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os
-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录了视频!因为我真的很想让大家有机会见到我们可爱的嘉宾们!
Jennelle是第九届苏世民学者。Jennelle用4年时间学会了中文,真的是很少见的,Jennelle做到了!我们的44期嘉宾Hasani是君瑶的亲大学学长,都毕业于Hunter College,同是纽约人,Hasani是因为从小在Flushing法拉盛长大,法拉盛各位如果听说过的话那简直是华人天堂,官方语言说是各种口音的中文毫不夸张,所以Hasani有这个耳濡目染,但是Jennelle就不一样了,Jennelle的爸爸是加纳到美国的的移民,加纳是一个西非国家;妈妈是牙买加人,牙买加是一个加勒比海国家,在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波多黎各西侧的一个小岛。你不觉得这个缘分真的很厉害么,在纽约,一个加纳人碰到了一个牙买加人,他们的爱情果实最后开始学习了中文,又来到了中国,我每次想到这儿都觉得,哇 - 这个世界真的好神奇。
聊过之后我发觉,非洲的养娃观念怎么和中国的这么不谋而合呢,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节奏。Jennelle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很严格,真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纽约学霸!举一个她学习的案例,让我很惊呆 - 大四那一年她去台湾交换,修了一门中文的政治课,最后的考试是当堂写作文,当然是中文写,Jennelle跟老师商量有没有可能用简体中文写,Jennelle就用中文写政治课的期末考当堂作文,这就突然显得我当年去美国上大学用英文写毕业论文有点降维打击。Jenelle不仅学习成绩好,还跳芭蕾舞,常年做很多很超过自己现在水平的事情。总之,大家还是听听这一期的内容,感受一下这个非常可爱的纽约学霸姑娘是如何炼成的,视频内容我也会尽快找个地方发出来,敬请期待!
【Jennelle爸爸觉得需要挑战一下有难度的语言】
03:12 大家好我是Jennelle 何君瑶
04:57 上大学之前,Jenelle的生活和中文毫无关系
05:46 老爸在网站上找到了亨特大学(纽约一所公立大学)的中文领航项目
06:14 Jennelle的父亲错过了俄罗斯留学的机会,所以他尤其推荐Jennelle尝试学习更有难度的中文
08:21 Jennelle的爸妈和中国并没有任何关系:Jennelle是加纳和牙买加的爱情果实
【满世界学习中文】
10:04 Jennelle(骨子里感觉是个东亚小孩):投入很多精力学习知识
13:21 第一堂中文课:老师起了中文名,给了学下去的信心
15:19 第一个学中文挑战:2分钟阅读总结一篇中文文章,对于中文学习新手是很大的挑战
17:53 中文领航项目的毕业率:低到只有20%的学生可以顺利毕业
19:17 Jennelle的双专业:政治学和中文,相辅相成,在学习过程中会了解到“一带一路”“改革开放”等中国特色的课程内容
21:32 挑战在美国学习中文:借助纽约天然的中文学习环境,Jennelle曾经在纽约唐人街工作
25:19 挑战去台湾学习中文:第一次在纯中文语境下生活
30:48 挑战去北京学习中文:“白学了”,还是听不懂,和台湾完全不一样的口音和用语
39:24 现在美国还有8所大学在进行中文领航项目
41:40 Jennelle说学中文利器竟然是……听中文播客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本期是堪察加的后半段,先来回答一下上一期内容朋友们的留言 - 有人问到了这一行一共多长时间,如何计划的。我们一行九个人每个人机票就是某蓝色小软件直接订票,我们的形成的整个消耗和某红色旅行小软件的人均定价差不多也是一个水平。因为堪察加非常远东,和其他俄罗斯的城市并不是很紧密相连,所以我们这一行只单独去了堪察加,周围就近也可以看的城市包括了哈巴耶夫斯克和海参崴(都是中国一境之隔的边境城市,他们的市容市貌跟东北城市是有相似的地方的)。我们回来转机的路上就在哈巴做了简单的停留,我们空了一个吃晚饭的时间,我们就打车到市中心吃了个饭,然后再回到机场坐飞机返程。因为俄罗斯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建议大家合理安排出行,安全第一。
后半部分的内容我们聊到了「朴实的俄罗斯人」和「女性的友谊」。
我们接触到的几位俄罗斯朋友都特别可爱特别朴实,虽然语言完全不通,但是完全不耽误他们用热情接待我们,我们旅店的俄罗斯阿姨,陪我们钓鱼的俄罗斯硬汉大哥,开船的俄罗斯小哥哥,带我们爬山的俄罗斯小姐姐,只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至于说女性的友谊,之前出去玩确实没有这么多认识的人一起去玩,且都是女生,所以这一次也确实带给了我自己一个新的旅行体验,和这么多优秀的同龄的女性伙伴一起出行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这次旅行因为大家经常要一起克服困难,竟然有了一种空前的旅行带来的“团结”感。在旅行中,每个姑娘都在某一个程度上发挥了自己的leadership,自己能力范畴之内但凡能做的,大家都在努力尝试着,从始至终没有领导力空缺的时候,或者是想不到办法的情况。我只能发自内心再感叹一次,女生真美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种体验,就是老天爷给你安排了很多NPC在你眼前上演一场好戏,只是为了告诉你一个道理 - 我们在泡温泉的时候就碰到了这么一场老天爷安排的戏份,好像老天爷就是在通过我们碰到的这位中国大姐告诉我们,请你们一定要珍惜和对方的友谊,就算是到了耄耋之年也一定要继续一起看世界。
这段旅程因为远离了城市而特别,也因为这九个女生一直在一起,而让人印象深刻,感谢堪察加让我们有了一段这么特殊的共同回忆。
【朴实的俄罗斯人】
03:53 听到了现场版东正教教堂唱诗班
04:48 漂流中掌舵的俄罗斯老哥:稳,但凡下钩,必有鱼上钩
08:05 人生的第一次飞钓:感谢老哥让我们人均一条大马哈鱼
11:19 大自然中的一餐:熏鱼、鱼子和热乎的鱼汤
13:04 朴实的俄罗斯伙伴:上得了高山,下得了厨房,可以斗棕熊,可以学中文卖萌
15:43 朴实的俄罗斯伙伴(更多):出海之旅遇到了”看似硬汉,实为【可以做饭/收拾/钓鱼/包扎,普及自然知识的】可爱的俄罗斯船员们“
16:27 冷酷的壮汉船员:做饭开船两不误
18:19 热情互动的船长:开船聊天两不误
22:17 俄罗斯人对外面的世界也同样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近年对变化很无奈,媒体中可能并没有他们的声音,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观点
26:36 语言、国家障碍让我们很少有机会了解俄罗斯人,我们看到了他们真诚、友善的这一面
【女性的友谊】
28:10 “国王和天使”的游戏:本来以为只是个游戏,结果变成了用心聆听对方的开始
30:41 “A journey into your heart” 一套神奇的游戏
33:43 不同性格、不同行业的女生,却因为这趟遥远的野性之旅产生了亲密的连接
36:08 看似不同的情况,实际的问题却都很类似:在追求独立自由背后承担的压力
43:06 仿佛老天爷安排了一个NPC出现在我们面前:泡温泉遇到的退休广东大姐,云淡风轻的谈起自己和姐妹们的各种旅行经历,令人向往的自由状态
【这一行让人联想到的书影音】
46:14 《始于极限》- “男性朋友会一个接一个离开,但是女性朋友不会”
49:36 《老娘与海》- 我们都看到了女性身处的局限,希望大家都可以打破这些局限
56:32 星野道夫《旅行之木》- 世间万物的平等,万物共享一条时间轴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Faltan episodios?
