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 【前言】

    本期播客是「参与式观察」与「隔壁老梁的故事」的一次串台节目。Mentorship是老梁和我的兴趣交叉点。作为2023年应届毕业生,在正式步入职场之前,我们各经历过10段左右的实习,并不约而同地把这些非全日制的工作当作初出象牙塔的试炼场。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陷入过认知失调,预演过人际相处,遭遇过职场恶魔,所幸最终都取得了校招offer

    在这次对谈中,初入职场的我们,列举了各自碰上的优秀和奇葩的mentor,关注性别作为中介因素,在mentorship中的调节作用,思考事业观与人生观之间的关系。

     *本节目于播客「隔壁老梁的故事」同步更新。

    【对话】

    老梁,播客「隔壁老梁的故事」主播,厦门大学MKT本硕,关注战略、产品、投资、创业等话题,甲方战略offer holder,半专业乒乓球运动员,消费电子产品重度爱好者。

    林澜 (微博/小红书:@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06:23   春秋招后惊呼, 「从前实习的公司都太好了吧」

    07:04   mentor偏爱男生是由于场外因素?

    11:16   startup一号位晨会期间无差别情绪扫射

    14:09   mentormeeting有多难

    21:03   二老板不给实习生买咖啡谁之过

    24:35   mentor当作竞争对手是什么体验

    26:14   mentor布「道」:e.g. 积累credits、与高段位者共处

    31:59   职场天使特质:扛事儿、分享信息/机会、边界感

    40:37   性别与mentorship:男老板VS女老板

    47:51   mentor泛化:花名消弭阶级感、职场好人不在意称呼

    54:09   行业决定mentor属性:地产VS互联网

    56:34   长择事业要求价值观契合,为此不妨反向背调

    59:25   面试Q&A环节问观点,不问信息

    63:32   相似背景的mentor作为伯乐认可你,就是认可ta自己

    66:23   工作=谋生工具or自我实现途径

    【推荐】

    「隔壁老梁的故事」是一档由老梁发起的对话类栏目,作为一位职场新人,老梁会邀请朋友们,从不同视角聊一聊对职场的看法。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qq音乐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音频编辑|老梁 林澜

    主播|老梁 林澜


  • 【前言】

    本期节目是「源宇宙」与「参与式观察」的一次梦幻联动。主播源源是我的朋友。本科毕业后,我放弃保研出了国,她则换专业考研北大,现在工作于广州国企。

    在这次对谈中,我作为受访者,回应了源源对纽约日常生活的好奇,同时解释了近年做诸多战略抉择时的状态及背后的缘由。对我而言,这场对话不仅是好友间的交流,也是一次个人经验的梳理。

    最后,源源孜孜不倦更节目的态度令人敬佩,我反思!

    *本节目于播客「源宇宙」同步更新。

    【对话】

    源源,播客「源宇宙」主理人,北京大学毕业生,国企职能。

    林澜 (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01:23放弃保研=暂离评价体系

    08:55社会身份转变的压力大于读书上课

    10:55国内讲人情?美国最讲networking

    14:09研究生卷高GPA有什么用呢

    18:31   VC实习启发金融学习欲

    25:59怎么不能把导师/父母当成老板/天使投资人呢

    35:08人会为了可见的短期利益忘记最高战略

    40:39「养口体」VS 「养心智」

    41:27留学变现难?知识和阅历不全体现为经济回报

    46:50文化身份区隔:缺少社会支持令人消沉

    51:09华人才是racism最严重的一群人

    56:04做「精神中国人」直到入土

    58:55美国学生对种族词汇过敏

    63:14「那些工作机会就不是给亚裔留学生准备的」

    65:05不要美化自己没走过的另一条路

    67:09    homesickness其实是怀念之前的生活方式

    68:55来美之后只用中文名

    74:02「润」=口嗨,语言异化说明对现实生活失望

    79:40讨厌纽约是因为留美和焦虑记忆相连

    【推荐】

    「源宇宙」是一档聚焦年轻人当下生活、工作、学习的中文播客节目,在这里,有年轻人最真实的焦虑和最具体的选择。主持人源源是21年刚从北大毕业的社会新人。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qq音乐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音频编辑|源源

    主播|源源 林澜

  • Missing episodes?

    Click here to refresh the feed.


