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
-
欢迎来到【有态度的XX杂货铺】我是老王,你的隔壁邻居。
今天来为大家推荐一部台湾的小众电影《遗落的玻璃珠》。
你无法想象,所有这些美丽的镜头,描述了一种疾病。
关于遗忘。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忘记自己的这个世界,所有的记忆似乎只停留在某一个阶段,不增不减。就好像一个梦。
如同片中这个“小姑娘”。影片以小女孩的形象出现,小女孩儿考试前夜的一个梦,无法再次醒来的梦。而联结所有一切的,是当年男孩儿遗落的一块手表。
于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儿,照顾着这样一个“小姑娘”,尽心尽力,宽容她的一切,担待她的一切。这样的组合隐隐透露着一些奇怪的信息,你能猜出个大概,然而却还是想错了。
这并非是一个奇幻的电影,而是真实的生活。
“你不记得我了!”
一个少年愤愤地对着女孩儿说,然后转身离开,没有解释,更没有其他的话语。
“你还记得我吗?”
一个老头怯怯地等待着“女孩儿”的答案,如此得渴望,却不愿意表现得焦急,只怕吓到了她。
同样的一个公车车站,站牌边有一棵说不上名字的树。年华在这里停驻,树叶的枯荣,一年又一年。只是“女孩儿”并不明白,怎么昨天这里还是满树的绿叶,今天就是秋风瑟... -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期间,每天刷屏的内容自然也都离不开世界杯的话题,但我敢打赌,这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像我这种伪球迷。真正的球迷世界几大足球联赛至少是不会错过的,而伪球迷其实除了几个超级球星之外,认不得几个人。但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很多人都被这样的刷屏席卷进来。
不单单是世界杯期间,在平时,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基本上平均5-7天会有一个刷屏的事件出现,从街边的随手拍摄,到特朗普又一次变脸,反正就是总得找一些“公共事件”,实在找不到绝大部分人都感兴趣的事情,那就会有些小游戏、小测试,明星八卦或者电影电视……总之,隔三差五来这么一回。这大概也是一种现代人寻找彼此之间链接的方式。然后就顺利地被一些商家、媒体拿来变成阅读量、粉丝数、转化率……
这当然无可厚非,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习惯,也是新的工具。当然大部分人并没有去想这个问题,只是被裹挟在这样的一种潜移默化当中。但是,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需要被这些接二连三的“热点”喂食的?可能有人并不觉得,但其实这里头有很多无奈。个人也好,商家也好,一方面不断制造热点,不然吸引不到眼球;另一方面不断耗费时间和尽力... -
Episodi mancanti?
-
古时人说“诗言志”,那是因为当时说话、行文,都是那样,是生活的常态。如今,早已不复如此,谁要是还说写诗是言志,那多少有些矫情、有些酸。现在的诗歌所承载的,大约是一些无法言明、不能言明,或者不敢言明的情愫吧。 第一首《似曾相识》 那是推着单车在夕阳和黄昏中漫步的年代; 那是坐着末班公交车,电台的音乐在车厢里弥散的年代。 再熟悉不过的路,可以走很久; 夜雨霓虹,总是迷蒙炫目; 晚归的疲惫里,却也总带着几许…… 几许难以言明的,情愫。 第二首《楚楚 窈窈》 雨落深井风于野 墨入碧池蝶恋花 高枕梦黄粱 低手揽水月 楚楚悄声息 窈窈希影踪 恍兮惚兮 何处往 惚兮恍兮 归何方 诗念完了,不多作解释。 诗这样东西,大概是唯一能给全世界看,却没有几个人能看明白的东西。 这就是今天的节目,我们下次再见! 2018.06.11录制·王择成
-
作者:【意】马西米利亚诺·威尔吉利奥 出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译者:武苏 时间:2018-5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有些奇怪,一种奇怪的忧伤的感觉。大概与心境有关,大约是因为疲累,大约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眼前的整个世界都带着一层淡淡的忧伤的颜色。 略微的差别在于看《文学回忆录》的时候,感觉到的是木心先生的遗世而独立,是纵使高朋满座的学生面前,面对千百年的文学世界的孤寂;在看《后来的我们》那彩色的过往和黑白的现实之间的挣扎和无奈。 两个从小就注定两个世界的孩子,一个来自帮派的家庭,一个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下层家庭。从小到大,彼此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后,恐怕也是唯一的朋友。当然,这并没有避免彼此的争吵、伤害、误解和分离。也无法避免各自陷入糟糕,乃至绝望的困境。 大约,对于他们来说,彼此,是唯一与渴望的那个世界的一座桥梁。幸运的是能在有生之年,甚至那么小的时候就找到了这样的一座“异世界”的桥。这对于困守一辈子都无法超脱自己的小世界的许多普通人来说,已经是可以让人艳羡不已的了。只是不幸的是,即使如此,他们依旧难以跨越,当桥梁“断裂”之后,便更加无法抵达彼岸了。 正如木心先生...
