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ódios

  • 《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三季,你刷完了吗?

    一些网友说,被第三季里小猪崽们长长的睫毛萌到了。没错,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我们看到农民的不易,当下农业面临的各种困境,还让我们认识了人类的朋友(或者说食物来源)——农场动物。克拉克森第一季养羊,第二季养牛和鸡,第三季又开始养猪了。


    在《克拉克森的农场》的同名书中,克拉克森谈到他养的猪——珍贵品种:库那库那猪,他说在养过的动物里最喜欢猪,甚至让他戒掉了猪肉。他还舍不得杀掉猪,因为猪有长长的睫毛。相信很多人看完《克拉克森的农场》,也对农场动物产生了更多好奇:

    现实中的农场动物是怎么生活的?农场动物们有多聪明,有哪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习性?不同性别的农场动物的命运有何不同?养育它关爱它,下一秒就把它送到屠宰场,我们如何更好地和农场动物相处呢?如何能让农场动物过得去好一些呢?

    本期播客,我们请到了两位非常熟悉农场动物的朋友来解答大家的疑惑。一位是Sky,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从大数据中分析奶牛行为与动物福利。另一位是王圆月,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西部兽医学院猪动物福利组做研究助理。这两位嘉宾将为我们打开一个神奇的农场动物世界。

    顺便说一下,最近《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三季不仅成了亚马逊收视率最高的英国原创剧集,还让克拉克森在英国某网站进行的英国最性感男人民意调查中荣膺榜首。正如明日之路微信群里小伙伴说的:干农活和养猪的老头,想想是挺性感的!


    如果你也看了《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三季,欢迎来小宇宙评论区留言啊!告诉我们你的感想,你还想听我们聊什么?关于农场动物,你还有哪些好奇啊?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

    · Sky/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

    · 王圆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西部兽医学院猪动物福利组做研究助理

    音频制作:江嘉琳

    【时间轴】

    02:15 专业观众评价:真实展示农民和农场动物

    04:45 专业观众评价:大农场的昂贵和挣扎

    09:30 动物福利科学:去问动物们问题,并得到回答

    11:30 奶牛为何出生就要母子分离?

    16:45 母猪为何会压死小猪?

    20:15 猪和奶牛如何偷偷多吃食?

    23:50 教授:看到公牛就跑吧!

    26:30 农场动物很会逃跑,还会看人下菜

    29:10 不同性别的农场动物,命运有多不同?

    33:08 让奶牛小公牛只喝奶,变成法国美食

    36:35 残酷而真实的畜牧业,从业人员心理压力大

    40:10 2050年,全球动物源需求或增长74-114%

    45:40 如果竞争多了,牛就会跨越阶层,卷起来

    48:40 动物福利从五大自由到五大领域

    55:10 如果小牛是群养长大的,未来更擅长学习,心理更健康

    57:50 猪的好奇心很强,喜欢把你放在心上,不喜欢卷

    01:00:45 每个牛都有独特的行为

    01:03:20 普通人如何关心农场动物?

    01:05:50 大企业推动非笼养鸡蛋的转变

    01:07:50 动物过得好,农民过得好,食品才能更好

    【本期出现的音乐】

    《克拉克森的农场》片头曲

    【关于猪的小知识】

    以下资料均来自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

    是什么样的动物?(点击可见大图)

    妈妈是什么样的动物?(点击可见大图)

    如何让过得更好一些呢?(点击可见大图)

    什么是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

    什么是动物福利的五大领域?

    营养、环境、健康、行为互动、心理状况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当下,“减盐”是健康饮食的新风尚。然而,自古以来,盐不仅是日程饮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甚至涉及到政治资源和管控等问题。围绕着盐,也形成了复杂的社会体系,比如今天要聊到的云南盐业社会。然而,盐业的开发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消耗。

    一般认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被剥削甚至破坏。不过,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李陶红对这一断言有些犹豫。以下来自她的著作《柴薪与盐:明清以来滇盐开发的生态人类学研究》:

    “诸多关注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关系的研究均一味地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而忽略了人类为争取生存和发展、力图维护和谐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以致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考量过于平面化,缺少人的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多维互动。”


    《柴薪与盐:明清以来滇盐开发的生态人类学研究》李陶红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9月版

    李陶红出生于云南楚雄州白盐井附近的一个彝族村落,尽管家族已迁居他处,但她的父母仍常回到那里居住。她对云南盐业社会的兴趣来自对故乡历史的好奇。据村里老人回忆,白盐井周边的村子承担制盐工序上的各种各样的工作,她家所在的村子主要是砍柴。村民可以背柴或把山区的物资拿到盐井那边的集市上做交换。这是云南盐业社会“以卤代耕”的生计方式中的典型一环。


    石羊古镇晒盐篷。图 李陶红

    本期播客,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李陶红老师来聊天,从她的生态人类学研究出发,探讨什么是盐业社会?盐为何如此重要?柴薪与盐有什么关系?盐业生产造成了多少生态破坏?如何应对和适应这些生态灾害?曾经的盐井现在如何?

    如果你也对盐感兴趣,不管是历史还是当下,欢迎来评论区留言~~


    现黑井古镇全貌。图 李陶红

    【本期制作者】

    主播:xiaozhou / 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聊天人:李陶红 / 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音频制作:Jing

    【时间轴】

    02:20 出生在白盐井附近

    05:20 什么是盐业社会、卤水、柴薪?

    08:25 作为政治资源的盐,在云南为何重要?

    12:55 不患无卤而柴难:4斤柴产1斤盐,一天烧8万斤柴

    20:50 历史上的盐井:宴席上有鱼翅海参

    24:10 资源消耗下,当地人如何维护生态平衡?

    30:40 盐业社会,官民利益共同体的互动

    35:00 靠山吃山,历史上的生态保护

    39:10 盐井的生态问题及应对措施:空气污染、水灾、火灾

    48:30 柴薪越来越贵,当地人如何应对定额的产盐KPI

    57:30 张冲的盐业改革为何遭到反对?

    01:01:20 灶户群体解体:地方士绅和社会组织的消失

    01:05:40 “以卤代耕”解体:从“人人分得一杯羹”到旅游小镇

    01:12:20 回到田野,回望人生问题“我从哪里来的”

    【本期出现的音乐】

    -千库音乐

    【延伸阅读】

    李陶红的云南盐业三部曲:

    《咸的历程:明清以来云南石羊古镇城镇化研究》(2019

    《以卤代耕:云南盐业社会的经济共生与文化交融》(2023年)

    《柴薪与盐:明清以来滇盐开发的生态人类学研究》(2023年)

    澎湃新闻·翻书党采访:

    《“不患无卤而柴难:明清时期云南盐业社会如何保持生态平衡》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Estão a faltar episódios?

