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關於一個人、一個地方或是一個城巿,要有獨特個性,才會有人記着。正如,值得我們好好記着香港的,也是她的個性。

    中環太子大廈頂樓餐廳 SEVVA 已於四月十七日正式結束營業。四月十六日晚上以一個喧囂的生日派對作為告別宣言。令人懷念的,不是那晚的星光熠熠,而是香港曾經有過的獨特個性。SEVVA令人想起的個性,亦是一種中環個性,香港一個時代的縮影。

    這一個重心,猶如我在《Yahoo新聞》所寫的SEVVA:「人人能到訪的空間,裏面的故事,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如果一間頂樓餐廳盛載的是所謂的中環精英品味,那應該是各種觸覺與好奇(的總和),一個環境,更重要是一種態度,從上而下、從國際到本土,互相孕育而成的生活方式。」

    SEVVA令我感興趣的,是地標性餐廳背後一對永安百貨老牌家族姐妹:郭志怡(Bonnae Gokson)和姐姐郭志清(Joyce Ma)。兩人憑努力與實力,在香港打造的時尚與高級餐飲品牌,是心血與個性,雕刻了香港一個時代的品味與行為。

    郭志怡與姐姐郭志清,兩姐妹家業始於百貨,位於上環的永安百貨,建立於上世紀初,其後也曾於上海建立分店,家族還發展其他業務。郭志怡姐姐郭志清,嫁給先施百貨後人馬景華,七十年代初創立JOYCE Boutique ,隨後半世紀,她的時裝零售王國經歷盛衰。年前,JOYCE Boutique旗艦店從中環新世界大廈遷到金鐘;現在妹妹打造的SEVVA也結業了。

    時間在於人,是建立與消失的遊戲,推陳出新,最初的意念有故事,留下的,也只能是故事。

    Joyce Ma是受國際時裝界認同尊重的品牌代理人,九十年代中,她被納入意大利時裝界的Italian Hall of Fame。當年的公眾人物如鄧蓮如與唐明治、林燕妮與黃霑都是她的欣賞者。在香港,有點年歲的人,尤其是女人,或許,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JOYCE」故事。

    九十年代初,我在新聞行業初出茅廬,記得Joyce Ma 在中環嘉軒廣場建立旗艦店The Galleria JOYCE 開幕時,向新聞界發放的press kit,優雅得令人耳目一新,不捨得掉棄。每次在雪廠街那邊看The Galleria JOYCE的正門,都有活在香港的幸福與新鮮感覺。妹妹郭志怡永遠有一種樂觀而自信的心態,這或許是香港人的其中個性,也因為這種個性,行走至今天,希望,也踏步繼續向前:

    “I hold on to those beautiful memories of Hong Kong back then, and I tell myself to be happy that I lived that life,” she says. “But we have to keep believing in the future, one day at a time.” Bonnae Gokson

    我寫SEVVA的文章及聲演,請看下面《Yahoo新聞》及《集誌社》連結:

    https://zip.lu/36gcB

    https://shorturl.at/pvG39

    https://zip.lu/36hsw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見字如見人|SEVVA 明年五月結業 郭志怡與香港的大膽想像時代終結
    見字如見人|吻別 SEVVA 中環回憶 永安姐妹的詩情畫意
    轉載|冼麗婷聲演|中環太子大廈頂樓酒廊餐廳SEVVA宣告明年五月結業,中環真的已成「乜乜遺址」?

  • 佐敦華豐大廈本周三發生三級大火,造成五死 40人受傷,目前仍有 23 人留院、包括一名未夠一歲女嬰;直至12日早上,6人仍然危殆。

    《集誌社》連日來派記者到場採訪,了解災民逃生、地盤工人參與救人過程;今集Podcast 歸納這場奪命大火背後,所揭發大廈多來沒遵從屋宇署驗樓令、消防處發出的消防安全指示。數據更顯示事故非個別例子,全港有近六成即 18 萬張消防安全指示未被遵辦,涉及逾 9500幢商住樓。


    記者也在場採訪了當日冒險入火場救人的燒焊工人文哥、派飯予消防員充飢的齋舖老闆翁生,了解他們當日盡力協助的經過和心境。而在無名英默默助人之餘,不少讀者問到地區防火委員會,過去幾年做了甚麼工作?《集誌社》找到資料為拆解,發現防火會取得撥款不少用於慶回歸、中秋與國慶。

  • Missing episodes?

