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ölümler
-
有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明了处事有序的重要,拿了一个大玻璃瓶到课堂上 ,瓶子是空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把一些石块放入瓶内,盛满到瓶口,问学生:「这瓶子现在是否满了?」学生们都答说:「是。」老师遂拿出一把碎石,加入瓶中,连石缝空隙都填满了,再问学生:「瓶子是否已满得再不能容纳什么?」他们又答:「是。」老师再从瓶口注入一些细沙,原来那已装满的瓶子还可盛载不少沙土。待瓶子被灌满后,老师再问学生,大家都认为瓶子已满得不可再满了。老师从容地拿出一樽水,慢慢注入,学生又惊讶地发现那满满的瓶子还可吸入那么大量的水。跟着老师解释:「假如我不是首先放入比较大的石块然后才放碎石,放沙土,放水,这瓶子一定不能容下这么多东西。」一切都要有序。
混乱的生命不能有什么大成就,
烦乱的心不能提炼出真情大爱,
紊乱的思想不能孕育出大智慧,
杂乱的人际关系不能建设平安、和谐,
凌乱的时空安排不能缔造幸福、喜乐,
错乱的选择及取舍不能使生命活得精彩。认清价值、意义、原则、方向,辨别优次,确定本末,衡量轻重,编排先后,是做人处世的要诀。这为现代人愈来愈不容易。一大堆的事要我们去做,一大堆的情要我们去处理,一大堆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一大堆的责任压在我们身上,一连串的「死线」要我们赶及。这些令我们觉得失落、窒息、无奈、怅然、迷惘、烦躁。
耶稣对我们这些面临生命失控的繁忙人有何指教?
一天,耶稣路过耶路撒冷附近的一条名为伯达尼的小村庄,那里住着兄妹三人,是耶稣的朋友。他们知道耶稣经过,便殷勤地把他接到家中,热情款待。尤其是两姐妹,玛尔大,紧张忙碌,贵宾到访令她受宠若惊,急忙点火起灶,弄这弄那的忙个团团转,唯恐侍候不周,她的妹妹玛利亚却安静地坐在耶稣身旁,听他讲话。耶稣对这两姊妹并非有偏心偏见,也非厚此薄彼;他心领玛尔大的好意,只是不想她由忙至乱,由急至躁,做事失去优次、轻重的秩序,遂以略带开玩笑,略带讽刺,略带怜爱,略带责备的口吻对她说:「玛尔大,玛尔大!你为了许多事操心忙碌,其实需要的惟有一件。玛利亚选择了更好的一份,是不能从她夺去的。」(路10:41-42)此话为我们也是一个合时的警惕:在「许多事」与「惟一需要的一件事」之间,我们懂得鉴别优次之序吗?那「没有人能夺取」的「更好的一份」,我们又有否视之如至宝?我们的「操心忙碌」目的为何?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上主,我们因你圣子降临人间而感到欢欣,求你仁慈垂听你子民的祈祷,使我们在他威严地再来时,能获享永生的赏报。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 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
当我住在罗马时,有一位青年朋友来罗马旅游,兴奋地分享所见所闻,有很多心仪的地方来不及观赏,但他不觉遗憾可惜,却充满信心地说:「人生还很长,我相信日后定会再来。」看着他那张十八岁的娃娃脸,稚嫩纯真,感受着那股爽朗豪逸的朝气,那腔轻松潇洒的情怀,那种面对将来的自信及乐观,不由得从心底里赞叹:年青真好!
很多时,我们面对一个美景,身临一个令人留恋不舍的地方,内心都会想着:一定要再来,再经历一番,再感受一次,甚或要带自己的亲朋好友同来,同享同乐。不能尽兴就留一些余兴给「下一次」,「第一次」匆忙就希望「下一次」会更惬意舒畅。
喜爱旅游者一般鸟瞰之后要细看,快速游之后要深度游,概括观光之后要专题欣赏。有时我们能得偿所愿,故地重游;有时却事与愿违,「第一次」变成「唯一次」;又有时难得再来,却发觉景移物换,情怀与韵味都不再一样。 「再一次」失去了「第一次」的光彩,「重游」激发不起「初访」的兴奋。
年青时有大好时光在前头,载得起大量的愿望,盛得住「一次又一次」。年岁愈长,愈无信心重临、重游、重聚、重逢,愈不敢奢望「再来一次」,就连「第一次」的新经验都不常有。人生就是如此!不得不赞同《训道篇》作者的智理:不论何时何地,「你手能做什么,就努力去做」(训9:10),一切有上主慈爱安排,无须忧虑,又或「倒不如去快乐地吃你的饭,开怀畅饮你的酒」(训9:7)。活在当下,感激每一天,享受天主所赐的喜乐,管它是第几次?是初次,再次,屡次,唯一次,或是最后一次?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天主,无玷童贞玛利亚得天使报告之后,接受了你永恒的圣言,成为圣子的居所,充满圣神的光辉。求你帮助我们也能追随她的芳表,谦恭地顺从你的旨意而生活。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 永生永王。 亚孟。 -
Eksik bölüm mü var?
-
在耶稣的精彩譬喻中,有一个讲及一个富人,财大气粗,傲慢自私,为自己的将来盘算,扩张仓库,积粮聚谷,一切安排好后就自鸣得意地说:「灵魂哪!你存有大量的财物,足够多年之用,你休息吧!吃喝宴乐吧!」(路12:19)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当天晚上,天主就收回他的灵魂,他的一切财富都来不及享用。
环顾周围,我们也拥有很多来不及享用的东西:千挑万选买回来的衣服来不及穿,因为超市特价购回又来不及吃的食物,漂亮的家居装饰搁置一边来不及摆设,寻寻觅觅得来的书来不及读,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来不及花或不舍得花。 我们都有「囤积」的倾向,家中杂物愈积愈多,以「储备不时之需」,「或许以后有用」为借口,遮掩我们的不安全感或拥有欲。我们还不断「淘宝」,很多时淘来的并不是宝,邮包寄到时一阵兴奋,但很快便把东西搁置、忘掉。很多东西连包装都未拆,从新放到旧,来不及使用。
我们一生人或多或少都会体验到一些「来不及」。我们很像耶稣譬喻中的那个富人,多次错估自己的生命,自以为前途无量,青春长驻,精力不竭,有悠长的岁月可享受,有大好的时光可挥霍,有大计要实行,有整个世界去游览,殊不知天主的时间表与我们为自己安排的不尽相同。譬喻中的那位富人错估了自己的岁月时光,他兴建仓房,细心思虑如何聚、储、积、集、存。但天主却对他说:「糊涂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灵魂,你所备置的,将归谁呢?」(路12:20)
若把关注从物品转移到精神领域,我们不但体会到来不及活出的时光,来不及经历的人生美好,还有来不及欣赏的良辰美景,来不及把握的时机缘分,来不及修养的美德,来不及应用从艰苦磨练出来的经验,来不及付诸实行的灵感及理想,来不及表达的歉意,来不及挽回的错误,来不及弥补的过失,来不及兑现的诺言,来不及送出的祝福,来不及发挥的爱心,来不及吐露的心声。
