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r
-
这一次来宇宙牌电饭锅聊天的是两位“中国好声音”,周扬和付博文(TomFu),他们的名字你未必听说过,但他们的声音你八成听过。
周扬老师是专业的配音演员,此前多年里曾为无数一线品牌发声、参与众多纪录片、电影的配音工作,现在还开办了自己的专业声音培训机构。付博文Tom哥则是中英双语的配音演员、配音导演、电影译者,既是当年“淮秀帮”的主力,也是大量漫威、Disney+、Netflix作品的幕后译者,更是《雄狮少年》等电影的配音导演、配音演员。
难得把他们二位凑到一起,来聊聊配音这件事,聊聊他们如何从声音爱好者成长为了“中国好声音”,又如何看待“声音”这东西,以及“配音”这个行当。
你将听到——
03:37 江湖人称“会配大师”
07:49 既是周星驰,也是罗家英
11:41 “向全球华人拜年”
15:14 “淮秀帮”与“舌尖上的食堂”
19:12 新东方说话培训学校
24:39 从电台主持,到专职配音
28:33 看男科,找付哥
32:38 一瘸成名
34:49 “好声音”是怎么练成的?
39:21 最早的“中国好声音”
46:08 声音中的时代气息
53:12 The Making of 《雄狮少年》
58:22 咸鱼强的前世今生
01:07:13 广东话、北京话、东北话
01:13:09 播音腔?AI音?
01:17:10 “腔调”是个坏东西
01:21:59 素人可以吗?明星呢?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本期来到宇宙牌电饭锅与我们聊天的是我的两位同事,铁雄、常箩。他们二位都是热爱漫画、图书的青年女性,也都是离开家乡在首都工作生活的外地来京务工人员。今天我们聊天的主题是我们各自的“青铜时代”,尤其是那些时代里我们各自所面临的困惑与危机,尤其是“房子”对于一个青铜时代里的年轻人的价值与意义。
有很多年轻时的心态和故事,如果不是有这么个机会,恐怕根本想不起来,更不会公开谈起,这可能也是做播客的种种意义之一。欢迎听听。
另外,谈话中提到他们最近推出的一套漫画书,叫《想在东京买个房子》,是很特别、很动人的作品,有兴趣的可以买来看看。
你将听到——
03:32 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青铜时代
09:57 拒绝变成这个世界的螺丝钉
16:51 站在跳台上,看见水面全是垃圾
24:11 在天津的角落里闪闪发光
28:24 立志做社会的蛀虫
32:36 我在北京不迷路
41:42 远房文艺表弟的青春
47:20 做个走遍全国的“流动垃圾”
56:16 “你会不会恨我?”
01:10:04 我是我的琥珀
01:14:11 你要买个房子吗?
01:21:23 故事:二手黑话大败二手房黑中介
01:32:07 那些住在教室里的年轻人
01:33:48 《想在东京买个房子》
01:40:01 买房代表屈服吗?
01:46:21 “这两套房你先拿着!”
01:49:47 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
01:57:34 我们为什么讨厌不确定
01:58:20 我的爱好是看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Mangler du episoder?
-
本期宇宙牌电饭锅为大家播放的是2022年9月24日,在Pageone北京坊店,东东枪与贾行家为贾老师新书《世界上所有的沙子》举行的对谈实录。当天对谈部分一共有一个半小时左右,为保持原貌(主要是因为懒),一秒未剪,为大家完整奉上。
当天对话的主题叫“讲述每一代人的青春故事”,之所以有这么个主题,其实也可算是宇宙牌电饭锅栏目不久前的一期节目“谁的青春不折腾-老安/贾行家/东东枪”的余音,那次与老安聊过之后,贾行家老师觉得这个话题还可再聊聊,于是就有了本期这次谈话。
再次隆重推荐贾老师新书《世界上所有的沙子》。
你将听到:
04:37 “给所有人一个故事”
10:55 我的被骗经过
18:14 “三个人的友谊有必要存在吗?”
20:01 从阿城开始
30:22 从李云龙到李龙云
38:28 我所知道的“80后”
46:26 他们为什么怀念80年代?
52:19 正能量把你给救了
55:07 什么叫“好时代”?
59:02 爱情有什么道理
01:06:33 互动一:一位石家庄朋友
01:12:44 互动二:确定与不确定之间
01:19:24 互动三:半个同行
01:23:51 互动四:时间vs.地点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还有人听京戏吗?当然有啊。本期宇宙牌电饭锅,这不就请来两位么?
