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пизоды
-
受訪者:府城舊冊店店長 潘靜竹、台語文運動者/詩人 陳明仁
讀咱的書 舊冊店留存記憶的書香氣藏身台南民宅地下室的府城舊冊店,二十多年來守護近十萬冊書籍,其中不乏早已絕版的珍品。店長潘靜竹感嘆,如今新書迭代迅速,舊書店反而延續書籍生命,讓來訪者挖掘出心中最珍視的寶物。
寫咱的字 台語文運動守護土地的聲音
過往年代,台語曾被噤聲,逐漸在日常中凋零。詩人陳明仁辦讀書會、寫文章,努力守護這片土地的聲音。如今,越來越多創作者使用台語文書寫,語言有了新的生命,使命,也就此圓滿。
本集節目,我們踏入府城地下的書香寶庫,找回語言與土地的連結。
-
受訪者:左轉有書負責人 張慧如、作家 林運鴻
捷運站左轉有書 在書店來場溫和社會運動位於軍法處看守所遺址的左轉有書,名字來自「再左派一點點」的社會想像。創辦人張慧如希望藉由書店,為路過的讀者搭建認識台灣社會現況的橋樑,將社會運動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議題即生活 閱讀空間開創公共對話起點
書店不僅是販賣書籍的空間,更為公共領域注入知識養分,是人們面對面討論、針對社會議題展開對話的場所。在這裡,議題與生活不再分離,閱讀成為公民思辨的第一步。
本集節目,我們來到立法院後側,稍微左轉,在書店裡感受思辨與對話的溫度。
-
Пропущенные эпизоды?
-
受訪者:虎尾厝沙龍店長 王麗萍、作家 吳妮民
生態、性別、另類全球化 小鎮沙龍醞釀對話空間隱身在雲林虎尾小鎮的日式老宅,「虎尾厝沙龍」是一個思想交會的場域。創辦人「辣董」王麗萍深受女性主義啟發,在故鄉復刻女性主導的沙龍文化,期望讓歷史空間凝聚女性的聲音與力量。
從土地到身體 在台灣書寫女性的聲音
百年光影間,台灣女性書寫逐漸浮現。從幽微的鄉愁與認同、對土地的關懷、對父權體制的抵抗,到母職與身體的細膩探索,女性創作者以文字為土、筆桿為鋤,在這片土地上開闢自己的路。
本集節目,我們踏上雲林的土地,感受土地與女性的柔韌堅定。
-
受訪者:金石堂書店總經理 周家瑜、作家 馮光遠
跨越四十載 金石堂要做大眾的書房創立於 1982 年的金石堂,從綜合選書到數位轉型,不斷拓展台灣人的閱讀想像。總經理周家瑜帶領團隊整合線上線下服務,期望帶領金石堂進入每個城鄉角落,成為貼近大眾生活的「社區書房」。
資訊時代的平靜之道 以閱讀尋回自我
在資訊快速更迭的時代,閱讀使人重新與自我對話,從而獲得自由。金石堂以專業策展引導讀者探索社會,回應讀者旺盛的求知慾,為重要議題定錨,並透過書籍帶來平靜與自由的力量。
本集節目,讓我們走進這座老牌書房,找尋閱讀帶來的無窮快樂。
-
受訪者:誠品書店董事長 吳旻潔、大塊文化董事長 郝明義
書店是孤獨的總和 誠品書店溫暖受傷靈魂自 1989 年創立以來,誠品書店以高雅氛圍與精緻品味,重新定義台灣人的閱讀生活。董事長吳旻潔致力打造城市閱讀的平台,讓書本成為療癒的力量,撫慰每顆孤單受傷的心靈。
打開閱讀之窗 在書香中與世界相連
書頁的質感、紙張的氣味,以及在書架間偶然相遇的驚喜,都是實體書店無法被複製的感官體驗。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更形容:書店是台灣連結世界的窗口,透過文字與書香,拓展每位讀者的視野。
本集節目,讓我們重溫每位愛書人記憶中,獨一無二的誠品生活。
-
受訪者: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 吳韻儀、聯經出版發行人 林載爵、獨立出版聯盟理事長 陳夏民
翻開一頁書 在閱讀異世界體驗無限想像2025 台北國際書展以「閱讀異世界」為主題,邀請讀者一同在文字中感受義大利的魅力。董事長吳韻儀希望帶領讀者回歸閱讀的本質,在紙頁與想像力交織的空間裡,發掘無限可能。
全台最大快閃書店 國際書展讓世界閱讀台灣
每年二月,台北國際書展不僅是讀者與作者交流的殿堂,更是國際出版人以書會友的平台。書展基金會期望以內容為核心,結合多媒體創作,讓台灣成為華文世界的閱讀重鎮。立足亞洲、放眼世界,台北國際書展正用閱讀連結全球,打造內容與文化的年度盛會。
本集節目,讓我們在閱讀異世界中,展開異想天開的旅程。
-
受訪者:三餘書店負責人 鍾尚樺、現流冊店負責人 洪沛澤
從漁港到熱炒店 整座城市都是我們的書店
「我們要不要來擺一些書?」三餘書店的足跡遍布高雄,從校園到音樂祭,甚至熱炒店都能見到它的影子。負責人鍾尚樺十多年來帶著書本走入城市角落,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讓三餘書店成為港都獨特的風景。
閱讀新體驗 策展力重塑書店未來