主耶稣,不要让我们做个糊涂人。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储」的技巧,而是「活」的智慧。不要让太多「来不及」使我们的生命沉重。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天主,你借着至圣童贞之子,向世界揭示了你荣耀的光辉。求你使我们以完整的信仰,来庆祝这伟大的降生奥迹,并虔诚地共同参与。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这是朱自清在上世纪(1922年)写的一篇名为《匆匆》的文章的开端。他接着描写日子过去的「匆匆」:早上起床时,太阳便开始轻轻悄悄地挪移;洗手时,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时,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静默时,日子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想挽留它时,它就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躺在床上,日子便伶伶俐俐地从人身上跨过,从脚边飞去。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日复一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朱自清描写得很美,也很真实!真与美的交融,文字与思想的激荡深深触动人心,又令人不胜唏嘘。
时间匆匆的流逝,谁不能体验?尽管没有哲士文人感受得那么深,表达得那么动人。谁不慨叹时间无从挽留地从我们的钟表里逃掉,从日历、月历上急速溜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身边很多东西会渐渐被淘汰。相信每个家庭在收拾东西时都会捡出一大堆莫名其妙,不知从何来,有何用的东西,或一些花了钱买来,但现在存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物品」:旧式的手提电话、照相机、光碟播放机、录音机,用旧了又未坏透的电脑,还有一叠叠昔日用心寻找,小心珍藏的电影及音乐光碟、磁带,一束束不知所谓的电线,杂乱的插头、变压器、充电器,读书时期必备的电子计算机、电子字典等等。这些东西曾伴着我们生活、成长、工作、沟通、消闲,有些还让我们生情,但可惜它们的备用期甚短,跟不上我们的科技进步及生活品质要求的急速高升,很快便被打入冷宫,贬为累赘物,可离可弃,甚至恨不得弃之干净,只苦于无人回收,送出去也没有人要。
一切都很快溜走,急速的变迁让我们赶不及,追不上,跟不着,适应不来,喘不过气。一切都很快地成过去式:过时,过气,事过情迁,就连我们在此世也是「过客」,始终要与所爱的人、地、事、物「别过」,「不为人常久记念,早晚有一天要被人遗忘」(训2:16)。活得认真的智者都会在自己的创造者前谦恭地吐露心声:「我们在你面前是外方人,是旅居作客的,一如我们的祖先;我们在世上的时日有如阴影,不能持久」 (编上29:15)。
不过,生命不在乎长短,更在乎厚薄、深浅。过客也可活得有意义,活得深刻精彩。时间能冲走千古风流人物,但不能磨灭上主对我们每人的爱。祂不会遗忘任何一位子女,这是祂郑重保证过:「妇女岂能忘掉自己的乳婴?初为人母的,岂能忘掉亲生的儿子?纵然她们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看哪!我已把你刻在我的手掌上」(依49:15-16)。人生一世,虽然匆匆,虽然为宇宙万物留不下什么痕迹,为悠长历史添不上什么印记,有上主的爱,我们永不会是白白走一趟。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全能的天主,我们曾被罪恶压迫,求你使我们因依赖你唯一圣子的诞生,而获得解脱。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 亚孟。 -
药房的所有药物都有「有效期限」的标签,超级市场的所有食物都印有:「此日期前最佳」,消费者很认真谨慎,除了留意价钱外,最重要的就是看这日期。其实,日常生活中摆插着很多期限,很多「此日期前」,很多「截止日」,很多「死线」。报名读书、申请就业、商务缴费、证件签发、各种合约、交功课、交文稿、交税等等,都有固定的有效日期或截止日期。大家都很小心遵守,唯恐误期,错失良机,或怕过期无效,前功尽弃,还要罚款。
人生也有限期,只是这些日子不像货品或证件般,刻印清楚,显而易见。人有少壮老死,有健康疾病,有成败得失,有悲欢离合,有进取退舍;人不停地体验「小限」,也不停地走向「大限」,虽然有时不太自觉。
多年前读过一本书,获益良多,记忆犹深。书名是《最后的演讲》(The Last Lecture),作者Randy Pausch是一名大学教授,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正值攀峰期的壮年,前途似锦,如日中天,却突然发现患有不治的胰脏癌,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要善用光阴,珍惜每一刻钟,每一生命点滴,每一个人生的际遇。
他在家疗养期间,一天,见妻子杂务繁多,想减轻她的担子,也想自我安慰,自我鼓励,觉得自己还有用,便驾车去超市买日用品。他把购入的东西放入车厢时才发现收银员计错了一项,把一件货品登入两次,令他多付了十数元。他的即时反应是回头去弄清银码,但细想之下,觉得为了区区十数元,要花上数十分钟往回走,排队,与收银员交涉,实在非常不值,不应剥削自己可用来与妻子相处,与将失去父亲的稚子玩耍的宝贵时光。
这片段有当头棒喝的效应。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岁月,自己的时日光阴处理得往往太随便,太糊涂,太不用心在意,往往因小失大,真以为自己万寿无疆,前途无量,有无尽的时光可挥霍,可浪费,可消磨。
其实天主也常在我们心内插上一些「限期」,一些「此日期前最佳」或「逾期无效」的标签,这些是祂慈爱的提点,是圣神的叮咛,要我们醒悟,要我们警觉。
天主,你提醒我们,无论生命有多长,都有定数,有边有界,有尽有限,有终有止。你劝我们:「在一切事上,要记得你的末日」(德7:40)。求你给我们智慧,领悟自己的极限,并在你给我们定下的日期前活出最佳状态,活得醒觉,活得有情、有爱、有意义。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天主,你创造并救赎人类,你愿意你的圣言经由终身童贞玛利亚的孕育,降生成人。你的圣言既取了我们卑微的人性,求你也让我们与他的天主性合而为一。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
德国诗人歌德有一首题为《年岁》的诗歌,描写年岁对青年人很慷慨,「送来昨天,送来今天」,连接不断地赠送。可是它却忽然改变,再不像过去那样豪爽可人,变得悭吝,不愿再赠送,不愿再借出,却要索取,「它拿走今天,拿走明天」。这首诗描写青年人的岁月,好像开朗的前程,老年人的岁月则是余生,迈向归宿。
真的是年岁在变吗?它在改变态度,由慷慨变成悭吝吗?一年岂不仍有三百六十五日?一日仍有二十四小时,一点没有变?如果时间没有变,那是我们变了?还是我们对时间,对年岁的感受变了?
