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пизоды

  • 近期有两部wavve的韩综吸引了小李的注意,一部是强调合作的大型社区观察节目——《思想验证区域:The Community》,另一部是超强阵容参与者厮杀突围的生存节目——《血之游戏3》。(中文字幕参考“被抛弃字幕组”,在此感谢字幕组!)

    小李正是此类真人秀游戏节目的忠实爱好者,之前给大家分享过《魔鬼的计谋》、《血之游戏1+2》、《海妖的呼唤》等,感兴趣的可以看之前的节目哦!

    有这么一档综艺,直白讨论“贫穷——最大的责任原因在于自己”。看到最后,我不禁思考到底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

    l 《思想验证区域:The Community》是什么?

    如果你对深度观察节目感兴趣,那么《思想验证区域:The Community》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一档节目。这不仅仅是一档普通的娱乐节目,它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实验,通过将12位来自不同社会背景和思想理念的素人放在同一个房间,围绕当今社会最尖锐的话题进行讨论和博弈,展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政治生存战。

    l 揭秘小李的思想验证分数。

    原版测试链接:https://thecommunity.co.kr/home

    我用的edge自带的翻译器,也许问题理解可能随翻译略微偏差,大致的结果是LFUO:左派2,女权2,富有1,开放2。

    l 《血之游戏3》是什么?

    下面开始介绍《血之游戏3》,小李写稿时节目刚刚播出五集,小李追平进度,急忙出一期来推荐。赛制又一次升级,可谓是当今韩国生存游戏玩家的“饥饿游戏”。

    《血之游戏》系列节目是一档韩国热门的生存节目,以其独特的生存游戏模式和金钱挑战而闻名。全新回归的《血之游戏3》有望以更升级的规模、更多样化的金钱挑战以及独特的玩家组合10天博弈为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乐趣。

    好了以上是这两档综艺的推荐,我目前还看了《丧尸宇宙2》,感觉没有第一季好看,所以不在特殊推荐啦!我是小李,下期再见!

    综艺

    搞笑 

    烧脑

    韩综

    推理

    娱乐

  • 没想到吧,小李竟会把本期节目留给三部前几年播出的爱情剧集。在小李思考究竟要怎么介绍它们的时候,这才发现他们的标题都有“爱”。

    “爱”这个主题太过于宏大,它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之一,亲情、友情、爱情、仁爱,由此又会引发的贪嗔痴、牺牲和成全......都可归于“爱”这个简单的字眼——其中爱情戏中各种人性的博弈,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小李是这类剧受众,但口味及其刁钻。我喜欢的爱情戏,不仅得要有推理剧般严密的相处逻辑,更要有对“爱”独特的思想表达。新剧索然无味,小李偶然刷到了《最爱》的片段,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在国庆假期刷完了这部剧,借机做一期安利向的节目,看看这几部剧对于“爱”的阐述。

    《最爱》在故弄玄虚中,选择相互救赎。

    《最爱》是一部由TBS出品的悬疑爱情日剧,由冢原亚由子执导,奥寺佐渡子和清水友佳子担任编剧,吉高由里子主演,于2021年10月15日首播。剧情围绕企业家真田梨央(吉高由里子饰)展开,她作为某连续杀人案件的重要关系人,接受刑警宫崎大辉(松下洸平饰)的调查。宫崎大辉不仅是负责调查她的刑警,还是她时隔15年未见的初恋。这起案件与15年前发生的失踪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爱》如果代表克制和成全,那么《#远程恋爱~普通恋爱是邪道~》则是灵魂契合。

    《远程恋爱》是一部日本喜剧爱情电视剧,由中岛悟、丸谷俊平、铃木勇马执导,水桥文美江编剧,波瑠主演。

    大樱美美(波瑠饰)是一名守护着公司千名员工健康的产业医生。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她的工作开始进入艰难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美美萌生了“恋爱”的想法,开始以“草饼”的名字接触聊天软件,,并喜欢上了一个叫“柠檬”的网友。一天,大樱美美无意中发现“柠檬”竟是公司员工,于是她决定在同事朝鸣(及川光博 饰)、青林(松下洸平 饰)、五文字(间宫祥太朗 饰)的帮助下找出“柠檬”。这时,暗恋大樱美美的五文字宣称自己就是“柠檬”,并请求和大樱美美正式交往。但在和五文字的交往过程中,大樱美美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

    《远程恋爱》带来的是感同身受的温暖,而《恋爱大战》则带来爱情中经典的“傲慢与偏见”。

    《恋爱大战》是一部由金正权执导,崔秀英编剧的Netflix原创爱情喜剧电视剧,主演包括金玉彬、刘台午等。喜欢惩罚坏男人的女人吕美兰(金玉彬饰),和生理性厌女的男人南强豪(刘台午饰)——相遇并逐渐坠入爱河的浪漫故事。一个身手不凡,勇于追求女性个人幸福的女律师和一个受过伤害后、开始病态认为女人都趋利,为追求利益会轻易抛弃男人的当红人气男演员,偶然相遇,从互看不顺眼,到碰撞出火花的爱情故事。

  • Пропущенные эпизоды?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чтобы обновить ленту.

  • 终于,玩完了!

    小李从未玩一个游戏如此难受过。从心理到生理,《心灵杀手》都带给我巨大的游玩挑战。如果说大家是为了玩塞尔达去买的switch,我就是为了玩《心灵杀手2》特意买了一张显卡。我感觉不亏的,游戏体验超过我去年玩《死亡搁浅》的游戏体验。尤其是在玩过《控制》后,再去体验,别有一番滋味。

    杀手——除了hitman里那个花样百出的光头,还有这位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意外耐力超强的艾伦·韦克(Alan Wake)。很难想象一个天天对着打字机绞尽脑汁的作家,竟然拿起手电筒和枪就大杀四方。我看实况的时候,偶然还看到有人说主角像疾速追杀里人狠话不多的约翰·威克(John Wick),确实《心灵杀手2》艾伦的长发造型确实很像~

    我是先看的游戏实况,然后再趁着打折促销买的游戏捆绑包。总的来说非常值得推荐!下面推荐涉及剧透,这是一条剧透预警线。

    剧情跌宕,起伏转折第一部:《Alan Wake》(心灵杀手1)

    游戏的故事围绕着主角艾伦·韦克(Alan Wake),一位畅销惊悚小说作家,因两年的创作瓶颈而苦恼。在妻子艾丽丝·韦克(Alice Wake)和经纪人巴瑞·惠勒(Barry Wheeler)的建议下,艾伦前往亮瀑镇(Bright Falls)度假,希望找回写作的灵感。然而,他们到达后不久,艾丽丝神秘失踪,艾伦为了寻找她而陷入了一场与超自然力量的斗争中。

    艾伦在亮瀑镇的冒险中,遭遇了名为“黑暗存在”(Dark Presence)的邪恶力量,这种力量能够通过艺术作品影响现实。艾伦发现,他所写的小说内容在现实中逐渐成真,而他必须利用光明来对抗这种黑暗力量。在一系列的冒险后,艾伦最终面对并击败了黑暗存在,但代价是自己被困在了“黑暗之地”(Dark Place)中,与现实世界隔绝。

    《Alan Wake: American Nightmare》(心灵杀手:美国噩梦)

    是一款由Remedy Entertainment开发并发行的动作冒险游戏,是2009年游戏《心灵杀手》的续作。游戏的故事发生在初代事件的两年后,主角艾伦·韦克(Alan Wake)在拯救了他的妻子爱丽丝(Alice)之后,成为了城市传说。在新作中,艾伦以毒贩的身份出现,并以杀人狂Mr. Scratch的身份回归,游戏灵感来源于《杀出个黎明》和其他B级电影 。

    《心灵杀手:美国噩梦》继承了前作的战斗系统,玩家需要使用手电筒和武器来对抗被黑暗控制的敌人。游戏引入了新的武器,例如十字弩,以及新的敌人类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战斗体验。此外,游戏还包含一个名为“杀出黎明”(Fight Till Dawn)的生存模式,玩家需要在一波又一波的敌人攻击中存活下来 。

    第二部:《Alan Wake 2》(心灵杀手2)

    《Alan Wake 2》的故事发生在第一部事件的13年后。艾伦·韦克依然被困在黑暗之地,而联邦调查局探员萨贾·安德森(Saga Anderson)被派往调查一起凶杀案,这起案件与艾伦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萨贾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小镇的居民都与艾伦的小说有着不可思议的联系,而且她的女儿也受到了黑暗力量的威胁。

    在《Alan Wake 2》中,艾伦和萨贾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他们必须合作,利用艺术的力量来对抗黑暗存在,并试图改写故事,给每个人一个幸福的结局。然而,艾伦为了战胜黑暗,不得不再次牺牲自己,让黑暗存在占据他的身体。萨贾则使用“光明子弹”击败了占据艾伦的黑暗存在。游戏以艾伦和萨贾是否真正逃脱了黑暗之地的循环,以及他们的命运如何,留下了悬念。

    "夜春镇" DLC

    这个DLC是《Alan Wake 2》的首个剧情扩展包,它包含三个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带给玩家不同的游戏体验。这些故事继承了原作的悬疑和心灵恐怖氛围,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游戏机制和环境。

    头号粉丝:玩家扮演罗丝·玛丽戈尔德,一名艾伦·韦克的狂热粉丝和服务员。在这个故事中,罗丝接到艾伦的求救信号,并在一群嗜血暴徒中展开救援。这个故事取消了手电筒机制,转而采用快节奏的枪战。完全不用担心火力不足,这就是一个爽片!

    北极星:玩家扮演《控制》中的主角杰西·法登,探索一个阴森的主题公园“咖啡世界”,寻找她弟弟的下落。这个故事注重解谜,并且重新营造了紧张的生存恐怖氛围。我太期待《控制2》了!

    时空破坏者:玩家扮演演员肖恩·阿什莫——真的是这个“演员”在游戏里饰演蒂姆·布瑞克警长。这个故事以多元宇宙的方式,带给玩家超现实的怪诞场景和令人惊讶的剧情展开。这个DLC你即便不玩,我也建议去看看,太有创意了。不仅有横版过关、还有像素风等等各种平行宇宙的样子。看完特别像《蜘蛛侠平行宇宙》的跳脱风格~

    IGN给这个DLC的评分是8分,认为它是一个紧凑的独立故事集,从爽快的暴力枪战到紧张的生存恐怖,再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疯狂,让玩家可以尽情享受Remedy多元宇宙的疯狂魅力 。

    除了“夜春镇”DLC,Remedy还计划推出其他DLC,例如“湖边小屋(The Lake House)”,这个DLC预计将更加贴近《Alan Wake 2》本体的剧情 。具体的发售日期和内容细节尚未公布,但可以期待更多的故事和探索。

    Remedy还出了个剧集,讲的一个心理医生出了一本书《创作者的困境》,表示可以引导创作者重新创作。你一听就知道,这就是老婆爱丽丝为啥把艾伦叫到亮瀑镇的原因。Remedy真的是太爱挖坑,因为制作者这个“谜语人”和“细节怪”,正在准备一盘更大的棋。


  • 哈喽大家好,我是花痴的小李。距离2019年播出台剧的《想见你》已经过去了5年,然而今年一部风格清新的韩剧《背着善宰跑》横空出世,火遍全球。

    两部剧播出后很巧的都让出演的男演员爆火,真的是红剧养人。而且很偶然的是,我在看许光汉去韩国宣传新电影的采访,主持人刚好提到他跟边佑锡的生日是同一天。一种莫名的联结感油然而生,既然有这么巧的关系,而且这两部题材相似的奇幻爱情剧都是我喜欢的,小李当然得将单独的一期节目留给这两部剧的安利。



  • 哈喽大家好,我是看过《我的阿勒泰》迷你剧无法自拔的学姐小李。继于适在我的短视频推荐里骑了一个星期的马,终于在五一节后迎来了《我的阿勒泰》的播出。

    我们对影视剧“惊艳”的阈值被刺激地,越来越难达到——常被飞扬千尺的瀑布激荡,竟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被一条延绵的小溪流浸润。它没有巨大的信息量和惊人的反转,也没有高昂制作费堆叠的特效和精致的服化道。

    用句时髦的话——这部剧简直是现代打工人的“布洛芬”!坐在写字楼里“身未动心已远”的观众们给这部剧的评价颇高,由此还进一步带火了“阿勒泰”这个新疆旅游胜地。小李恰巧在去年裸辞后去了北疆阿勒泰,所以今年看到这部剧的时候“倍感亲切”。正好结合这部剧,分享我在新疆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感。

