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在本期播客中,吾爱伙伴们深入探讨了绘本《爸爸妈妈变小了》,我们尝试思考亲子关系中的深层纽带以及家庭代际发展中复杂又感人的情感链接。故事讲述了一对移民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不断缩小自己,以自己的身高和健康托举孩子的成长,象征性地表现了父母的牺牲和爱的传递过程。绘本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像传统故事那样浮于表面的歌颂父母之爱,也没有浅薄的鼓动观者的内疚和感动情绪。而是通过对人物内心情感细腻的刻画,向我们呈现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对父母产生的非常复杂的情绪感受,既包含渴望和爱意,也少不了愤怒和失望。与此同时,父母也体验着这些情感的冲击,在不丧失养育能力、不退场的情况下,帮助孩子们消化复杂的体验,整理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挫折,在爱的维系和加持之下,共同经历人生的发展和家庭的变迁。

    在播客中我们还对比了其他类似的故事,不仅讨论了相似主题的绘本《西洋菜》,还谈到了一本书《早安,怪物》。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移民家庭发展中的跌宕起伏,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丰富和复杂的面向。通过阅读理解生命,也更好的理解我们自己。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感受,让我们看到你的故事。

    音频导航:

    02:03:绘本中的文化碰撞: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05:01:移民父母的爱与牺牲

    10:05:爱是巨人:父母的牺牲与孩子的勇气

    15:07:绘本中的成长意象:父母的付出与孩子的成长之路

    20:14:家庭亲密无间:文化冲击下的乐观心态与幽默见解

    25:18:移民家庭中的青少年心理状态:生理变化与社会压力

    30:16:孩子,妈妈永远在你身边

    35:25:亲子关系的亲密与分离:探索西洋菜中的情感转折

    40:23:绘本中的父母之爱:巨大力量与完整养育

    45:35:家庭关系的复杂性:父母传递给孩子的影响与孩子内心的需求

    50:38:绘本中的玩具屋:关爱与梦想的奇妙之旅

    55:39:《早安,怪物》中的人物:代际之间的创伤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 在一个寒冷的小镇上,小姑娘安娜贝尔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毛线盒。她用这些毛线编织毛衣,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小镇的人们、动物和冷冰冰的一切。安娜贝儿的毛线似乎永远用不完,坏公爵偷走了她的毛线盒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所以安娜贝儿究竟是用什么编制的毛衣呢?如果没有那一根根毛线,安娜贝儿赠予整个小镇的究竟是什么呢?

    安娜贝尔手中源源不断给予的那无形的事物让我们想到爱、关怀、温暖、涵容、观察和信任、渴望和坚定……也许看绘本的你,会有更多联想和感悟!爱和温暖是无穷无尽的,它们无法用金钱衡量,甚至会因为给予的越多收获的越丰富,快乐由此而自然生发。绘本《穿毛衣的小镇》让我们探讨了爱、分享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们思考心理咨询到底在做什么,到底为什么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很高兴能够将我们的收获与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讨论,共同感受这份温暖。

    音频导航:

    02:05:温暖的绘本之旅:《穿毛衣的小镇》带给你的安慰与惊奇!

    05:22:安娜贝尔的毛线奇迹:小狗、小猫、动物和城镇都变得更可爱了!

    10:40:安娜贝尔的快乐是如何生长出来的

    16:07:公爵的遭遇与心灵成长:一段关于占有与满足的童话

    21:31:坚定自信的力量:她从未怀疑自己的价值

    26:51:爱与幸福的源泉

    32:13:竞争状态下的关系:嫉妒与压力的连锁反应

    37:40:独特性就一定要被商品化和工业化吗?

    43:01:从独特到共享:安娜贝尔为何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48:24:心智化治疗:培养共情能力,理解自己与他人的能力

    53:43:安娜贝尔传递的能力与付出的真正含义

    59:11:从毛衣到美食:手作与工业化产品的差异及其意义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阿梦

  • Episodes manquant?

    Cliquez ici pour raffraichir la page manuellement.

  •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探讨了妈妈们在喂养宝宝时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这些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将在哪些方面影响妈妈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育儿的信心。通过对绘本《鳄梨宝宝》的分析,我们能看到一个家庭中成人对婴幼儿的期待可能对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人格发展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儿童在他人眼中看到的自己可能和他们自己的感受差别非常大,在这种冲突之下,每个孩子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成长轨迹和自我探索的过程。

    绘本中的鳄梨宝宝好像经历了一场全家人的幻想之旅,在幻想世界中他像大力士一样,成为了家庭成员们的英雄,但故事的结尾通过充满冲击力的反转画面告诉我们,鳄梨宝宝仍然是襁褓中的小婴儿,他在一天天长大,在世界的注目和期待中,通过自己的力量,努力的成长。

    播客中我们还讨论了喂养作为养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的复杂影响。如果你也对喂养的话题感兴趣,或者有独特的故事,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音频导航:

    02:03:育儿之路:从绘本到现实

    04:40:鳄梨宝宝的成长故事

    09:25:鳄梨宝宝的超能力:搬家具、推车,一天天强壮起来!