面對數位時代的挑戰,鍾尚樺以展覽和表演重新詮釋書籍,獨書祭策劃人洪沛澤更將文學與音樂相結合,讓閱讀超越紙本,進入多元感官的世界。兩人透過無限創意,打破傳統閱讀框架。
本集節目,就讓我們跟著兩位書店人,一同開啟閱讀的新宇宙。
-
受訪者:信誼基金會董事長暨中央書局代表人 張杏如、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理事長 陳彥斌
百年文化搖籃 孕育中部人文底蘊走進中央書局,彷彿踏入老台中的時光隧道。這裡見證了日治時期的民主浪潮,在戒嚴時期與無數文化人挺過風雨。它曾滋養詩人陳千武的靈魂、陪伴林懷民度過少年時代,是台中人引以為傲的文化地景。
老台中城復甦 中央書局喚醒在地記憶
一度熄燈的中央書局,如今在信誼基金會的支持下重獲新生。百年前,它是中部士紳的文化沙龍;百年後,則成為屬於大眾的溫暖書房。從歷史記憶到城市日常,董事長張杏如冀望透過書香,串連在地情感。
本集節目,讓我們聽聽那些,關於中央書局你所不知道的小故事。
🎬影片節目:2月3日起 每周一中午12點
📻廣播節目: 2月3日起 每周一凌晨12點
🔽廣播節目收聽平台🔽
官網:https://user287260.pse.is/74wu6v
Apple:https://user287260.pse.is/74wu8t
Spotify:https://user287260.pse.is/74wua8
SoundOn:https://user287260.pse.is/74wuc4
《臺灣心風景-記憶裡的浮光掠影》https://sites.google.com/pintech.com.tw/rti
《中央廣播電臺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https://www.rti.org.tw/
-
受訪者:郭怡美書店店長 趙偉仁、作家 譚端
百年商行再創新生 打造迪化街文藝樞紐
坐落於大稻埕核心地帶的「郭怡美書店」,以豐富的藏書,為這座歷史街區注入文藝氣息。熙來攘往的大稻埕,承載著老台北的文化能量,正如作家譚端所言,是「台北文藝復興的基地」。
不只是「最美書店」 郭怡美傳承社區閱讀火苗
在觀光街區開設書店,趙偉仁店長希望這裡不僅是旅客的驛站,更能成為周邊居民的閱讀據點。透過與社區學校的合作,郭怡美書店在孩童心中種下閱讀的種子;透過用心營造的書店氛圍,更讓讀者感受「書店即生活」的美好理念。
本集節目,讓我們一同見證這座大稻埕百年商行的華麗轉身。
🎬影片節目:2月3日起 每周一中午12點📻廣播節目: 2月3日起 每周一凌晨12點
🔽廣播節目收聽平台🔽
官網:https://user287260.pse.is/73qd3a
Apple:https://user287260.pse.is/73qcxq
Spotify:https://user287260.pse.is/73qcpl
SoundOn:https://user287260.pse.is/73qckg
《臺灣心風景-記憶裡的浮光掠影》https://sites.google.com/pintech.com.tw/rti/
《中央廣播電臺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https://www.rti.org.tw/
-
受訪者:作家陳斐翡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作家陳斐翡,著有《不旅不行,拉達克》、《瓦礫中的小樹之歌:921失依孩子的故事》、《女生邊走邊唱》》等書,並以《圖博千年:一個旅人的雪域凝視》獲金鼎獎,通過長期旅遊圖博的聞見,跨越千年的歷史爬梳,以今昔對照,慨歎人權與文化的消亡,為讀者帶來深沉的反思。 -
受訪者: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
第48屆金鼎獎,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以《橫斷臺灣》獲圖書編輯獎,所編的《橫斷臺灣》則獲出版金鼎獎,開了金鼎獎的新頁。從入行的《新新聞》出版部編輯,到開創春山出版社,莊瑞琳的出版道路有哪些精采的轉折?這部揭開台臺灣山脈的「橫斷」身世,背後又蘊藏何等龐大的地質生物脈絡?且莊瑞琳娓娓道來。 -
受訪者:作家王威智
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MFA的作家王威智,繼《臺灣老虎郵:百年前臺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神父住海邊:裴德與AMIS的故事》、《我的不肖老父》等書之後,最新出版的《看不見的文字:時代挑戰與一名布農祭司的回應》,以二十世紀初出土的布農族祭事曆,從布農族的小米、信仰、神話,帶領讀者進行一趟精彩的文化溯源。 -
