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ódios
-
这是美东时间2024年的最后一期!或者是2025年的第一期!
张叔叔和张阿姨携17祝大家新年快乐,茁壮成长!
在本年度最后一期开启了一个新的主题,讨论海外离散华人的故事。这一期的故事是南北战争时期的连体双胞胎,张英兄弟的故事。如果你看过提姆波顿的《大鱼》,你应该会对里面帮助过男主角的连体女人有印象,张英兄弟就是她们的原型。他们从畸形秀的奇观,变成了拥有黑奴的农场主,再到后来参与战争,再次演出,直到去世。我俩一边讨论一边反思,我们对于人类的标准是什么?对于健全人的标准又是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可以放下自己而去感受对方的人性?
【时间轴】
1:35 从张纯如的《美国华人史》看到暹罗双胞胎的故事
3:59 故事开始,如何被发现,离开暹罗
12:11 19世纪畸形秀的流行,参与畸形秀的故事
24:15 人的基准线在哪里,什么是残疾
33:02 娶妻生子买地,被压迫的人终于压迫别人
44:14 张英兄弟的复出,成为南北战争的隐喻
49:59 财政危机,因为奴隶主的身份而不再受欢迎,去世
53:53 二人争取主体性的一生
《大鱼》里面的双胞胎
张英兄弟的照片
南北战争的漫画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我们】
Patreon | 爱发电
-
大家好,欢迎收听猫肥家润的特别栏目,赛博花园。在这档栏目中,我们将展开一场基于当代建筑与景观理论的阅读与讨论。
讨论涉及自然,人类,与科技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及它们对当今社会文化的影响。不论你是否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都希望这个栏目能为你提供一些特殊的视角去理解身边的现象。
本期讨论了Places Journal的一篇文章,关于我们对待自然环境的解决主义——手里拿着锤子,看啥都像钉子。
【时间轴】
1:58 马塔戈达湾的例子
9:52 解决主义在硅谷
10:33 一些解决主义的例子
16:11 马斯克的DOGE
21:09 景观中的解决主义思维的危害
24:12 水土不服的解决方案和解决主义
29:51 纽约-新泽西海湾防洪研究
35:02 憋个大的和完美主义
38:50 艾尔河的例子
43:11 设计师的解决主义
【提到的】
Rob Holmes, The Problem with Solutions, Places Journal
NY & NJ Harbor & Tributaries Focus Area Feasibility Study
River Aire, by Atelier Descombes Rampini + Superpositions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我们】
Patreon | 爱发电
-
Estão a faltar episódios?
-
终于赶在10月结束前更新了!而且要特别感谢我们的朋友小福的催更红包!
这一期讲了纽约如何成为了今天的纽约,被殖民前的纽约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地图不是客观的表达。
【时间轴】
1:06 分三个方面讨论纽约为什么成为了今天的纽约 How did New York became New York
2:00 第一个方面,地质因素 First, geology
5:36 冰后回弹 Post glacial rebound
7:26 第二个方面,人类的活动,印第安人 Second, Native Americans
19:42 对北美的殖民 Colonization
22:14 (其实已经缓慢的进入第三个方面)一张平面的地图是如何画出来的 How to draw a map
30:57 地图,知识,和权力 Map, Knowledge, Power
41:25 第三方面,用地图构建现实,所以我们构建的是谁的现实 Third, constructed reality through maps, and whose reality are we constructing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我们】
Patreon | 爱发电
-
爱情是一场浩劫,因为它彻底的改变了我们如何看到自己和我们如何被爱人看到。爱情的发生可以如此革命性的彻底的改变我们的意识形态,所以爱情是可怕的,也是灾难性的。可是说到底,意识形态也只是我们如何讲故事而已。所以我们选择讲述什么样的故事,也就成为了我们选择自由的唯一方法。选择爱一个人,也就是选择了自由。
我和张叔叔在这一期尝试讨论爱情,和一些宫崎骏的老电影。基本没有什么关于电影的评论,只是单纯在一个比较哲学的角度上进行了一些讨论,希望不要听起来太抽象。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请在苹果播客或者Spotify为我们评价打分,或者在你收听的平台参加评论,帮助我们把《猫肥家润》推荐给更多的人。感谢大家的收听!
