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默默25週年了,這集會是出版社的感謝集?廝殺集?還是爆哭集呢?
雖然看稿時的辦公室總是陷入漫長的沈默,但麥克風打開就會聊到停不下來,畢竟25歲只有一次,時間不能重來,
究竟,A波編十八年來從零開始的編輯生涯,帶給生活什麼樣的養分?
這段路上又見到怎樣的風景?
發誓要逼哭A波編的法娘能成功嗎?
學術編輯背後的秘訣和辛酸一次講給你聽!
本集除了是二十五週年特輯,也是我們podcast第二季的尾聲,感謝所有收聽的人,下一季籌備中!
【本集來賓】
A波編
【本集精華】
⭓ 25年來出版社的大進化,看A波編如何從賣教科書做到錄podcast?
⭓ 最痛的讓人成長最快,第一本被嫌棄的書,讓編輯出言發誓:____
⭓ 編最久的書?編最趕的書?作者最多的書?出版路之最,一次說給你聽
⭓ 最感動的,是耳聞出版社被__誇獎做得很好
⭓ 感謝那些在這條路上陪伴的所有人,有緣再見 -
你能想像去敲敲心上人的窗戶,唱起山歌嗎?
延續上一集的「遊方」,A波編不免大驚「難道婚後也可以聯誼嗎?」,作為一個外人的老師又該如何去了解遊方呢?
雖然看似都是一群男女間的交友活動,其實交表婚脈絡下的遊方,是和現代的聯誼大不相同的,男女之間往來及婚嫁,還有著敲窗、私奔婚等等特別的方式。在這樣看起來浪漫的習俗下,似乎也潛藏著一股獨屬當地的煩悶情緒……
本集,簡美玲老師要帶我們繼續深入探討田野中的見聞,也接著討論在書中如何去處理田野資料,重新反芻並思考其中日常的身體感與文化意涵。
就一起來聽聽你沒想過的貴州村寨生活,以及關於人類學的事吧!
【本集來賓】
簡美玲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任副院長
【本集精華】
⭓ 「遊方」、「敲窗」、「私奔婚」這些看似浪漫的,究竟如何運作?
⭓ 結婚的人是「親戚」有關係嗎?一探「交表婚」下前人的生活哲學
⭓ 面對別人的生活與習俗,人類學家該如何進入與詮釋?
⭓ 人類學如何傳頌故事,就像村上春樹所說「洞窟中的篝火」
【延伸閱讀】
《貴州東部村寨物語:Hmub人的日常、情感及語言》
《清水江邊與小村寨的非常對話》 -
Episodes manquant?
-
這集我們邀請到和出版社超級密切簡美玲老師,要和我們談談在人類學的事啦
究竟一個人類學家是怎樣練成的,在這條路上又受到怎樣的感動和幫助?
在只有BB call還沒有手機的年代,就孤身前往貴州村寨蹲點,老師的田野又有什麼樣的發現?
正如同老師所說「人的故事是最吸引人的」,這集就讓美玲老師帶大家看見貴州村寨的奇妙物語吧!
【本集來賓】
簡美玲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任副院長
【本集精華】
⭓ 成為一個人類學家的路,竟意外獲得家庭的大力支持
⭓ 在只有BB call的年代,踏入山中小村寨,是因為山的召喚?
⭓ 平常想像不到的婚姻形式:婚後雙居的「不落夫家」與「交表婚」的婚俗
⭓ 讓A波編一聽到就無法停下好奇的心,究竟「遊方」和聯誼有什麼不同?
【延伸閱讀】
《貴州東部村寨物語:Hmub人的日常、情感及語言》
《清水江邊與小村寨的非常對話》 -
這集邀請到在竹東當閒人的皓昀,要來談談那些年在印度德里遇見的藏人們!
皓昀在陽明交大從電機系轉向族文所畢業後,目前從事他一直熱衷的拍攝工作,也在家鄉共同創辦了「竹東閒人」,策畫文史走讀。
我們這集將從他碩士論文在印度德里的田野談起,究竟他受了什麼樣的召喚才前往?究竟「難民」兩字距離我們的想像有多遠?身處異地又略微白目的他將遭遇何種危機呢(?)
或許正如同皓昀所說,他認為一篇論文並無法激起太多漣漪,所以想透過書籍的出版帶動更多的討論。這集也希望能讓收聽的人看見更多「難民」可能的面貌,從認識開始,了解他們的處境。話不多說,收聽請進!
