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
-
如果当年没出国,我会不会已经在银行上班、住在家里、和父母安排的人相亲结婚?
如果那次单身派对我也被邀请了,我是不是就不会大哭、不再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排除”的那一个?
如果人生真的有平行时空,现在的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这一期,我请来了新朋友 Lydia——我们是两个都叫“果儿”的女生,在雨天喝着白毫银针与新会陈皮,从友情边界聊到成长痛点,从15岁决定出国的勇气聊到如今对生活的笃定。
我们回顾了中西教育差异带来的自我觉醒,也承认自己曾在关系里用力过猛、在期待落空中崩溃大哭。
☕你会听到: 我们是怎么决定出国、又是怎么慢慢适应新生活的? 从橡皮泥式性格谈起:外界会塑造我,但我也在重塑自己 在自由环境中释放了“内心的反叛精神”之后,我终于可以不用伪装 那次没被邀请的单身派对——关系中的被排除感,是不是一种隐性的“自我矮化”? 平行时空的自己,可能在做什么?我是否正在过最想要的那种生活? 情绪来的时候,怎么拉自己一把?亲测有效的感官练习和心理小剧场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我们都在为成为喜欢的自己而努力🎯 精彩金句“我小时候看小说里有扇屋顶的窗,我当时就知道,我要去那样的地方生活。”
但也正是这些体验,让我们更靠近“完整的自己”。
“我觉得我像一块橡皮泥,旁边环境闪闪发光的时候,我就特别容易被带动。”
“我哭不是因为没被邀请,而是我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付出,却没得到回应。”
“我不是不合群,只是我不想属于那个群。”
“想做的事不一定都有结果,但一定会带你去更像你自己的地方。”👀 想看我播客之外的生活碎片?来小红书找我 👉 @Samantha萨萨
📅 欢迎订阅本节目,让我们一起轻轻走一段。 -
本期是萨萨我的单口分享,也是我过去几个月生活方式彻底改变的纪实。这一切,都从一次意外的体检报告开始。
🎙本期你将听到:
我的戒糖经历:怎么克服“点甜品就像社交礼仪”那种压力? 为什么连鸡尾酒都戒了?谈谈糖 + 酒精对身体的双重负担 妈妈传授的抗炎蔬菜汤食谱,简单暖胃,营养拉满 早餐其实不只是“吃”那么简单,而是给自己一个有掌控感的早晨 不喜欢跑步也能瘦?我靠“爬坡 + 看剧”轻松燃脂 如何自然地把运动融入生活,不用健身房打卡也能动起来 最后,说说心态的转变:为什么不再让“吃什么”占据大脑?🧡我的减脂成果:2个多月,轻了15斤,心情更好、状态更稳,真的值得!
📚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推荐:👉《疗愈的饮食与断食:新时代的个人营养学》
🍲 抗炎蔬菜汤四大基础食材:
卷心菜 洋葱 南瓜 胡萝卜
调味基础:味噌汤底
可选加分项:老豆腐、菠菜、虾仁、姜黄粉、紫薯、玉米📩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记录,欢迎留言、订阅、点赞。让我知道你在听,我也会更有动力继续讲下去。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Episodi mancanti?
-
在这一期的《喝点什么再聊》,我和Roxie久违地坐下来,边喝着粉橘色的特调,边聊聊最近的生活、职场的心得、表演的哲学,当然,还有我们都爱的葡萄酒。我们分享了如何在社交和职场中“演绎”自己,探索演员如何理解角色,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让自己更自在地融入人际关系。最后,我们把话题延展到了新西兰的葡萄酒文化,聊了聊Hawke’s Bay的酒庄体验,以及我们对酒的理解和趣事。无论你是对表演、职场、酒文化,还是朋友间的轻松对谈感兴趣,这一期都适合你!
本期时间戳
• 00:00 开场 & 今日特饮介绍:粉色蜜桃风味的夏日调饮
• 02:04 葡萄酒的甜度与酿造的奥秘
• 05:25 朋友重聚:久违的Catch-up,感叹时间流逝的速度
• 06:56 Roxie的近期动态:在奥克兰和Hawke’s Bay之间奔波 & 话剧演出回顾
• 10:33 演员的“走位”哲学:如何适应不同的舞台和环境
• 12:45 角色塑造 vs. 真实自我:演员如何在不同角色之间切换?
• 14:12 生活中也需要“演技”?社交中的角色扮演与真实表达
• 19:40 职场中的沟通艺术:如何适应不同风格的同事?