    Click here to refresh the feed.

  • 轉載|冼麗婷聲演|夜來風雨聲 4月1日悼念張國榮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四月一日前夕,夜半,聽到雨聲,想到風聲、花落。

    香港四月一日,總令人心緒不寧。我不是張國榮迷,但當然知道也明白,好多人都為他着迷,而他自己曾經公開說過,最喜愛的電影角色是1987年《胭脂扣》裏的十二少。

    當時張國榮大約三十一歲,風華正茂。至今去世二十一年,再看三十七年前他演那個殉情「縮沙」的男人十二少,與一個從開始,就不知道「被縮沙」的女人如花,命運,真有共同體?到底,如花於十二少是幻象,還是十二少對如花是夢一場。

    每一個人,都得走自己的路。縮沙與被縮沙的都不好過。所有問題,都從希望擁有開始。十二少買下新大床送到綺紅樓,包起如花,宣示主權。大床在中庭往上吊起,要送去如花房間之時,煙炮聲火,鏡頭轉到十二少坐在綺紅樓一戶窗框,雙腳吊着踢晃,一臉自豪,幾分得意,幾分可愛。倒轉一個角度看,那是十二少最接近張國榮的形態。導演關錦鵬用這一個窗框,把張國榮的氣質鑲起來了,成了永恆的開始。

    如戲裏十二少所唸兩詩句:「如夢如幻月 若即若離花」,也是故事主題,可以放進愛情、現實或是政治。

    闊少迷戀名妓的詩意,要別出心裁。十二少跟如花相識於她易服女扮男裝,在他面前唱起《客途秋恨》,好像刺激了十二少的男色慾望。如花當然不比男色,但人的身份,像穿戲服,可以不停轉換。令十二少期待的是,「濃妝、淡妝、男妝、無化妝」,他都喜歡。他需要的是新鮮與變化,跟夫妻如衣服的境界不同,這是導演與編劇一種特別的演繹。如果換了鄭少秋演十二少,多情俊俏只會畫上鴛鴦蝴蝶,同志感覺,他未必浸得出來。

    如花,也很現實的,她想完全擁有十二少。十二少母親(譚倩紅飾)用「雨前龍井」比喻,龍井清香,是因為由閨女趕在雨前採摘最鮮最嫩的葉片,放在乳兜,夾雜少女香汗,始才令茶葉更顯矜貴清香。大家長女主人再加一句:「這一種工作,你和我,都做唔來。」銳利一針見血,現實又得體。如花不示弱,表明自己「只希望埋街食井水,有住好人家」。但她不僅想從良,還想全權擁有一個男人。苦心計劃和十二少殉情自殺,約定來生再聚,以密碼 3811相認。

    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寄望將來。數字,也曾經決定香港人往前走了半生。戲中如花死後,五十三年意志堅定不變心,追上陽間,一心尋找半世紀的承諾。只是,五十三年前得不到的十二少,五十三年後再見,不同時代找回相同的人,那還會是相同的人?桃花依舊,人面全非,這是現實的永恒風景。十二少已淪為一個苟且偷生的臨時演員,如花,不過是個壯烈犧牲的執怨孤魂野鬼。

    離開沒有希望的世界,一切推倒重來,怎樣走,任君選擇。結尾,如花看見山伯臨終一段戲,也是從穿男裝相遇而起的愛情,結局是祝英台要嫁人,梁山伯為情病重將死,如泣如訴,相愛,合該如此。如花曾以男裝在十二少面前唱《客途秋恨》,初見,一席傾情,最終跟眼前《梁祝》結局迴異。

    夢醒,她掉下定情信物胭脂扣,今生來世的咒語消失了,決心走自己的陽關路,剩十二少孤身在世。當年張國榮演十二少是懷舊,電影可以看成好多含意。1987年的電影與人物,在2024年再看,那個沒有向如花遵守承諾的十二少,在現實裏,選擇在2003年結束生命,同年十二月尾,梅艷芳因癌病去世。

    大家對五十年的觀念有了看法,不同世紀、不同心態再看這一部電影甚或是張國榮,從未知的好奇所寄托的懷舊,不復存在了?喜歡David Lim在《胭脂扣》評論中的看法,時間流逝,再看這部執着於時間的電影,真會有更憂傷的感覺?電影,已成一縷鬼魂,也是時光機,是逝者的儲存庫,記錄了那些失去的,又或者,它是死後的另一種存在。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集誌社 #冼麗婷聲演 #張國榮

