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пизоды

  • 作为冷战起源时期的重要国际危机,希腊内战在许多方面影响了冷战初期的世界格局。

    通过阻止希腊共产党夺权,美国巩固了西方在东地中海地区的防御态势,完成了遏制战略的关键一步。问题是美国大大高估了苏联在希腊内战中的干涉程度,美国将打败希共的胜利视作打败苏联胜利。事实上,由于希腊几乎自始至终都是苏联的一枚弃子……

    1949年10月16日,希共中央在对外广播中宣布,为避免希腊人民再受困难,希共决定暂时单方面停火。至此,直接导致近16万人(约占希腊总人口的2%)死亡、上百万人无家可归的内战终告结束,而它所留下的阴影和伤口却将长留于这片土地之上。

    1983年瓦菲阿迪斯这批流亡希共党人在政府宣布大赦之后的归来,象征着希腊内战真正画上了一个句号。在雅典与他握手的,是在“鸽子行动”中剿灭了伯罗奔尼撒地区民主军,而在内战后又逐渐变成社会主义运动党支持者的的察卡洛托斯将军。世事如棋,白云苍狗,愿那些为理想而战的人终能安息。

    -时间轴-

    00:32 前情回顾

    03:31 大选前夜的一场袭击拉开了第三次希腊内战的序幕。

    05:35 政府军也在草创阶段,从官兵到士兵都缺乏主动进攻的精神。

    08:19 巨额军费带来的通货膨胀,本币已成废纸。供应短缺,35个鸡蛋能换一盎司黄金。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处于饥饿的边缘。

    10:22 美国入局后,希共拖垮政府的希望变小,不得不加速军队正规化进程,以期尽快实现武装割据。

    14:47 希共艰难,但美国人所面临的局面同样非常不妙。

    16:49 天无二日,苏联与南斯拉夫之间的分裂。

    25:29 对于扎西阿里亚迪斯而言,如何在苏南之间站队,是一道送命题。

    31:30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政府军士兵完成了在美军指导下的训练,而一些希共武装从来没有见过的新式武器正在投入战场。

    33:26 “掏水捞鱼”,残酷的强制迁徙政策波及了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

    34:27 为政府军锁定胜局的三个关键人物:范弗利特、察卡洛托斯和帕帕格斯。

    38:27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鸽子行动”成为了政府军打败希共武装的关键一战。

    43:14 希共最后的根据地与最后一战。南斯拉夫在战前封锁了边境。

    50:24 美国把这场胜利看成是打败苏联的胜利。这套经验随之体制化,《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NSC68)出台。

    52:20 几位主要人物的结局。

    57:23 希腊内战的研究价值。“国际化”内战、“代理人战争”,以及与其他国家革命历史的对比。

    音乐:

    片头:希腊共产党歌曲:"Αρνιέμαι!" (《我拒绝!我不服!》)

    片尾:Theo Angelopoulos的电影The Travelling Players (1975)的开幕曲。


    重要希腊人物列表:

    尼柯斯·扎希阿里阿迪斯(Nikos Zachariadis),既对希共的发展有奠基性的贡献,也对希共在内战中的失败负有重要责任。

    马科斯·瓦菲阿迪斯(Markos Vaphiadis),第三次内战时的希共军队的总指挥,内战后期被免职。

    西安托斯(Siantos),人称“西奥大叔”,抗击德意法西斯时期和“十二月起义”(第二次内战)时的希共领导者,他麾下的希腊民主军曾控制过希腊90%以上的领土。

    艾阿尼斯·梅塔克萨斯(Ioannis Metaxas),二战前希腊王国的首相,通过1936年8月4日的政变掌握了近乎独裁的权力。

    帕帕戈斯元帅(Alexandros Papagos),内战后期希腊政府的实际掌权人。

    斯拉西武洛斯·察卡洛托斯(Thrasyvoulos Tsakalotos),希腊政府军中的猛将,曾策划“鸽子计划”残酷剿灭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希腊游击队,后因战功累迁至总参谋长,晚年却同情社会主义运动,曾与流亡归来的瓦菲阿迪斯握手言和。

    参考文献:

    【按:一开始就是按通俗类题材写的,所以没有注释系统,先列出这些我还记得的文献吧,请见谅。中文世界关于希腊内战的资料很难找,如果您还知道其他重要材料,不妨在留言区告诉大家。】

    André Gerolymatos,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War, Greece, 1943-1949, New Haven & London, 2016.(安德烈·耶罗利玛托斯:《希腊内战——一场国际内战》,阙建容 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21年。)

    CHARLES R. SHRADER: The Withered Vine--Logistics and the Communist Insurgency in Greece, 1945–1949, Westport: Praeger Publishers, 1999.

    Melvyn Leffler and David Painter,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05.(梅尔文·莱弗勒:《权力优势》,孙建中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

    David G. McCullough, Truma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2.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任东来:《大国干预与共产党的革命战略——对于中国和希腊的比较研究(1944-1946)》,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编:《美国历史问题新探:杨生茂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沈志华:《1948年苏南冲突起因的历史考察——来自俄国及东欧国家解密档案的新证据》,《历史研究》1999年第8期。

    屈琳洁:《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希腊的政策》,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秦晖老师的一个讲座录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XpLzfZtrc。

    中文、英文和德文维基百科的相关词条。


    希望您能用评论、点赞、电子邮件和赞赏鼓励我继续创作下去,这对我很重要。

    打赏方式:

    1. 在小宇宙平台直接打赏。

    2. 用微信打开 https://mp.weixin.qq.com/s/P0cqmuZLgEgKfhpVJCejcw 【我自己的公众号已经永封,这是原先借用别人的公众号发的文章,但针对这篇文章的赞赏可以给到我。此法的优点的没有平台抽成,缺点也很大:我不知道这钱是谁给的。所以最好能同时给我发封邮件([email protected]),我收到后必默念尊名以致谢。如果您在意这一点,或觉得麻烦,可选其他方式。

    3.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yuexiangshu

    4. Patreon: https://patreon.com/user?u=104865145&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Link&utm_campaign=creatorshare_creator&utm_content=join_link


    您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收听我的播客节目:

    RSS:https://feed.xyzfm.space/qkayumjkkfxy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09356cb925f506c9b31e8cf

    苹果播客: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8%B6%8A%E5%90%91%E4%B9%A6/id1723243953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2kMAgWdfKg5qswkuJ1uqKq?si=57b3b1284cdf411b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为什么说希腊内战与中国的国共内战紧密相关?