  • 【前言】

    做今天这期节目是因为我在朋友圈偶然读到了苑婷姐的文章,标题叫《收到剑桥offer前,我曾大哭无数场》。苑婷是我之前在《南方人物周刊》实习时结识的同事和朋友,因为是同校的师姐,我们就更亲近一点,合作过文章,交流得也比较多。她一直在自己的公众号,“狗什么都知道才怪”写作,我读到的这篇文章是英伦记系列的第七篇。这个系列记录了她从体制内记者离职后在英国gap year期间发生的好玩或drama的事情。真的事无巨细,比如她会分享伴侣错填PLF表而差点无法登机,会分享伦敦月租一万人民币的房子长什么样,以及在街上遇到的反疫苗游行。透过文字,我能感受到她初到异国的雀跃和不能自已。在《剑桥offer》的这篇文章里,她描述了两件爆炸性的人生大事,离婚和成为剑桥准研究生。在我看来,加上此前她经历的辞职和出国,这些事本质上是一件事,我的意思是它们之间的逻辑是贯通的,共同反映了苑婷这一阶段的世界观。比如,她在解释和恋人分开的原因时说,“我们出国后,关于何时回国之类的大方向问题作出了不同的价值排序和人生选择”,又比如,她觉得自己执意出国是出于“对于智识自我突破的执着,与成长停滞的恐惧”。在另一篇文章里,她说,“出国生活,是大规模地感受另一种社会共识。它带给你的冲击,是直接而具体的,用大量异质的感性经验添入原先的空白地带,改变你的认识结构和思考模型”。

    我大概能想象苑婷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能不焦虑地活着,不受大环境的共识所捆绑”,那是苑婷的理想国。

    虽然道理已经被千百遍地说过了,但真的有身边的朋友在28岁的年岁身体力行地实践对东亚时钟的反抗时,我还是会受到莫大的震动。我想我们都还葆有一个隐秘的期许,就是拥有对生活的掌控力,在混沌中夺回属于自己的知情权、解释权和决策权。“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

    【对话】

    邱苑婷(微博:@邱不苑),剑桥大学教育哲学硕士在读,《南方人物周刊》前资深记者,三明治短故事学院项目负责人,「狗什么都奇怪」公众号主理人。

    林澜 (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I. 人生过山车

    03:03辞职、出国、离婚、剑桥offer

    06:14   break up原因:矛盾淤积,对未来的想象不同

    11:25发现自己是个「智性恋」

    16:04选择英国:青睐有历史厚度的土地

    18:08选择辞职:路径依赖,媒体环境下滑


    II. 写作是救赎

    21:51写作母题是教育和艺术

    24:53做短故事导师:15岁男孩写自己六年级时想要自杀

    28:07在西约克郡英文写作营,我说决定离婚了,她们说Congrats


    III. 自定义生活

    35:14治愈瞬间:去博物馆当然可以只是为了踩水坑!

    47:10十年想象:有孩子,有事业,勇敢面对自己的感受

    50:00不要放任自己活在虚伪的生活里

    【推荐】

    参与式观察的每期嘉宾都将推荐一部ta感兴趣的文艺作品。本期苑婷推荐的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年黑色浪漫喜剧剧情片,丹麦导演尤沃金·提尔《奥斯陆三部曲》的最终作,获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讲述了朱丽叶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现代女性,因生育问题与爱人产生分歧,在30岁面对巨大人生迷茫的故事。

    【音乐】

    参与式观察的BGM由每期嘉宾选定。苑婷选择了电影《阿甘正传》插曲《Forrest Gump》。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qq音乐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相关文字稿将延期在微信公众号「听澜说」及「质性与思辨」更新。

    主 播|林 澜

    音频编辑| 程 海

  • 【前言】

    2022上半年充斥着消极的关键词。面对宏观世界的不可解,微观世界的未可知,愤怒和共情是应然的,迷茫和无措是可理解的。在这个时刻,处理抑郁,重振精神是每个个体的重要课题。

    《闪亮的日子》近来为我带来了很多治愈的能量。作为2022最快乐的泡面番综,它摒弃了传统S级综艺大制作、强明星、重资源的套路,以真诚搞笑的姿态,成为我的餐伴,扮演着我的情绪出口。

    活泼的后期团队和“分账”的商业模式是“小破综”的支持力。新媒体提供了平等的视角,即时的反馈和高质量的互动;而to Bto C的转变则使内容成为第一要义,也让制作方成为节目真正的舵手。这是观众的福音。

    悲观者也许正确,乐观者永远胜利。闪亮的日子长着呢。

    【对话】

    佳钰,咨询公司打工人,混迹内娱、泰娱,墙头满天下,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

    林澜 (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I. 卡司与名场面

    03:48  cp速览:艺闫万年、兴高采烈、0713

    10:20  陆虎启发事业观,永强是个生活家

    17:28  人际关系是试金石,熟人局YYDS

    21:16  当晨艺脱口而出「希区柯克」 ,我觉得内娱不会那么快完蛋

    II. 后期加持综艺感

    23:41OS花字」算不算某种喜剧手法

    27:37  离谱笑点:BGM被消音,版权意识刻进DNA

    29:13  大千影业是什么宝藏公司

    31:50「剧本综艺」过时了?

