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t
-
着眼于美国和中国的现实,讲”小政府“在某些方面可以很大,但”大政府“在某些方面可以很小的道理。
-
亨廷顿成就最高的几位学生为什么不赞同“盎格鲁-新教”论?福山在美国的现实中看到了什么?Elliot Cohen在第一代移民身上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国会的“盎格鲁-撒克逊政治传统的决策团”胎死腹中?为什么众议院共和党议长把这个词称为“本土主义狗哨”?
-
Puuttuva jakso?
-
什么是“短语炼金术”?“短语的奴隶”是怎样炼成的?“文明的冲突”来自何处?亨廷顿的学生得到了什么真传?是什么导致了文明圈不断缩小?文明内部的冲突为什么比文明之间的冲突更惨烈?俄国-乌克兰、韩国-北朝鲜、海峡两岸......
-
为什么说美国是个中间偏右的国家?中文世界如何夸大美国左派的影响力?为什么说《民权法案》和”平权措施“不是左派的专利?为什么艾森豪威尔总统说“走极端的,不管是左还是右,都在路边的排水沟里”? 我们在中文世界看美国政治,不要只看艾森豪威尔总统说的那些排水沟里的极端分子,他们嗓门大,但做不成事;我们要看道路中间的那些做事的政客,左派中的极端分子会说他们右,右派中的极端分子会说他们左,但他们才是美国政治的主流。
-
美国有伟大的时段,也有不那么伟大的时段。从一些基本历史事实看,是不是过去比现在伟大?
-
川普总统启动“外国敌人法案”,被法院叫停后,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要“弹劾”法官。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发布正式声明,为总统指明方向。首席大法官公开发布声明,反驳总统,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常见。美国真得已经陷入“宪法危机”了么?
-
结合听众留言讲几个问题:人跟人交往的边界感,中文世界比较流行的“善意的粗鲁”,油管上的播主和观众,一些生活中的遗憾,还有中文世界的民主饥渴症和政治版望梅止渴现象。
-
周六早晨,川普总统颁布行政命令,启动“外国敌人法案”。国土安全部的两架飞机从得克萨斯跟墨西哥边境的Harlington起飞,分别飞往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飞机起飞不久,首都华盛顿联邦法院一名法官,勒令飞机掉头返航。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在媒体上说:“可惜,晚了”......
-
为什么见识透彻的人不讨好大众?普通人如何克服被居高临下感?为什么大一教科书毁掉了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学如何驯化出无数头脑封闭、僵化,无聊、无趣的学生?孔子政治不正确,为什么不是歧视?有人念书越念越蠢,我们能从这种现象得到哪些教训?如何避免自己变成那样?
-
一位喜欢开跑车的老律师,我们短暂的事业和人生交集,如何影响我的人生轨迹。
-
邻居中有对老人家。老先生身体不太好,但喜欢玩船。他家后院有船坞。周末,儿女带着孩子来,他就开船带他们去湖上玩。他家太太喜欢户外活动,偶尔过来借我的划艇玩儿。老人家有时候在后院倒挂国旗。 他们在抗议什么?如何跟政治观点不同的邻居相处?得克萨斯如何普选法官?为什么很多人按党派投票?权力的傲慢如何让执政党失去权力?为什么正常人会被左派极端分子说成右,同时又被右派极端分子说成左?如何分辨有意义的政治观点和无意义的政治噪音?......