头一位是著名演员、出演过《福贵》《不期而遇的夏天》等优秀作品但常被尊称为“哮天犬老师”、但实际上是个多年老戏迷的陈创兄。另一位是几年前曾经在央视《中国戏曲大会》得了个总冠军的孙霆老师(微博上自称孙霆同学)。
聊什么呢?
聊聊我们怎么那么个别,会喜欢上京戏这玩意儿,聊聊京戏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值得人喜欢的元素,又有哪些让人喜欢不起来的东西。
不管您也爱听戏,还是连听说有人还爱听戏这件事都不太理解,都可以听听这期节目,跟我们交流交流。
你将听到——
06:35 从采茶戏,到西皮二黄
13:27 生在齐桓公的姥姥家
21:22 感谢CCTV
24:20 与谢园老师的剧场偶遇记
39:49 在戏曲学院的日子
45:26 昆曲为什么听不进去?
54:58 “变脸”在戏里的样子
01:00:14 注意!著名过门表演艺术家发功了!
01:04:23 假如可以复活三位……
01:18:02 京剧的尽头是《绝版赏析》
01:24:01 关于所谓“样板戏”
01:31:33 抱歉,我们都没喂过鸡
01:44:35 听戏,孤独吗?
01:56:40 假如你有三张船票
02:02:08 另外两个坏问题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本期来到宇宙牌电饭锅与我们聊天的是来自意大利的摄影师老安,以及老朋友贾行家。
关于老安,网上一篇文章是这么介绍的——
62岁的老安已经在中国生活了40年。1981年,意大利北部小城卡尔皮的“小镇青年”老安——安德烈·卡瓦祖缇来中国留学,此后决定留在这里。四十年间,身边的外国友人大多来了又走,游人心态,过客心理,只有老安,将这里当成了未来的栖息之地。除了最初两年短暂回国服兵役、完成硕士论文,老安几乎没再长久离开过中国,他笑言,自己说过的中文比意大利语还要多。1980年代初,老安到复旦大学留学,他带着一台尼康35毫米单反四处拍摄,上海、杭州、南京、厦门、泉州、青岛、三亚、昆明、成都、重庆、河南、北京……中国的城市和乡镇角落被他拍了个遍。几千张照片中的一部分,集结成为影像作品《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余华在影集的推荐语里写道:“老安的照片,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是弥足珍贵的记忆。在这一张张或安静或活跃的黑白照片里,我们看到过去的自己如何挣脱束缚,小心翼翼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生活”。1990年代,老安成为跨国企业在中国雇佣的第一批外国雇员,工作之余,他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当时京城文艺圈的活跃人物,王小波、崔健、洪晃、金星、方力钧、栗宪庭……他将与他们的访谈记录下来,制作成三部时长20分钟的短片,称为“北京三部曲”,成为那个火热年代留存下来的珍贵影像。是的,这是一位比我们很多人都更早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人,是有着不少精彩经历的一位“江湖前辈”。今天,我们来谈一个大话题“青春”。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的好奇是,出生在1959年的意大利的老安,会度过这样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有何异同,我们今天回忆自己青春时的种种折腾、迷茫、苦恼、快乐,又是否能有些什么新的体会。
如果你正在青春,或者对老安的青春也有好奇。欢迎听听。
你将听到——
04:48 “从十三岁,我就开始折腾了”
07:43 我的文艺青年舅舅
14:59 我们的时差
18:46 “我们是什么都反”
20:47 “一想我就羞愧得要死”
27:26 最大的苦恼
35:16 “那时候我刚认识我爸不久”
42:30 我为什么会去拍王小波
50:13 那些电影
57:37 “我只是没决定走”
58:29 记一次失败的离家出走
01:10:29 爸爸的箱子
01:15:27 我们自己的“桃色公寓”
01:17:55 我的意大利共产党叔叔
01:28:06 你更愿意怎样度过青春
01:35:18 随身携带的桃花源
01:44:55 如果遇见当年的自己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本期节目中来跟我们聊天的是三位90后姑娘,小雪、小月、小丁。
他们当中的两位前两年忽然决定南下,要从北京搬去景德镇生活,另一位则是毅然北上,从贵阳来到了北京。是的,一些人在逃离一线城市,一些人却风尘仆仆,前来投奔。为什么?也许是离开一个地方,才有机会遇见一种未来,在另一个城市,才有机会遇见另一个自己。
她们有怎样的故事,有怎样的体会,一线城市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区别?如果你也在考虑“我该在哪里生活”、“我该选择安稳还是奋斗”、“我该不该逃离一线城市”、“要不去大城市试试”……这样的问题,或者只是与他们一样,仍在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奋斗,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希望本期节目中的故事和讨论能给你些启发。
你将听到——
02:28 你去景德镇,我来北京
17:36 “你去北京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
25:29 “我们可能把景德镇卷起来了”
26:32 靠艺术家吃艺术家
32:31 “景德镇有超市吗?”