  • 721 林卓廷等七名非白衣人被控暴動罪案件,已踏入第 39日審訊。去年11月我們曾錄製podcast 整理首 22 日審訊重點;案件3月初續審,至今第一至第三被告已完成作供。

    案件涉及被告眾多,我們今集先歸納首被告林卓廷的辯方案情、控方盤問內容同辯方證人的作供重點,涉及九日的審訊。控方如何指控林卓廷入元朗挑起事端、火上加油?如何指林沒有嘗試與何君堯、白衣人和談?辯方證人案發時任元朗區議員黃偉賢,收到「鄉事吹大雞」消息後通知警方,警方有何回應?今集節目用20分鐘為大家整理一篇辯方案情。

    案件將押後到5月初再訊,預期第四至第七被告都會作供。《集誌社》稍後會陸續整理其餘被告的辯方案情。

    支持集誌社:

    PayPal 年訂: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Patreon 年訂:https://www.patreon.com/thecollectivehk

    PayMe 年訂:https://bitly.ws/3doj4



  • 很感謝拍檔 George 替我訂購馬奎斯生前小說遺稿,即台灣的中文版《八月見》及英文版《Until August》,連運費寄來香港,不過二百三十元,首尾三天,書已到手。

    只是,那天「出城」探人,剛好沒有駕車,乘小巴到大埔一個公共屋邨便利店拿書,步行了一段路程,在參天大樹下,看見幾個穿校服的少年男女,其中兩人十指緊扣;再看見一個只有小一小二的曲髮亞裔小孩,心裏,不知為何有陌生感覺。

    第一次親自去拿書,乍暖還寒,明明在自己的地方,卻有無根飄泊的感覺。

    回程,在一間老式糧油店買鹹蛋、雪耳、生熟意米和生花生,在旺區之時,又到粥店買了一條十一元的油炸鬼。日常都在山海裏,看見這些小東西,如獲至寶。買多了,又夾着一盒子書,最終經不起考驗,還是招手攔了部的士,快快回家。捧着兩本想看的書,才有了安慰的感覺。

    急不及待看馬奎斯兩個兒子Rodrigo &Gonzalo Garcia Barcha 合寫的前言,和書後編輯Cristobal Pera寫的後記。把出書其中來龍去脈交待,包括馬奎斯2002年寫完自傳; 再用約一年寫完《苦妓回憶錄》;2003年中至2004年尾,續寫了《八月見》,除初稿,還有按時序排列的五版,也有一些後備改動及指示,存在他的私秘書電子檔裏。之後,他忙於其他事情,一直把此書擱下。至2010年再與編輯商討修訂時,Cristobal Pera說他的記憶已開始令他修改不能隨心所欲。

    其實,資料所限,他患認知障礙症、創作與遺稿,細節與時序,要慢慢細看及求證。至於作品應否違反作家生前意願出版,每人都有不同看法。若說作品內容,每一個讀者總有自己的評價。

    我感覺是,人生閱歷愈是豐富的作家,要處理的事情愈多愈大,每一件,非得嘔心瀝血才好完成,人生幾次嘔心瀝血之後,可能時間已經差不多了。

    如果不是《愛在瘟疫蔓延時》,又那來動力細讀馬奎斯最後遺稿。記風華正茂,看《八月見》,像伴着故人,慢慢走到終結,也是一次難得的人生閱讀。

    關於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文章,可看作者Patreon個人平台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相關連結

  • 政府「全速」推動 23 條立法,立法會《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委員會連續七日開會,用不足44小時完成 181 項條文和修訂的逐條審議。


    本集聚焦一周重溫政府、議員如何「全速」完成這「早一日得一日」的任務。綜合多日審議和修訂,23條的草案涵蓋甚麼罪名、罰則;政府加入的免責辯護甚麼情況才適用?在延長被捕者羈留期、囚犯減刑獲釋有何新增執法和限制?甚麼情況下或涉違法?