【时间轴】
3:35 齐泽克:爱情是一场灾难性的事件
6:14 宫崎骏电影的爱情:相遇,成长,在一起
15:43 相遇是灾难
18:37 爱的第二个步骤,成长
23:40 扯到了拉康的哲学
26:08 又提到了西西弗斯
27:33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一个成熟的爱情故事
32:01 提到了黑格尔
34:00 西方哲学crash course
38:27 一些disclaimer
40:17 在一起的可能性
44:20 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时空穿越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我们】
Patreon | 爱发电
-
张叔叔回家的第一期来填一个坑!沿着我们之前聊过的高线公园一路往北就能到达哈德逊广场Hudson Yard,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购物办公住宅中心。网红建筑大松果吸引了很多人去拍照打卡,逐渐成为了纽约的地标之一。在许多采访中,开发商和建筑师都对哈德逊广场和大松果的公共性表达了一定程度的自豪,但它真的是一个公共空间吗?如果只有消费才能合理合法的享受这个空间,那这又是谁的公共空间?一个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不是只能依靠亿万富翁们的施舍和想象?
我们从“大松果”The Vessel说起,聊了哈德逊广场的发展历史,它对于自己作为一个智慧城市的宣传,最后说到了什么样的空间才是真正的公共空间。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请在苹果播客或者Spotify为我们评价打分,或者在你收听的平台参加评论,帮助我们把《猫肥家润》推荐给更多的人。感谢大家的收听!
【时间轴】
0:53 哈德逊广场Hudson Yard的位置和关于大松果The Vessel的讨论
10:57 广场里的高级建筑
12:53 哈德逊广场还挺好逛的,City Walk路线
17:08 哈德逊广场是如何建成的:申奥梦想
20:13 哈德逊广场是如何建成的:相关公司
24:02 这都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吗
27:20 智慧城市是什么
32:45 数字孪生,城市是机器,人类行为可以被优化
35:07 智慧城市在个人主义下必然失败
36:22 智慧城市在国内
44:21 想象一场抗议有多难,公共空间的悖论
大松果 The Vessel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
张叔叔不在家,张阿姨独挑大梁讲一期星座的!是关于古希腊占星是怎么看待命运的,有没有命运,一切是否命中注定,我们是不是无法逃避命运,等等。没有什么具体的占星技术,只是讲一下几种不同的对待命运的态度。最后分享了一些现阶段的个人想法。祝大家活得开心,记得自己是只一直存在的苹果。
张阿姨正在小红书上写星座随笔,佛系更新,欢迎大家去围观。小红书搜索“17的张阿姨”即可。
【时间轴】
01:39 命运存在,占星是一种思维范式
03:57 完全命运决定论和部分命运决定论
06:25 星座是象征或者星座是原因
08:43 星座是原因,人有一定选择
11:16 星座是原因,人没有选择
12:52 星座是象征,人有一定选择
14:49 星座是符号,人没有选择
17:40 因为我不知道未来,所以我体会到得永远都是我的选择
20:57 苹果的故事
【提到的】
Hellenistic Astrology: The Study of Fate and Fortune, Chris Brennan
繁体中文版:《希臘占星學:命定與吉凶的研究》克里斯.布里南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
我和张叔叔看了大卫格雷伯和大卫温格罗的万物的黎明(准确说是听有声书听的)都很想聊一聊。和之前关于文章和书籍的差不多,不算是书评,只是就着书内容的一些讨论,有不少跑题的部分。如果想直接听书的内容部分可以按时间轴跳过。
【提到的】
The Dawn of Everything, David Wengrow and David Graeber
【时间轴】
0:47 作者介绍,大卫格雷伯和大卫温格罗
2:14 书的主要逻辑,拒绝两种简单的叙事
9:22 跑题:原始社会并非按照性别分工
14:50 自由和民主并非起源于欧洲
20:00 农业革命不存在
31:45 跑题:美国按英里“平均”分地和不同文化对于公有私有的理解
33:37 自下而上的自治城市是存在的,乌克兰的大聚落和巴斯克社会
42:45 两位作者对于自由的定义,早期的社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45:31 墨西哥的特奥蒂瓦坎的社会住房,去中心化的城市发展是可以选择的
49:41 两位作者作为无政府主义者的一些私货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我们】
Patreon | 爱发电
-
终于更新了!前些日子有些忙碌。这期我们从停止按钮开始聊AI,解释了一些AI当中的概念以及AI安全问题相关的思想实验。到最后我们想说的也是,不要恐惧,如果说AI的行为是由它的奖励机制所决定的话,那到底是谁在设计这些奖励机制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时间轴】
00:19 从chatgpt4o开始聊AI的两种刻板印象,Javis和终结者
05:42 什么是大语言模型,chatgpt为什么会说话
10:30 通过强化学习收集点赞和chatgpt的人设
15:38 观察到的智能
18:56 停止按钮为什么没用
28:17 设计奖励函数不容易
35:18 机器人三定律也没用
37:48 失败的AI例子
47:28 假设功能性,谁在做决定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我们】
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感谢您去爱发电支持我们!
