞不清楚混淆呢?) 譬如職場上,明明交派工作任務,又總是「你可不可以?」「方不方便?」「有空的時候,可不可以幫忙...」以這樣為開場。被交派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可以「不可以」、「不方便」、「有空再做呢」?
從香港來台,曾經在美商、科技電子業、學校等都任職過,也曾為很多CEO及高階管理人上過課的企業管理講師方滿階老師說:「台灣人說話是很婉轉客氣的,所以老闆說的好,到底只是口頭禪還是真的“好”?基本上,從KPI、結果導向來理解,對老闆的心意才會捉得比較準。」
具體來說,老闆分公司的大老闆,也有直屬的小老闆,位階不同,KPI的目標是不同的。公司大老闆的心,方滿階老師老實的說:「平常就很少跟大老闆相處的話,大老闆的心也不用試著去揣摩,沒相處沒瞭解,是一定抓不準的。而小老闆的心意就比較有可能掌握,從老闆交待的事,要想這件事的目的,老闆想要的是甚麼效果、甚麼目標? 想辦法達到這件事的目的,這就會是老闆想要的結果,老闆的心意。」
-
本集港知港覺邀請到本台主持人朱Sir來分析香港目前的政經挑戰。朱Sir在四十年前來台讀書,當時香港的經濟較台灣自由,但是朱Sir還是毅然離開他的出生成長來台,原因是他對當時香港的前景抱持悲觀態度冷,對他而言政治就是一切,因為政治可以摧毁一切。
朱Sir在台灣從學生轉成大學老師,亦是法學碩士及政治學博士,落地生根,對香港和台灣及兩岸關係見解獨到。本集朱Sir會帶領大家回顧香港過去優勢、香港命運的轉捩點,進而檢視現在香港的挑戰及預計香港未來及台灣的角色。
-
食糖水?台灣人知道廣東人所說的「食糖水」是甚麽嗎?「九記食糖水」的掌櫃說:「一開始真的不知道的,台灣人會以為是糖加水,要慢慢解釋給他們聽,教他們吃。」
位於高雄的「九記食糖水」,7年前開業,到現在在高雄已經有4家分店。從招牌、店面、佈置、菜單、裝潢、擺設、糖水...樣樣都成為遊客的必拍特色。掌櫃說:「當初沒想那麽多,就想高雄,以六都來說,店租便宜,雖然廣東人的糖水跟台灣人的飲食習慣不同,是有點挑戰,但另一方面也就沒有競爭。」
為了讓台灣人明白甚麽是糖水,掌櫃們也真的只有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掌櫃說:「用台灣人熟悉的東西做對照,例如紅豆沙就像紅豆湯,杏仁糊就像杏仁茶,這樣他們就懂了!最主要一碗糖水也才幾十到一百元左右,吃過不合最多不再來,也總會試試的。」
而台灣人又很熱情,吃過好吃自然會介紹朋友來吃,所以重點還是回歸糖水的本身。對於做生意,掌櫃的建議是:「專心做好自己的東西,慢慢養客。」
-
林川來台十四年是僑生們的大學長,年紀輕輕就快一半生在台灣生活。他在台灣修讀戲劇的學士及音樂劇的碩士,原來中間也有休學兩年去中國賺錢。
林川回流畢業後,帶著說故事的技巧投身影像,最近還開設影像公司。阿川坦言在台灣要以戲劇作為全職工作,能以工作糊口又能申請簽證,十分困難,亦是他轉戰影像的原因之一。林川現在賺夠資本開公司升格老闆,更以公司聘請自己,為自己申請工作簽證。
-
位於台北的餐廳「共樂」,一走進店門,馬上可以聽到很多的廣東話。老闆,工作人員、客人、朋友、鄰居......驟耳一聽,真是很有「香港區」的感覺。
有人戲稱,這裡就像「香港同學會」,港人自動聚集於此。餐廳負責人Ken說:「都是朋友又朋友的介紹。有人是剛來台灣,想做生意、找吉屋、找人、辦事情...就來這裡找人問路教路。有人來吃東西、識朋友、問事情,我們知道的都會幫忙介紹。」
