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ölümler
-
欢迎来到说医解药,我是Y博。春节期间本想聊点轻松的,但很遗憾看到著名艺人大S去世的消息。
她还很年轻,因流感去世让人震惊难过。这会是一期很短的分享。会聊一聊今年是日本最严重的一个流感季,24年12月底到25年一月初到了高峰。和国内一样也是甲流H1N1 pdm09为主。
不同地方的疫苗推荐不同,美国推荐所有人接种流感疫苗,而大陆台湾都更侧重高危人群。像台湾的公费覆盖老年人的线是50岁以上。这种不针对所有人的推荐可能让一些人觉得自己不用打。其实流感疫苗对任何人都有收益,自费也值得。
很多时候出去旅游,做详细的吃喝玩乐攻略固然重要。但也可以考虑一下当地的流行疾病情况,有没有什么疫苗需要补打,尤其是去另一个国家。
东亚地区的疫苗接种率往往低于预期,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去改变。虽然今年甲流已经处于下滑阶段,但可以的话还是去考虑把该补的疫苗补上。
-
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的说医解药,我是Y博。先说个事,试着建一个听友群,小红书扫码可入:
可能有人好奇为什么选小红书而非微信群?因为微信群实在太多了,我自觉管不好。。。而小红书我用的少,但每次都看到上面的医学信息几乎都有误导,所以想选在那里交流,大家看到问题或疑惑可以直接分享。感兴趣就入群吧,规矩不多,理性交流,不要太乱就好。
回归主题,由于看到太多偏见与误解,所以今天还是仿制药的返场。以两篇关于集采仿制药的爆款文章为例,《中国医疗保险》公众号刊发的原研药概念是时候退出中国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这届中产转向民营医院和“商保”了?
两篇文章都在说2024年末的医保集采谈判,原研药全线溃败,中选的均为国产仿制药,中标价格之低也引发了不小争议。不过看法上两篇文章截然相反。《原研药概念是时候退出中国了!》不仅认为仿制药取代原研药无错,更“指责”原研药是历史原因导致的中国独有现象,“成为外资药企刻意用营销话语陷阱来压制“仿制药”,让专利过期药还能卖专利期价格,成为他们高价收割中国患者韭菜的一把小镰刀”。
《“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这届中产转向民营医院和“商保”了?》描述了几位患者不愿意使用仿制药,艰难找寻原研药的故事,也分析了电商、民营医院可能获得的机遇。由于采用的故事均为患者(其中一位还是医学教授)认为原研药更好,很难不觉得文章对原研药“淡出市场”持同情态度。
这两篇文章不仅都有失偏颇,还有很多错误。药品的使用与选择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需要的是基于事实的有效讨论、沟通,并非这些激发对立甚至恐惧的爆款。
在这一期节目里你将听到【🎙️时间轴】:
00:00 两篇爆款文章,我认为都有欠缺
03:34 原研药是中国独有的概念吗?大错特错!Brand drug就是原研药。仿制药入场后的市场竞争也会促使原研药降价。可由于积累的品牌效应、企业定位等因素,原研药通常定价都高于仿制药,中外皆如此。但品牌本来也是市场经济下商品定价的考虑因素。
10:42 集采只是医保的一部分。医保进行集采的药品种类里,入选的产品会分得最为显著的处方药医院内市场里的大头。随着医院处方管理趋严,假如医保集采中标的是某个仿制药,而非原研药,那么患者很可能只能开到这个仿制药,原来的原研药就开不到了,形成退出公立医院的现象。
“退出的药品”准确说来是集采品种里未中标的产品,不仅有未中标的原研药,还有其它参选却未中标的仿制药。而且这是集采品种里才会发生。以第十次集采为例,由于没有一家原研药中选,让大量媒体、自媒体都发出了原研药、进口药退场的惊呼,可第十次集采包括多少药品呢?62种。里面有阿司匹林这样人尽皆知的常用药,可仍然只是62个药物。甚至从2018年医保开始搞集采算起,累计集采成功的药品种类也就435种。
2025年起实行的医保目录覆盖西药1765种,集采后由仿制药覆盖,可能导致原研药或进口原研药退出的,只是一小部分。
14:14 一些创新药在进入医保。实际上对于部分进口药来说是相反的:它们在入场,老百姓更容易获得了。
