エピソード

  • 本周的随机波动在温暖的海南岛和寒冬中的北京两地录制。适野在三亚见到了我们的老朋友颜怡颜悦,这次见面,她们在喜剧演员、编剧之外,又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小说作者。上个月,她们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正常故事》。
    如果你打开《正常故事》的套盒,会发现里面有两本小书,分别是颜悦的《我成了一个越来越易怒的女人》和颜怡的《我是很久以后才发现我们在消失的》,颜悦的那本排在颜怡的那本前面。这是颜悦的要求,因为晚几分钟出生而总是被排在后面的妹妹,这次要排在前面。在小说这种高度个人化的创作形式中,她们依然在努力挑战这个单胞胎世界的成规。她们说,所有写作者都试图找到“自己的声音”,但如果我的声音就是两个人的声音呢?这样可以吗,被允许吗,在最孤独的劳动中,我们需要同盟吗?
    她们笔下的人物,都是我们认识的人,是饭局上的美缝剂,职场里的游牧者,偶像工业里的影子劳工,希望经济里的虔诚信徒。她们是被迫消失的人,肉体在消失、言语在消失、名字在消失;也是主动出走的人,离开职场,离开家庭,也离开被异化的自己。你可以说她们的小说里充满了“社会议题”,她们写性骚扰、写男偶像、写不对等的亲密关系,写职场里的玻璃天花板,但她们说,她们写的不是社会议题本身,而是议题中的文学时刻。在这些文学时刻里,我们能看到当事人的复杂处境,能看到与我们立场不同的人的想法,而这些,可能是在网络舆论场上我们看不到或者不想看的。文学可以带我们去到我们不曾去过也不可能去到的地方,那可能是事件的现场,也可能是人物的内心。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颜悦&颜怡:脱口秀演员,小说作者,著有《正常故事》
    [00:59]感谢今日头条出品的《我在岛屿读书》,让我们在海岛相见
    [02:40]女性能够享受“尴尬时刻”吗?
    [04:30]女性是这个世界的美缝剂
    [06:20]女人很少把自己看做一个鲜活的人物
    [07:50]把健身操当才艺,打破饭局尴尬
    [12:40]女性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
    [18:40]女人总是被降格为物
    [21:40]何为“希望劳动”
    [23:50]做直播像投入欲望的汪洋大海,要对每一条游过的鱼微笑
    [33:30]人人都在被异化
    [37:40]相比对人的欲望,当代人对手机、信息和流量的欲望更加强烈
    [39:30]相比影视作品中的女性“上桌”,女性幻灭并主动退出反而更加真实
    [45:40]文学就是捕捉人物弦绷掉的时刻
    [49:30]成为小说作者后,书写男性困难吗?
    [55:40]文学能带我们去往未曾涉足之地
    [57:40]书写当下生活的难点何在?
    [01:00:20]何为“文学时刻”
    [01:07:40]在多媒介时代,写作和出版(aka把文字印在树的尸体上)还有价值吗?
    [01:11:10]双胞胎一起出书感受如何?
    [01:17:30]最早看到对方的作品是出乎意料还是“果然如此”?
    [01:25:20]如何看待自传体小说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我在岛屿读书》今日头条出品
    《免责声明》阿方索·卡隆 执导
    《好东西》邵艺辉 执导
    《派对恐惧症》卡门·玛丽亚·马查多 著 叶佳怡 译
    《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英国] 齐格蒙特·鲍曼 / [爱沙尼亚] 瑞恩·罗德 著
    《像这样的小事》[爱尔兰]克莱尔·吉根 著
    《更远之地》[美] 乔纳森·弗兰岑 著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Aspro Harti e Zoe (End Titles Theme)”,
    片尾:“Going To Be ... Wonderful”
    “Swimming”
    All by Ruth Barrett/Jon Wygens,from The Durrells (Music From The Series)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这周三,北京初雪降临的第二天,我们举办了继去年的《芭比》观影会之后的第二场观影会,邀请了110位听众,和我们一起看《好东西》。来到现场的很多朋友都是二刷三刷甚至是四刷了,但影院里依然笑声不断、啜泣不断,我们能听见邻座抽纸巾的窸窣声,甚至在前夫出场时,能听见回荡在空气中的无声的尴尬。
    放映结束后,我们和导演邵艺辉一起聊了聊电影。我们聊到了真实的重要性,如何在电影中呈现真实又“有戏”的城市空间,冷光的排练厅里坐着一个打鼓的小孩视觉上会很酷,暖光的日料店则让人放下戒备,适合谈论月经。也谈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如何写出好好说话的对白,如何处理冲突和争吵,如何道歉,如何原谅,如何重新定义一个词,如何迈向一种更真诚敞亮的人际关系。还谈到了理想的重要性,如何想象一种理想的社群生活,一起吃饭、一起育儿、一起旅行,社群构成了所有人的安全网,在原生家庭之外,让我们养育孩子,也重新养育自己。
    由于影院放映安排的限制,有很多话题我们没能展开,但相信《好东西》和它引发的讨论只是一个开始,走出影院,我们能创造更多的新空间、新关心、新语言。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邵艺辉,编剧、导演
    [01:00]首先为本期的录音音质道歉!
    [03:50]如何书写日常的、真实的都市生活
    [06:40]如何选择电影中的城市空间?
    [12:20]如何创作一部所有人都好好说话的电影
    [14:20]如何避免说假话、空话、套话和场面话
    [16:50]吵架也是一种交流,需要好好掰扯
    [20:00]成年女人能接受真诚的道歉,不需要赌气
    [21:30]“撕内衣”中的性同意
    [22:50]如何塑造亲密关系中的新男性
    [24:40]“很脏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
    [26:50]如何想象和书写一种在社会和社群中育儿的图景
    [30:40]写成年男性和小女孩接触的原则:在公共空间,不单独相处
    [34:30]当男人开始说“对不起”
    [36:50]好好吃饭,好好说话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Life Is” by Jessica Pratt from Life Is
    片尾:“You’re On Your Own,Kid” by Taylor Swift, from Midnights(3am Edition)
    【本期题图】
    by Ashley_M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エピソードを見逃しましたか?

    フィードを更新するにはここをクリックしてください。

  • 如何与政见不同的人谈恋爱?这个问题既是老生常谈,也常谈常新。它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政治”和“政见”。政治是参与者运用权力来调整相互间的利害关系,还是少数服从多数,抑或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政治倾向可以用抽象的光谱和坐标衡量吗?当立场和行动冲突时,究竟是立场代表了“政见”,还是行动暗示了“政见”?这种立场和行动的统一,为何总构成对女性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从家务分配到如何点外卖,这些是“政治”的一部分吗?在日益分裂的当下,我们是否有勇气、有力气和观念不同的人展开辩论?
    本期节目,我们重回这些棘手的问题。我们发现,在一个开放有活力的大环境中,观念的碰撞和讨论是一种自我赋权,甚至也构成个人快感机制的一部分。而当大环境越来越极化、社会越来越阻滞,观念似乎穿梭于回音壁之中,人人都渴望被听见,但人与人之间很难产生真正的交流。
    本期节目的征集收到了许多来信。从每个人的故事里,我们都能看到一种双向的投射,既是对政治的感受和讨论照进一段关系,也是一段关系使一个人直接或间接地感受甚至参与到政治之中。政治性对于一段关系而言,是交流的基础吗,还是一地鸡毛生活的附加题呢?如果暗恋对象或伴侣投票给了川普,生活要如何继续下去呢?感谢来信的朋友们的坦诚和幽默,让我们直面如何在分裂而疯癫的世界里相爱的难题。
    (请移步至「随机波动」微信公众号查看本期征集信箱内容文字版)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23]我们终于聊了《思想验证区域》
    [10:47]“政治光谱”的历史和问题
    [20:50]对《思想验证区域》不太满意的一点
    [23:38]《阿甘正传》就是和政见不合的人恋爱的故事
    [28:33]《紫心之恋》里的美式“先婚后爱”
    [37:43]“傲骨”系列里的Diane和Kurt
    [48:46]“持有政见就是一种自我赋权”
    [51:10]政治的边界在哪里,可以搁置政见恋爱吗?
