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我最近的外出讲座实在是有点儿多,这个周末有上图东馆的一场讲座,所以周末固定节目就没有时间准备了。那就只能顺延到下个礼拜。这个礼拜我就只能请假了。
当然啦,上海的小伙伴们,有时间可以下午三点半到上图东馆来听我分享阿什老师的新书漫画相对论,欢迎大家来捧场。
好啦,就说这么多啦,我们下次再见。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海盗1号是在1975年8月20号发射升空的,海盗2号是在9月9号。为了指挥和控制海盗号,美国航宇局除动用了国内6座直径26米的跟踪天线外,还动用了设置在国内外的3座直径64米的超大型天线,有800多人参与了这次行动。
经过10个月的长途跋涉,海盗1号在1976年6月19日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眼看着就快到美国独立200周年大庆的时间了。但是,地面测控人员发现过去选取的那个着陆地点不太理想。那几条峡谷的交汇处,似乎不太合适。硬要降落下去,万一栽了,那可就不是给美国独立200周年献礼啦,而是添堵嘛。不行,这事儿要慎重,所以,探测器在轨道上又多转了半个月,最终选定了克里斯平原上的另外一块地方。
就在1976年的7月20号这天,海盗1号释放了着陆器,一头冲进了火星的大气层,在6.4千米的高度上打开了直径18米的巨型降落伞,抛掉了防热大底,晃晃悠悠的在天上飘了10分钟,然后启动反推火箭,扔掉降落伞,轻柔的落在了克里斯平原上。接下来嘛,加州帕萨迪诺的科学家们就沸腾了。他们为这个巨大的成功尽情地欢呼和拥抱。这些行为日后都会成为常规操作……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Episodes manquant?
-
结合上次我们讲到的内容。金星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旋转极其缓慢,所以,内部很难产生磁场,这一点是对金星最不利的因素了。第二个不利因素就是没有板块的运动,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两条几乎是就是最致命的因素了。更倒霉的是,金星上火山还特别多。
首先是没有磁场,导致太阳风高能粒子可以长驱直入。金星早期的成分和早期的地球也是差不多的,也是有水的。高层大气之中的水蒸气在紫外线照射之下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的质量太小了,遇上高能带电粒子砸过来,基本上就跟打保龄球差不多,氢原子会被加速到逃逸速度,脱离金星的引力,逸散到太空里。
现在金星大气之中还有极微量的氢,主要是氢元素的同位素氘,金星大气之中的氢氘比要比地球高了150倍。氘原子核因为多带了一个中子,比较重,不太容易被砸跑。因此,久而久之,氢和氘的比例就会越来越悬殊。从这一点也能大致推断出氢元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逸散的。
氢跑了,氧缺了氢,也无法组成水了。氧气很活泼,很容易就和其他物质组成化合物。火山在不断地爆发,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还有一部分水,但是水的补充两始终赶不上逸散的量。所以,金星上的水也就越来越少了。
缺了水,麻烦就更大了。二氧化碳无法溶解在水里,无法被吸收。所谓的岩石风化吸收二氧化碳,就是硅酸盐变成碳酸盐的过程,这样的话,二氧化碳就被吸收固定成了石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少了,但是这个过程离不开水帮忙,二氧化碳不溶解在水里,形成不了碳酸。其实板块运动也是一个回收碳元素的过程,碳酸盐被板块带到了地下深处。不知道再过多少年,才能有出头之日。
