エピソード

  • 书店是一个永恒具有魅力的话题。本期前书店人再聚首,回顾书店发展史和不同书店空间场域曾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更多思考。书店往事将分为上下两期,上期聊聊书店的模式,从大而全的新华模式到先锋书店带给人思想上的撼动以及方所追求的美学表达。我们认为大的文化场域需要某种文化想象共同体,这种文化想象是时代所赋予的,未来也未必再有。
    欢迎收听节目了解具体内容,也欢迎留言和我们互动交流。

    本期主播:
    成晨|前书店人、文化策划 、角虫社主理人
    郑奋(八爪鱼)|即将成为直播主播的前书店人
    郭振江(Jason)|设计过许多书店的建筑设计师

    时间线:
    02:36 新华书店、书城模式和独立书店的时代土壤
    06:35 先锋书店呈现选书的思想性
    08:20 光合作用的闭店与方所崛起的时代需求
    11:10 方所代表了一种全新形态的文化美学场域
    15:58 方所选书和陈列的设计与逻辑
    20:36 关于书的选取和摆放,图书馆是一种空间原型,而书店是另一种,其本质是一个零售空间
    25:30 诚品、茑屋与方所都是一个时代对文化的想象
    30:17 社交媒体打破了文化想象的共同体
    31:40 书店网红化后的设计逻辑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店:
    新华书店、方所、先锋书店、万圣书店、光合作用、西西弗、言几又、诚品书店、茑屋书店、钟书阁(依据聊到的顺序排名)

  • 大家好,欢迎来到角虫社,这里将由来自文化、创意、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的设计师与创意人,为大家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中有意思的观察与实践,他们有一些也将成为角虫社的常驻主播,希望和大家一起用更多元的视角去关注新鲜的创意、有趣的设计,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维度。

    【本期简介】

    本期节目,数字艺术品牌CT.LAB的创始人Pd和Fafa,邀请了他们的老朋友以及跨界创作伙伴,知名纸艺艺术家、雯艺工作室主理人Jackie温绮雯做客角虫社;将从她和Pd认识的机缘以及萌生合作的想法聊起,一一分享他们这些年所有跨界作品,互动纸艺装置的诞生以及背后的制作故事,一起来听听艺术家之间的跨界是多么美好的事。

    【本期主播】

    专业领域:新媒体数字艺术

    Pd Zhang / CT.LAB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Fafa Deng / CT.LAB创始人兼品牌总监

    【本期嘉宾】

    Jackie温绮雯 / 知名纸艺艺术家、雯艺工作室主理人

    【时间轴】

    Pd与Jackie的合作起点?

    1:31Pd与Jackie因为共同的好友认识,觉得一拍即合,跨界共创了三个作品,这三个作品是他们合作的起点

    Pd和Jackie是怎样互相萌生合作想法的?

    4:11 Pd:Jackie对纸艺颠覆性的创作理念特别吸引我;同时我也在寻找数字艺术与其他艺术媒介碰撞的可能性以及更触及数字艺术内核的创作,所以我很愿意做这次尝试

    5:28 Jackie:我觉得和数字艺术的跨界是一次很好的自我突破;此外,数字艺术能为观众带来对艺术品更深的接触和了解

    这次跨界创作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7:42Jackie:我和Pd在理念上非常契合;比如在「暗香」这个作品中,我们想呈现东方的风格,我们从颜色到互动装置都选择了东方的方式

    作品:暗香|互动感应纸艺花墙

    如何克服跨界合作中不同领域艺术家的磨合问题?

    9:11 Pd:不同行业的艺术家刚开始做跨界的时候信息互通是必要的,因为大家都是想潜心创作,这种磨合最终也会体现在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打磨上

    10:35 Jackie:我们在前期的测试和调试上就花了好多功夫,就是为了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除了「暗香」以外,Jackie和Pd跨界合作的其他作品

    11:34 Jackie和Pd合作的起点三个作品,还包括「一眼一世界」和「夜潜」;「一眼一世界」作品:闹市中的一个瞳孔


    作品:一眼一世界|互动纸艺装置

    15:10 「夜潜」作品:一个用纸作为媒介去表达水母轻盈的主题

    作品:夜潜I|互动纸艺装置

    16:32 第一个「夜潜」作品,在网络得到推广后,受国家地理杂志的展览邀约,Pd和Jackie为他们创作了2.0版本的「夜潜」


    作品:夜潜II|当人走进这个沉浸式的展厅里,每个水母都会欢呼雀跃

    Jackie和Pd在创作中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价值?

    20:01 Jackie:我会把两者分得很开,和Pd这次跨界一开始也没有考虑到之后会有商业合作的带来

    21:06 Pd:我的创作也会分商业服务和自我满足两个方向,但是有特定契机下这两个方向的边界也会模糊

    Jackie和Pd觉得未来的合作会有的更多延展性和机遇在哪?

    22:46 Pd:首先我们之前的一些作品的商业合作会继续,此外我们二人的工作室会一直寻求新的创作机会

    23:26 Jackie:除了那三个作品外,后续我们还一直保持联络,比如创作了「众森」;我有一个梦想是日后有一个关于和Pd跨界的大展,展示这些年我们积攒下的跨界作品

    24:10 Jackie和Pd后续作品「众森」:希望通过点亮树木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


    作品:众森|互动纸艺装置

    27:34 Pd:「众森」是一个大体量的,有一定冲击力的作品,它是一个向剧场体验转化的艺术作品

    对于新兴的技术/表达与纸艺结合,有什么新的构想?

    29:06 Pd:技术可以改变/生成纸的材质;AIGC可以为展览带来更多实时生成的数据,给设定好的程序增加更多变的触发

    31:35 Jackie:我之后会在纸艺的作品中更探寻观念的表达,甚至融入一些行为艺术;作品「200℃与-79℃间的涅槃」是一个艺术现场而非装置


    涅槃温绮雯艺术作品展|展览现场图


    作品:200℃与-79℃间的涅槃|大型纸艺艺术现场

    AI会让艺术家失业吗?

    33:09 Pd:不会;因为AI现在只是停留在帮助人类提高效率的层面,好用的AI仍需要输入大量的数据去训练;人的创意,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情感,是无法用电脑生成的

    36:58 Jackie:跟 AI 最大的区别是艺术家会有好奇心,就像我跟 PD 的跨界,因为好奇心,我们去做了这个跨界;好奇心促使了社会不断进步,使很多好玩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发生;但是AI都是各自在做自己事情,不会有跨界这样好玩的尝试

    如果还想对Jackie和Pd的跨界作品,以及他们各自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在

    小�:@Jackie温绮雯、@CT.LAB新媒体艺术

    CT.LAB官网:ctlab.co

    查看相关作品更丰富的视频、图文介绍

    -本节目由耳光和角虫社联合制作-

  • エピソードを見逃しましたか?

    フィードを更新するにはここをクリックしてください。

  • 大家好,欢迎来到角虫社,这里将由来自文化、创意、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的设计师与创意人,为大家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中有意思的观察与实践,他们有一些也将成为角虫社的常驻主播,希望和大家一起用更多元的视角去关注新鲜的创意、有趣的设计,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维度。

    【本期简介】

    数字艺术品牌CT.LAB的创始人Pd和fafa,又回到了角虫社做客。这一期他们从韩国D'strict团队在成都的新展厅“永恒的自然”聊起,Pd和fafa主要分享了他们对数字艺术商业化应用的思考,以及一些他们自己落地或者观察到的成熟案例、未来数字艺术应用的可能性。

    【本期主播】

    专业领域:新媒体数字艺术

    Pd Zhang / CT.LAB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Fafa Deng / CT.LAB创始人兼品牌总监

    成晨 / 角虫社主播,品牌主理人

    【时间轴】

    Pd、Fafa对韩国D'strict团队在成都的新展厅“永恒的自然”的参观体验

    2:03 Fafa:从质量到内容,都体现了这个展览的真实度和还原度都很高,且超过国内的水平。


    “永恒的自然”数字艺术展厅之「繁花」,非常浪漫与细致

    5:15 Pd:展览细腻的细节大大增强了游客的体验,以及一大亮点是它和商业也有很好的结合,最后的衍生品商店给人一种“所看即所得”的观感


    “永恒的自然”数字艺术展厅之「沙滩」;视觉效果、声效和香味相互交织,给观众营造出沉浸式观览体验

    8:56 Fafa:随着穿戴式MR设备技术的发展,未来数字艺术可能更多会结合线上的形式,呈现在真实/虚幻空间里面交错的效果

    11:50 成晨:现在数字艺术更多的呈现奇观,但以后的趋势会越来越日常化;Apple Vison的发布会让数字艺术真正走入日常生活。

    13:25 PD:数字艺术去翻新悠久文化会是一个很好的内容方向;

    14:07 硬件已经达到瓶颈,内容怎样突破:未来想打破数字媒体的预设,让观展的人实时生成可影响参数的数据,从而实现更深度的动态交互

    17:51 预告一则:CT.LAB今年12月,圣诞左右,将在香港北角的油街落地一个AIGC技术结合情绪的作品

    D'strict介绍自己是一家Art Tech Factory,怎样理解它的这种自我定位?