    [55:27]在政治极化的时代,政见合不合是否变得更重要了?
    [1:00:19]互联网的信息茧房也让人们越来越难达成共识
    [1:05:43]想去理解是否也是一种阐释性劳动
    [1:15:36]一封萨莉·鲁尼式的投稿
    [1:24:08]恋爱中的“瞬间下头”时刻
    [1:29:40]可以跟政治极度冷感的人谈恋爱吗?
    [1:33:14]八年之后,我们对世界更绝望了吗?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Felon’s Fugue, by David Buckley, from The Good Wife OST
    片尾:Our Office Is Busier Than Yours, by David Buckley, from The Good Wife OST
    【本期题图】
    credit:POLITICO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在过去一周,我们的集体记忆主动或被动地被两件事占据——美国大选和《再见爱人》。前者看似遥远,却在客观上与我们的生活深度相关;后者看似日常,但关掉电视,它似乎就被闭锁在他人的私人世界里。我们被两件事所携带的情绪夹击,后者具体、丰富,像初冬的流感病毒一样迅速增殖,感染了靠近它的所有人;前者模糊、虚无,但像初冬的雾霾一样,给一切蒙上了灰色。
    我们在思考这期节目时,发现了这二者之间的隐秘关联。政治选举本身就是一场大型的真人秀,候选人及其副手、家人的一举一动,都像真人秀上的嘉宾一样,受到全方位无死角的检视。而某种程度上,真人秀的嘉宾——特指杨子——也为我们提供了窥见权力巅峰的男性的日常生活的一个管道,以小爹见大爹,通过观察权力序列上的最初级、比较级,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接近,更加不可见也不可理解的最高级。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30]免责声明以及我们仨的收看进度
    [05:20]从杨子到特朗普:以小爹见大爹
    [06:40]政治选举vs真人秀
    [08:30]真人秀的制作伦理问题
    [10:40]麦琳的表现:因日常中与人缺乏交流而渴求交流
    [14:20]杨子:如空气般“自然”的男性原型
    [17:20]综艺节目中的微表情解读令人毛骨悚然
    [20:20]杨子的语言是自我重复和自我增殖的权力的语言
    [23:30]如果不能成为最高权力者,就无限模仿和接近权力美学
    [25:40]“如果一个女人很美,男人就想骂她”
    [27:40]有权有钱的男人和他的trophy wife:黄圣依和梅拉尼娅的相似之处
    [30:34]梅拉尼娅的美国梦,以及梦碎时刻
    [34:30]大众报道中的“第一夫人”争宠叙事
    [38:40]特朗普是最像老中人的美国总统
    [40:50]《飞黄腾达》中特朗普和律师Roy Cohen的师徒传承关系
    [45:40]特朗普之谜存在吗?我们该如何讲述特朗普的故事?
    [48:30]特朗普胜选体现了霸权式男性气质仍然是主流
    [51:30]杨子是一堵无法撼动的墙,是父权制的化身
    [55:10]男性权力的初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李行亮、杨子和特朗普
    [59:30]黄圣依和她的经典角色“哑女”的对照关系
    [01:01:50]留几手是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
    [01:04:30]留几手渴望成为欲望的对象,而非权力的掌握者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Modern Love” by David Bowie
    片尾:“Psycho Killler” by Talking Heads from Brick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2022年,观看英剧《流人》为彼时困在原地无法动弹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情绪出口。跟着主角执行任务时,我们仿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既紧张刺激捏一把汗,又享受秩序归位和屏幕之外的安全。两年过去,这部改编自英国作家Mick Herron同名小说的英剧,已经来到第四季。
    本期我们邀请资深间谍文学爱好者王炎老师,以《流人》为切口,漫谈间谍文学。在王炎老师看来,间谍文学有两大脉络:伊恩·弗莱明的007邦德系列突出间谍的非日常性。007作为一种符号,体现了其超乎常人的神勇和英明,是超级英雄式的存在。而后来者、英国著名间谍文学作家约翰·勒·卡雷,则试图书写007的反面。他笔下的间谍往往比普通人还普通,常犯错,有缺陷,也擅长将自己隐没于日复一日的庸常中,作为真实身份的掩护。但有朝一日,当我们需要英雄时,主角总能跳出日常,褪去平凡,拯救普通人于危难。
    《流人》则在勒·卡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日常并非掩护,缺陷也不是点缀,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衣冠不整、终日酗酒的Jackson Lamb(Gary Oldman饰)率领一众“问题”特工(酒鬼、赌徒、一蹶不振者、不合时宜的人、“失败者”),在昏暗、发霉、满是灰尘的办公室中蛰伏。这与大众认知中的特工形象(MI5总部光鲜亮丽、西装革履的精英们)截然不同。但正是这群被总部流放的边缘人,一边与英国官僚制缠斗,一边执行任务,还要面对自己混乱无序的生活。
    《流人》之所以能够解构传统间谍文学,戏弄“英雄”,很大程度上源于冷战的终结和旧世界的消逝。阵营的对立不复存在,意识形态的区分日渐模糊,“政治”之争已经演变成“利益”之争。清晰的敌人消失了。敌人不在“外部”,而是日渐渗透,无孔不入。已经不存在边界分明的“敌后”了,处处都是战场。
    于是曾经辉煌一时的老特工Jackson Lamb和主角River的爷爷David Cartwright,成了孤魂野鬼般的存在。Lamb那满是灰尘的办公室、甚至是他日渐臃肿、肥胖、发臭的身体,都成为了他的冷战创伤避难所。而曾经神勇的、无所不能的老特工David如今患上阿兹海默、日渐糊涂。他开始认不出自己的孙子,也逐渐混淆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老特工和年轻人一起,旧日鬼魂和新时期技术宅一道,存在于斯劳豪斯部门。在伦敦这座拥挤的城市和拥挤的街道中,他们都是人群中的人,孤独但安全,享受无人在意的感觉但又渴望被关注。这又何尝不是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呢?
    【福利: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文版十周年封箱演出进行中】
    🐦 早鸟返场「专属」优惠:
    💰 880 / 680 单张半价;
    💰 1080第二张半价
    🎁 购买1080票档,每张赠送本轮官摄纪念U盘、场刊、随机纪念品(徽章、主题书包、票根等,随机纪念品,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优惠购票链接:https://ticket.antank.cn/ws/UcX2yRhSuPbd
    https://media24.fireside.fm/file/fireside-uploads-2024/images/a/a05075d5-4f3a-45ac-afff-580f795c5d77/14Je6IE0.jpg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
    [00:06]跟随波一起看“老堂”
    [08:15]间谍小说的两大流派:弗莱明vs勒卡雷
    [14:54]间谍的日常与非日常,假身份与真感情
    [20:42]敌人很凶恶,组织也不可靠
    [25:00]间谍小说和侦探小说的区别
    [26:43]《流人》中的旧男人、新男人与新父子关系
    [31:06]《流人》对冷战间谍小说的引用和续写
    [39:02]顶级间谍的共性:超大的ego
    [44:07]冷战后的间谍文学走向何方?
