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пизоды
-
#心藝嚮往 _導演李振棠專訪(4)_紀錄片的音樂視覺設計和太魯閣對台灣的意義
導演李振棠說起他的音樂和視覺設計,不用版權音樂,而是邀請知名作曲家為紀錄片做了二十多首曲子。
同為種籽實小的畢業生家長,導演李振棠定義有意義的事是多做些有益於孩子學習成長,有利於社會良性發展的事,太魯閣是台灣的縮影,我們都是生態環境的一份子,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呀!
訪談的時候,大冠鷲頻頻來訪,在窗外的樹冠上飛來飛去的,結束訪談離開時,好像從大冠鷲的家,回家。而太魯閣的回家之路,雖然遙遠,還是期待並且祝福。節目最後,一起來聽這首由太魯閣族的古調吟唱改編的 #再見太魯閣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KtJoaXyCKg&t=791s
鋪底音樂: 美麗山河/李振棠提供並授權使用
片尾音樂:再見太魯閣/李振棠提供並授權使用
#方舟太魯閣 #再見太魯閣 #美麗山河 #立霧溪 #砂卡礑步道 #白楊步道 #天祥 #花蓮
#旅宿業 #降遷 #山椒魚 #太魯閣特有種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心藝嚮往 _導演李振棠專訪(3)_拍攝的發現與原住民協作的趣事
導演李振棠分享兩年多來深入紀錄的發現與趣事。
為了拍攝南湖圈谷的南湖山椒魚,跟著研究團隊蹲點翻找六天,只找到二隻南湖山椒魚,他說這是進山熱最直接的生態影響。物種保護和山林休憩的衝突與共好,真的需要良好的規劃,更需要登山的人的主動守護才行。
導演李振棠和他的團隊長時間進入國家公園裡拍攝,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陡峭的岩壁上積了些水,引來許多鳥種前來喝水洗澡,蹲點多日才取得幾分鐘珍貴的畫面。
此外,登山拍攝時,會請太魯閣族的獵人協作,合作中有哪些‘’眉角‘’?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Пропущенные эпизоды?
-
#心藝嚮往 _導演李振棠專訪(2)_0403大地震後的拍攝和這一年來的觀察省思
在0403大地震後,導演李振棠和攝影師決定進入災區拍攝,他說起當天的狀況和這一年來,對花蓮和太魯閣的生態和產業生計觀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心藝嚮往 _導演李振棠專訪(1)_方舟太魯閣的命名與拍攝的準備和執行
方舟太魯閣的導演李說明方舟太魯閣命名的思考: TAROKO,ARK TOO !
太魯閣是變動中的活地理教室,板塊擠壓抬起,立霧溪不斷下切,陡峭的峽谷地形影響物種的演化,有如諾亞方舟般,珍貴物種被保留下來。
導演在出機拍攝前大量閱讀和理解研究文獻,做足事前準備;在拍攝現場,對大自然生態具有高度敏感度,並時時保持高度警覺和機動,才能成就這部獲獎無數的生態紀錄片。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靜默生花時 _視障姑娘林佳箴(4)_跨足不同社服領域和未來計畫
林佳箴在申請Keep Walking 圓夢計畫時,曾經得到華山文創董事長王榮文先生的支持承諾,佳箴去尋求兌現了嗎?她是怎麼思考面對這樣的橄欖枝?
林佳箴談起目前的工作和對未來的計畫。訪談最後,佳箴說方法絕對比困難、問題多!
佳箴非常真誠的認真的看待每一次的機會,多年來的冷暖,心知肚明,也看得很開。
就如同紀錄片的片名:沒那麼多時間難過,唯有自己的努力開路,才能獲得看見,進而被重視。不斷地思考、探索,尋找各種可能性,經過實踐和碰撞,視力障礙不影響林佳箴走跳出她的精彩人生,而我,也深受啟發!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51909
#林佳箴 #圓夢計畫 #沒那麼多時間難過 #澳門紀錄片 #余志雲 #智邦科技
#視障咖啡博覽會 #視障咖啡師 #華山文創 #王榮文 #視障姑娘的甜裡開始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靜默生花時 _視障女孩林佳箴(3)_圓夢計畫申請面試和後續執行
林佳箴分享她申請Keep Walking 圓夢計畫時的評審面試經過和後續的執行成果。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靜默生花時 _視障姑娘林佳箴(2)_紀錄片拍攝與圓夢計畫申請
媒體披露了林佳箴獨立創業開咖啡廳的消息後,開始被關注,有了到啟明學校演講機會,使命感驅使她學習進步,拿到台灣視障人士第一張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為了提供視障朋友的就業實習機會,她又開了第二家店,之後又有什麼轉折呢?