【本集來賓】
彭皓昀
竹東閒人
《活為難民:那年的我,與印度德里的流亡藏人們》作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與文化研究所碩士
【本集精華】
⭓ 不會說藏語,也能到德里藏人社區做田野嗎?
⭓ 在機場死不辦手機,沿路想辦都被拐去奇怪的地方?幸好能投宿__開的旅店
⭓ 三個月的田野要怎麼做?當然是認真(?)聊天呀!
⭓ 什麼是難民?在MT(Majnu-ka-tilla)的藏人是如何「生活」?
【延伸閱讀】
《活為難民:那年的我,與印度德里的流亡藏人們》 -
本集的來賓是老朋友朱富國,要來談談口述歷史的技藝啦!
富國幫我們執行了兩本口述歷史的採訪編撰,從這個頭銜中就知道,口述歷史並非簡單的訪談和紀錄即可,更需要陪伴著對方挖掘自己過往的故事,梳理其中脈絡甚至需要許多考證的編輯功。
而究竟富國為了這兩本書做了多少功課?
在訪談過程中又是如何和受訪者變成「友達以上」的關係呢?請聽此集分曉!
【本集來賓】
朱富國
資深採訪編輯
《順天樂命:阮大年口述歷史》採訪編撰
《從茅寮細孲仔到臺灣創投天王:邱羅火口述歷史》採訪編撰
【本集精華】
⭓ 為了寫口述歷史必須先閱讀創投聖經?必須先調查開會紀錄?
⭓ 口述歷史中的感動時刻,當硬頸鐵漢流下男兒淚
⭓ 要怎麼在訪談中深入挖掘故事?不是只有簡單的提問與回答
⭓ 別人的家族史總是比較好玩?約好要訪問對方家長的A波編和富國XD
【延伸閱讀】
《順天樂命:阮大年口述歷史》
《從茅寮細孲仔到臺灣創投天王:邱羅火口述歷史》 -
今年2/20~2/25是台北國際書展,既然參展了就來聊聊書展吧!
雖然書展並不是我們出版社主要的銷售管道,但作為大學出版社,似乎還是要多花點力氣推廣,才不會讓這些優秀的學術著作被埋沒在書海中。
你說經費有限怎麼辦?那只好編輯們捲起袖子做手工,不計成本也要參展啦,請大家不要忘記我們~~
【本集來賓】
本社扛霸子 A波編
資深菜鳥 法娘
【本集精華】
⭓ 曲折的參展路徑,就跟閱讀的路徑一樣有挑戰
⭓ 書展有什麼有趣的?咳咳,這個先不暴雷,大概是像禮物一樣的書吧
⭓ 怎麼會想到要手工絹印提袋?其實印的都是編輯的辛酸啦!
⭓ 總之,有什麼想找我們聊的,還有很久沒見的朋友,就來書展玩吧~ -
本集的來賓是陳維平老師,老師除了研究興趣就和科技、性別與親密關係有關,也和我們合作出了《愛情必修學分:Z 世代的情感和性別關鍵字》~~!
這集呢,我們將有請A波編回憶當年收到情書的心動時刻(?),從古早(欸)的交友與性別開始,一起聊聊現在的網路交友平台。究竟科技怎麼影響我們怎麼展現自我,怎麼去認識新朋友?其中又潛藏怎樣的危機和執得思考的部分呢?且聽本集分曉。
Q:欸,這時代愛情還需要教嗎?
A:這本書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讓講台上的人,能夠更認識講台下的人在想些什麼,另外也想讓原本認為這些科技「理所當然」的人,能有從不同角度思考的機會喔!ฅ^•ﻌ•^ฅ
【本集來賓】
陳維平老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
【本集精華】
⭓ 自我放棄的主編,決定從A(波)世代談到Z世代的愛情觀/關
⭓ 編輯魂爆發——收到情書第一件事竟然是挑錯字?
⭓ 既要保持個人隱私,又要展露自我的網路平台,會如何影響交友?
⭓ 科技的矛盾:用來解決不安,卻又造成更多不安
⭓ 科技中介下的親密關係是怎麼樣的?A世代又是怎麼看?