集采是针对医保覆盖药品里有仿制药竞争的部分种类,这只是所有医保药品里的一部分。决定医保到底保哪些药的是医保目录,近年来一直在扩充。像是2025年开始执行的医保目录新增了91种药品,自2018年以来的7轮目录调整累计加入新药530种。
一些过去常用的原研药因落选集采缩小市场范围,可能对那些习惯用这些药的患者带来冲击,这是事实。但说进口药从公立医院消失,忽略了更多创新药在进入医保,非常片面。
17:46 国产格列卫的故事。中国医保局设立于2018年,这一年也是基本药品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截至期限,同样在这一年,还有一部现象级国产影片上映:《我不是药神》。
很长一段时间,高价抗癌药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国内不仅售价高昂,供应量也有限,于是有了求助于印度仿制药。2017年,“格列卫”——伊马替尼被纳入医保,2018年,国产“格列卫”仿制药集采成功,这些发展才让中国慢粒白血病患者普遍有机会获得关键治疗药物。2018年集采成功的那款国产“格列卫”也是第一款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国产伊马替尼。
21:36 警惕阶层的话语权垄断;开得到原研药的时代真的好吗?原研药不是靠价格保障质量,默沙东免费送了乙肝疫苗给中国老百姓,那些疫苗没有因为便宜而不好。
集采不完美,国产仿制药在一致性评价后还有很多路要走,对此有疑虑、担忧都很正常,但不要忽略一个基本事实:正是以一致性评价过评为准入标准的集采,开始让中国所有的公立医院进货标准有了极为必要的统一标准。考虑到开什么药很自由的以药养医时代里普遍的医疗腐败,集采将药品采购规范化、集中化,可能也是最大范围保障医疗质量的最现实办法。
25:56不要让仿制药讨论迷失在偏见里。例如国产抗生素过敏多的问题,其实青霉素过敏很罕见,皮试是老习惯,国产青霉素质量不好需要做皮试是误解。
2023年美国发生化疗药物顺铂短缺,FDA还紧急进口中国一家仿制药厂生产的顺铂救急。中国的化疗仿制药在2023年可以得到FDA的承认,国内媒体却在2025年渲染患者的误解,这令人遗憾。
对于集采仿制药的种种质疑,我还是坚持这样的观点:一切基于科学数据、事实的讨论都值得鼓励,但不要把偏见与误解,演绎成勇于揭露真相。
33:20 致谢
34:15 片尾配乐
-
Eksik bölüm mü var?
-
这期节目或许会非常有争议,但我认为有必要发出来,因为在这个日渐沉默又异常喧哗的时代,我还是想尽我所能,留下一点客观的声音。
著名医院医生对集采仿制药的质量提出质疑,“抗生素过敏”,“原研降压药一颗,仿制药要吃两颗”,“麻药不麻,泻药不泻”,一席话引爆舆论
这些表态符合现在公众对低价仿制药的忧虑,引来无数共鸣。只是站在专业角度,目前没有看到任何对仿制药质量的质疑有充分的证据——包括最近这些专家们的表态也一样,反而是他们提出的例证不少有缺陷,一些理论也站不住脚。
在这一期节目里,你会听到【🎙️时间轴】
00:00 再聊仿制药,京沪专家对集采仿制药提出尖锐质疑。我与仿制药行业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可站在专业角度,至今看到对仿制药的质疑都缺乏充分证据。
02:30 集采仿制药质量不行,到底是哪个仿制药不行?一个原研药有多个仿制药,集采中每个药品种类中标的也有多个厂家。麻药不麻,泻药不泻,到底是哪个厂的麻药泻药呢?泛泛说仿制药质量不稳,不说具体厂家品牌,难以令人信服,也无法起到帮助作用
05:16 集采仿制药不是新药,集采的机制非常有利于头部企业,因此现在很多集采药都是头部企业生产销售多年的产品。为什么现在医生们突然说不好用了?
07:54 与已发表的临床试验结果相悖的身边统计学靠谱吗?被说仿制药得吃两颗的络活喜(注:这里口误了,把络活喜说成了络喜平),2021年发表的临床试验显示原研药与仿制药没有显著差异。专家意见在循证医学上的证据层级很低,远不如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11:36 有些质疑明显不符合科学,国产青霉素不纯容易过敏就是误解。之前也有类似的不符合科学原理的怀疑,例如国内支原体肺炎对阿奇霉素耐药非常普遍,说原研阿奇霉素有效很荒唐
14:31 有些仿制药质量不稳定的指控极为严重,为什么没看到相关研究的展开?
