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t
-
延續魏晉南北朝的優秀書法傳統,唐代書法不僅在楷書上大放異彩,也進一步發展出兼容魏碑鋒利遒勁與南方書寫優雅婉轉的新風貌。唐代的楷書形成了嚴謹的書寫法度,呈現出規整與美感的獨特平衡。 然而,唐代的大師們自然不甘於只在楷書的框架內揮毫。他們以創新與個性為導向,開拓了書法的更多可能性。在這其中,顏真卿的「祭姪文稿」堪稱一部書法史上的不朽之作,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這件作品,是顏真卿在哀悼戰死的姪子顏季明時所作,其書寫不僅具備唐代行書的結構與技巧,更將無盡的哀痛情感融入筆意之中,形成了一種感情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境界。 在「祭姪文稿」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那股筆力之間湧動的悲憤與哀慟,字字流露出不可遏止的情感波瀾。這不僅是一篇書法巨作,更是一幅情感深刻的心靈畫卷。 這集節目,讓我們一起走進顏真卿的世界,透過這篇存乎哀痛的作品,感受書法藝術的至高魅力吧!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一集節目,我們回到唐代,聊聊唐代的書法藝術。 說到唐代的書法,它無疑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相信許多聽眾小時候的書法課上,都曾臨摹過唐代書法家的楷書作品,例如柳公權的筆法挺拔、顏真卿的字跡雄渾端莊,還有歐陽詢的嚴謹工整與褚遂良的清秀遒美。唐代的楷書正是在這些大師的手中,形成了完整且經典的美學系統。 楷書的風格既吸收了魏碑的剛硬與遒勁,又融合了魏晉時期“二王”書法的柔美與流暢。可以說,唐代書法是歷代書法藝術的集大成者,也是後世書法學習的楷模。 這一集節目,就讓我們一起回憶童年的書法課,重新找回對楷書美感的那份純粹記憶,並感受唐代書法藝術的深邃魅力吧!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Puuttuva jakso?
-
記得學生時期歷史課本提到的「土牛溝」嗎?這條在清領臺灣早期設置的「番界」,用來區分平埔族與漢人生活的領域。雖然到了清領晚期已逐漸廢除,但進入日本統治時期,統治者卻重拾這條界線,設置了更具管理功能的「隘勇線」。 隘勇線由日本警察系統管理,其沿線設有多個「隘寮」,並僱用隘勇駐守站哨,形成一道山區與平地之間的防線。你或許難以想像,在十九世紀晚期到二十世紀初期,臺灣的山林地帶曾有如此密集的隘勇活動,這些隘勇如何生活、如何與地方文化交融,都鮮為人知。 這一集節目,我們邀請到走遍臺灣各隘勇線的研究專家鄭安睎老師,帶領我們深入這段只聞其名卻少有人了解的歷史,揭開隘勇線的神秘面紗。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一集節目,我們帶大家回到佛教藝術的起點,探索早期佛像藝術的風格與發展。最初期的釋迦牟尼佛像起源於犍陀羅地區,深受希臘化文明影響,因而呈現出剛勁有力的風格。而另一個重要的佛像流派來自秣菟羅,這種風格的佛像以服飾線條纖細、衣摺服貼見長,展現出柔和而優雅的氣質。 當佛教東傳至中國後,這兩種風格的影響依然清晰可見,尤其在敦煌這個陸路傳播的重要重鎮。敦煌石窟內,匯聚了不同時期的佛教藝術珍品,每個石窟的風格各具特色,內容涵蓋佛教故事與經典,成為佛教東傳過程中的重要見證。 這一集節目,我們一起來感受早期佛教藝術的非凡魅力,細細品味這些跨越地域和文化的藝術瑰寶!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在這次節目中,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遠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研究員,鄭文倩老師,來與我們分享博物館工作中的點滴秘辛!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是一座收藏極為豐富的博物館,從自然史到文化史都涵蓋在內,並且其亞洲文物的收藏更是令人驚嘆。您可能想不到,位於北美的這座博物館裡,中國館的常設展區就足以讓人逛上兩天,而其他區域還展出有埃及文物和完整的恐龍化石系列,內容多元而豐富,讓人流連忘返。 不妨把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納入你的人生清單中,若有機會親身一探究竟,必定不虛此行,帶您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魅力。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一集節目,我們來聊聊中國傳統宗教中信徒眾多的佛教。佛教並非中國的原生宗教,而是一個源自印度的外來信仰,傳入中國已有千年歷史。