  • 編按:

    探討學生不快樂的原因,上一篇說到,世界政治、科技在急劇轉變,最大的學問,不論學生、老師、教授、每一個人,是要懂得如何自處。

    這一篇,主要講人文與科學調和的好處。聲演裏,既講吳大琪成長的故事,也由他說出,缺乏情感教育的學生,可能面對的情緒及學習問題,他任教的香港科技大學,正正會對這方面的問題。無論從成長經驗或是心理科學探究,他相信,人文、情感教育,能為學生打一口「抗逆針」。

    冼麗婷

    說到學生情緒問題,中小學生情緒有問題,大學一樣會接收情緒有問題學生。

    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吳大琪說,以科大為例,最少十多年時間,存在學生抑鬱及自殺問題,接受精神科藥物的數量也有增加,沒有 slow down 跡象。學生到了要用精神科藥物,教授已處理不到。他認為學生受精神科問題困擾,不一定跟遺傳或天生有關,否則不能解釋那十多年不斷增加的個案數字。

    他指出,科大與其他大學相比,有一個缺陷。科大專攻理科、經濟及金融,沒有醫學院也沒有文學院,缺乏精神專科支援,也沒有很多人文、情感教育,校園氣氛相對冰冷。「中大、港大情況好一些,因為他們有醫學院專科解決學生精神科問題,科大過去十年,則不斷增加輔導人手。」

    到底,人文以及情感教育,能不能為應付情緒及心理健康問題,為學生打一口「抗逆針」?這個討論,由他自身的成長談起。

    吳大琪的個人成長,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人文與科學調和。他自詡比一般人懂得處理負面情緒。他的父親吳羊璧,曾在《文匯報》工作,寫很多文章、小說,跟香港文化界包括李怡和羅孚熟悉,但他跟某些左派文人下一代相比,並不擅長說話「吹水」。

    「我是一個 scientist 的個性。」但是,父輩書稿人文薰陶,讓他心理素質不知不覺有了看不見的彈性。他說,人生中,曾經感覺朋友的虧欠,極度憤怒,最終,他的思維選擇原諒,為的是要放過自己。他不擅辭令,卻是從小願意接觸人的「怪人」。現在受訪吹水,耗費精力 make effort,「之後感覺好累」。其實,我跟他說話也「好累」。相關文章請看《Yahoo新聞》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W4qkP 。

    (吳大琪曾任資優學苑院長六年,也是香港課程發展議會STEAM教育常務委員會主席。1991年科大創校加入物理系;2000年成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02年獲裘槎優秀科研者奬;2023年獲特區政府榮譽勳章)

    (作者相關訂閱平台「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 編按:賴恩慈與法國男友Jacques的情人童話,聲演故事有新版本。除了加入女導演的最新動向,另一亮點,是邀請了Jacques,特別為讀者聽眾重新演繹他在《4拍4家族》裏僅有的三句法文對白。為了三句對白,他重臨香港;命中注定,三句對白發酵的,令兩人重新走在一起。這位戲裏「大茄哩啡」,是賴恩慈的真命天子,他的聲音演繹,戲裏戲外,都有點可愛動人。

    冼麗婷

    以原創音樂歌曲為特色的電影《4拍4家族》,繼續馬拉松式多方面推展,即將推出電影原聲黑膠唱片,以及 CD,即電影原聲音樂大碟 (OST : Original Sound Track),這些製作收錄了電影的絕大部份歌曲。 賴恩慈說,不少觀眾表示喜歡《4拍4家族》原創歌曲,期待推出原聲黑膠唱碟等製作。但因為版權或技術問題,其中兩首創作歌曲《Freedom》及《最後武士》未能收錄在今次的黑膠及CD製作。

    她說,如果觀眾喜歡歌曲,仍然可以入場欣賞這部音樂電影。目前上映地點是葵涌的 Lumen Cinema,她目標是令作品能以馬拉松方式,在全港各區上映至今年十月十八日,那天是她的生日,如果成功,這將也是電影上映一周年。 正在英國倫敦教授戲劇的導演賴恩慈,持續在英國不同城巿為她這部作品主持影後座談,並正洽商在北美發行這電影。

    到了四月,她將會回港出席香港電影金像奬頒奬禮。在票房上苦戰四個月的《 4拍4家族》,最終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四項提名,包括:最佳女主角謝安琪;最佳新演員陳諾𩃀;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毋忘》;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泰迪羅賓、戴偉。 不一樣的女導演,仍然充滿鬥志,《4拍4家族》將會參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芝加哥及新加坡舉行的三個國際電影節,包括: 新加坡華語電影節;荷蘭亞洲電影節 (阿姆斯特丹); 芝加哥亞洲躍動電影節 (美國),她亦會出席放映活動。 為了實踐「去到邊度,邊度就係舞台!」雖然《4拍4家族》已在英國完成上映,但仍然會在不同城巿做私人放影(private screening),恩慈也會去做影後座談。

