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與阿扁前總統對談 -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主辦
    Q1 - 軍隊國家化
    Q2 - 軍隊現代化
    Q3 - 政黨輪替
    Q4 - 縣市長選舉
    Q5 - 入聯公投
    Q6 - 外交
    Q7 - 南線專案疑雲
    Q8 - 扁案是政治事件嗎
    Q9 - 國家定位
    片尾曲《全心全意愛你》

  • 林靜儀醫師 分享「防疫及加入世衛的挑戰」:
    林靜儀委員主講:SARS到新冠肺炎的脈絡,從國際孤兒到舉世矚目
    Q1. 海外僑民計畫在台灣 #免隔離 的時候,可以 #返鄉探親,照委員估計,#縮短隔離 何時會發生
    Q2. 關於 #防疫保單 理賠爭議,民眾為申請保險理賠塞爆醫院PCR、要求取得確診證明,業者也不滿「數位健康證明」取代診斷書的相關政策,放話串連拒賠。但目前正是醫療院所正忙的時候,阿中部長說其實保險有2年期限,並強調所有解釋方面合法合規,確實有確診和居隔,就會提供足夠的證明,確保民眾保險權益不受損害。可否請委員稍加說明
    Q3. 台灣大概終將走上 #與病毒共存 的局面,#逐漸不需匡列隔離和通報,民眾如何準備
    Q4. 世衛組織指出,隔離造成的前所未有的壓力,加上孤獨、及經濟上的擔憂,是助長焦慮和抑鬱的主要因素。報告指出,女性比男性受到的影響更大。而且年輕人,尤其是20至24歲群體,比老年人受到的影響更大。請問地方政府有輔導方案 #快篩實名制變成長輩社交活動

  • Episodes manquant?

    Cliquez ici pour raffraichir la page manuellement.

  • 「1970年4月24日第一夜,我坐在牆角,昏沈沉看著陌生的鐵柵,陌生的室友,陌生的空氣,陌生的人聲,想起自己好端端一個台灣留學生,竟然被丟進這個污濁、骯髒、吵雜、恐怖的牢房。唉,我的偉大的建築夢!我亂糟糟地想像無從預測的明天…一時悲從中來,滾燙的眼淚沿著臉頰,無聲無息地流了下來。」 - 鄭自才活動議程:Freddy李惠仁導演主講李惠仁導演 Q&A滅火器樂團鄭自才主講鄭自才, 馮賢賢 Q&A肉包自彈自唱

  • 這次很榮幸的邀請到高雄市長陳其邁來參加我們的問答。
    1 、 市長對引進大廠及外資入駐高雄不遺餘力,然而303無預警大停電,有些地區甚至長達12小時。雖說不是因為缺電,而是人為疏失,但如此的不確定因素,會不會影響投資意願?該如何解決?
    2、台積電在高雄設廠,是高雄人的驕傲,但隨之而來的高房價,市府有沒有應對措施?
    3 、高雄市的水質一向令人憂心,歷經多位市長的努力,已有長足進步,是否已到達生飲的水準?

  • 北京冬奧開幕前夕,我們很高興邀請到Mr. Mehmet Tohti對談,他目前擔任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Uyghur Rights Advocacy Project,數十年來與加拿大各級政府交涉關切維族議題,支持維吾爾人權不遺餘力,而他談及受到中共的迫害也令人動容。我們談到各國對於北京冬奧的杯葛、中亞五國對維吾爾的態度、中國政府販售維吾爾人器官、設立集中營、屠殺百萬維族人民、強迫節育等種種反人類罪行、加拿大政府的中國政策,以及台灣政府的角色的各種議題,特別適合在北京冬奧時節觀看。
    The front and center of topics are surely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pcoming #boycotting #BeijingOlympics and how the minorities, like Mehmet Tohti and Sunny Sonam, conduct their activism in Canada as they look back and into the future.

