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

  •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今天跟大家来分享这句励志口号的出处。

    话说当年吴王阖闾在檇李之战被越国打败,并脚中一剑,重伤而死,阖闾的儿子夫差发奋图强终于在夫椒这个地方打败越军,报了槜李之仇,这时越王仅剩下以五千被围在会籍山,对于报了仇的夫差来说心情很爽,所以对于这五千人的处理问题并没有很放在心上,况且这时越王派大夫文拿着重金前来求和,并承诺愿意永远臣服于吴国。吴王飘飘然打算答应他。

    吴国谋臣伍子胥说:“万万不可!臣闻之: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也就是说法‘树立品德,可以使它浇灌滋长;但是扫除祸害,必须连根拔尽’。

    伍子胥又举了一列子:从前过国的浇,杀了夏王相。却让相的妻子后缗,从城墙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下少康。少康肩负着灭国杀父之仇,聚集了夏朝的遗老部队,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报了仇,恢复了夏朝的统冶。

    伍子胥举完列子之后,又接着说,在吴国不如过国,越国的能力却大于少康,如果让越国强盛起来,吴国岂不就危险了吗?勾践这个人能够亲近臣民,发扬自己的德行。民心所向。他与我国土地相连,世代有仇,现在我们战胜了他,不但不加以消灭,反而打算保全他,这真是违背天命而助长仇敌,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

    伍子胥的一番用心良苦的劝告,并没有让吴王动心,最后还是答应了越国的求合。


    伍员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开外,吴其为沼矣!!’


    文章以伍子胥的预言为结尾,并没有明示吴国的结局,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怎会不知道呢?

    好,这就是本集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听,每日观止,小松与你同在~
  • Episodi mancanti?

    Fai clic qui per aggiornare il feed.

  • 话说楚灵王即位后,与吴国多次交战,先后灭了陈、蔡两个华夏诸侯国,又修筑了东西不羹两座大城以威慑中原,终于在会盟中压倒晋国,重新成为霸主。


    但他的霸业完全依靠武力和威压而得来,穷兵黩武,诸侯各国虽然表面上臣服于楚国,但都对其相当不满,而且楚国国内也有大量不稳定因素。


    这篇文章所讲述得是,楚灵王再次出兵与吴国争夺徐国。而子革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进行劝谏。楚灵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子革却顺着他,三问三答,随声附和,旁观者都嫌他肉麻。


    其实他是欲擒先纵,选择一个适当时机,用周穆王的故事,一下击中楚灵王要害,使他内心震动,坐卧不安。这种进谏方式,非常奇特。我们具体来看一看。


    第一段,楚灵王帅领部队在州来狩猎,之后派荡侯、潘子几位大将率领军队包围徐国,目的是


    对吴国进行威慑,文章中细节描述了楚王的穿着,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天下着雪,楚王戴着王冠,穿着秦国进口的衣服,搭着翠鸟羽毛制作的披肩,穿着豹子皮做的鞋,一身的名牌,手里拿着鞭子意气风发,得意洋洋。衬托出楚王的骄横和虚荣心强。


    第二段进入高潮,子革是何许人也?战国时期因为人才跳槽比较频繁,原来是郑国人,算是政治避难来到楚国,后来得以重用。听闻楚王在攻打徐国,心里着急,连忙晚上赶来劝谏楚王


    楚王对子革的问话很长,但意思归纳起来非常简单: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什么都想要,贪心不足而已。灵王首先回顾了自己的祖先对周王朝的巨大贡献,然后耿耿于怀地指出,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得到了周天子赏赐的礼器,楚国却没有。如果现在派人向周天子索取礼器,天子会不会给?


    子革回答说:“肯定会给啊!我们楚国的祖先,勤劳勇敢那是没话说,可当时我们不是周天子的亲戚,天子就不拿我们当回事。


    今天可不一样了,周天子害怕我们,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臣服于我们,大王您派人去要礼器,天子哪敢不给啊?”


    这段回答很对灵王的胃口,于是他得寸进尺地继续问:许这个地方,原本是楚国祖先的伯父的封地(其实都过去一千多年的事情了),后来郑国人占领了这片土地,不还给我们。如果楚国现在派人去索取这片土地,你说郑国会不会给我们呢?


