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ódios
-
社區中有一群師傅與義工,無償維修家電,令損壞的物件得以重生,即使過程中自己要四處尋找合適零件,仍然堅持爲環保減廢出一份力。
面對「老電器」,不少人都會棄舊迎新。即使有心維修,支付替代零件的費用,都足以令人卻步。因此,損壞的電器被棄置家中,又或被送到堆填區,使得香港電子廢物問題火上澆油。
於是,環保組織「喜動社區」籌辦「復修冰室」計劃,聚集一群熱心助人的師傅為街坊提供免費維修小型電器服務,令家電更加長壽,藉此鼓勵大衆反思過度消費的文化,為環保減廢出力。
對師傅來講,最難的不是維修,而是找到適合的替代零件。商家爲鼓勵消費,令新型電器的設計不利於重新維修,亦不提供足夠的後備零件。師傅們需要到代理商、五金舖四處找尋可替換的零件,有人甚至需要去深圳進貨,只是為找到那一個合適的零件。爲何他們願意不辭勞苦做這件事?
原來,師傅的堅持,不單是為環保出力,亦是爲了修復與舊物相關的重要回憶。一個小小的錄音帶,雖然價錢不高,但卻滿載兒子對過世媽媽的深切懷念。一份情感,一腔情懷,因爲師傅的努力,找到歸所。師傅們亦為長者,失明人士,低收入家庭提供上門服務,推動整個社區一起實踐環保的理念。除了師傅的堅持,街坊的支持亦值得關注。選擇不買新的家電背後是出於什麽原因?選擇背後有怎樣的阻力?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想探討:通過社區互助來促進環保意識可不可行?現在這種形式發展成怎樣?在疫情下,環保組織在社區的活動會遇到甚麼挑戰?師傅們遇到怎樣困難?
製作成員:Iris Ng, Lesley, Kim, Ziyi
-
土地所給予的並非只有豐收,還有一份感情、一段關係,正是石屎森林所不能及的地方。秋去冬來,人來人往。儘管身旁高樓屹立,我們仍想守護微風、夏蟬和樹葉的聲音。
丙岡村是一條平凡的村落,住著不平凡的人。村裡住著三代同居的老農夫、日漸老舊的房屋搬來一群青年人,有大學講師,有新進農夫,還有假日出現的休閒農友。形形色色的人交織在這村落,本地農業的凝聚力毋庸置疑,但僅此而已?
播客探討吸引著外來人探索這農村的原因、依靠食物維繫鄰里關係的故事和社區協作的可能性。
製作成員:Thomas, York, Carol
-
Estão a faltar episódios?
-
一個有興趣素食但不知如何實踐,一個討厭素食,兩位年輕人將接受資深素食人士的指導,挑戰成為素食新兵。
一位覺得吃肉很殘忍,不忍殺害動物,試過全素,但很難堅持。家附近沒有素食餐廳,而自己廚藝不精,朋友聚餐又不能吃素。這使他對素食習慣感吃力。另一位,天生吃肉獸,沒有肉人生便沒有歡樂。他們將接受資深素食人士的指導,分享在各種困難下,仍持續吃素的可行方法。兩位年輕人將挑戰一星期全素,能否蛻變成素食新兵?
即便知道吃素好處,但吃與不吃無法強逼。留下可行的堅持方法,待他回心轉意時,自然而然會嘗試。
製作成員:Fish, 雯仔, Jimmy
-
這個是一位上了年紀的清潔工人在香港某座舊式公共屋邨的工作日常。故事發生在香港某座舊式公共屋邨內,無論任何日子對於這一位平凡的清潔工而言,每天的工作也是如常進行。在世人眼中這是一份骯髒的工作,但卻做著乾淨清潔的工作,面對冷眼與誤解,她們的辛酸該怎樣得到大眾的尊重?