    20:44 其中的Factory指的是,D'strict已经有许多类型艺术加技术的IP了;关于艺术创意团队如何将自己的一些创意和作品变成产品,D'strict在这方面有很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

    拉斯维加斯的MSG Sphere亮相,对数字艺术行业的启发

    22:46 Fafa:MSG Sphere亮相,说明数字艺术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4:18 Pd:未来建筑的外立面不仅仅是建材,懂交互的建筑师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数字艺术的商业化应用,相关案例分享

    27:39 CT.LAB在广州太古汇落地的作品:《connection/同源共振》



    33:43 teamLab在深圳打造的中洲湾C Future City

    35:26 SKP、K11等艺术化的商业空间

    运用数字媒体的表达形式,会给商业空间带来什么?

    37:15 Pd:除了美陈以外,商场还需要体验类展陈吸引客流

    38:40 Fafa:打造商业综合体的品牌调性以及精准target一些特定的客群

    数字艺术未来还有什么可想象的运用场景?

    40:33 Fafa:城市的更新以及乡镇的城市化都需要借助数字媒体来做更创意、更有效的城市形象表达;数字艺术完全可以融入立体的装置中,呈现整体的外观造型

    43:30 如果公共艺术、建筑、数字艺术能融合在一起,会是很好的发展愿景

    44:11 Pd:数字艺术能在衣食住行这些传统行业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找到CT.LAB】

    查看CT.LAB更多作品以及更丰富的视频、图文介绍:

    小�:@CT.LAB新媒体艺术

    CT.LAB官网:ctlab.co


    -本节目由耳光和角虫社联合制作-

  • 大家好,欢迎来到角虫社,这里将由来自文化、创意、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的设计师与创意人,为大家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中有意思的观察与实践,他们有一些也将成为角虫社的常驻主播,希望和大家一起用更多元的视角去关注新鲜的创意、有趣的设计,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维度。


    【本期简介】

    本期的主播是平面设计师陈泽强和他的朋友,品牌策划人媛媛。泽强会是角虫社平面设计板块的常驻主播。本期节目是泽强作为独立设计师怎样在市场上完成设计项目的下集,上集泽强主要向我们分享了他在设计上的思考。这一期,泽强从自己离开文化机构经营独立工作室的经历出发,聊聊对运营工作室以及设计师项目对接的切身体会。


    【本期主播】

    专业领域:平面设计师

    泽强 / 平面设计师

    成晨 / 角虫社主播,品牌主理人

    媛媛 / 一个谨慎的享乐主义者,品牌策划人


    【时间轴】

    泽强运营独立工作室的那些甜酸苦辣

    1:30 作为独立设计工作室的主理人,泽强认为开工作室首先得“活下去”

    3:29 运营工作室跟设计才华可能没多大关系,跟真正的生活能力有关;真正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平衡支出等一些琐碎的日常

    5:42 泽强对此是乐观的:为自己能离开设计的象牙塔,真正接地气而庆幸

    8:58 劝退or鼓励?泽强的经历能让小白看到一条非常好的成长路径

    11:56 在文化机构做设计vs自己开独立工作室,哪个自由度更大?

    14:40 现在接的业务更触及到设计本质,因为设计本质就是解决问题;市场反馈是设计师能接受到的最真实、最直接的反馈

    15:53 做独立工作室以后,每完成一件小事都很有成就感

    泽强经过社会“捶打”得出的一些乙方经验

    17:02 经常提到设计师的“悲哀”种种现象,其实是有解决方法的

    18:18 永远不要对甲方有敌意;善于沟通;把所有事情都摊开来,真诚地讲,就绝对不会有差的结果

    20:14 身为乙方的我们不要过于敏感,甲方的mean可能只是他的表达方式

    23:03 如果作品被社会舆论的审美抨击,设计师会怎样应对?“网络上的争论多不在同一层次和语境;我假装它们不存在”

    27:05 消费者或者是甲方不喜欢你的作品怎么办?当然首先是相信自己

    29:11 泽强的几句箴言:设计师不要太执着于自我,把工作体系化;提升社会整体视觉品质,设计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每位设计师做出努力


    -本节目由耳光和角虫社联合制作-

  • 大家好,欢迎来到角虫社,这里将由来自文化、创意、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的设计师与创意人,为大家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中有意思的观察与实践,他们有一些也将成为角虫社的常驻主播,希望和大家一起用更多元的视角去关注新鲜的创意、有趣的设计,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维度。

    【本期简介】

    本期的主播是平面设计师陈泽强和他的朋友,品牌策划人媛媛。泽强会是角虫社平面设计板块的常驻主播。本期节目泽强主要向我们分享了他在设计上的思考,包括何为更当代的设计和怎样构建设计系统,设计系统怎样影响一个设计师去完成他的设计项目以及它的意义。泽强具体介绍了位于佛山南海的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项目,讲述了自己和团队怎样更现代化地转译传统方志馆的内容。


    本期主播

    专业领域:平面设计师

    泽强/平面设计师

    成晨/角虫社主播,品牌主理人

    媛媛/一个谨慎的享乐主义者,品牌策划人

    【时间轴】

    00:49三位嘉宾的介绍

    1:17泽强简短介绍自己平面设计的职业履历和最近的项目

    3:03文化设计和商业设计的区别与统一,泽强认为设计只有一个领域

    传统文化的当代化表达:南海魁星阁项目

    5:36南海魁星阁项目原本可以按照行政化的解决方案,但是团队选择了当代化的表达,为了满足更现代和更大范围的人的需求

    7:51南海魁星阁是一个受政府委托打造地方方志馆的项目,但这次的项目打破了传统规整的输出方式,给了更多元、更新的诠释

    9:20和别的传统文化馆相比,能直观地感受到南海魁星阁在设计语言上的差异


    /南海风物美学空间标志系统设计

    9:57泽强认为更当代的设计首先是更能直达信息本身的设计

    13:17泽强大胆革新魁星阁设计语言是很有意义的:向大众普及审美不止一种

    14:23在魁星阁落地的过程中,这种当代表达在最终呈现前也遇到了阻碍,需要不断地沟通





    /南海风物方志展展陈平面设计

    15:09魁星阁中直观当代的表达也使泽强摸索到了他的设计线索,即建立设计系统

    成熟平面设计师眼中的系统个人表达

    16:27文化行业中共同的心态:平衡利益与自我表达

    19:17泽强:设计的工作就是一个系统框架下一个要完成的一个工作,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搭建的设计系统下产生的成果都是合理的

    21:43设计的系统,指除了业界公认的系统外,设计师本人也能搭建自己的系统性表达,构成自己设计语言内部的自洽

    27:38系统是灵活的,可以实现它自己的功能变化;它是一个有机体,内容在其中会自己生长出来,搭建系统之后设计师不需要有太多自我的介入

    29:05泽强谈通过设计系统产生的作品会不会缺乏大众认可的美感?内容和形式所匹配就是现代设计美学的本质要求

    32:17成晨:泽强已经有充分的自由去做自己想要的设计了吗?媛媛:觉得泽强已经把交由系统,完全放弃了自己的能动,是一种妥协

    33:28泽强:国内设计市场的不成熟、对设计的认识和接受度低是现状,但是设计师互助和年轻有知识的甲方的增加,会让情况变好

    35:39追求并执行系统思考是泽强对自己设计工作的解决方法;同时,他认为也是一个设计师能尽快成熟起来,市场能尽快提高整体设计质感的解决方法。


     【本期提及】
    家居品牌:哲品
    佛山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
    A Black Cover Design (简称:ABCD)主理平面设计师:广煜
    日本设计师:服部一成
    美国艺术家与平面设计师:保罗·兰德
    日本设计师:高田唯


    -本节目由耳光和角虫社联合制作-

  • 大家好,欢迎来到角虫社,这里将由来自文化、创意、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的设计师与创意人,为大家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中有意思的观察与实践,他们有一些也将成为角虫社的常驻主播,希望和大家一起用更多元的视角去关注新鲜的创意、有趣的设计,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维度。

    本期简介

    本期的主播是建筑设计师Jason和他的朋友们,平面设计师松树和前书店主理人八爪鱼。Jason会是角虫社建筑设计板块的常驻主播,本期节目大家会从今年上半年的一个咖啡店改造项目聊起,聊到对当下流行的工业风咖啡店先破后立的思考,并将这次改造变为了一次还原工业风建筑美学的尝试和对于存量建筑改造、材料平等、历史延续等等建筑理念的思考。