    杜鲁门宣言与本周在日本举行的G7峰会有怎样的联系?

    希腊危机在冷战格局的形成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斯大林为何要将希共这枚弃子“回收利用”?而为什么真正下血本援助希共的是铁托?

    时间轴:

    01:25 尽管(或者正因为)希共放下了武器,希腊临时政府仍然在英国的默许下大肆迫害共产党员和左翼人士。

    02:45 一个令希共悔恨的失误:雅典人质大劫持事件。

    04:15 对希共扣押人质动机的揣测。

    08:54 希腊“十二月起义”的结局与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警告。

    11:29 希共易主,扎希阿里阿迪斯用折中策略破解困局。

    19:12 经济困境让腐败的希腊右翼政府,及其背后的英国政府快要撑不下去了。

    21:13 希腊固然是苏联的弃子,但它何尝又不是英国的弃子呢……

    23:49 苏联许诺了自由,美国同意让东欧亲苏,然而事实证明:自由与亲苏构成了一对矛盾。

    25:29 斯大林的对内演说引起了美国的怀疑,乔治·凯南抓住机会一吐为快。

    30:34 新上任的国务卿马歇尔将自己在中国的经验带入了对欧洲的观察。

    30:34 杜鲁门宣言与本周的在日本广岛举行的G7会议都用了coercion一词,而且意涵基本相同。

    35:26 斯大林对“杜鲁门主义”的反应之一:为第三次希腊内战开绿灯。

    39:18 关于沈老师的新书。

    42:05 在社会主义阵营里真正给予了希腊共产党与巨大援助是斯南斯拉夫,不过它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在1947年3月12日的“杜鲁门宣言”中,他提出美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the creation of conditions in which we and other nations will be able to work out a way of life free of coercion.”

    而本周(2023年5月20日前后)G7峰会的主题,则如《金融时报》的文章标题概括的那样,是:G7 prepares unified response to Chinese 'economic coercion'。

    片头曲:The Travelling Players (1975) - Theo Angelopoulos 内一段内战中希腊共产党游击队员对阵敌方时的歌唱。

    片尾曲:"Μην παραχαράζετε" 希腊马其顿战士的战歌,歌词中特别强调马其顿是希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期图片

    【尼柯斯·扎希阿里阿迪斯(Nikos Zachariadis)】

    【少年杜鲁门——其实也没那么土,完全可以去演哈利波特】

    【乔治·马歇尔】


    参考文献:

    【按:一开始就是按通俗类题材写的,所以没有注释系统,先列出这些我还记得的文献吧,请见谅。中文世界关于希腊内战的资料很难找,如果您还知道其他重要材料,不妨在留言区告诉大家。】

    André Gerolymatos,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War, Greece, 1943-1949, New Haven & London, 2016.(安德烈·耶罗利玛托斯:《希腊内战——一场国际内战》,阙建容 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21年。)

    CHARLES R. SHRADER: The Withered Vine--Logistics and the Communist Insurgency in Greece, 1945–1949, Westport: Praeger Publishers, 1999.

    Melvyn Leffler and David Painter,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05.(梅尔文·莱弗勒:《权力优势》,孙建中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

    David G. McCullough, Truma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2.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任东来:《大国干预与共产党的革命战略——对于中国和希腊的比较研究(1944-1946)》,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编:《美国历史问题新探:杨生茂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沈志华:《1948年苏南冲突起因的历史考察——来自俄国及东欧国家解密档案的新证据》,《历史研究》1999年第8期。

    屈琳洁:《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希腊的政策》,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秦晖老师的一个讲座录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XpLzfZtrc。

    中文、英文和德文维基百科的相关词条。


    赞助方式:

    1. 在小宇宙平台直接打赏。

    2. 用微信打开 mp.weixin.qq.com 【我自己的公众号已经永封,这是原先借用别人的公众号发的文章,但针对这篇文章的赞赏可以给到我。此法的优点的没有平台抽成,缺点也很大:我不知道这钱是谁给的。所以最好能同时给我发封邮件([email protected]),我收到后必默念尊名以致谢。如果您在意这一点,或觉得麻烦,可选其他方式。

    3. 爱发电:afdian.net

    4. Patreon: patreon.com


    其他收听方式:

    RSS: feed.xyzfm.space/qkayumjkkfxy

    苹果播客:podcasts.apple.com

    Spotify:open.spotify.com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09356cb925f506c9b31e8cf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Пропущенные эпизоды?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чтобы обновить ленту.

  • 本期主要介绍第二次希腊内战,即“十二月起义”。这并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争,而是一次混乱的冒险。

    本来,长期与希共游击队合作SOE部门能够成为英国政府内部的平衡性力量,至少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能帮助英军更为有效地与游击队沟通。然而自德军于1944年10月撤走之后,英方专门负责敌后工作的SOE部门也不再将希腊作为工作对象,一大批熟悉希共游击队的工作人员随即调离,取而代之是斯科比第三兵团的军官。

    既得不到尊重,又对未来心怀恐惧的希腊左翼走上了街头,一声枪响让局面不可收拾。希共高层依然犹豫不决,夺取政权的机会稍纵即逝……

    于此同时丘吉尔的处境也非常不妙。几乎全世界的报纸都在咒骂他对希共战士的逼迫,美国政府最多只能保持中立,英军在希腊的部队仅剩下3天的弹药,而他抽调的援军尚未到达雅典,至关重要的比雷埃夫斯港已经失去……

    时间线:

    02:05 德军撤走之后,希腊共产党的游击队大约控制了整个希腊领土的90%以上。

    03:47 丘吉尔决心操纵希腊的战后政治。

    05:45 SOE部门未能与斯科比的部队进行妥善交接,新来的英军看不起希共游击队。

    08:38 希共其实就是想要一个公平:不能是仇人手拿钢枪,而我们只剩下放羊的皮鞭。

    10:24 有关12月这声枪响的罗生门。

    13:10 对前景缺乏统一规划且犹豫不决的希共领导层。“西奥大叔”成长史。

    19:20 整个盎格鲁-萨克逊世界的媒体都在谴责丘吉尔,而他的所作所为不像民选首相,反而有如一代“雄主”。“不必迟疑,径予开枪”。

    26:14 丘吉尔对雅典的“圣诞节访问”。失败却并非毫无成果的和谈。

    27:54 撤退后的希共武装想停火。希共究竟为什么会接受实为“有条件投降”的《瓦尔基扎协定》?