就这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恶性循环,金星上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之中不断的积累直到完全热失控为止。金星也变成了一颗地狱一般的行星……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这个探测器是以18度的角度小角度擦进了金星大气层,降落伞在65公里的高度展开,探测器的保护罩也被扔掉了,下一步就要展开浮空气球了。先抛出一个小降落伞,用这个小降落伞把气球拉出来,在54公里的高空开始充气。然后充气装置和小降落伞就被扔掉了。等到了50公里的高度上,着陆器和气球也分离了。着陆器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去做,气球展开以后,通过扔掉配重来调节升降,最后稳定在了50公里的高空,这里气温32摄氏度,压力大概是半个地球大气压。气球可以在空中飘荡几十个小时。
这也是人类的一个创举,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颗行星上上释放了航空器。当然啦,这也是金星特有的条件,在火星上气球是绝对飞不起来的。这两个气球,一个测出来风速的69米/秒,一个测出来是66米/秒,无论是哪个数字,都比地球上的17级大风还要大。高层大气的湍流也远比预计的要严重多了……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我们地球自转一圈只要一天,水星却需要59天,而且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差不大,因此水星上的日出日落可不是自转一圈的时间,而是足足88个地球日。而且水星的轨道偏心率也很大,这种特性也就造成了非常极端的现象。比如你就站在卡路里盆地之中,太阳刚从盆地边上爬上来的时候,看上去不算大。尽管如此,也比地球上看大两倍多了。
然后呢,太阳就会逐渐的变大,运行逐渐变慢,中午时分,太阳就停留在了卡路里盆地的正上方,几乎停住不动了。运行速度极慢,这时候的太阳几乎有脸盆那么大,卡路里盆地的温度越来越高,甚至可以达到420度以上。岩石缝隙里甚至会冒出极少量含有钾和钠的气体。然后呢,太阳逐渐越来越斜,也越来越小,最后逐渐落山了,卡路里盆地突然陷入一片黑暗。
水星上没有大气层,也就不存在什么晚霞余晖,要黑就是突然变黑的。从日出到日落,足足88个地球日。水星的自转轴差不多垂直于自己的轨道面,因此水星几乎没有什么四季交替,阳光直射点几乎不会南北移动,总是停在赤道附近。卡路里盆地因为恰好总是在阳光直射点上,也因此变成了一个极端暴热的地方,大家知道为啥叫卡路里盆地了吧,卡路里不就是热量的意思嘛。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好在苏联的质子号火箭还是给力的。60年代刚研制出来的时候经历了一大串失败,但是进入70年代以后,产品质量稳定了下来,基本没再掉链子。火星4号和5号是1973年7月21和25号发射的。到了下个月的8月5号和9号发射了火星6号和7号,这4次发射比较成功。
但是,苏联人高兴了没几天,火星6号就出bug了,火星6号无线电信号不正常。苏联人真是不抛弃不放弃,还是不断通过设立在克里米亚半岛叶夫帕托里亚的NIP-16地面无线电工程综合体给火星6号发出各种遥测指令,希望火星6号能有消息回复。但是,火星6号传输回来的微弱信号并不包含现在探测器的状态。只能表示现在还有一口气。未来的所有操作都无法得到正确的反馈了。
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屋漏偏逢连夜雨,火星4号和火星7号也出毛病了。
问题还是出在电子原件上,所以,火星4号需要刹车的时候反推火箭没开机。结果就导致火星4号没办法减速,无法进入环绕轨道,只能飞掠而过。尽管如此,火星4号还是拍了若干张火星表面的照片,分辨率还不错,每像素相当于100米见方。而且还用紫外线传感器获取了火星大气的数据。
火星7号呢,本来是个登录器,本体不减速,会飞掠而过。但是着陆器是要减速的,结果呢,这个着陆器提前被释放了,位置不对,角度不对,速度也不对。结果导致这个着陆器也是飞掠而过,根本没落到火星上。这两个家伙最后都变成了绕着太阳飞行的人造行星。谁叫他们用了不合格的电子原件呢?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当距离擦过土星还有2小时的路程,照相机开机了。1979年9月2号凌晨0:36分,先驱者11号以每小时11.2万公里的速度疾驰而过,这个过程发生在土星背后,地球上是收不到信号的,所以穿过土星环的具体时间实际上来自于推测。到下半夜的3点中,戈德斯通测控站收到了先驱者回传的信号。现在可以宣布,先驱者11号穿过了土星环。现在正贴着土星环盘子的下表面往前飞呢。