    子革回答:“肯定会给啊!周天子都不敢不给我们礼器,郑国怎么敢不给我们土地啊?”灵王听了这两个回答,简直是心花怒放,欲望继续膨胀,于是又问道:原先晋国称霸中原,是因为晋国离中原比较近,我们楚国离中原比较远。现在我们在中原建立了陈、蔡、东西不羹四座大城,都可以出动一千辆兵车,诸侯应该害怕我们了吧?


    子革回答:“肯定会害怕啊!这四个城池的兵力足够威慑诸侯了,何况还有楚国本土的兵力呢?谁敢不害怕大王啊!”


    至此,灵王的自信心和欲望已经膨胀到极点,幸亏工匠进来请求他去观看玉器的制作,否则真是难以想象,接下来他还会提出多么天真的问题。


    灵王的欲望和子革的逢迎,果然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满。大臣朴析父趁灵王不在,对子革抱怨道:“您是在我们楚国很有名望的人,现在大王问你话,你只知道唯唯诺诺,这么肉麻,我们国家该怎么办啊?”


    子革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刚才是在磨刀子呢,等一会大王出来,我的刀刃就要砍下来啦!”


    灵王从工匠那里出来了,这时,楚国的史官倚相正好经过。灵王就指着倚相说:“这是我们楚国的良史啊,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古书。”《三坟》《五典》是三皇五帝的书,《八索》是关于八卦占卜的书,《九丘》则是关于九州地理人情的书。灵王得意洋洋地引用这些书名,大概不是为了称赞倚相的博学,而是为了炫耀楚国的人才众多,间接说明自己这个国王的伟大。


    可这正好给了子革一个“下刀子”的机会。

    子革不屑地说:“我曾经问倚相,周穆王在位的时候总喜欢东往西讨,大臣祭公作了一首《祈招》之诗以克制穆王的欲望,结果穆王果然没有遭到祸乱,得到了善终;倚相居然不能背诵《祈招》,这算什么博学啊?”


    灵王一听,果然来了兴致,就要子革把《祈招》背诵给他听。子革就背诵道:祈招之谙谙,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金,或如玉,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 这首诗的意思是,君主应该按照人民能够承担的限度来使用民力,不要用民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的君主才算是具备金玉一样的德行,他的德行才会被天下的人民传诵。“无醉饱之心”,与刚才灵王欲壑难填、贪求利益的心态相比,是多么格格不入啊!楚灵王虽然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却不失为一个聪明人,很快理解了子革的意思。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他向子革作揖表示感谢,回到休息的地方,当天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我们知道,一个人克制欲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种心神不宁的情形,一个普通人克制一下烟瘾、酒瘾尚且如此,何况一国之君克制权力欲?


    结果很悲惨,虽然子革的谏言打动了灵王,灵王却无法克制自己。第二年,楚国内部就爆发了政变,穷兵黩武的灵王被废黜,其弟登基为王,众叛亲离的灵王最后在荒野自杀,这就是一代霸主的下场。


    孔子说;“古也有记载说:‘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好,这就是今天简单的播讲,感谢您的收听,每日观止,小松与你同在。


  • 楚国公子围去郑国访问,同时预谋在迎娶公孙段家女儿的时候偷袭郑国,于是先派伍举担任副使前往郑国。


    伍举正准备住进城内的宾馆,郑国人怀疑他们有诈,于是使行人子羽与子辞,及馆于外。访问结束之后,公子围带领军队前去迎亲再次想要进入郑国。


    子产一看就知道楚国的阴谋所以非常担心这件事情 ,

    于是又派子羽推辞,说:“我们国家地方小,容纳不下你们那么多人,请允许我们清扫一下城外的祭坛,驻扎在那里吧。”


    公子围不甘心,于是又心生一计,派太宰伯州犁回答说:“我来的时候,大王就告诉围说‘承蒙郑国看得起,把丰氏当做你的妻子’于是呢,在国内大搞

    宴席,祭拜祖先,所以如果在城外娶妻的话,这是看不起我们楚国,而将君王的赏赐抛在了草丛里。这不旦旦是对我公子围

    的侮辱,而且还欺骗自己的先君,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回国复命呢?希望你们好好考虑这件事。”


    公子围这套大帽子扣过来,听起来好像有理有节,子羽却没有慌,没有绕弯子,而是一针见血,把话给挑明了说:“小国无罪,恃持其罪,小国没有罪,依赖大国才真正是它的罪过。


    本来打算依赖大国来保护自己,却又害怕他们包藏祸心来图谋自己。

    我们害怕其他诸侯小国失去大国的依赖,而对大国心怀戒备,使他们充满怨恨,违抗的命令,从而使大国的命令不能贯彻,无法施行。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那我们郑国一直是贵国小第,怎么敢爱惜自己的丰氏的宗庙而不让你们入内?”


