エピソード
-
本期主播 | 王勇
本期音乐 | 薛调选曲《王十朋参相》
由周云瑞先生弹唱
……
「王十朋参相」是陈希安先生中晚年录制的唱篇。在这只作品中,陈老先生充分运用了共鸣、真假声结合、薛调特色的“喷口”等科学的演唱技巧,表现流畅,一气呵成。虽然彼时陈老师已年过六旬,但整个作品满宫满调、高音频现,可谓酣畅淋漓,丹田劲十足,展现了演唱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唱篇前段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王十朋参相的背景;从“殿元呀,你是三百名中君第一”一句起(01:57),多次转换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从演唱上讲,这只唱段以薛调为基础,融合了沈调与薛调,充满了陈希安先生的个人特色。
“停妻再娶乱纲常”一句(03:27)是典型的薛调唱腔;“荣华压不倒奇男子”一句(03:40),陈老师以翻高音处理,声音高亢,气势不凡,表现了贫穷书生不忘道德纲常的志气;“昨日琼林亲赴宴”一句(00:42),陈老师还吸收了蒋调的小腔,韵味十足。
十年辛苦守寒窗,一举成名天下扬。昨日琼林恩赐宴,今朝参相理应当。榜眼探花同投帖,低揖高拱叙画堂。几句寒温茶罢后,殷勤留住状元郎。殿元呀,你是三百名中称第一,你的文才高射斗牛光。小女闺中犹待字,欲选足下作东床。那殿元离座称师相,他作揖连称不敢当。蒙情不弃寒微子,但是我荆钗早已配门当。自古道:贫贱交,不可忘,糟糠妻,不下堂,停妻再娶要乱纲常。回绝姻亲奸相怒,他不辞而去太荒唐。小子无知言顶撞,没商量谁与他再相商,将他改调到潮阳。| 本期团队 |
艺术导赏|王勇
文字编辑|社长
音频剪辑|社长 芭芭拉
版面设计|Annie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 公众号 | B站 | 微博 | 视频号 | -> 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 | -> 还是评弹嗲·阿涛
-
| 本期主播 | 柯勇
| 本期音乐 | 周云瑞调选曲《荆钗记·祭江》
由周云瑞先生弹唱
……
如何评价周云瑞的艺术成就?日前,苏州评弹博物馆袁小良老师正式宣布,将苏州弹词的流派唱腔从 25 种增加到 27 种,新增的两个流派中就有众望所归的“周云瑞调”。小良老师言道:“周云瑞老师不作为苏州弹词流派创始人,是天理难容!”上海评弹名票柯勇老师长期学习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周云瑞先生的艺术,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眼窠盈盈。柯勇老师认为,这才是周云瑞老师在苏州弹词艺术当中应有的地位。
周云瑞先生是评弹界公认的三个“家”:表演艺术家、音乐家、教育家。无论弹唱,还是说表,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周云瑞的唱腔继承自沈调,并且丰富、发展了沈调,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就祁调而言,《秋思》《霍定金私吊》都是改革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性,使得祁调流派重焕生机。而周云瑞老师的俞调在朱介生老先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岳云》《黛玉离魂》《宫怨》等,与杨振雄老师的杨俞调、朱慧珍老师的俞调都不相同,别具一格。解放后,周云瑞顺应时代,改革创新,留下了许多成功的作品。他与徐丽仙老师共同创作的《卖余粮》,还有他为之尽心竭力的《新木兰辞》《蝶恋花》等,广受欢迎,传唱至今。
周云瑞先生的弹奏功力深厚,炉火纯青,在评弹界堪称翘楚。无论是俞调、薛调的三弦伴奏,还是琵琶自弹自唱,或是薛调等其他流派的琵琶伴奏,都是值得后辈学习的经典。传统的琵琶三弦之外,他还擅长二胡、箫、古琴等其他乐器,并将其融入到弹词艺术中。
相对于弹唱而言,人们对周云瑞的说表艺术总结得很少。作为“七煞档”和“四响档”之一,周云瑞在说表方面也是炉火纯青、造诣颇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继承。在传统书方面,周云瑞继承和发展了《珍珠塔》,创作了《荆钗记》,其说表体现出平和儒雅的艺术风格,让听者感受到浓浓的书卷气。此外,周云瑞还参与创作和演出了一批反映现代革命题材的中篇,如《海上英雄》《王孝和》《江南春潮》等。这些作品中,周云瑞的表演与时俱进,在以往传统书的表演风格上,更加突出了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技巧,使人物角色更突出,与蒋月泉、严雪亭、张鸿声等其他艺术家紧密配合,相得益彰。
因此,周云瑞先生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风格并不十分外放,而是含蓄内敛,在平凡中见到不平凡。一些艺术家以“平和”一词形容周云瑞的艺术特点,或许这也与他本人的性格、为人有非常大的关系。
几年前,电视台曾经组织录制过周云瑞艺术的纪念专辑。那时,许多老先生都十分怀念与周云瑞老师共事的经历。其中,江文兰老师就讲到周云瑞为人低调、业务精通;对于艺术极具奉献精神,以至于积劳成疾,年仅 49 岁便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倘若再给他一些时间,必定能为评弹艺术作出更大的贡献。讲到这里,江文兰老师不禁潸然泪下。
关于周云瑞老师的为人,还有件柯勇老师亲耳所闻的事值得一题。某日,柯老师在台上表演周云瑞的名作《珍珠塔·方卿见娘》,结束后回到后台,一位老听客走进来,对着柯老师流泪。细问究竟,那位老伯伯就说起了自己的一桩往事。他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但特别喜欢去书场听戤壁书。为了节约,他往往走路去学校,省下车票的钱。有次他身体不好,没力气走路,就乘了电车,结果遇到了查票。他没钱买票,险些被反映到学校里去。正巧,他在车上遇见了周云瑞老师,周老师帮他付了电车票解围。这件事情让老伯伯铭记至今,听到柯老师的弹唱,又思及此事,落下泪来。周云瑞老师的为人有口皆碑,由此可见一斑。
《荆钗记·祭江》讲了什么故事?《荆钗记》是由周云瑞老师改编创作的长篇弹词。上世纪 50 年代,许多老先生被要求“斩尾巴”,说新书,从其他的戏曲艺术中吸收营养,加以创新。周云瑞老师便通过南戏的戏本,改编出了《荆钗记》这部长篇,与陈希安老师双档演出。选自其中的《祭江》,是周云瑞老师代表性的唱段,流传广泛。在评弹票房中,一些平常不唱周云瑞调的票友也会演唱这只唱篇。
《荆钗记》的主角王十朋进京赶考,得中状元后写了一封平安家书,托人送到家中。乡里有个恶少名为孙汝权,觊觎王十朋妻子钱玉莲的美色,将这份家书截住,改成休书,送到王十朋的家里。钱玉莲见了这封休书,十分悲痛,又被她的后娘配给了孙汝权。钱玉莲宁死不从,投河自尽,幸而被路过此地的钱老相爷所救,恩结父女。王十朋的母亲不知此事,只当好媳妇已经身亡,便准备到京城去寻自己的儿子,亲口问他怎么能逼死新妇。动身之前,这位老夫人先前往江边,祭奠新妇玉莲。创作者周云瑞先生紧紧把握住此处的情感爆发点,安排了《祭江》这段唱篇。
如何唱好《荆钗记·祭江》?这段唱段的开头气氛悲痛,老夫人临江祭奠,心伤自己好媳妇的遭遇。而到了散板接近尾声时,情绪转为恨,恨自己的儿子怎么能做出逼死人的事来。到快结束时,情绪又转回自己的新妇上,回到悲哀的氛围。最后两句则是以说书人的第三人称来表唱。
表演《荆钗记·祭江》时,在唱腔的情绪之外,演唱者还需要注意面部表情。柯勇老师谈及了自己的亲身体会。有一次,他参加比赛,唱了这只唱段。开场几句刚毕,老听客拍手叫好,他便点头回应。后来评委老师对柯老师说:“你不能这样。这一段唱情绪压抑,悲哀痛苦。这种气氛下观众拍手,你笑嘻嘻地和别人打招呼,就完全破坏了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唱中,周云瑞老师吸收了其他流派的音乐元素。“抱石投江一命倾,从此是魂灵儿缥缈隔幽冥”一句,就带有夏调的特点。
同时,这段唱篇当中设置了许多散板,节奏控制就格外需要技巧。为了体现哀伤的情绪,开头就有散板。小段的散板还相对容易掌握,只需要记住散之前的节奏,后面恢复时,弹奏、唱腔、速度、板眼板式,都要回到从前。例如开头部分,“天上愁云飞——”,开始散了,到了“飞不停”,立刻回进来。更难的则是处理大段的散板。这要求说书先生在弹唱时必须带有节奏,散过之后回进来,再散开,而不是完全不受控制地放弃了原有的节奏。如果一路散出去,不回来,就差了味道了。
另外,吸气也是这只唱段中重要的技巧。徐惠新老师在辅导柯勇老师时提出,周云瑞先生的腔软糯绵长,因此演唱时要学会吸气,过程中要留有气口。如果一下子把气都放光,“大透气”,就会影响这段唱的效果。除非是唱段结束时把气放光,拖长腔。《祭江》中就有几句连唱,其中要学会“偷气”,用了一点,再吸一口。例如“谁知你青春年少遭冤死,抱石投江一命倾,从此是魂灵儿缥缈隔幽冥”几句连在一起,相对较长,所以当中要用上“偷气”的技巧。
初听《祭江》的人或许会想,怎么这段唱里有两句“开花”(破音)的地方?的确,周云瑞老师的大嗓非常薄,条件不算好,在台上偶尔会“开花”,所以他的唱以中低音区为主。赵开生老师曾经和柯勇老师讲起,周云瑞的唱有时可以低到re,如《情探·书房夜读》中的“有谁人荷露立苍苔”一句中的“荷”,但根据嗓音情况与情绪表达,偶尔也要唱到高音的 Sol,也有高低起伏的。
然而,听老先生说,周云瑞老师非常重视艺术效果,在演出前总要先唱一两个小时,把喉咙唱热,以避免演出失误。况且《祭江》一段是录音室版本,如果出现“开花”,完全可以再录,没有必要保留瑕疵。所以,柯勇老师判断,周云瑞的这段唱并没有唱破音,而是运用了“嗽音”的特殊唱法。嗽音,即是一种哭腔,用以增加唱段的感染力。其他的评弹表演艺术家,如严雪亭老师的哭腔,也带有嗽音。周云瑞老师的嗽音有自己的特点,“白茫茫一片东流水”,乍听之下像是喉咙开花,但实际上经过了精心设计,是有意为之的表现手段。
为周云瑞调正名柯勇老师表示,从前,在学习周云瑞唱腔的票友当中,已经形成了“周云瑞调”这样的说法,与沈俭安的沈调区别开来,有的称之为“云调”,也有的称之为“瑞调”。时至今日,以苏州评弹博物馆为代表的理论界人士已经正式明确了“周云瑞调”的提法,柯老师希望借此东风,为周云瑞调正名,并向评弹界提出倡议:我们要对周云瑞调的艺术特点开展深入的研究、探讨,更要继承周云瑞先生孜孜不倦、融合创新的艺术精神,创造更多符合艺术规律的、具有流传价值的评弹新作。
20:50 | 《荆钗记·祭江》
天上愁云飞不停,我是眼中老泪沾湿衣襟。这白茫茫一片东流水,江边何处吊孤魂。贤哉啦,想你贤德端庄能孝顺,性情敦厚更温文。实指望佳儿佳媳同偕老,常依膝下伴晨昏。谁知你青春年少遭冤死,抱石投江—命倾,从此是魂灵儿缥缈隔幽冥。真所谓黄梅末落青梅落,倒教我白发苍颜的年迈身,来吊你青丝红粉的少年人。贤哉啦!我愿尔化作江中水,随定为娘到帝京,去问一问你那无情无义的亲夫君,他为什么要抛弃你糟糠,害死了你这女娉婷!老夫人泪落江心肠九断,滚滚波涛变作了断肠声。| 本期团队 |
艺术导赏|柯勇
文字编辑|沫含 社长
文章配图|世间再无严彐亭
音频剪辑|社长 Mike Kito
版面设计|Annie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 公众号 | B站 | 微博 | 视频号 | -> 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 | -> 还是评弹嗲·阿涛
-
エピソードを見逃しましたか?