【延伸閱讀】
陳維平主編,《愛情必修學分:Z 世代的情感和性別關鍵字》 -
本集的來賓是蕭子健老師,老師除了是與我們合作十多年的作者(也太久!),也是馬拉松跑者,而他近期熱愛的是騎自行車。文武雙全的老師,是怎麼被跑步給吸引的呢?在跑者的路上他又看見什麼風景?
而想「看得更遠」的老師改騎自行車後,又糾~境為什麼會像電影劇情一樣載著貨(書稿)四處跑呢?
當然我們還是要回頭談談我們的書,用幾個案例來思考研究試驗的倫理吧!ฅ^•ﻌ•^ฅ
【本集來賓】
蕭子健老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副教授
《研究、試驗與隱私》、《生醫訊號系統實作》作者
馬拉松跑者
【本集精華】
⭓ 編輯和作者要認識______年,全場魔性笑聲才會停不下來
⭓ 疫情期間的編書趣,作者交書稿還身兼外送員?
⭓ 運動風氣也是經營實驗室的重要一環,蕭老師的學生居然需要_______
⭓ 老馬、初馬、自助馬,有什麼差別?馬拉松也有比較環保的方式!
⭓ 關於研究倫理,要注意哪些事?「他想___其實都可以,只是這樣會違法而已。」談研究試驗的案例,倫理與法規的推廣教育以及未來~
⭓ 聊著聊著,決定出一本打造A波編成為超馬跑者的書(???
【延伸閱讀】
薛美蓮、蕭子健,《研究、試驗與隱私》 -
這集一樣是孟哲啦!
上一集聊孟哲的求學經歷不小心就聊到忘記時間了,這集要來談《愛的認識論》和孟哲過去做的男同志研究啦!不管是從參與同志運動對研究的能量轉移,或是怎麼用文學/文化研究的取徑來看見同志的「愛」,又或者只是想聽一些diss,這集通通都有。
【本集來賓】
蔡孟哲老師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級教學研究教師,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人社院學士班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興趣為現當代文學研究、性/別研究及酷兒理論、文化研究及批判理論。
【本集精華】
⭓ 文化研究到底在做什麼?很新鮮、刺激的研究想法
⭓ 文學、電影、理論、調查、再加上反身經驗,變得有點太豐富的碩論
⭓ 學術研究中對同志運動/反同團體的回應
⭓ 官方文獻中對同志的「窺」與「癖」,乃至於在文學中找到「愛」的研究過程
⭓ 當一個「吹」氣球的人,聊聊《愛的認識論》的書封
【延伸閱讀】
蔡孟哲,《愛的認識論》
蔡孟哲,〈愛滋、同性戀與婚家想像 《紙婚》的「殘/酷」政治〉
陳若曦,《紙婚》
許佑生,《男婚男嫁》
光泰,《逃避婚姻的人》
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
郭強生,《惑鄉之人》 -
接下來這兩集的來賓是孟哲!
孟哲是我們多年的好夥伴,除了在文化研究期刊的合作,也在去年和我們出版了探討男同志文學的《愛的認識論》。錄音當天更是默默跛著腳從台北一路搭車走來,實在太感動了(其實可以請我們載啦)。
這次終於有機會可以和孟哲好好聊天!而錄音時意外發現,孟哲跟A波編居然都是會計系畢業的,最後竟然是在出版社認識(???)總之這集我們要來回顧他的求學時光,看看孟哲是受到怎樣的召喚,才轉向一頭栽進這條學術研究的路。
(下集要談書談研究,敬請期待!)
【本集來賓】
蔡孟哲老師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級教學研究教師,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人社院學士班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興趣為現當代文學研究、性/別研究及酷兒理論、文化研究及批判理論。
【本集精華】
⭓ 人生很意外的瞬間?社會學系和文學的啟蒙
⭓ 關於從會計系出發的這條求學路
⭓ 那些被折磨的理想
⭓ 台南人的舌頭@新竹?
⭓ 念很窮的碩班,是什麼讓孟哲不停發出來自靈魂深處的讚嘆
⭓ Diss太多的孟哲直呼慘了???