    伍举知郑国有界,请崔藁而入,许之伍举知道郑国有了防备,就请求让军队垂下箭囊入城,郑国同意了。

  • 话说,郑庄公当年出生的时候跟别人不一样,一般人是头先出来,而庄公却是脚先出来,古人把这种出生的方式叫作寤生,于是庄公有个小名叫做寤生,但把他母亲武姜吓了一跳,所以非常讨厌庄公,而偏爱他的弟弟共叔段,

    所以多次想让庄公的父亲武公废掉庄公,当然武公没有同意


    等到庄公继承王位后,母亲想让一块叫做制的地方封给他弟弟,庄公没有同意,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也就是说,制这个地方很险峻,当年东虢公死在了这里,还是换个地方吧。


    于是就换了个叫京的地方封给了他弟弟,过了一段时间。底下的大臣反应,不行了哇,大王,京城现在比我们国都还要豪华,这违反宗法。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郑伯却无奈地说,唉,这是我老妈的主意啊,我也木有办法。

    祭仲说,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你母亲怎样才能满足呢,赶紧处理好你的弟弟事情吧。庄曰:多行必自毙,子故待之


    又过了些时间,共叔段私自扩充了自己的领土,公子吕说:一国不容二主,你将怎么办呢?请您早点下决心。庄公轻描淡写的是说了句‘无庸,将自及’,又过了段时间,共叔段将实力又抢占了很多地盘。底下的大将子封忍不住了曰:可矣,厚将得众。大王可以了,再不处理,你就要失去民心了。庄公又只说了句:不义不昵,厚将崩。


    果然,共叔段自以为实力很强大了,聚集了士兵准备攻打国都,抢占哥哥的王位,他的母亲还准备给他开城门。

    可是庄公听到弟弟的起兵时间,突然雷利风行,派大将子封率二百乘袭击京,也就是他弟弟的大本营,分分种种就占领了。

    共叔段最后逃到了鄢,又被他哥哥的部队追杀,又逃到了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因为共叔段本来是庄公弟弟,但是共叔段却不能做好自己弟弟的身份,所以就不认他这个弟弟,

    就好像两个国君打战一样,过去两个国家打战,是敌人一样。另外,庄公身为哥哥故意放纵自己弟弟,不好好管教,所以称郑伯,是讽刺的意识。



    再后来,郑庄公把他母亲发配到一个叫颖的地方,并发誓说不进黄泉以后永不相见,但是又后悔了。一个叫做颖考叔的大孝子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你挖个地道嘛,这样不就行了吗?于是庄公同意了。


    公入而夫之曰:大遂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之曰:大隧之外,其乐也融融庄公进入隧道看到母亲说,哈哈,我好开心,母亲看到庄公说,哈哈,我也好开心。


    于是母子合好如此

  • 子皮想要让尹何去从政当一个地方官员。
    子产疑惑说:“尹何这么年轻,不知能否胜任。”
    子皮回答说:“这个人忠厚老实,我很喜爱他,一定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里学习一段时间,
    就会更知道怎么冶理了政物了‘

    子产连忙说:“不行。我听说一个人假如真正喜欢别人,那就应该让他得到好处。现在您喜爱别人,
    就想让他来管理政事,这就如同让一个还不会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样,多半会割伤自己。

    您的所谓爱人,只不过是伤害人家罢了,那么以后谁还敢求得您的喜爱呢?
    子为郑国,栋也,栋折催蹦,侨也复压,敢不尽言,

    您在郑国如同房屋的栋梁,栋梁折断了,屋椽自然要崩塌,我也会被压在屋子底下,因此怎敢不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说
    出来呢!譬如您有一块美丽的锦缎,您一定不肯让人用它来练习剪裁衣服。担任大官、治理大邑,
    这些都是人们身家性命之所寄托,却让一个正在学习的人来担当。大官大邑与美丽的锦缎相比,
    不是更加贵重吗?我只听说过学好了然后才去管理政事,没听说过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来让他学习的。

    如果真这么做,一定会受到危害。比方打猎吧,射箭、驾车这一套练熟了,才能猎获禽兽;假
    若从来就没有登过车、射过箭和驾过车,总是为翻车发生事故(翻车压死)而提心吊胆,那么,
    哪里还顾得上猎获禽兽呢?”