-
中国家长和学校忽略了哪个对人生至关重要的道理?为什么罗素说 “人天生无知,但并不天生愚蠢。愚蠢是教育的结果”?为什么启蒙对无知有效,但对愚蠢无能为力?“杠精”是怎么回事?遇到杠精怎么办?为什么说“不同意”是有门槛的?为什么说“值得”是普通人有所为的关键词?推荐一本启迪人生的书和根据书拍摄的电影。
-
开播两个月,这一期结合听众留言,讲几个话题和两段经历。涉及财务自由与安全感;哪些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权力的游戏;不安全感;四十多岁卖掉生意;失散20多年的学生;学习好有什么用?;为什么背书郞难有成就?斯多亚哲学;玄奘;空海;《心经》等。
-
在美国法庭上有个奇特现象,就是中国、印度来的移民,家暴以后被警察抓起来,被检察官起诉。 这些家暴男的一个辩护就是“文化差异”——说他们是被传统文化害了,不知道打老婆犯法。 在一些中国、印度第一代移民聚居的地方,这成了法庭上的一个笑话。 一些专家用中国文化来为独裁辩解,说中国文化有独裁传统,所以中国要独裁才行,不能实行民主,否则就国将不国,民不聊生。 这种辩解跟中国、印度来的渣男拿“文化差异”为打老婆辩解一个道理。 每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有过独裁传统,不是皇帝,就是国王,这是人类蒙昧时代有过的制度。 但有生命力的文化和传统都是可以革新,可以改变的。 那种一成不变的僵化传统,注定衰败,没落,被有生命力的文化所取代。 印度文化曾经有烧寡妇的传统,两百年前让英国人治改了。中国没有烧寡妇的传统,但有女人裹小脚,男人留辫子的传统。 当今,中国女人不再裹小脚了,中国男人不再留辫子了,但不少中国人并没有放弃裹脚布“文化”和辫子“文化”,只是把裹脚布和辫子换了个地方,把裹脚布裹到了脑袋上,把辫子从脑瓜后面移到了脑瓜里面。 用时髦的说法,这叫“文化自信”。 这种所谓“文化自信”,跟烧寡妇的那些印度教徒的“文化自信”,都是一路货色,就是把野蛮包装成文化,把野蛮跟文明的差距歪曲成“文化差异”。 这几十年,美国不少人把什么都说成“文化差异”。 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打老婆,没什么好辩护的,但中国来的移民、印度来的移民打老婆,就成了“文化差异”。 如果一种文化真不把打老婆当回事,这种文化就是反文明的,就是野蛮的,如果能叫传统文化的话,也是一种烂污传统,一种烂污文化。 如果再听到这些人说“文化差异”时候,要问他们一句:“你有文化么? 还有脸跟人讲文化差异? ”
-
美国脱口秀最喜欢开涮哪位总统?为什么搞笑节目是政治的风向标?只要美国的脱口秀照说,照样毫无禁忌地拿总统开涮,这个国家的政治就还正常。什么时候,美国的脱口秀不敢拿总统开涮了,这个国家才真正出了大问题。 一些中国人把川普时代的美国比成“文革”,另一些中国人把拜登时代的美国比成“文革”,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心结,特有的想象。谁见过文革时中国的相声演员到处拿毛主席开涮?到了今天,也没有中国的相声演员、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拿习主席开涮,虽然私下都把他当成小学生取笑。类比是扩展知识的一种方法,但便利的类比也是认知的陷阱。
-
中国当然有不少人喜欢开玩笑,也开得起玩笑。但是,从这十年出现的各种怪象看,很多中国人开不起玩笑,这些人借助网络,跟权力勾结,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开不起玩笑的国家“。 尤其是这两年,中国貌似又回到了开个玩笑可以引来大祸的时段。前年,有位脱口秀演员说了个段子。有观众举报,说是侮辱解放军。那位演员被立案调查,他所在的公司被禁止线下演出,罚款1300多万元,是那场演出收入的10倍。 有位脱口秀女演员,叫杨笠。她讲段子喜欢拿男人开涮,反复被一些中国男人抵制。在过去短短四年中,她已经被抵制了八次。按这个节奏,今年她还会被抵制两次。