    去爱,去生活,去受伤!跟着我一起走进这部剧吧。



  • 哈喽好久不见,甚是想念。我是追剧狂哭的学姐小李,今天来讲一部十年前的老剧了《遇见王沥川》。

    最近我刷到了电视剧《东宫》的混剪,小李是东宫原著和电视剧的头号粉丝。在我心中《东宫》在当时是唯一一部电视剧演绎出来,比原著还要精彩的翻拍剧。所以我想要重温小说,看着看着就觉得有些乏了。毕竟已经看过几遍,情节也都熟记于心。这才开始翻找小说排行榜中还未看到的精品,有一个作品突然映入眼帘——《沥川往事》,我早知道这是电视剧《遇见王沥川》的翻拍原著。随即捧读了起来,两天里速速读完小说,又在一周内刷起了电视剧。离追完剧已经有了几周,但《沥川往事》和《遇见王沥川》带给我的惊喜与感动,久久萦绕在脑海里。

    因为《遇见王沥川》在我心中的地位已超越《东宫》,一跃成为我心中最还原、最能超越原著的翻拍剧。作者细腻的笔触,让我深深沉醉于二人的浪漫爱情之中。更是感谢电视剧通过画面的演绎,让我感觉真实的王沥川和谢小秋正幸福地生活在某个遥远的地方。

    头一次对角色和故事投入如此多的感情,为了留作纪念,我还购入了《再见王沥川》以及《沥川往事》十周年纪念版本——书中写了王沥川和谢小秋的后续,也记载了作者施定柔与高以翔相处的点滴。

    小李特别想把这个故事带给我的感受,传递给大家。所以我决定特别做一期节目,宣传一下这部有笑有泪的电视剧和小说,也以此纪念我们心目中最好的沥川——高以翔。


  • 在装机和裸辞之间,我选择装逼。

    小李在某个深夜,刷完抖音,突然有所感悟,想要直抒胸臆。

    1.新人小白学习装机基本知识,行业之间确实有巨大壁垒,好在互联网给大家一个入门的机会。花了一个周末,学习了主机装机的那些硬件装备。求人不如求己,头一次自己研究电脑、拆装显卡,花精力和金钱只为交一个入门级的学费。

    2.姜Dora采访行业精英,中年的他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故步自封的暮人并没有意识到年轻人的巨大潜力,落后于时代。不耻下问,刨根问底的态度,令人钦佩。

    3.姜Dora说裸辞后会存在信息脱节的情况。我并不认可此观点,裸辞是隔绝了工作上被动的信息互通。但如果人具有很大的内驱力,就可以自主与外界建立更多、更深层次的信息节点。

    裸辞自律确实非常困难,但自律并不等于对自己习惯的过分苛责。自律的门槛不高,也许是你设定的不容易实现而已。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律方式才是硬道理。曾经我想裸辞时学语言考证,结果只是每天在多邻国上打卡。想要每天学习看书,结果是在玩游戏的时候听课。再把学到的知识点,结合实际,分享给自己的听众......


    完全脱稿、随性的吐槽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大家见谅。

    欢迎点赞、评论,感谢你的支持!

  •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青春不败。我是热爱看综艺的学姐小李,最近有几部综艺让我一口气看完。而他们的统一标签是“生存游戏”,一般是一群人或者几个团体以各种形式逐一淘汰,最终凭借计谋和体能“生存”到最后成为赢家。与名字有所出入的是他们并不需要“荒岛求生”却也是让人烧脑的“绝处逢生”。

    喜欢这类型竞争、对抗和烧脑类型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啊!这类型的综艺最近更是成为了我心头好,感觉自己因为看这些综艺都聪明了。哈哈哈,开玩笑!下面进入正题吧~

    第一部是之前推荐过的,豆瓣9.5分的《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因为之前推荐过所以这里就是简单再补充介绍几句我的体悟,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收听之前的节目或亲自看看,保准你会喜欢!

    我之前讲到自己对这些参加对抗的女生来自各个职业,并因为她们各自的职业而凝聚成六个竞争团体。大家都把这个节目体能对抗的一面夸了个遍,而我却一直想讲讲谋略在节目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地盘争夺战中,军人团体利用自己擅长潜伏和伪装的经验,耐得住寂寞也会守得来“东风”。但作为最“利己”主义的军人,却也因为自己之前的经验而“大意失荆州”。相反消防员团体初期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她们团体内部团结一致,结盟时也尽量让利给盟友,她们反而成为了黑马选手。在消防员和运动员进攻路上偶然的相遇,消防员队长做出的果断决定,就代表她们成绩不会太差。

    你可以以上帝视角看到每个团队的计谋,以及各种巧合与意外凑成的局。看的停不下来,节目的节奏感剪辑的很不错。但有些地方看的还是让人害怕,希望下一季的规则能再保护选手人身安全一点!

    第二部则是我前段时间的最爱——《血之游戏》(《血战》)第一季和第二季。这两季我都是一口气看完,甚至还去看了选手的reaction版本。下面我来讲讲为啥我那么喜欢这部没那么大名气的综艺。

    豆瓣8.4分的《血之游戏》第一季是一部绝对反套路的生存游戏。

    参赛选手有崔延胜、朴智敏、dex、宋瑞贤、金郑英、许俊英、李娜英、李泰均等人。一开篇真的让我幻视《heart signal》这种大家齐聚一个别墅的恋爱综艺,但渐渐事态没有那么美好了。大家简单做完自我介绍后,就被要求现场淘汰一位选手。淘汰方式是每人有淘汰券,在对应人名处盖章。

    我作为观众,以我本人代入的角度应该会选择最有主见和看起来最聪明的崔延胜。但出乎我意料的是,随着某人进入了投票间,坐在沙发区一个男生随即暗示应该将最没有存在感的该人票走。结果给了无目标的其他选手,一个很明确的目标。而该人也是几乎全票出局!我有点记不清某人是第一个去投票还是前几个去投票的,总之她有可能也是因为投票顺序而被最先盯上,还是该人不够分量的社会角色及外形,但最根本还是她没有给其他选手留下亮眼印象。

    就这样刚刚来到别墅,一位选手就已经遗憾淘汰。后面基本上每天都是在进行淘汰游戏,但有趣的就是逐一淘汰的过程。如果想要讲这个游戏赛制特殊的地方,那可能会涉及到部分剧透,剧透预警哦!

    其实每天的游戏并不算是特别有难度的,甚至不太烧脑。淘汰的过程最精彩的是在每个人利益不断的交织。而淘汰下来的人,不会离开节目。而是以“寄生虫”的角色,生存在别墅的地下室内。他们穿着囚服,叠着披萨纸箱换取生存物资。在落魄的环境里,冲着唯一能往上看到的窗,而窗外却传来上面人嬉笑的声音和美食的飘香。如此凄惨的生活,随着不断淘汰的人来到而有了些生机。他们通过集体智慧,发现了通往别墅的秘密通道。胆颤心惊的跑上去享受了短暂的幸福时光,片刻后他们又怕被发现而抱头鼠窜。

    除了地上地下的阶级差异,地下室同样被“聪明人”建立了另一套生存法则。那就是依靠先来的“前辈”已知的信息和节目组的游戏规则,以杜撰的方式另外写了一套地下室自己的“游戏规则”。先来的人以一、二、三的次序依次排列,最末等只能与高自己一等的人说话和上交自己的劳动,同时也只能等待高自己一等的人回馈信息和劳动所得。次序越往上越是如此,他们自己打造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差。

    举个例子第四名折100个箱子,依照节目组的规则,他能得到10个钱币,可以买10瓶水。但他们杜撰的规则是,第四名的100个箱子呈交给第三名,然后逐一向上递交给第一名(房主),由房主与节目组进行交换,最后的劳动所得到第四名手里只有5个钱币。不仅如此,他们杜撰的交换汇率也是作假的,折算后第四名只能买一瓶水。杜撰规则的人,却可以通过剥削第四名的劳动所得而收获5个钱币,以正常的物价购买物资。

    这个“寄生虫”赛制也是这个节目在我心里比较有分量的原因,这难道不就是活生生的资本剥削么?节目组估计都很难猜到,在地下室的“底层人物”竟也可以靠剥削继续创造阶级。一场精彩的社会实验,我想这个节目即便有剧本,但也创造出一个适合实验的“温床”。而我相信,真正的社会只会比这更加黑暗。

    其中几位选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一位就是朴智敏,她好像是有研究心理学的背景。这位姐姐作为一个电视台主持人,一开始表现的比较谨慎,迅速识人剖析形式。果断团结参赛的女生团体,这一点十分的明智,也在后期的游戏中起到了很强的影响力。朴姐在后采的时候,非常明确的表达了,非常不爽别人随意安排自己。这也就导致她先考虑的淘汰目标,是比较能说会道且容易引导别人的小团体内核心成员。朴姐以一己之力,在多个利益集团里游走,并且明显成为了参赛选手里面的意见领袖。

    不仅是自己团队,会玩“政治”的朴姐也利用各样手段拉拢其他团体逐个攻克。“擒贼先擒王”的战略,她带领的团队比较好的完成了这一重大使命。另一方面团队里面剩余的女生选手虽然比较弱,但是跟着强队也一路挺进。

    在前期,强势的朴姐陆续淘汰了一位位指定人。“言之命至”般的顺利必然不会太平,谁知道节目组还准备了后手,这个赛制也就导致她最后的名次不会太高。后期被淘汰的人员重新被节目组邀请,助力他们参加半决赛。而朴姐看着大多数被自己淘汰的选手一一上前,心里很不是滋味。另外因为朴姐对比政治影响力,她的脑力方面确实有一些遗憾。但她仍旧成为了小李心中很出彩的游戏选手~

    另外一位让小李很有印象的就是前UDT成员Dex,作为前特种部队军人的Dex在节目中并没有过多地展现智力方面的出众,而是通过出色体能和忠诚态度脱颖而出。在废弃工厂找寻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时候,小李真是羡慕他上蹿下跳的体能和独到的眼力。当然在别墅内,他因为还不错的外貌让节目组剪辑了一些跟女性选手的互动素材。第一季里面dex还不算活跃,没有给我留下过多经典的场面,我打算第二季再好好讲讲这位黑马选手。

    请大家记住我说的以上两位,后面我还会再提到他们出演的第二季节目哦!

    第三位是李娜英,在地下与地上场地交换的时候。作为前地下生活的人,把之前攒的所有生活物资基本都销毁或丢弃。以至于同为前地下成员认为她过于情绪化,本来他们偷偷藏了点物资准备留给前地上的人,被李娜英发现都丢弃了。其实这也间接导致从刚刚地下转移到地上团体的嫌隙,本就作为“弱势”角色在团队其他人眼中就更容易成为目标。这里的弱势是指,她作为大学生社会阅历不多,没有亮眼的能力;且团体内其他人都为男性,甚至是夺冠后补。

    其实我能理解她的做法,没有人能体会她独自在地下室凄惨生活的处境。但她的做法在一个处处都是眼线的人性竞争中,本来小透明的她突然明目张胆的黑化,做出了与同在地下室友完全情绪化的相反举动。而这个举动将会无限放大她与地下室成员之间的意见隔阂,也为她先被淘汰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血之游戏》第一季还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看到有些巧合和意外能够瞬间改变整个局面,人性的黑暗面在竞争中格外显眼。一个决定可能带来无数的连锁反应,天堂地狱只有一念之差。非常适合大家找个周末当个精彩反转的电视剧看看。

    看完《血之游戏》第一季我迫不及待的去看了第二季,真的是精彩停不下来。

    豆瓣7.6分的《血之游戏》第二季的主要内容是一群玩家相互厮杀的生存游戏,14名参赛者完成不同的游戏挑战,数字密码,丛林迷宫,秘密骰子……这里有智力和体力的比拼,也有结盟和背叛的转变,每个人都经历了血的洗礼,只有1名玩家可以走到最后。参赛选手有第一季的选手朴智敏、Dex、申贤智、西出口、洪榛浩、河晟镇、金振英、yurisa、藤井美菜、Pi、yun.b等人。

    与第一季赛制略有不同的是,通过玩家投票淘汰的选手,会指定一个选手与自己进行“死亡对决”。获胜的人员将进入监狱等待与下个被票的选手继续进行“死亡对决”,而失败的选手则会被流放。相当于“监狱”承载着“预备淘汰者”的事实被所有人都知道了,也就没了第一季大家对于地下室的惊喜。当然,喜欢搞事的节目组怎么能停止抓马呢?下面剧透预警,三二一!