从微流星体探测器接收到的数据,土星环其实根本不是由一大堆大冰块组成的。雷达数据不靠谱儿啊。误导了大家。土星环里1米大的冰块不能说没有,但是不是主流,平常根本撞不上。土星环的组成成份大部分还都是很小的冰晶颗粒。所以,先驱者11号擦着边穿过光环,基本没什么损失,穿过光环是安全的。
这时候,先驱者发送的照片也逐渐传回来了。从照片上看,土星环一点都不亮,而是发黑的。因为探测器这时候在土星环背面。背面照不到太阳,当然是黑的。B环可以说几乎是不透光的,可见密度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大的。
从发送回来的影像上,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道极细的光环,只有大约几百公里宽。这道非常不明显的环在A环的外侧。大家谁也没想到这里还有一道独立的环呢。所以这道环被称为F环。F环和A环之间的缝隙被称为洛希缝。这个洛希就是那个提出洛希极限的洛希。用他的名字来命的确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土星环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在这里形成不了大的天体,都被土星的引力扯碎了。明亮的A环之内是不可能有大型天体的,洛希缝差不多就是边界了……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到了1973年的4月份,先驱者11号发射了。这颗探测器基本上和先驱者10号是一样的。但是轨道有所不同。首先是上一次先驱者10号在靠近木星的时候遇到了强烈的辐射,弄得所有仪器设备都过载了。甚至和地球逝去了联系。弄得艾姆斯研究中心和承包商TRW公司的工程师们心惊肉跳的,当然先驱者10号比较幸运,最后这些仪器都恢复读数了,和地球的联系也恢复的。但是依然损坏了一个光电倍增管,这东西太敏感,容易烧。
现在看来,木星的辐射带在赤道附近非常强烈,当然,木星本身是一颗流体组成的球,没有固定表面,你也不知道厚厚的云层下面那些气体液体是怎么流动的。这些因素都得对周围的辐射带有影响。先驱者10号恰好是因为辐射带的波动,才躲过了一劫。那么先驱者11号是不是还要重蹈覆辙?有没有办法不去辐射强烈的赤道附近,咱去两极不行吗?木星的两极,从地球上几乎是看不见的,角度不对。科学家们总是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这会咱们能不能见识见识?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1972年的3月3号,先驱者10号发射升空。这一次用的还是擎天神火箭+半人马座上面级。但是为了增加推力,在半人马座上面级上边又装了一个Star-37E固体火箭。用这个家伙完成先驱者10号的最后加速,就靠这东西临门一脚,足以把探测器送出太阳系。
火箭发射很成功,探测器被加速到14.4公里每秒远远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11个小时之后,先驱者10号就已经路过了月球,由此可见这家伙飞得有多快。为了稳定自身的姿态,先驱者10号以每秒转一圈的速度快速旋转。等到三根拉杆伸出来了,转速也就降低到了一分钟4.8圈。这个过程符合角动量守恒。反正先驱者10号使用核电池,不需要太阳能电池,因此也就没有对准太阳的必要。只要轴线上的那口大锅能对准地球就行了,可以采用自旋稳定。
先驱者10号需要的总能量是100瓦左右。出发的时候,电池的功率是155瓦。根据计算,等飞到木星的时候,功率会衰减到140瓦,依然是富富有余的。30年后,大概会衰减到80%,但是用来把热能转化成电能的热电偶老化更快,估计只能提供60%的电力了,到那时候,仪器只能选择性的开启,无法同时开启了。不过呢,这已经远远超出了NASA当时的计划。NASA觉得能坚持两年就够用,当然时间长了更好。但是没想到坚持了那么久……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相比之下,水手9号入轨精确度很高。所以在熬过这场沙尘暴之后,应该有不少的科学发现。就这么干等了两个多月,到11月底,沙尘暴已经开始减弱,完全平息则要到1972年的1月份了。