    14:03:家庭的幻想与现实:家里的小宝宝或许承载了所有人的期待和愿望

    18:45:绘本中的细节描写:当宝宝的需求与妈妈的焦虑相遇

    23:27:理解孩子:不要按照程序或标准来养育孩子,而是要看到他们的需求。

    28:10:宝宝的自主力量:探索宝宝在喂养过程中拒绝的含义

    32:54:爱的悖论:当控制变成一种侵入性的控制关系

    37:36:成长中的转折点:那只鳄梨的营养意义与家庭期待

    42:18:孩子的超常发展:可能带来的代价与忽视

    47:00:家长的期待与孩子的自然发展如何能够达到平衡

    51:43:宝宝的成长之路:满足能量需求与心理成长的双重挑战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        在绘本《你爱谁多一点》中,通过巧妙的故事设计,利用毛绒玩具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将小女孩艾莉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体验外化出来。奶奶和外婆各自送给艾丽一个毛绒小熊,小熊除了颜色不同外其他方面都一模一样。奶奶和外婆因为艾丽更喜欢谁送的小熊而不断争执,她们都希望自己在艾丽心中是更重要的那个人,是更被爱的,甚至是拥有唯一的爱的。基于此,两只小熊活了起来,开始不断争执、相互攻击、破坏和伤害彼此,争得他们在艾丽心中更重要的位置。


           竞争、妒忌等等议题在绘本中被生动的表现出来,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常会因为现实层面的竞争环境或想象中的分离恐惧而感到不安和妒忌。孩子们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道德层面的不适应行为,成人会简单的归咎为他们的妒忌心和过于自我的心态。但是,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儿童的内在冲突往往非常复杂,希望本期播客我们提到的几个思考层面能够补充大家对嫉妒这个人性中最复杂的情感的认识和体会。


           绘本中的小熊最终转化了他们妒忌的心理状态,完成了从竞争向合作的转变,这其中有着非常精彩的转化过程,向我们呈现出环境和成人的不同态度对于儿童心智成熟的重要影响。希望在我们对于绘本的解读中你能够发现这份精彩和价值,如果你有任何感受和想法,欢迎给我们留言!


    音频导航:

    02:05:爱的抉择:成长之路伴随着矛盾和冲突

    04:37:艾丽的两只小熊:争吵与和解的象征

    09:16:绘本故事中的隐喻:竞争与嫉妒的心理探究

    13:54: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与关注:探索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18:34: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与互助:理解多子女家庭孩子们的心路历程

    23:15:自恋与竞争:小熊间的内心博弈,反思家庭关系的挑战

    32:31:独占与排他的愿望:早期心智发展的机制

    37:14:爱的客体:妈妈和爸爸在婴儿心中的地位与作用

    41:53:深藏的渴望:关系中难以发掘又不能回避的根本动力

    46:33:爱的迷失与重新发现:如何修复彼此破碎的关系

    51:12:小熊们是如何将攻击性转化为创造力和游戏能力的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 本期播客节目中,吾爱的伙伴们一起探讨了电影《好东西》。每个人看完电影后的感受各不相同,有人觉得温馨,有人却感到不适,尤其是电影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和女性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回顾了电影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冲突,分析了角色关系所蕴含的模式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发和反思。如果你也对这部电影有不一样的感受,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音频导航:

    02:04:电影中女性吸烟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自主性与压力的关联?

    04:27:影视创作中的抽烟现象:个人习惯还是角色需求?

    08:52:共谋还是共情?铁梅和小叶之间的特殊关系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13:32:女性之间的关系:友谊、保护与挑战

    18:01:小孩儿的表达方式:触动心灵的平静与真实

    22:35:电影中对于单亲妈妈的自由选择与情感困境的呈现

    27:06:家庭结构的多样化

    31:37:单亲母亲的困境:自身角色定位与社会期待的冲突

    36:06:妈妈:超越表面现象的真正意义

    40:38:母亲自身的限制与孩子自主性发展的需要之间总存在矛盾

    45:07:音乐与写作:儿童情感表达的两种方式

    49:41:幻想的告别与新的开始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       在本期节目中,吾爱团队的伙伴们一起讨论了B站热播的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2》,我们主要聊到了第三集和第四集中几个经典的小故事。从一位小女孩和她父母在医院的对话切入,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儿童躯体化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亲子关系问题和困难,尝试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理解他们内心的冲突和复杂的情感感受。

           片中医生们敏锐的洞察力、精确的诊疗,以及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都引发了我们非常多的讨论和思考。通过纪录片中呈现出来的生动、真实的故事,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成人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儿童不是简单化、幼稚化的小孩,他们拥有敏感的内心和不断发展的独立自主的需要,成人需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潜能和力量。

           如果你也对这些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


    音频导航:

    00:02:03:孩子心中的“白色巨塔”:上海儿童医院的故事

    04:18:医学中心的温暖之家,心理学的宣传推广

    08:42:耐心倾听与沟通:处理家庭冲突的秘诀

    13:01:医生的观察和建议:关系比成绩更重要

    21:48:妈妈、爸爸和女儿之间的复杂关系:谁来解决他们的争吵?