製作成員:Lester、kitkat、Sheungyin
-
疫情限制了社交,但共享平台「借嘢」將人、物品與社區重新連繫。
在疫情期間,不少二手物品回收服務都停擺,「借嘢」這個共享資源互助平台卻依然在運作。小至兒童玩具,大至天文望遠鏡,甚至「借宿一宵」,都能在這裏找到。透過平臺創辦人、義工和參與者的分享,瞭解在社交限制下,人、物品和社區互相聯繫的故事。
製作成員: E3MW, 江川Iris, Kwan, Sherry
-
社區中有一群師傅與義工,無償維修家電,令損壞的物件得以重生,即使過程中自己要四處尋找合適零件,仍然堅持爲環保減廢出一份力。
面對「老電器」,不少人都會棄舊迎新。即使有心維修,支付替代零件的費用,都足以令人卻步。因此,損壞的電器被棄置家中,又或被送到堆填區,使得香港電子廢物問題火上澆油。
於是,環保組織「喜動社區」籌辦「復修冰室」計劃,聚集一群熱心助人的師傅為街坊提供免費維修小型電器服務,令家電更加長壽,藉此鼓勵大衆反思過度消費的文化,為環保減廢出力。
對師傅來講,最難的不是維修,而是找到適合的替代零件。商家爲鼓勵消費,令新型電器的設計不利於重新維修,亦不提供足夠的後備零件。師傅們需要到代理商、五金舖四處找尋可替換的零件,有人甚至需要去深圳進貨,只是為找到那一個合適的零件。爲何他們願意不辭勞苦做這件事?
原來,師傅的堅持,不單是為環保出力,亦是爲了修復與舊物相關的重要回憶。一個小小的錄音帶,雖然價錢不高,但卻滿載兒子對過世媽媽的深切懷念。一份情感,一腔情懷,因爲師傅的努力,找到歸所。師傅們亦為長者,失明人士,低收入家庭提供上門服務,推動整個社區一起實踐環保的理念。除了師傅的堅持,街坊的支持亦值得關注。選擇不買新的家電背後是出於什麽原因?選擇背後有怎樣的阻力?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想探討:通過社區互助來促進環保意識可不可行?現在這種形式發展成怎樣?在疫情下,環保組織在社區的活動會遇到甚麼挑戰?師傅們遇到怎樣困難?
製作成員:Iris Ng, Lesley, Kim, Ziyi
-
一個有興趣素食但不知如何實踐,一個討厭素食,兩位年輕人將接受資深素食人士的指導,挑戰成為素食新兵。
一位覺得吃肉很殘忍,不忍殺害動物,試過全素,但很難堅持。家附近沒有素食餐廳,而自己廚藝不精,朋友聚餐又不能吃素。這使他對素食習慣感吃力。另一位,天生吃肉獸,沒有肉人生便沒有歡樂。他們將接受資深素食人士的指導,分享在各種困難下,仍持續吃素的可行方法。兩位年輕人將挑戰一星期全素,能否蛻變成素食新兵?
即便知道吃素好處,但吃與不吃無法強逼。留下可行的堅持方法,待他回心轉意時,自然而然會嘗試。
製作成員:Fish, 雯仔, Jimmy
-
土地所給予的並非只有豐收,還有一份感情、一段關係,正是石屎森林所不能及的地方。秋去冬來,人來人往。儘管身旁高樓屹立,我們仍想守護微風、夏蟬和樹葉的聲音。
丙岡村是一條平凡的村落,住著不平凡的人。村裡住著三代同居的老農夫、日漸老舊的房屋搬來一群青年人,有大學講師,有新進農夫,還有假日出現的休閒農友。形形色色的人交織在這村落,本地農業的凝聚力毋庸置疑,但僅此而已?
播客探討吸引著外來人探索這農村的原因、依靠食物維繫鄰里關係的故事和社區協作的可能性。
製作成員:Thomas, York, Carol
-
這個是一位上了年紀的清潔工人在香港某座舊式公共屋邨的工作日常。故事發生在香港某座舊式公共屋邨內,無論任何日子對於這一位平凡的清潔工而言,每天的工作也是如常進行。在世人眼中這是一份骯髒的工作,但卻做著乾淨清潔的工作,面對冷眼與誤解,她們的辛酸該怎樣得到大眾的尊重?
製作成員:Lester、kitkat、Sheungyin
-
疫情限制了社交,但共享平台「借嘢」將人、物品與社區重新連繫。
在疫情期間,不少二手物品回收服務都停擺,「借嘢」這個共享資源互助平台卻依然在運作。小至兒童玩具,大至天文望遠鏡,甚至「借宿一宵」,都能在這裏找到。透過平臺創辦人、義工和參與者的分享,瞭解在社交限制下,人、物品和社區互相聯繫的故事。
製作成員: E3MW, 江川Iris, Kwan, S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