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r
-
用户本能地会对不平衡的设计感到厌烦,如何在画面中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平衡?画面平衡被认为是其元素在视觉上的比例安排。没有层次,画面就像视觉噪音,但所有元素又相互匹配,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这是一种比较高阶的设计平衡处理手法,用的好可以让画面非常具有设计感,但把握不好的话,就会非常凌乱。而动态对称的设计方法则能吸引用户的兴趣,表达出个性和创造力,能让用户集中注意力。
-
用户体验只是手段,关键目的是在没有销售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如何从互联网获客。
这次的经验的提醒我,以后如果再看到一些很火概念,不要简单的从表面理解,而是要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多思考背后的真实意图。
-
Mangler du episoder?
-
记忆的类型和模式和认知是息息相关的,它本身是有局限性的,了解记忆的特征,可以让大家尽可能走在共通的道路上,让产品变得通用,让流程变得容易。
-
toB 产品具有逻辑复杂、使用门槛高、试错成本高、用户角色多样化的特点,通过用户教育设计向用户传递产品价值,提升产品易用性与可学性。
-
作为互联网设计师,面对不断变化的业务内容和场景,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设计方法,同时也要求熟悉业务,在深入分析业务痛点的基础上,洞察设计创新机会点,助力业务发展。
-
当我们对设计心理学、大脑和感知觉的研究越多,整个行业的设计规范也会不断改变。连接心理与设计的桥梁是数据,随着神经科学和认知研究方法的改进,用户体验设计可用的数据类型和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
我们系统的研究了老年人面临的问题、PC 端无障碍设计标准及其他相关资料,产出了系统的移动端适老化设计标准体系,同时结合实际场景产出了解决方案。适老化设计包含:易阅读、易收听、易操作、易理解四个方面,后续将详细阐述。
-
微软提出了 18 条普遍使用的 AI 人机交互设计指南。这些指南综合了二十多年来关于如何使人工智能变得更加用户友好的思考和研究。微软团队对他们进行了三轮验证,以确保它们是具体、可观测且易于理解的。
-
桥型模型是美国 Dubberly Design Office 发表的设计流程图(Analysis-Synthesis Bridge Model),对于不清楚的读者,此公司的创始人 Hugh Dubberly 曾发布超五十篇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型文章,在多个知名设计协会挂名,并被录入美国 ACM 的 SIGCHI Academy, 成为公认对人机交互领域做出最杰出贡献的人之一。Dubberly 也曾在多个美国知名大学任职,因此,此模型也是多数国际人机交互学科的公认理论。
-
良好呈现信息的表格应当做到疏密适度、高效扫视、精简克制
-
感知性模式不是一个原则,而是一种工作方式、设计模式,除了个人的坚持之外,还需要有团队的意识才能让我们的设计更加具有品牌性,自上而下的调性、方向的确定,在团队中形成共识,这样设计语言才能形成。
-
设计师更应该多接触跨领域知识,从多维度寻找最优解。很多具有"专业度"的设计师,尤其是做惯了面向消费者产品的设计师,还是会陷入专业的"管道"之中,对"管道"之外的事物视而不见。
-
二次确认主要是在用户做选择的时候再次确认自己所做的选择,以免有误操作造成操作结果的偏差。
-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时候,工作能力只是一方面,你的为人处事,和领导相处的方方面面都很会影响到。
-
在应用界面元素中,按钮十分常见,有效的按钮设计可以使用户体验更加顺畅。那么,如何设计出合理的、通用的、且能解决用户困惑的按钮设计规范?
-
UX设计师注重用户实际使用一款产品、网站或者APP时的相关数据,更多的是需要理解共性的设计模式,和用户的普遍心理期待;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UX设计师在工作中的设计方法,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需求位于第二层,属于低层次需求,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求。所以在产品设计中需要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让用户时刻掌握系统状态,从而减少用户焦虑,提升产品体验。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建立用户“安全感”。
-
有很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形成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只需要几秒钟而已。但无论具体数字,用户对产品形成第一印象的时间都很短,通常都会半分钟内做出主观判断并得出结论。
-
在产品功能纷繁复杂的当下,界面中的功能元素、信息元素愈发复杂,有的时候,用户想要在一个界面中找到某个功能、操作某个功能并不轻松。预判设计,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用户所在的场景,让功能主动找到用户,并让用户与之产生自然的交互。
-
优秀的设计应该将产品设计得尽可能信息顺畅、容易理解和容易使用,让人们能在短时内就能快速理解,快速上手。本文作者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切入,分别进行了梳理和讨论,一起来看看~
- Se 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