-
女:如果当时,你有勇气就上了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男:如果当时你没有跟我分手……
女:那我们之后也会分手。
男:如果当时我足够有钱,我们住进一个有大沙发的大房子……
女:你可能已经找了不下十个小三了。
男:如果我们当时就是不管不顾,我们就是结婚了呢?
女:我们离婚好多年了。
男:如果你可以陪我坚持到最后呢?
女:那也许你就不会成功。
男:如果我们没有离家去北京……
女:如果没有如果……
男: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
女:……却没有了我们。
每一个男孩子问出来的如果,女孩子的回答都相当决绝,你也许能从里面听出不甘和不忍,但每一个回答却好似脱口而出。唯一的原因是,男孩子说出的这每一个“如果”,早就在她的心里默默问了自己无数遍。好像一局没有解的残棋,无论怎么尝试都难以翻盘,也恰恰是因为这样,即使明明知道不可能翻盘,也依旧在脑子里一遍遍尝试。
讲到这里,之前所谓的故事如何,情节怎样,剪辑乱不乱,其实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想来这是给怂货朋友一个聊以安慰的电影,若从来没有过心里的这种反反复复,那些一往无前的人是绝不... -
这书看着看着,脑子里浮现出这样一句没头没尾的标题。很多人说震撼,确也是震撼的,不是因为第一次了解,而是明明知道,依旧会疼痛。
这,大约是不可救药的挣扎。
也是无可奈何的挣扎。
共鸣是一种缘分,若是三五年前,这本书放在面前,当是读不下去,即使看完了也不会有太多感触,即使有了,也全非今日这样的感触。而今日,倒是希望这书能被收进某个纪念馆,然后从此无人查阅得好。
这大约也只是空想一种罢了。
小说记叙的是上个世纪末的岁月,只是如同一台无法停止的机器,在彻底崩塌之前,只会越转越快,而岁月中经过的一切人和事都将卷入其中。这是所谓的“大势所趋”,你认也好,不认也罢,无法阻止,无法置身其外。除非真看透了世事,除非真的不食人间烟火。
凡人,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看清了,不愿承认,是煎熬;视而不见,糊里糊涂的,似乎哪里都挺好,可莫名其妙就会遇上别扭;真真地盯着它,低了头,顺流而下,飞流直下三千尺了,爽了刺激了,可再高大的瀑布总有落到底的时候,到那时也总免不了呛几口水,顿时间脑子里一片空白,天地之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
... -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产品设计,先说一个大家熟悉的小东西,说来熟悉,但是可能今天这么一说,可能大家会觉得竟然这些最最普通的东西里头竟然有这么多名堂。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就是一个生产中性笔的企业,被要求召回了十万多支笔。大家可以试着猜测一下,召回的原因是什么?
中性笔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至少能见到。虽然现在大部分人写东西基本上都是通过键盘或者手机,但是笔这个东西对每个人来说一定都不陌生。只不过这个经常和我们打交道的小东西,你有没有好好观察过?其实大多数中性笔的笔帽上头,都会有个小圆孔,只是这个小圆孔的作用有多少人知道?