Keep Walking 圓夢計畫申請的因緣又是什麼?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生活,生活,每一天的時間流動,有什麼會引起你的好奇,而想去探究?
我最想分享的是藝術、自然生態和人們認真過生活的故事。
不過,由於有些人物的故事並不符合我當初的節目單元設定,所以只能放在心裡默默關注。今年我有不一樣的想法了。既然看見努力的人的故事,想分享就去做呀!不要受限於自己畫的圈圈。所以,再訂一個新單元,名為《靜默生花時》。
有些花,不在喧嘩中爭豔,只在靜默裡扎根。 這個單元,獻給那些在無聲歲月中悄然醞釀的生命—
有人如苔蘚,用十年光陰爬上陰濕的牆角,織就一片柔軟綠意;
有人似沙漠玫瑰,在乾涸的日常裡攢聚勇氣,終在裂縫中綻出嫣紅;
更有人像冬眠的種子,埋藏半生等待,只為對的季節吐露芬芳。
我們走進他們的寂靜長夜,聆聽時光如何將孤獨釀成詩,讓困頓的土壤長出意想不到的風景。
這裡的故事沒有鎂光燈,只有一盞暖黃的燈, 照亮那些安靜卻倔強的生長軌跡—
因為最動人的綻放,往往始於無人知曉的黑暗。
今天靜默生花時就要來介紹一位視障朋友林佳箴。一起來聽聽她的黑暗社會走跳人生。
我和佳箴相約在台大的校園裡邊走邊聊,也坐在階梯上享受午後的風和陽光,風聲和學生上下課的來來去去,也會在我們的訪談中出現喔!
#靜默生花時 _視障姑娘林佳箴(1)_勢力急遽衰退後的決定與創業
因為兩次的意外導致佳箴的視力受損,戴著厚重的眼鏡求學成長,直到18歲,佳箴發現自己的視力開始惡化,視神經萎縮,醫生說她的視力可能只能撐到40歲。現在一隻眼睛只能感受到白光,一隻眼睛視力大約0.01。花樣年華的女孩,毅然決然的離開當時所學的專業,佳箴是怎麼下這個決定的?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山居歲月 _訪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4)_eBird和Merlin的使用方法說明
中華鳥會秘書長仔細解說賞鳥的App使用。目前eBird資料庫裡,台灣上傳資料是亞東地區第一,亞洲第二,全世界排名第七,可見台灣觀察記錄鳥類的動能非常強。呂翊維提醒使用eBird時,請就你所在的時間、地理位置來記錄鳥訊,不要走太遠。每換一個地點,最好就開一個新的記錄單。距離跨太遠,清單看起來豐富,但無法精確反應一個地方的鳥況。eBirdg是需要有效數據的。我們也可以把自己錄到的鳥音,剪輯後上傳eBird,協助建立更完善的資料庫。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山居歲月 _訪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3)_鳥類地圖大調查
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另外再提到另一個專案:鳥類地圖計畫Taiwan Bird Atlas,除了說明做法外,也談到和新年數鳥NYBC、BBS的區別。
鳥類地圖大調查要看的不是趨勢,而是分布。想成為大調查的調查員的門檻較高,必須有相當成熟的賞鳥經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鳥會的youtube裡,進行線上學習,同時,跟隨各地鳥會進行實地學習。
此項調查有台積電的支持,相當符合企業ESG作為。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山居歲月 _訪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2)_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
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說明鳥會正在進行的另一項專案工作: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Taiwan Breeding Bird Survey, 簡稱BBS。這個專案是從2009年開始,由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中華鳥會、和台大生物演化所共同合作推動公民科學計畫。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山居歲月 _訪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1) _新年數鳥嘉年華NYBC
秘書長呂翊維說明鳥會的歷史和工作範疇,並深入介紹新年數鳥嘉年華的專案活動和十一年來的觀察。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心藝嚮往 _樂賞基金會執行長陳香蘭專訪(4)_香蘭眼中的劉岠渭和老師的回首音樂路
四十多年來,劉岠渭老師有如苦行僧一樣,一場又一場的講述各種類型的音樂導聆,他不厭其煩的積極堅持,在他身邊工作的執行長陳香蘭怎麼看呢?
2021年8月,劉岠渭老師在「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講座,當時吳毓庭老師問到劉老師年輕時聆聽貝多芬「月光」和此刻,有沒有甚麼不同的心境或領略?
