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ódios
-
文章来源:网络节选《历史观景台》及《小明宠物》
图片:网络
北京故宫神武门外,出现巨型“御猫”雕塑,引得许多游客,争相与之拍照合影!
来故宫游玩过的朋友,或许都知道,其实,北京故宫,还真有“御猫”,而且数量之多,着实令人乍舌。
有时候,当你走在故宫之内,时不时就能碰到一两只猫,从你身边飞快地跑过,有的猫甚至一点都不惧怕陌生人,时不时还会亲昵地在你身边“撒娇”,蹭来蹭来!
可能有人会好奇:北京故宫的御猫,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猫呢?
大家看到的故宫御猫,主要有3个来源渠道。
一-当年御猫的后代
话说早在明朝时期,故宫就有养猫的习惯!在明朝著名太监刘若愚所作的《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中,详细记载了这么一段,他说:“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陞管事职衔”。
其中,这个“猫儿房”,指的就是故宫的养猫机构,它的职责,不仅是养猫,每过一段时间,还会甄选出一些比较不错的猫,献给皇帝或其嫔妃,所以,故宫养猫由来已久,也不足为奇!
后来,虽然王朝早已覆灭,故宫也没有了皇帝和嫔妃,但是,这些当年的御猫,依然长期生活在故宫内,它们一代代生息繁衍,便有了现在不断壮大的故宫御猫队伍!
二-外面的流浪猫
当然,现在故宫御猫队伍中,除了一部分是当年御猫的后代外,还有一部分是从外面跑进故宫的流浪猫!细想一下,故宫生活条件这么好,要房子有房子,要食物有食物,那些在外流浪的猫,知晓后,怎么可能不会来这个“安乐窝”。
来故宫这地方做御猫,总比在外面,饥一顿,饱一顿要好!做故宫御猫,其实门槛不高,跐溜一窜,纵身一跃,跨过墙头,就是故宫,混进来,从此就是“御猫”!
三-游客带进来的猫
当然,还有一部分故宫的御猫,主要是游客带进来的!早些年,有一些游客来故宫旅游,时常会携带猫进来,这些猫,有的可能就是路边的流浪猫,游客出于好心,所以就带进故宫来了。
因为游客知道,故宫对猫十分友好,会有专人饲养。同时,这些御猫,也发挥了它们“黑猫警长”的职能,对故宫内的老鼠,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这样,御猫就与故宫,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相处的局面!
故宫与猫,可谓相依相存!正因为御猫的“守护”,才使得故宫那么多木结构文物,得以保存!
近两年来,故宫里的猫咪们,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甚至会有摄影师去到故宫里专门拍猫,下面来看看这个小故事吧。一位摄影师重游故宫,想再拍点猫咪的照片,可让猫从洞口出来可成了一件难事。
这次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撩猫利器—猫粮,一般猫咪听到塑料袋的声响,一定会跑出来看看。可任凭摄影师怎么摆弄,猫咪不为所动,似乎根本不在意猫粮。看来这招对故宫猫没有作用,只能想想其他办法了。
于是,摄影师使出浑身解数,他用手机放了一段公猫和母猫交替的猫叫声,就这样操作了几次,他期待着喵星人从洞口出来。就在他放弃要走时,故宫猫却慢慢走了出来。看见猫咪慢慢移动的身影,他都不敢喘大气,好不容易得见真颜,生怕一不小心又吓走它。
只见一只猫咪探出了脑袋,这时摄影师轻手轻脚地走近洞口,放了一些猫粮。猫咪怕人,一直缩在洞里,但碍于美食的诱惑,还是出来觅食啦。
也许大家都以为故宫猫养尊处优,恃宠而骄,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也是流浪猫。它们没有主人,但故宫里的员工会主动照顾它们,它们还不至于忍饥挨饿。故宫猫也会得猫咪的高发病,一旦生病,他们在群里众筹治病钱,甚至来回跑很多次医院。虽说其实这些可爱的小猫咪们都是流浪猫,但能有这般待遇确实值了啊!