-
本期主播 | 王勇
本期音乐 | 女声蒋调选曲《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新年锣鼓响连天》
由朱慧珍先生弹唱
……
《新年锣鼓响连天》,选自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第四回。
1951年上海评弹团成立第三天,蒋月泉、刘天韵、张鉴庭、张鸿声、唐耿良、周云瑞等评弹名家自发奔赴安徽治淮工地体验生活,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主动参加劳动,开展宣传工作。
次年,近四个月的采风结束后,艺术家们集体创作了评弹史上划时代的首部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连演三个月场场爆满。这部中篇里,不少唱段成为评弹的经典,如《留过年》《赵盖山报名》等,《新年锣鼓响连天》亦在其中。
这只唱篇的故事背景是,安徽佛子岭水库的工期因天气恶劣一再拖延,工农只能留在工地上过年。新年伊始,乡里的妇女队去工地上慰问施工人员。民工赵盖山问起未婚妻王秀英:旧年年景可好?家乡收成可好?家里情况如何?张秀英用这一段唱满怀兴奋地向爱人讲述着农村富足热闹的新年气象。
这只开篇由弹词名家朱慧珍老师以女蒋调演唱,带有浓郁的个人特色。朱老师嗓音甜美,真假声完美结合,几乎听不到转换的痕迹。加之唱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平仄调和,普及性相当高,一经公演,迅速流行开来。
新年锣鼓响连天 淮河两岸qf年首句非常明快,表现了张秀英喜悦的心情,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氛围。蒋调一般分为快蒋调和慢蒋调。朱慧珍老师选择了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速蒋调,把慢蒋调的板眼略微打快,增强了唱腔的表现力。
都只为麦收两季收成好 打下粮食万万千上半句末的“好”字,借鉴了蒋月泉老师《战长沙》中“一个儿好似蛟龙刚出水”的“水”字,但又有所不同。蒋老师为了表现战争场面,吸收了京剧中的“47”半音;朱慧珍老师唱的“好”字更带有波浪式起伏的女性柔美,唱到中间略轻一点,后半程再放出去,体现了丰收的喜悦,很有张力。整句唱没有什么花腔,朴实无华,但由于朱慧珍的嗓音条件和她咬字归韵的精确、规范,唱出来既简洁大方,又悦耳好听。
家家房上盖新草 人人都把新衣添姐妹团带队人张秀英正在和未婚夫描述家乡的新变化。整句上下呼结构对仗,平仄相对。朱慧珍老师的演唱十分流畅,咬字非常好听,头腹尾的归韵都落在共鸣区里面。
真是一年更比一年好男女老少喜连天 喜上加喜喜连连此句末“好”字,与前面的处理方式不同,并没有拖长腔,以女声口吻表现,比较简单。村里的男女老少共迎新春,一连用了四个“喜”字,欢腾的节庆场面呼之欲出了。
这只开篇问世于整整七十年前。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经历了连年的战乱,百废待兴,民心思定。一时间,红色的春风吹彻大江南北,人民群众对新政权充满了希望。老一辈评弹表演艺术家响应号召,主动接受新思想,本着“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真心实意地用艺术创作讴歌新时代。
《新年锣鼓响连天》正是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的代表作品,反映了建国初期团结互助、上下一心的精神面貌。从上海滩到大别山,从小洋房、摩托车到列宁式工棚,指向光明未来的集体主义力量跨越了地域和阶层,社会主义的暖流直抵人心。
这只唱篇只有短短九句唱词,却成为了评弹历史上永恒的经典,堪称评弹界的《难忘今宵》。时至今日,每逢新年新岁、喜庆场合,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尤为应景的《新年锣鼓响连天》。这只开篇的成功说明,一只文艺作品越是简洁朴素、朗朗上口,越是贴近观众的生活,越能唤起最广泛的共鸣与最深刻的认同。
| 本期团队 |
艺术导赏|王勇
音频剪辑|社长 Kito
文字编辑|社长
内容发布|Annie
内容校对|慕棻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 公众号 | B站 | 微博 | 视频号 | -> 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 | -> 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王勇
本期音乐 | 蒋调选曲《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留过年》
由蒋调流派创始人蒋月泉先生弹唱
……
《留过年》是评弹宗师蒋月泉先生在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中的一段唱。这只唱篇标志着蒋月泉老师由原先的慢蒋调逐渐向快蒋调过渡。对这位评弹名家来说,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突破。
这段唱篇中藏着一个小故事,是由蒋月泉老师亲自告诉我的,记忆深刻。当时,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由上海评弹团十八艺人集体创作。在安排这段《留过年》的唱腔时,蒋老师一开始还是按照原有的蒋调唱法,用“中尺寸”的蒋调来唱。然而,十八艺人之一的徐雪月老师告诉他,这段唱以蒋调表现,似乎和其中的气氛不符,应该用薛调来唱。蒋老师听过以后极受启发。因为薛调节奏明快,符合曲中新时代人物的特征;而原有的蒋调节奏太慢,咬文嚼字,不足以体现现代人物的气质。
薛调的弹唱按照二四拍的节奏,一板一眼。可如果全部简单地照搬薛调的规矩,表现不出蒋老师的个人风格。于是,蒋月泉老师将薛调的“一板一眼”拆开,变成“死板活唱”。在节奏不变的前提下,有时将唱腔拖到一拍甚至两拍,逐渐加快。蒋老师曾经说过,虽然不能抛却板眼,但其中包含的唱腔与感情不能受到它的制约。因此,既要有板眼,有时又要甩开板眼,最终又要回到板眼,总结出来就是“死板活唱”。
指导员 传一言为了任务要留过年本则是我应当留在工地上倒是离开婚期只有三五天况且做亲毕竟是终身事改期岂能再拖延开头第一句中,“指导员,传一言,为了任务要留过年”,在“留”字后面慢上一慢,“过年”二字再追上去,回到原有的速度。这种唱法就是快蒋调的体现。到了第二句,“本则是我应当留在工地”,速度又慢下来,“上”字再追上去。因为其中有速度的变化,所以前面慢下来的时间,要通过后面抢回来,抢到前面的板眼当中。这就形成了快蒋调的新式唱法,即“死板活唱”,不再是原来的定死的板眼。
猛想起电气工人姜阿土他为了完成水库在发水前把性命两字撇半边他为工程能跳水为什么我为做亲却不能留过年想到此时生惭愧听那报名之声接连连后半首中,令人印象深刻就是“猛想起电气工人姜阿土”一句。这“姜阿土”三字十分难唱,因为塑造现代人物时的平仄唱腔,与古代人物不同。“姜阿土”三字,字眼、平仄都不很服帖。而蒋月泉老师既要唱出腔调,又要做到动听服帖,难度颇高。
这一句唱腔极富特色,“电气工人”,慢得一慢;“工人姜”,再慢一慢;“阿土”二字则在后面追上节拍。这样一来,这句唱腔就听来分外别致。后面“我为婚期却不能留”,前半截慢了下来,后面“留过年”几字就要追赶上去,回到原本的节奏。
因此,这段唱腔当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死板活唱”。并非一般人认为的节奏不稳,而是速度富于变化,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脱离板眼的限制。这段唱腔还处于快蒋调形成的初期,其三弦伴奏还未脱离慢蒋调的格局。然而,蒋月泉老师已经意识到需要加快速度,将慢蒋调的过门弹得很快,所谓“紧弹”。到了快蒋调发展的后期,如《上金山》,就转为松泛的弹法,不会填得过满。所以,这只唱段的表现手法是蒋月泉先生自慢蒋调向快蒋调过渡的象征,有着特殊的里程碑式意义。
| 本期团队 |
艺术导赏|王勇
音频剪辑|社长 Kito 步心
音频转录|戴老叟
文字编辑|沫含
内容发布|Annie
内容校对|慕棻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 公众号 | B站 | 微博 | 视频号 | -> 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 | -> 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周红
本期音乐 | 弹词开篇「新木兰辞」
丽调流派创始人——徐丽仙弹唱
编者的话本期「书博士」节目,我们有幸请来了上海评弹团著名弹词演员周红老师,为大家赏析丽调开篇「新木兰辞」。周红老师1984年进入苏州市评弹团,1996年进入上海评弹团 ,是著名评弹艺术家余瑞君、余红仙的得意门生。她擅唱丽调,艺术功底扎实,台风端庄大方,说表富有特色,演唱韵味醇厚,角色塑造分寸感极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广受听众欢迎。在公共传播中,苏州评弹具有软糯悠扬的刻板印象。建国之后,国有院团为了丰富评弹的人物表现,取得了许多有益的创新性突破,其中的代表就是徐丽仙老师的「新木兰辞」。与凄苦的传统丽调开篇不同,该作品塑造了花木兰这位北魏女性将领英姿飒爽的形象,对于彼时传统女性“温驯顺从”的社会规训也是一种反叛。周老师是丽调唱腔的优秀传承者,她和徐惠新老师合作的“文化评弹”别具一格,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相信通过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对丽调艺术的认识会更进一步。
周红老师的话「还是评弹嗲」希望我来讲讲徐丽仙老师的丽调作品《新木兰辞》。作为一个学习丽调相对较多,也时常演唱丽调的演员,今朝与大家一道探讨探讨。一只开篇,演员唱的角度与听众听的角度有所不同。我也期待观众们能够通过这篇推文反映自己的意见,让我在今后再唱这只开篇时有所提高。
评弹名家徐丽仙老师与今天的评弹演员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经历。现在的评弹演员往往是初中毕业之后进入评弹学校学习,几年以后再到评弹团与前辈出去演出。而徐丽仙老师在九岁就开始了弹词的艺术生涯。丽仙老师唱功天赋极佳,音域高阔,但并非高亢激昂,而是如“云遮月”般的朦胧微哑。她入行既早,涉猎又广,歌也会唱,戏也会唱,小调也会唱。胸中“货色”多了,经验技巧也就丰富了。徐丽仙老师在唱《新木兰辞》之前唱过一只开篇,叫《花木兰》,现在还能在网络上找到。这只《花木兰》的唱词大约来自民国时期。丽仙老师当时的唱法采用中到快速的速度,偏向快丽调和书调一类的格局,《新木兰辞》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丽调早期的不少作品塑造的是悲剧女性的形象,如小飞蛾、杜十娘、敫桂英等。这类作品影响深远,因此直到现在,大家都觉得丽仙老师是唱悲剧作品的高手。她与越剧的戚雅仙、沪剧的杨飞飞、锡剧的梅兰珍并称为四大悲旦,可见得丽仙老师在刻画悲剧女性方面极为突出。而《新木兰辞》就是丽仙老师于悲剧作品中实现的突破。这只开篇是由吴宗锡老师为丽仙老师修改的。那么,为何要修改唱词?这要从评弹唱词与唱腔的配合说起。一般而言,评弹的唱词多用七字句,上呼与下呼对应,有时在当中加一句“凤点头”。丽仙老师的丽调音乐性较强,可以驾驭三字句、五字句、九字句,甚至十多字的长句。越是长短错落,发挥能力的余地越大,唱来越是动听。这只《新木兰辞》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原诗句尾多为入声韵,而且从头到尾历有几次换韵,并不适合评弹。吴宗锡先生是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文学功底相当深厚。由他来改这只《花木兰》,正是相得益彰。
唧唧机声日夜忙,木兰是频频叹息愁绪长。惊闻可汗点兵卒,又见兵书十数行。徐丽仙老师《新木兰辞》花费了相当大的心血。短短十分钟不到,便能听出唱词中情感的起承转合,字句和声腔的编排颇有独到之处。这只开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可称“闺思”,闺中独想,又或称为“惊闻”。开头“唧唧机声”,花木兰夤夜独坐织机,惊闻恶讯,突然接到点兵的军书,而家里兄弟年幼不能自立,父亲又年老体衰。徐老师以静谧平缓的唱腔起调,“叹息愁绪长”,宛如木兰面对家中苦况,束手无策,唯有叹息。
卷卷都有爹名字,老父何堪征战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兄长,我自恨钗环是女郎。东市长鞭西市马,愿将那裙衫脱去换戎装。第二段则是“出征”。前面淡笔轻描,到了“卷卷都有爹名字”,一想到老父要出去打仗,不禁动情,特别要注意“有”字的心情表达。此处唱腔变换,即是木兰抒情的开始,现在看来正展露了丽调的独特唱腔。既知兵书写着父亲的名字,不能不出征,家里男性却老的老,小的小,“自恨钗环是女郎”,木兰心中感到不平、无奈。“换戎装”一句唱腔转为激越,木兰替父出征的决心便展露无遗,随即准备奔赴战场。整段当中抑扬顿挫,徐老师对唱腔的布局处理得相当适意,才将一首《新木兰辞》变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
登山涉水长途去,代父从军意气扬。朝听溅溅黄河急,夜渡茫茫黑水长。鼙鼓隆隆山岳震,朔风猎猎旌旗张。风驰电扫制强虏,跃马横枪战大荒。关山万里如飞渡,铁衣染血映寒光。转战十年才奏捷,归来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镪,木兰不愿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早早回故乡。第三段是“沙场”,其中最重要的要数“颦鼓隆隆山岳震”几句。然而,徐丽仙老师在 1959 年第一次唱这只作品时,并没有“颦鼓隆隆山岳震,朔风猎猎旌旗张,风驰电扫制强虏,跃马横枪战大荒”四句。周恩来周总理听过初稿之后评价道,这样处理长达十年的战争似乎有些轻描淡写了,一个小姑娘要在军营里征战十年,“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着实不容易。徐丽仙老师聪明机敏,闻弦歌而知雅意,听到这个意见后就同吴宗锡老师商量,加上了这四句词。四句一加,气势便陡然一增,大开大阖,过门中的衔接也有所改变。现在看来,这四句堪称整只开篇的桥梁,或说是这只开篇的眼睛,最是重要。丽仙老师在情境的呈现上也是动足了脑筋。琵琶“哒哒”两下敲击,模拟的是战场上金戈交迸,铜鼓擂响。
爹娘闻女来,出廓相扶将,姐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欢呼舞欲狂。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家喜气上面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含笑出门寻伙伴,伙伴见她尽惊惶,同行一十有余载,不知将军是女郎,谁说女儿不刚强。第四段便是“凯旋”,胜利归来。此处丽仙老师也构思了特别的处理,以描绘木兰激动欣喜的心情。“爹娘……姐姐……小弟……”,重重排比,铺陈出整个家庭中欢快的气氛。到了结尾,木兰“含笑出门寻伙伴”,好似门帘一掀,花木兰踏出门来。“伙伴见她尽惊惶”几句由男声来唱,而当时帮她伴唱的男声,例如周云瑞老师、张鉴国老师,都是弹唱俱佳的高手。据说,这几句的安排是吴宗锡老师的手笔。几句男声一唱,感染力更强,更能烘托出木兰的豪迈气概。最后一句“谁说女儿不刚强”一出,木兰的英姿豪情到此便淋漓尽致。
前面所讲,把这只开篇拆为四段来分析。假如这样边唱边想,心中有了情境,感情色彩才会表现得更加真实细腻。另外,徐老师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设计,同样值得一提。
这只《新木兰辞》开头有一句“可汗点兵卒”,这个“卒”字其实有些意思。“卒”字是入声字,应当短促有力,不能拖拖拉拉。但我也听过不少演员把“卒”字略微拖长,可能是为了稍稍凸显女性化的特质。而丽仙老师恰恰在这个“卒”字上动过心思,使得它与后面的“又见兵书”形成互相衬托。
我曾经听过丽仙老师教导学生的录音,其中提到这个字时,对它的形容非常精彩。我们苏州人有件传统工艺品,或白或青的鸭蛋壳上细细地绘着园林花草、小桥流水。丽仙老师正是把这个“卒”字比喻成这种描画过的鸭蛋,而“又见兵书”的“又”字则是一块衬托其下的红丝绒。这样一来,鸭蛋的硬与丝绒的软互相映衬,两边都瞧来愈发光彩夺目。倘若“卒”字一拖,前后两个长腔连在一起,听来就不那么熨帖。所以在唱腔的处理上,老先生都是独具匠心。
“卷卷都有爹名字”中的“爹”也值得我们注意。此处“爹”的唱法既非来自评弹惯用的中州韵(吴语拼音:ti1,鸡栖韵,音同“低”),也非苏州白话(吴语拼音:tia1,家把韵),而是选择了介于北方音和中州韵之间的咬字(汉语拼音:dī,天仙韵)。如此表现并不是因为徐老师唱错了音,而是暗藏了她细心的设计。分析人物的内心,虽然木兰此时还是个坐在闺房中织布的小姑娘,但她骨子里已经藏着勃勃英气。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非常帅气的北方女孩。假如照中州韵来唱,位置压得太低,听来不够协调,木兰的飒爽英姿也会有所减退。再有后面的“跃马横枪”。“跃马横枪”的“横”字,有些人是唱作古音“洪”(音为“ghon”)。例如蒋月泉老师唱《刀会》中的关云长,里面一个“横”字,他就唱作“洪”,更加古朴。而《新木兰辞》中,这里的“横”字唱作“王”(音为“waon”)。丽仙老师唱《新木兰辞》用三弦伴奏,前面动作不多,直到唱及“跃马横枪”,她把三弦头“啪”地一动,仿佛木兰正提枪入阵,一往无前,冲杀疆场。“ghon”是铜钟韵,归韵该归入鼻音,声音一闷,就削弱了驰骋沙场的杀气。而一个开口的“waon”字,才能将木兰的杀气完全释放出来。
评弹讲究“字正腔圆”,字要咬准,腔才能唱得好听,但在排腔时,创作者往往也会注入巧思,某些地方也许会有特殊处理。这样的细节初学时也许注意不到,逐渐听得多了,经过老师的讲解,才能浮现出来。甚至哪怕是唱相同的字、相同的腔,演员一旦改变某个字唱法的深浅,也会体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像是“日夜忙”,丽仙老师演绎得就像是木兰日日夜夜都在房间里忙着织布。若是换一种唱法,展现出的结果又会有所不同。评弹有趣之处正在于此:不同的演员唱同一只作品,呈现出的韵味会随之更易,千人千面。
| 本期团队 |
艺术导赏|周红
音频剪辑|社长 Kito
文字编辑|炖蛋
内容发布|Annie
内容校对|慕棻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 公众号 | B站 | 微博 | 视频号 | -> 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 | -> 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王勇
本期音乐 | 弹词选曲《林冲·踏雪》
刘天韵 蒋月泉 1962年录音
……
《林冲·踏雪》是中篇弹词《林冲》里非常经典的唱段。这部中篇由评弹作家陈灵犀参考《水浒传》第六至第九回创作,首演于1951年,一共八回,分上下两集演出。
《林冲·踏雪》所描述的场景,发生在书中另一重要段落《酒店》之后。当时正近岁末,林冲发配沧州,在酒店里听人议论过年景致,忆起去年过年,夫妻二人酒店对饮,何等欢愉,而今却天各一方,自己也不知何日沉冤得昭。想到这里,林冲不由潸然泪下。
这位昔日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不愿意流泪的。于是,他将酒葫芦挑在枪头上,一声长叹,掀开门帘,准备离开酒店,独自栉风沐雪,进入茫茫一片银色世界。可见,当时的林冲,内心悲凉、凄怆,有家难回,有冤难伸,有仇难报,真可谓是“英雄末路”!