-
通过吃,我们和世间万物紧密相连。这期我和张叔叔聊了荷兰人类学家安玛丽·摩尔的《吃的哲学》一书。录的时候觉得零零碎碎的,好像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但是这本书也是这样——通过各种各样的小故事,日常的,琐碎的,不起眼的故事来邀请读者重新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样的叙事本身就是在拒绝宏观的,试图支配一切的传统叙事。这一期里也讲到了很多我们自己的故事,也期待大家留言讲一讲自己和吃的关系。
我和张叔叔因为在海外生活,所以对吃(不得不)有一些见解和观察。看看以后能不能再做一期吃的单独聊聊。
感谢大家收听!
【提到的】
安玛丽·摩尔 《吃的哲学》
【时间轴】
2:37 作者和书的结构
6:51 存在;世界穿我而过,轻飘飘的食物和浅色的人,吃啥像啥
15:39 认知;你难受的时候想吃什么,妈妈你是放了姜吗
27:34 行动;吃是一种任务,吃带来的道德抉择
36:58 关联;你吃有头的东西吗, “安逸咯”,爱与暴力并存
49:12 一种不以权力为中心的思考框架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我们】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maofeijiarun
-
从2009年开放以来,纽约的高线公园就和帝国大厦、中央公园、时代广场一样成为了人们来纽约旅游不能错过的景点之一。为什么纽约人会对它又爱又恨呢?高线公园从一段废弃的铁路变成了今天吸引着成千上万人来参观的公园,这中间到底经历过哪些城市的变迁和规划的改革?这期我和张叔叔想尝试用“绅士化”这个视角来理解纽约的高线公园。通过讲解高线公园的历史来理解我们的城市是怎么成为现在的模样的。这期我们俩终于都聊回了老本行,不但挖了好多坑,还觉得有很多地方没有讲到,城市发展经济和社会正义这一点以后还想再深入谈一谈。以后也会多出一些和纽约城市建设相关的主题,欢迎大家的收听!
本期封面就是播客中提到的2000年的Highline的照片,其他季节的照片可以通过小宇宙或者点进我们播客网站里查看。
摄影师:Joel Sternfeld
【时间轴】
00:29 简单介绍高线公园,张叔叔和张阿姨的个人体验
07:12 什么是绅士化和各种各样的绅士化
11:09 绿色绅士化
14:20 高线公园的历史,死亡大道和西城牛仔
22:22 高线之友和高线公园
23:27 8、90年代又酷又乱的下西区
29:56 高线之友的故事:做宣传和开趴体
35:34 高线之友的故事:请律师
36:18 2001年出现的转机
39:15 如何卖掉铁轨附近的废地:转移上空权
43:23 公园设计竞赛和一些入围设计师的八卦
48:08 过度设计和高昂的维护成本
51:46 高线公园的纪念性
55:17 资本主义的贪婪榨取了高线公园仅存的诗意。。吗
58:40 公共空间和绅士化似乎无法平衡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唯一。
——庄子
第三期讲后人类主义的时候提到了自创生系统理论(Autopoiesis),本期来填坑啦。这是由智利的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瓦雷拉(Francisco Varela)和洪贝尔托·梅图拉纳(Humberto Maturana)于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理论。简单来说就一句话,“一个有生命的组织是一个循环的组织。它会确保生产或维持他的内部构件,从而这些构件活动的产物, 便是创造他们的这个组织本身”。如果你没看懂,嗯,我也没懂。请听张叔叔在这一期解释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虽然解释下来会发现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中文只用四个字就说明白了——相由心生。我觉得自创生系统理论提供了一种更加自由的思考方式。因为我们作为人类是自己构建自己的,所以也就意味着我们有很多选择。怎么有责任的选择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
【时间轴】
1:25 播客纵横四海讲情绪是怎么形成的
6:32 自创生系统论是什么
9:29 青蛙的眼睛告诉青蛙的脑子什么
14:46 语言也影响了我们看到的现实,不同文化对颜色的理解也不一样
22:09 梅图拉纳和瓦雷拉的故事
30:59 理论背景:控制论
33:22 被观察者和观察者无法分开,不存在的客观角度
38:54 结构上耦合,组织上封闭,人类无法交流
46:32 多重宇宙
55:31 我是怎么在做我在做的事情的
左:梅图拉纳,右:瓦雷拉
【提到的】
Humberto Maturana, Francisco Varela. “Autopoiesis and Cogni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iving” 《自创生与认知:生命的实现 》