    子皮惭愧的说:“说的太好!我这个人很笨。我听说过,君子总是站得高看得远,
    而小人总是目光短浅,衣服在吾身,吾知而慎知,大官,大邑,民所辟也,吾却远而慢之。

    也就是说!衣服穿在我身上,我是知道加以爱惜的;
    大官、大邑,关科身家性命的事情,我却忽视它。
    假如没有您这番话,我是不会懂得这个道理的。
    从今以后我就听您的意见行事。”

    子产正色说:“心心不同如其面,吾岂敢以子面如吾面乎,人心是不同的,就像人的面貌一样。
    我怎敢说您的面貌同我的一样呢?
    不过我心里认为危险的事情,还是要奉告的。”


    子皮以子产为忠,委其政,故子产以能为政国
    认为子产非常忠实,所以就把郑国的政事委托给他。子产因此才能治理郑国。

  • 子产是春秋是期郑国的一位非常著名政治家,以外交辞令,能言善辩,识大体得到诸候各国的尊敬,古文观止载录了许多文章来介绍他的事迹。


    一次,子产陪着郑伯去进见晋国,晋国因为郑国是小国所以很怠慢,不仅把他们安置在很简陋的宾馆里面,还长时间不接见他们。子产一怒之下,把宾馆的墙壁给砸坏。


    晋国大臣士文伯跑过来斥责说,你干什么?最近这里冶安不好,经常有盗贼,所以才修了这么高的墙,现在你却把他们推倒了,真是岂有此理,我们身为盟主,应该保证诸候各国的财产人生安全,可现在你却在这里破坏,你有何解释!


    子产不卑不亢的说,我们是小国,而大国对我们索取总是没有规律,所以经常要战战兢兢的准备礼品来觐见,现在为了表示尊重来到晋国,可你们又不安排见面,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我们有这么多礼品却没有地方可以放,如果一直暴露在室外,很容易坏掉,那么又将加重我们的罪过。还记得晋文公时期,招待诸候各国来宾,都是好酒好肉招待,宾至如归,从来不用担心盗寇的事情。可现在呢?晋国的宫殿金壁辉煌,给诸侯国住的地方跟仆人没有什么两样,东西都放不下,而且还要天天担心自己的东西被偷,那么我想向您请教,我们该怎么做呢?如果你能让晋公早点接我们,是对我们极大的恩惠,一定把这墙壁修好,不敢埋怨!


    士文伯于是把原话带给了赵文子,赵文子是晋国的执政大臣,听完之后惭愧的说,唉,是我们错,竟然用给仆人睡的房间接待诸假


    于是晋候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还派人重新装修了接待诸侯宾馆!


  • 这篇文章是《古文观止》这个书名取名的典故来由。

    大概意思是讲得吴国公子季札访问鲁国,请求鲁国乐队为他演奏当时音乐和舞蹈。


    季札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如果放到现在,可以担任一名专业的评委,所以每当乐队表演一场,他就评论一下,当乐队跳到一首叫《韶箾》,也就三王舜帝时期的舞蹈时,季札兴奋的评价说:太美妙了,天下的音乐已经没有能够超过这首的了,观止矣,虽有他乐,吾不敢请矣!!!也就是说可以了,如果还有其他的音乐,我也不想要听了~~


    《古文观止》用此作为取名的来由,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种看完本书,就够了,如果还有其他古文也就不需要再看了的意思,虽然有些自夸的成份,但不能否认的是,其影响力可以说是古文选集最大的,他选材上起春秋《左传》《国语》,下止于明朝刘伯温,归有光。内容设及历史、哲学、文学、政治、艺术等,一共也就222篇,但却可以说是一部小型规模的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


    曾有一名老学究如此说: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事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

  • 话说齐国大臣棠公去逝,崔武子跑去吊见,突然发现棠公的老婆棠姜长得很漂亮,于是回去之后,就把棠姜给娶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崔武子发现自己被戴了绿帽子,齐庄公竟然与棠姜通奸,所以一怒之下把齐庄公杀了!!