劉老師說,同樣一首月光,300個人聽,會是300個樣貌,而貝多芬用最簡潔的素材表達了最無量的訊息,不同的人生階段聆聽音樂的感受,就如同宋詞<虞美人•聽雨> …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當時我看著劉老師用這段宋詞來訴說他的心境,心裡頗為震動,一生的耕耘開路,回首來時路,仍有蒼涼的孤獨感。
由於節目時間有限,這段影像音檔,大家可以在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的臉書中搜尋。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A8dgWht5k/
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的英文名稱是poco a poco music education foundation,
poco a poco是音樂術語,意思是逐漸的,一步一步的,這讓我聯想到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音樂教育的推廣,在企業家全力的資助,劉岠渭老師的不停歇的傳佈,香蘭和基金會團隊的規劃佈局,珍貴的記錄留了下來,一場場講座和許多的視頻上架,有如春夜裡的細雨,滋潤著萬物,音樂教化的推動浸潤,就這樣poco a poco, little by little ,沁入每一位想親近古典音樂的愛樂人。喜歡古典音樂,或是想進入古典音樂欣賞的朋友們,快去搜尋樂賞基金會的相關資訊和視頻吧!
#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陳香蘭 #劉岠渭 #游昭明 #佳美食品工業 #蔚藍人文堂 #pocoapoco #宋詞聽雨 #杜甫 #春夜喜雨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心藝嚮往 _樂賞基金會執行長陳香蘭專訪(3)_游董過世後的基金會運作和劉老師的音樂人生
2023年游昭明董事長因病去世,基金會可能的運作思考有哪些?
2021年8月,劉岠渭老師在「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講座,吳毓庭老師專訪主持的時候,他向劉老師提問關於從童年時期到如今「從心所欲」之年,漫長的音樂美感養成過程。特別感謝「蔚藍人文堂」和樂賞基金會提供這段談話的錄音檔。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心藝嚮往 _樂賞基金會執行長陳香蘭專訪(2)_游昭明董事長的支持和基金會的運作
樂賞基金會是怎麼成立的呢?執行長陳香蘭說起了基金會幕後的推手:佳美食品工業董事長游昭明。
游昭明董事長在一次訪談裡說:現在企業資助音樂表演的很多,但推動音樂教育的卻很少。游董個人的支持,在當時對劉老師來說,真的是too good to be true
游董將他最得力的助手香蘭,派駐在基金會裡,協助會務運作。香蘭說明她的角色和介紹她的母公司佳美食品工業,並請說明2004年基金會成立後,是如何開展對劉岠渭老師的支持工作?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今天要介紹一位身兼數職的溫婉女性,她是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以下稱樂賞基金會)的執行長;蔚藍人文堂的神團隊,音樂相關的講座安排擔當;也是佳美企業已故董事長游昭明先生信任合作多年的秘書-陳香蘭。
認識香蘭,源自於蔚藍人文堂的堂主楊蔚藍。當時和蔚藍做訪問的時候,她就極力推薦我可以和香蘭聊聊。好不容易約上時間,我們像朋友一樣聊著她的工作、她對佳美游董事長的追憶,更多是絮絮叨叨的說著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的故事,和基金會靈魂人物劉岠渭老師的音樂傳教的故事。
#心藝嚮往 _樂賞基金會執行長陳香蘭專訪(1)_音樂傳教士劉岠渭老師
被譽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古典音樂傳教士」的劉岠渭老師,曾任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任、音樂研究所所長。劉岠渭老師1983年經過十年深造、學成返國,成為兩岸三地取得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歷史音樂學博士的第一人。透過各種講座,與無數入門者進行面對面講授、分享,持續至今已超過40年,受惠者數以萬計,在愛樂界可說無人不曉。劉岠渭老師的講座以淵博專業的學術背景、熱情活潑的解說方式著稱。他永遠以愛樂者的心理切入,一話語、一動作,瞬間讓觀眾感受音樂美妙之處,有「當頭棒喝」、「瞬間開悟」的快感。劉老師分享的內容兼具理性與感性,旁徵博引,將音樂欣賞的方法與觀念傳遞給愛樂者,打造一場又一場深入淺出的欣賞講座,聽過後,能對樂曲通盤瞭解,永生難忘。
該怎麼聽音樂?了解創作背景重要嗎?一定至少要會一種樂器嗎?什麼是在音樂裡自由?