    [52:48]间谍的“外包化”
    [56:28]新间谍是技术狂人,老间谍靠直觉生存
    [1:01:05]间谍的生存境况对应着大城市里陌生人的生活
    [1:04:03]中国特色的“反特文学”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文学、影视作品】
    《柏林谍影》,约翰·勒·卡雷 著
    《三十九级台阶》,约翰·巴肯 著
    The Company, by Robert Littell
    The Quiller Memorandum, by Adam Hall
    Spy Handler by Victor Cherkashin & Gregory Feifer
    《流人》(2022-2024)
    《女特工》(2019)
    《潜伏》(2008)
    《风声》(2009)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Just Say It, by Diamonds and Ice
    片尾:Strange Game, by Mick Jagger, from Slow Horses 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1939年,好莱坞唯一的华裔女导演伍锦霞拍摄了电影《女人世界》,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部由女性出演的电影。在21世纪的旧金山,艺术家杨圆圆对上世纪 30 年代从事演艺工作的华裔女性兴趣浓厚,又机缘巧合结识了一群年事已高的华裔女性,包括旧金山唐人街夜总会“紫禁城”的最后一任经营者、传奇舞者余金巧(Coby Yee),彼时她已经92岁。她把这群70-90岁的舞者的故事拍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纪录长片,名字也叫《女人世界》。
    在做这部片子的六年时间里,世界发生剧变,疫情让跨国旅行和拍摄变得不可能;围绕《女人世界》的女人们的生活也在剧变:2020年8月余金巧逝世,杨圆圆也先后经历了怀孕生育和患癌抗癌。
    直到今年11月这部电影上映,杨圆圆一边与她告别,一边也活在片中她鲜活的气息和生命力的光芒之下。在癌症病房里,《女人世界》让她保持忙碌,大剂量的化疗让她头发全无、手指脱皮,正在此时,她看到自己喜爱的作家保罗·奥斯特也正在陷入癌症病痛,奥斯特妻子Siri的一段话让杨圆圆流下眼泪:This is life too, not suspended life, but life itself.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杨圆圆,艺术家、导演,执导纪录长片《女人世界》
    [01:40]《女人世界》:年过七旬女舞者的巡演之旅
    [04:28]没有众多支持者,就没有《女人世界》
    [07:20]去年11月,杨圆圆被发现有淋巴瘤
    [09:20]确诊淋巴癌一期后,杨圆圆反而感到乐观
    [13:30]确诊的过程漫长而糟心
    [14:40]进急诊病房但没确诊前,《女人世界》拿到了龙标
    [16:50]《女人世界》的主角们对死亡和失去的态度鼓舞杨圆圆面对癌症
    [20:20]《女人世界》的缘起
    [22:02]筹备《女人世界》让杨圆圆成为全血液科病房最忙的人
    [24:30]一天一天就是过程中
    [29:40]舞团女性的快乐晚年生活
    [35:30]如何看待华裔舞女面对的“凝视”
    [40:10]舞台服装如何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44:40]20世纪唐人街歌舞厅中的种族状况
    [46:20]舞团如何从唐人街走向更大的华人世界
    [52:20]作为桥梁的导演,以及“我”的位置
    [55:20]衰老后的解放,出走的决心
    [1:00:08]疫情期间舞团的线上生活
    [1:03:10]我们的影视作品缺乏对老年人的刻画
    【本期节目题图】
    年过九旬的舞者余金巧(Coby Yee)来源:《女人世界》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Chinatown Variation”,《女人世界》配乐,作曲:李带菓。
    片尾:“Love Again”,《女人世界》片尾曲,词曲:陈曦,演唱:Reonda (語嫣),陈曦,罗可居,大寸,制作:陈曦,罗可居。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在以为自己无法成为一个成功作家时,荞麦想,或许是时候生一个小孩了;在以为自己永远失去了微博账号的时间里,她写了一本关于「普通妈妈」的书。在写自己作为普通妈妈的故事时,她难以想象谁会想读这样一本普通的书;写完之后,她有点意外地发现,生育的和没生育的女性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选择、生活与可能。
    荞麦说,“拒绝生育本身就是思考生育的一种方式。”对生育的思考,并非是为了找到最成功的育儿方式,而是从这里出发去思考性别、正义和自由。相比于男性,女性因为这种成为母亲的潜在性,获得了思考这些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口、新的情景,它如此具体、日常、切身而疼痛。
    《无尽与有限》不只关于母亲与小孩,也关于一个人如何理解自己的过去,如何生活在两个家庭之中,如何尝试打破传统的家庭分工而创造一些新的关系,如何从小孩出发去真正理解强者与弱者的关系。荞麦写道,“在‘大人以为的简单’和‘孩子的困难’之间,正是强者和弱者的距离。我从小孩身上,无数次意识到强者的自以为是和弱者的不知所措。因为小孩,我不得不真正地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有了小孩以后,我才逐渐克服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学会了以弱者(孩子)的目光去观察和思考。”
    【本期主播】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荞麦,写作者,著有《郊游》《普通婚姻》《无尽与有限:36岁当妈妈》。
    [01:13]为什么要书写“成为母亲”这件事
    [08:07]用写小说的叙事方法写非虚构
    [15:05]决定生小孩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上野千鹤子
    [19:44]生育的过程让我和自己的身体融为一体
    [25:44]我们是如何学会吃饭和睡觉的?
    [34:27]我们如何慢慢理解,进而变成了我们的妈妈
    [47:48]女性主义就是看见女性的理论
    [58:26]以孩子的视角即是以弱者的视角看待世界
    [1:03:04]生育了的女性也可以重建自己的生活
    [1:14:47]经历了生育,我才成为这个我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To Your Own Devices, by Kate Bollinger, from Songs From A Thousand Frames Of Mind
    片尾:All This Time, by Kate Bollinger, from Songs From A Thousand Frames Of Mind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我们似乎很少在日常生活里谈起“幸福”的感受,好像幸福总是不够重大和严肃,总是并非当务之急。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前,我们邀请朋友们发现和分享生活中那些微小的幸福,从那些闪光的时刻、自我的浮现、温暖的联结中获得的愉悦和好状态。
    有些幸福来自跳舞时坚定的眼神与轻快的步伐,有些幸福来自为妈妈和妹妹烹一餐饭,有些幸福来自学生在她病中每日前来浇花,有些幸福来自吃到好吃的月饼或抱着小猫睡觉。透过这些短短的留言或长长的来信,我们看到传统的关于幸福的宏大叙事正在出现裂缝,幸福正在被重新排序和叙述,那些微小的好状态被确认为个体的福祉,潜能与希望都藏在这些心灵感到柔软的时刻。
    从2021年开始,每年10月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lululemon 都会举办以“一起好状态”为主题的活动,鼓励人们通过运动和对话,探索好状态意涵。代表着好状态的wellbeing,从英文单词的构成来看,不仅是being well,也是well being,它最终指向的是我们如何更好地存在、更好地栖居于这个世界,是我们如何成为更完整的、更身心健康的、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结的一种“存在”。今年,lululemon再次针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布了《幸福感报告》 ,启发更多人提升幸福感,找到身体、心理和社交层面的好状态。
    本期节目由随机波动与运动生活方式品牌lululemon共同呈现。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42]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为心理健康发声