去年十月,她再次被一些中国男人威胁抵制的时候,《纽约时报》发了篇报导,标题就是“In China, Comedy Is Giving Women a Voice. But Can Men Take a Joke?”——“在中国,喜剧让女人发出声音,但男人是否开得起玩笑?” 很多媒体报导了杨笠的遭遇,标题都跟“中国男人”有关,像《波士顿环球报》,标题就是“Why can't men in China take a joke?” ——“为什么中国男人开不起玩笑?“ 一些中国人甚至追到海外,围攻用英语说脱口秀的华人演员。有位住在澳洲的脱口秀女演员,名叫黄鹤,黄鹤楼的黄鹤。她是重庆人,在美国留学工作,后来移居澳洲。她用英语表演脱口秀,走红澳洲,受到英文观众欢迎。几年前,新冠大流行,黄鹤的段子拿“新冠“开涮,还调侃了“剩女“这种说法,被一些中国网民围攻,说她用脱口秀”辱华“。确切地说,是被一些心智残障的中国网民围攻。为什么说这些网民心智残障呢?答案很简单:缺少幽默感是一种心智残障。 这些人能从脱口秀节目中看出“辱华”来,可以说是天赋异禀,也更加佩服中国教育阉割他们精神世界的能力。本来,欣赏艺术,娱乐消遣都是人性固有的潜能,但很多人被那种变态教育阉割到成年,已经丧失了把艺术作为艺术欣赏,把娱乐作为娱乐消遣的能力,心理变得无比脆弱,成了玻璃心,哪一天不小心,就碎一地。 美国人对中国人有不少“刻板印象“——stereotype,其中就包括“中国人喜欢一本正经,好象不喜欢开玩笑。这当然是一种刻板印象,很多中国人喜欢玩笑,说段子。刻板印象固然流于以偏概全,但它的来源却是生活世界。 中国人的缺少幽默感,这不完全是西方人的偏见。100年前,文学家林语堂就有类似说法。他说,本来先秦诸子时代,中国人也很有幽默感,但后世的伪道学不断阉割中国文人的幽默感,唐宋以后,幽默感在正统文学中几乎绝迹,只存在于民间文学中。中国的正统文学容不得幽默,甚至对幽默充满恐惧,好象一幽默,就会开下大乱,国将不国。结果就是,念书人要先学会装一本正经,这种教育制造了无数伪道学家。不过,林语堂发现,一些装模作样的伪道学家,一到私下说话,也会不乏幽默。 过去这几代人,中国又经受了革命伪道学的洗脑,制造了无数苦大仇深的脑残,从国家元首,到底层群众,听到别人开个玩笑,都能激发他们苦大仇深的条件反射。很多围攻脱口秀演员的小粉红和老紫红,就属于这类脑残。 玩笑、幽默本来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表现了一种文化发展的高度。当年,林语堂就说,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发展到相当的高度,才会有幽默文学出现。人的智慧开启以后,除了对付各种生活问题,有剩余的精力,也有从容的智慧,才会有幽默。用林语堂的原话说,就是人“一旦聪明起来,对人的智慧本身发生疑惑,处处发见人类的愚笨、矛盾、偏执、自大,幽默也就跟着出现”。 这也就是说,聪明的人才会幽默,蠢货不会幽默。武断蛮横的蠢货,不但自己不会幽默,还不许别人幽默。这种蠢货掌握了权力,就会跟乌合之众共鸣共振,打压幽默产业。脱口秀就会进入严冬季节。 十年前,《纽约时报》有篇报导,标题就是:“Can China Take a Joke?“——“中国是否开得起玩笑?” 那篇报导分析了,美国式脱口秀节目进入中国后,观众是不是受得了。实际上,成人级的美式脱口秀节目一直上不了中国舞台。在国内线上线下能表演的脱口秀,都属于老少咸宜级,几乎没有令人不适的大尺度性、政治、种族和宗教玩笑。 如果美国的成人级脱口秀上了中国舞台,估计天天去剧场门口抗议的乌合之众会比观众还多。中文社交媒体上有个现象,就是讲跟政治相关的玩笑,说反话、反讽、开涮,幽默一把,常常会遇到有人跟在后面,义正辞严地反驳,发宏论。一直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活得这么沮丧,轻松、快乐、幽默这些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像根本没有发育一样。 可能很多在高压社会长大的人没有意识到,不分场合地苦大仇深是一种心智残障,是独裁国家的独特产物。什么是独裁?