《林冲·踏雪》前半部分的说表和陈调唱腔由刘天韵完成,后半部分的挂口和海曲由蒋月泉完成。两位评弹界的泰斗级大师珠联璧合,塑造了一位深刻复杂的末路英雄。
【表】过歇辰光,外头北风怒号,漫天大雪。风啊,“呼——哗——”,吹到林冲头浪向,帽子浪向红缨抖抖嗖嗖。吹到身浪披件黑布英雄氅,吃着仔风,四面侪勒了铺开来。现在林冲肩挑花枪,迈开大步,踏雪而行。刘天韵的这段说表绝妙。“满天大雪,北风怒号”,加上“呼”、“哗”这种拟风声口技的运用,营造出强大的气势感,让听众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上代入掀开门帘那一刻的林冲,感受到眼前狂风暴雪中蕴含的自然力量。
此时的林冲,头上红缨被风吹得“抖抖嗖嗖”。“抖抖嗖嗖”这四个字的处理,节奏感很强。他身上那件英雄氅四面铺开,这个“铺”字带一点喷口,让听众能够想象,林冲掀开门帘那一瞬间,这件氅吃足了风,突然膨胀开来,画面感强烈。接下来“肩挑长枪,迈开大步,踏雪而行”的表述,充满了动作感,完美地体现了林冲虽然虎落平阳,但英雄气概依旧。
这段气势节奏俱全,场景感、动作感丰盈的说表,抑扬顿挫,寓情于景,激情洋溢,一字千钧,为之后唱的部分做了绝佳的氛围渲染和情绪铺垫。可见,说唱本是一体,不可分割。
【唱】大雪纷飞满山峰,冲风踏雪一英雄。既然说表部分已经把气氛铺排得万分到位,刘天韵便选择了散板起家生,而没有遵循“5323 65351 231”的传统陈调起板。后者不疾不徐的节奏,会打破之前说表所营造的气势。
其后,“大雪纷飞”四字非常有特色。弹词唱篇的断句一般分“四三”和“二五”。“大雪纷飞满山峰”属于“四三”起头。然而,刘天韵老先生没有按照惯例把“大雪纷飞”四个字连在一起唱,而是把第一个字“大”满宫满调唱足,随后换气。
之后的“纷飞”两个字是滑音,再加上“飞”的字尾类似朔风回响的处理,在合理分配气息的前提下,营造了一个非常开阔的风雪画面。从这四个字的唱腔里,我们仿佛能听到一团团雪花砸下来,一阵阵狂风吹过来的声音。
从“满山峰”开始,这段唱才正式进入了陈调一板三眼的节奏。然而,即使陈调本身已经相对舒缓,老艺人依然选择把速度适当放得更慢。同时,这里的“峰”字,增加了胸腔音。这些手法都表现出了山的雄浑。寥廓的雪原,雄壮的山脉,如此景致,不仅是这七个字的文字本身勾勒出来的,更是这七个字的唱腔风格渲染出来的。
“冲风踏雪”这四个字,搭配略微放慢的陈调节奏,产生了奇妙的重量感。这里的林冲,不是在雪地上奔跑,而是在厚重的雪中,踏进去,拔出来,一脚高,一脚低,顶着狂风,艰难独行。“一英雄”的“雄”字,没有往上送,而是往下沉,加入了更多的深沉情绪,表现出英雄末路的悲怆气质。
【唱】帽上的红缨沾白雪,身披黑氅兜北风。“沾白雪”的“沾”字,用丹田音穿透到底,传递出了气势。“雪”字字头收紧、字尾舒缓的声音处理,是为了匹配整段唱所描绘的末路英雄雪中毅行的画面。“兜北风”里“兜”字的咬字,与之前说表部分提到黑氅四面铺开的“铺”字一样,似有千钧之力。之所以用如此大的口劲,其目的都是营造黑氅被风打开,猎猎作响的场景感。句末的“风”字依托胸腔音,渲染了朔风之狠劲,让听者感受到彻骨之寒。
【唱】枪挑葫芦迈步走,举目苍凉恨满胸。“枪挑葫芦”四个字,正式道出了英雄的身姿形态。“迈步走”之前有个吸气,这是为了把之后那个“迈”唱出豪迈的张力。“迈步走”的“走”字,也充满了力度,体现出林冲步伐之坚定。恶劣的天气也好,悲苦的心境也罢,都不能消磨他的英雄气概。两句间的过门安排得很巧妙,在弹奏中加了几个装饰音“嘚咙”,模拟北风呼啸的节奏。
下半句,“举目苍凉”的“苍”字,节奏放慢,形成了略微拖沓的效果,让听者感受到一丝疲惫,从而走进林冲的人物内心。当时他的内心世界甚至比外部环境更灰暗、更寒冷。这种心灰意冷交融在林冲视野中“举目苍凉”的景色里,也交融在文本内涵和唱腔色彩里。句尾的“恨满胸”,画风为之一变。“恨”字的咬字充满力度,体现了一位英雄胸中不熄的怒火。后面的伴奏过门都随之停止了。
【唱】这茫茫大地何处去,天寒岁暮路途穷。“这茫茫”三个字唱得万分凄凉,是新一波情绪的爆发。“眼前天地似乎无尽宽阔,但哪里是自己的立足之处呢?”林冲心里有恨却无处安放。“大地何处去”的“去”字中间有个停顿,好比一声叹息。停顿之后的“u”音里加了一点假声,好比一声哽咽,加深了之前“这茫茫”三字引出的悲苦感。
这种情绪贯穿到下半句。其中的“寒”字,带一点嗽音,渲染了这个末路英雄内心的苍凉。“路途穷”三个字,一点点进入到散板的节奏,无奈的情绪也随着渐渐慢下来的节奏落到了谷底。
【白】朔风凛凛吹人面,大雪纷纷透骨寒。英雄蓦地遭颠沛,不杀高俅心不甘!唷!好大的风雪也!从这段挂口开始,蒋月泉接棒刘天韵,演绎风格有明显转变。最典型的是,蒋先生大量吸收了京戏的咬字方式,用挺拔的京白取代了柔婉的苏白,比如“吹人面”的“面”、“遭颠沛”的“颠”、“高俅”的“俅”,以增强英雄人物的气势。
除了借鉴京白之外,这段挂口的咬字还有两个亮点:“透骨寒”的“透”字运用了一点喘音,生动表现出大雪天透彻心扉的寒冷;“心不甘”的“甘”咬字干脆,表现出林冲想到仇人时怒火中烧的心情。
【唱】恨高俅,心狠毒,定计卖刀;白虎堂,野猪林,陷害英豪。除了依然借鉴京白咬字以外,蒋月泉先生没有在这两句唱中加入太多复杂的处理方式,而是专注于唱词本身的节奏感。这两句唱以叙述为主,加一点淡淡的无奈色彩。这是林冲脑海中充满电影镜头感的回忆,也是说书人给听众回顾前情。蒋先生选择在此处先削弱层次感,为之后的情绪高潮作铺垫。
【唱】遭流离,发配到,沧州道。思故土,望家乡,千里迢迢。“遭流离”吸收了京戏的唱腔。“沧州道”三字内敛深沉,故意不强调人物的外在气概,而是侧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无奈。当时的林冲含冤受屈被流放到沧州,他无疑是不满的,但当时的他倾向于独自默默承受痛苦,一再忍让。这种思想感情,与上文“茫茫大地何处去”里的苍凉感一脉相承。等到之后陆谦火烧草料场,林冲才完全意识到这不公的世道绝不可能再放自己一条生路了,于是选择了反抗道路,逼上梁山。
因此,“沧州道”不能处理得太激烈,要为后文中“揭竿而起、绝境反击”的情绪表达留一点余地。“思故土”一句,展现的是林冲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情绪也是沉郁的、苍凉的。这两句唱,处处紧扣“末路英雄”的人物形象,感情落到了最低点。
【白】嗳唉!【唱】这血海的冤仇何日报?不由得英雄泪双抛。这声“嗳唉”,平地惊雷起,一记头转折,打破了之前营造的情绪低谷。林冲毕竟是个英雄。他时时想着找高俅报仇,心中怒火怎么会熄灭呢?之后“何日报”,“何”字带有颤音,“报”字又很干脆,表现出尽管林冲雪恨意愿强烈,但他却也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够报仇、什么时候才能报仇,悲剧感更甚。“泪双抛”流露出的哀愁情绪,随着最后一个音慢慢落下去,回到之前有仇难报、无处可投的无奈与迷茫中去,令听者与痛苦、彷徨、矛盾的末路英雄林冲,产生情感共鸣。
| 本期团队 |
艺术导赏|王勇
音频剪辑|社长 Kito
文字编辑|炖蛋
内容发布|Annie
内容校对|慕棻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 公众号 | B站 | 微博 | 视频号 | -> 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 | -> 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王勇
本期音乐 | 蒋调选曲《林冲·酒店》
蒋月泉 1962年录音
……
林冲·酒店,是极为经典的蒋调代表作。原作选自中篇评弹《林冲》,后期经由蒋月泉老师的艺术再加工,也常作独立的开篇演唱,因此该唱篇版本甚多。在1962年香港演出录音中,月老以单弦子弹唱了这只开篇,感人至深。
唱篇大部分都用林冲的第一人称视角演唱,刻画了英雄复杂的内心活动,非常有层次感。正逢过年,林冲发配沧州,孤零零一人看守草料场。当时天寒地冻,林冲独自去酒店喝酒暖身。未饮几杯,就听到旁人在议论过年,林冲才想起过几天竟然就是新年了。岁月匆匆,触景生情,英雄感慨不已。
闻言不觉闷心间岁月匆匆到腊边第一句非常具有人物感,关键在于“闷”,即林冲内心深处的昏闷。蒋老师的演唱,气息十分到位,并没有直接喷出来,而是闷在里面,慢慢释放,很有韧性。
从林冲的身份经历来看,首先是“英雄”,其次是“末路英雄”。在东京汴梁,林冲为高俅父子所害,从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沧州草料场的看守,被迫与家小分别。出于性格原因,即使面对如此巨大的“阶层坠落”,他也没有选择反抗这个社会。直到最后,林冲走投无路,退无可退,才被逼上梁山。而在此之前,他的感情是昏闷的。
后半句,蒋老师在“到腊边"之前稍作停顿,后面的“到”字略微放慢,但“腊边”两字又追上去,让人产生了恍如隔世之感:“唉呀!原来已经要过年了!”间歇的停顿,辅以特殊的速度处理,使得整句的代入感非常强。
想别人家 喜喜欢欢辞旧岁做新衣 准备过新年林冲眼中所见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节庆氛围:除旧岁、放爆竹、做新衣等等。下半句的“准备”向下走,后面的“新”字,蒋老师采取了拉升的方法,带一点哼唱,表现了末路英雄心中五味杂陈的酸楚感。
想起去年辞岁酒人逢佳节喜连天我们夫妻对饮在小楼前这三句是林冲第一人称视角的回忆,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起去年新年,自己还和家小两人喝酒辞岁,因此这个“酒”字百感交集,蒋老师用到了“47”半音和滑音,凄楚顿生。后一句的“饮”字,蒋老师加入了一点小颤音点缀。这些回忆对于林冲而言是美好的,所以这里的小腔当中略微带着一点轻松。
到今朝 我抬头望不见家乡路棒打鸳鸯两处眠真是凄凉岁月奈何天“到今朝”,一把将林冲拉回独饮闷酒的残酷现实。下半句中,蒋老师对速度的处理非常高级。”望不见”的“望”字气息往下,深沉而又感慨。考虑到林冲的情绪低沉,“家乡路”三字不能唱足,情绪收住,唱满则过。
唱到第二句,进入了一个凄楚情感的小高峰,其中也有速度的处理。“棒打鸳鸯”先放慢,“两处眠”又追上去,回到正常的板眼。后一句的感情基调是英雄面对不公世道的乏力。“岁月”的气息往下面跑,“天”字高音轻过,不能拉长,而要短促,表达出无可奈何的末路感。
以上两段的心境差距,突出了林冲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后面逼上梁山的情节作铺垫。
但不知 娘子家中如何样?想必她 触景伤情亦泪淋经历过刚刚的今昔对比,情感还没登顶,这一句再加重渲染。许久不见妻子,林冲心中甚为牵挂,“娘子”二字自然而然地慢下来,“家中”又赶上,表达出关切、焦急的心情。“如何样”三字充满了思念,林冲不知道夫人的近况,眼泪都要淌出来了。
在林冲的想象中,家小大约也在家里等他,因为思念夫君而流泪。“触景生情”四个字,蒋老师干脆快速地带过,在“亦泪淋”处做腔。中间略作停顿,蓄好气,酝酿好感情。然而,这里并不是最大的情感喷发点。听客们往往猜想此处会安排高腔,月老反而选择往下跑,原因还是在人物的情绪塑造上。为了表现林冲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思念,蒋老师用低沉的咏叹调配以懒散的死板活唱,体现出林冲夫妇的恩爱:自己因思念家小而流泪之时,想必妻子感同身受,也因思念自己而落泪。
此时的林冲,并不知道自己的家小已经被高衙内逼死,还以为等他官司期满就可以夫妻团圆。他心里存着一线希望,因此并没有走上绝路,一切终是惘然。唱到这里,整个唱腔达到了高潮,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那林冲 想到此间心绪乱酒落愁肠 好比滚油煎他一声长叹出门帘末句笔锋一转,跳出到说书先生的第三人称,唱到“心头乱”处又跳进到人物内心的无限愁情。中句“滚油煎”里面,用到了两个滑音,不用拖腔,快速带过。
在中篇里,尾句前面还有一声叹息,但开篇中略去,连续唱了下去,毕竟情绪已经在了。唱到“一声长叹”时,速度放慢,符合长叹的感觉,也预示了唱篇的结束。
虽然此刻林冲的感情到达了就要流泪的程度,但他毕竟一个男子汉,不愿在人前落泪,人物的张力尽显。在这个当口,他只能强忍泪水,控制牢自己的感情。于是装满酒葫芦,接好枪头,踏出门去。
《林冲·酒店》之后,也是一档非常著名的唱篇——早先赏析过的《林冲·踏雪》。在漫天大雪、北风怒号的恶劣天气里,末路英雄艰难行走,回转草料场,凄凉更甚。《酒店》是《踏雪》的前奏,是《夜奔》的序曲,虽然很短,只有十五句,但把末路英雄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 本期团队 |
艺术导赏|王勇
音频剪辑|社长 Kito
文字编辑|炖蛋
内容发布|Annie
内容校对|慕棻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微博: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王勇
本期音乐 | 徐调开篇《七里山塘》
作词| 窦福龙
谱曲|徐林达
弹唱|王勇弹唱
……
弹词开篇「七里山塘」由著名评弹作家窦福龙先生(曾创作过中篇评弹「四大美人」、「林徽因」等,被誉为“江南才子”)作词,徐云志老先生之孙、著名军旅评弹表演艺术家、徐派艺术传承人徐林达先生谱曲,描绘的是春二三月里桃花盛开、行人如织的江南景致,更是一路从山塘到虎丘游春踏青的愉快心情,可谓词美曲美。徐林达老师根据唱词所营造的意境,选择以徐调谱唱,气质上最为吻合,因此听来意韵十足。
浅谈徐调唱腔
如今外界有许多误解,认为徐调是小嗓子唱的,假声多,其实不然。徐调的发声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略带一点小嗓。从声乐的角度讲,小嗓是指男声高音的泛音,通过头腔共鸣发出;假声是指在小嗓位置共鸣的真声,两者并不能划等号。同时,徐调在低音区沉底非常扎实,也需要胸腔共鸣。这段「七里山塘」中,只有综合运用以上几种声音技术,才能把徐调的声腔美和唱词的意境美表现出来。
徐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早期徐调、中期徐调和后期徐调。早期成型时,徐调没有脱离书调的吟诵体。从板眼上讲,一板一眼。以徐云志老夫子1933年录音的「寇宫人」为例,这只开篇用二四拍的节奏来唱,一记重音,一记轻音。徐老的开门弟子严雪亭也唱过一段徐调的「寇宫人」,就是早期向徐老先生学习的产物。严雪亭拜师时,徐老夫子只有二十六岁,尚是青年。这个时期的徐调跳跃性较强,以干净勾勒为特点。
徐调发展到中期时,在唱腔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弥补抒情不足的局限,中期徐调吸收了许多俞调和京剧的元素,出现了长腔。然而,中期的拖长腔还没有脱离一板一眼的节奏,其特点是神清气足,在二四拍当中把腔唱足。这一时期,徐云志先生收华佩亭先生为徒,所以华先生的唱腔已经产生了中期徐调往一板三眼去的趋势,但受早期徐调影响,短腔仍偏多。
后期,徐老夫子与王鹰拼双档。此时的徐调一板三眼,以“强弱弱弱”为节奏,跳跃性减弱,抒情性加强。大家比较徐老不同时期录制的唱片即可看出,中后期的“伶俐聪明寇宫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之所以要先提徐调发展的题外话,是因为「七里山塘」是用后徐调表现的。身为嫡传,徐林达先生是老夫子手把手培养的。彼时徐老年纪已经很大了,教授的内容属于后期徐调。徐林达先生的「七里山塘」在一板三眼的节奏中充分反映出后徐调的抒情特色。王勇老师在学唱时观察到,其中有徐林达先生自己独特的唱腔。在刻画人物、渲染意境方面,优美传神。