出门远行,飞机坐多了,坐出一点感受,一点心得来,觉得人生可与坐飞机远行相比。一上了飞机我们对号入座,找对了座位,安顿好了,就好奇地东张西望,看看座位编排得满意否,坐得舒服否,离洗手间有多远,离机舱门有多近;又审查椅袋里有什么读物,什么设备供应;电子屏幕有什么消闲节目可观赏;左邻右里是怎么样的人,是睡觉型,是搭讪型或是看书型;服务人员态度如何,空中小姐美不美;有多少次进餐招待。飞行的最初几小时就这样扰扰攘攘地过去;其后,随着时间延长,我们对周遭的人与物愈不受吸引,愈不感兴趣,反而看手表的次数更多,数算着还有多久才抵达,思想跳到目的地及抵步后等待我们的一切,要做的事,要见的人等等。一段路程,数番心态演变。
人生如驿旅,《圣咏》作者这样向上主倾诉:「我在你前只是旅客,如我列祖一样只是路过」(咏39:13)。在这旅程中,有「青春如鹰」(咏103:5)的壮志凌霄,有「我心高兴,我灵喜欢」(咏16:9)的兴奋激情,有「愈行愈健」(咏84:8)的干劲,有「如棕榈茂盛,如香柏高耸。……虽已年老,仍然结果」(咏92:13-15)的丰盛,也有「我的力量消灭,我的岁月缩短」(咏102:24)的轻叹,「我的日月消散如云烟」(咏102:4)的唏嘘。
人生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好。朝阳美,烈日亦美,黄昏日落也美。活力充沛的青春年华自然美好,高龄也有其可贵。年岁大了,有多一点淡泊、成熟、沉实,多一点和解、感恩,多一点回忆、遐想;相对地可以少一点竞争,少一点紧张和压力,少一点私利计较。
有一位长者被问及:「若你可以再次年轻,你会怎样生活?」他笑着回答:「我辛辛苦苦才活到现在这一把年纪,怎舍得再走回头?」
幸福快乐在于尽情地活出每一年岁的美,《圣咏》第九十首的作者最了解这养生之道,他这样向天主祈求:「天主,求你教导我们详数年岁,使我们达到内心的智慧。……使我们清晨即饱享你的慈爱,让我们能欢欣鼓舞天天愉快!你磨难我们,使我们受苦多少日子,求你也使我们多少年月时日欢喜」(咏90:12-15)。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上主,求你侧耳倾听我们的呼声,并以你圣子降临人间的光明,驱散我们心中的黑暗。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 亚孟。 -
过去几天,我们尝试在福音中找出一些等待耶稣的例子,现在我们再从其他圣经书本中搜集一下。
圣经中,尤其以诗歌《圣咏》向天主祷告的经文中,有很多关于「等待」的美妙图像。诗人有这种本领,能把「真」写得「美」,能移情于物,用贴切的图像把感受与情怀描写得唯妙唯肖。譬如,《圣咏》的作者把期待上主描写为「好像牝鹿渴慕溪水」(咏42:1),又或「我的灵魂渴慕你,有如一块干旱涸竭的无水田地」(咏63 :2)。还有一个意境十分优美,耐人寻味的构思:「我灵等候我主,切于更夫的待旦」(咏130:6)。
「更夫」这人物已属于历史,只在电影或怀旧图画中见到,但在中国古代却十分普遍。当时人们没有钟表,白天比较容易靠阳光猜测时间,晚上就不这么简单,黑漆漆的天如何知道时间?那需要有专人报时。更夫一手挽灯笼,一手提锣,穿街过巷,彻夜巡行,认真地、忠实地一更更敲锣报时;别人熟睡,只他独醒,在静夜中听着自己的脚步声;不怕严冬风雨,不怕无人理睬,恭恭敬敬地履行他的仪式,有时候除了报更之外,还好心提醒人防火防盗:「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或「小心盗贼,闭门关窗」。
更夫的形象亲切平常,但又可尊可敬。他是醒寤的标记,是等待的象征。他孤独地在黑夜中行走,又勇敢又庄严,他准确地报时,尽忠职守,又有一种虔敬的仪式感。他与静默为伍,心灵清静。长空由漆黑变灰白,是表演给他看的;空气由沉重而清新,是在他面前更替,晨风与朝露滋润大地,让他像嘉宾般分享。黎明初现,他是第一个察觉;夜星隐退,他送上最后一个道别。
更夫并非为自己守夜,众睡独醒,他为大众守候,为大众敲出夜的节奏,为大众等待曙光。
更夫的形象令人想起《依撒意亚先知书》中的一个景像:主角有两人,一个是路人,一个是警卫,二人在黑夜中相遇。路人很焦急地问:「警卫!夜已何时了?夜已何时了?」警卫回答说:「黎明已至,然而仍是黑夜;如果你们仍要询问,询问吧!再来一次!」(依21:11-12)
路人想知道:长夜何时了?他在等待,在盼望,巴不得黑夜能快些过去,巴不得曙光能早现。
警卫没有回答还剩多少更,还有几小时几分钟。他的使命不在于报时,而是使希望常存常新,保持人的醒觉。虽然「仍是黑夜」,但「黎明已至」,这黑夜不会没完没了,始终会过去,光明始终会消灭黑暗,白昼始终会取代长夜。警卫就是维持着这个盼望。 「问吧!再来一次!」他邀请人保持警觉敏锐,顽强地希望,锲而不舍地询问,因为每问一次,距离天亮就近一点。
天主,在这充满纷争不安的世代,我们都不免焦虑地问你:灾难何时了?战争何时了?夜已到几时?何时黎明再现?还要待多久?你没有派使者来给我们报时,也没有直接给我们答案,你却呼吁我们不停盼望,继续期待,一次又一次地问。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全能的天主,求你以荣耀的光辉充满我们的心灵,并借你唯一圣子的来临,驱除长夜的黑暗,显示出我们都是你光明的子女。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
福音中另一位有「等待」经验的人物是一位瘫子,他与匝凯不同,在遇见耶稣之前他曾苦等了三十八年,但可惜等错了方向。我们先听一听若望的叙述。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水池,希伯来语叫作贝特匝达,周围有五个走廊。在这些走廊内,躺着许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痳痹的,都在等候水动,因为有天使按时下到水池中,搅动池水;水动后,第一个下去的,无论他患什么病,必会痊愈。在那里有一个人,患病已三十八年。耶稣看见这人躺在那里,知道他已病了多时, 就向他说:「你愿意痊愈吗?」那人回答说:「主,我没有人在水动的时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时候,别人在我以前已经下去了。」耶稣向他说:「起来,拿起你的床, 行走吧!」那人便立刻痊愈了,拿起自己的床,行走起来;那一天正是安息日。 (若5:1-9)
三十八年!三十八年瘫卧床上,三十八年空空的期待,三十八年积压着的失望、苦恼、孤独、无奈,实在令人想起也觉得可怕!这个就是耶稣在贝特匝达池边遇到的瘫子的悲惨命运。日复一日地,三十八年, 一千四百多个日子,他每天一早像一个烂包裹一样被人抬到池边,晚上又被收回去。 「活着」,为他就等于「还没有死去」。他天天呆望水池,太阳之下无新事,他已不再期许什么,只这样无奈地消磨时间,耗尽余生。
这个水池就在耶路撒冷圣殿附近。周围有五个走廊,本来这地方很漂亮,建筑得宏伟而有气势,不过现在就像个大病房,又脏又混乱。因为传说有天使会按时从天下降,下到水池搅动池水,水动后第一个下池的,无论患什么病都可以痊愈。这虽然只是个传说,却已经轰动全城。凡有奇迹发生的地方,都会成为病人蜂拥而至的焦点,这里就有各式各样的病人,男女老幼,各种奇难杂症的病患者,都云集在这里等待水动。虽然大家都有病,但却不会相怜相助,更没有什么友谊共融可言。每人带着自己的病苦,关闭在自己的孤独中,他们的交谈只是互吐苦水,怨天尤人,更甚的是他们彼此憎恨,彼此敌对。因为第一个下水者只有一个,所以在池边的每一个病人,都视其他人为竞争对手;每一个常来者都发展出一套霸道,占据有利地盘;每一个新来者都被排斥,被视为威胁,因为分薄了各人治愈的可能性。这种气氛使再美的地方都可化为人间地狱,即便接近圣殿也无济于事。
耶稣经过这里,看到这可悲的情景,尤其注意到那个瘫子呆滞凄凉的眼光,知道他已被折磨了多时,就上前问他说:「你愿意痊愈吗?」耶稣这问题骤看似乎问得多余,若不是想痊愈,有人会甘心在这里躺三十八年吗?但细想之下,便觉得这一问有如当头棒喝。那瘫子初来时确实是满怀希望,很想痊愈,把这池水视为他的救恩,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他的希望已变得比他的肉体更僵更瘫,他的心也麻木了,他的等待已变成了无奈,无聊,无意义的习惯。他仍每天来这里,只是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他的世界已缩小到只有这个水池和在池边勾心斗角的这一群病人。虽然这里熙来攘往,但他却异常的孤单,没有朋友,没有同情者,没有人能在适当的时刻肯推他一把。对耶稣的发问,他觉得很难回答:「你愿意痊愈吗?」当然。但他知道只靠自己愿意,根本不够,也要别人愿意慷慨相助,推他一把。他遂坦白地对耶稣说:「主!我没有人在水动的时候,把我放入水池中;我正到的时候,别人在我以前已经下去了。」
他说无人帮助他,却不知道,天主正在向他伸出援手。这瘫子只顾依赖池水,只顾期待他人的援助,却不知道天主的救恩近在咫尺,就在他面前。他等错了方向,等错了对象。
耶稣对他说:「起来,拿起你的床,行走吧!」耶稣要一个躺了一辈子的人,作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并要他立即作,要他起来,行走,连床也搬走,永不回头地离开这里!那怕当天是不宜行走,不宜背床的安息日?只要恩宠到,为洗心革面,为皈依重生,天天是好日,时时是良辰。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全能的天主,求你使你的子民保持警醒,以期待你唯一圣子的来临;正如我们的救主曾教导我们的:要点上灯,保持醒寤,准备前去迎接他。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
昨天我们提到「等待」,在福音中,又有没有谁在「等」耶稣呢?