    [03:22]当思考代替本能,思考会引发忧虑
    [11:39]应该把wellbeing作为一种全球的当务之急
    [14:29]幸福感可以分为身体、心理、社交三个层面
    [16:16]了解和尊重自己的身体,不必因放弃而羞愧
    [22:51]起舞,是一种幸福的外化
    [33:52]给家人做饭,与朋友交换眼神和礼物
    [46:51]世界上不能没有小猫小狗
    [49:58]我的幸福时刻:意外之喜、好吃的、安慰的日常和暂时的逃离
    [54:41]从宏大到日常,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在发生变化
    [1:01:02]应对倦怠和无聊,需要更多地发挥创造力
    [1:05:29]找回“好状态”的几点思路
    [1:12:23]wellbeing关乎作为人,如何更好地存在
    欢迎收听「对话好状态」播客企划 (https://collection.xiaoyuzhoufm.com/lululemon?utm_source=lululemon_episode_weibowx),探讨幸福感与好状态的关系。也欢迎关注 lululemon「对话好状态」 官方播客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6dfdc9dbfd7110df48f5b9a),节目即将更新,一同探索内心的平衡、身体的自由,以及与他人的联结。
    https://media24.fireside.fm/file/fireside-uploads-2024/images/a/a05075d5-4f3a-45ac-afff-580f795c5d77/zWMy1Bsw.jpg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A New Film, by Yehezkel Raz
    片尾:Groovy Panda, by Iamdayligh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今年六月,我们第一次在Open M艺术展上见到艺术家常羽辰和她的妈妈晋美阿姨。晋美阿姨是参展的艺术家之一,而羽辰则是她的同名艺术书的编辑。在展览现场,我们第一次看到晋美阿姨的画以原始的尺幅平铺开来的样子,和羽辰九年前第一次看到妈妈的作品时一样,我们也迷失在它们繁复多变的线条和图案之中。这些画既是有序的又是随机的;既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的,又是经过沉思和琢磨的;既可以凑近了看、沉进去开,也可以拉远了看、整体地看。我们被晋美阿姨的画迷住了,透过她的画,她选择的色彩和斟酌的笔触,我们也得以窥见她平静又奔涌的内心世界。
    晋美阿姨和我们的父母是同时代人,她1982年上大学,学习的是装潢(也就是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杂志社做美编。九十年代初,她加入下海经商的大潮,在山西老家开了当地的第一家花店,那正是矿业突进、热钱奔流的年代,她靠“商业花”赚钱,也用“艺术花”自娱,新鲜的、齐整的花材留给客人,她用一双巧手将剩下的边角料化腐朽为神奇。
    28岁那年,晋美阿姨生下羽辰,成为了妈妈,她培养羽辰从小画画,小心收藏着她每一幅作品,直到女儿长大了出国了,离开家也离开了父母熟悉的架上绘画。她做影像艺术、声音艺术,也做书、做表演,妈妈开始看不懂女儿的作品了,就像女儿第一次看到妈妈的作品时也感到兴奋和陌生。她们分开成长了很多年,又透过彼此的作品观察和关照着对方,埋头创作是她们抵御思念的方法,而创作本身,也延伸出亲情以外的新连结。
    本期随机波动,我们很开心请到了常羽辰和晋美阿姨,聊聊她们的创作、生活和母女关系,这也是随机波动第一次请到一对母女作为嘉宾。一个小提示:你可能会听到主播很多的“嗯嗯嘤嘤”,是我们为了给第一次录播客的晋美阿姨多一点反馈和鼓励,希望大家担待!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常羽辰,艺术家
    牛晋美,艺术家
    [01:40]喜迎随机波动第一对母女嘉宾
    [02:43]羽辰和晋美如何评价彼此
    [04:50]羽辰和晋美如何评价彼此的作品
    [10:20]黑洞、沙暴、旋风:晋美作品中的暴戾
    [11:30]晋美对羽辰作品的感受:不明觉厉
    [14:50]晋美学习绘画的经历:从县文化馆到大学
    [20:20]作为编辑的晋美和羽辰
    [25:20]创作者和编辑,如何达成共识
    [27:50]《晋美》的巨大能量,让我们也想起自己的家人
    [31:30]从美编到开花店
    [34:30]热钱涌动的晋城,梦幻的九十年代
    [38:20]作为艺术创作的插画,晋美的“边角料”风格
    [44:08]九十年代做妈妈,是一种不经思考的“自然”
    [45:10]在五十一岁时,晋美重新拿起画笔
    [47:10]一张“边角料”作品,启发了晋美的不具象的创作方向
    [48:10]生病住院期间,晋美开始在速写本上画画
    [51:40]对晋美而言,摄影和绘画的关系
    [54:20]晋美的创作理念:变废为宝,决不放弃
    [58:40]晋美的艺术创作和生活有机地交织
    [1:03:40]羽辰为何对语言和翻译感兴趣
    [1:07:30]《珊瑚辞典》的创作缘由
    [1:17:30]珊瑚的存在证明了分类的失败
    【本期节目提到的展览】
    常羽辰 《珊瑚辞典(60句)》
    开幕时间:2024.9.21(艺术家表演性导览17:00)
    地点:北京公社,北京市798艺术区
    晋美 《晋美》
    开幕时间:2024.10.26
    地点:马凌画廊,香港黄竹坑
    PS:如果你感兴趣晋美阿姨的作品《晋美》,可以点此购买 (https://www.xiaohongshu.com/goods-detail/66ea5e00d69ab9000101d0f0?instation_link=xhsdiscover%3A%2F%2Fgoods_detail%2F66ea5e00d69ab9000101d0f0%3Ftrade_ext%3DeyJjaGFubmVsSW5mbyI6bnVsbCwiZHNUb2tlbkluZm8iOm51bGwsInNoYXJlTGluayI6Imh0dHBzOi8vd3d3LnhpYW9ob25nc2h1LmNvbS9nb29kcy1kZXRhaWwvNjZlYTVlMDBkNjlhYjkwMDAxMDFkMGYwP2FwcHVpZD01ZTViYWYzMTAwMDAwMDAwMDEwMGFlMzkiLCJsaXZlSW5mbyI6bnVsbCwic2hvcEluZm8iOm51bGwsImdvb2RzTm90ZUluZm8iOm51bGwsImNoYXRJbmZvIjpudWxsLCJzZWFyY2hJbmZvIjpudWxsfQ%3D%3D%26rn%3Dtrue&share_id=81b9a3dc9b734301aef156149e2a3bfa)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Morning Passages”, by Philip Glass, from The Hours OST
    片尾:“Red Bird”, by Florist, from If Blue Could Be Happiness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在新书《逃走的人》里,李颖迪写了去黑龙江鹤岗、河南鹤壁这样以低房价闻名的城市隐居躺平的年轻人,Ta们有不同的来处,有的来自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大厂,有的是飞机维修工、婚宴厨师、素熙式的客服。“隐居”后,Ta们大多做些互联网零工,做自媒体、挖比特币、卖游戏装备。Ta们不怎么出门,切断了旧的社交关系,养超过两只的猫,大把的时间泡在网上,刷短视频、打游戏,帮别人练号赚钱,也花钱找人陪玩。
    李颖迪在三年里见了很多这样的人,和Ta们吃火锅、打剧本杀,踩着雪压马路,她自己也搬到了鹤岗,和Ta们一起生活,甚至住进Ta们家里,想知道Ta们为什么逃离,鹤岗会让一切变好吗,一个人就一定自由吗。在书的结尾,有人离开了鹤岗,有人选择留下来,有人在鹤岗和上海之间过上了候鸟的生活,也有人更决绝地告别,再也不能回头。
    李颖迪说,最初让她好奇、驱使她踏上这趟旅程的那个问题,到最后也没有寻得答案。她回到了北京,找到了新的工作,再次汇入地铁里上下班的人流。她依然向往着远方,依然对陌生人的生活产生兴趣,刚从“中国的北欧”回来的她听说有女生去到了“真正的北欧”,在全是男人的渔船上打工,她也想去试试。同时,她开始尝试写小说,用虚构把自己拽起来,脱离地表。
    无论是去了远方还是留在原地,我们总要以发明家的态度继续生活下去,发明一段文字、一道菜谱、一段关系,在希望的废墟之上,和同伴一起。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李颖迪,非虚构写作者,著有《逃走的人》
    [03:15]从“隐居吧”到鹤岗化
    [06:20]如何在鹤岗与人建立联系
    [08:10]年轻人涌入,资源枯竭型城市有何变化
    [12:10]为什么是鹤岗?