16:41 一分钱一分货有道理吗?药品定价和生产成本没有太大关系,原研药的高价很大程度上是品牌与企业定位,不代表这个药的生产成本真那么高。某个仿制药生产成本到底多少其实也只有厂家自己心里有数,外界顶多根据查到的原料药、辅料价格做推测。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提出与集采的落实,理论上让占了中国医疗支付大头的医保终于开始对使用药品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要求——和FDA等国际金标准接轨。当下似乎是中国药品质量有史以来保障度最高的时候,相比过去仿制药管理混乱、以药养医横行的时期,是天壤之别。怎么搞得好像是现在国产仿制药质量特别差呢?
19:42 中国的药品制造行业明明具有全球影响力了,担心中国药品制造质量的似乎都在中国。
刚刚结束的JPM会议,有人担心美国创新药体系被中国企业冲击,也有人担心会牵扯到地缘政治,唯独没听说有人觉得药品制造太复杂了,中国企业造出来的药质量不稳定。
中国医药行业似乎在全球引起恐慌,在海外是强大的制药能力(制造,不一定是创新),在国内,却成了极弱的制造能力。
23:53 致谢
参考资料/延申阅读:
络活喜仿制药研究
-
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的说医解药,我是鼓励每个人都去接种流感疫苗的Y博。
上一期节目里我们提到应对甲流疫情,最重要也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是接种流感疫苗。一些小伙伴之后向我反馈,我们也想打流感疫苗,但不知道不同的疫苗有没有区别,应该怎么选?以及现在疫情来了,再打是不是来不及了?既然流感疫苗建议是每年打,每年什么时候打合适呢?
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关于流感疫苗接种选择的问题聊个透。这是非常实用的一期节目,里面我也分享了个人接种流感疫苗的经验,欢迎转发推荐给你的亲友:)
声明:本期节目仅是基于科学信息的流感疫苗科普,并非针对个人具体健康问题的医学指导
在这期节目里,你会听到【🎙️时间轴】:
00:00 前言:应对甲流,最重要的是打流感疫苗,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打流感疫苗这件事
01:35 破解流感疫苗的两个常见误区:疫苗不安全;流感疫苗没必要。流感疫苗在中国是自愿自费的二类疫苗,但接种仍然有意义,这笔钱值得花
04:14 想打疫苗却遇到困惑:那么多个疫苗怎么选?什么时候打?疫情来了还有必要打吗?
04:41 怎么选流感疫苗:价数不是多多益善!如果可以选,如今应优先考虑三价疫苗。乙流仙台株似乎灭绝了,继续打四价增加抗原原罪风险。但打不到三价就打四价,比“裸奔”好。
08:01 在国外的老年人,免疫抑制人群,可以考虑使用高剂量或加佐剂的流感疫苗,比打普通版保护更好一点(24%相对有效性提升)。年轻人没必要打加强版,普通版保护已经很好,加强版白白增加不良反应。国内目前没有这些加强版疫苗,希望以后能接轨国际。
10:57 打针和鼻喷流感疫苗的区别是什么。国内打针的是鸡胚培育的灭活疫苗;鼻喷为减毒的活疫苗。两种疫苗有效性没什么区别,非常怕打针可以选鼻喷,但免疫抑制人群不适用活病毒疫苗,需要用灭活疫苗
主播补充:鼻喷疫苗只应用于2-49岁且无免疫抑制的人群,也不适合孕妇
12:42 百度错了,鸡蛋过敏不是流感疫苗的禁忌症!鸡胚只是病毒培养皿,之后会经过裂解提纯流感病毒抗原,疫苗中残余的鸡蛋蛋白非常非常少。研究证实鸡蛋过敏人群接种鸡胚培育的灭活流感疫苗没有出现更多的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其它药物过敏也不是疫苗接种禁忌,只有对流感疫苗过敏才不能接种(对一种流感疫苗过敏可以选其它技术路线的疫苗)。
附赠小贴士:鸡蛋过敏的检测办法,炒个生一点的鸡蛋吃一口
15:08 什么时候打疫苗合适?流感季节有时来得早,有时拖得晚,早打晚打都有错过风险。高危人群建议早打,防止赶不上疫情,如果流感疫情很晚都没消失,之后也可以去多打一针。普通年轻人(我个人的经验分享),可以稍微晚一点,如果看情况不对,可以立刻去打。
18:51 如果现在还没有得流感,赶紧去打疫苗。如果得了甲流,高危人群仍然可以考虑康复后补疫苗,因为流感季节可能会碰上不同病毒株。普通年轻人不一定需要再打,但记得下次流感季节到来前去打疫苗。
20:27 打了送鸡蛋的疫苗就不靠谱吗?有福利为什么不拿!没必要纠结流感疫苗的品牌,没打的赶紧去打。
22:24 致谢
延伸阅读:
CDC关于高剂量流感疫苗的介绍
CDC关于不同类型流感疫苗的介绍(中国只有鸡胚培育的灭活疫苗和鼻喷减毒疫苗)
CDC针对鸡蛋过敏人群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的介绍
-
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的说医解药,我是Y博,最近甲流的暴发引来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新一代流感抗病毒药物速福达成了紧俏货。它真的是抗甲流必备的神药吗?这一期节目里,我们就好好聊聊甲流以及该如何应对甲流。
在这期节目里,你将听到【🎙️时间轴】:
00:00 前言:甲流爆发,速福达成紧俏货
00:39 流行性感冒不是感冒!我们很容易把流感和感冒混在一起,但流感和感冒完全不同。一般来说,我们是把普遍病情轻,发展成严重呼吸道感染风险小的呼吸道疾病称为感冒。
03:21 流感的威胁比感冒大的多,它只由流感病毒这一类病毒导致,能感染人致病的流感病毒也只有甲流、乙流两种。流感病毒特殊的基因组结构带来了大流行威胁。H和N:甲流病毒的“工号”。
07:07 季节性流感是什么?它和大流行流感的关系是什么?