【延伸閱讀】
蔡孟哲,〈哥弟麻煩(Ge-DiTrouble)?台灣男同志情慾類型學初探〉
蔡孟哲,〈愛的「污托邦」:重讀男同性情欲小說〉
蔡孟哲,《愛的認識論》
還有,那些孟哲致敬的:
Judith Butler,《Gender Trouble》
Eve Sedgwick,《衣櫃的認識論》 -
聽到「協商」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
也許有些人會聯想到密室協商,也許有些人會害怕討論過程中的許多衝突與爭執,然而洪文玲老師就提到,「協商劇場」希望做到的是,要利用正向的、好的協商經驗,讓參與的人體驗到:協商是可以達到正向結果的。
本集我們邀請到和本社淵源頗深的STS好夥伴,也是《協商劇場》一書的主編洪文玲老師,一起來回顧這些年來從北美館展演到出版發生的大小事啦!除了磨了又磨的編輯過程,也包括當年參與學生背後的心路歷程,還有聊一聊那些只有在現場才看得到的事。
在選舉的激情過去之後,我們還能如何在公共領域參與大小事呢?或許協商劇場的精神與實踐經驗能提供我們不一樣的觀點哦!
【本集來賓】
洪文玲老師
海洋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副教授
【本集精華】
⭓ 那些年我們一起拖的稿,當一顆原石被琢磨兩年!
從催稿到反覆校對N遍後,竟然還會有錯字?
然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錯誤居然是___
⭓** **劇場,不就是依照劇本演繹嗎?那麼協商劇場有什麼特別的?
不只是依照固定劇本演出的劇場
協商程序的腳本(流程)是固定的,大家的角色則像是參與一場「模擬」的協商
⭓ 那些「特殊」的角色們:從白海豚、塑化劑、精子到核廢料
利害關係不只有人和人之間才有,萬物角色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參與課程的學生最不想扮演的竟然是___
⭓ 所以,協商劇場到底在做什麼?
跳脫出原本的生命經驗和情景
參與觀看與提問的民眾也被「捲入」協商情境
當議題的利害關係人來到現場,演出者該如何面對?
延伸閱讀:
洪文玲主編/台灣科技與社會學會策劃,《「協商劇場」在北美館:藝術、科技與公眾參與的五場教學實驗》
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2020 台北雙年展 x STS 協商劇場(完整版)/ 2020 Taipei Biennial x STS Theater of Negotiations (35mi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_o867VVes -
上一集亂聊完嘉澍老師的求學生涯「前傳」,被老師笑說前傳通常都______。
(不愧是最喜歡損自己的老師)
這集我們要來跟老師一起回顧英國留學時期,聊聊那些不論是驚險還是驚奇,總之算是收穫的東西。
也因為這些和臺灣不太一樣的刺激,嘉澍老師從他的自身經驗出發,反思了許多在學術路背後的艱辛血汗,並持續關注留學地英國與台灣的高教處境。
然後,在學術路上可以怎麼帶著笑容走下去,真的很重要啊!!
【本集來賓】
林嘉澍老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系專任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
【本集精華】
⭓ 人生沒有用不到的資歷,聽說項羽就換了三個工作(所以才會失敗嗎?)
⭓ 關於留學這條路
住在安全的社區卻意外遭遇凶險,原來是「節日」惹的禍?
很忙卻願意親自參與研究實驗被「電」的指導教授
⭓ 「人的背後都有血汗,甚至有很多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高教的處境艱難,與這本書的萌芽:時常覺得自己不配(其他老師真的太優秀),要幫像自己這樣的人發出聲音
關注台灣與英國高教的處境,英國甚至需要集體抗爭求生存。
老師一定要照顧好自己,老師如果教得不開心,同學將來也不會走向教育的路
⭓ 還有一些不能大聲講的事 (◔౪◔)
【延伸閱讀】
林嘉澍《此路不通?一位大學臭汗教師的學術人生漂流記》 -
「NYCU PRESS說書中」正式回歸的第一集,出場人物一定要有代表性啊!作為合校後第一位在咱們家出版專書的陽明校區教授林嘉澍,居然說合校後最開心的就是有出版社(灑花),我們聽到這句讚美實在太嗨森,無法克制地直接把一集聊成兩集了啊!
本集就來聽聽嘉澍老師到底對我們有多愛(欸)。
嘉澍老師本人跟書裡的他一樣健談,想法也跟書裡的他一樣,很有個人風格哦!這集,我們先開聊「叛逆」青年的學習路——從牙醫學系畢業,為什麼選擇不走牙醫的路,反而一心想當科學家?