    Clique aqui para atualizar o feed.

  • 这是一期独特的地球日献礼,我们想从末日视角来重新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这也是一个新版块的开启——不定期分享值得推荐的书影音。特别提醒,播客涉及相当严重的剧透,如果介意剧透,建议先看片子再来听哦~~


    夕阳下,人们眺望即将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动画片《凯洛的末日日常》截图

    这一期,我们将聊一个有些丧,却又让人兴奋的话题:如果有一颗小行星要撞地球了,我们要怎么面对这个危机?我们能怎么活下去呢?

    在电影《小行星猎人》中,科学家说,虽然他们做了很多准备,也击碎过不少撞过来的小行星,但是总有拦不住的时候……


    太空中的小行星。电影《小行星猎人》截图

    在动画片《凯洛的末日日常》里,还有7个月时间,小行星就要撞过来了。于是,发生了一系列神奇的末日现象:人们排着长队要翻越珠峰,以完成自己的遗愿清单;天上有很多人在飞,也有不少人不穿衣服,享受最后的自由;银行给客户写信解除债务关系,并在来信上“忏悔”——你唯一亏欠的,只有你自己

    然而,在这浓郁的末日氛围里,女主却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做一份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工作。这个神奇的剧情让人措手不及,都世界末日了,为什么要去工作?工作能带来什么?


    在末日时刻,人们才开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动画片《凯洛的末日日常》截图

    电影《不要抬头》(2022)和《天地大冲撞》(1998)讲了相似的小行星撞地球的末日故事,然而时隔20多年,故事的重点却不同。《不要抬头》是对气候变化的隐喻,所以故事的重点是如何让总统接受科学事实,如何让公众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实际上,《不要抬头》的创作灵感来自书籍《不在宜居的星球》。在一篇书评里,作者这样写道: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已经准备好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迎接这种环境与社会全面崩溃的可能性。你可以开始思考从社会的角度出发需要保留什么和必须抛弃什么,这听起来非常令人兴奋。


    男主(《指环王》主角)带着女友逃离灾难现场。《天地大冲撞》截图

    当然,小行星的故事不止是悲剧,也有打动人心的凡人故事。这个故事来自我最喜欢的播客Radiolab。一位主播在自己儿子房间里的太阳系海报上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小行星,于是开启了一个神奇的小行星诞生的故事。

    以上就是本期播客我们精选的关于小行星撞地球的故事,如果你也有更多关于这个主题的有趣故事;在地球日这个特殊时刻,你有什么想表达的观点,欢迎在明日之路的小宇宙或小红书评论区留言啊~~


     神奇的小行星Zoozve的运行轨迹。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制作者】

    主播/聊天人:

    · 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 Xiaozhou/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音频制作:Jing

    【时间轴】

    01:30 电影《小行星猎人》:效果逼真,撞上来了!

    05:05 动画片《凯洛的末日日常》:刷完夜不能寐!

    10:50 银行解除债务关系,“最宝贵的是时间”

    15:00 剧情高潮:工作中的复印机墨粉盒

    20:25 为什么要来工作?工作是死后的炼狱?

    24:00 播客蜜獾吃书《运气的诱饵:赌博成瘾,因为我们害怕自由》

    26:10 心流的条件有哪些?向前和向后的逃避

    31:10 凯洛的职场革命:温和的外表下,危险的叛逆倾向。

    37:50 对社交和感情的需求,不要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40:30 凯洛的前卫爸妈,纯粹的爱情,世界末日巡游

    42:10 海盗:不要金银财宝,要享受生活和安心

    45:16 电影《不要抬头》:气候变化的隐喻

    49:01 科学否认的四种形式

    54:10 音乐作品《日心说》:否认自然律是徒劳的

    57:50 重新连结自然,才能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01:00:20 电影《天地大冲撞》:美俄合作,英雄主义

    01:03:45 日剧《昨日的美食》:两个男人一个月伙食1000多块

    01:08:55 播客RadiolabZoozve

    01:11:38 发现准卫星:太阳系里的一个自由灵魂

    01:15:16 申请行星名字:把手写错误变成难忘的名字

    01:18:40 播客成了一次热门事件,邀请网友给行星命名

    01:24:20 用末日的心态面对生活,做个人吧


    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场景。电影《不要抬头》截图

    【本期出现的音乐】

    Applebees by Joe Wong (动画片《凯洛的末日日常》OST)

    【本期书影音单】

    动画片《凯洛的末日日常》(2023

    电影《小行星猎人》(2020

    电影《不要抬头》(2022

    电影《天地大冲撞》(1998

    日剧《昨日的美食》

    播客RadiolabZoozve

    播客蜜獾吃书:《运气的诱饵:赌博成瘾,因为我们害怕自由》

    在末日时刻,建立工作友谊的打工人。动画片《凯洛的末日日常》截图

    【更多阅读资料】

    书籍《不宜居的星球》(Uninhabitable Earth

    书籍《运气的诱饵:拉斯维加斯的赌博设计与失控的机器人生》

    书籍《其实大家都想做菜》(庄祖宜 著)

    书籍Catching FireRichard Wrangham

    文章《沉迷、成瘾与心流迷境》

    文章《书评:不再宜居的地球》

    文章:从《不要抬头》到《外推》,谈谈影视中的气候变化

    文章:电影《不要抬头》对身处气候变化年代的我们有哪些启迪?

    电影《世界末日》(1998

    音乐作品:《日心说》(sun-centered),英国合唱天团塔利斯学者(the Tallis Scholars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本期播客是323·地球一小时特别发声!我们将分享一个山林里的低成本可持续生活样本。

    2023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39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第一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景迈山为何能申遗成功?申遗与景迈山的茶文化之间如何互相塑造?普洱茶的发展如何影响当地生活?当地人缘何自主地善待土地和茶树?家里有茶园的年轻人为何迷茫?气候变化对云南风物有何影响?