    本期图片:

    【电影剧照: “十二月起义”——Theo Angelopoulos的电影The Travelling Players (1975)。注意其中打得是希腊、苏联、美国和英国四国的旗帜。这里也本期片头曲的来源。】

    【1944年12月3日雅典游行的历史照片】

    【斯科比(General Scobie)】

    【西安托斯(西奥大叔)】

    【丘吉尔 The Roaring Lion】

    【在雅典作战的英军。墙上的“KKE”即是“希腊共产党”的意思。】

    【政府军和英军,最左边这位政府军士兵的行头引人瞩目……】

    【希共游击队中的女战士】

    【Theo Angelopoulos的电影The Travelling Players (1975)响起本集片尾曲《国王回来》的那一刻:1946年新年晚会上一群男人在一起跳舞。】

    重要希腊人物列表:

    尼柯斯·扎希阿里阿迪斯(Nikos Zachariadis),既对希共的发展有奠基性的贡献,也对希共在内战中的失败负有重要责任。

    马科斯·瓦菲阿迪斯(Markos Vaphiadis),第三次内战时的希共军队的总指挥,内战后期被免职。

    西安托斯(Siantos),人称“西奥大叔”,抗击德意法西斯时期和“十二月起义”(第二次内战)时的希共领导者,他麾下的希腊民主军曾控制过希腊90%以上的领土。

    艾阿尼斯·梅塔克萨斯(Ioannis Metaxas),二战前希腊王国的首相,通过1936年8月4日的政变掌握了近乎独裁的权力。

    帕帕戈斯元帅(Alexandros Papagos),内战后期希腊政府的实际掌权人。

    斯拉西武洛斯·察卡洛托斯(Thrasyvoulos Tsakalotos),希腊政府军中的猛将,曾策划“鸽子计划”残酷剿灭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希腊游击队,后因战功累迁至总参谋长,晚年却同情社会主义运动,曾与流亡归来的瓦菲阿迪斯握手言和。

    参考文献:

    André Gerolymatos,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War, Greece, 1943-1949, New Haven & London, 2016.(安德烈·耶罗利玛托斯:《希腊内战——一场国际内战》,阙建容 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21年。)

    CHARLES R. SHRADER: The Withered Vine--Logistics and the Communist Insurgency in Greece, 1945–1949, Westport:Praeger Publishers, 1999.

    Melvyn Leffler and David Painter,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05.(梅尔文·莱弗勒:《权力优势》,孙建中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任东来:《大国干预与共产党的革命战略——对于中国和希腊的比较研究(1944-1946)》,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编:《美国历史问题新探:杨生茂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沈志华:《1948年苏南冲突起因的历史考察——来自俄国及东欧国家解密档案的新证据》,《历史研究》1999年第8期。

    屈琳洁:《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希腊的政策》,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文、英文和德文维基百科的相关词条。


    希望您能用评论、点赞、电子邮件和赞赏鼓励我继续创作下去,这对我很重要。

    打赏方式:

    1. 在小宇宙平台直接打赏。

    2. 用微信打开 https://mp.weixin.qq.com/s/P0cqmuZLgEgKfhpVJCejcw 【我自己的公众号已经永封,这是原先借用别人的公众号发的文章,但针对这篇文章的赞赏可以给到我。此法的优点的没有平台抽成,缺点也很大:我不知道这钱是谁给的。所以最好能同时给我发封邮件([email protected]),我收到后必默念尊名以致谢。如果您在意这一点,或觉得麻烦,可选其他方式。

    3.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yuexiangshu

    4. Patreon: https://patreon.com/user?u=104865145&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Link&utm_campaign=creatorshare_creator&utm_content=join_link


    您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收听我的播客节目:

    RSS:https://feed.xyzfm.space/qkayumjkkfxy【小宇宙是主平台,有图片】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09356cb925f506c9b31e8cf

    苹果播客: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8%B6%8A%E5%90%91%E4%B9%A6/id1723243953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2kMAgWdfKg5qswkuJ1uqKq?si=57b3b1284cdf411b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本期主要介绍内战双方的起源和成长,以及国际局势为希腊内战设定的舞台。

    楔子:十二月的那声枪响

    第一章 内战之前的内战

    第一节 希共的成长

    1922年《洛桑条约》之后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百万居民大交换,开启了二十世纪诸多强制移民的悲惨历史,也成就了希共的发展。

    第二节 轴心国的入侵

    入侵完全颠覆了希腊既有的权力结构,让希共拥有了问鼎政权的实力。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敌后游击战,似乎都是共产党打得更好一些。

    第三节 波波夫使团与百分比协定

    对希腊问题而言,百分比协定不是英国接管希腊的前提,而是苏联对早已作出的让步的确认。

    开幕曲 Anthem of The Greek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02:57 示威与内战爆发,1944年12月 那一记“命运的枪声”。

    06:21 1828年现代希腊的诞生与领土扩张。

    07:39 来自俄、法、英的希腊侨民对希腊政治的干预

    11:48 希土战争终结了希腊的扩张,停战后两国交换了上百万人口。

    12:50 流民的到来与希共的崛起。

    14:44 二战之前的希腊政治,梅塔克萨斯对政敌的迫害。

    17:08 希特勒决心占领希腊,希共游击队在英国的支持下展开敌后斗争。

    21:49 第一次希腊内战,希共在兵强马壮之后有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雄心。

    28:13 走在百分比协定之前的波波夫使团——苏联劝希共妥协。英美驻希共指挥部的联络员想灌醉波波夫,但在自己喝得不省人事之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是“斯大林万岁!”