    26:10:家庭暴力的隐蔽性:狗哨效应的理解

    30:33:焦虑与呼吸急促:母亲的养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34:51:探寻自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39:17:孩子的实际需求与妈妈的过渡担心

    43:37:父母的评判对孩子内心产生的影响

    48:00:孩子的心理痛苦与呼吸性减重毒症状:家长的警醒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     家长们是否思考过,入睡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分离。在绘本《稀里哗啦 噼里啪啦》中,每当黑暗来临,小青蛙吉约姆都会感受到恐惧和惆怅。它虽然按部就班的完成了睡前仪式,有爸爸陪伴读书,有妈妈的晚安吻,但它小小的脑袋瓜在黑夜中会闯进去那么多可怕的怪东西。当它意识到真正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它的恐惧和惊慌无法通过自我安抚得到缓解。

           小青蛙坚定的跑到了爸爸妈妈身边,在妈妈怀里才能入睡,而爸爸却被它打扰睡不着了。但是,神秘的夜晚在爸爸这里却没有引发出恐惧,而是激发出了探索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最终在爸爸的带领下,吉约姆勇敢探索夜晚的声音,发现那些令人害怕的声音其实是自然的美妙之音。这场冒险让他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最终和爸爸一起在大自然中安然入睡。

          这本由知名绘本作家凯蒂克劳泽创作的绘本,让我们细腻的看到黑暗可能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以及儿童内心那些难以面对的恐惧和渴望。同时,也为我们呈现了在面对孩子表达出的困难和畏惧时,成人涵容儿童情绪和对孩子保持好奇的能力才是促进孩子成长、帮助他们勇敢面对世界的力量源泉。

    音频导航:

    02:05:亲子关系与个人成长:比利时绘本作者凯蒂克劳泽的作品对比与思考

    04:57:小青蛙的夜晚故事:勇敢面对黑暗的挑战

    10:03:吉约姆的奇幻夜晚:稀里哗啦、噼里啪啦

    20:09:尊重孩子的内心现实:解读绘本中孩子的恐惧与害怕

    25:12:容易被忽视的分离焦虑——入睡

    30:16:绘本中的父亲形象:挑战常规思维的勇气与行动力

    35:16:孩子的安全感与探索欲望:爸爸的陪伴与指引

    40:20:与自然建立连接的力量

    50:25: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陪伴能够给予孩子探索未知的力量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阿梦  小满

  •        绘本《爱德华 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来自于英国绘本大师约翰·伯宁罕,约翰·伯宁罕的作品里经常通过对比和冲突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呈现出儿童与成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里截然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本期绘本呈现了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受到成人言语和态度的影响。爱德华因成人的指责逐渐变得越来越淘气和混乱,但当他获得肯定和赞美时,他的行为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作品通过爱德华和成人世界的前后对比,探讨了大人的言语和评价对儿童自我发展的塑造过程,提醒父母们思考自身对孩子的态度中存在的偏见、焦虑和不切实际的期待。

          教育是需要正面看待和引导的,用关爱和鼓励代替责难和标签或许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可能性和自我价值感。希望这一期绘本共读所聊到的内容能够引发更多听众的共鸣,欢迎大家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


    音频导航:

    02:07:绘本大师约翰伯宁罕的独特艺术世界

    04:37:爱德华的变化:从一个普通男孩儿到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儿

    09:16:爱德华的变化:从邋遢到干净的转变

    13:53:儿童视角里的成人世界

    18:30:真实的自我与他人眼中的自我:小朋友成长中的困境与挑战

    23:08:家长的焦虑与孩子的困境

    27:48:被商业心理学逻辑裹挟的教育压力与失控

    32:28:“追求审美标准背后隐藏的危险:为何大人需要相信自己的选择?”

    37:05:标签化与盲目赞美之间的平衡

    41:46:爱德华的混乱世界:大人如何帮助他重建自我认同

    46:20:爱德华从被指责到被赞扬的演变过程

    51:03:寻求独特性的过程和所需要的环境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         作为成人我们有时会忘记自己曾经都拥有过不一样的眼睛,“那只星星眼睛可以看到所有的悲伤、残酷,而那只月亮眼睛可以看到美好、快乐。慢慢地,她会忘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会忘记……”。你还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忘记的?

