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ódios
-
00:00 小知识:公安的“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即刑侦与治安要“打得狠”,看守所要“坐得稳”
23:42 特殊现象之一:少数民族“割包团”派七八岁小孩在闹市偷东西,让警方头疼不已
33:33 特殊现象之二:少数民族贩子卖“切糕”与消费者发生冲突,警方难办也得办
41:45 本地警方借力打力,终于解决了棘手的治安现象,其中奥秘请听友自行体会
59:45 特殊现象之三:艳舞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警方“猫捉老鼠”有妙计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00:00 1997年9月,生意人孙某家里来了不速之客,9岁的儿子被女子王某拐走
05:21 孙某夫妻接到勒索10万元的电话,可是犹豫了好几天才去报警
10:44 警方双管齐下开展侦查:一边沿着电话线去找,一边联系嫌犯陈某老家福建的警方
14:38 拨出勒索电话的是福州市福飞路的某个公用电话亭,受技术限制,警方还做不到“猫鼠同步”,只能“守株待兔”
21:55 陈某狡兔三窟,警方穷追不舍,终于把陈某按倒在拨打勒索电话的现场,并进行突审
31:43 警方带着陈某连夜赶往罗源县,打算先解救孩子,再抓捕犯罪同伙,没想到一下子解救了两个男孩,可谓意外之喜
37:43 根据突审得来的线索,另一组民警赶往古田县,“做局”把第二个犯罪同伙也捉拿归案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Estão a faltar episódios?
-
一旦交通事故中出现死者,交警就要想方设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当事人的家属,这是公安机关的职责。在技术和平台比较完备的现在,确认死者身份通常不是难事。
本期要讲的是发生在2000年8月22日的一起交通事故。死亡的摩托车主没带证件、面目残损、衣着普通、无特殊体貌特征,根据车牌还找不到车主。交警为了寻找死者家属可谓历尽了周折,但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00:00 小知识:为案件定性是警方办案的重要一环;讲解一下绑架、绑架勒索、非法拘禁案之间的区别
03:11 2000年9月7日下午,小学六年级女孩恬恬下午放学后失踪;当晚,孩子家人接到勒索电话,歹徒索要200万元
08:07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马上开展调查,推断嫌犯为一名30岁上下开深色助动车的男子,同时24小时守着家属电话
14:49 警方通过电信局查找到,勒索电话是从闹市区的公用电话亭打出来的;通过分析歹徒再次来电的内容,警方进一步确定了歹徒特征
24:47 考虑到歹徒可能有同伙,警方的侦查过程非常谨慎,调集了大量警力,在孩子家附近及18个公共电话亭附近布置了多个观察哨
31:06 歹徒果然在警方守候范围内再次拨打勒索电话,民警采用秘密跟踪的手段跟住了歹徒;小知识:秘密跟踪的方法与反跟踪技巧
36:50 歹徒回家后,警方设立指挥部蹲点;派出所民警反映歹徒的身份信息:嫌犯凌伟达,本地27岁的退伍兵
43:29 指挥部果断把握战机,在下午4点58分下达发起进攻的命令,警方一举抓获歹徒,搜查了凌家,可惜恬恬已遭不测
50:00 被警方控制的凌伟达终于交代犯罪过程,根据凌的罪行和十分残酷的手段,其被判处死刑是毫无疑义的
55:55 小知识:绑架/绑架勒索/非法拘禁案件发生以后,家属一般会有怎样的反应?警方为什么强烈建议家属第一时间报案?警方接到报案后,会采取怎样的侦破措施?
68:53 小知识:出门在外如何提高警惕?发现有危险时应该往哪儿跑?如果不幸遭到绑架,如何与歹徒沟通、怎样准备脱困?
主播:闻道
制作:霏霏
-
这期加更节目,与最近百度副总裁谢某女儿开盒事件有关。“开盒”,或“人肉开盒”,就是利用非法手段,获得并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往往和网络暴力、线下骚扰等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紧密结合,而且受害者很难制止,只能等言论自然平息。
公民隐私信息泄露,可能有多个源头。本期节目从公安的角度,给大家解答以下问题:
02:18 公安内部平台上有哪些公民信息?民警具体能看到哪些信息?
09:06 公安内部是否存在信息泄漏,甚至主动卖信息获利的行为?介绍一个真实案例
13:52 公安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信息外泄的行为?如果发生了,怎么处罚?
18:48 公民如果被开盒了,怎么保护自己?向公安报警有用吗?