    本期主播

    专业领域:建筑设计师、平面设计师

    Jason / 建筑设计师

    松树 平面设计师

    八爪鱼 重新找事做的书店人

    【时间轴】

    设计师Jason重新设计一家咖啡店

    1:10 Jason和嘉宾的自我介绍以及打招呼,提出今天的聊天从Jason一个改造咖啡店的小项目讲起

    4:42 八爪鱼提出本次聊天主要两个话题,一个是Jason对网红店工业风的破与立,另一个是存量建筑改造的新思路,并提及广州的北京路:设计留出了玻璃栈道可以使人见得以前的道路原貌。

    8:02松树:补充讲述存量建筑现在普遍的改造逻辑是彻底推翻重来,有生命周期短、不环保等特点

    8:53 Jason:讲述自己对存量建筑的独特看法,有想保存下这些建筑之前的生活气息和历史厚度这一概念后,Jason着手了对这间咖啡店的改造,他认为咖啡店是一个自由度很高,也是比较适宜的场地去执行这个概念


    Jason改造咖啡店背后的理念

    12:56 松树补充咖啡店人文现状:咖啡店的地址,社区的属性,社群的存续,Jason改造的人文意义在于把这个社区的过去和现在串联起来。松树和Jason的视角不同,Jason是从建筑本身的意义和地质学的角度;松树从社会学的角度

    15:47 八爪鱼提问设计师是怎么让概念落地的过程。Jason提到自己去不同的咖啡店的体验和采风,看见别的咖啡馆里用装饰性的廉价材料,Jason觉得材料之间不该有鄙视链,他们相互是平等的,但前提是需要被真实地呈现出来

    17:47 Jason从材料平等,重新谈回存量建筑的改造中,那些要荒废掉的材料和新材料之间也是平等的,是一种岁月的平等。

    20:47 装修不做收口是一种故意为之的手法,目的是展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风

    Jason改造后的咖啡店全貌,结构美学的直观呈现

    23:52 八爪鱼提问:不收口会不会和大众审美产生矛盾?

    25:23松树:平滑规整的审美是消费主义长期驯化的结果,但是Jason的作品从这种常规秩序里跳脱了出来。在结构美学上的呈现,让人直面这些年我们快速发展和重叠的空间,使空间拥有了情绪)

    26:45 八爪鱼:感觉Jason这次的尝试很大胆,同时更是一种对普通民众的美学教育,可能吃力并不讨好

    Jason咖啡店的改造效果

    30:16 八爪鱼:谈到到Jason的空间里的体验和自己的阅读共感,一种跨时空的隔空对话

    32:19 这样和历史的对话是我们的责任;是情感的传递;是一次勇敢的美学挑战


    咖啡店内部一隅,过去与现在的巧妙同框

    36:17 松树谈咖啡馆空间布置的解决,就是用珍贵的收藏品和未完”“毛胚的粗粝墙体结合形成反差,咖啡馆整体的风格因为做旧是令人轻松的

    37:51 八爪鱼谈自己喜欢的咖啡店是日常的,但觉得Jason这次的设计是反日常的,更像是对大众的美学教育和锻炼

    40:25 Jason对网红店风格的理解就是反日常,大家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

    42:10 Jason建筑设计里面运用的手法——用材料的和空间的反差打破大家的惯性思维,体现一种平等的理念

    46:49 松树:觉得Jason的理念应用在这次咖啡店的改造是很成功的,打造了一个有温度的、舒适的南国社区店

    一家有温度,长在社区里的“新概念”咖啡店

    Jason自己喜爱的空间?以及之后的设计灵感

    48:41 八爪鱼:想问Jason自己平时私下里会喜欢呆在什么样的空间

    49:32 Jason竟然不喜欢呆在自己设计的空间:因为没办法单纯从旁观的角度去体验和享受

    52:41 松树谈及自己对咖啡店的平面设计,增加了一些更亲民的视觉符号,给咖啡馆的工业风作缓冲


    松树设计了咖啡店的室内布置

    53:35 Jason谈材料平等和旧改的理念会延续到下一个项目和课题中去

    -本期shownotes内所有图片版权归猫瞳工作室所有-

    -本节目由耳光和角虫社联合制作-

  • 大家好,欢迎来到角虫社,这里将由来自文化、创意、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的设计师与创意人,为大家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中有意思的观察与实践,他们有一些也将成为角虫社的常驻主播,希望和大家一起用更多元的视角去关注新鲜的创意、有趣的设计,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维度。

    本期主播

    专业领域:新媒体数字艺术

    Pd Zhang /CT.LAB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中国第一批新媒体创作先锋,Pd对数字媒体艺术有独到见解,擅长于结合空间进行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近年来,带领所创立的团队CT.LAB运用数字媒体创意结合商业化进行探讨,以独特设计理念,将互动体验、互动装置以及流动影像等各种形式应用到各种展示空间中。

    Fafa Deng /CT.LAB创始人兼品牌总监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创业产业管理硕士,热衷于研究数字体验对品牌差异化产生的影响及价值,将国外创新的体验思维有效地融合到国内市场。探索线上线下空间不同体验性质的运用,成功实现多个传统行业在体验及展示上的革新,使数字体验有效带动品牌可持续价值的创造。

    CT.LAB团队

    CT.LAB是一支跨界的新媒体艺术创作团队,集合了极具国际视野的人才,遵从融美学与科技,创不一样的体验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数字文化IP展览、及品牌数字展厅、高端零售空间等,运用故事化的手法触及大众。

    团队忠于原创,在保持艺术知觉的同时强调设计思维的重要性,从商业与艺术中寻找平衡,创造深入人心的情境体验为观众带来极致的感官触动。

    本期简介

    本期的主播是新媒体艺术品牌CT.LAB的创始人 Pd  fafa,他们也是角虫社新媒体艺术板块的常驻主播,这一期他们将从最早风靡国内的Team Lab聊起,谈谈国内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和现况,也会具体介绍一下新落地在佛山南海的一个用新媒体艺术呈现传统风物的项目,叫做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最后也会谈及数字技术革新与艺术创意思维的一些辩证关系。

    时间轴

    1:09 fafaPD和听众打招呼,自我介绍,引出自己以及品牌CT Lab工作的新媒体数字领域

    新媒体艺术的趋势,从Team Lab讲起

    1:57 Team Lab首次来到大陆,打破了很多人的认知

    3:37  fafaPDTeam Lab的初印象

    5:40  Team Lab开创了沉浸式一词

    6:32 Team Lab运用很多自然景观,给人如梦的视觉体验

    8:02 Team Lab在不同领域里都进行了技术革新,团队是跨学科合作的模式

    10:16 Team Lab的迭代,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是一种比较实际的输出

    11:45 Team Lab的核心在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12:32 能和Team Lab相提并论的艺术团队Moment Factory,商业板块和比赛

    14:13 Moment FactoryTeam Lab讲故事的方法略有不同

    数字艺术在国内发展

    14:42 CT.LAB讲故事在乎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15:25 国内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艺术项目,特别提及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常驻给大众展出数字艺术作品,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和提升

    CT.LAB团队的南海魁星阁项目

    19:59 南海魁星阁项目对CT.LAB团队的意义:把本土文化结合当代的艺术语言一直是CT.LAB团队的抱负和期待

    22:11 南海魁星阁项目的背景,在这个项目中CT.LAB团队做了些什么?

    24:07 南海魁星阁项目里CT.LAB团队几个最重要的展项——星月时空的沙盘投影、龙舟唱晚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场景:PD从技术角度介绍,Fafa从内容创意角度

    27:52 CT.LAB团队觉得星月时空在视觉上还有很多优化的余地,要精益求精的话还能再提升最后的5%


    /沙盘投影星月时空展项

    33:06 Fafa从内容层面介绍龙舟唱晚体验场景的策划和构思过程


    /龙舟唱晚展项

    43:06 魁星阁项目里的其他展项——也都注入了CT.LAB团队的家乡情感和团队心血

    /魁星点斗展项

    45:05 魁星阁静态的展陈和我们数字的展陈有什么不同?数字展陈提供一个很高效的去体验这些场景的途径,能突破非遗原本展陈的一些界限

    48:58数字新媒体结合非遗的传播,对非遗保护也有一定优势

    49:48 CT.LAB团队对非遗保护的贡献:在做这次展览的时候,把很多南海本地的风物 经济物产都数字化了。作为数字资产,这些可以在日后发挥更多的应用,同时也拉近了年轻人和这些事物的距离

    /AR经济物产

    数字艺术现在被大众接受程度如何?