09:06 现在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两个流感:国内的甲流,美国的禽流感,它们是什么,为什么引发关注
10:53 目前国内的流感疫情是甲流,且由H1N1 pdm09推动
12:08 还记得《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吗?流感的健康威胁确实很大,国内过去对流感的统计存在严重低估
13:47 应对流感最重要的一点:打流感疫苗。为什么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打?如何理解流感疫苗的有效性?高危人群打疫苗很重要,而一般人群面对流感唯一需要做的可能就是打疫苗。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需要提高。为什么现在有的流感疫苗是三价有的是四价?
18:58 速福达、奥司他韦,这两个流感抗病毒药物的机理是什么?它们的有效性、安全性、适用人群、适应症?它们对流感有效,但可能不是大家想象的神药——只能加速症状缓解1-2天。热销的速福达有效性与奥司他韦也是类似的。
26:07 甲流疫情下,该怎么看这两个流感抗病毒药物呢?大部分人真的没必要用!高危人群才需要考虑。滥用药物的威胁:耐药。速福达耐药风险可能还更大,临床试验里出现耐药比例达10%。
主播幕后补充:目前有研究显示在预存免疫低的情况下(例如没打过流感疫苗,体内中和抗体低),使用速福达产生耐药病毒株的风险更大,考虑到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低,滥用这些抗病毒药物的后果可能也更严重。
从现有监测数据看,当下流行的H1N1 pdm09病毒株里,奥司他韦是有小比例耐药,速福达耐药还没出现,可是参考过往临床试验以及日本等地的实践情况,滥用速福达出现耐药的风险很大。就是一个有现在低程度耐药问题(奥司他韦),一个是现在还没耐药问题但以后出现耐药风险很大(速福达)。
29:04 特殊情况下,如何思考备药:想清楚需要为谁备药,什么药可能更合适这个人。备药时也要考虑剂型。为预防流感而用药对大部分人来说既没必要也不实际。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许是你更好的朋友
主播幕后补充:这期节目不着重讨论布洛芬等缓解症状的药物,不过需要提醒大家,另一个常用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不能用于治疗流感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罕见不良反应Reye综合症)。此外,一些所谓的感冒药、中成药可能含有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使用时注意看标签,防止多个药混用时出现药物过量。
34:17 致谢
35:17 片尾配乐
延伸阅读/参考资料
速福达说明书,有完整的临床试验有效性安全性数据
速福达耐药的分析
美国CDC对流感疫苗有效性的追踪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原文,凤凰网链接
配乐版权说明:
The Success by Keys of Moon | soundcloud.com
Music promoted by www.chosic.com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
creativecommons.org
Sweet Dreams by BatchBug | soundcloud.com
Music promoted by www.chosic.com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License
creativecommons.org
-
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说医解药。上一期我们聊了什么是仿制药,它和原研药的关系,监管部门为什么认为二者可以等同。但很多人可能更关注国产仿制药。随着医保改革深入,一些药似乎迎来了进口原研药退潮,只剩下国产仿制药可选。
中国仿制药到底靠不靠谱?国产仿制药为何被人怀疑?国产仿制药经历过什么样的监管变革?集采导致的低价,是否意味着药品质量不可靠?有没有什么我们需要担心的地方?那些仿制药不行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咱们一一道来。
声明:在这个播客里我们只基于科学原理、监管标准以及公开的信息对仿制药做整体分析、思考,既不代表任何单位与组织,也不对任何一个仿制药做肯定或否定的评判,更不是针对具体个人情况做医学用药建议。
在这期节目里,你将听到【🎙️时间轴】:
00:00 片头配乐 The Success by Keys of Moon
00:08 前言,咱来聊聊中国仿制药的是是非非
01:16 1984年美国通过Hatch-Waxman法案才在发达国家开启了仿制药元年,这也让欧美仿制药行业起步时就有较好的监管
03:09 中国仿制药不同,犯过严重错误,郑筱萸塑造的中国医药虚假繁荣背后的国产仿制药危机
06:31 2007年仿制药标准改革留下的漏洞:仿制药等效性的参考物没有严格限定;仿制药为什么必须和原研药做等效性研究,若和其它仿制药做等效性研究即使对标合格的仿制药也会带来巨大风险