-
本月在拖更的边缘挣扎 - 第四季度匆匆忙忙地开始了。
本期内容其实是8月底我和另外8个女生一次旅行的总结。和我出行的女生中有两位大家可能在之前也听过他们和我录的的播客,其中包括了第30期的Linda,和第28期的舒扬。
堪察加位于俄罗斯的远东联邦区,东北亚的一个半岛,堪察加有多“远"和多“东”呢 - 堪察加比北京时间要早4个小时,堪察加再向东飞行几个小时就到阿拉斯加了。堪察加有160座火山,其中29个是活火山;堪察加半岛也被大海包围着,大海和火山之间都是松树,桦树和杨树遍布的森林。堪察加的小动物数不胜数,然而堪察加的人口仅有约三十万人左右。我们这一行女生,原本的目的就是去堪察加一起拥抱一下世界的人烟稀少的角落,敬畏一下大自然,但是随着我们对堪察加半岛的深入探险,我们也仿佛走进了一个互相内心之间的探险(此处两个callout:一个是我们在堪察加期间玩了一个叫做「国王与天使」的游戏,以及我们每天晚上也在玩一套Journey into your heart的卡牌),你把性格不同的9个女生放在一起,自然而然会触发很多议题,比如说:女性这个角色给我们复杂的成长历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即煎熬于我们时常要做的选择,但是又感恩我们拥有这样的视角,我们也非常珍视女性之间的支持和友谊。
本期内容是一个我和舒扬对这一行的复盘聊天,我们尽可能地把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还原给大家,希望堪察加和这9个女生勇闯大自然的故事,可以给你一些小小的启发。我们原本只想用一个小时还原这个故事,但是后来不小心聊了很长时间,为了大家收听的舒适,因此这一期的三个部分会拆分成两期,这三个部分分别是: 在堪察加看到的大自然,朴实的俄罗斯人,和最后一个部分「女性的友谊真的很美好」。
【九个女生的野性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03:09 这九个女生怎么就决定了去堪察加
06:00 远东的堪察加,很远,很东
06:47 凌晨3点的飞机,凌乱的开始
11:21 落地堪察加:如果可以描述的话,那必须是「风雨交加,饥寒交迫」,老天爷放过我们吧
13:22 堪察加的城市风貌:竟然有点九十年代“东北味”,没有灯光繁华的高楼,只有朴实无华的街道和百货商场
【被大自然眷顾的我们】
16:56 堪察加极其广阔的大自然:从火山,到大海
19:59 第一座火山:万万没想到 - 去看火山要这么颠簸,活火山这么冒烟,爬火山脚下这么打滑
24:05 第二座火山:直升机前往堪察加半岛南部,火山口上竟然形成了美丽的湖泊(大水池)
26:56 火山旁边的温泉:在“烫水”里面泡澡的感觉
29:50 大陆尽头的太阳:太阳和大海是一个让人感觉温柔的组合,在堪察加的每天都能看见季度美丽的夕阳
35:50 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及北太平洋包住的堪察加半岛:阳光照射在海面上的星点(亮得仿佛看到了“星辰大海”),和此起彼伏的极具力量的海浪
42:38 无处不在的小动物:海鱼、海鸟、棕熊等野生动物,能在这样的自然中生存,充满了生命的智慧
49:15 俄罗斯鲑鱼:神奇的一生,生于淡水,成长于大海,最终逆流而上,归于淡水
53:53 偶遇一顶帽子:Walking in the world in search of wisdom,生命与自然的智慧大概就是这样吧
55:33 最后:俄罗斯果真是小麦主产国,无处不在的小麦制品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最近在追美剧《熊家餐厅》,里面有句台词一直萦绕在我脑海:"You are a person because of the people around you." 大概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你身边的人,你也就不会是你自己"。 用这句话来形容在过去奖学金项目中遇到的朋友们,我觉得再贴切不过了。没有这样的契机,我也不会结识这么多有趣的人,拥有这么多珍贵的回忆。
这一期我们的嘉宾是 Samson,是一位来自澳门的清华学霸,就读于环境学院。他不仅是苏世民书院第八届学者,更是在书院期间,成功申请到了竞争异常激烈的罗德奖学金。
先来说说我和 Samson 都曾经历过的苏世民学者项目,这一年可能是我们人生当中目前为止最精彩充实的一年。这个项目的创始人是 Stephen A. Schwarzman(苏世民)先生,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卓越领导力、全球视野和对中国深入理解的未来领袖,使他们能够应对 21 世纪日益复杂的全球挑战。项目通过跨学科的课程学习、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帮助学生发展领导技能、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领导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再来聊聊罗德奖学金。这个由罗德信托基金会发起的奖学金项目,致力于选拔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学生,资助他们在牛津大学深造,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领导力、学术成就、道德品质和服务精神的未来领袖,并通过他们在各个领域的贡献,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罗德信托基金会的官网上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We are a global charity which brings together communities of unlikeminded but like-hearted people, impatient to change the world." 翻译过来就是: “我们是一个全球性的慈善机构,致力于将拥有不同想法但怀抱共同理想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他们渴望改变世界。”
我和 Samson 聊了很多,关于奖学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关于我们当初为何决定申请奖学金,关于申请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 Samson 申请其他奖学金的经历。最后,我们还想表达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有更多来自中国的同学们,勇敢地去申请各种国内外的奖学金项目,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追逐自己的梦想。
下面列出了(出了罗德奖学金和苏世民奖学金之外其他)知名全球奖学金的名字和简介,欢迎大家参考:
盖茨剑桥奖学金 (Gates Cambridge Scholarship): 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面向全球优秀研究生,提供在剑桥大学学习的全部费用。
富布赖特奖学金 (Fulbright Scholarship): 由美国政府资助,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提供在美国或其他国家进行研究、学习的机会。
奈特-亨尼斯学者计划 (Knight-Hennessy Scholars Program): 斯坦福大学的项目,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领导力的未来领袖。
志奋领奖学金 (Chevening Scholarships): 由英国外交部资助,面向全球优秀研究生,提供在英国学习一年的机会。
加拿大范尼尔学者计划 (Vanier Canada Graduate Scholarships): 支持在加拿大进行研究的博士研究生。
澳大利亚奋进奖学金 (Endeavour Scholarships and Fellowships): 面向全球学生,提供在澳大利亚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 (DAAD Scholarships): 支持前往德国留学和研究。
燕京学堂(Yenching Academy) 是北京大学的一个研究生院,它致力于培养对中国有深入了解的全球领导者,并促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
细心的听众可能已经发现了,我们的播客【内容专题】里,有一个专门的板块叫做“苏世民的同学们”。如果你对苏世民书院的中国学生和会说中文的外国学生感兴趣,欢迎去那里看看!其实,我还有很多想采访的优秀小伙伴,但考虑到这是一档中文播客,为了保证大家的收听体验,目前邀请的嘉宾都是中文说得比较好的。
00:47 苏世民学者项目、罗德奖学金,以及国内外各种奖学金项目推荐
【大家好,我是Samson】
06:31 Samson在苏世民书院的经历:和前驻阿富汗美国大使Karl Eikenberry艾江山大使日常浸泡的故事
11:25 苏世民书院的同学们:经常「六个小时起跳」的讨论,极度好奇的一波人,每次碰到一大波校友都还感觉是“昨天才毕业”,以及这帮人怎么“还是这么吵”
14:14 “仿佛拥有了书院的学者就拥有了全世界”:书院特色的“Deep Dive”:让你以精细的颗粒度了解世界不同的地方
18:38 非常想念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但是在一起的时候确实非常“吵”
【苏世民的申请过程】
19:24 Samson申请的原因和面试的过程
20:38 奖学金申请的视频:在威尼斯交换的过程中,漂在“运河”上准备申请视频的神奇经历
22:20 通过了第一轮的申请,接下来的面试:一对多的压力测试
23:56 面试之后的感觉:稳了?凉了?有时差,网络不稳定,也没休息好的情况下经历了这么一个磨人的面试压根没想结果
25:25 等待结果的煎熬:在加拿大和朋友看《那些年》的时候收到结果
26:52 Pan当年非常漫长的线下面试经历
34:33 面试之后 VS 入学之后:任何反差?