    III. 内容如何做成生意

    37:37  市场遇冷,金主偏爱「综N代」

    40:52  to Bto C, 平台与片方「分账」 会员费

    50:46  Timing:《闪亮》在宏观情绪面低的时刻释放快乐和温情

    59:23  下半年看点:《这街5》《说唱新世代》《中国新说唱》

    1:01:27  综艺还会是我生活里的快乐烟火吗?

    【推荐】

    参与式观察的每期嘉宾都将推荐一部ta感兴趣的文艺作品。本期佳钰推荐的是街舞作品《禾》。《禾》是艺人王晨艺及所在的嘉禾舞社于2021年年底共同创作的街舞舞剧。作品曾参与2021中国街舞盛典演出。详情参见《闪亮的日子》第一季第25期 王晨艺带高配舞团神速排舞。

    【音乐】

    参与式观察的BGM由每期嘉宾选定。佳钰选择了《闪亮的日子》相关片段:

    1.  《闪亮的日子》主题曲,陆虎(制作)。参见《闪亮的日子》第一季第22期 陆虎限时创作洗脑主题曲;

    2.  电音版《the Spectre》,闫永强(唢呐)。参见《明日之子乐团季》第1期上 40位少年入学明日高校;

    3.  卡祖笛freestyle部分试听,谢兴阳。参见《闪亮的日子》第一季第24期 闪亮家族全员挑战夹子音;

    4.  《摩登男女》(抢亲版),高秋梓&董唧唧。参见《闪亮的日子》第一季第48期 王晨艺给高秋梓即兴伴舞好苏;

    5.  《Trust Me》,王晨艺&赵让。参见《闪亮的日子》第一季第67期 三代创家族成员齐跳主题曲。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qq音乐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相关文字稿将延期在微信公众号「听澜说」及「质性与思辨」更新。

    主 播|林 澜

    音频编辑| 程 海

  • 【前言】

    做这期播客的起因是去年深圳某中学一份新入职教师的名单窜上了热搜,名单上清一色全是top高校的硕博。对不知情的普罗大众而言,这个名单之所以显得刺眼,最直接的原因是刻板印象中人们对“中学教师”和“名校毕业生”的期待实在有着天壤之别。而互联网叙事则变本加厉,暗戳戳地地把这个由求职引发的再自然不过角色转变描绘成一个虎落平阳的故事。

    不过,这个舆论事件最吸引我的点是它的“多义性”。名单的热度随着招聘的结束而降低,但它背后的深刻矛盾并没有随着热搜的消失而解决。相反,随着“内卷”升级,由“清华北大博士当中学老师,是浪费人才吗”这个母题衍生出的质疑和担忧越来越多,这其中包括对求职的,对教育的,对过度竞争的,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对社会系统公平的,不一而足。这实在是一个巨型舆论场,不同身份和立场的人都想借此抒发他们对时代的困惑。

    我在发给朋友高高和喷喷的节目邀请里这样写道:“我好奇人们对中学老师的角色期待和这个职业的实际日常,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理解偏差?谁要对这种偏差负责任?个体来说,你的求职动机也很重要;是什么内驱力和外部奖惩制度促使你做了这个选择”。这期的嘉宾高高和喷喷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这期节目能够完成一个“祛魅”的工作。作为在深圳的在职青年高中教师,她们的工作体验和价值选择与社交媒体上所述的一样也不一样。恰如复杂的现实考量和崇高的教育理想,前者需要向阅历求问答案,后者则值得用整个职业生涯来追求。

    【对话】

    糕糕 (小红书:@大糕糕),深圳某高中英语老师,清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公共政策硕士。

    喷喷,深圳某高中语文老师,北京大学创意写作硕士。

    林澜 (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I. 师生画像

    07:02学生ego大:接受偶像不完美、集体主义、会弹琴

    13:37学生出路广:出国、回老家高考、继承家业

    16:14求职路径殊途同归,人际关系佛系无害

    24:54深圳女教师是相亲市场天花板?