    晏子是齐国的重臣,我们以前课文中学过的《晏子使楚》中说出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的就是他,晏子听说齐庄公竟然死在了崔武子的房间,所以跑去崔武子家。崔武子不开门,随从说:你是要为国君殉葬吗? 晏子说,难道是我一个的君王不成,要我也去陪死?随从又说,那我们逃走吧? 晏子说,齐王死了难道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要逃? 随从只好说,那我们回去吧。。。

    晏子却说:自己的国君死了,我能去哪里呢?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若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也说是说,国君是天下的主人,养活着臣民,作为臣子难道只是为了那一点点工资吗?如果国君因为天下大事操劳而死,臣民就应该要追随他作为报答,可是如果君王因为自己的私欲而死,谁敢去承担这个责任呢?


    晏子接着说:崔武子杀了自己的国君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用得着跑吗?


    崔武子听晏子在门外说个没完,只好放他进来,晏子一进屋,就爬在庄公身上痛哭起来,哭完之后,好像没事一样,蹦蹦跳跳得又出去了!!!


    崔武子的随从看到很生气说:要不要派人去把他杀了,免得节外生枝,说你坏话?


    崔武子说:算了,晏子这个人很得民心,还是放了吧。

  • 晋国当时是春秋霸主,而范宣子是晋国的执政大臣,给诸侯国设立了很高的进贡标准,郑国感到苦不堪言。


    话说二月份,郑伯去晋国,郑子产写了封信让子西捎给范宣子,信中说道:您冶理晋国,四邻诸候不闻令德,而闻币重,我感到很奇怪,古代君子冶理国家从


    来不担心没有进贡,而担心自己的名声没有传播,可现在诸侯各国的财富都聚向晋国,诸侯都怀有二心,而你又负责管理晋国,晋国人民对你肯定不信任,所以你为


    什么要这样做呢?美名是德行的基本,而高尚的德行是冶理国家的基础,有了美名德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老天在天上看着你,不要有二心,只有这样,不管是远近的人都会称赞你的行为。 毋定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


    也就是说你是愿意让老百姓说,是您的恩惠养活了我们,还是说 是您压榨了我们而获得财富呢?


    范宣子看完信之后,感到很惭愧,于是放宽了对诸侯的政策,乃轻币。

  • 今天跟大家来分享我自己的三个愿望,这也是我坚持播讲的主要原因,如果有听友过我之前所播讲的内容,

    很多人可能内心在嘀咕了,这人讲得那么差,还一本正经的讲下去,真不知道那来的这么大勇气。当然我之所以坚持研习,不旦旦是为了自己的个人修养,还有我今天要分享的三个愿望


    第1希望能所在自己所从事职业领域的绝对专业

    第2求的此心光明

    第3帮助更多人热爱生活,爱上自己,知行合一,与人为善



    因为想来人心浮躁,没有耐心,

    急功近利,一面埋怨世风日下,

    一面因为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气急败坏,

    而所能接触到大部分媒体、名人语录,成功学,

    世面上火得产品无不以迎合这种心境而产生,

    于是人们戾气横生,可以因为最小的事情发怒,安全感缺失,

    无所事从,害怕出错,丧失自信,茫茫然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

    于是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于是我们想到要做点什么进行自我改变。


    我希望能找寻一种更快速并且舒服的方式不假外求愉悦人心,提升人们的幸福感,用自己最独立的思考和智慧

    去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这些看似口号和无病呻吟似的想法让我产生了一个最基础的宗旨——

    心学为魂,国学为体+所各自从事的领域。

    从而找寻到让自己内心强大的方法,而拥有一个热爱自己,热爱生活,与人为善的心,求得自我内心的永久光明~

  • 话说叔向的哥哥羊舌虎因为参与叛乱被处死,而叔向受牵连被抓入大牢,前途未知


    当时君王的宠臣乐王鲋对叔向说:哥们,需要我替你向大王说几句好话吗?


    叔向不理睬他。 旁边的人都很不理解。 而叔向说只有祁奚祁大夫才能帮自己。


    叔向的家老着急的说: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祁大夫,何也?


    意思是说,乐王鲋是君王身边的宠臣,帮你在大王面前说几句好话可能就免你罪了,,而你却不同意,


    反而认为祁大夫会帮你,这是为什么呢?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避仇,内举不失亲,


    其独遗我乎? 也就是说乐王鲋是个谄媚的小人,只会拍马屁,怎么会帮我呢?而祁大夫如果觉得对方可用。

    连仇人都会举荐,更不会避讳是否是自己的亲人。所以他一定会帮我的。


    果然,当晋王问乐王鲋关于叔向的罪行时,乐王鲋的回答是,肯定跟他哥哥有勾结,所以不能放。

    这时祁大夫已经退休了,听说叔向被关押,连忙乘车去拜见当时的执政当臣,范宣子说:有谋略,

    有智慧,有品德的人是社稷的根本,国家应该重点保护,叔向就是这样的人啊,就算他犯了再大的错误,

    也应该值得原谅。

    当年鲧因治水不利被舜帝杀了,可是他的儿子夏禹却得到重用。所以么

    怎么能因为他哥哥羊舌虎的事情连累甚至要杀他呢,您做善事,大家会感恩您的,杀再多人又有什么用?