08:46 2015年中国提出仿制药与原研药做一致性评价,监管标准已经和FDA等国际标准接轨。国产仿制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过去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也不是这不到10年的时间就能全部妥善解决的,但中国医药的进步不应被忽视
11:52 仿制药比原研药上市晚,可为什么一上来就能更便宜?省去了研发成本,也可以省去很多推广营销成本
16:26 集采仿制药吓人价格的缘由是什么?国产仿制药低价的两个生产成本优势:中国是原料药辅料生产大国;国产仿制药集中在好生产的种类
19:16 医保集采也在刺激企业报低价:不同于创新原研药竞争的医保目录谈判,集采由于有仿制药入场,价格起点低,竞争者也更多;医保是重要市场可能也是一些企业不能失去的市场
22:06 超低报价不代表企业赔钱:集采可以让企业减少营销成本;有的企业由于各种因素生产成本更低;中国仿制药企业很多,一些企业可能想趁机消灭竞争对手
23:07 潜在有危险的低价策略:地方补贴导致的不公;部分企业可能出于不入场就一定会下场的压力,只求收回少量经费运营,出现不合理报价
24:12 怎么解释大家听到的仿制药不行:过去的黑历史给人留下阴影;国产麻醉药不行的潜在原因:部分药物如果只做到及格的生物等效,可能进入实践后有一部分人群的血药浓度和原研差异过大。长期监管若有漏洞也会导致仿制药不再具有实际的一致性
28:39 集采低价的两个担忧没必要:低价不代表不能保证质量;集采低价也不影响医药创新
32:51 个人认为集采低价值得警惕的几个风险:药品供应的稳定性;仿制药品种的扩展,仿制药行业若显然低价陷阱,企业可能没法去挑战更难仿的品种;长期的质量保证
目前最现实也是最紧迫的挑战在于民众对药品的信心问题。3分钱的阿司匹林引发热议,不是因为3分钱就做不出阿司匹林,而是民众对国产仿制药真的不放心,你卖3分钱,人家更不放心。公开透明或许是回应这种信心不足的最好办法,例如可以公布每个药的一致性评价结果,让老百姓看看它们和原研到底有多大差别,是卡着80%的及格线,还是接近100%的满分。也可以将仿制药的长期监管方案公开,让大家都能看到我们有长久保障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的计划。
38:57 致谢
40:00 片尾配乐 Sweet Dreams by BatchBug
参考资料/延伸阅读
毕井泉先生关于中国仿制药监管变迁的文章
配乐版权说明:
The Success by Keys of Moon | https://soundcloud.com/keysofmoon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chosic.com/free-music/all/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Sweet Dreams by BatchBug | https://soundcloud.com/batchbug/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chosic.com/free-music/all/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deed.en_US
-
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说医解药。
仿制药是否可靠,有效性安全性是否真的能和原研药比肩,不时引起很多人焦虑。尤其是随着国内医保集采等医保改革措施的深入,国内不少人在近几年可能会遇到从一种药包括原研在内多个品牌自己选,到只能开到某个仿制药的转变。这种突然到来的改变,更容易引发猜测、怀疑。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仿制药到底是什么。由于内容较多,关于中国仿制药的历史,集采仿制药的可靠性如何,生活中听到的仿制药不好的故事大概是怎么回事,这些中国仿制药的是是非非会另外做一期节目,敬请关注
在这期节目里,你将听到【🎙️时间轴】:
00:00 片头配乐 Morning Routine by Ghostrifter Official
00:18 前言:开不到原研药,3分钱的阿司匹林是否靠谱,不时引发焦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仿制药
01:48 仿制药到底是什么药?仿制药准确来说是针对原研药里的小分子药物。这个“范围”限定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仿制”版本能否做到和原版一样,也影响到药品监管机构审核的标准。
由于结构简单且能通过化学合成方式生产,仿制药的仿制在理论上以及现行的审核标准上就是可以而且应该做到和原研药一样。仿制药真不像宫保鸡丁的不同厨师没法复刻。
(事后补充:国内有原研药、创新药两个说法,一般来说创新药是指还有专利保护的原研药,原研药则是“原厂”产品。由于过去国内创新药做的少,原研多为进口,集采选择仿制药后也就有进口原研消失之说)
09:45 从原研药到仿制药的发展过程是什么?仿制药相对原研药,英文分别是generic和brand。原研药很多时候就是来自第一个研发这个药物的药企,这些企业通过多年研究,第一个证实这些分子有治疗效果,第一个向药品监管机构申请把这些药物分子用于治疗疾病,也是第一个向市场推广这些药物。