    53:47国内的新媒体技术水平还在起步的阶段,在故事性、美学、体验感各方面都有进步的空间

    55:31数字艺术被大众接受的步骤是,先普及【包括在文旅场地和商业空间进行公众教育】再深入

    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如何?

    59:27技术的普及增加了表达更多的可能性,但计算机本身不具有创造性思维

    1:00:58对于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来说,他们不会有被AI取代的危机

    01:02:55如何在多元媒介中寻找到合适自己的部分?数字艺术可以填补传统艺术的空缺,同时用电子技术为形式去进行传统艺术已成为新的主流,如电脑手绘

    01:06:34《瞬息全宇宙》是一部关于技术的电影;数字艺术未必高深:high tech还是low tech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01:11:19 ChatGPT对数字艺术家们会有什么帮助和挑战

    数字艺术能达成广泛的共识吗?

    01:18:16 数字艺术什么时候能像数字支付一样被大众接受,Web3.0时代

    01:22:09只有不浮于艺术层面,下场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数字新媒体才能获得大众广泛的认同


    -本节目由耳光和角虫社联合制作-

  •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

    在分别了解了造物的温度联展各个板块的创作后,本期节目,我们集结了联展的策展人以及各个板块的艺术家:谭景聪、罗峣岚、阿星(SATR)以及冯晓峰,为大家还原艺术创作的背后故事。艺术家们独特的个性表达及对艺术的观察,破除你与艺术的边界,一起走进他们的的世界。

    (本期节目续上期《Ep08. 艺术家皆高冷?不得不听的艺术家“大联欢”》)

    【时间轴】

    0:00 “造物的温度

    1:00(接上集)谭景聪:岭南人的特点是务实、享乐主义。

    5:03石头姐:广佛的排他性和它财富积累有些关联性,同时能使文化保留得也相对完整。

    7:09阿星:岭南文化保存得很好,仍具有传承的潜力。

    7:43石头姐问艺术家们,这次联展的创作之前,他们对南海乃至佛山地区传统的这些风物原来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印象?

    8:14景聪:我也是看电影,通过大众的信号这样的契机才深入到本地的东西里去。我们现在还没有展开对整个广东非遗更详细的梳理,但是我们通过这次会发现传统风物它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

    9:47冯晓峰:作为外来人,我只能通过工作或者在当地的活动来能更多了解这些当地的特色。

    12:01罗峣岚: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项目,我也不会去很深入地了解这样一个风物。对于我们而言,这些风物更像一个更加遥远的集体记忆。

    14:05阿星:一直以来我都觉得醒狮应该是一个大类,是最能代表传统中国的一个形式,一个艺术语言。但是做下来之后我才发现,其实醒狮它是有不同门派或者是不同种类的。

    14:50石头姐:做完了这次的创作,你们会觉得这次的经验或者是创作的过程会启发你们后续有想要去尝试的一些东西吗?

    15:02阿星:会,可能接下来我也会尝试着去做一些立体的作品。

    15:42谭景聪:我会在我们文化背景里找到合适自己的跑道,然后结合自己的创作去做。

    16:40冯晓峰:我可能不会再去做关于粤剧的创作,但是会继续做源于在地的项目,我很喜欢做这种类型的项目。

    19:14罗峣岚:我的话,也跟晓峰很类似,可能不会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去做香云纱。但是在这个项目当中锻炼了一种观察思考跟研究创作的方法,会作为创作媒介被我继续实践,我想找到一个自己很感兴趣的点一直研究下去

    21:05石头姐:想问下各位艺术家,觉得我们城市里公共空间的装置,它算是能够跟观众或者观看的人进行一个有效的互动或者是对话,还是说它可能更加流于表面,可能就是单纯的拍照打卡?

    21:44罗峣岚:现在公共空间无论是房地产还是政府需求,需要做一些地标性的东西去彰显这个地区的特殊性。这种东西需求越来越多,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快速的生产。

    22:31冯晓峰:我觉得在商业空间里面它是有意义的,我会更愿意让普通大众去接触这些东西,我会希望艺术会可以给更多人看到。即使流于表面,连这个东西都要剥离掉的话,真的就是物质的世界什么都没有了。

    28:46谭景聪:公共艺术本身就是西方建筑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近十几二十年来,慢慢形成的意识。我们国内也是刚刚开始在做这一块,不是很成熟。

    30:38石头姐:“我觉得中国快速的城市化之后,所有的城市里商圈的公共艺术品其实非常雷同。网红经济下形成的生态会对艺术家更友好吗?

    32:31阿星:其实有时候网红店里的装置还会给我带来点启发。

    33:37冯晓峰:我觉得雷同或者博眼球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事情发展过程中它会呈现出好跟坏,甚至还能做这方面的研究,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公共艺术研究。从生活角度,它起码养活了一批人。

    35:55谭景聪:西方的公共艺术装置是固定的,不会拆。中国现在比如逢年过节那种大型的这种装置,一批一批地被淘汰,是对环境污染也很大。精英通过建构人为景观,改变环境,提高人的素质。想改变当下的话,需要我们文化工作者把这件事引导到更好的方向上。

    40:01冯晓峰:我还是觉得用眼睛去看的一个东西,所呈现的幸福感,它是平等的。

    43:17石头姐:艺术品和商业品之间的界限是什么?

    43:59罗峣岚:艺术品需要一种独特性跟唯一性。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艺术品它一旦进入了商业市场或者金融市场的话,它就是一个可以被短卖跟保存的一个金融产品。跟普通的商品不太一样的一点就是它需要专业机构去评估,才能决定这个艺术品的价值。

    45:44谭景聪:艺术品的价值可能在三个维度:一个是商业属性,另一个是社交属性,第三个是个人审美。它里面其实没有一个先后,非常错综复杂。”

    /参与圆桌的艺术家和主持人:(左起)冯晓峰、谭景聪、阿星(SATR)、罗峣岚和主持人石头姐

    嘉宾/艺术家/参展艺术作品《溯》创作者:冯晓峰

    艺术家,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青年雕塑艺委会委员、广州雕塑学会会员;主要创作方式包括雕塑、装置、声音艺术。创作主要立足于当下与过去式的个人经验,探讨个人生存空间中人的境遇。


    嘉宾/艺术家/参展艺术作品《舞··人》创作者:SATR阿星

    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广州。自13年开始接触街头艺术至今。她独创的喷漆雾化形体塑造法,使其笔下的动物极具动感,以雾为形。不同于西方油画的写实塑造,将涂鸦喷漆的通透感研究深刻,使其作品在剥离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外,依旧有水墨韵味。故此作品中能看到西方涂鸦深刻的狂放与东方画法的柔和写意,这股柔美的狂放一直贯穿在其作品中。古老篆刻印章式的签名,都是她向外界传递的东方印记。


    嘉宾/艺术家/参展艺术作品《天气澄和风物闲美》创作者:罗峣岚

    艺术家、策划人。工作及生活于佛山。峣岚在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得(荣誉)学士,硕士毕业于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她专注研究跨媒介,探索如何与当代科技和社会语境相映相织,以激发创新思维,形成有效的文化模型。在近期创作中,峣岚着重发展作为个体的表达,尤其是关于未来智能科技和人类意识情感共生之间的矛盾;以技术作为切入点、基础和方法论,借助艺术,拼凑真相,不断提出疑问。


    嘉宾/艺术家/参展艺术作品《爱如天成丁财旺》创作者/《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岗公园南门站

    /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

    在分别了解了造物的温度联展各个板块的创作后,本期节目,我们集结了联展的策展人以及各个板块的艺术家:谭景聪、罗峣岚、阿星(SATR)以及冯晓峰,为大家还原艺术创作的背后故事。艺术家们独特的个性表达及对艺术的观察,破除你与艺术的边界,一起走进他们的的世界。

    /参与圆桌的艺术家和主持人:(左起)冯晓峰、谭景聪、阿星(SATR)、罗峣岚和主持人石头姐

    嘉宾/艺术家/参展艺术作品《溯》创作者:冯晓峰

    艺术家,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青年雕塑艺委会委员、广州雕塑学会会员;主要创作方式包括雕塑、装置、声音艺术。创作主要立足于当下与过去式的个人经验,探讨个人生存空间中人的境遇。

    嘉宾/艺术家/参展艺术作品《舞··人》创作者:SATR阿星

    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广州。自13年开始接触街头艺术至今。她独创的喷漆雾化形体塑造法,使其笔下的动物极具动感,以雾为形。不同于西方油画的写实塑造,将涂鸦喷漆的通透感研究深刻,使其作品在剥离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外,依旧有水墨韵味。故此作品中能看到西方涂鸦深刻的狂放与东方画法的柔和写意,这股柔美的狂放一直贯穿在其作品中。古老篆刻印章式的签名,都是她向外界传递的东方印记。

    嘉宾/艺术家/参展艺术作品《天气澄和 风物闲美》创作者:罗峣岚

    艺术家、策划人。工作及生活于佛山。峣岚在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得(荣誉)学士,硕士毕业于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她专注研究跨媒介,探索如何与当代科技和社会语境相映相织,以激发创新思维,形成有效的文化模型。在近期创作中,峣岚着重发展作为个体的表达,尤其是关于未来智能科技和人类意识情感共生之间的矛盾;以技术作为切入点、基础和方法论,借助艺术,拼凑真相,不断提出疑问。

    嘉宾/艺术家/参展艺术作品《爱如天成丁财旺》创作者/《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时间轴】

    1:00“造物的温度”

    1:02参展“造物的温度”的四位艺术家:谭景聪、罗峣岚、阿星(SATR)以及冯晓峰和听众打招呼

    1:47破冰环节——作为广东人,嘉宾们感受到来自其他地区人的刻板印象是什么?