    32:23 百分比协定——“一切就这样解决了,比把它写下来还快”。

    结束曲:"Heroes" 【希腊抗德游击队的战歌:我们勇于在文明的废墟间战斗】


    Become a Sponsor on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yuexiangshu

    Become a Sponsor on Patreon :https://patreon.com/user?u=104865145&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Link&utm_campaign=creatorshare_fan&utm_content=join_link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本期图片:

    德国画家彼得·冯·赫斯(Peter von Hess) 的名作《海边的希腊乡下人》(Griechische Landleute am Meeresstrand),现存慕尼黑新美术馆(Neue Pinakothek),描绘了18世纪初期希腊人的生活场景。下载于枫荣美术网。【写下“百分比协定”的小纸片,数千万人的命运在几分钟内就被决定了。】

    重要希腊人物列表:

    尼柯斯·扎希阿里阿迪斯(Nikos Zachariadis),既对希共的发展有奠基性的贡献,也对希共在内战中的失败负有重要责任。

    马科斯·瓦菲阿迪斯(Markos Vaphiadis),第三次内战时的希共军队的总指挥,内战后期被免职。

    西安托斯(Siantos),人称“西奥大叔”,抗击德意法西斯时期和“十二月起义”(第二次内战)时的希共领导者,他麾下的希腊民主军曾控制过希腊90%以上的领土。

    艾阿尼斯·梅塔克萨斯(Ioannis Metaxas),二战前希腊王国的首相,通过1936年8月4日的政变掌握了近乎独裁的权力。

    帕帕戈斯元帅(Alexandros Papagos),内战后期希腊政府的实际掌权人。

    斯拉西武洛斯·察卡洛托斯(Thrasyvoulos Tsakalotos),希腊政府军中的猛将,曾策划“鸽子计划”残酷剿灭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希腊游击队,后因战功累迁至总参谋长,晚年却同情社会主义运动,曾与流亡归来的瓦菲阿迪斯握手言和。

    参考文献:

    【按:一开始就是按通俗类题材写的,所以没有注释系统,先列出这些我还记得的文献吧,请见谅。】

    André Gerolymatos,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War, Greece, 1943-1949, New Haven & London, 2016. (安德烈·耶罗利玛托斯:《希腊内战——一场国际内战》,阙建容 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21年。)

    CHARLES R. SHRADER: The Withered Vine--Logistics and the Communist Insurgency in Greece, 1945–1949, Westport:Praeger Publishers, 1999.

    Melvyn Leffler and David Painter,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05. (梅尔文·莱弗勒:《权力优势》,孙建中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任东来:《大国干预与共产党的革命战略——对于中国和希腊的比较研究(1944-1946)》,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编:《美国历史问题新探:杨生茂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沈志华:《1948年苏南冲突起因的历史考察——来自俄国及东欧国家解密档案的新证据》,《历史研究》1999年第8期。

    屈琳洁:《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希腊的政策》,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文、英文和德文维基百科的相关词条。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原节目发布于2022年10月5日】

    依旧从上次杜金及其家人遇刺谈起。

    我想大多数像我一样支持乌克兰卫国战争的人都会认为:杜金这类长期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的人应该为战争的爆发担负一部分责任。

    但这是否意味着他是战犯?就应该被杀掉?

    本期我介绍了四个与杜金具有相似性的人:

    尤里乌斯·施特赖歇尔,二战爆发前纳粹党内的高级干部,希特勒的早期支持者,长期发表疯狂攻击犹太人的言论,战后经纽伦堡审判而上了绞架。

    阿尔弗雷德·罗森贝格的《二十世纪的神话》一书中为纳粹主义设计出一整套种族主义世界观和建国论。

    大川周明在民间宣扬其“大东亚秩序建国论”,与杜金一样从未进入过政府权力核心。

    赛义德·库特布的著作《路标》为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奠定理论根基,他本人也成为了“恐怖大亨”本·拉登、扎瓦赫里等人心目中的理论导师。

    总结:杜金之流的能量在于其已经公布的思想,而不在其肉身。他们虽然需要对战争负责,但我还是不能赞成给纯粹的思想者定重罪。因为这种做法之中隐含了一种前提:人民大众的大脑是需要保护的。我愿意承认“我们的思考能力尚不健全”这个事实,但通向自由的途径不是把“照顾我们”的责任上交给某个权威。

    Become a Sponsor on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yuexiangshu

    Become a Sponsor on Patreon :https://patreon.com/user?u=104865145&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Link&utm_campaign=creatorshare_fan&utm_content=join_link

    Email: [email protected]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亚历山大·杜金是个奇人。

    你说他是个学者,他醉心于政治,以至于要亲自组党参加竞选。你说他是个政治家,他却大谈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这类让选民挠头的问题。你说他是个哲学家,他却要强调血性和神秘主义这样不能用逻辑去思考的东西。你说他要复辟苏联,他会把共产革命贬得一文不值。你说他反布尔什维克,他却说他要站在“斯大林和苏联”一边。你说他亲华,他要把中国的北方疆土划出来给俄罗斯充当缓冲地带。你说他反华,他又坚定地鼓吹“中俄引领的新世界”,赞许中国的“一带一路”。美国杂志说他是“普京的大脑”,土耳其报刊称他是“俄罗斯的基辛格”,但他其实远离克里姆林宫决策圈,而且普京也从未承认或这位所谓“国师”对自己政策有任何影响。但今年2月24日爆发的这场战争,却又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学说很可能表达了普京内心中的一部分想法。……


    -时间轴-

    02:54 杜金其人(生平、事业、政见)

    09:43 杜金代表作《地缘政治基础》

    15:08 杜金的学说:新欧亚主义

    15:59 传统欧亚主义(萨维茨基)

    18:41 苏联时代的欧亚主义:古米廖夫

    24:43 杜金登场的时代

    31:04 杜金的地缘政治战略规划

    35:15 杜金对魏玛时代德意志青年保守派观点的吸收

    43:15 杜金在新世纪的“进化”(国际化)