但药品不像手机等电子产品,原研药失去专利保护后,市场很可能仍然需要这个药。这就带来医药行业要解决的问题:原研药专利保护期过了怎么办?其它企业也想生产这个药时,监管部门应以什么标准来审核,是要这些企业一样去1期到3期临床试验这么走一遍,和原研当初申请上市一样管理,还是考虑到原研已经完成验证以及化学小分子药的可复制性,做简化。
理清这个重要的监管原则问题,距今只有40年,1984年,美国通过了Hatch-Waxman法案,该方案明确了专利保护结束后,其它企业复制原研药时——也就是做仿制药时,可以用过去原研药取得的临床试验数据。
21:22 仿制药审批到底是以什么为标准?通过Hatch-Waxman法案,美国最早完成了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赛道分割,1984年也被认为是仿制药元年。时至今日,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原研药与仿制药监管原则都与Hatch-Waxman法案带来的FDA监管方案类似。
定仿制药是否做到复刻原研的关键标准是接下来这一条:做到生物等效性。说到中国集采仿制药可靠性时经常会提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这个一致性评价的核心其实也是生物等效性。
生物等效性就是指仿制药要在血药浓度曲线这些特征上和原研药等同。根据多年的研究,仿制药的血药浓度只要在原研的80-125%之间,二者就属于没有实质差别,也就做到了生物等效性。
除了极少数仿制药与原研药不能互换,绝大多数美国的仿制药和原研药默认可以互相取代。有些医生写处方写了原研药的牌子,患者到药房取药时,药房会直接换成仿制药。有的保险也会只保仿制药,要求把原研换成仿制。而大量研究都证实FDA批准的仿制药,临床有效性和原研药一样。
(事后补充:仿制药标准实际更为复杂,除了血药浓度的生物等效,还会有做溶出实验,要求溶出速率等一致。有些药物没法做血药浓度,就会以溶出为标准。限于时间篇幅,这些在播客中省略了)
28:05 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不同在哪里?你拿一片仿制药和一片原研药,最明显的很可能是它们的外观、颜色不同,有些可能气味、口感也不一样。这些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差别,在FDA等监管部门来说无关紧要,不影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
大型研究显示美国上市的仿制药和原研药生物等效性差别仅为3.5%。不能排除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有些患者刚好对某个仿制药使用的辅料过敏,原研药用的辅料不一样,从而产生治疗差异(其实这种情况反过来也可能发生),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合格仿制药和原研药对患者来说没区别。而我们绝大部分人,也没那么特殊,都会属于没区别的情况。
35:16 致谢
36:34 片尾配乐 Sweet Dreams by BatchBug
延伸阅读/参考资料:
Hatch-Waxman法案历史
FDA的仿制药监管
配乐版权说明:
Title: Morning Routine [Lofi Study Music] by Ghostrifter Official
URL: https://www.chosic.com/download-audio/29425/
Credits: Morning Routine by Ghostrifter Official | https://soundcloud.com/ghostrifter-official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chosic.com/free-music/all/
Creative Commons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Title: Sweet Dreams by BatchBug
URL: https://www.chosic.com/download-audio/26757/
Credits: Sweet Dreams by BatchBug | https://soundcloud.com/batchbug/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chosic.com/free-music/all/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deed.en_US
-
又是偷懒的一期,同样是把之前的Youtube转成音频。但这仍是一期我觉得非常值得和大家分享的节目。
今年4月,一篇《我妻之死》的文章在微信等中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文章讲述了一位旅居北美的华人女性突然被确诊肺癌,很快病重去世的故事。那篇文章中有不少对当地诊疗的质疑,觉得“妻子的病”被国外的医疗与医生耽搁了。真的如此吗?站在医学、科学角度,这位不幸去世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情况?治疗过程有无问题?
