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

  • 和首富一起,为中国足球做出了一点点微小的贡献——《杂感而已》试播集vol.2

    新节目终于有名字了!《杂感而已》,继《准风月谈》之后,节目继续向鲁迅先生致敬。

    这期节目带你回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足球梦。从金州不相信眼泪到国足冲击世界杯的点滴记忆,聊聊我们的青春、激情与梦想。足球如何改变了我们?又留下了哪些难忘瞬间?三位中年球迷分享独家故事,等你来听!

    02:05 我的大学同学、足球队长蚂蚁,一个狂热球迷的自白 

    05:30 足球启蒙——1997年,从金州的眼泪开始,嘉宾蚂蚁成为铁杆的中国队球迷 

    26:50 没当上足球记者,但意外进入万达,和首富一起参与中国足球金元时代

    32:00 王健林重新进入中国足球的十个亿“精准扶贫”与“野望” 

    38:05 “务实”的恒大怎么玩转金元足球 

    40:00 被给予厚望的洋教练卡马乔,为何“水土不服”?有些东西不能点破。

    43:30 高洪波更适合教“小学生”中国队? 

    46:28 李铁主教练的陨落,部分原因是球迷不看联赛了,他换上的人球迷不认识。 

    50:11 永远热爱中国足球国家队的理由

    53:14 在万达工作的几年,去西班牙感受足球氛围,观察西班牙足球俱乐部的运营方法; 

    55:56 中外足球俱乐部的存活策略:国内,主要以城市品牌、与政府谈判拿地的筹码等。国外,社区化、电视转播权等。 

    01:00:27 在西班牙当足球俱乐部股东是怎样一个体验? 

    01:04:42 为什么不去现场看比赛?是不想吗? 

    01:13:07 足球给我们留下的美好回忆——我们大学足球队成立十周年,全国各地的同学,从新疆塔城、广东河源等地千里赴会,蚂蚁的激情带来的仪式感,羞耻但热血。 

    01:20:09 从足球得来的人生经验——观察社会组织运作、打鸡血的瓜迪奥拉……像放大镜一样,体会人生的复杂 


    BGM:足球之夜节目主题曲《Attraction》

    【很感慨,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细听完了这首曲子,摇滚风格下的电吉他solo显得极为复古,像极了我们的青春】


    嘉宾:蚂蚁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 《十三邀》许知远对谈林小英教授的县中教育话题,引发了我们诸多回忆,更让三位“既得利益者”重新回望了自己的县中求学生涯。

    其中本期嘉宾大鸟个人的求学经历,从村小到县中,再进入大学,几乎和小英教授在节目和《县中教育》这本书中所关注的教育话题完美契合。

    作为从高考独木桥中跨过来的“优胜者”,二十年后再回望这段人生经历,难免会有别样的感受,或者叫,良心发现。

    这是一次回望,也是一次自我的洗礼,更是一次以我为鉴的样本展示,希望这些思考对更年轻的朋友们求学、找工作有所帮助。

    其实,我们做播客的目的,也是寻找一种情感链接的可能性。所以在我和老林做了八年的影评播客《准风月谈》之后,这次尝试以一种泛文化类或者社会观察类的角度,更加直接地参与到更多元的社会议题当中,去表达我们的所想所感,也希望能寻找到同频共振者。

    5:30 都二十一世纪了,为什么痛苦的应试求学路径还没改变?大鸟从村小到高中的“幸运”经历

    20:59 从严格的教育体系中脱嵌——决定我们三个职业方向或谋生手段的,恰恰是在县中教育的缝隙里,找到的对文学或者阅读的兴趣爱好。

    24:09 知识过时了,但什么能力能让你找到工作?

    33:20 许知远变了——成年人的变化不止发生在我们身上,做了八季的《十三邀》节目中的许知远,也有变化,他一开始“带着偏见看世界”,还有一种知识分子以身投入尘世的“手足无措”感,试图借着访谈对象输出“观点”的傲气,到如今越来越平等地聆听对方的声音,也更善于倾听。比如采访马东时,两人是语言的交锋;在采访葛兆光、许倬云这样的历史名家时,他是个谦虚的倾听者。观点也许没有变,但到了最近这几期,他更爱默默倾听和点头。

    36:28 林老师从许知远身上的变化,看到了自己——带知识分子气质的人,面对商业社会时试图尝试进入游戏规则时的变化。他变得柔软起来了。

    39:30 这个时代病了。刷短视频时代,传统的书本学习一定会更好吗?海淀精英教育模式是最优解吗?