    继第一季后期那几场地上与地下的对决,第二季开场没多久就揭示了前期是野外和室内的厮杀。为什么讲是“厮杀”,听我慢慢讲来。

    节目组先将第一季的元老成员朴智敏和Dex请来,一人选择一位作为前期的队友在别墅外生存。擅长心理攻防的朴智敏选择了知名脑力选手洪榛浩,洪榛浩也是类似生存游戏的常客,凭借他出色的智力和不错的人品在游戏中的成绩都很不错。而作为真正野外生存的专家Dex,选择了名模申贤智。一开始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因为模特年薪很高可换取的初始资金就不少,且贤智作为野外队成员有很高的忠诚度和闯劲。二人的选人环节就为后期对抗,赢得了很高的人才起点。

    野外队提前一天来到了离别墅不远野外露营地,说是露营地结果就是一个热带雨林气候的荒草废墟。除了能遮挡雨的顶棚外,三面透风,孤零零就安装了几个灯泡。框子里装了几个土豆、鸡蛋,以外的其他生存装备一点都没有。他们需要从零获取生存的必须产品,好在他们运气不错在兑换所拿到了些装备。然后节目组告知他们要选一位作为明天入住别墅的卧底玩家,朴姐明知自己是老玩家容易被针对依旧自告奋勇站了出来。

    第二天与我之前说第一季如同恋爱节目般的出场方式,有着天壤之别。所有玩家用密码锁绑在椅子上,等待眼罩解下就是电视里显示的第一个问题,以及最后一名淘汰的赛制。并不太难的谜题只有两个解题的关键:一是反看,二是密码顺序。但对于烈日映照着汗如雨下,每个人都因为淘汰的赛制惴惴不安而争相逃离,这从客观和主观层面的考验也从身体和心理带给选手很大的压力。作为第一名解题的yurisa率先解绑,她也是后续具有竞争力的选手之一。后面有人陆续解绑,还有选手查看身边先一步离开人的密码而解开自己的。不过西出口解密后,将密码锁随便打乱数字,这样心眼多的西出口也带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后面就是选手陆续逃脱,逐一跑进别墅,开始了新一季的《血之游戏》!

    在第一天票选手前,西出口作为男性团体里一个非常“活跃”的存在,引起了卧底朴姐的注意。西出口有些激进且容易引战的话语,蝴蝶效应般影响了后续的“牌局”。小李个人认为,如果卧底不是朴姐,西出口还不一定能引起野外队注意。反而容易成为淘汰后补,优先出局。

    朴姐晚上让金振英将西出口叫出,秘密带着西出口来到了一处密室,而密室里面正是剩余的野外队成员!原来朴姐作为卧底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招安”新成员加入野外队,而傻愣愣跟着朴姐走的西出口像是被诱惑般成为了野外队的又一名成员。面节目组明确告知过几天后,野外组将于室内组正式对决,并仅有一次机会交换场地。这时观众才知道,节目组下的这盘棋实在是太大了。

    对比《血之游戏》第一季,第二季的游戏和赛制都有了很大的升级。从室内队和野外队的对决来看,具有很强的戏剧冲突。因为上一季朴姐等人带队的博弈非常有看点,所以我猜节目组也是吸取了上一季的经验,兼具娱乐性和游戏性的强行将本为个体的选手,划分了多重阵营。

    先从野外队讲起,因为节目组剪辑的原因,我估计大多在上帝视角的观众还是为野外队站队的。毕竟他们又可怜又好笑,在“你死我活”的室内组竞争时单独出演着野外求生的喜剧剧情。

    原本野外队商量的第一天要将智商超高的选手金振英拉拢过来,结果朴姐见到西出口“口出狂言”的表现又触发自己“不爽”的应激反应,晚上当机立断换成了西出口。而事实证明,朴姐的眼光不错。西出口一加入野外队就非常忠诚且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通过一天的观察推荐了明天要选择的预备队员。可惜的是朴姐当晚被淘汰,但她走之前还是将很多物资运了出来,尽最后的一点力量帮助野外队。本季小李觉得遗憾的,就是朴姐过早的离开。不过也能预见,朴姐作为第一季的野心玩家非常容易作为目标。

    折损大将的野外队迎来了新的队员yun.b,而他在这次的室内争夺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迷惑自己的前盟友而让前盟友临阵倒戈,甚至倒戈后还帮忙野外队攻占。这一期体力搏斗真的非常有看点,但我也不排除那段很有争议的纷争属于剧本的一部分。但西出口凭借自己出众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首战告捷。而Dex也眼疾手快,将攻防战完美收官。从此以后,节目中前期的主要对抗就是在室内队和野外队。

    从游戏赛制方面,很多人都吐槽过于简单。尤其是决赛环节的游戏,无法满足观众对于节目高潮的预判。小李也觉得游戏设置有些乏善可陈,但《血之游戏》精彩的地方往往不是游戏。而是参与游戏选手之间的博弈,或背叛或团结,充满着反转。

    在这一季小李印象深刻的选手,第一个是Dex。他比第一季更加活跃,也许是遇到了很擅长的生存和关卡,基本没有特别拉的操作。好在这季节目组没给帅哥剪love line,Dex在野外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人物。另外一个核心就是豆哥洪榛浩,前电竞选手和扑克选手在各种生存比赛中都非常亮眼。我第一次认识还是在韩综《犯罪现场》,那个时候还很年轻和可爱。现在已然成为了靠谱的老大哥和野外队的大脑,带领野外队走到最后。

    西出口在我这里是属于印象完全大反转的人,从一开始“满嘴跑火车”的形象到游戏中义气的角色,每次看他都想笑,给人的感觉就是乐呵呵的。但在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他又很聪明的样子让人眼前一亮。Yurisa作为夺冠热门选手,没想到很快的进了监狱后淘汰。当她首先进入别墅开始,她没有很清晰的意识这个节目前期就是要建立坚实的盟友关系。反而她表现的比较高傲,甚至后面用自己的特权“威胁”大家淘汰朴智敏。本身她是非常适合玩游戏的选手,别人没有发现的密室,她不仅第一个发现还往门栓上了锁。但她淘汰的也很可惜,被“威胁”的选手大多也是因为忌惮她而抱团设计。她威胁的手段还是稚嫩了一些,起码没有意识到男生团体在最初以一个很坚固的形态存在。在他单独的威胁下人们自然会服从,如果每个人都被威胁,他们就不会害怕单针对他们自己的威胁了。藤井美菜是我当时看《我们结婚了 国际版》认识的,本来以为是个很简单的日本演员。没想到这个小姐姐名校毕业,不仅智商高、年薪高,颜值还高。她在“死亡对决”里面非常沉稳,以一个很平常心的心态面对各种劲敌,是个很让人后怕的对手。

    不仅如此其他角色也很有意思,这一季人物的形象在小李心里比上一季更具象。抓马多多,冲突多多。这样一部节目细节可供讨论的实在很多,所以非常推荐大家一看。

    最后的一部综艺豆瓣评分9.1分《魔鬼的计谋》,也是最近比较新的网飞综艺。

    十二名选手在这场智力与技巧的较量中争夺桂冠。联盟形成,秘密游戏出现——任何人都有机会获胜。

    选手有演员河锡辰、爱豆夫胜宽、前《非首脑会谈》的代表纪尧姆·帕特里、演员李偲源、主持人朴京林,剩下的还有医生、律师、youtuber等选手。

    我还没看完,不过我对这个评分还是有点主观的评断,我心理预期并没有这么高。也许是我个人偏向于“勾心斗角”的人性斗争,而对实际游戏内容不那么注重。同时就导致《血之游戏》在我心中的分量大过这部《魔鬼的计谋》。不过大家可以相信郑中渊PD(《游戏的法则》、《大逃脱》、《女高推理班》等推理烧脑综艺PD)和金泰浩(《无限挑战》的PD)团队的制作水准。

    还是非常爱自搭建筑的郑PD造出了这个游戏场所,在生活馆内玩家满足玩家基本生活需求,游戏馆内设置多个房间可供商讨,同时这个节目也存在“监狱”。玩家通过白天的生存游戏赢得piece而生存,没有了piece就会被淘汰。Piece最多的人可以指定最少的人进入监狱一晚上,而剩下的人会在晚上的奖金游戏中共同游戏、赚取更多奖金额度。最终剩下的选手将会带着最后的奖金额度夺冠。

    游戏一如既往保持了高水准的难度,虽然游戏规则比较长,但一看就是经过无数测试推敲过的。不仅考验选手的算术、图形、推理能力,更是对心理博弈的又一层挑战。

    其中有位高智商的油管博主轨道非常信奉一种“共进”的理想主义,也就是尽可能让越多人站到最后,团结“弱者”对抗“强者”,如果是自己的盟友可以舍弃自己利益而拯救他们。说实话在生存综艺里面搞这种思想的人真的很少见,而且轨道到决赛也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所以这也是在这个节目里面非常值得关注的部分,在第一次游戏的时候,轨道就发挥出很大的领导力。实力相对弱小的人的聚集到轨道身旁而被轨道“安排”,成为一枚有力的“棋子”。

    但越到后期,团队里面的人就会被各种想法扰乱“共进”的这个想法,因为所有人来到节目的目标就是淘汰他人、自己获胜。暂时的团队只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方法,最终还是要与有着出众游戏表现的轨道对抗。而轨道自己信奉的原则是保护“弱小”,对抗“强大”。但那些被针对的“强大”选手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实力强、有更多的piece,他们在人多的轨道队伍面前难道不是另一种的“弱小”吗?

    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弹幕很多人都在吐槽,一直以固定团队的对抗形式没什么意思。反而实力强的选手被陆续淘汰,让一些能力本就弱的站到后面就一定是好的吗?节目里有人在后采中提到这个问题,而还是在节目里有另一种看法。轨道联合弱者淘汰强者,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取胜而铺路。只不过他用“保护”的名义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已。我倒是对此持保留意见,后面我会展开聊聊。

    另外让我很有印象的选手就是李偲源,一开始我没有过度关注她所在的小团体。但是在中期,这位姐姐勇敢挑战的态度和积极争取的游戏风格,确实对得起生存游戏全力以赴的要求。她跟河工一起讨论的时候,我也跟着热血沸腾。姐姐绝对付出了应有的努力,只能说一开始的运气有些不好,毫无保留的实力也许会让其他选手感受到威胁。而河锡辰河工前期韬光养晦,没有轻易站队而影响自己前进的道路。反而是在队伍瓦解后露出锋芒,他跟李偲源完美的配合让我想起他脑性男的完美形象。插一嘴,我看过他的戏,觉得这哥还是适合综艺。

    总的来讲,这个综艺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对于小李而言,缺少了一些火花,导致流程推进整体平淡。大家都在节目里保持了一个很不错的形象,也就导致常见的背叛和反转的缺失。作为真人秀的真实感少了些,但游戏体验还是不错的。

    推荐完以上的节目,还有几部类似综艺一并同步大家。

    1.豆瓣9分的《The Genius系列》郑中渊PD的力作,是韩国TVN电视台的心理战游戏综艺节目,该节目将邀请到十三位各界精英参赛,透过游戏进行玩家间的心理攻防战。这系列里面亮眼的选手有洪榛浩、张东民等。小李有耳闻但一直没来得及看完,但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其中很多游戏都非常有创意和烧脑,喜欢的可以拿来聚会时玩一玩。

    2.豆瓣8.6分的《大脑性感时代 问题性男人》是韩国tvN电视台新推出的节目,本节目是具有独特思考方式的6名脑性男针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的脱口秀节目。里面有韩国有名的主持人全炫茂、非首脑会谈美国代表Taylor、又帅又聪明的演员何工河锡辰。我还记得当时大学还是高中时看过,边拿着笔记本边一起做题。虽然题都很难并且有的有语言壁垒,但还是有适合普通人解题难度的,而且好多解题思路都让人耳目一新,非常训练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你练行测推理、找规律的时候,拿它热热脑也很推荐。

    3.豆瓣7.6分的《CODE-秘密的房间》由tvn综艺节目《The Genius》制作公司A9 media制作,节目内容是把艺人关进密室里,以做游戏获完成任务的方式获得提示进而获得打开大门的密码逃出密室。这部综艺我看的很早了,很多细节记不清楚了。但是有个印象就是他们有很多房间,然后每个屋子还有很多细节可发掘。以及很有数理方面的谜题,都还挺有意思的。

    上面都是韩国综艺,国内由韩综《犯罪现场》改编的《明星大侦探》以及韩综《大逃脱》改编的《密室大逃脱》也都不错。确实小李从十年前就看韩综,所以大多推荐的都是韩国综艺。外国综艺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语言壁垒,所以一方面也是训练自己语言能力。另外他们综艺各方面的尺度都相较于国内有所放松,所以能够比较直观且大胆的看到真实人性的对抗。

