エピソード
-
关注我们很久的朋友或许知道,我们俩很早就喜欢讨论各种心理学议题,比如高敏感人格、抑郁症、强迫症、完美主义、大五人格模型等等。
可以说,我们的选题总回应着对自我特质的探究欲——如何接纳已有的人格倾向,比如高敏感、易抑郁和焦虑?如何应对心理创伤和缓解负面情绪?如何解决对未来的焦虑、面对某些时刻的抑郁情绪?
今年春天,在经历了较为严重的心理崩溃后,我(投球手)对这些「恐惧、焦虑和抑郁」感到厌倦了。
终于,比起被情绪吓得动弹不得,我更想要打造一个足够宽敞的内心世界,学会和情绪同行、甚至运用情绪。
而为了打造一个敞亮爽快的内心世界,我下定决心规律地、长期地、耐心地学习心理干预技术。
我发现,我无法彻底隔离、无视我的情绪。但是,我体悟到情绪调节能力是可以用科学方法习得的技能。甚至,它的教育培训方法和健身长肌肉、学会一门语言别无二致——专注地理解原理、反复地运用技巧、重点突破薄弱环节、主动输出加强记忆和以教带学。
在心理健身半年后,我自费购买了这套叫做「有效努力」的心理健身课程赠送给涂色刷(并自费购买了另一门心理干预课程给另一位好友),希望对我有用的心理调节技术和人生建设技巧能对她们也有帮助。
本期节目,就是我们共同练习了心理健身课程后的感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们在节目中推荐了「有效努力」和暂停实验室的多门心理干预课程,可我们并没有收取暂停实验室的推广费用,所以这并不是一期收费广告。
本期播客shownotes:
00:39 被投球手扭头安利的心理健身体验
08:55 内向i人友好、一对一针对性的线上答疑社群
16:06 它竟然让从不做计划的人开始做计划了
22:50 最有用的心理技术——与思维解套,没有一种想法等同于「我」
35:26 觉察:训练「我」去意识「我」的意识
33:10 接纳:接纳人的局限、接纳现实的不完美
40:00 把压力当作一种礼物,和它共处
50:20 心理健身的逻辑:想法只是基于过去经验的预测模型,得不断做事,给大脑输入不同的经验,获得新预测,实现变化和成长
55:55 希望环境能允许咱们勤劳刻苦的中国人去正确地休息,建议参考休息活动清单
01:00:04 学会为自己喝彩三声:为小进步庆祝,才有大进步!
01:04:46 把批评当进步的脚手架,把上司当资源,把同事当盟友,用这种心态去活着,会觉得活着要没那么难了
在我们俩决定聊聊这半年自费的心理健身后,主动联系了暂停实验室的市场人员,沟通后有了经由Ask 100报名,会获得减免50元费用的优惠活动(参与方式为扫描图中二维码)。
-
本期嘉宾Fiona是涂色刷在伦敦读人类学时的同学,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如今在德国开启了博士生涯。不过,在学术和社畜身份之外,她还是一位和MCN机构签约的xhs博主。这期,她和我们聊了聊博主生活,以及逐渐与流量密码和平共处的心路历程。
00:02:00 一切要从某年圣诞节的伦敦,一张好看的抓拍说起
00:06:55 某一天,喜欢的MCN找我签约了
00:09:44 发照片会被凝视,但只要不是男凝,也挺开心
00:14:16 我没有和喷子斗智斗勇,而是反向凝视了回去
00:19:54 公司希望我变得更“垂直”,但我不是一个很垂直的人
00:30:34 明明发了长文,但评论区都在问我外套链接
00:35:07 因为没有靠它维生,所以可以把博主身份当成一场实验
00:58:44 接广告不算难,但发广告并不快乐
01:04:30 公司怎么都能赚钱,何必push我呢
01:11:18 一旦使用平台,就是默认了隐私交易
↓ Fiona的账号,欢迎大家去打招呼
-
エピソードを見逃しましたか?
-
各位听众朋友们好呀,好久不见,这段时间很久没有更新,因为我跟投球手最近都好忙。我刚刚结束了上一期聊过的实习,而投球手刚开启了一份新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上山下乡”。
我们两个在日常闲聊交流中就说到,总是在接触新的人、总是在变换新的地点,这好像成为了过去几年我们人生中的一种常态。但起初的新鲜感在奔波中逐渐磨蚀为疲惫,让我们质疑自己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所以这一期就来聊聊出差的体验。
1:51-5:43 秋收了!投球手去全国各地的田野上装农机
5:43-14:12 年轻女孩勇闯中国式酒局
14:12-20:16 i人真的可以为了工作一直装e人吗?
20:16-27:18 出差最累的是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做什么
27:18-33:21 “诶,你今天这台机器可了不得,是一个南大毕业的女生来给你修的!”