Humberto Maturana, Francisco Varela. “The Tree of Knowledge: the Biological Root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知识之树:人类知识的生物本源》
Anna Tsing. “The Mushroom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末日松茸》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
人工智能可以创造自然吗?城市人“向往的生活”为什么是种地?纽约下水道中的老鼠能算作自然吗?在【赛博花园】这个栏目中,我们每一期会找出两篇同一主题的文章,共同阅读、讨论。目前有以下几个主题:荒野(Wilderness),自然(Nature),关照(Care),可持续(Sustainability),技术/科技(Technology)。选择的文章主要来自当代建筑、景观学者,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我们会介绍文章和作者,对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且结合文章讨论关联的话题。
不论你是否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都希望这个栏目能为你提供一些特殊的视角去理解身边的现象。
我们这一期讨论了“荒野”这个概念,以及它对美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今天聊到的William Cronon和David Nye的文章解释了“荒野”(在美国本土文化中)所掺杂的道德和民族价值,导致一些人类对另外一些人类的压迫有了合理性,也导致人类可以不断逃避自己对身边环境的责任。因为在这样的叙事中,人和自然被分开了。
【本期阅读】
Cronon, William. “The Trouble with Wilderness” Uncommon Ground,《不同的立场:反思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
Nye, David E. American Technological Sublime, 《美国科技崇高》
【时间轴】
1:45 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
6:09 60年代开始的环保主义运动为两篇文章的时代背景
7:29 “荒野”是个文化构建
10:09 人们对“荒野”的向往起源于19世纪
12:13 关于“荒野“的第一种叙事,崇高
24:46 关于”荒野”的第二种叙事,边疆
35:46 总结一下”荒野”概念为什么对美国文化这么重要
41:00 对于现代环保主义者的批判
43:09 所以说应该怎么思考呢
47:48 最喜欢的两句话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猫肥家润”。如果对节目有任何反馈也欢迎写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
人工智能可以创造自然吗?城市人“向往的生活”为什么是种地?纽约下水道中的老鼠能算作自然吗?在【赛博花园Cyber Garden】这个栏目中,我们每一期会找出一到两篇同一主题的文章,共同阅读、讨论。目前有以下几个主题:技术/科技(Technology),荒野(Wilderness),自然(Nature),关照(Care),可持续(Sustainability)。选择的文章主要来自当代建筑、景观学者,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我们会介绍文章和作者,对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且结合文章讨论关联的话题。
不论你是否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都希望这个栏目能为你提供一些特殊的视角去理解身边的现象。今天理解AI为什么要聊自行车?自行车的发展能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有什么启示?
理解AI为什么要聊自行车?自行车的发展能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有什么启示?Sora的出现会改变世界吗?如今AI的发展在不断刷新我们对科技的认知,我们似乎正处在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小声说从星象来看的确是这样的)。我和张叔叔今天讨论了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学者Wiebe Bijker的文章和观点,希望通过讲解自行车的历史来为大家提供一个可以理解当今AI技术的框架。
今天是比较长的一期。感谢大家的收听!