劉老師在⸢默觀無限美⸥這本書裡明白說出他的看法。
樂賞基金會在2004年成立,舉辦的各種活動是不可勝數的。這樣的宣講能量,著實讓人佩服不已。我們來聽聽香蘭眼中的劉老師。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心藝嚮往 _飲食香港(4)_非遺的盆菜及香港茶餐廳文化與新加坡小販文化的比較
在飲食香港這本書中,以大時代的變遷為觀察的時間分段,如二戰後,1949年後,還有1997香港回歸,張教授為何會以97年為一個時間斷點來觀察飲食文化變遷? 張教授說起了新界圍村當地宗族族人一起進食的盆菜。食盆是限於當地宗族的一種獨特的宗族活動,其歷史可追溯至本地宗族形成的明代中晚期,約有400多年的歷史。現在有圍村一日遊的行程,古村落巡裡吃盆菜,體驗圍村宗族傳統。
關於各項傳統食物的製作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對於新加坡的小販文化已經列入非遺紀錄,而香港的茶餐廳文化雖然歷史悠久,但尚未正式獲得非遺認證。張教授對香港茶餐廳的飲食文化有更高的期許。
新加坡的小販文化之所以成功申遺,關鍵在於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傳承計畫與國際推廣,而香港的茶餐廳雖然同樣有歷史價值,但目前缺乏這些關鍵推動力。如果茶餐廳文化能借鑒新加坡的模式,未來仍有機會被認定為非遺,甚至成為香港文化的象徵之一。
之前到香港,茶樓裡吃早茶,聽麻將洗牌夥計吆喝聲,路上買涼茶,巷弄裡吃老店小炒,半島酒店喝下午茶,淺水灣游泳,漁村吃海鮮。只管跟著走,分不清東南西北,一頓又一頓的吃著。現在再去,就不只是滿足口腹需求,更是吃進了社會文化變遷的歷史與故事,每一道菜的食材更動、口味作法調整,都明明白白在爐灶上盛盤裡,訴說了一個又一個的生活流動,適應也好,創新也罷,文化的動態傳承就這樣刻在舌尖,印在心頭。
#飲食香港 人類學家 #張展鴻 #香港中文大學 #上海菜 #客家菜 #廣東菜 #潮州菜 #京菜 #川菜 #私房菜 #非遺 #盆菜 #茶餐廳文化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心藝嚮往 _飲食香港(3)_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飲食
香港非遺項目有各種傳統食物的製作技藝,我來說說涼茶、涼果和盆菜。
說起涼茶、涼果,每次去香港,都在炎熱的夏天,走在街上,到處都可以看見賣涼茶、涼果的攤子和店家。因為暑熱難當,看見涼茶鋪,就想喝一杯。每家的涼茶配方比例都不太一樣,可以試試,不過要小心喝太多會太寒,拉肚子就不好了。常見的涼茶有二十四味茶、五花茶、羅漢果茶、竹蔗茅根茶、雪梨茶、夏枯草查。張展鴻教授進到圍村裡去探訪記錄這些在民間的涼茶配方。
炎炎夏日,走在路上,口中含顆涼果,生津止渴。俗稱「口立濕」的傳統涼果,甜酸甘鹹,種類逾百款,但要做到味道細緻有別,便全靠師傅反覆醃製及日曬。
涼果大致分為梅、薑、欖及李等種類,最受歡迎有檸汁薑、甘草檸檬、話梅、冬薑等。手製涼果工序繁複,一般要花上20至30日時間,還要受制天氣變化。而每種涼果都有不同製作竅門,例如薑醃製前要拍扁、橄欖以針刺孔,這樣才能醃得入味。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心藝嚮往 _飲食香港(2)_上海菜和私房菜
香港私房菜有川菜、湘菜等,私房菜餐廳沒有什麼招牌,但是以黃色的門為辨別標誌。這樣的私房菜,通常都需要預約並且要繳交訂金。餐廳的裝潢風格相當個人化,藝術氣息濃厚,有的則選在古老的歷史建築哩,裝潢簡約,掛著書畫,有種個人化、溫暖的家的感覺。
上海菜對於香港人來說,在認知上,香港廣東人仍然認為上海人是具有不同文化的北方人。在飲食方面,香港人認為上海菜更接近北京菜和川菜。最地道和精緻的上海菜多在各個同鄉會的會館裡,沒有點關係還進不去品嘗正宗菜品。張教授還特別說起了一道好吃的火瞳雞燉翅。
張教授說上海菜、客家菜和山東廚師做的北京菜,基本上就勾勒出香港的移民飲食文化。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心藝嚮往 _飲食香港(1)_飲食文化與社會階層流動的關係
張教授在書裡說他以上海人和客家人為他的兩個研究主體,這兩群人塑造香港飲食習慣的方式迥異,又特別指出香港當地許多的北京菜館,多半是聘請山東廚師,在遊客面前做北京烤鴨和新鮮麵食等等的菜式。
而潮州菜的演進,也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上館子吃潮州菜儼然成為犒賞家人慰勞自己的輕奢享受享受。但是隨著市代改變,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說:現在也不容易找到正宗的潮州菜了。
關於香港的客家菜,更有一段艱辛的發展歷程。現在香港還有很多菜,例如鹽焗雞、梅菜扣肉,釀豆腐,還有骨隨扒三鮮、酒糟炒豬肚、牛肉丸和炸大腸,都是起源於客家菜,這和香港社會發展史是息息相關的。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s1qar21eiv0896m7nlp8w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Показать больш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