阿Ken本身就朋友眾多,人脈資源豐富,對於各種點子或計劃,又樂於嚐試,這對做生意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大助力。Ken說:「不做不試就沒有機會了,就像做廣告,效益本來就很難預估。或許做這件事本身賺不到錢,但也有可能因為這件事而帶來以後更多的機緣。就像店裡很多活動、很多機會,也都是這樣互相介紹、互相幫忙而來的。」
-
在台北短短幾個月的阿Grad (梁偉傑) 是演員,同是亦是一位舞踢藝術家。舞踏著重的「去表演化」讓阿Grad著迷這種藝術形式,舞踏沿自日本,時常被稱為暗黑藝術,以肢體動作為主,常取材於社會底層,阿Grad說這是一種「陰影下的美」。
2023年台北藝穗節阿Grad以他的原創舞踏藝術《窿人.深》參加,窿人這個角色的創作理念源自於香港深水埗的露宿者,而一向對紙皮有感覺的阿Grad就以報紙創作服裝,造成窿人穿戴的移動堡壘。
那為什麼角色要叫做窿人呢?阿Grad作為自由工作者,深深感受到生活壓力巨大,要在社會站得住腳需要犧牲很多,而且人生複雜,就算可以回到過去,也難以保證有別的結局。不由自主,就好像身體被掏空一樣。
《窿人》的 1.0 和 2.0 都是在香港創作及演出,來到《窿人.深》即 3.0,Grad就扣緊當代台灣年青人努力卻難以得到回報的難題。他更加邀請了台灣年輕表演者蔡旻妤共同演出,把新世代被掏空的感受赤裸呈現。想知更多,趕快埋位,了解一下舞踏藝術啦!
-
從香港移居來台,現正在台南經營著「民國58年 花好月圓1969」以及「宿影」兩間懷舊風民宿的黃潔衡(Kitty)跟先生,他們一個喜歡貓,一個喜歡運動,同時兼顧興趣與工作,是他們對生活的共同目標。而開民宿,正好可以讓他們有更多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Kitty說:「做民宿不用整天守在店裡,整理好房子就好,比較自由,也比較有自己的時間。」
從香港來台,人生地不熟,怎麽經營民宿?這些年,已經有很多想創業的港人,或是對開民宿有興趣者向他們取經,Kitty都非常大方的分享他們的經營心得,Kitty說:「我們剛來台灣的時候,曾經也得到很多人的幫忙,現在有能力了,也希望可以幫到別人。」
甚麽人適合開民宿?或是開民宿有甚麽重點?要注意的?Kitty大致歸納了以下幾點:
一、不管是租還是買,建物要取得便宜。建物取得便宜,才有值得投資的利潤。
二、民宿設計佈置必須要有風格、有特色。甚麽風格,甚麽特色都可以考慮,但就是一定要有特色。民眾旅行住宿,就希望在旅宿當中得到不一樣的體會、感受。
三、喜歡動手DIY,喜歡自己佈置、也有能力自己修理的人比較適合。像水電、燈管、木工、門鎖...甚麽壞了,可以自己動手維護修理的人比較適合開民宿。
四、有個人的興趣,能把興趣融合在民宿特色中。
這麽大方的分享民宿經營之道,不怕搶生意嗎?Kitty 說:「市場很大,大家各有目標族群,客人是做不完的。」
-
隔離島劇團從香港飄洋過海到台灣,經過重重困難,不但在台創團成功,他們的藝術性和定位策略亦吸引到不少粵語觀眾,甚至固定了一群「隔離島之友」。
在成團後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以原創音樂劇提案形式獲得2023年第五屆表演藝術創作佳作獎及廣藝基金會頒發的獎金三萬元。
隔離島劇團副團長黃曉暉編導作品《失語》將會在2023台北藝穗節在台首次公演。阿暉這次連同劇中女主角跨媒體藝術家茜利妹及男主角舞踏藝術家阿Grad,上來香港仔On Air接受專訪。
三位資深藝文界工作者在節目上大談他們對《失語》的詮釋和創作時擦出的火花。兩人相處千言萬語,但無法溝通;逃到懸崖邊,相愛,卻又無法喘息。失語過後,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想多了解港人劇團在台灣都在做甚麼,馬上收聽本集隔離島劇團專訪!