姑苏城外美如画山前山后开桃花回到「七里山塘」,整只开篇就是一幅风景画。开头两句描绘出姑苏城外山花烂漫的图景,简单勾勒,开宗明义。“美如画”三个字唱出春风和煦,花香四溢的午后,游人微醺,摇摇晃晃,感慨姑苏之美的意境。特别是“如”字,运用到小嗓、假声,再结合真声,由虚到实,由轻到响,气息一点一点推出来,起到了波浪音的效果。
风细细 柳斜斜踏青路上笑语哗这句也在写景,和风细柳,笑语频频,作者调动了触觉、视觉、听觉,细节丰富,仿佛是作者亲眼所见。所以唱时也要带一点第一人称的视角,就好像你是一位老者,在山塘街上散步,步履缓慢,悠哉悠哉。徐调一板三眼的节奏正好体现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表现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两个“斜”字,演唱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前面一个沉下去,后面一个翘上来。正是这轻松的一翘,体现了微风拂柳的动感。如果两个“斜”都下沉,整句腔就垮下来了,失去了生机。
后半句的唱腔表现出这位老者听见旁边几个小姑娘用苏州话聊天的感觉。“路上”二字比较勾勒,“笑语哗”处拖了一句长腔,“语”字收进去,“哗”字放出来,由响到轻,再由轻到响,又是一个波浪音,姑娘们一路窃窃私语,声音若隐若现。开头这四句,通过唱腔交代了苏州的季节、地点和景物,奠定了总的基调。
游春要走山塘路水乡风光不虚夸这句唱腔,徐林达老师设计得非常巧妙,好像导游一路在介绍山塘街的美景,十分软糯。尤其是“夸”字,一般来说在徐调里应该往下走,但这里起了个高音,反而向上,唱出了竖起大拇指,夸耀家乡之美的感觉,引出了下面对水乡风景的描述。
座座拱桥连小巷一条条石板铺长街到处纵横有河汊接下来这三句把水乡景物一样不少地平铺在听众眼前,也要用到第一人称的视角。河网密布、水巷众多、青石板路,是江南最为典型的地理特征。第三句“到处纵横有河汊”是后徐调的代表性唱腔。徐老夫子从民间小贩叫卖的山歌调当中吸收进来,广泛地运用在演唱中。
河中摇小船 河边是人家沿窗啥人在弹琵琶?这三句展现了「清明上河图」一般的河街景象。上半句的“摇”字要唱得有韧劲。唱到“沿窗”后面要略微做一点停顿,跳入游人角色,刻画游人的内心活动,四处听是谁在弹琵琶。徐林达先生还非常高明地将原作的“谁”改为苏州话的 “啥人”,变文为白,吴侬软语的味道更加浓郁。如此一来,角色的层次感就丰富了,更加有意境。
只听得轻声低唱评弹开篇寇宫人拨弦又弹浪淘沙原作中,此句的唱词是“听得轻声低唱昭君怨,拨弦又弹浪淘沙”。徐林达先生把它改成“只听得轻声低唱评弹开篇寇宫人”并把徐调开篇「寇宫人」第一句的唱腔融入进去,好像窗边正有人唱评弹一样,开篇套开篇,非常有趣味性。唱到“浪淘沙”三个字时非常干脆勾勒,用来平衡前面做的许多腔。
又见老翁垂钓柳树下一竿何妨捕鱼虾这一句唱的是一幅老翁垂钓图。徐林达先生把原来的“岸边还有垂钓客”改为“又见老翁垂钓柳树下”,场景感和形象感更突出。“一竿”唱得比较干脆,就好像鱼已经钓起来了。“鱼”字的长腔表现了河水清爽、鱼虾蹿跳的灵动。
船儿载着歌声去橹声咿哑水哗哗这一句也非常有看点。游人们坐上摇摇摆摆的小船,一路欢歌笑语,慢慢开远,最终离开了视线。因此这句的声音越唱越轻,千万不能响。“去”字兜底翻上去,而后真假声结合,继续变轻,船行声远,很有意境。一句“橹声咿哑”,忽然之间视角变换,又把听客带到船上,听见船夫摇橹,激起水声哗哗。这个“哗”字是象声词,唱得非常饱满。
猛回首望见青山如猛虎巍巍宝塔映紫霞因为观察视角转到船上,景随人动,快速变化起来。第一个“猛”字要唱出突然回头的感觉,非常干脆勾勒,到后面“回首”再舒缓。游人望见远山如虎,内心发出赞叹,所以“猛虎”这两个字比较扎实,要有口劲,充分运用胸腔音,把气息沉下去。后半句描写了黄昏时分,彩霞映塔,小船逆光而行的夕景,“巍巍”二字如塔一般挺拔,整句非常抒情。
摇橹不嫌船行慢不觉来到虎丘山门下果然是七里山塘景色佳虽然船开得慢,但因为一路有风景,游人倒也不觉得无趣,只觉得诗情画意。“不觉来到”处唱得比较干脆,不知不觉中竟然已经到终点了。照规矩,一般落调的声音都要往下降,但徐林达老师的唱腔设计非常巧妙,“佳”字往上走,同前面的“夸”一样,有一种赞叹的感觉。
青年时期的徐林达老师 整只开篇虽然意在写景,实则又有画面,又有情节,兼具春游江南的畅快心情与枕河人家的生活图景。借由徐调优美的旋律和唱腔,江南水乡的勃勃生机跃然眼前了。
| 本期团队 |
艺术导赏|王勇
音频剪辑|社长
文字编辑|炖蛋 海怡
内容发布|Annie
内容校对|慕棻
…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微博: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王勇
本期音乐 | 蒋调选曲《海上英雄·游回基地》
1963年由蒋月泉单弦子弹唱
……
弹词选段《游回基地》出自中篇评弹《海上英雄》,讲述一位海军战士身负重伤,受困山崖,经过一系列思想斗争后,毅然决然地重新跳入大海,克服种种困难,将情报送回基地。《游回基地》是弹词大师蒋月泉先生表现现代人物的代表作。大部分唱腔在高音区中辗转往复;同时十分讲究气息的运用,与刻画古代英雄人物的《刀会》、《战长沙》等传统曲目有所不同,很是考验表演者的功底。
风急浪高不由人,遍体鳞伤不能行。英雄受困山礁上,侦查任务难完成。月黑风高,浪潮汹涌,环境极其恶劣。因而开头“风急浪高”四字高亢激越,渲染了紧张的氛围。“英雄”二字则收得干脆利落,与英勇刚毅的海军战士形象相符。
猛想起大明他临死几句话,他教我克服困难要有信心,因为首长等候听回音,我怎能够不作奋斗便灰了心!“猛想起”即突然想起,所以“猛”字运用了一定口劲,喷口痕迹极重。而“临死几句话”则拖出长腔,情绪乍起乍落,将听众带入到同伴牺牲的回忆中:战友大明在弥留之际嘱托自己,一定要将情报送回去。
整个开篇之中,蒋月泉使用了很多高腔,但一味追求高音也不符合艺术欣赏规律。正如山势崎岖、波涛起伏一样,声腔也应该有高有低。因此,“首长等候”四字便像是落到了平地,产生了抑扬顿挫之感。
所以抱木板滚入波涛里,一手划来两足蹬,滚滚波涛两边分。此刻是海浪奔腾风更急,千浪万浪扑上身,好比四面包围有百万兵。这几句唱词描绘的是身受重伤的战士将木板重新推入大海,手足并用,艰难地划水前行。因此“一手划来”唱得极富韧劲,而“滚滚波涛两边分”与后段的“百万兵”则开幅巨大,气势磅礴。“百万”二字还运用了胸腔共鸣,使得整个唱腔听来开阔有力,与曲词中汹涌的海浪、恶劣的环境相映相衬,愈发凸显出海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坚定决心。
咬牙关熬住伤口痛,要把这海浪当敌人,凭你凶狠吓不倒解放军!我考验要经得起,受苦为人民,哪怕用尽最后力一分,也要回转基地去报军情。这段唱词中,英雄遍体鳞伤,难免虚弱,不宜再放开喉咙用力演唱了。所以到了“咬牙关熬住伤口痛”,蒋月泉转为下落的低腔,但“熬住”二字仍然充满力度,不忘体现海军战士的坚韧无畏。“吓不倒解放军”的“军”字咬得口劲饱满,唱出了现代海军英雄的豪壮气概。
传统评弹以苏州闲话为标准音,婉转细腻,娓娓道来,与海军战士刚强勇猛的气质略有出入。因而蒋月泉运用了一部分住口音,接近上海方言中的腔调,有意与传统发音区分,更贴合现代英雄战士的形象。
末尾几句节奏越来越快,紧弹紧唱。为了让唱腔更加紧凑,“受苦为人民”、“回转基地报军情”几句全部运用小过门,而非全套头的过门。现代海军战士勇敢顽强、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的形象,到此已勾勒得淋漓尽致。
| 本期团队 |
艺术导赏|王勇
吴语转录|芭芭拉
音频资源|登州老薛
音频剪辑|社长
文字编辑|Iris
版面设计|Annie
内容校对|慕棻
…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微博: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高博文
… …
今年是上海评弹团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苏州弹词琴调流派创始人朱雪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在众多流派唱腔中,琴调是当之无愧的大流派,也是第一个由女性所创造的弹词流派,影响深远,广受欢迎。在朱雪琴老师的晚年,彼时廿岁出头的高博文先生与她交流很多。作为晚辈,高团相伴在老艺术家身边,常听她阐述艺术观点、回忆琴调发展,耳濡目染,颇有心得。
本期节目,还是评弹嗲编辑部有幸请到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先生担当嘉宾,以琴调唱篇中相对冷门的《琵琶记·操琴思乡》为例,从专业视角赏析琴调之美,共同缅怀一代宗师朱雪琴先生。虽然近期上海评弹团演出任务颇为繁重,但高团还是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在百忙之中录制了以下的赏析音频,编辑部全体同仁尤为感激!
众所周知,朱雪琴先生是说《珍珠塔》出身。在此之前,也说过《描金凤》《双金锭》,书路很宽。解放初期,许多文人投入评弹创作中,艺人们也顺应时势说新书,朱老师选了《琵琶记》《梁祝》等作品。长篇弹词《琵琶记》由著名报人、电影评论家、作家姚苏凤先生创作,朱雪琴、郭彬卿双档弹唱,极具特色。其中,《蔡伯喈哭坟》等唱段广为听众熟悉。
《琵琶记·操琴思乡》是高博文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品,首先在于此作唱词的文学性强。姚老先生相当熟悉古典文学,又是苏州人,因此特别讲究评弹的平仄韵律,字面看上去非常舒服,唱起来也琅琅上口,演员演唱时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世人常以“欢快轻松”、“有俏头”等词来评价琴调唱腔。《妆台报喜》《下扶梯》等经典唱段的确符合这样的刻板印象。然而,作为一个有体系、有综合艺术表现力的大流派,琴调本身并不局限于反映某种情绪,而能全面涵盖喜怒哀乐等各种思想感情。
吴宗锡先生曾向高团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六十年代初,上海评弹团晋京演出。第一天,朱雪琴老师先唱了《珍珠塔·妆台报喜》,起采苹的角色表演传神,上下手家生配合默契,加上一连串快速的叠句、特别出彩的嗓音,观众为之轰动。第二天,朱老师又唱了《琵琶记·哭坟》,悲怨的情感和中速的节奏与前一天唱的《妆台报喜》完全不同。第三天,吴宗锡老团长开艺术座谈会时,北方曲艺家都惊叹于琴调对各种情绪的驾驭能力,说明琴调艺术的成熟度相当高,彰显了曲艺的特色。
一般人认为,马调系统中的唱腔都是偏快的,善用连贯叠句,速度越唱越快,腔越叠越长。但是,这并不是马调唱腔发展的单一路径,速度放慢有慢的味道。朱雪琴老师特别注重唱腔铺排。她曾说过,有些评弹演员编排唱腔时要记谱,明确到“哆来咪发唆啦西”,但她不是这样做的,而是根据唱腔、根据人物、根据感觉来写,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就是曲艺高级之处。
《琵琶记·思乡》充分展现了上述艺术理念,相比于传统的琴调唱篇有所放慢,使用了中速。虽然同为《琵琶记》的重点唱段,《思乡》的情绪和《哭坟》又有不同,更多在表现蔡伯喈的愁绪,开头的两个上下呼就已经把情绪凸显出来了。
他是没奈何再弹玉楼春手拨琴弦响不停虽则是人在玉楼春已满但是今宵总是悲秋人首句“他是没奈何”富有马调沈薛系统的特色。相比于往常唱法,声音更加向下,反映出人物无可奈何的情绪。后面的“再弹玉楼春”具有典型的琴调特点,高腔往上面翻,体现朱雪琴先生的中气之足、嗓音之宽厚,起到了定场的作用。
“人在玉楼春意满”,按理说应该是团圆喜庆的气氛,但蔡伯喈无奈留在相府,十分牵记家小赵五娘,心情是阴郁的。所以朱老师没有把这句唱足唱满,而是略往下一点,整体情绪就恰巧可以过渡到后半句的“今宵总是悲秋人”。
“神恍惚,意深沉”一句,延续前面的基调,保持下行。朱老师壮年时期嗓音特别宽厚,因此琴调的上下音区比较宽。句末“沉”字新人韵的归韵,鼻音的运用非常具有琴调特色。后半句“他猛然想起了旧时情”,为接下来的一系列对比做了铺垫。
神恍惚 意深沉他猛然想起旧时情这边是春光常在楼中住富贵荣华是遍地金那边是合家都在秋风里冷冷清清欠调停下面的三组对仗体现了唱词创作的巧思,对比了蔡伯喈在相府的物质享受与赵五娘在家中的凄苦境况,反差极其强烈。唱到相府好生活时,心情欢快明亮,往上走;唱到家乡苦生活时,心情悲苦阴暗,往下走。“都在秋风里”,拖一句琴调特色的长腔,凸显了妻子在秋风里苦等蔡伯喈回来的凄惨。虽然下沉,但依然不失琴调的基本特点。
这边是珠围翠绕颜如玉星月交辉酒满樽那边是翠殚红销花溅泪当头星月倍伤神这一组中的“翠殚红销”一句特别值得一提。朱老师当时喉咙好,就翻上去唱,在琴调唱腔当中加入了俞调的成分。她亲口和高团提过,此句的处理借鉴了四川清音的音乐元素。四川清音名段《布谷鸟儿咕咕叫》中布谷鸟的叫声,用女声唱尤为俏丽,适合用在此处,强调情绪之强烈。解放之后,各地的曲艺常有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风气非常好。当时宗师级的流派创始人们都正在壮年,受这样的大环境影响,出了很多创新的成果,这一句就是实例。
这边是良宵欢度情偏热同看牵牛织女星那边是望断天涯人不见恐鹊桥难渡梦难温马调系统特别讲究一些仄声字的运用。朱雪琴先生把前句“热”、“织”两个仄声韵重点突出,“啪”地一下挑出来,听时一下子一拎神,可以说是一大点睛之笔,也启发后来的创作者在唱腔中间要适当加一些闪光点。
后句的唱法也很见朱雪琴老师的构思。从“人不见”到“恐鹊桥”,两句之间一般要换口气。但我们仔细听录音不难发现,朱雪琴老师此处存心不换气。她抢一点,不叹气,使紧张感油然而生。赵五娘望夫不见,心中十分急迫,而后半句“恐鹊桥难度梦难温”,两人此生恐怕再难相见了。
伯喈想到伤心处他哪有心思再弹这玉楼春正在这档口叭嗒一声琴弦断“正在这档口”这一句说表,朱雪琴先生用得相当好。在说与唱的转换点上,评弹演员一般会先结束唱,然后再说,说完再继续唱。而朱老师把这句说表融进了唱的节拍里面。评弹是说唱结合的艺术形式,说即是唱,唱即是说。说唱之间要像拼地板、贴瓷砖一样脗缝,不留空隙。最后一句开头“叭嗒一声”足见老艺术家的功力。特别对于唱马调系统的演员来说,仄声音的口劲相当重要。
断了琴弦他吃一惊眼中含泪且回身欲盖弥彰盖不住一旁暗恼牛千金但是她末佯装欢笑还要假惺惺
前一个上下呼,朱雪琴先生没有耍高腔,唱出了眼中含泪的感觉。蔡伯喈心中有许多悲伤,但是生怕被旁边的牛千金看见,所以遮遮掩掩,不洒脱。最后一个凤点头,“一旁暗恼牛千金”这句琴调的标准腔稍微放高一点。牛千金是个聪明的小姐,在边上看到蔡伯喈的神情,心里面火气上来了。末句的唱腔,朱雪琴处理得不落俗套,没有像一般的马调系统演员那样,为了讨掌声而故意拖长腔。
朱雪琴先生的《琵琶记·思乡》有电台和现场两个录音版本,弹唱上稍有区别,但基本上腔是差不多的。解放后,老艺术家们的说与唱都讲究人物的感情与内心的塑造。这一段唱,从开头的铺垫,到当中“这边/那边”的对比,再到最后的情绪败露、千金暗恼,没有一句对话,全是都是情态的,或是内心活动,或者是描写场景。把心理活动(包括心中所感、脑中所思、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等方面)细致唱出来,这是评弹尤其重要的特色之一。一位说书先生,如果善于驾驭唱腔、驾驭人物、唱出人物的内心,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琴调选曲《琵琶记·操琴思乡》是朱雪琴老师的代表作。评弹演员学习琴调,就是要学习她对唱腔的钻研、对各种情绪的表现力,而不是一味地飙高腔、拖长腔,或者是单纯地加快速度。在朱雪琴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我们希望琴调唱腔能够不断传承、发展下去,希望有更多的听众能给热爱琴调艺术,成为雪琴先生的知音客。