• 25:42 “表演”是理解对方的方式?如何在职场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
• 31:22 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职场中的主动表达与影响力
• 36:20 成年人的必修课:如何明确自己的需求 &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 42:22 Hawke’s Bay vs. Waiheke Island:新西兰葡萄酒产区的文化对比
• 46:23 参加酒庄巡游的趣事:酒与音乐、跨越国籍的欢乐氛围
• 49:29 旅游吐槽:基督城 vs. 奥克兰,基础设施与生活体验的对比
• 53:00 品酒的门道:如何辨别葡萄酒的香气与层次感?
• 57:12 年轻时的酒量 vs. 现在的身体代谢——酒精的代价
• 58:10 “年轻不懂事” vs. 现在的酒精耐受度下降的故事
• 59:45 总结:这一期聊了从演员到职场,再到酒文化的各种话题,期待大家的反馈!
这一期充满了轻松的朋友对谈、真实的成长经历,还有一些关于人生的小思考。如果你有想听我们聊的话题,欢迎留言告诉我们!祝大家度过愉快的一周,我们下期再见!
听众来信/商业合作: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这一期,我们聊聊女性的兴趣爱好,真的自由吗? 兴趣爱好会被社会“审查”吗?
为什么当女性爱好美妆、手工、阅读、烹饪,就被认为是“符合女性特质”,但当女性喜欢电竞、健身、收藏,就可能被问“你为什么对这些感兴趣?”女性特质到底是一种刻板印象,还是我们可以主动拥抱的力量? 兴趣爱好会随着身份变化而改变吗?
从单身时的自由探索,到同居生活后更关注家庭,再到分手后的重新聚焦自我,我们聊了聊自己的兴趣如何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出于个人选择,还是社会期待? 女性的社会地位上升=拥有更多“男性气质”?
社会对“成功女性”的期待,是否无形中要求她们更独立、更果断、更“强势”?而这种“强势”,真的意味着女性必须远离“传统女性化”兴趣吗? 社交插曲:当喜欢的人不符合你的审美……怎么办?
你会为喜欢的人调整自己的审美标准吗?我们也聊到了和陌生人约会的小技巧,帮你减少社交尴尬,提高体验感!这一期,我们不光讨论兴趣爱好,更想探讨女性如何在社会定义之外,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 欢迎在听友群里继续交流,让我们一起打破刻板印象,活出自己的精彩! 🎙️
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 这期播客,是真正意义上的闲聊!
所以,你会听到我们突然安静下来开始上嘴试唇釉的片段,
也会听到我们俩叽叽喳喳抢着说话的瞬间。
没有刻意的干货分享,也不是人生导师上线,
只是一个 快 30 岁的海外生活女主播,
和大家一起聊聊 真实的生活记录。这次,我们带着 Kiwi 男友去了上海 & 京都!
🔹 回国 vs. 去新国家,谁来做旅行规划?
🔹 旅伴角色大变?回国秒变“导游”模式
🔹 上海 City Walk vs. 京都骑行,哪种方式更好玩?
🔹 错过高铁、生病赶路… 旅行崩溃瞬间
🔹 Kiwi 男友的旅行观察:为什么中国人打卡速度这么快?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海外成长日志是一档聚焦海外生活与成长的分享节目,由我—— 萨萨主持。作为一名生活在国外近九年的中国女生,我将在这里与你一同探索异国他乡的点滴。
新西兰的夏天来了!你知道为什么这里的紫外线这么强吗?女生夏天需要注意哪些护理小细节?去海边玩的话,哪些装备必备才能避免踩坑?这一期,我为你整理了一份夏日生存攻略:
为什么新西兰紫外线这么“毒”? 沙滩必备神器大盘点:防晒伞、小帐篷、吸水毛巾,哪些能让你玩得更舒服? 女生护理小贴士:脱毛后的注意事项、防晒霜怎么选? 新西兰夏天和国内的气候到底有什么不同?湿热vs干爽大对比!这一期不仅适合想来新西兰旅行的朋友,也适合所有想更好迎接夏天的小伙伴们。快来听听,解锁这个夏天的独家攻略吧!
✨ 互动话题:你在夏天踩过哪些坑?有哪些防晒或沙滩装备是你的必备神器?欢迎在评论区和我分享!