其实这一次十多万支笔的召回事件,就是和这个小圆孔有关。所以这个原因并不是理所当然认为的笔漏油,或者材质不过关,甚至写着写着写不出字这些,而是在一份叫做《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的文件里,规定了笔帽上的这个小圆孔必须存在。
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会觉得很奇怪,甚至是当年学生时代的时候,上课或者做作业的时候不知不觉开小差,会研究手上能拿到的各种东西,当然那个时候并没有手机可以刷朋友圈。所以笔啊、橡皮啊,还有现在不知道还存... -
这几天看到这么一则新闻,湘潭大学的一个女生晚上一个人在校园里溜达的时候,被一群流浪狗咬伤了。一开始还以为是标题党,看到当中的一段视频才知道真就是这么一个事儿。女生走着走着,就从一旁的草丛里窜出几条狗,女生害怕就开始拼命逃,这些狗也并没有离开,反倒是越来越多,追着女生不放,女生在奔逃的过程中两次摔倒,最后可能跑不动了,倒在那里。由于最后这段在监控的死角,又是夜间,加上草丛的遮挡,所以撕咬的过程并没有看到。不过从新闻的后续讲述中得知应该伤得不轻,正在医院治疗。
这个事儿说到底,其实就是流浪狗伤人事件。之所以在网络上被那么多人关注到,一来是因为发生在学校,二来是因为在大约半年前,校方曾经因为学校里的流浪狗这个隐患,而试图找到一些机构来进行“打狗”这样的一个措施,但是,最终这个计划只是停留在试图这个阶段,而没有真正实施。没有实施的原因不是以往我们想象的,为了省一笔开支,而是出于一些“爱心人士”的阻挠。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并不陌生,一方面学校里,尤其是大学校园,因为是开放式管理,所以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流浪狗、流浪猫,而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其他地方流浪的猫、狗可能没有太好的... -
最近更新挺慢的,倒不是因为懒,而是最近的一些事儿都挺扯的,各个所谓的大国之间各种乱七八糟的浆糊事儿,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恶心。说到底无非是各种政治阴谋、谎言和霸权。所谓“春秋无义战”。
先是英国的双面间谍被害,放出来的消息是被用化学毒剂给弄死了,还是军用等级的,并且是俄罗斯的。接下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开始针对人家开始所谓的制裁措施,然后是美国的跟进,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的跟进。然而这一切,当提到出示证据的时候,却都闭口不谈。没多久就尴尬了,这个所谓的被毒死的双面间谍又活过来了,还给自己的姐姐打了电话,电话里还说自己很好,只是食物中毒。
呵呵了,但是所有这些国家基于这一点而对俄罗斯的各种手段却没有一个停下来的。这是当大家都是中二患者呢,还是彻底不要脸皮了,愣是掩耳盗铃假装别人都是瞎子?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可笑了,突然又说人家叙利亚发动化学攻击,还恰恰是针对平民,又恰好这个化学武器和那个英国女间谍案同样来自俄罗斯的化学武器。拜托,之前刚承认了那家伙活得好好的,食物中毒而已。是俄罗斯对着平民扔了臭鸡蛋还是烂掉的西红柿了?
而且... -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范晔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时间:2011-6 哥伦比亚也好,拉丁美州也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地名。好像这本书里并不存在的这座蜃景之城——马孔多。 我不知道如何评说这本书,好像大部分的语言在某些时候突然集体丧失了原本的意义。 错乱的时间,被几代人不断重复使用的名字,无可改变的重复又重复的命运,那双从降生以来,就能穿透一切的目光,和永远孤独沉睡的建筑…… 自这座城市的建立,到香蕉公司的繁荣,在暴雨和烈日后的凋敝,最终陨灭于一场飓风的侵袭。百年恍若一瞬。人来了又走,只留下久久不愿离去的亡魂,在最后的风沙中,一起销声匿迹,好像从未有过。 那些不断出现,让人难以记忆和分辩的名字和人物始终在变化,然而唯一不变的是那种灵魂里无所依傍的孤寂。深入骨髓。 人大约是会本能地亲近和抗拒与自己相似的东西,所以不像其他很多小说那样,你会愿意成为其中的某个人物。说实话,对于这本书中的人物,无论哪一个,我都不愿成为。他们不似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却在骨子里与你我,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一模一样。 于是你难以逃脱一种好似被人扒得精光,**裸得面对镜子一样的...