在福音中耶稣经常被人找寻、等待,有人单独找他,也有人成群地找他;在他的传教生活中,他不断被人寻找;向慕他的人找他,因为想跟随他,成为他的门下弟子;病者、受苦者找他求治愈;年青人找他指点前途;有学养者找他讨论真理;敌视他的人找他为了和他较量,考验他,观察他,批评他,控诉他。找他的人很多,但有没有人等待他,期望遇见他?有的。第一个闪入脑际的人物是匝凯 (路19:1-10),我们让他自己来叙述。
我的名字叫匝凯,是一个很漂亮的名字,意义深长,希伯来文解作:「天主记得我」。我住在耶里哥,一个很漂亮的城市,是犹大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我的职业?这个就不大光彩。我是在税关收税的,本来这工作没有什么不好,薪金可观,况且是政府公务员,我做了几年还升了职,现在是税吏长。不过,唉!我有我难言的苦衷,我们犹太人属罗马人统治,税款要上交罗马,所以我们这些替罗马人向自己同胞收税的税吏,就被人看作外邦人的走狗、犹太族的败类、天主前的罪人。
大家都知道我是城里数一数二的富翁。老实说,做我们这一行的,除了正薪外,财源多得很呢!红包、黑钱……。还有,我们终日公款在手,公私之分又何必那么斤斤计较呢?说我欺诈贪污?我又 当不起这罪名,在这世代,能出污泥而不染者可有几人呢?
问我活得开心否?怎么说呢?我活得挺舒服,吃的、喝的、用的、花的、储存的,我都绰绰有余;但其实我有利禄,却无名望;有官职,却无地位;有上司、下属、同事,却无朋友。众人对我都畏而不敬,但我也管不了那么多;总之,交税的我就放过,不交的我就死追,谈什么人情!
今早,我如常上班,一走到街上便觉得有些异样,人似乎特别多,大家都在谈着一位叫耶稣的纳匝肋人,说他是个奇人,说他的训言很动听,还说他行了很多奇迹。不过犹太首领们就对他诸多批评,说他煽动群众,不守法律。跟随这耶稣的人很多,他自己召唤了一群入室弟子,其中还有一个叫玛窦的,也和我一样是税吏,我不认识他,他在加里肋亚单位上班。
听说耶稣今天就要经过耶里哥,我家附近的大路,人们都十分兴奋,赶着去听他讲话及看他行奇迹。我不迷信,奇迹这东西只能吸引妇孺之辈,不过我对耶稣这个人倒很好奇,想看看他的庐山真面目,看看他有什么了不起。
啊!我忘记告诉你们,我的身材十分短小,是个十足的「矮冬瓜」,这也是我性格孤僻寡乐的其中一个原因。我若走入人群中会完全被淹没,而且我好歹是个官员,混入这个闹哄哄的人丛中,成何体统?
有办法!人们说矮子多计谋,有什么能难倒我这个善于精打细算的矮子匝凯?路口有一棵野桑树,不消一刻我就爬了上去。这树枝叶茂盛,我找到一个舒服的位置,可清楚观察一切而不被发现。哈!我匝凯就是这样,有急智,够机伶。就像我现在一样,坐得高,看得远,付出比别人少的劳力却获得比别人多的利益,能在场而不参与,能冷眼旁观而不投入,与人接触常保持一段安全的距离,这就是我的一贯作风,我的人生哲学。
正当我沾沾自喜,自我陶醉,坐在树上等待这位耶稣经过时,人群已拥到,我还来不及看清谁是耶稣,就听到树下一个声音说:「匝凯,你快下来!因为我今天必须住在你家中。」声音温和、响亮、坚定。谁叫我?谁会认识我?谁知道我的名字?谁会看见我在上面?谁会知道我在等他?谁要到我家?到我家干什么?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呼唤冲昏了脑子,心里也乱七八糟。在树下望着我的是一张诚恳的面孔,友善地邀请我下来。我身不由主地从树上下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在窃窃私语的人群中,我竟毫不顾忌地大踏步开路,领他到我家中。
他在我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逗留了多久?这是我和他的秘密,不是我不想说,而是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一切美好、奥妙的东西都超乎人言之所能表达。我只告诉你们这相遇的结果,他对我说了一句我毕生难忘的说话:「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我当时还不太明白,以后就愈想愈觉得意义深长。
我也对他说了一句连我自己也觉得惊奇的说话:「主,你看,我把我财物的一半施舍给穷人;我如果欺骗过谁,我就四倍赔偿」。记得耶稣曾在圣殿内驱逐买卖者,痛斥他们把天主的殿宇化成贼窝,在我家发生的却刚刚相反,耶稣把贼窝变成天主的殿宇,把一个积聚不义之财的地方变成天人相遇,救恩临现的场所。多么不可想像!
我实在变了,而且变得几乎连我自己也弄不清怎样。以前,财物为我就是命根,就是我生活的目标及原因;现在却全贬了值。以前就是这几串铜钱把我关闭,使我与主与人隔绝;现在它们却成了爱德及友谊的工具,把我带到我的兄弟中,我不单向他们解开钱囊,也打开心扉。今日在你们面前说往事的已不是那个人见人憎的税吏,那个守财奴,那个孤僻离群的自私自利者。我的故事现在已进入了耶稣的福音,成了一个喜讯。我是圣史路加笔下的那个躲在树上偷偷等待他的小矮人,用他的小聪明想办法见耶稣一面,并喜出望外地把耶稣接到家中的匝凯。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上主,求你振奋我们的心神,为你的唯一圣子准备道路, 使我们借着他的来临,能以纯洁的心灵事奉你。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
将临期的神修主调是「等」,警醒地等待主的「再来」,并纪念感谢他的「已来」。
「等」这个中文字很简单,有「竹」,有「寺」,合起来意境清雅,幽逸宁静。它不透露要等谁,等多久,但却令人悟出用什么心态去等:用平常心,用虔敬的心,豁达自然。置身于寺旁竹间,「等」是含蓄的、深情的,隐藏着期盼、憧憬、欣悦。
联想起圣经《雅歌》描写一对青年男女互相吸引的纯真、喜乐;彼此等待的兴奋、温馨:「听,这是我爱人的声音;看,他来了:跳过山岗,跃过丘陵」(歌2:8);「我身虽睡,但心却醒;听,我的爱人在敲门」(歌5:2)。描写优美, 令人幻想等待的温馨。身虽睡,心却醒,留心地等待着爱人的到来。等待提前相遇的美,等待亲爱的人令人暖在心头,柔情万缕;使人全神贯注,全心全意趋向对方,五官功能全集中于一,敏感度提升到颠峰。
不过,等待不一定是优雅美妙的,更多时是沉闷、无聊、空虚的,使人发愁、不安。尤其是没有爱的等待,没有盼望的等待,很容易会跌入这个烦躁的深渊,陷入这迷茫的浓雾。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著名剧作《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尖锐地刻划出这种无聊、无奈。两个潦倒的流浪汉,黄昏时在小路旁一棵枯树下,等待一个叫「果陀」的人。他们喃喃自语地消磨时间,又东拉西扯地试着找话题交谈,语无伦次,谈着无聊的事,做着无聊的小动作,荒唐怪诞。天黑了,他们都知道果陀不会出现,但拿不定主意离去。剧终最具讽刺性:其中一人说:「我们走吧!」另一人回答:「好,我们走。」但两个人都不动。幕下。
这剧的一切都很灰暗、荒凉、渺茫、凄戚。果陀是谁?可能Godot暗示God――天主,作者故弄玄虚。他何时来?为何来?从何来?如何来?要等他多久?他来了又怎样?不来又怎样?无人知晓。人生就在这种无聊、无奈、无知、无方向、无了期中耗尽。
除了等人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等待」的经验:等车,等船,等飞机;等考试放榜,等录取通知,等发薪日,等体检报告,等书信或手机短讯,等各种各样的回覆,办各种事宜排队等轮到自己……。有焦急彷徨的等,有空荡茫然的等,有忧虑烦恼的等;有度日如年,坐立不安的等;有患得患失,唯恐错过的等;有抱着侥幸心,或许会遇到好运的等……类型多不胜数。
我们尝试反躬自问:什么是我最通常的「等待」经验?我有否经历过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等待」?