    讲了这么多推荐,但小李仍然不排除这些综艺也许有剧本的嫌疑。毕竟“真人秀”永远是“秀”,上节目的嘉宾不可能百分百呈现人性最真实的“黑暗面”~我看的时候大多也把嘉宾带入了类似情景剧的演出角度,单观察他们的行动和事情的发展,就很有意思了。毕竟小李是个社恐,很害怕冲突,很难从真实社会中结交如此多样的朋友。当我从中发掘的细节和体验后,体悟到了很多,下面我也跟大家逐一分享我从中长了的“心眼”,也许我们会结合现实生活感受到的启发:

    1. “枪打出头鸟”。

    这一点还挺明显的,人类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最先做的就是观察,因为这就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部分心思敏感的人会观察到比别人更多的细节,而选择谨慎发言。相对大条或非常有主见的人,很容易在这种场合格外显眼。或者是表现出惊人实力的人,通过游戏展露头角。这些outstanding会很容易让其他没那么表现出色的人心存芥蒂,从而更快地成为他人的淘汰目标。像《血之游戏》第二季里西出口初次的危险发言,就足够让他出局的了。

    在一个“你死我活”的场合下,初印象就“显眼”的人似乎更容易淘汰。但我们的生活中,很少会有这么极端的利益纠缠。作为初见面的社交场合,小李还是推荐大家发言时有所保留。尤其是涉及到敏感的信息点,例如隐私信息、社会新闻等等,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态度。你不知道你哪个观点会成为别人的雷点,多倾听总是没毛病的。

    2. 最终获胜的不一定是一开始看好的“种子选手”。

    就像上一个观点说的那样,种子选手也许在游戏中表现出色而忽略了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所谓的情商没有智商高。在这种游戏中,往往需要你双商在线。尤其是情商高的,将会带领你靠近决赛;而你的智商则帮助你如何夺冠。还有是因为种子选手综合能力都很优秀,给其他人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其他人反而会将种子选手定为淘汰目标,而集中对抗。像《血之游戏》第二季里朴姐非常遗憾的离开,毕竟以一己之力很难攻克围攻。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自己仅凭努力有的时候赢得非常“笨拙”。如何省力又巧妙的前进,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人生阅历。“伤仲永”的天才之殇并不是个例,不到最后永远不知道“乌龟”究竟怎么赢过了“兔子”。

    3. 意外永远是“变数”。

    即便双商都有,运气更是最大的变量。像《魔鬼的计谋》里,围棋选手掷出的骰子都非常差劲。退一万步讲也许掷骰子有巧劲,可以通过后期的训练培训。但现场就是有无数变量,骰子的大小、重量,周围的风等等,差劲的结果不代表她没有实力也许就只是当天的运气太差了而已。

    而且永远不要低估运气在生活和游戏中的分量!

    4. 你会发现一开始的“站队”,基本代表了你能走多远。

    这几个节目看完估计你也会发现,最初“站队”的重要,以及在中间不停摇摆队员非常危险的处境。这个结果也是非常有意思,在一开始大家对彼此基本都没什么了解,怎么能够精准的进入一个具有超强实力的团体呢。

    我观察下,主要是看这个团队有没有主心骨,以及这个支柱是否具有强领导力和共情能力。另外就是剩下的队友没有特别拖后腿或特别利己主义的人。听我这么一说你是不是也能感受到什么,这像不像大家工作中非常普遍的工作团队组成。我说的这个见解这个其实跟团队管理有很强的关联性,但这里的游戏场所首先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略有差异。但我仍可以看作另一个课题就是,人天生被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而靠谱的人身边永远聚集着另一群靠谱的人。而其中最靠谱的人自然带领了一个相对靠谱的团队,更好的与其他半路因为利益而结合的群体对抗。

    5. 女性如果不团结,很容易被男性团体作为目标先“淘汰”。

    本来我是没有观察到这一点的,但《血之游戏》朴姐非常明确的与女生团体讲到这里时我才茅塞顿开!好像这种生存游戏,最后的赢家绝大多数都是男生,《魔鬼的计谋》里的京林姐也说想助力东珠成为第一个女性赢家。

    小李我不是想引起性别上的对立,但又不得不在事实上发现这类游戏所映射的社会性很真实。游戏是残酷的,女性被刻板印象困于“情绪化”、“柔弱”、“同理心强”等等印象中,而被刻上“弱者”的标签,即可以被男性最先淘汰且不伤害“哥们儿”情谊的地位。同样的我也观察到很多强队的队长都是男性,他们似乎在前期就积极的造势,首先以“男性”和“室友”为标签捆绑。相反女性选手很多是在选择加入队伍的立场,她会优先以“室友”和“强者”的优先级去加入队伍而非自己创造队伍。

    这小李的主观看法,也许这跟社会男女不同的规训有关。再谈就很深入了,点到为止。

    6. 前期多攒好感,后期就能展现真实力。

    我后面会简单介绍一些博弈论的知识,方便大家理解这一点。在这个地方我只简单阐述:在社会中我们除了需要靠实力生存,更是需要好的信用来获得持续的收益。在陌生环境下,所有人没有对彼此的了解。选手们被独立在别墅中,无法利用外界积攒的信用来交换玩家之间的基本信任。那么仅能通过一场场游戏,重新构建在别墅内人与人之间的信用体系。

    一次的背叛也许换来这次胜利,而人在短时间内积攒的信用将会大打折扣。只要你还有下次与人交往的机会,别人也许不会愿意将“后背”交给你。所以这种游戏,前期塑造的信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它显然变成了游戏内另一类型的游戏筹码。

    7. 弱者玩家以抱团制衡强者联盟。

    弹幕里很多人看《魔鬼的计谋》都在吐槽,轨道的对抗计谋。也许将轨道换掉,依旧会存在以“弱者”玩家抱团而制衡“强者”联盟的情况,以人数来对抗能力。尤其是人多占优的游戏类型上,弱者团队会更容易淘汰掉少数人的强者联盟。弱者团队会尽可能的利用自己团队前期的优势(人数多和各自的擅长点),尽可能多的淘汰强者队伍,为自己后面的单打独斗扫清障碍。

    另外造成弱者与强者对立时,似乎已经注定强者联盟的人数会少。一是强者联盟里面的人也会心生顾虑,与其跟实力强劲的盟友决斗,不如与弱者对决。在很难保全全部队友的情况下,强者联盟更偏向于舍弃队友而换取团队最大的利益。相反弱者团队会将人数视作最大的优势而愿意舍弃个人利益、保队友。二是强者联盟因为每个人实力都很强,有可能会存在强者之间意见相左的情况。弱者团队的队友必然会按照队长的指挥行动,即使会有舍弃个人利益的时候。

    虽然小李大学时学过博弈论,简单知道囚徒困境等等博弈论知识,但根本不知道现实生活中需要怎么运用。这类需要博弈的生存节目,正是研究博弈论的很好素材。我前段时间恰巧对博弈论有些兴趣,下面分享书里的内容:

    第一本书《合作的进化》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结论,我想要先分享给大家。

    首先一说到博弈论,我们立马就会想到经典的“囚徒困境”。

    影视剧里偶尔会出现这么个审问场景,警察A把两个犯人独立关在两个房间分别审问。警察A跟犯人B说犯人C已经招供了,如果犯人B及时认错并指认犯人C的罪过将能够减刑,如果不认将会给犯人C减刑同时犯人B在后期发现有罪证据后加重型;相同的话述警察A也跟犯人C说,在犯人之间没有提前串供且互相怀疑的情况下。审问后,也许这俩犯人会不约而同的供出对方。

    而实际博弈论里讨论的“囚徒困境”跟影视剧中的还略有不同,简单来讲:两个犯人被抓,如果双方都招供,则两人各判3年;如果一方招供一方不招,那么招供的一方将功赎罪立马释放,不招的一方判5年;如果双方都打死不招,则证据不足,各判1年。这种情况下稍微想想,背叛对方的好处还是更大的。但都背叛就是双输的局面。

    为了更好地研究这种博弈背叛和合作的胜率,阿克塞尔罗德设计了一个游戏。用计算机模拟囚徒困境,而且是多次重复博弈。为了保证游戏进行的严谨程度,他挑选了14个精通博弈论的专家,邀请他们利用各自的求胜方法编制成代码,而他则是将这些精心制作的算法放入游戏中反复验证。

    专家们提交的博弈策略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好人策略,它推崇合作、双赢,不先背叛;另一类是坏人策略,它的目标就是时不时进行背刺以通过背叛获取更多利益。为了补充实验的变量,阿克塞尔罗德还特意加入了一个随机策略,让它在每个回合中都随机选择是合作还是背叛。

    这15个策略在计算机上进行一对一的循环赛,整个循环赛重复了5次,一共是12万个回合,最后连阿克塞尔罗德自己都不敢相信:得分排名前8位的是清一色的好人策略,而6个坏人策略和1个随机策略排在最后7位。好人策略大获全胜,坏人策略输的底儿掉。果然“好人就有好报”啊!

    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理想化的结局呢?阿克塞尔罗德经过深入分析,解释了原因:好人策略不是因为它们在面对坏人策略时有足够的优势,而是因为它们能够抱团取暖。

    你别忘了,这些策略都是一对一的对抗并且来回循环对手的前提哦!那意味着如果好人策略遇到好人策略,就能从始至终保持合作,双赢而取高分。相反,坏人策略遇到坏人策略,就总是相互背叛,结果双输。要是好人策略遇到坏人策略呢?虽然一开始坏人策略占优,但一旦好人策略反应过来开始反击,坏人策略也就无利可图。这些情况综合起来,还是好人策略更占优势。

    除此之外,阿克塞尔罗德又完善了游戏机制后,惊人的发现两次的结果中均有一个策略得分非常优越。那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行动规则,如同字面意思:第一步选择合作,从第二步开始,重复对手上一步的动作,对手合作。我也合作;对手背叛,我也背叛。让我们继续聚焦于这个简单粗暴的策略,你就会发现它真的很高明!

    一、它属于好人策略,因为它一开始就选择合作,而且绝不会先背叛对方。

    二、如果对手背叛,它会马上用背叛来反击,这就让对手不会永远占便宜。

    三、如果对手恢复合作,那么它也恢复合作,既往不咎。

    四、它的行为模式是清晰的,简单明了,别人一看就懂,知道从它身上占不到便宜,只能选择合作。

    阿克塞尔罗德认为这四大优点——善良、不被欺负、宽容和清晰,正是这个策略能够连续夺冠的根本原因。

    根据这个游戏结果,总结出几个适用于现实生活的启发。

    首先是了解到这个游戏它不是一个零和博弈,也不是一次性博弈。获胜的关键不是靠打压对方,而是要通过创造长期合作来实现共赢。具体在每局中谁拿多一点、谁拿少一点,其实并不重要,没必要斤斤计较。但获取资源是有限的,造成了天然的竞争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是“一锤子买卖”,我们并不能完全适用这个非常理想化的实验。但还是有所收获的,那就是自己想要成功,就要首先帮助别人成功。拥有一颗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心,也许会达成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二条建议是不要首先背叛。坏人策略被报复的次数最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最后一算总账,坏人策略是最大输家。所以这条建议也可以简称为“不作恶”。

    在综艺节目里我们确实也能实在看到那些非常容易背叛的人,反而不会走的特别远,因为他信用已经通过不断的消耗而“变现”并“透支”未来的收益。

    第三条建议是赏罚分明。也就是说,别人合作就要以合作来回报,别人背叛就要以背叛来反击。这点很好理解!每个人都留有底线,一旦触及底线不能退让底线。

    第四条当两个“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策略相遇时,一次偶然的背叛会让双方陷入相互报复的循环,进入锁死状态,无法恢复合作。

    这点还是挺有意思的,一开始我也没意识到这竟然还有个逻辑循环。这么一说不好懂,放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更好理解。我偶然间把你放在桌上的糖当做自己买的糖吃掉了,结果你当我是背叛者,下次故意吃掉我的糖。我就生气了,我也故意吃你买的糖,这就陷入了死循环!这时候大度一点,我下回不吃糖了或者赔礼道歉给你买一袋子糖。

    阿克塞尔罗德的实验有个比较大的前提就是,一次的背刺并不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顶多是收益减少。但实际生活上,一个人经历过一次背叛,人生就有可能瞬间颠覆,而根本不能像实验一样继续与背叛者进行平等的博弈。所以每个人在博弈时会考虑更多的因素,来规避风险。这时它的策略也许就不这么简单了!