从水手9号发送回到照片上,大家看到有4个火山口非常明显,这些火山口非常高大,以至于高度远在沙尘暴之上。其中3座稍小一点的一字排开,间距均匀,后来这几座山被称为塔尔西斯山群,所在的这片高地被称为塔尔西斯高原。
这三座山包连成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一座特别高大显眼的火山,后来被称为奥林匹斯火山。这个火山长期以来都是整个太阳系最高大的山峰。等到沙尘暴完全消退,科学家们终于看到了火星的真面目。原来火星地形非常复杂,不仅仅有大量的火山口,还有古老的河床,壮丽的大峡谷和巨大的撞击坑。水手9号发现了20座高大的火山,基本上都比地球上的火山要大。
火星上有冰晶云,有沙尘暴,有雾,有雪,还有风。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星球,在整个太阳系,环境算仅次于地球的存在了。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一次被问出来了,火星上有生命吗?我们的水手9号拍摄了7329张照片,覆盖了火星表面80%的面积,可以算是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苏联的火星3号只拍了60张照片,数量上就完全没办法比了。苏联在火星探测上屡屡吃瘪,所以,有关火星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美国人提供的……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月球上太阳出来了,那么月球车就可以开始到处溜达,月球上的黑夜,月球车就必须趴窝休息了。只要是月球车在行走,地面上就必须随时有两个人来操控这个月球车。一个负责开车,一个负责对着天线。正因为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太远,无线电通信有延迟,所以他们不可能像打游戏那样那么爽。他们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必须谋划很久。天线稍微一歪就丢信号。这可不得慎重嘛。这事儿实际上是个体力活。一点都不轻松。
月球上一个白天,相当于地球上半个月。为了不浪费宝贵的阳光,地面操控人员必须三班倒的监控月球车的行动。本来拉沃契金设计局预计这家伙能在月球上工作3个月,实际上工作了10个多月。算是远远超额完成任务了。月球车1号走的最远的一天是走了2公里。而且还经历了一次日食,地球恰好挡住了太阳,月球表面的温度从130度在三个小时之内就降到了-100度。好在月球车1号自己带了放射性热源,所以这家伙不会被冻死……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水手7号比水手6号晚一点到达火星。水手6号等于起到了打前站的作用。大家在画面上看到火星的南极极冠特别亮,因此临时改变了计划,让水手7号从火星的南极上空飞过去,就是为了好好拍摄一下火星的极地冰层。
火星的南北极也有极冠,北极的极冠在夏天会消失,南极的也会缩小,但是并不会消失。你可能会觉得,火星的极冠就像地球上的南极大陆那样,到处都是洁白一片。科学家们最开始看到的火星南极照片也是这样。但是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后压低亮度,加大对比度,大家发现,火星南极的冰层并不是纯白的。里面也有层层叠叠的复杂结构。而且也有深浅高低。当时科学家们判定,极冠很薄,干冰积雪只有几公分厚。下边可能会有很厚的水冰,但是照片上看不出来。还得分析红外线数据才能知道。因为干冰和水冰的反射光谱还是不一样的。
有关火星上的冰层,我们先要建立一个观念,那就是火星上的气温比地球上低多了。夜里地面气温大致是在零下73度~125度之间。零下100度那是家常便饭。赤道附近气温最高的时候,也就是零上20度,绝大多数地区达不到这个气温。长年以来,火星的环境就是如此。所以,在南北极地区,即便是有水冰,这些冰也从来就没融化过。根据后来大量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这些水冰往往含有不少的尘埃,所以颜色也不像地球上冰山,白得耀眼,白得晶莹剔透。而是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深层的冰就没什么尘埃,越靠近地表,冰就越脏……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宇宙神半人马座火箭表现良好。顺利的把探测器送进了登月轨道。探测器和火箭分离以后也很顺利。第一步对准太阳,第二步找到老人星,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姿态是稳定的。半途中还修正了一次轨道,优化了登月的条件。