| 本期团队 |
艺术导赏|高博文
吴语转录|以灵 Peter
英文翻译|Danny
德文翻译|朗萱 晨峰
音频剪辑|步心
视频素材|吾介寺
文字编辑|烙寒 社长
版面设计|申昜
内容校对|慕棻
运营 | Annie
…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微博: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周红
… …
| 时间节点 |
本期节目以吴语苏州话为主,长约 35:55分钟,你将会听到:
00:00| 徐丽仙老师《红叶题诗》录音
08:25 | 周红老师的学唱历程
15:16 |《红叶题诗》的故事和唱腔赏析
| 开篇唱词 |
盈盈十五女班头,选入宫闱不计秋。冷落长门形吊影,听那南宫歌舞北宫愁。飞絮无依怜弱质,摽梅有怨上心头。我未识君王何面目,羊车从未幸妆楼。思悠悠,恨悠悠,凄凉岁月终悠悠。朝无休,夜无休,牵愁惹恨到几时休!我的心中事,在那泪中流,泪珠儿如同春水向东流。闲将针黹消长昼,我绣到鸳鸯便觉羞。偶向瑶阶立,惊心草木秋。满眼悲萧瑟,枫叶落枝头。勾起心中万斛愁,欲借霜枫把心愿酬。她生花妙笔簪花格,红叶题诗付御沟。愿它能入才人手,你好生珍重莫轻丢,解释啼痕无限愁。佳句一联随水去,却被那于生拾得细推求。他是殷勤奉答重题句,红叶依然赴上流。韩采苹细读新诗心暗喜,银河夜夜盼牵牛。果然红叶为媒妁,有情人结成了鸾凤俦,风流佳话至今留。… …
| 学唱历程 |
这只开篇较为特殊,虽然徐丽仙老师生前极少演唱,但是在听众之中有着相当强的影响力,被认为是徐丽仙老师的代表作,因此尤其值得探讨。周红老师还在评弹学校读二年级时,偶尔在同学的录音机中第一次听到了这只开篇。那是一卷上海唱片厂出版的录音带,其中一首就是徐丽仙老师在香港演出《红叶题诗》的录音。那时周老师年纪尚小,只记得这只开篇之后掌声热烈,观众非常欢迎。
周红老师主攻丽调,初登书坛时擅唱《新木兰辞》《黛玉焚稿》《黛玉葬花》《罗汉钱》等经典作品。1996 年调入上海评弹团后,演出机会变多了,虽然原先这几只唱篇脍炙人口,但听众注重艺术欣赏,也需要演员学些新开篇。正好有同事提到了《红叶题诗》,周老师便到团里的档案室调出了丽仙老师的这只作品。
当时的周红老师只有 20 多岁,按部就班地从咬字、唱腔、琵琶技巧等方面按照录音一点一点模仿。第一次唱这只开篇,台下就坐了一位特别的听众。这位听众名叫彭本乐,原本是上海评弹团的编剧,后来调到了上海艺术研究所,写了不少评弹理论文章。落回后,他特地到后台去找周红老师,问道:“是否觉得今天这只《红叶题诗》好像听众不太欢迎?”周红老师说自己也察觉了,唱完了反响平平,观众只是礼貌性地拍两下手。
彭老师向她解释,原来这只《红叶题诗》,徐丽仙老师本人总共只唱过一两次,之后就再也不唱了。因为开篇的主人公韩采苹是个 15 岁的小姑娘,虽然唐朝姑娘比现在同龄的中学生成熟不少,但是毕竟只有 15 岁。而徐丽仙老师唱这只作品的时候已经上了年纪,或许她对自己的声线开始不满意了,便放弃了《红叶题诗》。再有,徐丽仙老师的成名作实在是多,这只开篇可能也排不上号。
更重要的是,彭老师提出,台上的演员和底下大部分的听众其实对《红叶题诗》的故事并不熟悉,不知道你在唱些什么。听了彭老师这么一分析,周红老师心想确实如此:连其中的故事都不知道,怎么唱都打动不了观众。
于是,为了唱好这只开篇,更加贴切地演绎其中的故事,周红老师就去查《红叶题诗》的相关资料。原来清光绪年间,马如飞先生曾在《南词小引初集》中写过一只开篇《韩采苹》,而徐丽仙老师唱的这只《红叶题诗》,正是陈灵犀先生据此改编的。
…
| 故事梗概&唱腔赏析 |
主角是唐僖宗时的宫女韩采苹,盈盈十五,才貌双全,却从未见过皇帝。有一天,她在御花园中望见枫叶渐红,触动愁肠,就采了一片红叶,将自己的心事写成诗,书在红叶上,而后投入御河,流出宫去。正巧,宫门外有个读书人,名为于佑。于生捡到这张红叶,见笔致娟秀,钦慕这位宫人的学问,又感其心事,便也将自己的诗写上红叶,走到御河的上游,让红叶流进宫去。这时,韩采苹仍站在河边,恰好拾得回诗。读毕,这位素未谋面的知己就此留在了她的心中。
后来,黄巢乱起,唐僖宗征兵剿匪,于生便应征入伍,逐渐做到参军之职。黄巢灭后,于生回到家中。而韩采苹也到了出宫放还的年纪,经人做媒嫁给了于生。成亲之后,韩采苹偶然在一本书中翻到了当年那张红叶,一时又惊又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只开篇的唱词颇见马如飞先生的学养功底。比如,“羊车从未幸妆楼”一句中还藏着一个典故。晋武帝司马炎后宫的嫔妃太多,他就用羊拉的车子来决定每晚宿于何处。嫔妃们为了得到皇帝临幸,就将竹叶插在宫门口,同时将盐水撒在路上,引羊走到自己宫里。所以“羊车从未幸妆楼”,即是说韩采萍进宫之后,皇帝从未来过。从前的开篇两个字就包含了一个典故,观众理解起来自然困难。
清楚了其中始末,之后周红老师再演出这只开篇,总是先将韩采苹的故事讲给观众听。大约十来次之后,又遇到朱介生老师的学生——陈再文老师。陈老师对弹词的音韵与字词格外讲究,特意来告诉她有一个字唱错了。周红老师心想,自己是跟着录音学的,不该有错,便问他是哪个字。陈老师说,“摽梅有怨上心头”的“摽”字应该读 biǎo,而不是丽仙老师唱的 biào。“摽梅”意即梅子成熟欲落,比喻女子到了出嫁的年纪。原来“摽梅”一词来源于《诗经》中的“摽有梅”,也就是摽梅有怨的出典。“摽”字普通话读作 biào,评弹传统书中小姐角色初次出场时,起角色总会说“年已摽(biāo)梅”。直到陈再文老师提起,周老师才知道苏州话应该读作摽(biǎo)梅,之后再唱就改正了过来。由此可见,任何一支开篇的艺术呈现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
前面提到,这只开篇本为马如飞先生所写,而陈灵犀老师修改唱词,则与丽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丽调要求唱词不能过于工整,如果按照马调唱词上句下句加凤点头的格式,发挥的余地很受局限。譬如马如飞先生的原稿写道:“心中事,泪中流,无限情怀只索休”。但到了陈灵犀老师手里,为了让丽仙老师唱得顺畅,他就将原本的上下乎拆分重组,化为“思悠悠,恨悠悠,凄凉岁月终悠悠。朝无休,夜无休,牵愁惹恨到几时休!我的心中事,在那泪中流,泪珠儿如同春水向东流。闲将针黹消长昼,我绣到鸳鸯便觉羞”,六字、七字乃至十三字一组。这样一改,整只开篇变得截然不同:韩采苹的日常生活,乃至于内心的喜怒哀乐,全都描摹得宛在眼前。“绣到鸳鸯便觉羞”一句,尤为生动可人,十五岁少女的闺怨情愁跃然纸上。
之后两句也是陈灵犀老师在马如飞先生的基础上修改得来。马如飞先生学识丰富,写出“见满庭枫叶飞飘落,默祷苍穹心愿酬”,本是极漂亮的句子。为了适应丽调的唱腔,更好地表达情感,陈老师将句子打散,再加丰富,变作“偶向瑶阶立,惊心草木秋。满眼悲萧瑟,枫叶落枝头。勾起心中万斛愁,欲借霜枫把心愿酬”。如此改动充分体现了丽调唱腔铺排的特性。如果全是整整齐齐的上下句,丽调的音乐性就无法发挥出来。
至于下句,马如飞老师的原作为“韩夫人自幼多才调,红叶题诗付御沟,佳句一联随水去”。而前面陈老师所作的“偶向瑶阶立,惊心草木秋”本是描景,韩采苹站在阶前,望秋景萧瑟,心中愁苦,这才题诗于红叶间。因此,陈灵犀老师接着写道:“她生花妙笔簪花格,红叶题诗付御沟。愿它能入才人手,你好生珍重莫轻丢,解释啼痕无限愁”。这一组句子将韩采苹的心理勾画得更为清晰。想红叶飘出御沟,她的心也随水而去,盼望有缘人捡到红叶,珍重这份心意。这就与后面于生捡到红叶、再次题诗,又被韩采苹拾回的情节连贯起来,使得整个故事的传奇性更强。
这只开篇的唱词有它的复杂性,故事情节也较为曲折。周红老师的第二位先生——余红仙老师听了她唱这只开篇,便指出周老师的演唱有点“散”,捏不起劲。周老师认为,其实丽调演唱中确实比较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因为徐丽仙老师是丽调唱腔从零到一的创始人,后来者没有从头开始的发明经历,学着学着又往往失掉一些,难以达到“一”的效果。周老师意识到,先生所言说明自己唱丽调的节奏有问题。“现在听有些同行唱得很好,但有时也觉得怎么唱着唱着就散了。”
例如这只《红叶题诗》中,“思悠悠,恨悠悠”再到“绣到鸳鸯便觉羞”一组结束,再唱“偶向瑶阶立”,很容易整体慢下来。开头的“盈盈十五”,节奏已经较为舒展绵长。如果到了后半段还是这样“伸长躺脚”慢慢地唱,听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一只开篇的节奏应当有急有缓,疏密得当,而这其中的把控就考验演员的能力。
那该怎么办呢?先生这样一讲,周红老师慢慢开始注意起了方法。“便觉羞”之后过门一弹,到了“偶向瑶阶立”,节奏立即加快,再往后整个后半段的节奏就紧凑了。“佳句一联随水去”这里要特别当心,因为又容易散掉。“去”字一拖,再加上过门,就又慢下来了。这当中的窍门就在于“去”字的节奏要推一推,才能够接上后面的节奏。
“以前一心只想着唱得好听、唱出味道,往往只顾某一小节,不去考究整体的编排。”周红老师感慨道,一只开篇就是要在唱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改进。如果只是照着徐丽仙老师的录音一模一样地学,自己唱时还是无法领会其中的内涵,很难把控细微的区别。只要差一点点,节奏就会出问题。而“上海先生”余红仙老师在团里跟过徐丽仙老师,也跟过朱雪琴老师。她对丽调的切身体会让周老师掌握到了独一无二的经验。周红老师坦言,这也是只靠自己领悟不到的心得。
| 本期团队 |
赏析嘉宾|周红
录音剪辑|阿磨 步心
吴语转写|桃汁夭夭 Peter
文字编辑|沫含 社长
版面设计|Annie
内容校对|慕棻
…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微博: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王勇
… …
《赵盖山报名》
历史上第一部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中的一段唱篇,最早是由陈希安老师用薛调演唱。然而,这只唱篇里的薛调具有陈老师鲜明的个人特点,干净、干练、干脆,勾勒出赵盖山这个现代人物的时代气息。
后来,薛筱卿老夫子也灌制过这只唱篇,当然是用薛调来演唱。老夫子增加了唱篇韵味的同时,也不脱人物的当代气质。所以,师徒二人的创作形成了一段唱篇、一种流派、两种演唱风格的艺术合璧。
本文所分析的是薛老夫子的版本。老先生在《赵盖山报名》中的唱腔干脆、节奏明快,声音达到了极致。
人民当家做主人 国家大事要关心做亲虽然事体大 然而是修好淮河更要紧开篇第一句非常讲究力度,运用“喷口”处理,体现了现代青年赵盖山翻身以后喜悦心情,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想伲从前日脚捺亨过 父亲当年痛苦深做牛做马做弗停 到后来被地主迫害命丧生撇下孤儿与寡妇 受饥受寒苦伶仃要不是淮河两岸解放早 我们母子两人活不成后面几句,老先生唱得有感情、有韧度。思绪回溯到解放以前的苦难生活,人物的情感处理与前面的满满朝气不同,带有悲伤情绪,给整只唱篇增加了层次感。
而今是土改分田地 生活得安宁修好淮河把水利兴 年年都有这好收成到将来粮食满仓你娘欢乐 日间生产在田里耕晚上回来抱小孙 到那时问你开心弗开心唱到后头,叙述视角转变到当下土改后的安宁生活,开始畅想淮河修好以后更加美好的未来,有一种母子一道拉家常的感觉。
倘然淮河弗修好 雨水干旱弗均匀灾荒连年是怎收成 倘然淮河弗修好哪有丰收年 哪有抱小孙治淮也是为我们 所以我决心一定要去报名最后一部分是做了一番假设:倘若大家都为私事考虑,没有民工治淮,淮河流域的灾荒几时能够停歇呢?由国家到小家,每个小家庭的梦想又何从实现呢?结尾收蓄了治淮工程为国家也是为小家的逻辑,表现了建国初期浓厚的集体主义氛围。
整只开篇,薛筱卿老先生唱得一气呵成,听得人酣畅淋漓。因此《赵盖山报名》也是薛调艺术乃至评弹的经典。凡是学评弹的青年学员,必定跳不过从“人民当家作主”一段
…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微博: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王勇
… …
弹词开篇《紫鹃夜叹》
由薛调创始人薛筱卿弹唱,评弹名家周云瑞伴奏,是薛调的代表作,也是评弹学习者打基础的经典作品。
薛调的节奏是一板一眼的二四拍,爽快明朗。咬字口角锋利,讲究口劲、力度,讲究字的弹跳性。这些风格特征都在这只开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开头写景,继而由景及人,走进人物内心,从情感延伸至思想,最后以感慨作结。无论从文学性还是音乐性来看,《紫鹃夜叹》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众所周知,薛调伴奏的轮指是一绝。然而不同于绝大多数薛调唱篇,为了避免喧闹、贴合意境,薛筱卿在《紫鹃夜叹》中很少用到轮指,主要用弹挑的技法来体现薛调节奏感强的特色。从前奏开始,老夫子就非常注意渲染夜的沉静,营造出凄婉的氛围,家生很有韧性。一切艺术技巧应该为内容表现服务。不尊重内容的炫技是没有灵魂的。
月黑沉沉夜漫漫,风惊铁马隔帘喧。静悄悄西厢无声息,有一位多情多义的婢紫鹃。“月黑沉沉”的“黑”字用了很强的丹田劲。比起苏州话常规的发音,开口更大一些,类似英语中元音“a”和“e”的区别。这样的咬字处理增加了不少弹跳性。“夜漫漫”的“漫漫”拖长腔,描绘出暗月不明的景致,渲染了长夜未央的意境。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哪怕外界一点点的声响都能被有心人听到。而这外界的声响是什么呢?“风惊铁马”,即是夜风吹到檐铃上,发出嘚啷嘚啷的声音。其中的“惊”,口劲特别足,很有弹跳感。薛调每一句的第六和第七个字特别重要。薛筱卿在“隔帘喧”的“帘”之前换了一口气,把腔往上提、拉长,再以“喧”落腔,动感十足。
“静悄悄”中的两个“悄”字很见功力。薛老把字中的“i”清晰地发出来,很有韵味。“紫鹃”和“帘喧”的处理方式类似。句末的长腔,强调了紫鹃就是这段开篇的主人公。
开头这四句以第三人称的口吻,介绍了整只开篇的画面布景,营造了风吹帘动、万籁俱寂的氛围。
她是独坐窗前愁不寐,孤灯挑尽未曾安。想起那姑娘临终有情一节,令人儿怎不要暗心酸。话锋一转,叙事镜头推向了主人公紫鹃的状态:纸窗映着她的影子,油灯的火光半明半灭地透出来。此时夜已深,而紫鹃却难以安睡,心事重重。
后一句,说书人便跳进人物之中,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紫鹃此时的所思所想。“令人儿”的“儿”,薛筱卿使用了半音;“怎不要”的“怎”,加了一点点颤音,都表现了紫鹃慨叹的凄凉感。而之后“暗心酸”的“酸”,薛筱卿用了千钧之力,唱出了人物的情感,力图让听者感受到紫鹃的锥心之痛。
一个儿画堂鼓乐多热闹,一个儿病榻呻吟未忍观。一个儿参天拜祖成眷属,一个儿玉殒香消一命捐。一个儿洞房花烛开并蒂,一个儿潇湘风雨泣杜鹃。一个儿夫唱妇随如胶漆,一个儿受屈含冤在九泉。一个儿乐,一个儿酸,一个儿悲命薄,一个儿喜团圆,一个儿伤心,一个儿欢。说甚么,怡红公子多情种,却原来,往日也是假周全。可恨他不念旧时诗帕意,只恋新婚金玉缘。七组“一个儿”的对比,如同电影镜头一般不断切换,展开紫鹃的回忆,表达的本是一个意思:宝玉在欢欢喜喜成亲,黛玉在悲悲切切离世。迥异的境况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让听者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力。