    II. 求职纪实

    27:33宣讲劝退:市侩功利,偏离教育本质

    32:25存在主义危机 VS 生涯最优解

    39:02热搜假象:一线城市中学招聘高学历教师久矣

    42:23「必须承认,清华毕业生也是个普通人」

    43:31引进高学历人才做背书,弥补教育资源是城市战略举措

    III. 教育理想

    45:30接触到高学历教师可以丰富未成年人想象中成年人的样本

    55:16未来的职业想象:学习公共管理,建设打工子弟学校

    59:37为什么先哲不在古希腊神庙的墙上写「你要学金融」

    01:02:43「他们没有读过清北,所以对多元的选择并不尊重和体察」

    【推荐】

    参与式观察的每期嘉宾都将推荐一部ta感兴趣的文艺作品。本期糕糕和喷喷推荐的是《我的二本学生》。《我拍的二本学生》是黄灯作为高校教师,对自己十三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中国高校市场化实践的一个诚恳反馈。在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即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长期接触和观察中,作者为读者呈现了他们的青春、犹疑,困惑,天真和挣扎,并后续跟踪了他们的前途,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这个群体隐匿的生命境况,同时这本书也折射出中国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成长状况和命运。这是一本资料详实、观点深入的原创非虚构作品。

    【音乐】

    参与式观察的BGM由每期嘉宾选定。糕糕和喷喷选择了电影《死亡诗社》片尾曲《Keatings Triumph》。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qq音乐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相关文字稿将延期在微信公众号「听澜说」及「质性与思辨」更新。

    主 播|林 澜

    音频编辑| 程 海

  • 【前言】

    计算传播作为传播学的一个新兴分支,自2016年国际传播学会(ICA)里创建计算方法小组以来蓬勃发展。其发源复杂,立足未稳,甚至面临只是“研究方法”而非“独立学科”的质疑,但近年相关投稿数的迅猛增加令人惊喜。一方面,虽然利用大数据分析问题由来已久,但计算传播其名历史较短,专属理论支撑欠缺;另一方面,由于计算传播天然携带的跨学科基因和代码等计算工具的引入,传统文理科之间的鸿沟被弥合,社科研究有了新的想象空间。

    一个崭新学科门类的建立要历经怎样的纠结无法确定,但一个博士生的学术生活和未来的职业路径却是可以想见的。或是对996和无聊体制内的暂避,或是基于现实选择的妥协,异国象牙塔的求知生活充斥着死线和其他不完美,但也为有志者提供相对宽裕的时间与自由的思想空间。

    马老师和段段是计算传播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这场与他俩的对话包括但不限于计算传播的研究内容,其在学科定位上面临的质疑和期待,社交媒体与政治传播之间的紧密联系,传播学博士所需的技能、所过的生活与所期许的未来。

    【对话】

    马思源,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系博士候选人。

    段泽宁 (微博:@段泽宁一梦如是),威斯康星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博士生,计传岛COMputation公众号联合创始人。

    林澜 (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I. 数据驱动的学科or方法

    03:01计算社会科学&计算研究方法

    04:51什么都研究:政治、公共健康、科技、女性主义,etc

    09:55质疑和期待:问卷方法的过去,计算方法的今天

    14:32「算法是入场券,数据是材料,理论和故事是灵魂」

    II. 社交媒体与政治传播

    17:54美国参议员删帖研究:criticism更多、与本党主张一致

    21:26「懒人行动主义」、脉冲型拉票、政治参与泛化

    25:11社交机器人影响公众对新闻重要性的判断

    32:43谁是虚假社媒账号的操纵者?

    III. PhD技能、生活、职业梦想

    35:34文科生也能写代码,编程不难且有趣

    42:00学科归类的依据是研究思维而非研究对象

    43:09   TA经历:卢旺达女生、《黑豹》、白人凝视

    49:42读博任教是合理可求的职业路径,历史、考古是永久的兴趣

    53:50读博为「幼稚的浪漫主义者」提供思考的时间

    【推荐】

    参与式观察的每期嘉宾都将推荐一部ta感兴趣的文艺作品。本期马老师推荐的是《王冠》(The Crown)。《王冠》是一部英美合作拍摄的传记历史电视系列剧,由彼得·摩根原创与编剧,并由左岸影业为网飞制作,讲述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统治时期的传记故事。

    【音乐】

    参与式观察的BGM由每期嘉宾选定。段段选择了王菲《人间》。片头曲是熊炜《起风了》。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qq音乐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相关文字稿将延期在微信公众号「听澜说」及「质性与思辨」更新。

    主 播|林 澜

    音频编辑| 程 海

  • 【前言】

    我小时候经历的舞蹈世界真实而残酷。严苛训练从娃娃抓起。开、绷、直是标准,跳、转、翻是基础。下腰够腿,大跳滞空,四位转得立稳,紫金冠要转开。芭蕾基训只讲一遍动作,被动开胯十秒便哭出声。几十十二三岁的女孩子,生病缺席是可替换的,技术不行是要往后站的;三角队形的尖只有一个,C位的服装闪着亮片,必须身高腿长,条靓功好。评价机制似乎是默认的,孩子们不知审美,更无人问津艺术的内涵。随着学成者入行舞蹈教育,生态循环开启,模式照旧。这使得对制度和美的叩问显得分外珍贵而振聋发聩,“舞蹈一定要有高超的技巧和整齐划一的动作吗”“只有年轻瘦削的,拥有完美比例的身体才是美吗”“这是谁规定的,又是谁要求的”?

