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ölümler
-
在親愛、友愛、情愛、屬天之愛四種類型的愛之中,
又都包含「無所求的愛」、「有所求的愛」與「激賞之愛」三個層次。 -
傷人傷己,是我們最不希望的人際關係模式。如何以健康的「罪識感」取代病態的「罪惡感」,走出家族甚至宗教帶來的傷害?
-
Eksik bölüm mü var?
-
越戰被俘、九一一之後、疫情期間,究竟人可以用甚麼方式釋放創傷、挺過挫折、在逆境中前進?
-
愛默生說:一個人裹足不前或懷念過去,他不是活在當下,而是以回首的目光哀歎過去,或是無視身邊的財富,只顧踮著腳尖窺看未來。
我們無法快樂與堅強,除非我們能活在當下,超越時間。 -
多年前輪椅上的畫家這本書激勵了許多人,它的作者Joni Eareckson如何踏出勇敢的一步,做出抉擇與改變,開展事工,進入婚姻,成為Joni Eareckson Tada。
-
台灣每10人就有1人罹患憂鬱症,憂鬱症當道的今天,如何打造幸福快樂的人生,成為我們人生的重要議題。
-
總是有人要我們跳出舒適圈,現在卻有人要我們別再跳脫舒適圈?
關鍵就在於如何定義舒適圈。 -
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以最自然的描述,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抉擇與友誼,提供一個思考與探索的空間。
-
2022/11/30 OpenAI發表ChatGPT,兩個月內吸引1億人註冊。
由16年前Google搜索引擎到今天,標示著一個新世代的開始。
當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浪潮席捲時,基督徒面對的問題將是甚麼? -
界線有定義型界線與保護型界線。
如何善用這兩種界線,在關係受傷後,走出一條重新建立關係的路徑? -
2009年時,有人問巴菲特,全球經濟萎靡不振,要怎麼重振啊?
巴菲特問他:1962年賣得最好的糖果棒是甚麼?不知道。Snickers。
2009今年賣得最好的糖果棒是甚麼?不知道。Snickers。
變動無常的世界,恆常不變的是甚麼? -
天堂與地獄,到底是何風貌?是黃金街、碧玉城,還是一個真實無比的存在?魯益師用一部開往天堂的巴士來分界這兩者。
-
女人習慣先做好其他的角色:女兒、妻子、媽媽、媳婦,最後才想到自己,
只是這些角色都很難達到完美,自然一直等不到做自己。 -
2022年台灣平均壽命是79.84歲,比全球平均壽命73.3歲還要長。
但是芬蘭老人家臨終前臥床只有兩週,而台灣老人臨終前平均臥床8年。
我們要如何長壽而不殘壽,活得久也活得好? -
聖經說: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
什麼是後悔,甚麼是懊悔?甚麼才是帶有力量的後悔? -
君士坦丁大帝在西元312年,以十字架旗號贏得戰爭,開始鬆綁對基督教的逼迫,並開始研究基督教,但直到337年離世前才受洗,因為他不願放下權勢、脫下紫袍。
-
上帝創造我們,要我們盡心、盡性、盡力、盡意的愛他,認識他。
因此我們不僅僅是用理性、經驗,也可以用感受來查驗上帝的心意,服事眾人。 -
組織需要穩定也需要彈性,作者討論七種組織的類型,以及七個組織裡的作用力,探討何時以及如何改變一個必須穩定的結構?
-
維克多.法蘭克(Victor Frankl) [意義治療法]的創始人,曾經是二戰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
他說「人類最後的自由,就是能選擇如何看待身處的環境」。
選擇建立自信戶頭,使人由平庸轉為卓越。 -
彼得.聖吉將系統動力學與組織學習、創造原理、認知科學、群體深度匯談與模擬演練遊戲融合,發展出一種人類夢寐以求的組織藍圖。
在其中,人們得以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義、實現共同願望的「學習型組織」。 - Daha fazla gö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