【本期阅读】
Wiebe Bijker,《自行车,树脂塑料,和电灯泡:走向社会科学变革的一个理论》(Of Bicycles, Bakelites, and Bulbs: Towards a Theory of Sociotechnical Change)
【时间轴】
2:00 技术可以改变世界是一种“技术决定论”,STS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
6:41 聊AI为什么要讨论自行车
8:57 高轮自行车是自行车发展的一个弯路
10:21 早期没有脚踏板的自行车
16:22 19世纪中期有脚踏板的自行车
23:39 英国考文垂成为自行车的生产中心,Starley设计的Ariel
29:17 相关社会群体是什么
32:54 谁是AI的相关社会群体:优化者,反对者,保护者,超级用户,冷眼旁观者
39:00 不同人对自行车的需求
39:49 安全自行车的改进
48:18 解释柔性对AI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54:26 神经网络是如何开始广泛使用的
59:21 自行车是怎么稳定在现在的样子呢
1:02:32 用“闭合”和“稳定化”来理解自行车和AI
1:08:26 高轮自行车被淘汰了
1:11:30 其他概念:逃不出的技术框架
1:13:18 其他概念:挡不住的科技冲量
1:16:01 其他概念:庞大的技术文化
1:18:05 个人层面上科技的限制和排外
1:22:33 对我们来说技术多样性和解释柔性是件好事
本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Spotify | 海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
-
2024年2月11日我和张叔叔去体验了Apple的新产品,Apple Vision Pro。我们从流行文化展开,讨论了在电影电视剧中对于未来科技的想象:有一天我们的世界会像黑镜中那样每人都有一颗芯片吗?还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副高科技眼镜才能在社会中生存?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就只能预示着未来我们的世界会充斥着广告,聒噪不堪?我们是不是真的如鲍德里亚所说,生活中模拟当中?我们不想否认科技会加剧的种种不平等,但是最后我们从“毛刺儿女性主义”(Glitch Feminism)出发,希望得出的结论依然是乐观的。最后的最后还夹带了一些从星座角度的预测。Enjoy!
0:00 张叔叔的体验感受
4:55 简单解释空间计算(Spatial Computing)是怎么回事儿
12:14 黑镜,头号玩家,Hyper Reality,副本
18:38 我们为什么需要空间计算(我们真的需要吗)
24:16 鲍德里亚的模拟(Simulation)和超真实(Hyper real)
29:18 我们对批判的批判,鲍德里亚和海德格尔都是本质主义者
36:46 毛刺儿女性主义(Glitch Feminism),科技会给我们带来自由,但不是你想的那样
40:49 技术多样性(Techno-Diversity)
47:48 从占星角度讲讲最近几年AI和其他新科技
HyperReality: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e411x7t3/?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
盖勒普正念之城,由BIG建筑事务所在不丹设计,是一个以正念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创新项目。这个城市不仅仅是建筑的集合,而是融合了不丹传统文化和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活空间。它注重环境保护,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强调心灵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然而,“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表面看似完美,它往往过分强调人类的需求。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工具和设备,而是一种将自然界视为资源储备的范式,这种观点恰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正念”起源于佛教,然而,在西方社会,正念被剥离其哲学根源,转化为一种缓解压力的工具。当一个复杂的概念被转化商业产品时,它的本质和力量往往会被淡化,甚至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Time Stamp
1:41 介绍正念城市
6:20 可持续发展
12:50 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
16:40 关于自然和技术的范式
26:51 “正念”的来源
33:35 佛教中的“正念”
35:58 被迫使用西方语汇的发展中国家, GDP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41:00 殖民主义和殖民性
-
《Poor Things》是一部改编自阿拉斯代尔·格雷(Alastair Gray)的同名小说的电影。电影讲述了主角贝拉——她拥有成年女性的身体和婴儿的心智。挑战和质疑周围人对她的看法和期望的故事。这个设定不仅挑战了观众对身份和成长的传统理解,还以独特的方式探讨了我们如何成为人。
我们通过比较电影和原著小说的差异来讨论电影对不可靠叙事的呈现。虽然电影试图通过贝拉的角色提出有关身份、意识和自我认同的问题,但它缺乏女性主义叙事中的那种内在矛盾和复杂性。我们也讨论了贝拉的角色如何拒绝二元论思维而成为人——(通过可以把男人逼疯的性行为 of course)。
1:12 电影情节
2:50 小说情节
13:05 电影、手稿、和Victoria的信中的人物对比
27:52 Poor Things不能算女性主义叙事
35:59 对弗兰肯斯坦的引用
39:00 人为什么想创造生命,身体和大脑的二元论
43:48 电影和书对性的描写
-
我们都是后人类!