    两年前备考托福听力到迷糊的时候,注意到TPO12里的句子,“如果外星物种突然出现问我们,你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地球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至少可以带着它去看歌剧。因为歌剧诞生于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段情绪”。歌剧、舞蹈,乃至一切剧场艺术,都不过如此。

    佳婧和欣欣分别是素人舞蹈剧场《悠悠视界》的舞者和导演,这场与她俩的对话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参与《悠悠》的机缘、素人的舞蹈感受、对观众反馈的态度、如何面对亲友的离世、从心所欲与惯常标准之间何以抉择。

    【对话】

    吴佳婧,《悠悠视界》动作设计及表演,互联网商业分析师,即兴舞动及剧场艺术爱好者,正在探索身心学及动态冥想。

    宋欣欣,《悠悠视界》导演,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教师,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联合艺术家,代表作《我和妈妈》《百态》。

    林澜(新浪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I.动机

    03:28  参演《悠悠视界》是出于创作渴望及对妈妈的眷恋

    05:35  纳入素人舞者材料,解决创作困顿

    07:07 「我必须想,为什么要跳舞,然后才是怎么跳」

    07:47  除了身体技术和视觉景观,主流舞蹈圈层还需要其他

    II.海选

    13:28  海选编创的即兴舞蹈是疲倦生活里的高光时刻

    18:09  需要警惕权力结构,但选择舞者就会留下遗憾

    III.离别

    27:13  「我们去看了她喜欢的默剧演员,她很兴奋」

    28:42  看多了生死,却依然活不明白

    30:44  她们走了,作品多了「死亡」的生命形态

    IV.艺术

    33:02「白纸」创意是玄学,也是经验

    36:19  演出事故:现场艺术总有意外

    40:34  像某种磁场力,观众与我的人生会有交集

    46:44  艺术最重要的功用是疗愈

    49:51  有人无法打动,也有人喊bravo

    55:32 当苏联古典主义审美不再适用,这套制度就会慢慢瓦解

    56:04 不想让学生重蹈覆辙,这不是一个老师能做到的

    56:27「没关系,你是有选择的」

    【推荐】

    参与式观察的每期嘉宾都将推荐一部ta感兴趣的文艺作品。本期佳婧和欣欣推荐的是《舞蹈共和》。《舞蹈共和》是由小珂与子涵创作的总体剧场作品,首演于德国魏玛德意志国家剧院,并被2016魏玛艺术节评为最受观众欢迎的作品。2016年11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呈现,共分为三部分:剧场表演—蕊啪啪布立刻傲福胆撕、公共空间事件—占领,以及纪录片展映。

    【音乐】

    参与式观察的BGM由每期嘉宾选定。佳婧选择了Chad Lawson《Nocturne in a Minor》。部分音频素材由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陈希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相关文字稿将延期在微信公众号「听澜说」及「质性与思辨」更新。

    主 播 | 林 澜

    音频编辑 | 程 海


  • 【前言】

    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是横亘于青年人成长道路上的一道重要命题。相比于考场内单一的度量衡,社会和职场的评价机制显得更加千丝万缕而难以捉摸。为应对这种认知失调,一种更高级别的内卷形态是,一早卸下理想初心与经济期许,尽力做出躺平的姿态。但世上人人不同,与其敦促偏安一隅者枕戈待旦,或令胸有大志者无所事事,不如向内求索,建设自己强大的内心。该争先时不退让,该休憩时不内耗。天地之大,众生纷纭,让大灰狼去卷大灰狼,小白兔安抚小白兔。

    肖可可在异国历经了首次求职,但这并不是她人生中的首次重大决策,这场与她的对话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她实习、求职的历程,对工作现阶段的评估标准,入读欧洲商学院的因果,近期的职业规划以及阅读世界的方法。

    【对话】

    肖可可,非典型商科生&三语习得者,于西班牙TOP1医疗保险公司从事国际营销工作,毕业于西班牙ESADE商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

    林澜(新浪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I.

    01:35  在《声入人心》首席面前唱歌是一种什么体验

    03:45  入职西班牙1st医保公司,电话面试时即成功转岗

    06:35   In-companyProject:拓展西班牙贵族食品的品牌渠道

    17:45  传统大公司or野心startup

    25:14  好工作积蓄精神力量,没有决策是全然理性

    27:33  如何评估工作机会:平台、内容、薪资、城市

    30:50  说巴塞罗那的艺术气息更浓,马德里人会不会生气

    II.