    第二本书《隐藏的博弈》里也提到了这个实验,只是更加说明了一个普世的附加条件。

    你可能也听说过,囚徒困境的解法就是,增加博弈的次数,把单次博弈变成重复博弈。比如说,如果这两个囚徒都是一个组织里的,即使暂时坐牢了,出来以后肯定还会再见面的,那他们互相背叛的概率就会降低。你看到这里有没有想到什么?在这些生存节目中坚定的联盟附加了另一个很强的社会强制力,就是玩家最终还是会从游戏中回到现实社会。会顾及自己在节目中的形象,影响现实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从而选择戴上假面,隐藏并牺牲真实的欲望以换取更靠谱的形象。

    这本书又提到了另一种博弈叫做“重复惩罚博弈”。在这个博弈里面,每一回合,都是第一个人先行动,选择合作还是背叛。然后第二个人再行动,不过第二个人选择的是要不要惩罚第一个人。

    这个条件下,只有当第一个人看到,之前所有的背叛行为都得到了惩罚,他才会选择合作。否则,他就背叛。同样的话,第二个人如果不惩罚背叛行为,之后就会承受损失了。那他一定会对背叛行为做出惩罚。

    所以在重复博弈中,必须要让过去的事情变得重要,让做决定的人意识到自己背叛和原谅别人的风险,这才是能维持合作的唯一途径。在双方多次博弈的情形中,“既往不咎”绝不是好选择。

    好了,今天这期节目最后干货满满。写稿子的时候,我也是非常激动。没想到这种课本上的知识,竟然能通过综艺节目真实的展现在眼前。甚至还能启发自己在真实生活中的决策,与人为善、坚守底线永远是正解。希望大家听完这期能有所收获,这里是青春不败,我们下期再见!


  • 让人脸红心跳的Netflix最新综艺,看似玩笑的真“性情”

    哈喽,这里是青春不败,我是学姐小李。小李作为两性经验为零,但理论充足的“老司机”竟然也会被一部综艺羞到脸红。这样一部神奇的综艺就是网飞《人+性大不同》(性人物),年初播放的是这部综艺的日本篇,而前段时间播出了台湾篇。里面实际探访了日本的特殊服务产业和台湾一些LGBT族群故事,正巧看完这两季的节目小李有很多话想跟听众朋友们讲~

    首先介绍这部综艺的主持人,就是韩国著名艺人申东烨和成始璄。有些熟悉韩综的朋友可能知道申东烨在《SNL Korea》里作为主持人主挑大梁,经常以好色的形象在节目里出演。而成始境也是著名的情歌歌手,他蜜糖般甜蜜的那声“好梦”抚慰了很多少女的心。而为了给不熟悉的朋友们简单讲讲他们为啥能作为这部综艺的主持人,真的不得不提到他俩主持的《魔女狩猎》。2013年首播的《魔女狩猎》这部作为一个探讨两性关系的大胆韩综,节目每期分为1.2部,1部:四位主持人先是围绕观众提供的事由进行角色扮演并发表意见,后对观众发来的异性好感度提问进行greenlight。2部:与嘉宾一起听观众发来的事由,以自己的想法来判断观众是否应该分手(又名:关掉greenlight),有现场观众参与投票。

    小李那个时候对两性的了解还是懵懵懂懂,当时看《魔女狩猎》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一开始大多都是许志雄关于两性研究的冷知识,后面则是各种奇葩又有点搞笑的事由。里面申东烨和成始璄作为主要的MC,各种大胆言论和献身般的角色扮演非常吸睛。而二人在大众的印象里也多了喜欢喝酒、说话大胆的“成人”主持人。

    所以当小李看到新综艺主持人又是这俩人的时候,就觉得节目组选对了!

    《人+性大不同:日本篇》是申东烨和成始璄的新概念谈话综艺节目,去日本实地探访成人文化产业中未知的性和人物。

    在日本篇里,小李作为一个对日本特殊产业有一点了解的人来讲,起码不太排斥两性知识,但在观看过程中还是有让我非常瞠目结舌的部分。二人携着摄像机走进玩具商店,大胆触摸着各种奇形怪状、神通广大用途的小玩具。我感觉如果我实际路过,虽然好奇,但还是不敢进去瞅。但不过好在在屏幕这头的我好像作为摄像机跟在他们身边,将所有震惊眼球的东西统统尽收眼底。他们又走进DVD房、tenga公司、录影拍摄场地等等相关产业涉及到的场景,我也是随着拍摄一路跟他们一起开了眼界。

    说几个小李印象比较深的场景,我尽量说的委婉一些,生怕这期被哔掉:

    一、探索玩具这一集,什么巨物都不算震惊的。直到我看到它,我才是真的打开了新思路——震动+环。多说无益,大家自己去看吧!

    二、tenga公司里面一个员工,竟然获得了世界级嗯嗯维持动作的保持者。而且他们公司还有专门的员工,用来测试产品并写测试报告。小李对嗯嗯杯知道的不多,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产品。但这集以很意外的方式,直白的告诉观众tenga是什么,他们公司还算是行业有名且不断在创新的大型公司。不得不说,小李作为女生真的长见识了!

    三、他们不仅采访了女优还特别采访了男优和幕后制作人员。其中就有小李我熟悉的铃木一彻,作为女性向影片很知名的男性演员。熟悉日本爱情动作片的都知道,里面的男演员大多其貌不扬甚至让人害怕。虽然他的颜值没有特别惊为天人,但还是算很有个人魅力的。而且女性向类型的片,大多都切合了女性的部分爱情幻想,很受女性市场欢迎。这里可以稍微注意,后面我还会再提到他哦!他也提到在日本拍片的角色,男性地位并不高。一些奇奇怪怪的选拔方式进了小李的脑子,挥之不去。而且他们也会讲到自己非常注重个人卫生以及健身等等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后面节目也去探访男公关行业,但本人对男公关非常无感,甚至还有点抵触——尤其是罗兰!想当初年少无知时还挺喜欢他逗比且非常自信的语录,现在想都不敢想。如果不清楚男公关行业的建议看看网上有些UP的科普,同时希望大家理性思考哈。

    另外日本篇小李发现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日本相关产业具有很多男凝的部分,目前有女性向的部分但体量占比仍然很少;另一方面是主持人也都是男生,作为男生自然较难理解女生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和见解。

    所以节目里没有提及的部分由小李结合亲身经验补充几句:

    一、日本乙女游戏

    乙女游戏是以女性群体为目标受众的恋爱模拟类游戏,攻略对象一般是男性角色,少部分游戏可攻略女性角色。它并不是简单的galgame性转,也不是所谓的“逆后宫”这么简单。很多游戏具有很高的美术和文学价值,探讨了人性与欲望的多重交织。尤其是R18的经典作品,例如《蝶之毒华之锁》是兼备剧情流和苏感的时代悲歌。如果对这类游戏比较感兴趣,可以看看我们之前的节目就有推荐哦!

    二、日本女性向的抓、里番、漫画

    小李自从认识了dlsite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抓是drama(广播剧),可以理解为有剧情的ASMR,相当于声优用声音演出很多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这里我提几个有名的声优,三桥渡和一条比目鱼算是很高产且高质量的老师们了!

    女性向里番其实有很多都是漫画改编的,但我本人番有点难以接受,尺度又大又缺少美感。虽然题材很多都是我感兴趣的,但画风又非常潦草,动作生硬。

    相比于粗制滥造的番,日本漫画是真的题材丰富、画风多样。Dlsite里也上架了很多比较有意思的短篇漫画。什么病娇邻居啊、大小姐和保镖,我推荐一个符合我XP的日本漫画是《邻座的BT前辈》,韩国条漫《virgin witch》。多了不说了,我还等着哪次再出一个脸红心跳系列分享呢!

    总的来说,《人+性大不同:日本篇》从亚洲最大特殊产业的日本讲起,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小李一方面感受到日本特殊产业对于两性探索的深入,另一方面也是有点害怕他们探索的太过深入而容易破坏体会那种人与人之间纯粹又懵懂的爱。

    还有我看到评论区有很多人抨击采访中的女优有种变相宣传的嫌疑,这点我没办法妄加评断。在节目中,或多或少都会美化他们自己的职业,而容易给大众造成错觉。这里小李我只想说,因为题材的特殊性,所以我强烈建议成年后的你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足够了解自己后再来看这类型的纪录片。

    好了讲完了日本篇,视角转向中国台湾。

    《人+性大不同:台湾篇》以已举办了10来年的每年2万人参加的TAE(台湾成人博览会)开篇,逐集了解台湾的同性婚姻合法化,更加开放的LGBT+,多样的爱情形态,成人娱乐平台公司JKF,及兼备专业医学知识和愉快口才的性医学博士许蓝方的有益性专题讲座,最后听20~30岁年轻们讲述台湾恋爱和性故事。

    开篇小李再度讶异,海峡对面湾湾的开放程度。一开场主持人就加入了TAE,而TAE跟我想象中那种偶像握手会或COSPLAY的展览完全不同。这好像是个新世界!各种超出握手尺度的亲密接触,让我边看边瞪大双眼。其中小李最好奇的就是,我前文提到过的男优铃木一彻在TAE可以跟粉丝单独在屋子里表演。主持人采访了刚刚结束体验的小姐姐,而她说的话再次让我震惊。我本以为这种表演就像魔力麦克似的,由演员主导。而小姐姐却说粉丝可以带着自己的幻想,要求男优配合亲密出演(非大尺度,别太想歪,人家有家室啦!)。

    后面主持人又前往台湾著名的彩虹街区,采访各路彩虹群体。今年有部电影叫做《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很火,尤其里面探讨了LGBT的相关话题。其实就引申出,中国台湾通过了同性婚姻的法案,成为亚洲地区的首先。而节目组也带着观众,探访了一些LGBT群体对于恋爱、婚姻和家庭的话题。毕竟亚洲社会对彩虹的包容度还是很低,这个节目算是一个非常大胆又敢讲的尝试吧!

    而这季最让我有收获的是,医学博士许蓝方的小课堂。就像成诗京(成始境原来的译名,我还是比较熟他这个名字)感叹的那样,在依山傍水的茶坊里,大家不是在高谈阔论而是盯着老师手里特殊的教具,讲着难以启齿的话题。而许博士也非常大方的回应:“因为这都是每个人身上有的啊!”是啊,以一个正常的态度去学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千万不要污名化我们的身体器官,也不要过于羞耻于自己的感受和欲望。因为一切都是正常的啊!

    相比于日本篇我还是更喜欢台湾篇,也许从这一期小课堂感受到了这个节目除了两性“噱头”外还兼具启蒙的作用。我自己看完日本篇,又带着我朋友两个人看了一遍。没想到两个人一起看害羞加倍,后来我俩还一起打R18的乙女游戏,没想到她越玩越起劲。好在我朋友实践知识丰富,我们都不抵触这类题材。跟她一起看,我才能通过最直观的感受体会除自己之外,其他女生对于两性关系的态度。谈论这件事并不可耻,喜欢做些喜欢做的事只要不犯法就没关系,不必为了古板的规训而忽视自我欲望的正确倾泻。

    另外小李想说,作为一个成年人,你不应该轻易将网上呈现的动作片当做你两性相处的教育片,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片子渠道不明,甚至本身就是违法犯罪获得的,里面呈现的内容有的也是在“玩火”。如果你将这样的“学习”套用在跟你伴侣的关系上,那大概率是不行的,除非你俩“臭味相投”。这时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引导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推荐李银河老师的教育讲堂,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但愿这期不要被和谐掉~我是小李,我们下期再见!


  •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青春不败!我是学姐小李,临近中秋节和十一假期这里给大家道一声节日快乐!小李素来热爱影视剧综和打游戏,八天珍贵的假期好好享受来之不易的轻松吧!推荐的大多都是小李喜欢的喜剧类型,个别作品评分可能并不太高,请大家理性吃下安利~那我们开始吧!