    另外,近期有些到英國發行的香港電影,邀請她做首影或是影後座談會主持,她說樂意為連結香港電影及英國觀眾盡一分力。

    相關文章,可看《Yahoo新聞》這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H9s8i 。
    (作者相關訂閱平台「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 煙火救經濟?財赤怎解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28日)發表今屆政府第二份財政預算案。樓價去年跌 7%,陳茂波宣布,即日起樓市全面撤辣。財赤嚴峻,2023/2024年度綜合赤字為 $1016億,但原來扣除700幾億債券「收入」財赤已超逾 1700 億,而政府來年會繼續舉債 $1200 億。

    庫房欠缺「子彈」,派糖措施「減甜」,薪俸稅退稅上限只得 3,000 元,是他出任「財爺」以來,最「手緊」一次。股樓不景,陳茂波想到以月月維港放煙火振興旅遊業。

    開源方面,他的招數是向打工皇帝「開刀」,實施薪俸稅標準稅率兩級制。若以高官年薪作入息淨額計算,高官中只有行政長官李家超要多加稅約 $4000元。問責高官會否減薪共度時艱?陳茂波說,他們的薪酬對私人市場有影響,「希望打工朋友收入有所增加,所以唔想政府行為畀勞工市場、畀打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 編按:農曆正月,花開得靚。重溫買花、賞花的快樂日子,其實,是想講種花人的辛勤與希望。還有,年年此時,「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年,比一年明白。賞花與種花,都有心態。生活,要好好過;桃花,依舊好好地種。
    冼麗婷


    元宵剛過,春天時節,萬物生長,鄰居的紅色玫瑰開得又多又燦爛,山坡上自然生長的蝦肉色玫瑰,雅致古典又含蓄,路邊杜鵑花,深紫赤橙,開得像一團火。

    早一個星期,喜歡拍攝植物花卉的舊同事雷子樂,經過林錦公路,看見大遍大遍的桃花樹,仍然種在農場,無人收割。他也去過元朗的蓮花地,一樣還有大遍大遍未被收割的桃花留在原地。桃花林景,靚是靚,但亦代表今年桃花巿道麻麻,一定程度也反映社會消費行為模式轉變。

    有朋友幫襯香港網站買蘭花,六株的大盆蘭花,連運費只是七百元。期間因為有幾片花瓣甩咗,或是有少少折斷了,換了通共兩次,最後一次,舊一盆,不作回收,七百元買了兩盆蘭花,一盆放廳,大盆放睡房,這樣子,連客人的心都買了,這種平價鎖售方式,的確對香港花農及零售做成很大競爭。

    但我依然喜歡自己去農場揀桃花。感覺不同之處,是感情。自小看着新界農場種桃花,感覺是很特別的一門生意。因為喜歡花,雖不是花痴,但會被花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吸引。我已經四年沒買桃花了,點解?都唔使點解啦,總之,今年立春正日,和舊同事 Lousie 去元朗揀桃花,無非想開心下啫。當然,亦想支持香港農夫。碰巧那天立春放晴,希望真如傳統節氣推算,新一年風調雨順。

    買桃花,看通一個道理:種桃花的講感情;賣桃花的看銷情;買桃花,看心情;賞桃花,要懂世情。如果為了人情、世情買花,花好,自然開心;若果花開不似預期,最少,送了辛勤農夫一筆人情。結果,我們在「有利花園」揀了心宜桃花。

    第三代負責人阿俊說,今年明顯少了人買桃花。種桃花生意,不容易。他說真心話:「其實爸爸不是好想我們接手種桃花,他經常說這行超級辛苦,搵錢又不多,所以,不建議我們三兄弟繼續種桃花,可是,我們三兄弟好想傳承發展桃花產業。」他的桃花園的故事,請看《Yahoo新聞》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12M4p

    阿俊前日告訴我,一年之始,又是時候重新打理桃花園的桃花,包括修整來年桃花王、照顧桃花幼苗、生長、除草及施肥等等。我問他,留下的桃樹夏天能結桃子嗎?能吃嗎?他覆:「桃花能結果子,可以吃,但不會吃,因為,不好吃。」

    他的爺爺嫲嫲以前由內地來香港,先在元朗種菜維生,之後改種桃花。超過半世紀的桃花園,顧客摃桃花,種花人擔起種花責任。阿俊三兄弟各有正職,希望以part-time時間,full-time 精神,繼續送上種好花的誠意,年年歲歲,人面桃花兩不忘。