-
可能是地緣接近,又同文同種…,對台灣,很多香港人,自以為很熟悉。
而對英國,香港過去是英國多年的殖民地,沿用英式的制度、建設、文化…連英女皇都習慣暱稱為「事頭婆」。對英國,很多香港人也是自以為很熟悉。這些的「自以為」,到真正移居到當地生活以後,不算是幻想的破滅,比較像是走進了實際的生活。從衣食住行中,樣樣都是適應。
目前在英國攻讀研究所的Riley,從香港來台升讀大學,在台灣生活了幾年,在英國就正在生活中,未來是計劃定居在英國。對她來說,台灣跟英國都有不適應的地方,沒有以為的熟悉。Riley說:「台灣的交通,還有台灣南部偏甜的飲食口味,讓我一直都很痛苦。而英國的天氣、small talk--例如天氣很好,就可以聊15分鐘;還有英國文化在工作時間與私人時間界限的分明,這都讓我要努力適應。」
喜不喜歡、適不適應,這都是很主觀、或是每個人有不同的界線、不同的選擇,很難一概而論。但對Riley來說,直到她離開,她依然沒有很適應台灣。Riley說:「人情是台灣最可愛的地方」,但太熱情、或沒有隱私的熱情有時候會讓人不知所措。而英國禮貌性的疏離,可以說是冷淡、也可以說是尊重,但讓不熟悉的人可以清楚掌握界線。
-
香港人喜歡踢球,不管去到那裡,有時間就想找球踢! 近年,很多港人移居來台,在台灣,又可以怎麼找球踢呢?
球員、教練、Harmonia球隊創辦人的阿澂,很有信心,拍心口的跟大家說:「在台灣想找球踢,第一當然是找我,北部有踢5天,中部也有搞踢波啊! 另外,在FB上有一個《踢球揪團》社團,上面就有很多踢球活動,很多活動也是我PO的。」
阿澂從幼稚園就開始踢球,在香港,從青訓、校隊…,踢球多年。後來因為升學,從香港來台,因為愛球之心不變,既然找不到球踢,就自己著手搞波踢。這一搞一發不可收拾,變成重心都是搞波踢,學業反而懸而未決。阿澂說:「每場踢波都要報名、統計人數、發通知、收錢…雜事真是多到做不完。有比賽就更慘,還要幫忙托嬰帶小孩陪小朋友玩,搞踢波真係慘過做泥工,大家享受果實就好了!千萬不要去做!」
聽阿澂這樣說實在讓人很疑惑,這麼辛苦,這麼些年,他在台灣辦的踢波活動可沒有少過,甚至現在仍然樂此不疲,他為的又是甚麼呢? 阿澂說:「不賺錢的,這些年虧得我都不敢算了! 或許是我不會辦吧! 但看到大家踢得很開心,做的又是自己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想做下去。」
-
來賓: 球員、球評兼活動總策劃Roy(羅伊)
由臺港經濟文化策進會主辦,大陸委員會指導的第二屆「2023臺港足球交流賽」,這次邀請到臺港兩地共6支成人隊伍,以及2支學生隊伍,7月23日在新北市輔仁大學盛大登場。
「臺港足球交流賽」在去年創辦第一屆,目的就是希望以球會友、增進臺港兩地在地情誼。活動總策劃人Roy(羅伊)說:「去年因為仍然受疫情影響,再加上時間倉促,參與隊伍跟規模都受限。今年單是參賽球員就有上百人,再加上場外參與趣味遊戲的家屬,現場非常熱鬧。」
身兼球員與球評的活動總策劃人Roy,會辦這個活動,就因為喜歡踢球,而在台灣居住的這些年,因為踢球也認識了很多的香港人。Roy說:「香港人喜歡踢球,不管是定居、移居、或出差,一有時間就想找球踢。因為踢球,真是認識了各種狀況下在台居住的香港人。甚至很多踢球活動的搞手都是香港人,可能覺得香港人會辦活動、找方法吧,就請香港人幫手辦活動。」
「臺港足球交流賽」今年辦到第二屆,過程中,認識了很多的新朋友、也累積了很多的經驗與想法,未來希望可以一屆一屆的辦下去,活動也可以越來越盛大!