    47:30 隐性的教育不公平——城乡差距导致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在学习过程中农村的孩子会因为缺乏“常识”而成绩差。

    49:40 大鸟二十年前的经历,农村学生进城买学习资料时的窘境——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诉求。湖南卫视《变形计》真人秀放大了城乡学生认知差距,但又过于娱乐化。

    53:20 还是回到县中教育这个话题吧。我们几位普通人又能做什么?

    57:20 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如何接受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或者现在的生活是他最好的生活?甚至要啃老。家贫走四方,我们这种家庭条件不好的才好好读书。

    1:10:49 最后讨论的话题,老师。从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展开说,学校应当赋予孩子一生中重要的情感资源。在学校里收获到的友情,甚至是爱情,这种情感资源可以滋养一个人的一生。

    1:16:56 我们内心闪闪发光的求学瞬间,是温暖的老师带来的,分享我们三个人都遇到的“心灵捕手”。学校应当赋予孩子一生中重要的情感资源。在学校里收获到的友情,甚至是爱情,这种情感资源可以滋养一个人的一生。

    最后,鉴于新播客还没想好名字,所以是试播集vol.0,只能先在准风月谈播客中暂时上线,同时向听众们征集播客名,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互动留言,帮我们这个小节目茁壮成长!

    主播:赫佐格林(老林)、金桔派(老茹)

    嘉宾:大鸟

    BGM:Keating's Triumph-Maurice Jarre



  • Episodi mancanti?

    Fai clic qui per aggiornare il feed.

  • 出走的决心:新时代男德教育片?-准风月谈vol.393

    首先恭喜这部电影票房破亿,在当下院线电影票房普遍不佳的情况下,能有还不错的成绩,是对尹丽川、阿美等女性主创们的鼓励。

    作为两位已婚中年男性主播,人云亦云去夸这部电影如何体现了“女性独立”未免显得没有诚意,于是我们除了“专业”的剧本分析、角色创作分析之外,设身处地的评价一下李红的丈夫孙大勇、女婿这两个家庭中的男性有哪些值得同情的地方,又犯了哪些自以为是的错?

    以及,国内的男性朋友们,是不是更应该看看这部《出走的决心》,以便更好的理解家庭的意义呢?

    所以,称之为新时代的男德教育片,可能也不为过。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The Pierces-Allison Pierce、Catherine Pierce



  • 姥姥的外孙:年轻人的第一桶金靠隔代继承?-准风月谈vol.392

    这部电影的其中一个英文名是《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个中戏谑的趣味可以自行体会。

    电影一开始的确很像一部家庭喜剧片,家里蹲、打游戏的外孙,为了继承遗产去照顾身患绝症的姥姥,在真情假意之间完成了利益和亲情之间的衡量,颇有一些讽刺性,但电影也同样完成了外孙与姥姥情感的转变和升华,最终借助外孙这样功利的动机、年青一代的视角——带着观众去重新认识姥姥、并和姥姥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电影的前半截是争遗产,其中的金句“儿子继承家产 女儿继承癌症”颇为点题。后半截其实进入到新的主题,姥姥是如何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更多的是对生命本身的思考,以及临终关怀的部分,其实比单纯的亲情大和解要更为感人。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Amerigo-Patti Smith


  • 抓娃娃:暑期档最耀眼的“坏学生”-准风月谈vol.391

    我们录这期节目的时候,也是在8月底9月初新生开学之际,如何学会当一名“接班人”,这项伟大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2024年暑期档内地电影总票房116.43亿元,大盘票房与观影人数均滑落至2014年的水平。唯一的亮点,就是这部票房30多亿的《抓娃娃》。

    前不久,在一次行业论坛上,在2024年暑期档票房大滑坡的大背景下,《抓娃娃》的导演闫非这样形容喜剧片的定位,像“班里坐在最后一排的坏学生”:

    “我们的电影市场特别像一个大的班级。动作片是体育委员,能打出国门,科幻片是学习委员,可以出国交流,艺术电影是文艺委员,可以保送去柏林威尼斯戛纳,而喜剧片就像班里坐在最后一排的坏学生,主动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这个坏学生人缘好,但是容易闯祸,成绩时好时坏。但是,这个坏学生在班级里并不自卑,因为他能感受到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在保护着他的想象力,保护着他的个性,保护着他传递幸福。希望传递幸福的喜剧创作者越来越多,也希望有一天咱们中国的喜剧电影也能走出国门,让更多不同国家的观众能通过喜剧了解真实的中国。”

    1:15 本期嘉宾,同样是小镇做题家的沉冰,职业是律师,常年写影评,刚刚出版了一本影评集《以身外身做梦中梦》

    7:16 有苦硬吃之外,家长对子女的操控也是本片最大的“特点”。

    9:02 马成钢身为富豪,还要逼孩子考清北,合理吗?

