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ölümler

  • 导语

    邵艺辉导演的《好东西》全网上线了,趁着过年,和大家一起看看这部片子,给生活打点鸡血。

    成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充满了挣扎、破碎与修复。电影《好东西》以三个女性的成长故事展开,用悲喜交织的情感画卷映射出生活的真实与复杂。本期播客,两位主播深度剖析了电影中关于原生家庭、亲密关系和个人成长的多个层面。他们用真挚的对话探讨如何从生活的“游戏规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又如何在跌撞中学会自洽与坚韧。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电影的解读,更是一场关于人生的深刻思考。无论你是正在寻找成长力量的人,还是在感情中迷失的人,这期节目都值得聆听。

    Show notes

    00:00 电影《好东西》的独特魅力:从“喜剧”到“生活剧”的跨越 电影的片名 “Her Story” 传递了女性视角的独特力量,同时也探讨了何为“好东西”。 电影《好东西》寓意,以及如何打破观众对女性题材的刻板标签。 03:33 小孩视角与悲喜交织:真实的家庭成长刻画 小孩视角下的“耳机蒙太奇”片段,通过诗意的声音对比,揭示了家庭中父母的付出与孩子的误解。 电影中传播最广的一段戏如何戳中观众内心,并引发对原生家庭的深刻反思。 12:03 上场还是观众?从电影到人生的选择权 王铁梅鼓励孩子勇敢上场的桥段,与创业和个人成长中的“舞台”哲学形成呼应。 主播自己的创业经验,如何从观众到“上场”面对生活的挑战,激励更多人行动起来。 18:37 女性角色的多面性:打破标签,寻找自洽 王铁梅、小叶和王茉莉三位女性的成长轨迹,反映了社会贴标签对女性的限制与她们的挣脱。 电影更强调成长过程中的“自洽”,并探讨每个人如何摆脱外界评价,找到真实自我。 27:23 破除规则的勇气:关于游戏规则的隐喻 小叶的自杀戏和台词“正是因为我们乐观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剧”深刻揭示了电影的内在力量。 主播结合现代职场与生活,讨论如何突破“不喜欢的游戏规则”,找到属于自己的新规则。 32:57 自洽与成长:好东西的终极意义 电影中的核心台词“让你开心的东西,就是好东西”成为节目的点题总结。 主播们分享了电影带给他们的感悟:无论生活多么复杂,只要勇敢面对跌撞,学会自洽,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好东西”。

    分享的歌曲

    经典歌曲《明天会更好》。这首歌曾在电影《好东西》中多次出现,带着希望与温暖的力量,为复杂的生活注入了一抹阳光。正如电影所表达的主题,无论面对多少跌撞与不完美,我们始终可以带着乐观和自信,期待明天会更好。

  •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经历意外和挑战,那些混乱的时刻仿佛是成长的“凶杀现场”。在本期播客中,两位主播真诚分享了他们关于“内核稳定”的思考与实践。从创业团队中的突发状况,到面对外界评价的从容自洽,他们探讨了如何通过自我认知与价值观的建立,逐步迈向内心的稳定与成熟。这是一场温暖且深刻的对话,邀请你一起寻找从风雨中收获力量的方法,让我们在阳光下笑着面对一切,成为真正的自己。

    Shownotes

    00:00 内核稳定的定义与重要性

    l 围绕“内核稳定”展开,这是每个人面对生活复杂性的核心能力。

    l 拆解了“内核”和“稳定”这两个概念:内核指的是自我认知和价值观的建立,稳定则与情绪管理和环境适应有关。

    l 每个人都需要修炼“内核稳定”来应对压力和不确定性。

    06:42 团队突发状况中的内核稳定

    l 团队001号员工在公司年会期间突然提出离职,面对这个突发情况,团队领导者展现了从容的内核稳定:迅速分析员工离职背后的原因、调动团队资源进行交接,并且平稳过渡关键工作。

    l 内核稳定并不意味着没有情绪,而是能够在情绪之中找到行动的方向。

    19:30 人到中年内核稳定的修炼

    l 为什么年纪渐长后,人的内核更趋于稳定?这来源于价值观的明确和自我认知的加深。

    l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内核稳定的核心哲学——既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能坦然面对别人的离开与变化。