36:13 书院的大家:即使圈子不一样,但都在努力打破隔阂,共同进步,不停反思,跟其他的community不一样。因为想互相理解,所以团结在一起。大家都互为“病友”,都关心着类似的事情
42:18 从“小王子”中学到的玫瑰的意义:有一些意义不是客观存在的,是身边的人赋予的。如果不享受不完美的过程,很难有任何结果,和对的人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意义
【罗德奖学金的申请过程】
44:55 Samson申请罗德奖学金的过程:一天左右的时间,十几位候选人一起吃饭。想太多的处女座永远在思考过程如何优化
50:57 罗德奖学金的面试结果:几个小时后在飞机上就收到了面试结果
【奖学金改变了我们什么】
55:30 在苏世民书院打开了许多窗,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视角,无论是跨学科的,还是跨国家的,在世界框架下去看待人和世界的联系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焦文钰是一名医生,一名研究免疫学的医生。大家可能会很好奇,免疫学跟我的日常能有啥必然的联系么 — 人这一辈子很长,而且按照现在这个趋势,可能会越来越长,在这个漫长生长的过程中我们身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在被消耗着,骨骼,肌肉,器官。重要器官衰竭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器官移植就变成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但是获得新器官的机会非常有限。焦医生所研究的方向是基于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器官移植的数据非常不好查,我查了很多不同的source甚至找不到一个很准确的国际或者是中国的数字。为了解决这个器官不够用的问题,现在科技在探索的方向是“异种器官移植”,焦医生在 播客中也会提到。咱不是个科普类节目,欢迎大家自己多看不同资料,我们还是回到焦医生身上。
焦医生说,做器官移植的手术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新生通常伴随着一个死亡”。如果你每天也面对着这样的生和死,是不是也会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生命和你从事的行业。
本期内容你会听到,焦医生学医的经历,什么原因最后开始和免疫学和器官移植结缘,以及几个他作为年轻医生的时候印象非常深刻的几个的病例。
焦医生在2018年在吉林大学获得医学学位。他是一名外科医生,他也是美国移植外科医生协会(ASTS)的会员。他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焦医生是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第八届的学者。
【学医之路】
02:04 翻越山区走入城市,学医之路的起点 -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意外地走上了读博的道路
06:02 和六位”大体老师”(捐献身体的老师们)共度一夜的解剖课
09:37 十年的本博连读学医生涯
13:10 要放弃么?读书周期长,工作辛苦,各类意外……
15:47 本科毕业之后即刻开启博后生活: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的生活
17:36 在美国当一个年轻的博后 VS 在国内读博 的感觉
19:52 博后一开始就疫情了,重灾区纽约若干珍贵回忆
【走向更大的世界】
22:14 来到清华苏世民书院的契机:「申请的过程」远大于「申请结果」,从临床医学,到科研和社科,看似不连贯,但一直在探索
27:29 【印象深刻的案例】一则「临床医学延展到社科」的案例:内蒙古医院遇到的翻译问题
30:00 由此展开中美两国在医疗体系上的对比
31:17 【印象深刻的案例】一则「肝脏捐献」的案例:生和死的相伴,手术室内的情况和手术室外家属的沟通
34:52 由此展开的「好医生标准」的思考:技术过硬,一定的共情能力,保护好自己
37:25 对未来「器官移植」的想象:供体和受体如何更好契合,如何利用基因编辑实现异种供体,缓解器官短缺等
39:52 如果没有学医,可能会在做什么:直面过数不清的生死时刻,面对死亡更加坦然,“如果你已经知道你所有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前来”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Steph是我认识的人中E人能量最爆棚的一个,你等下听了就知道了。
她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了特殊教育的创业项目上。特殊教育的英文叫special education,是专门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教育。这些特殊需要包括:
残疾: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智力障碍等。
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等。
情绪和行为障碍: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
其他特殊需要:如天赋异禀、文化差异等。自闭症、阅读障碍和ADHD都是较为普遍的病症:
自闭症:全球发病率约为1%,中国也有约1400万患者,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阅读障碍:全球发病率约为5%~17%,中国估计有7000万~2.38亿患者。
ADHD:全球儿童和青少年患病率约为5%至7%,影响着3.6亿至5.1亿孩子,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们,他们的能力并不比其他人差,甚至在某些方面天赋异禀,远超常人。 比如:
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一种自闭症谱系障碍),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被认为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伟大的物理学家。
汤姆·克鲁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理查德·布兰森、基努·里维斯:都曾公开表示自己患有阅读障碍,但都取得了非凡成就。这些例子证明,自闭症和阅读障碍并不会限制一个人的成就,许多人在克服困难后反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正如那句英文谚语所说:“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整个社区的支持,对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尽早对这些孩子进行干预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社会也需要对特殊教育有更全面的认知,给予每个人更多选择和包容。
Steph一直致力于特殊教育事业,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她的故事和项目,可以关注她的公众号【Beacon Learning 宾肯学习】。
【大家好,我是Steph】
04:29 Steph在文理学院学经济和艺术史,但是一直希望做教育方面的工作
11:58 因为各种原因,Steph果断决定回国发展特殊教育行业
【特殊教育是什么】
15:24 特殊教育具体在帮助哪些孩子(自闭症 Autism ,阅读写作障碍 Dyslexia,好动症/多动症 ADHD)
16:27 国内特殊教育的一些普遍现象
24:05 国内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们面临的层层困境
31:25 什么是集中性干预,高针对性,高效地建立路径循环
36:44 面对特殊需求的小孩,身心俱疲的时候怎么办?
【还有很多事情值得做】
47:08 国内特殊教育还有哪些能做的事情?
51:48 关于特殊教育/自闭症等相关的书影音:Temple Gradin(电影), Fabrics of Autism(书),Delivered from Distraction - Edward Hallowell(书), The Explosive Child - Ross Green(书)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认识姮姮应该是老天爷的安排吧!
大概去年九月我开始跳国标(跳国标,是因为小的时候的一些耳濡目染,对国标产生了很浓烈的兴趣。但是长这么大,感觉一直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搞学习,搞工作”上。说来很惭愧,大学期间跳过别的舞,但是一直没机会捡起来国标)。直到去年九月的一天,我第一次去了公司旁边的一个舞蹈教室,因为距离非常近,所以下班之后去跳舞没有任何压力,然后就很巧的在舞蹈教室里碰到了坐在同一层,只是隔了一个走廊的我同事,姮姮。在这一年中我上的课,和我练的舞远没有姮姮的多,可能也就是在姮姮地强大动员下,我竟然有了一个圆梦国标舞比赛的机会。我可以很确信地说,如果没有姮姮的话,我可能很难坚持跳舞。
在跳舞 / 准备比赛的这段时间,我充分地理解了,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参加比赛的朋友们也都在比赛期间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汗水,甚至泪水。
姮姮是新加坡人,是我的同事(从新加坡来北京工作两年),从很小就开始学习舞蹈,舞蹈一直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用姮姮的话说,工作和跳舞的时候,都有那种:又「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的感觉,刚好也是在被这种感觉,拉扯着来到舒适圈外面,展开一段新的人生经历。在录制的时候,刚好是比赛结束后一个星期,姮姮马上就要转会新加坡工作了,会有点小小的伤感,但是呢,我们都希望,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可以继续有机会坚持跳舞,对心中的热爱继续付出努力,勇敢追求。
本期内容你会听到,姮姮从小学舞的经历,国标舞到底是个什么舞,以及参加一个”国标比赛“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爱跳舞的姮姮】
01:55 认识姮姮的契机,虽然是同事但是却相见恨晚
04:38 姮姮从5岁开始的舞蹈生涯(芭蕾舞、中国舞、现代舞、摩登舞)
05:43 第一次尝试拉丁舞,不到半个小时就落荒而逃
06:39 时隔9年重拾拉丁舞
09:41 练舞勤得像住在舞室,你到底是去北京工作还是跳舞?
【国标舞是个什么舞】
12:04 国标舞的类型普及,运动量堪比体育的舞蹈项目
17:27 世界顶级的舞蹈盛会——黑池国际标准舞锦标赛
【国标比赛】
23:43 正式报名参加比赛了!赛前的一些心理准备
30:09 在练舞的时候被老师训哭
33:32 给从来没有表演过的潘潘的上台建议
39:56 完全懵逼的「比赛日」
45:27 “老师,我三个项目都拿奖了!”
47:36 即使比赛结束,还是想要继续跳舞
53:44 在离开北京的前夕,姮姮的北京记忆
【彩蛋】
57:00 舞蹈教室的小小礼物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可能大家在很多读物上都会读到非洲有多神秘,非洲充满了野生动物等等,似乎到了非洲就会很自然的进入一个“历险”模式。今天我们的嘉宾大炜,是一个跟非洲非常有缘分的人。大学期间一次健身房的友好对话变成了他和非洲的一次深深的结缘,从大学毕业至今,大炜去过了很多非洲的城市,在中非使馆的活动中也担任了重要的组织参谋的角色。第一次踏上非洲热土的时候,大炜内心也非常复杂,自第一次之后每年都要在非洲呆上几个月时间,带着中国的企业家去非洲访问当地企业,了解当地市场,慢慢地对非洲产生了很多全新的认知,在非洲不同地方做生意的规则,非洲人做生意的习惯,中非合作的路上会碰到的各种各样的你我都不会想到的问题。
大炜真挚地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今后有机会踏上非洲大陆,了解这块土地,同时也寻求更多合作的机会。
【与非洲结缘】
01:34 13年前在北大健身房的一次搭讪
05:32 大炜,其实我的老板是世界足球先生
07:41 紧张害怕地踏上了非洲大陆
09:32 接待利比里亚的总统夫人,正式成为利比里亚驻华大使馆的商务联络官
14:14 大炜想成立一个组织把非洲的青年人都组织起来
【神奇的非洲热土】
20:02 中国与非洲巨大的社会文化差异
28:41 大炜推荐来这些非洲国家旅游
32:49 非洲隆重的婚葬礼事
35:53 河南假发工厂和非洲女孩的联系
40:48 神奇的非洲本土化管理制度
44:03 疟疾盛行的西非,十分危险
50:26 五个月飞了十万公里
53:44 推荐书影音:《新结构经济学》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冠霖是一个北方长大的理工科学生,大学完成了电气工程之后果断地选择了……学习烹饪去当大厨。我在冠霖曾经工作的大理的饭店认识的他,本来只是一次吃饭,结果我们一行三个人跟冠霖在餐厅从六点聊到了半夜,从前厅聊到了后厨。在跟冠霖聊天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他不仅仅享受做饭的过程,给别人做饭让他的快乐,以及他的描述中对农田,对食物,对烹饪这个过程的热爱。
本期播客你会听到以下几个主题:
- 冠霖是因为什么原因果断从理工科转到了烹饪学习,去了culinary institute;
- 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国厨师,在学习烹饪的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 毕业之后在米其林二星和三星的后厨工作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 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做做饭,拉近一下自己跟厨房的关系
冠霖的声音非常好听,只可惜播客只能录一个半小时,冠霖在餐厅的故事是讲不完的,大家如果是有缘人,兴许能吃到冠霖做的饭,冠霖接下来会开始小红书,我会及时更新,请大家期待!
这是我更新了设备之后第一次录音,收音有点不均衡,我努力调整了一下,大家见谅了!
【大家好,我是冠霖】
01:35 大家好,我是冠霖,本科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生去了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学习烹饪
03:18 厨房太有魅力了,真的太喜欢做饭了
【忍不住要去学习烹饪】
11:40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简称CIA)是个什么样的学校:堪比军校
18:27 学校是个很神的地方:图书馆的二楼可以练刀法
19:50 「学生厨房的练习」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菜系的老师们」
25:40 学厨也是会Fail的:一个真正的餐厅后厨是很混乱的,压力很大的,也会fail课程的
30:56 新人到职业后厨重要必修课:学会为自己的内容负责,习惯在厨房里犯错且经受挨骂
【进入Fine Dining行业,来到米其林二星和三星】
35:30 毕业之后:学校的餐厅和Fine Dining餐厅的工作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36:58 米其林餐厅到底是怎么分类的:一星,二星,三星,以及什么是“Starge”:一个年轻学徒去不同米其林餐厅体验
42:17 东西海岸米二米三的工作感觉:到底是一套标准的SOP,还是真的好吃?