在这将临期中,我们也可给自己一些冲击,一些「当头棒喝」,问问自己:我等谁?等什么?何时来到?如何来到?我怎样等?怎样迎?错过了会怎样?又或:谁等我?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全能的天主,你曾命令我们为主基督准备道路,求你仁慈垂顾我们,使我们不再陷入人间疾苦与软弱的困扰,常能蒙受天上的安慰。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
昨天我们反思了将临期的意义,今天让我们思考一下圣诞节的意义。
按《创世纪》记载,魔鬼引诱对原祖的时,对他们说:「你们决不会死……相反,你们将如同天主一样」(创3:4-5)。自原祖亚当厄娃背主命后,人类的罪过便像滚雪球一样,与时俱增,愈滚愈快,愈滚愈大。叙述到了第十一章,作者不单指出个人犯罪,还描写人类开始集体行动,联盟合伙,向天主挑战。集体的罪过——人类以为自己很进步,「他们彼此说:『来,我们做砖,用火烧透。』他们遂拿砖当石,拿沥青代灰泥。然后彼此说:『来,让我们建造一城一塔,塔顶摩天,好给我们作纪念,免得我们在全地面上分散了!』」(创11:3-4)人以为自己很厉害,已不再需要天主,不需要用天主造的石头,自己可烧砖来制造一座塔,塔可顶天。这里有点搭擂台邀请天主来比试的隐意。当初魔鬼对原祖的诱惑:「你们将如同天主一样」,仍在人类心中发痒作祟。
人类以为自己已变得强大,可以靠自力登天,建造一座摩天塔,插入云霄,直达天主的住处。人类以为科技可巧夺天工,人手做的砖块可取替天主造的石头。摩天塔可向天示威,他们就像对天主说:「你可安坐上面休息,不用劳驾,不用为我们费神。我们自会管理及发展这世界,我们懂得满足自己所需。就算我们要找你时,也自会登天作访」。他们以为这样安顿了天主后就可专注为自己留名,留纪念,使自己永垂不朽。他们说:「我们要为自己立一个不朽的名字。」他们以为人类的团结基于在地面上合力与天主抗衡。这是圣经描绘的第一个建筑地盘,成绩如何?按《创世纪》的记载:他们一无所成,一塌糊涂。他们的砖头散满遍地,他们自己也因言语混乱不通而各散东西。他们以为流芳万世,立功立德,立纪念,但未建成的「巴贝耳」塔却永远成为「混乱」及「无法沟通」的象征。希伯来文「巴贝耳」有「混乱」之意。
后来,人们慢慢学会知道天人之距不可由人来拉近,天地之间的鸿沟不能由人来填满,人不可靠自力「登天」,只有天能「下降」。人们遂在祈祷中谦虚地恳求上主「垂视」、「垂邻」、「俯听」、「俯允」。 「上主由至高圣所俯视,由高天之上垂顾人间。」(咏102:20)人仰望,天主俯视,人举目翘首向天高呼,天主垂视俯听。在患难中,在痛苦中,人的呼求更恳切,愿天主能亲临,施以援手。圣咏作者更想像力丰富,求天主屈就,「把天低垂,亲自降临」(咏144:5)。依撒意亚先知也这样呼求:「啊!望你冲破诸天降下」(依63:19)。
人不应妄想建造摩天塔登天,只能是天主屈尊就卑,把天垂下,或冲破诸天,降临人间。
在耶稣教我们的《天主经》中也有这个与巴贝耳塔相反的概念。他教我们呼唤天主为父,天主虽仁慈亲切,但仍是「天父」,超越一切;「愿你的名受显扬」,而不是人们建塔留名,显耀自己的盛风;「愿你的国来临」,是天国临于人间而不是人登天。
天主的施与远超人的期待,令人受宠若惊,天主不但俯视世人,不但在急难时来解救,祂甘愿下凡,降生成人,这远超我们的一切渴望。插入我们这个世界,投入人间历史,成为人类的一员。
这事实上是一个令人惊讶、赞叹的大奥迹,令人感激不绝的大恩赐,但我们可能每年都按例庆祝圣诞,习以为常,视之为寻常,甚至视之为理所当然。
愿我们在这将临期及今年的圣诞节能更深入的体会这个大奥迹,愿将临期能激发我们的热情。愿我们能知恩领情,领悟天主的苦心及祂的大爱。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天主,你向普世大地宣布了你的救恩,求你帮助我们以欢欣的心情,期待你圣子光荣的诞辰。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
进入将临期的第二周,让我们更深入地反省一下「将临」的意义。
「基督徒」被耶稣基督吸引,愿意跟随他,以他为模范、导师、生命原则及中心。基督徒的信仰有两个大焦点:一个是天主子耶稣基督降生成人,一个是他的死亡、复活、升天。这两个事迹其实一脉相连,被「爱」贯穿:天主为爱人,甘愿屈尊就卑,从天降下,进入世界,插入人类历史,成为人类的一分子,与人同行,深知人间的苦与乐,悲与喜,忧虑与希望。已值得让人感恩,但他的爱更高一层,他爱人「爱到底」(若13:1),即没有底线,爱到尽,爱到超越极限,甚至为人舍生,给人开出一条由死至生的道路,天主是不能死的。 但他为人奉献自己的生命,为带领人冲破罪恶的桎梏,达到生命的真、善、美。
教会的礼仪年就以这两个被「爱」连贯的奥迹为中心,礼仪年以「圣诞节」及「复活节」为高峰。正因这两个节日纪念耶稣基督的奥迹,他的降生、死亡、复活、升天,是基督徒信仰的根基,教会不想只用一日来庆祝。凡是重要的日子都要妥善预备,循序渐进的蕴酿。准备得愈充足,纪念得愈投入深刻,庆祝得愈真切热诚,对生命的影响也愈彻底、愈深入。为预备圣诞节,我们有四周的期待,即「将临期」;为预备复活节(或逾越节):耶稣跨越死亡、复活、升天给人类带来新生命,我们有四十天的净化心灵,即「四旬期」。
此外,每个大节日过去后,都让我们余韵未尽,余音绕梁,需要一段延长期去体会,去回味,使这节日的意义深化,持续,融入生命,薰陶日常生活。故此,圣诞节后有「圣诞期」,约三周左右,直到主受洗日;复活节后有「复活期」,共五十天,到圣神降临节(五旬节)。这两个大节日,每个都有一个准备期,一个延长期。
有人会问:「这种年复一年,年年一样的循环会不会太沉闷,太乏味?」每年都按同一规律及次序,每年、每个时期的读经及祷文都一样,了无新意,重覆又重覆。当然,机械化,自动化,麻木,浑浑噩噩,一知半解,心不在焉的危机一定有;但细想,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脱离不了某种循环性、规律性、周期性:日出日落,早午晚,春夏秋冬都不断相互交替,没什么惊喜, 也没什么意外。人就在这大循环中成长。我们每天从起床到睡觉,从出门至归家,也做很多惯例式,重覆性的动作,人生的精彩就在一个日常的平台上发挥,品格的锻炼,心性的培育,学识技巧的长进,甚至圣德的修养都是日复一日,在一连串的小事中、在一连串的循环中渐进。