    [14:55]东北人建国读后感分享:熟悉且共通
    [17:20]东北的编制:脆弱,但备受年轻人青睐
    [20:15]李颖迪最初的关注:蛰居生活何以可能
    [22:20]男性和女性逃离的区别
    [25:13]男性买婚房,女性买自己的房间
    [28:10]既非刚需房,也非投资房,在鹤岗买房是自我的延伸
    [30:40]巴厘岛vs鹤岗:逃离是否存在阶层差异
    [35:50]作为休闲和工作的电子游戏
    [40:20]电子游戏和现实生活中的规则
    [44:10]游戏如何改变了我们对“真实”的定义
    [48:08]三年过后,越来越多人理解了“躺平”
    [52:40]逃离是一种状态,并不是终极目的和解法
    [56:40]如何书写死亡,如何接近无法验证的“真实”
    [01:02:13]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何在
    [01:05:20]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01:10:22]希望的破灭与重建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Burst” by Kiasmos/Ólafur Arnalds from Sailed
    片尾:“This Place Is a Shelter” by Ólafur Arnalds
    【本期节目题图】
    by 李颖迪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2011年的五道口,当时“外卖”这个概念刚刚兴起,人们打开电脑端如黄页般的网页,在上面选择餐厅,然后打电话订餐。当时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直接打开手机APP,快速浏览、点击,做出选择,结算,下单。随后订餐具象化为地图上一个快速移动的点,不断靠近。而整个过程,我们无需打电话,也基本不用与具体的人沟通。
    学者孙萍将目光投向这种变化,在最近出版的《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一书中,她回溯了外卖平台的发展历程,她指出,在平台发展初期,“成千上万的外卖骑手、消费人群和调度员成为建构人工智能派单系统重要的’人力基础设施’”。而外卖员,则是系统中的“人体电池”,他们以肉身之躯,在开放的街道上来回穿梭,为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有用数据,帮助系统不断完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从事肉身劳动,也进行数字劳动。
    外卖骑手看似来去自由、脱离了传统大工厂制的全景敞视监控与约束,但这种以自由为名的、创业式的劳动,却将骑手们抛入一种高度竞争的、加速的劳动状态。孙萍指出,这背后是平台经济语境下资本运行逻辑的显著变化——资本的控制对象由“劳动者”变成了“劳动”本身。这导致劳动和休闲的边界逐渐模糊。在送外卖时,移动中的骑手们不断给平台投喂数据,而在休闲时,他们仍然高度依赖手机,他们浏览短视频,使用社交软件,玩游戏,以另一种形式投喂算法、“助力”其成长。
    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现状呢?如今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平台,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新型基础设施,甚至成为我们与他人交往与互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当人的行为数据化、当数据商品化,我们在平台上的种种行动——停留时间、点击率、转赞评等等——都转化为“投喂”算法的重要原材料。面对不断进化的算法,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反抗是可能的吗?外卖骑手如何感知和理解算法,又如何与它斗智斗勇?这不仅关乎外卖骑手的当下,也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孙萍,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平台经济与数字劳动、性别、技术与社会发展等方向的研究
    [03:52]何谓“过渡劳动”?
    [11:17]要抵抗对劳动人民的过度赞美
    [20:02]送外卖不仅是“力气活”,也是“情感活”
    [30:48]遇到矛盾时,我们为何更依赖“去人化”的处理方式
    [33:50]我们都是双重或者多重的“人体电池”
    [41:59]普通人的“算法想象”,也会反哺给算法本身
    [49:54]外卖员的“数字韧性”和微小抵抗
    [58:54]游戏化的送餐竞赛对女骑手有吸引力吗?
    [1:09:18]二代三代农民工的家庭分工发生了变化
    [1:17:42]女骑手不再是安排家务的稳定主体,而要随时出发
    [1:24:11]女学者在田野调查中如何融入男性为主的骑手群体?
    [1:34:07]疫情对整个外卖行业有何影响?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过渡劳动》孙萍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Shoshana Zuboff
    《男性妥协:中国的城乡迁移、家庭和性别》蔡玉萍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陀螺》,by万晓利,from《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 一百多年前,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写下一个女人走出家门的故事时,大概没有想到,这个形象会在全球无数女性心中,留下漫长的回响。娜拉关上门的一刻,剧作结束了,现实却刚展开,“她出走后会怎样”,这个问题启发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想象、去创作、去实践。
    娜拉进入中国社会也恰逢其时,在五四知识分子的大力推介和改造之下,娜拉从一个反抗资产阶级婚姻和道德的已婚女性,无缝嵌入未婚男女青年反抗封建大家庭的语境中,在中国掀起了一股“集体出走”的浪潮。但在这种去性别化的论述中,娜拉女性身份的独特性也悄然被抹除,她成为了中国女性学习如何做以男性为原型的新人的完美媒介。
    一百多年过去了,娜拉们还在不停地出走,这种出走,有身体力行的上路,像是自驾环游中国的苏敏阿姨;也有精神的不认同、不屈服,像是刘小样说出的那句振聋发聩的“宁可痛苦,不要麻木”。今天,娜拉们的选择不再是只有“要么堕落,要么回去”,但鲁迅所主张的女性的经济权——家庭中平等的分配、社会上平等的势力——依然没有实现。女性之所以要不断出走,恰是因为,这个世界依然是男人的大房子,走出了一间还有另一间,娜拉真正的目的地,还要自己去创造。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53]话剧《玩偶之家2:娜拉归来》
    [04:58]托尔瓦vs娜拉:何为男性的愤怒
    [07:17]娜拉vs保姆安娜:不同阶级出走的女性如何和解
    [12:30]女儿艾米vs娜拉:当异性恋婚姻式微,我们还有追求婚姻的权利吗?
    [16:20]话剧版《坠落的审判》:谁拥有书写的权力?
    [19:50]易卜生如何处理爱情和自由的关系
    [22:20]《玩偶之家》的传播与流变:娜拉出走后的可能
    [27:10]《玩偶之家》在中国:本土化的“易卜生主义”
    [30:20]鲁迅和胡适对娜拉的不同论述:个人主义在中国的出路
    [34:20]《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以及女性的经济权
    [39:40]中国式娜拉:走出父家,进入夫家
    [43:40]女性革命者和母职身份的内在矛盾
    [50:10]女性首先是女人,然后是人
    [52:10五四时期的“新女性论述”:鼓励女人更像男人,但不鼓励男人更像女人
    [56:20]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娜拉”:走,走到楼上去!
    [58:20]《第一炉香》:如果堕落是必然,我们还要出走吗?
    [1:03:10]男性出走半生,根本没离开父权社会
    [1:07:50]新的世界需要我们亲手创造
    [1:10:30]随机信箱再度开启!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平原上的娜拉》安小庆
    【随机波动050】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
    《玩偶之家2:娜拉归来》[美]卢卡斯·纳斯 著 周可导演 卢靖姗等主演
    《玩偶之家》《海上夫人》[挪威]易卜生
    《父亲》《死亡之舞》[瑞典]斯特林堡
    《难舍难分》《榆树下的欲望》[美]尤金·奥尼尔
    《伤逝》《娜拉走后怎样》鲁迅
    《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奥地利]耶利内克
    《“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许慧琪
    《猫鱼》陈冲
    《逃离》[加拿大]艾丽丝·门罗
    《第一炉香》张爱玲
    《婚姻生活 Scenes from a Marriage》(2021)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Getting There(Interlude)” by Olivia Dean from Messy
    “Float” by Olivia Dean from Growth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 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第一季里,周轶君采访拍摄了芬兰、日本、以色列、英国等地的教育机构、家长和孩子,距2019年上线已过去了五年时间,我们能在这部片子的豆瓣评论区体会到观众的五味杂陈,有羡慕,有伤感,有遗憾,有不甘,有向往。今年7月,第二季《他乡的童年》上线优酷,周轶君走进德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地的课堂、校园、家庭,与孩子们聊什么是爱、性、战争和死亡,与教师和家长们谈孩子们的犯错、安全、差异与未来。教育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浮现——教育是一个国家如何定义“公民”,一种文化如何定义“人”。
    在他乡见证童年,周轶君也展现了她自身的多重视角,她是发问的记者,也是一位在育儿过程中有自己的困惑与纠结的妈妈,她还是一个女儿,一个曾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她和观众一样会感到“扎心”,也会被自己身上的某些教育的烙印惊吓——把小鸡带给孩子们,竟然只是玩,而不是用来做数学题的吗?!
    在这次聊天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纪录片对于不同国家教育状况的横向对比,也试图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探讨教育的局限与可能。今天的孩子面对着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当家长们的经验不足以应对网络世代遇到的问题,他们要如何“战斗”或协商?