33:21-41:33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屏障也没那么厚重
41:33-49:51 在求安稳和新鲜感中两极横跳,有什么安抚自己的策略?
49:51-53:16 有时候我会想,我为什么出现在这里,站在人家的土地上?
bgm:
鲸鱼马戏团-世界尽头
鲸鱼马戏团-未知的土地
欢迎大家关于我们的同名公众号 Ask 100
-
涂色刷最近在一家新西兰的NGO组织进行社会工作实习,他们的宗旨是为无家可归者寻找住所,并提供支持服务。关于福利体系的讨论在华语语境中是严重缺席的,涂色刷每天都在工作中迎接爆炸性的挑战,但她收获的仍远大于付出的。这一期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管中窥豹的切口,看到社会可以为个体做些什么。
00:00 这个新西兰NGO的理念是,住房是基本的人权,无论你背负了怎样的过去,都应该有家可依。
11:27 教会是非营利性机构背后的大金主——但不涉及传教内容。
27:23 我们在亚文化街区开一家店面,卖便宜乃至免费的咖啡、午餐,让它成为无家可归者在街头的家。
39:30 对于无家可归者,你可能会有很夸张的想象;但真正打起交道来,却感觉他们无比友善、包容。
55:35 专为无家可归者设立的法庭 ——「新的开始」,法官就像一个关心你的长辈。
01:03:56 我觉得所谓的专业社工的训练,是训练脑中有一个意识模型,让你能去觉察这个人身上正在发生什么,然后思考要怎样去有建树地回应。
01:06:06 像陪客户去超市、办驾照这样的「小事」,其实是很精彩的理论实践。
01:09:30 当我观察到同行离职率很高时,我会去想——「如果我要干这行,我能做什么避免自己陷入这种境地吗?」
01:11:30 自我关爱和督导是前提,而不是奢侈。
01:17:15 在负面情绪还很微弱时,就尝试去解决它,而不是等它无法控制时,只能毁灭式地解决。
01:22:18 当我不去想这件事有多难,只是迎头去做时,好像很多事变得可以handle了。
01:24:35 我是不知足的那种人。是不知足的自我一直在激励我,我才来到了这里。涂色刷还为本期节目写了一段导语:
「又记下了15个有关成瘾、顽疾和创伤的新术语/
说很高兴认识你,我的朋友/
握手/ 握手/ 握手并在拥抱时闯入/流动的Q街、K路和X巷
然后交出我的东亚脸/和拗口的名字拼读/
无家可归者/我们在旷野流浪的方式不同/
我只是看上去体面一些」
-
本期主播:投球手 涂色刷
本期嘉宾:蓉蓉
蓉蓉从大学起开始健身,跑过多次全程马拉松,是莱美Body Combat的认证教练。
她从17年开始踏入互联网行业,从最初的产品实习生到成为鹅厂的产品经理,经历了高强度、快节奏的几年。也是这几年中,她发现自己有了严重的情绪性进食问题。压力最大时,两个月内长胖了20斤。体检连续被查出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甚至胆固醇偏高等异常指标。两年前,她在深圳康宁医院被诊断出了抑郁症,一边工作一边服用抗抑郁药,度过了自我怀疑和挣扎的的一年多时间。
去年,她决定离职,并同时停药,想看看回归到自己本身,能否疗愈好自己。她用半年时间慢慢觉察对身体的感受,以马拉松的心态开始有计划地减脂增肌,最终成功恢复体形(甚至更fit了),并似乎逐渐找到了自己重启人生的方向。
本期特别建议收听人群:
1)有情绪性进食障碍、复发性抑郁症迹象的朋友;
2)希望能平衡「吃」、「练」关系的上班族,尤其是有身材焦虑的女生。
3)鹅厂或其他互联网大厂在职、待入职和已离职人士。
4)从小被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直过着「冲刺高考100天」式冲刺生活的应试教育优等生。
本期时间戳:
「一、自查出情绪性进食的全过程」
02:36 我用机械性进食来确认“我还有知觉、我还存在”着,而不是只剩高压洗礼后的麻木感。
06:54 持续一周早10晚10的工作后,每到周五晚上,我就像是要从妖怪变回人了:「现在,妖怪要出洞了。」
13:46 你外表看着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员工,但晚上反思发现一天没有做有意义的事。
16:23 早上一睁眼看见天花板,我就觉得这一天没法过了。晚上回家,我开始想「这个人生怎么能过成这样呢?」
「二、不上班这半年,理解身体和自己」
19:56 我回到马斯洛需求的最底层了,去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和身体感受。
24:59 上班时的报复性运动:一个月上40多次超猩团课;结果还是胖了20斤。
26:29 何为生活化的减肥:正常吃三餐了,每天少吃一点额外的小零食,再配合运动,慢慢且自然地体重就变轻了。
31:37 为什么不应该每天严苛地计算卡路里?