    49:29 杜金与普京

    57:41 杜金对普京“恨铁不成钢”

    1:03:09 杜金就克里米亚问题至美国人民的一封信

    1:10:20 杜金何以拥粉?(后发现代化国家国家的困局)

    1:18:17 西方的傲慢与虚伪

    1:22:22 后现代主义及其末流

    1:30:23 为什么杜金是错的

    1:32:48 血性 没有那么玄乎

    1:38:11 杜金开出的药方:往回走

    1:40:19 杜金在呼吁把人类好不容易摘掉的面纱重新盖回去

    1:42:38 有人会试图逃避自由

    1:43:29 桑巴特在一战时的反西方宣言:《商人与英雄》

    1:48:10 结语

    1:51:18 普京本不是糊涂人。


    北国才子欲登龙

    皇图霸业一梦中

    等闲识得春风面

    岂料君心又不同


    Become a Sponsor on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yuexiangshu


    Become a Sponsor on Patreon :https://patreon.com/user?u=104865145&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Link&utm_campaign=creatorshare_fan&utm_content=join_link


    Email: [email protected]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近年来,人们对1欧元换不来1美元竟然已经习以为常。我记得自己初次出国时,1欧元大约能换10元人民币。主权债务危机、难民问题、英国脱欧、对美关系,以及俄乌战争爆发之后的能源和安全问题接踵而至,欧盟的发展之路上似乎横亘着一座八百里火焰山,那么又是谁当年踢倒了炼丹炉?【最初发布于2022年11月20日】

    本期目录:

    片头曲:Tierlied "Kleine Meise"

    01:05 本世纪初大家对欧盟的兴趣

    03:09 欧盟是否能在带来“大一统”的同时避免秦制的弊病

    07:25 德国问题——一个太强又太弱的帝国

    08:40 大英帝国感觉到自己正在目击一场“技术爆炸”(09:45 有口誤,馮·諾依曼在种族上是匈牙利人 )

    11:26 二战之后,嵌入冷战格局之中的德国人

    12:26 德国为了实现重新统一而作出关键让步为欧元埋下祸根

    15:07 欧元危机的实质

    17:16 德国与难民危机的关系

    18:20 默克尔在2015年9月的关键决断

    19:40 欧洲在安全问题上的短板


    欢迎支持本节目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yuexiangshu


    Patreon :https://patreon.com/user?u=104865145&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Link&utm_campaign=creatorshare_fan&utm_content=join_link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你竟然会同情乌克兰?”

    “我同情乌克兰,但更同情俄罗斯,最同情我们共同的未来。”

    为什么我们都是俄乌战争的受害者(发表于2022年2月25日)

    文/越向

    关于乌克兰危机,我的一位同事问了一个好问题:为什么这些国家(包括剧变后的前东欧国家)在建立代议制民主之后通常都会反俄,而只有在政治强人的控制下才会亲俄?

    答案有很多,今天只谈其中一个:因为西方有钱。

    小说《三体》借一位第三世界领导人的口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你们【超级大国】每天都在进行核试验,这事儿对你们来说就像玩电子游戏那么方便,但我们就不行了,我们没有超级计算机,只能试真的,干同样的事,惹人讨厌的总是穷人。”

    1840年托克维尔曾神奇地预言,美俄这两个民族总有一天会成为各占一半世界的两大霸主(冷战开始后,欧洲学者们估计是抱着崇拜的心情来读这段话的)。但其实自托克维尔说完这番预言之后的近两百年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实力几乎总是压着俄罗斯一头(后来就不止“一头”了)。

    最明显的,就是这两个国家真的成为世界各一半的霸主之后的表现:苏联红军在1945年开入德国之后奸淫掳掠,人心丧尽。将德国人的财富抢夺一空之后,又想让东德人跟着自己混,也不问自己有没有一点当大哥的样子。

    与吃相难看的苏联人相比,美国人就体面多了,进入德国后军纪相对严明,不是其士兵道德感真比红军战士高多少,而是其后勤保障要充分得多。士兵们不但不愁吃喝,还有美金和尼龙袜用来解决其他需求。

    在国家层面,苏联无情地向德国人催逼赔款,恨不得把地皮刮掉一层。美国不但自己不要一分钱赔款,还向德国提供救济品,同时还劝法国也不要去逼德国——需要多少钱向大哥张口就好(后来法国索要的6亿多美元的赔款皆由美国支付)。

    这才让美利坚帝国成了所谓的“被邀请的帝国”,西欧人都盼着这位财神爷来自己国家驻军,许多东欧人只要有机会都愿意改换门庭。苏联总是谴责美国鼓动东欧国家人民反苏,但美国觉得自己很清白,我们只是给这些人以自由选择的机会。然而,人们都会选择富裕的那一边。这就让自由与亲苏(亲俄)构成了一对矛盾。冷战结束之后,这情形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美国在冷战时期对苏联采取的“遏制战略”其实是一种绞杀战,不用冒险,“先为己之不可胜”,等待敌人犯错误,即使敌人不犯错,拖下去也是稳赢。这就好像围棋比赛里李昌镐执黑还被让了几个子,那就对不起,他为什么还要进行有风险的厮杀,就这么一步步下,对手最终只能投子认负。

    苏联则不同,一旦计划经济被证明没有那么神奇,那么越拖下去差距越大,稳扎稳打不行,就上奇谋诡计,结果动作更是变形。

    冷战中的几次危机都是美国以大面上的优势逼苏联,导致苏联感觉到如果不能出奇谋、争先手,就会被美国耗死。

    所以苏联多次选择了“俄罗斯轮盘赌”模式,逼美国展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屠龙之战,没有从容不迫运筹帷幄,只有一招定生死的决斗,让美国相对雄厚的资源优势派不上用场。伊朗危机、土耳其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两次柏林危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特性。

    此次乌克兰危机,我们仿佛又看见了相似的情景。

    但这次,俄罗斯做得太过分了,普京已经逾越了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都没有侵犯过界限,从根本上动摇了战后国际秩序。