    为解答这些问题,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命运·主场·限:一个茶村的生长故事》的作者——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的人类学博士缪芸,来跟大家分享她的田野调查故事。

    我们从申遗对景迈山的影响,聊到了不同代际以茶为生的生活方式,又从茶聊到了松茸和咖啡。在“景迈山样本”背后,我们看到了一种“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如果你对景迈山、茶文化、生态种植、云南风物感兴趣,不要错过这期播客哦~~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缪芸 / 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人类学博士

    音频制作:Jing

    【时间轴】

    02:30 与景迈山的第一次接触

    06:05 什么是林下种植传统?

    10:00 普洱茶的历史:始于出口创汇

    11:20 投资品的崩盘:品老茶,喝熟茶,藏新茶

    15:50 祖训的重生:凝聚村寨,对抗资本

    23:07 村民聚餐:自带碗筷,自助取餐

    27:40 村里定时定点扔垃圾,应用本地食材

    32:20 布朗王子:文化精英塑造茶文化

    36:50 年轻茶人:在茶山与城市间往返

    41:30 山林的礼物:低成本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45:10 申遗后的变化:各方如何利用共享资源

    51:38 以茶为生的局限?

    56:10 松茸越来越卷,如何维持可持续采集

    01:04:10 普洱咖啡:不卷的咖二代

    01:08:10 气候变化对云南风物的影响

    01:12:30 瓦依那的歌:我的土地,是我连累你没得休息

    【本期出现的音乐】

    Oriental Trap Hip Hop Upbeat

    【延伸阅读】

    《命运·主场·限:一个茶村的生长故事》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去年夏天,我回到老家体验父母退休后的田园生活。最放松的时光就是躺在树下,观察后院的走地鸡。它们追着主人吃食,吃完饭在树荫下啄草啄石子,吃饱了在树下打盹睡一会。

    除了吃吃睡睡,鸡和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霸凌和严格的社会等级;再比如,有的鸡根据主人的安排而按部就班地生活,但有一只特立独行的鸡,总想寻求自己的空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一种动物,没想到鸡的有趣行为让我着迷。

    父母养的走地鸡在后院悠闲地觅食,2023年夏。  图 Jing

    我特别想找人来聊聊鸡,最近正好碰到两位合适的嘉宾。一位嘉宾是社交媒体上可持续生活up主的顶流——壹个袋子,苏一格,她也是明日之路的老朋友。另一位嘉宾是一格的好朋友,致力于成为农场动物兽医的Julia,她曾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动物福利。

    之前,在和瓦依那主唱岜农聊天的那期播客上,明日之路分享了两个关于鸡的段子。本期播客,我们将试图解锁更多关于鸡的迷思。

    目前,中国每年人均消费鸡蛋284颗,这些鸡蛋中90%是笼养蛋,9%是散养鸡蛋,1%是非笼养蛋。那么,笼养鸡、非笼养鸡和走地鸡,它们的生活状态有何不同?作为食物的鸡和鸡蛋有啥不同?透过鸡的行为,我们能看到多少人类社会的投影?了解动物,能不能帮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本期播客嘉宾:苏一格。  图 


    本期播客嘉宾:李慧 Julia。  图 Julia

    甘地曾说过:从一个民族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其文明程度。

    如果你也对鸡感兴趣,对动物(不管是宠物还是农场动物)感兴趣,不要错过这期精彩内容哦!也欢迎去小宇宙评论区留言哦~~

    动物福利农场里的小鸡仔。  图 Julia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

    嘉宾:

    · 苏一格 / 可持续生活up主壹个袋子,关注动物福利

    · Julia 李慧品 / 动物福利研究者,农场动物兽医

    音频制作:Jing

    本期播客的盲测鸡蛋环节,猜猜哪个是福利蛋?答案会在小宇宙评论区揭晓~~  图 一格


    【时间轴】

    01:45 开场小实验:盲测动物福利鸡蛋

    04:00 储存鸡蛋,哪头往下更保鲜?

    07:50 明日之路关于鸡的两个段子

    12:10 中国人均吃蛋280/年,蛋从哪里来?

    15:30 笼养鸡的生活:14个人挤一个电梯过一辈子

    20:25 非笼养鸡的生活:把电梯打开

    26:30 动物福利研究:理解动物的行为和需求

    31:20 鸡的霸凌行为:啄序(pecking order

    35:10 如何帮助loser帮:给弱势群体更多机会

    38:30 一只特立独行的母鸡:追求自己的空间

    43:15 人类并不了解农场动物的行为

    48:18 找不到鸡的首饰:人类权力支配下,农场动物没有个性

    51:10 人造肉:养殖产业的极致物化

    55:10 走出笼子的鸡:环境对生命的改变

    58:30 动物的心理疾病会遗传,育种老品种

    01:01:10 观察动物,可以让人反思自己的生活

    01:07:19 参观养殖场:人的福利高于动物的福利

    01:10:22 与母鸡产生女性的共情

    01:13:30 看见动物,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本期出现的音乐】

    托米的夏天from千库音乐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大家在大吃大喝的时候,脑子里有没有闪过食物浪费这件事呢?

    去年9月,明日之路的未来食物共学小组进行了为何总有食物被剩下的线上共学活动。在共学的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发现是,成员之间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共鸣,那就是明明只是不想浪费粮食,但在日常生活的饮食情境中,尤其是在社交场合的用餐中,总会感受到压力山大。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三位在平日里几乎不浪费食物的小伙伴,他们明明在践行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为什么会感到压力山大呢?这些压力来自哪里呢?背后代表了什么呢?

    我们还聊了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食物浪费呢?食物浪费与社交有哪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能否重塑餐桌社交的脚本,在待客之道和可持续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呢?

    关于食物浪费,如果你也有话说,不管是和聊天小伙伴们一样充满压力,还是充满困惑,或者有减少食物浪费的好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啊~~


    明日之路应邀参加了滇池风土艺术季的开幕晚宴:海晏村的杀猪宴“八大碗”十六道菜。当地食材配上地道风味,这一桌10人吃,基本没有什么浪费。  图 Jing


    【本期制作者】

    主播:辰佳/饮食人类学者@广州

    嘉宾:

    · 璐璐/临床医学博士生、素食主义者@北京

    · 国庆/可持续生活践行者、素食主义者@成都

    · 家琛/长期主义实践者,自主践行垃圾分类超过六年

    音频制作:辰佳、Jing

    【时间轴】

    01:50 为何对食物浪费感兴趣

    04:50 疫情期间的学校盒饭浪费

    07:45 户外活动的盒饭浪费:白给的不珍惜

    11:12 吃食堂如何不浪费

    18:30 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

    23:10 对食物的意识和欲望如何平衡

    27:10 吃饭的情绪价值因人而异

    29:23 总是要求不浪费也是一种自我压力?