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嗨大家,在这一期播客里,我带大家一起聊聊圣诞节的仪式感和温暖回忆。从逛圣诞集市的趣事到挑选装饰圣诞树的小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我还分享了一个特别让我感动的故事——第一次和帅小伙一家人一起过圣诞节时,他的妈妈用一颗“平安果”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连接,让我感受到爱在不同文化中的共同语言。
这一期内容包括:
圣诞集市的节日氛围和趣味发现 挑选圣诞树和装饰的乐趣 节日仪式感的意义:是传统还是创新? 我和帅小伙一家过圣诞的感人小故事 关于文化差异如何在节日中碰撞出温暖的火花如果你也有特别的节日回忆,或者关于圣诞节的有趣小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和我分享!下一期播客我们可以继续聊一聊你的故事!
-
这一期播客里,我将分享上周末,我飞到惠灵顿参加好闺蜜的Bridal Shower,在这称为新娘闺蜜派对。在新西兰,Bridal Shower不仅仅是一次聚会,更是一场关于友情、文化和欢乐的仪式!从精致的下午茶开始,到深夜的披萨睡衣趴结束。期间伴娘团和伴郎团经历了一场意外——伴郎团的车抛锚,这让我们的派对更添戏剧性。更有趣的是,通过一系列破冰游戏,我们这些素未谋面的伴娘迅速拉近了距离,成为了一天的“最佳拍档”。我还提供了一些成功举办bridal shower的小建议,接下来,跟我一起回顾这段笑泪交织的派对时光吧!xx
-
海外成长日志是一档聚焦海外生活与成长的分享节目,由我—— 萨萨主持。作为一名生活在国外近九年的中国女生,我将在这里与你一同探索异国他乡的点滴。
在今天的这期播客里面我聊到了:
- 试婚纱的经历让我可能终于领悟到了,就是人和人之间不管是关系的建立还是情感的交流的一个突破点和秘密武器!
- 在恋恋笔记本里,女主的决定就是他内心的反应,那么在我看来,她能自洽地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由此发展出今天的主题是怎么样成为内心强大的女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自洽。
- 要接纳自己的多面性。告诉自己这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吧?人类本来就是矛盾体,矛盾才是你有趣的地方。就是你要能接纳自己的矛盾和所谓的一种不完美,但是在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里面就是形形色色的人,人来人往。能在这样被外界不断冲击的过程中,你要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所以自洽也不是盲目地自信,而是一种我称之为柔韧的独立。
- 第一次纹身经历的分享是我想要打破标签的实际行动,还是一种反叛的表现?
- 从作为女孩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情绪其实很多时候都不是爆发式的,而是积累式的。所以你想要真正的摆脱现在的内耗的情绪,真的接受自己的,是一个过程。自洽不是让你逃避内耗,而是你知道内耗的存在,但是你可以选择去拥抱他,然后最后你会慢慢地感觉内耗在你的拥抱之下呢,好似一块冰被融化了。而你也并不是被那块冰所困住的,你是自由的。
- - - - -
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嗨,过去的一周大家过得怎么样呀?希望是幸福且健康的一周呀。今天的这期播客里,莉莉又回来和我一起和大家分享我们的故事啦。我们有聊到:
从最初的求婚环节开始在中国和新西兰的求婚方式上,你觉得有何不同?比如,是否存在特定的仪式或传统?
在决定结婚后,中新两国通常是谁先与双方父母沟通? 婚礼预算和计划安排你觉得在婚礼预算上,中国和新西兰的新人通常会有哪些不同的考虑?
在计划过程中,双方的亲友参与程度是否会有所不同? 关于婚礼的仪式中国婚礼中的“接亲”或敬茶等传统仪式,新西兰的婚礼会有什么类似的环节吗?
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中国或新西兰的婚礼传统,为什么? 家人参与和期望在中国和新西兰,家庭对婚礼的期望和参与度如何不同?双方的父母通常会怎样参与决策?
有没有发生过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小冲突?你是如何处理的? 宾客邀请与人数在中国,婚礼通常有较大的亲友圈,你觉得在新西兰会有同样的情况吗?宾客人数会不会相对少一些?
如何平衡双方家庭的期待和自己的想法? 婚礼场地选择在中国和新西兰选择婚礼场地时,有什么不同的偏好?(比如酒店、户外、教堂等)
你有没有想过融合一些中国或新西兰元素到婚礼场地布置中? 婚礼当天的着装和礼服中新两国在婚礼礼服的选择上有哪些差异?(比如中国的传统礼服、新西兰的婚纱礼服)
你会考虑穿传统的中国礼服吗?或者会不会穿其他具有文化意义的服饰? 婚礼文化和家庭互动婚礼中,你会特意设计一些环节,给双方家庭多一些互动的机会吗? 新人在婚礼上的角色在中国的婚礼中,很多新人会安排许多互动活动;在新西兰,是否会更注重新人和宾客的轻松互动?