嘉澍老師作為外人眼中的佼佼者,他所經歷的國高中求學、大學乃至高教研究和大家有什麼不一樣?而究竟身邊的天才們都在想什麼,他想的又是什麼?這集我們要來和大家聊聊身邊「怪咖們」的故事(包括嘉澍老師)。
【本集來賓】
林嘉澍老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系專任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
【本集精華】
⭓ 投石問路還是以身試險XD?合校後陽明校區第一位在陽明交大出版社出書的老師
⭓「林嘉澍其實你滿爛的」——那些績優學生的煩惱
國中第一名畢業,其實是撿到的?喊考得難的同學,結果都考得比自己好?
考試考差不敢跟父母親講,只好______?因為父母認為你是「龍傲天」
⭓ 被書養大的嘉澍老師,閱讀啟蒙是____小百科,從小的夢想就是當科學家(編按:請多買書給小孩看吧!)
⭓ 那些湊在一起的怪咖們:「(滅境)三途判」,啟蒙恩師、國術社學長。
大學想考研究所,在醫學院不好好準備考證照反而是個異類
大家都不想湊一腳的系學會,卻甘願當系學會會長
⭓ 醫師就該仁心仁術燃燒奉獻?「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平衡健康。」
⭓ 還有一些不能大聲講的事 (◔౪◔)
【延伸閱讀】
林嘉澍《此路不通?一位大學臭汗教師的學術人生漂流記》 -
距離上次PODCAST更新居然已經整整兩年,適逢出版社25周年慶,做書累了就回來錄音吧!
這季你會聽到:
上一季克難的辦公室錄音間秘辛、交稿順便代購或是走路看到編輯會轉彎繞走的作者、邊打工邊做研究和申請不到獎學金的學術人生、到偏遠村落做研究的人們,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對學術、出版、研究還有閱讀的熱愛。
丟掉那些「大學」、「出版社」、「編輯」的包袱,我們來聊聊一本書是怎麼完成的,這間有點愛玩的出版社在做什麼,作者又是怎麼把一本書孵出來的。
【本集來賓】
本社扛霸子 A波編
資深菜鳥 法娘
【本集精華】
⭓ 25周年那些ㄎㄧㄤ事大回顧
Youtube第一集決定要做一些瘋狂的嘗試,跑去____家炒飯
傳說中的黃金炒飯會發光(後製)
難道要轉型做美食節目了嗎(並沒有)
節目回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T1oA7APnY
竟然讓前行政院長親自下廚?
最後煎出一大盤長輩怕你吃不飽的______
鄭重澄清:老師我們再窮都沒有賣掉你的墨寶
節目回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s2aM5ilrE
談到美食,新竹的飯糰裡竟然加了萬惡的______
⭓ 從youtube轉到podcast,充分發揮本社的克難精神
關冷氣開飛航模式的謎之密室錄音
竟然出現推理小說中的人型?
求錄音的老師心中陰影面積
請來各位作者老師先受訪後接主持一棒接一棒的重磅閱讀單元
(ㄓㄨㄚ ㄐㄧㄠ ㄊㄧˋ)
跟作者相愛相殺培養起的感情,以及那些不想再見面的(流淚)
⭓ 總之,我們重(很重要)棒(很棒)回歸啦! -
從前處在文化邊緣的客語,經過人們爭取母語權益的多年努力,終於得到主流社會的重視。本集邀請到專精語文教育研究的 #賴文英老師, 除了分享她是如何結合文學繪畫專長,活用於客語推廣及教學,也帶領各位更認識客語的特色和聲調美感。
🗺️客語根據區域衍生出「四、海、大、平、安、南」各式不同腔調,該如何從事語法的研究?
🧐融合 #四縣腔 及 #海陸腔 的「四海話」又是什麼?