    35:48  通过CEMS联盟收集top商学院名单

    37:00  选择ESADE的影响因素:mkt+巴塞罗那+admission+男友

    38:32  践行utility决策法,发现最终要说服的是自己

    46:09  此处是BNU瀚德班招生简章(北师大打钱!!�)

    III.

    48:05  西语告诉我世界上有另一种生活方式

    49:50  想要成为很多人,e.g.国际汉语教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

    52:06  神奇往事:抽到《美巴》剧票、酒吧唱歌、与肖瀛聊天

    58:39  希望徐均朔十年后做客「参与式观察」Flag*

    01:05:10  我们需要system changer而非social entrepreneur

    【推荐】

    参与式观察的每期嘉宾都将推荐一部ta感兴趣的文艺作品。本期可可推荐的是普拉多博物馆(其中的展览和藏画也算是文艺作品吧hhhh)。普拉多博物馆建于18世纪,位于西班牙马德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绘画作品最全面、最权威的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有15-19世纪西班牙、佛兰德和意大利的艺术珍品,以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作品最为丰富。

    【音乐】

    参与式观察的BGM由每期嘉宾选定。可可选择了《声入人心》里余笛、翟李硕天、王凯演唱的意大利语歌曲《你眼里的蓝》。片头我们选择了刘宪华的小提琴曲《Despacito》。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相关文字稿将延期在微信公众号「听澜说」及「质性与思辨」更新。

    主 播 | 林 澜

    音频编辑 | 程 海


  • 【前言】

    近年关于粉丝群体的身份共识,来自社媒和学界的评价最为有趣。社交平台上,粉丝因动作出格频频热搜,常被无差别“污名化”;学者们则对内娱新近崛起的饭圈文化充满好奇,试图将粉丝行为嵌入社科框架,使其动机合理化。两者都未见得完全公允。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是,而今,“粉丝”作为互联网身份标签,其内部的差异化是一定的。“沉默的螺旋”放大了不理智的声音,造成粉丝“全员恶人”的假象;而追星的过程本质是对理想自我的找寻,其间个人情绪的表达,状态的切换,未必全部能用科学解释。这是一个由情感链接起的生态,发生的根本原因不过是最初那一点执念和喜欢。

    小悟是饭圈游戏的局内人,这场与她的对话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她的追星历程,对粉丝恶性出圈事件的讨论,内娱偶像业的未来,学术语言诠释亚文化之不适及偶像和粉丝的隐性行为规范。

    【对话】

    小悟,拥有五段追星经历的资深秀粉,“心系东亚娱乐圈”,毕业于中山大学。

    林澜(新浪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I.

    02:27  追星如恋爱:AKB48-戬杰cp-偶练-EXO-NCT

    05:01  间歇性关注,「候鸟式追星」

    08:03 「饭圈老人」: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09:00  周柯宇出事后,理解了周震南粉丝的心情

    11:13  淘系选秀是比赛,鹅系选秀是综艺

    II.

    15:02 「倒奶」事件粉丝难辞其咎但不应负全责

    21:57   battle式集资概览:7元=10张奶卡,0.3元=1个小号

    31:29  快餐化选秀不仅消耗偶像,也消耗粉丝

    33:05 「这是我最后一次追星」

    III.

    35:08「出道」=进入公众视野

    38:40 内娱偶像定义模糊,土壤贫瘠,机制不明

    47:13 想对论文说so what,学术理性和追星情感无法兼容:

          为什么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无法诠释饭圈逻辑

    55:48 不理智粉丝的热情令人艳羡

    【推荐】

    参与式观察的每期嘉宾都将推荐一部ta感兴趣的文艺作品。本期小悟推荐的是AKB48的单曲Heavy Rotation。AKB48是由秋元康担任总制作人的日本大型女子偶像组合。「Heavy Rotation」是AKB48的第17单曲,于2010年8月10日发行,由小悟pick的成员大岛优子担任Center。

    【音乐】

    参与式观察的BGM由每期嘉宾选定。小悟选择的是EXO的《玻璃鱼缸》。片尾我们选择了赵海洋的钢琴曲《远方的夜空》。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相关文字稿将延期在微信公众号「听澜说」及「质性与思辨」更新。

    主 播 | 林 澜

    音频编辑 | 程 海


  • 【前言】

    以非遗为主题的纪录片里总有些“经典”的镜头语言:佝偻着背的老人在石阶上做活,风扇脱了漆,吱呀地转,精美的成品被整齐地码放在窗边,狗从门口跑过去,吠两声。同期解说词将手工艺的衰落归咎于年轻一代对传统的漠视,与之构成对比的是老者守正创新的信念。类似的叙事当然掩盖了代际传承的复杂性。而今,保护和延续非遗的应然性似乎不必赘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方法论。但另一种更危险的提法则从根本上推翻了这个前提——就让传统死在时代的尘埃里,也许也是一种解法。