    6:26嘉宾用粤语与普通话念《季姬击鸡记》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粤语比较古老,就是很多唐诗宋词用粤语来念的话会更加押韵。”

    8:12外出工作时候,广东人特别想念的家乡的食物是什么?

    艺术家大“联欢”——

    11:11作为策展人、创作者的景聪为什么会选择将传统风物年轻化的策展思路?怎样选择出这几位艺术家的呢?

    谭景聪:“我们首先选了风物,通过这个风物然后再匹配到和它接近的艺术家。”

    15:51三位艺术家为什么会接受这次的合作?什么东西打动了你们?

    冯晓峰:“我比较喜欢经过田野调研、挖掘的创作方式。”

    阿星:“首先我觉得那个展览的场地很酷,这个场地是有激发起我的创作欲望的。醒狮这题材跟我平时画的动物主题也非常契合。此外,落地去做一个类似于装置型的艺术对我而言,是一次发现自己更多可能性的自我挑战。”

    罗峣岚:“整个团队年轻的视角和魁星阁改造加展览的形式,让我觉得整个项目很新颖。我原来的创作的在地性也没有那么强,也想通过这个项目发掘自己创作在这方面的可能性。”

    20:03确定要做这次展览以后,艺术家们会一起采风和探讨

    21:49艺术家之间会对对方作品感兴趣吗?会问什么问题?

    冯晓峰:“我会好奇对于这个作品他(她)的想法是什么?如果是他(她)某种当下的状态,我会觉得我们是好像有共同的地方。”

    阿星:“其实这一次展览的另外两位艺术家,他们的领域对我来而言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会怎么样去推导一件作品背后的含义,以及他们想怎么表达。我是很好奇这部分。”

    25:46阿星问其他两位艺术家,当代艺术的创作到底是想法的实现还是研究的探求?

    罗峣岚:“我觉得两方面都要有。当代艺术是比较跳跃的,但在落地过程当中,肯定要把所有的东西规划好,才能够成型出来。很多艺术形式手法上虽然有差异,但是很多东西都是通的。”

    冯晓峰:“其实我觉得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家只是用他(她)比较擅长、熟悉的方式,结合他的思考去传递出来。”

    31:55阿星问其他两位艺术家,思想是否是艺术考量的要求之一?当代艺术家传递出来的主题是否一定要跟他(她)之前的研究环环相扣?还是说可以跳脱?

    冯晓峰:“我觉得这个不一定,因为每个艺术家的经历不一样。”

    谭景聪:“当代艺术家关注的可能是一个很窄的领域。很多艺术家的输出语言是更精简的,而且能看到他的点是很细的,细到你会知道这个人在做的是这个领域里面的某这个事情。把他的所有作品串在一起,才会发现他在说一个主题。”

    石头姐:“感觉这个跟电影也很像。”

    37:20艺术家们眼里岭南这个地区的独特之处

    罗峣岚:“这里是水乡文化,是珠江下来形成冲击平原的土地结构。所以这个土地结构孕育出来的文化跟文明,可能跟内陆、跟北方等等都中原地区都不太一样。这就是可以区别出来这边的一种文化特质。会更海洋一点,我觉得更靠近海一点。”

    冯晓峰:“比较认同这里的文化更像一种杂糅文化,既有很包容的、去吸收外来的一面,但是同时它的宗族观念会比较强,会有一些排他性。”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岗公园南门站



    /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

    粤剧以剧场为核心,包含了表演、剧目、唱腔、服装、道具等一系列元素,是一种当之无愧的综合门类艺术。粤剧作为一个至今在广佛地区,仍然非常流行的传统艺术,也在守旧的同时,进行着改良和创新,与流行文化的嫁接。本期节目邀请到了青年艺术家冯晓峰与本次联展的策展人景聪一起,来聊聊个中的趣味故事。

    /创作对应风物:粤剧服饰(布料)

    粤剧,素有南国红豆的美誉,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粤剧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作为中国传统剧种之一,粤剧因其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和包容兼蓄的开放精神而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明清时期,南海县佛山镇是粤剧的发源地,更因最早的粤剧行会组织琼花会馆,以及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祖庙万福古戏台,成为世界粤剧艺人朝宗圣地。一代代粤剧名伶从南海出发,用自身的坚韧不拔和对艺术的至高追求,将粤剧带到海外,唱响粤剧名片。


    粤剧表演中丰富多样的服饰同样是一块珍贵的文化瑰宝,粤剧在舞台上焕发出的夺目光彩,也有着粤剧服装的一份功劳。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模仿明清两朝衣冠式样,并加以改良,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形成一套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可舞性、程式化的特点。传统粤剧服装可分为蟒、靠、褶子、开氅、官衣、帔、衣等七类。粤剧服饰以刺绣为主,做工精良,五彩缤纷,颇具岭南特色,种类繁多,可反映不同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不同行当有不同的戏服。其造型设计以历史为本,因舞台效果及所塑造人物的角色加以美化、演变,突显其演绎上应表达及象征的意义,从而形成独立风格的舞台服饰。

    【时间轴】

    0:00 “造物的温度”

    1:01粤语相关的流行文化的发展状况:还是本地的受众先开始消化;粤语区商业化的成功也会带动本地文化的发展

    3:07南方的文化比较野生

    4:20传统粤剧服饰会代表固定的人物性格或者特定的人物形象,现代以后的它们之间就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别

    /晓峰工作室的粤剧服饰布料

    6:25戏剧的道具和舞美的升级会不会让大家重新接受粤剧?从重新设计服饰等等的角度去包装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9:20如果接触粤剧的方式是通过电视,是没有办法感受到这些戏剧或者是舞美到底有多么好的,在剧院去同时享受视听才是它完整的体验

    11:36但是在线上碎片化的观看可能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大家能欣赏的审美能力,粤剧还是有土壤可以通过线上视频方式去传播

    12:16粤剧不够推广也因为没有明星演员带来的个人光环

    艺术家创作

    /艺术作品:《溯》

    【作品说明】

    通过短期的在地调研和历史资料查阅,粤剧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服装、唱腔、表演工艺等方面。在调研的过程中,当下的南海区的粤剧氛围还是相对比较有氛围和一定的群众基础, 虽然粤剧表演已经不像过去一样盛行,但仍有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和粤剧从业者以及民间的粤剧爱好者的合力坚持和创新。比如由私伙局的戏曲力量定期到周边的基层去表演,让粤剧走进当地的小学、幼儿园进行培训,取得了一定的传承成果。


    艺术家主要从一个局外人”“旁观者的角度切入,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本次创作主要在粤剧服饰的元素中抽取,利用看戏的凳子的概念与戏服样式的局部结合,以及南海的粤剧力量表演的视频做一次结合。搭建一次看演出的场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民众看到南海作为粤剧发展的起源地,粤剧艺术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充满生命力。


    16:41艺术家冯晓峰以“一席之地”的概念展开创作:“‘大家远离凳子‘其实是对粤剧困境的隐喻,就是没有观众,没有爱好的人了,凳子是空空的了。“

    19:06为何选择凳子和戏服结合?我们人的一生跟坐的东西是很紧密的,凳子的选择上可以更好和戏服结合的形态的凳子我就会优先考虑。

    21:02“造物的温度“策展人景聪老师对晓峰设计想法的感受“他的呈现就是他提的问题”

    22:37希望真正来看展的观众可以进入这个空间,然后坐在这个椅子上观看这样一场粤剧视频;希望有更多人去了解,特别是当地人

    25:03我们以视频的方式挂舞台,最后想把舞台压缩成一个平面的状态。这也是一个对粤剧现状的表达。

    26:22本次的创作具有开放性

    29:18传统会认为粤剧就是剧院的艺术,到达观众的时候才算艺术的结束。但是对影视而言,拍摄完成就是这场艺术结束。所以晓峰在创造的这个空间里面制造了一种混沌的状态。