           绘本《不一样的眼睛》借助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视角,让读者重新看到通过两只眼睛看世界的神奇体验,唤起每个人心中共同拥有的情感感受。当我们面对丧失、经历离别、目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时,我们可以通过切换不同的“眼睛”,也就是转换我们体验和感受世界的不同视角,来理解和思考外在世界向我们展现出的复杂性和可能性。绘本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种能力,我们都可以用辩证的、多元的、包容的,以及充满关怀和爱意的态度在生活的河流中掌舵前行。

            本书的作者巴蒂斯特.博利厄是一名医生,在医院一次次与死神擦肩的经历让他拥有非常深刻的生命感悟:“我想,世间发生的所有事情并非都有好的结果,是因为世界没有把我们当孩子看待,它对我们没有任何隐瞒。世间充满幸与不幸。希望世界变成另外一种样子,绝不该是我们的抱负。我理解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挽起袖子,积极行动,修复我们受到的伤害。我们不需要为所有的不幸负责,但我们有责任陪伴那些被不幸敲门的人。”

            这本绘本鼓励父母和孩子们以更广阔、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也给每一位读者一次重新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眼睛的机会!


    音频导航:

    02:04:绘本《不一样的眼睛》:一位医生作家的独特视角与感人故事

    04:48:眼睛的不同视角带来了不一样的世界。

    19:19:大人和孩子面对情绪的不同态度

    24:07:父母的期待与孩子的真实感受之间如何获得理解和平衡

    28:57:孩子们自我发展的过程与多样视角的探索

    33:47:大自然的智慧:人生经验和自然道理

    38:40:心理咨询与关系模式:在漫长的陪伴中发展信任与情感

    43:29:家庭中情感的流动和保护是面对挫折时能够调动的宝贵资源

    48:19:面对丧失和分离:小朋友的悲伤与成长之旅

    53:07:绘本中的心灵对话:心智化能力的发展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绘本作者介绍:

    “他如佐罗一般拥有双面人生, 白天是医生, 晚上是作家—-法国图卢兹日报”

          巴蒂斯特.博利厄是一名全科医生,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撰写博客,用幽默温暖犀利哀婉的文字描述自己的实习经历和急诊室同事的生活。

           2022年,他的首部儿童读物《每个人都很美》出版,引发了童书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他的童书作品不仅面向儿童,也是给成年人看的童话,经历过坎坷的成年人很容易和他笔下的故事产生共鸣。

  • 本次吾爱共读带来了一本非常精彩的绘本《美杜莎妈妈》,在作者凯蒂·克劳泽的笔下美杜莎的故事被重新讲述和续写,当那位传说中的蛇发女妖成为母亲时,仇恨、敌意、恐惧和诅咒在母亲的新身份之下逐步发生了转变。

    美杜莎那具有代表性的长发,不再只是毒蛇,而是成为保护和养育孩子的外在表现。在与女儿伊丽赛的生活和互动中,美杜莎从出为人母时的警惕和逃离,逐渐被女儿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和向往所影响,也被孩子纯真的爱的表达方式所镜印和冲击。最终,在将女儿送到学校后,美杜莎“卸下”了她那具有魔法的长发,母爱发生了改变,世界也随之向她们展开。

    作者凯蒂·克劳泽的独特人生经历,让这本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爱意的深刻观察。孩子的成长与母亲的转变,将会在故事的每一页中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感动。

    音频导航:

    00:05:41:美杜莎的头发与水母意向所代表的复杂意义

    00:11:24:绘本中体现出亲子关系与童真的交织错落

    00:17:09:美杜莎的头发:神话中的特殊意义与母子关系的隐喻

    00:22:51:美杜莎的人格面具:母亲角色与社会期望的冲突

    00:28:37:美杜莎的无私母爱:孩子与母亲的紧密关系

    00:34:18:从一元关系到二人关系:成长中的恐惧与复杂性

    00:40:01:原型大母神与美杜莎的多重意象

    00:45:44:爱的镜子:孩子眼中的父母形象

    00:51:28:孩子眼中的妈妈:温柔与可怕并存

    00:57:14:头发里的秘密

    01:02:55:绘本中的动物意向联想


    作者介绍:

    凯蒂·克劳泽(Kitty Crowther),1970年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被誉为“线条与气氛的大师( the master of line but also of atmosphere)”。

    由于她对儿童读物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2010年获得了瑞典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林格伦纪念奖(Astrid Lindgren Memorial Award)。这个奖项是2002年阿斯特丽德·林格伦逝世后由瑞典政府设立的,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奖。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雨山  她她tata

  • 吾爱近期邀请好朋友心理咨询师刘姝进行了一次关于正念的对谈。刘姝是北京大学正念实验室认证师资,有多年正念研习的实践经验,也积累了大量的正念团体带领经验。本次对谈,我们不仅修正了对于正念的认识,也尝试从家庭教育、正念养育的视角理解正念在生活中能够为人们提供怎样的帮助和支持。


    正确的正念练习能帮助父母处理内在焦虑,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同时,正念状态中的专注和适时的暂停,也能促进个人对自我的觉察和接纳。无论是对于儿童的情绪压力,还是父母的焦虑管理,正念练习都提供了一种便捷又有力量的解决方案。了解更多关于正念的生活应用,你将在忙碌和焦虑中找到平衡与平静。


    刘姝老师组织了正念练习的社群,如果听完本期播客让你有了接触正念的愿望,欢迎联系我们,加入社群。


    音频导航:

    02:04:如何通过正念练习改变自己的生活

    04:05:正念: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07:32:体验Being的存在模式:用正念感知自我和世界的美好

    11:23:焦虑困扰?教你简单而有效的放松练习!