用劳动人民能听得懂的话说:独裁就是阉割,阉割国民的精神世界,把国民弄成精神太监。在阉割心智方面,党国相当成功,加上中国的一本正经的伪道学传统,幽默感本来就萎缩,被党粗暴阉割了几代,很多国民随时随地一副苦大仇深样,开不起玩笑,甚至把脱口秀当成政治宣传。 这种人在别人搞笑的话题上较真儿,但在应该认真的地方却把自己搞成一个笑话。因为这种精神残障,他们开不起玩笑,欣赏不了脱口秀,听到开涮的话题就对号入座,跟脱口秀演员争2加2不等于22。 有人带着政治觉悟看脱口秀,说杨笠的脱口秀是挑起男女对立。看到这种说法,有点活见鬼的感觉。杨笠是脱口秀艺人,以说段子让人哈哈大笑为业,要用脱口秀的各种技巧来表演。连娱乐消遣都能上纲上线,激发这些人的政治觉悟,他们不是在自证其蠢么?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讲,就是得有多蠢,才会被脱口秀段子挑起跟另一个群体的对立? 正常的成年人能分清艺术是艺术,现实是现实,脱口秀是说段子搞笑,不是发表政治主张。但很多成年人显然已经被中国教育弄得不正常了,他们已经习惯于对号入座,把脱口秀艺人的段子当成骂他们了。还有些更奇葩的,像小学语文课老师一样,要“纠正”杨笠的“用词”,更有的像政治辅导员一样,要“纠正”杨笠的“议题”。这都病成什么样了?人家是在表演脱口秀。教育出这种精神残障,他们的家长和学校真是造孽。 中国的传统和教育阉割国民的幽默感,让很多人变得无聊无趣,彻底沦为经济单层人和政治单层人。无聊无趣的人生也不会快乐,一代一代传下去,整个国家就成了极端压抑人性的精神高压锅。杨笠说的那些段子,在美国脱口秀界连成人级都算不上,竟然能打碎那么多“中国男人”的玻璃心。 人是要成长,才能长大。跟身体成长一样重要的是心理成长。身体成年了,心理也要成年。否则,就是活成了巨婴。不少爹妈只管生,不管教,他们的孩子长大了,有的知道自己补课,形成健康人格;也有的人格发育一直停留在妈宝男、妈宝女阶段,成了人格巨婴,心理脆弱,开不起玩笑,自卑自大,玻璃心随时碎一地。 其实,学会欣赏成人脱口秀,能帮这些巨婴的心理年龄赶上生物年龄。生活世界比学校、书本和公司的方格子要丰富多彩,没必要整天扳着脸,做个政治单层人或经济单层人。 一百年前,林语堂曾描写没有幽默的国家会是个什么样。他说:“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其结果必有天下相率而为伪的生活与文章,也必多表面上激昂慷慨,内心上老朽霉腐,五分热诚,半世麻木,喜怒无常,多愁善病,神经过敏,歇斯底里,夸大狂,忧郁狂等心理变态。” 一百年后的今天,对照一下脱口秀在中国的遭遇,中国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杨笠的脱口秀有很多自我调侃,并不是专门拿男性开涮,而是调侃人性中一些司空见惯的滑稽现象。她在一个段子中说:“你只能调侃成功的男人,千万不能调侃不成功的男人”。其实,在中国,成功的男人更不能调侃,就连说个段子,引起他们对号入座的联想,都是危险的。 中国是个奇异国度,虽然博士产量世界第一,但专门出小学毕业的伟人,只要善于搞内斗,爹妈争气,加鸿运罩顶,就可以爬到金字塔顶端,然后四个自信,争霸世界,把能挣钱的行业一个接一个搞垮。就像杨笠那个“普信男”段子说的:“为什么他看着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 很多中国人喜欢开玩笑,也开得起开玩笑。但那个“普信男”统治的中国显然开不起开玩笑。
-
跟人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不是哲学思辨中的自由观念,也不是政治宣言中的自由理想,而是法律上有具体规定的自由,也就是法律权利。美国最高法院主张:只是笼统地讲自由,会不知所云,法律保护的是“有秩序的自由” (ordered liberty)。法律如何为自由设限划界呢?政府既可以滥用权力侵犯自由,也可以行使权力保护自由,边界在哪里?中文世界如何误解“政府”?从持枪权和堕胎权看,法院如何有选择地侵犯自由,有选择地保护自由?