    11:01 家人的欺骗就是恶,家人的监视更可怕。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真实环境

    13:20 我是为了你好,背后是“你必须听我的”。

    16:38 电影视角切换,前半截是父母视角下制造谎言,后半截是从孩子视角下的揭秘与反转。后半截更像《楚门的世界》

    24:36 活在“叙事”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为什么电影院的观众会被刺痛?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30:00 结尾是一种妥协吗?反而是导演在讽刺层面上达到了荒诞的极致。

    33:43 导演是在鼓励生三胎?观众应该学会鉴别什么是讽刺,什么是正面叙事。

    36:34 反派角色不能得最佳主演奖?替张颂文老师叫屈。

    40:21 漫谈教育话题,知识改变命运这套叙事还值得称颂吗?

    46:00 一辈子不出县城,也可以活得很好。但“县城考试第一”出身的沉冰,走向大城市后,过去反而成为人生负担。小镇做题家思维的局限性。参考书籍《金榜题名之后》。

    58:01 “优等生”到了中年之后,开始重新选择人生道路。

    1:00:00 当年上学的时候没机会问的问题:读书读得好的成功经验?答:智力发育好。

    1:05:40 成年之后,兴趣学习的方法——上了“地铁电影学院”

    主播:金桔派(老茹) 

    嘉宾:沉冰(沉冰影评,喜马拉雅链接:https://www.ximalaya.com/zhubo/83176600)

    BGM:《我想当风》-鹿先森乐队


  • 庆祝300期:咱仨把日子过好比啥都强-准风月谈vol.300

    一个小小的影评为主要的播客,八年时间,做到三百期,没什么可骄傲的。但没想到听友们“如雪花般纷至沓来”的音频留言、文字感言,让我们第三百期显得尤为不同寻常。

    7:20第一位听友分享《路边野餐》这期,我们也回顾八年来录制播客、开启群聊以及各自成长的故事。

    17:19 第二位听友,来自上海:你们的节目虽然不温不火,但可以放心听,因为是“自己人”,就跟《漫长的季节》这期一样找到了共鸣

    25:18 第三位听友,来自四川,被誉为最理想的听众,还给我们寄过冷藏兔肉美食;

    35:26 第四位听友,喜欢李沧东专题的朋友;难题是分辨不清两位主播的声音。

    38:57 第五位听友,梦想拍电影的纪录片编导,祝你美梦成真

    44:12 第六位听友,点播《椒麻堂会》的人,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

    51:20 听友来信1:人生是美丽的吗?(来自海外大不列颠的祝福)

    53:50 听友来信2:在聊天群得到陌生人的安慰(匿名但很容易猜到你是谁)

    58:35 听友来信3:如何用阴阳怪气的方式在群里发言(中年男性网友的互联网世界)

    1:05:09 重磅,家属贺电1:老林进步的动力,主要靠鞭策

    1:12:19 家属贺电2:老茹对爱好的坚持,让人嫉妒

    你以为我们这个播客聊的是电影吗?不,是人生。


    主播:赫佐格林(老林)、金桔派(老茹)

    BGM:Tu N'As Pas Cherché...(演唱者:La Grande Sophie)



  • 《逆行人生》:上海不相信眼泪-准风月谈vol.299

    同样是创作一部商业片,徐峥导演这次的创作路径,是放弃之前囧系列的喜剧片模式,转向另一条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社会话题片模式,即《我不是药神》模式,即现实质感+类型化。

    只是从这部《逆行人生》的视听风格角度,前半截疑似悬疑片或恐怖片的风格,与后半截体育励志片式的燃点(骑手争第一)相结合,显得有些错愕。

    但,创作一部中产阶层叠加中年失业危机焦虑、外卖骑手的社会困境的社会话题片,于当下社会的普通观众而言,依然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3:36 为什么徐峥放弃了擅长的喜剧片类型,是因为找不到“王宝强”这样的搭档吗?

    8:00 这部《逆行人生》的视听风格角度,前半截疑似悬疑片或恐怖片的风格,与后半截体育励志片式的燃点(骑手争第一)

    16:35 徐峥导演是在消费弱势群体吗?穷人花钱看富人拍电影这个说法,实在过于狭隘。

    20:29 这部电影到底给谁看?外卖员群体会看吗?中产“阶级”买账吗?

    28:55 这部电影讲的是——中产者“体验”外卖员生活吗?中产者的困境够真实吗?