    周轶君曾设计了复杂的开关装置把电视机藏起来,也会在知道女儿看短视频之后焦虑不已。她不否认自己作为妈妈的一些无用的焦虑,也不否认做家长总是“既要又要”的——快乐的童年和十足的进取心要兼得,不无聊和不沉迷也要兼得。但她也反省并提醒我们:做家长的人往往看这个世界上公认的好的东西看得太多,而对自己的孩子看得太少,不仅对孩子的理解很少,对自己的理解其实也很少。
    【本期嘉宾】
    周轶君,资深媒体人,作家,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导演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56]有观众看了《他乡的童年》第一季移民去了芬兰
    [06:44]在他乡,好的坏的都要全盘接受
    [11:36]教育是一个国家如何定义“公民”,一种文化如何定义“人”
    [15:39]“不追求精神世界怎么能获得快乐?”
    [21:12]在他乡遇到自己的“老中”血脉觉醒时刻
    [26:01]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反叛,那社会怎么进步呢?
    [30:34]前互联网时代的童年就是最好的童年
    [39:37]看别人的好看得太多,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太少
    [52:17]“松弛”这个词过于泛滥,我更喜欢“散漫”
    [55:28]今天父母的问题就是太能干了
    [1:06:58]不是矫正问题,而是包容不同
    [1:12:50]妈妈天然比爸爸更焦虑吗?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The Thriller, by Max Morath, from The Ragtime Women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 本周建国缺席,我们请来了老朋友道长聊了聊他最近的新动向。一年多不见,道长推出了新的付费播客「八分半」,启动了新的出版计划“建本文库”,还完成了他的小红书直播首秀,并留下了经典的“已读乱回”桥段。
    我们想知道,他在一个流行语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会不会担心落伍;在一个言说日渐困难的舆论场上,如何保持讲道理的耐心;在一个媒介日夜更迭的步调中,为何选择回到纸本。我们把自己做节目、做书、做新闻的困惑提问给他,期待他从一个过来人也是同行者的角度,给出一些回答。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切都在体育中找到了答案。在这个大赛云集的夏天,在胜利者叙事的爽和燃之外,体育还教会了我们什么?它或许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输多赢少的人生,如何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上场,并在过程中找到比赢更重要的东西。当成功的许诺已经不再,而现实的规则又比赛场复杂得多,也许我们可以从练习失败、专注当下开始,准备与一个更不确定的未来相遇。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梁文道,媒体人
    [02:48]“随地大小坐”事件始末
    [06:20]如何看待当下的流行语?
    [09:20]流行语背后的态度
    [13:00]落伍一点、和潮流保持距离是好事
    [17:20]“鸽王”如何不鸽?
    [24:30]道长心理咨询时间:如何缓解周期性焦虑
    [29:02]媒体人如何面对时局的变化
    [32:20]表达变得困难时,才更加有意义
    [40:10]为何在纸书衰落时开始做“建本文库”
    [47:40]“建本文库”的选书标准
    [52:20]大型体育赛事是否成气候,与市场环境高度相关
    [56:20]今年的欧洲杯、美洲杯为何难看?
    [1:00:08]《欢迎来到雷克瑟姆》返场!
    [1:07:20]历史上很多黑暗时刻,人们是通过运动赛事熬过去的
    [1:12:40]运动带来的心智训练:集中精神,坚持下来,熬过去
    [1:16:20]运动教会我们如何应对失败
    [1:20:30]关注此刻,聚焦当下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Colores Del Mar” by Helado Negro,from PHASOR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 7月7日,《多伦多星报》刊发文章《在我九岁时,继父性侵了我。我的母亲艾丽丝·门罗选择站在他那边》。这篇第一人称自述式的文章,出自门罗小女儿安德莉亚之手。文章揭露了萦绕她和整个大家庭的黑暗而“公开”的秘密——门罗的第二任丈夫杰拉德·弗莱姆林在安德莉亚年幼时性侵了她,门罗本人、安德莉亚的生父以及她的姐姐们,在知情后均保持了沉默。
    现实以一种极端尖锐且痛苦的方式刺破虚构,虚构仿佛现实的无数次排演,只是总以相似的结局告终。在她的作品中,女人反复爱上明知有问题的男人,她们试图逃离又一次次踏上归途。在现实中,门罗和安德莉亚都以自己的方式逃离,也以自己的方式宽恕。
    而作为门罗读者的我们,也终于迎来了一个真正的“门罗时刻”——明知一个作者在道德上“踉跄”,是否还要阅读她的作品?在了解她的家庭故事后,我们要如何阅读她的小说,如何理解她高超精湛的写作技艺与潜藏其下的暗流?获得新的信息和视角之后,门罗那些多面棱镜般的小说对我们来说是更易懂还是更难读了?更进一步,我们该如何理解现实与虚构的关系?想象力的本质是什么?“文学的归文学”在今天还成立吗?
    当我们共同飘荡在这个充满悲剧性的家庭故事以及持续变动的观念水位之上,我们看到的已不仅仅是“人品与作品”的问题,还有向后遥望所见的时空与文化的参差,以及向前远眺时文学、道德、正义、性别意识等等社会要素的持续交锋。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13]“门罗事件”梳理
    [09:41]门罗的生平、家庭与创作
    [17:51]家庭秘密的披露,让门罗的作品更易懂了还是更难懂了?
    [22:01]重读《破坏者》,犹如进入一个恐怖故事
    [32:04]门罗是如何写性暴力的
    [37:01]棱镜还是冰山一角:门罗作品的多义性
    [47:29]《洛丽塔》的影视化为小女孩赋予了青春的性魅力
    [58:45]为什么爱男人?欲望有其历史吗?
    [1:01:12]我们是否正处于一个真正的“门罗时刻”?
    [1:05:30]我们是否高估了想象力?
    [1:15:38]人类和人类社会,完全相互矛盾
    [1:21:40]观念和舆论的水位此消彼长,我们究竟在与谁对话?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公开的秘密》[加]艾丽丝·门罗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加]艾丽丝·门罗
    《万千微尘纷坠心间》张秋子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阿特伍德随笔集:2004-2021》[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洛丽塔重生:再读二十世纪最骇丽小说的冒险》[美]珍妮·明顿·奎格利
    Monsters: A Fan’s Dilemma, Claire Dederer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The End Of Innocence, by Alexandre Desplat, from Lust, Caution
    片尾:Laundry, by Alexandre Desplat, from Alexandre Despla: A Selection
    🔔🔔🔔《格》加印啦! 🔔🔔🔔
    ·小红书: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5a75be5000000002a033924?appplatform=ios&appversion=8.20&authorshare=1&noteAttributes=buyablegoods&sharefromuser_hidden=true&type=normal&xhsshare=WeixinSession&appuid=5faf90d30000000001007ed1&apptime=1706017105
    ·联合天畅图书专营店:https://m.tb.cn/h.5EUHHFjmm8X52bT?tk=LGtvWmTOyfS CZ0012
    ·微信小程序(搜索联合天畅)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 在过去的五年里,宋明蔚三次来到节目做客,我们在节目里聊珠峰、攀登和冬奥会,在节目外一直关注着他的写作进展。从2018年完成第一个采访,到2024年《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出版,多年来,逾一千万字素材萦绕脑际,为小人物立传的压力重若高山,小明在动笔前想好了18种写法,最终出色地攀上了这座属于他的未登峰。
    他为这一条非虚构的路线设置了许多规则:不出现“我”,不出现“!”,不出现“征服”,每一条场景还原和心理活动皆有确凿的来源,虽然其中许多人物已经不在人世……在书末五万字的注释之前,他写下了属于自己的“非虚构宣言”,与书中严冬冬的“自由攀登宣言”有着某种神奇的呼应,它们都是某种信念和原则的产物。
    对我们而言,阅读《比山更高》也如同一次攀爬。我们一边被这些自由攀登者的成功与失败吸引,一边为他们的遇难感到震惊、悲伤、惋惜甚至愤怒;一边感动于攀登者之间复杂而深刻的搭档关系,一边也遗憾于女性攀登者身影之稀少;一边好奇他们为何被如此高危的极限运动吸引,如何背负“自私的原罪”一次次走向雪山,一边代入他们而看到自由,也代入亲友而沉入哀悼。虽然书中的故事大都发生在雪山之巅和岩壁之上,小明说,与其说《比山更高》写的是攀登者之死,他想写的其实是理想主义者之死。
    《比山更高》写的不仅是中国自由攀登者的二十年,也在更大范围内见证了某些社会变迁,从奥运会火炬传递到汶川地震,再到疫情如何影响着城市里的攀岩者与雪山下的村落。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得更远,看到的便是每个人与山的相遇,正如小明在篇末所写的那样:“这些高山上流淌出冰川,冰川发源出河水,河水滋养着生命,生命孕育出文化。攀登者攀向高山的文化,也是人类追溯生命源头的文化、人类寻找生命意义的文化。”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宋明蔚,记者、译者、写作者,高海拔攀登、越野跑、探险爱好者
    [03:30]从采访到写作,《比山更高》的创作过程
    [07:20]第三人称的写作视角:用人物的目光去打量
    [11:50]长时间的、群像式的写法
    [15:00]写登山题材的“天选之子”
    [20:50]非虚构作品中的心理描写
    [24:50]如何看待这部作品中女性声音的缺失
    [29:40]四十万字是冰山一角,背后有一千万字的素材做支撑
    [34:30]写作者的性别优势与局限
    [38:10]平静地处理惊心动魄的死亡
    [44:10]在写作过程中,如何重新理解死亡
    [48:30]悬念在非虚构作品中重要吗
    [50:20]在写作中,尽量还原面对死亡的错愕
    [58:39]作者和书中人物的关系:他们是作者的无数个分身
    [1:08:45]登山的魅力何在?为何持续召唤很多人?