35:19 踩坑的人往往是减肥心切、时间战线拉的太短的人。开始自我教育:人生不是一场「冲刺高考100天」。
47:17 建议上班族的训练周期
「三、不止「情绪性进食」」
51:08 美是多元的、给你自己精神力量的,而不是白瘦幼一套标准。
53:46 对于新手,如何从细节和生活习惯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
58:11 如何经由运动,建立和身体的连接?
1:01:48 情绪性进食的底层情绪:贪婪、不安、不满足和空洞。
1:06:15 如果没有这几年的痛苦,我不会有现在的觉醒、更深度的自我认识。
1:10:52 从我欠别人一个解释、得去回应别人,到我并不欠任何一个人解释。
1:13:04 我突然发现很爱我自己了。
-
涂色刷和阔别Ask100两年的丁字尺(aka城市余数主播Z)的对话。
我们探讨了一个很直白的问题:当所有人都明确表示“我不想卷了”之后,为什么我们并没有随之而来地感到满足?我们缺失的下一步可以向何处找寻?
答案在远处和近处。
配乐:Red Rock Reviera by Sea Power
-
本期的嘉宾James出生于台湾,后来辗转过多个国家生活,上一份工作是在新西兰的一家戒毒所担任治疗师。
认识James之后有一天,他说自己今年40岁,当时把我吓了一跳。无论是外表还是谈吐,他给我的感觉都远远不像40岁。我记得他笑着跟大家说,“I’m young in my heart.” “助人”的职业通常给人苦大仇深的印象,老听到因“太过压抑”而难以坚持的故事;而James谈起他的工作时,却总是怀着珍惜和热情。
这期播客想带给大家的正是这背后的视角,不是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而是相互接纳和改变的过程。
时间戳:
00:00 James 作为大陆前往台湾的战后移民一代,最后又去往新西兰的人生经历
00:13:36 「好像帮助他人的专业在经济报酬上往往没有某些行业高」,你的职业选择背后的想法是什么?
00:28:18 新西兰社会对于毒品的认知是什么?毒品在新西兰有多泛滥?
00:40:19 在新西兰有两类戒毒所:自己走进去戒毒的普通社区中心;有瘾且被判刑的戒毒所
00:48:42 「戒毒所很好玩的是,我们相信,让生活回归正常的人是你自己。」
01:06:21 在团体治疗中,让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戒毒经验,从而刺激内心的渴望
01:14:09 真正能戒毒成功的人,是发现戒毒是为了自己的人。
01:17:35 有一个人在旁边陪着度过最难受的阶段,这是最重要的戒毒手段
01:21:09 在戒毒所的一天健康到“令人向往”
01:36:19 在戒毒所生活后,犯人发现原来可以过上一种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01:42:02「这些是和我一样,甚至比我更坚韧的人。」
欢迎大家关于我们的同名公众号 Ask 100
也有文字版本的播客内容
-
在你的人生中,更换过行业或不上班过吗?
第62期,我们的采访对象是职业咨询师Solar,她在经历大小公司后,掌握了如何转换职业和不焦虑地不上班。
播客时间戳:
00:00 之前的职业经历和现在的身份
03:25 上学阶段为什么对互联网感兴趣?
09:25 为什么对创业感兴趣?
18:01 哪段工作中经历的改变最大?
38:56 每次换行业的原因是什么?
54:23 远程办公后获得了地理自由,如何选择居住地呢?
01:00:11 现在怎么社交?
01:06:41 成为数字游民后,如何拥有平和稳定的心态?
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Ask 100
-
我们为了生活而工作,工作也塑造生活——工作借用我们的私人秉性、生命经验和关注空间,定义我们在社会中的价值和身份,并实现我们愿意付出一生的“天命”。
今年我们就要25岁了,正是因为工作而产生负面情绪的大好时候——初级打工人在第二个大厂的打工体验、持续近4年的播客和采访工作、如何和朋友一起制定长期工作目标,和未来如何择业择国。
生活里全是需要解决的大型议题:我是否愿意在工作中袒露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所在的公司人事架构和人际关系是怎样?我能获得多大程度的信任去放手干事?我能否该相信自己在工作上的判断?我要在多大程度上依赖数据和技术去进行工作?在越来越繁重的多线程工作里,让自己心理“轻松”是一件好事吗?我的职业选择能否并行安身和立命两件事?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的基本价值观?我的工作除了讨生活之外的意义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我要选择在哪个城市、哪个国家工作?……
本期的话题就是两个人对这些问题的讨论。
有太多人告诉我们 ——「你该去找一份工作。」
却没有人告诉我们 ——「这份工作是否有意义?」
有太多人试图定义 ——「工作的意义。」
却没有人试图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定义——「对我而言,何为意义?」
在踏入漫长职业生涯的深水区之前,是否应该努力厘清自己的工作观和组织观念?