    有人说,别跟我扯什么道义,从中国的国家利益看,现在敌人被迫分心,朋友有求于我们,这处境总不算坏吧。

    是不太坏,可惜这仅是一种短视。

    近四十年来,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最大受益者。

    主导我们当代世界的基本规则萌芽于1941年8月英美共同签订的《大西洋宪章》,经苏联加入讨论后于1944年2月在雅尔塔正式定型,并由独存的超级大国美国于1991年冷战结束之后进行了调整。《大西洋宪章》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反对侵略,不承认由暴力完成的领土变更。同时还倡导自由和平等的贸易。

    当时的中国虽然也名列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常”,却仅能算这套国际规则的参与者,而非制定者。然而,这套并非为中国的利益而制定的规则给了中国崛起的机遇。

    毋庸讳言,这套国际秩序最主要的造就者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所以穿起战后国际秩序这身“衣服”最合身的是美国。作为发达经济体且地缘条件优厚的美国早已不再需要“侵占领土”这么“老土”的霸权手段,公海航行自由正贴合其无可争议的制海权。而且这套秩序对贸易自由的推崇,也非常适合工业肌肉发达,意欲打破一切壁垒抢占市场的美国。

    但这套规则的制定者没有想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竟然也能如此迅速发展自己的工业能力,短短三十年内就干成了“世界工厂”。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曾有人到处鼓吹中国必须“持剑经商”。但看看资料,中国外贸的发展并不是以中国军力的发展为条件的。如果中国的商船真的需要护航舰队才能纵横四海,那中国的外贸在这样的交易成本下根本发展不起来。

    战后这套秩序的特点恰恰是取消了19世纪的那种“势力范围”,只要认同贸易自由化的基本原则且不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任何国家都可以不持剑而经商。只不过,要是一个国家的工商业实力不强,就只能处于“现代世界体系”的底层接受强国的经济剥削。

    现在这套国际秩序本身并没有偏见,谁的生产力最强、提升最快,它就为谁服务。谁都没想到,本来是美国为自己准备的国际秩序,竟然成就了中国的发展,这也是一些美国政治精英嘟哝着“中国是在搭便车”的由来。

    参与全球化是中国几十年来高速发展的关键,而战后国际秩序正是全球化的基石。即便现在风向有变,逆全球化和安全形势恶化可能在未来三十、甚至五十年是大势所趋,中国也不应该推波助澜,而应尽最后努力,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获取最大的和平红利。

    现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为让国际秩序陷入险境。

    秩序这个东西,跟信誉一样,难于建立,却易于毁坏。我们开车上路,一般都不会逾越地上画的双黄线。其实双黄在线并没有实体墙,开车人这么小心翼翼简直就如同“画地为牢”。大家能这样,是因为大家都愿意相信秩序。一旦有人打破这个规矩,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更多的人会觉得“和尚摸得,我摸不得?”最后让人感到越是守规矩就越吃亏——这种体验,中国人都不陌生。

    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已经在战后世界秩序这块幕布上戳了一个窟窿。现在这场战争,犹如在幕布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后果将由全世界来承受。

    昨天的公号文发布后,一位朋友诘问:你为什么不说美国抓萨达姆和入侵阿富汗是破坏战后国际秩序?

    美国发动入侵阿富汗是在塔利班拒绝安理会第1333号决议之后,相当于是走了程序的,其是否侵犯了阿富汗的主权仍可争议。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以不严谨的情报为依据,完全绕开了联合国,确属不义之战,所以也冲击了战后秩序,但打击较小。这是因为这两场战争从一开始就确定不存在领土兼并的行为。而这正是战后国际秩序中的第一大禁忌。

    一国不得以武力改变其受到广泛承认的边界。这项禁忌经过朝鲜战争、马岛战争(福克兰战争)和海湾战争得到多次重申。或许只有以色列是个例外,这的确是战后秩序一直存在的一个bug,不过以色列的边界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定。而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边界是在1994年得到世界公认的,确认方中包括俄罗斯自己。

    可以断言,战后世界秩序受到重大打击的后果,我们每个人在今后的数年内都将体会到。正如同新冠疫情打击了供应链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一样,秩序信誉的磨损将提高各国的安全成本。每个国家用于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都将缩紧,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增大,而且这种基于安全成本上升导致的通胀是系统性的,绝不是美联储或某国央行将利率提升几个点就能轻易遏制的。

    《三体》里人类因为恐惧外星人的入侵而遭遇了“大低谷”,但愿今天的人类不会因为彼此之间的恐惧而陷入同样的泥沼,但愿“深挖洞、广积粮”和“三线建设”的日子不再重现人间……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上周德国破获了一个预谋发动政变极右翼团伙。我在本期播客中对其进行了简短的事实概括和评述。在征得编辑的允许之后,我将自己在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上的文章借用到这里,与自己之前的旧文连在一起,与大家聊聊这场未遂的政变和“新纳粹”的发展。

    核心论点是:“以纳粹主义为代表现代法西斯运动,其实是一种高速现代化的社会在遭遇经济挫折之后泛滥开的思乡病。”

    00:50 德国媒体关于未遂政变的报道

    02:40 政变团体孕育自“帝国公民运动”;该运动的主张和论点

    04:30 “七十衰翁何所求”,竟然与苏联有关……

    07:00 未遂政变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德国的老龄化问题……

    08:50 不可小觑的阴谋,让人有三个“没想到”

    10:15 越南战争中的德国战俘

    13:10 要理解这场危机,不能仅仅局限于德国国内的小气候

    14:40 本土军国隔岸吃瓜

    18:40 普京其实很在意西方人对其“特别军事行动”的看法

    21:10 纳粹的反现代意识

    23:16 纳粹党人的基本世界观

    24:00 纳粹德国的“东方总计划”

    25:54 苏东剧变让纳粹留在欧洲的火种烧成了火灾

    27:16 “反对现存的一切”