40:00 “这里更适合做自己”
43:39 不能在想安稳的地方安稳,就去想奋斗的地方奋斗
01:02:37 “我昨天晚上梦到我回家了”
01:09:32 “大家都觉得我退休了”
01:17:07 海南有个冲浪村
01:25:06 “本该更上一层楼,他下楼梯了”
01:27:36 永远像一个十六岁少女的“绿豆”姐姐
01:35:02 一所神奇的学校
01:40:04 你看,天上飞过去一行诗
01:51:12 自己的未来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互联网还在,但,十几二十年前曾经影响、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那个互联网,似乎又真的已经消失了。
本期节目中,我与吴主任、猪蹄蹄一起回忆谈论了我们记忆中的、当年的互联网。那些精彩的人和事,那些熟悉的网站、论坛、产品,那些曾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传说。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一部分关键词包括:
饭否、网易微博、牛博网、博客中国、博客大巴、博客网、西祠胡同、MSN、QQ群、聊天室、豆瓣、六间房、校内网、两全其美BBS、北大未名、搜狐、《这里有情况》、马派相声网、铅笔经济学社、和菜头、连岳、木子美、阿城、王兴、罗永浩、自扯自蛋/李诞、王建国、王自健、赖宝、贾行家、女流氓、雎鸠、吴辰、蒋方舟、黄老师、史航、长春的老陈、郭俊立、唐拉拉、叶三、姬十三、阿乙、地下天鹅绒、二总、郭德纲、丁磊、班宇、李雪琴、崔健、薛兆丰、土摩托、带三个表、张五常、冯唐……
如果你也与我们同龄,或者也曾活跃于十几二十年的中文互联网,或许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很多你熟悉但又已经几乎遗忘的名字,甚至会打捞出几个我们共同的好友,如果你是个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希望我们的交谈能让你感受到一些那个时代的激荡与浪漫。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三个丹东人,来谈谈他们的家乡,那座沿海、沿江、沿边的小城。
他们分别是我的老朋友赵亮(如果你多年前碰巧看过一部叫《六里庄艳俗生活》的舞台剧,那你应该还能听出他的声音)、我的同事晟钧、以及我多年前偶然结识的、现在北京某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的丹东姑娘老莫。
这是一次轻松的、漫无目的的交谈,不是为了证明或寻找,就像这几位朋友带我,随便在这座城市的街巷间走了走,看了看,跟他们的亲戚朋友打了打招呼。
和所有离开家乡的人口中的“家乡”一样,这座小城已经被远离,却从未被抛弃。它和中国的每一座城市一样,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的无奈,它和它们差不多美好,差不多可爱,差不多一样值得被了解。
你将听到——
06:06 “但挺可爱的”
08:42 鸭绿江是怎么被跨过去的
11:38 “锦江山”与刘老根
13:39 “江沿儿”与“坝门”
15:37 “丹东丝绸节”和“面条鱼”
18:03 “朝鲜老高丽面店”
21:18 记忆中的杀猪菜
24:35 为什么说丹东是“英雄的城市”
27:16 “姥姥说:让我对日本人有好感是不可能的”
29:31 另一个姥姥
31:57 祖辈口中的“山东家”
34:12 “胶辽官话”
35:48 马丽、李明启、文兴宇、黄景瑜
36:51 顺便推荐: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电视剧
40:13 “高考前,做完了全丹东的习题集”
41:11 孙燕姿的丹东小歌迷
42:54 一个故事:爱上老大夫的中年姐妹
44:15 “东北小香港”
47:07 瞧见对岸的烟囱
49:30 畅游鸭绿江
54:40 “俨然世外桃源”
56:12 二人转,芭蕾,小提琴
59:05 面目模糊的脸
01:00:30 “穿土布的,打败了穿呢子的”
01:02:54 “每一家都有个大姨夫”
01:04:30 我们的平房时代
01:09:01 姥爷家的银杏树
01:14:05 全家去洗澡
01:18:50 丹东人挣多少钱?