    30:36艺术家晓峰谈以后创作规划:“会更多回归到自身现阶段考虑的问题,然后再去结合我擅长的一个创作方式去做表达。”

    /艺术家工作室

    /(左起)石头姐、艺术家冯晓峰、策展人谭景聪

    嘉宾/艺术家/创作者:冯晓峰

    艺术家,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青年雕塑艺委会委员、广州雕塑学会会员;主要创作方式包括雕塑、装置、声音艺术。创作主要立足于当下与过去式的个人经验,探讨个人生存空间中人的境遇。

    嘉宾/《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岗公园南门站


    /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

    粤剧以剧场为核心,包含了表演、剧目、唱腔、服装、道具等一系列元素,是一种当之无愧的综合门类艺术。粤剧作为一个至今在广佛地区,仍然非常流行的传统艺术,也在守旧的同时,进行着改良和创新,与流行文化的嫁接。本期节目邀请到了青年艺术家冯晓峰与本次联展的策展人景聪一起,来聊聊个中的趣味故事。


    /创作对应风物:粤剧服饰(布料)

    粤剧,素有南国红豆的美誉,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粤剧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作为中国传统剧种之一,粤剧因其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和包容兼蓄的开放精神而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明清时期,南海县佛山镇是粤剧的发源地,更因最早的粤剧行会组织琼花会馆,以及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祖庙万福古戏台,成为世界粤剧艺人朝宗圣地。一代代粤剧名伶从南海出发,用自身的坚韧不拔和对艺术的至高追求,将粤剧带到海外,唱响粤剧名片。


    粤剧表演中丰富多样的服饰同样是一块珍贵的文化瑰宝,粤剧在舞台上焕发出的夺目光彩,也有着粤剧服装的一份功劳。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模仿明清两朝衣冠式样,并加以改良,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形成一套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可舞性、程式化的特点。传统粤剧服装可分为蟒、靠、褶子、开氅、官衣、帔、衣等七类。粤剧服饰以刺绣为主,做工精良,五彩缤纷,颇具岭南特色,种类繁多,可反映不同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不同行当有不同的戏服。其造型设计以历史为本,因舞台效果及所塑造人物的角色加以美化、演变,突显其演绎上应表达及象征的意义,从而形成独立风格的舞台服饰。

    【时间轴】

    0:00 “造物的温度”

    1:27艺术家冯晓峰对粤剧的在地调研 

    4:09粤剧的简介——语言、服装、唱腔、表演、乐器、历史

    6:38-9:00粤剧的服饰:纹饰花样多样、用色大胆、珠片的增加


    /晓峰工作室的粤剧服饰布料

     11:11艺术家晓峰和策展人景聪对粤剧的印象

    “在今天我们的语境下去聊粤剧,感觉它有一些曲高和寡,感觉它是高雅的、小众的,但其实退回到几十年前,它就是一种大众娱乐的方式。”

    15:29“粤剧除了给人唱戏以外还有给神唱戏的形式”

    19:31私伙局:爱好粤剧、自娱自乐的民间团体

    20:57-34:13粤剧在当下的困境:“远离民众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年轻人群体”、“编剧的断层导致剧目也会有问题”;不同人都在寻找粤剧传承的方式:从“在学校中开设兴趣班“到“年轻的剧团在尝试将粤剧融合现代的话剧。”

    26:41再融合和创新,粤剧里的基本功还是很重要

    27:52粤剧的语言会成为大家去欣赏它的一个很高的壁垒吗?“粤语流行歌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它其实不是语种的问题,而是和它的知名度跟流行程度相关。”


    “只是把我们这个地方做好了,如果你也感兴趣,你可以欣赏一下。”

    图/艺术家工作室

    /艺术作品:《溯》

    【作品说明】

    通过短期的在地调研和历史资料查阅,粤剧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服装、唱腔、表演工艺等方面。在调研的过程中,当下的南海区的粤剧氛围还是相对比较有氛围和一定的群众基础, 虽然粤剧表演已经不像过去一样盛行,但仍有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和粤剧从业者以及民间的粤剧爱好者的合力坚持和创新。比如由私伙局的戏曲力量定期到周边的基层去表演,让粤剧走进当地的小学、幼儿园进行培训,取得了一定的传承成果。


    艺术家主要从一个局外人”“旁观者的角度切入,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本次创作主要在粤剧服饰的元素中抽取,利用看戏的凳子的概念与戏服样式的局部结合,以及南海的粤剧力量表演的视频做一次结合。搭建一次看演出的场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民众看到南海作为粤剧发展的起源地,粤剧艺术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充满生命力。

    /(左起)石头姐、艺术家冯晓峰、策展人谭景聪

    嘉宾/艺术家/创作者:冯晓峰

    艺术家,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青年雕塑艺委会委员、广州雕塑学会会员;主要创作方式包括雕塑、装置、声音艺术。创作主要立足于当下与过去式的个人经验,探讨个人生存空间中人的境遇。

    嘉宾/《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岗公园南门站

    /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所有看过《黄飞鸿》系列电影的朋友,应该对醒狮不陌生,这个象征着消灾除害,预报吉祥的活动,至今仍在海内外的华人中颇为流行。本期节目邀请到了佛鹤狮主题的艺术家——阿星(SATR)、主理人灰灰,以及本次联展的策展人景聪,一起聊一聊狮头文化从南海走向世界;而街头涂鸦由国外到国内的演变及转化。

    图/创作对应风物:佛鹤狮(狮头)

    (南海是醒狮的发源地,早在明初,就已经有专门制作醒狮狮头、狮被和锣、鼓、钹的能工巧匠。醒狮表演,由舞狮头、舞狮尾二人合作,配以鼓点和锣、钹,由武术、舞蹈、敲击乐配合完成,是极富岭南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南海的狮头造型别具风格,采用夸张的扎制手法,多姿多彩,醒目而有神气。狮子的脸都是用三国中的人物来刻画的:黄狮温和,似刘备;红狮凝重,似关羽;黑狮凶恶,似张飞。三国人物的故事,在这些狮子身上被重新演绎。传统的南狮分为“佛装”和“鹤装”两种。狮山颜峰的叶竞循师傅将这两种狮的优点结合起来进行改进,改装后的狮头保留了原来“佛装狮”威武勇猛的特点,同时吸收了“鹤装狮”轻便的特点,重量只有3-4斤,比传统的佛装狮轻便近一半,更为敏捷灵活。这种狮头被称为“佛鹤狮”。2007年,佛鹤狮头制作被列入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间轴】

    0:00“造物的温度”

    1:00策展人景聪谈涂鸦文化如何进入中国和与自己的故事

    4:35中国涂鸦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创作日益丰富,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

    5:50国内大众对涂鸦的接受度提高


    图/阿星展出作品:《舞·狮·人》

    【作品说明】

    舞,是我们观其醒狮的状态,一招一式舞动人心;

    狮,是承载舞动节奏的载体,是我们传递文化的实物;

    人,是舞动之狮背后的灵魂,文化传承通过人世代相传。

    舞·狮·人——舞狮人,人承载着醒狮的精气神,醒狮引领着舞狮人的文化之魂,我们虽观其表面,但文化从来都是一脉相承。我们要做一个接地气的佛鹤狮展览,让观众先被视觉吸引,先看到醒狮再看懂醒狮,参透醒狮的背后人是如何赋予醒狮纹样内涵,而这些纹样又是如何一次次随着鼓声响起重燃舞狮看客的热血。希望观众透过涂鸦装置作品看到“舞·狮·人”三者的联系,了解此文化背后的底蕴,醒狮身上的很多元素都是形成文化深度的细节,我们拆解它,再理解一个完整的醒狮。

    7:21作品《舞·狮·人》结合佛鹤狮的动态与静态

    9:17创作者阿星希望进入展厅的观众能先感受到直观的视觉冲击,再去感受醒狮的细节和元素:“醒狮额头的那面镜是醒狮的灵魂,每个部件都有各自的寓意”

    12:12策展人景聪谈邀请阿星创作:阿星自己的作画风格符合中国传统气韵;也为风物提供了青年视角,通过视觉连接年轻的大众

    14:28阿星的作品灵动飘逸、富有冲撞感,化解了涂鸦的个性和醒狮的传统之间的矛盾

    16:00阿星选择红色为主色因为热情主观,也因为符合醒狮文化里喜庆的登场

    18:51涂鸦中团队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团队的力量会更大一些

    23:38涂鸦创作者能找到和自己契合的人形成团队会对未来创作有益

    24:25根据不同的风格定义涂鸦尺幅,更大的画幅传递的能量更震撼,但是画幅不是目的而是里程碑

    图/艺术家作品

    27:15阿星团队还开了一家涂鸦店铺,现在也是广州可自由创作的区域;阿星团队为四川山区儿童的音乐教室美化空间;“用涂鸦拓荒”