    31:00 历史研究所揭示的和平的代价

    33:30 为什么针对异族的仇恨特别具有传播力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01:01 希腊内战的第二期可能要再晚一点。02:17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俄乌战争的受害者?03:47 俄乌战争如何撕裂中国的舆论场?07:02 这场侵略战争破坏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每一条。08:37 中国很难有所作为(出来混,都要还,这次确实是被俄坑了)。09:56 欧洲军国主义时代的旧口号开始泛滥于中国。13:31 好像有一股大势在滚滚而来,非人力所能挽回。即便如此,仍可做些事情,以待将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文/越向近幾日,烏克蘭戰爭的殘酷性正在快速升級,而且這恐怕僅是一個開始。上周我在《烏克蘭危機是否印證了叢林法則?(2月26日)》中提到了打到屠城的彌羅斯之戰,但雅典帝國的軍隊並非從一開始就如此殘暴——那可是蘇格拉底正值壯年時的雅典啊!在伯羅奔尼薩斯戰爭爆發初期,雅典帝國也曾面臨附庸城邦陰謀叛亂的情況。這性質,其實比不願放棄中立的彌羅斯要嚴重得多,雅典城內也傳出了屠城的聲音,但最終雅典人還是放過了普通百姓,僅僅處決了密謀者。然而,隨著戰爭進行,鮮血淋漓的場面不斷刺激著交戰雙方的神經,零星的屠殺開始變成集體的、由官方授權的屠城。這樣的屠殺最先是由斯巴達人發起的,隨後雅典人也在彌羅斯屠城,接著又屠滅了其他一些反抗自己的城邦。正處於鼎盛時期的古希臘文明,在一次次大屠殺之後逐漸衰微。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修昔底德不禁感歎:“戰爭是一個兇暴的教師”。現在俄軍重兵圍城,箭在弦上,萬般結果都不確定,但有一件事幾乎已成定局:一代俄軍官兵正在變成“烏克蘭人”。我這裡並不是說他們會改變國籍或種族,那是不可能的,而是說他們會成為一群帶有“烏克蘭戰爭”特殊記憶的老兵。苏军中的一代“阿富汗人”在上世紀80年代的蘇聯,從阿富汗戰爭退役的老兵們相互稱呼對方為“阿富汗人”。這是一個特殊團體內部的自我認同,其背後有複雜的內涵,一方面它代表了這些老兵們所經受過的地獄般的磨難,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頂著這個稱呼的人是個冷酷無情的“狠人”。 俄羅斯戰地記者阿爾喬姆·布洛維克曾《隱藏的戰爭》中寫道:“我們很少停下來想一想,阿富汗將如何影響我們。阿富汗成了每位參戰士兵的一部分。50萬參戰軍人中的每一位都成了阿富汗的一部分,那片土地永遠無法吸收他們抛灑過的所有鮮血。” 【1】事實上,許多“阿富汗人”已經無法再適應日常社會,難以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也不習慣使用平民的手段去應對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當這些青年走上戰場,長官告訴他們是要去幫助阿富汗人們建設社會主義。但到了當地,遭遇的則是無休止的殘酷遊擊戰,以及本方更加殘酷的報復性作戰——對戰爭親歷者的研究表明,許多新兵會感覺“殺人比自己受傷更為痛苦”。而在這樣反復的試煉下,存活下來的蘇聯士兵從懵懂無知的大男孩,變成了可以毫不猶豫地對可疑的阿富汗男孩開槍的殺手。這些“阿富汗人”剛剛回到蘇聯國內時,還是政府認可的“國際主義戰士”,有些甚至獲得了“蘇聯英雄”的稱號。但在戈巴契夫開啟“新思維”改革後,各種揭示阿富汗戰爭真相的報導陸續出版,社會對他們的評價急速下滑,他們成了一群把青春消耗了一場罪惡、荒唐戰爭上的傻子。他們疲憊又易怒,有些用伏特加的麻醉了此殘生,另一些不甘心的“阿富汗人”則成為了社會上的危險分子。現在,許多人已經聽說過“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即目睹大量殘酷景象後導致的精神疾病。此病症是由一位美國精神病學家兼越戰老兵沙坦(Shatan)于7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他認為“總是活在過去記憶中的退伍軍人會發生延遲的創傷”。【2】 但在蘇聯的“阿富汗人”那裡,根本就沒有這個名目。他們無依無靠,只能報團取暖,靠著自己在阿富汗戰場練就的“特長”謀生。得到這股新鮮血液的俄羅斯黑幫在80年代迅速壯大,並乘著蘇聯解體的“東風”成為了世界第一黑幫。號稱“俄羅斯第一殺手”的索洛尼科就是一位“阿富汗人”,他先後暗殺30多人,行市最好時殺一個人能拿幾十萬美元。【3】蘇聯最後階段的社會動盪,究竟與這群“阿富汗人”有多大關係,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是心懷不滿的人群中最危險的那一部分。 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國外作戰,失去了青春和溫柔,眼看著無數同袍丟了生命,換來的卻是譏笑和嘲諷。他們習慣於服從命令,習慣於相信集體的力量,如今卻被和平年代的社會所拋棄。“老兵們回國之後,發現自己已完全不能適應國內改革之後的和平生活,他們‘學會了開槍,習慣輕易出手殺人’,變得易怒,兇狠,有殺人傾向,以至於難以勝任和平崗位,俄員警部門曾對‘戰場老兵’們開放,但這些戰爭勇士們當上員警之後,往往將戰場習慣帶回,肆意行兇、施暴,反而成為社會公害。據當時的調查顯示,75%的‘戰場老兵’離婚或家庭矛盾尖銳;60%以上的‘戰場老兵’對工作極不滿意,經常跳槽。以至於竟有50%到70%的‘戰場老兵’,認為兇險的阿富汗戰場也要比安寧的國內好受。”【4】 老兵們有組織力和戰鬥力,一旦因為被社會拋棄而陷入絕望,其殺傷力是其他群體所不能比擬的。在俄國歷史上,戰爭與革命如影隨形,正是因為從戰場歸來的老兵往往成為革命的中堅力量。十二月黨人起義在打完了拿破崙戰爭之後,深入西歐又返回俄國的部分官兵結成了意圖改變俄國體制的“救國協會”和“幸福協會”,並最終於1825年發起了震動沙俄的“十二月黨人起義”。1917年,從前線返回的老兵們在布爾什維克的鼓動下一點就著,用“十月革命”埋葬了羅曼諾夫王朝。此次俄烏戰爭,連胡錫進先生也在談俄國“顏色革命”的可能性了。