    34:45 聚餐场合,提食物浪费会很尴尬

    42:50 传说中的江湖规矩:菜不能吃完

    47:10 理想的饮食: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

    51:30 自助餐可以减少食物浪费吗?

    【本期出现的音乐】

     Lofi Chill Hip-Hop 1-minute from 喜马拉雅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本期播客将跟随一位昆明老饕探索风土食物及当代艺术!

    蘑菇是真菌的子实体,它们的主体是在地下生长的菌丝体,菌丝体如同森林里的互联网,连接着不同的生命体。真菌的存在也在影响人类的生命意识,塑造新的艺术观念,创造出消弭了物体与意识边界的艺术作品。

    这段介绍来自昆明当代美术馆在2022年的展览“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The Language of MushroomsThe Interspecies Internet),这个展览重塑人们对于生命的认知,并理解物种共生及修复世界的智慧,展示出一个丰富深邃的真菌学、生态学、社会学、艺术、文学彼此交织的真菌网络世界。


    虽然我们错过了这个精彩的展览,近日有幸邀请到了昆明当代美术馆馆长聂荣庆老师来明日之路播客聊天。他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自1980年代以来的发展变化,他是一位收藏家、策展人,也是一位写作者,著有《护城河的颜色》、《极命草木》、《菌中毒》等。更有意思的是,他是北京最早的地道云南餐馆“茶马古道”的老板之一,另一位老板是艺术家方力钧,这份业余工作却无意中成了一线城市云南餐厅的“黄埔军校”。

    本期播客,我们聊了昆明及云南的风土美食,发现了滇池的影像历史,也探讨了当代艺术领域关注人与自然的艺术作品。作为本次滇池风土艺术季的策展人之一,聂老师也给我们分享了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滇池风土艺术季将持续到今年5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哦。


    1960年代的滇池,翻拍自杜天荣摄影作品集  图 Jing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anwen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聂荣庆 / 昆明当代美术馆馆长

    音频制作:健怡小可

    感谢滇池风土艺术季的支持~~

    【时间轴】

    02:00 云南的时令食物

    06:35 水果种植地:蓝莓、牛油果、葡萄

    12:20 蔡澜:熟普洱调节肠胃酸碱平衡

    16:20 北上昆的饭局氛围

    18:14 业余做云南餐厅,成了行业标杆

    23:10 东南亚的影响:滇越铁路带来了咖啡面包

    26:15 “蘑菇之语”展览的幕后故事

    30:40 音乐家约翰·凯奇曾是纽约真菌学会主席

    34:20 滇池的味觉记忆

    36:50 滇池风土艺术季的作品故事

    39:10 当代艺术中关注人和自然的艺术作品

    44:37 彩蛋:家宴实录


    滇池风土艺术季捞鱼河湿地公园的艺术作品“躲猫猫”,艺术家:程新皓  图 Jing

    【本期出现的音乐】

    Paperback  by Diffie Bosman

    Once Again by Benjamin Tissot

    【延伸内容】

    展览“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

    《菌中毒》,聂荣庆著,中信出版集团,2023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本期播客将带你认识一个神奇的村子——大墨雨村!

    现在的年轻人为何想去云南生活?

    这个媒体标题代表了云南在外地人眼中,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心目中的形象。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年人)厌倦了城市的内卷生活,想要逃离的时候,云南似乎成了一个诗和远方的避难所。

    而在云南众多移居目的地中,大墨雨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非要加上一些标签,可能是:可持续生活、半农半X、新村民、乡村社区建设。

    受滇池风土艺术季的邀请,明日之路拜访了向往已久的大墨雨村。我们好奇地不仅是上面的那些标签,更好奇自从搬到村里,新村民们是不是吃得更丰盛了?

    本期播客,我们将邀请大墨雨村的两位新村民,来聊聊他们与大墨雨村的渊源,他们如何改变了大墨雨村,同时又被大墨雨村如何改变。

    同时,在滇池风土艺术季开幕期间,两位将携长辈、伙伴举办两场独特的家宴活动,从原乡与他乡何为永续等角度,邀请大家品尝融合的云南味道。

    如果你对大墨雨村或可持续生活感兴趣,欢迎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哦~~

    家宴活动报名链接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或“滇池风土艺术季DAS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anwen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

    · 李婷婷 / 2015年移居大墨雨村,创办麗日GooDay,致力于实验、践行、分享永续生活。

    · 郭鹏 艺术家,斫琴师,2017年移居大墨雨村。

    音频制作:健怡小可

    感谢滇池风土艺术季的支持~~

    【时间轴】

    02:32 大墨雨村是如何被发现的

    05:05 需求:工作室+父母养老+孩子自然教育

    10:04 如何构建永续生活体系

    15:30 多元的新村民构成

    18:15 大墨雨村的神奇气场:无法赚快钱

    22:18 与老村民的合作:永续理论+本土智慧

    29:10 生活转型的重点:本地食物

    34:30 一口能吃出化肥的味道

    39:00 工作了一辈子,又回到知青生活

    42:10 回到村里,就是来排毒

    46:30 永续生活:每天革自己的命

    53:30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小麦与面包探索

    01:01:40 想去乡村生活,需要如何准备

    01:08:20 下定决心,从头寻找天命

    01:15:10 80多岁的奶奶来劝:回城里吧

    01:20:30 滇池风土艺术季的家宴活动

    【本期出现的音乐】

    Adventure by Benjamin Tissot

    Memories by Benjamin Tissot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本期是靠天吃饭版块的一次新尝试!

    “事实上中国的公众压根儿不在乎气候变化,根本不关心这个东西,所有没有气候怀疑论者。”

    以上这条评论来自我们三位主播最近读到的一篇文章《中国少有气候怀疑论者,是因为我们的科学素养更高吗?》,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讨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作者在文中写道:

    中国缺乏滋润气候怀疑论的社会、经济、媒体与认知资源等土壤,而这些因素其实是环环相扣的。它们首先共同造成了气候变化与己无关的认知格局,其次可能通过公众对政府的认同与顺从营造了公众对气候主流信息的拥戴,同时也营造了不适合气候怀疑论扩散的传播环境。

    国内为何少有气候怀疑论者?公众对气候变化有哪些误解?国内的气候传播为何难接地气?