    對於城巿人來說,香港還有人願意種好桃花,是優雅勤力的好心事。而且,一年一度桃花依舊,的確勾起年年歲歲情懷。阿俊有一班熟客,農曆年前來買桃花,爸爸問客人,「點解今年唔見咗靚仔啊?」啊,完來靚仔已經仙遊,但生前叮囑家人,希望農曆新年要繼續放一棵桃花在家。所以,他姐姐今年繼續來揀桃花。

    其實,朋友看我在Yahoo寫桃花的文章,也抄來唐朝崔護詩句,年年此時,永遠動人:「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年年歲歲此花間,總有懷念的故人。生活,依然要好好地過,桃花,依舊好好地種。

    (作者Patreon個人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 美聯社日前報道,中國網絡安全公司上海安洵信息機密文件外洩,揭發公司曾對英、印、馬、泰、台等政府部門發動網絡攻擊,竊取資料;而本港 11 個政府部門、院校、職工盟也曾中招。

    今集《聚焦一周》為大家解構,這家公司的背景、攻擊手法和對象、客戶和合約細節,以及涉及香港有甚麼機構、組織資料疑外洩。




  • 農曆元宵很快又到,可以預先聽下賴恩慈的愛情故事。唔駛用腦,用情就得喇。另一相關文章,可看《Yahoo新聞》這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H9s8i 。賴恩慈的生命經歷,是上帝之作。她和法國男友Jacques的故事,則是愛情童話中的童話。她為了令《4拍4家族》這部電影可以誕生,曾經失去Jacques。嚴格來說,並不是她放棄Jacques,只是,電影夢與愛情,一時間,不可兼得,讓她失去性格、品德、心靈都契合,而且一樣愛大自然又一樣愛行山的靈魂伴侶。問世間,甚麼夢想理念是沒有compromise 餘地?不如說,怎樣的人,不會放棄怎樣的理念。在某程度,我明白恩慈追求夢想的心情。訪問期間,因為一件簡單小事,她跟我說:「你驗證了,只要真心想做好一件事,個天一定幫你。」真心想做一件好事,如有神助,我明白。但是,最終成功與失敗,本身就是有着不同界定與要求,所以,那不是做事的重點。成功是bonus,失敗是一堂課,也是繼續的推動力。所以,恩慈目前看電影《4拍4家族》的延續生命,多於看票房,「它會比我更長命。」最終,賴恩慈的「童話」,是電影與情人兼得。此時此刻,在倫敦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教書的她,春風得意。這學院非常著名,位處倫敦巿中心 Barbican Center旁邊,恩慈教學自由度很大,教戲劇,不一定是莎士比亞,可以是關於香港,只是教學語言是英文。她工作還包括創作新劇,Jacques也會和她一起構思關於可能的環保電影內容。一對情侶由離合變得更融合,沒有比這種生活與目標更令人快樂,我認為。教戲劇、亦創作戲劇,她擁有的財富,比法國大宅、名譽、家勢更大。從一個野孩子,她堅持做一個有自己的女孩子,得到情人尊重。《4拍4家族》去年十二月在倫敦上映後,Jacques也計劃在法國發行女友這部電影。何止個天幫她,好多人都幫佢。#愛裏的自主,是互相造就,你讓我得到我,我讓你得到你,然後,你與我,才配得上互相擁有對方。##到底Jacques是誰?多年前,Jasque那位當首席大法官的爺爺,在法國北部諾曼第海邊,從「世界電影之父」盧米埃兄弟 即Auguste Lumière(1862∼1954)和 Louis Lumière(1864∼1948)手上買下大宅,聽說裏面的洗手間曾經是沖灑電影菲林的地方。Jacques的爸爸,是大公司行政總裁。恩慈能把Jacques的家勢、知識、品味都不當一回事,因為,Jacques在環保世界裏,也學會做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生活貼地,down to the earth,交朋友不看背景。兩人不時在海邊屋渡假,走盡法國、歐洲名山,到巴黎最好的博物館,可是,一切都沒能換取她為香港完成一部電影的初心。#作者相關訂閱平台「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 sinlaiting

  • 本周焦點新聞,是球王美斯的香港、日本表演賽之旅。在香港大球場,美斯因身體狀況沒有落場,令在場近四萬名購票球迷失望,高呼回水,政府也相當尷尬,除了表示極失望,也多次要求主辦單位解釋。及後美斯在日本上場,踢足 30 分鐘,再次令特區政府、建制派提出質疑,,有議員指事件辱華,風波越演越烈。

  • 21年後,《基本法》23條立法捲土重來,今之立法建議就「叛國」、「叛亂、煽惑叛變及叛離;具煽動意圖行為」、「竊取國家機密及間諜行為」、「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活動」、「境外干預及從事危害國安活動的組織」等五類罪行提出立法建議,諮詢期只得 30 天。立法建議跟 2002年的一次有何不同?有何值得留意及觀察?

