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就在我們小青姊姊把五月的故事全部給了媽媽的最後一週,就在節目播出的當週週一,發生了讓母親失去了學童,學童也失去了母親的事。 本來在地閱讀是想和大家分享幾本或許可以讓人沉浸幾小時的書,然而就連虛構的小說,都與生活的困頓和無常如此接近。 我們無以對抗,但希望閱讀,還是能給些許療癒、點滴力量。 寶瓶:《假仙女Faux-cul》&《北山時雨》 時報:《烏鴉與猛獁》 獨步文化:《鵼之碑上&下》&《繼父》
-
今日選書,只選一本,一本從十五年前我就深深喜愛的書。
十五年後,銷售突破一百萬冊的經典新版,我仍然喜歡,並且一樣強力推薦給還沒認識這本書的朋友。
我尤其喜歡並牢牢記得作者前言中的一段話:
「我們的一生同樣都在薄冰上跳舞,冰層下極冷,若不幸落水,很快就會喪生。有時冰層無法承載某些人的重量,於是冰破人落海,我感興趣的就是這一刻。如果幸運的話,事過境遷,我們依然繼續跳舞。如果幸運的話。」
先覺:《罪行》
-
Episodes manquant?
-
每個媽媽在被稱為媽媽之前,都先是女人,再推向前,是人。
是人,就有人的喜怒哀樂,就有人的七情六慾,當然也會有疲倦和捉狂的時候。
貓魚筆下的媽媽,我喜歡。
巴巴文化:《今天不當媽媽》 -
五月呢,有個詩歌節,不過端午在台灣,相對於粽子或龍舟,與屈原的連結,應該已經很少很少吧?
但詩歌是不分地域和族群的。
今年台東詩歌節主題是:從前從前,konadroma……
從前從前,故事不都是這樣開始說起的嗎?konadroma是魯凱語,齊儒說,那個ro還要特別拉長,唸成ro~~~~~更能表示從前從前啊。
實在太可愛了。
端午前,可以收好冬衣,然後在詩歌當中,縱情一「夏」。
歡迎在夏季中閱讀及吟唱。
在地閱讀˙閱讀在地:介紹2025年度0524-25第十四屆台東詩歌節 (專訪教授簡齊儒及學生何怡瑩) -
每年、每年,在氣候上最期待的是越來越短的春秋兩季,而比這兩季更短的,則是初夏和初冬。 這幾週裡的幾天,就會有春末夏初的日子,悶熱漸現,但偶而的涼風,可以讓人僅開最低量的電風扇,涼涼的,像一場短短的旅行。 所以跟著五位作者,去京都、去東京、去倫敦,或者,就在自己熟悉的都市裡,可以與朋友親人,也可以和自己,一起一起。 在那樣的字裡行間,似乎也就有了面對酷暑的準備。 原點:《穿越最老派,也最年輕的京都!》 雜畫店:《東京修學旅行》-三冊 大田文化:《靠窗的位子,光線剛好》&《和自己一起》
-
在這夾縫當中,閱讀和寫字是我獲得幸福感的微小方式。您呢?精油、麵包或咖啡?
都好。
或者是兩天的在地書展市集?歡迎大家來相聚。
幸福學:《發現精油新大陸-印度古法Attar精油》
日日幸福:《一齊幸福烘焙麵包》
寫樂:《尋豆師2》
春天出版:《等一個人咖啡。》
在地閱讀˙閱讀在地:介紹5/17~18 進入書書果實世界 -
一年一度的節日,為人身難得,感謝願承受生育之苦,養育之勞的母親。 但每一個生命,從大自然的角度來看,卻都有其界限,可能來自天然,也可能來自人為,有時是奇蹟,往往是無能為力。 時報文化:《界線》 獨步文化:《敦威治怪譚1&2&3》
-
活動介紹的書書果實,既是書展,也是市集。
今年邁入第二屆,雖然小型,但具體而微,還加上在地物產,並且結合史前博物館:獨立書店出攤、您可能沒有聽過,但一直在出版界努力的幾十家出版社,名家講座,作者親至……還有廠商共襄盛舉,我很喜歡素素說的:「就像吃下閱讀果實,就能成為我們的能量。」
5/17~18 ,一起來進入屬於我們台東人的書書果實世界吧!
在地閱讀˙閱讀在地:介紹2025年度0518-19 書書果實世界書展及市集(專訪晃晃二手書店素素) -
生命,也都是不一樣的。
第一次學到如果人能活到百歲,那麼一半是多少?相信很多人會跟我一樣,毫不猶豫的說是50。
其實不是哦。根據大數據統計,是93歲。
為什麼?