這樣的情形,當然也非俄羅斯所獨有。是否真的會導致“革命”,還要看各國的形勢。一戰後的義大利的動盪給了老兵墨索里尼及其黨羽構建法西斯政權的機會,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的德國給了老兵希特勒、戈林以奪權的良機。早已陷入財政崩潰的政府無法拿納稅人的錢來安撫老兵們的怨怒,反而還讓他們失去了最後的生計,這本身就是在召喚革命。而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正處在蒸蒸日上(比如越戰後的美國),或是百廢待興的狀態(比如二戰後的蘇聯),有大量有權勢或高收入的崗位留給老兵,並且國家還配備以大學就讀、職業培訓、創業基金等福利,震盪就會小一些,最多不過偶爾出現一些實在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犯罪分子。其實美國也吃夠了這些老兵的苦頭。1786年,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屢立戰功的丹尼爾·謝斯因受不了戰後的經濟困頓而帶著“老哥們兒”起義,差一點顛覆了新生的美國政府。 1932年,在那場幫希特勒沖進總理府的經濟危機的重壓下,美國的一戰老兵們也在衝擊著美國國會大廈。負責鎮壓並驅散他們的麥克亞瑟將軍,或許在那時就想好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永遠不死,他們只是默默消逝)這句名言吧。是啊,如果他們打完仗後不來鬧事,“飛鳥盡,良弓藏”,自己默默消逝多好呀(有人譯作“凋零”,不過fade常用來指衣服褪色,若譯作“凋零”,則雅而不信)。美國1932年的酬恤金進軍事件(Bonus March)好萊塢電影多次再現了本方士兵在戰爭中的“黑化”。從《獵鹿人》、《全金屬外殼》到《現代啟示錄》,觀眾都能看到主角的良知在戰場的折磨中失喪,完全可以想像這樣的人已經很難再融入正常社會了。或是身殘,或是心殘,或是二者皆殘,猶如《聞香識女人》中那位脾氣乖張的盲人中校。相比之下,中國戰爭電影裡主角的人物弧線,常常是從“不成熟的戰士”向“真正的戰士”轉化。比如《董存瑞》的主角董存瑞,或《高山下的花環》中的趙蒙生,而從未有過“黑化”的描繪,要黑也只能敵人黑,是“一個樸實的日本農民‘黑化’為一個殺人機器”。吳京的《戰狼2》從技術上說是一部成功的商業影片,但他認為自己已經比肩《第一滴血》就實在過於虛妄了。在內核上兩者差得太遠,蘭博的這幾句臺詞,凝結的是所有老兵的眼淚:蘇聯的“阿富汗人”看到這一幕,一定會舉起伏特加與自己的冷戰死敵乾杯。俄國的老兵裡出酒鬼,但這些酒鬼裡偶爾也出作家。除了昨天邀大家共讀的巴別爾之外,對俄國文學史影響最深遠的老兵,首推列夫·托爾斯泰。青年托爾斯泰1854年11月7日,時年26歲的托爾斯泰少尉主動請纓,來到了克裡米亞半島上正陷於激戰中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半年後的1855年4月7日,他被調入要塞最關鍵的第四棱堡,隸屬於炮兵旅第三輕炮連。兩天后要塞就迎來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炮擊,英法聯軍的16.5萬發炮彈造成了俄軍6131人傷亡。但托爾斯泰少尉和他的弟兄們守住了陣地,他跟他們一起經歷槍林彈雨,血污與泥沼,也跟這群大兵們一起酗酒、賭博。炮聲隆隆不斷,直到1855年9月初,因為臨近炮臺的陷落,俄軍被迫撤出要塞。儘管很快將升職為中尉,但托爾斯泰對於腐敗的軍界已無興趣,他在9月中旬的一則日記裡寫到:“文學之於我畢竟應當是惟一的、主要的、壓倒一切其他愛好和事業的東西。”他將自己在克裡米亞的經歷寫成了《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纖毫畢現地描繪了俄軍士兵們的怯弱與勇敢,粗俗與聖潔。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之前托爾斯泰渴望建功立業,而在目睹了屍山血海之後,走出要塞的他卻逐漸變成了一位“托爾斯泰主義者”:博愛利他,不以暴力抗惡。今天,如果一代俄軍官兵們註定要成為“烏克蘭人”,願他們之中的善良人能免遭橫死,願他們在戰後能有業謀生,願他們之中的托爾斯泰能告訴我們現在所發生的一切。 據傳這是一位俄軍士兵帶上戰場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已成遺物参考资料:【1】《蘇軍老兵:阿富汗記憶從未遠去》,編譯史春樹 《 青年參考 》( 2014年02月26日 19 版)。 【2】軍武:《美國大兵為什麼特別容易遭受戰爭精神創傷?》。 【3】《誰在俄羅斯做殺手》,《文摘報 》( 2015年03月19日 07 版)。 【4】王陶陶《何謂險民?一、戰爭老兵》,https://zhuanlan.zhihu.com/p/32167854。本期的音樂是悼念犧牲戰士的俄語歌曲《多想活著》,B站上還有一個早年有普京出席的現場版。如今再看這段影像,任何人都會五味雜陳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t411W7fF?from=search&seid=7230710196939934092&spm_id_from=333.337.0.0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中日若不友好,亚洲和平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语)可是,如果外交上的一场各取所需的利益交换不能如实陈述,抽象地谈“一衣带水”,谈中日应该友好,可能无助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政府为了切近的外交和内政目的而采用权宜之计或许可行,但接下来限制讨论,将历史叙事固化,只会加深民众已经产生误解,最终将缩小自己的外交回旋余地。民众“最朴素的感情”无非是“惩恶扬善”。人皆有良知,是以知善知恶;政府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使学者得以澄清真相,人们方能为善去恶。文本见微信公众号【越向书】(原文已被删)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