就在完成了中途轨道修正之后,对面的工程师发现探测器不对劲,因为氦气储罐的压力在不断降低。这说明氦气在不断的泄漏。这些氦气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用来把燃料压进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用的。假如氦气全都漏光了,那么火箭发动机就无法工作了。
如果这些氦气被泄露到了太空里,也就是说喷出去了那么探测器的姿态肯定会发生改变,他们目前没有发现这种情况,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些氦气并没有漏到探测器之外,而是漏进了燃料箱,也就是说燃料箱里面的压力变得越来越高。但是燃料箱有个自动放气的阀门,如果压力高到一定程度就会放气,这就会导致氦气真的泄漏到太空里。
那现在怎么办呢?工程师们确定导致泄露的原因是因为调节阀故障。要想让这些调节阀正常工作,就必须开启游机烧一会儿。这一下就把后面所有的流程全部打断了。因为这些姿态调整发动机一开机,轨道也不对了,探测器姿态也不对了,反正什么都乱了。那也没办法啊,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那也没办法,先开10秒钟再说,发现不灵,氦气依然还在往燃料罐里漏。再开23秒,发现还是不行……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金星4号在距离金星表面4.5万公里的地方释放了着陆器。着陆器以每秒10.7公里的速度闯进了金星大气层。我们要知道,探测内太阳系的金星或者是水星,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刹车困难。因为这个过程相当于探测器从高轨道掉到了低轨道。势能肯定是要转化成动能的。以当时的水平,如果靠火箭反推,根本就不够用。所以金星4号就不能像月球探测器那样先刹车进入环绕轨道,然后再做一步行动。只能一头撞进去再说。
所以,金星4号探测器释放的着陆器几乎是垂直砸向金星表面,金星的大气又非常浓密,所以球形表面的烧蚀材料马上就开始燃烧蒸发降温。着陆器外部的最高温度曾经一度达到了1.1万度。如果不靠烧蚀材料降温,连几分钟也坚持不了。金星4号探测器的本体完全没有防高温的设计,很快就在金星大气层里烧光了。只剩下着陆器继续往前冲。
着陆器经历的冲击过载也很大,张开降落伞的一瞬间过载达到了夸张的350G。降落伞展开以后,速度就骤降到了300米/秒,这个速度和初始速度10.7公里/秒是天差地别。这个过载是什么概念?你从10米高的跳台跳进水里,这个冲击过载大约是5G。飞行员弹射跳伞,过载大概是15~16G。
着陆器一开始开启的那个小降落伞只能做初步减速,300米/秒的速度也已经接近地球表面的音速了。探测器上的大气压力传感器一直在探测金星大气的环境。当压力达到0.6倍大气压的时候,小降落伞拽出主降落伞,开始进一步减速。
然后呢,着陆器开始和地球进行通讯,开始传回金星大气的数据。地面的科学家们看大数据的时候非常的出乎意料,因为他们发现,金星大气的氮气非常少。二氧化碳才是主要成分,这一点和地球大气很不一样。此前科学家们知道金星上肯定没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非常高,但是没想到氮气如此之少,和惰性气体加在一起也只占了2.5%,90%是二氧化碳,剩下的份额主要是水蒸气……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转过年来到1967年,美国人发射月球轨道器3号。紧接着发射了勘测者3号着陆在月球上的风暴洋,这个探测器跟前几个稍微有点区别,那就是这东西带了一个挖土的铲子。铲子头有点像挖掘机,但是后边驱动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大家见没见过那种孩子的玩具,一扣扳机,就伸出一个拳头往前打。伸缩是由一大堆平行四边形结构驱动的。