22:54 协辅警用民警的数字证书上网,算不算违法?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在公安机关,政委是负责队伍管理工作的岗位,虽然不涉及刑侦、治安等具体业务,但政委的工作仍然十分重要。县局的张政委是个实在人,开会不说套话,私下能开玩笑,平时愿意帮民警家里搬煤气瓶、接送孩子,是“保姆型”政委,广受民警喜欢。围绕张政委的传说和段子有很多,因为一次特殊经历,他还得了个“张一刀”的绰号。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聊聊我们上期节目中提到的刑警小白,假扮“小油条”打入“丐帮”内部只是他诸多传奇故事中的一个。小白个性阳光开朗,在刑警学院时就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加入公安队伍后,又有文韬武略,大展拳脚,屡破要案。然而,如此优秀的小白,职业生涯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案发现场:
00:00 小知识:在公安机关看来,“盲流”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07:00 上世纪90年代某年的7月17日凌晨,警方接到报案,住在城郊结合部河浜上废旧水泥船里的拾荒者楼老汉被人杀害
10:27 经过多方调查,警方询问了与被害人同住的冯老汉以及本地盲流人员,认为四五个未成年小盲流有作案嫌疑
17:05 为了抓捕嫌疑人,警方沿着铁路步行8小时一路查找,还没获取有效线索,就被本地的其它案件拉回去了
22:11 7月31日早上,警方得知前述未成年盲流中的“小四川”在东莞,及时赶赴东莞找到了四人,经审讯发现,他们的杀人行为竟是冯老汉唆使的
28:48 华东地区警方花了很大力气调查冯老汉,没想到此人竟是一条有多个案底的“超级大鱼”!
35:54 警方悬赏5万元通缉冯老汉,同时开展行动,首先要找冯老汉的结拜兄弟“老油条”
44:10 警方决定使出卧底大招,侦查员小白扮演老油条的儿子“小油条”,打入了上海青浦的盲流群体内部
52:13 小白找到了冯老汉,冯却也不好糊弄,经过一番斗智斗勇,警方成功实施抓捕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00:00 1995年9月15日,镇上一家银行分理处的陈主任遭遇歹徒袭击
06:40 警方勘查现场、调取录像,虽然不清楚歹徒外貌特征,但现场留下的包里有一把贴着501字迹的钥匙
13:17 钥匙成为关键线索,警方跑遍了全镇有501房间的楼房,却一无所获
17:49 警方推测歹徒不是本镇人,于是借助嫌疑人画像,排查了全镇所有旅馆,果然在登记簿上找到新线索
23:03 登记簿上的信息是否障眼法?只有一查到底才能验证
27:23 501钥匙打开了徐某所住宿舍的门,徐某的朋友却提供了徐的不在场证明,线索断了
35:57 钥匙是否曾经流落他人之手?民警不查清楚不罢休
46:03 得知钥匙曾经失窃,警方在排查相关人员时抓到嫌疑人马脚
50:49 一边确认嫌疑人不在场证明真伪,一边请受害者指认嫌疑人,警方双管齐下成功破案
55:19 小知识:复盘案件,分析歹徒的犯罪心理;讲解警方为案件定性和破案效率之间的关系
主播:闻道
制作:霏霏
-
世界上发生过的案件千千万万,不一定都能真相大白。天生爱钻研的刑警小朱就遇上了这样一起奇奇怪怪、毫无头绪的案件。所有人都没想到,多年以后,小朱因为这起案件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主播:闻道后期:霏霏
-
00:00 2000年4月1日上午,一楼住户被天花板上滴下来的血渍惊醒,原来是二楼女租客被害了
07:45 警方从死者的BP机和通讯录入手,逐渐摸到嫌疑人行踪
23:34 同一天上午,本市另一个住宅楼也发生命案,接警消防员勘查现场后提供了线索
36:54 通过嫌疑人手机定位,两个侦破组民警恰好赶到了同一个城市实施抓捕
43:42 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两起凶案竟然同时了结,嫌疑人分别供述作案过程
“天花板案”现场: -
00:00 1995年9月,县城里张老板的妻子遭遇入室抢劫被害,两个劫匪要找“金菩萨”
05:32 由于张老板有一定身份,民警一边破案,一边还要承受社会流言和上级部门的压力
12:12 小知识:关于立案和破案率
16:06 小知识:破旧案、积案的特殊方法
25:02 与嫌疑人有关的叶某交代线索,警方开始顺藤摸瓜
32:14 侦破组赶赴外地,在当地公安的协助下实施抓捕,两个嫌疑人终于到案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00:00 2000年3月1日凌晨,晨跑者在市区偏僻处发现女尸
07:19 死者生前工作的歌舞厅传来线索,民警侦查方向对准嫌疑人
12:30 通过嫌疑人的母亲介绍情况,警方开展撒网追踪
20:11 小知识:便衣民警上了火车怎么找人?
28:23 小知识:本地警方到外地办案,与当地警方问话的方式有所不同,为什么?