    范宣子听完之后很高兴,于是向晋王禀明此事,把叔向放了。


    祁大夫做了好事之后,也不去看叔向就回去了,叔向放了之后,好像事情没发生一样,也不去感恩祁大夫,继续上班,每天早朝。

  • 晋国准备召开诸侯大会,前一天晚上,晋国大夫范宣子把姜戎部落的首领驹支给抓了过来,大声说:你过来,姜戎,想当年你们祖先吾离被秦国打得无家可归,是我们先王惠公看你们可怜,就从自己并不富裕的国土中分了一部分给你们安家。 可是你们不知感恩,现在各国诸侯对我们没有以前那么尊重了,肯定是你们在背后说坏话,明天的诸侯大会,你小子就不要参加了,要是敢来,就把你关起来。


    驹支听完之后解释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胃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之所,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


    大意是说秦国人无道把我们赶走了,惠公好心赏给我们一块狐狸和豺狼居住地方,我们先君很感激,对晋国一直没有二心。


    驹支又说,想当初你们晋国和秦国一起去围攻郑国,秦国私自与郑国结盟撤军,后来晋国很生气,与秦国发生了崤山之战,秦国全军覆没,这个成绩也有我们诸戎部落的功劳(关于崤山之战,我们在24集《吕相绝秦》当中提到过》。


    驹支越说越生气,你怎么可以怪罪我们呢,晋国大大小小的战役,那一次我们诸戎兄弟没有出力呢? 现在诸候各国对晋国有意见,恐怕是晋国自己做得不好,我们诸戎的语言习俗跟中原都不一样,别人怎么会听信我们的呢。


    最后驹支委屈地说,哼,不想让我们参加大会就算了,以后不跟你们玩了。赋青蝇而退。


    范宣子听完这长篇大论之后,深感惭愧,于是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 晋候率领各路诸候国讨伐秦国,并且派潜吕相前去跟秦王说,我们要和你断绝外交关系。并声色俱历,理自气壮的历数了秦国的忘恩负义和一系列的罪状


    单从本篇文章来讲,秦国被数落的一无是处,全是差评,但是如果有稍微知道部分故事的听友,就会知道这其中掺杂很多的水分。本文信息量,所包含的故事背景比较多,我会尽量都简单穿插提一下。


    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吕相是怎么说的吧。想当年我们献公与秦穆公关系很好,连我们晋王的女儿都嫁到了秦国,这是秦晋之好成语的典故,可是后来呢,晋国发生了内乱。也就是献公杀了太子申生,另外两位公子,文公逃到了齐国,惠公逃到了秦国,史称‘骊姬之难’,后来献公死了,秦王

    非常好心的帮助惠王登上了王位,可是却不能坚持到底,还派兵来攻打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关于这场战役,我们在15集《阴饴甥会秦伯》的时候讲到过。后来秦王后悔,所以又帮助我们文公继承王位,这是秦王对我们恩惠,我们晋国记在心里。


    可是后来我们敬爱的文公不辞辛苦到处南征北战收服了很多的国家来朝拜你,所以您的恩情,我们再以经报答了,再后来郑国因为得罪了您,所以我们文公率领大部队和您一起去征讨,可是您却私自与郑国结盟,大家都很生气,想跟这个叛徒拼命,是我们文公力挽狂澜,压制住了大家的怒火,所以你们能够顺利的回国,全是我们晋国的功能。


