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教育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常识篇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日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1]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苟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历史篇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迂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赢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兴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 并中国 兼戎狄

    九十年 国祚废

    明太祖 久亲师 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 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至世祖 乃大同 十二世 清祚终

    勤学篇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辩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籝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

    文字摘自网络

  •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内容概述
    《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治家格言印谱》 图片来源网络

    《治家格言》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治家格言》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作者简介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简介内容来自-百度词条-朱子家训

    朱柏庐像(来源网络)





  • Episodes manquant?

    Cliquez ici pour raffraichir la page manuellement.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内容概述
    《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治家格言印谱》 图片来源网络

    《治家格言》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治家格言》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作者简介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简介内容来自-百度词条-朱子家训

    朱柏庐像(来源网络)





  •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内容概述
    《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治家格言印谱》 图片来源网络

    《治家格言》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治家格言》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作者简介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简介内容来自-百度词条-朱子家训

    朱柏庐像(来源网络)





  •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内容概述
    《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治家格言印谱》 图片来源网络

    《治家格言》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治家格言》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作者简介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简介内容来自-百度词条-朱子家训

    朱柏庐像(来源网络)





  • 《童蒙须知》:语言步趋第二

    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或曰当是偶然思省未至。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

    凡闻人所为不善,下至婢仆违过,宜且包藏,不应便尔声言,当相告语,使其知改。

    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 衣服冠履第一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腰,谓以绦或带,束腰。脚,谓鞋袜,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

    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阙落。饮食、照管,勿令污坏;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凡脱衣服,必齐整摺叠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着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破绽,则补缀之。尽补缀无害,只要完洁。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有所湿。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着短便,爱护,勿使损污。凡日中所着衣服,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不即敝坏。苟能如此,则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虽意在以俭化俗,亦其爱惜有道也,此最节身之要毋忽。

    译文:

    做人首先要先整齐端正身体。从头巾、衣服、鞋袜开始,都要收拾爱护,使之保持洁净整齐。先父常训诫弟子说:“男人有三紧。”是说头紧腰紧脚紧。头,说的是扎好头巾,未成年人要总髻。腰,说的是用条或带束腰。脚,说的是穿鞋袜。这三者,要紧束,不可散乱,散乱则身体就会散漫不端庄,被别人轻视。

    凡是穿衣服,一定要先提整衣领,系好两襟的纽带,不可有遗漏。用饭时照管好,以免污染败坏;走路时看管好,以免被泥污染。

    凡是脱衣服,一定要整齐地折叠好放在箱子里,不要散乱放置,不要被尘土污秽污染。这样容易寻找,不至于丢失。衣服穿久了,就不免有污垢,一定要勤洗晾干。有破处就缝补,有补丁没有什么,只要完整洁净。

    凡是洗脸时,一定要用毛巾遮挡保护衣领,卷起两袖,以免沾湿衣服。

    凡是劳动时,一定要脱去长衣,只穿短便服装,保护衣服不要受到损坏污染。

    凡是日内所穿的衣服,夜里睡觉要更换下来,就不会藏虱子跳蚤,不这样做衣服就会损坏。如果能这样,则不但威仪可使人效法,又能不浪费衣服。晏子一袭裘皮衣穿了三十多年,虽然其用意是为了以简朴来感化世俗,也是因他爱护有道。这是警饬己身的关键,不要忽视。




    以上文字 来自网络。


  •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