與一般宗教不同,佛教教義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維,著重探討人生的苦痛根源,思索如何解脫這些苦痛。 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在東漢末年,當時的社會動盪讓人們深受苦難折磨,而佛教教義所強調的「苦」與「解脫」觀念,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了強烈共鳴。隨著佛教在中國的落地,它對當地信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逐漸滲透到中國人的生死觀、生活哲學中。 這一集節目,我們一起回溯佛教在中國的早期發展,看它如何一步步在這片土地上扎根,並成為中國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今天要介紹一場不可錯過的精彩展覽:「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正在北美館展出。這個展覽集結了51位膠彩藝術家,展出作品多達146件,涵蓋了我們熟悉的「台展三少年」的創作,並包括許多膠彩繪畫的引進先驅,如鄉原古統、木下靜涯等知名藝術家的珍貴作品。 展覽分為五大展區,帶領觀眾從日治時期的台展、國民政府來台後的省展,一直追溯到2024年,完整呈現膠彩藝術的百年歷史。膠彩作為臺灣近代藝術發展中極為重要的媒材,隨著不斷變遷的政治社會環境,其定位經歷了多層次的轉變以及層層的自我探詢,展覽讓人深刻理解這一媒材的文化底蘊與持續影響力。 這次展出讓觀眾能一次飽覽百年膠彩藝術的發展,不僅是欣賞畫作,更是細味一種媒材在多元社會氛圍下的演變與魅力。 對於臺灣藝術發展有興趣的朋友,別錯過這次北美館精彩的展出。 展覽名稱│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 展出時間│2024/10/12 - 2025/02/02 展出地點│台北美術館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我們在歷史課本裡經常聽說,唐朝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族群融合,讓大唐對外來文化的接受度非常高。特別是來自西方的文化與商品,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接受。 其中,來自西域的粟特人便是通商的重要橋樑。他們把許多西方的金銀器帶到了中原,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來通杯(Rhyton)」,一種形似號角的器物。在著名的何家村窖藏中,還發現了用瑪瑙製作的精美來通杯,展示了當時東西文化交流的盛況。此外,從唐代胡人墓中,我們也能見到許多來自西域文化的影響,這些墓葬反映出當時異域文化在中國的深遠影響。 如果對唐代的西方舶來品感興趣,可以參考《撒馬爾罕的金桃》這本書,深入了解西域文化在大唐的足跡。 這一集節目,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大唐盛世中的西亞身影,走進那個文化碰撞與交融的時代。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一集節目我們將回到中國藝術史,帶大家一起探討唐代繪畫中的重要主題——「山水畫」。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畫更多地被用作背景場景,並未成為主題。然而到了唐代,山水畫開始被視為一個獨立的繪畫主題,並且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唐代山水畫主要分為兩大分支。一種是以皴法為表現主體的「破墨山水」,其代表人物是吳道子。另一種則是以重彩描繪山水為主的「青綠山水」,代表畫家則是李思訓和李昭道父子。 唐代的山水畫不僅奠定了後世山水畫的基礎,也豐富了中國藝術的表現形式。這集節目,我們將一起感受唐代作為山水畫開端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希望透過這期節目,大家能更深入了解唐代山水畫的美學與創作精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延續上一期的節目,上次李老師為我們介紹了北台灣傳教士馬偕的收藏品,而這一期我們要帶大家深入了解馬偕這個人及他在台灣的傳教歷程。 說起馬偕,他有點像是台灣人「熟悉的陌生人」。我們從小就聽過馬偕醫院,或是在歷史教材裡學到過他的名字,也知道他是一位傳教士。然而,馬偕在台灣的各種經歷,以及他對台灣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卻是許多人不太熟悉的。 幸運的是,馬偕有寫日記的習慣,我們得以透過這些日記,窺見他在台灣三十年的生活點滴。