    关于这件事,我们在第18集《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有讲过。


    吕相接着说,后来文公死的时候,你们也不来吊念,分明是看不起我们,更过份的是,你们竟然趁我们不注意,去打我们

    兄弟国家,我们新王襄公不愿意自己的国家有损害,于是发动了有崤之战,关于这场战争,我们在19集《蹇叔哭师》的时候

    提到过,我们襄公由于爱惜两国的关系,所以后来就原谅了你们,可是你们不识好逮,又想联合楚国来攻打我们。还好这个时候楚成王去逝,所以就没有发生大规模恶性打架事件。


    吕相面不红气也不喘继续说,后来秦康公继位,这康公算起来还是我们晋献公的外孙,可是呢,这康公是个大坏蛋,

    又想打我们晋国的主意,派兵来搅合我们晋国的国事,又多镒来抢占我们的国土,真是岂有此理,我们两国关系越变

    越差,全是康公的原因。


    当秦王您即位的时候,我们国君景公很开心的说,这下好了,两国能恢复外交关系了,可是情况是什么呢,你又趁我们

    有外患之时,攻击我们的土地,抢我们的粮食。


    再后来,你们也希望两国不要闹得太僵,恢复当年秦晋之好的美好局面,所以呢又派人过来联盟求和。可是你们又

    说话不算话,背离盟约,你们的世仇戎狄跟我们是亲家关系,可是呢,你约我们晋国一起去攻打,我们晋公不敢违抗

    您的命令,准备积极响应,可没想到您却背后跑到戎狄首领面前高壮说:晋国要来攻打你们了。


    还好戎狄兄弟早看穿了你们的把戏跑过来告诉我们这件事情,还有楚国也来告诉我们你秦国背信弃义的事情,现在

    各诸侯都知道你们秦国是狼子野心,所以非常生气要找你们讨个说法,


    我们也是被逼无奈被大家选为盟主,如果你们秦国能够恩赐联盟就最好,如果不能给大家一个交待,恕我们晋国能力有

    限,就不能阻止大家做一些有伤和气的行为,一切都为了你们着想,希望你们早点回复。


    好,这就是文章的全部内容,就如开头所讲,本篇非常到位的将秦国说的一无是处。但具体谁是谁非,春秋无义嘛。

  • 晋国与楚国交战,后来求和,双方各自释放对方的俘虏。

    知瑩在被释放的过程时候,楚王说:你恨我吗?

    对曰,二国冶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狗,执事 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又谁敢怨。

    大意是说是,二国打战,我因为能力低被您抓了,您不但不杀我还放了我,怎么敢怨恨您呢。


    楚王听了之后很高兴,又说,那么怎么谢我呢?

    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舒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相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得。

    意思是说,两个国家为了安定繁荣,互相示好,放了双方的俘虏,这是两个国家的事,跟我又没什么关系,我没什么要谢你的。


    楚王碰了一鼻子灰,不甘心的说,那我现在放你回去,难道没什么话要跟我说吗?


    知瑩说,因为大王的恩惠,我若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又能侥幸的能到自己君王的原


    谅,以后担任驻守边境的大将,与你们再次相见的时候,必然不敢懈怠,一定拼尽全力杀敌,不敢有半点二心,这就是我的回答。


    楚王听后无奈说:晋未可与争也,重为之礼而归之。

  • 齐国与晋国交战,齐国打了败仗,于是派国佐拿着珠玉宝贝去求和。


    晋国却不同意,于是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傲慢说:要想求和也可以,必以萧同叔子为人质,并且把齐国所有的土地重新按照东西走向规划。


    国佐听完之后曰:萧同叔子非他也,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令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无乃先王之命何,且以不效令也。

    原来萧同叔子是齐王母亲,国佐说先王用孝治天下,你们却用别人的母亲当人质,这是不孝。

    紧接着又说,先王治理土地,因地制宜进行规划,今天你们却为了战争而想让齐国国土全部东西朝向,这是不仁。


    国佐做为战败国的使者一上来就给对方扣上了不孝不仁的大帽子。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又说,这次齐王叫我过来,还带了些话,您晋国强大,我们理所当然的打了败战,如果您爱惜齐国,愿意与我们重新相好,我们的土地和财宝不敢贪恋可以送给你们,但是如果你们不愿意,齐国就只好率领全部而弱小的军队与你们抗衡到底了。


    鄙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辛,敢不唯命是听?


    这就是文章的全部内容,齐国使者国佐变被动为主动,身为战败国,却不卑不抗,萝卜大棒,软硬结合,双管其下。不失大国气度。

  • 这篇文章是问鼎中原成语典故的出处,九鼎象征王室的权威,不可轻犯,

    大意是楚庄王有一次把部队开到了周王室的边疆,而傲慢的向前来慰问的周使者打听九鼎轻重大小的故事——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庄对周使者王孙满傲慢的说:听说九鼎放在周室很久了,我从来就没见过,不知道有多大多重呢?