33:53 案发第三天晚上,警方采用老办法抓获了嫌疑人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00:00 90年代中期一个春节前的傍晚,外来打工者熊一被入室伤
害绑架,对方要求赎金5000元
04:20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马上排兵布阵去交易地点救人
11:30 小知识:警棍的由来和执法中的应用
19:55 解救人质行动顺利完成,没想到牵扯出一起拐卖人口案件
30:38 为抓获人贩子熊四,警方再次成立专案组赴外地侦查
37:05 小知识:刑警最头疼的三类案件是什么?为什么?
43:33 小知识:正规侦查手段和“钓鱼执法”的区别
45:46 熊四到案后交代作案经过,原来背后还有一起陈年老案
主播:闻道
制作:霏霏
-
00:00 90年代末一个冬天的下午,农民于某在骑自行车去上班的路上失踪,之后遗体在芦苇丛附近的河里被发现
07:13 经过现场勘察,芦苇丛与河道的痕迹物证不足,警方怀疑另有第一现场
15:35 民警不断地调查访问,当天下午经过案发地附近的老头进入警方视线
20:12 民警与嫌疑人正面交锋,嫌疑人露出马脚
27:25 嫌疑人接受审讯,交代事情来龙去脉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疑难案件攻坚会战开始,全省各地共整理出几百起最棘手、付出心血最多、侦查进入绝境的积案、冷案。秦川要求先筛选出残害妇女、儿童,作案手段恶劣,影响比较大的案件,最后选择了草河案、东林案、清江两案、良城案等九起久侦未破的大案要案作为攻坚目标。
【时间轴】
00:00 面对大案、要案、疑案,刑侦人员要有超乎常人的心理能力,电视剧中展示几位刑警痛哭流涕,似乎有点夸张。
03:21 现实中,公安部对破积案一直有部署,基层梳理积案上报的时候会反复衡量考虑破案条件,行动之前还会发布敦促犯罪分子投案自首的公告。
11:50 破积案,无非把能想到的思路和方法再进行一遍,并不是所有案件都能破得了的。当然,现在的公安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条件都好很多,数据库也更完善了,这些都有助于破积案。
15:29 清江两案中,最终比中嫌疑人指纹的是辅警杨小洁。谈谈公安系统几十年来聘用辅警(过去有民兵、保卫科、警卫队、联防队员等多种称呼)的情况。
19:18 审讯清江两案嫌疑人时,民警又使用了心理测试手段。实际工作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不太可能靠测谎仪来帮忙。
20:00 本弹幕系列节目,只是借剧情说说公安实际工作的情况,不评论电视剧本身的好坏。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张克寒案结后,秦川回家和亲友相聚,海平、海正都打算报考公务员当警察。
2014年1月,清江市发生一起重大爆炸案,秦川被任命为案件总指挥。由于爆炸发生在野外,周围没有摄像头,留下的物证又少,破案难度很大。警方找到了现场附近的赌场放哨人阿金,又根据爆炸物残片去找购买一种高档遥控器的人。经过多轮拉网排查,罪魁祸首终于被找到。
剧情还穿插了一起景城命案、一起朱玫玫失踪案,主要是展现大数据和心理测试等新技术的作用。
时间来到2016年,秦川接手了发生在18年前的清江两案,即派出所齐副所长被害案和银行邱行长全家灭门案。
【时间轴】
00:00 张克寒被击毙后,民警上前查看时少了一个把张的枪踢开的动作。
00:30 秦川审讯张克寒的情妇时,有多处细节不符合现实规范,带有诱供的性质。
03:13 借秦川与亲友吃饺子喝酒的情节,讲一讲公安关于喝酒的规范。2013年开始,公安民警喝酒必须报备,具体要求非常严格。
08:43 心理测试有时候并不靠谱,确实只能作为审讯的辅助手段。
11:12 景城命案中,抓捕队员拿枪、曹阳问要不要尸检这两个细节很业余;法医雷主任讲课,都是很基础的内容,应该是讲给电视剧观众听的。
14:21 清江爆炸案,应该先请消防专家看现场,还少了一个排查开摩托车的人的步骤;杨雄和同事在小卖部查到购买高档遥控器的人,应该马上向店主追问嫌疑人的特征。
18:18 抓捕廖家叔侄现场,顾队押解嫌犯时不应该还高举着枪;嫌犯出现在公安机关内部,背拷变成了前拷,这也是不规范的,很危险。
20:35 朱玫玫失踪案,海平在做心理测试时,对于编织袋和分尸场所的分析是错误的。
关于失踪案立案、案件追诉期,可以听以前的节目:十年白骨积案与八套审讯方案
关于碎尸案,可以听以前的节目:1997年,一起失踪案背后的绞肉机碎尸案
23:27 1998年的邱行长全家被害案现场,民警用手推开防盗门、一脚就跨进了房间,这样可能会破坏犯罪分子留下的痕迹。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00:00 1999年8月的一个上午,小旅馆服务员打扫房间,发现一房客惨死
07:03 与受害人同住一房的跛脚男子,原来是用偷来的周某的身份证入住的
10:09 周某的身份证被偷时,同住一房者也是用的假身份证
14:40 警方从小旅馆入手细细排摸,找到了第三张身份证,他是真凶吗?