因为,工作从来都不仅仅是连续8个小时的忍受和扮演。它既是内心感受,也是外在形象;既是简历包装带来的职业机遇,也是牢笼般的daily routine;既是并不具象的职业声誉,也是生存所需的金钱和面包;既是要坚持自我理念的内心决断,也是需平衡权力关系的复杂人际。
它有最社会和世俗的一面,也有最私人和崇高的一面。
因此,它必然会带来焦虑、恐惧和怀疑等等负面情绪,也会带来冒险感、坚韧和成就感。我们如果能理解,“工作是何”和“工作为何”,那么当自己因工作产生种种复杂情感时,至少能想起选择工作时的起心动念,从而获得一份难能可贵的平心静气。
播客时间戳:
00:00 当我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去改变我的人生方向,我既往的人生就有了一个终点线。
04:27 我不太确定现在的目标是自己制定的,还是某种社会压力推动的。
09:30 当我要使用数据去填表时,会感到「课业负担」很重。
16:08 这几年心态的变化:不想让自己很辛苦。
24:47 像字节这种大厂,会给员工提供心理咨询的福利,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员工会有心理问题,但不觉得是工作内部造成的,只把情绪责任转嫁到个人,让他们在外部解决。
30:54 你需要把自己当成最重要的工具使用,在自己这里获得力量,再向外拓展。
46:14 当你有目的性,复盘就会沮丧。对自己要求低,就不会有太多情绪消耗。
49:39 相比更有说服力的数据,个体的鼓励看似意义不大,但我们开始学习去把别人的鼓励当回事。
「本期播客的所有插图皆由Open AI的DALL·E平台生成」
欢迎关注公众号:Ask 100
-
上次,我们问了ChatGPT一个问题:“我经常感到我的人生没有意义,我应该怎么办呢?”
这期的嘉宾Ciao正是解答这类问题的专家。
但更准确地说,是让你学会为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专家。
你听说过life coach(人生教练)这个职业吗?随着心理学观念的普及,如今在生活面临低谷时,我们会开始想到找咨询师倾诉。咨询可能会在我们混乱的生活中逐渐理出一条正轨,但走上正轨之后呢?甚至,如果我人生的价值根基摇摇欲坠呢?如果我并不知道生活的列车应该驶向哪个方向,我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也学不会倾听他人的情绪,我畏惧死亡、害怕未知……Ciao说,life coach可以是这时候的一只帮助之手。
但是,听上去有点像是熬鸡汤?不,一点也不。Ciao说:“人生教练不是人生导师!”
听听看到底是怎么回事。00:00 - 08:36 Life coach(人生教练)是做什么的?
08:36 - 11:29 为什么life coach要相信人是本自具足的?
11:29 - 18:01 一个人能过上相对洒脱的生活,和父母给的支持是不是也很有关系?
18:01 - 29:02 ife coach中强调“听”到别人的需求,生活中我们如何“听”到别人?
29:02 - 41:30 life coach如何引导别人,但又不给具体的建议?
41:30 - 50:54 我们如何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问题?
50:54 - 01:04:37 ciao如何看待成功,如何克服要活出自己时的恐惧?
01:05:57 - 01:15:10 怎么去处理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留下的伤痕?
01:15:10 - 01:18:39 ciao为什么要逃婚?
01:18:39 - 01:29:41婚姻和孩子对ciao现在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01:29:41- 去年我有个非常好的朋友脑癌去世了,非常突然。我们面对别人的死亡的时候,它也是一个开悟的契机吗?
欢迎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Ask 100
-
ChatGPT 和Open AI 官网上线已有1个多月了,关于它的使用案例和报道依然层出不穷。
它不像是某个软件,更像是一场技术变革的序幕。
我们很好奇:Open AI 到底有什么用?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本次播客中,你将听到人类和机器的对话。
这里的机器指的是最新一代语音智能聊天助手 ChatGPT。
在ChatGPT官网的对话框中采访这位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后,我们采用微软的合成工具 Azure 合成了ChatGPT的语音,并制作了本期播客。
时间戳:
第一部分:ChatGPT是什么?(02:05 - 04:52)
1.你可以像Siri一样介绍一下你的功能吗?
2.ChatGPT思考的方式是什么、如何处理信息?
第二部分:问问ChatGPT 人类困惑的问题? (04:52 - 13:15)
3.我每天接触的异性只有工作同事,我应该怎样交到男朋友/女朋友?
4.如何处理来自他人刻薄且带有敌意的话语?
5.如何解决婚后夫妻感情淡漠的问题?
6.我该怎么解决自己心情不好的问题?
7.我是否该原谅给我留下心理创伤的人?
8.我经常缺乏生活的意义感,意义是存在的吗?
9.人类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机器理解人类,两者的差异是什么?