不僅如此,這套日記還記錄了19世紀晚期台灣的社會風貌,從日常生活到風土人情,都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 這一期節目,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為台灣歷史留下深刻印記的傳奇傳教士吧!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各位聽眾,還記得小時候歷史課本中提到的馬偕醫生嗎?我們對馬偕的印象,多半來自那張他替人拔牙的老照片。然而,其實馬偕來台灣的主要目的可不是行醫。 馬偕是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宣教師,於1872年來到台灣進行傳教工作。他的足跡遍佈台灣北部、宜蘭和花蓮等地。在馬偕傳教的過程中,許多改宗的漢人信徒會將家中的祖先牌位或傳統道教神像銷毀,而馬偕則選擇將這些神像搶救下來,進行收藏。 如今,這些台灣19世紀的宗教文物依然可以在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看到,數量多達數百件。 這一集節目,我們特別邀請到剛從加拿大回來的李建緯老師,與我們分享他在安大略博物館的所見所聞,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段台灣歷史中的特別故事吧!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沒想到吧!這一集節目我們要來聊聊「監獄」,而且你可能沒想到,監獄居然能和藝術史產生連結,這是不是很神奇呢? 你知道嗎?台灣的許多監獄透過工藝學習來教化受刑人,這些工藝種類非常多樣,包括木工、編織、書法、花燈製作,甚至還有油紙傘的工藝課程。不僅如此,傳統戲曲音樂,像是南管這樣的表演藝術,也成為他們學習的一部分。透過這些學習過程,受刑人不僅掌握了製作技巧,還在無形中保存了台灣許多寶貴的無形文化資產。 當然,除了工藝品外,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監獄產品,例如蛋捲、魚丸、醬油和巧克力等食品,也是受刑人的重要產出。 這一集節目或許會讓你對監獄內的學習環境有全新的看法,也對矯正單位的努力有了更多的了解!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在古裝電視劇的戰爭場景中,大家是不是經常看到火砲發射的畫面?你有注意過那些火砲是從炮口裝填彈藥,還是從火砲的尾部裝填彈藥嗎?其實,從尾部裝填彈藥的火砲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新式火砲,它能顯著提升射擊速度。 當這種新式火砲傳入中國,因為是由佛郎機人(即葡萄牙人)引進的,所以在中國文獻中被稱為「佛朗機砲」。然而,受到這款火砲影響的不僅是中國,日本當時也購買了不少這類火器,並且至今仍保留著一些。 最特別的是,這款開拓新時代的速射火砲,臺灣也保存了一門,現藏於臺南市博物館內。 今天這集節目,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門帶來革命性改變的火砲——「佛朗機砲」吧!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各位聽眾,去古蹟區觀光時,有沒有特別喜歡跟那些古代火砲合照呢?你知道嗎,這些古代火砲其實也需要細心保養。 我們一般會認為,這些金屬文物長期置於戶外,經歷風吹雨打和日曬,很容易鏽蝕,但其實即使將它們存放在室內庫房,也不一定能延長它們的壽命。到底是為什麼呢? 在這一集節目中,我們再次邀請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邵慶旺老師,來為大家分享他在古砲維護方面的寶貴經驗,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些歷史遺產的保護工作吧! 古砲資訊: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171213000001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在前幾集的節目中,盧老師曾經為大家介紹過唐代貴族的墓室設計。這些墓室的盡頭是墓主安息之地,墓主的棺槨由內棺和外槨組成,而唐代貴族的外槨大多是由石材製成的石槨。 雖然唐代的文物通常不易親身接觸,但因為一個不尋常的機緣,南藝大保存了一組珍貴的唐代石槨。更特別的是,盧老師在學生時期曾對這組石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詳細的紀錄。 在這集節目中,讓我們一起聆聽盧老師分享她研究這組唐代石槨的歷程與心得吧!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各位聽眾,還記得我們在第62集介紹過的台灣工藝界300年來的第一人——「葉王」嗎?