    王孙满对楚王无礼的要求并没有针锋相对的怒骂,而是进行巧妙委婉而又犀利的反击,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话说最早天被分为九州,传说夏禹为了让老百姓知道东南西北和妖魔鬼怪平时在那里出没,就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动用了很大的财力,做了九个鼎,并把九州的形式地图和出门旅游攻略之类的刻在上面。


    王孙满先介绍了下九鼎的来历,接着又说,九鼎传到了夏桀,也就是商朝的最后一任,他昏庸无道,所以九鼎迁到了商,经过了六百年,而到了商纣王,纣王残暴,所以鼎迁到周,

    我们周朝传了三十代,共七百年,天命所归,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这就是文章的全部内容,楚国身为诸侯国,胆敢去问象征权威的九鼎,

    从另一角度来说,天下的诸侯国从最开始的暗地无视王权开始向明面上挑战而超越王权的过渡。

  • 这篇文章是郑国郑子家写给晋国执政大臣赵子宣的一封信,信中用时间罗列记叙的方式,表达了郑国多年来

    对于晋国的恭敬,也透露出小国为求生存居于大国之间疲于奔命左右逢源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作为小国不可任意戏弄的尊严和愤怒。

    ——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二于楚也。

    话说晋国对郑国越来越冷漠,因为他跟自己的对手楚国靠得太近了。

    这让郑国的执政大臣郑子家非常紧张。


    于是连夜写了封解释信告诉晋国赵子宣曰:

    寡人即位三年,召蔡侯于之事君,九月,蔡侯自敝邑以行,

    敝邑以侯宣多难,故不于蔡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朝于执事。


    大意是说我们国君在即位的三年里,说服了蔡侯来归附晋国。

    九月份的时候,从我们国家经过准备去朝见您,我们因为国家出现内乱,所以没有一起来十一月,平定了内乱,于是也跟着一志来朝见晋国。



    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阐陈事,十五五月

    陈侯自鄙邑往朝于君。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十二年六月的时候,我们太子来替陈候解释自己跟楚国玩得太近的这件事,十四年七月,我们

    国王又亲自己来一趟,终于在十五五月的时候,陈侯归附来朝见晋侯。


    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二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

    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嚷,二朝于群,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谬以过也。


    我们从正月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派人去朝见你们,想陈国蔡国跟楚国这么要好的两亲密关系,都被我拉拢过来朝见你,还多次到晋国的首都汇报工作,虽然我们是小国,可是对于晋国的尊重没有谁对超过的。


    就算要我们亡国,我们也不能够再增加了,如果你们的要求还是这么克责和无理的话,我们只好将自己所有的军队集结在边境,以等待你们的指示了。


    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后来晋国终于妥协,派了巩朔来求和,并且还让大臣赵穿,公婿池来郑国作人质

  • 有些路,走下去会很苦很累,

    但是不走会后悔。没人心疼,也要坚强;

    没人鼓掌,也要飞翔。人生贵在行动,

    只有努力了梦想才能实现。前进不必遗憾,若美好,叫做精彩;若糟糕,叫做经历!好好去爱,去生活,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别辜负了美好时光。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王曰:郑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我们在18集的时候讲到,秦王派了部分军队留守在郑国,而杞子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将,他现在写信告诉秦王说,大王啊,现在郑国派我驻守在他们的北边疆域,如果您派兵来攻打,郑国就是我们的了。


    秦王收到信之后,连忙问大臣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必备,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国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也就是说,兴师动众去攻打遥远的地方,敌人肯定提前就知晓我们的举动,郑国必然会提前作好准备,如果我们的军队大老远的出去,却没有收获,军心会不稳,而且奔赴千年,谁会不知道呢?(这里暗示晋国将会偷袭)


    可是秦王不听,于是集结军队准备出发。


    蹇叔于是就哭喊着说,唉呀,我看到军队走出城池,却再也看不到他们回来了。


    秦王对蹇叔说如此丧气的话,感到很生气,说,你这个老不死的,知道什么,一边凉块去


    蹇叔的儿子也随军队出发,他拉着自己儿子的手说,晋国必然会在崤山这个地方埋伏袭击我们,唉,我到时候来这个地方

    给你收尸吧。秦师遂东


    好,这就是文章的全部内容,后来果如蹇叔所言,秦军攻打郑国没有成功,在返回的路上,被晋国在崤山袭击,

    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