01:21:05 朝鲜服务员
01:24:34 一个故事:钻戒的故事
01:27:52 丹东有了星巴克
01:30:33 “真爱迪厅”
01:33:54 “艺林阁”的小老板
01:37:01 丹东的《火影忍者》评书
01:39:03 生腌、泥螺、黄蚬子面条、鲅鱼
01:41:45 纺织与“茧蛹”
01:44:16 草莓与柿子
01:49:42 当年的“叆河”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1998年,你几岁?你在哪?你在做什么?关于1998年,你还记得什么?在1998年,你留下过什么?
你或许还记得任贤齐、张信哲、梁咏琪、还珠格格、泰坦尼克,你或许还能想起莱温斯基、特大洪水、法国世界杯……也或许,你只能记起1998年你去过的某个地方、熟悉的某些面容、经历的某些故事……
本期宇宙牌电饭锅,我与和我几乎同龄的资深编辑/记者、《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的作者冯翔老师,以及我的同事、1996年才出生的小田姑娘,一起聊聊1998年的我们,以及我们的1998年。我们想起了什么?我们聊到了什么?你来听听吧!
这次,让我们一起,到时光深处去。
内容摘要——
02:24 花季,雨季
06:07 “九八九八不得了”
08:28 我们的高中时代
12:32 与两个状元的对话
14:54 “上一届状元考上了大专”
18:04 名词解释:BP机
21:49 “我在一本杂志上交了个笔友”
23:14 名词解释:多媒体电脑
25:03 《乱马1/2》
26:43 电报是发的,不是打的
30:18 过时小贴士:如何交到一个笔友?
33:16 “其他人都听张信哲”
36:01 华语乐坛1998金曲榜
42:56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听摇滚乐”
45:38 过时小贴士:如何知道一首歌的名字?
49:27 黑车司机罗大佑
54:39 那些年,我在追的漫画
01:00:04 VCD,泰坦尼克,韩国
01:07:01 尺度问题
01:11:23 一部少有人提及的华语电影
01:15:11 一本诗人编的杂志
01:17:29 “我与崔健二三事”
01:28:30 那一年,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01:33:01 故事:我有一个朋友
01:38:09 原来我们曾这样生活
01:40:50 Encore:我与罗大佑的缘分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我们还需要真实,还是已习惯了虚假?在常被人视为“专业造假”的广告创意领域,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本期节目中,我请到的二位嘉宾是石不该(奥美广告群创意总监)与史鑫(比酷传播联合创始人),他们分别来自老牌创意代理商和新锐的传播公司,正好能从不同角度来揭示普通人不知道的“创意内幕”,审视我们身边那些广告创意的“虚虚实实”,探讨创意与“真实”的关系。
格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本期节目是由英国殿堂级音响品牌KEF与「宇宙牌电饭锅」一起推出的特别企划,是“敢言真 Dare To Be True”系列文化播客中的一期。(说到这里简直忍不住再次赞美KEF在选择合作伙伴上的高尚品位及独到眼光!!!)
内容摘要——
07:14 关于“虚假”的不同定义
12:35 广告越来越真实了?还是越来越假?
15:50 “以前是用假演真,现在是用真装假”
17:53 故事:关于“方便面修一切”的神奇大哥
27:09 “是不是我泡的时间不够?”
32:06 所谓“零蔗糖”
36:51 “感觉咱在探讨一哲学问题”
42:11 为什么汽车和房地产广告是不说人话的重灾区
48:58 情节是虚构的,情理是真实的
55:22 我们还有救吗?
64:10 另一个层次的虚伪
69:20 骗一个姑娘一辈子,还算骗么?