22:34 小知识:那个年代为什么常有冒用身份证的情况?
29:38 小知识:为什么说刑警的工作是“负重爬山”?
34:29 面对多年来在多地流窜的嫌疑人,民警细细梳理思路、寻找方向
40:45 踏破铁鞋无觅处,嫌疑人在警方布控时突然现身,警方终于在千禧年到来前夕破获此案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两个村民在山上见到嫌疑人,警方荷枪实弹准备追捕,嫌疑人却提前警觉再次逃脱,秦川通过他留下的生活物资中找到了DNA。昀城的松树坪派出所经群众举报找到张克寒的老家,确定了嫌犯身份。小半年后,张克寒利用洗浴中心的打工小妹蒋美珍,打算继续作案。专案组经过分析研判,制作了《查控缉捕工作方案》。最终,警方通过群众举报,在昀城的商场找到了张克寒的踪迹,布置了大量便衣严阵以待。次日清晨,张克寒向跟在身后的两名老民警开枪,被民警击毙。
【时间轴】
00:00 警方发现张克寒在山上出现,马上开始搜山。其实搜山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搜捕的效果不会很理想,而且发动大量警力、警犬的成本很高。此外,民警搜山时戴着大檐帽,也与现实不符。
02:35 张克寒在垃圾桶扔掉子弹和弹夹以“声东击西”,这个情节似乎不太合理。
06:35秦川向大家展示了《查控缉捕工作方案》,这件公文不符合现实规范,全部下发也违反了保密原则。
07:21 昀城铁路公安刑侦支队的侦查员在巡查时发现张克寒,不幸牺牲。在现实工作中,民警应该怎么做,既能确保自身安全,又能跟住嫌疑人?
12:07 警方发现张克寒出现在商场,秦川布置了四百名便衣上街搜查,并在房间里用手机跟进工作情况。现实中,这类大要案的指挥部肯定设在110指挥中心。同事将秦的配枪交给他,也不符合枪支使用管理规定。
13:30 便衣民警每人都背一个挎包,是不是太明显了?其实还有很多别的处理方法。
15:30 回答听友提问:群众遇到警察办案的时候可以围观、拍摄吗?如果想见义勇为帮助警方,应该怎么做?(更多案例,可以听本播客第2期节目:平民侠客——三个“治安积极分子”的故事)
主播:闻道
制作:霏霏
-
15~18集电视剧中,秦川赶到溪城,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研究犯罪嫌疑人的逃跑路线。在开展工作时,遇到了并案难、排查原定嫌疑人胡中兴无果等困难。通过查看监控视频,秦川认定905公交车上出现的就是犯罪嫌疑人,要求当地警方抽调人手集中起来看视频。在民警小邓等人的努力下,警方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了嫌疑人张克寒的正面清晰照片。不料,2012年1月6日,枪又响了,案子却发在钟城。在省厅协调下,专案组移师钟城,调集了上千名警校学生一起查看监控视频。
【时间轴】
00:00 秦川去了省厅刑侦总队,警号是009108,赵飞、李文的警号分别是009112和009120。科普一下警察佩戴的胸徽、警号的规范称呼及分配警号的规则。
04:05 在溪城,秦川和顾局长就是否并案一事发生矛盾。其实在现实工作中,这么重大的案件,省公安厅甚至公安部都会予以重视并指示并案侦查,顾局长是无法违抗的。
06:20 秦川与赵飞排查原定嫌疑人胡中兴,显然到了云南,怎么会与本剧开头的东北属于一个省呢?(相信所有观众都知道为什么了……)
09:33 剧情中提到了“A通”即A级通缉令。讲解一下A通、B通下发的流程和各级公安机关需要进行的工作。
17:01 秦川认定公交车上出现的就是嫌疑人后,要求调集200人看监控视频,有点夸张了;当年,各地都提出“向科技要警力,要破案率”。
25:05 案情分析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群策群力总好过几个人商量;“走群众路线”是写在警察法里的。
26:40 民警巡逻的镜头,不符合现实。民警巡逻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不需要一直保持戒备姿势。
29:00 剧情浓墨重彩地描绘民警、大学生集中查看视频,其实排查户籍档案才是捷径。
主播:闻道制作:霏霏
- Mostrar ma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