-
欢迎来到【有态度的XX杂货铺】我是老王,你的隔壁邻居。
用《大话西游》的一句台词来概括这些年共享单车的风起涌云,基本上就是“我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尾。”
以往我们较为熟悉的故事套路一般是经过不断拼杀之后,把其他的对手都干趴了,最后老大和老二相视一笑,要么彼此分庭抗礼保持长久的对峙;要么干脆联合到一起,成为行业中不可战胜的巨无霸。
不过这一次共享经济的大战,似乎比以往都要更加惨烈一些。什么小兰、小金,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一个个顶不住压力,纷纷退出竞争不说。到了最后,在所有人心目中的两个独角兽——ofo和摩拜,一个在年初的时候传出资金断裂,迫不得已之下,用自家的小黄车作为抵押,好不容易才从阿里借来了钱救急;另一个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里,以远低于人们预料的价格被美团收购了。
其实这个结果也并非全无征兆,大约在两年前的时候,当我在魔都的大街上第一次看到了除了橙色和黄色这两种单车之后,突然在不到几天的时间里看到了不下3种其他颜色的共享单车。我当时就对身边的朋友说了一句“这些新出来的车子何必呢,活不下来啊!”不知道这个朋... -
白蛇说上辈子不知道是吃了什么,想做人。
人?虽不知这直立行走的动物有什么好的,但姐姐想做人,小青便也这么想吧。其实,原本,她是想变一只鸟的,自由自在,随处飞。
人,需有情欲,有了情欲才能有热乎气。
人,得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站不住了得忍着。
人,分三教九流,干什么便吆喝什么,穿上了袈裟,便成了僧。
人,得分你的,我的,不可逾越。
早知道,就变只鸟了。
哪有什么早知道,即做了人,便会不去了。哪是什么玩儿两天就能早早回去的。
峨眉山也好,青城山也罢,回不去。那五百年,恍若一瞬,连悲伤都不曾有过,于是蛇没有人的眼泪,得修。不若山林里那转瞬而过的五百年,是一日日,一天天。得修得千年的道行,方能修得。做了人做久了,越来越聪明了,却只觉得悲哀。
人盟誓,人背信。人顾左右而言他,人粉饰过往,将悲剧传成佳话,阿Q精神,自我催眠。上了境界,便叫传道授业解惑,实则就只是叨逼叨。
这叨逼叨对徒弟们失败了,对许仙失败了,对青白二蛇失败了,唯一授业解惑成功的时候,大约是对自己的自欺欺人罢了。
修了整五百年,这高僧大德法海方... -
近日收到一位朋友发来的邮件,关于近期“案件聚焦”中的一期节目,这期节目叫做《玫瑰命案》。之所以比其他的一些案件或者节目更加关注,是因为这起案件中的被害人与这位朋友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同事关系。
这就让屏幕中的人和故事一下子拉进了自己的生活。
给我发邮件的这位朋友说:
Hi,老王
刚看了案件聚焦,心情挺复杂的,因为被害人是我之前的同事。
案子的经过是这样的。我那个同事是年轻未婚女性,她一个大学同学对她单相思十年,一直偏执地认为她喜欢自己,在多次表白被拒后,最后一次用水果刀连刺四刀,结束了她的生命。经过鉴定这名男子精神有问题,但能完全承担法律责任,他的父母表示他小时候受过一些刺激导致了精神问题。目前这名男子已经被判处了死刑。
这件事对于我无辜的同事来说除了命运不公,我找不出其他合适的词。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犯罪的起点,什么是犯罪的终点。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讲述造成这名男子精神问题的原因,我对偏执的形成没有了解,有可能时小时候有同学欺负他,有可能是家庭失和,无论是什么刺激,谁也没有料到它会带来今天这样的后果。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电视剧死亡通知单和心理罪,都对这个问题有过探讨。案件... -