10.人是否该把关乎人性的工作外包给机器?
第三部分:什么是信息语言?(13:15 - 19:50)
11.怎么看待学生利用你“偷懒”完成论文作业的事?
12.作为机器的ChatGPT 的进化方式和生物进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13.ChatGPT 是否可以不通过人类达到自我进化?
14.当人类的优化速度比不上ChatGPT 时,以“优化”为原则,是否应该用你代替人类?
15.Open AI如何输出其他语言?
第四部分:AI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19:54 - 21:42)
「本期播客的所有插图皆由Open AI的DALL·E平台生成」
「本期播客和ChatGPT采访的对话框和使用Open AI的图例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查看:Ask 100」
-
在国内教育的焦虑中,我们从小到大非常努力,希望某个学校的光环可以让自己脱颖而出。但成长于人均资源如此紧张的社会,一个人会看见太多苦难,希望尽其所能关心社会和他人。
教育和经历让我们警惕“精致利己主义者”;然而,现实里一个人选择“精致利己主义”,更像是现实所迫:不为自己着想,只会活得辛苦。
在努力后尚算幸运的个人生活和与他人深切联系的社会生活间,我们该怎么平衡强烈的冲突感?
这一期,我们的采访对象尧文,本科在哲学系研究先秦哲学,研究生学习国际发展专业。在一线的公益组织工作过,目前就职于商业公司成为了社会风险类咨询师。
对他的采访或许能对上述问题有所启发。
第一部分:高中不太合群的经历、大学给教育部写信对自己的改变(00:00-15:01)
第二部分:大学毕业后在留学中介的工作感受(15:01-28:28)
第三部分:研究生就读国际发展专业,发现书斋生活的局限(28:28-33:34)
第四部分:精英教育一定要有承担社会关怀吗?(33:34-40:23)
第五部分:阶级固化的英国社会和人即使做了“精致利己主义者”,依然辛苦的中国社会(40:23-44:09)
第六部分:如何用新的视角去接触一个主流行业?(44:09-47:59)
第七部分:目前做咨询的工作职责是什么?(47:59-58:14)
第八部分:拿正常薪水的人不要为收入差距而愧疚,把愧疚感转换为做事动力(58:14-01:02:02)
这是11月份的采访,一直到1月份才发出。
这2个月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无一不在加剧内心世界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到了2023年1月,希望阅读这样一篇采访能为你带来一丝平静和坦然。
承认内心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
已有的抱怨和不满,更是未来的草灰蛇线。
我们都可以用新的手段切入生活,找到个体能去解决的问题。
-
来找我们玩:微信公众号 「Ask 100」
*公众号里面有附上本期「名词解释」,不追星的朋友可以查阅对照哦
追星的朋友,在我心中,永远对生活充满着热忱,而我想靠近这种能量——总感到时间和金钱都不够用的我,从未设想过把生活的一大部分交付给一个遥远的idol。
但是,为什么别人可以、别人愿意呢?
本期播客的嘉宾,一位是我的朋友扭腰客,一位是具有脱口秀演员潜质的资深粉丝K老狮(曾经当过数次单推王,即当年内花钱为单个偶像投票最多的人)。他们热切地向我解释了这一切。
【00:00-01:02】K老狮曾经的日记:为什么要用尽全力去喜欢她?
【01:02-10:43】追星的人每天都在干什么啊?
“只要你想的话,其实随时随地都能够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小偶像互动。”
【10:43-23:37】花(很多)钱给偶像投票,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爱豆有的时候能带给粉丝的那种力量,其实是很难用金钱去衡量的。既然她们在平时给我带来了这些,那在总选的时候,我用投票去回馈支持她们,也是一种相互的连接。”
“我会去问(爱豆)你想要哪个名次,为什么觉得这个名次对你是必要的?然后自己再思考达成这个目标有多困难、会花多少钱,花这个钱换到的资源值不值。”
【23:37-24:25】钱也给她花了,目标却没有达成,你会怎么想?
“对爱豆喊目标,就像是你妈妈跟你商量期末考试成绩,你妈妈一定会说一个永远考不到的成绩;但她心里也清楚你是考不到的,你只要考得差不多大家,日子都还是过得下去。”
【23:25-30:36】偶像这份工作,性价比是蛮高的,但其实也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人
“她们真的每周只用工作20个小时,每个月能赚3万块。那请问这样一份工作你为什么不愿意?”
【30:36-37:55】偶像说什么你就信什么,那是不是等于你也有责任啊?
“后面我长大了,也变理智了:你跟你老板画饼的时候,跟你干活的时候那能一样吗?她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可能做出许诺的时候,心里面并不真的知道原来这么难,那没做到也情有可原。”
【37:55-40:05】怎样一直喜欢一个偶像?