72:30 故事:我有一个脱发的朋友……
77:29 两种盈利模式竟然非常混蛋地同时存在
83:19 “真实”与“真诚”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春天到了,很多人在忙着改行,或忙着思考要不要改改行。“换个职业,又是一条好汉!”——好多人都这么想过。
本期宇宙牌电饭锅请到的两位朋友都是有着神奇的改行经历的,从正经影视剧女演员改行成编剧策划、又出溜成抖音搞笑女达人的“盖世女熊”熊姐,以及学了英语、金融、做了广告策略、结果现在卖起保险的猪疯疯,猪妹。
这一熊一猪二位女侠凑在一起,这个天儿聊得可太热闹了。热闹到什么程度呢?热闹到基本就没聊几句正文儿的程度。不光是人生的路越跑越偏,我们这天儿聊得也越来越偏。尤其是熊姐,这一口纯正的东北话,娓娓道来,说尽了自己作为一个前正经(其实正经不正经我也不知道)影视剧女演员这一路的成长与心酸。
本期节目的时长也是破纪录的140多分钟,如果你正好要驱车出行,或者长期独处,那这期正好适合给你解闷。之所以这么长也没别的原因,就是熊姐太逗了,真舍不得往下剪啊朋友们。
内容摘要——
04:43 已经从乡长变成三胖子了
07:11 我演过的妖精、学者、与小三
18:14 以前,我是个跳芭蕾的
23:54 他们要的是“尽可能的便宜”
26:24 “你这辈子干了什么呢?” “我做了几千个PPT。”
33:07 每天给你弄得贼燃烧
34:51 跑偏:熊姐的欢乐初中生活
44:47 从一个苦海到另一个苦海
50:01 人家演红楼梦,你在演西游记
55:43 熊姐的演员生涯
60:45 跑偏:我遇到的戏霸
66:15 最爱吃道具的女演员
75:49 一个时代走到这儿了
79:23 我一直有个人生梦想
89:41 大多数公司只有蜈蚣、蝎子
94:05 其实我特别适合干销售
110:48 没有哪次是没有风险的
115:19 戏好不黏人!
120:49 人在桥上,人在独木桥上,人在大桥上
126:23 又跑偏:中戏上课记
130:11 继续跑偏:忽然谈到日本的理发艺术
135:23 舒适圈,惰性圈
139:31 我老跟别人交心
144:51 特别收录:今天聊得有点散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这一回,一起来锅里聊天的是两位老朋友,小龙和Jiaojiao。
他们二位都在字节跳动工作过三、四年之久,比我更熟悉字节跳动的制度、氛围与文化。我们三个人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分享了一些我们个人对这家公司的观察、体验、认识,着重谈了谈,我们从这家公司,以及从这家公司的同事们身上学到了哪些东西。
如果你也是职场中人,或者对字节跳动如何运作、何以壮大至此心存好奇,那或许我们聊的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给你一些启发。
内容摘要——
03:45 人生的第一枚钻戒来自张一鸣
09:48 去字节之前,我并不知道ego这个词
14:45 Ego与PUA……有关系吗?
15:55 同学,请拒绝尊称
20:08 那些年,我们挨过的那些骂
25:01 Context, Not Control
30:33 为什么字节跳动有那么多优秀的人?
34:04 食堂里的另一张海报
41:30 为努力工作的人准备好一切
46:24 拥抱变化?我们就是变化!
49:14 有些问题要靠变化解决
51:29 高举高打,饱和攻击
55:40 无可替代的OKR制度
62:10 不完美的制度也可以是有用的制度
65:51 突然袭来的字节范儿背诵抽查
78:02 往往是下属告诉领导该怎么办
80:00 有一个词叫“善意假设”
82:30 善用工具、善用方法
87:38 在字节跳动,我变得胆大了
90:22 多大的数字我都见过了
92:25 “巨公司恐惧症”
96:36 系统性的内卷
100:01 一边舞狮,一边划船
105:00 写文档,是一种能力
112:30 假如你希望加入字节跳动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近十五年来在北京东城胡同里混迹过的人很有可能会知道或者光临过一家名叫“米店”的餐馆,常去米店的客人,恐怕有不少都成了米店的女老板米糕姐的朋友。米糕是个神奇的人,北大毕业后辗转多家外企工作,但却没几年就决定开起了自己的小饭馆,而且一开就开了将近十五年。不久前,位于东四的米店宣布暂时闭店,我与百分之十Radio的主播胡辛束都觉得有必要找米糕聊聊,让她说说她的故事。
为什么一家小饭馆可以开到朋友遍天下?为什么这些年来,那么多的民谣歌手、摇滚乐队、文化名人、胡同青年都愿意把米店当做自己的私密小据点,是不是来过米店的情侣后来都结了婚,开一家饭馆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餐饮界到底有什么样的黑幕,东城区女企业家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期节目中找到答案。
另外,米糕特别提到,希望在此“特别感谢一下野孩子乐队,尤其张佺本人”。
如果你也到过米店,如果你也认识米糕,如果你也有与米店有关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内容摘要
02:50 店训之一:不许称呼“老板娘”
08:03 故事要从一支叫“布衣”的乐队说起
11:21 当鹦鹉史航偶遇杭盖乐队
13:24 那次突如其来的求婚
21:37 去过米店的情侣真的都结婚了吗?