    49:50 《东京奏鸣曲》在写中产者困境的真实感伤,为什么更胜一筹?国内的“中产阶级”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57:16 都是普通人,搞什么人上人的架子?就算是个“中产者”,也别陷入保安与外卖员之间“底层互害”的人性陷阱。这部电影能让我们看到外卖员工作的不易,同时也让普通观众“照照镜子”,为社会变好做出一点自己的努力。

    本期提到的电影:

    《我不是药神》

    《奇迹笨小孩》

    《钢的琴》

    《光猪六壮士》

    《年会不能停》

    《东京奏鸣曲》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我等你按下播放机-莫非定律乐团



  • 从21世纪安全撤离:丧到谷底,燃到飞起,“少”不正经

    准风月谈vol.298

    从十几年前的动画短片《李献计历险记》一举成名,到真人短片《坏未来》,再到现在刚上映的这部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导演李阳最擅长的叙事策略,就是把自己的情感(失恋、失去伙伴)缝合在一个奇幻设定和天马行空的情节里,用极为绚烂且跳跃感的画面来展示情感的脆弱和彷徨。

    这也是他的作品时,经常在看似脑洞横飞的情节,突然给你来一记情感炸弹, 猝不及防。

    但1999年这三个18岁少年的冒险,还能打动两位中年主播的心吗?

    老茹喜欢的,自然是《李献计历险记》中,将失恋的痛苦叠加在时空跳跃的神奇脑洞上的快感。是《坏未来》中7亿条生命,换来建国后第一条赦免令的“政治波普”。但,这部新作,似乎失去了一些情感的精准度。

    原因可能就在于,宋洋饰演的诚勇,有一个类似之前短片中的“不能失去初恋”的情感核;而张若昀饰演的王炸,有一个战斗少女搭配的新恋爱线,但这两个角色情感戏,都显得过于单薄,不能再像往常短片中成为驱动故事最核心、也是跟观众最能共情的情感力量。

    然而,在看导演李阳的采访中,倒是发现他讲了另外一个电影中隐隐涉及、却没有发展出来的父子情感,这也是导演讲述自己生活经历中的部分:

    (前情提要——因为考高中考得特别差,父亲一度对我非常失望。但高中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

    后来我做一梦,「李献计」之后吧,我爸还是特年轻时候的样子,横眉冷对那个劲儿,坐在床头。我已经开始衰老,看着我爸特别愁苦,但是很帅气,我说你愁什么,你这么帅。我爸说工作没干好,我说这人死了还要工作啊,是什么工作?他说那窟窿没堵上。我就安慰他,说我没有小时候那么糟了。因为过于想自我表现,我就没有追问他窟窿是什么东西。

    后来我醒过来,想到他既然提了窟窿,那一定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窟窿。那世界上最有名的窟窿,就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破的窟窿。大气层是保护地球上人类呼吸和生活的基础硬件,我就想,原来人死以后没有去天堂,而是回归这个星球,变成大气层了,继续保护自己在乎的人。原来他去那儿了。 


    能看懂这段“脑洞”的,就会理解我为什么还会继续期待导演李阳的作品。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片尾BGM:Tu N'As Pas Cherché...(演唱者:La Grande Sophie)






  • 走走停停:票房不好都怪胡歌?-准风月谈vol.297

    先认错,原谅我们这个更新缓慢的播客起了这么一个哗众取宠的标题。

    但我们真的为这部好看的电影票房如此不好,而着急。我们希望大家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就算我们起一个挨骂的标题也在所不惜。

    这部电影最难得是宣发,颇有一种既怕打草惊蛇又不想过度宣传的小心翼翼,最终的结果是进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两难困境。

    虽然在主播看来,这部废柴男主和家庭的“搞笑日常”的生活流电影,比大部分喜剧片更幽默,比大多数苦情片更动人,但类型不够突出、话题性偏弱也成为这部电影票房不佳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能怨胡歌老师。

    节目中谈到艺术创作和家庭的关系,除了电影中呈现的写剧本、拍纪录片、拍剧情电影这种媒介之外,家庭摄影也是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媒介载体。身为摄影爱好者的老茹列举滨田英明、川岛小鸟和森友治这类拍温馨生活风格的摄影师,也有以自传的方式拍家族解体的深濑昌久、拍亲人遗物的女摄影师石内都等,他们都呈现出家庭摄影不一样的样貌,和电影的主题呼应起来,也希望启发关注这一创作主题的朋友们。

    最后,老茹以发中年牢骚的方式,吐槽了春节档这种把看电影当过节的生活方式,呼吁“让电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节日的一部分”。当然,听众大可不必理会他的胡言乱语。