    l “自洽”的重要性,指出接纳自己的平凡,反而能够带来更大的心理能量。

    29:22 从乔布斯到马斯克:情绪与内核的双面镜

    l 主播们通过分析乔布斯和马斯克这两位知名企业家的故事,揭示了“内核稳定”与“情绪波动”可以共存的道理。

    l 他们的例子说明,拥有明确的目标感和价值观体系,是应对复杂环境的强大力量。

    l 特别是马斯克在创业历程中的极端情绪表现,并未影响他实现目标,这成为讨论情绪管理的经典案例。

    l

    37:25 成长的凶杀现场:如何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l “每一次成长都是一个凶杀现场。”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与痛苦。

    l 在挫折与批评中,每个人都需要经历情绪的失控、外界的压力、甚至自我的否定,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l 在混乱中找到自己,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把经历变成力量,最终构建属于自己的稳定内核。

    结尾歌曲分享:刘思涵、郁可唯《知难而退》

  • Eksik bölüm mü var?

    Akışı yenilemek için buraya tıklayın.

  • 新年伊始,是时候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衣柜里堆积如山的衣物、塞满抽屉的数据线、用不到的保温杯,还有那些让人疲惫的人际关系……如何通过断舍离清理生活空间、提升能量场?本期播客带你从整理物品到人际关系,开启一场怦然心动的蜕变之旅。

    Shownotes

    00:00 - 08:47 什么是断舍离:从概念到实践起源与灵感:介绍《怦然心动的整理手册》和断舍离的三层境界(断、舍、离)。
    为什么我们需要断舍离:物品积累如何拖垮生活效率与能量。
    08:48 - 21:12     物品整理的黄金法则宝藏综艺:麻理惠的整理秘诀 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超级实用的三分法整理衣服、书籍、文件等物品。
    用“怦然心动”标准筛选衣物,学会放手不需要的物品,学会整理、分类、最重要的是分离。
    21:13 - 26:40     断舍离的延伸:生活习惯的优化清理杂物如何改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书籍、保温杯、数据线等等,为什么家里很多物品的为什么堆积过多,我们还不停囤货。
    能量场的提升:减少选择疲劳和杂物占据的负面情绪。
    26:41 - 32:21     从物质到情感:关系中最难的断舍离从亲密关系到朋友圈,哪些人际关系需要重新审视?
    通过“怦然心动”的标准清理关系负担。
    学会放下不健康的关系,让生活更聚焦更有意义。
    32:22 - 37:03新年大扫除:断舍离行动指南结合春节大扫除契机,实施全方位的断舍离计划。
    用断舍离迎接更轻盈、更高能量的生活。
    片尾分享歌曲陈慧琳的《断舍离》作为新年祝福。

    本期节目的提到的综艺节目:

    麻理惠的整理秘诀 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 新年伊始,如何不让拖延症成为你实现目标的最大绊脚石?在这一期播客中,我们聊到了拖延的根源、行为模式,以及从10秒法则到虚拟Deadline的实战解决方案。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一起找到对抗拖延的行动力!

    Shownotes(5个核心点)

    1. 拖延症的根源与特征 00:00 - 05:20

    拖延症的两大特征:完美主义与目标模糊。

    案例:立Flag与拖延的心理斗争。

    引出核心问题:如何对抗拖延症?

    2. 行动力的第一步10秒法则 05:21 - 10:28

    解释10秒法则:快速倒计时克服犹豫。

    案例:起床和临时直播的应用实例。

    延伸讨论:减少“选项B”的干扰,提高执行效率。

    3. 虚拟Deadline与目标拆解 10:29 - 15:53

    通过提前量减少时间压力。

    案例:虚拟火车时间与OKR管理法的结合。

    将宏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降低心理阻力。

    4. 正向反馈与习惯养成15:54 - 24:15

    讨论如何通过小奖励维持行动力。

    案例:插画技能的坚持与自我激励不足的反思。

    方法:21天打卡与分阶段奖励机制。

    5. 调整目标与优先级24:16 - 36:20

    分析阻力大的目标如何影响拖延症。

    提出解决方案:重新评估目标价值,及时调整策略。

    总结:治愈拖延的核心在于具体、现实和灵活的目标设置。

    FM2960-10 破解拖延症:从10秒法则到完美主义的救赎

    导语

    新年伊始,如何不让拖延症成为你实现目标的最大绊脚石?在这一期播客中,我们聊到了拖延的根源、行为模式,以及从10秒法则到虚拟Deadline的实战解决方案。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一起找到对抗拖延的行动力!