然而,这一段旋律总体上是平稳的。为了突出叙事人物紫鹃的主体性,薛筱卿没有用高低音的交错来区别宝玉和黛玉两个人物的两种遭遇。但他的唱法却并不平淡,是多变的、考究的。每一个“一个儿”都用了极大的口劲,强调了紫鹃内心活动的汹涌。
从唱词上来讲,这几组对比写得也非常工整,画面感很强。前面的四句,对比的是场景;之后的短句,对比的是情绪,为后面的情绪表达做了铺垫。最后两句“却原来”“可恨他”,宣泄了紫鹃对宝玉的埋怨,带有强烈的道德判断色彩。
姑娘啦!可叹你一生全被痴情误,今日里死在黄泉心不甘。可叹你玲珑慧质归何处,变作那黄土垅中的美婵娟。“一生”两字的处理,薛筱卿几乎是半念半唱。“全被痴情误”,老先生抢了半拍,再加上“全”、“误”这样力度十足的咬字,调动起紫鹃为黛玉打抱不平的情绪。作为疑问句的句尾,“归何处”的“处”,字尾音调上扬,为黛玉的结局打上了一个重重的问号。姑娘香消玉殒,魂归何处?此时的紫鹃对黛玉的命运充满了痛惜,情绪已经达到了高潮。
人生细想有何趣?只要那咽喉气断百事完。看他们,夫妻乐,儿女欢,享荣华,弄私权,也不过镜花水月同一般。迅速光阴容易逝,难逃无情七尺棺。这正是昙花泡影终无用,好梦醒时也枉然,何必要勾心斗角不容宽。这段唱词不仅是紫鹃第一人称的感叹,更是说书人对听客的警世之言,消极而又通透:一切的热闹喧腾都有曲终人散的时刻,最终一切归于荒芜。薛筱卿通过精彩的唱腔设计,将这两种表达视角交融在一起。
比如,“咽喉气断”四字唱得铿锵有力,而紧跟其后的“百事完”三字又运用了一个很大的甩腔。这样的处理既体现了紫鹃对黛玉之死的痛惜以及对宝玉“无情”的轻蔑,也带有很强的劝诫口吻。听客听到此处,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震动和共鸣。
后面几句,老先生顺势而唱,通过“看他们”之后的五个三字叠句,列举了荣国府里的种种败兆;而后略加一点停顿,马上话锋一转,提起口劲:一切的繁华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般空虚易散,好像“也不过”如此。说即是唱,唱即是说,评弹作为说唱艺术的特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迅速光阴容易逝,难逃无情七尺棺”两句,唱腔拉得非常足,极有张力,在紫鹃的情绪之外还迸发出演唱者本人的强烈认同。句末“七尺棺”三字又转柔,体现了紫鹃的弱女子属性,跳回到叙事人物本身。
最后三句落调理应是往下沉的,但老先生始终没有忽视意境的塑造,而是以劝告的语气收尾。“昙花”二字喷口,“用”字的唱腔下行。“终无用”和“也枉然”把负面情绪延展来开,自然地过渡到最终的逻辑推论:人生在世,众生皆苦,何必相互为难呢?如此结尾富有禅意,与《桃花扇·余韵》中的名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精神上是相通的。紫鹃夜叹所叹出的禅机佛理,也暗示了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为紫鹃安排的结局——侍奉四小姐贾惜春出家为尼。这只极具释道出世风格的开篇,从景出发,由情感宣泄推向终极思考,以悲观主义的精神带领听者体会到独特的美感。
…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炖蛋
本期嘉宾 | 周红 诺贝拉
| 时间轴 |
本期节目以汉语普通话为主,长约 57 分钟,你将会听到:
01:10 | 求学上海:非洲留学生诺贝拉最爱的中国城市
03:39 | 邂逅评弹:跨文化的师徒情缘
15:25 | 外国友人学评弹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28:10 | 技术之外:如何让诺贝拉体会到评弹流派的独特韵味?
35:25 | “非洲朱雪琴”的走红对吴语文化保护来说意味着什么?
44:35 | 当代传播:周红老师如何寻找评弹的新听众?
… …
“乌里乌苏夏至哉~”
“对的对的,这样就好听了,嗲的嗲的!”
2018年立春前夕的上海,一位满头长辫的黑人姑娘正在学习用苏州话演唱弹词开篇《节气歌》,手上挽着花向虚空中轻轻一点;对面一位笑意盈盈的女先生时而倾听,时而引导。
一段微博视频记录下上海评弹团著名演员周红老师与非洲来华留学生诺贝拉的第一次排练。师徒二人谁也没有想到,三个月之后,他们的评弹首秀《神农颂》会在互联网上火爆出圈,引得各路媒体纷涌而至。在那之后,这位喀麦隆女孩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非洲朱雪琴”。
求学上海 邂逅评弹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中国政府承诺为非洲提供50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同年秋天,荣获中国留学基金委员会奖学金的诺贝拉远渡重洋,开启了在上海理工大学的学习生活。
诺贝拉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学习新事物的人。喀麦隆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来中国前她完全不懂中文,需要一字一句从头学起。为了点开汉语的全新技能树,她选择了中国。抱着学习技术、建设家乡的愿望,诺贝拉进入上理光电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求学。
出国以前,电视剧是诺贝拉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喀麦隆热播的中国电视剧大多以上海作为故事背景。这座城市给她带去了美好的憧憬:摩天大楼、街巷里弄和法国梧桐共同构成了她对上海、乃至中国的想象。因此,她非上海不去,放弃了第一所录取院校的名额,直至收到上海理工大学的offer,才启程飞往中国。
从雅利得到上海,三十多个小时的航程并不算短。因为没有直飞航班,一般需要经过两到三次中转。女孩带着行囊飞过了非洲的千山万水,来到了电视荧屏那头的魔都。
来华以后,家传文艺基因的诺贝拉积极了解中国文化,热心各类文艺演出。2018年初,学校老师邀请诺贝拉在杨浦区春节团拜演出上唱歌,而台下观演的周红老师正在为上海市群众文艺新人新作比赛发愁:既要新人,又要出彩,谈何容易?诺贝拉音色出众,台风大方,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散场后,周老师在后台找到诺贝拉,当即问她是否愿意成为自己的学生,学习苏州评弹。此时的诺贝拉根本不懂什么是评弹,更听不懂苏州话,明知这段学习经历不会轻松,但还是被评弹艺术的错落灵动以及周红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应下了这份意料之外的邀请。在之后数次采访中,诺贝拉都提到了这次与评弹的初次相遇:“如果没有周红老师,我不会爱上苏州评弹。”
“诺贝拉比我们评弹学校的学生还要努力。”对于周红而言,类似的突破性尝试并非首次。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对于历史悠久的评弹艺术而言并不顺利。那时在书坛上声名日起的周红,早早地感受到观众群体老化、演出市场衰落的危机。“观众的传承与演员的传承一样重要”,早在2012年,周红老师与搭档徐惠新老师就打出了“文化评弹”的品牌,为评弹艺术寻找新的听众,冀望热爱传统文化的城市中产与文艺青年了解评弹的高雅之美。两位老师的评弹文化推广走进了两岸三地的中小学校、高等学府、剧场书店、文创空间,为许多不了解评弹的青年听众带去了评弹艺术的“爱之初体验”。
在选定诺贝拉之前,周红也接触过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而诺贝拉和他们不一样。汉语基础好之外,那种飞扬的热情和旺盛的生命力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诺贝拉站在那里,我说让人借一把三弦给她,她一拿上手比了个姿势,我一看,诶,怎么有点朱雪琴老师的感觉啊!”周红老师提到的朱雪琴老师是苏州评弹“琴调”的流派创始人,她的说唱中气足、音域宽、精神饱满,可谓大气磅薄、明快飞扬。
仅仅是最初的一番小试就可以看出,诺贝拉的体态气质与朱雪琴老师极为相似,她自信奔放的风格与琴调大方松弛的内核一致。周红老师经验丰富,心里早早确定:虽然琴调跳跃感强,难度不低,但以诺贝拉细腻的感知力一定能唱好。
于是,周红安排五年级女生娇娇与诺贝拉搭档,依照两位表演者的艺术特质,专门编写了一首经典的琴调薛调对唱。此时距离比赛仅剩三个月。虽然说大赛以“新人新作”为对象,但许多参赛者都有深厚的功底,像诺贝拉这样一张白纸的选手占少数。时间紧张,周红老师开始手把手地教学。从三弦到说唱,再到手面和神态,哪一样单拎出来都不是好糊弄过去的,必须精益求精。
“诺贝拉比我们评弹学校的学生还要努力。”除了一教就会的灵气和悟性之外,周红老师最欣赏的是她的毅力。
对诺贝拉来说,学习评弹的一大挑战在于咬字归韵。她学汉语不满三年,对于苏州话非常陌生,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发音。周红老师会先范唱给她听,再用通俗易懂的中文讲述背后的故事,帮助她理解。诺贝拉认认真真学曲调、看口型,用手机录下音来,洗澡的时候也听,走路的时候也听,硬生生啃下了《节气歌》和《神农颂》两只开篇。
正式演出之前,光学会弹唱是不够的,持弦姿势、手面动作、面部表情等细节都需要训练。周红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的特殊身份降低要求,肩膀姿势不对就压下去,表情还不够好就要笑出来。诺贝拉一有闲暇时间就抱着三弦端坐在镜子前纠正仪态和神采。搭档也被她的排练热情带动,一改过去的按部就班,变得鲜活起来。
诺贝拉坦言,除了学会发音和表演,体会唱篇背后的韵味才是最难的。“评弹和其他的音乐都不一样,每一个字词、每一个语调表达的含义都不同。”经过长时间的浸染,诺贝拉对评弹的理解进入了新的境界:苏州评弹离不开江南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一句句吴侬软语传唱的不仅仅是神农遍尝百草的神话传说,更是吴越民系的中国人对华夏认同的特色表达。
却看星芒乍现时正式比赛的日子近了。
排练期间,上海评弹团和杨浦区文化馆给予这对跨国师徒最大的支持,不仅提供了练习场地、音响设备,还解决了经费问题,为诺贝拉配备了三弦,定制了真丝旗袍。五月末,诺贝拉和娇娇在上海评弹团乡音书苑第一次登台试演。诺贝拉身着黑色旗袍,一头乌黑浓密的卷发高高盘在头顶;搭档娇娇穿一身红色旗袍,扎两个俏皮的小揪揪。传统的一桌两椅,一对跨国女双档端坐台上,获得了听众的广泛好评。周红意想不到的是,诺贝拉一下台就和她说:“老师,我觉得我的坐姿还是不好看,回去我要继续好好练。”
试演结束,诺贝拉又重新回归到日常练习中,继续在评弹团和上理校园之间来回穿梭。但与往常不同,乡音演出的现场视频在互联网平台爆火,连央视、湖南卫视都来联络采访。
公众的关切在于身份认同。在吴语文化衰落、苏州评弹式微的当下,这场充满跃动感的演出向江南民众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位非洲姑娘用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达到的水平,为什么许多土生土长的吴语区原住民一生都难以企及?许多吴语区的年轻人从未进过书场,甚至不会说吴语。这位初来乍到的喀麦隆留学生显然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江南青年更加江南。民众不禁重新审视起自己的文化身份:一名合格的江南人到底应该呈现出如何的样貌?一曲非洲姑娘弹唱的《神农颂》引发了神农子孙的文化反思,新鲜感与焦虑感并生。
不负众望,那年的上海市群众群文新人新作展,诺贝拉和娇娇在以江南水墨为背景的舞台上斩获佳绩。诺贝拉火了。一时间,各家媒体纷至沓来,演出邀约漫天飞舞。周红老师回忆:“哎呀,想要采访她找她演出的人多得数都数不清呀!”
然而,诺贝拉并不为这一番繁杂喧嚣所动,依旧保持着学业为重的步调,委托周红老师谢绝了大量采访和演出,这般定力让周红老师倍感骄傲。“我知道自己还没有唱到很好,我想要更好,练得比现在好。”
诺贝拉和周红老师都十分清醒,潮水般的关注和赞誉大部分源于她的独特身份。周红老师在微博里写道:“诺贝拉唱评弹,现在大家只因觉得外国人唱评弹很稀奇、有新鲜感,所以专业要求是不高的,如果高要求还有很长路要走。”
之后,诺贝拉和娇娇又学习了用蒋调谱唱的唐诗《静夜思》,参加了东方卫视《喝彩中华》节目,大受赞誉。同年秋天,诺贝拉与周红老师拼档,师徒二人登上了上海中秋戏曲晚会的舞台,在徐徐摇曳的灵芝仙草间再次唱响了《神农颂》。下台后,诺贝拉和周红老师说:“下次,我还要和您一起演。”
困境中的水乡和雨林我们在采访中问诺贝拉,非洲是否也有像评弹一样的说表艺术?她向我们介绍,每逢节庆,家乡的原住民有通过舞蹈、鼓乐表现故事的鼓舞习俗。在咚咚一片的非洲鼓点声中,舞者们的身体起伏律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在非洲大地上流传的古老传说。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和相通性总让我们感到惊喜。或许,我们并没有那么不同。
谈及衰落已久的吴语,诺贝拉也想到了喀麦隆的语言保护。殖民者在非洲留下了英语和法语的强势文化,光是喀麦隆就有上百种本土语言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同如今许多吴语区家庭一样,95后的诺贝拉听得懂本民族语言Ghomala,但不大会讲;诺贝拉的父母在家中常用Ghomala对话,但下一代往往以法语或者英语回复。
比吴语幸运的是,喀麦隆政府已经出台规定,要求中学生必须学习一种本地民族语言。诺贝拉读中学的弟弟有幸能够在学校里学习他们祖祖辈辈所讲的母语。这些诞生于喀麦隆的本土语言,与高耸的喀麦隆火山,静静的萨那加河、香气扑鼻的咖啡豆、深埋于地下的矿石一道,保持着一种本雅明所说的灵晕。
本次访问的最后,周红老师这样评价诺贝拉:“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评弹很难学,评弹又不难学。”从中非雨林走到海派都市,再进入评弹的江南水乡,诺贝拉一直保持着对多元文化的好奇和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她以外来者灵动的身躯在吴侬雅韵中自由起舞,毫无抗拒与抵触,并不将地方语言文化视作威胁,而是自信地拥抱它,这在今天的吴语区是一种少见的品质。本土文化话语权缺失的江南社会亟需一场深刻的文化内省。
来自异域的文化信使“他是孤单单一个人,翻山越岭云深深。云海茫茫林深处,千年古藤随风吟。”
正如《神农颂》里不怕历险、遍尝百草的神农氏,2020年,诺贝拉大学毕业离开上海,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继续攻读通信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一次她的行囊中,除了有非洲传统的小物件,还有那件上海评弹团赠送她的旗袍,跟随这位深受江南浸润的文化信使横跨世界岛,去往欧洲。
去年五月,周红老师转发了一条当年诺贝拉与娇娇表演《静夜思》的视频:“可惜诺贝拉回国了,不然还可以多教她几首。”然而,诺贝拉并没有离开江南。B站上,她的视频依旧常常被人翻出;「还是评弹嗲」的青年微信群组中,“非洲朱雪琴”的故事更是成为我们的日常话题,一遍又一遍地重温;徐惠新、周红的“文化评弹”还在继续,高校青年观众的反响一年比一年热烈,给予说书先生莫大的鼓舞。
无论从象征意义还是从现实意义上论,诺贝拉都远超预期地完成了她在中国的使命。那么,我们这一代吴越青年的使命又落在何方呢?