🐣文英老師又是如何走出自我風格,讓客語教學充滿流行與創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我母語運動33週年
#本集來說客語
-----------------------------
【本集金句】
「從事語言比較,就必須要了解各地的語法狀況,才可以知道自己的語言特色在哪裡。」
「用客語音樂的歌詞,來教客家話、學習客家音樂的背景,學生的接受度真的蠻大的。」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A波編
對談嘉賓: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兼任副教授 賴文英
【討論精華】
04:24 繪本《夜呱愛去哪?》創作歷程
10:55 客語語法的研究方法
15:56 客語繪本教學經驗分享
20:22 客語聲調特色與 #客家音樂
24:15 簡單客語教學
本集收聽時間:26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reurl.cc/Zj9O2l
spotify:https://reurl.cc/43jRlK
soundon:https://reurl.cc/EZ47YR
KKBOX:https://kkbox.fm/2y0oF7
【延伸閱讀】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作者:賴文英
出版日期:2021/08/18 -
市面上已有許多談論 #研究方法 的書籍,帶領人們掌握蒐集研究資料的工具,卻還沒有這樣一本書,將客家與族群研究作為專精的關懷主題。本集邀請到《客家與族群研究的技藝》主編潘美玲 和許維德 教授,除了介紹各式研究方法外,也大方嶄露研究者本人從事客家與族群研究的實例!
👥如何界定社會實在與歷史事實?
🗺過往較少談論的地理資訊系統,該如何應用在公共人類學上?
🧐研究方法這門學問,究竟是怎麼樣的技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家研究如何作為一門學問
#第一本針對特定領域的研究方法專書
-----------------------------
【本集金句】
「你要先知道有什麼研究工具,你才能選擇研究工具。」
「會做客家跟族群研究的人,通常都比較是人文跟社會科學的學者,可是,我們應該要善用這些新興的工具,幫助我們開展跨領域的對話。」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許維德副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潘美玲教授
【討論精華】
06:49 #社會實在 vs. #歷史事實
11:07 過往研究經驗的反思與啟示
16:08 #歷史比較研究法
20:02 #地理資訊系統 在公共人類學的應用
24:23 本書對研究者的幫助
本集收聽時間:29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KKBOX:https://reurl.cc/431djR
【延伸閱讀】
《客家與族群研究的技藝》
主編:張維安、潘美玲、許維德
出版日期:2021/05/25 -
本集邀請客家研究專家 #張維安老師,談談《#全球客家研究的實踐與發展》一書中所討論的各個面向。從全球客家研究的 #研究範圍、#研究者身份和社群,到 #台灣 各院所的發展現況,以最全面的角度,挖掘客家研究的各種尺度!
客家研究為何必須走出原鄉,以「全球」作為研究單位?從個案累積走向全球客家研究,思考的角度有何不同?從事客家研究的人大多具有相關血統嗎?為何那麼多日本人、甚至美國人加入研究的行列?台灣共有四所別具特色的客家研究系所,又是如何發展出各自的專業面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啟全球客家的視野
#全面性認識客家研究
-----------------------------
【本集金句】
「如果說一門學問,都是那個族群的人在做,那一定是不會有發展的。」
「客家族群跟周邊的互動,其實是形成客家的理由。」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A波編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張維安研究員
【討論精華】
02:18 「全球客家」新視野
08:05 日本與美國的客家研究?
14:55 全台的客家研究相關院所
20:00 客家研究者的身份?
22:36 客家族群的恆變性
本集收聽時間:26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reurl.cc/Zj9O2l
spotify:https://reurl.cc/43jRlK
soundon:https://reurl.cc/EZ47YR
KKBOX:https://kkbox.fm/2y0oF7
【延伸閱讀】
《全球客家研究的實踐與發展》
主編:張維安、簡美玲
出版日期:2021/03/31 -
本集延續上集內容,透過 #黃紹恆教授 和 #朱華瑄教授 的對談,了解《砂糖之島》一書的研究精華,還有教授長期從事 #日治時期 歷史研究的經驗和反思。
教授的研究主軸,著重在一段最動亂的時代,他如何用有限的史料,以台灣人的角度,重新回到日本帝國統治下的台灣?針對台灣歷史研究的現況,該如何突破 #殖民研究 的盲點?又有什麼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現代的台灣經濟史研究
#從朝貢貿易走入民間資本經營
-----------------------------
【本集金句】
「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研究,在史料的處理上還不夠,特別是日文的資料,我們所掌握的並不是很多, 這事實上是跟我們整個戰後台灣學術發展的脈絡有關。」