你怎么看待新人在婚礼上的角色?是更像一场展示还是一个属于彼此的私密时刻? 婚礼后的庆祝与蜜月在新西兰和中国,人们通常如何庆祝婚礼后的生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跨文化婚礼的看法,或你曾经经历过的有趣文化碰撞!
嘉宾莉莉:
红薯/抖y— 莉莉在welly
- - - - -
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嗨,过去的一个星期大家过得好吗!在这一期充满乐趣和深度的姐妹茶话会上,我们挑战了彼此的友情,用25个有趣且发人深省的问题挖掘出对方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这不仅是一次深入的对话,也是我们友情的全面探索。我们鼓励听众与自己的朋友尝试同样的问答游戏,一起发现那些未曾留意的情感与故事。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用我们的25块个问题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呀。我把这25个问题写在shownotesz这里啦:
1.你最喜欢我们一起经历的哪个瞬间?
2.有没有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做过但没人会相信是真的?
3.你觉得我们什么时候的默契最强?
4.你觉得我有哪些让我自己没意识到的优点?
5.如果我们换一天身份,你会做什么?
6.你觉得你的生活哲学是什么?
7.如果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旅行,你会去哪?
8.你最害怕失去什么?
9.你觉得自己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10.你觉得我们30岁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11.如果可以回到十年前,你会对当时的自己说什么?
12.你觉得我们都变成了怎样的人?
13.你觉得自己经历过的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我是怎么帮到你的?
14.有哪些从我身上学到的东西让你印象深刻?
15.你觉得我们未来还会有哪些变化?
16.最近看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书/电影是什么?
17.有没有什么技能是你一直想学却还没学的?
18.你觉得我们可以一起去尝试的新爱好是什么?
19.有什么是你觉得特别治愈的日常小事?
20.你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更偏理性还是感性的人?
21.如果以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你会怎么维持我们的友情?
22.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老了之后还会是什么样子?
23.你最希望我们在未来能一起完成的事情是什么?
24.有没有什么话你一直想对我说但还没说出口?
25.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们的友谊,你会怎么说?
嘉宾大大:
红薯/抖y— Amanda大大
- - - - -
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嗨,大家这个星期过得怎么样呢!本期节目,我和大大一起聊了小时候在国内参加宴席的趣闻——从吃席时的热闹氛围,到敬酒环节里的各种笑料和小插曲。我们回忆了那些熟悉的场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分享了在国外与朋友们聚会的有趣经历。在家里喝酒聊天,虽然没有宴席的讲究,却有另一种温馨和自由。节目中,我们讨论了不同文化中聚会的微妙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我们的交流方式。
如果你也好奇如何在两种文化中找到社交的乐趣,或者想知道国内外聚会有哪些趣味对比,不妨点开这一期节目,和我们一起回味那些让人难忘的聚会时光吧!
嘉宾大大:
红薯— Amanda大大
- - - - -
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今天的播客有点随意,主要是因为今天宿醉(笑),不过我还是想和大家简单聊聊中国和新西兰的酒文化,作为下周话题的预告。敬酒文化在中国和新西兰有着很大的不同,你可能在中国经历过那些繁琐的敬酒礼仪,而在新西兰,大家喝酒更多是为了放松和享受生活。下周我会和大大一起深聊我们对中新酒文化差异的看法,有什么问题和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也请留言告诉我们,敬请期待~
- - - - -
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嗨,大家最近过得怎么样?在这一集播客中,我邀请了好朋友大大一起聊聊一个许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跨文化恋爱背后的挑战与成长。我们从高中时期作为国际学生相识的经历讲起,一直到现在的约会和同居生活,分享了跨文化恋爱中的一些精彩瞬间与碰撞。
本期播客我们聊到了:跨文化恋爱的初体验
我们回顾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时的有趣经历,大大分享了她与来自越南和香港背景的前任恋爱时的挑战:“我爸妈的底线是一定要会讲中文,虽然他们对文化背景没那么在意,但沟通一定得通。”
这段对话引发了我们对文化差异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相处理解彼此的文化和家庭背景。沟通在跨文化恋爱中的关键性
恋爱中的沟通往往比语言本身更具挑战性。大大提到:“我们当时其实沟通不多,后来才意识到沟通是感情里最大的问题。”
我们探讨了如何克服跨文化恋爱中的沟通障碍,以及如何在习惯和表达上找到平衡,特别是那些情感表达方式不同的时刻。使用约会软件的经历
大大分享了通过约会软件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趣闻,尤其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初次见面的尴尬和挑战:“我用三个约会软件不停地滑刷,想要尝试不同文化约会的体验,结果每天切换软件都很忙碌。”
这部分充满了笑声和意外的故事,也让我们思考跨文化约会中的有趣之处。恋爱中的底线与个人成长
跨文化恋爱让我们重新思考了恋爱中的底线和边界。大大提到:“我以前从不明确自己的底线,直到经历了那次分手,我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无法接受的。”
我们谈到如何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同时,保持自我,并通过这种恋爱体验不断成长。定期复盘与关系维护
大大还分享了她们通过定期复盘关系中的问题,保持恋爱的健康和长久:“我们每周都有一次'relationship meeting',复盘这一周的感情状态,讨论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这真的有效!”