    但话说回来,如何让电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呢?比如重要的是要跟谁一起看;或者干脆时刻牢记:“过点正常日子吧,电影不是你的全部”。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片尾BGM:哥德堡变奏曲-古德堡1981年版 



  • 破墓:如何借“阴魂”清算历史遗毒

    准风月谈vol.296

    这部电影的叙事思路,其实我们国内观众并不陌生——抗战成功了,但当年的侵略者和民族罪人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算,那就像《破墓》这部电影做的那样,“如果对方不体面,那我们就帮他体面”。于是借用悬疑片、恐怖片甚至纪录片的方式,一方面挖掘历史遗留下来、尚未被足够认知的历史上伤痕,期望侵略者反思、道歉、忏悔,如果它还在毒害着当下的人们,那就“连根拔起”、勇斗恶灵或阴魂。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在宣泄抗日民族情绪上,可以说和国内“手撕鬼子”的逻辑是类似的。

    但不得不说,如果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它又比“手撕鬼子”高级太多。《破墓》将日帝强占期的“遗毒”铁钉这个都市传说,结合萨满教仪式、阴阳五行和风水等传统文化、宗教元素,搭配出一套即便放在现代环境也不违和的萨满女巫、风水师等组成的除魔小团队。其中萨满教做法仪式有极强的观赏性,恐怕没有其他媒介能比电影更直观、更可信地展示这一过程。

    假如你和主播一样,想看一些能更系统的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入门书,我强烈推荐葛兆光老师的著作《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让我们温故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形成过程。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豫章道乐团



  • 《白日之下》+《年少日记》:都成年人了还奢谈理想主义?

    准风月谈vol.295

    在聊这期节目的时候,我脑海里越来越清晰的是这两部电影里的成年人角色,他们的某种理想主义在这两部社会话题电影中显得尤为突出。

    《白日之下》中坚持要曝光养老院虐待老人的女记者,《年少日记》中的男老师,一边努力从原生家庭痛苦中自愈、一边想办法帮助有抑郁情绪想自杀的高三学生。

    这两个成年人似乎都在坚持着一种根植于职业的理想主义,尤其是在《年少日记》这部以家庭私人情感为主核电影中,这个男老师的形象更为动人。

    这两部电影在创作上都没有“弘扬”或者“宣传正能量”的宣传诉求,但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职业特性为基础、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主角,不得不说,也是我们在当下社会中所期望、盼望、渴望的一种叙事模式——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大人。

    这也许就是两位中年主播在疲惫的人生中,还觉得可以再坚持录播客的原因。

    0:49 影评播客太卷了

    4:25 白日之下——作为社会话题片,如何树立一个“好”反派;

    36:06 年少日记——为少年的生命悲剧而伤心,也为中年的自我治愈而感动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 2024年奥斯卡马后炮,遗珠或名不副实

    准风月谈vol.294

    2:50 往期节目已经聊过《奥本海默》和《芭比》,所以本期重点聊了其他三部奥斯卡获奖电影,《可怜的东西》、《利益区域》、《留校联盟》;

    之所以持续关注奥斯卡电影节,是因为当下论社会议题的捕捉能力,它的确最强。无论是重大历史题材,还是少数族裔或女性主义议题,不得不说,没有比它更大众、更有代表性的。

    10:45 男导演拍女权电影是原罪吗?

    16:40 披着女性主义外衣的纯男性yy视角的电影?

    20:50 电影把自己缩小到性别对立的狭窄视野里了,其原小说故事中对社会认知的升级(超出性别议题本身的社会性),被大大削弱了。

    28:05 这部电影是寓言性的,同时也是一场社会观念对撞的思想实验

    34:34 老林极其无感《利益区域》,老茹却大加赞扬,为何分歧如此之大?

    47:49 为了《留校联盟》这种老派电影,却让中年人“热泪盈眶”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Crying Laughing Loving Lying-Labi Siffre

  • 80后男主播接受女性主义洗礼的心路史

    准风月谈vol.293

    说实话,这期节目有可能是我们两人聊得最忐忑的一期。但女性主义是不是只有女性才能谈论和学习呢?