    [1:15:18]高校登山社团的侧面:反思了精英教育的失败之处
    [1:21:30]寻找登山搭档仿佛“耍朋友”
    [1:27:31]《从熊口归来》:和别人一起活着,和他人一起摇摆
    [1:34:15]写作者如裁缝:挑选布料、穿针引线
    【本期节目题图】
    2018年10月,四川雀儿山(海拔6168米)攀登途中。by 宋明蔚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Dichotomy” by Turtle from The Alpini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 本周,不愿承认自己落伍的适野向之琪和建国发出邀请,聊聊最近热播的剧集。这很难被称为一次成功的尝试。事实证明,我们不仅对时下的诸多流行语(包括但不限于“偷感”、“蛐蛐”、“贴脸开大”)缺乏理解,也对时下的影视剧创作表示疑惑。
    疑惑点包括但不限于:为什么大美女要吃很多爱情的苦?追妻火葬场的戏码爽点何在?爱情叙事在当下还奏效吗?爱情神话破除之后,我们是否只剩下权力叙事?因看剧而感到愤怒的我们,是否在打一种很新的工?
    在疑惑中,我们也得以窥见某些趋势:谈情说爱戏码逐渐退潮,爱情成为一项休闲,一种适度的甜,而专心“搞事业”(可以是职场、也可以是复仇)才是正道。正如大家都喜欢《墨雨云间》里“发疯”的公主,我们也都能共情现实中监控录像里Manner店员的“大发疯”。那种声嘶力竭、那种爆发,以及这种状态的转瞬即逝,或许才是一种真正的时代精神。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18]Shiye的中年危机是什么?
    [05:20]吐槽“玫瑰”:陆涛、张兰和哦莫尼
    [11:31]为什么要看大美女吃爱情的苦?
    [14:28]短剧长拍、女女CP、追妻火葬场
    [25:20]喜欢带来温吞,但愤怒一定有流量
    [31:06]消费美貌也消耗美貌
    [39:26]复仇是主线任务,男主是爱情道具
    [44:32]文艺作品中的“公主”意象与华夷之辩
    [49:56]复仇与甜宠如何调和?
    [56:21]顶级赘婿驸马身上权力和爱情的流变
    [1:05:33]男人互助杀人,女人互助破案
    [1:16:40]《毕业》:爱情没有做题好看
    [1:26:37]影视剧里需要一个“爱情吐槽员”
    [1:28:57]Manner监控视频:时代的影像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玫瑰的故事》
    《奋斗》
    《墨雨云间》
    《延禧攻略》
    《大明宫词》
    《玛洛谋杀俱乐部》
    《毕业》
    《我叫金三顺》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玫瑰玫瑰我爱你》,by王若琳,from Joanna&王若琳
    片尾:《莎宾娜,不要再结婚了》,by王若琳,from《摩登悲剧》
    🔔🔔🔔《格》加印啦! 🔔🔔🔔
    ·小红书: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5a75be5000000002a033924?appplatform=ios&appversion=8.20&authorshare=1&noteAttributes=buyablegoods&sharefromuser_hidden=true&type=normal&xhsshare=WeixinSession&appuid=5faf90d30000000001007ed1&apptime=1706017105
    ·联合天畅图书专营店:https://m.tb.cn/h.5EUHHFjmm8X52bT?tk=LGtvWmTOyfS CZ0012
    ·微信小程序(搜索联合天畅)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 去年六月,熊阿姨来随机波动分享了她30岁刚开始运动就“瘸了”的故事,今年六月,我们又请她来聊运动了,因为抑止女性运动的,不仅有伤病,还有运动空间里的性骚扰与无处不在的性别偏见。
    今年年初,熊阿姨因为搬家换了新的健身房,新教练从第一节课就开始对她发起一些不必要的身体接触,并且把这样的动作伪装成是女学员在“揩油”。熊阿姨对这样的触碰感到不适,同时也担心健身房里其他人的目光——“我是不是也被当成了那种女学员?”
    在不适、困惑和羞耻杂糅的情绪里,她坚持上完了十节课,把自己被性骚扰的经历当成段子讲给了很多朋友听,朋友们都问她为什么不换个教练,她还是选择忍一忍算了。当一个有着丰富的性侵报道经验、也帮助过很多受害者维权的记者站到了受害者的位置上时,依然会无措。直到她再次搬家,又换了新的健身教练,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会对必要的保护性接触警铃大作时,伤害才变得具体,而此时距离她第一次感到不舒服,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
    她和她采访过的、帮助过的受害者一样,没有第一时间说“不”,没有第一时间投诉,也没有第一时间采取法律措施。她如今依然觉得这“不算大事”,而就是这件小事,生活中遇到的微小的冒犯、微小的暴力,也耗费了普通人大量的时间、心力去消化和处理。从反复琢磨这到底算不算性骚扰,到走完市场的和法律的整个流程,每一步都要靠受害者去思考、去推动。
    而这些额外的劳动,就是女性的日常。从乘电梯、乘出租车,再到进入职场、运动场,我们要付出更多,才能得到与男性同等的安全和安全感。选个女司机、找个女教练,女性的私人选择、消费选择,正在变成“女性车厢”这样制度性的懒惰和区隔。我们更愿意与女性共度运动时光,但同时,我们与任何人一起运动时都应该是安全的。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熊阿姨,媒体人
    [01:30]熊阿姨在健身房被骚扰的经历
    [09:30]健身房中发生的“揩油”
    [13:30]熊阿姨何时认识到这是性骚扰?
    [15:30]如何看待和理解运动场所中和异性的身体接触
    [22:10]重新思考性骚扰的定义
    [26:30]健身房中的性骚扰为何难以讨论?
    [35:30]性缘社会中对骚扰的看法:“让你老公来陪你就好了”
    [38:20]理发师、健身教练、水管工和教官:主流文化如何塑造了我们对异性的浪漫想象
    [41:20]制度和规范能涵盖人与人亲密互动的全部吗?