勘测者3号上带的那个铲子就靠这个东西伸出去。在摄像头的监视之下,用这个铲子在地上挖了4道槽,每一道槽的深度都有180mm,月壤很输松,挖开并不费费劲。电视摄像头时时刻刻盯着呢,看看月球表层土壤下边是什么样子。这些影像最终传回了地球。当然啦,仅仅挖沟是不够的。美国人从地面遥控这个月球表面取样器共执行了7次载重测试、啥叫载重测试、就是挖两勺土掂量掂量。还有4次挖沟测试和13次的撞击测试。挖沟大家好理解,撞击测试怎么搞呢?那还不好办啊,抡起铲子拍一拍不就是撞击测试嘛。
前后一共10次操作,花了18小时22分钟。在38万公里之外进行遥控操作。那是比在蓝翔开挖掘机麻烦多了,信号延迟你就受不了。
由此看来,美苏两家风格的的确确是不一样。一个玩儿子弹,一个玩儿挖掘机。
按照美国人的想法,他们希望勘测者3号能挺过寒冷的月球之夜,结果他们傻等了14天,勘测者3号再也没醒过来。这个任务也就结束了。后来,阿波罗12号的降落地点就在风暴洋里的知海,走两步就能来到勘测者3号的跟前。宇航员还特地从勘测者3号上边取走了几个机械零件,就是为了研究一下金属长期暴露在月球环境之下引起的变化……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月球轨道器是个很短的椎体,高度只有1.65米,底座宽度1.5米,底座上可以展开4片太阳能电池板。斜侧面深出两根长杆子,一头是通信用的大锅,另一端是全向天线。发动机就在锥体的顶端,这种探测器用得上马夸特公司的440牛顿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和后来阿波罗飞船上用的姿态调整发动机是一样的。周围有4个小喷嘴,用来精确调整姿态。
月球轨道器1号是1966年8月10号发射的。发射很顺利,进入到地月转移轨道的时候出了点小问题,天文导航仪器找不到老人星,无法定位。老人星是全天第二亮的恒星,仅次于天狼星,是非常好的定位目标。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是看不见老人星的,我国也只有在低纬度地区再能看见,这个老人星就是传说中的南极仙翁。
月球轨道器1号上的可能是因为过热导致寻星器失灵。地面发出指令,让探测器稍微转了一下身,避开阳光直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探测器飞行了92个小时之后,开始开发动机减速,这样一来探测器就被月球的引力捕获,顺利进入到了环月轨道。近月点186公里,远月点1867公里。这个轨道是个长椭圆轨道,偏心率很大。
我们大致要知道一个规律,一颗天体如果是高速路过,然后被一颗大天体捕获,成为一颗卫星,轨道一般来讲,都会是这种偏心很严重的长椭圆。从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判断哪一颗卫星上被捕获的。长椭圆轨道要想变成圆轨道,必定是需要外部帮助的,要么是大气阻力,要么就是潮汐引力。要么就是其他天体的干扰。对于月球轨道器1号来讲,可以开发动机来调整轨道。经过几次调整,到了8月21号,探测器的近地点高度就降到了40公里,几乎就是贴着月球表面飞过去。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到清晰度最高的月面图……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探测器发射以后,先掉了一个头,反推发动机的尾喷口朝前。距离月球8300公里的距离上,探测器开始调整姿态,尽量让自己垂直于月球表面,在距离月球表面75公里的距离上,月球9号抛弃了用不着的设备,反推发动机开始开火减速。
这个过程全靠天文定位来纠正探测器的姿态。正因为采取了垂直撞上月球的着陆策略,降落的位置只能局限在月球赤道附近了。如果降落在高纬度地区,探测器飞行的方向很难做到和当地月球表面垂直。另外,为了通讯便利,着陆点也必须在月球的正面,于是就选择落在赤道附近的风暴洋地区。
反推发动机在距离月球表面250米的高度上关机。主反推发动机关机,那几个姿态调整发动机继续开机,当5米长的两根探针撞到月球表面的一刻。充气的探测器圆球被弹射了出去,同时,所有发动机全都关机了。