  • 資深專題記者蕭曉華創立的一人媒體《山下有人》面世,新媒體「採訪人與事,和動物」,發掘社會上微弱而不被聽見的聲音。曾任職香港經濟日報、明周、立場新聞的蕭曉華,在今集節目,為大家介紹這個新媒體的運作,及她頭炮採訪八旬清潔員桂姐的故事。

  • 台灣總統大選在 1 月 13 日結束,民進黨宣布以 558 百萬票勝出、實現三連勝。 《集誌社》跟進報道台灣大選,訪問了首位參選立委的香港人徐百弟、首投的陳健民、台灣家庭如何一家兩代投三黨?

    今集 Podcast 我們請來兩名大學生 Anson 和 Henry,他們參與了大學的「學術交流團」到台灣與當地政黨交流、觀察選舉活動和氣氛。Henry 的首投是 2019 年的區議會選舉,台灣體驗令他後悔當年沒有太認真看待自己手中的一票;Anson 更是未有機會投過票已遇上「完善」選舉制度,行程中台灣人對民主的熱誠、投入和參與,幾度令他感觸落淚。今集一起聽聽兩位年輕人的台灣體驗,以及所得到的啟示和反思。

  • 運輸署未經諮詢下,實施車輛查冊新安排,只限車主本人、獲車主同意者,或受車輛直接影響人士如買賣車輛、追討欠款等七項指明用途,才可查車牌。至於新聞報道只能透過「例外情況」作詳盡書面申請,由運輸署長「把關」,只在公眾利益大於車主私隱權、「其他人和社會權益」下才會批准,如不利國安將拒批。

    署方指,終審法院在去年6月就蔡玉玲查車牌案頒下判決,指出車輛登記冊個人資料涉及私隱,運輸署長有責任妥善管理、防範個人資料被濫用,政府因此推新安排「完善」制度。今集《聚焦一周》找來熟讀判詞的獨立法律研究員黃啟暘,一起從三方面剖析署方做法是否符合法律原則和精神。

    總括而言,黃啟暘提出多項分析,指出署方做法有越權之嫌:

    第一.終院蔡玉玲案判詞其實確立了「真誠的新聞報道」作為查冊目的之一,此應是查冊安排的起點。署方現時將新聞報道排除於查冊目的外、放入「例外情況」施加申請門檻,是背道而馳、可能越權

    第二.考慮到《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對新聞活動的豁免,署方現時訂下「例外情況」的申請條件已超出條例框架

    第三.運輸署長指只會在三種情況下批准「例外情況」申請,其中涉及公眾利益要「大 於 登 記 車 主 享 有 的 私 隱 權 及 其 他 人 和 社 會 的 合 法 權 益」。所謂「其 他 人 和 社 會 的 合 法 權 益」在過往案例下,已被界定為含混不清,不構成限制憲法保障權利的充足和清晰理由。而署方要求新聞工作者提供詳盡陳述,披露查冊對象和目的等資料,也與《私隱條例》中對新聞自由的保障,如豁免新聞工作者向私隱專員或資料當事人披露所持有資料的原則相違背。

  • 《集誌社》成立將近一年,Podcast 節目不經不覺已播出至第105集了!今集五位同事一起齊人回顧和分享感受,也回答讀者的疑問:最初點解會做Podcast? 最難忘有咩經驗?最鍾意哪集節目?個節目有幾多人聽㗎?聽嘅又係咩人呢?想知道答案,立即收聽今集《集誌背後》。

  • 來到 2023 年,這一年,國安警兩度懸紅各百萬元,全球通緝羅冠聰等 13 位身在海外的社運人士。社運人士周庭、鍾𨌺林流亡、蘋果安開審、立場案判決押後,還有世紀暴雨、紅山半島僭建曝光、區議會改制等⋯⋯今集節目,為大家回顧 2023年的重要港聞。

