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t
-
主持人:潘俊仁(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研發長) 來賓:賴銘彬(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環能研究課博士) 節能輪胎技術正引領汽車產業邁向更高效、環保的未來。透過材料創新,節能輪胎不僅能提升燃油效率,還能降低碳排放,助力汽車行業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最新的輪胎技術突破,包括新型橡膠材料、奈米技術與低滾動阻力設計,如何在提升耐用性的同時保持環保與經濟效益呢?我們也將分析節能輪胎在不同車型中的應用,並探討現代科技如大數據與AI如何優化輪胎設計與測試,提升整體性能。在邁向綠色未來的過程中,輪胎產業將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未來材料是否會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呢?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潘俊仁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輪胎創新:推動淨零排放」,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羅光閔(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教授兼副學務長) 來賓:楊春陵(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輪機工程系系主任) 海事人才訓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結合現代科技趨勢,提升訓練效果,成為關鍵課題。本集節目將探討如何運用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打造更高效的學習環境,並分析海事教育與傳統產業的不同之處,探討數字化技術與模擬訓練的應用場景。隨著智慧船舶與自動化技術的崛起,未來船員的技能需求將如何轉變?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預測未來趨勢,並為海事人才做好準備。此外,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如何融入船員訓練?國際間是否有值得借鏡的先進訓練模式?台灣的海事教育又該如何提升競爭力呢?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羅光閔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海事人才:創新技術加持」,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Puuttuva jakso?
-
主持人:羅光閔(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教授兼副學務長) 來賓: 羅文言(船舶中心海洋產業處副處長) 劉建宏(船舶中心產推辦公室主任) 智慧船舶的概念源於航運業對高效、安全與環保的追求,透過數位技術革新,使船舶運行更加智能化。智慧船舶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提升運行效率與安全性,並已廣泛應用於貨運、郵輪及漁業等領域。未來,智慧船舶將如何影響航運業的發展?哪些新興技術可能改變智慧船舶的發展方向?此外,船舶產業的法規與政策又將對智慧船舶帶來哪些影響?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羅光閔老師主持,邀請專家們來分享「智慧船舶:航向未來的科技」,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林皇耀(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教授兼文化創意產業系系主任) 來賓:林百鴻(高雄市立左營高級中學校長)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高中職教育如何與時俱進,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如何讓學生不只學習理論,更掌握實務技能,為未來職場做好準備?台灣高中職科技教育現況如何?還有哪些關鍵領域亟需關注與改革?產學合作如何深化,讓學生接觸真實產業挑戰,培養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面對AI、綠色能源、數位轉型等新興產業的崛起,科技教育將如何引領學生發掘興趣、激發潛能,成為未來產業的關鍵人才?精彩討論即將展開!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林皇耀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校園科技:應對產業挑戰」,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潘俊仁(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研發長) 來賓:李孟娟(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化材系副教授) 生物感測器正顛覆傳統檢測方式,讓醫療診斷、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等領域更快、更準、更便利!透過生物識別與電子訊號轉換,它能即時偵測生物分子,從血糖監測到癌症早篩,甚至追蹤環境污染。那麼,台灣在生物感測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上處於何種地位?是否正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而在商業化過程中,又面臨哪些關鍵挑戰?讓我們一起探索這項科技如何改變未來!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潘俊仁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革新醫療與環境監測的技術」,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潘俊仁(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研發長) 來賓:張嘉修(東海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系講座教授兼副校長) 微藻碳捕捉技術正在掀起全球減碳革命!這些看似平凡的海洋植物,透過驚人的光合作用,不僅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還能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生物質,為我們的地球減壓!相較於陸地上的植物,微藻生長飛快、不佔土地、不需淡水,甚至能適應極端海洋環境,成為最具潛力的碳捕捉「綠色英雄」。在台灣,微藻碳捕捉發展到什麼程度?它對海洋生態會帶來什麼影響?未來又能如何與其他減碳技術聯手,打造更強大的氣候行動方案?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潘俊仁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微藻碳捕捉:未來的碳減排技術」,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林皇耀(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教授兼文化創意產業系系主任) 來賓:龍裕鴻(藝本事有限公司總監) 隨著科技的進步,影像直播技術已成為媒體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無論是在娛樂、新聞或教育領域,直播技術不僅提升了即時性,更為觀眾帶來高度互動的體驗,進而重塑媒體生態與內容消費模式。