这种“复盘机制”不仅减少了误会,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关键词:跨文化恋爱、沟通挑战、约会软件、个人成长、复盘机制
收听提示:这集播客适合正在恋爱中的朋友们,特别是那些有跨文化恋爱经历,或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感情生活充满好奇的听众。你会发现,在文化差异中如何通过沟通与理解,打造属于自己的甜蜜恋爱。
感谢@adastudionz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 并不只是一个卖杯子的!
嘉宾Amanda大大:
红薯 -- AMANDA大大
- - - - -
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嗨,过去的一周大家过得还好吗!今天想和你们聊聊“搞钱”这件事情。当然,每个人的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说服你接受我的想法。相反,我希望在你保留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能听听我的看法,看看它是否能激发一些新的思考,甚至产生一次属于你的“观点大爆炸”💥。
你可能会问,什么是“观点大爆炸”?它或许源于一次深刻的思考、一次难忘的经历,或者是一次重要的对话。当我们接触到新的信息、不同的文化,或是对某个话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时,内心深处可能会发生一次“爆炸式”的变化,打破原有的认知,推翻过去的成见。这样的“爆炸”不仅会改变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不同的选择和决策。
所以,今天的讨论不仅仅是关于“搞钱”,更是希望通过分享我的思考,帮助你在已有的消费观基础上,找到一些新的启发。也许这些启发会成为你思维中的一次小“爆炸”,让你对“搞钱”这件事有一个不一样的感悟。
-
(重新上传版本 - 不好意思之前的版本有一段被背景音乐🎵盖住了)嗨,过去的一周大家过得还好吗?在这一集播客中,我和七年前认识的朋友莉莉将深入探讨一个许多人都曾思考的问题:生活中的幸运究竟来自命运的安排,还是源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我们将通过个人经历,分享从留学生到如今事业有成、生活稳定的路程上,如何感觉到“幸运体质”的存在,以及如何通过钝感力和积极心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抓住了一个个机遇。
本期播客我们聊到了:
幸运体质的起源
我们回顾年轻时的关键时刻,讨论幸运体质是否是天生的,还是通过选择、行动和心态培养出来的。我们还会谈及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幸运体质”的经历,以及那些看似偶然却改变生活轨迹的事件。 行动与幸运的关系
幸运并不仅仅依赖于命运。在这一部分,我们分享了那些通过努力和决策所带来的好运时刻,并探讨在留学和职业生涯中,如何通过关键的行动抓住机遇。如果当时没有那些决定,生活是否会完全不同? 命运感与偶然的力量
生活中的某些转折点是否真的只是偶然?还是命运的安排?我们将讲述一些意想不到的相遇和机会,探讨命运与选择的平衡,帮助听众思考生活中的偶然性如何影响人生轨迹。 幸运体质的心态与选择
我们分析了心态在幸运体质中的关键作用——如何通过钝感力和乐观心态,不轻易被困难打倒,反而能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机会。我们还将分享实用建议,帮助听众培养自己的“幸运体质”。关键词: 命运感、幸运体质、选择与行动、钝感力、心态与机遇
收听提示:这集播客非常适合那些正在思考自己人生路径的人,尤其是希望通过调整心态和行动,抓住生活中的机遇、并从命运中感受到更多“幸运”的听众。
BGM: Let Her Go - Passenger
嘉宾莉莉:
红薯/抖y— 莉莉在welly
- - - - -
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嗨!过去的一周大家过得好吗?在这一期的播客里,我带大家回到了刚来到奥克兰的日子,那时候我还在读预科,刚踏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需要从寄宿家庭搬到自己的公寓。面对人生的第一次独立居住,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与未知。我和大家分享了选择公寓时的三个关键因素:地理位置的安全性、靠近公共交通的便利性,以及最终和我最好的朋友一起合租的幸运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故事值得回味。我聊到了在找房子时的那种焦虑感,尤其是在一个全新的城市里,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陌生。但也是这些挑战,让我与我的朋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最后,当我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公寓时,那种成就感让我至今难忘。
在回忆这些往事时,我发现,尽管现在的记忆力似乎不如从前那么好,但那些曾经发生的有趣故事,却依然那么鲜活,仿佛时间从未让它们褪色。我希望通过这一期播客,能够激发你们关于自己过往故事的回忆,或许我们都能从那些细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
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If he couldn’t speak, would you still feel loved?