26:23 馒头的故事:从中学生,到小店长
32:53 从北大,到四大,再到……饭馆老板
43:03 胡辛束的故事:我是如何搞砸一家奶茶店的
52:55 为什么“米店”从来没有招牌
58:12 距原生家庭只有700米
62:32 手写菜单,网友菜名,UGC饭馆
67:40 传说中的谢师傅之来历大揭秘
79:52 插播广告:有人愿意做米店的房东吗
82:34 餐饮界黑幕大探秘
86:01 东城区女企业家联谊会之前世今生
92:11 震惊!十五年来,爸妈一直以为她在上班!
108:10 窦唯、张楚……到过米店的那些“知名食客”们
113:43 辟谣!《米店》并非米店店歌!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本期节目中与东东枪一起聊天的朋友是稀饭与团酱,两位尚未成长为“谐星”的、来自厦门的“非著名喜剧演员”,他们所在的俱乐部叫来疯喜剧,他们的漫才组合名叫“佩索阿黄金屋”——我猜,极有可能,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这几个名字都完全陌生。是的,他们确实尚未著名——不在上海或北京,没有遍布全国的粉丝,没有家喻户晓,没上过什么著名综艺节目,也还没有突然出名或发财的迹象。虽然他们也一直在认真地写段子、说脱口秀、编sketch、演漫才,但很遗憾,他们确实至今还没有成为李诞或周奇墨。
这次,我们一起聊聊,这些尚未成为知名谐星的年轻人,他们为何喜欢上了喜剧,他们在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打算坚持到底吗?他们有哪些困难和焦虑、有哪些幸福与收获?喜剧是一个值得追求、值得付出的东西吗?这种追求,最后可能指向怎样的生活?如果你也喜欢喜剧,或着也正在考虑是否要逃离所谓正常生活,去追寻一下自己的梦想,欢迎听听他们怎么说。
内容摘要
05:32 做了那么多事,还没红
13:10 有一段时间,会非常恐惧“变红”
16:51 只是一个阶段
21:00 从曲艺爱好者,到喜剧创作者
24:28 脱口秀界的赵树理
28:46 单口喜剧里的表达,不是一种幻想
29:47 小鹿与“大师”的距离,比我与她的距离要近
36:26 我们的真诚与勇敢
43:33 非著名喜剧演员,能赚到钱吗?
51:03 甚至怀疑我能坚持多久
54:54 只有这样的舞台能包容这些东西
55:44 用钱买到做儿子的尊严
59:40 去笑果,是脱口秀演员的唯一出路吗
65:20 北上广深之外的脱口秀演员,过得怎样
74:25 坚定地在,但也做好了离开的准备
77:21 被美化的痴迷
80:04 好久没看到脑海里的小人跳舞了
82:26 做喜剧的过程中,我与自己和解了
85:08 我现在的生活建立在喜剧上
91:07 为了攒够开超市的钱,努力做喜剧
94:02 我的佩索阿,你的黄金屋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我的两位艺术家朋友又来了。刘思麟、大橘子,这次要来一起聊聊艺术家(甚至艺术家们)的个人生活。艺术家可以为所欲为吗?当个艺术家更容易谈到恋爱吗?艺术家有私生活上的豁免权吗?艺术家为什么还单身呢?大过年的,我们不聊严肃的了,聊点八卦,谈点偏见,分享分享自己的小生活、小心思、小想法。这期节目有点欢乐,也有点暖和,大冷天儿听最适合了,不信你收听。
内容摘要
04:20 物质极大丰富,人民为所欲为
07:23 终于摆脱了让别人满意的想法
09:40 命运选择我做艺术
12:13 史上最有激情的枪手
14:10 终于谈到私生活
18:14 与某老师座谈初体验
22:32 我们就是干苦工的
24:01 那还当什么艺术家?
25:59 特供艺术家的超级焦虑大礼包
27:56 成名太早,也挺烦恼
32:03 把杜尚给超越了
42:31 生活里没有一个抓手
44:54 很想当一个齿轮上的人
50:02 艺术家有豁免权吗?
53:28 荷尔蒙与艺术家
60:41 受欢迎的两种可能
64:24 一辈子都在寻找缪斯
67:46 那你怎么还单身?