不过,在这循环中,我们不应是无聊地原地踏步,像钟表的齿轮般旋转,而是螺旋形地每转一圈向上升高一层面。基督徒生活可比作攀登一座高山,基督的奥迹很高深,我们登山的时候,若果直线性地由山脚爬向山顶会很费劲,跌落及滑下的危险也大。登山者若螺旋形地从山脚绕着山走,会更安全,更省力,虽然这样会比较费时,但欣赏到的风景也会更多。每走一环,看似回到同一点,但其实已不自觉地升高了一层,离山顶近一点。基督的奥迹高深玄妙,我们不希企能直线地登峰,把他的救恩懂个清楚,活个透彻,更稳妥的方法就是渐进地一步步、一圈圈、一层层,沿着教会礼仪年安排的途径循序渐进地上升。
现在我们又开始一个新的礼仪年,又一个新的将临期在我们面前,虽然所有的读经、祷文、礼仪、诗歌,我们都熟悉,年复一年,我们听着同样的信息,读着同样的圣经;将临期的神修主题,我们也耳熟能详。我们不知已度过了多少个将临期,多少个圣诞节,在攀上这高山的路程中,不知已走了多少圈,也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圈要走,直至与基督永久在一起。无论如何,祝愿我们能在这新的礼仪年中更上一层楼,再走一圈,更接近他。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上主,愿我们的祈祷上升到你台前,蒙你俯允,并使我们以纯洁无瑕的虔诚,准备庆祝你唯一圣子降生的伟大奥迹。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
将临期是圣诞节前四周,让我们妥善预备心灵,庆祝圣诞节。 可惜为一般人,圣诞节只是假日,休息、吃喝玩乐、送礼物、收礼物的日子。
节日与假日有何异同? 同者是不用上课上班,给人自由、闲暇、轻松。 不同是假日本身是「空」的(英文vacation来自拉丁文 vacuum,即「真空」),从字面解释,「假日」就是「空的日子」,「放假」是把人从刻板式的生活,从「必要」的压力下「解放」出来,不用工作。 节日却刚好相反,节日本身是「满」的,充满了传说、习俗、历史、文化、礼仪、意义、集体回忆及情怀; 假日将人放出,节日则将人卷入。
节日是有定期的,分布在一年中,是时间的节奏,是岁月的韵律,是光阴的步伐。 节日与大自然的循环相连,把人生配合宇宙的运行,日月星辰的转动,四季的交替。 尤其我国的节令,从立春到冬至,从年初一到除夕,从元月到腊月,都与天体气象有关。 节令也与人的起居饮食,工作憩息和谐相配。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个阶段都有节日来庆祝,来界定。 有些节日更纪念重要历史事迹,使之年复一年重新活现。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的生日。
总之,节日让人定期把自己的根插入存在的基层,接上生命的泉源,即将自己的根插在土地中,使它能吸收养份; 助人定期「充电」,吸收天地精华,宇宙灵气,生命活力,历史智慧。 节日使人抽离日常生活的扰攘烦乱,僵硬乏味,拘谨侷促; 使人喜乐、清新、天真、自由,有一种轻松玩耍,畅快嬉戏的心态。 况且,节日是团体性,家庭性的庆祝,更能培养亲情友情,使人温暖、感恩,彼此关怀,彼此支持。 因此,节日的意义本来是浓厚的、深的。
只可惜今日社会生活节奏紧密,人情冷暖,事情繁杂,亲情也淡化。 有时节日只是空空的假日,被吃喝玩乐来填满,被睡觉旅游来充塞,被无聊无奈,无所事事来消磨; 失去意义,失去价值,失去那令人留恋缅怀的亲切及那令人陶醉的美妙,也失去那股能提升生命的灵气,失去与宇宙、历史的交接,与超性,与神圣的汇通。
按圣经记载,古犹太人很着重过节,梅瑟法律中特别指出以下数个应庆祝的节日:安息日、逾越节、五旬节、新年节、赎罪节、帐棚节等(参阅肋23)。 每个节日都有其深刻意义及传统习俗。 耶稣在世时很看重节日,按若望记载,他多次在逾越节或帐棚节上耶路撒冷庆祝,依随习俗; 同时,他也很严厉地批评法利塞人及经师把节日的意义挖空,将之变成一系列无理的规条,变成约束,变成重担。 每个节日都需要守一些规矩,做一些事情。 如此,节日便失去了其轻松快乐的意义,而变成了重担。 尤其是安息日,本是使人举心向上,参与万物造化,感谢上主造生之恩,与祂共同喜乐,欣赏世界之美,生命之可贵,可是在法利塞人的诫律下却沦为不准工作的假日,了无情趣的空日,令人提心吊胆,唯恐行差踏错的戒严日。
试问:今日我们基督徒的节日有没有失真? 我们怎样庆祝节日? 不论是教会的节日,还是传统的节日,有没有体现出其深刻的意义呢?
望着墙上悬着的一幅水墨画,清竹数枝,竹节浓淡有致,但都劲力充沛,联想起其实节日也应如竹节,在竹的成长过程中顿一下,再向上伸展。 「节」让竹聚敛本身精粹,吸收天地灵气,然后满怀信心地,舒畅自然地向上长一段,升一层。 反观节日,不也一样吗?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天主,你为解救一直身处困境的人类,派遣了你的唯一圣子降临人间,求你恩赐虔诚期待他来临的人们,都能获得真正的解救。 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 亚孟。 -
有关时间,耶稣除了一些发人深醒,有警惕性的话外,还有一番很安慰人心的说话。 在玛窦福音的「山中圣训」中,他劝勉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不要忧虑吃什么,或喝什么,穿什么。 人生所需被归纳、浓缩于吃」、「喝」、「穿」这几个基本需要上。 耶稣劝人,不要为日常生活所需而过份忧虑,要信赖天父无微不至的眷顾,「因为天父原晓得你们需要这一切」 (玛6:32-33)天父自有安排 。 这与《训道篇》所说相呼应:要活于当下,全心依赖天父慈爱的安排。
耶稣还举了两个实在的,明显易明的,取自日常生活的例子:上观天空飞鸟自由地飞翔不需要为吃喝而忧虑,天父养育了他们(勿为吃喝忧虑),下看田间花草不需要为衣服而忧虑,天父把他们装饰得非常漂亮(勿为衣服忧虑)。 那位使飞鸟吃得饱,使花草穿得漂亮的天父怎会不更细心照顾自己钟爱的子女?