受訪者:作家趙守彥
自稱烏手的攝影家趙守彥,43歲時退休,開始旅行拍照,七次進入西藏,為的是趕在西藏人文風情消失怠盡之前,捕捉珍貴影像,以「雪域佛國」系列圖片,獲「第六屆郎靜山攝影獎」。2011年回歸記錄臺灣文化資產,尤其以漢人的陣頭文化及原住民族的歲時祭儀為主。這本《西港獅》透過全面性的研究,描繪出西港刈香金獅陣的信仰圈、祖師信仰、腳巾文化、及獅頭特徵等各個層面,深入解析歷史脈絡,讓人讚嘆台灣豐厚的文化傳承。 -
受訪者:作家舒國治
以獨特的文風,開啟旅遊書寫的作家舒國治,四十歲後,隱隱有重拾毛筆的念頭。一九九七年開始鋪紙寫字,中間寫寫停停,六十五歲後才稍勤些,於是有了這本《我與寫字》;出身電影科班的舒國治,與楊德昌的相遇似有必然,這本《憶楊德昌》寫出了少為人知,但更深刻的楊德昌逸事,令人驚喜。二本書的書寫底蘊是時代的記憶與回憶,非常珍貴。 -
受訪者:作家舒國治
出生於台北,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電影製作科,曾任廣告企劃、撰文,參與電影演出的作家舒國治,作品以散文、遊記、短篇小說為主。七、八〇年代即以小說⟪村人落難記⟫獲時報文學獎優等獎,一九九七年以<香港獨遊>獲首屆華航文學獎首獎,一九九八年再以<遙遠的公路>獲第一屆長榮旅行文學獎首獎,開啟台灣旅遊書寫的新風潮。2006年以《門外漢的京都》享譽文壇,風靡無數讀者,2024年再以《門外漢的東京》拉出獨特的「門外漢」視角,到底門外漢的角度是什摩?又為讀者帶來什麼樣的風景? -
受訪者:作家野島剛
曾任職《朝日新聞社》多年的資深媒體人,也是作家的野島剛(Nojima Tsuyoshi),以《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兩個故宮的離合》、《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等多部作品,享譽台灣,最新出版的《台灣超越日本,真的嗎?》,以鳳梨、便當、台積電等各面向,展現長期對台日社會文化多樣交流的深刻觀察,發人省思。 -
受訪者:作家李東明
出生於台北市,畢業於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畢業,赴日求學後進入日本工業大學建築研究所,專攻建築史、都市史領域,現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系主任的李東明,著有《百年街屋》等書,最新出版的《百年波麗路》,以1930年代最著名的西餐廳,也是大稻埕地區碩果僅存的日治時期興業餐廳為撰寫主題,並於2006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其中到底藏有什麼精彩的時代秘辛? -
受訪者:國寶級京劇演員朱陸豪
十歲登台演出,至今已有六十年的舞台經歷,資歷傲人,是國寶級明星,為什麼遲至今天,才有這本《戲班悟空七十三變》的問世?書中有哪些故事從未對人說起?他又如何與現代劇場以及影視結緣?對戲曲傳承以及表演藝術的未來有何看法?且聽朱陸豪娓娓道來。 -
受訪者:國寶級京劇演員朱陸豪
朱陸豪,本名朱家福,臺灣京劇、歌仔戲、影視演員,歌仔戲導演,母親為臺灣新竹竹東客家人,父親來自南京。九歲進劇校,十歲登台,十三歲以「挑滑車」成名,並以美猴王征服無數觀眾的心,曾獲國軍藝工金像獎,全球華人薪傳獎,並以「寒夜續曲」獲金鐘獎最佳男配角,成就卓越。但是,戲劇到底如何進到他的生命?再也難以分割? -
受訪者:作家蔡適任
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首獎、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榮譽獎、鍾肇政文學獎童話獎等多項文學獎的作家蔡適應,本身是法國社科院(EHESS)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學博士,著有《娑婆撒哈拉》、《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沙漠化為一口井》、《蔡金麥與我:一隻撒哈拉耳廓狐的故事》等書。旅居摩洛哥多年,開辦「天堂島嶼」民宿,戮力推動撒哈拉深度導覽、生態旅遊與沙漠種樹等行動,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生命故事? - Показать больш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