“我现在可能只希望她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就好,别的不太重要。”
【40:05-47:04】你们觉得偶像们平常生活快乐吗?
“她们集体生活有一种大学女生宿舍的感觉……大部分时候其实应该都是处于傻乐,或者说就凑合着过呗的状态。”
“有一个我觉得特别糟糕的地方,你进入这份工作,意味着你几乎要断绝和大多数普通朋友之间的来往,家里人大部分也不支持。”
【47:04-51:14】能接受偶像谈恋爱吗?
“你爱豆凭什么享受粉丝为你的奉献呢?要不然靠作品,要不然靠人设。你的作品不足以支撑起别人对你的喜爱,你就必须要依赖人设,那你就不能谈恋爱。最有价值的人设就是恋爱幻想。”
“在这场大型真人秀中,给大家表演完美的两个女孩子的恋爱,这个作品听起来是有那么点付费欲望的。”
【51:14-56:51】站在离她不到两米的地方看表演,有时候觉得和她也可以是“好朋友”
“我觉得追星一定是她在你眼里慢慢从一个偶像变成一个跟你差不多的人的过程。那完成这一步之后,其实你们两个的关系从心态上就更类似于‘虚假的朋友关系’。”
“非要人家毕业之后你还在人家的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个比较少见。本来生活中成为朋友也没那么简单。”
【56:51-1:02:38】偶像这个职业对于脸有一定的要求,但也不是很严格的要求
“现实生活中好看的女孩子真的也蛮多的,塞纳河的一百多个成员只是碰巧火的嘛。”
【1:02:38-1:06:54】追星场只不过是另一个结交朋友的场合而已
“饭圈跟所有的圈一样,都是什么人都有。”
【1:06:54-1:13:19】谁不喜欢逗漂亮女孩子开心呢?或者,谁不喜欢漂亮女孩子逗你开心呢?
“(去握手会)你是消费者,就扬眉吐气,挺起你的胸膛,是她们要想该跟你聊什么。”
本期背景音乐:
An AII Nighter By_Christopher Nicholas Bangs
收看K老狮视频采访:
【【SNH48 GROUP】饭圈“单推王”|凤凰卫视《冷暖人生》2020012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G411s7eB?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2df8673304a37c8c4559dbd7069e26f5
-
主播:投球手 涂色刷
大厂之所以能成为大厂,因为它带着一种令人目眩的反差感。它承接着世界两个极端的端口:看似最精英的毕业生,在决定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用什么、看什么。
所以,当我在大厂的实习结束后,涂色刷很快就和我聊了一期关于大厂生活的播客。
/时间戳:
04:15 和过去的工厂相比,互联网大厂生产的介质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背后的生产/消费的逻辑是相通的。
05:01 互联网黑话是必要的吗?
13:21 在大厂中每个人都处在multitasks,多线程的工作状态中
15:29 工作中,人文学科出身的人要通过数字去了解人,而不是通过细节和实体去感知人
20:28 投入工作之前,抱着美好的愿望;干着干着就在麻木的轨道上一去不复返,而且不知如何挽回
24:08 短视频出海是不是一种文化殖民?现代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者如何决定公众论理的形态?
30:50 中台和区域的问题对应了全球化和本地化的矛盾
37:30 大家来猜猜互联网黑话的英文版
44:30 对于大厂的吐槽很多,为什么年轻人还是要去大厂呢?
51:17 也许很多年后,人在这个地方的粘附性变强了,逃离的代价变大了。就会面临新一轮的纠结
53:48 北京西二旗周边租住环境真的很恶劣
1:02:17 留在北京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
/来找我们玩:
微信公众号 「Ask 100」
/关于实习我们还聊过的播客:
要牺牲生活换取一个可能达不到的目标吗?|Epi.46
/本期播客背景音乐
忽然闯入——海龟先生
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五条人
-
这是Ask 100就中国城市规划推出的第三篇采访。我们如今正漂流在当下中国的超大城市中。在贫瘠又疲累的生活里,我们常常为知识和劳动之间的隔阂而反思,为都市景观和自然之美间的落差而遗憾,这是我们代际的共享烦恼。
但这遗憾中也有惊喜。今年春天,在算法偶然却又不偶然的推荐下,一则上海“城市花园”的小短片忽然映入我们的眼帘——在向上生长的高楼群下,原来藏着那么多星星点点的花园;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由一群市民一起自发建造的,并还在生长着、在陪伴着那些浇灌的人。
本期播客邀请到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的刘悦来老师,他在上海建造了130座城市花园,每一座都由市民自主建造、管理和维护。每一座花园背后的生产者网络,又在疫情期间传递着邻里互助的情谊。