  • 寫了兩篇關於郭志怡(Bonnae Gokson)及馬郭志清(Joyce Ma)的綜合文章,看資料時,對我來說,是很有趣,處處是驚喜,身邊經歷過的事物,像重新發現,也有原來早就認識的喜悅。第一篇除了說SEVVA,也節錄以往我在yahoo!新聞訪問郭志怡的文章內容 ,能看到她另一個面向;第二篇,加入了以往JOYCE 和 SEVVA留給我的中環回憶,都是關於「個性」 。如果會員讀者先看一下會更好。

    除了在 90 年代JOYCE cafe 的快樂午餐,還有最近兩年才看過的一輯時裝設計師紀錄片《Dries Van Noten》,中文譯名「花漾年華」。那是述說比利時時裝設計師 Dries Van Noten 的設計與生活,那不是純設計意念的闡述,更大更遠是呈現設計師對生活與生命的態度,與其說顛覆,不如說他喜歡做自己喜歡的,找自己想走的方向,甚至時裝 fashion 這個名字,他都認為有必要、有可能找到更好一個字去形容,簡言之,從花與生活蕩漾出來的,不單純是一件衣服,是意念、熱情與藝術。

    我最喜歡的一節是看到 Dries 走進他的大花園,割摘新鮮疏菜,包括紅菜頭等等,他會採摘新鮮的花卉,扛回家,放在古典大廳。脫掉一雙田野皮靴,走回室內時,肩上扛着花樹的大枝椏,枝椏上有鮮紫色花串與綠葉,啊,原來他準備這樣原始地把花樹一枝節,放在大花瓶,把自然融入生活,不費分文,一樣有滿室鮮花的奢侈。這些舉動,我靜靜看在眼裏,心裏就打開了感覺,去年十一月,也在海邊的野生杜鵑枝椏上,剪了幾小節花枝,回家,插在一個香檳瓶裏,算在自己的美學裏,從心欣賞,從行動到作品的完成,是自由的喜悅。

    然後,是Dries設計的投入,選擇的布料,從觸感的柔軟,到花卉的美學,越是柔軟的布料,在身體上,越是沉墜。衣、裙、襪、履,要撞擊還是可以平衡?穿成一個村姑,還是一個時尚,這就是設計師心中一念。一件服飾,讓人想到過去,像Milan Kundera寫過衣服,有些傳統衣服,穿上去,就像過去一個鄉村教師的模樣。但在 Dries 設計意念的一整套思維與呈現,懷舊衣服,穿在身上,決不要成為過去,這就是創意的靈氣。

    我喜歡從布料想像作品,而這齣紀錄片,有Dries追尋布料美學,派人專門到印度找傳統刺繡工人,重新打造炫麗又端莊的印度花布,放在鎂光燈下的模特兒身上,時裝秀,是設計師跟世界的說話,每一個穿戴的細節,都必須留下上帝的影子,這是精神上的奢侈服飾。

    Dries那頭朱古力色的攣毛狗,會跟他去時展覽,也會一起上班去辦公室,伴着主人工作,啊,他的一切一切,都是我理想的創作人生活模式。近月,我也來了靈感,索性把這輯在收費電視上的紀錄片,開着不斷重播,讓充滿發現的好生活,伴着寫稿。這,不就是好好生活的方式?

    原來,這位獨立於大品牌皇國、 追求個人藝術意念的設計師,跟馬郭志清與郭志怡姐妹都是年少相識的好朋友。這樣的確又會令我對兩人增加了好感,順理成章的繼續好奇認識與欣賞這對永安姐妹留在中環的記憶。

    如妹妹郭志怡所說,我們都有過快樂的回憶,這已足夠。也很喜歡姐姐Joyce Ma在過往受訪時的說話,八十歲以後,她仍然對未來樂觀,那管所建立過的,已經從興盛走到平淡。如果相信自己,就不怕一切外在的消逝,這種智慧,很適合現在的我們去學習:

    " This is what I'm learning as I get older, …..

    Everything is nothing:

    happiness is the new rich;

    kindness the new cool;

    health the new wealth;

    Inner peace the new success.”

    Joyce Ma

    (錄自Ming’s People, 15 Jun 2018)

    冼麗婷簡介: 曾在《蘋果日報》任職記者17年。2016年成為獨立記者/寫作人後,出版了人物專訪結集《見字如見人》。今天,仍然幻想能成為101歲女記者。建立Write House,寫字為家。 「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