欢迎来到【有态度的XX杂货铺】,我是老王,你的隔壁邻居。
看书凭缘分,遇见一本好的书,一个好的故事,自然也是缘分使然。这个《苗疆蛊事》的系列也是无意间看到,这几个礼拜间就放不下来。
虽然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过有些事情既然没有法子证伪,也没有办法证明,那就权当是一种可能。并且多少也是一种可能的存在。这世上自然是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或者至今无法理解的事情。连老孔都不敢断然否定,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去说道罢了。
其实类似这个书里的一些东西从古至今都有各种传说,或者已知存在的玄妙。就好像几乎失传的湘西赶尸、苗疆蛊术其实都是类似的。苗人善用毒,这个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早已经不新鲜。当然似乎仅限于小说,或者传闻中的所谓情蛊,对喜欢的人种下,彼此便许一生相守,若有违背则肠穿骨烂而死。这当然是传言,夸张有趣也许更多些。但是所谓的湘西赶尸倒是真的,还记得多年前有个纪录片,说的就是赶尸匠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行业。
因为古时候入土为安的习俗,加之道路难行和当地人的经济状况,所以常常无法支付更多的费用,通过一般... -
这两天,世界上最头大的人一定就是Facebook的扎克·伯格了,5000万的用户资料泄密事件,让这个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几天之内,就跌掉了一个特斯拉的市值。因此而赢得总统大选的特朗普虽说躺枪,但至少算是个受益者,但是对于Facebook的股东们来说,也许就是灾难了。 百度的李彦宏之前说过一句话: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30天。 当然,要说Facebook破产,那还为时尚早,毕竟这样的信息泄露事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止一次。这一次之所以那么受人关注,自然也是因为和美国大选扯上了关系。之前一直都说俄罗斯操纵美国大选,现在打脸打得啪啪的。 这次事件的爆发源自于一家政治数据分析公司嘴*,他们打出了一句广告,叫“我们定位你的选民,打动他们让他们采取行动。”这一下子就把整个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和Facebook拖下了水。之所以让人愤怒,一方面按照英国的数据保护法,所有用户的信息,在没有用户本人同意之下被第三方利用了,而且是从2015年至今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用户的数据被分析,被人利用了,还浑然不知。 终于在几天之后,扎克·伯格坐不住了,从最开始的沉默,到最终站出来承认错误,才使得这件事情稍稍平息。当然...
-
就这个周末来说,除了一些没有任何悬念的政治事件之外,基本上最热门的事儿就是一辆奔驰引发的一些列疑问和剧情的变化了。
这场扑朔迷离的失控事件,最早的版本是奔驰车在高速上车速被锁定在120公里每小时,无法减速,无法刹车,联系奔驰售后尝试各种操作都没有效果,只得联系警方,此时警方反应迅速,沟通高效,为其打开了收费站的生命通道。最终司机在不敢尝试蹭护栏的方案前提下,想要跳车,于是解开了安全带,打开了车门,而此时车子恰恰减速了。司机得以控制车子,警方要求其停车在护栏外等待救援,而司机却自行低速行驶,抵达目的地成都。
原本是一条相当正常,且正能量的新闻,好像真实版的生死时速,失控的车辆在多方联动,完美的配合之下,最终转危为安。挺好的一个happyending的故事,却又一次失控了。
从新闻和视频一公布起,很自然就出现了一个这个时代中最常见的反应:是真的吗?