    正是因为有交流和表达的想法,我们才更加坚定要从自身出发,梳理出一个成长脉络,供参考,或者批评。


    2023年,上野千鹤子在国内的几场采访,引发包括我们在内的大众对女性主义新一轮的好奇、体认、解读和争议。与此同时,另一个女性的名字刘小样,同样进入到讨论的视野,故事源自她在2002年接受《半边天》的采访。

    相比上野千鹤子,刘小样的人生故事是我们两位80后男性更为熟悉的、更早接触的一种“女性主义”。

    当时这位农村出身的普通家庭妇女在采访中所说的“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的话,对于一个通过看电视来接触外界信息的小镇少年们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成长教育。只是在当时还并没有明确意识到,原来,“女性主义”的论题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在经历过考学以及工作、结婚生子这二十多年后,重新回望身为男性的成长历程,我们从影视作品的种种女性角色中看到了更多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也在阅读、思考和家庭生活中找到了些许认知,这,便是一个接受女性主义洗礼的心路史。

    在这个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是如何演进的,从抗拒到震撼再到吸收,以及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02:00 配吗?两位男性聊女性主义的风险,是爹味发作,还是有感而发
    11:00 成长经历中,女性作家作为性别观念养成的领路人,从琼瑶、三毛到杜拉斯、李银河等;
    35:30 上野千鹤子为什么突然这么火?用她的理论重新理解被忽视的记忆,如“厌女症”——为什么童年的女同学说,下辈子我也要当男生?
    50:00 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议题,为什么大女主不是真正的女性主义?《芭比》等电影中分别表达了什么层面的女性议题?《我本是高山》背后的争议,是女性主义“走火入魔”吗?身为男性在网上为何常常“恼羞成怒”?



  • 怪物:是枝裕和被大神编剧拿捏了?

    准风月谈vol.292

    熟悉导演是枝裕和的影迷可能都很了解他电影的风格,例如在《小偷家族》或《海街日记》中,自然、写实,带着生活气息的风格是他一贯擅长的。他电影中也很少出现强烈的情节反转或者强戏剧性的故事主线。

    而在这部坂元裕二编剧的《怪物》中,似乎一切都被打破了。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观赏性还是非常强的,悬念、戏剧性都很强,故事张力也能让2个小时的电影看起来不闷。但至于这种组合对是枝裕和导演来说是不是好的方向,就见仁见智了。

    3:17 戛纳最佳编剧奖,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罗生门”结构吗?

    12:00 是枝裕和的转型焦虑,国际化、类型叠加,贾樟柯、侯孝贤都有过类似的变化,有成功也有失败

    24:00 获奖跟这部电影的儿童视角、少数性别题材有多大关系,类似《亲密》在戛纳获奖;

    36:20 两个男孩之间的情感,应该如何定义;

    45:00 整部电影在讲“孤独的人”,成年人群像的秘密,也是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主题。

    49:50 这部电影的时代命题——各自狭隘的视角,无法理解对方的困境;

    1:02:03 结尾两个小孩是活下来了,还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Aqua-坂本龙一


  • 繁花:王家卫的腔调救得了《繁花》吗?

    准风月谈vol.291

    王家卫风格的复制拼贴,填满,全都给你。表面上每一集都当电影拍,视听风格无出其右,对国产电视剧降维打击。但用拍《一代宗师》的“方式”拍商战与大时代;用“花样年华”的方式拍儿女情长和情感撕扯,观众是否都买账呢?

    在剧中,整部剧的戏剧性的舞台搭好,就是商战。但仔细看下来就会发现,黄河路上、南京路上,叫得最响的商战,却只是噱头,最不响、却也最迷人的暧昧是宝总与三个女人的撕扯,是相思楼里史老师的情人爽约后的京剧贵妃醉酒和锁麟囊,是夜东京里众人聚散相依的情谊,还有小江西等三姐妹的大城市梦。

    这些小小的、细碎的声音,并没有被大时代的声音淹没。

    《繁花》的小说跟电视剧,似乎是两个极端,一阴一阳,小说是细密的世俗人生,气质阴郁;电视剧是简化的时代旧梦,金光灿灿,大开大合,可以说互为表里。建议看完剧的小伙伴一定要看小说,别有一番风味,双倍满足。

    5:00 海派文化复兴

    8:24 《繁花》的改编口碑评价

    20:24 争议一:拍得完全不像上海90年代,没有拍出时代气质?

    31:24 BGM是不是太滥用了?

    40:25 改编后增加商战的用意是什么?商战戏是噱头

    58:29 商战外壳下,是王家卫最擅长的,“花样年华”式的情感

    1:04:32 宝总是个渣男吗?