写在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
…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 王勇
弹词选曲《描金凤·父子相会》
由评弹名家凌文君先生弹唱,讲的是一对义薄云天的父子生离死别的悲惨场景。本书男二号金继春,为了报答男主徐蕙兰的恩情,因二人面孔相像,决定换监救兄,让徐蕙兰去边关找姑父澄清冤情,拿到金鈚令,救出金继春。然而,未等徐蕙兰归来,处决的批文就从京中发回,金继春即将绑赴法场问斩。监狱班头金图远夫妇仅存继春一个独子,得讯后妻子一病身亡。金班头心灰意冷,只身前往法场活祭亲儿,预备儿子死后自尽。
“小描王”凌文君与夏调
对于将某一部书说得无出其右的评弹名家,业界会以此书冠其为王,比如说《白蛇》的“蛇王”杨仁麟、说《珍珠塔》的“塔王”沈俭安、薛筱卿双档,以及夏调唱腔的创始人、说《描金凤》的“描王”夏荷生。
王勇老师的太先生凌文君虽然并非师承于夏荷生,但一直崇拜夏荷生的艺术。出道以后,凌先生擅唱夏调,也常说“出窠书”《描金凤》,因此被冠以“小描王”的美称。可见无论是道众还是听客,对他的《描金凤》都是极其认可、推崇的。
本段选曲的最大看点是分别用夏调与陈调对唱表现金继春和金图远两个人物。这里的陈调具有鲜明的夏调风格,被称为“夏陈调”,很有特色。
夏调唱腔结合了真假声,并加入了小嗓。其节奏一板一眼,不能唱成散板。同时,夏调往往字多腔少,非常注重咬字的变化。基于以上两点,为了避免念书式的沉闷感,夏调选择在字的铺排上做文章,因此也常用死板活唱的唱法,一度看似脱板,最终还是会回到原有的节奏。
夏调音域跨度很大。具体到这段《父子相会》,音域跨度达到将近两个八度。而其中需要灵活运用真声、小嗓、假声这三种声音技巧,对弹唱者的要求相当高。优秀的夏调演唱者,如“小描王”凌文君,高音区宽厚明亮,演唱效果非常流畅,很能打动听客。
人物分档
这段选曲中,金家父子两个人物都以第一人称来唱,而且两人在同一场景下对话,因此叙事角色不断转换,单档弹唱必须用不同的声音把他们区分开来。
金继春用夏调表现,比较挺拔,真假声并用,带一点小嗓。《描金凤》里的一对结拜弟兄都是小生。徐蕙兰是苦巾生,又称“拖鞋皮小生”,气质上文质彬彬,因此他的唱腔节奏上比较平稳。与之相对的金继春,看到义兄含冤就想代其受难,个性上是冲动型的热血青年。因此,他的唱腔处理比较干脆,不能拖泥带水。
在这段唱中,金图远的情绪是绝望的,划分在衰派老生比较合适。在唱腔上用夏陈调体现,走低音,以真声为主,增加胸腔音和口腔音的共鸣。
说即是唱 唱即是说
【表】金继春换监救兄,今朝绑赴法场要杀头,俚格爷金图远得讯,跌打直冲赶到法场预备活祭儿子,金继春转念头:那么哪哼办?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拿闲话来安慰安慰老人家,劝他撇撇开吧!【白】-爹爹!-儿啊!-你附耳过来!-儿啊,怎样啊?唱之前的说表,目的在于构建环境。
当时的金继春,反绑双手,跪在地上等待行刑。而其父金图远,一路失魂落魄赶到法场,跪在儿子面前,送儿上路。掉包死囚之事若是穿帮,会牵连很多人。所以哪怕儿子临死,父子二人只好附耳窃窃私语,不能正大光明说几句话。金继春希望借这个最后的机会劝父亲不要过分悲痛。双方的心情,无疑是极其痛苦而无奈的。
依照蒋月泉先生的理念,环境的构建非常重要。因为弹唱者必须首先理解是在什么环境下唱、什么情况下唱、是什么样的人在唱,为了什么唱。这些元素都要在之后的表演中体现出来。
金继春对父亲说:“爹爹,你附耳过来!”这时候,叙述视角从之前说表部分的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称。金图远回答“儿啊,你怎样啊”一句,要体现衰派老生的特点,声音略轻,带上哭音,因为当时这个人物眼含泪水,视线模糊,已经心灰意冷了。
这组对话是两个人物在咬耳朵,所以声音里面要用力收紧,不能放出来。好比水龙头,要用足力气拧紧,不能让声音像水一样喷出来。虽然此时还没有起乐器,实际上弹唱者已经进入了唱的状态。说和唱,是浑为一体的,所谓“说即是唱,唱即是说”。
【唱】我口叫爹爹你附耳云,你是空养了孩儿十八春。尽义不能尽孝道,我是有恩有义来报兄恩。第一句“口叫爹爹”,王勇老师选择不用乐器伴奏。凌文君先生的版本在“口叫爹爹”之前是有伴奏的,相对客观,比较像开篇,但王老师认为无伴奏能让人物感更明显。
从“你是空养了孩儿十八春”开始,金继春的感情喷发了。这四句唱是一个表达段落,其中的情绪是连贯的。上下呼之间过门比较少,使得情绪不容易流失。“有恩有义来报兄恩”一句死板活唱,当中甩开板眼,最后回到板眼。前面提到,夏调具有字多腔少、过门不多、死板活唱、注重咬字变化的特点,在刻画人物、表达情绪方面比较灵活,此处就是一个例证。
【唱】你么譬如那十八年前未把孩儿养,你么只好算我幼年痧头已经命归阴。你么只好算我从小出姓到苏州去,未曾回转汴梁城。你么只当我中途早被强徒杀,你只好算招商店一病命丧身。你么只当我未遇恩兄来相救我,你只当我无医无药已经赴幽冥。在说到这几个假设的时候,金继春的语气有点勉强。他在劝自己的父亲,不要因为自己的离去而过分难过。因此这几句唱腔,在干净挺拔之外,还要加入一点点故作轻松的感觉。金继春希望父亲也能感受这种轻松。
【唱】孩儿是调换哥哥到那边关去,但愿他是见藩王,诉冤情,取那金鈚令,转东京,再转监牢来救我身!谁知晓,蓦地京详转,我甘心代斩一命倾。“谁知晓”前面,是金继春之前的美好设想。他本来期待的“诉冤情”是顺利的,因此唱腔上要挺拔。“诉冤情”三个字,要用口劲和气息,要通过共鸣位置的变化,带一点点喷口。
“谁知晓”后面,是金继春眼前的残酷现实。“蓦地”要唱出始料未及的突然,有一点点抢拍。唱到“甘心”的时候,这位讲义气的冲动男孩还要嘴硬,表示自己代义兄去死,死而无悔。所以这几个字的唱腔处理要有口劲,把腔拧住。
然而,金继春面对的毕竟是死亡。“一命倾”三字,唱腔往下走,他的内心是无奈的。京详来到时,义兄徐蕙兰还没有回来,于是自己只能以徐蕙兰的身份去死,把自己是金继春这个秘密带到阴间。自己唯一放心不下的还是父亲,希望父亲能早些看开。
【唱】儿啊!自从我儿把牢房换,你家娘亲一病在床寝。既然母亲身染病,爹爹呀!你速速归家去请医生。这段是夏调和陈调的对唱。这声“儿啊”的念白非常要紧。这里的第一人称,从儿子金继春转到父亲金图远。两字的叫白表达了金班头的绝望,声音要慢慢落下去。金图远唱的夏陈调,起音还是夏调的“321 31361”,保持了夏调一贯的节奏。其中,“牢房换”的“换”字具有夏调的板眼和陈调的低沉,又是衰派老生在唱,因此以真声为主,往低音里走,增加胸腔和口腔共鸣。
后一句的视角转回金继春。“既然”二字高亢的夏调与前一句低沉的夏陈调产生了强烈对比。金继春听说母亲染病,以此为理由催促父亲快点走,免得他看到自己处斩而心痛。所以,这里的“速速归家”要唱得坚决。
【唱】为父闻报京详转,我法场活祭来问分明。儿啊!少停停是血淋淋一刀归府地,我们白发双双靠何人?这几句的人称又转到金图远。“闻报”两字一冲而上,高音处理拉开了音域跨度,起到了渲染情绪的作用,体现了父亲得到消息的突然。这个高腔,本质上是带有夏调特色的陈调唱腔,要用真假声处理,而不是用小嗓。“闻报”放开之后马上收住,“京详转”的“转”,用足口劲。后半句又回到低音区。“活祭”二字,一定要唱出金图远的无奈。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带着酒菜送儿子最后一程。
本段中“儿啊”的念白,与上一句的“儿啊”,思想感情不同。上一句中是绝望,这里的“儿啊”带有一定的责备:你是不是把兄弟之情看得太重,把亲情看得太轻呢?“一刀”又是一个高音。想到儿子死到临头,金图远情绪自然非常激动。“白发双双”又回归衰派老生,唱腔略有点散,体现了人物老来丧子的苍凉和无奈。这段唱罢,演唱者的情绪,应该落到了谷底。
【唱】想那哥哥有朝回家转,命他不姓徐,姓我们的金,一般无二来孝双亲。这几句是金继春安慰父亲:有义兄徐蕙兰在,父母一定不会老无所依。“姓我们的金”,要唱出金继春的自信,他相信结拜弟兄会像亲生儿子一样侍奉双亲。演唱者在唱“一般无二来孝双亲”的时候,内心要有这样的潜台词: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金继春无法尽孝了,只能让义兄代替。这是非常无奈的安排,因此相比“一般无二”里面传达出的对徐蕙兰的信心,“来孝双亲”背后有很多悲哀。这句话的感情非常错综复杂,前四个字和后四个字要唱出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唱】你莫信舌中实,需防人不仁,他的心未必是你的心。儿啊!我带来酒饭你忙饮下,一到黄泉就没处寻。“你莫信”到“你的心”,是金图远对徐蕙兰的埋怨和责备。几个月过去,徐蕙兰踪影不见,自己儿子一片真心待徐,恐怕徐未必同样如此。
之后的“儿啊”,既带责备,又带痛惜,万般无奈。面对传统社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至痛,作为父亲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给儿子祭一杯断头酒,让儿子走之前吃一顿饱饭。“忙饮下”的“下”字,带有一个分段唱的尾巴,中间要顿一顿。这个断开,是金图远的哽咽。到字尾时,声音已经没有了,还存留一点点气息,表现出金图远已经泣不成声。
“一到黄泉就没处寻”,又是往下走,就像金图远的情绪,从激动到落寞。“寻”字的处理,在京剧中被称为“嗽音”,作为唱腔上的装饰,甚至有点脱开板眼,再一次表达了人物的哽咽。这时,唱腔的气息下沉到底,金图远的绝望也达到了极致。
【唱】孩儿滴酒难饮下,我何惧碎骨与凌身!爹爹啊!我劝你速速归家转,免得临刑你要痛伤心。在金图远情感最低落的时间点上,金继春的回应将戏剧矛盾推到高潮。结尾二句,刚开始有一点点散板,到后面的“凌身”再回到板眼。虽然之前是散板,但神不能散,节奏也不能散。忠义青年金继春,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铁骨铮铮。
“归家转”的“转”,王勇老师完全保留了凌文君先生的唱腔。“转”字用到了“47”半音,渲染了金继春声音哭哑、泣不成声的场景感。“痛伤心”的“伤”拖长到两个“ang”的音,意在加重语气,情绪十分矛盾:既不忍心让父亲看到自己被明正典刑,又是父子情深,依依不舍。末了节奏一点点放慢,让观众感到意犹未尽,不愿意抽离。
··· ···
【关于我们】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加入我们】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关注我们】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王勇
【内容文字】
弹词开篇「杜十娘」由朱恶紫先生作词,改编自明代文人冯梦龙拟话本小说《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作讲述了京城名妓杜十娘与浪荡太学生李甲两相倾心,与鸨母周旋后跳出火坑,随李甲归乡,而李甲却于途中将她转卖于新安盐商之子孙富(即开篇中的“登徒子”),最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痛斥李甲,投河自尽的故事。
蒋月泉老师演唱的「杜十娘」,是蒋派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弹唱初学者打基础的必学曲目。除此之外,翔调、徐调等多个流派唱腔也都表现过「杜十娘」,但蒋调版本对人物和故事的刻画塑造更深刻。虽然传唱很广,实则弹唱难度相当高。 从谱唱到定型,蒋调「杜十娘」的创作跨越三十多年,经历了数个版本。蒋月泉根据他对「杜十娘」人物情感认识的变化而不断地修改、提高。在王勇老师看来,无论从感情、人物、唱腔等各方面而论,1979年由蒋月泉弹唱、张鉴国伴奏的版本均为最佳。虽然彼时文革刚刚结束,历经沧桑的蒋老嗓音比较暗哑,但却更显深沉,也更有人物感。
蒋月泉认为,演唱「杜十娘」这个作品要怀有怜悯之心。出于对杜十娘的同情,蒋月泉删去了朱恶紫原作中“迎来送往忙碌碌,朝朝熟魏与生张”一句(翔调中予以保留)。朱恶紫先生此句的本意,在于描述妓院日常生活情态,以表现这一边缘群体的麻木生活。而蒋老则认为,这对人物形象是一种损害。
蒋老曾言,如若节奏板眼过于循规蹈矩,便很难与杜十娘人物的悲剧命运共情。所以,说书先生起三弦时就要在心里叹一声气,将自己带入故事氛围,同时将这一口气也打进拍子,因此1979年录音中蒋老师的家生实际并非从板上起,而是从眼上始。
【唱】窈窕风流杜十娘自怜身落在平康开头一句韵味十足,以第三人称视角表书,介绍了杜十娘的相貌和身份。“娘”字带有蒋调特色的颤音装饰,描绘出杜十娘美人图般的标致形象。后半句“身落”二字充分利用板眼轻重,强调“落”字,唱出了佳人流落风尘的惋惜感。“康”字举重若轻,丹田气若有千斤,但力道在内,出口时轻轻送出,表现了人物身世的苦难。
【唱】她是落花无主随风舞飞絮飘零泪数行此句将杜十娘比作暮春时节的落花和飞絮,美丽动人但终将飘零。身为欢场交际花,无依无靠,随波逐流,内心的苦闷又有谁知?前半句中,“落”字一沉到底,意在营造凄凉的意境。“风”字带装饰音(颤音),预示了杜十娘今昔命运的起伏。后半句中,“泪”字低走,“数”字勾住,并没有拖腔。蒋月泉先生生前强调:蒋调要抓住“骨子”,而不能完全是柔美抒情的长腔。以“数”的唱法为例,末尾加入了休止符号,戛然而止,并不唱足,表达含蓄,留有想象的余地。“行”字的处理,也在于“勾勒骨子”,很有韵律美。
【唱】在青楼寄迹非她愿有志从良配一双但愿荆钗布裙去度时光作为京城教坊司“上厅行首”,杜十娘的生活纸醉金迷,但这不是她想要的。她仍有从良之志,希望摆脱不受尊重的生活,渴望邂逅美满幸福的爱情。即使清苦度日,以荆枝为钗,以粗布为裙,也并不足惜。从演唱上讲,“寄迹”二字用了“47”半音;“非”字添加了颤音;气息在“她”字后半程突然放出,又在“愿”字收回来,悠扬婉转,韵味十足。
对于中间句,蒋月泉特别指出,“从良”二字的处理应如薛调般一拔而上,不加花音,表达出十娘立志跳出火坑的坚决。“配一双”的一句高潮腔,感情充沛,是杜十娘在内心高呼对爱情的向往。尾句音调急转直下,原因有二,一是音乐上的转折变化十分好听,二是象征杜十娘不可言说的闺思。即使是阅人无数,熟魏生张,杜十娘内心还深藏着传统闺阁少女对爱情的纯洁向往,想到婚姻生活竟然也会含羞低头,面红耳热,默默私语。
当年蒋月泉在苏州评弹学校第三期评弹讲习班的讲课中说,评弹演员要深刻认识、理解书情与人物,因为艺术呈现的规律是,声从情,腔从字;感情表现是第一,曲调优美是第二,声情并茂为上品;不能为了颤音而颤音,应该为感情表现服务。所谓“感情”,并不是简单的喜怒哀乐,而是对人物内心选择的换位思考和充分共情,如此方能落实到每一个字、每一句腔上。蒋老在创作中仔细研读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文本,完全走入了杜十娘的内心,因此他的演唱更带同情,更为细腻。
【唱】在青楼识得个李公子啮臂三生要学孟梁青楼中相遇富家公子李甲,杜十娘以为自己找到了甜蜜爱情生活的开端。两人私订婚约,立下啮臂血盟,相誓前生、今生、来生都要像孟光、梁鸿一样永远相爱,永不分离。此句是说书先生带有感情色彩的表唱。“梁”字带有小颤音,此句唱出了杜十娘和李甲相爱相亲的欢喜之感。