要兽医小明说啊,故宫员工的爱猫行为还是值得点赞的。像现在很多人都不会搭理这些流浪猫,更别说去救助它们了。此前,网络上的虐猫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受到了很多人的强烈抵制。
猫咪也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即使不喜欢它,也不能伤害它。现在越来越多人已经加入到保护流浪动物的行列,在冬天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它们本就很难存活,再加上别人的虐待,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
文章来源于"北京领养日"(微信公众号:lingyangri)
童年阴影!打破狂犬病背后的恶魔谣言!
狂犬病,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话题。
大北领的童年就有被狂犬病支配的恐惧,被小狗抓破皮,偷偷百度,有人说狂犬病的潜伏期有几十年,就开始设想自己的命运,万一幸运,病还没发作人就挂了,当然万一病毒没有“耐心”,没两年我就完蛋也就太惨了......
不敢告诉父母,不敢自己去打针,于是害怕英年早逝的担忧一直到......那些关于狂犬病的谣言被打破!
高致死率,强传染性,长潜伏期,这些都是长期以来狂犬病的公众印象。
在如今这个医疗卫生条件已经高度成熟的环境里,即使每年的狂犬病致死人数都在飞速下降,但是仍有很多人在被夺去生命,有更多的猫狗因此丧生。
狂犬病似乎仍是那个无法被提起名字的噩梦。有些人更因此把敌意转移到猫狗身上,造成不必要的暴力和仇恨。
然而抛开恐惧和偏见,我们对狂犬病究竟有多少科学的了解?它真的像魔鬼一样可以轻易夺走生命吗?此刻,我们应该用事实和理智驱散恐慌,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再被谣言左右,科学防止狂犬病!
01被陌生猫狗舔一下就会得狂犬病?
谣言!当然不会!
朋友,这个问题要视情况而定。
首先,我们要明白狂犬病是怎么传染的?狂犬病绝大部分是因为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极少部分是由于其他原因,如移植狂犬病人的器官或组织。
要知道,狂犬病病毒并不能侵入没有损伤的皮肤中。
所以,如果被舔舐的皮肤没有暴露,那么你大可放心,就算这只小动物携带了狂犬病毒,你也没有被感染的可能!
但是如果不巧,被陌生猫狗舔舐的部位恰好有损伤,那么保险起见,你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下面给您播报一段绕口令来让您放心:
未发病的健康猫狗咬伤和抓伤不会感染!
未发病但携带病毒的猫狗咬伤也不会感染!
已发病的猫狗仅舔舐不会感染!
触碰已发病猫狗的血液和排泄物也不会感染!
但触碰处或被舔舐处有开放性伤口则例外!
怎么样,您记住了吗?
所以,当被陌生猫狗舔到后,别慌!判断好了再选择是否去接种疫苗!
02预防狂犬病,不接触猫狗就安全啦?
不不不!狂犬病不是猫狗的专利!
就算不和猫狗接触,还有其他的传染源。如牛、马、蝙蝠、狼等动物。
另外发病动物的体液进入人体黏膜组织或者开放性伤口,一样会发生传染,而这个过程往往发生在出售狗肉和屠宰猫狗的地方。
所以,拒绝吃狗肉从此刻做起,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为了这些可爱的生命!
03狂犬病可以潜伏十年?
这无疑是狂犬病在大众眼里最可怕的特质之一。试想一下一朝被咬,在十年内都要担心随时发病死去的恐惧,简直太恐怖了。
然而这却也是谣言。感染了病毒的猫狗一般只有3到8周的潜伏期就会发病,而感染了病毒的人类潜伏期会稍长一些,一般为1到3个月,最短6天,极少数会超过1年。
所以大可不必担心可能会带着狂犬病毒走完人生的下一个十年了。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呢?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所有的温血动物,除了鸟类,身上都是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不能把矛头放在猫和狗身上,因为怕被传播病毒而上街随意驱赶捕杀猫狗更是残忍又毫无道理的。
对于流浪猫狗在救助时应该做好防御措施,对于家养猫狗要定期做好检查和疫苗工作,被不明健康状况的动物咬伤及时去医院打狂犬疫苗,只有这样才是减少狂犬病发生的正确途径。
最后,隆重介绍传说中检查防治狂犬病的“十日观察法”。即被猫狗咬伤十天内一边注射疫苗一边观察咬人猫狗。如果猫狗身体健康,没有发病,那么就可以排除狂犬病风险并停止注射剩下的疫苗。
有了这些知识,狂犬病的阴云便不再成为我们恐惧的理由,正视它,并用行动来维护一个更健康,更适合人们和猫狗和谐生活的环境,才是我们要继续努力的目标!