    15:09:探索内在的父母声音

    18:55:与新生儿相处的幸福:体验生命的存在感与纯粹的快乐

    22:47:焦虑与压力:如何帮助孩子轻松面对学业压力?

    26:35:通过正念练习,提升觉察能力。

    30:21:正念练习能帮助小朋友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34:10:身体疲劳时的异常反应:了解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运作原理

    37:58:真正的专注:重新定义注意力

    41:45:正念:练习内心一致性与情绪管理的能力


    对谈中提到的绘本:

    《什么也不做的一天》

    《会呼吸的字母 给孩子的26个正念练习》

  • 生活中,人们常常陷入对过去的遗憾中,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这期共读的绘本《带来幸运的小饼干》讲述了一位小老太太在讨命婆(死神)到访后,逐渐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活力。


    通过小老太与讨命婆、小猫、邻居们及整个社区的互动,我们看到即便是死神的造访,也能带来意外的欢乐和享受。这不仅是对死亡的重新认识,更是对生命的热情赞歌。

    美味的小饼干、可爱柔软的小动物、充满乐趣的跳房子游戏、令人陶醉的音乐,种种感官和情绪的体验让小老太重新感受到被长久遗忘的活着的感觉。绘本中反复出现的那句话“五分钟过去了、五分钟静止了,只要此刻幸福,多五分钟,少五分钟又何妨?”,似乎在向我们传达深刻的哲思:何不放下遗憾,凡事留在当下,尽情享受每一刻的幸福呢?

    希望收听本期节目的伙伴们与我们一同渡过愉快的时光,共享一份幸福时刻。


    音频导航:

    02:06:如何选择具有心理学味道的绘本

    04:50:小老太太的下午茶与讨命婆的到访:一段奇妙的生命旅程

    09:37:“讨命婆、虎斑猫和小甘萨:游戏中体验到的幸福时刻”

    14:30:死亡的突然来临未必会带来绝望,也可能是一次生命的转机

    19:25:小老太太的孤独与期待,老年人的情感生活需要被看见

    24:15:如果我们欢迎死神的到,会发生怎样的不同?

    29:07:正念冥想:为何能够帮助人们应对焦虑?

    33:58:时间的流逝与幸福的满足

    38:48:猫咪的无忧状态:让我们学习放下过去的遗憾

    43:40:老人与小朋友的纯真互动:感受彼此的活力与温暖

    53:24:时间的流逝,死亡的逼近,该躲藏还是迎接?


    共读伙伴:

    小王子  她她tata

  •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经典的绘本,它来源于一个犹太民族的古老传说,讲述了小男孩约瑟和他的神奇毯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变迁和转化。每当毯子逐渐老旧,妈妈总是建议丢掉,而爷爷总能巧妙地将它改造成新的物品,从外套、背心到领带、手帕和纽扣。最终,当纽扣也不见了的时候,约瑟在家人的包围下面对了这一次分离和丧失的过程,并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一个奇妙的故事。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家族间的温暖支持,养育的压力和责任不再仅仅沉重的压在妈妈身上。爸爸对妈妈的温柔支持,奶奶对孙辈的温暖照护,爷爷对约瑟展现出的包容和启发都让我们体会到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在如何健康的运作,正应了英文中有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约瑟内化了绘本中爷爷展现出的神奇力量,那个漂亮的小毯子蕴含的神奇魔力或许就是人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遇到困难、面对未知和挫折时,一个人内心曾经被滋养过的那个部分将为他带来取之不尽的力量,他将相信“我自己一定有办法!”


    音频导航:

    02:03:爷爷缝制的神奇毯子:儿童心理成长中的过渡客体

    10:30:约瑟的故事:面对丧失与迎接成长之旅

    15:47:过渡客体在绘本中的呈现与特殊性

    20:58:原初母性灌注与家族式养育:探讨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

    26:16:母亲对于孩子依恋物的复杂反应与生活的启示

    31:35:绘本中的母子关系:爷爷和妈妈的不同角色功能

    36:50:绘本中的家庭关系:爱与挑战的力量

    42:02:创伤后的表达困境:妈妈的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

    47:20:爷爷的希望与创造力:约瑟内心的成长之路

    52:37:家庭系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

    57:51:人类的永恒追求:生命的意义与面对丧失的思考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阿梦 

  • 著名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过渡客体的概念,他谈到过渡客体不仅代表着孩子对养育者所提供的安全感、信任感的内化,也反映了孩子自身的能力与主体感受。本次吾爱共读通过绘本《阿文的小毯子》,我们看到孩子是如何依赖独特的物品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与安慰,同时这份特别的物品与儿童之间复杂的关系是如何呈现与展开的。


    在养育过程中,对于过渡客体的处理,养育者应该如何适度介入,又可以怎样创造性地帮助到孩子,不过度打扰孩子的自然发展过程。绘本背后隐藏的心理学现象,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托育中心的实际观察,我们发现每个孩子在面对分离焦虑时,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陪伴物品,这些都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适应期。


    那些曾经陪伴过我们的具有独特意义的物品,也许已经被我们遗忘,已经成为童年的隐秘回忆。当我们在养育自己的孩子时,我们会惊喜的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力创造着属于他们的最特别的独有之物。请保护他们的宝贵体验吧,加入孩子们的幻想世界,用游戏的态度与孩子们共享一份成长的快乐!