73:08 我爸让我天真一点
79:12 如果你有个孩子
83:46 艺术是个骗局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广告创意在进化吗?以往的创意技能还好使吗?为什么事情起了变化?广告创意工作者们还会有光明的前途吗?
这一期节目里,我与三位老朋友一起,聊点正经事。他们分别是养鸡捉马(连咖啡CMO)、钱威志/Richard Chien(前北京奥美集团企划长)、曹锐(巨量引擎营销策略负责人)。
从我们当年印象中的好“创意”,到如今碎片化的海量“素材”,乃至未来我们可能还会面对的天翻地覆,我们都谈了谈。如果你恰好对营销、广告、创意话题感兴趣,欢迎来听听。
内容提要——
06:43 - Big Idea…碎了……
09:56 - 从“整合”到“融合”
18:12 - 金科玉律,还有用吗?
22:25 - “创意四件套”
27:06 - 新广告,有那么新吗?
36:10 - 光谈创意,传播呢?
46:00 - “拍摄不许用相机”
49:59 - 从创意到内容的转变
58:17 - 创意,就是“创造生意”?
67:43 - 分享一个“醍醐灌顶”级观点
75:38 - 原创的成本
85:35 - 有没有密码或公式
88:36 - 创意规模化?没那么简单
94:32 - 未来,创意会怎样?
99:49 - 新的景观,与新的眼睛
101:12 - 也许不只是广告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本期节目太适合岁末年初这个时候放出了——我的两位女性朋友,2021年刚刚生娃、尚在哺乳期的苏大美女士(是苏大美/女士,不是苏大/美女/士),以及正在怀孕待产的红料女士,开开心心嘻嘻哈哈闹闹腾腾地聊了聊她们生产、怀孕的心得与感悟。
最早认识苏大美的时候,她是某网络电影的女主演。最早认识红料时(以及后来),她都是做音乐的、唱歌的。好好的文艺女青年们,怎么就怀孕了?当妈了?她们是怎么想的?后悔没?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认识?有什么焦虑?有什么期待?不管你有没有、会不会、想不想生娃,都可以来听听!怎么说呢,引以为戒也是好的!
有两个提醒:第一是节目里说的话并没有为任何人提供人生建议的意思,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挺好,咱就求同存异就行。第二是,这期聊得确实有点过于欢乐了,颇有几处,录音里的笑声分贝过高,您提前做个心理准备……
哦,还有——为欢庆新年到来,特别做了一个汽水贺岁版新片头,无私献声的两位是我家的洋葱超人和草莓超人,请您欣赏。也提前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2022年,欢迎继续常来宇宙牌电饭锅转转听听,我也卖卖力气,好好做做这节目,争取每回都有点新意思,咱就这么说定了,好吗?
内容提要——
03:23 - “见着回头钱了”
10:28 - 为什么总有老人催生娃?
23:07 - 我们需要怎样的亲子专家
29:43 - “你们要对我好一点,逆来顺受那种”
35:16 - 顺利,与焦虑
41:58 - “我真是中奖了”
47:37 - “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别逗了
53:35 - “做父母是最应该考个证的事”
61:19 - “我很怕他长大”
71:13 - 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82:15 - 两个?三个?五个?
91:35 - 没有职场的女性产后怎么重返职场
97:13 - 生了娃的文艺女青年还是文艺女青年么
101:45 - 如果15年后,你的孩子听到这期节目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这一期进锅来聊天的是两位艺术家朋友——以“大艺术家”系列手办征服差不多中国所有艺术品商店的大橘子,以及靠“把自己PS到历史人物身边”而为人所知的艺术家刘思麟。我们聊了聊他们是如何搞起了艺术、做艺术家是怎样的体验,以及他们对于如今各种潮流艺术、艺术潮流的看法。当然,也完全不必被“艺术”和“艺术家”这样的词儿吓住,很有可能本期节目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原来所谓“艺术家”,也就是这么活泼可爱、亲切家常的大姑娘小伙子而已。不信你听听。
内容提要——
05:00 - 她在故宫……看人修文物
09:10 - 选择上班是件叛逆的事
13:52 - 那个没给野生艺术家机会的年代
16:48 - “大艺术家”系列带来了什么?
23:16 - 顺撇儿的“潮流艺术”
32:46 - 你们为什么在搞艺术?
47:33 - “我爸”与卓别林
49:22 - 你最希望把自己PS在谁身边?