    图/阿星团队的涂鸦店铺图/阿星团队在广州的“停车场”:自由创作空间

    33:35以后中国传统文化风物会是阿星之后创作结合的分支

    34:51涂鸦圈怎样和艺术圈产生更多的交集需要慢慢发展;涂鸦艺术家应该勇于自我实现

    图/艺术家SATR阿星与主理人灰灰

    嘉宾/艺术家/创作者:SATR阿星

    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广州。自13年开始接触街头艺术至今。她独创的喷漆雾化形体塑造法,使其笔下的动物极具动感,以雾为形。不同于西方油画的写实塑造,将涂鸦喷漆的通透感研究深刻,使其作品在剥离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外,依旧有水墨韵味。故此作品中能看到西方涂鸦深刻的狂放与东方画法的柔和写意,这股柔美的狂放一直贯穿在其作品中。古老篆刻印章式的签名,都是她向外界传递的东方印记。


    嘉宾/《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至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岗公园南门站



    图/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

    所有看过《黄飞鸿》系列电影的朋友,应该对醒狮不陌生,这个象征着消灾除害,预报吉祥活动活动,至今仍在海内外的华人中颇为流行。本期节目邀请到了佛鹤狮主题的艺术家——阿星(SATR)、主理人阿辉,以及本次联展的策展人景聪,一起聊一聊狮头文化从南海走向世界;而街头涂鸦由国外到国内的演变及转化。

    /创作对应风物:佛鹤狮(狮头)

    (南海是醒狮的发源地,早在明初,就已经有专门制作醒狮狮头、狮被和锣、鼓、钹的能工巧匠。醒狮表演,由舞狮头、舞狮尾二人合作,配以鼓点和锣、钹,由武术、舞蹈、敲击乐配合完成,是极富岭南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南海的狮头造型别具风格,采用夸张的扎制手法,多姿多彩,醒目而有神气。狮子的脸都是用三国中的人物来刻画的:黄狮温和,似刘备;红狮凝重,似关羽;黑狮凶恶,似张飞。三国人物的故事,在这些狮子身上被重新演绎。传统的南狮分为佛装鹤装两种。狮山颜峰的叶竞循师傅将这两种狮的优点结合起来进行改进,改装后的狮头保留了原来佛装狮威武勇猛的特点,同时吸收了鹤装狮轻便的特点,重量只有3-4斤,比传统的佛装狮轻便近一半,更为敏捷灵活。这种狮头被称为佛鹤狮2007年,佛鹤狮头制作被列入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间轴】

    0:00“造物的温度”

    1:45探访狮头扎作手艺人叶竞循

    /叶竞循,来源:视频《雄狮响南海:每个狮头都是一份精神的传承》,UP主南海菌

    5:38南狮表演的特征:狮头浮夸,动作轻盈复杂刚柔并济,还原狮子的各种情绪

    图/南狮,来源:文章《探寻佛山舞狮文化千年传承的奥秘》,百家号@玄月读书

    6:33“天下醒狮皆出南海”:南海是醒狮发源地,南狮狮头制作精美复杂

    7:35狮头“点睛”:狮头完整的背景故事面临失传

    10:03狮头扎作现在已实现初步的产业化,客源主要是海外华人

    11:56叶师傅对醒狮的改良:革新了狮头的样貌、以家族作坊的形式传承

    15:27醒狮在本地的发展:在喜庆的场合醒狮会登场振奋人心,“本地文化回潮”

    18:00醒狮在国外华人之间流行的原因,是“血脉根系”“家乡符号”“文化习惯”,更是“远处的精神寄托”“中国身份的证明”

    关于涂鸦与街头艺术

    23:24涂鸦的创作过程和中国传统国画类似,艺术家涂鸦带来写意的中国风格,有很强的地域标识感




    /艺术家作品

    26:10不同国家的涂鸦艺术家的风格会不会有国别的体现?

    27:38关于涂鸦艺术:“冒险精神”、“观点表达”

    30:00涂鸦(街头艺术)的脉络:“对外强调我是谁,我在干什么的标记”“直接出现在公共空间的自我表达一直吸引年轻人涌入”

    33:13涂鸦进入中国也走完了从“标记自己”到“表达观点”的过程

    34:17涂鸦的学习更加自由开放,以观察、摸索、交流、竞争为导向

    38:00艺术家阿星的创作方法



    图/艺术家工作室

    /艺术作品:《舞··人》

    【作品说明】

    舞,是我们观其醒狮的状态,一招一式舞动人心;

    狮,是承载舞动节奏的载体,是我们传递文化的实物;

    人,是舞动之狮背后的灵魂,文化传承通过人世代相传。

    ··——舞狮人,人承载着醒狮的精气神,醒狮引领着舞狮人的文化之魂,我们虽观其表面,但文化从来都是一脉相承。我们要做一个接地气的佛鹤狮展览,让观众先被视觉吸引,先看到醒狮再看懂醒狮,参透醒狮的背后人是如何赋予醒狮纹样内涵,而这些纹样又是如何一次次随着鼓声响起重燃舞狮看客的热血。希望观众透过涂鸦装置作品看到··三者的联系,了解此文化背后的底蕴,醒狮身上的很多元素都是形成文化深度的细节,我们拆解它,再理解一个完整的醒狮。


    /艺术家SATR阿星与主理人灰灰

    嘉宾/艺术家/创作者:SATR阿星

    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广州。自13年开始接触街头艺术至今。她独创的喷漆雾化形体塑造法,使其笔下的动物极具动感,以雾为形。不同于西方油画的写实塑造,将涂鸦喷漆的通透感研究深刻,使其作品在剥离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外,依旧有水墨韵味。故此作品中能看到西方涂鸦深刻的狂放与东方画法的柔和写意,这股柔美的狂放一直贯穿在其作品中。古老篆刻印章式的签名,都是她向外界传递的东方印记。


    嘉宾/《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岗公园南门站


    /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

    香云纱是现存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也是一种离开了佛山南海这片土地就无法生产的独特技艺。这种被称为“软黄金”的面料,备受宋庆龄、张爱玲等名人的偏爱,也随着热播剧《延禧攻略》又火了一波。本期节目,我们将一起深入聊一聊香云纱织造与染整背后的哲思与艺术价值。


    /对应风物:香云纱

    (香云纱又名莨纱,是表面乌黑光滑、类似涂漆且有透孔小花的丝织物,因穿其所制成衣行动时会沙沙作响而得名响云纱,后以其谐音称之为香云纱。香云纱的生产一般经过蚕茧缫丝、白坯纱织造及薯莨染整三道工序,其面料也从最早的素纱和简单提花图案,到复杂提花图案,再到扭眼通花的白坯纱。香云纱织造技艺融合了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和镂空工艺,经过对织造设备的改良,可织造出提花镂空、具有纽眼通花图案的产品,主要流程包括:解经、拔经、浆经/游经、打纬、织造等。2012年,香云纱织造技艺被列入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间轴

    0:00“造物的温度”


    香云纱的商业化

    1:23香云纱出现在新兴的电商直播间是乐观的

    除了作为设计师的作品以外,香云纱也可以满足群众的基本服饰需求。”

    “直播本身就能挑战我们原有对购物消费的习惯”

    3:04对直播带货香云纱的忧虑:“国内有的商业逻辑就是复制,会降低香云纱的定位”

    3:55香云纱在历史上的断层让它没有能成为一个品牌


    香云纱的独特特质

    5:36香云纱“根植于自然”、“披古通今”、“人工的温度”都是动人的特质

    8:46香云纱的工艺发现来源生活和生产、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香云纱的价值

    10:59艺术家罗峣岚讲述自己对服装设计的了解以及服装设计专业会挖掘到的香云纱的价值

    13:47香云纱和南海其他风物相比更容易形成产业,更具备商业价值


    14:36艺术家罗峣岚与香云纱的碰撞

    /艺术家罗峣岚的工作室

    15:55“对香云纱的好奇让我从研究的角度去探寻它”

    18:27香云纱最打动艺术家罗峣岚的“自然”和“时间”影响了最后的创作形态


    艺术作品:《天气澄和 风物闲美》

    (【作品说明】空间装置作品以莨纱莨绸的生产环境作为底色,自然物草地、水、薯莨、河泥以仿真人造物混合天然植物的形式,拟构成一个植根于自然和人类经验的生产方式关系网。在这个体系里,作品将会选择纺织产业中的不同年代的物件和图片信息进行改造、加工,以表现从土地到工业、信息革命的转变与发展。通过使用多样化的视觉和物质的个人表达手法,提供了另一种理解和观看香云纱的方式,拓宽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和认知视野。