这位女性明明不抽烟,又如何得了肺癌?怎么看不吸烟人群的肺癌风险?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肺癌筛查呢?
🎙️【时间轴】,这期节目你会听到:
01:10 患者病情回顾,家属有哪些质疑
03:47加拿大医生真的不靠谱吗?为什么常规体检遗漏了肺癌重病?肺癌有哪些种类?这位患者得的又是哪一种?不吸烟的人也可能得肺癌!
14:20 这位患者的诊疗方案有问题吗?年轻人得肺癌的症状和老人可能不同,也更有可能在晚期确诊。肺癌是如何分期的?肺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患者确诊在晚期。晚期肺癌的治疗方案:手术无意义,依靠靶向药、化疗、免疫治疗。大部分不吸烟得肺癌的亚裔可以使用这种靶向药。为什么用靶向药需要做基因检测?这位患者发现是EGFR 20外显子插入后,为什么靶向药不行了?
32:07 一位不吸烟的华人女性得了肺癌,对我们个人又有什么启示?如何准确看待不吸烟人群的肺癌风险?是否可以对所有人做肺癌筛查?生活中哪些因素在增加肺癌风险?
【延伸阅读】:
公众号文章
不吸烟人群的肺癌综述论文
-
首先我要向大家坦白自己偷懒的行为。这是我把之前做的Youtube视频转为音频,只做了少许剪辑,因此里面提到的最近几天等时间点描述可能令人出戏,非常抱歉。不过这件事我个人非常感慨,也觉得值得和大家探讨。
2024年10月末,一位上海女孩沙白去瑞士“安乐死”的故事引爆全网,不少人将其称为精彩的生命教育,真的如此吗?作为一个曾经做过几年红斑狼疮基础研究的人,我不敢苟同!
🎙️【时间轴】这期播客里你会听到:
02:03 沙白病例回顾。瑞士有“安乐死”吗?安乐死是什么?为什么不能美化沙白的行为
10:24 红斑狼疮到底是个什么病?绝大部分患者的预期寿命已经与普通人无异!为什么红斑狼疮患者会用到激素治疗?这种疗法为什么又让很多患者感到困扰?
17:40 红斑狼疮患者不能晒太阳是怎么回事?40-70%的红斑狼疮患者存在光敏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户外活动注意事项有哪些?
21:47 为什么红斑狼疮会有暴发与缓解的病程交替?沙白遇到的肾炎是怎么回事?严重疾病不能依赖饮食治疗等偏门左道!沙白找到的治疗药物美罗华是什么?FDA半个世纪批准的第一个红斑狼疮药物是什么(不是美罗华)?
29:26 沙白的红斑狼疮为什么会恶化?疫苗不能背这个锅!
34:22 如果沙白的选择稍微不一样一点,会是什么结果?红斑狼疮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一些新疗法如CAR-T的初步结果令人惊喜。即便身患重病,只要有坚持活下去的信念,未必不能等来革命性的新疗法。
38:33 红斑狼疮的遗传性是怎么回事?是母亲传给女儿吗?
42:06 为什么我无法赞同沙白的生命观,人不是活在真空中,所谓为自己而活,是否又影响到别人的为自己而活?两位让我佩服的病人
-
医保集采中阿司匹林3分钱一片的价格引发热议。
3分钱一片的药可以吃吗?仿制药到底靠不靠谱?我们花9分钟,简单聊聊仿制药的有效性如何评估,生产成本,以及阿司匹林卖3分钱是否离谱。
🎙️【时间轴】:你可以听到
00:25 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关系,仿制药为什么成本更低,医保集采是什么
02:40 仿制药的有效性是如何确定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估是什么?生物等效性和临床等效性的关系
06:20 阿司匹林3分钱一片真的非常低吗?美国零售端也就几分一片
这个短篇只是简要聊聊最近仿制药引发的热议,仿制药其实是个很大的话题,今后会有更完整的介绍分析,敬请关注
-
这是之前我做客ATGC doctors' chat录的播客。希望大家喜欢,也欢迎大家关注ATGC doctors' chat,两位清华毕业的医药科研工作人员发起的播客。
过去几年里,新冠突然闯入我们的生活,又似乎一夜被“消失”。我们每个人都莫名卷入一场历史漩涡,21年时我们可能在看着欧美的混乱,22年时一些人突然出不来们,去年可能很多人都一起阳了。
过去几年我也做了不少关于新冠的科普,有些人可能也是因为那些内容而认识我。在这期节目里,我与ATGC的两位主播一起畅聊了疫情、疫苗与药物的研发,以及公卫应对措施。
【时间轴】:
01:35 疫情的个人体验
05:01 回看疫情初期的公卫应对措施
18:15 新冠主流疫苗介绍
32:05 中国为什么没有mRNA疫苗?