    Shownotes(5个核心点)

    1. 拖延症的根源与特征 00:00 - 05:20

    拖延症的两大特征:完美主义与目标模糊。

    案例:立Flag与拖延的心理斗争。

    引出核心问题:如何对抗拖延症?

    2. 行动力的第一步10秒法则 05:21 - 10:28

    解释10秒法则:快速倒计时克服犹豫。

    案例:起床和临时直播的应用实例。

    延伸讨论:减少“选项B”的干扰,提高执行效率。

    3. 虚拟Deadline与目标拆解 10:29 - 15:53

    通过提前量减少时间压力。

    案例:虚拟火车时间与OKR管理法的结合。

    将宏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降低心理阻力。

    4. 正向反馈与习惯养成15:54 - 24:15

    讨论如何通过小奖励维持行动力。

    案例:插画技能的坚持与自我激励不足的反思。

    方法:21天打卡与分阶段奖励机制。

    5. 调整目标与优先级24:16 - 36:20

    分析阻力大的目标如何影响拖延症。

    提出解决方案:重新评估目标价值,及时调整策略。

    总结:治愈拖延的核心在于具体、现实和灵活的目标设置

  • 从忙碌的大厂生活到自媒体的试水,从尝试马拉松到重新拾起绘画,2024年是一个关键词驱动的成长之年。探索、转型、情绪价值、自我连接……这些关键词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刻的故事和感悟?让我们在这期播客中,回顾这一年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

    Shownotes

    00:00 - 03:10 2024年度关键词开启

    分享对时间的不同感受(快 vs. 慢),年度关键词总结的意义。

    03:11 - 07:50 探索,一年来的兴趣与挑战

    尝试新领域:马拉松挑战、高级品酒师课程、时尚插画。

    感悟:兴趣的探索永远不晚,关键在于行动。

    07:51 - 18:35:情绪价值,人际关系与自我安抚

    分享与朋友共同经历的情绪瞬间:撸串民谣、酒局观察。

    如何通过播客为听众和自己提供情绪支持。

    18:36 - 30:05 转型,2690的职场低谷与自媒体

    从传统媒体人到自媒体创业的历程与思考。

    转型的焦虑与解决方案:在尝试中找到新的方向。

    30:06 - 35:54 与世界去连接,自我与他人连接

    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家庭、朋友、合作伙伴。

    自我反思:学会对内连接以寻找答案。

    35:55 - 43:10年度总结与展望

    汇总关键词:探索、成长、连接、情绪价值、转型。

    展望未来:春天可期,人间值得。

    片尾歌曲推荐:鹿先森乐队《春风十里》

  • 在本期节目中,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趣味盎然的 MBTI 性格类型世界!它不仅能助力你深度发掘自身独特个性,更有可能成为你实现人生逆袭的关键钥匙,同时我们还会全方位解读 MBTI 所蕴含的社交货币价值以及细致入微的性格特质剖析。那神秘莫测的 16 种性格类型,究竟潜藏着多少连你自己都未曾留意的奇妙奥秘呢?你究竟是属于在社交场合中活力四射、能量满格的外向型(E),还是倾向于在静谧独处时光里汲取能量、充实自我的内向型(I)呢?是那种对具体细节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感觉型(S),还是思维天马行空、脑洞无限大开的直觉型(N)呢?亦或是秉持理性思维、逻辑至上的思考型(T),还是将情感因素置于首位、极为重视内心感受的感受型(F)呢?是习惯未雨绸缪、计划周详的判断型(J),还是偏好自由自在、随性灵活的感知型(P)呢?无论你属于哪一种类型,都定能在这场探索之旅中寻得强烈的共鸣与无尽的乐趣。当你一边聆听播客,一边对照自身情况时,说不定就会偶然间发现那些能让自己不禁会心一笑的 “小确幸” 真相哦!