然而,直播平台的蓬勃發展帶來激烈競爭,也對傳統媒體產業構成挑戰,同時為內容創作者開闢了嶄新的發展契機。在此趨勢下,如何確保直播內容的品質與公信力,將成為業界關注的核心議題。而面向未來,影像直播技術又將如何進一步影響觀眾的消費行為與媒體生態的演變呢?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林皇耀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影像直播:媒體新趨勢」,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廖婉茹(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副教授兼副教務長) 來賓:林柏帆(超然永續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 何謂健康建築?健康建築是指透過建築設計來促進人體健康與環境永續的一種概念。國際健康建築研究所(IWBI)制定了一套健康建築標準,根據醫學研究制定各類建築的設計準則,確保建築空間能滿足人體健康需求並提升居住舒適度。WELL認證(WELL Building Standard)是什麼?它的主要標準和評估指標有哪些?健康建築與綠建築有什麼不同之處?它們各自的重點和理念有何區別?住的健康已成為全球建築業的新焦點,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如何評估一個建築是否為健康建築?有什麼指標可以參考?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廖婉茹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健康建築與永續未來」,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廖婉茹(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副教授兼副教務長) 來賓: 謝仲凱(拾五設計 Atelier Boter創辦人) 胡文珊(拾五設計 Atelier Boter創辦人) 讓空間成為故事的載體,拾五設計 Atelier Boter 的謝仲凱與胡文珊,不僅在設計中展現對在地文化的細膩詮釋,也將這份設計理念落實於自己的生活中。從改造屏東日曬製麵老店「長安製麵所」新門市,到打造榮獲 Dezeen Awards 2022 的「大小港邊」工作室,他們用設計回應環境與人的需求。台灣的設計環境與國際上的差異在哪裡?專家如何看待台灣設計教育與實務的發展?如何看待設計與產業發展的關聯?設計又如何在現代產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呢?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廖婉茹老師主持,邀請專家們來分享「設計的力量:文化與產業共生」,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丁國桓(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漁管系/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來賓:鄭有容(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漁業科技與管理系系主任) 臺灣擁有豐富的珊瑚資源,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並有助於保護海岸與發展漁業與觀光。然而,氣候變遷、污染和過度捕撈正導致珊瑚減少與白化。為此,海保署自2019年起進行珊瑚調查與復育,並與專家、民間團體及政府合作,設立監測點、推動保育行動,鼓勵民眾參與,持續守護臺灣海洋生態。珊瑚監測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環節是什麼?科學家目前如何克服這些挑戰?針對全球珊瑚衰退,國際間有何具體對策?台灣如何借鑑這些經驗?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如何參與珊瑚保護行動?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這一全球性問題?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丁國桓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珊瑚漁業與保育」,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丁國桓(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漁管系/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來賓:賴堅戊(國家海洋研究院 GoOcean 小組研究員) 水域遊憩活動越來越受到歡迎,但隨之而來的溺水風險該如何有效應對?本集將帶您深入了解 Go Ocean 系統,如何透過即時海況資訊提升遊憩安全,為每一位海洋愛好者保駕護航。同時,我們也將剖析國家水域安全計畫,從游泳教學到智慧警示,全方位守護民眾生命安全。此外,我們將介紹 AI 智慧海岸的尖端技術,如何透過人工智慧實現海灘即時風險辨識,打造未來智慧海灘。最後,我們將探討這些科技如何融入日常生活,讓更多人能夠安心親近海洋,共享安全與便利的水域體驗。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丁國桓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科技守護水域安全:從GoOcean到AI智慧海灘」,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羅光閔(高雄科技大學教授兼副學務長) 來賓:蔡匡忠(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 隨著農曆新年的到來,消防工作面臨全新的挑戰。本次討論將分享過年期間家庭與商業場所的實用安全建議,深入探討倉儲與工廠火災防範的技術、工業創新帶來的消防突破,以及高風險環境的有效預防策略。同時,聚焦智慧消防技術的應用,面對火災預防與應急處理,該全面提升安全保障?特別是過年期間,因特殊的慶祝活動與人員聚集,消防防範需應對哪些額外挑戰?又該如何強化這些方面的安全措施?在火災防範與預警上,學術界、企業與全民又該如何攜手合作,共同確保新春佳節的平安無憂?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羅光閔教授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消防防災:打造無憂新年」,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羅光閔(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教授兼副學務長) 來賓:廖婉茹(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副教授兼副教務長) 在快速變化的建築與營建產業中,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合作變得尤為重要。學校應積極促進這種合作,透過開設更多產學合作課程、實習機會和專題研討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真實的產業挑戰,並與業界專家交流。面對未來建築業的技術革新,學校應如何調整課程以適應新的挑戰?如何透過教育提升學生在營建領域的創新能力,尤其是在數位建築或智慧建築方面?