文章来源于"北京领养日"(微信公众号:lingyangri)
-
Estão a faltar episódios?
-
文章来源于网络
图片:网络
03-你知道TNR(CNR)吗?国际通用流浪猫救助方法
目前国际上最通行的流浪猫救助方法是TNR(TrapNeuter-Release,即抓捕—绝育—释放),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环境中流浪猫的数量。这种救助方式,也是民间救助者最常用的救助方法。
TNR具体包括:
1.抓捕
对于亲近人的流浪猫可以给它一些食物,引诱它前来,逐渐接近后把它们抓到笼子里。如果是很有警惕性的流浪猫,一定不要强行抓捕,以免发生意外。
可以联系动物救助组织,使用专用的诱捕笼将其抓获。
2.绝育
流浪猫在发情期常常会有异常的举动或叫声,因而扰民。绝育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唯一能有效控制流浪动物数量的方法。
目前有些大中型城市已经有宠物医院可以免费为流浪猫进行绝育手术,如果有流浪猫需要绝育,可以先联系动物救助组织申请免费绝育名额。
一般会对已绝育的猫咪加以标记,标记的方法从以前剪去耳翼的侧面一部份(三角形),演变成现今的剪去一边耳尖的一小角。
目前,标记与否及标记位置在国内仍没有一定的共识,但标记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不认识该猫咪的民众,在不靠近、不接触、不捕捉的情况下,远距离也可观察出它是否已经做过绝育,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捕捉及手术。
3.放归
在猫咪绝育后,把它们放回到社区内熟悉的环境中,定点喂食喂水。一般公猫在做完手术后当天就可以放归,母猫则需要几天的照顾。还可以联系动物救助组织,为年幼或者适合家庭生活的猫咪寻找领养家庭。
通过以上方法,流浪猫的生活质量能得到相对地改善,流浪猫的数量也会逐渐递减,其产生的社会问题(如流浪猫扰民、虐猫、食用猫肉等)也会逐渐减少。
近年来在美欧有些TNR的团体,他们改称CNR(捕捉、结扎、放回原处,Catch-Neuter-Return,简称CNR),他们认为用捕捉比诱捕好听,放归原处也比释放更合适,这个称呼的改变使字面的意义更接近实际,也更为人道。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救助猫咪的过程中,并非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要考虑到对周围环境及其他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尽量做到不扰民、不破坏社区环境,有些事情须事先和居委会进行沟通,如安放猫窝、安放诱捕笼等,须先得到居委会的许可,否则一旦发生冲突,遭殃的往往是无辜的动物。
另外一定要注意,对于那些无法给予它安定环境或家庭的猫咪,尽量不要特别亲近它,最好在较远处投食,毕竟对于那些仍然要在户外求生存的流浪猫来说,让它们保持一份对人类的戒心,会让它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
文章中狗狗部分来源于"北京领养日"(微信公众号:lingyangri)
文章中猫猫部分来源于网络“搜狗问问”
图片:来自于网络
02-接触流浪动物的注意事项-一定做好自身防护
在接近流浪动物时,一定要确保自身安全!