    备受关注的气候大会COP28刚刚结束,这一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这篇文章的作者——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贾鹤鹏,来一起聊聊中国的气候传播历史,并试图梳理各种气候认知的人类迷惑行为背后的原因,帮你科学地提升气候变化认知。比如,甄别广为流传的西北暖湿化会带来大唐盛世的迷惑言论。

    本期干货满满,不要错过哦~~

    【本期制作者】

    主播:

    · 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 松亚/现居广州的码字人

    · Yeheng/长三角大学青椒

    嘉宾:贾鹤鹏(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2003年开始报道气候变化议题,2005年开始参与气候传播能力建设培训,在国内外机构支持下,到2011年底为止,共组织了40多场主持针对记者的气候变化报道工作坊,遍及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香港,惠及全国近2000名记者。出版了《如何报道气候变化》(2007, 《变暖的西藏》(2008)以及《全球化议题的专业报道》(与张志安合著,2011)。

    音频制作:Jing

    【时间轴】

    00:24 靠天吃饭主播反思:要突破口播AI

    08:40 气候议题政治化的不同机制

    17:30 国内气候传播的不同阶段

    28:10 国际上气候怀疑论的四大类

    31:13 “西北暧湿论”背后的真正原因

    37:30 国际上的高碳利益集团和失势群体

    39:10 国内的气候精英始于加入世贸时

    46:30 公众对节能减排的复杂误解

    51:55 除了气候凯歌,气候传播还能怎么做

    56:20 COP观察:失望加平淡中,屡败屡战

    【本期出现的音乐】

    Isolation Waltz by Bryan Teoh

     【延伸阅读】

    《中国少有气候怀疑论者,是因为我们的科学素养更高吗?》

    https://mp.weixin.qq.com/s/wz5Slac5GYVlr-QHxJMB8A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本期播客是一次独特的云南发酵食物之旅!

    你知道怎么念吗?你吃过鲊吗?你知道鲊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最近,受滇池风土艺术季的邀请,明日之路走访了昆明滇池西岸的村子杨林港村。在本期嘉宾的带领下,我们在村里一位普嬢嬢的老宅里见到了一种传统发酵食物——鲊。

    本期的聊天嘉宾,一位是从事多年自然教育的新昆明人榆钱儿,一位是长期关注传统食物的老昆明人李静若。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围坐在滇池边小观音山上的亭子里,望着宽阔朦胧的滇池,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聊天。

    我们从鲊开始,聊到了昆明的传统食物,又从食物聊到了滇池的风土与保护,也展望了两位嘉宾正在探索的可持续生活。如果你对发酵食物感兴趣,或者对滇池、昆明美食以及云南感兴趣,欢迎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哦~~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anwen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

    全海燕(榆钱儿)/在地自然联合创始人,插画师。

    李静若(罗望子)/ 在地自然联合发起人。热爱荒野,也喜欢人群。相信食物是连结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最佳媒介。

    音频制作:健怡小可

    感谢滇池风土艺术季的支持~~

    【时间轴】

    00:56 在普嬢嬢家的老宅里探访鲊

    05:30 《红楼梦》里的鲊

    08:05 茄子鲊是怎么做的

    13:20 鲊与稻作文化的关系

    18:00 不种水稻了,鲊也可能消

    24:30 酱菜是院子生活的象征

    29:03 酱菜是人与微生物的和谐共处

    32:05 昆明人眼中的各种米线

    36:43 小锅米线的精髓:拓东酱油

    40:50 划重点:昆明人推荐的当地美食

    43:10 菌子火锅是为了迎合外地人的

    49:05 记忆中消失的食物:凉饺、广味粥

    53:00 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公共生活的院子

    01:02:10 食物是落实自然教育的一个方法

    01:05:30 云南还保有乡土的多样性

    01:09:10 可持续是鲊的风土和传承

    01:11:50 可持续是与家乡土地的连接

    01:16:30 对滇池东岸的展望

    【本期出现的音乐】

    A Day To Remember by Benjamin Tissot

    【延伸阅读】

    《一碟腌菜》张家荣/新星出版社/2017

    《发展的幻象》许宝强 汪晖 编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百年拓东酱油厂》张庆国/2013

    《云南酱菜》(老书)


    更多内容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COP28气候大会即将在迪拜举行。近日,随着中美元首会晤,中美两国的气候合作将如何开展,成为国际关注焦点。

    明日之路无法亲赴COP28现场,但我们一直关注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如何看待气候变化。此前,一篇媒体报道《气候生育担忧正在中国年轻人中浮现》发现,在考虑要不要孩子时,气候变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柳叶刀·星球健康》曾发表一项研究,调查了全球10个国家的1万名青少年(16-25岁),有近60%的人表示非常担心气候变化。气候焦虑成为了全球千禧一代中出现的新焦虑。


    一次,在馄饨店里吃饭,一抬头看到了这个场景。图 Jing


    这一期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两位居住在上海的00后高中生,来聊聊他们如何看待气候变化,他们是否也有气候焦虑,他们如何看待未来。如果你也有气候焦虑,对气候变化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交流~~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老干部、Steve(上海高中生)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230 从脏话开始关注气候变化

    0540 从土地肥力降低开始关注气候变化

    1125 学校的环境课程缺乏实践和体验

    1420 家长开车,不选生物燃料

    1900 生活中的焦虑非常多,气候焦虑还不够紧迫

    2700 有同学表示选择“不婚不育”

    3610 尝试在阳台种土豆

    3800 怎么看待“当废物也挺好”

    4500 怎么想象2050年?

    5430 人与自然的连结是与身俱来的,不是建构出来的

    【本期出现的音乐】

    Be True from 千库音乐

    【延伸阅读】

    《气候生育担忧正在中国年轻人中浮现》

    https://mp.weixin.qq.com/s/Dcq1af-q6J5V2XkpHPQsfQ

    《柳叶刀·星球健康》:儿童和年轻人的气候焦虑

    https://mp.weixin.qq.com/s/cKZyVD5lIgatm3SUWURt3w

    【彩蛋】

    希望本期内容不会给你带来焦虑,而是带给你更多行动的勇气!

    最近,明日之路在大理的一个市集上遇到了“是光诗歌”,被孩子们的诗歌震撼到。他们还保有人与自然的本真连接,希望能借助他们的眼睛和语言,让大人们再次看到那些重要的真理吧!