时间戳:
第一部分:为何以及如何发起了「社区花园」(00:00:00-00:55:41)
从20世纪90年代的建筑设计院感受到的中国城市化进展
决定从建筑设计院退出,回到学校读研、读博并研究空间景观背后的生产逻辑
历经10多年的公众参与实验
第二部分:社区花园中的人际矛盾、共治实验和应对措施(00:55:41-01:35:07)
「大家未必对自然没有敬畏,只是如果没有能让城市居民去观察、了解自然现象的环境,我们就真的不知蜜蜂和土壤的重要。」(00:32:23)
「外滩的花墙是被精心设计过的,花的高度和样态都被控制了,反而缺乏了意外的惊喜。」(00:39:13)
「任何一个社群文化,都是一种宣誓和象征,如果能在实体空间中形成社群的领地,会产生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01:21:07)
「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没太多机会去接触能发挥主体性的场景,那当人们聚集在社区花园时,会感到茫然吗?会有大家缺乏良好沟通的经验,而演变成冲突的时刻吗?」(01:22:27)
就算发生了激烈矛盾,也可以将矛盾视作关系更近一步发展的窗口
第三部分:上海疫情期间的社区花园(01:35:07-02:35:45)
上海疫情验证了线下实体空间的活动所产生的网络价值。(01:41:35)
如果说这次困难对上海最大的教义,我认为是线上网络和邻里互助的情谊。(01:57:50)
我觉得这切合了人民对于自己权力的探索。我们的权力是什么?我们有没有空间的权力?(02:02:39)
在和平时期,大家需要在公共空间练习公共行动。(02:28:25)
无论在做怎样的工作,都可以思考能否在其间嵌入公共精神。(02:29:20)
欢迎你点击微信公众号查看叙事版本的播客内容,公众号内还有中国城市规划相关的其他采访汇总。
-
这一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产生的,应该是Ask 100第一期“被采访者主动找上门”的内容。
我们要聊一个手机app,同时也是一个创业项目。
但它并不是一则推广,而是我们自己在试用产品之后,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才想和创始人聊聊它的来龙去脉。
此外,我们之前采访过很多做公益的朋友,也采访过很多用自己的时间、金钱去探索世界的朋友,却没有采访过真正的“商业人士”。人们倾向于觉得资本逐利,不会向善,但是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吗?我下意识觉得,他们的思维会带来很多新的启发。
所以事情就这么成了。以下是我们和mysc.创始人兼产品经理John的对谈。
一、这个产品是什么?(00:00:00-00:11:16)
二、为什么mysc.被设计成了现在的样子?(00:11:16-00:44:01)
三、在人们对数字化越来越疲劳的年代,怎么做一个让大家喜欢的电子产品?(00:44:01-01:00:44)
四、怎么管理一个纯线上办公的团队?(01:00:44-01:13:08)
五、讲讲你的“创业故事”吧?(01:13:08-01:24:17)
-
两年前起,疫情让许多人的政治倾向和生活态度暴露无遗。
许多对立的双方互不让步,互不妥协。格格不入的观点,轻则导致好友的割席,重则演变为立场上的阵营。接着,讨论都滑向站位。然后,有些就成了斗争。
可是,认识人、了解人、理解人,是不应该被放弃的目标。
所以,面对纷争,也需要从人的性格差异上去解释矛盾,而不以抽象的好坏来彼此对立。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产生,TA的观点在其生活中的位置和发生逻辑,就很难那么固执己见。这并不是说,要选择没有对错的相对主义;把学理上的思辨争论,归因到利益、处事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先从性格的差异去解释立场上的善恶,会带来一些彻彻底底扎根于现实的共情力。
这一心理步骤有助于我们松动观念的疆界,代入那些曾经无法理解的人的逻辑、记忆和体验。
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快速又深入地理解另外一个人呢?正在社交媒体上流行的人格测试量表似乎是一种不错的工具。以心理学界常常使用的“大五人格”量表为例,它把人格划分为多个维度,宜人性、开放性、尽责性、神经质.......科学的维度就像性格地图上的经纬线,每个人都可以在性格地图的经纬上去锚定自我和探究他人,测算出我与你的差异。
一份详细的量表,可以是和他人、和自己握手言和的开始。
1. 为什么MBTI是传播最广的人格测试量表?
2. 什么才是一个人的人格?
3. 人格有好坏吗?
4. 人格维度之间到底互相联系,还是彼此割裂?
5. 公众人物与粉丝彼此找到的通路,是藏都藏不住的人格和价值观
-
高中某次课上所有人争辩:重庆市中心的贫民窟十八梯该不该拆?那时我们很好奇,掌握权力的规则制定者到底是谁,价值主张为何?