    1:08:37 王家卫最核心的情感是“耽美”,对美的沉迷

    1:12:32 宝总和白月光这种俗套戏码还能拍出亮点;夜东京的群戏,赞

    1:17:34 林老师对唐嫣的表演刮目相看,钟爱汪小姐和宝总的纯爱故事

    1:22:49 小说印象;以及读《繁花》小说的快乐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偷心-张学友


  • 年会不能停:以讽刺官场的妙笔来写办公室政治

    准风月谈vol.290

    不知道有多少听众一看到贺岁喜剧就有心理阴影,前些年的烂片真的看伤了,去电影院后上当被骗的血泪史还历历在目。但这部《年会不能停》,和职场打工人同频共振,真切地切中了在当下大裁员时代下的如履薄冰心态,讽刺了办公室政治里种种乱象。前半部分作为职场讽刺喜剧来说,堪称近些年国产片的代表作。这部喜剧以官场讽刺小说常用的妙笔,来展开高级钳工胡建林进入总部之后的节节高升,来批判职场权力关系体系下“官本位”的荒诞。同时,也以《阿甘正传》的“愚者胜利”满足了观众对小人物逆袭的爽感期待。

    “走上人生巅峰”,这个梗还记得吗?

    大鹏和白客,两个以网络喜剧起家的喜剧演员,在这部电影里的身份反差和上下级关系搭配,也很好地呈现了从“工人”到“打工人”身份的微妙反差。

    这部电影可谓是职场打工人的嘴替,借两位主演之口来一吐心中不平之气。即便只有电影院中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时间,但电影带来的解压和快乐,也许是普通人能在2024年开年送给自己最贴心的礼物。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我的未来不是梦+打工人之歌—大鹏、白客、庄达菲




  • 导演高临阳:拍有“人味儿”的电影—准风月谈vol.289


    1:16

    20239月底,导演高临阳的电影处女作《再团圆》首次在青葱计划影展上展映。这是青葱计划培养年轻导演的一次“成果”展示。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CFDG携手香奈儿支持青葱计划,于2022年共同创办成为导演之前电影大师班及主题影展。双方以代际沟通为宗旨,以电影大师班和主题影展为载体,邀请导演、剧作、视觉、表演等创作领域的资深电影人和行业先锋,将电影艺术核心理念与技巧的阐释与分享,引导未来影像创作者的视觉思维与文本透视,为新生代电影人提供交流机会,激发更多创作可能,共同赋能中国电影的未来。

    3:03

    高临阳导演概述电影《再团圆》故事,一对半路夫妻的老人,一段陈年伤痕;

    5:18

    与主演李雪健等老艺术家合作的经历,拍摄过程中的年轻导演的“状态”如何调整;

    8:46

    最后一天报名,凭借《再团圆》剧本入选青葱计划。从20强进10强要拍短片作品;整个流程要花四五个月时间,但过程是值得的。

    16:07

    从剧本中截取一段拍样片,该如何选择?

    18:04

    当时拍的短片,对照最终完成的电影,风格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高临阳导演从专业角度分析“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20:20

    片场小误会——“把监视器当做大银幕的想象力训练”

    22:44

    青葱计划过程中导师的作用,郑大圣导演和耿军导演的“小细节”很温暖;

    26:23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是个职业导演了?

    30:04

    高临阳导演的成长经历,从小喜欢文学,上大学后蹭隔壁学校(浙传)的影视专业课,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后如何完成创作训练;

    42:28

    电影《再团圆》创意灵感来自朋友讲的一个小故事;

    46:20

    如何有意识地在作品中摆脱“学生作业”感?

    49:31

    喜欢鹏飞导演的电影,《米花之味》、《再见奈良》等。他的作品虽然看起来沉重,但有幽默感;

    51:12

    当编剧的经历,配合管虎导演一起创作电影《金刚川》等。

    53:41

    管虎导演为年轻导演 “支招”,用手机“拍电影”来预演;

    57:00

    拍第一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02:12

    高导看电影特殊的“癖好“,用中英文字幕学英语;假装在电影节上看英文字幕电影。

    嘉宾:高临阳导演

    主播:金桔派(老茹)

    BGMFearless-Pink Floyd


  • 涉过愤怒的海:东亚父权批判,还是泼天之恶?

    准风月谈vol.288

    不能不说,这是一部疯狂的作品,这种极致而略显抽象的恶,在国产电影是极其少见的。震撼、迷茫、愤怒,观影者需要不停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接得住影院里感受到的“狂轰乱炸”。

    本期我们花了大量的篇幅聊这部电影到底在全员发疯、强视听暴力的形式之下,到底是不是在表达对东亚父权的批判?