    更多内容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本期播客是瓦依那乐队主唱岜农的明日之路特别聊天会!!!

    瓦依那在今年夏天登上乐夏舞台,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了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音乐。而瓦依那乐队主唱岜农把树叶当作乐器,恰好诠释了他与自然和土地的关系

    本期主播三三在拜访过岜农的农场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回家种地。十年前,岜农曾是一位大城市打工人,如今,他称自己是山歌手,回归“农”的古意“農”——低头种地,抬头唱歌。

    返乡后,岜农一直在实践生态农业,他没有把种田的生活浪漫化,而是对农业与自然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如果只是依靠大地来填饱肚子,那么农业并不难。然而,如果靠农业来换取现代生活的各种消费需求,那就会很辛苦。

    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岜农觉得“自己是地球的主理人”。这个听上去有些高大上的表达,其实在传递一个非常简单的真理:如果我们都真的热爱脚下的土地,把地球当作自己的家,不只是消耗和争抢,多一些种植和建设,少一些争斗。那么,我们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想知道泥巴音乐怎么种出来吗?一边种田一边唱歌是怎样的生活呢?瓦依那音乐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如果你已经被瓦依那圈粉,快来听听这期播客吧!

    重大福利!!!

    本期主播三三为明日之路的听众争取到了赠书福利,感谢岜农慷慨大方的支持,我们将从小宇宙听众留言中精选5条,送出岜农的书《低头种地,抬头唱歌》。这本书收录了岜农的诗歌、音乐、绘画和种地生活。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瓦依那和岜农的故事,不要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哦~~

    友情提示:回家种地是一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大决定,请三思而后行哦~~

    最后送上《低头种地,抬头唱歌》的推荐语:

    脚下是泥土,心中有诗意:愿你生而自由,遵从内心地过仅属于自己的一生。

    【本期制作者】

    主播:三三(明日之路社群伙伴)、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岜农(瓦依那乐队主唱,山歌手,九农的表弟

    音频制作:三三

    特别感谢九农的表弟在百忙之中帮本期播客调音!

    【时间轴】

    02:47 返乡青年团歌:《回家种田》

    04:54 山歌手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10:45 泥巴味的音乐来自何方?

    17:06 在老家收集传统乐器和童谣

    26:22 走地鸡之歌

    31:16 地球的主理人

    37:10 为啥要收集老种子?

    41:43 诗歌:上古时代,万物是兄妹

    51:51 气候变化对种田的影响

    59:52 返乡会孤独吗?

    01:05:27 结尾:难忘今宵,对山歌

    01:06:46 彩蛋:主播推荐歌曲

    【本期出现的音乐】

    《田歌》瓦依那乐队

    《回家种田》瓦依那乐队

    《没有名字的河》瓦依那乐队

    《古调》瓦依那乐队

    【延伸阅读】

    《低头种地,抬头唱歌》

    (小宇宙评论留言,就有机会获得赠书哦~~)

    更多内容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菜市场是很有流量的话题,既接地气,又和当下的流行话语联系在一起,比如附近、在地,有的菜市场被改造成网红打卡点,有的菜市场成为人类学、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场,也有的菜市场成为了社区行动的出发点。

    最近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项目——由绿色光年发起的“跟着剑桥硕士逛菜市场”。菜市场和可持续有什么关系吗?菜市场里怎么上课?孩子们进入菜市场有哪些惊奇的发现?当下的可持续教育为何匮乏?

    本期项目,让我们听听绿色光年创始人倪欢老师来分享菜市场与可持续教育的故事。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倪欢绿色光年创始人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05 现在的孩子缺乏社交场所

    10:10 在菜场遭遇人生第一次拒绝

    13:10 分不清芹菜和韭菜的孩子

    20:10 从菜价到思考人生价值

    24:30 网红可持续打卡点:倪欢的小院

    27:10 鱼菜共生系统:菜场的鱼活不下去

    32:40 邻居小孩在家复刻“倪欢的小院”

    37:40 早上6点来看太阳能发电的小孩

    41:20 国内可持续教育匮乏的三个方面

    50:10 可持续食物教育的跨学科内容

    59:10 经济学的棘轮效应:一些行为习惯很难撼动

    01:09:00 可持续教育的三层次理论:知识储备、自主意识、行为转变

    【本期出现的音乐】

    托米的夏天-千库音乐



  • 本期播客是明日之路和看理想圆桌的串台!

    这期节目上线的日子——8月24日,又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日本将正式启动持续至少30年的核污水排放计划,引发全世界关注。同时,俄乌战争中引发关注的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任及其高层在坠机事故中遇难。一时间,我们似乎又感受到了世界的下沉。

    日本学者斋藤幸平在《人类世的“资本论”》这本书前言中提到,“现代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曾许诺会给我们带来富裕生活,然而讽刺的是,正是经济增长在不断摧毁人类繁荣的基础。”

    这期主播颠颠邀请正在看理想更新《大讨论:10次重要的经济政策争论》的主讲人梁捷老师和友台播客《明日之路》主播Jing,试着探讨普通人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付出的代价,以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

    本期又有福利啦!

    欢迎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获赞最多的三条评论将获得:看理想提供的梁捷老师《大讨论:10次重要的经济政策争论》节目兑换码+捷老师的著作一本。感谢看理想和梁捷老师给明日之路听众提供的福利,感兴趣的小伙伴抓紧时机哦~~


    【本期制作者】

    主播:颠颠(看理想音频编辑,播客《看理想圆桌》主播)

    聊天人:梁捷(经济学博士看理想《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等节目主讲人),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音频制作:看理想圆桌

    【延伸阅读】

    《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威廉·诺德豪斯[]/东方出版中心/2019

    《人类世的资本论/斋藤幸平[]/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

    《地球不在乎:被气候变化毁掉的餐桌》/威尔弗里德·博默特,玛丽安娜·兰策特尔[]/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寻找金丝雀树》/劳伦·E.奥克斯[/商务印书馆/2021

    《大灭绝时代》/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血与大地:现代奴隶制、环境破坏和拯救世界的秘密》/凯文·贝尔斯[]/三辉图书/2020

    《甜甜圈经济学》/凯特拉沃斯[]/磨铁数盟/2019



  • 本期是明日之路x城市罐头的串台。

    不久前,城市罐头在纽约的几位小伙伴发起了一场关于社区冰箱的展览——“冰箱街Fridge Street: Bridging Sites of Mutual Aid)。对所有人开放、自由捐赠和取用的社区冰箱这个小尺度的公共空间,与展览现场的涂鸦、冰箱、仿制蟑螂等非传统展览元素都让罐头的主播们觉得新鲜感十足。