本集也推荐一位诗人-哲学家歌手Leonard Cohen和他的《颂歌》(Anthem):“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任何东西都有裂缝,光就是这么进来的。”https://youtu.be/c8-BT6y_wYg?feature=shared中国几代人建墙不止,有形无形的墙把现代文明的光挡在外面。很多人习惯了黑暗,但视觉还不至于退化到失明。光透过缝隙进来,就有希望唤醒人对自由的追求。毕竟,追求自由是我们人性的证明。讲座的文字版会在Substack专栏存档,供获得授权的用户查阅。https://caminodetexas.substack.com
-
“人生而自由”是如何被误解的?怎么看自由的三层含义?用“消极自由”“积极自由”来分析政治现象,存在什么问题?什么是“四大自由”? 学习的目的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匍匐在巨人脚下。匍匐在巨大脚下,只能看到巨人的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巨人没有看到的东西。 学习不是为了记住知识,而是改变自己。现在最便宜的硬盘也比人脑的记忆好。学习是为了让头脑清楚,不让自己做各种骗子,包括政治骗子和意识形态骗子的受害者。这是这个系列讲座的初衷。如果你听过以后,头脑比以前清楚了一些,认知比以前有了一点提高,这是最重要的收获。至于那些外国人名字,还有那些书名,记住记不住,并没有那么重要。学习过程中,最不重要的就是记人名,记书名。连小学生都会。讲座的文字版会在Substack专栏存档,供获得授权的用户查阅。https://caminodetexas.substack.com
-
在第一讲中,我们说”自由就是把自己当人”,“政治自由就是让政府把国民当人”。在第二讲中,我们解释这种说法的来历:在罗马法中,只有自由人才是人,奴隶是主人拥有的物品。“人即自由人”,这是从罗马法到《1215自由大宪章》,到《1689英格兰权利法案》,再到美国《宪法》,一以贯之的线索。自由是个经常被滥用的词。用词混乱,导致思维混乱;思维混乱,导致行为混乱,也导致很多人追求自由,却成为被奴役、被操纵的对象。要避免那种命运降临到自己头上,就要头脑清楚,第一步就是为自由“正名”。从人之为人的角度,梳理自由的前生今世,来龙去脉,也是个为自由“正名”的过程。自由有200多种含义,所以根本不存在一个公认的定义。我们能做的,就是着眼于跟我们切身相关的具体自由,比如说言论自由、人身自由、信仰自由等。自由体现在法律上,就是权利。比如,言论自由,就是言论不受政府干涉的权利,人身自由就是不被政府随意拘禁的权利。这些具体自由的前提都是“国民把自己当人”,同时“让政府把国民当人”。第二讲可以看作是第一讲的晋级。讲座的文字版会在Substack专栏存档,供获得授权的用户查阅。https://caminodetexas.substack.com
-
什么是自由?用简单的大白话说,自由就是自己把自己当人。再进一步问:什么是政治自由?用简单的大白话说,政治自由就是让政府把你当人。英语中有个说法:“Where the people fear the government there is tyranny, where the government fears the people there is liberty.” ——“人民害怕政府的地方,就有暴政;政府害怕人民的地方,就有自由。”这是“自由科普”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涉及的问题包括:中国人到底爱不爱自由?中国人有哪些自由?没有哪些自由?哪些在进步?哪些在退步?专制能不能彻底驯化人性?为什么严复那么重要?他批评中国人在自由问题上走了哪两个极端?中国缺少政治自由,结症到底在什么地方?在中国争自由是向谁争?在美国争自由是向谁争?讲座的文字版会在Substack专栏存档,供获得授权的用户查阅。https://caminodetexas.substack.com
- Näytä enemmä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