    音频导航:

    02:06:《阿文的小毯子》和《爷爷一定有办法》经典绘本背后的故事

    10:35:小毯子的神奇力量

    15:51:孩子的独立与父母的担忧:阿文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21:11:幼儿依赖物品现象的思考:小毯子和安抚玩具的作用

    26:28:过渡客体:孩子内心安全感与想象力的源泉

    31:44:宝宝和小毯子的秘密交流:探索过渡客体的意义与价值

    7:05:独特的人生之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42:22:想象力的魔法

    47:41:游戏中的情感与攻击性:玩具总动员中的角色对比与思考

    52:59:无意识的动作发现新世界:小朋友吃手过程中的视觉刺激与身体满足

    58:17:适应能力超强的阿文:小手绢儿给他带来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共读伙伴:

    小王子:心理咨询师

    她她tata:心理咨询师

    cherry:从事0-3岁托育行业,一线老师

    小满

  • The rabbit listened 是绘本《最好的陪伴》的英文题目,绘本中那只一语未发,却能够完成对好朋友的深刻疗愈的兔子,究竟做了什么神奇的事情,让这不可思议的过程发生呢?当我们的朋友、爱人、亲人遇到挫折、丧失和挫败等等情绪时,我们作为他们身边的重要他人该如何反应,又可以做些什么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爱意呢?一只平平无奇的小兔子,为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示范。


    故事中除了小兔子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的小动物们,他们各有各的的帮助方式,却一直未能按抚到受挫的小朋友泰勒。小兔子的出现悄无声息,它没有打扰泰勒想要一个人静静呆着的愿望,也没有急切的抛出摆脱负性情绪的建议,更没有强迫泰勒一定要说出他的心里话。小兔子陪泰勒坐着,看泰勒整理着自己的东西,正如他在整理自己的心。小兔子允许泰勒悲伤,聆听泰勒的愤怒和恨意,愿意与泰勒一起重拾信心,渴望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所谓无条件的爱,或许正如小兔子所呈现的。那是一种能够让人感到安全的关系,我们在这样的关系中愿意展现自己的脆弱和痛苦,不担心被评判和干预,相互尊重彼此的心理边界,同时不吝惜表达爱。阅读绘本的过程,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陪伴和支持的真正含义。与孩子们共读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疗愈的时刻。一本书,一次对话,一个拥抱就是最好的陪伴!


    音频导航:

    02:07:绘本中的小动物角色:最好的陪伴与疗愈

    09:58:泰勒与小兔:亲密陪伴与情感支持的故事

    14:59:深度连接如何建立和促进

    19:59:魔法时刻:温尼科特的故事

    24:58:爱的艺术:从无声陪伴到勇敢表达的启示

    30:00:爱与需求:小兔子与泰勒的关系解析

    34:58:依恋:爱与被爱的独特体验

    39:59:关系中的挑战:异地恋的距离与亲密关系的思考

    44:57:小动物们的情绪反应:挫折、耐心和包容力

    50:00:情绪表达的探索:从动物到人,泰勒的心灵之旅

    54:58:小兔子的努力与感动


    共读伙伴:

    小王子:心理咨询师

    她她tata:心理咨询师

    阿梦:艺术工作者

  • 本期吾爱共读绘本《唤雨的孩子》,书中充满魔幻色彩的故事情节和画风,带领读者进入小男孩贝林的成长故事中。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像一个奇迹,小小的婴儿往往展现出惊人的能力和对世界的把握,让成人吃惊,令家长欣喜。但随着孩子能力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中总不可避免的会融入自身的期许和盼望,父母的自我和孩子的自我会经历怎样的碰撞?在父母意志驱动下成长的孩子将承受何种压力以及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唤雨的孩子》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展现出孩子的天赋与现实世界发生碰撞的过程,促进父母反思自己的焦虑与孩子纯真的生命力之间该如何平衡。在孩子的世界里,游戏与创造充满了快乐。然而,当父母的期待介入,孩子的主体性被忽视,成长的道路就变得充满压力与困惑。小贝林的故事将拉近成人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引发对教育方式的深度思考。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讨论,给我们留言,写下你的想法和感受!