    明日之路播客此前也聊过冰箱的话题。这一期,明日之路发起人Jing将与城市罐头的几位小伙伴一起聊聊社区冰箱、本次展览背后的故事,以及本次展览触及的互助、食品浪费、食品不安全话题。

    (小王剪辑太慢了,没赶上闭幕之前上线,所以就不放展览具体信息啦,但欢迎大家关注冰箱街项目的Ins账号fridgestreetproject获取更多内容。)

    【本期制作者】

    主播:小王 / 城市罐头主播、YAO / 城市罐头主播、Jing / 明日之路主播

    聊天人:

    罗曦冉(@萝卜咚lobod)/ 自由插画师,毕业于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插画实践系。

    袁小亚 / 食学者,调酒师,纽约大学食品研究及电影研究硕士。

    音频制作:小王

    【延伸阅读】

    纽约社区冰箱地图

    https://nycfridge.com/

    纽约十年食品政策计划

    https://www.nyc.gov/site/foodpolicy/reports-and-data/food-forward.page

    关于纽约社区冰箱的报道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8/nyregion/free-food-fridge-nyc.html

    讨论里提到的关于食物与美国身份认同的文章来源:

    Janet M. Fitchen, “Hunger,malnutrition, and poverty in the contemporary United States: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ir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相关书籍:

    《杂食者的两难》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

    《论家用电器》汪民安

    Refrigerator by Jonathan Rees

    The Care Manifesto: The Politics of Interdependence by The Care Collective


  • “靠天吃饭”是明日之路推出的新版块,将从日常生活出发,解读气候议题相关的重要资讯。每一期会包括:1)头条:当下最热门的气候资讯;2)划重点:三五条重点信息;3)推荐:一部影像作品,一部文字作品,当然还有一道美食。

    这一期,我们将分享20237月——有望成为12万年来最热月份——的重要信息。

    最后还有一个互动福利环节: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应对高温炎夏的方法,可以是解暑的食物(高温食谱),也可以是降温方法,或者分享你对高温的观察和体会。我们将从留言中精选一位,送上一份解暑大礼包。

    【本期制作者】

    主播:

    Jing / 明日之路发起人

    Yezi / 现居广州的媒体人

    Yeheng / 长三角大学青椒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36 头条:暴雨及高温下,人类在遭受什么?

    09:30 划重点01:双碳人才就业需求增长,ESG火了

    11:45 划重点02:大学纷纷推出碳中和相关专业

    13:20 划重点03:“碳排放管理员”培训乱象

    14:40 划重点04:气候变化对飞机安全的影响

    15:50 食物推荐:高温食谱之自制酸奶杯

    19:30 影像推荐:《外推》(extrapolations)第5集,极端高温下的打工人生活

    24:20 文字推荐:《气候赌场》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诺德豪斯

    30:15 三位主播的高温观察

    38:00 互动福利

    【本期出现的音乐】

    Such Great Heights by The Postal Service

    【延伸阅读】

    联合国秘书长:最热7月标志着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到来

    https://mp.weixin.qq.com/s/Vy5P6jnH3uWF7ZTi8A2AiQ

    7月全球气温将破纪录预计比工业化前高1.3-1.7°C

    https://science.caixin.com/2023-07-28/102087459.html

    ESG爆了,月薪已被炒到15

    https://mp.weixin.qq.com/s/8X5mq6Pl__RNqr3IL-N5SQ

    双碳领域人才培养亟待提速

    https://mp.weixin.qq.com/s/y1kCClZl6VPZE_lZ4tWrcQ

    双碳人才需求井喷增长,高校抢开碳专业 https://mp.weixin.qq.com/s/PPXMvn7JLaVBNGd50ePWlw

    全球气候资讯|6月全球前沿气候科学研究梳理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564884

    全球气候资讯|6月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梳理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581137

    全球气候资讯|7月全球前沿气候科学研究梳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994062

    全球气候资讯|7月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梳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993964

    三十年气候战争的终结

    https://mp.weixin.qq.com/s/zj73xkiPy2x47Iyo5YF-0g

    气候与餐桌|咖啡、巧克力的快乐要没了,我们该怎么办

    https://mp.weixin.qq.com/s/gr_tPCn4U9LfKFRtpNSdhw

  • 此刻,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史上最炎热的夏天。去年春天,明日之路制作了播客系列《疫情中,我们怎么填饱肚子》。面临高温,似乎我们又陷入了吃饭的另一种困境。点外卖有心理负担;不想开火,做一次饭感觉像蒸了一次桑拿;没有食欲。

    那么,怎么让吃饭变得简单,食物如何降温解暑,同时又美味健康呢?明日之路近期将推出一个高温食谱系列(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MissGreen绿蔬蔬品牌创始人Vivian,她将分享一些非常实用的高温食谱。

    在植物性饮食行业创业十多年的Vivian,在疫情期间经历了餐饮行业的洗牌,也因为成了妈妈而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她也将分享自己对餐饮行业及植物基产品的行业观察,以及食物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本期又有重大福利啦!!!

    美食福利一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本期播客内容的看法,或者分享你自己独特的夏日美食,获赞最多的一条留言,可获得由绿蔬蔬提供夏日解暑大餐——绿蔬蔬线上商城300元代金券,上海地区包邮,其他地区运费自理。

    美食福利二

    听完这期播客,去关注绿蔬蔬微信公号“绿蔬蔬MissGreen”,在后台留言“明日之路播客”的前20位小伙伴,可以获得绿蔬蔬提供的神秘好礼。热爱美食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哦!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anwen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Vivian ChangMiss Green绿蔬蔬品牌创始人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47 绿蔬蔬:发酵、植物基、高科技

    03:05 夏日高温食谱:蔬果昔、温食沙拉碗

    07:00 夏天吃植物基饮食能降低体温

    09:30 咀嚼食物有益于身体,还可以解压

    13:30 上海植物基饮食的现状与趋势

    17:50 国内外植物肉产业的逻辑

    22:30 通过食物与自己的身体和解

    26:30 疫情的影响:认清现实,与家人和解

    32:30 创业困难:借钱和承认自己失败

    34:05 ESG先行者:养育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

    44:05 虎头鲸(orca)攻击游客事件变多

    48:50 人类:总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后

    【本期出现的音乐】

    Lofi Chill Hip-Hop from 喜马拉雅


  • 去年关于极端高温、干旱、洪水的种种新闻还言犹在耳,今年多地又开始进入新一轮极端天气的轮回。过去一年间,我们杯中的茶叶经历了同样的煎熬。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生长出来的茶叶会发生哪些变化?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茶叶品种、产区,未来还会存在吗?让茶园主头疼的是什么?面对气候变化,茶园能采取哪些应急和预防措施?