-
有玩過社群、自頻道的都知道,要衝流量、衝粉絲數,第一要務就是經常出片出post,遇到熱門話題更要抽水揩油,保持頻道的熱度。
但,有趣了!在YouTube 上自創「AV in Taiwan」channel的youtuber AV(Avenna),她卻說:「對於流量、粉絲數,我是不太在意的。我是專做旅遊的youtuber ,有去到好玩的地方、值得拍的東西,我才會出片。從channel 創立到現在這5年多來,我才出了40條片左右。所以粉絲都叫我佛系youtuber。」
雖然AV出片很佛系,不過大家不用替她擔心,找她合作的業配、節目、邀約不斷,這也讓她相信,youtuber ,可以當成一份工作的。AV說:「一開始真係玩玩吓!直到第一個業配上門,而這第一個主動找我的業配,還是觀光局。這才開始認真經營。」
AV在YouTube上的自頻道「AV in Taiwan」,目前擁有7萬多粉絲數,接過形形式式的業配跟合作案,綜合這5年多來的youtuber 經驗,AV心得很多,想當網紅、youtuber,或經營自頻道的朋友,一定要聽AV這集節目的分享了!
-
香港人步調急速行程繁忙,不論是公幹或是散心,到處遊都深根在香港人的 DNA。後疫情的在台港人回復飛來飛去的生活,在旅程當中回望台灣的生活,感覺又是怎麼樣呢?
本集香港仔 On Air 進入〈半桶水藝文青〉單元連同央廣最新粵語 podcast 系列《港知 ∙ 港覺》,由主持人 Dora 和 Vivian 袁學慧由「衣、食、住、行」四個民生角度切入討論,以香港及他國生活經驗襯托,分享在台生活的美好時光。
-
資深香港網台主持人傑斯在數月之前由香港移居至加拿大,現居加拿大溫哥華,傑斯坦言比起香港,溫哥華風景明媚水光山色,而且社會結構多元化如「混一色」。
除了在溫哥華適應生活,他還參加當地的深度旅遊,去認識當地文化歷史背景,了解加拿大的土地及原住民議題。在與當地人對談當中,他發現原住民其實喜歡被稱為First Nation而非加拿大人,而傑斯亦隨即向當地人說明「記住了,我們是香港人,We are HongKongers」。
傑斯亦感受到在加拿大的港人社群很強大,亦發現加拿大和華人的淵源深厚,相信之後來到的港人都可以很快適應。到了專訪的尾聲,傑斯勉勵散落海外的香港人好好生活,我們終有一天會在香港「煲底見」!
-
1997年七月一號香港回歸中國,2020年七月一號《港版國安法》上路。七一對香港人來說,已成了最不可承受之重。央廣Rti《港知港覺》Podcast首集帶您關注《港版國安法》三週年,節目特別邀請前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深傳媒兼資深時評黃毓民一起洞察香港大環境的變遷。
檢視《港版國安法》與《香港基本法》第23條,內容幾乎可說是重複。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追加第23條的立法?現行香港立法機關90位議員,幾乎由共產黨一把抓,可以全部控制,連一個反對派都沒有。
40個選舉委員會、30個功能組別議員,20個地區直選議員,清一色全都是建制派。在這種情況下,第23條立法必然會通過。加上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任滿週年前夕,已經揭示立法時間表:涉及國家安全的《香港基本法》23條,今年或最慢明年一定要立法。香港特區政府就能俠此令,在合於該法第23條的內容,審理遭《港版國安法》拘捕的無辜巿民。另外,節目也邀請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檢視《港版國安法》三週年,他指出香港媒體已經江河日下,媒體一個一個關停,主流媒體甚至全依中國說法辦事。加上政治人物遭DQ、政黨被迫解散,香港大環境不佳。但「萬山不許一溪奔,堂堂溪水出前村」,雖無法在香港為自己發聲,但海外紛紛成立媒體的香港人,正在匯聚成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