这个充气的球囊在月亮上蹦跶了好久,最后才停下来不动了。4分钟以后,探测器保护壳打开,连球囊带外壳,一起被抛弃。里面还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球。半个金属球打开,变成三片花瓣。这个打开的过程,自然而然就把整个探测器的姿势正过来了。球中心伸出一个摄像机,顶上有个反光镜。可以旋转,其实就跟现在新能源车上的那个激光扫描长得差不多。因此这个摄影机可以拍摄周围360度的照片。
这个球伸出4根天线,开始根地面保持联系。这时候,月球9号探测器已经可以拍照了。但是,当时月球上的光照不太好。当时恰好碰上月球上的黎明,太阳刚从地平线上爬上来。现在拍摄太暗了,要等一会儿,太阳爬升到地平线以上7度,才能开始拍照……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就在水手4号飞掠火星而过,传回照片的4天之后,也就是1965年的7月18号。苏联也发射了一颗火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后来被命名为“探测器3号”。这颗探测器在发射33个小时以后就飞掠了月球。这颗探测器对着月球的背面拍摄了25张可见光照片和3张紫外线照片,每张照片1100线,分辨率还算是不错啦。而且覆盖范围也很大,除了月球的南北极不太好拍,其他90%以上的月球背面都被拍下来了。
从探测器3号获得的照片判断,月球的正反两面很不一致。正面的月海很多,比较平坦,背后却坑坑洼洼的,难得有一小片平地。而且即便是大型陨石坑底部,也看不到多少岩浆平原。
探测器3号是第一颗采用天文定位的航天器。它采用了恒星定位,通过观察特定的几颗恒星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你可能奇怪,飞到月亮还需要使用恒星定位吗?你别说,这还真的需要。因为这颗探测器在飞越了月亮之后,继续往深空飞行,最后一直穿越了火星轨道,但是并没有遇上火星。在这一路之上,探测器在不断的传输拍摄的月球照片,就是为了验证超远距离的数据传输。这颗探测器前后工作了228天后彻底没了信号,算是完成了既定任务。
后来美国人分析,这颗探测器原本是个深空探测器,是专门探测火星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改成探测月球了,是为苏联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还是因为错过了窗口期而不得不切换了探测目标,这就不得而知了……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既然计划定下来了,那么就要马上开始动手了。争取在1964年的11月初发射水手3号探测器。水手3号和4号几乎一模一样。水手2号用了徘徊者的平台。但是水手3号和4号就属于另起炉灶了,太阳能电池板增加到了4块,而且还明显大了不少。主体是个8边型的盒子。顶上立着一根桅杆,桅杆上又低频通信天线和磁强计。探测器本身是存在磁场的,为了避免本身磁场的干扰,磁强计装在桅杆中段。桅杆前面是一个抛物面天线,盒子屁股底下是摄像机,盒子侧面是太阳能电池板。
这一次发射用的火箭是宇宙神-阿金纳D,不是以前用的阿金纳B,性能比过去强。但是水手3号探测器的燃料依然不够,无法完成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只能飞掠而过。既然是飞掠而过,最重要的是抓紧拍照,能拍几张是几张。
拍摄的照片还要传回来,火星的距离比金星还要远,所以这一次对超长星际通信也是一次考验。水手3号上还搭载了探测太阳风和粒子的探测器,就是为了探测一下火星周围有没有范艾伦辐射带。盖革计数器也必备的仪器,同时探测器上还带着宇宙射线的探测器。
宇宙射线在星际之间到处溜达,你也不知道这些带电粒子游荡了多长时间了,总之是很长啦,因此宇宙射线里面的带电粒子都是非常稳定的粒子,要么就是质子,要么就是某种原子核,或者是高能电子。这个仪器主要就是探测质子和原子核。
探测器的内部还带了一个磁带机,用来记录数据。因为距离太远,数据传输太慢了,所以,路过火星拍摄的那些照片,只能先存下来,然后慢慢的的传回来。因为这个探测器是飞掠而过,最后还是会变成绕着太阳公转的人造行星。这家伙还要在轨道上继续工作好长时间呢……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Montre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