    今年的春茶季期间,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茶叶种植专家李鑫和制茶人陈重穆,一起聊了聊他们观察到的极端天气对茶叶收成和味道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下茶叶的未来。

    本期播客是“明日之路”与“岁时茶山记”的串台,如果你对茶感兴趣,欢迎关注播客“岁时茶山记”

    【本期制作者】

    主播:Yiwen(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聊天人: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岁时茶山记》作者)、李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

    音频制作:健怡小可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3:10 采茶时间推迟,茶树死亡

    08:18 全球升温、极端天气如何影响茶产量和味道

    11:05 茶区也在变:南茶北移,东茶西移

    12:14 产量导向的种植方式让茶树更脆弱了

    17:20 我们现在喝到的名茶会消失吗

    19:30 中国茶区的改变,是气候还是人为

    21:55 茶园可以怎么应对气候变化

    26:40 气候变化也许能倒逼改变不合理的种植方式

    30:00 极端的低温、高温、干旱来了,茶园怎么办

    32:00 这几年各国茶叶专家开会都在谈气候变化

    34:20 减少化肥、农药,省钱又环保

    36:00 气候的不确定让茶园招工面临困难

    42:15 茶树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指示性物种

    【本期出现的音乐】

    Guess What I'm Trying to Say By Bryan Teoh

    【延伸阅读】

    播客“岁时茶山记”

    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上次共读会,我们邀请经济学者梁捷老师分享了《甜甜圈经济学》这本书,小宇宙评论区一条评论说:关于循环经济的讨论还是有点片面,循环经济不等于回收利用,也涉及系统和商业模式的重新设计。这条评论来自Vigil,她曾在一家倡导循环经济的国际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工作多年。于是,我把她从评论区打捞到嘉宾席,邀请她来聊聊循环经济。

    在欧洲求学和工作多年后,Vigil搬到了西班牙加纳利群岛,正式转向食物系统研究和项目工作。她这样描述目前的生活:“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盛产南瓜,但要与蜥蜴抢草莓,与鸟抢西兰花。正在实践和书本中学习再生食物系统的奥义。”

    这期的主题是“循环”,我们从Vigil居住的西班牙小岛的火山喷发——地球的一种物质循环——开始聊,聊到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国际案例;从三位传奇的可持续领域的女性(Ellen MacArthor, Kate Raworth, Janine Benyus),聊到了性别视角下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以及欧洲的可持续食物案例。最后我们聊了从事可持续领域工作的无力感,不过Vigil还是留下了一句鸡汤结语:想的时候都是问题,行动起来都是解决方案!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聊天人:Vigil(可持续食物系统研究者)

    音频制作:Jing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50 我住在欧洲的夏威夷:西班牙加纳利群岛

    0630 火山灰滋润了农业,带来新生命

    1100 自然灾难也是一种资源的循环

    1300 循环经济的案例:Ecovative ReplenishApeel

    2205 清洁剂90%是水,回归固体产品成为新潮流

    2530 甜甜圈模型与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

    2930 性别视角下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3930 在可持续领域工作的无力感:循环的焦虑

    4710 意大利地中海饮食创新案例

    5202 可持续食物更容易产生正面效应

    【本期出现的音乐】

    Isolation Waltz by Bryan Teoh

    【延伸阅读】

    在意大利小镇,发现地中海饮食的传统与未来

    https://mp.weixin.qq.com/s/RR8OG854Fzq29fhxNhA03g

    在加纳利群岛经历了一次火山爆发

    https://mp.weixin.qq.com/s/cWI5URq4Xreolxl5r4yqww

    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 最近,明日之路又做了一次线下共读会,我们邀请了经济学者梁捷老师一起聊了一本书《甜甜圈经济学》,这本书的作者凯特·拉沃斯被誉为“21世纪的凯恩斯”,她算是一名非主流经济学家,她关注生态学、行为学、复杂思维、地球系统科学,也关注女性主义,是一对双胞胎的妈妈。2020年,阿姆斯特丹将甜甜圈理念运用到城市规划中,阿姆斯特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2030年不使用化石燃料,减少50%的食物浪费,2050年成为100%循环城市。

    经济发展与环境永续不可兼得吗?为啥关注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经济学家那么少?循环经济为何难以发展?结合《甜甜圈经济学》的内容,梁捷老师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你在关注ESG吗?你怎么看待甜甜圈模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期待大家来参加我们的共读会,来现场和我们聊天吧~~

    【本期制作者】

    主播: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分享人:梁捷(经济学博士,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

    音频制作:三三

    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时间轴】

    01:30 甜甜圈模型是什么样的?

    06:00 经济学与现实脱节了?

    10:05 甜甜圈和ESG类似吗?

    15:30 ESG标准不统一,离落实还很远

    18:00 争议颇多的经济指标GDP为何无法被取代?

    28:10 经济会一直增长下去吗?

    35:00 经济学模型为何不把自然纳入其中?

    40:05 对“外部性”的反思

    46:10 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的尝试

    54:50 现金激励的环境政策有何弊端?

    01:00:20 循环经济发展壮大的困境?

    01:05:15 气候和环境问题难以界定,经济学家无法操作和处理

    01:07:25 走在气候前沿的经济学家:诺德豪斯

    01:11:15 碳税和碳金融的区别

    01:14:35 互惠互利的同一健康:我吃的更健康,地球也会更健康

    【本期出现的音乐】

    from千库音乐

    【延伸内容】

    IPCC警示1.5℃升温阈值倒计时,主流经济学准备好了吗|共读会·实录

    https://mp.weixin.qq.com/s/DiVMK55fuwO8FtEYozRHig

    《绿色经济学》威廉·诺德豪斯(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

    《气候赌场》威廉·诺德豪斯

    帕萨达斯古普塔 The Economics of Biodiversity: The Dasgupta Review(生物多样性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