  • 台灣有兩個關注北美外交關係的社群: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和 Canada Watch(加拿大與台灣關係現況觀察),分別關注台美關係與台加關係。
    規模比較大的美台觀測站是2017年由促進台美關係的公民外交專案發展而來,原名為「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專注於美國國會與台灣相關的動態,後來在形式上從文字擴充到影音與podcast等多媒體形式,內容上也擴大到美中台關係。
    加台觀察則源自於2017年加拿大台僑的群組,從分享加拿大資訊演變為關心台加關係的群體,於是在2018年成立,目前仍以臉書專頁為主。
    兩個團體的發展路徑十分類似,都是由當地台僑發起,由關心台灣與地主國的外交關係,由於兩岸關係的複雜,因而都演變為台-美-中關係或是台-加-中關係的觀察與分析。
    雖然美加都是以央格魯薩克遜文化為主的國家,但是兩者之間也存在不少差異,例如美國是總統制,而加拿大是內閣制,這種政治體制的不同,對於台灣要與美國或加拿大建立外交關係時有何差異?美國國會與加國國會有何差異?這些差異對於台灣與兩國的關係有何影響?美國有包含《台灣關係法》等五項台灣相關法案,加拿大也曾提出《加台灣關係架構法》,兩者的立法過程與內容有何差異?未來對台灣的外交有何影響?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而加拿大屬於所謂的中等強國,台灣在分別建立與兩國關係時有何差異?比較這些重要的差異及其影響,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不同政治體系的分別,更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台灣與世界打交道時,應該如何因地制宜,擬定不同交往的策略。
    本次《解方論壇》很高興分別邀請到四位人士對談這個重要的題目,分別是US Taiwan Watch的陳方隅和李昱孝,以及Canada Watch的Yuehying Ferlin Tseng和Hua-Ting Howard Hsu。他們將以「台美加關係向前看」為題,從美國與加拿大不同的政治制度與立法過程談起,進而分析近年來台美關係與台加關係的變化,並提出台灣與世界打交道的一些具體建議。

  • 台灣應該如何被世界看見?隨著世界局勢的改變,台灣出現在國際媒體上幾乎成了常態,一直希望被世界看見的台灣得償夙願。
    但是台灣希望以什麼方式被世界看見?除了科技與戰略地位之外,台灣的軟實力應該如何被世界看見?如何在外國推廣台灣文化?當人們提起台灣時,我們希望人們想到的是什麼?
    加拿大,一個以多元文化自許的國家。雖然世界上多數人無法分清同屬央格魯薩克遜文化兩國之間的差異,實際上兩國對於多元文化的認識極為不同。1970年,當美國以大熔爐自許熔四海民族為一家時,加拿大以馬賽克譬喻強調每種花朵都該自帶芬芳,沒有兩朵花應該同樣芬芳。美國如同濃湯,強調各族群共融;而加拿大則如沙拉,尊重每個族裔與社群的獨特性,無論是世代、性別或是LGBTQ等價值觀取向的族群,都歡迎你「做自己」。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取向,也產生了十分不同的政策,例如在就業上,美國強調affirmative action的平權政策,而加拿大則是遵循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的機會平等。
    加拿大於是成為一個海外極佳發揚台灣文化的試煉場所。吳權益,本地好友多以Charlie稱之的台裔加人,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讓台灣文化在加拿大開花,他所舉辦的「加拿大台灣文化節」(TaiwanFest)成為加拿大極為重要的文化活動,每年吸引大量的藝術家參與創作,觀眾如潮水從四方湧來,讓台灣文化不僅被看見,更被需要,成為台灣文化海外生根的一種重要文化現象。
    在八旗知名編輯王家軒的努力下,終於將吳權益如何讓台灣文化在加拿大生根的經驗整理成書《台灣,世界的答案:加拿大為何會認為台灣很重要?》出版,《解方論壇》很高興邀請到吳權益與王家軒對談,請關心台灣文化者切莫錯過。

  • 講者|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博士)​& 賴中強(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台灣於今年9月22正式向協定保存國紐西蘭遞交申請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此舉為我國經貿產官學界投下震撼彈,也使CPTPP此等大型多邊共同降低關稅之協定對台是否有益,以及台灣是否是因中國早於9月16日申請加入,才緊急遞交申請文件,引發若干爭議與討論。​​CPTPP的前身為美國於2011年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所提出要建立TPP(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綱要,並且美國積極遊說環太平洋各國加入此協定參與其中的協商與談判,使TPP一度成為全球矚目的核心經貿協定。然而自從美國於2017年退出TPP後,各國一時感到挫折,而後續由日本接手主導後才使TPP成功延續並改組為CPTPP,目前TPP各會員國已於2018年簽署協定,等待成員國內部審議通過後實施。​​台灣地理上位於東亞的交通樞紐,而在經濟上也極度仰賴出口貿易,然而加入WTO或CPTPP等自由貿易協定,雖對台灣出口強勢的產業有所助益,但對本國一些相對弱勢的傳統產業卻會帶來極大的衝擊。台灣加入WTO時已經遭遇過一波衝擊,如今加入CPTPP,我們將遇到怎樣的機會、挑戰與衝擊,這將是本場講座的重點。​

  • 屏東在臺灣歷史進程從未缺席,從台劇「斯卡羅」可以發現它是最早與世界互動的地點之一,雖然過去重大建設長期遺忘屏東,但這些年潘縣長推出了小黃公車、興建照顧園區、編制國小. 國中生的課後照顧,從校園、美術館到水質淨化廠,縮短城鄉差距,多項建築更是囊括了國內外各項大獎。目前他正打造AI智慧農業學校,積極培育青年人才與世界接軌。在建設的同時,也兼顧生態保育,和部落合作透過「共同經營管理」的模式來保存文化,扶持在地產業。農業方面,則是拓展國際通路,守護每一位農民的心血。縣長一次次扭轉逆境,即便屏東的醫療資源十分匱乏,仍然成功應對Delta病毒,讓全世界再次見證台灣奇蹟。