无须忧虑的另外一个理由是人根本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生命。 人不是生命的绝对主宰,人内心的发展,外来的景况,生命的际遇有太多事情不能掌管,不能操纵,甚至不能明了,不能知晓。 所以忧虑也无补于事,不能改变事实,人生无常,世事千变万化,实在忧虑不来。 「你们中谁能运用思虑,使自己的寿数增加一肘呢?」(玛6:27)透过忧虑,我们无法将自己的生命延长一丁点,亦不能将恶境、意外所排除。
耶稣的意思是否要自己的门徒活得逍遥快乐,舒适自在,完全不用为衣食住行,为柴米油盐而操心? 非也、 非也。 要看他说的忧虑,不是指对日常生活应有的关顾,应尽的本分,应负的责任; 而是那种焦急紧张,那种死拼硬夺的志在必得,那种贪得无厌的拥有欲,那种使人失去内心安宁,使人颠倒价值轻重,扰乱人心神,使人烦躁劳累的挂虑及催迫。
《德训篇》有十分美妙亲切的一段,劝人避免这种有害的忧虑:「不要使你的心灵沉陷在忧愁里,也不要因无谓的思虑,而自寻苦恼。 心中喜乐是人的生命,是圣德的无尽宝藏; 人心愉快,可享长寿。 对你的灵魂要有爱情,又要悦乐天主,克制自己,以上主的圣德,安慰你的心,使忧愁远离你。 因为忧愁害死了许多人,忧愁对人毫无益处。 嫉妒和忿怒,能使寿命缩短; 苦心积虑,使人未老先衰。 心中喜乐而善良的人,必殷勤做好自己餐桌上的食物(德30:22-27)。
「忧虑」与天国的真福背道而驰,与耶稣所赐的平安与喜乐,与活「福音」者的乐观不兼容。 耶稣说过:「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玛11:30)。 跟随他的人应步履轻快,无压抑,无束缚; 聆听他,接受他的人,不让焦虑把生命的种子窒息(参阅玛13:22)。 那些长戚戚,常忧郁,被物质琐事纠缠,心志消沉的人,之所以活得苦,活得累,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忘记了天上有一位慈爱的天父。耶稣也用了一些很平实又动人的图像来描写天父对人的细心关怀,照顾周到:「五只麻雀不是卖两文铜钱吗? 然而在天主前,他们中没有一只被遗忘的。 就是你们的头发,也一一被数过了; 你们不要害怕! 你们比 许多麻雀尊贵多了“( 路 12:6-7)。 所以,不忧虑并非出于性格的开朗豁达,果敢乐观,也不是基于某种逍遥洒脱的人生观或哲学理论,而是因为天上有一位慈爱的父亲,因为深信自己在祂眼前的宝贵。 如果我们的头发,也一一被数过,我们的时光岁月,怎能不被祂细心数清呢?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上主,求你大显神能,降临人间,使我们依靠你的保佑, 能免于罪恶的诱惑,获得救赎的鸿恩。 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 亚孟。 -
第一天,我们曾问过,耶稣就有关「时间」有提过甚麽呢?
有关时间,耶稣在福音中给我们留下的训勉不少。
他一出来传教,第一句话便是:「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1:15)。 按天主的救恩计划,耶稣的来临便是将天主的永恒插入人类的历史,从此人的时间可与天相通,就可以将人的时间投入永恒之中。 人可以调校自己的钟表、日历、月历、年历、生命、历史,使之与天主的时间相配合,可以把自己短暂的岁月投入永恒。 不过,这配搭整合不是自动发生的,需要人全心全意接受天主的节奏,需要悔改,需要不断皈依,不断校正,不断检讨,不断提升。
耶稣多次讽刺及指责人不懂得辨别天主的时刻,不能与祂合拍:「几时你们看见云彩由西方升起,立刻就说:要下大雨了; 果然是这样。 几时南风吹来,就说:天要热了; 果然是这样。 假善人哪! 你们知道观察地上及天上的气象,怎么不能观察这个时机呢“( 路12:54-56)。 耶稣有点记异,人懂得看气象,却不懂得看天上的时机。
他走近耶路撒冷时,他预视到这座美丽的圣城,宏伟的圣殿,几十年之后便会被毁灭,他悲恸得哀哭,见到人们忘记了天主,埋没了良心,为非作歹,若无其事地吃喝玩乐,买卖赚钱,歌舞升平,毫无危机感,不知已大难临头,耶稣预见这城将遭毁灭,不禁泪下,哀哭她悲惨的结局:「恨不能在这一天,你也知道有关你平安的事; 但这事如今在你眼前是隐藏的。 …… 因为你没有认识眷顾你的时期(路19:42-44)。 误了时机会铸成大错,留下千古恨。
还有,当犹太首领企图杀害耶稣时,耶稣说了一句不但为他当代,也为后世万代,永为警惕的说话:「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你们的时候却常是现成的」(若7:6)。 这句话让人难以明白,其实耶稣旨在指出他的时间观与人不同。 「我的时候还没有到」指的是他奉献自己的生命,被钉十字架上死的时间尚未来到。 为他,事事有定时,他的时间是圆满的,每一时刻都有其意义,他的时间与天主的救恩计划互相配合。 为我们而言时间是一个空框框,任何时间都可被任何东西,任何事情填满,所以常是现成的,用来做什么都可以 ,都无分别,无所谓。 因此耶稣说:「我们的时间常是现成的。」我们的时间是空的,可以任意去填满。 耶稣的时间是满的,每一个时刻、每一分钟都同天主的计划相配合。 可见,如果我们想将自己的时间与天上的时间相配合,我们就需要下些苦功, 费些 劲。 若不经调校、整理、配合,我们的时间与天主的时间是如何的格格不入。
「将临期」是一段好时光,是一个机缘,让我们修正,调校我们的时间观,为能与天上的救恩计划相配合,为能够与耶稣同行共步。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上主,求你施展神能,大力援救我们,并以你的仁慈恢复我们因罪恶而失掉的恩宠。 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 亚孟。 -
昨天谈及天主送给人类的最原始计时器就是大自然。 如果太阳代表稳定、庄重,月亮的阴晴圆缺,时而被浮云遮盖,若隐若现,时而明朗清澈,更令人联想到世事的变迁无常,人生的波涛起伏。
月亮勾起了古代文人的缕缕柔情,引发游子思乡,也催使哲学家冥想,艺术家创造美感。
尤其中国人,对月亮仿佛情有独钟。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不少是抒发赏月情怀的,其中最为后世乐颂的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作者拿着酒杯,独对秋月,把感情的郁结,对世事人生的迷惘,向「青天」抒放。 他想以渺小的心灵来理解宇宙浩瀚,世界大千,却弄不出头绪,便痴痴地向上空发射他的问题。 是疑问? 是叹息? 是宣泄? 是感慨? 是豪情放荡? 总之,意境十分美妙,与李白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异曲同工。 秋夜月光玲珑剔透,究竟谁叫它发亮? 谁叫它圆满? 岁月悠悠,谁在天上编排一切? 谁掌管时间程序? 人间繁忙扰攘,天上又是怎样? 词中的「不知」与「何年」悄悄相应,好像一连串的烟花抛向「青天」。
不知天上是何时,这个问题在圣经中屡见不鲜。 在旧约四十六本书中有一本对「时间」这个主题谈得最多,作者非常多疑好问,他环观世事,细察人生,觉得有很多事情不知何解,觉得有点迷茫、无奈。 其实,他的问题可归纳在我们的《要理问答》的第一题上:「你为什么生在世上?」人生短暂,时间匆匆,世事无常。 但《训道篇》的作者深信一切都有上主慈爱的安排,一切都有定时:「事事有定时,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 栽种有时,拔除栽种的亦有时; 杀戮有时,治疗有时; 拆毁有时,建筑有时; 哭有时,笑有时; 哀悼有时,舞蹈有时......“(训3:1-8)。 作者一口气用了14对相反词及28次「有时」来表达天主的智慧安排。 不过,天主细心的安排,世人未必能看得懂,世人不一定懂 得看天上的时间表,不一定懂得辨别时节、时辰、时机,来配合天意。 「天主所行的一切事宜,都很适时,并赐给人认识时事的经历,但人仍不能明了,天主自始至终所做的工作。」(训3:11)
经过反复思索,左推右敲,作者的结论是把一切交托于主,不用过分忧虑,要活于当下:「我所认为幸福美满的事,是人在天主所赏的少数岁月内,有吃有喝,且享受他在太阳下一切劳碌所得的福乐...... 那么,人就不甚顾虑人生岁月的短促,因为天主以喜乐充满了他的心」(训5:17-19)虽然人 不能够时时明白天主的时间表,但人信赖天主会以喜乐充满他的心,为他安排时间。
我们也会举头望天,问问天主祂那边「今夕是何年」,问问祂,地上的2024年底,2025年始是天国的什么年代? 无论祂如何回答,我们都肯定,在祂慈父的眷顾下年年是好年,天天是好天。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上主,我们的天主,求你以神圣的德能,准备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你的圣子基督来临时,堪当参与永生的盛筵,并领受基督亲手赐予的天上神粮。 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 亚孟。 -