【唱】她自赎身躯离火坑双双月下渡长江杜十娘出银一百五十两交给李甲,希望李甲凑齐另外一半赎身,意在试探李甲在爱情和利益间的取舍。李甲起初通过了考验,尽力凑足银两,帮杜十娘赎身,两人离京回乡。上半句“离”字上滑音,不多过门,杜十娘向往自由,对赎身之事干脆坚决。下半句“月下”带后快速的装饰音;“渡”字依旧要吃牢骨子,“长江”二字满宫满调,开始抒情。全句描绘出爱侣月夜共渡长江的温情甜蜜场景,表达出二人开启新生活的欢乐。
【唱】那十娘偶而把清歌发呖呖莺声倒别有腔江月相映,水波不惊,杜十娘与李甲柔情蜜意,对月弹唱。与过去为嫖客唱曲不同,此时的杜十娘为情人吟唱,心情格外放松。“呖呖莺声”形容杜十娘的歌声婉转动人,要唱得轻巧。“倒别有腔”中有两个滑音,李甲志得意满,摇头晃脑,陶醉在十娘的歌喉之中。半句唱词里,转换视角,交代了两人不同的心态。
【唱】哪晓隔舟儿听得魂无主可恨登徒施计要拆鸳鸯此句是整只开篇的转折点,以说书人的第三人称视角表唱,引出登徒子的角色。曲调唱腔气氛为之一变,节奏紧凑,家生弹得不多。隔壁船上的好色之徒孙富为杜十娘的歌声吸引,设计诱骗李甲卖妻。“魂无主”唱出了登徒子的色迷心窍、失魂落魄。“鸳”字也做足文章,暗示后续的剧情波折。
【唱】那李郎本是个贪财客辜负佳人一片好心肠说什么让与他人也不妨李甲是典型的世家子弟,父亲是布政使,贵族门第,规矩森严。以当时上层社会的儒家道德和门第观念,李甲知道娶妓为妻妾并带回家里,是封建大家长难以接受的。对于李甲而言,比起与杜十娘的爱情,得到家族的谅解并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更具吸引力。李甲的懦弱性格使他没有勇气尝试冲破社会观念的阻力,他自私自利、计较得失的性格让他选择了割爱自保,也说明了这种“爱情”的不能经受考验。
因此,经由孙富一番劝说,李甲果然中计,答应将杜十娘卖给孙富。首句内重外轻,是说书先生的叹息,带有对李甲性格和道德的否定口吻,李甲者“李假”,真情原是假。次句“好心肠”几个颤音,充满了演唱者的怜惜,开篇也由此进入高潮。末句画面一转,唱腔飘逸,跳进王孙公子的视角,“也不妨”演绎出轻飘云淡、玩弄女性的无所谓心态。此一番舟上交易,官二代李甲分文不出,反得收益,解决了带妓女回家的潜在家庭问题。
【唱】杜十娘 恨满腔可恨终身误托薄情郎这一句跳进了杜十娘的视角。十娘从李甲那里听到了自己被卖与盐商的消息,悔恨满怀。以往数个版本的作品中,蒋月泉以高音突出主人公恨意之深切,而1979年版的“恨“字低音重煞,气息沉底,咬字用力,反映出杜十娘冷静沉着的痛苦,为后面十娘之死做了铺垫。杜十娘不是一般妓女,她见识深广,不会大吵大闹,只是暗暗恨自己不识人。上下两句间家生不能多,衔接半过门为主,“误”字声音也沉底,直到“薄情郎”才略带哭腔,流露出些许难以抑制的情绪。
【唱】说郎君啊 我只恨当初无主见原来你是假心肠一片待红妆一声郎君出口,画面转到第二天,李甲和孙富交割完成,杜十娘盛装出嫁,手提百宝箱,已准备赴死。此时的她对李甲完全失望,没有了感情,彻底看穿人性。上句开始时很平稳,“无主见”处情感起伏很大,突出杜十娘内心的慨叹。下句“假心肠”高音提上,拖长腔,气口很长,这是整只开篇的感情喷发点,杜十娘后悔当初轻信李甲的天真,辜负了自己纯洁的真心,怨恨更甚。
【唱】可知十娘亦有金银宝百宝原来有百宝箱杜十娘微笑着拿出百宝箱里的首饰珍宝,件件价值连城。这句一定要唱得轻巧,不拖长腔,体现她对李甲的轻蔑以及视金钱如粪土的高傲与绝望。杜十娘用苦涩的自豪戳穿了李甲的无情和荒诞,嘲讽了李甲的懦弱贪财和世俗的阶层观念。作者巧妙地用财富作为中介,点出了爱情在杜十娘和李甲心中地位的巨大差别。
【唱】我今朝当了你郎君的面把一件件 一桩桩都是价值连城异寻常何妨一起付汪洋此句采用杜十娘第一人称的视角,与李甲对话,桩桩件件宝物,如今与你我无关,恩情已绝,一切皆为枉空。句前用小过门过渡,略有抢板,表现了杜十娘激动的情绪。叠词的使用强调出宝物的数量多、价值高。“何妨”二字不拖腔,“汪洋”后带滑音,代表了十娘毅然而然的决裂。这句长句没有气口,十分考验气息。杜十娘故意把金银财宝一件件扔进长江,用怒沉百宝箱的行为让李甲追悔莫及:李甲终究没有通过最后的考验。
【唱】青楼女子遭欺辱她一片浪花入渺茫悔煞李生薄情郎开篇的最后一句跳回现实,用说书先生的第三人称作一段同情的评述。惨遭背叛的杜十娘选择了为自身尊严而以死明志,美人与宝物一道坠入江中,无处可寻。“遭欺辱”三字做腔,加重了语气,表达了演唱者的痛惜;“一片浪花”唱出了幻灭虚无的空灵感,一位美好的女子葬身波涛,与宝物一同消失在人世间,女性被物化、人格独立性被践踏的悲剧性凸显,余韵和慨叹久久不散。
杜十娘胸有城府,刚烈内敛,面对大变故,并没有如俗妇般哭闹,喜怒不形于色。她对理想有执着的追求,并且愿意主动行动,而不愿意被动妥协放弃。她对李甲考验再三,本以为李甲对她一心一意,结果终遭背弃。杜十娘的自尽实际上是因为对爱情、人性与命运的彻底失望。即使有百宝箱内的万贯私财,离开李甲、追随孙富也可以过上物质宽裕的生活,但美好的爱情与自由的向往都随着李甲的背叛破灭了,支撑她度过火坑岁月的信念崩塌了。父权制下的女性到头来只是从一个牢笼走向另一个牢笼,高傲不屈的杜十娘的投江是必然结局。
最终,薄情郎李甲人财两空,懊悔不已,只能眼望长江,怔怔发呆,如梦一场。李甲在看到杜十娘的万金财富后,发现其实能有两全其美的可能,却因为自己的选择而破灭,所以才感到后悔。然而,如果杜十娘没有百宝箱,那么李甲仍然会选择以千金交换杜十娘。杜十娘的贫富并没有影响李甲的选择,而是更突出了李甲人物形象的庸俗势利,甚至还可能遵从封建道德,对青楼风月换来的珠宝珍奇一边加以挥霍一边鄙夷不屑。
末句昭示了背信弃义的结局往往是现世果报,具有教化意义。“郎”字不拖长腔,以三弦结尾,曲终余音未了,听客依旧沉浸在哀伤的故事氛围中。
杜十娘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晚明时代市民意识萌发和儒家理学教条桎梏的冲突。明代中晚期,王阳明创说心学,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正统价值观念,与西方几乎在同一时代开启了个性解放的风潮。商业社会的繁荣使得固有的道德礼教和风俗理念受到冲击。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第观念为主的婚嫁观开始淡化,“不以良贱为嫌”的观念逐渐得到许可,出现了“礼顺人情”的价值观。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以虚构的话本故事透露出这种社会价值观和爱情观念的转变。
【关于我们】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加入我们】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关注我们】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炖蛋 高博文 姜啸博 王勇
【内容简介】
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社会议题。近十多年来,借传统文化复兴之东风,评弹演出市场也大有复苏之势。高博文、姜啸博、王勇三位步入中年的说书先生,不可避免地肩负起中兴评弹的历史使命。对此,他们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呢?
2022年,在上海戏曲学校1987届评弹班入学三十五周年之际,「弦索谈」栏目专访了“87届”铁三角:上海评弹团高博文团长、姜啸博副团长与前上海评弹团演员、旅西华侨王勇老师,谈谈近年评弹艺术传承发展的新变化。
节目录制于2022年2月大年初七,以吴语苏州话、上海话为主。本期录音接续上期内容,同时收录在还是评弹嗲公众号“弦索谈”栏目同名推文中。
【时间节点】
本期节目长约 58 分钟,你将会听到:
00:10 复苏:当代评弹关键词——守正创新
08:49 求变:评弹演出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17:58 触网:新媒体时代的评弹推广
25:22 传承:把评弹艺术完整地交给下一代
46:44 寄语:三十五周年的担忧与憧憬
【关于我们】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加入我们】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关注我们】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炖蛋 高博文 姜啸博 王勇
【内容简介】
1987年,上海评弹团开办上海戏曲学校评弹班,招收了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学员。“87届”学员共有十人,均由老艺人带教,专业水平过硬,传统功底扎实,广受听众与道众的赞誉。三十五年匆匆而过,当初的青年演员纷纷步入中年,成为评弹界的中流砥柱。他们之中有人坚守,有人离去,有人归来,不变的是对评弹艺术如痴的热爱。
2022年,在上海戏曲学校1987届评弹班入学三十五周年之际,「弦索谈」栏目专访了“87届”铁三角:上海评弹团高博文团长、姜啸博副团长与前上海评弹团演员、旅西华侨王勇老师,重温青葱岁月,回顾半部团史,谈谈评弹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节目录制于2022年2月大年初七,以吴语苏州话、上海话为主,收录在还是评弹嗲公众号“弦索谈”栏目同名推文。
【时间节点】
你将会听到:
00:10 嘉宾和节目介绍
01:37 缘起:三位先生如何与评弹结缘?
19:03 幸遇:在上海戏校评弹班的日子
53:25 跟师:名师高徒的码头生涯
70:22 危机:大萧条下的艰难抉择
【关于我们】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加入我们】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关注我们】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炖蛋 陈涛 王勇
【内容简介】
在评弹艺术的黄金时代,曾经涌现出陈灵犀、费一苇、平襟亚、朱恶紫等一大批优秀的评弹作家。他们生长于传统社会,浸润于江南温婉的文化氛围中,大多旧学功底扎实,审美情趣高雅。这些知识分子与专业演员合作,或创作唱篇,或改编书情,或描刻人物,将评弹艺术的美学价值引入了新的境界。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评弹市场几近崩溃,新创的艺术作品往往是政府点题的应制之作。如何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贴近听众需求的当代作品,成为摆在评弹界面前的重大问题。学养深厚的老先生们不可避免地远去了,到底什么样的“新人”能够接过艺术创作的接力棒呢?答案也许不在庙堂,而在民间。
本期节目接续上辑内容,谈谈评弹艺术的当代创作。近年来,资深票友陈涛老师有意识地与旅西评弹演员王勇老师等专业人士一道开展弹词开篇创作,拉起了一支活跃的小型创作团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初步总结出了一些属于他们的创作观点,希望分享给有志于此的评弹爱好者们。
节目录制于2022年5月,以吴语苏州话、上海话为主,文字内容将于明天在还是评弹嗲公众号“弦索谈”栏目发布。
【时间节点】
本期节目长约 85 分钟,你将会听到:
00:00 主题介绍
01:17 见贤思齐:授业恩师的榜样力量
08:08 琅琊榜上:陈涛老师的创作一重境
15:19 情景交融:陈涛老师的创作二重境
32:08 南北互动:两度骂曹的创作启示
53:17 开篇创作如何平衡文学性和通俗性?
01:00:07 未来作品创作的思路
01:07:54 坚守专业主义的创作路线
01:24:18 节目总结
【本期参与】
运营|小哑
文字|沫含 炖蛋
剪辑|步心
转写|赵一程 慕棻 以灵 摛霞子 佳艺 沫含 戴老叟 海怡 阿磨
校对丨慕棻
【关于我们】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用吴侬软语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加入我们】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关注我们】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本期主播】
炖蛋 陈涛 王勇
【内容简介】
我们社群的艺术讨论中,时常把现代的评弹界比作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说书先生是各具特色的花果植物,评弹作家是编写作品的雨露滋润,书场剧场是万物生长的土壤基底,政府部门、国有院团是负责种植、修剪的耕作者;听众买票进场,通过文化消费的终端支持着艺术系统的供给。
理想状况下,以上各个环节和谐平衡,有机共生。而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干预行为,都会危害整个体系的有序运转。作为整体存在的评弹生态系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有的进步和退行都会不可避免地蔓延开来。
在评弹生态中,票友是极为特殊的部分。票友既非普通听客,也非专业演员。他们来源于听众,但又具有比肩专业人士的弹唱能力、鉴赏能力,甚至是创作能力。票房的兴衰是评弹艺术的晴雨表,是我们观察当代评弹发展的侧面视角。
本期「弦索谈」节目,我们有幸请到了社群群友、沪上名票陈涛老师,从票友和作家双重角度,回顾票房历史,畅谈创作心得。同期嘉宾还有我们的老朋友、陈老师的艺术伙伴王勇老师。考虑到时长关系,节目分上下两辑推送,欢迎大家收听!
节目录制于2022年5月,以吴语苏州话、上海话为主,收录在还是评弹嗲公众号“弦索谈”栏目同名推文。
【时间节点】
本期节目长约 76 分钟,你将会听到:
00:00 嘉宾介绍和节目主题
02:10 票友修炼手册: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30:46 票房生态图鉴:承前启后 里外同欢
53:18 衰落中的票房:未来何去何从?
【本期参与】
运营|小哑
文字|沫含 炖蛋
剪辑|步心
转写|赵一程 慕棻 以灵 摛霞子 佳艺 沫含 戴老叟 海怡 阿磨
校对丨慕棻
【关于我们】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用吴侬软语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加入我们】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关注我们】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
- もっと表示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