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r
-
又到了我们复习的时刻了,我们针对《道德经》的第十一章到第十二章做个小总结,做为易读《道德经》的第二部,本部我们就称为《自然致富》系列。
在这十章中,我们开始进阶的掌握《道德经》的巧妙之处,因此,我们也总结一下,《道德经》是否也能够成为我们追求财富,最好是自然致富的妙方,我们本篇文章就跟大家一起来复习及总结《道德经》第十一章到第二十章的奥秘与精髓。
-
这一篇文章看到比较多的,似乎都是「老子」的自述,也描述「老子」独异于众人的自我嘲讽:「我独顽且鄙,愚人之心也哉!」但是,最可贵的是「老子」以「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自述其志,并表达了因为自己堪透了天地之道,而能够悠然处之。
当然,「老子」这样为人处世,有没有可能会被很多人认为「自命清高、自命不凡」呢?「老子」则说:「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因此,「老子」认为自己虽然自嘲「顽钝鄙陋」,但是仍然说过最好的处世原则,还是尽可能的「和光同尘」,要显露自己的光芒,也应该是合同于环境,泰然与之。
-
Mangler du episoder?
-
当大家都在争相企求一个让天下大治而能塑造一个理想社会的各种方法的时候,大家都提出了各种关于「圣智」、「孝慈」、「巧利」的方法,认为如果天下不能大治,都是出于对这三件事情的描述、表达不够多,然后就又增添了更多的方法、规定与政令,想要透过各种利诱、规定、强制等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老子说了: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那老子的「绝圣弃智,是打到圣人、放弃智慧」?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篇文章所说的,似乎是比较不需要注释就能了解。但是,在文字背后,老子到底想说什么呢?如果只是在表达事情必然的因果,那就意义不大了。
所以,阅读《道德经》观点跟理解非常重要,自然,更重要的是阅读后的收获。
-
最好的管理方式,是让你根本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让任何事情似乎原本就那么的自然、和谐,不用有调整,就都能上轨道。
本章值得探讨的重点,我以为是「太上,不知有之」。也就是最好的管理,就是让你根本察觉不到有管理的痕迹。果真如此吗?有没有太理想?又该如何实现呢?
在这里我也提出一个观点跟大家交换看法,在过去,应该很多人在阅读《道德经》的时候,是否有一种「老子」总在谈「政治理想」,谈一种一般人无法企及的「理想」,要求人应该恪守一些大家都做不到的「超道德」标准。您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
各种循环往复最后归于静,或是安静、或是死亡。这样的现象是万物无法改变的宿命。能够认清不可改变的规律,才是有智慧的人,如果去干了违背自然力与世间规律的事情,那就是作死,迟早要倒霉的。
人性、天性、自然规律,能依循规律的人,不会因私偏袒便能被世人包容,所以能坦然公正,唯有能公正方能周全、保全,周全,就是依循天道,这世界只有依循天道的规律或事物可以长久,这样,即便自己死了,这些符合大家所期待又符合天道的事情,都仍然持续。
-
不欲盈,故能蔽而新成。这句话所带来的启发与意义呢?
这篇文章极为宝贵有意义,通篇谈的都是如何持盈保泰的方法。人一辈子都在企求成功,也许脚踏实地追逐梦想,也许投机图利渴望一夜致富,在生活中我们习惯了设定目标,然而,失败总是伴随着顺利而来,很多时候,好不容易都快要成功了,终究功亏一篑,也有好多时候,总是等候机会,迟迟不能顺遂,老子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非常宝贵的方法,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节目,也期待您随时留心您宝贵的建议。
-
「老子」提到这样的描述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不知道「老子」透过什么样的感知?或实际感知了什么?但是,从现代物理学跟量子物理学中,却发现实际的科学结果,跟「老子」所描绘的情况都是一样的。例如,所有的物体到了最小就是电子、原子,再往下就是「弦理论」了,一切归到最细微,就是能量。
本篇文章有两个比较大的启发。其中看起来比较有趣的是,我们可以理解为「老子」透过想象来构造一个宇宙微观世界,也可以理解为「老子」透过了什么修炼的方法来查探物理世界的微观现象。
-
生命是有目的的,就好像为官为政,原本都是有目标、有使命的。但是,在人生的过程中,在为人处世的行进中,我们是否还明镜自在?不忘本,无负所望?
我们来梳理一下,到底「老子」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是不是想跟我们说「要宠辱不惊」,不要人家给我个好脸色,我们就开心的不要不要的,人家如果辱骂了我们,我们就要淡然处置,您认为「老子」是这个意思吗?
治理天下、管理公司、经营家庭都是一个道理,不要老是去处理、解决问题,而是要了解问题的原因是出在什么机制没有协调好?领导人的工作重点是「发现问题」跟「协调机制」,而不是去「处理问题」,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
为了纵情享乐,为了虚名、权利、禄位、财富、感情,我们到底花费多少代价去追求?包含:时间、睡眠、青春、健康、信誉、背叛、偷盗、欺假、快乐、轻松、尊严,我们用这些看不到、摸不到的东西,去换取我们以为的快乐、丰富、囤积、权利及财富,我们获得了拥有的满足,却又为此失去了什么?
-
《道德经》每一篇文章都是只有答案,没有问话,每一段文字到底当时呼应的是什么场景没有被留下,这是非常可惜非常糟糕的。所以,我希望可以为大家花力气撰写关于自己学习《道德经》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与交流,希望对您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帮助。
老子说:「圣人无私,所以可以成其私」。天长地久自有其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也有其因循的规律,与其必向往的去处。因此,圣人之所以无私,是因为有其更大目的与私利,所以才无私,所以才是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