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羅光閔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學術與產業的“建設之道”」,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羅光閔(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教授兼副學務長) 來賓:薛博文(高科大機電工程系副教授兼創新創業發展處處長) 隨著2025年的到來,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邁向新的里程碑! 我們將聚焦2025年的產業趨勢,從AI到綠色能源,深入探討技術如何引領市場變革,以及新創企業如何快速對接產業需求,實現市場突破。哪些創新技術如AI、物聯網、綠色能源,將主導未來行業?新創企業如何突破挑戰,快速對接產業需求?高科大如何助力學生及青年創業者,推動技術創新與市場突破?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羅光閔老師主持,邀請學者專家來分享「2025創新產業新趨」,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魏裕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主任秘書) 來賓: 郭俊賢(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 羅光閔(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處副學務長) 林皇耀(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系主任) 隨著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2024年節目以多元的視角,深入探討了科技、AI、通訊、永續、材料、能源、海洋工程、遊戲與數位內容等領域的最新發展,帶領聽眾站在科技與產業的交匯點,共同見證這一年令人振奮的變化與突破。在這一年中,產業變化尤為顯著。從生成式AI的爆炸性應用,到綠色能源技術的創新,這些領域均展現出引領未來的潛力。在面對即將到來的新一年,又有哪些是可被期待的議題呢?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魏裕珍老師主持,邀請學者專家們來分享「2024南方科技城年度回顧」,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羅光閔(高雄科技大學教授兼副學務長) 來賓: 郭振華(臺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 穆凌吉(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 洋流發電是利用海洋中穩定洋流轉換為電能的新興再生能源,特別是黑潮發電在臺灣周邊海域的應用,具備獨特的地理與技術優勢。臺灣在發展黑潮發電上有哪些具體的政策支持或規劃?是否有未來的法規或補助政策?在實際應用中,洋流發電對於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又是如何?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羅光閔教授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洋流發電:自主海洋再生能源」,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潘俊仁(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研發長) 來賓:傅耀賢(國立臺南大學特聘教授兼環境與生態學院院長) 綠能產業中發展最快的再生能源為太陽光電產業,全球累積安裝量於2024年底將超過2,200 GW,太陽光電已成為再生能源發展的主力。由於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台灣亦積極推動太陽光發電設置,然而這將產生大量的廢棄太陽光電板。因此不僅台灣,各國也開始思考如何處理大量太陽能模組廢棄物的問題。廢棄太陽能光電板回收的價值是什麼?有那些技術策略?回收的機制是什麼?下一個階段太陽光電產業的循環經濟可往什麼商業模式發展?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潘俊仁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淺談廢棄太陽能光電板之回收」,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林皇耀(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教授兼文化創意產業系系主任) 來賓:郭志忠(臺灣卡固高食品模型有限公司創始人) 食品模型技術,起源於展示食物的需求,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從簡單的塑膠模具演變成結合工藝與科技的精美藝術品。台灣憑藉對細節的執著與創新技術的運用,在食品模型領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食品模型的精緻度經常超越真實食物,這背後有哪些設計與技術考量?食品模型製作的過程中,哪些技術最具挑戰性?食品模型除了在餐飲業中應用外,還有哪些文化或藝術領域開始使用這項技術?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林皇耀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食物模型:科技與文化」,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林皇耀(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教授兼文化創意產業系系主任) 來賓:張勃鈞(淞鉞國際有限公司總經理) 隨著空拍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它不僅僅是航拍工具,更成為多元產業的關鍵利器。從智慧農業到城市規劃,從環境監測到物流配送,空拍機在新興應用領域中的潛力正在全面釋放。特別是結合人工智慧(AI)技術,未來的空拍機將實現更高的自動化,具備精確導航、目標識別和智能分析等多樣功能,重新定義我們的工作方式。另外,在商業空拍機服務的發展中,哪些法規與政策的制定對企業拓展最為重要?空拍機在應對極端氣候事件(如地震、洪水等)的應用前景如何?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林皇耀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翱翔科技:空拍機的未來」,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主持人:郭俊賢(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教授兼副校長) 來賓: 黃勤芳(獨立製作人及創作者) 古雯(古雨文創負責人) 透過AR與VR技術,讓虛擬遊戲將真實場景與數位內容完美結合,還原歷史現場並強化玩家對人權議題的感知。玩家不僅能參與多層次的互動劇情,更能在沉浸式體驗中學習歷史,從文化的深層紋理中感受時代的重量。在創作中,如何讓科技融入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戲劇或展覽,增強表現力?對於未來的文創與科技結合,有哪些願景和期望?希望對行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本集節目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郭俊賢老師主持,邀請專家來分享「文化創新.科技實境」,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Näytä enemmä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