    Show Notes

    00:00-05:00:MBTI的起源与基本原理介绍 讨论MBTI为何成为职场、教育和个人成长领域的热门工具,以及其四个核心偏好的基础框架。 05:01-15:00:16种人格类型快速概述及四组偏好解释
        逐一拆解MBTI的四个偏好维度(外向/内向,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判断/感知),并快速列举16种人格类型。 15:01-25:00:每种人格类型的强项与挑战,适合的方向 例如ISTJ的组织能力强、ENFP的创造力突出,同时指出潜在的弱点。 25:01-35:00:如何通过MBTI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探讨MBTI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如理解不同性格的沟通风格,提出实用技巧来加强协作。 35:01-结束:测试自己的MBTI,发现自我天命 如何通过MBTI测试或自我反思快速找到自己的性格类型,讨论MBTI在生活中的实际感悟。

    结合权威 MBTI 介绍的 4 对字母简要解释:

    示例解释: 如果你是 E 类型,可能更喜欢活跃的社交场合,而 I 类型则可能更享受独自阅读或思考。 S 类型可能更适合做需要关注细节的工作,如会计;而 N 类型更适合需要全局思考和创造力的领域,如战略或设计。 T 类型在冲突中倾向于讲道理和找逻辑;而 F 类型更关心冲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J 类型喜欢列清单和制定计划,而 P 类型更愿意根据情况即兴调整。

    这种解释方式有助于初学者快速理解 MBTI 的基本框架,并对照自身特点。

    以下是根据16种性格类型和播客内容整理的表格:

    片尾歌曲:内心戏很足的来自Eason陈奕迅的《孤独患者》

  •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埋头于主业,却忽略了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的机会。当收入无法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主业的稳定不再可靠,副业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Plan B,甚至是人生的新方向。今天,我们和你一起聊聊如何在主业之外找到人生的第二曲线,如何通过副业实现生活格局的改变,也希望这次对话能为你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Show Notes

    1. 00:00 为什么聊副业与亲身副业分享:

    o 副业的意义与崛起:当主业无法满足收入与个人价值,副业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

    o 主播亲身经历:从副业起步到找到人生新方向的故事分享。

    2. 08:25 副业为何重要:

    o 它是主业的补充,更是拓展人生边界的重要手段。

    o 副业带来的不仅是额外收入,更是职业生涯的第二曲线。

    3. 15:12 副业误区与突破:

    o 副业≠不务正业:打破对副业的偏见。

    o 从兴趣到变现:兴趣爱好如何有效转化为副业?

    4. 22:30 主业与副业的关系:如何平和?

    o 主业反哺副业:如何利用主业技能提升副业的专业性?

    o 副业反哺主业:通过副业收入与成就感缓解主业压力。

    5. 28:45 成功副业案例:财务自由和终身事业

    o 从副业逆袭的“七浦路女孩”到财务自由的淘宝店主。

    o 传统媒体从业者如何通过副业实现职业转型?

    6. 33:50 副业的实操入门指南:

    o 寻找适合自己的副业:从兴趣、特长到市场需求。

    o 小建议:大胆尝试,从小切口入手,逐步放大影响力。

    7. 37:15 副业布局与自我成长:

    o 如何通过副业培养自律与长期主义的心态。

    o 不确定时期的生存策略:用副业为人生增加更多选择。

    8. 39:20 推荐阅读与片尾总结:

    o 推荐书籍:《斯坦福人生设计课》(Designing Your Life),助你发现兴趣与副业潜力。

    o 片尾曲推荐:余超颖版本的《春泥》——让我们懂得学会珍惜,鼓励听众珍惜当下、用副业创造人生更多可能性。

  • 职场寒冬的双重困局:招聘难,求职更难?大环境消费降级,职场裁员浪潮滚滚,焦虑蔓延。求职者中,有人被裁后孤注一掷,有人投出无数简历却音讯全无。招聘方一边吐槽‘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边却抱怨‘简历看起来太浮夸’。这是一场关于价值、匹配和真诚的双向博弈。今天,我们深入探讨职场中的那些现实:如何在招聘者和求职者之间搭建信任的桥梁?如何用真诚和自驱力突破困局?”Show Notes 00:00 开场白:
    职场焦虑时代的现实——裁员、优化、竞争,招聘与求职为何供需错配?
    感谢上一期粉丝支持,转入本期主题:关于招聘与求职的双向观察。
    08:30 招聘者的视角:
    招不到合适的人?老板的困惑与心声。
    简历筛选的技巧与误区:广撒网与“万能简历”是如何减分的?
    初创企业与大厂招聘的区别:薪资、期望与适配度。
    25:20 面试中的求职者表现: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权衡:自信与真诚为何重要?
    面试“无所谓”心态带来的遗憾案例。
    女性与35岁以上求职者的优势、误区与突破之道。
    40:05 面向不同群体的建议:
    35岁以上职场人: 如何脱下过往光环,转型为顾问或项目制合作者?
    初入职场的小白: 勇气与真诚是最强竞争力,如何通过简历和面试脱颖而出?
    55:10 结束与片尾曲:
    总结招聘市场的双向奔赴逻辑:找到你“能做”且“热爱”的位置。
    推荐片尾曲大张伟《阳光彩虹小白马》,献给正在求职路上努力的每一位奋斗者。

  • 当你翻开朋友圈,你看到的是别人的岁月静好还是自己的自叹不如?有人用朋友圈记录日常,有人用它表达情绪,有人用它创造影响力。但在这个小小的方格里,我们分享的不仅是生活,更是我们想展示给外界的模样。也许你正在思考,朋友圈是记录真实的生活,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艺术创作?让我们一起回顾朋友圈的功能、挑战与意义,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00:00 开场白:

    主播的朋友圈现状与话题背景:发朋友圈是否过时?

    朋友圈作为现代社交工具的独特地位,探讨其双重属性——既私密又公开。

    10:45 朋友圈的功能与矛盾:

    朋友圈是名利场还是隐私地?分享工作、记录生活的界限。

    工作与个人广告位:从热爱项目的真情流露到被迫转发的尴尬场景。

    25:30 情绪表达与个人形象:

    朋友圈中的情绪宣泄:开心、悲伤、甚至指桑骂槐。

    滤镜与焦虑:朋友圈中的“艺术家”角色,如何平衡美化与真实?

    炫耀行为的心理剖析:越缺什么越炫什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40:15 实际案例与朋友圈的创新玩法:

    创造话题性朋友圈:以热点、投票形式激发互动的成功案例。

    将朋友圈转化为线下社交场的实践:如何通过朋友圈聚集志趣相投的人群。

    朋友圈作为求助工具:它如何成为连接资源和解决问题的万能平台?

    55:20 总结与片尾:

    朋友圈的正反面:如何经营、筛选和取舍,让它成为对你真正有意义的空间。

    推介片尾曲-金玟岐的《姗姗》,点题朋友圈内容的情绪与反思。

  • 年初立下的那些Flag,是否已经在年末兑现了?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往往忘记去检视自己的成长轨迹。无论是拖延症、碎片化注意力,还是晚睡晚起的恶性循环,都困住了我们。其实,好的习惯并不遥远,它只是需要一个微小的开始和一次次温柔的坚持。这期FM2690,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习惯的培养中找到自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回顾2024年的点点滴滴,探索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好习惯,如何在生活的喧嚣中找到自律的钥匙,开启通往2025年的希望之门。

    Show Notes

    00:00 生活快节奏中的反思:

    习惯培养的意义与年终Flag检视。

    05:32 习惯的理论基础:
    《习惯的力量》与《微习惯》解析,Cue - Routine - Reward模型的闭环。

    15:45 现实中的挑战:
    手机成瘾、注意力分散与时间碎片化的痛点。

    30:10 解决方案与故事:
    从兴趣出发,21天法则与无痛自律的实践案例。

    45:55 片尾分享:
    立Flag、还Flag,为2025年的好习惯定下新目标

    片尾歌单:
    理想混蛋《不是因为天气晴朗才爱你》。

  • 在这个双十一最冷清的一年,我们聊聊从疯狂购物到消费降级的转变。商家赚不到钱,用户薅不到羊毛,但却让我们重新思考消费的意义。学会精挑细选,不再盲从消费主义,这一届双十一带来了别样的启发。