47:40 在西方米其林餐厅当一个中国厨师是什么感觉:文化在厨房里碰撞
56:50 主厨的餐桌:也是主厨的表达
01:02:35 主厨最害怕:(不限于)各种过敏原,a-la-carte VS set menu
【每个人都应试着做做饭】
01:07:50 出国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国内大有天地,想要了解更多农学,喜欢Farm to table这个概念,毕竟厨师是农田和食客沟通的桥梁
01:17:26 每一个新鲜的食材都有各自的风味
01:23:48 在Fine dining后厨工作印象深刻的时刻:别人「吃懂」我的那道菜
01:28:55 书影音推荐:Chef’s table, Kitchen Confidential - Anthony Bourdain, Chef Julia, 风味人间,人生一串,食贫道
01:33:20 厨房的浪漫:牛排放在铁锅里的滋啦声
01:35:15 来获得同款快乐: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做做饭
【彩蛋】
01:40:03 煎牛排的正确方法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这是一个虫虫进化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虫虫,叫蝼蚁。蝼蚁知道自己在一个小地方,想要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于是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升级打怪。打赢了自己的城市,打到了隔壁村,打赢了地球,打赢了火星/金星/月亮,还有宇宙中更厉害的人等着你。有点愚公移山的感觉,永远打不完,每当你这一轮通关之后,你就会在下一关更大的世界中,变回一只弱小的蝼蚁。
文彬是优秀的青年钢琴家(WX/XHS:钢琴家金文彬),从小学习音乐,12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之后第一批全奖去耶鲁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的中国学生,之后回国继续开展音乐和教育事业。跟文彬聊天我最深的体会是:学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无论任何学科任何行业,变成“蝼蚁”的那一刻都会出现。进化的“那一刻”很有成就感很开心,但是很快就会通往下一关。到了更大更难的下一关的感觉也许非常有压迫感,但也许这种开心激动伴随着不安的感觉,就是通关的感觉了吧!
本期播客我和文彬重拾了一下他作为一个音乐家升级打怪的过程,让我们听听文彬的故事
【艺术之路从延边开始】
01:50 12岁的文彬:第一名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03:00 考进附中第一年就出现了反转:「第一名」考进来,学了一年一比赛变成了「倒数第一」
03:50 ”为了改命而练琴“:血汗琴房,附中当年录取的比例是 86:1(就是86 个人进一个人),没有退路,必须要进
06:20 重新再来一次:“第一年就被打到了谷底”也算是一种很幸运的事情,开始重新成长。一年的努力之后又回到了前三名,之后就一直是全班专业成绩的第一名
08:25 回过头来看看「考第一名」这件事儿:考第一名没有任何意义,可能很幸运,可能有天赋,考场上发挥很好,并不意味着你弹得怎么样,结果没有过程支撑,结果就不重要
11:13 走上音乐这条路:文彬来自吉林延边,当年是个飞机都没有的小地方。朝鲜族能歌善舞,小的时候就有发现有绝对音准,并且碰到了好的老师,很早建议去到大城市学琴
15:00 人生重要转折点:改变文彬人生的「十一月的一天」: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还是高三(一个不小心)就直接考到了……耶鲁的研究生!Boris Berman大师邀请文彬来耶鲁读音乐研究生:全奖免费读,还给生活费!文彬有了一种“这是在做梦么”的感觉
19:40 18 岁上耶鲁研究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年龄最小的研究生,无法喝酒无法 party,没什么 social,只能练琴,语言也还比较生疏,第一年“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练琴就行了”
【音乐家的”升级打怪“】
24:20 自己的娃学音乐带来的反思:很难做到又要有成就,又要开心,到底什么样的结果家长会满意呢
27:45 如果一件事情即是“喜欢做的事情”,又是“自己的工作”会是怎么样的感觉:永远带着一个批判性的思维来听这些内容
36:34 “Stay as hungry as you can”:刚到美国的时候,不止是能学的东西太多,甚至整个人就真真正正是一个饥肠辘辘肚子饿的状态
38:24 「修仙小说」竟然戳中了金老师:升级打怪,变成蝼蚁,再升级打怪,再变成蝼蚁,每每向上继续通关,就会变成一只蝼蚁。也许这是自己持续进步的一个保险
42:28 音乐家的自信,自卑,和面对观众的反思
46:06 推荐书影音:,《明朝那些事儿》,《交响情人梦》,《四月是你的谎言》,《吹响 上低音号!》,《钢琴家》,《辛德勒的名单》等
【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演出】
54:29 印象深刻的演出: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 《The end of the time quartet》
01:00:29 其他让人一言难尽的演出
【彩蛋】
01:05:28 万万没想到古典音乐家也喜欢喜欢韩国说唱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Jingren 是我的学妹,在来到苏世民之前,Jingren 在 Minerva 大学读的本科,因此有了一段非常神奇的大学经历:Minerva是一个「从认知学角度锻炼思维方式,但是完全不限定在什么地方学,学什么学科」的这么一个非典型大学。每年有 150 个学生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但是 Minerva 也绝对不是放羊式上学,Minerva 的理念手册中非常详实地写明了他们的育人理念:
Habits of Mind 和 Foundational Concepts (Minerva 毕业的同学们都会亲切地叫这两项 HC)
Habits of Mind - cognitive skills that come to be triggered automatically, with practice 大脑认知肌肉记忆
Foundational Concepts - fundamental knowledge that is broadly applicable 应用面非常广泛的基础知识
每一位同学都要上四个一年长的 seminar:
Formal Analyses - which focuses on core aspects of thinking critically 形式分析
Empirical Analyses - which focuses on core aspects of thinking creatively 实证分析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 which focuses on core aspects of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多模式交流
and Complex Systems - which focuses on core aspects of interacting effectively 复杂系统
建立认知的过程非常体系化,但是在管理所有饮食起居确非常波西米亚风。「波西米亚」指的是四处漂泊,不受传统束缚,心灵自由的这么一种生活方式,这么形容Minerva似乎很合理,完全不过分。也许学术和心灵都自由的状态,可以获得更多智慧!
听起来吧!