1.接近流浪狗的注意事项
留意流浪狗的神情,避免和狗长时间对视,以防它认为你要向它挑战,在此基础上慢慢接近到距离他5米左右的位置,但不要把它逼到墙角,然后可以轻轻呼唤它,也可以伸出手拍拍地面,还可以拿出食物,如果它的尾巴摇摆频率开始增加,那么恭喜你,你们之间的友谊初步建成了。
当你俩已经靠的够近时,谨记你的某些无意识的动作会吓到它,比如突然伸出手去摸它,可以慢慢伸出手背,狗对人类手心有较强的戒备心,尤其流浪狗,但是狗对人类手背却没有那么强的戒备心,当它检查完你的手背后,慢慢把你的手移动到它的肩部,不要直接去摸它的狗头,每只狗都有自己的敏感部位,就是不愿意让陌生人接触的部位,慢慢接触,慢慢了解,即使取得了信任,也要保持警惕,你永远不知道狗在想什么,如果一个人搞不定,记得及时联系他人。2.接近流浪猫的注意事项
(1)小心流浪猫突然的攻击
流浪猫都是具有野性的,虽然会亲近人类,但是不会像家养宠物猫那样相信人类,所以会发生突然攻击的情况,也许只是你“站起来”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就会吓到流浪猫,通常情况下,流浪猫攻击人之前会有一定的预警,比如背毛竖立、发出警告的声音,如果这时贸然接近,只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流浪猫逃跑,另一种是流浪猫发起攻击。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我就见过流浪猫突然从车底下钻出来,亮爪子抓了我的鞋子之后,莫名其妙的跑开了,无法解释这种情况是为什么,估计遇见这种情况的也不会很多。
(2)小心流浪猫身体的疾病
有一些疾病是人畜共患病,也就是说,流浪猫身上有一些疾病是可以传染给人类的,所以在接近流浪猫时,尽量不要有身体上的接触,当然这也可以防止流浪猫突然的攻击,如果在喂猫的时候,接触到了流浪猫,我们无法确定流浪猫是否有皮肤病,所以回家之后第一时间要洗手,以免病从口入。
(3)除非打算领养流浪猫,否则将流浪猫带回家要注意卫生
一些好心人,在冬季比较寒冷的时候,或是下雨的时候,会将家里的门打开放流浪猫进屋,让流浪猫可以有一些温暖、避雨的环境,但是不会真的去领养这些猫,这是一种爱心行为,我们比较推崇,但是要注意,猫咪会将环境弄的比较脏乱,要有心理准备,并注意环境的消毒,如果真的打算领养这些猫,就要为猫咪驱虫、打疫苗等等,在前期的阶段也不要过多的接触猫咪,除非已经可以断定,猫咪没有任何疾病。并不是所有的流浪动物都带有病菌,这只是概率的问题,但是我们依然要做好自身防护,要是不小心被流浪动物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并打预防针。
-
文章来源于"北京领养日"(微信公众号:lingyangri)
01-如何救助流浪动物-不同境遇的流浪动物如何进行救助?
当流浪动物面临危险时,比如说看到它们被困在下水道、车的底盘夹缝中等情况,此时需要我们把它们带到安全的领域。
如果您没有专业的救助知识,但是愿意为这只流浪动物负责,可以上微博微信等平台,寻求资深救助人的帮助。一旦您决定救助了该流浪动物,请务必对它负责到底。
当流浪动物有伤病时,比如说看到它们身上有伤,行动不便;十分瘦弱,毛发脏乱,无精打采,口鼻有严重的脓状物,此时它们大多是有一定的疾病, 需要我们带它们及时就医。
当遇到流浪的幼崽,请不要即刻带走,也不要上前抚摸幼崽,如果它们身上有了人类的气味,它们的妈妈很有可能会抛弃它们,先观察是否有妈妈照顾,可能它的妈妈因外出觅食而短暂离开,如果带走有妈妈照顾的幼崽,对幼崽和妈妈的身心都极其不利,如果幼崽在比较空旷的地段,确定幼崽是走失了,没有妈妈前来照顾的情况,需要我们再对其进行救助。当遇到十分亲人的流浪动物,建议对其进行救助。对于亲人的流浪动物来说,流浪就是一种危险,很容易受到伤害,被一些坏人虐待。
当遇到对人有一定警惕性的流浪动物,需要自行考虑实际情况,自己是否有能力担负起第一救助人的责任。尤其是对于一些不亲人、胆小的猫,与人类的接触可能会增大它的精神压力,对其健康不利。所以如果它看起来没有伤病,这种情况不建议救助回家。
当流浪动物身处比较安全的环境时,例如小区内群护猫,可以考虑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救助。
还有一种情况是遇到打过耳标的流浪猫,这种是已经被其他志愿者救助过的动物,已经为它们做完绝育,且有群护志愿者照顾它们的饮食起居,就不需要再被救助啦。感谢您对流浪动物的关爱!请关注"北京领养日"(微信公众号:lingyang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