    天气澄和,是传统纱绸生产流程的必要环境因素,香云纱也成了农耕文明对于自然崇拜与信仰的物化体现。主题引用陶渊明的文字来烘托作品的主调氛围与景观,升华了民俗风物的精神高度。经历过消亡的纺织品,在当代被活化、保育、传承,成了作者的调研和创作的脉络——作品将会通过艺术性的表达重新发现物质的价值体系,重新理解这片丰腴土地孕育的人类劳动与智力成就,在时代变革的流转中瞥见时间的短暂和永恒。)


    19:52“还原”+“再现”就是本次的创作语言

    21:41观众观看香云纱的装置艺术也是一种记忆的保存和延续“区别于传统博物馆的陈列,艺术家独特的观看方式、思考方式、审美输出的增加在空间中呈现新的样态”

    25:11“作品中的霓虹灯传达出了自然中的光和温度;和其他的元素的拼贴是我本次的创作尝试”

    27:41“我还去体验了做香云纱的实际体感”

    28:21关于“还原”的创作理论“艺术创作方面就是实践先于理论”

    37:53艺术家罗峣岚理解作品里的“共生”:“消亡”的对立面,给香云纱设想了一个更乐观积极的未来

    39:38创作者想破除香云纱原来的符号化形象,把香云纱背景故事中的生态呈现出来

    /主播石头姐和《天气澄和 风物闲美》创作者艺术家罗峣岚


    嘉宾/艺术家/创作者:罗峣岚

    艺术家、策划人。工作及生活于佛山。峣岚在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得(荣誉)学士,硕士毕业于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她专注研究跨媒介,探索如何与当代科技和社会语境相映相织,以激发创新思维,形成有效的文化模型。在近期创作中,峣岚着重发展作为个体的表达,尤其是关于未来智能科技和人类意识情感共生之间的矛盾;以技术作为切入点、基础和方法论,借助艺术,拼凑真相,不断提出疑问。


    嘉宾/《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岗公园南门站


    /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  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香云纱是现存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也是一种离开了佛山南海这片土地就无法生产的独特技艺。这种被称为“软黄金”的面料,备受宋庆龄、张爱玲等名人的偏爱,也随着热播剧《延禧攻略》又火了一波。本期节目,我们将一起深入聊一聊香云纱织造与染整背后的哲思与艺术价值。

    0:00-1:00 “造物的温度”

    2:00艺术家罗峣岚、策展人谭景聪对香云纱的记忆

    香云纱对我们来说更像一种遗产,虽然生长在顺德,但已经不是我们成长记忆中的一部分,像是一个更宏大范围里集体的历史遗留下的风物。”

    4:52香云纱介绍

    香云纱是一种工艺,可制作的面料从凉纱至凉绸价格不等

    “香云纱离开了这片土地完全无法复制出来”


    (风物:香云纱)

    8:42香云纱在文艺作品中流行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人物穿着香云纱;宋庆龄喜爱香云纱制作的旗袍;1961年电影《红色娘子军》、1962年电影《南海潮》、2018年热播剧《延禧攻略》,香云纱的高级质感体现低饱和中国色

    (《延禧攻略》中香云纱出镜,沉稳大气的贵族气息。图源豆瓣,链接: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photo/2494182458/&dt_dapp=1

    9:47香云纱这几年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0:08香云纱在本地推广传播的助力还有增加实用功能的服装设计思路下,作为“奢侈品”进入大众市场

    11:30香云纱应用场景越来越宽,作为技艺可嫁接更多的工艺品

    12:34香云纱的生产难度限制它的发展,但是其非遗价值由此体现

    16:10粤语与顺德话里“香云纱”的发音

    16:39艺术家与香云纱传承人的对话

    17:28大部分香云纱传承人都有把香云纱作为事业和使命的热情

    19:12香云纱手艺人的现状:“手艺人的老去,劳动力的缺失,导致香云纱的人力成本更高”

    21:20香云纱的脆弱——染整对阳光的依赖性强,害怕化学颜料,需要保养和维护


    (香云纱的晾晒)

    23:03香云纱染整技艺历史悠久,“实用性”是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

    “作为服装对身份和审美的彰显符合现代人的意识”

    24:33香云纱实际材质的独特性

    25:31其他国家的民间风物保存状况

    “完整的博物馆系统让历史的传承不断层”

    商业化方面:只有把传承和沉淀做得更扎实才能做出真正的奢侈品““传统的风物需要的不仅是复制还有更深的挖掘““走向大众还是走向小众是风物发展要选择的方向”

    (主播石头姐和《天气澄和 风物闲美》创作者罗峣岚)


    嘉宾/艺术家/创作者:罗峣岚

    艺术家、策划人。工作及生活于佛山。峣岚在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得(荣誉)学士,硕士毕业于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她专注研究跨媒介,探索如何与当代科技和社会语境相映相织,以激发创新思维,形成有效的文化模型。在近期创作中,峣岚着重发展作为个体的表达,尤其是关于未来智能科技和人类意识情感共生之间的矛盾;以技术作为切入点、基础和方法论,借助艺术,拼凑真相,不断提出疑问。


    嘉宾/《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艺术作品:《天气澄和 风物闲美》)


    作品说明

    空间装置作品以莨纱莨绸的生产环境作为底色,自然物草地、水、薯莨、河泥以仿真人造物混合天然植物的形式,拟构成一个植根于自然和人类经验的生产方式关系网。在这个体系里,作品将会选择纺织产业中的不同年代的物件和图片信息进行改造、加工,以表现从土地到工业、信息革命的转变与发展。通过使用多样化的视觉和物质的个人表达手法,提供了另一种理解和观看香云纱的方式,拓宽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和认知视野。

    天气澄和,是传统纱绸生产流程的必要环境因素,香云纱也成了农耕文明对于自然崇拜与信仰的物化体现。主题引用陶渊明的文字来烘托作品的主调氛围与景观,升华了民俗风物的精神高度。经历过消亡的纺织品,在当代被活化、保育、传承,成了作者的调研和创作的脉络——作品将会通过艺术性的表达重新发现物质的价值体系,重新理解这片丰腴土地孕育的人类劳动与智力成就,在时代变革的流转中瞥见时间的短暂和永恒。

    《造物的温度》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岗公园南门站

    (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  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

    乐安花灯做为佛山南海乐圩一带的民间造型艺术,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种颜色艳丽、手工精巧,常常寓意着“丁财两旺”的纸扎技艺,却在时代的冲击下,逐渐走向落寞。乐安花灯背后有哪些奇巧的故事;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让年轻人喜欢这个看起来不够时髦的作品,这期节目,带你走进乐安花灯的故事。


    时间轴:

    0:00-8:00乐安花灯的起源

    8:00-17:15乐安花灯是什么?

    17:15-22:00乐安花灯传承人的故事,手艺人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

    22:00-29:20乐安花灯的生存现状以及传承发展的不易之处

    29:20-34:00景聪的艺术创作理念?

    34:00-35:30关于魁星阁建筑风格和展览之间的关系

    35:30-37:30为什么波普艺术里的鲜艳色彩会更吸引人?

    37:30-40:25艺术创作和民俗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40:25-42:20当代年轻人对于美好愿望的表达

    42:20-49:20传统风物的表达困境

    49:20-53:00传统风物主题展与其他展览有什么不同

    53:00至结尾艺术家的个人表达与展览“使命”之间的关系


    (主播石头姐和嘉宾谭景聪)


    艺术家/嘉宾: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艺术家工作室)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艺术作品:《爱如天成丁财旺》

    作品说明:

    乐安花灯作为民俗文化中传递人民对亲密关系、薪火相传的信仰而诞生,逢年过节都会购置一盏回到家中,寄托情感的表达而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乐安花灯作为一种传统的非遗文化而存在,其外观与审美样式延续了岭南文化特色,色彩鲜艳而浓郁。因此,年轻一代民众除信仰喜好外,很少将其安置于居室之中。

    作者思考花灯文化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让大众更有体验的感受。在创作中提取乐安花灯的元素与构成,在空间中通过绘画、艺术装置、艺术家居结合,构成一个年轻民众可以在其中休闲、娱乐互动的场景。通过不同的艺术媒介来展现非遗文化趣味性,让更多观众能了解及认识此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民俗风物。

    创作对应风物:乐安花灯

    (乐安花灯 观音送子莲花灯)

    (广东非遗乐安花灯项目传承人:周雁崧)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09:00-17:30(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

    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岗公园南门站

    (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