    高晗是蔚县剪纸传承人的后代,这场与她的对话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父亲的创业往事,校园霸凌之殇,关于衣钵继承的思考以及剪纸可能的出路。


    【对话】

    高晗,蔚县剪纸传承人高佃亮之女,「剪了个纸」创业项目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刑法学硕士,毕业于衡水中学。


    林澜(新浪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I.父亲

    03:40  蔚县单堠剪纸厂往事:建厂收徒,打破嫡传铁律

    05:53  父亲偷师学艺,挣钱谋生

    06:23  当地人看戏、贴窗花,就像看漫画一样

    08:27    1994年剪纸作为国礼赠送外宾

    08:48   创业上当,奶奶说,要活下去


    II.野草

    11:19   父亲通过剪纸脱贫,对晚辈教育近乎执念

    13:00   野草耐挫:五年寄宿制小学带来粗粝的疼痛感

    16:02   嫉妒、孤立与霸凌:我被叫了五年「乌鸦嘴」

    20:46   做一个不被欺负的人,不展露特点,不表达立场

    21:39   在衡中给新疆借读男生捎了一个月早餐


    III.传承

    24:53  直到创业,才开始担忧剪纸传承

    26:48  父亲的眼界影响了他对子女的规划和教导

    30:05  如果不必须,我会选择法学相关的路

    31:30  目前非遗手工艺还能存在,国家政策举足轻重

    32:40  创新是否会使蔚县剪纸变成一枚拙劣的佩奇

    36:01  一个东西只有先被看到,才有被喜爱的可能

    36:32  教育拯救手工艺


    【推荐】

    参与式观察的每期嘉宾都将推荐一部ta感兴趣的文艺作品。本期高晗推荐的是书籍《中国女孩》。作者王苇柯1989年生人,2011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学士学位,攻读公共卫生博士期间转行写作,获波士顿大学艺术硕士学位。《中国女孩》是她出版于2017年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碎碎念的形式,通过与心理医生的对话及个人的内心独白展示了她的成长、情感和身份困惑。


    【音乐】

    参与式观察的BGM由每期嘉宾选定。高晗选择的是藏族说唱组合ANU的《源自你》。片头我们选择了《피아노로그림을그리다》(用钢琴画画)。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相关文字稿将延期在微信公众号「听澜说」及「质性与思辨」更新。


    主播 | 林 澜

    音频编辑 | 程 海


  • 【前言】

    对于一个常怀关切之心的普通人而言,偶然接触到边缘群体时,言行上不免处处小心。在那些转发水滴筹、认领儿童画的时刻,我们将帮扶对象包裹在同情的目光里,想象苦难,建构意义,进而送上微薄的援助。特殊教育离非典型人群更近一些。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具有更广阔的服务对象,更理性的测量工具;其从业者则面临更复杂的资源重组,更艰难的职业挑战。这样的专业从来不是间歇性的悲天悯人,而是对特殊儿童细水长流的尊重与爱护。所有孩子观看世界的姿态都应该,不俯不仰,不卑不亢。

    刘嘉玥是特殊教育未来的学者和从业者,这场与她的对话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美国特教行业探微、如何成为特教老师以及选择特教的动机与初心。

    【对话】

    刘嘉玥(instagram:knockknockljy),宾州州立大学教育政策博士候选人,范德堡大学特殊教育硕士,“既相信教育理想又想发财”。

    林澜(新浪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I. What

    02:09    Capstone网站设计:特教的对象包括家长

    04:09   广义上的特教:天才儿童也需要特殊教育

    06:05    Universal Screening帮助筛查需要特殊辅导的孩子

    07:54   家长拒绝特教干预怎么办

    11:40   融合教育的关键是重组学校资源

    15:32   黑人学生更活泼,亚洲学生更文静?

    18:13   族裔、身份、文化与教育:e.g. Yes≠同意

    22:05   聘用多元背景的老师是一种有益的「政治正确」


    II. How

    25:05  田纳西州特教资格指南:学位、考试、StudentTeaching

    27:57   Paperwork可能让特教老师不堪重负

    33:33  美国特教老师薪资同业占优,但数量紧缺

    34:56  社区连接学校教育:e.g.校车、吉祥物活动


    III. Why

    42:43  选择特教是机缘巧合

    47:06  特教从来不是悲天悯人,老师只是帮助学生社会化的角色

    48:32  台湾实习接触到更多边缘群体

    50:02  教育的属性:公共性or市场化

    55:41  家庭状况都这么好了,就不能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吗

    57:07  在线教育让优质教育资源accessible

    1:01:55  技术无过,改变观念才是真正的教育

    【推荐】

    参与式观察的每期嘉宾都将推荐一部ta感兴趣的文艺作品。本期嘉玥电影《黑气球》。《黑气球》讲述了托马斯和其患有自闭症的哥哥查理因女友美琪发生冲突又最终和解的故事。本片获第58届柏林电影节青少年题材类别的最高荣誉“水晶熊”奖。