40:37 新冠治疗药物介绍
47:49 新冠药物研发与常规药物研发的比较
50:05 新冠疫苗药物研发经验对未来的启示
54:01 有什么是我们本可以做的更好的
60:35 什么是长新冠?有什么影响?
68:49 我们会很快遇到下一次大流行吗?
更多资料:
TED talk 你还会遇到大流行?
Fauci自传(亚马逊购买链接)
我的公众号里关于新冠的一些科普
-
大家好,我是Y博,希望给大家带来靠谱的医药科普信息。这是我第一次在小宇宙制作播客,欢迎大家留言提建议。
2024年12月4日,全美最大医保公司United Healthcare的CEO Brian Thompson在纽约市中心被人刺杀。不到一周,嫌疑人Luigi Mangione被捕,作案动机极有可能是出于对美国医保与医疗系统的极度不满。但Thompson遇刺后,大量美国民众不仅没有同情,反而宣泄对United Healthcare等医保公司的反感。
美国不是有着全世界最强大的医药创新吗?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对美国的医疗尤其是医保如此不满?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美国医疗天使与魔鬼的双面性,以及美国医保为什么那么招人恨。
00:00 美国最大医保公司CEO遇害:震惊美国的凶案
01:42 美国医疗的强大:凝聚了全球最强的医药创新,让人有可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其中美国医保也有关键作用:愿意为创新做支付。
08:02 得了绝症重病,美国的医疗很可能是活下去最好的希望。而且公平地说,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医疗不贵。
11:31 大部分人并没有特别严重的疾病,甚至就是有重病,需要美国有,欧洲等其它发达国家却没上市的创新药,也非常罕见。这让美国医疗体系里个人支出高的缺点暴露无疑。美国彻底商业化市场化的医疗让保费高昂,也让美国人想保个意外的代价极高。美国医保的中产困境:相比医疗成本,医保不贵,不买不行;可相比收入,医保又贵得离谱,严重影响经济状况。有病没病,美国的医疗仅凭医保保费一项,就给大部分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能不招人恨吗?
18:00 经济不友好还只是美国医保系统的问题之一,另一个不可忽视也让美国医保惹人厌的因素是其复杂性。复杂性带来的一个严峻挑战是行政管理繁杂,非常难用。比如每个保险基本都有优先的医疗服务机构,即网络内(in network)和网络外(out of network),网络内医保赔付额和网络外可以差很多。生病了不搞清楚“网络”问题,搞不好就踩雷收到远超预料的账单。
21:08由于美国医疗的割裂化,很多医疗手段都会被保险公司要求提供事先授权,prior authorization,即医生必须先征得保险公司同意,才能做某个检查或用某个治疗。美国医保的事先授权很多时候成了找茬:保险公司设置各种复杂的要求,让获得授权变得异常耗时耗力,大幅增加行政成本(保险公司雇人折腾医院,医院雇人反折腾)的同时,又让患者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
26:05 United Healthcare CEO Brian Thompson遇害后事先授权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凶手可能遇到过事先授权的困扰,United Healthcare在这方面也是臭名昭著
28:07 美国的医疗对美国人来说是割裂的。对于穷人来说,可能完全负担不起保费、copay、deductible,彻底看不了病;对于中产来说,保费等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可好歹还算是有点保障。可对于那些富豪来说,他们很可能有着与普通中产完全不同的医保,可以享受所有美国能提供的最先进医疗却不用忍受任何前述提到的缺陷。
任何一个重要的医疗指标,美国在发达国家中都是稳居倒数,这意味着美国有着所有发达国家里最糟糕的医疗结果。可这种糟糕的结果不是出现在类似大公司CEO、富豪身上,而是出现在更多普通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身上。
但问题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没法成为富豪高管,只会是社会中的平常一员,领着一般般的工资,过着平凡的生活。医疗需要为普通人服务,医保需要为普通人服务。美国的医保、医疗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是所有与美国医疗相关的行业的污点:从医药企业到医疗机构到医保公司,均如此。
延申阅读/部分参考资料:美国医保保费通胀数据
美国医疗行政支出数据
英国NICE无法就德曲妥珠单抗定价达成共识
WSJ调查显示多家美国保险公司存在骗保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