    音频导航:

    02:04:育儿与成长的经典话题

    05:50:小贝林的超能力,是天赋异禀还是压力重重

    11:40:命运的转折点:贝林的超能力与人群造神的力量

    17:34:是否需要开发天赋?家长的焦虑与孩子的自我决定之间的冲突

    23:25:孩子的成就与父母的自恋需求:探索成功背后隐藏的动力

    29:17:游戏与仪式:探索儿童情感表达的过渡空间

    35:08:当天赋变成失去根基的技能,人也丧失了人性的善良

    41:00:在个人能力与社会期待的碰撞中,迷失的心与难填的欲望

    52:41:乡村生活与土地的情感链接与城市生活中追名逐利的人性异化

    58:35:贝林的成长之路最终迎来了一场告别和崭新的开始

    01:04:27:成为天才还是做个普通人,这不该是个选择题!


    共读伙伴:

    小王子:心理咨询师

    她她tata:心理咨询师

    阿梦:教育工作者

  • 《米洛畅想世界》是一部很特别的绘本,它获得了众多奖项,绘本画风充满童趣,所要探讨的主题却非常深刻。

    绘本由米洛在地铁上的几幅画串联而成,米洛和姐姐每周日都要乘地铁去探望服刑的妈妈。小米洛默默观察着车厢中形形色色的人,将他想象中的人物情节画在画本上。从米洛的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如何受情绪影响而变化的,也能够发现孩童对世界的想象和理解中渗透了社会价值观和刻板印象的影响。

    人的认识都存在局限,自动化思维和不同的归因风格让人们看到的世界往往存在盲区、误解、偏见和理想化。故事的最后,出乎意料的情节反转,让每个读者都需要重新审视整个故事,反思我们自己那些先入为主的判断和好恶,提醒自己,我们是否也有米洛这样的能力,换位思考、包容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在灵活和开放的态度中体验到真正的成长。阅读这样一本非传统的绘本,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音频导航:

    02:04: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凯迪克银奖获奖绘本《米洛畅想世界》

    10:47:米洛在地铁上进行了一场幻想之旅:鸟笼和小鸟、新娘和新郎、舞者和城市

    16:13:绘本中的现实与幻想:米洛的绘画折射出他内心的情绪体验

    21:37:感受米洛的内心变化

    27:01:米洛的画:肤色差异与社会环境影响

    32:26:情绪变化下的绘画故事

    43:14:外在行为表现和一个人内在意图的差异:关于姐姐与米洛的变化

    48:40:多视角思考的力量:米洛对小男孩儿的观察与转变

    54:01:在监狱探望妈妈的过程,种族、年龄和穿着的差异掩盖下的共同处境

    59:27:绘本故事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共读伙伴:

    小王子:心理咨询师

    她她tata:心理咨询师

    阿梦和朋友:艺术工作者


    欢迎加入吾爱共读分享群,和我们一起深度阅读精彩绘本!

  • 本期吾爱绘本共读的作品是《小鱼去上学》,被称为“怪物新人“的日本绘本作家盐谷真实子的画风非常特别,读这本绘本的过程就像一只在水中游泳的鱼,色彩、光影,朦朦胧胧的氛围,让人想起潜水时的视野感受,非常美妙。


    《小鱼去上学》的故事情节既轻松诙谐,又引人深思。在故事里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背着书包上学的场景,小鱼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一个本来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靠鱼鳃呼吸,他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冒着多大的风险完成上学这件事情呢?!这样的角色设定也让我们联想到学校里每一个经历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懵懵懂懂入学的孩子们,他们就是那一只只小神兽,离开了熟悉的、滋养的环境,用还很稚嫩的能力武装着自己,在学校这个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一次次学习摔倒后如何站起来,失望后如何重拾希望,学习生活的规律和人际的奥秘。

    通过共读的碰撞,我们相信每个与众不同的孩子,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当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信任感能够被成人呵护,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你是蜥蜴,他是小鸟,我是小鱼,我们不需要一模一样,我们可以走相同的道路,也可以画出不同的风景。教育的根本是让孩子学会生活,让每一只小神兽都能体验生活的乐趣。


    开学季别错过这本绘本,能够给人内心安稳感,比谈多少焦虑话题都重要‼️

    感谢接力出版社引进和推荐优秀的绘本!

    共读音频:

    02:04:小鱼去上学,难在哪儿?

    05:04:绘本中超现实的奇幻世界,让人感受童真的魅力!