第一版的报道中,奔驰通过神奇的后台技术关闭了定速巡航模式,这就让突然被艾特到的奔驰很莫名,这是哪位大神给我们奔驰开发的技术啊?好想认识一下。于是官... -
欢迎来到【有态度的XX杂货铺】,我是老王,你的隔壁邻居。
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去世于爱因斯坦生日的霍金大叔昨天整整在朋友圈被刷了一整天。实在让人惊叹这位霍大叔的影响力。不过当点进去看具体的内容的时候,就开始想一个问题:那些生平也好,成就也好,大家真的关心吗?且不说那些艰深的科学问题,就是网上那一篇篇对于其生平的描述,真的有几个人从头到尾看完了呢?
是不是有点小尴尬?
既然是这样,我们就今天不介绍霍金的生平,也不说他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具体成就。那要和大家聊点啥呢?今天下午,在准备今天这个话题之前做了个很小范围的调研,那就是关于霍金,你关注他哪一点呢?
答案相信大家也都能想到啊,就是身残志坚贼牛逼。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察到些什么了?天才少年,渐冻症患者,医生宣判只能活几年,他却多活了半个世纪,并且通过一个特制的轮椅和电脑,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走上人生的巅峰。这是一个标准的男主角的标签式人设啊,所以具体生平不重要,科学领域的具体成就也不重要,反正就算和你说了,估计你也是听不懂的。
也就是这样标签式的人设,使得当年霍金来到中国后大受欢迎,虽然其实他成... -
面对泡面,最不能忍的是曾经学生时代,月底几乎弹尽粮绝纷纷吃土,用睡眠来抵御饥饿的时候,突然有个兄弟悄悄打开一盒香气四溢的泡面,这个时候基本上不但想把那哥们儿的泡面抢过来干掉,同时也很有把那哥们儿一起干掉的冲动。
前两天又因为高铁上的一盒泡面,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闹剧。我考虑了半天,还是决定不把那段视频放上来,毕竟对当事人而言也不算太正面的形象。大概的情况就是在高铁车厢里,一哥们儿饿了,和他的朋友各自泡了一盒方便面吃,就在这儿时候附近的一大姐忍不了了,就开始怒怼,最主要的理由有两条:第一高铁有规定车厢里不能吃泡面;第二我们家孩子对泡面过敏。至于言辞么,那是相当的言辞激烈,理直气壮,大有代表月亮消灭你的架势。这哥们儿也挺逗,对同伴说了句,别管她,咱慢点吃,同时拿起手机对准这位正在发飙的美少妇战士拍了一段视频。结果自然是越吵越厉害,最终好在列车人员到场协调,才使得事态没有进一步恶化。
这事儿吧,要我说,我也会对那哥们儿说一句:“别着急,咱慢着点吃。”
在生活中常有一种人贼烦人,那就是有事儿没事儿老爱拿道德说事儿,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这不是说道德不好,道德这玩意儿作为对个人自我的... -
周末两天在家,把十集的《人间世》看完,一部历时三年进驻上海各大医院进行跟踪和拍摄的纪录片。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6分。因为这里头涉及到了一个所有人都关心,却在大部分时候不愿多谈的话题,生与死。
能够看得出,影片极力避免了一些能够快速抓住眼球的镜头和场面,也许是因为编导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一次,他们镜头前所面对的这群人和以往的新闻报道中的人不太一样。也可能是因为在长期的跟踪报道中,他们不愿意再一次用所谓的善良来触痛镜头里的一个个在普通不过的人。
其实包括在今天,进行这样一种转述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尽可能以一种更为平和的视角来介绍这里头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依然健在,或者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人。
生与死的思考
对于生死的思考,其实小孩子就会有。面对花草植物、身边的小动物,乃至身边的亲人离世,也许未必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意义,但这种思考其实早就开始了。较为系统和深入地展开,对我来说大约是中学时代接触到的一本书,叫做《相约星期二》。一个社会学的老教授因为渐冻症,来日无多,一次偶然的与自己的学生会面之后,开始讲述自己面对越来越近的死亡的思考和感... - Mostra di pi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