一位墨西哥作家,Carlos Fuentes,记载他一次要去一个村庄,因为路途不熟,遇到一个农夫,就向他请教,问他到那村有多远。 那农夫举目望一望天,回答说:「假若你在日出时从这里启程,现在就应已抵步。」
这农夫计时间,计距离的方法很特别奇妙,他不说约有多少公里,需要多少个小时,不用数据来衡量,却用大自然的节奏及人的脚力来估计。 这计算方法不是最准确,但却是最纯真,最原始,最有人气,最亲切。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也是这样,与大自然为友,熟悉时辰节令,天干地支,五行运作,中规中矩地与地球一起转动。 他们的日历就如《创世纪》所载:「过了晚上,过了早晨」便是一天,白天黑夜,清楚分明。 为分别明与暗,昼与夜,天主造了两个大光体:太阳和月亮,并造了星宿,摆列在天空,照耀大地 (创1:16-17)。 太阳月亮和星星,是天主在创造人类之先,为我们预备的计时器,是祂送给我们的最原始钟表。
依循着日月星辰的运转,人们安详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正如《圣咏》作者这样向天主叙述:「你造了月亮以定节季,太阳自知向西边沉坠。 你造了黑暗,便有了夜晚,林中的野兽遂四出狂窜...... 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各自逃避,回到自己的洞穴,安然卧下休息; 于是人们外出谋生,各去劳动,直到黄昏(咏104:19-23)。 一切都是如此自然,一切都连接交替,和谐安稳,秩序井然。
《圣咏》十九首很生动有趣地描写日出的灿烂:「天主在天为太阳设置了帷帐,它活像新郎一样走出了洞房,又像壮士一样欣然就道奔放。 由天这边出现,往天那边旋转,没有一物可以避免它的热燄」(咏19:5-7)。 作者的想象很丰富:太阳晚上去睡觉,天主为它预备寝帐,又定时把它唤醒。 这是古以色列人单纯的想象,天真又可爱。 睡醒了的太阳拉开帷帐大踏步出来,就如新郎出洞房,容光焕发、精神奕奕、喜气洋洋。 圣咏作者又把太阳比作年轻力壮、英勇威武的新郎,充分地表露出它的刚阳之美,却又不失丝丝柔情,确实风韵独到,耐人寻味。 整个大自然都各就各位,随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尽忠职守,按时运转,普照大地,毫无偏差。
庄子有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如同圣咏的作者一样赞叹天地之间有自然大美,四时的交替、万物荣枯都有一定的秩序,与圣经的赞颂,异曲同工。
今天我们对这秩序好像活厌了,觉得它无聊、死板,毫无新意,日复一日地不断循环。 又嫌它太慢,不够刺激。 我们颠倒日夜,我们要变,但又变得乱七八糟。 我们没有耐性等待开始与结束之间的曲折过程,不想付出起步与成功之间的努力。 我们要求快速,第一时间,零距离。 我们发明了快餐、即食麺、飞快的列车、高速公路、超音速飞机、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 我们有速成班,有特快签证、特快通道、速递邮件。 什么都要快。 不过,这些加速的动作,好像并没有给大自然留下太深的印象,对天主送给我们的最原始钟表没有什么影响。 纵使我们心急,太阳仍然每天定时升起落下,地球还是喜欢照着它的古老周期绕太阳而行,月亮还是继续它的节奏盈亏圆缺,日与夜仍是不快不慢地循环,四季依然按老规则运作,天主也没有改变祂的时间节奏,祂仍喜欢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每天细心照顾自己的子女,每天「赐给我们日用的食粮」,好像祂自创世以来,一代一代的照顾我们的祖先一样。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上主天主,求你垂听我们的祈祷,仁慈地援助我们挣脱一切困扰。 使我们因你圣子即将来临而感到欢欣,不再被旧日的罪恶所沾污。 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 亚孟。 -
「将临」意谓将要来临。 谁来临? 何时来临? 如何来临? 为何来临? 这来临与我们有何关系?
我们基督徒都知道,要来临的是天主子耶稣基督。 他已在二千多年前降生成人来临世上,但如他所说,他会再来。
但至于何时? 以何种方式? 我们不知道,他没有告诉我们。 我们——渺小的受造物,亦不妄想能完全了解天主的奥秘。
他的来临,涉及过去及将来,也关乎我们的现在,所以,与「时间」有密切联系。 兼之,教会定「将临期」为礼仪年之始。 尤其今年(从2024年踏入2025年),是教会庆祝禧年,所以跟「时间」的关系特别密切。 在将临期反省一下「时」这个奥妙的东西,这个人生的重要幅度,实在恰当。 故以「时光岁月」这个听起来相当俗气又平凡的题目,贯穿这一系列的将临期小反省。
「时」为何物? 很多思想家、哲学家曾尝试描写,或作定义。 一千五百多年前圣奥斯定曾这样回答:「时为何物? 若没有人问我,我似乎清楚知道是什么,一旦被问,我就不知如何作答。」我们大概都是这样,对于「时间」这个东西似知非知,似懂非懂,以为清楚,其实不清。
我们会按「时」的节奏去描写它,称它为光阴、日月、岁月、春秋、寒暑,即将「头尾」并合; 我们懂得为它分段、间格,分成年、月、日、时、分、秒,又或将之串连,连为世纪、世代等。 我们不断发明更准确精巧的计时器; 古人用「一炷香」、「一盏茶」来大概测量时间,后来又应用物理及机械原理制作沙漏、铜壶滴漏、日晷、齿轮等计时器,跟着有钟表,电子、电脑计时器,日新月异。
我们描写时间流转的词语亦多姿多采。 我们用图像将之具体化:一瞬间、一刹那、时间巨轮、时光隧道、时代洪涛,或用比喻形容它的快速:光阴如白驹过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又可以配合一连串的名词、动词、形容词。 比如:时日、时间、时候、时期、时刻、时段、时光、时辰、时令、时节、时代、时限、时空、时速、时常、时分、时风、时势、时务、时宜、时局、时机、时运、时序、时差、时髦、时下、时装、时事、时弊、时价、时态......。 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继续延长。 我们做事可以是合时、同时、适时、当时、过时、即时、临时、暂时、随时、定时、及时、刹时、守时、花时、耗时、费时、准时、误时、超时、趁时、限时、赶时、补时、拖时、欠时、延时......。 我们懂得测时、计时,我们会消磨时间、浪费时间、虚度时间; 也会珍惜时间、把握时间、管理时间、善用时间、节省时间、争取时间、配合时间。 我们传递及接收消息要争取第一时间,或实时(real time),零时差。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时间的迅速流逝,感慨万千,比如苏东坡面对明月,好奇地自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陶渊明感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岳飞的《满江红》也劝勉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今代英國著名天體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寫了一本巨著:《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從科學角度探討時間,風靡一時。
总之,时间这东西,我们想不尽,说不清。 我们活在它内,它活在我们内。 我们来此世之前它已在,我们离世之后它仍在。 多了我们无妨,少了我们也不差。 我们在它身上留下印记,它也在我们身上留下沧桑,在我们额头上刻上年轮,把我们的发鬓漂白,使我们的肌肤松弛,筋骨僵硬。
在这将临期,我们不妨反省一下,基督徒对时间有没有什么特别想法? 圣经有否谈及时间? 耶稣又有没有说过什么? 我们自己对时间有何概念? 有何感受? 一年一度期待耶稣的来临的将临期到来,我们对「时间」、「将临」有什么想法。 它对我们的时间观有何影响? 我们要以什么心态来纪念他的“已来临”,去盼望他的“再来临”?
我们每天都会用当天感恩祭的集祷经来作我们这小默想的结束,今天是将临期第一周星期一。
请众同祷
★ Support this podcast ★
上主,我们的天主,求你使我们殷切期待你圣子基督的来临; 好能当他来临时,发现我们正在清醒祈祷,欢欣赞美他。 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 亚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