嗨!这个星期大家过得还好吗?南半球终于入春啦,感觉被冬日阴霾笼罩的沮丧日子结束啦!
在这一期博客中,我聊到了和爱人的有效沟通方式。不管你们是在恋爱蜜月期还是老夫老妻状态,和彼此一起学习和讨论各自的爱的语言都是很重要的。五种爱的语言描述了人们在关系中接收和表达爱的五种方式。这五种方式分别是肯定的言语、优质的陪伴、身体接触、服务的行动和接受礼物。了解伴侣的爱的语言,并让他们了解你的爱的语言,可以帮助你们彼此感受到爱和被珍惜。测试直接搜:5 love language quiz 和Roxie吃晚饭,她带了小礼物给我。是我最喜欢的乐高和吃了心情一定会很好的焦糖马卡龙! 一个月和Amanda美少女的一见。感叹总改是要保持见面的频率来制造更多的在未来可以回味无穷的日子。 -
嗨,新的一周大家过得还好吗! 在这一期播客中,我邀请到了我的高中同窗好友 - Roxie! 我们回顾了一段从国内高中走到异国奥克兰的深厚友谊。虽然我们的起点相同,但自高中毕业后,命运让我们踏上了完全不同的旅程。
我们聊到了:
•从国内高中时期开始的深厚友谊,尽管毕业后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
•Roxie分享了她从高中毕业后的生活轨迹:从国内大学到美国纽约的求学之旅。
•纽约的“冷漠”给她带来了深刻的体会,这段经历塑造了她的生活观和人生选择。
•虽然疫情没有成为主要讨论内容,但它对生活的影响使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优先级。
•搬到新西兰奥克兰后,她找到了包容感,并积极融入当地的中国社区。
•在奥克兰的华人社区中熠熠生辉,通过参与话剧表演展现了她的热情和才华。
•她分享了如何在新西兰找到话剧演出机会的经历,以及这对她个人成长的影响。
•我则选择了更多地融入新西兰本地文化,享受成为一个Kiwi的惬意与自由。
•虽然生活方式不同,但我们在各自的道路上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本期播客探讨了如何在不同的城市和文化中找到心灵的归属,并维持友谊的纽带。
另外本来是想录一起视频的,但是设备老旧(或者说萨萨本萨脑子短路,只录了后半段的部分),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上萨的抖y去观看哟。
嘉宾Roxie:
instagram — roxieppp
红薯/抖y — 含哥Roxie
海外成长日志联系方式:
萨萨开通听友群啦 — cherriespicnic
日常生活:
instagram — samthanw
红薯/抖y— Samantha萨萨
-
嗨,过去的一周大家过得好吗!又是新的一周,我又迫不及待想要和大家一起聊天讨论了。本期播客我会谈到:
•在失业率和裁员人数上升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心态面对找工作的挑战,我记得在奥本海默里有一句话“有时候你得相信你看不见的东西。” 我也逐渐学会了相信看不见的未来。
•从最初没有耐心修改简历、渴望成为幸运儿,到如今经历了四个不同工作的面试后,逐渐接受没有被录用的现实。 确实,改变不是选择,而是必须。这让我更好地理解了适应和成长。
•为什么我开始相信命运的安排,每一次求职经历都是一种成长。
此外,我还分享了最近的周末活动变化:
•和一对朋友情侣去打保龄球,结果九点结束后竟然找不到一家还在营业的餐厅,只能回家点韩国炸鸡外卖。在奥克兰村里有的时候就是会被迫做一个清闲的人
•冬日的压抑情绪在与朋友的聊天和美食中得到了治愈,小小的火花也能点燃整个世界。我通过这些小快乐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每一段经历都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接受和适应生活中的变化。
- Mostra di pi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