「戰後開發中國家有個整體發展的困境或特徵,我們其實並沒有自主權,整個台灣的學術研究,其實都往美國去走,戰前台北帝大的學術傳統,其實並沒有傳承下來。」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朱華瑄助理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學院院長 黃紹恆教授
【討論精華】
02:40 教授的史料收集過程
05:13 如何突破「#日本特殊論」
07:05 日治時期台灣人的資本累積
11:00 台灣為主體的歷史研究 #發展困境
14:04 台灣歷史的矛盾與錯亂
本集收聽時間:17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KKBOX:https://reurl.cc/431djR
【延伸閱讀】
《砂糖之島:日治初期的臺灣糖業史1895-1911》
作者:黃紹恆
出版日期:2019/03/27 -
黃紹恆教授始終記得那時在日本,作為一名不知歸期的海外研究生,終日苦思著如何取得學位的漫長冬季。或許是冥冥之中的指引,某天在學生食堂吃過拉麵,如常走回研究室的路上,赫然發現明治新聞文庫中擁有豐富的《臺灣日日新報》史料,從此投身其中,日夜鑽研,終於發現前人未發掘的寶藏……
本集節目邀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的 #黃紹恆教授,分享他勇闖 #東京大學、專攻 #理論經濟史 的求學歷程。讓我們一同聆聽,經濟系背景的紹恆教授,是如何研究台灣糖業史?而有別於過往的研究史料較為強調歐美資本的積累,紹恆教授又如何以台灣小農為主體,闡述專屬於台灣的糖業發展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授的七年東大求學記
#臺灣糖業發展的成長史
-----------------------------
【本集金句】
「研究歷史,有時候就像坐飛機一樣,高度越高、鳥瞰越廣的時候,有些 #細節 反而就不知道。」
「所有的歷史研究,特別是在 #詮釋 方面,是需要一個廣泛的學習歷程。多念一點看起來沒有太大關係的東西,你就會對很多的歷史現象產生感覺。」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朱華瑄助理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學院院長 黃紹恆教授
【討論精華】
03:38 教授前往東大深造的契機
06:30 歷史系的經濟史 vs. 經濟系的經濟史
10:42 教授的 #研究秘方
13:39 《#砂糖之島》書籍導讀
20:35 從經濟系角度看 #台灣糖業史
24:15 台灣糖業發展的「必然性」?
26:26 日治時期的 #小農經濟
29:40 本書特別觀點
本集收聽時間:33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reurl.cc/Zj9O2l
spotify:https://reurl.cc/43jRlK
soundon:https://reurl.cc/EZ47YR
KKBOX:https://kkbox.fm/2y0oF7
【延伸閱讀】
《砂糖之島:日治初期的臺灣糖業史1895-1911》
作者:黃紹恆
出版日期:2019/03/27
-
#NYCUPRESS說書中
#台灣 #日治 #糖業 #經濟 #歷史 #研究 -
全球暖化、極端氣候 等氣候變遷關鍵字,是這十年來不曾消退的熱門新聞議題,更關乎著全世界的安危。有沒有想過,與氣候變遷有所相關的資訊與知識,幾乎都是由媒體將科學新知轉譯成新聞後,才傳入你我的耳中。那麼,資訊究竟是從何而來?台灣的 #媒體現況 又是如何?能替大眾的認知造成多大影響力?
本集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系的 #李美華教授,除了分享她這十年來研究氣候變遷與媒體再現所產生出的傳播效果、理解媒體是如何進行風險傳播,也對「全球暖化否定論」有更近一步的體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上的科學知識從哪來
#如果全球暖化是個假議題
-----------------------------
【本集金句】
「在台灣,多數群眾的科學知識主要來源就是大眾媒體,那其中又以新聞報導是民眾最主要的知識來源。」
「國際新聞的研究領域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叫『馴化』的概念,也就是說全球化時代的新聞媒體,要將國際新聞以在地化的角度詮釋。」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A波編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系 李美華教授
【討論精華】
03:41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什麼?有誰會參與?
06:16 氣候變遷資訊哪裡來
10:33 台灣媒體產業現況
17:34 全球暖化否定論、懷疑論
23:47 傳統紙媒 vs 數位化新聞平台
25:34 從《±2℃》,看全球暖化新聞在地化
30:35 美華教授的研究動機
本集收聽時間:36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reurl.cc/Zj9O2l
spotify:https://reurl.cc/43jRlK
soundon:https://reurl.cc/EZ47YR
KKBOX:https://kkbox.fm/2y0oF7
【延伸閱讀】
《氣候變遷:媒體再現與風險傳播》
作者:李美華
出版日期:2021/08/25 - Montre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