【大家好,我是非典型成都人Jingren】
01:33 初识Jingren:Panpan竟然被学校安排成了 Jingren 的 mentor
03:25 一个“优等生”的思考:求学生涯非常折腾,初三的体育考试改变了一生,不小心腰椎间盘突出而不得不趴着学习,因此也获得了很多机会思考人生
06:45 第一次出国读书:“乖巧好学生”有点做够了,想要去一个更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于是第一站去了新加坡。印象最深的一门课 - general paper(critical thinking的基础),不要过分关注“学什么”,而是“怎么学,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
10:15 第二站:澳大利亚。一个相对松弛的地方和状态。 但是 Jingren 并不向往这样的生活,渴望和伙伴们开放探讨的环境,向往liberal arts的学术环境
14:12 因为一个学妹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学妹吐槽“野鸡”大学 - 几乎没有教室,天天拿 ipad 上课,但是 Jingren 越听越感兴趣
【关于Minerva】
15:50 硅谷VC + 哈佛前院长的创业项目:Minerva University,挑战老钱大学的教育模式, Jingren 就是喜欢这种 challenger
17:55 Minerva初体验:一个流动的校园,一群知识的流浪汉,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为自己而学习”,很多 idea 聊着聊着就变成了一个现实
22:23 Minerva的core value:the Roman Goddess of wisdom 罗马的智慧女神,很多人对 Minerva 的印象是全世界旅行,但是 Minerva 的内核是提升认知,持续探索,充分使用大脑,挑战现代大学的经营理念(现代大学体系是一个工业体系的产物,学生就像流水线上的产物)
26:00 The "Minerva Project":Harvard教授 Stephen Kosslyn 和硅谷VC Ben Nelson 在教育理念上一拍即合,都相信快乐而高效地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教育的发展方向。未来的世界学生们一定要和 AI 和机器打交道,线上线下融合是提前去适应未来的方法。
29:00 课程体验:每一届150位同学,认知科学 + 社会学的二合一,邓巴数字,国际化群体
31:24 学生上课也是授课人:做学生为中心的体验,老师的角色是 scafolding,你可以随意学习,老师只负责来纠正你,或者是帮你突破极限,不主导你学习
33:40 人之所以学不好很多东西的底层原因:人只能集中注意力很短的时间,如果你的注意力再更高层级上,你自然会学到更多东西
36:15 学习能力的培养:接受了四年的像这样的注意力培养,科学健脑,最后形成了很多学习上的 “habits of learning”的肌肉记忆
38:35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从 mass production 的状态回到 personalized
41:29 好的老师:Minerva 没有名师,老师们都是有热情,并且认同Minerva理念的老师们。每年在旧金山有一个老师的聚会,所有的 syllabus 都是共创,努力做到在全过程中评价学生,而不是以一个成绩来定义学生,没有一节课是可以混过去的
47:30 “150个人的创业项目”:2019 年开始的项目,学费基本上就是住宿费用,大家都住在一起,上课就是每个人抱着每个人的电脑上课,没有围墙的大学,社会的任何角落都是我的课堂
51:12 Minerva的独特记忆:2017 年的旧金山,开放,创新,随机,自然,到处都是思维流
54:30 创业项目当然问题也很多:非常多文化,文化的灵巧行(cultural dexterity)可以在多文化状态中找到一个舒服的状态,做到“不会失去自己”,能够非常自然地找到自己在多文化中的位置“part of the ensemble"
59:50 Minerva毕业后: 在擅长的方向前进,保持学习,当你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介意在这件事情上花时间了。人生是一个状态,要么是自己喜欢的状态,要么就是自己不喜欢的状态,那为什么不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状态
01:04:00 最后一些小小思考:我们每天都有很多反思和想法,我们可能缺的不是想法,缺的可能是面对真我的勇气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CC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高能量的川妹子,从她说话的语速和内容应该也可以听得出来。 CC在成都长大,大学之后开始满世界闯荡。在我的眼中,CC有的时候就想一缕阳光,照到的地方就可以长出小花花的那种阳光(我为啥会这样形容呢,因为我时常感觉,我好像特别想一株大绿叶植物,有的时候就是需要这种强烈的阳光来照耀一下)。
CC说自己天生就比较乐观,比较松弛,比较过程导向。从小时候练习立定跳远开始,爸妈一直鼓励她要“坚持”去做某件事情,就算是没有什么长进,坚持这个过程也不可以随便省略,不是一味要达到某种结果。这种方式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也在也在生活上潜移默化影响着她 - CC很小就学会了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上大学之后选择了双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了并且自己看到了世界上医疗服务水平的高精尖,也看到了很多不公平,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让医疗服务触及到更多的人。在苏世民书院的时候,CC为同学们(不光是女性哦)主动展开了一系列女性健康普及的 workshop,希望更多来自不同地方同学们都可以收获更加健全的女性健康知识并且乐于套理论,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CC比我小不少,但是我觉得她的智慧和松弛感不单令我羡慕甚至值得学习,有一次我们在微信上讨论着这快马加鞭的生活/工作/感情的时候,她说:人在放松的时候状态最好(无论是工作,运动,旅行),尤其是精神上的放松,这需要强大的内心,以及很多的宽容和爱。如果我和什么人在一起或者做什么事情不能是完全放松的状态,那真的是得不偿失。
前段时间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做《川渝父母,才是原生家庭的顶配》,我也是一不小心蹭到了一些些热点,不过我这一期确实是 3 月底出差去上海的时候就录好了的,特此说明哈哈~ 希望 CC 的松弛感可以像阳光一样普照到大家~
请大家见谅一些英文的使用,CC是第六届苏世民学者。
【大家好我是CC】
03:18 大家好,我是CC:我是成都人!
大家对CC的印象:一个有旺盛生命力的人,beautiful smile & beautiful soul,走到哪里都是当地人
【Slow learner, 坚持, 养成松弛感】
06:30 一直是 slow learner,一直不轻易放弃,从小就不是很在意别人看到自己的眼光
10:02 如何养成与生俱来的松弛感I:从小就松弛管理的爸妈,小的时候甚至会有朋友求助CC:能不能让你爸妈给我爸妈打个电话
14:40 如何养成与生俱来的松弛感 II:自己做事自己负责,想好什么是”worst case scenario”,想清楚了就干,不拧巴
【精彩的人生少不了宇宙给你的安排】
16:50 人生是需要一些serendipity(一些缘分)的
19:50 做决定:LSM (Life Sciences and Management)创始人Roy Vagelos(Merk默沙东CEO),觉得自己兴趣很多,很难只选一个学科,以及小的时候免疫力并不好,在务实且怀揣着一些理想主义的考量下,做了这个决定
24:07 第一个学期:要退学么?从任何角度都有些格格不入,自己是唯一的中国学生,以及家里也没有相关背景
25:40 决定留下来:大一暑假去非洲实习,本着“哪一个地方自己不容易去,就去哪里”,于是CC去了肯尼亚。在医院里做 h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EHR电子病历系统)。这段时间让CC看到了不同国家人对待生死,对待疾病
29:22 非洲改变了CC:确定了自己要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并且做疫苗的研究
31:54 LSM项目中印象深刻的老师:并不是自己专业的老师,而是computer science 老师。老师第一节课上课之前就会记住所有人的名字。老师交给大家“很多人不是没有出人头地,是没有给机会可以出人头地 ordinary people can do extraordinary things when given the right opportunity”
【女性健康的探索】
36:50 一个初中女生在数学竞赛班的经历:CC考到了数学竞赛班,一个 52 个人,12 个女生,40 个男生。(老师也许没恶意,但是)老师会经常说,男生在数学上是很有优势的,女生要更努力,CC 非常很想证明给老师看 - 女生就是可以的
39:53 对这个议题有太过浓厚的兴趣,书院的 capstone:”school based sex education“ 发现大家对女性健康了解并不够多,于是计划了一个系列的workshop,收到空前好评!
45:30 也是惊喜也是忧:在准备 workshop 中听到了很多人的故事
49:07 举个例子Pop Quiz(如果这题你也答不出来):怀孕期间,子宫会长大多少倍呢? (这是一个立体几何问题)
【CC现在做的事情】
53:05 现在做的事情:疫苗研发(新冠 / 流感疫苗研发),公共卫生议题
59:04 祝大家健康快乐:请大家坚持运动,运动可以稳定提升大家免疫力!
【彩蛋】
01:02:40 CC的一段独白,也为你打气
「学体操期间的一个瞬间带来的反思」
感谢爸妈 - 没有因为自己孩子不擅长什么而停止鼓励孩子做这件事情,就算是做得不好,也应该尝试和坚持!感谢你们做了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感谢自己 - 无论自己的起点多低,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和耐心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本期嘉宾 Yuki 是一位城市浪人,也是我的宝藏同事。 Yuki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乘风破浪“的姑娘,用冲浪行话说叫做”Surfer/浪人”。
可能就像我的心里有一个云南,Yuki 的心里就一直有一个大海,日日夜夜都会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再去冲浪。大家平时在各类影视作品包括互联网红色小软件中经常会看到成功冲浪之后的诸多好看照片,殊不知在可以真正站在一道浪花之前,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学习,练习,然后天天被浪拍在水里,但是仍然不能放弃努力划水的过程。 Yuki 说,90%的努力划水,最后可以换来差不多10%站在浪尖的快乐。
本期内容提要:浪人的基本修养(为何要持续划水),冲浪哲学:站在人生第一道浪的过程和心得,浪人精神(respect nature 敬畏大海,know your limit 了解自己的极限, go with the flow 没啥好翻译的)
听起来吧!
00:00 Intro
【大家好,我是浪人Yuki】
01:10 大家好我是热爱冲浪的Yuki
02:40 跟大海的第一次结缘: 2013 前公司去台湾团建,city surfer 城市浪人。国内第一批接触冲浪的人都是台湾开始的
05:20 第一节冲浪课:第一次上课就可以从板子上站起来!教练帮你“推板”,你只负责“起乘” pop up 这个动作(最后发现这个动作只是冲浪全过程的10%),剩下的 90%都是在”努力划水“
09:57 对冲浪念念不忘:从台湾回家之后无法自拔,第二站就来到了巴厘岛(bikini 冲浪的迷思)
【一个浪人的基本修养:了解大海,持续划水】
12:31 找浪点:不是所有有海的地方都可以冲浪的,正确的打开方式:找新手友好的浪点!冲浪是极限运动,所有极限运动都是高风险的,请大家理性冲浪!