从人本主义的传统出发,后人类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于人本主义的反思。本期播客解释了后人类主义的概念,它与控制论的紧密关系,后人类主义如何在艺术、音乐和文学等领域中对人类地位提出质疑,以及这对我们自身认知的可能影响。
在谈论近年来后人类主义的发展时,我们看到了思想的飞速演进,挑战着传统的人类观念。后人类主义似乎已经完成了把人从神坛拉下的使命,颠覆了我们对自身和世界的固有认知。
然而,随着这一思想的深入,我们也发现后人类主义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新认知模型。尽管我们不再坐拥绝对的特殊地位,但我们似乎也在寻找着一个新的,真正的后人类的认知框架。
人的本质一直是人类长久以来不断追寻的话题,随着“人”这个概念不断扩大,这一探索充满未知,使人类直面自身的脆弱和对未知的恐惧。也许这正是后人类主义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颠覆旧观念,更是在混沌中寻找新秩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对于新秩序的定义各异。也许没有定义才是最好的定义,因为更重要的是拥有挑战既定观念的能力和勇气。
Reference:
《什么是后人类主义?》卡里·沃尔夫(Cary Wolfe)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凯瑟琳·海勒(Katherine Hayles)
《词与物》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
自生系统论:弗朗西斯克·瓦雷拉(Francisco Varela)和洪贝尔托·梅图拉纳(Humberto Maturana)
《活物》简·本尼特 (Jane Bennett)
Time Stamp:
00:42 后人类主义在近年景观学科中的流行
02:14 后人类主义不是什么
03:09 人本主义的本质及其与日心说的关系,日心说如何推动了人本主义的发展
10:30 后人类主义不是超人类主义
13:15 福柯在人文学科中对人本主义进行的质疑
17:52 卡里·沃尔夫认为控制论和系统论构成后人类主义的基石
24:17 自生系统论的关键概念
28:11 人类存在的坐标系的转变,从以人为中心到以机器模型为基础的理解
30:49 后人类主义在艺术、音乐和文学领域的体现
37:47 后人类主义没有定论,目前只是不同的思考模型
44:16 后人类主义带来危机也带来自由——人类并不是孤独的存在
-
这是讨论玄学的一期!
宇宙中的模式和原则在不同尺度上总是重复出现,从最微小的粒子到最庞大的星系,都仿佛存在着某种相互联系。
在许多文化中,人们都相信一个人出生的时间会对其性格和命运产生影响。在传统的西方占星术中,星座成为了一种用来解释这些影响的语言。与其把占星术神秘化,张阿姨在本期想解释一些对占星的常见误解——占星只是在学习星星运动的轨迹与人类事件的相关性,并且探究其中的规律。最终,学习占星为的是更好的理解人类社会中发生的事情,而这些规律是以地球为中心观察天体运动而总结的。
本期节目中,张阿姨主要介绍了星座学在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的发展。我们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占星术复兴,以及星座学在现代的复兴。这主要是讨论历史的一期,以后会有更多更深入的讨论。
【时间轴】
03:41 进入正题
06:37 解释一些对星座的误解
11:50 占星到底在学什么
14:46 荣格的共时性
18:15 古希腊占星的历史
24:26 占星被基督教取代
29:17 占星术在唐朝传到了中国来
32:38 17-18世纪由于日心说的普及导致占星成为迷信
39:17 20世纪发现了古希腊的文献并且星座在40-50年代重新流行
41:10 占星能预测未来吗
43:18 相关推荐
【提到的】
《希臘占星學:命定與吉凶的研究》
播客:The Astrology Podcast
APP: Chani
-
通过前后对比图,19世纪的设计师莱普顿(Humphrey Repton)让人们对于景观设计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围墙被拆除,烟囱被隐匿,原本单调的人工湖蜿蜒曲折,增添了更多的自然野趣。这一过程中,自然被赋予了美学意义。尽管“之前/之后”图在与客户交流时取得良好效果,但我们也对其过于简化的形式提出了反思。
当代景观设计领域一直在积极探索不同的设计理念,挑战传统对“自然”的认知。早在2000年初,以过程为主导的设计理念便开始兴起,体现在像拉维莱特公园(La Villette)、唐士维公园(Downsview Park)和弗莱士河公园(Fresh Kills)等项目中。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风靡,我们不禁思考:设计领域是否会回归到以前的认知?从生成对抗网络(GAN)到stable diffusion(扩散模型),在当前AI盛行的时代,景观设计领域如何看待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
我们强调想象力在设计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World building”(世界创建)的意义。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改造和劳动密不可分。过分夸大AI在设计中的作用可能导致对景观过时认知的不断复制。更为重要的是,AI应当帮助我们想象劳动在设计中的角色,强调人与景观之间相互创造、相互影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