    10:23:学校里的奇幻冒险,儿童的想象力对于心理健康的意义

    15:36:作者盐谷真实子的介绍和绘画风格

    20:52:过渡性客体的心理意义和情感连接

    26:07:游戏中的想象世界:探索孩子们的内心

    31:20:开学季的忐忑与适应

    36:33:了解孩子们在新环境中的适应与成长之路

    41:46:学校文化对孩子的影响

    46:57:挑战权威,寻找自我的旅程

    52:12:自信的建立离不开同伴的影响

    57:27:学校不是唯一的责任人,社会每个部分都需要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承担相应的责任


    共读伙伴:

    艾依:心理咨询师

    小王子:心理咨询师

    她她tata:心理咨询师

  •       本期吾爱共读的绘本名为《妈妈是个大胖子!》,这不是一本常见的讲述温情和美好的母子关系的绘本,书中的妈妈与众不同,故事中的孩子也经历了复杂而纠结的成长之路。


       

         绘本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他与胖妈妈的日常生活,妈妈对于食物看似无止尽的渴望和缺乏自控能力的饮食方式,给孩子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和忧虑,孩子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想要改变和帮助妈妈,但是妈妈依然故我。与此同时,孩子对于妈妈肥胖的身材外形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羞耻感,这份情感感受充斥在孩子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扭曲了孩子对于他人内心意图的理解。

     

           于是,孩子幻想着自己能够有一个完美、优雅的妈妈,一个新妈妈。他用什么样的方式体验好妈妈呢?绘本中的小男孩最终接受了自己妈妈本来的样子,理想化的过程虽然充满了坎坷和困难,但不完美的父母才是最真实的父母,穿透渴望的迷雾,看见生命的局限和脆弱,接受他人及自己的不完美,完成人格层面的独立,我们从这本非常优秀的绘本中能够看到这些复杂的过程。故事精彩,情感深沉,欢迎收听本期吾爱绘本共读播客节目,和我们一起穿越理想化的迷思。

    音频导航:

    02:04:一段复杂的母子关系:大胖子妈妈和不开心的孩子

    05:20:一直想让妈妈吃胡萝卜的孩子可能在表达什么

    16:04:孩子为什么会幻想拥有完美的父母?

    26:49:孩子眼中的母亲形象:无法控制的进食行为

    32:11:担忧妈妈的饮食问题,成为孩子成长的背景

    37:31:孩子是否能够接纳自己的父母,父母又如何看到真实的孩子

    42:53:内心挣扎:孩子与不完美妈妈的碰撞

    53:37:孩子的自我中心与客体关系的形成:父亲的角色和功能促进分离的发生

    59:01:绘本中的情感细节,孩子有成长的潜力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共读伙伴:

    艾依:心理咨询师

    小王子:心理咨询

    她她tata: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

    小满


  • 本期吾爱共读的绘本是《贝太太从前为什么那么凶》,当我们翻看纸质版时发现,绘本抛出了2个问题:贝太太从前为什么那么凶?现在为什么又这么和气了?问题的语气好似在问小读者,但不仅仅止于此。每一个翻开绘本用心体会的人,都将被这两个问题牵动心弦。我们能看到一个人由童年期的经历发展到成年期的人格特征的过程,以及看到成人身上的内在小孩在如何起作用,如何将我们瞬间带回小时候,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又该如何安抚自己内心的孩子,整合人生那一段段复杂又难忘的经历。


    绘本中的贝太太在小时候经常被欺负,当她想要向妈妈倾诉的时候,妈妈没能察觉女儿的痛苦,反而让她压抑了情绪情感的表达。贝太太年复一年积累了那么多的愤怒,长大后变得很凶,她不喜欢小孩,对人的态度不好,社区里的孩子和成人都怕她。然而,一位小女孩的出现,让贝太太重新找到了内心的柔软。已经成人的贝太太或许在小女孩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但她已经拥有完全不一样的力量去帮助那个受伤的孩子,也是重新帮助自己。贝太太和小女孩一起搭建壮观的沙堡,不仅吓傻了欺负人的孩子,也让贝太太和小女孩重建了内心的力量感,他们发展出更具建设性的方式面对被欺凌的遭遇。他们很幸运的相遇,相互疗愈。


    贝太太的故事不仅触动心灵,还会让我们反思每个坏脾气的人为何如此表现,每个愤怒的情绪源自哪里。更重要的是,贝太太的变化过程展示了情感释放与自我救赎的力量,让我们看到面对和治愈内心伤痛的可能性。


    音频导航:

    04:32:从小卡蒂亚到贝太太:愤怒如何由小变大

    09:00:在贝太太身上,愤怒是如何转化为温柔的?

    13:35:我们的坏脾气:理解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情感

    18:11:一个愤怒的人内心藏着怎样的柔软和脆弱

    22:41:重新体验童真的快乐:拥抱内在的小孩

    27:19:情绪的隐忍与爆发,贝太太的情绪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48:理解孩子的愤怒:情绪边界与攻击性行为的关联

    36:21:养育方式的讨论:温和与粗暴,不是简单的好坏之分

    40:57:小姑娘的噩梦:一位女孩的痛苦与成长之旅

    45:31:修复内心的小孩,彼此赋予力量,体验生命真实的流动

    50:02:情绪会影响自己所处的环境?一个人气场的变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共读伙伴:

    艾依:心理咨询师

    小王子:心理咨询师

    她她tata:心理咨询


    欢迎收听吾爱心理咨询师读绘本专栏,如果在收听的过程中你有任何的感受、想法、思考和意见,都请给我们留言,期待与每个有共鸣的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