14:21 好的浪人:板上高水平 + 对海洋理解到位(危险的离岸流卷走一切)
16:00 一个完整的冲浪“闭环”:努力划水(当划水速度于浪的速度一致时,你就有了站起来的机会) — > Arch back — > Pop up 站起来! (听起来简单,实则可能会被水拍下来几百次)
19:00 如何更好地划水:判断力 + 最大限度利用自己好自己的每一块肌肉(长板的“挂五”和“挂十”是个啥子)
22:33 城市浪人的苦楚:没办法长时间练习,每次回去冲浪感觉又一次技术归零,看到了新的浪就会感到”这题我真不会做“
【站在人生的第一道浪上】
24:22 印象深刻的人生一道浪:在巴厘岛冲到了人生中最长的一道左手浪
26:39 重要里程碑:终于两年前,万宁日月湾冲浪全闭环!那一刻,和自然合二为一!想要快速进阶,必须要有段时间住在海边,每天都去“浪一浪”,“这题我终于会做了”
【危险时刻和浪人精神】
29:07 浪人精神:【1】敬畏大海,【2】了解自己的极限 know your limit(才可以更好得迎接挑战), 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冲大浪/和大浪存在的地方”:葡萄牙,夏威夷,斐济的大浪,推荐电影:极盗者 Point Break
34:12 受伤和危险时刻:冲浪的规则(抓浪的优先权),遵守海洋交规,不要带着你的板子到处“肇事”。碰上危险浪况怎么办(如果碰上了洋流),及时请教熟悉环境的浪人(最好有教练),不要离开冲浪板(在大海里冲浪板是你唯一的救生圈)。日月湾每年都有人失去生命(能冲浪的地方就不要游泳,能冲浪的地方就有离岸流)
44:08 危险离岸流:对于高手来说,离岸流是大海里的电梯 channel,在板上可以迅速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但是对游泳的人来说离岸流很危险。在板上要知道go with the flow
【推荐书影音】
49:19 书影音:《和萨特一起冲浪 / 冲浪板上的哲学》(鼓励慢就是快,慢其实为地球贡献了更多),《Let my people go surfing》 (鼓励产品使用周期更长,复购更少)
56:57 最喜欢的浪点:【国外】巴厘岛,【国内】海南万宁,深圳西涌/惠州
59:30 新老浪人如何相认:大部分浪人都很友善,在日本的老浪人,很有礼貌很可爱,下水之前碰到你会对你笑笑;也有一些些浪人并不是很友善,能看出一点点傲娇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春日特别版】 Panpan 去旅行了,在西藏的一周,后劲儿太大,让人无法忘记。
【这辈子第一次去西藏】
00:14 西藏确实是一个让人无法忘记的地方。
02:15 这个行程开始于“4:40am闹钟没有响”
05:23 抵达林芝(3100m),同行的另外十位驴友,每一位都是带着“不同的原因”但是“同样的爱”来的西藏,希望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看到西藏
【西藏山和水】
11:55 Panpan作为“云南爱好者”来的西藏
15:08 正对着山,正对着水,一切都“刚刚好”的房间
19:09 你来看西藏,西藏的山水也看着你:南迦巴瓦(众山之父)和巴松错(绿色的水),和那让人魂牵梦绕的森林味道
【禅修和呼吸】
30:55 Panpan带着一些很具体的问题来的西藏,希望可以听到很多人的人生智慧。藏式呼吸课(B站 土登老师)
39:28 汉藏文化中感到的一些小差异
【告别香巴拉】
41:55 全程被藏式的热情拥抱
44:30 机缘巧合开始和几个藏族大哥们的聊天:请多来看看西藏,幸福的一生多种多样
46:44 希望永远可以有机会回到“远方的家”
49:18 感谢「松赞」给了这么好的西藏初体验
50:40 书影音推荐:《隐秘之门》,《第三极》,《八万四千问》,《无我的智慧》,《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西藏生死书》
52:20 隐秘之门,我们下次见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Cookie出生在西藏,长大的过程中先后在拉萨,上海,北京,纽约最后又回到了北京。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地理位置一直在不停变化,但是Cookie心中对social innovation enterprise(社会创新企业),impact investment(影响力投资)从来没变过,在过去的十年中越来越坚定。这也可能是因为在学习,实习到工作的过程中,Cookie有机会合作了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机构:从北大的文物与博物馆学,到纽约大学的社会创新和影响力投资学习,到后来的咨询公司社会创新项目等, 再到自己开始牵头一个社会创新的创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与海量的非赢利机构,赢利机构,到政府组织以及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打交道,看过,算过,了解过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跟Cookie相处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信念和一群年轻人是如何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牵引力,带着你一直向前。
有了这个力量之后,好像人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很松弛,很乐观,很勇敢。很像爬山的时候,如果你已经确定了,我就是要征服这个山头,那么接下里你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往前走了。
我稍微剧透一点,在Cookie高考的时候,她的爸爸对她说过一句话,我也在播客开始之前送给大家(无论你的父母从事什么职业都适用),这句话是:“我们能给你看的世界只是大世界当中的一小部分,你应该去外面的世界多看看”。
Cookie是第八届苏世民学者。
【词汇表】
ESG (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 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
Social innovation 社会创新
Impact Investment / impact investing 影响力投资
Non profit 非盈利
For profit 赢利
Value 价值观
Vision & Mission 愿景与使命
GIIN 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
【我是Cookie】
02:00 大家好,我是三种语言(中文英文藏语)闯世界的Cookie
05:17 出生长大在拉萨,一直在不停吸收各种语言和文化
08:00 学习经历:本科文物与博物馆学,研究生学的社会创新&影响力投资(social innovation & impact investment)
09:10 本科的因缘际会:“高考不小心考高了一点点”,一个阴差阳错来到了北大的本科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爸爸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能给你看的世界只是大世界当中的一小部分,你应该去外面的世界多看看”
12:58 北大的学习:疯狂学习考古的同时也开始了丰富的社团活动,也开始接触更多社会创新项目
19:30 申请研究生的“情不自禁”:社会创新项目真的很好玩
【什么是Impact Investing】
20:10 Impact investing的impact 到底是什么?跟普通的Investing(投资)有什么区别?impact investing在国内的普及程度?
23:26 闯荡纽约 / Gap Year 间隔年:学习之余仍然继续在工作中做社会企业的项目。无论做任何项目都可以学以致用,以及努力尝试将非营利的项目塞到盈利公司里面
29:10 Public sector(公共项目)做咨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34:30 既要工作,又要做自己的社会创新项目: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的抱团
39:20 抱团成功:成立了Responsible Investing Advocate League(RIA League)可持续金融人才联盟
40:50 「Design Your Life」畅想自己未来的几种可能性:非盈利创业,文化创业,表演艺术创业
45:16 欢迎关注公众号:RIA League 可持续金融人才联盟
【Social Innovation创业】
47:10 Social innovation从无到有创业,总共分几步:找到value和mission,evaluation,talents,先跑起来再说
【别的】
51:00 书院带来的惊喜:打开了新思路 & 交到了好朋友
53:10 推荐书影音:《入殓师》,《死亡诗社》。两部的共同点,“Carpe Diem,享受现在这一刻”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Bessonn&sa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第一次见雨桐是在一次给高中生上课的夏令营中,雨桐是夏令营的组织者。当时因为疫情没有办法线下见面,我们只能线上开所有的会。也因此,我对雨桐的第一印象只能来自于线上,但即便是线上,仍然没有丝毫影响雨桐作为一个优秀传播者散发出的强大能量:永远温文尔雅地讨论着所有重要议题并解决着所有问题,永远知书达理地听取着每个人的想法和建议,并且热情地安排着所有人的工作,当然声音也令人感到十分平静。我当时就在想,这样的人就属于更大的舞台呀!
结果,还是我天真了,人家本身就属于更大的舞台呀!本期嘉宾,钟雨桐,复旦大学法语系毕业,连续三年在法语专业综合评价第一,曾担任复旦英语辩论与演说协会社长、校主持人队队长、复旦大学校广播台英语主播。雨桐也曾经获得过大大小小主持奖项,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其中最亮眼的包括2015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亚军,曾经入选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本科期间共主持100余场活动,曾参加的志愿服务长达700多个小时。
不知道你周围有没有个别朋友,当他们开始讲话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认真开始听他们要讲的每一句话,这可能就是一个好的传播者魅力。对我来说,雨桐就是那个朋友,在雨桐身上,我能看到的是,一个好的“传播者”,除了需要热爱传播,有勇气站在舞台的中央,可以清楚阐述论点,也同样要需要经受着来自舞台和聚光灯的考验,站在众人面前,接受观众的质询和凝视。
雨桐是第九届苏世民学者。
【走上了第一个舞台】
03:30 大家好我是雨桐,有一个教育工作室,同时也是一个主持人
05:38 这辈子的第一次主持: 第一次主持是三年级 (9岁)的一次“报幕”
16:19 大学之后的努力:一些些机缘巧合,一次次的超越预期,参加一些主持/表达比赛,参加《外研社杯》,每一次比赛(以及落选)都是一个漫长打磨的过程
27:00 比赛中的心态:经历了多轮鏖战,终于来到了决赛,但是内心一直揣着“只要过了第一轮就已经胜利了”
【走上了更大的的舞台】
35:00 中国日报《少年会客厅 Youth Power》第三季:除了主持之外,也在试图策划更多自己的内容
41:00 自己喜欢的主持人:“内容有高度”,态度亲和,传播有热度,”it's less about what you say more about what they hear”
49:00 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的养成:从听开始
【通过教育继续传播】
55:00 HSYLC哈佛峰会:从小就和教育结缘,很小就碰到了因材施教的好老师,因此也很热爱教育提供的舞台
01:03:50 小的时候的一个“奇怪小嗜好”:竟然是……批改报纸。也因此一直在思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01:12:00 教育的十年磨一剑:从2018年开始参加HSYLC的活动,从讲授人 / 志愿者的角度见证了这么多年的变化
【作为一个i人主持人】
01:18:05 一个“i”人的出厂设置:可以当一个极好的主持人!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Bessonn&sa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做一个有力量,有速度,有耐力,反应快,有战略,会配合,且有线条美的女生,想象有这么一群女生在一起打球,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一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录这期播客的时候我都动心了,这期播客目前是2024年最喜欢的一期播客,而且这一期播客后劲儿特别大,录完你就想冲进健身房挑战一下自己。
本期嘉宾 Echo 和 Cara,我来简单介绍下:
Cara - 康复医疗设备公司做康复培训的运营,从小到大一直喜欢运动,深入尝试过艺术体操,腰旗橄榄球,钢管舞等运动。同时一直在健身房坚持撸铁。
Echo - 是Panpan同研究生项目的同学,忠实听众转嘉宾,曾经是“运动人口零贡献者”,自从去年参加了NFL的腰旗橄榄球活动之后,逐渐有体系地开始训练,找机会参加更多腰旗橄榄球比赛,也因此结识了一群打橄榄球的女生,其中就包括Cara。完整地经历了从一个运动小白到了一个腰旗橄榄球爱好者的过程。
两位曾经在同一个北京的女子腰旗橄榄球队打球。
我先把本期播客中几个核心观点总结给大家:
* Cara - 女生朋友们,请不要身材焦虑,不要抱怨什么粗腿粗胳膊腰不够细,所有这些肌肉都是你的运动能力,这说明你有力量,可以跑更快,跳更高,请不要觉得自己不好看,有力量才是最美的!