    【音乐】

    参与式观察的BGM由每期嘉宾选定。嘉玥选择的是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的《Jazzy Grandma》。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相关文字稿将延期在微信公众号「听澜说」及「质性与思辨」更新。

    主 播| 林 澜

    音频编辑 | 程 海

  • EPISODE 01 | 郭旭峥:出版是一种「本能」

    【前言】

    刚上大学那两年,常常听到“内容为王”or“渠道为王”的争论。那时的人们惊叹于黑漆漆的VR眼镜、一体化采编播平台、“5G+AI”双轮驱动,暗自道,这就是新媒体吧!而今几年过去,短视频当道,互联网覆盖下沉市场,博主日进斗金不再是稀奇事。站在这个时间点往回看,割裂“内容”和“渠道”的思考方式似乎过于陈腐。而所谓新媒体,绝不是将从前写在报纸上的文字转移到电子屏幕上,相反,这是一场由技术进步引发的全方位的革命。谁来规定出版?谁来决定表达?谁是受众?又是谁在传播?我们怎么看待新事物如独立出版,实际取决于我们对新技术的接纳和对旧思维的解构。这是现代人所缺失的媒介素养课程,而提高成绩绝非一日之功。


    郭旭峥是艺术出版从业者,参考线文化主理人,这场与他的对话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出版人养成史、校媒困境、作品心得,以及对出版的理解。

    【对话】

    郭旭峥(新浪微博@郭旭峥),参考线文化创始人、主理人,工作涉及艺术出版、平面设计、非虚构写作等,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代表作品《社区切片》。曾任中学生校园媒体《附中人Further》执行监制,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设公共选修课《杂志编辑与制作》,被《三联生活周刊》、《第一财经周刊》、单向空间、《经济观察报》等媒体报道。

    林澜(新浪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I.启蒙

    02:40  最爱《少年电脑世界》的读编往来

    07:01  柯南字幕组的工作流程:

               片源、翻译、时间轴、校对、注疏……

    11:49  「唯一」or「惟一」

    14:22   出版是一种「本能」


    II.校媒

    19:10  《附中人Further》2014年内容改革往事

    21:52  「以课养刊」模式:解决校媒人员流动之困境

    25:39   校媒是一个行业,但目前尚不承载媒体职能

    28:04   对标哥大CSPA,为中学校媒设奖难且必要


    III.作品

    35:56  参与abC艺术书展是什么体验

             「社区切片」:连续三年记录社区公告板

             「出入平安」:疫情期间的出入证将成为史料


    IV.出版

    43:09  出版不仅仅是「形式」

    44:48  创作的代名词是自娱自乐

    47:51  大众出版是个伪命题:10w+不如100个真正的读者

    51:35  如果把「出圈」作为出发点,很多动作都会变形

    52:44  信息茧房:算法背后是当今时代对效率的过分追求

    59:23  艺术出版≠地下出版,其更近似于独立电影

    1:02:08  先让头发茂密起来,而不是就几根头发来说发质问题

    1:06:10  机构兴起:e.g.小众互助出版计划

    1:08:34 「长尾效应」:非流行的累加可能大于流行

    1:16:09  人们的媒介观远落后于媒介技术的发展

    【推荐】

    参与式观察的每期嘉宾都将推荐一部ta感兴趣的文艺作品。本期旭峥推荐的是艺术家曹斐的作品《HX》。HX是艺术家曹斐长期项目HX的相关研究出品,以艺术家工作室曾经所处的红霞影剧院作为原点,追溯了红霞影剧院及相关区域的独特历史、文化脉胳以及相关人群的生活和命运。在整个研究项目中,艺术家收集了海量的文献和实物,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档案库。

    【音乐】

    参与式观察的BGM由嘉宾选定。作为火箭少女紫宁的铁粉,郭老师选择的是火箭少女《嘘!我跟你讲》和张紫宁《我想我不一样》。

    【关于参与式观察】

    参与式观察是一个有关同侪群体的社会学实验,节目通过了解同龄人的人生际遇,窥见精彩辽阔的时代。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相关文字稿将延期在微信公众号「听澜说」及「质性与思辨」更新。

    主 播 | 林 澜

    音频编辑 | 程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