    前段时间墨西哥公布了外星人的尸体,又将大众的眼光从匆匆世俗望向浩瀚宇宙。不知道大家对于科幻类型的作品都有什么样的印象:有充满未知幻想的《星球大战》,也有惊悚刺激的《异形》,还有似乎并不遥远的《星际穿越》等等作品。其中一类作品则是外星人的猜测,人们对于外星人好坏参半的担忧也融合进了影视作品中,例如《E.T.》、《降临》、《第三类接触》。小李原来也对外星人毫不感兴趣,但自从看过小说《三体》,不知不觉也在思考遥远的地方是否有高等生命。

    熟悉小李的都知道我之前推荐过“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僵尸肖恩》、《热血警探》、《世界尽头》),英国金牌喜剧搭档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继《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之后再度爆笑合作的科幻喜剧影片就是《保罗》。

    这部充满欢笑的公路片,恰巧主人公是外星人而已。《保罗》的主要剧情是,格雷姆(西蒙·佩吉Simon Pegg饰)与克莱夫(尼克·弗罗斯特Nick Frost饰)是一对来自英国的极客好友,每天生活中充斥着外星人事件、漫画故事、科幻点子,今次又跑到美国来参加漫展,顺道探访外星人爱好者圣地:内华达州51区,没想到在路上偶遇一个真正的外星人——60年前被困在地球,又被科研基地囚禁研究,而今终于逃出来的保罗(塞斯·罗根Seth Rogen配音)。不出所料的是,保罗长得一副ET样,超能力一流,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保罗是个满口美式俏皮话和脏话的“痞子”外星人,三个难兄难弟走上“帮保罗回家”的路途,后面紧追不舍的是国土安全局探员佐尔(杰森·贝特曼Jason Bateman饰)和他的笨搭档,一心想抓保罗回研究基地……

    不论你对外星人的想法如何,起码看这部电影时不必深刻的思考这个话题。就像主角二人在影片中的角色一样——虽然是个疯狂爱好科幻的“nerd”(书呆子),但实际见到外星人好像很快的适应了它的存在而与它一路相伴。观众似乎也跟着角色,很快适应了这个既可爱又逗比的外星人以及同样可爱的地球人。

    影片里有很多有意思的片段,因为涉及剧透,我就简单分享几个。一个是外星人保罗具有转移伤害的能力,它刚救好一个小鸟就因为“活的味道更好”而吞了下去。另外一个是主角为保罗画了一副不雅漫画,他们逃跑的时候画正好飞到追他们的人面前,拉满了嘲讽。不停地建梗又破梗,类似这种小幽默的片段很多,整个影片跟“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一样抖满了包袱。最后推荐大家找个翻译地道和全面的资源,因为立马很多梗需要另外说明,我是在B站上看的。

    今年很多诈骗类型的电影扎堆上映,《消失的她》、《孤注一掷》、《鹦鹉杀》等等。再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小李就因为买代购的东西,对方跑路而被骗过钱。很多骗局防不胜防,这部叫做《Tinder诈骗王》的纪录片就展示了另一种即骗钱又骗感情的新型骗局。

    手指不断滑过屏幕……在网上寻找真爱并不容易,所以当塞西莉刷到一位英俊风流的亿万富翁时,她简直不敢相信,实际见面后真人也符合她的理想。但一切终究是黄粱一梦,当她发现这个国际商人满嘴谎言时,为时已晚。他骗走了她的一切。童话故事结束之际,一出复仇大戏开始上演。塞西莉发现了他的其他目标,一旦她们联合起来,她们就不再是受害者:Tinder诈骗王有了难缠的对手。这部引人入胜的纪录长片由《冒充者》和《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的制片人打造,其揭穿了骗子的真实身份,并竭力将他绳之以法。

    一开始坐在屏幕面前的女生,好像在讲述自己的恋爱经历。但是当她越讲,我们作为观众就越觉得奇怪。奇怪的不是她而是她口中配对的“男生”,也就是本片的主人公Tinder诈骗王。多金又多情的白马王子一经出场,带给这些受害者“完美”又“梦幻”的恋爱。他冒充富二代,炫耀着精彩的玩乐生活,但既体贴又多情的关心着受害者。骗取她们信任后,获得的钱又可以继续满足下一个受害者的“美好”幻想。而等到受害者觉醒,自己却无法追回被诈骗的金钱而成为信用不良的“贷奴”。这个男的后来因为其他的罪行在本国服刑仅仅五月就出来继续捞金,他不靠诈骗竟然“真正”成为了一个有钱人,而被他诈骗的人却可能需要一辈子还贷款。

    很多站在局外视角的人轻易的评判受害者,但这其实是一种极其自负的“审视”,也并没有尊重她们作为“不完美受害者”实际被欺骗的立场。强烈建议有些“容陷爱”(容易陷入爱情)而无法自拔的人看一下,时刻敲打一下自己,多张个心眼。

    今年很多社会和经济问题都随着疫情告一段落而显现,大多数的人都身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自然压力逼到了极限时情绪也需要个出口宣泄,有的是去旅游,有的则是去看演唱会。但今年有个剧,自从我看过它的预告片就吊足了胃口。

    《怒呛人生》该剧讲述了一起发生在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路怒事件。丹尼·周(史蒂文·元 饰)是一个失败的承包商,心中愤愤不平,与艾米·刘正面交锋;艾米·刘(黄阿丽 饰)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有着独特的生活。在这部感人至深的黑色喜剧中,他们之间的恩怨日益加深,生活和关系也随之瓦解。

    主角都是非常熟悉的面孔,脱口秀演员黄阿丽和《行尸走肉》、《燃烧》的主演史蒂文·元。剧情则是由一起很无厘头的路怒发展的,一开始我真的难以理解为什么两个人走到了如此针锋相对的境界。但好像接下来的剧情似乎知道大家在困惑什么,慢慢解开了疑惑。两个极度压抑的人遇到一个情绪宣泄口就受不住似的,什么脸面、社会地位、道德感都抵不过那一股怒气。而在这个怒气冲冲的社会,我们谁又能保证自己不被那“最后一根稻草”压倒呢?

    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有更多探讨生活角色话题的影视剧频出。现在国产剧很多女主的角色都在往“女强人”的设定上靠拢,好像剧里的全职家庭主妇生活的战战兢兢。但很多都是脸谱化的人物设定,比如女强人就给配个小奶狗,她就一定得是大龄剩女、工作狂并且在家务方面一窍不通。而这样片面的形象又洗脑了另一批崇尚它的人,认为成为全职家庭主妇的选择,不论三七二十一那就是令人唏嘘的另一个极端的刻板印象。

    电视剧方面,《我的媳夫》在日本播出。探讨了一个新的家庭角色分工模式,之前也有过类似男女角色对调的《主夫公寓》。

    该剧改编自同名漫画,讲述总是能完美完成工作,深受同事爱戴,却生活懒散的女子速见穗香,以某件事为契机,“娶”了公司后辈、擅长做家务的“家务能力最强男子”山本知博的爱情喜剧故事。

    很多抱有女权想法的人看这类型的剧,发现这剧离自己理想中“女权”题材很遥远。虽然有很多人都在议论这类型的剧是简单角色互换,实际还是强调男女分工的男权社会骗局。小李也承认在这方面确实没有特别出彩的话题讨论,但我相信只要有这样的作品一直出现就能让大众不断意识到家庭的角色多样性。

    家庭里面的角色不是固定的!更不是女性就要在家庭里承担主要的家务工作,那么男性就必须在外面打拼养家。如果你喜欢或对家务有高要求,那么你可以在家务工作中多分担一些。如果你工作能力很强,有事业上面的追求和成就,那么你就可以多赚些钱贴补家用。如果你们都不想做家务,还可以请家政来打扫。不是女性就一定软弱,不是男性就非得强硬。你可以自由的选择,这个社会也应该包容你的选择。

    而真正的“女权”则是包容所有人自主的选择,不是社会要求你成为什么你就要去做,而是你有想当自己的“权利”!你可以是CEO,更可以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没有高人一等或非做不可的事,只有你喜不喜欢做的。

    番我这次推荐《堀与宫村piece》,推荐看之前先把《堀与宫村》前作看完,你就大致了解了人物关系,而piece里更像是各个角色在青葱校园里温馨友爱的小日常。

    堀京子是个美女,成绩也很好,在学校是班级的中心人物。有一天,同班同学宫村把受伤的堀的弟弟创太送到家里,与堀的距离缩短了…宫村以护城河为契机与同学们加深了交流。 因为和大家联系而变得鲜艳的日子。 那样的每天,青春堵塞了的超微碳酸系学校生活!

    这种校园生活我可没经历过,所以看起来格外让人羡慕。另一方面,又能作为观众切身体验着他们美好的日常。喜欢日本校园青春题材的还有《邻座怪同学》、《月刊少女野崎君》哦!总的来说,看就完了,入股不亏!

    熟悉韩国综艺的应该都对PD罗英石有印象,而罗PD带出来的团队自制的综艺《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则是我今年强推的。

    这24名女性参赛者分别是警官、消防员、保镳、军人、运动员和特技演员,她们依照职业分组,在荒僻孤岛上为了生存而战。

    乍一看你可能以为这是个荒岛求生的节目,恰巧我之前还看过宋雨琦她参加的生存训练综艺《我还活着》。小李预想估计也跟之前看过的那种差不多,到野外极限求生比拼。但我还是年轻了,低估了韩综的“狠劲儿”,更低估了参赛选手团的能力!

    从第一集的泥潭拉练就已经足够震惊,这些外表朴实且美丽的女娃娃竟然爆发了如此强大的力量和团体智慧。后面的挖坑、劈柴等等环节,一个接一个挑战能力与毅力的比赛环节让我泪目。那种从内在爆发出来的生命力,突破了皮囊格外耀眼。尤其是后面成为比赛重点的地盘抢夺战,大家各司其职又齐心协力的表现让人惊艳。

    “只有你的敌人才会想让你软弱!”我也在想,如果早点看过这个综艺。可能自己对外貌的焦虑也会减少,而更加注重力量感的训练与头脑的思辨吧~女孩子们,尤其应该看看,相信你会深受触动的。

    游戏方面我强推一个最近玩了很久的单机游戏——《潜水员戴夫》!

    欢迎访问以神秘蓝洞为背景的海洋冒险游戏【潜水员戴夫DAVE THE DIVER】。 白天在美丽的大海里打鱼,晚上经营寿司店赚钱。 伴随着个性强的同事们的故事展开的海底谜团。神秘又崭新的乐趣正在等着您!

    有人喜欢模拟经营类的游戏吗?小李我就是,老朋友都知道我《星露谷物语》都打过100小时以上。我太喜欢休闲养生类的游戏了,就是所谓的种种田、钓钓鱼、做做饭。而《潜水员戴夫》却有除了《星露谷物语》和《动森》以外的惊喜,像素风格的画风一点没有限制游戏的画面展现。从开寿司店绚丽的烹饪手法,再到与水下巨兽战斗的惊险场面,无不让人沉醉。最有意思的当之是升级武器,武器店店主作为阿宅超反差萌的过场动画让人忍不住笑意。另外除了日常的潜水打渔,我最喜欢的就是晚上经营寿司店以及餐厅评分逐渐升高的过程。总之,这个游戏比你想象中还要好玩,我花原价的钱(大概70多)一点也不心疼。

    还有很多值得推荐的想要跟大家分享,但因为时间原因我可能后面会单独做节目推荐,再次希望大家趁着假期好好放松,享受闲暇~我是小李,我们下期再见!


  •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青春不败。我是苦于刷手机的学姐小李,为啥说是苦于。那是因为我起床第一眼就得看看手机,吃饭也得找下饭视频,上厕所更得刷了又刷。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甚至依赖微信和各种功能的软件。自己也知道不对,可就是改不了。使用智能手机的各种软件仿佛已经嵌套进自己的生活方式里了。

    偶然间刷到了一个博主讨论美国资本主义引导下的政治正确,他视频里的评论里推荐了一部纪录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看完后更是让我直呼放下手机,使人后背发凉。今天就来聊聊《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这部纪录片和背后的算法“陷阱”吧~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是由杰夫·奥洛威斯基执导的纪录电影,于2020年在美国上映。该片以社交媒体为切入点,讲述了在牟利这个唯一目标的驱使下,网络科技正在对人类个体、社会,乃至人类文明造成的负面影响。

    Facebook、Google和YouTube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用户担心自己的数据会被科技公司作为商品出售,以获取利益,但实际上,像脸书等科技公司的商业兴趣并非是卖掉这些数据,而是通过这些数据做出预判人们行为的模式。Netflix请来Facebook前业务拓展总监、点赞按钮设计师、图钉网前总裁、谷歌前设计伦理学家以及推特工程副总裁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从业者,为人们展现互联网企业、注意力经济模式,乃至更为宏观的监视资本主义机制,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的内容精准投放,从而使用户逐渐对社交媒体产生病态的依赖心理,侵蚀个体的自由选择权,并最终在用户之间营造出信息茧房,进而威胁到整个现代社会的协商民主机制。

    该片是杰夫·奥洛威斯基执导的第三部纪录长片。奥洛威斯基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他认为这部纪录片是以硅谷“内部人士”的视角所呈现的。该片中除了纪实的拍摄和采访,还嵌套了一部“小电影”,它根据影片的主题打造,随着非虚构叙事的深入而展开相应情节的虚构叙事,讲述了男孩本和他的家人面临的“社交困境” 。

    像百度百科如上介绍的一样,本篇主要探讨的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互联网公司toxic的商业模式,将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难”。邀请了很多大厂的前员工和互联网从业者,探讨利益至上的“算法”背后的伦理道德危机。另外在纪录片中,嵌套的电影非常直观且形象的体现了每个困在算法“牢笼”中的用户。