  • 協辦單位:匹玆堡台灣同鄉會
    當認知戰成為事實,解方究竟在何處?《解方論壇》之前邀請到沈伯洋與洪貞玲了位教授對談不實資訊與防禦民主,解析中國對台幾種認知戰的類型,以及政府的應對之道。本次《解方論壇》將繼續對此深究,追問民間社會可以如何應對資訊戰。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董事長胡元輝與報導者創辦人何榮幸對談「自己的新聞自己救」,他們兩人正好代表了台灣社會回應不實資訊(misinformation, mal-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兩種十分不同的努力:事實查核與調查報導。
    TFC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在最近由 台灣民主基金會 與 天下雜誌 合作的專書中,被選為20個台灣民主基石之一,正在於當國內外的不實資訊對於台灣民主的侵蝕日漸嚴重之際,事實查核比任何一個時刻都更為重要。胡元輝董事長領軍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希望以民間的力量,破解不實資訊,提倡以事實證據為基礎(evidence-based)的新聞,促成多元社會的理性辯論,這是守護台灣民主不可或缺的基石。
    事實查核的最終目的在於建立優質新聞,在臉書與谷歌挾資訊優勢近乎壟斷數位廣告預算的現實下,國內外的媒體大多苦不堪言,儘管訂閱、廣告或是贊助均有少數成功案例,但是多數媒體仍不敵惡劣環境,紛紛刪減調查報導與地方記者,競相追逐點閱率與政府標案而出現各種亂象之際,《報導者》的出現,無疑是為台灣媒體打了一劑強心針。
    報導者 The Reporter之所以能夠不在意點擊率,以及政府置入行銷與財團廣告威脅,始終專注於調查報導,來自於透過贊助與眾籌,《報導者》走過一條人煙稀少的全新道路,致力於提升新聞品質,獲得國內外超過60座獎項的肯定。
    如今胡元輝與何榮幸將以「自己的新聞自己救:從『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到《報導者》」為題進行對談,從另一個側面瞭解台灣民間社會如何應對中國資訊戰,誠如羅致政在上一場《解方論壇》所說,這正是無數西方國家認為台灣經驗對世界最重要的啟示,身處中國資訊戰前沿的台灣,不僅透過傳統的立法、政府、軍情與教育單位以及管制機關,在行政、法律與教育上的共同努力,以對抗不少西方國家至今仍束手無策的資訊戰;同樣重要的是,台灣民間社會的努力,也是解釋這個謎題中不可或缺的拼圖,我們邀請您一起審視台灣社會的生命力。

  • 《解方論壇》很榮幸邀請到羅致政 羅致政粉絲團 與譚耀南對談台灣政經情勢及國際關係的最新發展,本次對談將從親身參與者的角度出發,提出局內人的視野,討論三大主軸(#疫情、#公投、#修憲)的兩種視角(民進黨與美商)。
    羅致政目前是立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的委員,並且兼任民進黨立院黨團書記長以及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
    羅委員將就今年下半年台灣最重要的防疫、公投與修憲等議題發表演說,例如近來大受矚目的五倍振興券政策轉折始末,在第一線身為黨團書記長的羅委員將為我們解析其中秘辛。除此之外,上個會期羅委員擔任立院修憲委員會委員,也將提出民進黨本次修憲觀點的第一手觀察。
    與羅委員對談的譚耀南先生是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他同時也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與香港商會(Hong Kong Business Association )的理事。譚耀南先生長期關注國際情勢,對於美台關係有獨到的見解,他將從國際關係的角度,與羅委員對談防疫、公投與修憲等相關議題,並闡述美國商會如何看待台灣、形塑政策意見的第一手觀察。

  • 《解方論壇》很榮幸邀請到沈伯洋和洪貞玲兩位老師對談。
    沈伯洋老師任教於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並擔任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不僅長期關注人權議題,並曾經在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任職期間,對於黨產正義問題多所投入。沈老師對於中國資訊戰有深入的研究,本次將分享他的部分研究成果。
    洪貞玲老師任教於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曾經擔任過記者與NCC委員,是極少數在實務、理論與主管機關都有一手經驗的學者。洪老師不僅長期關注假新聞議題,同時曾經就讀台大法律系,對相關的法律知識也十分熟稔。
    他們從各自的研究出發,對談中國資訊戰以及不實資訊的類型及影響,進而論及政府與民間該如何因應,進而論及防禦民主的機制與實踐方式。
    他們對談的題目是〈從不實訊息看台灣的防禦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