他的交趾陶作品是臺灣工藝的瑰寶,而最大宗的收藏地點就在臺南學甲的慈濟宮。其中有三組作品(每組2件)更是被列為國寶。 就在今年上半年,這三組國寶被送到臺灣藝術大學進行了一次全面清潔和檢測。在這次為葉王的交趾陶進行「洗澎澎」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許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細節。 例如,「瘦羅漢」身上竟然疑似藏有葉王的指紋;而「平安」手中的玉湖春瓶,雖然僅有4-5公分高,卻是以手拉坏技法成形,工藝精湛。 經過這次的交趾陶浴場之旅,是不是感覺自己更了解葉王,並對他的作品有了更深的認識呢?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終於介紹到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啦!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將帶大家欣賞兩件經典之作。 第一件是克勞德的《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這幅畫表面上看似一幅寧靜的海港風景,但實際上,這是暴風雨前的平靜,暗藏著的殺機潛伏在畫面背後的故事中。 另一件作品是尼古拉·普桑的《酒神的養育》。畫中描繪了酒神巴克斯的養母溫柔地注視著年幼的巴克斯喝葡萄酒的場景,整體畫面溫馨而和諧。然而,背景的烏雲卻暗示著天后赫拉因嫉妒而將帶來的報復。 這兩件作品背後都有著引人入勝的故事,本集節目將深入探討這些隱藏在畫面中的細節,揭示它們真正的意義。 最後提醒大家,這個特展將在9月1日結束。自8月19日起,現場票已停止銷售,請提前規劃參觀時間。 **若因「凱米」颱風影響無法在原訂時間前來的觀眾,可憑相關證明於現場購票。 祝大家觀展愉快!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古代的文物要保存到今天實在是不容易,甚至唐代以前的文物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古代人漢唐以來的古代中國人,喜歡厚葬的禮俗,致使我們現在可以在古代貴族墓葬裡面看到大量的文物。 這集節目我們來簡述位於陝西西安市北邊的「唐十八陵」中所顯示的幾個唐墓的概念。 這些陵墓包含了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等。 從陵墓的文物顯示唐代流行一些有特色的文飾,比如受中亞金銀器影響的連珠紋,或著中式「獅子」的形象。這些有特色的紋飾都表現出唐代蓬勃的中西文化交流。 一起來聽聽這些有意思的墓中故事吧~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各位聽眾,這一次節目回歸中國藝術史的專題啦! 今天不講西洋油畫,來聽聽中國的繪畫, 一起來認識一下中國畫史上極度重要的一本經典神作 張彥遠所撰寫的「歷代名畫記」。 這本著作雖然篇幅不大,僅僅10個章節, 但是留下重要的繪畫創作理論, 並且記錄下來大量的中國繪畫畫家。 甚至這本書中詳細括寫了繪畫品評中「謝赫六法」的論述。 這個論述的影響之巨大,甚至影響到我們今天。 這次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本偉大巨著的介紹吧!!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一集節目繼續觀展,重新回到奇美博物館展出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走完文藝復興篇章的最後一節「北方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一個巨大的人文思想革新,雖然發跡於義大利地區,但隨著時間的遷移,文藝復興的風潮也一路向北移動,在尼德蘭地區發光發熱,形成我們今天熟知的「北方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跑到北方之後會有什麼變化?肖像畫中人物可以加入多少細節?神聖的宗教題材還可以跟風俗畫結合?甚至風景畫中都有聖靈存在?我們將和聽眾一起探索「北方文藝復興」的藝術作品!喜愛藝術作品,沒有藝術作品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朋友,不要錯過這個認識北方文藝復興繪畫的機會! 這一集節目將帶來三幅畫作,一組系列畫作的介紹,感受北方文藝復興那種兼容風俗特色與宗教神聖性的藝術魅力。 展覽持續到九月一號,還沒預約的朋友,趕快行動吧!讓我們在這段藝術旅程中,激發你的靈感與好奇心。感謝你的收聽,我們下集再見!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Näytä enemmä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