    1. 被资本裹挟的每个人

    开场的一句话就震撼了我:

    “20个美国加州白人程序员,能控制全球20亿人。”

    在脸书之类的网站设立的时候可能也就几个人,但如今脸书的触手已遍及全球。20个人研究的算法,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易地发布到任何人都可接触到的地方。即便你不用脸书、Snapchat、油管,你也逃不过。如今手机上任何软件,都带着最基本的推送算法。小到你的手机软件应用市场,多到你常刷的视频软件、常买的购物软件。

    即便你不使用它们,它们也会想方设法渗透进入你的社交圈让你使用。工作总得联系吧,不论是邮箱还是钉钉。拍照总得美个图吧,太美了以至于光自己欣赏有些可惜,这不得发到朋友圈好好秀秀~同事偶然间谈论起来某个剧,可惜电视上没有只能去视频网站上看,看都看了顺便充个会员吧。朋友脱单了,据说还是从某个相亲APP上认识的,感觉还挺靠谱自己也下一个吧~

    相当于现在的人,“无一幸免”的都被互联网“粘连”、“拉扯”。

    这些软件背后的资本,尽数参透了人类社会关系和心理需求。创造出来的产品,即便捷又好用。甚至应用市场下载排行榜上的热门APP,用户使用都不需要付费。

    小李也是,头一次为APP付费还是买了绘图APP以及记笔记的APP。当时小李见识短浅,除了电脑上正版软件的付费外,还没见过付费的APP。也就可见,那个时候中国APP抢占市场的套路——免费。我甚至还好奇,在这个APP爆发的时代,竟然还有卖几十块钱的。

    后来意识到这些没付费的APP里面大多都被应用市场标记了,“产品内付费”的小字样。我也终于切身体会到买断制的重要性,毕竟钱包一旦为氪金制开了口就很难收回了。这样让我想了很多,虽然买断制有一定门槛,但对比于动不动就产生隐形消费的氪金制还是对用户友好的。

    “如果是个工具,就会有耐心的呆在那里,没有什么争议。(例如自行车)”

    买断制的APP大多都是“自行车”,虽然经过使用也会有破损,需要修补。氪金制的APP很像“汽车”,不仅使用时需要能源,还可以凭借你的金钱升级或装饰。

    后来见的东西多了,就看到了很多不同的“选择”。有的游戏制作成买断制的,有的游戏制作成氪金制的。有的工具软件类似PS一口气买断,有的工具软件类似可画需要氪金购买功能。这些我都能理解,毕竟我的钱花在了“我看得见”的地方,获得了“实在”的服务。

    这时我就有疑问了,不收钱的怎么活呢?他不从用户这里收钱,它怎么“活”下去呢?生活、工作好像都离不开这些产品,但“天上”会有掉馅饼的事情吗?

    “如果你没有为产品付费,那么你就是被出售的商品。”

    说的好!天上即使有掉“馅饼”的事儿,怎么又会平均摊到每一个用户的“脑袋”上呢?不仅这不是好事,还可能是笼罩在我们用户头顶垂下来的“操纵线”,慢慢洗脑我们成为一个个待价而沽的“商品”。

    它们用“免费”的幌子吸引着一个又一个用户,充当自己商业化的“资源”,将用户的隐私、生活习惯全数摆在广告商面前,等待他们的注资。这些资金又会“诱惑”更多的用户,出售给更多的广告商。

    “千人千面”的广告,“看人下菜碟”的定价,来源不明的推销电话和掌握你购买信息的诈骗消息充斥着用户的实际生活。但是现在除了这些常常讨论的隐私泄漏问题外,现在最令人害怕的是,这些利益至上的公司究竟能猖狂到什么地步?

    “公司的三个目标:参与度目标,增长目标,广告目标。”

    互联网的世界竞争异常激烈,一些商机如果你先抓住,就抢占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大多数的目标就是这三个。并且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增长黑客。”

    这些互联网公司,不仅提升着算法模型的技术,也在研究着人类心理。而且为了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他们不得不更加了解他们的用户。甚至因此产生很多教你增长的教学产业,而其中大多数也是从用户心理到行为通通剖析研究个遍,帮助他们迅速迭代高质量的产品。

    2. 自以为聪明的我们

    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虚拟的你和现实的你界限越来越不清晰。

    披上互联网的“马甲”,我们可以自由的冲浪。看到那些有刷屏或者频繁给你发营销短信的APP,我们可以自由的删除或拉黑消息。看似我们掌握了我们手机的使用权,但究竟是这样的吗?

    “让你人生的多少时间贡献给这些产品,是他们考虑的。”

    不论你是否同意,所有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都是被要求这么设计的。为了疯狂提升市场占有欲,它可以给你发补贴券、发钱,在你获得了实惠的同时,竟也获得了现实生活中的方便。在你慨叹时代已经越来越方便、经济的时候,不知不觉你“离不开”它了。

    即使你通过一两次的使用已经不需要或厌倦它了——为了让你“留下” ,它也表现得非常“绿茶”。

    “哥哥姐姐,我还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我立马改!我可不像其他应用那样对待我最喜欢的哥哥姐姐的......”

    “他们掌握了史无前例的数据量——以便于预测你的下一步。”

    “相信哥哥姐姐不会仔细看隐私条文,就会为了继续使用而点击‘同意’的。”

    通过互联网大量的数据经过清洗后,足够训练好用的算法模型。每个人的模型将经过公司训练、用户训练以及你的使用训练,越来越清楚你的“喜好”。

    推送给你会感兴趣的一切,你想要什么它就能“变成”什么。再给你点甜头,说两句好话一哄——啧啧,思考了一下。好像你也没有那么想“离开”。

    甚至,常驻也挺好。毕竟张开嘴就能吃到别人做好的饭,真“幸福”!

    他们推送给你的内容,有的并不能推送给你观点相悖人那里。增加了两极分化的情况,双方都难以理解对方的思维。

    “利用这些,社交媒体轻而易举的改变,甚至你都没有意识。(例如操纵选票)”

    社交媒体通过你常浏览的新闻或帖子,捕获了你的政治倾向,算法模型将你轻松归类于某一党派。慢慢的你收到的推荐,都是这个党派的宣传和另一党派的黑料。

    “哥哥姐姐,你看你们这个党派竞选者的美闻真多,ta的支持者有很多人啊!不像另一个党派竞选者黑料频发,ta的无脑支持者干的都是什么激进行为啊?”

    久而久之,你不仅会成为这个党派忠实的支持者,还会就对面党派的脑残行为“口吐芬芳”。

    你或许都不记得,当时只是以“看热闹”的心态多刷了几个帖子而已......不过这好像都不重要了吧,周围人好像也都不再关心他们因何激动和愤怒。

    不过,这究竟是你自己想成为这样的人吗?还是社交媒体将你贴上了标签,自顾自塑形了自我呢?

    “它们能改变你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将世界往它们希望的方向改变1%。”

    就像纪录片里说的,亿万富翁通过正规渠道就可以消灭一个国家。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分裂、极端的帖文,通过正规渠道加大曝光量。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固执、极端,在国家内部引发对立和内乱。而所谓的“始作俑者”在自己的豪华宫殿中“坐山观虎斗”,刷着手机、品着高档酒,欣赏着自己通过一点点成本带来的“惊人壮举”。

    所谓的正规渠道,大家好像都触手可及。如果你是个抖音主播,你可从官方渠道明码标价的购买dou+去增加曝光量。几十块到几百块的成本,因增加曝光量而带来的连锁反应无可估量。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引发这场或大或小“战争”的成本可以很小。

    “优秀的判断力需要建立在很多的数据之上,你才能判断理性。”

    自以为聪明的我们,认为只要我刷我感兴趣的,将算法训练的越来越懂我就可以了。毕竟我们自认为是高知的、有判断力的、客观的,那么推送给我的也应该是如此。

    一方面,这种正中你取向的推荐,将会让你“上瘾”。人本身就是社会关系复杂并本能追求认同的群居动物,在互联网上你能轻松的接触一堆与你兴趣相同的人和事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下意识的沉浸于这种认同感和兴趣带来的快感里,无法自拔。

    另一方面,我们容易陷入“信息茧房”的困境。很难接受与自己逻辑相悖的理论,也懒得去自己寻找信息,乐于接受算法的“投喂”——成为“井底之蛙”。难以看到眼前这片天和井里的自己,却全然不知这片小天地外的世界和自己的潜力。这更是另一个层面的,主动放弃“自由”!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获取会习惯性地被兴趣引导,从而将自己束缚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之中。

    他们在控制我们能看什么,而不是我们控制。千方百计的盗取我们的时间,但表面上营造出来的我们仍像个古代的帝王可以随便翻这些软件牌子,自由处置我们的时间。

    纪录片中举例: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搜索“气候变暖”,会出现非常不一致的情况。有的词条显示“气候变暖是个骗局”,有的显示“气候变暖破坏了生态平衡”。究竟你想看到什么词条呢?假如新华字典开始个性化的改变词条定义,每个人看到的内容都是不同的。这就是这些社交媒体“个性化”的推送。

    但连我们最基本的信息都无法收集完全,我们又怎么能够做到“聪明”呢?

    看到某个热点事件,便会按照内容发布者的意图理解,急于在评论区开麦狂喷、“各抒己见”,可是后续发酵的多重反转下,事实早已不是最初的样子。

    “他们不会像儿童心理学家一样对待你的孩子,他们只是会更新算法,让算法继续推送他们想推送的东西。

    各种点赞、爱心,短期让你感受到被认可和关注,他们让这些融入价值观。一旦失去这种短暂的认可、关注,就会陷入无限的空虚。

    有研究表明,Z世代成长在社交媒体崭露头角的时候,青少年尤其是女孩抑郁和自杀倾向都显著升高。

    让我们处理自己情绪的时候更加难了,遇到失落、悲伤、消极的情况,我们有自己的数字安慰品。”

    油管等多家视频平台,推出了儿童频道。各类游戏、社交软件也都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但这些公司并不能以基本的道德约束自己公司继续敛财,所以各位用户一定要意识到,不能够将自己孩子的教育完全托付于一个以收益为主的商业模式。

    尤其是在青少年心理未发展成熟时,过早的接触社交媒体,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一定的危害。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另一本书《娇惯的心灵》。之前我也有过分享,欢迎查看。

    不光是青少年,在互联网上冲浪的成年人也容易因此产生非常多困扰。一句评价就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网热议,更别提那些超乎个人能承受的诸多恶评了。另外社交媒体还容易利用人每个阶段最常见的焦虑去制造热点:学生就是成绩;成年人就是职场和权钱;健康的人就是生病......看到这些热点,是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而诱发负面情绪。

    而在这种环境中,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也会有所减弱。几十年前的社会,如果周围邻居嚼舌根,你也就消化这几个人的负能量。但现在轻而易举就能收集到全网的“问候”,无形中给自我情绪调节带来无限的压力。

    3.如何“破局”

    “人类生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较难再改变了,但技术确实指数级发展变化的,让我们适应技术爆发式的增长,就是超负荷的。”

    纪录片和我的立场,均不是要求大家与这些互联网产品“割席”。

    而是警醒大家,我们在适应技术发展的时候,要时刻保留辩证观念,并勇于发声。意识到这些缺德的商业模式有害时,我们应该及时去提出我们正当、合理的诉求。而不是一味地牺牲自己的隐私和利益,去为了使用产品而忍耐。如果越来越多人忍耐,我们将更难发出自己反对的声音。

    “如果技术创造了社会的无序、疏远、极端、对立、混乱,社会出了问题。我们很难说技术就是错误的,但不受监管和肆意妄为的商业模式确实能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造成人类的自取灭亡。”

    一、针对上述情况,缺少针对性的立法。

    “不能指望一个利益至上的公司能对人类的未来负责,连我们自己都难。”

    互联网发展是迅猛的,但相关立法却是滞后的。用户的隐私、权利需要合理、有效的立法保护。

    二、我们这样的人类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和内容,至少我们还可以选择。

    纷繁复杂的应用市场,好在没有任何产品完全垄断。我们大多都可按照实际需求,选择那个更适合你的使用。

    小李推荐的几个维度,供大家参考:

    1. 使用成本。

    成本包含价格,产品内某些功能的隐含代价(内部充值或广告)。用一个你认为可控的成本,去实现它最核心的功能。

    2. 使用场景和频率。

    如果是工作时使用,建议选择最专业和功能强大的。以应对客户展示环境或高频率的工作使用。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三、如果你没意识到自己在“矩阵”,你又怎么从“矩阵”中醒来。

    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做“二极管”。

    不让自己的情绪轻易被外界煽动,保持冷静,建议收集全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有自己的判断。这时你才能理性选择吃下“红蓝药丸”!