    首先,从黄渤饰演的老金为女儿之死追凶的这个主设定来说,结尾的反转完成了一组冲突叙事:父爱追凶与“父爱”其实是伤害的原生家庭困境,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所谓的东亚父权批判是显而易见,甚至是有些概念化而显得“俗套”的。

    但这个主题能覆盖周迅和祖峰饰演的有钱人家庭想尽办法保儿子这个动作吗?尤其是周迅作为母亲,和这个父权批判有什么关系?更不要说,电影还有一条青春残酷感很强的以留学的娜娜为视角的东京恋爱故事线。

    其实在两个家庭互相撕扯的过程中,电影一步步撕开了各自的亲情伤痕,这个过程中宛如台风天下雨鱼一样,弥漫着一种抽象的“恶”——谁是起因,谁是代价,都裹挟在一起。连coser文化也被导演作为一种“堕落”的文化符号来增加这种环境氛围。

    这可能是很多观众无法忍受这部电影的原因——本以为来看一部父爱如山、为女追凶的复仇爽戏(例如《飓风营救》),或是本以为要看一部例如《黄海》一样人如草芥、粗粝写实的命运悲剧,对不起,不仅都不是,还处处用反常的、偶然的巧合在冒犯观众试图理解剧情时保有的理性。

    所以,看这部电影感受到莫名的“不爽”,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是导演的有意为之。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Breathe-The Silent League




  • 坠落的审判:对女性主义观念的极限施压

    准风月谈vol.287

    这部戛纳金棕榈获奖电影,其实很多影评人都已经聊过了,我们两位已婚男士还能聊出什么花来呢?

    对于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无论是从女性主义角度,还是从婚姻生活真相的揭露角度,亦或者导演视听语言构建角度、编剧创作中精彩的庭审戏如何完成现实和虚构角度等等,我们都能找到这部电影可圈可点、值得一再品味的地方。

    本片的命案悬念最终指向的并不是妻子到底是不是真凶,而是一层层揭露中年夫妻的婚姻生活的种种真相。所以这也是一部虽然有戛纳光环但观看门槛并不高、话题更贴近普通生活的电影。

    丈夫身亡,妻子作为嫌疑人受到各种审判,从法律、道德、亲情、婚姻关系等等角度全方位接受剧中人和观众的审判。有趣的是,本片通过给妻子叠加各种设定——妻子出轨、是双性恋、剽窃老公创意、情感PUA等等,这些融入在生活中每一个真实可信细节中的设定,一步步极限施压,挑战着观众的认知底线,让一部原本一目了然的女性主义电影显得更耐人寻味。虽然支持女性主义,女导演茹斯汀·特里耶这一种不讨好“女性主义”、试图打破僵化偏见的创作,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

    08:27 以悬疑探案的壳儿,讲婚姻故事

    11:11 三场法庭上的庭审戏,完成了悬念推进和婚姻关系的深入揭露

    20:38 夫妻两人作家身份,以及性别倒转后,女性作为“施害者”叙事如何完成女性主义表达

    28:24 电影对妻子的层层加码(出轨、双性恋、剽窃老公创意),是对观众认知底线的极限施压

    46:27 儿子的段落和视听语言的呈现方式,是这部电影之所以拿金棕榈的另一半原因吗?两位主播有不同看法

    1:06:23 用偷偷录音来写小说,道德吗?

    1:13:35 对两位已婚男主播的终极拷问:如何维持婚姻幸福,是否有答案;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 二手杰作:一棍子挑翻文坛丑态

    准风月谈vol.286

    不知道还有多少观众在观众文坛,或者叫作家圈。其实每年文学界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评奖,都有不少新锐作家问世,只是能出圈、走入大众视野的作者并不多。

    相比新千年时期郭敬明、韩寒两位文学偶像风起云涌的盛况,文坛似乎沉寂良久。

    只是那个时代的文学偶像,也是一种商业运作和大众偶像心理需求的双重结果。这不,这部年轻导演王子昭的处女作《二手杰作》,就想以讽刺喜剧的方式,来揭一揭这文坛乱象。甚至剧中父亲以自己的作品冒充儿子的身份出版、制造年轻新锐文学偶像的情节,有观众会觉得是在映射韩寒,但实事求是地说,它来自这部作品的原作,美国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

    作为一部改编作品,原作中儿子撸瑟而死等情节需要本土化,着实有情可原。而原作中“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这个讽刺,也在改编中转化成于和伟的文学春梦,他饰演的不得志的高中语文老师,渴望写小说一举成名,借用儿子意外的来的关注而成就自我,最终变成一个中年失意男人的狂欢。

    但相比原作,《二手杰作》的父子关系显得欠缺情感深度,让人惋惜于和伟老师离表演奖又远了一步。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毛不易-像我这样的人