* Echo - 运动让人强壮,让人结识更多朋友,让人心情变好,让人自信,但凡开始了就会让人欲罢不能,运动竞技场不需要跟别人比,每个人进步的速度不同,你需要打破的唯一的一个人就是曾经的自己!
* Pan - 科学运动进步快!
最后,补充一些腰旗橄榄球的背景信息:腰旗橄榄球 Flag Football。你也许曾经听过橄榄球这项运动,腰旗橄榄球的规则和橄榄球类似,两队各5或7人,每队分别轮流有4次进攻机会,进攻是为了可以让球通过被扔或是传球的方式来到客队的touchdown area,这个动作叫做达阵。在向前进攻或者是传球的过程中,和传统橄榄球不同的是,不可以有任何的肢体冲撞,你可以把客队队员腰间的旗子拔掉,来阻止对方的进攻。如同橄榄球,腰旗橄榄球也分中锋 center,跑锋 running back,四分卫 quarter back。橄榄球这项运动本身男多女少,近年来因为腰旗橄榄球的普及,有更多女性开始进入腰旗橄榄球这项运动。
一个小抱歉 - Panpan 录音的时候,不小心在设备上合并了音轨,因此本次录音 Echo 的音量较小,听友们请担待!
【入坑腰旗橄榄球】
02:40 Echo - 去年 NFL 的活动上捡起来了腰旗橄榄球
05:10 Cara的健身之路 - 从小就开始各种运动,腰旗橄榄球是一个新手入门很友好的球类运动,从小第一个接触的运动是艺术体操
08:52 Echo的健身之路 - 最开始是一个不运动的“普女”,小时候运动都是围绕在小时候中考高考,体育达标为导向,去年接触了 NFL 的一个活动尝试了腰旗橄榄球这个活动
11:15 Echo入坑腰旗橄榄球:清华遇到的四分卫带 Echo 入门了这项运动
13:16 Cara 入坑腰旗橄榄球:看到了装备橄榄球,当时自己有练的基础,非常想尝试新的体育项目,看到了橄榄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非常向往。同时,自己练了 4 个月Crossfit之后身体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练!】
23:00 “普女” VS “练过的女生”:用正确的方法可以迅速提升,“功利”地练习 VS 体系化练习的区别
26:00 人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不要说“我的能力就这样了”,把你想干的事情拆解成几个模块: 力量,耐力,柔韧性等,然后逐个突破,是最快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趁新手红利期赶紧练!
28:50 新手红利期之后:那就需要分方向分组体系化上台阶,力量练好了上速度(这个就是爆发力)站到自己的台阶上就会安全有效的训练,觉得容易了就可以继续上台阶
30:50 生活化运动:运动频率增加,吃的更干净
33:40 运动 VS 训练:拿运动练运动,效果不一定好。运动和训练是完全不同的项目,平时的训练可以达到更好地运动效果
【比赛中的女队文化】
38:15 第一次比赛: 觉得自己已经跑得挺快了,结果所有队友都说:能不能再跑快点!
38:42 腰旗橄榄球规则:正对地盘的游戏,一攻一防,进攻方的四分卫可以向前传球,其他人只能享受传球。每四挡必修推进 10 码(或半场),否则就要攻防转换。一个达阵获得 6 分(touchdown)。因为没有冲撞,男生和女生可以一起打,5V5或7V7
43:10 纯女队的文化: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一起备赛。第一次一起打比赛(仿佛春游),创造了一个让所有女生都可以进步,舒服,自信的地方
47:10 身材自信:我有这样的粗腿粗胳膊是因为我运动能力强!我就是能接到这个球!
49:30 让你进步和伤害你的是同一个东西,都是「练」:唯一的区别就是“量”的把握,如果每一个动作都在你变形的边缘,那么就要退一个台阶,安全练习
51:15 比赛中的伤害:也跟平时练习的自信,接一个飞过来的球,如果你足够自信接着个球就不会眨眼睛,闭上眼睛就容易戳手
56:25 来自Cara的「tough love」:“你要么就不训练,从此不受伤害,要么选择继续适当训练,来避免未来的受伤”
01:01:10 健身这个事情:make it functional + own your slow
01:02:00 找到靠谱的私教确实很不容易,很多人练着练着自己研究了很多变成了私教
01:07:40 成为一个“运动人口”: 科学健身 热辣滚烫!
【一群可爱的人】
01:11:18 球队中其他姑娘:包罗万象,金融,审计,咨询,大学生,博士等等。教练非常严格,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很认真,希望可以共同进步
01:16:16 人生当中能遇到这么一群可爱的人真是一件难得的事情!球队的女生是一群非常纯粹的妹子
01:19:30 对四分卫「领导力」的要求:体能,记忆力,洞察力,发挥队友长处。在场上不要随意惹四分卫!
01:24:20 Cara私货知识点:身体的软组织的用进废退
【前方高能】
01:26:50 Cara除了腰旗橄榄球之外,还有别的绝活!一个普通人看着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的运动
01:30:35 第一年学钢管舞的感受:疼!
01:33:10 Panpan:今年如果播客的订阅来到了 10000人次,马上去上钢管舞课!
01:35:05 小时候练一个强体能的运动,为未来运动打一个好基础!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各位听友龙年好!热爱学习的我们,从小就在“学学学”,到现在为止仍然能看到我周围的很多人都在学习这条“无止境”的道路上继续勇攀高峰。学习这么多,最直观和功利的短期效应当然是习得能力获得更多的社会报偿,可以越走越远。一些更加长期的学习则是让人可以登高望远,看到事物发展规律中的 what why how(是何,为何,如何),变化可以很多很快,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都可以更清楚的认知驱动世界变化的内核。这一套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学习方式,西方统称为「博雅&通识教育」(来自百度百科)。
本期嘉宾路师傅,是一位大学和研究生都浸泡在博雅教育的朋友,路师傅的本科教育在历史都非常悠久的两岁学校:苏格兰的St.Andrews以及美国的William and Mary学院,研究生在芝加哥大学。学习之后路师傅通过创业继续普及雅博雅通识教育。在播客中,我们聊到了:路师傅的两次教育上的商业实践,什么是博雅教育,博雅教育和传统的大学教育培养路径的异同,以及为什么自己会慢慢变成博雅教育的忠实推崇者。
先把好东西拿出来分享:播客中提到的两个无论年龄,身在何处都值得学习的课程,大家可以自行在网上搜索并学习起来:
- Columbia University, the Core Curriculum (Literature, science philosophy, music, art)
- University of Chicago, Leadership Lab: the Craft of Writing Effectively, Larry McEnerney
祝大家龙年红红火火学习快乐!
【大家好,我是路师傅】
02:50 大家好我是路师傅,山西太原长大本科去苏格兰/美国读书,一直在文理学院接受 Liberal Art Education(博雅 /通识教育)
05:05 悄悄转系:对商科并没有热爱,反倒是对历史和国际关系有深厚的喜爱和天赋
06:25 【留个彩蛋】如何在美国写 essay拿高分呢!请听到最后
10:20 那些年碰到的好老师变成了自己创业的契机:自己的教育经历中碰到了非常好的老师,因此对自己之后的创业也有一些影响。毕业之后也在投行和咨询也实习过,但是并不享受
【创业之路】
13:00 第一次创业:开幼儿园!
14:40 幼儿园创业的血泪史:开业的时间是 2020.2.3(大家应该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印象最深的事情:大年初二那天退了 40 多张过几机票。创业中就是会有这种,你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仍然“无可奈何”的瞬间
16:45 第二次创业:2013年开始的「ExLac文理」项目Experience Liberal Art,路师傅半路加入。国内夏校仍然是理工科居多,人文社科很有限,看到了很大的空缺也认为会带来价值
19:28 创业伙伴:第一印象“一般般”,但是“second chance”发现这人蛮好!