    在本期FM 2690探讨了双十一购物节的变化和消费降级的现象。从曾经的购物狂欢到如今的理性消费,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如何在经济压力下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Show notes:

    0:00-05:30 双十一的变化与消费降级 双十一周期延长,晚会取消,顶流明星缺席,商家未赚钱,用户未薅到羊毛。 用户对双十一折扣复杂化和价格先涨后降的策略感到困惑和被算计。 05:30-20:00 个人双十一购物清单与消费观念转变 分享了双十一购物清单,包括国货化妆品、保健品、笔记本电脑和会员充值。 从国际大牌到本土品牌的转变,从囤货到补货的购物习惯改变,以及对礼盒和赠品鸡肋问题的认识。 20:00-35:00 双十一购物策略与长期主义消费 利用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购买前对比价格,避免冲动消费。 抛开礼盒,选择性价比高的主品,长期主义不等于囤货,而是合理消费。 20:00-35:00 双十一后的反思与行动 审视历史消费账单,明确刚需,从消费降级到生活品质和精神层面的升级。 避免消费合群,减少无效社交,双十一的惨淡促使我们反思和成长。

    35:00-40:00结语与歌曲分享

    分享歌曲:裘德《今天吃点什么好》

  • 导语: 在本期FM 2690播客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中年职场人面对生活和职场的双重压力时的困惑与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琐事和职场竞争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我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我,如何面对被优化的现实,以及如何在2690的及格线上寻找新的可能性和力量。本期节目,我们将分享真实的故事和深刻的见解,希望能给同样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你一些启发和勇气。


    0:00-07:30 中年职场的双重压力 家庭琐事与职场竞争的双重负担 35岁、40岁职场人的困惑与挑战 07:30-15:45 面对被优化的现实 35岁后离开大厂的人群去向 眼高手低与身不配位的困境 15:45-23:10 2690的及格线 2690作为生活及格线的象征意义 在2690的及格线上寻找新的可能性 23:10-31:05 心态调整与目标拆解 调整心态,面对收入减少但生活轻松的选择 学会拆解目标,避免不合理目标带来的身心俱疲 31:05-38:40 职场紧箍咒的解法 面对目标和完成率的执念 如何打破职场紧箍咒,找到合理的目标设定 38:40-46:30 转型与自我救赎 从大厂出来后的转型之路 如何发掘自己的specific knowledge,找到自己的特长所在 46:30-54:15 生活的富足与内心的强大 2690背后的希望和力量 向内求,关注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 欢迎收听FM2690,一档聚焦于当下生活挑战与心灵成长的播客。在这里,我们将围绕“2690”这个数字,展开对生活、梦想、焦虑与困境的深刻探讨。无论你此刻是否正处于生活的低谷,都希望你能在这里找到共鸣与力量。

    在这一集中,我们将直面从高薪到底薪的生活转变,以及如何在生活的低谷中寻找新的可能性和心态调整。让我们一起探索,当生活不再如预期那般光鲜时,我们如何重新定义成功和幸福。

    Shownotes:

    00:00 - 引言

    介绍播客主题和背景,探讨年薪百万到月薪2690元的生活转变。

    05:00 - 播客命名的背后故事

    讨论FM2690这个名字的由来,以及它如何反映我们的生活状态。

    10:00 - 2690的生活现实

    分享2690元作为生活最低保障的现实,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5:00 - 面对生活的低谷

    探讨如何在生活的低谷中寻找新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调整心态面对挑战。

    20:00 - 从媒体人到大厂人

    主播分享自己的职业转变,从媒体人到大厂人,再到现在的播客主持人。

    25:00 - 结语

    总结讨论,鼓励听众分享自己的故事,以及如何通过播客找到共鸣和解决方案。

    结语: 在这一集的FM2690中,我们深入讨论了中年危机和生活的挑战。我们希望这些真诚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启发,帮助你在生活的低谷中找到新的方向。记得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节目中继续探讨这些话题。感谢收听,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