52:16 - 我们需要灯塔,与信仰
62:45 - 会画罐头的伍迪艾伦
65:33 - 他们的生活比我们要晚
72:40 - 手工耿为什么不是个艺术家呢?
75:18 - 世界遗孀协会认定“最讨厌艺术家”
79:49 - 画在画里的奈良美智的画
83:05 - 主要还是“干活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机缘巧合,有幸与几位作家(苏方、孙一圣、贾行家)以及两位编辑老师(罗丹妮、王家胜)凑在一起,聊聊几位作家的“史前时代”——他们成为作家之前的生活。
还真是“凑”在一起,大家在节目里甚至可以听到这个“凑”的过程。
之所以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为苏方老师有过数年学医以及在医院工作的经历,而孙一圣老师的工作经历就更堪称“离奇”——他是从酒店服务员、保安……慢慢变成了作家。
他们经历过什么?他们在那些职业和岗位上见到过、感受过什么?那些经历和感受对他们的写作又有怎样的影响?我们的谈话基本是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有不少我自己前所未闻的新鲜故事和信息,也有一些独特的心得体会。当然,中途也少不了一些即兴的跑题。(其实贾行家老师以写作为职业之前的经历更是值得一讲,可惜在本期节目里只提了几句,并未充分展开。咱们争取有机会再找贾老师细聊。)
哦,还有个特别之处——本期的所有配乐都是1990年代华语老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听看。
欢迎多提宝贵意见。感谢。
内容提要——
04:05 - “没有资格做门童”
08:40 - 跑题:我的四个老头儿朋友
11:23 - 男女混住的上下铺
14:55 - 大学时代的“开房券”
17:45 - 我为何会选择学医
19:50 - “狗挂个大饼就能干”
24:18 - 医生的“分级”
31:00 - 做医生与写作的联系
37:01 - 职业,与其语言
44:08 - 我在镇上做保安
48:55 - 手术室里的摇滚乐
62:31 - 急诊室里怪事多
70:30 - “从今天开始,你是个医生了”
73:28 - 无人陪伴的小公主们
76:20 - 跑题:我在写句子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2021年9月30日,音乐人赵已然(赵老大)在海南病逝的消息传来。
那一天,我的朋友圈里、微博时间线上,很多人在转发他生前的演出视频、音乐作品。
这才知道,有那么多人默默地喜欢着赵老大的音乐。
赵老大显然是个奇特的人。生得奇特,活得奇特,唱出来的歌声也奇特。
奇特到这些年里他每次演出也只是来回地唱那几首老歌,大家却还是一次次地反复听着。
这期节目里,我请到的几位朋友,都曾在之前的很多年里与赵老大有过较密切的接触。他们有的早在1990年代就与赵老大相识,帮他操持过数场演出,有的曾经借钱帮助他,还有的曾与赵老大同住多年,“天天吃他做的饭”,并拍摄了一部关于赵已然的纪录片。
我与他们几位一起聊了聊各自眼中的“我所认识的赵已然”,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有过怎样的故事,过着怎样的生活。
如果你听过他的歌,欢迎来听听这些朋友的讲述分享,如果你从没听过这个名字,那或许你更应该来了解下,曾被你错过的这个奇特的人。
本期节目中穿插了几首赵已然的弹唱作品,大多数出自以往发行的专辑,也有部分弹唱及谈话录音出自我本人2010年10月在「两个好朋友」酒吧录制的一次赵已然现场演出。
谨以这期节目纪念赵已然,愿他从此逍遥自在。
内容提要——
05:52 - 与赵老大同住的日子
13:02 - 他的1997,我的树村
21:20 - “他还能搞一场演唱会?”
30:54 - 给崔哥调过琴
37:14 - 我给小虫听过赵老大
40:08 - 未完成的翻唱计划
44:45 - “老大,别唱了”
52:00 - 被拒绝的票价方案
58:56 - 那通半个小时的电话
60:36 - 逃出ICU
73:15 - 作为室友的赵老大
79:00 - “妈妈唱戏时,彩霞满天”
91:21 - 南方的歌舞厅
95:25 - “我为什么要可爱?”
100:01 - 李宗盛与赵已然
108:28 - 他写过别的歌
116:50 - “只有一个宁夏”
118:48 - 全村都知道的“腾格尔”
123:05 - “我要给他做饭”
125:50 - “这是我们的老婆”
140:55 - 这个他无法融入的世界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Se 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