    只有意识到自己具有主观能动性,你才足够“自由”。

    如果大家感兴趣,请多多支持并留下你的想法,我们可以继续讨论,我期待不同的声音~下一期我准备分享一下《效应:舆论传播的100个定律》这本书的读书感悟。书中探讨了很多我们常听到的名词,如“信息茧房”、“十万用户定律”、“现象级产品”等等。下次遇到有争议的新闻,我们也可以站在上帝视角,更客观的看待了。“让子弹在飞一会儿”~

    期待下次与你相会,再见~


  • 这个暑期,女生为封神质子团叫座欢呼,男生则为黑神话:悟空获2023年科隆游戏展的最佳视觉效果连连叫好。

    国产电影#封神第一部 和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 突破资本的重重围剿,杀出一条血路,他们的创作团队各自镌刻着中国“神话”!

    对于这部游戏,小李较早的时候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几个官方释出的概念视频和实机演示,不光小李看的热血沸腾,国内外玩家纷纷给予非常高的期待。从角色设置、剧情和美术,都能体会到制作团队是仔细研读过《西游记》原著的。并且整体游戏观感,细节拉满,丝毫不输市面上其他有名的游戏作品。在国外包揽3A奖项的金字塔尖,中国游戏是靠小工作室的不懈努力终让世人看到这样制作精良的作品。

    而此期间,也偶然听到一些实属无奈的消息,比如创作团队被大厂挖角等等。中国不是没有游戏厂商,其商业模式无非是想赚快钱。游戏设置氪金的功能,吸引玩家购买皮肤等等附加品。身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厂去制作所谓“成功”赚钱的游戏,随便换换剧情和皮囊就又可以敛财,无视玩家的需求直呼“轻松”。游戏科学工作室则反其道而行之,小小团队潜心多年,终凭匠人精神获得全球瞩目。而他们取得的关注,让资本不乐意了,背后的小操作不断。本就能赚快钱获得成功的“牌局”,因为游戏科学的加入而变得“难赢”。有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资本宁愿多花点广告费去宣传,也不愿意好好打磨作品。中国游戏不是不能做好,而是那些资本根本不想去做好。

    《封神第一部》在前期宣发显然没有到位,就拿我常刷的抖音来看。在电影未上映前,像《#消失的她 》和《#孤注一掷 》早就制造话题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尤其是女性观众。在文娱消费方面,得女性者得天下。而《封神第一部》未上映前的宣发反而有点为电影倒油,再加上封神相关改编电影烂的前车之鉴。小李并没有过多关注这部影片,另外也“关注不到”。

    后面上映后,看过的观众自发为电影做宣传,成为封神三部曲的宣发自来水。再加之主创团队各地沉浸式的路演和六公主卖力宣传,这部作品才有流量。小李还没看电影,就刷到了很多自来水制作的宣传物料。全球选角、集中学习的封神训练营、手工打造的置景等等,小李完全被创作团队真诚的制作态度所打动。在上周去看了电影,眼见为实的制作质量与好莱坞相比毫不逊色。虽然特效方面还有所不足,但演技、武打动作、剧情、影片节奏、配乐、美术等方面都可圈可点。跟我看《#流浪地球 》时一样,感受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先浪。

    但就这样一部具有无限期待的电影,却遭到了众多困难。偷票房、恶意水军、影视区UP主集体失声等情况,小李作为电影爱好者是真的心寒。几大电影联合控诉水军的声明,打的不是封神三部曲的脸,而是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脸。资本可以为自家投资的电影站台,他们也可以毫无廉耻的抹黑其他电影。如果请几个流量明星就能轻松破亿,那资本就不会花六个月去训练一帮素人演员。更根本不care几万人制作团队的心血,将给失业率高涨的中国带动多少就业人口,养活多少家庭。

    小李想说,“大人,时代变了”!

    从魏大勋元年,到封神质子团纪元,请你们记住消费者才是上帝。如果资本不利用好自己先发资源,只想挣快钱。那“劣币驱逐良币”的闹剧将会无数次重演!满是“糟粕”的话,文化自信又在何处体现?我们作为观众,不希望因为让好的作品蒙尘,更不应该轮到我们去为他们叫屈。政策和市场不能被资本随意左右,更不能寒了匠人创作者的心!

    封神第二部和黑神话:悟空预计均在2024年的暑假与大家见面,衷心希望以上的作品能够顺利面世,小李期待他们能再度给予我们震撼,展现中国文化的硬实力。


  • Keep on Keeping on,

    主人公Sam路过一个个结点城、指示牌、桥梁,孤独又坚强的继续朝着目的地前进。在一片废土的危险世界里,Sam连接着一个又一个点,他是最平凡又伟大的快递员。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青春不败,我是学姐小李。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死亡搁浅》(普通版)的游戏体验,学姐玩了43小时36分终于把主线剧情通关了,开启了Sam自由自在的送货之旅。

    简单介绍一下,小李从高中就喜欢看游戏主播直播游戏。B站关注了很多的游戏UP主,自己工作后配了个网吧的二手电脑主机和大屏的显示器,起码配置比笔记本好多了。自己偶尔也玩,其中PC游戏可能也不少,看门狗系列、大表哥2、孤岛惊魂系列、古墓丽影,但相比于自己玩还是更喜欢联机游戏,跟朋友一起玩耍。双人成行、求生之路、人类一败涂地、we were here系列、大鹅、分手厨房、森林等。

    从游戏玩耍的角度来讲,自己比较倾向于最简单的模式去过剧情类游戏,然后解密类的如果不会就会去搜攻略。自认我的玩法就是比较菜鸡和懒的,不会去特意收集什么成就,也懒得去解锁全部支线任务。

    小李当时是因为E宝免费送的游戏所以赶紧领了一个,领之前就对这个游戏有着一些浅浅的印象。印象中是一个比较灰暗的环境,然后还有道路,可以开车送东西的游戏。然后就是很多人评价不错,也有认识的主播玩过,所有的印象仅此而已。可能跟收听这期节目的大家一样,对这个游戏比较陌生。



    《死亡搁浅》这个游戏总的来说,有着比较独立的调性,不落于俗套。真正能把剧情和玩法融合的在线合作模式是点睛之笔。以上就是我对《死亡搁浅》游戏的体验分享,喜欢的不妨亲身去体会。

    在这个异常颠簸的大海上,你我都是一叶扁舟,朝着未来奔流不复返的前进,好在我们都可以选择:是激流勇进,还是慢条斯理,亦或者是停船小憩。你的所有选择,皆是最优解,放心大胆去做就好了。

    我是学姐小李,我们下期再见~

  • 哈喽,大家好。我是拖延症晚期的学姐小李。欢迎大家来到青春不败。嗯,今天学姐终于带着新一期的节目回来了。想必大家也非常好奇呀,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这么一个来晚期的小李更新节目呢。嗯,那么就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吧。


    也是看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的节目。其中有一个故事,哎,看的是让人又哭又笑的。

    就是讲的一个白天上班打鸡血的员工,一到黑天就开始emo。

  • 今天难得姐妹三人齐聚,一起来吃零食看韩剧。
    《柔美的细胞君2》第11集,12集:开始节目录制前,由小李简单给姐妹们同步了一下故事梗概,同时小李也把看上一集金高银、朴珍荣分手的痛哭流涕告诉了姐妹。
    下面开始今天的吐槽吧,没想到是个疯狂吐槽渣男的节目,请勿上升演员,如有得罪多多见谅,感激!

  • 哈喽各位亲爱的小青草们,不知道各位听众你有没有头发方面的困扰。这个年头,不是秃头男女好像都对不起自己熬过的夜。但是据此商家也抓住年轻人的焦虑,贡献诸多智商税的生发产品。那么今天就让学姐吐槽一下这些头发问题吧~

    你说网上越来越纷繁的信息,造成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担忧起自己的头发,这不得不说也是一大苦恼了!所以,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头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远离那些“脱发焦虑”,你就是最美和最帅的。

    本期节目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各位小青草们拥有健康美丽的秀发,我是小李,我们下期再见



  •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间歇性社恐患者小李。前段时间,《五十公里桃花坞》频上热搜,其中涉及到“宋丹丹追问张翰代表作”、“苏芒称一天650生活费不够”等等话题,引起大家对社交和明星的讨论。

    后面还有的热点话题例如:李雪琴社恐,多次表示融入不来那就不如独处。全员讲“孤独”,李雪琴说孤独的人到哪里都是孤独的。孟子义和周也被队伍里的人落下,一边是主动去提出自己被落下,一边是自己慢慢消化落寞。周也在多次提议玩游戏时,总有各种情况一个游戏也推进不下去,伤心离场后OO上前安慰。

    讲了以上引起话题的热点外,我确实对李雪琴和周也的感触最深,因为我就是有这样子的经历。比如我在一些聚餐活动上,就特别被动。亲戚聚餐、社团或者班级聚餐。我就是那个特别不想被聚集视线,只想好好吃饭的人。


    其实我能感受到自己形成这种社恐性格的原因,社恐又怎样,我去争当那个最爱破圈和尝试的社恐好不好?

    你听过我的故事,是不是感同身受或者遇到过社恐的人呢?

    下面是一个社交焦虑常用量表,看看你是否符合几条呢?

    (具体量表可以在书中查到,这里因为时间原因只是截取几条)

    1. 我担心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自己显得很愚蠢

    2. 到店里退货让我感到担忧

    3. 在一群人中,我会担心被忽视

    4. 我在课堂上或会议上发言有困难

    5. 在公众面前表演、演奏或演讲让我感到焦虑

    6. 我发现自己很难拒绝推销员或律师

    7. 我不喜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如果你在以上的场景中有过焦虑,符合的越多说明你感受到的焦虑就越大。


    下面小李带大家读一读《如何克服社交焦虑》,“社恐”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作者整理出一套方法:

    1.当我____(感到焦虑的社交场合)时,很明显,我___(内在评判指出的我的问题)。

    2.那真的会有多糟糕?

    3.我该怎么应对?

    4.概率有多大?

    5.我该怎么应对?

    回答完以上的问题后,你可以和自己对话,用手臂抱住自己,仿佛真的在支持自己一样。

    我做这期节目的初衷,不仅是带社恐的大家认识自己,先客观尝试接纳这样的自己,再去谈克服社交焦虑。工作中,这样的性格也是有他最适合的角色,他们不会花言巧语去卖弄自己的成就,而是踏踏实实干事。就这样一个老实人的角色,也很容易被欺负。生活中,他们也可能是个隐藏的话匣子,等待一位慧眼识珠的人去“打开”。另外也是希望大家面对带有社恐属性的他人,也可以主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他们为每一个进步所做的努力。同时也是希望大家与社恐相处,多一分耐心和细心,你会发现每一个“社恐患者”都是个宝藏箱子。

  • 哈喽各位小青草们,承接前几期日本乙女游戏里提及的预告。本期嘉宾也是主持人的蓝蓝子给大家讲讲古今中外几个有意思的神话故事。很难想象蓝蓝子喜欢神话到完全没做准备,都可以全程脱稿的程度。不愧是学霸!同时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温柔指正。感谢收听,期待蓝蓝子再次做客!

     

    本期主题脉络:

    1. 各国神话的名称与相似处:中国的封神演义,罗马神话,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埃及神话

    2. “潘多拉的魔盒”开启人类的“受难史”

    3. “神”的爱恨情仇:向黑暗女神叫嚣的狂妄女人;丘比特的身世以及爱情故事;维纳斯和普绪克的婆媳难关;冥界划船手的悲惨故事;半人半神的酒神狄俄尼索斯

    4. 神话的俗语:阿克琉斯之踵;西西弗斯

    5. 其他有趣的故事:宙斯、阿波罗有龙阳之好?月亮女神竟然是“私生饭”?奥德修斯的冒险与阿克琉斯的不同之处,蓝蓝子对神话的体味

    6. 西游记:反映官场现实的中国神话,其中几位妖怪有好有坏

    7. 日本著名小说家:最了解中国的日本人——芥川龙之介,喜读江户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等,云游中国,其代表作《罗生门》。最了解日本的外国人——小泉八云,是近代史上有名的日本通,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其主要作品有《怪谈》《来自东方》等。

     

     

    故事补充背景:

    希腊神话,即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它在古希腊原住民长期口头相传并借鉴了流传到希腊和其它各国的神话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荷马的《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其中丘比特和普绪克的爱情故事是记载于古罗马阿普列乌斯的荒诞小说《金驴记》,在希腊神话中没有对应的故事。

     

    《奥林匹斯星传》是韩国SBS电视台于2002年播出的电视动画,改编自2000年由Gana出版社出版的漫画系列图书《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国大陆以《奥林匹斯星传》命名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