21:15 不走寻常路的“文史哲 + 艺术夏校”
【文理学院/博雅学习】
24:30 Liberal art education VS liberal art college(LAC): 一个小众知识 - 美国的藤校几乎都是文理学院形式
26:55 LAC的多元性:社科,自然科学,艺术,人文是必修课程,但是文理学院中也有不同的门派:Brown VS Columbia,Columbia 部分课程所有人都要学,博雅/通识教育的必学。而Brown 有一个 open curriculum,你可以无限探索
30:30 「ExLAC」:两周的liberal art college 文理学院的体验
34:28 ExLAC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学生和老师:2022年夏天在莫干山的酒店与世隔绝了 14 天的生活,反倒是一个很类似真是文理学院的生活。有的同学们也确实因为来参加了 ExLAC 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学术兴趣,之后也申请了 LAC 去深造
37:45 夏校中碰到的“奇才”学生:发现通识课程并不喜欢,只喜欢电脑和量化金融
40:23 对于学生的观察:普通高中国际部 VS 国际学校 VS美国高中,普高的同学们很扎实,但是发言并不多,国际学校和美高的同学们更愿意表达
43:40 美国教授们的体验: 可太喜欢在中国教学生了!中国学生对老师们无比热爱,有的学生会继续愿意跟老师深造
47:10 坚持做 ExLAC的最大意义:帮学生们带来了真正的价值,让他们体验到了文理学院的课程模式,找到学习方向
49:20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文理学院的:有的人确实能力更适合大U,如果清楚研究方向当然可以直接投入专项研究,人各有爱
51:30 教育本来就会有点滞后,越是容易滞后越不应该赶潮流:没有办法估测未来什么会发展的更好,所以学好可以奠定坚实基础的学科非常重要
55:00 文理学院培养的同学们都去做了些啥?
01:00:30 不同国家文理学院创新:韩国Tae Jae University,大一必修课还有 Python,大学期间一定要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和水平,进入社会之后就会发现 book smart 是远远不够用的!文理学院努力赋予一个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一直想要学习新东西的好奇心
01:03:55 书影音推荐:《死亡诗社》,现在很多教育是自上而下的,作为教育者应该多问学生想学一些什么内容,多问学生他们想要什么。《Accepted》每次camp都会放给学生,《Why Nations Fail》,《Dictator’s handbook》,以及网上看看芝加哥大学的写作课。
01:11:55 最后的 Bonus大彩蛋: 在美国大学写文章拿高分秘诀!(咱们还是好好学习为主,投机取巧方法为辅,图大家一个乐呵!)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在Karen还不是我学妹的时候,我就因为一些些宇宙缘分认识Karen了,当时只知道她是一个数据达人。有一年春节的时候,我刚好和家人在大理,我惊奇地发现原来 Karen 是大理人(这在我看来真的是无比幸运的事情,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精神故乡是云南,我非常羡大理人)。在大理就聊到了很多Karen这一路做数据,从数据到了环境数据,绿色金融,自己创业,又来到了苏世民的经历。这一路的历程,从一个外人看来是一个“坐过山车”似的体验,这次找她录播客,我也获得了一个“坐在过山车上”的视角,我也剧透一下,当你真的坐在过山车上的时候,你只是觉得前面的是路,得走,你不会觉得这个是个过山车。
今年很多周围的朋友,都曾经跟我诉说 2023 年各种的起起伏伏,包括我在内,也一直有一种很强烈的,好像一直在一个过山车上,每当觉得自己要落地— > 进站 — > 抵达的时候,又飞了起来。估计这样的过山车,以后可能还会有很多,希望大家听过 Karen 的故事,也可以在年尾这个时间得到些心灵上的启发,(大家都是老听友,我也说点直接的)你想不想坐,过山车总会来的,与其害怕,不如拥抱这个坐车的过程!
【创业一直是一个内心的向往】
01:12 Karen 的介绍一大堆(欢迎看看karenwang点co),当然最重要的就是 Karen 是(母语白族话的)云南大理人
03:19 巧了,Karen也有一档播客,在做research的时候顺便就做了一档气候变化 & 数据的播客「Talks at Climind」
04:40 Karen小的时候非常喜欢问各种问题,昆一中,高考以后去香港浸会读的大学(传媒),后来转了统计学,去了投行,微软,兜了一圈发现自己不是一个“好员工”
09:55 创业的种子:香港的教育是鼓励自由探索的,当时阴差阳错在MIT Innovation Node 第一次了解了“创业”,参与了一个项目 - 做合成生物相关的移动实验室
【创业之后的生活】
13:15 现在在公司(Climind)里,自己主要的职责是个“产品经理”,喜欢做产品的“状态”
14:38 Karen在联合国做什么: 什么是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共 17 个目标
17:55 气候变化解决方案需要时可持续的:气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这个行业非常需要人才,有很多方面是可以创新,Karen 希望在这之中作为一个信息&数据赋能者,降低获取环境相关信息的成本,于是针对这个问题,利用AI for climate science开始做解决方案
22:55 「Climind点co / 蓝点起源」是一个专门提供环境数据的 AI 解决方案:环境金融行业,环境行业是一个需要大量数据的行业,但是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低效,低效就意味获得信息的成本高,更不用说多模态的数据了,单一模态的数据都很难充分解释
31:10 创业的方方面面:创业是一个“压缩学习”的方式,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复杂,仍然保持专注
35:35 为了创业,需要各种奇奇怪怪的保持体力的方法:“达芬奇睡眠法”,认真锻炼,而且需要知道哪里可以节省精力,而不是在某些事情上过分消耗了自己
41:47 目前来说,如果一辈子只能做且只能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希望是创造有价值的产品 / 作品
43:05 来了书院以后变成了一个 I 人,但被迫有比E人还多的社会活动:TedX, FII,MiSK Forum, UN Museum (Karen 是最年轻的董事会成员之一), 等等
49:05 如果大家对环境,气候,绿色金融有兴趣,也可以从 Climid 作为入门,如果伙伴们对环境 / 可持续发展目标 / 绿色金融也欢迎持续关注 Karen 和 Climind!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Selena从小跟着家人辗转过很多地方,也因此获得了机会在不同的地方上学,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肯尼亚内罗毕。在这个地方除了上学,感受当地人文气息之外,她也更加立体地体会到了,在一个肤色,文化跟自己完全没有交集的国家,自己作为一个“minorty / 少数派”生活在这里,是一种怎么样的复杂感觉。为了把肯尼亚的几年生活分享给更多家人朋友,Selena直接写了本书,《15岁我在非洲》。
每个人这一辈子无论来自于任何语言文化,都应该珍视去不同文化学习工作深造或者哪怕只是去旅行的机会,我们从小就被赋予了“主流文化” 的底色,全世界八十亿人,十几亿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又很难剥去的“大多数人”的标签,“大多数人”当习惯了就会有一种“大多数人的”惯性,很多决定自然而然会偏向你,以我们作为重要stakeholders,能有一些换位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站在“少数”不同群体的视角上,着实很难得。少数是不是也一样可以获得尊重,获得更优越的待遇等等(此处指的少数也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肤色或者是国籍的少数,他可能是任何一种少数)你真的可以在人群中辨识出来,哪些是少数,以及如何真正看见甚至保护每一个少数的视角么,我们先来听听看 Selena 的故事吧。
【大家好,我是 Selena】
01:18 第一次见到 Selena, 很难确定 Selena到底是哪里人,果不其然:Selena出生在北京,之后换过非常多地方:美国,肯尼亚内罗毕,加拿大,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北京
【人生第一站:美国上小学】
04:20 第一次出国:小的时候想都没想,就决定跟着妈妈去国外上学了
05:48 刚到美国的「蜜月期」:一切都很新鲜,妈妈可以翻译,免费的博物馆,后来开学了,不会说英文的反差感很明显!到学校的第一天突然发现没法交流,一个“社牛”突然没办法 social 了
10:00 妈妈最害怕的事情:在美国上学,回了中国数学跟不上,9 岁的 Selena 觉得自己一定不能落后,就去上了美国的四年级,虽然上了更高的年级,但是能感觉到同班同学对自己的那种“看异类的眼神”,原来这就是当“少数派”的感觉
14:50试图和同学们尬聊,改变局面!在中国,很多外国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在美国,大家不太会给同样的热情,很容易让你感觉到“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只是个外地来的插班生,试图融入我们”
16:48 母女的交流:开学的那一段时间很多心情没办法被消化,于是确实把很多脾气都撒在了妈妈身上,妈妈在努力帮忙帮助 Selena 调整
19:25 终于快适应美国的生活了,就会中国了!然后就感受到了“reverse culture shock” 反向文化冲击
【人生第二站:肯尼亚上高中】
22:15 肯尼亚的生活:国际学校的生活,有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人,北美的同学比较少,东亚的同学几乎没有,但是因为已经有了美国学校的洗礼,在新的学校社交游刃有余,不过考试的压力大了很多
30:15 Selena对人文社科太热爱,在非洲写了本书!在肯尼亚上了一年学,在学校中经常会有一种很“出戏”的感觉,“我怎么会在这里”,很希望可以通过一个方式来跟自己国内的家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32:40 于是开始记录自己肯尼亚的生活:肯尼亚的生活很不一样(比如说:学校像是一个公园,有猴子和老鹰,听的我一脸震惊)15 年到的非洲,18年离开的非洲,刚好输液发表了《15 岁我在非洲》
36:50 这本书带来的没想到的收获:记录了自己在非洲上学的这段时间,和年轻的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变化
40:18 下一个挑战,用英文写本书,讲讲美国年一年的生活:不是移民的小朋友在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是怎么样的体验(非移民文学),希望用自己的视角记录当年自己的生活,同时也想记录下大家(非中国人)对中国视角的转变
46:15 世界那么大,观点那么多,我们应该努力拥抱多远的想法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 Mostrar má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