    [45:20]健身房不想解决性骚扰,只想解决被骚扰的人
    [48:10]metoo运动的一大遗产:不责备受害者,什么时候站出来都不晚
    [50:10]关于骚扰,身体会一直记得
    [55:40]如何看待女性专属空间和“性别隔离主义”
    [01:03:20]性别隔离正在变成一种懒政
    [01:10:11]健身房对熊阿姨的反馈:以后可以让男教练戴手套
    [01:15:20]点评机制是否在逐渐成为一种暴力沟通机制
    [01:23:40]打广告时间:欢迎关注熊阿姨的播客《熊家客厅》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Speak Up” by Hildur Guðnadóttir,from Women Talking 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 2023年8月,《重走》的作者杨潇时隔近四年后再次出国。像很多人一样,他对出行感到焦虑、恐慌,“舌头和脑子都像冻僵了一样”。这不仅是肌肉的僵硬,也是心态上的恐惧。在被封闭几年后,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又该如何看待世界。我们曾经怀揣好奇想要了解的那个世界,我们曾经敞开全副身心拥抱的那个世界,如今还存在吗?还奏效吗?
    也是怀揣着这样的疑问,杨潇开始整理自己2010年到2019年之间的稿件,集结成《可能的世界》一书。杨潇说,借用一位豆瓣网友的话,重读对旧世界的书写,仿佛一场大型康复训练。曾经的可能性如走马灯般闪过,旧世界散发的梦幻般的柔光,让人觉得唏嘘恍惚的同时,也让人重新定位自我,调整坐标。
    然而,以上种种并不构成此次聊天的主要内容。我们的对话从刚刚结束的法网开始,以极致j人和极致p人对彼此的无限惊叹结束。这场聊天超出我们的预期,也并没有按照提纲展开。但正如我们在结尾聊到的,旅行中最有趣的部分,往往是超出计划的意外。希望你们和我们一样,享受这场充满意外的聊天!
    与《可能的世界》一书相关的更多信息,以及j人更为严谨的聊天和业务探讨,敬请移步熊家客厅《作家杨潇:个人化的记录,反而能超越时间》。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杨潇,作家,著有《重走》《可能的世界》等
    [03:36]势均力敌才是精彩的比赛
    [06:16]打球之后我们获得了看球的新视角
    [14:36]再谈鹰眼与误判:风度重要,输赢更重要
    [18:01]喜欢德约让杨潇拥有了一个“小国视角”
    [26:25]边缘视角重要,但也容易和保守的意识形态合流
    [28:15]球员谈个恋爱怎么了?
    [31:05]我们是如何见到李娜,又错过李娜的
    [35:15]网球教练经常成为球员的出气筒
    [41:57]无数微小的选择构成人的自我,网球也是如此
    [48:24]书写旧世界像是一次康复训练
    [52:41]新闻会过时,人的共同处境可以超越时间
    [58:08]做一个过时的博物学家的野心
    [1:01:21]从《孤独星球》到大数据:“守门人”的消亡
    [1:10:06]终极J人的自我改造:“能怎样!”
    [1:17:31]J人出行,P人震惊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A New Year Carol (Mixed), by Trent Reznor & Atticus Ross/Boys Noize, from Challengers [MIXED] by Boys Noize
    片尾:Sailing, by Rod Stewart, from The Story So Far
    🔔🔔🔔《格》加印啦! 🔔🔔🔔
    ·小红书: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5a75be5000000002a033924?appplatform=ios&appversion=8.20&authorshare=1&noteAttributes=buyablegoods&sharefromuser_hidden=true&type=normal&xhsshare=WeixinSession&appuid=5faf90d30000000001007ed1&apptime=1706017105
    ·联合天畅图书专营店:https://m.tb.cn/h.5EUHHFjmm8X52bT?tk=LGtvWmTOyfS CZ0012
    ·微信小程序(搜索联合天畅)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 三年前,内衣设计师于晓丹第一次来到随机波动。她从2019年开始萌生为乳腺癌术后女性设计文胸的想法,一年后她的好朋友确诊乳腺癌,经历了双侧乳房切除手术,朋友也成为了她的第一位试穿模特、第一位用户。
    三年后,当年带领着很不稳定的小团队在这个未知的领域尝试和探索的于晓丹,已经将自己的品牌“姜好”做得初具规模,习惯了单打独斗的i人不那么情愿地成为了创业者、管理者,拥有了投资人、工作室和更多的女性用户。“姜好”的成长也伴随着乳腺癌女性的康复过程,于晓丹发现,她们在术后几个月、术后两年、术后五年对内衣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从尽可能地保护伤口,到更隐形、更美丽,再到能支持一些轻运动,甚至是泳衣。她用设计陪伴她们走过这段艰难时光,然后看着她们撕掉患者的标签,与她告别。
    已经成为品牌传统的试穿会办了一年又一年,对于于晓丹来说,与其说是她为她们设计内衣,不如说是一个“共创”的过程。在试穿会上,她见到了一对对母女,女儿陪着妈妈来试穿,是既温馨又残酷的体验。母女之间的链条,不仅传递着共情和关怀,也可能传递着疾病的基因,女儿该如何看待母亲的命运,又该如何看待这种命运在自己身上重演的可能?对于于晓丹自己来说,也是如此。母亲留下的缝纫机是她设计生涯的来处,跟着母亲学来的缝纫手艺是她进入美国设计学校的敲门砖,母亲对美的理解,至今依然流淌在她品牌的设计语言中。然而这又是一个让她不断逃离的女性,“不能成为母亲”的信念,反而是她一路走来的动力。
    这是于晓丹的创业故事,它或许和我们在演示文稿上,在圆桌和演讲中看到的创业故事不太相同,和那些被数据论证、被概念包裹的创业故事不太相同。它是一个关于女性的身体、家庭和共同命运的故事,关于一个女性、两代女性和所有女性的故事。这也是我们在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的颁奖典礼上,听到了很多次的故事。来自卢旺达的获奖者Isabelle Kamariza在欧洲留学期间,曾偶然与街边的流浪汉对视,从那天起,她每天给他做一个三明治,没过多久,她开始和朋友一起,为两百个流浪汉做三明治。回到卢旺达后,她创建了Solid’Africa,为在公立医院住院的病人提供餐食。从为一个人提供食物,到为几万人提供食物,这就是她的创业故事。大屏幕上播放她戴着围裙和可爱的厨师帽,站在几口大锅前的照片时,台下很多人都哭了。
    今年,有33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创业者获得了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她们关注的话题各异,公司运营模式也各不相同,但共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看见自己的同时也看见他人,以共情和换位思考为基础,从身边的小事和琐碎的日常出发,从一顿饭,一片卫生巾,一个文胸入手,抵达更多不被看见的人。这些利他的、以关怀和可持续为出发点的项目,恰好印证了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的宗旨,众行至善(Forces for Good)。
    同时,女性创业者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性别偏见、女性榜样的缺乏、难以获得资金以及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等等。在一个仍然以男性为主导的商业世界中,女性可以参照的模版和路径少之又少。女性该如何创业?是像男性一样?还是走出一条属于女性自己的道路?
    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创业者彼此看见、交流,也建立联结。卡地亚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支持,同时在社群中,为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们创造交流的空间。这种联结,正如一位获奖者所说,是一种确信,确信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确信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确信自己不孤单。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于晓丹,设计师,Emily Yu和姜好创始人
    [04:50]一位专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制作内衣的品牌
    [08:50]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身份转化
    [11:30]从功能到美感,设计也因身份转化而改变
    [13:50]方便的连体衣设计
    [21:50]是做公益还是做商业?
    [27:20]女儿带着妈妈来试衣会
    [36:50]母亲的缝纫机
    [42:20]一边逃离母亲,一边成为母亲
    [49:30]女性缝制的历史性和时令性
    [54:40]作为“书桌”的缝纫机
    [59:50]从创作者到创业者:如何管理一个团队
    [1:04:10]何时自我体认为“创业者”
    [1:07:40]女性创业者的困境
    [1:10:50]创业让人更能面对人和人的冲突
    [1:16:30]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颁奖礼见闻
    [1:23:40]如何跳出舒适区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We Found Each Other” by Birraj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