因為人類從1歲活到93歲,跟從93歲活到100歲,風險之大,剛好一樣。
這就是科普的書有趣之處。
生命之書、在地雜誌可以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呈現。
鷹:《為何龍蝦不會變老,水母會逆齡,人類卻無法?》
圓神:《詩的四季》
小塊:《奶奶什麼時候回來?》
台灣光華:《台灣光華雜誌- APR. 2025-時光小鎮行旅》 -
節目放在週日,年年不靠巧合,而是絕對會遇上一個最溫馨的節日:母親節。
故事提早一週來講母愛吧,方式不同,但都是愛,也可以說,即便方式不同,都希望朝著愛的方向。
巴巴文化:《縫衣福》 -
而活動介紹呢?我想以臺灣文學第一本奪得2024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時,作者楊双子的感言來邀請您: 「有些人會問我,為什麼要書寫一百年前的事情?我總是回答:書寫過去是為了走向未來。 一百年前就有台灣人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一百年後,今天的台灣人也說這句話, 但是我們對話的對象並不相同。 一百年前,我們對日本人這麼說;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對中國人這麼說。這一百年來不 變的是,我們一直面對著身邊有強大並具侵略性的一個國家。 與此同時,台灣人自己內部的國家認同、族群認同也很不相同。現在有些人會認為自己是 中國人,就好像一百年前有些台灣人會覺得自己是日本人。 我書寫是為了回答,台灣人究竟是什麼人?而我,持續著書寫過去,是想要迎向更好的未 來。Thank you.」 與您相約,5/3下午兩點鐘,在史前館繼續聽聽双子怎麼說。 臺灣文學館:《閱:文學 No. 86-臺灣文學漫遊世界》 春山:《臺灣漫遊錄》&《四維街一號》 寶瓶:《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在地閱讀˙閱讀在地:藝文講座II:「當《臺灣漫遊錄》漫遊美國,我所看見的風景」-楊双子
-
這輩子,跟我們相處最久的,其是就是我們自己,所以把原本安排在上週的書,或者昨日壓軸活動來不及完整播出的片段,在本週補齊,也希望我們越來越接近愛惜自己一點。 寶瓶:《親密關係I&II》 臺東縣政府:《Seeing TAITUNG看見台東》 桂田藝文沙龍:閱讀的12種可能之四:「閱讀音樂,樂獨自己」-與周美君
-
首先要恭喜今天的故事榮獲「2024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差不多就是去年的同一時間,我們第一次在節目中分享了這本書。
尊重多元,回溯歷史,台灣,會更美麗。
四也:《魔幻聖貝-拉阿魯哇族的貝神》-下 -
從男性、從女性、從父母,到獨一無二的孩子,不講勵志,我們分享如何將生活拉回到自己身上,光照見自身的內心。 而閱讀的十二種可能來到第四場,有美君這位鋼琴師,想要與各位不只用眼睛閱讀,還有耳朵聆聽,那麼即便單獨,也可以樂在其中,與自己為伴,而不孤獨。 人生與人身皆難得,我告訴自己,即便只是一個吞吐呼吸的專注,都是隨時可以讓自己開心的重啟。 寶瓶:《ASD與ADHD共病的教養秘訣》&《男人的秘密只跟心理師說》 在地閱讀˙閱讀在地:桂田藝文沙龍-閱讀的12種可能之四:「閱讀音樂,樂獨自己」-與周美君
-
而選書嘛,如果連張瀞仁這麼暢銷的勝利組,都還是會有冒牌者心結,那我們真的、真的可以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自帶光芒。
一本不夠?沒關係。
再來一本,甚至延伸閱讀的部分有更多本。
方舟文化:《不假裝,也能閃閃發光》
寶瓶:《如何停止不開心 -
如果我們相信土地公爺爺的庇護,虔誠祝賀媽祖娘娘的生日,那麼貝殼中有神,就完全不會讓人感到驚訝啊,連續兩週,讓小青姊姊帶領我們認識拉阿魯哇族,以及他們的祭典和貝神。
四也:《魔幻聖貝-拉阿魯哇族的貝神》-上 -
近一點的話,台東的台南幫剛辦過移民後山一百年的盛宴,在紀念書刊中,我看到了我外公家族的吉光片羽,讓我思念起那年少在台南「會社」,曾經以幫忙年長工人推一台獨輪車的糖,換得認識一個字,到移民台東後,已經能夠記帳和讀報的外公。 曾經,我會為他在我考上成大外文系的半年前離世而覺得遺憾,如今幾經人世滄桑,已不再做如是想,而是相信當初會回到他的故鄉就讀,都是老天爺最好的安排。 而本年度我們辦的第二場新書發表會,即將在4/19下午兩點登場,帶來新書的是深受青少年及成人讀者喜歡的陳郁如。 睽違四年,終於等到了第二卷,而我們何其有幸,繼第一場的《山的孩子》後,再度成為《養心》II全國首場新書發表會。 座位有限,希望報名成功的朋友,下周六,一起來養心,養護一顆安穩的心。 永續發展:《墾拓蓬萊一角天》 在地閱讀˙閱讀在地:介紹陳郁如養心卷貳0419台東桂田喜來登全國首場新書發表會 親子天下:《養心》卷壹&貳
-
於是我想邀大家一起來保持開放的心情,做好面對人生最後一哩路的準備。無論是歷史學家在罹患漸凍症後的心靈思考,還是安寧醫師對於善終的看法。
左岸:《山屋憶往:一個歷史學家的臨終自述》
寶瓶:《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活得像自己》 -
來到完結篇了,這一週來,我想非常需要土地公爺爺庇祐的,不只是(希望不是)真的必須去睡公園的投資人,還有所有對未來充滿不安的人吧。
這段期間,我看到的最有趣的貼文之一,是我散步即可到的史前館的臉書發文,裏頭一段說:
「卑南文化人沉睡地底3000年,都有浮現在世人眼前的那一刻。
股友們一定可以爬出谷底。」
是的,土地公爺爺和台灣所有原住民的祖靈一樣,絕對都會保祐心情安定的人。
四也:《最後一名土地公》-03 -
而我們特地訪問了介紹中的兩本繪本創作者,聽聽她說怎麼會踏上這一行?與人合作和獨自創作有什麼差異?
從笑聲不斷中,我想聽眾當可以與我一樣,感受到貓魚對於繪畫的熱情和喜愛。
在地閱讀˙閱讀在地:專訪繪本創作者貓魚 - Montre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