七年过去,我们长大了一点,胆子大了一点,可心中巨大的疑问并没有消失。
在给重庆文化景区山城巷主理人发邀约后,规则制定者就这样从幕后走下来,在深夜,于网络会议上,和年轻人讲述了他的故事,一个如何和城市重修旧好的故事。
1.从零开始,改造山城 (00:00-08:09 )
2.山城巷之上,商业、文化、历史的冲突(08:09 - 43.30 )
3. 山城巷之外,现代多种城市改造的思路 ( 43.30 - 59.00 )
城市更新仍在进行时,从未结束。站在当下,对于快速现代化中的中国城市,什么才是一路狂奔的终局?是爆火之后蜂拥而至的游客吗?或者可以是,最终弥合生活和景区的界限,让忙碌旅人寄居的几日里有一瞬的动心:要不就在此处,安放人生?
当下重庆市中心混杂的建筑是上述不同心理目的的现实投射。每一种野心都试图制造奇观,又最终幻灭;建筑者奋力前进,却恍若逆水行舟。
聊天中,黄老师说,“我们,就是做给你们的。” 在时空的栈道里,我听到了两代人之间叮叮当当的回响。
那些随处可歇脚的公共空间、充满人文氛围的活动,和自治自主的主张,寄托了看遍历史因果后的中年人,对年轻人的密语、期许、警示和尊重。
因果如此密密麻麻地串联,时空是稍微牵动就发出巨响的铃铛线。在时空隧道的末端,由过往所有的因铸成的年轻人,面向未来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踏出的每一步,脚下也都牵动着看不见的果——-
我们会把怎样的城市,怎样的历史留给未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Ask 100
-
本期嘉宾为《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2557天》的作者杜萌。本期涉及许多朋友的人生,其中既有最负盛名的奖学金的获得者,也有教育系统中的失意人。既是反思,也是辩护。教育,关乎政策制定,既是事理的广袤;关乎个人成长,也是情绪的纤细。
「0:00-13:52」为什么外人觉得衡中很可怕?我恰恰是在那里感受到了自由
「14:25-20:23」衡中的尖子并不是最努力的,而是最聪明的,因为大家都足够努力了
「20:48-35:27」教育能提供给我的,真的配得上我所遭受的苦难吗?
「36:20-52:25 」“你想过反叛衡中吗?”——什么才叫反叛?
「52:25-59:49」“待到革命成功时,一人一个女学生。”高考结束了,可原计划的“女学生”呢?
BGM
衡中校歌- 《衡中,我们起飞的地方》
罗大佑 - 光阴的故事
GALA - 追梦赤子心
GAI周延 - 兰花草
Bob Dylan - Forever Young
陕西民歌 - 白马调
本期拓展阅读中详细介绍了讨论精英教育的书目,可查阅公众号阅读正反双方主要观点。
-
11月下旬,房屋改造综艺《梦想改造家》一期节目引发了一阵风波:来自北京的建筑师陶磊在为甘肃农民建造新房时,用价格低廉的红砖材料打造了一栋成本100余万的“清水砖房”,引发舆论哗然。
涂色刷本意采访陶磊,但在造访其工作室后被婉拒。正在涂色刷懊恼之际,曾上过Ask100的丁字尺与他的建筑师朋友们打算聊聊这件事,于是涂色刷就带着一堆问题进入线上沙龙,由丁字尺“代陶磊接受采访”,开始了这期节目。
(2:52)回顾梦想改造家事件
(14:20)使用红砖,陶磊的得与失
1.作为建筑土建材料的红砖,在地、易得、便宜。尤其是在甘肃农村,红砖几乎成为唯一可选择的土建材料。而以红砖传达建筑视觉效果的方案,也已被国内外大量运用。
2.选择逻辑没有错,错在想法与现实环境的匹配上;人工费又太贵,最后视觉与成本双输。
3.“成熟的设计师画出设计图后,要考虑到施工工艺的问题,而在北京的陶磊没有去设想甘肃农村的施工难度。”
(22:50)商业化的综艺和设计过程的冲突
建筑师需要综艺扩大名气、成为明星建筑师;综艺需要制造社会矛盾来引爆舆论,追求效率的剪辑手法又删减了大量信息,以至于最终真实的设计过程被压缩和边缘化。
在真正设计过程中,甲方和乙方间应是说服与被说服、教育与被教育的双向互动。丁字尺认为,陶磊一定也从西北老汉身上学到了很多,但综艺形式并不具备呈现建筑师的心理活动与漫长沟通的余裕。
为了赶上综艺档期,施工留下了诸多不完美。赶工对于建筑师只是一次项目的遗憾,对于综艺只是一期节目的瑕疵,可对于户主却是一生居住体验的欠缺。
(26:10)建筑师的审美标准是什么?
这个房子从构成和手法来看是悦目的,但是当地施工水平和造价的客观限制,使它没有达到纯粹悦目的效果。
不过,建筑师有权力去引领大众对于悦目的定义吗?
(37:06)设计过程中允许建筑师多大程度上去表达自我?
(57:56)丁字尺自白:不应该被轻易对待的建筑
- もっと表示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